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文章

请欣赏入秋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入秋的文章1:品茗之道在静心

文/清秋

入秋,窗外潺潺的雨夜,泡一壶茶,燃一柱沉香,身着布衣,倚窗而坐,捧一香茗,一卷诗书,伴一首悠杨的古曲,在冉冉沉香中斟茶、品茶。在古雅、宁静的氛围中观赏着杯中那翠绿的芽叶慢慢舒展、浮沉,馥郁的香气在瞬间弥散,袅袅升起。

这种场景总让人不胜神往,不亦乐乎哉!朋友言,这辈子是感受不到了,来生吧!来生,有来生吗?真的享受不到吗?拥者有,无者叹!其实很简单,只是好与不好而已!

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浓变淡,浮浮沉沉,聚聚散散,那份幽香清醇,那份淡雅,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轻轻的品一口,涩涩的,有点苦,如人生,不能苦一生,但要苦一阵。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第二口,是那浅浅的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让人思索,使人感悟。第三口,淡淡的,萦绕舌间,回味甘醇,那杯中遗留的缕缕醇香,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人生如茶,这是何等的享受和感悟,又是何等的幸福和快乐!

爱茶女,常以素面朝天,淡妆素抹;性格恬静,从容淡定,相貌平平,眼神清澈;手如柔荑,白净纤长,其语如珠落玉盘、水入净瓶。举止间使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一种不乱于心,超然外物的宁静。犹如一朵淡雅的莲,婉约细致,从容绽放,无争无求,轮回静守。

茶,可修女人以知止之慧!"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句诗将女子与茶的关系写到了极致!的确,说女人如花,只是说出了女人的娇媚;说女人如水,只是说出了女子的温柔;说女人如瓷,指出了女人的清弱。女人如茶,茶是万木之心,只有茶这种生于青山,长于幽谷,承受了微雨清露,沐浴了山灵水秀的植物,才能体现出女人的风情万种。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沉默、一种忧伤、一种落寞。似水流年,不抵一帘幽梦。常常在喝茶时在乎茶的好坏,却未曾发现,和谁一起品才最重要。就像有人说,去旅游,去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和谁去。品茶也如此,一片茶,遇见是缘分,拥有是福分。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一泡茶一旦错过,再遇见,也已是另一番境遇。茶之美,在于真,自然吐露芳华;茶之味,在于品,心静始得知音。

茶道的繁琐过程,就是为了让人静下心来品味一杯茶。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入秋的文章2:早秋

文/碧壑幽泉

一入秋,对于东北来讲就是说立刻早晚变得清凉了,然后满世界的绿色之中登时添了些黄色的身影。

连绵不断的雨跟着下了几天,满世界都是透心的凉爽,偶尔回来的炽热是中午头顶的阳光,这些温暖还是要把人逼到硕大的树荫下躲起来,夏季残余的热浪始终是令人惶恐的,美的背后真是一边忍受一边大汗淋漓。

我依然赞美这四季轮回,各有各的风采,喜不自禁让人淡忘了风雨交加之中的彷徨和冷酷,一点点地品味,一点点地咀嚼,然后慢慢地咽下去,人生始终是有滋有味地朝前走。

菊花的香气很淡,是秋天的一道最美风景,没有雍容,也没有高贵,只有那一袭的淡妆,颀长的脸颊,粉的,黄的,蓝的……洒洒落落地裹着翠衣与风儿翩翩起舞,和着雨儿委婉旖旎,其实美有时候是越简单越令人流连忘返。

夹杂着对曾经季节的留恋,秋偶尔也会张开臂膀吐出一团热恋,拥抱往昔生命的孕育,然后徜徉在丰盛的果实里静静地等待纷纷扬扬的雪花牵起自己的手走向下一个季节……

入秋的文章3:信与信念

文/叠嶂雪峰

郭建斌散文随笔

时节已入秋,窗外飘起寂寞的雨。不是在借秋事之阑珊而发凄迷的感叹,也不是在口角春风地为自己的情绪添加让人觉得可以慰藉的色彩。只是希望能从这寂寞的雨丝中找到一些记忆的端倪,或许只有这样,思绪在这个季节才不会迷失方向。

