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的文章

请欣赏热爱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热爱的文章1:​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

热爱平淡的每一天

似水的流年让我如何感怀?

热爱那一抹厚重的绿色

热爱那淡淡的日光迷影

热爱那丝丝缕缕的柔和的清风

热爱,是心中的那份沉静和淡然

热爱那份淡雅的清新

热爱那份沉默的暧昧

热爱那份真挚的感情

热爱,是对红尘的一份沉湎

热爱那种热烈的激情

热爱那股莫名的狂热

热爱那份青春的躁动

热爱那份心沉似海

热爱,是一份情怀

热爱的文章2:朝霞中的白鸽

文/荷风竹露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泰戈尔

清晨,在一阵鸟鸣和雀跃的喧闹中醒来。

窗外,一半是被朝阳镀了层霞光的微蓝的天,一半是香樟树叶涌动的幽绿的海,心里那只幸福的白鸽就自己飞了出来,在朝霞里尽情地盘旋。

绿海蓝天白鸽,一幅写实又写意,宁静又充满动感的画。

怎么能不幸福呢?每周有两天周末可以随意安排,住在闹市区美丽安静的一隅。北面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成群的白衣少年和花裙装的女孩像天使一样飞来飞去。成片的林木像天然氧吧,早晨可以在冠如伞盖的樟树下打打羽毛球;南面是植被茂密的公园,明净的湖水像嵌在万木丛中的碧玉,黄昏时可以沿湖散步,无数叫不上名的小花小草和高大的树木面前都有一个牌子:某某名,属某某科……像是给你殷勤递上的名片,慢慢由相遇到相识到亲朋好友般的亲切,那些诗一般的名字和不同姿容的独特美丽,使人流连忘返。

怎么能不幸福呢?昨天还是突然燥热的天气,以为会有一场风雨的狂吹滥泻才能平息这样的燥热,却在不知不觉中迎来这般祥和的晨光,多么像焦急漫长的等待后,结果却超乎预料的好,把提到嗓子眼里的心放回心里,再来一次舒畅的深呼吸。

怎么能不幸福呢?这样暖的阳光,可以把所有想晾晒的衣被拿到顶楼大平台上一次晒个够,如此奢侈的享受却不用付出银子,也没有城管方面的禁忌,还可以在无人的大平台上像蝴蝶一样飞到花团锦簇的床单前嗅嗅,像少女一样驻足在那件足以“扮嫩”的粉绿小洋装前充满遐想。如紫桐妹妹所言:你看我们的孩子都比我们高了,又都这么善良这么帅,我们的老公又都这么优秀这么体贴。我们还没见得怎么老,身材也没变,可以把二十多年的衣服放一块穿,还可以挑“三彩”淑女装的M号,想想就幸福……其实真正幸福的是:虽然岁月会带来如霜的两鬓,却没有收回一颗不泯的童心,我们还有激情能够大声朗诵舒婷的诗歌:“……在种子胚芽中/唱着翠绿的歌/我简单而又丰富/所以我深刻”。

怎么能不幸福呢?正好儿子来电话说过两天就要回家来了!清脆的手机铃声多像欢快的报喜鸟的歌唱:那将是渡口对归帆的迎候港湾对游子的拥抱啊!

怎么能不幸福呢?正在杭州出差的老公也来电话“汇报”今天去西湖的三潭映月等景点……小王子说:“我若有53分钟(为什么是53分钟呢?)的空闲,我就逛到清洌的泉边去。”在心里把“泉”换成了“湖”,一样水般的澄澈。正是西湖一年桃红李白、柳浪闻莺的胜景,你可以徜徉苏堤白堤,欣赏佳人美景,尽显英雄本“色”了。而我此刻只需俯瞰就仿佛能够:变成一缕清风吹起湖面涟漪,变成一尾小鱼沉潜湖底,变成一脉清流迷失湖中。

怎么能不幸福呢?那条我几乎每天一趟的湖边小路,现在一路走来都是饱满的花鲜亮的叶,却无法让你产生盛极必衰的伤感,因为接下来的蔷薇紫藤栀子茉莉荷花……一场接一场盛大的花事会让你目不暇接,浩浩荡荡的香气和绵延不断的好时光会接踵而来。重要的是,未来的你也会一路如影随形。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把关于幸福的信仰和祝福托付给朝霞中的白鸽。你的仰望会给白鸽的翅膀投射温暖绚丽的光,你的懂得会使彼此被阳光般的爱包围,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热爱的文章3:深入灵魂的热爱

文/日记本o写不完的痛

未遇到你之前,我并不知道何为爱,更不懂何为炽热的爱。

——题记

?从有记忆后,爸妈就很少伴于身侧,我纯属被放养,自由自在长大的孩子,独立性大了,思考能力也相对强了。我开始识字,开始接触一个个漂亮亮的方块字。

在应着拼音,磕磕绊绊读完第一篇小短文后,我便痴了。

渐渐长大了,书架也被一本本厚重的书籍堆满,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堆放着大大小小的证书。

我真正爱上文字,是在五年级看的第一本小说,那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文字竟然可以如此美妙。初中阶段,加入文学社,在老师指导下,我拿到第一份稿费,第一个奖项,慢慢,从区到国。

成长路上,每一个脚印旁,都有文字的陪伴。当我咿哑学语,学会“ba,ma”的单音,这美妙的声音一直回绕在耳际;当我提着笔,写下第一个铅字,这方格中的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当我阅读了《亲爱的安德烈》后,我感受到了那深沉的母爱……

