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文章

请欣赏不惑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不惑文章1:朋友圈点赞

文/宋爽

老王被视为朋友圈的奇葩。他年近不惑,事业没搞出什么名堂,但他最敬业的一面就是夜以继日地给人点赞。所有潜伏的“共同朋友”因此明白一件事,原来老王不仅是喜欢我,而且喜欢所有人。很快,老王就被扣上了虚情假意的帽子。老王就这样被慢慢孤立了,但他浑然不觉,依然忙于点赞、留言。

在朋友圈装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老王们的举动代表着“我和你一直保持联系”,尽管双方都知道这种联系出于何种目的。但从人情世故而言,虚情假意还是比漠不关心来得有温度。

然而,老王还是惹恼了同在金融圈的朋友。他和那个朋友顶多算得上点头之交,前一阵子老王要娶媳妇儿的时候,居然邀请那个朋友务必参加自己的婚礼。可他哪来的底气呢?

对于老王而言,这个要求简直太合情合理了——除了在医院打点滴那张照片老王总算没动静以外,那个朋友发的几乎每张照片都没躲过被老王点赞的命运。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日后留一条后路。

一件事情能够普及甚至受到追捧,一定有合乎情理的原因。科学家发现,人们看见他人给自己点赞时,大脑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让人由衷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了赞许和鼓励,并产生愉悦感。所以,即便知道对方有极大可能只是出于社交礼仪而点赞,人们会自动忽略其功利性,认为他人对自己是认可的。这无疑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朋友圈装熟只是整个装熟体系的一小部分。我们想必都听过,有人吹嘘自己和名人关系匪浅,甚至对方还要敬他三分。多数讨好者,或喜欢和他人装熟的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缺乏自我认同,同时还伴随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社交恐惧。他们少点一个赞都担心会不会得罪人,他们不套近乎,没有一些面子上过得去的朋友,就觉得自己缺乏存在感。

不惑文章2:四十不惑,听从内心

文/拾贝人

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已到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想到这里心里不由怦地一震,意识到四十年光阴不过弹指一挥间,自己已不再年轻,心里油然生出几分淡淡的失落和惆怅,毕竟青春一去不再来。但不喜欢也好,喜欢也好,你得服气,你得老老老实实的承认你已经四十岁了。

四十岁的男人,已然没有二十岁的青春和三十岁的冲劲,人生的阅历,让四十岁的男人对年轻时代的意气风发和初生牛犊般的勇敢,洒然一笑。他在岁月的摔打中已然学会宽容,学会忍让,四十岁的男人,明白了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不是每一份耕耘都有收获,不是每一份努力都有美好的结果。

四十岁生日的早晨,四十岁的男人忽然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上帝最开始的时候创造了3个人。他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回答说:“我要用我的生命尽可能地去创造。”上帝又问第二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二个人回答说:“我要在我的生命中不停地享受。”

上帝再问第三个人:“那你呢?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第三个人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这3个人到人世间后,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第一个人来到人世间,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感和使命感。他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们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铭记,他离开人间,所有的人都依依不舍。到了很久很久以后,人们依然还记得他的事迹。这是好人。

第二个人在他的人间旅途中,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占有欲和破坏。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无恶不作。后来,他拥有了无数的财富,生活奢华。再后来,他因作恶太多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之剑把他驱逐出人间,他得到的是人们的痛恨和鄙弃。这是坏人。

而第三个人,在人世间平平淡淡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像当初悄悄地来一样,似乎没留下任何的痕迹。这是平凡人。

上帝给第一个人打了50分,给第二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决定多生产一些“第三个”这样的人。所以这世上更多的是这样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平凡人。

四十岁生日的早晨,四十岁的男人忽然懂得了,人穷其一生,毕竟平淡是真,平凡就是完美。这一点,连上帝也认同。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四十不惑,何而不惑?在惑的年月中走来,经过无数人事,终于懂得人活着就该素面朝天,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少了盲从,多了自我。

四十岁的男人,懂得了我本平庸,但求活得平安自在。明白了社会,于是才开始懂得如何面对前面要走的路,可以放下心,闲时听听音乐,冷静的处理工作中的一切;明白了责任,照顾好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明白了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凡,但是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平静面对生活,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再容易受到其他影响,这便是不惑。

不惑文章3:水意不惑

文/陈月

我出生在岛城扬中,除了在外读书和前几年工作的时光,大多时间都生活在岛上。你若问我最爱扬中哪里,那应该是我傍晚跑步的环岛公路,高中骑车穿行的江边,儿时被外婆带去看江猪的地方……这些地方都与江有关,而扬中人也都与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枕着长江生活的扬中人。一方水土,一方人,扬中人的性格也像极了水。我们数百米外的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是世界著名的江河——长江。她来自昆仑山,源头是沱沱河。大江大水,性格生猛。记得小时候,洪水每年一次,直至堤坝筑起,围筑成一方太平。而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扬中一直就是在治水、用水、乐水。扬中人,也越来越多了水的特性。温和、平和,无不透着大气、大度风范。水的柔和在扬中人身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体现了扬中人为人的热情善良,做事的和气生财。有水的城市有灵性,扬中大禹治水的精神促进了扬中的发展腾飞。扬中人天生是成功的生意人,不只是资源稀缺必须向外扩张所致,而是他们鉴于扬中的特殊性,抓住机遇的内心强大,从而助力着扬中这座崛起之城。

