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章

请欣赏著名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著名文章1:一代著名花儿 “串班长”“ 唱把式” 景满堂

文/蝶恋花.杏花雨

莲花山作为陇上最负盛名的旅游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民风独特淳朴。这处位于甘肃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三县交界处的绿色明珠,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物多样性基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的故乡。形成于元朝末年、农历“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是莲花山独有的文化品牌和民间艺术的宝藏。莲花山花儿史上将“死罪唱成活罪”的一代着名花儿“串班长”“唱把式”景满堂,成为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景满堂生原临洮县海甸村(今属康乐县)人,由于生长在花儿的故乡,在耳濡目染中,自小就学会了唱花儿,20多岁时,就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花行家”“唱把式”。1890年夏天,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临近了,海甸村的一班唱家、好家们商量约请他一块去朝山,当“串班长”,但婶婶却有意安排他必须背够50捆烧柴。景满堂着急了,逼得没有办法,一班朝山友们帮着他背够了柴。可是,婶娘还不甘心,又叫景满堂磨两石小麦的白面。这又是一大难题。三朋四友知道这又是在刁难景满堂,又叫来备家的妇女,簸干净粮食,分头出动,两天就磨完了全部粮食。这下婶娘无话可说了,可她还心不甘,冷言冷语地挖苦道:“你成天哥呀妹呀的,像驴一样吼叫,你娘咋还守寡?你咋还光棍一条,我看你这回干脆把娘引上,山场上寻个老汉,你也拐个媳妇,也算唱花唱出了个出息!”景满堂人穷志不穷,怎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回言道:“你嘴干净点。”婶娘凭古训“有理论理,无理论大”,厉声道:“穷鬼,你性子大不如命大,还不服气!”景满堂一气之下说:“你再说一声!”婶娘凭自己有钱有势,“哼”了一声说:“有本事了去莲花山野山场上给你娘寻个嫖客,给你寻个婊子,在这儿使什么性!”景满堂已气得无法可忍,猛地一把揪住婶娘的头发,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轻轻地将她抛向院中,顺手从墙根拔了几根荨麻,塞进婶娘的裤裆,刺得婶娘满院乱滚,景满堂才昂首挺胸走出大门。

不料,这位不经一摔的“豆腐块”婶娘经这么一折腾,竞卧床不起,一命呜呼!叔父以目无王法、小儿犯上,告到狄道(今临洮县)府衙门。衙门只替有钱人办事,吃亏的尽是穷人。景满堂朝莲花山不成,反坐了牢。衙门里审理这件事的是何军门何振泽。他审问道:“你就是景满堂?你知罪吗?你为朝莲花山害死了你婶娘,王法难容,杀人偿命,借债还钱,今判你死刑,择日问斩!”景满堂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明知辩解无用,便说:“我服罪,不过我有个请求,莲花山会快到了,我生性喜欢唱花,请大老爷高抬金手,宽限几天,让我浪一次今年的会场,唱上几声,死了也是个快乐鬼。”何军门出身行伍,祖籍临洮西乡,年轻时也喜欢莲花山山场花会,也能唱几句花儿。他看到景满堂为人正直,是条硬汉子,死期已到还要求朝山唱花,心中不免产生怜惜之睛,心想:“这世道就像莲花山花儿唱的‘针一根九根针,人活一世草一春,花儿能有几日红’,万件事情得看开点,何况我也还想去莲花山一游,何不把景满堂也带上,朝山路上或许还排上个用场。”于是便吩咐衙役把景满堂暂时收监在衙,待“六月六”一过再处决。

临洮到莲花山有百十里路程,途经鬼笑坡(今康乐五户境内)时,突然有几个拉马的人用缰绳拦住了去路,唱道:“杆一根的两根杆,马莲绳绳堵得宽,兀是铁打铜铸的虎牢关,看你口上过吗底里钻!”花儿问的何军门愣住了,怎么办?这时突然想起了景满堂,心上一亮:“有这小子在,还怕打不开马莲绳!”他回头吩咐手下让景满堂来对付。景满堂见有人堵半截,早就嗓门痒痒的,听到让他去打马莲绳,正合心意,立即上前唱道:“水有源头树有根,马莲绳堵路是老规程,你阿么手里拉的马缰绳?”堵半截的人一听不对劲,还没来得及还花,景满堂的第二支花又飞来了:“锅两口的一口锅,你们懒着连马莲绳没搓,快把马缰绳丢脱,让我们远路上的亲戚都过过。”堵半截的人无言以对,只好拱手放行。何军门和随从们哈哈大笑,当下给景满堂挂了一条毛红。

当晚,何军门一行驻足景古城。

第二天清晨从景古城出发,一路打马莲绳,行10余里,到达三岔河口。河口离海甸村不远,老母和众乡亲早早守候在这里。母亲见身带刑具的儿子,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乡亲们无不落泪。景满堂含泪以花代言:“瓜蔓子上结菜瓜,母亲的恩情没报答,留这身子能做啥!”母亲取出一件新做的白土布汗褡,两个青稞面锅巴,让他带上。乡亲们也对何军门的宽容表示感谢,对这位年轻的串班长、唱把式能与他们一起朝莲花山十分高兴,一齐跪在何军门面前再次求情,要求何军门解下刑具,让景满堂风风光光地朝这年的莲花山。景满堂领着众乡亲和何军门一起,一路行来一路唱,打开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口”,从飞珠溅玉的洮河岸边一直唱到瀑布流泉的冶木河畔,从莲花山麓的足古川小村,一直唱到莲花山巅。所到之处,唱家云集,歌声似海,景满堂在成千上万的唱家中斩关夺隘,连连获胜,身上披满了何军门搭的毛红。

初四这天,他们同河东的一帮唱家对上了。只见那一班的串班长头梳一条油光锃亮的发辫,头前戴着莲花山会场上最流行的热照子,鼻梁上架一副淡色茶镜,身穿白绸子汗褡,外套青缎子夹夹,黑绸裤,足蹬崭新的青线麻鞋。别人替他撑着一把大阳伞,手里准备着随时可启用的景德镇一品蓝山水瓷壶,壶中自然是冰糖、香茶,自己手摇一把淡黄色杭扇,浑身上下是一副标准的花行家的着装打扮。此人是谁?景满堂认得,他是洮河东岸郭家泉人,姓郭,祖辈父辈都是小有名气的财主,只因他酷爱唱花,不理家务,弄得家道中落,但在唱山上的名望却很高,人们尊称他为郭大爷。这可是莲花山串班长、唱把式中的老字辈。景满堂虽然年纪不大——当时只20岁,但自小朝山,在前三后四的老唱家中他老早就认识了这位名噪一时的老前辈,以致成了唱花行中你不吃我不喝的忘年之交。这位郭大爷早得知了景满堂的不幸遭遇,他今天是精心打扮,专门来和海甸村的唱把式们相互对唱的,想用高超的唱花艺术来博得何军门的欢心,想用唱花引导景满堂倾诉真情,以感动何军门,产生恻隐之心,给景满堂这位花中挚友讨一条活路。