由于手机的普及,所以许许多多问候的降临都取代了古老而又传统的书信。以至于今日得信,倍觉感激与兴奋。信自一位别兹五载的学友,满满的三页纸,刚劲的标楷体,流畅的语言组合如风般掠过我的心房,久久地漾着涟漪。只是因为季节的缘故,即使在南方也能感觉到有丝丝的凉意。

睹物便可思人,触景必然生情。我是一个悲伤的孩子,但在颠沛流离的人生路上,我很感谢学友在远方的那份牵引让我的脚步在飘泊中少了的踉跄。

学友目前在长沙执教,过去在学校我们有着五载的室友历史,不同的是他后来上了大学,而我则在十八岁那年便告别了柳月洞箫的江南水乡,千里迢迢地漂泊到了深圳。初到的日子里,我经常将打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寄语笔尖下蓝色的液体跃然于纸上,然后托绿色使者把它带给远方的学友,学友同样也经常以相同的方式告诉我校园里的一些奇闻轶事。或许是受学友对大学生活的描述过于美好的缘故,以至于自己经常在梦中去到那座美丽的殿堂,每次醒来,辄绝黯然失神。我曾将自己的这些心情与感思写给学友,学友则回信告诉我,步入社会才算是真正踏入大学的门。我并不把这句话当作安慰,所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能做到尽情地去追求和感悟……那时候书信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工具,我们彼此由衷地鼓励对方、祝福对方。

在幕鼓晨钟的轮转时序中守候生活,数载只是一晃间,今日读信,方觉“林花谢了春红,岁月太匆匆”的真实与残酷。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和学友中断联系,但不联系并不就代表遗忘。果不然,在这个秋天,以这种传统而又熟悉的方式我们又续弦了。

“还在写作吧?心在梦就在,但愿出书的日子为期不会太远,祝成功!”这是学友在这封信里的最后一句话。于我,很美好但更多的何尝不是一种沉重?

离缪斯女神的门究竟还有多远?我曾多少次在心里这样问。不甘心那殷情响着旋律的时光总在键盘上随着心灵的那份赤诚一起付诸东流,也从未怀揣过末雨绸缪的心态在每一个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叩响缪斯那扇尘封的门。但始终没有人能听到我敲门的声音。然而逝者如斯,逃避又能奈何?有时候也想跟自己说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远古的神话,能为自己的心灵隽永一点慰藉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万物也许都存在着庇瑕,所以为梦活着的人要学会懂得去包容。

夜幕降临,窗外仍下着雨,我渐渐地感觉到凉意越来越浓了,我似乎分不清这凉凉的感觉是来自肌肤还是源于心底。“心在梦就在……”我默念着这句似祝福又更像期望的话一遍又一遍。

夜阑入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湘西秋景怡人,好一个金黄的收获季节。

晨曦醒来,窗外竟已繁星点点,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总算又迎来晴空。回忆梦境,多想让自己盈满的感动与惆怅能释放在故乡那片落红满地的悉土。

我还能为生活写更长的诗吗?但愿点点的繁星就是答案,也但愿这种梦幻在心里永远是一份别样的守望。

入秋的文章4:茭白

文/方华

入秋,茭白上市,是一道时鲜的蔬菜。在我们这儿,茭白被叫作“高瓜”,私自臆想,不知是不是其型似竹笋又似瓜般能生食之故?

在我生活的这个长江以北地区,种植茭白的人家不多,大都是水边自生。像野藕野菱一般,成熟时节,自有不怕辛苦者去采收。童年的记忆中,母亲从田间劳作回来,有时就顺手在塘边沟畔折几支青叶包裹的修长茭白回家。高瓜炒辣椒,是我幼时最常见的一种吃法。

当然,茭白绝非我记忆中简单的一种味道。

清代才子兼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有对茭白入肴的一段记述:“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初出瘦细者无味。”

清人薛宝辰在其《素食说略》中也有茭白入蔬的做法:“切拐刀块。以开水瀹过,加酱油、醋费,殊有水乡风味。切拐刀块,以高汤加盐,料酒煨之,亦清腴。切芡刀块,以油灼之,搭芡起锅,亦脆美。”