从小一直不明白,为何长辈称女人为“女将”,以前有些扬中俚语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的。想想,一上江堤,在洪水面前,我们的祖父辈不都是将士吗?在风餐露宿的开化年代,开疆辟土的扬中祖先,不正是“男将”“女将”?女人都如此,况乎男人!爽快之人,也是豪迈之人。扬中人似乎天生就有看大势的能力。怎么来的?扬中人天生就有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怎么来的?想想四面环江的扬中,头顶长江,我们就要防。每年夏天,洪水经过,“男将”“女将”们要齐心协力抗洪水,扬中人就这样看着水势,从上游,到面前,到下游。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安全度过,久而久之扬中人的预见性发挥到了极致。

孔子说:“举一反三,孺子可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一句常用来待自己,后一句常用来待人。兵书又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流水就是一个变化。左丘明对待流水的态度是“从善如流”,称为机变。扬中住居在江边人家有打捞浮财的作业,而浮财像机遇一样,稍纵即逝。

佛家的三重境界: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扬中的水,亦如此,到行云流水处,情不自禁一赞“妙”。于情于景,设身处地于江水旁,千帆过尽,惜长江水之真性情,才能真正一字一抑首,百感归于眼前。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扬中人过去面对资源贫乏之时看到的水是江水,如今腾飞崛起之时看到的水却是万里长江。

不惑文章4:三十而已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都说三十不惑,也有人说三十而立,现在人的三十岁,有着不同的经历,三十岁并不显老,正是青春正当时,二十岁是闯荡的时侯,到了三十岁有了经验,有了沉淀和积累,活的精致,活的漂亮,让人生有了新的改变。看了电视剧《三十而已》不同角色的女人们,因为环境不同,位置不同,在三十岁的同一年,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钟晓芹成为了一名作家,开始了新的事业,同时老公也在此改变很多,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了变化;王漫妮经历了事业和感情上的蜕变,再次去国外学习深造,给她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顾佳虽然离婚了,但是有自己的茶厂,有能力抚养孩子,结局虽然有点意外,可是也是对三十岁的解释。

每个人都有他的三十岁,每一个三十岁都是各式各样的,有人成功,有人迷失方向,有人在风雨之后,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人生就是这样,谁都想不到自己的三十岁,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三十虽然不能立业,可是三十而已并只是三十而已,虽然每个人的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所谓道不同则不向为谋,只有志同道合了,才会走在一起。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只因为是同类人,所以才可以有共同语言,同时,人和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所以遇到一些有共同语言的人,就要互相珍惜了,他们有可能就是你的贵人,感情好成为闺蜜,互相成长!

故事也只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谁没有遇到过不幸的事,遇到不开心的事,身边有顾佳这样的全职妈妈,也有为事业而奋斗的王漫妮,还有可爱的钟晓芹,这样的人物只是一个典型,或许他们就是你身边朋友的影子,他们的经历或许也是你们经历的事,和《安家》一样,因为贴进生活,所以收视率也是节节高升。

电视剧《三十而已》说的三个女人的故事,女人在三十岁的经历。现在三十到四十并不是什么老阿姨,再说了90后也快30了,80后也快40了,生活的压力让现在的人们为家庭工作而奔波,这部电视剧很有生活感,已经在多家电视台上播放了,主角也因为戏而红,可能他们已经过了三十岁,人生的每个步骤,都要经历一些事情,让人慢慢的成长,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有历练的人!

这就是我心中的《三十而已》!

不惑文章5:四十不惑,人生成熟

文/张俊

混沌间,人经浮沉,半世过往。蓦回首,触觉千万,得失在心!

丁卯年生,“沙中土”命,有姐相伴成长;得举家宠幸,外公婆独爱,有闹,亦不御。四岁之年,逢一劫但保命,急煞众亲,自此皮实渐长。父母辛苦,抚育儿女,读书饱腹;孩童无知,但从无责打,道义善治,儿女感知:慈父恩重山,悲母恩似海!学堂中,得知交友,乐在其中。儿时伙伴,亲如一家;梁木成林,关园赏梅,琉璃五色,一片绝好景色!

学业落果,懵懵懂懂踏社会。走秣陵返东山,跨单车跑四方,全无旁顾,只求缓家挽贫。幸得陶门叔伯持手,少年入西南。承荫泽,洪师训,先做人,再就商。世道蹉跎,全无经验,肖首相助,渐入状态;却如履薄冰,唯恐有负所托。蓉城蛟龙港,酒乡蓝田坝,有不毛之地树宇,使得半月瘦;闯浓烟四起深渠,哪怕见白刃。磕碰得益,困境求生。心有澎湃,年轻不闯待何时……

弱冠、而立、不惑,廿年飞逝,幸遇贵人。我居雾都,宛如徜徉“桑榆之悠”、“风骚岳山,泛彭水”的乐事。疏不知,吾辈何能何得?

成家不妄言业,纳迎内助,相扶相携,同甘共苦;驰驿聪颖,父母康健,予足已!

无眠之时自查自检,于老于幼、于汝于友,万般不周,甚愧!四十不惑,责任在肩,更当奋发图强,相濡以沫,孝老育孺;左右兄弟,众志成城,再续成熟!

不惑文章6:母亲

文/蔡正雄

就在我四十不惑,感受到亲情珍贵之时,74岁母亲突然病倒了。

小时候怕母亲,恨母亲,因为她每天三顿只是让我们喝稀饭,还经常严厉地责骂我们,哪怕中午放学回家喝稀饭的那一会,还命令我们去田里劳作。

成人后离开母亲,觉得自由的天地令人欢欣,而从被母亲管束的小天地走出来,真是人生快意。

四十不惑。当我有了切身感受的时候,逐渐对亲情看重起来,就想着要尽可能多地围绕在母亲的老屋前后,一起分享亲情的天伦之乐。然而,母亲已至暮年。尤其是近两年,母亲病倒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恐惧,充斥着我的头脑,“赶快回家,陪陪母亲,能有多久陪多久!”