何军门是个以貌取人的人,见郭大爷这身打扮,不免有几分高兴,又见他礼数周到,编花唱花喷珠吐玉,又有一副金嗓门,和景满堂又是一对百里挑一的唱花高手,以为这次不虚此行,心中大快,当下给郭大爷赏了一条上等的红绫子毛红。对唱正式开始,郭大爷开口唱道:“一转山的莲花山,何大人,你见啦,莲花山上云搭桥,有名望的何军门,我把你合敬德月下访自袍,何大人,我们河东里的莲花山是专专寻着你来了。”景满堂接口唱道:“河东里的莲花山,何大人说着呢,莲花山的山连山,这两月我把你没见,心上常把你惦念。”郭大爷一班回唱道:“海甸里的唱把式,景家亲戚串班长,斧头剁了灯杆了,听说你把法犯了,我像车轮贬扇了,朝山没有陪伴了。”景满堂一班唱道:“河东里的莲花山,你听着,把马拦着船里了,我的朋友老唱家,叫你把我盘住了,婶娘把我难住了,前思后想没路了,生吗死是不顾了。”……你问我对,真情似海,景满堂用唱花倾诉了自己的不幸,向人们控诉世间的不平。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向花摊子走来,扑向正在唱花的景满堂:“儿呀,这一去娘就见不到你了,为娘的也就活不成了,今天我先去了。”说着,转身往身后的一块岩石上碰去,乡亲们急忙上前拦住。郭大爷心中一动,几步跨到何军门面前,连连磕头求饶:“何大人,景满堂冤枉呀,他一死,他娘就完了,你就行行好,赦了他吧!”这时,唱花的,观看的,一齐跪了下来,同声为景满堂母子求情。何军门一看这般情景,顿生恻隐之心,心想:景满堂确实无罪,一切只因婶娘狠毒而起,反正景满堂的生死也在自己手上,何不作个顺水人情,放了这个“唱把式”,从此自己也可抓点好名声。于是,便高声吩咐左右:“念景满堂孝敬老母,友好乡里,只因情势所迫,顶撞了婶娘,并非有意致伤人命,加之河东朋友又再三求情,本官念他是一代着名串班长、唱把式,有功于莲花山,特赦他无罪开释,随母回村,乐享天年。”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一时传为佳话,景满堂“死罪唱成活罪”至今仍在莲花山传为美谈。

一代花魁“穷尕妹”

在康乐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群众自编自创产生了用劳动创造生活,用歌声讴歌生活的莲花山花儿这一特有的奇葩,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花儿歌手,被誉为“一代花魁”的“穷尕妹”丁如兰便是其中之领军人物。

康乐县莲麓镇的丁如兰从20岁起,整整唱了40年的莲花山花儿。在唱花的岁月中,她的真名反而被艺名淹没,人们只叫“穷尕妹”,却很少知道她姓“丁”名“如兰”。她自小聪明伶俐,父母取乳名叫菊花。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和一对毛茸茸、亮晶晶的大眼睛,因此,乡亲们在菊花前又加了一个“毛”字,昵称“毛菊花”。爱好花儿的母亲,经常为她讲述莲花山的传说和六月六花儿会,使她更爱唱花儿。15岁那年,她被迫嫁给河口小庄的石毛娃。石毛娃家十分封建,严禁她唱花儿。这年农历六月初莲花山山场到了,朝山的唱家一帮连一帮,毛菊花羡慕极了,不由得嗓子发痒,忍不往唱道:“行家一张口,便知有没有。”唱家们闻歌回唱:“园子里的牡丹花,一转山的小姊妹,你是花行里的小唱家,你名字叫啥姓叫啥,我们莲花山上再搭话。”毛菊花接口就唱:“材一页的,两页材,我是地寺坪丁家小字辈,穷人家的小女孩,唱花行里没有我的名,你就叫我‘穷尕妹’。”“啊,原来叫‘穷尕妹’!”朝山的唱家们不愿走了,接口再唱:“花恋蝶,蝶恋花,天下的英雄访好家,谁知道好家在这搭。”一场别有风味的“拦路对歌”拉开了。面对越聚越多的人,毛菊花不由想起了自已艰难的身世:“莲花山对的姊妹山,我娘生我也难寒,心肠没有纽门宽,没心思去看姊妹山”;“斧头要剁红桦呢,我十五岁嫁到婆家里,提起婆家人怕呢,男人打呢娘骂呢,小姑只揪头发呢,公公只说杀下呢。”唱家们对自己的同行表示理解和同情,用花儿表示支持:“针一根,四根针,只要你把路走正,世上没有怕的人。”

1936年夏,“六月六”莲花山山场到来了,“穷尕妹”向公婆提出要去朝山。公婆觉得这个倔强的媳妇在家务活上还麻利能干,便点头应允。但要两口子一块去,而且不准唱花。“穷尕妹”穿戴一新,骑着小毛驴,同丈夫一起上了莲花山。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朝山,秀丽的松林高山、辉煌的庙宇、缭绕的香烟、白色的帐篷,歌如海、人如潮,还有那百听不厌的莲花山花儿和动人的对歌场面。她情不自禁地唱起心上的花儿:“洮河流水清又长,莲花山上浪一趟,心上宽快亮堂堂。”花儿声引起了朝山人的注意:“这不是‘穷尕妹’吗?”于是,一支花儿向她飞来:“一转山的小姊妹,唱时咱们两家唱,一家唱时冷汪汪。”她立即回道:“手拿剪子铰纸钱,两家唱时我喜欢,就像孔雀戏牡丹。”正在这时,石毛娃青着脸走进人群,立眉瞪眼地把“穷尕妹”拉走。一位唱家唱道:“乡亲你是亮清人,只要把人活正经,唱句花儿没事情。”经人们一再相劝,石毛娃无奈,只好坐下,听着听着,也不由得佩服媳妇的才华和歌喉。“穷尕妹”在莲花山很快出了名。

在“穷尕妹”的带动下,莲花山地区妇女们把男女对唱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把莲花山花儿男女间谈情说爱的“小打小敲”推向更广阔的天地。妇女大量涌入莲花山、紫松山花儿会,使花儿会面貌焕然一新。第二年,夫妻又去浪莲花山,“穷尕妹”的名气更大了。但不久,石毛娃却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满17岁的“穷尕妹”守了寡。父亲又将她嫁给大她12岁的临潭县冶力关小沟的李福寿。李福寿性情暴躁,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偷俱全,还不准她浪山,“穷尕妹”度日如年。一次,地方军阀鲁大昌手下的团长李启发在冶力关泉滩摆下场子,听说“穷尕妹”是个花把式,派人来请,言定赏大洋10块。李福寿见钱眼红,陪着“穷尕妹”来到泉滩。“穷尕妹”只唱了“针插腰里寻针呢,好花连唱七声呢,给大人送个人情呢”一首花儿,就乐得那伙人眉开眼笑,搔耳抓腮。她又和同伴们巧妙地编了十二属相来讽刺那伙人:“杆两根的一根杆,猪没心眼不周全,遇上屠家遭一难……”那伙人却蒙在鼓里,得意忘形,场子结束时,破例赏了她20块大洋。两年后,李福寿因抽大烟把家产抽光,便以100块大洋将她卖给了康乐胭脂川郭家麻郭启荣。郭启荣对“穷尕妹”仰慕已久,而“穷尕妹”更是一见倾心。夫妻俩形影不离,每年上山场郭启荣拉马缒蹬,让“穷尕妹”骑在马上,一块朝山。不论是自然界的风云雷雨,花草虫鱼,或是家庭里的扫帚、锅碟碗筷,或是历史轶闻,或村庄打闹小事,经她一编一唱,便妙趣横生,神韵百出,人们赋予她“一代花魁”的美称。她和郭启荣一道浪遍了莲花山地区几十个山场歌会,成了艺冠三州六县的莲花山花儿着名歌唱家。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下,丁如兰的演唱水平得以很大提高。1956年,她带着几名唱家到省城兰州、首都北京演出。她们在中南海剧院演出时,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人民歌手——丁如兰》的专访和照片。从此,她名气大振。“文革”中,丁如兰受到批判,不准她上山唱歌。她“茶不思,饭不想,心乏腿软的躺炕上”。1973年,郭启荣长眠地下。无儿无女的她,又改嫁至临洮潘家集公社新锋大队贾得祥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拄着拐棍上了莲花山,看到新人朱淑秀、刺玫花、野冬梅等唱家茁壮成长时,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年轻的花儿唱家惊喜交加地唱道:“一转山的莲花山,把你名声听见人没见,见人能值几百万。”丁如兰清清嗓子,声音不减当年:“斧头剁了红桦了,我像黄鹰落架了,早就不值一大了。”年轻人们回敬:“山菊花开在崖畔了,你把个个山场浪遍了,压了三州六县了!”不料,丁如兰又唱道:“人老了,人呆了,唱花跟不上时代了,不如年轻娃娃们轻快了。”年轻人们则唱道:“荽一条,萋两条,你的才华比我高,我要拜成师傅给我教。”

丁如兰的花儿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亲身的感受,朴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深厚的人情味,唱花时从细微末节处编串,说中有唱,唱中有说,把莲花山花儿自由活泼的格调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这种韵味,除莲花山花儿行家里手外,是难以体会到的!她是编唱这种“生活花”的圣手,是散花的花仙。