亦如我对文字。

记得那个傍晚,我拿着成绩单,一个人窝在房间里,窗帘拉的紧紧的,容不得一丝阳光的入侵,名字旁边那刺目的红色,仿佛也在嘲笑着我的狼狈。我不甘心,不想相信,努力过后,仍是这般不平等的回报。昏暗的房间里,心好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喘不过气来。

坐久了,腿发麻,我三两下抹去脸上的湿润,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借着床头微弱的灯光,我一页一页翻看,浮躁的心随之沉静。直至晚饭时间,我才放下书。如今,书名已剩一个模糊的影,只是书中有句话,一直引着我在这名为人生的路上踏实行走: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

文字多么神奇,多么美丽。

文字更曾带我穿越过青春的雨季,在小学我就产生过朦胧的爱恋,当时是六年级要毕业了,因为是第一次的毕业考,心里的压力很大,那种朦胧的情愫,如同藤蔓,不断生长,在心里盘绕,想要的到关心,得到关注。

记得那时候的我,总是喜欢有意无意地凑到他身边,喜欢和他的好哥们打闹,喜欢制造一些“偶然”。班上的同学时不时会散发出去一些绯闻,会用暧昧的眼神看着我,那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不知不觉,上课都听不进去,我的成绩是一落千丈,还被老师找去谈过话,妈妈问我,我也是避而不答。

那段日子,如同焦糖玛奇朵,夹杂着苦涩和丝丝甜腻,而我基本上是要被放弃的那个,整个人陷入低谷,可那段时间,我接触到了小说,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字。一个个方块字,拼凑出篇篇短而精的文章,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句子,组合成情节曲折的小说。

当心中的情愫不能说,各方的压力也越发大起来,我开始尝试用文字来写出心中积压着的压力和怨气。

看着一个个黑色的宋体在白色的文档上跳跃,听着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嘴角总会扬起一抹舒心的笑,渐渐的,已经敲出了十多万字,我将自己代入自己写的故事中,在虚幻的世界里发泄自己的情感。在这过程中,我发现那爱慕的心情,逐渐变淡,也没有之前那么浓烈了。

大概是转移了注意力,也可能是想明白了,我的成绩回到之前的水平,不仅没落下,反而还有进步的趋势。经过那次,我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去对待那种突如其来的情感,至少不会再迷失方向。

是文字,带我走出困惑,找到正确的方向,是文字,带我走出那盲目的迷恋,是文字,让我重拾心情,踏入一个新的世界,是文字,带我穿越那个低谷,穿越青春的雨季。

盈一抹巧笑嫣然 执一笔清欢

迎午后暖阳 手握书卷 品清茗

已习惯执手中笔 倾诉心中情 畅写心中梦

已熟悉指尖在键盘上舞蹈 白纸黑字映入心田

享受天马行空的无忧 喜爱拼搭文字的乐趣

更爱着自己的文字变铅字

文字 早已如阳光空气般融入我的世界

执笔与那文字交流时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慵懒而自在

文字 是属于我的殿堂

文字 亦是我深入灵魂的热爱

热爱的文章4:心绿

文/袁永强

从小到大,我一直热爱绿色。以前生在农村,绿色是常伴。不必说高大的杨树,绿油油的麦子,河堤边的杂草,也不必说随意就可以感知的春韭菜、青菜等。绿色是养眼的,难以割舍的,至少说是有益身心的颜色。这是我对绿的最初印象。

后来上学,才知道文学大家也都爱绿写绿。鲁迅在《社戏》里写绿时心情欢快: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充满深情: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当代作家刘心武也爱绿,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绿叶居”,在《怒绿》中写那棵被撞断的国槐又绽绿,他被深深折服: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由此让我更加热爱绿色。

人生四十年一蹴而就。从农村到城市刹那间就是十年。三年前入住新房。为了吸附甲醛,我种了十几盆吊兰,随后又买了两盆文竹。听人说,只要文竹不枯黄就说明甲醛不超标。果然过了两周,文竹依旧绿意盎然。客厅当时有一株万年青,如今已经发展成五株了。去年夏天又栽了一盆滴水观音,叶子肥厚,如掌伸展。随后工作越来越忙碌,每天身心劳累,躁动不安。可是一回家看到这些绿色,心情就好了许多。去年秋季在花鸟市场有幸结识卖兰花的岳彩征,他种植的春兰、蕙兰品种多样,他一生都爱兰、寻兰、以兰会友,陶性冶情。看我这么热爱兰花,他亲手为我培植一株兰花,双蕊,说明年3月就可以开花。果然不出所言,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睡醒来到客厅,隐隐闻到一阵浅浅暗香,我一看那株兰,金黄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蕊,开得正浓。不由十分欣喜,想到那首描写兰花的诗:久坐室中不闻香,推窗时有蝶飞来——可见兰花之清香。

今年春天,到塔子山寻梅,看到瓦松和仙人球,在花岗岩上顽强生长,我取下几棵,种在小盆里,放在办公室电脑前和家里书桌上。如今它们更加肉感有生机。半月前,我在建设路遇到一盆海棠,花骨朵如点如豆,卖花人说过一周就会开花。于是我买回一盆。海棠热烈鲜艳,代表亲密无间的兄弟情感。现在海棠花开了,如心型,红似火。

如今在家里,满眼绿叶繁花,处处绿色风景。绿色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这是什么绿?是心绿!只要心中播下绿色,眼前满是绿意。就让这点滴的绿色陪伴我吧,我甘愿做一片绿叶!