母亲得了“帕金森综合征”,她如今已经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强悍一辈子的母亲,现在每天就是坐在床边或者躺在床上,阳光好的时候坐在轮椅上推到阳台上一会,或者有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时,她坐着轮椅到桌前一起吃饭。陪母亲在床边坐着,她已经言语不清,但是能听懂我们的讲话,也能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每当夜里熟睡后,梦魇中母亲总是不断地喊叫,喊出的大多是从前的村邻和亲友的名字,也有她最喜欢的子女们的乳名。

于是,我经常跟母亲回忆从前。

我们小时候,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每天有米面下锅。母亲娘家的条件比较好,她读了7年书,可以看书看信。但是,嫁入婆家后,因为灾害等因素,我们家几乎都是在贫穷中艰难度日。几个孩子的出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我们对于童年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饥饿。那时候,母亲最大的愿望是煮饭的时候能有米面下锅,不管是多少。很多时候,她是去田里找一些野菜、槐树花,或者半生的玉米、麦穗,先放进锅里熬粥给我们喝,她经常因为我们的“绝食”而感到沮丧,因为掀开锅后看到稀薄的水汤里滚动的绿叶,孩子们总会忍不住带着哭腔抱怨,并拒绝吃饭。

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凭借父亲的头脑和母亲的勤劳,我们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成为全省首批“万斤户”(向国家年出售余粮一万斤以上),继而全力拼搏有望成为“万元户”。不幸的是,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父亲病重后,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部用于治病,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留下了一堆债务给家里唯一的成年人,母亲。

从此,母亲不仅要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还要承担着一笔笔还债的任务。很多村邻都说她会改嫁,因为,那时的母亲刚过四十,皮肤白皙。我们几个儿女,也做好了母亲改嫁的心理准备,但是想到要成为“孤儿”,心里还是非常酸楚。母亲没有走,她一直艰难地维持这个家。她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一个女人干男人的活,拼命干,使劲省,就是为了孩子们每周末回家后,能看到家里有个妈妈,能拿到一些零钱和粮食。我们在她的坚持下一直上学,最高学历读到研究生,也算全村较有文化的家庭了。这是母亲后半生的安慰和骄傲。

那时候,母亲养成了抽烟的习惯。她经常一个人在田里干活,累了就看看远方,点一支烟;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也是推开门,坐在户外看看天上的繁星,点一支烟。从此,她一直抽烟30年。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的发展和勤奋的家风,帮助我们实现了家庭生活的根本改善。我大学毕业后到苏州工作、安家,开始补贴家用,为母亲减轻负担。兄弟姐妹们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下一代相继出生,整个家庭兴旺起来。母亲,也在前几年快70岁时,才放下几亩地,算是“享福”起来。其实,也就是她离开老家,到几个儿女家里,照顾孙辈和做饭洗衣。这样过了两年,她实在恋家,于是坚决地回到了故乡的村庄。在那里,她和村邻们打打小麻将,种点菜、养点鸡,为孩子们守住心中的“老家”。就在子女们的家庭稳定,事业有成,开始讨论如何让母亲真正享福的时候,却听到她几次说腿不太有力了,走起路来总是没劲。几次医院的检查,都说母亲没有什么健康问题,常规项目都很好,没有“三高”。这样,一拖下来竟至她的四肢僵硬、起卧困难、走路跌倒,终于有医院给出可怕的病名“帕金森”。

现在,母亲整日卧床。唯有能让她得到安慰的,一是儿孙满堂的欢闹,二是回忆她当年克服苦难,把子女们养育成人的壮举。每有亲友来探视,我都要跟他们回忆、强调一下母亲的操劳一生,这时候,母亲往往也要插话一两句,要么为她当初的选择进行解释——如果她改嫁了,这些孩子就是没娘的孤儿了;要么对她吸烟习惯进行辩护——当年的长夜难熬,没有床头人可以说话。

母亲也会对亲友谈起儿女们的孝行:就在她腿脚还能走的时候,儿女们带着她出游多次,看遍大半个中国,到了天安门广场,看了毛主席纪念堂;她胆颤地乘飞机、好奇地坐火车,感受着子女们“有出息”后带给她的欢乐。然而,子女们做得够吗?对母亲,我们最大的担心还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有母亲等待我们的家,是多么幸福啊!

不惑文章7:不惑之年的追求

文/许顺居

美好的流年,如艳丽的花瓣,在季节的轮回中飘零,一眨眼,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追求,曾经的许诺,曾经的拼搏,曾经的汗水,还有许多的曾经,都随着流年无声的逝去。蓦然回首,才发现身后一片空空,像在迷蒙的沙漠上跋涉了几十年,就连歪歪斜斜的脚印也被无情的沙漠吞噬,望着空空的两手,不由我潸然泪下。

十年寒窗的苦读,误入了教育行业,清贫如水,倒也没有什么。芸芸众生,竟为了一节课的安排,为了一次先进的评选,为了一次职称的荣升,为了相差几十元的绩效工资,真是煞费苦心,勾心斗角,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不争名利的我往往被射的千疮百孔,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被卷入了所谓的争斗漩涡,如卷入了胶着的泥淖,难以进退,耗尽力气,也耗费时光。