莲花山下百灵鸟

——访莲花山花儿会国家“非遗”省级传承人

她是一缕山野风,吹红了朵朵的花儿;她是一只百灵鸟,唱出了人间的喜乐;她是一眼小山泉,滋润了群众的心灵。她带着一种执着、一种信念,耕作于花儿沃土;她怀着一种痴迷、一种依恋,沉醉于百花之园。她用执着和信念,将莲花山花儿从康乐唱到兰州,从西北唱到首都,使莲花山花儿在时隔58年后再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映红了大半个中国。

她就是被各族群众称为“莲花山下百灵鸟”的莲花山花儿会国家“非遗”省级传承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化产业协会理事、临夏州妇联代表、康乐县政协委员、县莲花山花儿协会副主席、莲花山花儿第四代领军人物、莲麓镇蛇路村花儿歌手文香莲。

花儿路上露头角

在我国民间文艺的百花园中,有一朵绚丽多彩、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这就是植根于西北地区广大群众之中,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花儿”。甘肃花儿可分为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莲花山花儿便是洮岷花儿的一种。它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莲花山周边三州五县劳动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

文香莲家乡自古花儿唱家辈出,名家迭起,是花的海洋,歌的乐园。或许是与生俱来的灵性,或许是对花儿抒唱的那种渴望,明清民国时期的“一代花魁“穷尕妹”丁如兰”、“死罪唱成活罪的景满堂”等等花儿名家,成为她崇拜敬重的偶像。十多岁时,她就成为一名“花痴”。只要遇到花儿唱家们一展歌喉时,她都会静静聆听、用心揣摸。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莲花山花儿会、枉子沟门儿花儿会,到王家沟门花儿会、紫松山花儿会,在这盛况空前,人山歌海的“诗与歌的狂欢节”里,她都会抽空赶场,聆听花儿“课堂”。花儿听的多了,她自己就经常到树林里反复摸索、细心学唱。由于长时间的模仿练唱,她的嗓子时不时的沙哑,声带时不时的发炎,家人奉劝她休息几日再,可倔强的她服用几粒药丸后又继续练唱。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七八岁时,她开始在莲花山花儿会崭露头角,成为莲花山花儿的一朵新秀。起初,由于经验欠缺,她模仿别人的多,自己编唱的少,听众寥寥无几。后经县文化部门培训指点,她的创作演唱水平提升很快。二十四、五岁时,她已成花儿歌手中的“大家”,边创作、边演出、边领唱,歌喉甜美、声情并茂,不时赢得阵阵掌声。看到康乐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时,文香莲曾唱道:“三十年实话发展了,学生娃的学杂全免了,倒给种粮人补款了,没愁肠者乐展了”“到处是红砖红瓦洋式房,铝合金的门和窗,山水画彩砖贴墙墙,家家院里菊花香,比城里人住的还敞亮”。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难和挫折。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就是一个万丈深渊。文香莲正是用孜孜不倦的追求,将常人望而却步的苦难变成了实现梦想的乐园。

她说过,各级领导把莲花山花儿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任交给我了,我的决心就是“宁叫牛挣死,不叫车翻过”。再难的事要克服,再苦的事要忍受,再重的事要担当。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9月,省上要举行原生态民歌调演,选拔优秀节目报送文化部。她和杨海霞、杨菊英作为莲花山花儿歌手,在州民族歌舞团排练了十多天,节目审定后,决定12月27日晚8时准时演出选拔。12月21日,她们搭车去州民族歌舞团合排会演的途中,家里打来电话,说她父亲的心脏病又犯了,她赶紧雇车、紧急赶往百里外的县医院抢救。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病不见好,明理的父亲拉着她的手说:“我这病时间长了,急忙治不好,家里这么困难,花这么多钱,我心上过意不去,我太拖累你了,你太苦了,何况你要参加省上的演出,不要为我耽搁了你。”父亲死活要出院,她犟不过流泪的老父亲,晚上9点又租车送父亲回家。第二天下午3点,父亲就去世了。去世前,他神志非常清楚,再次拉着她的手说:“我死后你随便埋哈,不要为埋我耽误了你省上的演出。”26日下午,她将父亲埋葬后,忍痛含泪于27日早乘车去兰州,下午参加演前彩排,晚上准时参加了演出。全团演出人员深受感动,一一握手表示同情和慰问。

2012年4月,在县镇村的关心下,她得到危房搬迁补助款动工建房。动工两天,就接到县文联的电话说:文化部非遗司的领导要来松鸣岩花儿会调研,要晚上到和政县报到。这怎么办呢?一场子的石头、沙子、水泥,几十号匠人、小工,帮工和亲友,饭要她做,心要她操,她心乱如麻。经过再三权衡后,她觉得各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何况非遗司的领导从北京这么远的地方来调研,于是她果断决定按时参加。会上,她和同伴们演唱的《三闪令》《康乐是甘肃的好地方》《莲花山花儿醇香酒》等八首花儿,被选入“中国花儿资料库”,进行了录音、摄像。

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7月,温香莲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州文联授予“优秀花儿歌手”。2007年10月,她被省民协会吸收为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08年6月,她被省文化厅批准为“莲花山花儿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2009年3月,康乐县莲花山花儿艺术家协会成立,她被选为第一副主席。2014年,获首届中国西部“百益杯”花儿艺术节原生态组花儿演唱会二等奖。2016年10月,她推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州妇联代表。

汗水浇开幸福花

“鸡两窝的一窝鸡,千万把民间文化遗产丢不地,我要下上老差教徒弟,把花儿代代传承呢”“唱花儿要思想解放呢,思想解放才唱呢,我要大唱特唱呢,把传承的大旗扛上呢”。2008年11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到临夏州视察指导文化工作,在召开花儿文化座谈会接见各县花儿歌手时,文香莲这位莲花山花儿第三代领军人物即兴创作,给领导们现场唱了这首花儿,得到励部长的大加赞许:“词编得好,花儿唱得好,你这么年轻,一定要把传承的大旗扛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花儿还要人唱呢,一辈一辈接上呢,人要多呢势壮呢,还要解放思想呢,传承才有希望呢。”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最初她们三姊妹,人们称的“三凤凰”演唱组织只有3个人。2009年,扩大到6人。2010年,扩大到10人。现在已发展到20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汉有回。不但唱莲花山花儿,还唱河州花儿。这还不够,她还要继续发展,不断培养,使我的花儿队伍更壮大,演唱的门类更繁多,传承更有保障。如花儿歌手杨海霞、杨菊英,在文香莲的精心指导下成长很快,从一名初学者变成了“花骨朵”,成为她的最佳搭档。她们合唱的传统双套情歌《莲花山的蚰蜒路》两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唱。

文香莲曾说过:作为传承人,不但要带头唱花儿、还要编花儿(创作)、搜集花儿、发展歌手、传承花儿,把它写成集子,拍成光盘,永远保存下去。编花儿、唱花儿有报酬要唱,没报酬也要唱,公益演出更要唱。还要热情接待国内外、省内外专家、学者、记者的采访,如实介绍花儿和花儿会,提高康乐县的知名度。

牢记传承使命是她完成任务的动力和源泉。2007年10月,她参与策划,领衔演唱,与花儿姊妹们拍摄了第一张光碟《花儿唱重建莲花山》。2008年5月,人民银行康乐县支行和临夏州中心支行聘请她领衔演唱,摄制了第二张光碟《金融花儿满陇原》。2010年5月,应县结防所聘请,她拍摄了《花儿声声唱结防》第三张光碟。同年7月,拍摄了《花儿唱莲花山三十三景》第四张光碟。2011年10月,拍摄了《花儿唱二十四贤孝》第五张光碟。2012年9月,拍摄了《花儿唱重修孔子殿》第六张光碟。2011年6月6日,应邀参加中央一台主播拉法赫阿拉伯国家阿语对外宣传“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专题片”演唱拍摄;9月,中央一台对外宣传播放,把莲花山花儿介绍给了阿拉伯国家。2011年5月,她接受了上海音乐学院、宁夏北方大学“西部民族风情”专题采访。2012年7月,她接受了洛杉矶大学博士后美籍华人杨曼女士的专题采访。2011年10月,省广电台拍摄“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中国花儿》系列音像制品,她演唱的“三闪令”《康乐是甘肃的好地方》,她和杨菊英、杨海霞、陈连妹、石海东联合演唱的《莲花山花儿醇香酒》等五首花儿入选“花儿流韵”和“花儿正红”,作为收藏珍品收存于共和国文化宝库里。它的出版发行,提高了莲花山花儿会的地位和康乐县“花儿之乡”的知名度。