现在想来,母亲的厨艺,当然比不得这些美食家,但也恐怕不是母亲不知道高瓜还有其他的烧法,只是在那样一个清贫的日子,哪里有许多的食材调配,盘中简单的菜蔬,仅为佐饭下肚而已。

不过,现在日子富裕了,吃过的各类茭白佳肴恐怕比书上记载的还多,有时在家中还特意弄一个简单的高瓜炒辣椒,享其清淡脆嫩,唇齿咀嚼间自有一种特别的回味。

其实,高瓜在远古时期,也不称作茭白,而叫菰。

茭白如其名字一般素白清新,可与各种原料配伍加工。此菜无论蒸、炒、炖、煮、煨都是鲜嫩糯香、柔滑适口;若是与肉、鸡、鸭等相配,烹出的菜肴则更是入味留香。茭白可生食凉拌,还可酱泡腌制。特别是凉拌、下汤,清新淡雅,很有水乡风味。

宋人周弼在一首《菰菜》诗中写道:“连日秋风思故乡,况复家田有茅屋。坠网重腮鲈已鲜,莼丝牵叶又流涎。急归收获苹溪畔,细拨芦花撑钓船。”又是秋风起的日子,水边伫立的茭白依然是千年守望的模样。只是,那留在每个人舌尖上的记忆,不知该有着怎样的回味?

入秋的文章5:雨夜,一些絮语

文/紫桐落芭蕉

今夜,入秋。窗外的霓虹灯正灿烂,斜雨编织软软的雨帘,很美。曼妙的古筝曲里,唤出一些拥挤的絮语来。不知不觉,又一年。

清凉的雨,令夏末的燥热猛然舒适。欣赏着音箱上自己的布艺打伞的苗女背影,袅娜的身姿,真的很养眼。花架上的兰草,白色的小花开在长茎中,被儿子偶尔走过的风,煽得飘飘摇摇,轻盈惹人。满足幸福的目光,落在家人的脸上。跟着女儿学画的几幅玩耍之作,看着看着竟然暗自开心的笑了。别说,感觉还不错。

多情的雨,织就一个爱字,却饱含了很多责任。爱一个人,就意味着无怨的付出。如果爱,只是说在嘴上,那是一种虚伪、一种假意、一种欺哄。如果爱,付诸于行动,那便是真诚的、珍贵的、美好的。爱一个家,要爱它从青春到垂暮。初建的家,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稳建的家,在相濡以沫中祥和美满。经营家的柴米油盐、朝朝暮暮,是一种持续的爱付出。辛苦中,伴随最多的是孩子的成长,天伦的享受。雨夜,正淅淅沥沥洗刷着爱的绿荫。

雨夜,喜欢把怀心情。温温柔柔的岁月里,感受点点滴滴的心絮。喜欢追风田野,对满目的花草旋转花裙,把满洼的槐花香揽怀吮吸。喜欢广袤自由的大草原,那里可以放飞心情,马背上的奔驰是爱自然的奔放。喜欢静夜,裁剪、粘贴一幅幅布贴画,独享成就的美感。总把小女人的情怀,悄悄藏在袖底。

雨丝,缠缠绵绵织不完世事的网。夜色,朦朦胧胧诉不完红尘的美。爱每一片树叶,因为它把秋打扮的五彩缤纷。爱每一寸土地,因为它养育了质朴的人们。爱每一缕阳光,因为它蓬勃着一种向上。爱每一片蓝天,因为它透彻了一种宽广。拥有爱的人,心怀是善良的,自己是快乐的。

爱小家,是一种责任。爱大家,是一个好国民。包围在爱的歌谣里,温馨着内心的温馨。望着美丽轻柔的雨丝,浪漫、温情的思绪包裹着温润,飘呀飘,飘在雨帘上,盛开在心窗上,一切,安好!