热爱的文章5:生命的理由

具有热爱生活品质的人,她就会在一切时一切处调整自己的心性,把向往美好、崇尚友善、热爱真理、追求正直、拥有理想都当做自己的真实生活,经营和积累,从不让自己的良心有所亏欠。使自己活在身心依然和精神泰然的时空里,把自己的生命用碎片和画卷精心装扮,而不是被时间和生活被动拖走,无法感受生活里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奇。

所以敬重自然,敬重人生,敬重祖国,珍惜友情,友爱生命,善待他人,甚至包括生活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善待的事物。生活和生命里的一切都在她呵护和关爱领域。这样她的心胸就会有广大的境界,思想就会有宽广的天地,就不会在狭小的地方周旋而使生命像个萎缩的枯叶,没有丁点生命活力。

生活中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把正事和正念放在前头,放在自己的正前方,而不是整日消耗在你长我短,我好你坏,干多干少,吃亏多少上,盘桓着小心思,言语投足无不显示自己的器量狭小,肚量无间,宽容少有,利己之心跃然纸上,奢谈什么是无私奉献,友爱他人,通通是掩耳盗铃,无地自容。

所以在人生的路上宁静的行走,最好的功课就是为自己寻找一条并倾心实践的温暖光明正直具有品质的人生之路,也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和经营生命的过程。看看昨天和今天路上的人用怎样的方式丰富和滋养生命是最好,演绎具有意义的生命轨迹,除了个性的差异,就是品质和修养优劣而区别。

大凡从眼睛里能够读懂人生全部,需要把心胸之幕布尽快打开,让友爱之春风弥漫整个人生舞台,把目光之视野及早开阔一些,不要局限自己的心灵和落伍的观念,时代和历史都在继续向前推进,能够经常目光反照,反省自我,不要让小我久长时间掌握自我。使自己失去了应有的自尊和品质。就像独自行走到浑浊的水坑里,让自己也无法面对和接受哪个让魔鬼侵犯的自己。

小我就是感性生活的自己,而人类理性的大旗才是指引我们走向心灵和灵魂净地的航标,也是过有作为和有境界的人生必选大道。从容走过昨天,那是你自己一生的无悔的青春,从容奠定今天,这是唯一爱自己和唯一珍惜自己最好的工作,从容走过不惑,让瞬间的邪念消灭在萌芽状态。

常常净化自己的心思,学会转移自己的情绪,从容走过霞光万道的黄昏,把岁月之钟铿锵地敲响在自己灵魂常在的圣所之堂,而不是消失在自我的别阙空隙里,过一种比白水还寡淡无味的人生。

热爱的文章6:永远保持对农活的热爱

文/对农活的热爱

我们这些40岁左右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刚懂事就会被带到农田里,父母挥汗如雨的场面深深地烙在心里。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主动走进农田给父母帮忙,慢慢建立与农活的感情。

我成长在县城里,但同样没有远离过农活:上小学时,每到麦收时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收割过的麦田里拾麦穗。一进农田,我们便撒了欢,个个热情高涨,互相比着干,看谁拾得麦穗多。除此之外,班主任老师有时还会带我们到县城外的农田里拔草,这既是劳动也是郊游,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们一字排开,用一双双小手与土地进行着亲密接触。

我们家所在的街道,当时每家有几分菜地,周末母亲要去打理它时,我总自告奋勇做她的帮手。我从不在乎流下汗水。菜地里最重的活儿在春秋两季,开春撒下种子前要先把地用铁锹翻一遍,等到了秋天,其他菜长势渐衰时,要清理出地的一大半,重新翻了种白菜和萝卜,记得上初中后这项翻地的任务就被我承包了。在菜地里,亲眼看着撒下的种子一点点长大,然后开出大大小小的花,慢慢结出令人期待的果实,是我最开心的事。

这些经历告诉我,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物质多么丰富,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农活的热爱,保持与土地和农业的亲近。

热爱的文章7:热爱回家

文/姜岸

有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婚姻才算是好婚姻?我有点被问住了,认真想了一下,发现答案真的不那么简单。按照常理来说,好婚姻应该是关系和谐、少吵架吧?但我身边就有那样的例子,两口子都脾气急、嗓门大,不吵架听着都跟吵架似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了几十年也没吵散伙,感情还越吵越结实。曾经看过一个小品,两口子整天拌嘴,就算是好话也得像吵架一样说出来:“你不能多穿点啊,感冒了我可不伺候你。”后来他们试着调整一下,都好好地说话,结果发现特别假,特别不舒服,一商量,还是照旧吧。有些人天性就很羞涩,不善于表达感情,必须将真实的感情隐藏起来,才好更方便地说出来。

还有人认为好婚姻应该过得有情趣,充满仪式感。可有的夫妻都属于务实型的人,什么送不送礼物、搞不搞惊喜,两个人都不讲究这些,就喜欢赚钱存钱,看着存款数目越来越多,心里美滋滋的——夫妻一心拼命存钱,就是两个人的生活情趣。我有个同学就属于这样务实的人。同学会时,他被女同学们一顿批:“你居然都没有送过花给老婆,太不浪漫了吧?”他一想,也是,于是情人节买了一束玫瑰花回家送给老婆,没想到老婆很不高兴,埋怨他说还不如买两个红烧猪爪,两个人一起啃,多开心啊!不得不承认,有的女人就是不吃不务实的浪漫这一套,一辈子没收到花也不觉得是遗憾,只有实实在在地过日子才能让她高兴。婚姻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一件事,主观感受最重要,外界的标准和判断都不算数的。