花儿飘进北京城

莲花山的蚰蜒路,太阳上来火炼呢;你像牡丹打骨朵,我像黄花扯蔓呢;三天不见想糊涂,心从口里扯断呢。”2015年9月4日,嘹亮的莲花山花儿唱响北京国家大剧院。

为筹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中央民族乐团6月中旬到西北师大音乐学院选调甘肃原生态民歌歌手和节目,康乐县莲花山花儿女歌手文香莲带领杨梅兰、何兰兰演唱的传统双套情歌《莲花山的蚰蜒路》被选中,7月22日赴京培训,8月30日彩排合台,9月4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2015年9月26日,莲花山花儿女歌手文香莲再次带领杨梅兰、何兰兰、马麻乃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唱了莲花山花儿。这是继康乐县花儿女歌手丁如兰、张生彩、蔡发红、马秀兰1957年把莲花山花儿唱进中南海之后,时隔58年莲花山花儿再次进京演唱,充分展示了康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所取得的成果。

莲花山的百灵鸟,非遗传承肩上挑。她作为莲花山土生土长的诗人,原汁原味的歌手,边作词、边演唱,用痴迷、执着,追求、钻研,诉说着莲花山的故事,传唱着新时代的赞歌。

原载《花儿艺术人生》,新雅文学网,清风笺文学网,写散文网,四川文化网,散文吧作文网,今日头条,河州文艺

非遗大旗扛起来

——访康乐县宏星花儿艺术团团长张宏武

他是一名育花人,培育出朵朵璀璨的花儿;他是一名拓荒者,开垦了花儿传承的沃土。他怀着一种无法割舍的痴迷,筹资建团、排练节目,使花儿唱响莲花山;他坚守一种保护传承的信念,坚持不懈、演出花儿,使非遗持续壮大;他凭着一种不屈命运的执着,身残志坚、圆梦人生,使生命之花如此艳丽。

他就是临夏州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康乐县莲花山花儿协会主席、县莲花山花儿传承示范团体负责人、宏星花儿艺术团团长、残疾人创业模范张宏武。

多灾少年萌花蕾

苦难是动力的催化剂,是一本启智的经书,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更是人生一道永远开放着绚丽花朵的风景。1968年,张宏武出生在甘肃省康乐县一个农民家庭。由于身患小儿麻痹,无钱医治,落下终生残疾,直到5岁才学走路,10岁才上小学。家离学校只有五百米,他却走了半小时,遇到下雨天,他就爬着到学校。“快看,爬着走路的瘸子”,同伴们的热嘲冷讽,使他觉得身心疲惫、低人一等。身体的残疾,加之心灵的伤害,给他带来别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可天生一股牛脾气、不服输的他,克服了各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由于家境贫寒,毕业后,他便回家务农。为了让他自立,父亲买几只羊让他去放,以减轻家人的负担。有一天,他在放羊时睡着了,恍惚中,听到有人在唱花儿,多甜美的声音啊!梦醒后,心想要是有一群人来唱花儿该多好呀?于是,萌发了组织花儿歌手唱花儿的念头。当他将想法告诉家人时,没有一个人支持的,都说他疯了。对此,他并不灰心。反复向妻子诉说创办花儿艺术团,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经不住他的死缠烂磨,妻子只得默认他的想法,但条件是组建费用得自己想办法。

创业路上多坎坷

俗话说:“创业路上开头难”,真的没有创业的人不知道这个开头难是有多么的难,不知道这个难不好开头的。2011年初,他腾出家里的三间房屋做为排练场所,并贷款购买了音响设备和服装、道具、桌椅等,开始了他的创业梦。他用微博的报酬,邀请莲花山知名的花儿“唱把式”“串班长”,为附城镇周围的花儿爱好者教歌词、串花儿,言传身教、编排节目。经过三个多月的排练,当年3月28日,终于在县城滨河文化广场进行了首次演出,节目有舞蹈、歌曲、小调、花儿,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州县相关部门的肯定。当年6月,州县文广局申批成立了宏星花儿艺术团,由县文化馆管理指导。随着花儿歌手的增多,妻子唠叨太不方便,要求他们搬出去。于是,他在县城滨河文化广场租下店面做为排练大厅。然而,昂贵排练厅的租费,加之银行催还款、歌手开销大,一度到了揭不开锅的日子。无奈之下,他把家里仅有的两间铺面卖掉,做为艺术团周转资金。债台高筑的他,萌发了放弃的念头。县残联知道后,将艺术团确定为残疾人创业基地,并给于补贴扶持。着名花儿学者汪鸿明、临夏州民协主席王沛上门鼓励他力排万难,战胜困难,为康乐非遗传承保护出力。残联的扶持,加之汪老和王主席鼓励,给万念俱灰的他莫大的精神力量,他下定决心不轻易放弃,搞不出点名堂来誓不罢休。

勤奋催开幸福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花儿艺术团编排节目紧扣乡村生活,内容新颖丰富,深受观众喜爱,先后参加了各类“迎新春”、“六月六”、建党节、国庆节等文艺演出和40余场(次),特别是刚刚举办的喜迎十九大演出,在全县引起轰动,艺术团对繁荣全县文艺事业、花儿传承示范和乡村文化舞台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他和艺术团歌手马国良、马占良、马占山获得由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兰州市文化馆、兰州晚报、兰州水车博览园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七届“炬龙杯”花儿大奖赛优秀奖。2012年,艺术团参加了全州人口文化艺术节,得到观众的赞誉。同年7月8日,配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完成莲花山花儿节目的录制。2013年,县文联为艺术团颁发了“康乐县莲花山花儿协会”证书。2014年6月,中央文史馆委托四川省文史馆选派由四川省政府参事、西部民歌研究所所长万光治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传承研究科研创新负责人黄金中教授,组成对中国非遗音乐文化花儿进行挖掘、保护、传承与研究调研组,到临夏州调研采风期间,深入艺术团调研莲花山花儿传承保护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同年,艺术团歌手马学义获得“河州好声音”电视歌手大奖赛第一季优秀奖;艺术团被中国民协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临夏州联授予“莲花山花儿传承示范团体”。2017年5月,县文化广播影视局为艺术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6月,艺术团及歌手李碧桃获得“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临夏州“莲花山花儿会”花儿大奖赛二等奖;7月,张宏武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民协第十八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目前,花儿艺术团有演职人员45人,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22岁。

非遗大旗扛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康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非物质传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做好传承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表示,下一步要建成总投资1500万元,1400平方米的宏星花儿艺术演艺服务中心,其中演出大厅800平方米,化妆室50平方米,演职人员活动室150平方米及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挖掘花儿人才,整理花儿素材,开展花儿培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大旗扛下去,让美丽的莲花山花儿飘香全国,走向世界。

张宏武怀着一颗炽热的痴心,自费建团、排练演出,使花儿红了胭脂川。凭着一种顽强的毅力,自强自立、追梦人生,使生命之花更璀璨。他是辛勤的育花人、是花儿的守护者,他用残疾的身体扛起了非遗的大旗,用坚韧的毅力书写了生命的价值。

著名文章2:遇见海子诗里的驿站

文/王祉璎

著名的诗人海子笔下有一句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芳菲四月天,我在常德市鼎城区环湖大道旁遇见这样的一处驿站,面朝常德“洱海”,院内爬满紫藤花,惬意而舒适,像找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梦想生活。

遇见“在路上驿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当天下午,我和先生正驱车从乡下返回城里,吹着清风晒着太阳,正好想起大家之前在微信朋友圈推荐过的驿站,然后一导航发现离目的地很近。