在这泥淖里,一挣扎就是二十多年,到现在已迈过不惑之年的中点,向知天命靠近,这让我多么的伤感啊,功名利禄我不追求,可在事业上也没有一点收获,比如在文学上,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字,如果有一篇,也能慰藉我失落的心。

二十多岁结婚,至今整整二十年了,这二十年可以说是风风雨雨的二十年,三天小雨淅淅沥沥,五天则是是大雨倾盆,雨后也没有一片明媚的阳光,而是多云,为这个家,我付出的的确不少,看孩子学习二十年,做饭洗锅二十年,洗衣服二十年,这辛辛苦苦的二十年,换来的是一句冰冷的话语,嫌衣服没有洗干净,饭做得早了,说冰了不好吃,做的迟了,骂下班饭没有做成,我真的活得很苦很累啊。

钱钟书的那句名言,的确道出了我心中的痛苦,我多想冲出城堡,可城堡不是想冲出就能冲出的,孩子呢?家庭呢?母亲的牵挂和操劳呢?这一切不舍,让我只能在这无边的苦海里泅渡,孱弱的我何时才能游到岸边?

也许有人说我亵渎爱情,那就错了,我也向往美好的甜蜜的爱情,可事与愿违,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我就是命苦的人,美好的爱情与我无缘。

现在的我已走进不惑之年,还能有什么奢求呢?昂贵的奢求我没有,可我还是一个人,还要活着,既然活着,那还是有一点点的追求。

我只追求能有一个平静顺心的工作环境,能遇上一群听话的孩子,勤奋好学,我愿将我的知识倾其所有,将我的汗水挥洒干净,将仅有的风烛残年挥霍一空,让每一个莘莘学子学有所成,以美好的品格,蓬勃的朝气,正茂的风华走上充满阳光的人生旅途。当我白发苍苍时,还有一点值得让我回味的东西,来弥补晚年的空虚和寂寞,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只追求每天能有一点闲暇的时间,沏一杯茶,放在身边,然后躺在太阳底下,眯着眼睛,摒弃一切烦忧和琐屑,细细的品味阳光的美好和时间的流逝。或者拿一本书,徜徉在书中,与书一起哭我所哭,与书一起笑我所笑,那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和享受啊。

我只追求每天夜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我每一天的痛苦,每一天的欢乐,每一天的失去,每一天的收获,每一天的思索,在键盘上慢慢地敲出来,变成优美的文字,能有一些人阅读的文字,再将这些文字装订成册,我就心满意足了。到我老眼昏花的时候,面对我的孩子,我说这是我当语文老师的见证,也是我来到这世上一趟的的痕迹,我就很欣慰和自豪了。

我只追求自己的爱情经历了一次次风雨后,能有一段明媚的阳光,即使是秋天的阳光也行,虽没有春天阳光的浪漫,没有夏天阳光的炽热,却有秋天的温和,我就很知足了,我绝不希望再有冬天阳光的寒冷,如果那样,弱不经风的我还有挣扎的希望和力量吗?

我的这些追求,也许是我被千万次痛苦折磨后的幻想吧,在我的脚下,路还很曲折,很坎坷,很漫长,祈求上苍,愿我的追求能够一个个的实现。

不惑文章8:读茶

文/杜灵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如是描述了人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

诚如斯言。阅读所给予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的意义皆是不同的。就像泡盏茶一般,可体味不同的芬芳。

干而细小的茶叶“咚”地入水,叶片旋着展开;茶水由透亮逐渐变为棕黄的茶色,散着的浓郁香味与苦味交杂——这就是少年时期的阅读。我们降生于世,好似一杯白水。那一本本由薄到厚、由简至繁的书籍正如片片茶叶,充实了一杯简单的水,为其填色生香。这味道是浓烈的。“正是因为你读了足够多的书,建立了独立的三观,所以才不会轻易地被‘鸡汤’所迷惑。 ”曾与友人质疑过一篇大火的文章,这席话醍醐灌顶般点醒了我。我们所读的每段文字每个符号,都经过了主观意识取舍并最终凝华,使得这杯热茶的茶香足够充裕、“有底气” ,所以让我们免受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迷惑。

待叶片轻飘飘地沉底,茶色微白茶水转凉;原本浓郁的茶香或已淡薄;只消一注开水倾注,茶叶便立刻翻腾重生——这就是中年时期的阅读。这味道淡而有味。像时间冲散了原有的韵脚,生活的琐事也会冲淡我们曾保有的热情。而这时某本书中的某句话,便可能成为只属于自己的金玉良言,像那注开水一样重新为整杯茶注入活力。此时的阅读已不在于量,而在于质。我们在这杯热茶中品茗旧味,汲取新香。“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我们通过阅读让半生的经历与之相互点亮,为尔后的日子添些历久弥新的茶香。

当杯沿已沾了些茶渍,茶水在来回的沏泡中辗转成为淡茶色;那杯茶大抵已不再浓郁,但满腔的空气皆带淡香——这就是暮年的阅读。一辈子的、值不值得铭记的事,都沉淀成了回忆,散发着跨越时空的清芳。这也许就是许多人暮年喜爱传记类书籍的原因,也许就那一句平淡的叙说,便可勾起无限的追怀和动容。这时的我们通过阅读,在墨香萦绕的字里行间,便可瞥见一生的倒影——仿若茶香满屋,令人流连。

