关于情感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情感的散文(精选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情感的散文1:有一种情感,永不孤单

文/司马剑雪

雨愁风凉,不再是故事的结局。水冷叶黄,往事如烟。

案台上的那棵发财树,舒展着细细的绿叶,携着一丝窗外的光晕。这样的心致,投射到心里注定浸染着温婉,尽管秋天的景色,那般的萧然,却抹不掉空间的图景,仿佛在混沌中自我清醒。

人生到了秋天,未必心情也随之进入秋天?我相信只要有几缕阳光,我的心情一下子会卓然灿烂。

时常想回到一个宽敞的套间,那里有音乐,有诗画,还有七彩的灯光。坐在套间里,品一品茶,尝一尝话杨梅,任凭音乐的流韵在身边流淌,那样的愉快就像一条欢快的鱼在明净的水面跳跃,不去找彼岸,也不去找水草,只喜欢身心浸泡在淡淡的清凉之中。身处天籁之音里,却要寻寻觅觅,浅翔水中的鱼,总是渴望着仰见蓝天的云朵。

我不可能抽身而去,可能一间半屋足以让我安身立命。这样的快乐,就像是凝在小树上的水珠,一触即无,只是指尖湿润。怎样的乐活?那不是唇齿所能表达的,浅尝辄止的美感,不易谈吐,甘甜自知。

守着一方平淡,安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难道明天还有一件霓裳羽衣等着我披上吗?那样的话,我显然接受不了梦呓的索取。所以,我假装虚荣的笑:呵呵,你的一切都是风雨飘摇下斜斜的影画,在不真实中曲解红尘。

有一种情感,永不孤单。不可能去洞穿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除非是无情的占有,那也不过须臾片刻。当平淡成为习惯,谁在意这个?与身俱来的清冽不畏秋寒。不曾抑制自己潜在的快乐,也不曾与人分享,不想失去生命的原色,是因为完美的幻觉离我实在太远,以至于可以随便丢掉一串花香的赞美。

在套房里,我静下心解读幕布的流动的字面,那些跳动中喜悦的情节,诠释着某种意念中的感受。字面上的人生匆匆,幕布上的画面匆匆。我时常提醒自己:我不是角色,我只是一位有心无意的过客,我可以在清冷的季节感觉到人生的温润。

不喜欢包围在鲜花的季节,我觉得很假。巴尔扎克说过:“生活并非都是玫瑰花,倒是那些荆棘常常刺痛你”.假若只有绿荫,没有玫瑰,这样的痛楚肯定不存在。人生如一张白纸也好,至少没有投射出玫瑰色的光晕,即使清醉,那也是云卷云舒。

不过,我勉强感觉到缠绵如丝,将我慢慢的包裹住了,让我无法挣扎,只是接受温润。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是如何的粗陋,如何的笨拙,竟然在明年的春天,要化蛹为蝶。但愿那不是我,我不希望生活的全部浪漫都附在我身上,我不希望我幻化的翅膀能抹亮别人的眼眸。

一骑红尘,白驹过隙。这才觉得应该珍惜,珍惜何物呢?芳华已逝,青春不在。这时那些过往云烟的往事变成了厚重的阅历。风驰车影,街边黄澄澄的花儿绽放出秋的气息,扑鼻的清寒浸入肺腑,犹感浑圆的肩背,扑簌簌的爽了一身轻盈。这样的知觉,才是温存的初端。

刻意于生活的本质,根本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反倒是随意却能给予我满足感,满足于浅浅淡淡的光阴,满足于一抹不曾减退记忆的图画,那我的心态真的轻松。封闭上心门,读懂自己,原来我要的生活竟是素雅和平淡。

关于情感的散文2:众里寻梅初见暖

文/罗旭初

有人说,人的情感就像竹子,每一节都是封闭的整体,而每一个封闭的竹节关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如此,每一份真挚而美好的友情都是一节封闭而生动的竹子,因为彼此独立而又关联的情感,构成了丰富多姿的人生。那些渐远的身影,模糊的身形,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潜藏与内心的更深处,在冷风凄雨的日子里,会生出无穷的热力,鼓舞着风雨无阻的前行。

因为某种缘由,他俩某一天开始走在了同一条路上。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起感知未知的世界,一起互相鼓励、支持,一起迎接瑰丽的黎明,一起目送辉煌而壮丽的落日,一起迎风沐雨。因为有她相伴,旅途的单调成为一种甘美的回忆,泥泞的路途充满诗意,人生旅途因她的同行而摇曳多姿。

常言道,天涯地角,人海翻腾,相逢莫过于相识,相识莫过于相知,相知莫过于知面,知面莫过于知己。人,是个对称的生命,什么都有左右两半,若缺了知己,自己就只剩一半了。所以,一直以来他最看重、最期待的就是知己。