还是那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好婚姻,总得有个比较通用的标准吧。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好婚姻的外在表现就是,两个人都爱回家。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一段感情的变化并非无迹可循,总是从一个人不爱回家,或者与对方在一起时心不在焉、离开时如释重负开始的。

你可以用“爱不爱回家”作为标尺,来衡量一下身边人的婚姻,然后会发现,这把尺子几乎是不会出错的。不爱回家的人,不是自己有问题,就是婚姻有问题。

我有个朋友,第一次和他在一起吃饭,我就觉得这个人的日子过得不怎么幸福。因为他特别爱攒饭局,而且每次喝完酒都不肯回家,不是要求换个地方再喝,就是拖着别人在马路上徘徊,手拉手说心里话。搞得大家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挨着他,叫他“鬼见愁”。后来问了知情人才知道,他不爱回家是因为他和老婆关系紧张,老婆在家里总是冷着脸。他们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关系越紧张,他越不愿意待在家里;他越不愿意待在家里,老婆越生气,夫妻关系越紧张……后来,他和老婆的关系得到了修复,你再看他,也不怎么出来吃饭了,有应酬也知道早早地回家了,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很多婚姻从外表是看不出问题的,人们会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但“爱不爱回家”真的是一面照妖镜,能够照出虚假繁荣背后的无奈。所以,判断一个人会不会成为称职的伴侣,有一条标准就是看他懂不懂得享受家庭生活。比如有的男人婚前就爱玩,宁可整天在外面呼朋唤友、胡吃海塞,也不愿意在家里待一会,他们有很大几率在婚后也会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是女人以为男人婚后会收心转性,结果一切照旧,甚至变本加厉。她们都忽视了习惯的背后是动机,如果一个人精神空虚、浮躁,必须在喧嚣中消磨自己的寂寞和孤独,那结婚也无法使他们改变。只有当他们自己意识到这样做的害处,愿意做出改变,才可能拥有健康幸福的婚姻。

一个人为什么会想回家,无非是他的家庭能够满足这么几个条件:有牵挂的人,有想做的事,有爱说的话。有牵挂的人,是和伴侣与家人有情感上和精神上的纽带,经历了一天疲惫和艰苦的工作之后,他们是自己最想见到的人。有想做的事,是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位置、作用,惦记着“宝宝的小床该修了”“家里的拖把该买了”“今天我想做个回锅肉”,为家庭奉献,可以提供给自己很大的成就感、满足感。有爱说的话,是家庭气氛好,自己想抒发任何情绪,都有人倾听,不会被嫌弃,也不会被忽视。

人可以勉强自己的行动,但是无法勉强自己的感情。当家里没有他牵挂的人,没有他想做的事,没有他爱说的话,当然就不愿意回去了。想要把家庭经营好,就要抓住对方的心,成为对方在快乐、悲伤、失意时都最希望见到的人。

热爱回家,是所有恩爱夫妻的共同点。称职的伴侣就是,两个人都努力让家充满吸引力,可以容纳两个人的需求、疲惫。婚姻好不好,不用问别人,问问自己,是不是最想回到的就是那个家,是不是心甘情愿地想要回到那个家。然后答案会告诉你,你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年轻时,我们多半都习惯向外奔,人到中年,越来越不耐烦戴上面具生活,这时候就会感觉出家庭的好处。想要中年时还有一个收留身心的归宿,就要在年轻时多给家庭一点时间,多给家人一点耐心,就像春天你要努力耕种,才能在秋天收获果实。太多人在年轻时忙着玩乐、应酬,忙着追求他人的认可,却不愿意培养和家人的感情,不愿意为婚姻添砖加瓦——等他们想要回归家庭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回不去了。

热爱的文章8:坐下来的故事

文/玥玥

从小性格开朗,热爱户外活动的我,很难让自己丢掉电脑、丢掉手机,然后安静的享受时间,享受读书或者思考给我带来的欢愉。而渐渐的成长,我越来越开始觉得这份宁静和内心得自省来的多么的不容易,又是多么的重要。

从成大以后,我开始发现自省比盲目的学习更重要,在人生道路上,你渐渐没有了竞争对手,渐渐剩下来的只有你自己,你还不能像其他的人求助,你只拥有你自己,你可以选择逃避现实获得暂时的美好,也可以选择迎难而上,直指达到你的理想或者梦想。然后,你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自我疗伤和自我安慰中开始获得时间的流逝,生活经验的累计。无法实现的愿望可能留给了下一代,或者直至暮年,再重新找回自我,再开始一段新的航程。匆匆经过的一生,唯有自己体验,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

说道梦想,我想可能从小我的梦想都建立在父母的期望上,然后我渐渐把别人的梦想当做自己的梦想,现在恍然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没有梦想,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人,在忙碌的社会中,追逐着自己的生活,简单的想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孰知幸福多种多样,生活在一个人的心中而非别人的言语中。而一颗不甘现状、不甘于向世俗妥协的心在这个外表冷酷的形体下日益闪闪发光,终有一天会耀动这颗心,然后带着大脑和体魄来一场挥汗淋漓的长跑。梦想,这个我许久没有提及的词语,包含了众多涵义,却还是没有真正去体悟的词汇。带来了希望却又永远生活在未来的词语,或许每天思考一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直面。

未来的时间还很长,我生活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梦可以做,坚持走好今天的这一步,虽然未必能成功,但至少离成功的距离又短了这么一截。纪念365天,每一天奋斗的步伐!