阅读是始,是奠定一切的开始;阅读是泉,是推人前进的不断之泉;阅读是尺,是丈量一生悲欢的尺。阅读是一场终生的旅行,愿我们出走整生,归来也不负少年。

不惑文章9:不惑之秋

文/东方笑笑笑

未曾觉着,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未曾觉着,今年的暑假又要过去了。

给儿子填报了几所初中也都无了音讯,眼看着新学期即将开始,心里自然着急不安。这个周一又一所初中报名开始,我骑电瓶车载着儿子匆忙赶到学校时才七点半钟,但院外已经站满了学生家长,校门口停满了各种名牌的轿车。幸好经过一场暴雨的洗礼,气温凉爽了许多,才让我的心情不至于那么焦躁。当儿子走进校园参加初次笔试时,而我则挤在人群里张望着他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出神。

儿子小学毕业时的成绩不理想,数学、英语尤差;想想这六年,他玩心较大不说,而我也未尽到责任,临时弥补也是来不及了的。每每想起,都让我对那些逝去了的时光唏嘘不止,他若读好学校花钱是必不可少的,若没有关系花钱也是颇为难的。所以每到新生报名时,家长们都会使出浑身的本领,大约最容易的要属于那些官家,他们大约只须打几个电话就可以了;其次,是那些富贵之家,他们也只须摆几桌酒席,送些金银等也就可以了;而学习拔尖的孩子自然是每个学校的厚爱,家长们也是无须多虑的,最苦的要数学习成绩及家庭境况皆一般的家长了,无关系无金钱自然是无路子可言的,孩子也自然只能在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就读了。这便是现阶段之中国教育之现状。就在前晚,我与好友Z聊到颍州最好的初中--三优中学,我就把这所学校的学生分为三大类:一是官二代,二是富二代,三是优秀的尖子生。

一个小时后,儿子欢快地走出校门,他是无忧无虑的。风中,一片片黄叶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而我的心仿佛这飘荡的落叶,无处可依,忧郁且凄凉。一缕缕淡淡的阳光下,我默默地骑着电瓶车载着儿子前行,心里不断地思索着他将会在哪所学校读书。越想越烦,心里越乱,索性不想,茫然而又孤独地前行。

早已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这心上一秋是真得愁呢!本来,在夜晚在清晨,振奋过,也激情过,但在这习习的秋风下,心思又回复到原本的忧伤。唉!这秋真是扫人毅志得很呢!虽然朋友曾安慰我,秋天不也是能够提神的吗?这秋天是真正的收获季节啊!不单纯是落叶与悲秋。

然而,我心底里却似乎埋藏着一种天生的忧郁,大约是与生俱来的,每到秋天,我虽然喜欢秋天的清爽,喜欢秋天的高远,喜欢秋天的收获,也曾在秋天立下诸多壮志,但一个人的时候,终又是那么得忧伤,甚至是颓废的沮丧。

这亦正亦邪的秋啊,给人内心碰撞得是怎样得激烈呢!秋风习习中,成熟的田野,满目的金黄,满地的希望,这终是让人神清目爽的,这正是我喜欢秋天的原因;但潇潇秋雨下,雨打枯叶的声响,铺满一地的枯叶又在风中翻滚,不经意间又总会在心头漾起一丝难言的伤感来,我甚至近乎变态般地也喜欢这凄凉的秋色。

忽而想起,邀三两挚友,在暮秋时节里畅饮,这又该是人生莫大的一种享受。如此,夫复何求?夫复何求!人到中年,大抵也正是人生中的秋天了吧,尝尽了千种滋味,历经了万般沧桑,在这秋风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锋芒随着青春早已褪尽,激情随着岁月早已凋落。剩下的,唯有在一份淡然中,将半生的幸福或不幸尽藏腹中。

与我同样有着多愁善感的朋友说,她一到秋天就会掉泪,看着落叶掉泪,看着落花掉泪,甚至连秋风吹来也会掉泪呢!我自然不会向她那样得脆弱,但会在秋天里,变得很容易激动与感慨,每每此时,眼角总会挂着一点淡淡的泪,盈在眶里,只是不会掉落下来,任它在微风中自然风干。

因为孩子的上学,因为父亲的去逝,因为家庭的变故,今年的秋天,让我显得苍老了许多。头发日渐稀少不说,而且连我的反应也仿佛迟钝了许多,甚至在傍晚时分连午餐吃的什么饭菜都需要想很久。而以现在我对于文字的把握来看,而今的我也更倾向于长些的句子,仿佛一位脱光了牙齿的老人在缓慢地咀嚼他那饱经沧桑的岁月。

唉,这不惑之年的秋天也真是愁煞人呢!

不惑文章10:不惑中秋话疑惑

文/林海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面对人生的第四十二个中秋节,确实让人伤感了一番,似乎一切都来去匆匆,转眼间,也就步入不惑有余了。回首往事,人生的许多快乐与伤感,愉悦与忧愁,如电影般,历历在目。

童年时代,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随着岁月的流淌,人渐渐地长大,慢慢地我爱上了春天的鸟语花香;爱上了夏天在水池里的嬉欢,冰淇淋的刺激;爱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

唯独秋天,总是让我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快到中秋节的季节,整天只看到叶子发枯发黄并一片片地凋落。无聊之余,总觉得莫名地增添了几丝忧愁。

“年怕中秋,月怕十五”这一句民间流传的精典之语,真是哲理十分。它的意思:一年到过了中秋节,这一年时光很快就要过去了。中秋节于是成了一年的分界点,那么每月的十五,也同样是很重要的日子,是每个月的分界点,过完了十五后,这个月的日子慢慢地减少,时间的压力越来越重。