入秋的文章6:白发

文/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么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入秋的文章7:用心聆听

文/舒布启

入秋以来,我的心绪有些莫名的低落。坐在临街的窗前,面对每天匆匆流走的日子,内心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油然而生。看着窗外的人流与车流,外面世界的喧闹让我的心一天天变得迟钝、麻木。每天周而复始地上班下班,千篇一律重复的日子似乎已经让我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不如意让我烦躁不已。

那天,一个人坐在窗前,在令人烦躁的嘈杂声中,我听到了一阵苍凉的琴声。循着声音望去,我看到对面的街边坐着一个拉着一把胡琴卖唱的盲人。那盲人年约五十多岁,拉着凄凉的曲子,略带沙哑的歌声飘进我的窗户,透出无限的苍凉与悲伤。我静静看着,街上的行人或匆忙或悠闲地走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盲人的存在,更不用说会被他的歌声打动,顶多只是路过时偶尔看他一眼。

我留神细观,一个上午过去,摆在盲人面前的小盘子里,并没留下几枚硬币。但盲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只专注于自己自编自弹自唱的不怎么成调的歌曲。

突然,我看见街边不远处一个修鞋的残疾人摇着轮椅过来,小心翼翼地穿过街道,把一大把零钞放进盲人的盘子里,然后向盲人说了几句什么。盲人的歌声停了下来,我看到盲人和修鞋的残疾人客气地推让了一番,修鞋的残疾人回到了他的摊位。

下班的时候,我特意来到盲人跟前。他依旧在拉着曲子,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了上午的凄惨。在寒冷的大街上,盲人衣着单薄,却并不影响他的歌声和琴声。看得出来,整个下午,这位卖唱为生的盲人心情很好。

我忍不住和盲人攀谈起来,问起了他的身世。盲人讲完了自己的经历之后,说上午那个修鞋的残疾人把半天的收入都给了他。说完之后盲人感叹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望着盲人一脸的真诚,我半晌无语,默默地到街边的小店给盲人买了一份炒粉,然后把身上的零钱全部放到了盲人面前的盘子里。

那天晚上,我竟然为两个残疾人感动了好久。

次日再上班,盲人的曲子和歌声又在我的窗口回荡,我的心情却豁然开朗。一个卖唱的盲人、一个修鞋的残疾人、一个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却让我在郁闷的生活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热情。那个盲人告诉我,现实中他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但自己的歌声是他的眼睛,引导着他在异乡的生活中艰难地走下去。那个修鞋的残疾人告诉我,他的收入虽然微薄,但他的信念是他的双腿,支撑起自己简单的生活。

坐在窗前,我想到了自己。是什么让我们久违了快乐的心情?我想应该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用心去聆听世界,即使是烦人的噪音也会变成动听的乐章。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存在,而永葆心境的美好,却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快乐与自信。

入秋的文章8:走在清晨的暖阳中

文/宅小荣

入秋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下去。宅小荣开始将秋冬的衣服从衣柜底层翻出来,而春夏的衣服毫不留情地让他们冬眠了。

早晨,打开窗户,发现天气很好,是一个适合去户外的日子。宅小荣在心中想,一边将厚外套穿上。阳光是刚刚好的,没有风。照在身上暖暖的。喜欢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将宅小荣带到了大学时代。

那个时候,秋天,总是将一床一床的被子抱着晒到废弃的教学楼的栏杆上,然后从教室里端一把椅子,靠在被子上,脚搭在窗台上看书,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永远不用担心考试会通不过,自己最爱的专业,看看小说、看看文学,再到老师家撒撒娇,通过考试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入秋的文章9:用心等待阳光

文/宁越风

入秋的午后,阳光依然那么强烈,穿透窗前的白纱,落下了它执拗的影子,等待夕阳的落幕,这一日的阳光终究要转去它处。

阳光是公平的,它没有多一天的留恋,守着信约总要照亮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人的意识真的很奇妙,当你想着阳光远去,带着诗人的忧伤迎接夕阳,夜会来得更早,黑暗亦会更深。当你带着阳光的轻吻,想念着清早它将再次拥你入怀,黎明会来得更早,夜深亦暖。同样一个夜,它的景色住在你心里。