热爱的文章9:热爱你的天分

文/王艾荟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饭桌上,一位同事,平时看起来特别沉默寡言中规中矩,毫无个性和光彩的那类人,突然因为饭桌上一个话题,按捺不住有感而发,很感慨地对我说:“看来人都爱有才的人!”那一刻她也似因说了这句话,在我看来,那张平素相貌平平的脸庞也显的格外生动、有光彩。是的,我在心底说,谁不爱有才的人呢?更进一步说,谁又不期望自己就是那个蒙老天厚爱,天赋异禀、天纵英才、身怀绝技的人呢?

美国电影《八月迷情》,讲述了孤儿奥古斯丁一出生即被年轻而不明真相的父母所遗失,后来,凭借着自身超凡的音乐天赋,竟奇迹般地与父母相认重聚的故事。影片故事情节虽显得简单平庸,但其中却有一段激动鼓舞人心,可称为这部电影神来之笔的对白。奥古斯丁为找寻父母浪迹街头,被一位号称“奇才”的人发现了他身上所独具的非凡的音乐才能,他告诉并教育小奥古斯丁,“你要爱音乐胜过爱食物,胜过生命,胜过你自己!”

美国畅销小说《教父》中,有一段充满讽刺意味同时发人深省的对话。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讨论,为什么有的作家在现实中人品实令人生厌,可他笔下偏偏又能写出很棒的作品?一个人试着回答说:“因为作家和作家的书不是一回事。他们的书就好比萃取了他们身体里最精华的部分。就好像你劈开成吨成吨的山岩,终于淘到一小颗钻石。”这个回答不可谓不机智形象,妙趣横生。

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时难免显得过于平凡,生活有时也令人乏味,一个人的心灵也难免空虚,于是,上帝在创造每一个生命时,便用心良苦地馈赠他或她一份独特的神秘礼物,这便是深藏在每个人天性里的天分、兴趣和热爱。“天机不可泄露”,它一定不会昭然若揭准确无误地告诉你,而是浑然天成秘而不宣地藏匿于你的身体和大脑内。等着你慢慢去发现、挖掘和开发。

李荣浩歌中唱,“没几个人,生下来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毕生的使命和意义就在于,发现并找到上天所恩赐馈赠给我们的这份神秘宝贵奇妙的礼物,即我们自身所独具的擅长的那个小小的种子和部分,“爱它胜过爱食物,胜过生命,胜过自己”,如“劈开成吨成吨的山岩,终于淘到一小颗钻石”。好好地慢慢地将它打磨成器、淬炼成金,最终变成那个叫做“才华”的熠熠闪光的东西。

我们该问一问自己,在我们生命中,可否找到或拥有一件事物,它对我们意义非同寻常,令我们狂热、痴迷、执着,值得我们终生“爱它胜过食物,胜过生命,胜过自己”?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在西方人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心目中,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快乐,并找到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情”。而中国人不同,中国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则是,好好读书,考高分,念好大学,找好工作。这样简单粗暴而且功利的价值观与目标,直接造成的恶果和现实是,大多数孩子在懵懂无知,但又本该是最天真烂漫活泼快乐的童年,便在父母意志的强制绑架下,开始走上了奔波于各种“兴趣班”的转战之中,这里的“兴趣”,更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兴趣”,而非孩子的“兴趣”;它几乎可以说成功地毁掉了大多数孩子真正的兴趣,而非去发现、培养、成就孩子的兴趣。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合适的温度和土壤,孩子们的天性无法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与释放,大多数孩子都将与自己那宝贵独特的天分擦肩而过,未及萌芽便胎死腹中。紧接着紧张繁重的学校教育,将无一例外地将他们灌输训练打造成一般长短的所谓的“全能”“全才”, “考试做题机器”,却唯独将他们身上最为珍稀、个性、闪光,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分灵气忽视并悉数磨平葬送。

网上有一段对热衷又盲目送孩子上各类“兴趣班”的父母们的采访,这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被问到的问题是:“您有什么样的兴趣?”有人回答:“以前有过,但后来没坚持。”有人回答:“好像没有过”。在几十个被采访的对象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很笃定、很热情、很自信地面对镜头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当怀着不能输和功利性的目的,茫然又兴冲冲地带着孩子转战各类兴趣班,当问及自己的兴趣,却哑口无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黑色的幽默。

生命是一段漫长的探索发现之旅。找到自己的天分、兴趣、热爱,就如同拥有了上天给你的一把钥匙,或是一个魔术盒。它能让你多一个角度、途径、渠道去认知自我、人生和世界。它就像你伸出的一个触角,寻幽探微,可以伸向更隐秘人迹罕至处,从而更加敏锐细腻深切冷静地体察探知周围,使你的所见不同,也使你自己、你的人生而大不同。

爱一样事物,我们便会自觉专注投入其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在心猿意马心浮气躁无所事事中度过,而热爱追求醉心于一样事物,则可使我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物我两忘,享受到生命的宁静、充实和喜乐。

手持一样技艺,可以使你磨刀霍霍,不断精进。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虽普通平凡,没有地位财富,但手有一技之长,便足以赢得众人的羡慕和尊重。还有一些朋友,虽多年不见,时光流逝,再见时,你却明显能感受到,时间在他那里并不虚度浪费,反而是神奇的酿制滋养,只因他身上的一些技艺,早已融入植根在他生命深处,与他的生命一起成长进步,与日俱增根深叶茂,使他变得更加丰富、厚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与光彩。而这并非外在外物给他带来,一切全靠他的天分颖悟才能,不懈地积累付出,自我修养加诸自身。