一月前,还是到处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涟河岸边的树丛也在开始凋落,枯黄的树叶随着阵阵微风悄然地飘落下来,铺洒在潮湿的土地上。墙角下铺满昏黄无泽的杨树叶子,街道也变得冷清了。

今年中秋节,人迹很是稀少。大概是中秋节到了,天气凉了,年老的人都不愿意走出门,而年轻的人都到外地寻找生计去了。或许,当今的人们,一切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为生存而劳累,久而久之就慢慢淡忘了这个喜庆而团圆的节日吧。

一阵秋风吹来,大杨树上摇摇欲坠的黄叶发出凄凉的音响;房檐上,枯黄的狗尾巴草簌簌抖着,飘下一股股灰尘。这凋落的景象,常使人怀念刚刚逝去的夏天——炽热的太阳,温暖的雨水,和那遮挡碧空的绿荫。我独自一人沿着这条通往远处的小道,漫无目的的走着,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这种萧瑟的节拍中,烘托着这个沉默无语的时局,和置身在这孤寂无援的尘世中!

入夜,皓月当空。月光从天宇倾泻而下,大地安详地施展着自己的筋骨,透窗而入的远山圣洁脱尘,屋外叮咚低吟的涟水遍体流银,窗台镀了一层银白…… 有着几丝凉爽的秋风携着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发端,似乎把头发都染了色一般,闪着些许的银白。一只夜啼的鸟躲在树丛中不知疲倦地鸣叫着,不知道它是为了劳累的辛苦?在伤心痛哭?是为了名利的虚荣?在舍身苦斗?还是在为了未来尘世的美好和丑恶?在拼命呐喊?更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人能理解它的快乐与忧伤?!

今夜,心总是不能平静,在澎湃着,翻腾着,不知道心情该怎么表达。月,英貌依然,那样的皎洁,使我不曾想过她会改变。静谧的月,悄悄地铺满了阳台,又柔柔的反射在摆满月饼的茶几,静静地落在那杯还溢着家乡谷雨前茶清香的茶杯里。

我站起身,轻轻地端起茶杯,翘首仰望着天空,注视着洁白无瑕的圆月。古人有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晚,我却只能高举着茶杯,和明月一起来品尝着那一点点孤寂的苦涩,和明月一起来品尝那一圈圈清凉的惆怅。

不惑文章11:喜欢是首诗,自律是远方

文/许慧

不惑后,工作和生活开始不断做减法。去除无谓的事务,无聊的交流,留下内心真实的喜欢会让人怡然自得,充满能量。它似水,不停向前,不止追求。它是回归,心是最初的,人是单纯的。它是自由,风一般的轻漾,云一般的飘荡。

喜欢是首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夜深沉寂,喜欢统统经过指尖放肆的流淌。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故事,都会让我忍不住记录下感悟。

因为喜欢,文字有了力量。漫漫黑夜里,在以为未来再不会阳光灿烂时,它说,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扬扬;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因为喜欢,文字有了翅膀。在每天的复制粘贴,在无法摆脱逼仄环境时,它说,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它越是向往高处温暖而光明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而潮湿的土地。

因为喜欢,文字有了方向。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的何止是青春?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是放弃或是坚持,摇摆不定时,它说,当一切都看起来无济于事的时候,我去看一个石匠敲石头。他一连敲了100次,石头仍然纹丝不动。但当他敲第101次的时候,石头裂为两半。可我知道,让石头裂开的不是那最后一击,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击的结果。

如果说喜欢的自由是四散的,那么自律的自由是有边界的。

自律的边界是自控力。青年人收藏夹里是奋斗和励志,中年人收藏夹里是运动和减肥。瑜伽老师说,瑜伽很多体式是在运动中与自己产生互为对抗,在对抗中增加韧性,产生力量。细想,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与自己的对抗。当努力遇到懒惰,当奋斗遇到消怠,当松散遇到谨慎,在一轮轮无声的自我对抗中与自己挣扎,努力控制那个惰性、逃避、放弃的自己。

自律的边界是意志力。人间最美是四月。四月种下希望的种子,欢快想象收获时幸福的模样。但是莫忘人间有十二个月,寒时怕伸手,暑时怕伸腿。意志的磨炼是接受你所拒绝的,尝试你所抵触的。中国学子的梦想是清华园,未名湖。最终可以注册学籍的真的都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吗?不是,是那群一遍遍磨炼逼着自己,跟着预设目标,不跑偏不落下,最终登上北上列车的孩子。筛下的都是游客。

自律的边界是战斗力。不盲目自大,不自甘卑微,积极乐观,持续保持高昂的精力。做最坏的打算,向着最好方向努力。有战术有战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否定自己的热血,在趋利避害权衡得失的大环境下,坚守本心,坚信自己是顽强不可战胜的。

喜欢是甜的,自律是苦的。从喜欢到自律,是自我觉知,是知行合一,是起点到终点。喜欢是出发,自律是归来。年幼的容貌由父母定义,成年的容貌是自己决定。父母给了基底色,以后的色彩和格局都由自己掌控。年幼写下的寻问,成长后慢慢交上答案,年幼留下的不安,成长后缓缓给出从容,年幼走过的千山万水,成长后静静回归到内心深处。

努力后交由时光,天自安排。喜欢写出的每一个字,自律流下的每一滴汗,都可抵御未来岁月的子弹。喜欢给了丰富的人生视角,自律给了自信的人生态度。喜欢是光,自律是力,它们给了我明天,我站在了自己的未来。