有微风吹过,带过一丝凉爽,闷了一夏的潮气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踪影,看着窗外工地的尘土飞扬,听着钢筋水泥的碰撞,耳边不停歇的轰鸣。感观的一切都会让空气、阳光格外的燥热。记得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一位老人,住在闹市区会不会太闹了?老人笑笑说,心是静的。当无法左右面对的事物,能够左右的便是自己的心境,现代学术点的叫法是潜意识,国学里叫道法自然。意识里的车水马龙,要在潜意识里找到一处柳暗花明,阳光也在风雨中。寻求上帝的开示,不如寻求内心的成长。

夕阳渐近,窗前落下的影子渐渐消逝,笔记本的温度延续着日光的强烈,灼了手,暖了心。临窗而对,那是谁的世界,我是谁的景。

一杯茶,淡了一朵花的浓香,一片云,描绘了一片天的水墨丹青,一个人,读懂了一抹浅笑的诗歌。

等待夕阳落尽,等待黎明重启,等待中会看见树稍的金色光辉,会看见一米阳光的延长穿行,等待是相信的力量,等待,夜里的阳光。

入秋的文章10:用心聆听

文/舒布启

入秋以来,我的心绪有些莫名的低落。坐在临街的窗前,面对每天匆匆流走的日子,内心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油然而生。看着窗外的人流与车流,外面世界的喧闹让我的心一天天变得迟钝、麻木。每天周而复始地上班下班,千篇一律重复的日子似乎已经让我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不如意让我烦躁不已。

那天,一个人坐在窗前,在令人烦躁的嘈杂声中,我听到了一阵苍凉的琴声。循着声音望去,我看到对面的街边坐着一个拉着一把胡琴卖唱的盲人。那盲人年约五十多岁,拉着凄凉的曲子,略带沙哑的歌声飘进我的窗户,透出无限的苍凉与悲伤。我静静看着,街上的行人或匆忙或悠闲地走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盲人的存在,更不用说会被他的歌声打动,顶多只是路过时偶尔看他一眼。

我留神细观,一个上午过去,摆在盲人面前的小盘子里,并没留下几枚硬币。但盲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只专注于自己自编自弹自唱的不怎么成调的歌曲。

突然,我看见街边不远处一个修鞋的残疾人摇着轮椅过来,小心翼翼地穿过街道,把一大把零钞放进盲人的盘子里,然后向盲人说了几句什么。盲人的歌声停了下来,我看到盲人和修鞋的残疾人客气地推让了一番,修鞋的残疾人回到了他的摊位。

下班的时候,我特意来到盲人跟前。他依旧在拉着曲子,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了上午的凄惨。在寒冷的大街上,盲人衣着单薄,却并不影响他的歌声和琴声。看得出来,整个下午,这位卖唱为生的盲人心情很好。

我忍不住和盲人攀谈起来,问起了他的身世。盲人讲完了自己的经历之后,说上午那个修鞋的残疾人把半天的收入都给了他。说完之后盲人感叹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望着盲人一脸的真诚,我半晌无语,默默地到街边的小店给盲人买了一份炒粉,然后把身上的零钱全部放到了盲人面前的盘子里。

那天晚上,我竟然为两个残疾人感动了好久。

次日再上班,盲人的曲子和歌声又在我的窗口回荡,我的心情却豁然开朗。一个卖唱的盲人、一个修鞋的残疾人、一个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却让我在郁闷的生活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热情。那个盲人告诉我,现实中他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但自己的歌声是他的眼睛,引导着他在异乡的生活中艰难地走下去。那个修鞋的残疾人告诉我,他的收入虽然微薄,但他的信念是他的双腿,支撑起自己简单的生活。

坐在窗前,我想到了自己。是什么让我们久违了快乐的心情?我想应该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用心去聆听世界,即使是烦人的噪音也会变成动听的乐章。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存在,而永葆心境的美好,却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快乐与自信。

入秋的文章11:秋夜,我跟凤凰阁在一起

文/孔伟健

入秋之后,溽热渐退。傍晚,我散步的时间长了,距离远了。我常常步行几里,到凤凰公园。

夜幕之下,我远远地望见灯火通明的凤凰阁,它向我昭示着它的存在,它在吸引着我。

那天晚上,我忽然来了兴致,要去亲近它,要去看看夜幕之下的它究竟是什么样子。

于是,我穿过凤凰公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独自一人,沿着盘山小路,沿着景观灯的指引,一步步地接近它。