这里是一套红砖平房,和蓝色木窗户相配,很是文艺清新,适合拍照打卡。门边的墙上和院子的木架上爬满紫藤花,花穗一串串挂满枝头,浅浅的紫色、淡淡的香气,让人心生欢喜。大门左边和屋内都摆放了茶具,设计得别致优雅,想来驿站主人也是有情调之人。听着风铃奏起的乐声,我顺着右手边走过去,来到露天院子,院内摆放各种桌椅,种满花卉植物,四处还点缀趣味饰品。

驿站融喝茶、饮品、吃饭、看书、赏景于一体,很对我这种文艺青年的胃口。反倒是我先生这种务实的人,点了两杯饮品后,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我像个好奇宝宝,在驿站内外走动拍照,打量各种摆设。因为天气好,客人们都在院子里消遣,没有嘈杂喧嚣,而是有种远离都市的安静。院子里还有一棵树,挂满木质祈愿牌,我忍不住看了又看,想象着背后的浪漫故事。

忽然,驿站内播放起歌曲《Yesterday oncemore》,听着熟悉的旋律,眺望美丽的“洱海”,静坐在这里,我感觉岁月如此静好,连老去都能变成期待的事情。离开时,我仍沉浸在海子诗句里所描述的画面,期待下一次再与梦想生活相遇。

著名文章3:明月

文/邹汉明

明月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个意象。

今月曾经照古人,在一页白纸上,当我将明月请出来亮相时,我知道,很多诗人就会前来争夺发明权———明月是他们用精美的中国文字擦拭出来的。如同保管一颗露珠,每位诗人空出自己的左心房,小心轻放着这一份秘密的情感。从小小的一枚月牙儿到一轮丰满的圆月,一位又一位诗人,端起酒杯,睁着一双痴迷的眼睛,咬文嚼字,浮想联翩。因为遥远,也因为它的高度,他们编造了很多美丽的传奇。明月让我们民族的想象力有了一次出色的跃升。

在谢灵运的木屐无法攀登的地方,伟大的诗人们用想象力攀上了尘世风景的顶峰。这个古往今来挂得最高的意象,无疑,也是中国诗人攀登次数最多的一个地方———一行行有关明月的诗歌,筑成了中国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篇章。明月给了中国古典诗歌清冷的气息,给了它高贵和独一无二的品质。这些神仙似的分行,温润如同一颗夜明珠,简洁犹似一个发着银光的惊叹号,在浩瀚的宇宙里,它一次次让我们无言。

在不同的时节,明月又是极富变化的,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穷尽它丰富的表情。明月最适宜在江南出没,天下明月三分夜,两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或者我愿意稍稍扩大一点,整个江南就是明月的娘家。当明月经过马头墙,经过长廊,经过私密的后花园,爱情就发生了。它逗留在瓦楞上,在树梢间,在澄澈的水里,在宇宙的中心,一个地方一个面影,决不重复。明月是唯一的,又是无穷的,每一位中国人都保存着这么一份月圆与月缺,都拥有一张悲欢离合的时刻表。我有时觉得,只有经过明月抚摸过的事物,才会神圣而魅力四射。

在过去的无数世纪里,明月慷慨大方地给了穷人最大的安慰———它让他们对艰难的现实有了诗意的期待。明月是黑夜的养子,明月夜,短松冈,自李太白捞月身亡五百年后,它又一次在苏东坡的手里大大地放了一回光。明月见证了诗人的一段生离死别,也见证了寻常百姓的悲伤和欣喜。当你用念珠般光洁的汉字擦拭明月时,明月悄悄地收走你满脸的悲伤。它是我们时代最有风度的旁观者,有着秉性中的谦卑。它和谁都保持着一种亲密的关系。它无声地搬走我们的青春,沧海桑田,自己却从未见老……也许,是嫦娥偷走的灵药终究发生作用了。

今天,明月躺在天鹅绒般的黑夜里,已经无法理解我们惊恐的日常生活。它开始和我们有了距离。它已经不是我们心灵的一个投影。但是,当我们有朝一日在它面前朗诵诗歌时,我想它仍是一个珍贵的倾听者,仍是一个诗歌的赤子。和许多我们敬畏的事物一样,明月以金子般的无言,默默地注视着你。它将一捆捆赞许的光线,扎紧了,扔到熊熊燃烧的篝火上,鼓励你将歌颂明月的窈窕之章朗诵得大声一点,再大声一点,更大声一点……直到时间屏住翅膀。

著名文章4:把心搁在当下

文/刘希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说:“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把心搁在当下,确实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应该重视的问题。年轻人有激情、有闯劲,更爱幻想。有一部分人总觉得自己不得志,觉得是这个社会不识人才,想发财、想成功、想出人头地。一颗心从来没有安定下来,踏踏实实做过实事,还美其名曰:追寻自己的梦。

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换了十多家公司,每个公司做不到几个月就走了。他说老板不赏识他,他得不到重视。他的理想是:能在公司一个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做事。可是,哪有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他委以重任?他不断跳槽的后果,就是越跳越觉得没劲。后来养成了习惯,老是拿前公司的福利待遇和现在比,老是拿前公司的职位和现在比,结果越比越觉得委屈自己,不如干脆又走掉。

我还有一个朋友,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突然发一大笔横财。为此,他辞掉了待遇不错的稳定工作,拿了全部积蓄去澳门赌牌,结果输得血本无归。他又不死心,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彩票,每次都是几百上千地买,结果却没有中到多少。没有钱了,找父母借,找兄弟借,找朋友借,为了买彩票,他把周围的人都借了个遍,也因为买彩票,现在人人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朋友颓废到了极点,再也不是先前那个精神焕发的人。提到他,所有人都叹气:“这孩子,被发财的欲望给毁了。”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想发财,但靠赌博和买彩票发财,这种几率极低,想靠这个实现自己的梦想,简直就是天方夜潭。

把心搁在当下,不能好高骛远。梦想都是美的,但梦想要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今天有这个能力就做这个能力能做到的事,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

欲望是难填的沟壑。有些人被欲望迷惑,总是难以把握,被它奴役。有的人终其一生都被欲望折磨,痛苦不堪。我们不妨欲望少一点、行动多一点,不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只有把心搁在当下,脚踏实地做事,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把心搁在当下,珍惜现世时光,每一天都是限量版。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去的每一个时刻都不可能再重复。好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善待家人、安心工作,不抱怨生活,积极看待人生,左手生活,右手梦想,生活和梦想便能并蒂开花。

著名文章5:改戏改出正能量

文/赵盛基

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大器晚成,直到50多岁才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大戏——电视剧《济公》,在剧中饰演济公。

剧中有一出济公在街市摊位上拿吃馒头不给钱的戏,原来是这样写的:济公闲逛到馒头摊位前,看到一笼刚出锅大冒热气的馒头,伸出脏兮兮的手拿起一个就走。老板叫住他说:“哎!你还没给钱呢!”济公回过头来,调皮地说:“吃个馒头还要钱?我不要了,还给你。”说完,将馒头放回笼屉里,只见,五个黑黑的指印印在了雪白的馒头上。老板气愤地说:“不要了,你拿走吧。”结果,济公嬉皮笑脸地拿走了。

游本昌觉得不对劲,总觉得不符合济公助人为乐、劫富济贫的形象。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建议导演改戏。结果,导演听了他的解释之后,采纳了他的建议,按照他的想法改了戏。

改后的戏变成了这样。上述剧情没变,只是在济公嬉皮笑脸地拿着馒头走出几步之后,咬了一口,回头一笑,然后从怀里掏出两个铜板,放在手心,举到嘴边,一口气吹到了馒头摊位老板的钱箱里。老板抬头望向济公,顿时气消,舒心地笑了。

有人问游本昌:“这是您第一次主演大戏,提出改戏时难道心中就没有一点儿顾忌?”他说:“原来这场戏只表现了济公机智幽默的一面,却是负能量的。给他增加点正能量,我想不会有谁不高兴吧?”