有人腰缠万贯,有人流落街头,有人名扬四海,有人一生庸碌。人这一辈子,旅途虽短,路却难走。注定逃不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音速飞镖,注定要吃尽五颜六色的风霜。若能赐一知己,得之是命,惜之是福,可不能随意糟蹋。所以他说,知己就是半个自己,如果自己是左脑,那知己就是右脑,如果自己是左手,那知己就是右手,如果自己是左边的这瓣心,那知己就必须是右边的另一半了。

诚然,“人生难觅为知音,茫茫人海通过文字相识是一种缘分,更何况冥冥中透着另一份情意”。是的,他有幸遇到了一位懂他的知音。

元代王冕诗云:“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她,犹如盛开的梅花,天生丽质、风姿绰约,踏着岁月,携着一路的风景款款走来。从她的诗文中,他体味到,她从远古的唐诗宋词韵律中走来,从唯美的文字墨香中走来,裙袂飞扬,温婉俏丽。她是那么的自信、大气,因为大气才有独特的魅力。真的,她有一种散发式的美丽和魅力。所以,他很欣赏她。欣赏她,就要聚精会神平心静气,目光专注心无旁骛,就像阅读一篇奇绝美文,吟诵一首抒情小诗,品味一部旷世经典。

缘分也好,福源也罢,若大个世界有些人相遇不一定相识,这是一种福分。她有时矜持,有时热烈,有时温婉,有时含蓄。她是诗歌,是散文,是油画,是戏剧。所以,遇见她是福分。

跌倒了,很多人懂得扶你,摔伤了,很多人懂得止血,噎住了,很多人懂得端杯水。可是,当你内心受伤了,即使是小到纳米级的伤痕,有人能看出来吗?你既没感冒,也没发烧,脸色红润,满面轻风,盖住了内心那瞬间的小小波动,可能不会有任何“震感”,也许连自己都找不到“震源”。而这个时候,偏偏有人感觉到“地震”了,准确侦测出了“震级”和“震源”,只有知己才能扫描出你心房里的病毒,唯有知己才会专门为你安装一台精密地动仪。知己能读出你心里最深处的悲伤。埋得再深,填得再厚实,也会被掘出来,而这种近乎奇迹的事只有知己才做得到。也许她能做到这一切。

人生的轨迹既不是常数函数式的一马平川,也不会是指数函数式的一路腾达,而是正弦曲线式的跌宕起伏,有升有降,有顶峰,有谷底,盛极必衰,摔倒了最低处,再开始爬升。而知己,就是在直线飙升时给予的及时降温,以免过热烧坏了头脑。主机一旦报废了,整台机器随之瘫痪。在堕落腐朽时及时添加薪火,用木棒在雪花缤纷的寒冬里,擦出希望的火花,解冻,去潮,重新启动。

其实,所谓朋友,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一种是知已。相交易得,知已难求。人之一生,得一知已足矣。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也是这样,知己是自己的知己,那自己就是知己的知己,互为知己,才是真正的知己。如此,人心不在大小,而在于单人间和双人间的纠葛,纵使心再大,可就住了你一个人,不觉得空虚寂寞冷吗?就算心再小,可也住下了两个人,那份互为知己的温暖,连上帝都会羡慕的。所以说,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想一个人也是如此。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千金易得、知已难求。从远古至今,似乎每个人都在冥冥红尘中寻觅着知音。谁又能真正的找到知音?谁又能真正的与自己共鸣?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不可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算是有人亦不可能完全清楚明白自己的心理,又怎敢去奢望别人能知懂自己。

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事事十全十美。经历了岁月沧桑,生活已经把一些人打造得没有一点棱角。内心中也许有些许压抑,也许有些许烦恼,不想对自己的另一半说,却只想对自己的知已说。正因为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个知已的。知已是什么呢?一般都是异性知已,男女之间真的有纯洁的友情吗?这一点就不得知了。知已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它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这种分寸不好把握,因为你想对知已诉说心事的时候,往往就是生活中遇到了烦恼的时候,人在痛苦悲伤时候是最无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面对那个知你,懂你的人,你的心是不设防的,也最容易被感动。

知已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说不清,道不明,比友情多,比爱情少。尽管她不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但他总感觉她是为文字而生的,她的气质里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她因很不错的才气而愈加美丽,秀外慧中,举止优雅,自信刚毅,豪迈洒脱,算得上是女人中的极品。给自己一些压力,培养自己的内在气质,锻炼自己的风度,做一个有情趣的人,才会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如此,在当下比较浮躁的社会里,像她这样的人尤为稀有,弥足珍贵。

生命是一种缘,相识就是一种缘份。一个人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终生得不到,而不曾期待的灿烂反而会在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烟花易冷,谁暖他的一片冰心?只有心灵间的相伴,才有精神的取暖。