山石、翠柏、亭子、石阶,一切在日常之下常见的东西,此刻在夜幕笼罩之下,都变了模样,添了一种朦胧的柔美之气。

山间,秋虫唧唧,此起彼伏。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万籁俱寂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天籁之妙处,会把你的整个心灵融化于空灵之中,因为你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无虑的梦之乡。

头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是秋月,风是秋风。

开始爬山,还能遇见三三两两的纳凉的人。爬得高了,人迹渐少。山野空静,四顾茫然。

回头望山下,广场之上,灯火正旺,人流如织。

我继续爬山,我把一棵棵树甩在我身后,我慢慢靠近了凤凰阁。我的步子慢了下来,我看见灯光勾画出来的美丽轮廓,看见完全不同于白天的凤凰阁。这是独属于夜晚的沉静的凤凰阁,它的身边罕有人迹。

凤凰阁北临,有一宽阔石面,我看见几个老头端坐于上,或席地而坐,或坐于马扎之上,或抽烟,或沉默,或闲谈,烟火明灭之间,是一张张苍老的脸。

我没问,显然,他们应该来自凤凰山山下的小村里。凤凰阁建起来了,对他们而言,就多了个依靠,有事没事的,在它跟前坐会,拉会呱儿,消磨消磨时间,也是一种休闲。

还有三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低头谈着什么。

秋夜里,凤凰阁大门紧闭。我来凤凰阁,在它身边迈步,只能在廊下漫步,我登不上阁,我在它身边,感觉很好,一会儿,我的心就会慢慢沉潜下来。

我脱离喧嚣,来这里是为欣赏一轮月,一轮更靠近我的月。来这里,是为了领略另一种山川之美。

现代人也爱登山玩水,名山大川间总是熙熙攘攘。可惜的是,他们似乎少了点超逸山水的情怀,少了点不惧险远的气概,也少了点寄情问道的意味,常常只是奔着景点而去。走马观花,来去匆匆。

所以,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但那些入世的忧乐、出世的思考、哲人的低语、才子的文章,却似乎统统潜入了地底,再难找寻。

下山之时,不小心滑倒,摔了一下,算是秋夜访凤凰阁的一点代价吧。

回首之时,凤凰阁依然在那里,渴望着与我再次相逢。

入秋的文章12:入秋说

文/程广海

“渔娃娃,水上漂,

摘莲蓬,采菱角!”

这是我们儿时经常唱起的儿歌。我的家乡就在微山湖边,在故乡的秋季,姑娘们、小媳妇头戴斗笠,划着自家的小船穿梭在宽阔的湖面,她们鲜艳的上衣被微风吹起,摘莲蓬、采菱角、挖藕时的喜悦笑脸,曾给我儿时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莲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名称也很多:荷花、莲花、鞭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莲科。《诗经》中又称荷,楚词中叫芙蓉,另外还有的叫玉之、六月春、净客等。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出了夏日荷塘的清丽景色;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莲广泛地被用着文艺题材,被历代文人骚客赞美。其实,莲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更是值得称颂的!

说道与莲相关的美食,人们吃到最多的是藕。藕,即莲藕,一年四季均可采挖。藕呈圆柱形,外皮粗厚、光滑,为灰白色或银灰色,内部白色,有大小不同的孔眼,质地脆嫩。所以一般是把藕切成薄薄的片,在开水中焯一下,加以姜丝或姜丁后,配以香醋、香油、葱丝凉拌,吃起来脆生生的的,非常爽口,这个菜,最适合喝白酒的食客。

莲藕既可作水果生食、炒食、蒸食,又可加工制成藕粉,营养丰富,是妇幼老弱皆宜的滋补品,还可加工成蜜饯糕点、蜜汁甜藕等食品,作居家旅游之零食,色、香、味俱佳,莲藕还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清痴解渴、醒酒等功效,熟藕养血、健脾、开胃、滋阴,藕节含单宁酸,能止血,可治各种出血症。