的确,人间需要正能量,无论是谁都不会对正能量无动于衷。

著名文章6:郑板桥的长寿秘诀

文/张光茫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长兰竹。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依然活到了72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郑板桥以独特的糊涂养生享誉世间,被世人戏称为“糊涂老人”,其长寿秘诀值得后人学习。

郑板桥性格开朗,胸怀豁达。乾隆十二年,他因荒年为灾民请赈而被罢官,离开潍县时,他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另一头由一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被罢官后,他寄情于诗、书、画之中。他与知己、学者、名流相互唱和,题诗作跋合作绘画;或应邀外游,遍历江浙许多名胜,从不因官场失意、生活贫困而耿耿于怀。在这一段岁月中,他创作了许多有名的诗书画,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珍品。

郑板桥每天坚持饭后散步,并且早、晚两炼,风雨无阻。他坚持数年,从不间断,因此到了晚年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他早年在潍县做县令,听说儿子体质虚弱,很是着急,于是把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盘托出:“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功课稍严,则饮食减少;过宽,犹恐荒废学业。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并行,庶几身躯可保康健,学问可期长进也。”他提到的养生之道还有: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遇事勿恼怒;睡后勿思想。

郑板桥一日三餐皆以素食为主。他曾在自家的厨房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副对联虽直直白白14个字,但却说出了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郑板桥清贫的家境,二也揭示了他对饮食的注重。他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瓦壶。人属杂食类物种,粮食、蔬菜、瓜果及豆制品等素食中,不乏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和维生素,足以维持生命的健康,不仅不会患贫血和营养缺乏症,反而会有益健康,更益长寿。

郑板桥的书法洒脱豪放,自成一格,更使他健康长寿。他练书法入了迷,以致于白天练,晚上练,连做梦都在练。一天夜里,他竟在梦中用手指在夫人背上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醒,悟出“自体”二字。从此,郑板桥自创一体,别具一格。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练书法能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而且在运笔过程中还能形成精神、动作、呼吸的一致性,对全身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都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各脏器的平衡,有益于延年。

郑板桥还坚持每天喝茶,常常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抒情畅怀,自得其乐。他写过不少茶联,如“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其实,喝茶乃雅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偏好。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更在于它能使人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心放在闲处,保持心境的清纯之气,让人轻松潇洒生活,自然有助于长寿。清晨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晚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郑板桥虽然一生坎坷,但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忠实诚信。他写过“难得糊涂”一条字幅,上面有一段文字,内容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正是郑板桥长寿的秘诀。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包容、一种大度、一种释怀,从而使自己从纷乱世事不必要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保持良好心态,这对人的身心健康和长寿是极为重要的。

著名文章7:多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文/陈洪娟

著名教育专家柴洁心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她让几个孩子为下班回家的母亲洗一次脚。事后,柴洁心老师找到孩子们了解情况。

第一位妈妈听说孩子要为自己洗脚,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欣然坐了下来。等孩子为她洗完脚,她高兴地称赞了孩子:“小雨真孝顺!”还亲了孩子一口。孩子也很开心,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第二位妈妈听说孩子要为自己洗脚,立马板着脸,说:“你这是干嘛呢?是不是又考砸了,少来这一套,多考个100分比什么都强!”孩子只好悻悻离去。

第三位妈妈听说孩子要为自己洗脚,满腹狐疑,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勉强坐了下来。在洗脚过程中,孩子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地上,妈妈就不耐烦地说:“你这不是添乱嘛!我自己来,你快去做作业吧!”孩子只好委屈地走开了。

这三位妈妈中,只有第一位妈妈懂得接受孩子的爱。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孩子主动表达爱时,家长能欣然接受,使孩子的爱心有机会得到发挥,孩子的价值观得到体现,他就会产生无比的快乐与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会像另外两位家长一样,面对孩子付出的爱心,不屑一顾,或者断然拒绝,生生把孩子们“爱的机会”垄断了,把孩子们“爱的权利”剥夺了。孩子们会认为,原来父母是不需要爱的,他们只需要考高分、上重点学校。于是,许多孩子心中萌发的爱的火焰被无情地扑灭,从此不敢、不愿再主动表达爱,从而变得冷漠、自私。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多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懂得接受孩子的爱。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有时候我们需要和孩子换个位置,让孩子做高山,父母做小草,孩子就能顶天立地;让孩子当大伞,父母做小鸡,孩子就能健壮有力!

著名文章8:回音壁里的号声

文/张秋琴

茅山是著名的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当年陈毅和粟裕率领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在这里,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七千多位新四军将士先后牺牲。其中有一名年仅16岁的小号手,就埋葬在茅山脚下。

为了纪念新四军的丰功伟绩,1995年,茅山主峰望母山下建立当时被称为苏南第一碑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两年后的一个除夕,村民在放鞭炮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这座纪念碑下放鞭炮,纪念碑的上空就会传出清晰嘹亮的军号声。军号声非常逼真,不多不少刚好六个音符:哒哒哒,哒滴哒。这个消息迅速在人群中扩散,每天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的成千上万的人在纪念碑前放鞭炮,亲耳聆听小号手吹响冲锋号。在句容人的心里,长眠在茅山的小号手,从来没有走出句容的大山,他是句容人民的儿子。

人们一次次深情地讲述着小号手的故事。1941年深秋,陈毅带着新四军重建的重任,率领300勇士进入茅山地区。穷凶极恶的日军穷追不舍,在一个月夜的遭遇战中,日军大批人马将新四军将士围堵在一个狭小的山坳里。危在旦夕之际,满脸稚气的小号手挺身而出,他趴在团长面前耳语了几声,举着擦得锃亮的军号一猫身冲进了树林里。不久,相邻的几座山头上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急促的集结号声。日军纷乱的枪声骤然消失,随后便循着军号声晕头转向地四处追击。这个夜晚,军号声在茅山的山头、树林中响彻云霄,日军追着军号的方向越追越远。几个小时后,军号声戛然而止,空气也在那一刻凝固。新四军将士们在这宝贵时间冲出日军的围困,进入了茅山腹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当年小号手牺牲的山岗,百姓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自发地焚香燃鞭祭奠小号手。鞭炮响起的那一刻,“哒哒哒,哒滴哒”,军号声划破苍穹,久久回荡。

“山上放鞭炮,山下吹军号”这一神秘现象,虽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相信科学,但我仍然愿意相信这是小号手的英灵留在了茅山的青山绿水间。小号手用年轻的生命吹响了生命的绝唱。这号声,是穿越历史的回响,是饱含信念的呐喊,为了将红旗插到茅山的山顶,小号手在那里站成了永恒。

每年的4月23日镇江解放的纪念日这一天,我都要去小号手牺牲的地方燃放鞭炮,聆听穿越时空的胜利号角。哒哒哒,哒滴哒,如今在这历史的回音壁前,它更是时代响亮的号角。

著名文章9:羞色

文/微澜

著名学者叶鹏先生说:“羞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自爱、自尊、自重、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接受文化熏陶后的心灵,为大自然增添了一种最美的色彩——羞色。”

一天,我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散步,走累了,看到路边的椅子,便从包里拿出一张彩色的广告纸铺在上面坐下休息。我拿着手机翻看刚刚拍摄的照片。“你好!”一声熟悉的上海话,让我抬起头站了起来,她是我们院里年近八旬的老邻居。

我们寒暄几句后准备一同回家,老太太扭头看了看那张刚被坐过的广告纸,我忙说:“不要了。”她“啊”了一声,又看了一下那张广告纸。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脸一下子红了,赶快回去拿上那张广告纸,叠成小块捏在手心里,走到前面的垃圾筒扔了进去。

一次,我和老伴去听一个讲座,还没结束就想离开。老伴悄悄提醒我:“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无论讲得好与不好,都要坚持到底,那是对讲述人的尊重,是做人的礼貌。”他的话让我的脸发红。

还有一次,在车站候车室,一位爸爸带着一对四五岁的双胞胎女儿,女儿们活泼可爱,在凳子上打闹。我看了他们一眼,爸爸的脸一下子红了,马上小声对女儿说:“宝贝儿,不要大声说话。”女儿也小声说:“为什么不能大声说话呢?”爸爸说:“这是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会影响别人呀!”孩子们马上安静了。

想想我们周围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在大街上随地吐痰,有的带着宠物随意大小便,有的在餐馆、公交车上大声说话,有的在旅游景点乱写乱画,有的还把脸丢到了国外……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呢?