有诗人谱写“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就是对梅花别样的赞美。她欣赏寒梅的傲雪精神和坚毅品格,做人如梅花,优雅、高尚,是内在的气质修养,尽管有些许的清冷特质,也是一种别样的味道。

以后的岁月啊,人海茫茫,关山难越,望穿秋水。他会把美好的思念和记忆切成碎片,洒上缤纷的的花瓣,密封心底珍藏。多少年以后,慢慢打开,像酒一样,醇馥幽郁,回味着梅竹共语的温暖,书写友爱的断章……

关于情感的散文3:汉语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文/余生欲老

汉语,最古老又最富生机、最简洁又最富内涵的语言,拥有最广大的使用人群,几千年的传承发展,自有自己独特的节奏,起伏回环的韵律,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学好汉语,运用好汉语,只有多读,多朗读。

相比之下,学生每天的朗读时间不少,可听他们的朗读,有的磕磕绊绊不顺畅,有的拖泥带水不干脆,有的风驰电掣仿佛有什么在后面追着赶着,有的节奏混乱毫无韵律可言,有的直接唱读或一字一顿地读,甚至在一些久经训练的朗诵比赛中也不免出现这种种弊端。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表现汉语迷人的魅力,表达语言蕴含的丰富情感?

窃以为,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仍以字词句篇的顺序,按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加以持之以恒的训练,方能慢慢见效,以表现汉语的特点。

首先,读准单字,读好词语。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这最基本,是底线。读词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1、双音节词,一般第一个字读重一点,音拉长一点;第二个字稍轻、稍短。比如:中——国,学——校,寰——岛。2、三字词,一般第一个字重读,音稍长一些,第二、三字稍轻,音稍短,就像音乐里的3/4节拍一样。如:静——悄悄,沉——甸甸。3、四字词,一般第一第三字读重一点,音拉长一点,第二、四字稍轻、稍短,就像音乐里的4/4节拍一样,强——弱——次强——弱。这样,读出来的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就有了节奏感,就有了韵律感,就好听了。比如:惊——天动——地,抑——扬顿——挫。读词语,就要这要,有轻重,有长短,有高低。这样,节奏感就出来了。

其次,读好句子。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要抓住句子中的相对重要的词。一般来说,每句话中都有一个、或者更多的词语相对重要些 ,朗读时,这些词语就要相对读得重一些,相对慢一些,音要相对拉得长一些。如:“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朗读时,就要突出词语:美丽善良。再比如:“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划线的词语相对就重要一些,朗读时就要突出一些。

朗读时,常常碰到轻声字,如“的”“地”“了”等,这样的字几乎不读,顺带过去,万不可拖音,紧跟着读后面一个字,重读。如:“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断句和停顿,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尤其不可或缺。朗读句子中适当的停顿,可以有效的避免拖音,也可更好地表现句子的节奏和韵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又如“朝雾初升,落叶飘零,让我们/把美酒满斟。”尤其是古诗词中,这样的停顿就更为重要,节奏也就更为明显:“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意思很浅显,语言很朴素,脍炙人口,流芳百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语言,朴素,又饱含真挚的情感,而且,具有音乐的节奏和迷人的旋律。“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省略号处要有足够的停顿,给人以想象思考的余地,同时,也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其它的标点,也得有适当的停顿,一般来说,顿号停顿时间最短,逗号稍长,再就是分好,再就是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最久的是省略号和表示声音延长的破折号。朗读,要让人听出哪里都用了什么标点,或者,只是断句。

注意语气。一般性陈述,还是感叹;问句,是反问,还是疑问。等等。

最后,也是最难把握的,是朗读内容蕴含的情感。得先明确它属于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把握住它的感情基调。科学严谨的说明文、笔锋犀利的议论文、感情丰富的抒情散文,朗读时的腔调、速度肯定不能一样。而对话描写和抒情意味很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朗诵,前者要有真实的对话感觉。如:“‘啊呀!’‘什么事?’‘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要读得自然,仿佛真的在和人说话。后者,就得饱含充沛的情感,甚至要捏腔拿调,相对要着力一些。如:“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我不要成仙,蓬莱不是我的份。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地做人。”

文学,离不开想象;朗读,同样也离不开想象。读书,就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情境,把自己代入到这个情境中去,身临其境,真切体会情境中的气氛和情感,是紧张,还是舒缓,是欣喜,还是悲伤,再用你的朗读你的声音表达出来。“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两句话,前一句,很紧迫,后一句,就很舒缓。“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逝者如斯,时光流逝,无限沧桑尽在其中,感情沉痛之至。“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表达了普希金对彼得大帝的无限热爱,对圣彼得堡的无限赞美。“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悠悠的思念,绵绵的深情让人感动。“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倔强,是信念。“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我以为,这几乎是我国现代诗歌里最豪放的语言。

朗读,对于促进孩子们的语言的积淀、语感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他们的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所以,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并在日常琐碎的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作为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