莲藕用来做菜的菜肴很多,其他的如糖醋藕片、莲藕排骨汤、、炒藕丝等等,但凡人们能想到的藕的种种做法和吃法,食客们不会轻易放过品尝藕的机会。

江米藕也叫桂花糯米藕,是一道清甜滋润的凉菜,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做法也不是多复杂。首先用的藕要选用粗壮肥硕的,藕段必须是完整的,以便往里填充江米,把藕断切好后备用。然后开始浸泡江米,大约一个小时候,浸泡好的江米放入白糖或红糖,就开始填充了。往藕里面灌江米,填充江米要七八成即可,如果过于饱满结实,在蒸制的时候,江米会从藕眼里流出来。最后,把填充好的藕段放入蒸笼,旺火蒸制一个小时,江米藕就熟了,取出来切片后,即可食用。

在我吃过有关藕的美食中,炸耦合是我的最爱。具体做法:先将猪肉剁成肉泥,在肉泥中参如葱花、料酒、茴香面、老抽,待上一个小时,各种原料入味后,切成薄薄的两片藕片将肉泥加在中间,然后,藕片挂上事先用鸡蛋和好的芡,放入锅里用六七十度的温油炸即可。

与莲有关的美食中,莲的茎也是可以吃的。在莲花苞蕾刚刚开放的时节,取此时的茎最好,必须当天食用,否则,莲的茎就快速老掉了。为保留其青翠的外貌和爽脆的口感,需用猛火快炒。

莲的茎清炒为妙,最能体现其野味,保留其营养成分。我去年在杭州吃过一次,里面放了肉丝,肉丝有些硬,吃起来不免有画蛇添足之感。一如莲清纯的美丽,其自身的暗香,就足以让人感叹,过多的粉饰,则破坏了莲的原味。

可以说莲全身是宝。 莲子鲜可生食,也可做汤菜、甜食、糕点或蜜饯,其味清香,营养丰富。干莲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物。

现代中医认为,不仅莲子有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的功效,莲的其他部分如地下茎(也叫莲藕)不仅食用,也可药用。莲藕味甘、性寒、无毒。生吃能清热润肺、熟能止泄固精,对身体大有好处,所以古人把莲藕叫做“灵根”。

莲花出污泥不染,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颂扬,莲花既可作饮汁,清暑解渴,去暑开阳,又有活血祛痰、化瘀止血之功效。

“软炸荷花”是一款取材新奇,成菜美观的菜式。采用鲜荷花的花瓣漂净,裹上蛋清糊炸后,撒上胭脂糖而成。成菜颜色淡雅,白里透红,食之酥软芳香,甜美爽口。多用作夏季筵席上的时鲜甜菜。

莲叶叶大而圆,翠绿如盖,采集鲜叶晒干后泡茶,格外清新凉润,预防中暑有奇效。其药性为味甘苦,性平,为收敛药。

荷叶的另一种吃法是油炸。主料是当天摘取的新鲜嫩荷叶尖,即还没有开放的荷叶,大约有五六公分的长度备用。辅料是微山湖出产的乌鳢鱼,把乌鳢鱼肉剁成肉泥,轻轻取开荷叶的尖,把乌鳢肉泥卷入荷叶里面,最外面用提前煎制好的鸡蛋皮卷包裹一层,下油锅烹炸。包裹的鸡蛋皮卷不仅起到了保护荷叶尖的作用,还增添了几分香气,使菜的搭配多了一些色彩。炸出的荷叶鲜嫩翠绿,乌鳢鱼肉泥松软可口。

李渔一生嗜花如命,说夏天如果看不到莲花,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这虽然有些夸大,但也看出他对莲花的喜爱。所以李渔说,莲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古今有许多名士钟爱莲花,以莲的纯净品德来自喻自勉,淡泊名利,洁身自爱,这样的人生态度,自然会健康长寿。从古人对莲花的认识和食用,可见莲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也是多么不可或缺的啊。

入秋的文章13:秋生秋葵

文/宫佳

进入秋,就是秋葵的天下了,一年四季中只有“秋”天,让秋葵的光彩,活力四射。它们有的披绿装,有的着紫袍,披挂上阵了。秋高气爽的天气,正是吃秋葵的大好季节。

菜园子里,秋葵的尖尖朝天,淡黄色的小花儿从绿叶里探出小脑袋,这个季节的秋葵占尽了风光。

秋葵,是为秋而生的。

摘几根秋葵,切成小星星的形状,绿边儿,白籽儿,丝丝缕缕的黏液,含着你侬我侬的情意。入锅大火焯一下,拍几瓣大蒜,加几勺子剁椒,在锅里翻炒,绿秋葵里衬着红剁椒,养眼又养心。