切记,人要有羞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著名文章10:埃及一念

文/周韵

在动身前,诚以为埃及 著名的金字塔即使不如照片中那样金光四射,那也一定是色泽喜人,巍峨高耸,有着中学时代因对其神往而增添的神秘色彩。关于金字塔的诅咒,关于木乃伊,关于胡夫的太阳船……好像隔得远远的仿佛还能说出个一二三四,离得越近却越不敢说。

老开罗、开罗、新开罗,阶级的标签:贫、一般、富。真是惊讶,车开入老开罗时,我以为这是一座无人管理的空城,废弃的房屋,残缺的屋顶,房屋外部插满的接收器,歪斜的商店牌,以及,持枪的军人。新开罗呢,规整的房屋,完整的道路绿化带,五星级的酒店。阶级下层难以想象阶级上层有多挥霍骄奢,阶级上层没工夫搭理阶级下层有多贫困艰难,中层自得其乐。下一层是炼狱,上一层是仙境,上去有难度,下去很难受,偏安一隅看起来不错。但是,这是一个还需要将枪炮摆在大众生活中的一个国家,怎么样的现世安稳,实际上都并不安稳。

热带沙漠气候,一年只降五次雨,时长不超过一小时,连绵不断的戈壁,不是金灿灿的一望无际的平坦沙漠,无论是在晴天抑或多云天,均呈现出偏灰白的色质,了无生机的蔓延。在戈壁中时不时冒出来的草堆,除了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之外,也成了垃圾集合站——在埃及,最不缺的就是垃圾,植被前、住宅前、商店前……在这里不会有凌晨五点起床整理街道的人。我庆幸在我的国家有人会默默为别人起早贪黑,关怀至微。

金字塔前强行合影收费的“友好”埃及 人,毛驴、马车、汽车可以并驱的破落街道,门前盘坐的无业妇女和儿童,逐渐被岁月侵蚀的神庙——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今日没有想象中的辉煌。47°高温天气,早早打垮了人们的心理防线,使挪动身体都成为一件费力的事情,更难说去赶工上架了。这里甚少有空调,只有酒店、饭店等地为了满足游客需要而设置,即使是埃及 国家博物馆,也是搬出电扇用于去热。

1元人民币=2埃及 镑;1美元=18埃及 镑。美元、埃及 镑在此地流通,人民币虽然不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是在情急之中,也可使用。

遗憾不能在埃及 街头自由地走一走,毕竟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便是走进老街,串串老巷。也许我是怕了,怕在异国他乡丢掉性命。恐惧能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不如一起许一个小愿望:愿家国和平,百姓安康。

今日读到《长安十二时辰》,姚汝能问张小敬为何如此痛恨朝廷,却尽心竭力保卫长安城时,张小敬道: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后登上过大雁塔顶吗?

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牡丹。小沙弥攒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买来河鱼去喂慈恩寺边的小猫。

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一开门就买几个。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

我在长安当了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你觉得呢?

我庆幸我们是幸运的,没有战乱,没有流离失所。虽然不是十全十美,却也现世安稳。

著名文章11:这里的江畔静悄悄

文/李永明

陕西省著名散文家陈长吟先生每次回故乡安康时,总要到美丽的汉江江畔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汉江的无穷魅力,母亲河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先后撰写了一系列汉江山水的美文。今年清明前,他回安康时又到汉江去走一走,沿线没有一处洗涤衣物的、洗车的,一江两岸,一尘不染。家乡人对母亲河的保护让他内心很震撼,他的内心一遍又一遍感叹着家乡决策者的智慧和胆略,一江水在他的内心激起了无限的涟漪。

往年到了四五月份,随着气温的回升,汉江的天空上呈现着蓝天白云,平展展的水面上清波欢畅,哗哗流淌,一河两岸,草丰水美。这个时候的安康人都趁着暖阳走出户外,手里拎着盆子、笼子、塑料桶、搓衣板等洗涤工具,里面装满了花花绿绿的衣物,涌到汉江河边争抢洗衣的好位置,汉江水域的深浅,他们都一目了然,有的离河岸近,有的离河岸远,人满为患后,洗衣人脱脚下水淘滩支石,长长的汉江河边支起了一排排洗衣的搓石,每逢周末,洗衣人成群结队汇集汉江,江水搭起来架鼓,一时间“咚咚”的捣衣声,此起彼伏,响彻汉江。喧嚣的捣衣声也打破了汉江的江面,惊飞了河滩里的野鸭、大雁、白鹭。夏日高峰时,汉江一桥下面人头攒动,都在汉江里洗衣洗车。

但众人洗涤衣物时肥皂和洗衣粉的泡沫弥漫在江面,在江水中长长地回旋着不离去,在江边洗车的更是肆意戏水,他们把车开到水电总厂的下游码头,汉江一桥下面,用塑料桶脸盆舀水洗车,一桶桶一盆盆水反复泼洒后,车轮里、车身上的泥水、泥浆流进了汉江里,污浊的浑水让人痛心,这是多年形成的痼疾。

安康的决策者们行动起来了,他们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实地调研,又召集职能部门进行“会诊”座谈,保护好汉江水质上升到政治高度,安康人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决心,誓要打好护水保卫战。

众人齐心协力,向陋习开战。禁止洗衣洗车活动开展以来,遇到的阻力重重。有些洗衣者和洗车人振振有词:生在城区长在江边,几辈人都在汉江里洗衣洗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洗衣洗车犯了哪家法?还有年龄大的洗衣者劝阻时语言态度恶劣,扯皮撒赖,还有用过激行为顶撞劝阻的工作人员。

面对这些,决策者们不气馁,迎难而上,拿出最大的决心和诚心,求得洗衣者和洗车人的理解支持。汉滨区的老城办、新城办、江北办、建民办,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同舟共济,密切合作,下大力气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他们进社区进行重点走访,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对洗衣的离退休干部进行回访、看望,化解矛盾。

整顿工作开始的关键时期,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要求坚定信心,增强定力,抓细抓牢,给整顿工作提神壮胆,公安、信访等部门抓好维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紧盯突出问题,查实情,解难题。街道社区在重要流域,重要路口分兵把守,全区抽调25人集中办公,主抓汉江禁洗工作和汉江水质保护,全区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整治氛围,江南江北迅速成立了四个巡逻队,每个巡逻队配备15名工作队员,这些人身穿迷彩服,肩戴红袖章,手拿高音喇叭,定时定点在汉江进行交叉巡逻。

公安、城管也给予大力配合,遇到洗衣洗车的进行规劝,在汉江沿线设立固定的劝阻志愿服务点,每天进行巡回广播,宣传汉江保护法律法规,每天坚持巡逻到晚上,工作队员克服天气炎热,工作时间长,生活不方便等困难,坚持巡逻不间断,在禁洗工作中,敢于“亮剑”,对屡教不改的洗衣者进行强制撤离。

今年4月1日,为了巩固禁洗成果,安康市人大颁发了《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为汉江水质保护提供了地方法规依据。

如今的汉江风平浪静,一江两岸静悄悄,惠风和畅,鸟语花香,再不见群众在江边洗衣洗车的身影。

著名文章12:腊肠旺飘香

文/杨丛

腊肠旺是滇南著名的特色小吃,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里用年猪的血旺、大小肠组合的腌制品。猪血富含铁元素,能补血通便净肠;猪肠子能润燥补虚止渴。两者结合,既能互补营养,又能开胃补血,不失为理想的养生保健美食。

记得小时候,一过腊八,村庄里杀年猪的一家赛过一家。选个好日子,母亲养的大年猪也被亲朋们抓抬到大方桌上,在阵阵猪嚎声里,干脆利落的老屠户白刀子一捅,猪血便喷射入大土缸里。趁着猪血热气腾腾,母亲立即往缸里掺入辣椒、盐巴、花椒、草果、八角等佐料,再用力搅拌均匀。

等到年猪大小肠出膛后,母亲又将它们清洗干净,掺水放进锅里,清煮到半熟程度,除去过多油污腥味后,仔细切成一寸长短,掺入猪血旺中搅拌均匀,舀进小口腌罐中,最后将口子封个严严实实,腌制才算完成。

十天半月后,在迎年的欢快忙碌中,母亲轻轻打开罐盖查看,鲜红的腊肠旺已腌变得红里泛黑、微散腥香。做饭时,母亲舀一盘炖在木甑子里。约摸半小时,一开草盖子,浓香扑鼻涌来;夹一团入口,口中微辣含香、润而不腻。嚼到腌肠时,韧性还在,但软硬适中,越嚼越香,真是回味无穷!