有时这个技能或许并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活中“为稻粮谋”的工具和途径,却可能成为一个人在这世界安身立命最为扎实牢靠的根。

天分有高低,才具有大小,这个并不由人所能选择掌控和超越。荀子《劝学篇》有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即使普通人,也有长有短。对那短处,尽可忽略不理,而对那天赋的长处,则必须埋头用功使之更长。

热爱你的天分。发现它,善待它,无限发展它,放大它。它是一颗种子,要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它是一粒火种,要让它熊熊燃烧;它是一把剑,要让它崭露锋芒。

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即使不能强悍幸运地使自己成为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那一个,也要竭力发出属于自己的不同的微弱的光。以此抵抗命运的平凡人生的乏味角色的黯淡。

热爱的文章10:热爱生命的蝴蝶

文/光其军

有时不经意发生的事往往会触动内心,予人智慧也予人力量。

前不久,我走进郊外的山谷,但见溪流清澈,山花烂漫,鸟儿欢鸣。而阳光又斑驳地洒在草丛间,那份静和雅,让我陶醉。溯溪走,无意间一抬头,看到溪边一棵桦树上,一只蝴蝶被蛛网网住了,这让我忍不住地摇头叹息。我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张网,究竟怎样避网或冲出网呢?接下来,蝴蝶与蛛网的战争,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

那张蛛网结在桦树的枝丫间,一圈一圈,细而缜密。蜘蛛不知躲哪里了,网上只有一只挣扎的蝴蝶。我不知它被网住的原因,只知它没有锋利的牙齿,也没有结实的臂膀,只有一双好看的翅膀,它能冲出网吗?但我的担心显然多余,我看到,蝴蝶在蛛网上一点点活动,翅膀扑啦一下,身子就往外挪一点,这一动一挪,尽管看起来痛苦,但姿态却很优美,它如此地挣扎,大约也是在诠释生命的本质吧。

突然蜘蛛出现了,它正从树叶间虎视眈眈地爬向蝴蝶。危险的来临,却没打乱蝴蝶的动作。一阵风来,像隐喻着什么指示,它突然加快了翅膀的扇动,将身体挪到了网的边缘。蜘蛛见它要逃,马上飞快地逼过来。就在悲剧即将发生时,蝴蝶却不动了,蜘蛛不明就里,也慌忙停下来。这一停,也将时空定格,仿佛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

果然,当一阵强劲的山风吹来时,蝴蝶趁势振翅一跃,就冲出了网。看着这一情景,蜘蛛不知所措,木然在那里。我也惊呆了,因为蝴蝶的神速,既像是出膛的炮弹,又像是听到冲锋号角的伟大战士。这个过程没有声音,似乎又有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这是热爱着生命的一只伟大的蝴蝶啊。

蝴蝶飞走了,蜘蛛也灰心丧气地溜了,但蛛网还在,它在风中摇晃着,似乎又在等待着下一个落网者……

走出山谷,回到城市,我又将面对许多张网。我想,它们并不可怕,我也能冲破。应该感谢这只蝴蝶,它教会了我智慧和顽强,也让我明白,是生命都会尊重生命,都会对生命热爱和对生命负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间的一切,生命的魅力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感动的瞬间,让我们得到的是启迪和力量。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窗前有一只蝴蝶在飞舞,它的外表和形体,与那天我在山谷里看见的一模一样,究竟是不是同一只呢?

热爱的文章11:一边抱怨,一边热爱

文/马亚伟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聚到一起,抱怨的话题总是最多的。

几个闺蜜凑到一起,开始了新一轮的抱怨。有人说孩子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让人烦透了。有人说婆婆是个难伺候的主儿,像伺候皇太后一样伺候着,都换不来她一个笑脸。有人说老公不懂得疼人,整天就知道在外面瞎忙,连结婚纪念日都忘了。

男人们聚到一起,抱怨的话题更多。大到国计民生,小到百姓生活,都被他们一一吐槽。什么社会分配不公,房价居高不下,工资太低,雾霾肆虐,如此等等,好像没有什么让人满意的。说着说着,还要摆出忧国忧民的姿态,皱着眉头,低头沉思起来,好像在想办法拯救世界。

其实呢,这个世界根本不用拯救,生活一片美好,只是有些美好的东西被人们藏在心里了。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不过对我们来说,生活就是一件光鲜的衣服,偶尔沾了点尘土,我们喜欢把尘土随时抖一抖,吐吐槽,泄泄愤,怨天尤人一番,自己心里舒服了,然后照样开开心心生活。人们对待生活大都是这样,边抱怨边热爱——这就是人生。

不信你看,那群抱怨完毕的女人们,相约逛街,让自己心情爽起来。刚才的情绪瞬间一扫而光,她们两眼放光地盯着超市里的物品。刚才抱怨孩子烦透的那位,正琢磨给孩子买玩具;刚才抱怨婆婆不近人情的那位说:“上次婆婆给我买了保暖内衣,我也给她买张她喜欢的京剧光盘”;抱怨老公不懂疼人的那位,早为老公买下了一双新鞋子。

还有那些抱怨工作累、工资少的人,明明刚刚还在说:“这工作,没法干了!”可工作任务一下达,他们立即进入到工作状态,全力以赴,没有丝毫迟疑。有人还会说:“活儿来了,今儿不干个通宵不罢休。”完全是热爱并享受生活的“工作狂”的节奏。还有那些抱怨房价高的人,每个月刚还完房贷时,还会乐滋滋地说:“房贷越来越少,日子越来越好!”