口轻的人,可以凉拌秋葵,撒上白芝麻,脆中有香,也是无上的美味。

在我们山东老家,喜欢用秋葵蘸大酱吃,把秋葵洗净,整个的焯一下,秋葵外衣的绿就更鲜亮了,在碟子里排成几列,别说是吃,光是看着就食欲大增。

最吸引人的是做秋葵茶。

邻居家的菜园子里种着十几棵秋葵,秋葵这种蔬菜有个性,在它鼓出小芽尖尖的时候,你得上心,它是急性子,急着长大,一个不留心,它就长过了头,老了,木质化了,咬不动了。那时,就只剩下一个观赏的用处了。

邻居家的秋葵多了,吃不了了,也得摘下来,顺便摘几朵小黄花,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秋葵切成小星星,把小黄花和秋葵小星星放进箩筐里晾晒,随着水分一点点地蒸发,小星星的褶皱多了起来,小黄花干枯了,把它们收起来,密封,这就成了泡秋葵茶的原材料了。

取几片秋葵小星星,再加上几朵秋葵花,捏几粒枸杞子,再放入几块冰糖泡水,秋葵的绿汁渐渐染绿了水,几粒枸杞子的红飘上飘下的,恰到好处地点缀着茶壶里的江湖,忍不住喝了这杯茶,还想着下一杯。自制秋葵茶环保又清心,要是有客人来访,从瓶子里取出秋葵来泡茶,别致而趣味。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无论多么繁忙,请多抽出时间,来欣赏秋,欣赏秋葵,享受秋葵的美,品味秋葵的美味。对于秋葵来说,一个月的时间不多,但只要你了解它,它会给你很多。

入秋的文章14:如果温暖,请不要离开

文/梅花雪

入秋,我这样的冷血动物便开始手足冰凉,穿再多的衣服也没法暖和。可是,有许多的时刻,我的内心是温暖的。

上月末,慈善一周的活动揭幕,站在队旗下,数千名慈善义工共同宣誓:“如果别人有了困难,我们一定伸出自己的手。……”当我念着誓词时,我的内心是温暖的。

周五,随妇联等部门去京口特教中心参加爱心助教活动。听学校张书记介绍,对待智障孩子的特殊教育,政府现在有特别的规定,叫做“安养庇护”,对于那些有障碍确实不能自立的孩子,可以一直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到35周岁,学校将负责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这种庇护教育让我内心充满温暖。

参加爱心助教的义工,有的在教孩子织毛线,有的教孩子做简单的手工,有的则陪伴孩子打羽毛球,许许多多看似简单的动作,这些智障的孩子需要义工们花费更多的耐心才能帮助他们接受和学习。每个孩子都是花朵,智障的孩子看起来远不如正常的孩子伶俐和美丽,可他们也是我们的花朵,他们更需要我们耐心培育和爱心保护。这些义工的慈爱让我温暖。

那几天正逢身体不适,回家时,儿子说妈妈今天我来帮你拎电动车的电池吧!那一刻,我是温暖的。

周末,开车陪父母从焦山新大门到北固湾,每到一处景点,就下车给他们拍拍照,秋日明媚的阳光下,他们银丝般的白发温暖着我的心。

清晨在邮局我寄出了一包棉衣,地址是青海省某小学,注明是格桑花捐助的衣服。这些衣服有儿子和我自己的,洗干净并晒了几个好太阳。折叠起来的时候,柔软的棉衣在我的掌心是温暖的。我希望,这几件棉衣能温暖穿上它的孩子的心。

这个冬天据说将特别寒冷,我们要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不过我并不担心,我有这么多的温暖记忆,我不会离开我的温暖。当然这些只是小温暖,不能震撼人心,也不能让人热血沸腾。可是当我遭遇这些温暖的时候,心底的某个角落,也跟着柔软了一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