不惑文章12:诱,惑与不惑

文/胡杨

说到诱,人们总是指责其为“万恶之源”,将一个人所有的罪恶都归于其。其实并不如此,诱,既能产生罪恶,也同样激发人的动力,推动社会的进步。诱是上天赐予生灵的尤物,起于生命的开始,也终于生命的静止,每个生灵每一刻都面对不同的诱惑,只是看你如何去应对罢了。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到世上,本初的性情是善良的,在生长的过程中不停地面对诱惑,生出不同的欲望。人是有欲望的,在满足生存的基础上,还要有更深层次的追求。因为有了诱,才会有了获取的动力,在获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的前进。而有的人对诱把握不住度,使自己堕落成罪人,可以说,诱既可以使你走向成功,也可以把你打入深渊。

按照因果关系,诱是因,那么果就有惑和不惑两种选择。 惑字下面是心,心的上面是或者的或,也就是说在心里拿不准是怎样的选择,心疑不定。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诱惑,金钱、美色、权利、地位,很少有人能不为之动心,动容,心里不泛波澜,有句古语说“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是啊,每个人都有罪恶之念,论心则人人可诛,所以只能论迹了。面对诱惑,是否能把握度,是否能保持内心的道德底线,也就是一念之间的选择。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人对诱也并不是一味的排斥,只是引导人们按照正道去取之的。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取之也是有正道的,不取别人的,取之不伤害别人,这样才能取的心安理得。也有人对诱把握不住自己的欲望,生怕失去机缘,不论诱的好与坏全部接受,但有的诱是毒药,让你贪婪成性,丧失自我,最后走向罪恶的深渊。

有人说“面对诱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欲无望”,放弃红尘,坠入空门,整天吃斋念经的,让自己脱离凡尘,变得无欲无望的。我并不认可这种选择,欲望是人之天性,诱惑是世间常理,有了欲望,有了诱惑才能激发人的欲望,有了欲望才能推动人获取的动力,社会才能进步。如果真的做到无欲无望,看世间皆如浮云,生存又有何意义,只是白来世走一遭罢了。

诱惑,能克己,才能成己。面对数不清的诱惑,在欲望中用自己的阅历洗礼心灵,在取与不取之间坚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淡看得与失,让心灵不在浮躁,也许你才能真正走出欲望的枷锁。

不惑文章13:岁月的痕迹

文/翟利军

如果说“四十不惑”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么此后漫长的人际旅程,我设想,“不惑”只是起点而已,真正的人生历练和人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直体况不佳的父亲在去年冬天出现支气管炎症状。随着咳嗽增多进而剧烈,他的睡眠和食欲受到明显影响。我们建议他去住院治疗一下,最少要在门口的社区诊所输液来消炎,但都被他拒绝。父亲真是怕住院。

清晰记得,两年前九月的一个晚饭后,用餐完毕的我们准备小憩一下,而父亲呢,也坐在沙发上准备看电视。忽然间,父亲嗓子里发出一声尖叫,然后就突然大口喘着气,眼睛上翻,瘫坐在沙发上神智昏迷。我们顿时乱成一团,有的呼喊他,有的使劲掐着他的人中,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情急之中,母亲拿勺子叩开他的嘴唇,灌进了一把速效救心丸。将近漫长的一刻钟后父亲慢慢醒来。

之后住院的核磁检查结果,父亲心脏左动脉口有堵塞,需要做一到两个支架。父亲听后坚决不做。他说一怕花钱、二怕受疼不管用。我们就轮番苦劝,一是他有医保、二是手术效果明显,并且是微创,恢复快。亲友的劝慰,他自己连续几天日思夜想后,终于答应做手术。就在等北京专家的档期,我参加了一个采风活动,特意在岐山湖观音菩萨像前虔诚礼拜后,来到医院,妹妹告诉我,父亲意识不清醒了。

治疗心脏药物结合心理调控药物,我们陪着父亲艰难地调养着他的病情。

因为畏惧了医院,父亲去年冬天出现之前所说的气管炎病情也只得通过用药来治疗。漫长的冬季,顽固的病情,让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日渐消瘦。

2015年年初,家里也悄悄进行着与病魔的顽强搏斗。父亲没有食欲,就换着味道刺激他麻痹的味蕾。药物的效果慢,就变换着药物,调治炎症。春节七天假期,满满地与病魔斗争的七天。

父亲的气管炎病况康复后,今年春天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陪父亲去做个气管炎康复检查。CT机很快就做完了胸部检测。医生神态有点凝重,悄悄把我叫到一边。那个温暖的春日,仿佛突然降临寒潮,让人黯然神伤。

找专家访名医,上北京下南方,自己暗暗下决心与父亲的病魔做殊死搏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北京专家建议,结合父亲体质,我买来靶向药。尽管药物昂贵,但在父亲服用一个月后去做复查,病情就有所改善。又过去三四个月,再去复查,药效没有想像得那么好,但暂时控制住了病情。老人的饮食起居也算正常,让人稍有宽慰。

时光荏苒,在仓促不觉中,2015年就到了岁末。

现在,我也思索着中国的孝道。它是中华传统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人们的基本美德和品质。孝道的境界就是通过默默而全力地侍奉父母,以达到身心宁静、平和。

不惑文章14:感悟“不惑”

文/边渊

人生是一笔沧桑,红尘是一场过往,生活把岁月从一些烦琐的事情中慢慢磨砺出来,不知不觉,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转角处。

一路上,我且看且走,且思且行,纵然百般的谨小慎微、苦心煞费、艰辛备尝,还是如此的如履薄冰、磕碰跌撞、事非所愿。白天不懂夜的黑,谁解你一路狂奔?