一边抱怨,一边热爱,已然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既然热爱,为什么还要抱怨呢?其实,抱怨呀吐槽啦都是人的情绪的一种释放,换个角度看,也是人们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会希望生活是完美的,可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避免小烦小恼,我们抱怨这些烦恼,只是希望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并且,抱怨是人们的天性,没有谁会一直不知疲倦地唱着赞歌,抱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就是一件华衣,穿在身上,时时抖抖上面的尘土,心灵才不会淤积太多的灰色。一边抱怨,一边热爱,一路走过生活之路,留下更多喜怒哀乐。

热爱的文章12:热爱食指,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这首诗歌入选新版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食指诗集。人民文学诗歌奖颁给食指和海子。这一切都表明,食指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已经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食指在六七十年代,就写了许多高质量的诗歌,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食指在诗歌上的地位,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很少有人在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对食指及其诗作进行深入的评论、给予较高的评价。《相信未来》这样一首不同凡响、值得载入中国近现代诗歌史的杰作,八十年代初在《诗刊》发表后,反应出奇的冷清。体现了中国诗歌评论界鉴赏力的迟钝。使人不仅怀疑中国诗歌界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否缺乏某种更重要的东西。直到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杨键、林莽相继发文,高度评价食指的诗作,知名学者谢冕主编的“当代诗歌潮流回顾丛书”,也不惜篇幅推荐食指的诗歌,这种对食指的忽视,才逐渐有了改变,中国诗歌评论界才多少为自己赢回一些面子。

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诗歌界的骄傲。普希金的诗歌,语言优美,思想热情奔放,反映俄罗斯这块土地上广大人民的生活,展现俄罗斯人的理想和追求。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普希金的诗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因此,他的诗歌得到俄罗斯人民的深深热爱。食指是我们这块土地、这个时代的普希金。食指的诗歌,有着鲜明的中国大地的气息。食指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生活在中国广大人民中间。中国传统文化滋润着他,祖国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他,父老乡亲的朴素、善良、勤劳,感染了他。时代的沉重,人民所承受的磨难,他也充分感受到了。他用诗人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热爱与感受,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磨难,及为摆脱这场磨难而进行的艰苦努力。更可贵的是,食指没有停留在外在生活上描写这一时代中国人的经历,而且走进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内在心灵。这一切,使许许多多中国人,对食指的诗歌感到亲切,能够从内心深入引起共鸣。

食指的诗歌,有着溪水一般清澈的心。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人也好,都应有一种纯洁善良的心灵,都应热爱精神生活,都应有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是这一切使人生变得美好,使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有价值,使世界变得美丽可爱。这几十年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极左肆虐,使是非颠倒,价值观扭曲;GDP为中心,使物质主义恶化蔓延;贪污腐败泛滥成灾,社会道德水准严重下降。这一切,都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一片废墟之中。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食指没有迷失,没有消沉,没有随波逐流,仍然保持着一颗山涧溪水那般清澈的心:同情弱者,怜悯生命,热爱自然,歌颂纯洁无暇的爱情,珍惜友谊,呼唤真诚,呼唤人与人互相信任,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与充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是这种品质,而不是权力、武器、金钱,才是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品质,终将驱散人世间的一切寒冷,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生活充满苦难,充满不公平。面对这种情况,一些诗人或者孤芳自赏,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回避这些苦难,虚构一个太平盛世来。食指则不然。他不回避生活的苦难。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生活是残酷的,命运是无情的,人性充满着邪恶。这一切都深深伤害着诗人那颗敏感而善良的心灵。但诗人并没有屈服,他的诗歌始终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尤其是《相信未来》这首诗,更是把诗人的这种对生活的强烈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首诗中,诗人告诉我们,即使“我的炉台”被蜘蛛网“无情地查封”,即使“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诗人仍不会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仍固执地坚持对未来的强烈信念。特别是诗人对为什么要相信未来的解释,展现了人性更深沉的力量:“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拔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这就大大地超越了自我,能够从生命肺腑激发人们沉睡的意志,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笔者坚信,《相信未来》的价值是不朽的,它必然引起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热爱,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大,使自己灵魂的脊骨变得更加强健。

食指的诗歌,与食指的人生经历,有着特殊密切的联系。不了解食指的人生经历,难以更深刻地领会食指的诗歌。这使我关注起食指以往几十年走过的人生路。从食指的少年时代可以看出,食指母亲良好的古典文学教养,对食指影响很大。食指初中升高中之际,一班同龄人热爱文学,互相勉励,这对食指后来人格的发展,及走上文学道路,所起的作用无异是积极的。食指在文革那个凶恶的年代,仍然保持对诗歌的热爱,仍然把精神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实在难能可贵。食指一向为人宽厚,善良,真诚待人,真诚待人,生活朴素,有人格魅力,不歧视弱者,热爱劳动,令人十分饮佩。与食指相比,许多中国当代诗人,缺的不是诗歌创作的才华,缺的不是做人的机智与灵魂,而是食指这种善良纯朴的人格。食指的人生经历,最让我们心潮起伏的,是食指在文革期间所遭到的磨难:为人耿直,引起组织上的非议;其他同龄人因他的“资产阶级倾向”而对他进行围攻;父亲在运动中被审查、揪斗……这一切都使他的心灵遭受重重伤创,终于导致后来的精神分裂症。1974年,食指病情好转,为写焦裕禄而赴兰考,在郑州火车站,食指的钱、物均被偷,身无分文,寻找亲友却又迷路,在这种情况下,食指精神病再次发作。夜宿火车站,饥饿待毙,乞食度日。食指这一则凄惨的经历,更使人读后,心生无限辛酸。感到生活对于食指太可苛刻了。感到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她的优秀儿女,太过苛刻了。