那时我爱挑食,但碰上腊肠旺是个例外。因此,虽然村庄有用年猪血待客的风俗,但母亲宁可忍受村人的非议,宁可用精贵的猪脊肉待客,也要留下猪血腌制腊肠旺。而每当饭桌上摆出腊肠旺,我便食欲大发,猴急一般舞动筷子,这逗得母亲不住发笑,一面往我碗里夹肠旺,一面温声细语地告诫:“猪八戒吃人参果,还能吃出什么味?慢慢吃,慢慢吃……”

现在,我已远离家乡到了城里工作,山高水远,加之节令所限,腊肠旺的诱惑也只能在梦里缭绕了。但每到腊月深处,不养猪的母亲仍不忘赶村集买来原料,腌上一罐腊肠旺捎到城里来。隔三差五,我喜欢炖上一碗,细细品、慢慢嚼,家乡的味道、母爱的芳香,又在口唇间回味……

著名文章13:别让生命绕圈子

文/孙志昌

著名的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8月1日生于法国毕加底。他是十一个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深受父母宠爱。

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能当牧师,便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普法战争爆发,拉马克被征召入伍,派往前线对抗普鲁士军队,不久因为生病而提前退伍。退伍后,他没有当上牧师,却迷上了气象学,想当个气象学家,于是整天抬头看着变化万千的天空。

后来,拉马克在银行找到了工作,他又想当个金融家了;但是不久后他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大哥劝他不如当个医生,拉马克又听了哥哥的话,学医四年,可是他对医学却没有多大兴趣。

二十四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碰巧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去。在那里,这位三心二意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此后,拉马克花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有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成了名著《法国植物志》。

后来,他当上了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十五年时间研究植物学。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动物学,为动物学努力了三十五年的时间。他成为著名的博物学家同时也是最早提出生物进化论的学者。

其实,拉马克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却因为坚持收获满满。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是迷迷糊糊地过日子,不知道为什么而生活,更不知道要追求什么,而是盲目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一时兴趣来追求新奇的事物,却没有坚持下来,最终只能感叹自己流逝的岁月,让生命之钟也跟着自己绕圈子。

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惜生命,给生命一个目标,坚持下去,别让生命绕圈子,而后尽心尽力地去达成,如此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迷失方向。

著名文章14:你用什么方式批评人

文/乔凯凯

著名的足球运动员罗纳尔迪尼奥出生于巴西。他的父亲担任过业余球员,母亲是个球迷,在家庭的熏陶下,罗纳尔迪尼奥很小就开始接触足球。读中学的时候,罗纳尔迪尼奥和同学们组织了足球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踢足球。

有段时间,罗纳尔迪尼奥发现一名叫佩德罗的同学一直没有来踢球,这让他感觉很奇怪,因为佩德罗特别热爱踢足球,从来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次踢球的机会。后来,罗纳尔迪尼奥得知,佩德罗不小心摔伤了腿,却又无钱医治,只能在家拖着。于是,罗纳尔迪尼奥召集球队成员,想要帮助佩德罗治好病,重新回到足球场上。

得知情况后,大家都表示愿意想办法帮助佩德罗渡过难关。有一个球员却不屑地说:“他能不能踢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反正又不影响我们踢球,管那么多干什么呀?”他的话一下子激怒了其他球员,大家都指责他自私、没有爱心,甚至还有人挥舞着拳头要打他。在众人的围攻下,那个球员落荒而逃。

“他太过分了,我们不能饶恕他。”

“对,我们得把他赶出足球队,让他不能再踢球。”

“还要把他的事情告诉全校的老师和同学,让所有人都鄙视他。”……大家一个个说得义愤填膺,罗纳尔迪尼奥却站在一旁不发一言。等大家平静下来后,罗纳尔迪尼奥说:“他做得确实不对。可是,我们大家在用什么方式批评他呀?”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罗纳尔迪尼奥看了大家一眼,接着说:“你们说他没有爱心,不够善良,可是如果按照你们说的方法去对待他,那么我们的善良和爱心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岂不是在用他对佩德罗的态度来对待他吗?这样一来我们和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罗纳尔迪尼奥的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后来在大家的影响下,那名球员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觉加入到了帮助佩德罗的队伍中。

多年后,罗纳尔迪尼奥被联合国聘为亲善大使,并在建立了一所旨在救助贫困儿童的足球学校时说道:“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但对于那些不愿施与援手的人,我们要保持宽容,切不可用他们的方式来批评他们。”

著名文章15:古代著名落榜生

文/汪亭

自科举制创立之后,考取功名平地青云一直是古代士子们的最大追求,中得状元更为时人所羡。那些状元,现在大多已经鲜为人知了。但是,落榜生里却有不少人名垂青史。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落榜生,当属唐代诗人张继,他仅仅因一首诗而名声大振。相传,张继落榜后想着同窗好友个个金榜题名,自己却名落孙山,因此心情非常失落郁闷,便前往苏州散心,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从傍晚到夜里张继一直站在船头望着苏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风凄清寒冷,于是他随口吟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名,而且让后人记住了怀才不遇的诗人张继。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共计落榜8次。他自幼十分聪明,9岁能作文,10岁写出千余字的《乞醯论》。归有光虽发奋苦读,却考一次落榜一次。在他第8次落第之后,便徙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开始读书谈道,招徒讲学。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造诣很深,着有《震川文集》四十卷,被后人赞为“明文第一”,是“唐宋派”中成就斐然的作家。他的散文平实简朴、感人至深,其《项脊轩志》还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样难逃落榜厄运。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考举人、进士却屡试不中。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潦倒终生;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读诗书,深入民间采集素材,写出了鸿篇巨着《聊斋志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蒲松龄的座右铭。

吴敬梓也是落榜生。他因落榜而怀疑科举制度,最终不再去参加科举考试,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作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当然,古代科举不顺、学术成就突出的落榜生,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人。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风流才子唐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和着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等等,都是科举考试中的落榜生。

在封建落后的古代,落榜生尚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身处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高考中的一次落榜又算得了什么?其实,落榜的只是考试中的一次失利,而不是你的全部人生!只要努力奋斗,人生未来的路依然宽阔美好。

著名文章16:预演失败

文/牛学军

这是个世界著名的拳击手——他早已获得多次世界冠军称号了。现在他还在苦练拳法,只见他身上肌肉隆起,青筋暴突,左臂横在胸前保护,右臂向后大幅摆动。突然,他的右拳以挟雷裹电之势,猛然向前面的沙袋击去——这一击,真可以说是力有万钧!

且慢!好像有点不对劲:他的拳头打到沙袋上,竟然没发出一点声响,而且沙袋竟然轻飘飘地斜飞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不是沙袋,竟是一袋子棉花。一个棉花袋子别说是一个拳击手,就是一个小孩子用来练拳也会嫌太轻,为什么世界冠军要这么做呢?

这个世界冠军揭开了谜底:在拳击赛场上,并不是每一次出击都可以击中对手的。如果你全力出击却没有击中对手,自己就有可能因用力过大而失去平衡,结果会被对方抓住漏洞击倒。他用棉花袋子练拳,其实是在练习避免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出击失误。

原来,世界冠军在上场之前,早已多次练习出拳失败后怎么应对。提前预演失败,自然就会防范失败,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

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失败,谁能够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失败因素,谁就更容易获得成功。有的人做事前踌躇满志,只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忘记了航程中也会遇到激流和暗礁,结果在偶尔的失误出现后就惊慌失措,很快导致全盘皆输。有的人事先早就预测出各种可能遇到的失误,并想好了应对的方法,所以问题出现后毫不慌乱,能有条不紊地去处理,当然更容易获得成功。

看来,要想成功,每个人先应该学会的是预演失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