盘点过往,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我“心中美好”的境遇又一次应验,耳畔不时萦绕姜育恒“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的伤感情调,那莫可名状的辛酸和独步旅程的寂寞不言而喻。不断的希望,也不断的失望,生活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徘徊,道路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寻找中过度至不惑之年。

都说人生是一场边走边弃的旅行,背负的太多,心会累。可是,昔日的种种,或深或浅地早已镌刻在了岁月的里程碑上,成了心里抹不去的印记,又有几人能做到闲看云卷云舒、笑看花开花落的洒脱?

很多的故事已经发生,一再追悔无益;很多的事情另有隐情,勿庸刻意解释;很多的道理摆不上桌面,难登大雅之堂。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味的翻腾,只会不得平静。往事尘封,才是最好的归宿。

告诉自己:天的宽广,海的博大,生活的丰富。

年逾不惑,我开始领悟,这个年龄不是停滞不前的人生尽头,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谦虚精神。王蒙当年因一篇作品被打成右派而流放到新疆农村“劳动锻炼”,一呆就是16年,从未停止过学习。“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你蝇营狗苟,我搞我的学习,你流言蜚语,我搞我的学习,学习是我的骨头,学习是我的支撑,学习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堡垒。”对我启迪颇深,激励我向前。

年逾不惑,我开始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坦荡地面对生活,珍惜所拥有的。古语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人生路上我们要懂得给心灵留白,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学会淡定,学会从容,学会知足,学会微笑,如此才不会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如此才能淡看得失、宠辱不惊。

年逾不惑,我开始知道,要时常怀有一颗感恩和宽容的心,帮助别人,感动自己,分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帮你的人,因为人世间真的有许多关爱、无私与美好;“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用宽容的心去面对伤你的人和误解你的人,你会发觉他们其实也都不容易。

年逾不惑,我开始发觉,自己是处在了一个多么无奈和尴尬的年纪上,因而没有理由去犹豫,没有资本去退缩。对着镜子不敢再说还很年轻,对着生活不敢再说还可以等待,惟有保持风骨,正视现实,在岁月的沉淀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用有力的行动消融各种“鸭梨山大”,用压缩的条件容纳各种“水土不服”。

生命,在冷暖交织中前行,人生,在悲欢离合中继续。年逾不惑的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就不能让颓废、挫折、懦弱、懒惰所左右,而是要以激情、动力、自信、进取来燃烧!

不惑文章15:方寸之间天地宽

文/田冲

年届不惑,集邮年龄大约三十年,每每为此自豪。自豪之余,却又有许多叹息和遗憾。

我的集邮开始时间,大约在小学一二年级,那时也就是九岁或者十岁的样子,对集邮并没有明晰的概念,只是看到家里的来信上面有一些花花绿绿的邮票,觉得好玩,就把它撕了下来把玩,因为没有集邮概念,自然不会像现在一样小心翼翼地把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用水浸泡处理,或者连信封一同保存,有些邮票就被撕坏了,当时虽然觉得可惜,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并没有多想。就这样,当年不知多少好邮票,就败坏在我这个懵懂少年的手中。玩过一段时间之后,兴趣淡了,那些邮票也不知道被扔到哪儿去了。多少年后对集邮有了概念再整理时,当年的邮票已经所剩无几。

稍长,进入初中高中学习时,对集邮开始有了概念,并且兴趣日浓,高中时尽管经济拮据,还是挤出一些零花钱订阅了《集邮》杂志。那时在乡下农村读书,条件比较艰苦,附近有一家邮电所,隔段时间就去买一些邮票,主要是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买回来之后格外珍视,小心地保存起来。那时我还是一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经常写一些小稿件,比如诗歌、散文、小说之类,隔三岔五要向外投稿,因为手上没有更多的闲钱买新邮票,只好把先前买的那些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拿出来,贴在信封上寄了出去。一般情况下一种邮票我会买很多张,寄信用了一些,最后还会给自己留几张。因为投稿量很大,有时难免邮票不够用,只好把保留的那几张也拿出来用了,心想等下次再买。运气好时,下次去买还有,运气不好就没有了。记得1987年的生肖兔票,1988年的生肖龙票,1989年的生肖蛇票,开始我都买了不少,就因为投稿被我搞得没有留存了。

还在上高中时,我无意间珍藏了一枚1980年的生肖猴票的盖销票,有一位集邮爱好者知道后,硬是拿几本集邮年册跟我交换,我那时的邮票藏量还不是很大,急切地想扩大藏品数量,但我知道1980年版生肖猴票一票难求,硬是抵制住诱惑拒绝了,这枚邮票我一直珍藏至今。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收入后,我远离家乡来到了古都西安,除了平时零散地在邮局买一些新邮票外,集邮年册也买了很多年。有一阵子,我租住在西安南郊,房东在邮局上班,每年有邮册销售任务,我就在他那里买了好几年的年册,价格上还给予了优惠,实在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西安的集邮市场比较发达,我还在集邮市场上购买过很多新邮票和“文革”票,以及更早的一些邮票,其中一部分是盖销票,从而大大丰富了我的藏品,很多早期的邮票还慢慢形成了系列,或者查漏补缺慢慢完善起来。每每翻开邮册,回忆起集邮路上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莲花般的喜悦。

方寸之间,包罗万象。集邮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学识,开阔了眼界,同时还兼具投资收藏价值,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