经历过人生无数艰苦的食指,现在生活处境得到不断改善,身体健康也得到恢复。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令许多热爱中国思想文化事业、热爱中国诗歌事业的民众,内心感到慰藉。食指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逐渐得到世人的公认,这也是一件可喜的事,表明了是金子,就迟早会发光。我们这个时代有食指,我们当知道骄傲;我们这个时代有食指,我们当知道珍惜;我们这个时代有食指,我们当知道敬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圣者,是我们民族为数不多、可亲可敬、有思想有爱心有才华的思想文化先知之一。衷心祝愿诗人食指健康、长寿、家庭幸福。衷心希望中国诗歌界多向食指学习做人、写诗的道理,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奉献更多美好的精神食粮。更希望中国民众从食指的诗歌创作中汲取营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把祖国的大地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我们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

热爱的文章13: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文/严成芳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踏上岗位已有3年。回顾过去,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不懈追求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言传身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

在从教的几年里,我经常想起一句话:“教师的一个失误,很可能会让孩子用一生去补偿”。孩子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去描绘。因此,我总是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地批阅每一个孩子的作业,认真地在读书笔记上记录教学心得。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此,我的生活平凡而不平淡。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教学上,我丝毫不敢懈怠。为了寻找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不断翻阅教材以及相关的内容。在这3年来,我不断学习,学习既丰富了我的文化底蕴,也增强了理论素养,更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爱是生命最好的养料。因此,我细心发掘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者的喜悦。还记得班上有一名学生,成绩不好,经常违纪、撒谎、不做作业。多次教育,效果甚微。然而我坚持着,当他的学习取得进步时,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的自信和眼里的泪花。

回首来时路,一路艰辛、一路跋涉,从懵懂到成熟,从无知到熟练。如今的我,每天微笑着呵护教育我的学生。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情不自禁地绽开更灿烂的笑容。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该做的工作。我的生活是精彩的,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无悔!

热爱的文章14:如果你热爱大自然……

文/冯俊锋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一段经典台词,正契合了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一书的中心思想:如果你热爱自然,请搬到摩天大楼里;如果你热爱地球,请搬到城市里。在作者看来,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更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中国地大物博,但只有两块地方,一块叫城市,一块叫农村。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市人口、空间、资源环境矛盾时常为人诟病。但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告诉我们:这些看法是错误的,甚至冤枉了城市。因为,城市绝对不是糟糕的渊薮,而是进步的源泉。

在格莱泽“全球化”的城市视野里,城市把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经典案例,一如纽约、伦敦、休斯敦、新加坡和东京,精彩绝伦。城市海纳百川,汇聚各路精英,给人以无穷的梦想和希望,而社会化的精细分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协调和交流,创新与创造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集的居住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幅度降低了人均碳排量,实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伟大目标;城市清洁的水源、良好的排污与完善的医疗系统等维护了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提高了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

格莱泽强调,住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也是环保的生活方式。这种环保观念既是理性的一面,也是资源能源集约化思想的体现。格莱泽高度关注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带来的汽车家庭化现象,随着中国的逐步富裕,以汽车为基础的远郊乡村逐渐成为一些先富起来的人的居住首选,而不是坚守在对环境更加友好、人口密度更高的城市。他预言,这种居住模式的变迁可能会带来新的环保问题。我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就应该爱护大自然,减轻大自然的压力。

当“去库存”成为我们今天促进楼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策略时,《城市的胜利》也对这一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时给正在进行时的新型城镇化带来了思考。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当城市拥有相对于其经济实力来说过多的住宅和基础设施,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政府的公共项目投向就要大打折扣,格莱泽敬告城市的管理者必须实事求是,要“适度”发展而非“政绩冲动症”下博取“轰动效应”。因为,政府最根本的职责是致力于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富裕和强大起来。这些观点,与我们今天倡导的“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理论上高度契合。

一座城市的成功其实是教育的成功。作者用直白的道理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既吸引优质的生源,也吸引“孟母三迁”这样的父母们。学成的学子们反哺他受教育的城市,父母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创造,如此良性循环,生生不息。教育不仅会改变一座城市的经济前景,还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这也是一座城市永恒的魅力所在和活力之源。

热爱的文章15:热爱古筝的女孩

文/朱雨香

王雅萍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很喜欢弹古筝,古筝弹得很好,是我们班弹古筝的高手。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王雅萍就开始练古筝了。她先绑好假指甲,然后坐在椅子上,认真地弹了起来。从她的古筝中,我们能听到鸟儿嬉戏声、骏马奔驰声、渔舟唱晚声……

有一次,王雅萍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练古筝,妈妈叫她吃饭,她都听不见,沉浸在自己的乐曲中。每到暑假,王雅萍更加努力,她认真听古筝老师讲课,把老师讲的要领一一记住,回家按照老师的要求刻苦练习。

去年“六一”儿童节,王雅萍献给我们一首《采茶扑蝶》,琴声柔情似水,大家都沉浸在她悠扬的琴声中,王雅萍自己也陶醉了。一曲献完后,王雅萍又送给我们一曲《金蛇狂舞》,只听到声音时而舒缓,时而奔腾,时而悠闲……等王雅萍表演完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王雅萍在掌声中微笑着走下了台。

现在,王雅萍已经考完了古筝四级,而且获得了江苏省举行的“大好江苏”古筝比赛第二名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