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散文

请欣赏感怀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感怀散文1:冬日感怀

文/爱惠

星空

夜空下,抬眼望去,月亮躲起来了,星星眨着眼,守护着寂静的黑夜。万年的等候,没有一丝的疲惫,地球的人传承了数代,星星依旧,它在笑,可我们却被距离拉开了彼此的了解,远远的了望着,有时传递的一种爱,你我却不懂,它常拖着尾巴穿过宇宙,流星般的划过夜空,我无缘看过,合起手祈祷,为有情人祝福!

冬雨

一场冬雨,在晨曦未现时降落,因为宁静,冬雨的脚步声竟穿窗入帘,在耳边荡起悠悠的旋律来了。我喜欢冬雨,不疾不徐,如一个很有修养的智者,从容飘落,又如你的身影一般的飘逸,临窗听雨,滴滴答答的音符飘进耳窝,身心开始愉悦,聆听冬雨的倾诉,就像是接受一位先贤的开导,又像是在体会你的温柔。此刻,万籁俱寂,冬雨的脚步陪伴着我,让我静静地想你。

感怀散文2:感怀那油灯点亮的日子

文/杨榆

凌晨一点多钟,我还在书房里赶写一份文件。将近写完之时,突然眼前一黑,灯灭了。我以为是灯管烧坏了,凑近开关查验才确定是停电。这咋办呢?文件明天等着要用,无论如何得在今晚写完。正焦急间,我突然灵机一动,赶紧到厨房拿个碗,翻过来,在碗底的凹槽内倒上一点食用油,再找来一截粗棉线放置在油槽内,点亮后就成了一盏简易的油灯。

油灯虽然昏暗,但供我近距离写作还是可以的。很快,文件完稿。搁下笔,我将油灯轻轻地移近跟前,仔细地端详。凝视着那昏黄的油灯,忽然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轻叩着我的心门。推开这扇门,也悄然打开了我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确切地说,是一段关于油灯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我们五口之家,仅有一盏煤油灯。为节省煤油,妈妈总是把灯芯调得很小很小,仅有黄豆那么点大。每天伸手不见五指之时,父母才陆续收工回来。回来后,母亲点上油灯放在灶头照明,开始给我们一家人做晚饭。我们兄妹仨则围在母亲身边跟她分享自己当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虽然油灯昏暗,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几个孩子说笑打闹的那股劲。叽叽喳喳,总是其乐融融。

母亲做好了晚饭,又把惟一的一盏油灯放在饭桌中央,再摆上菜和碗筷,开始一家人共进晚餐。吃完饭后,妈妈得赶紧收拾碗筷,擦干净饭桌,以供我们兄妹仨做家庭作业。我们三个孩子围着油灯做作业的同时,母亲则借着油灯的一点余光,继续洗刷灶头和锅碗瓢盆,以及切好第二天喂猪用的野菜。等我们作业做完了,母亲的家务也差不多忙完了。这时,母亲又得借着油灯开始逐个“伺候”我们洗漱。洗漱完毕,再端着油灯,用手给油灯遮着风,颤颤巍巍地端到卧室准备睡觉。直到吹灭油灯入睡的那一刻,才算结束了我们一夜的油灯之旅。

上五年级那年,我们村终于拉上了电线。刚开始,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灯。只有家里经济状况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才舍得“鸟枪换炮”改用电灯。我们家两个房间,一个厨房和一个卧室。父亲为省点电费,仅在卧室安装了一盏十五瓦的电灯。虽然那低功率的灯泡比油灯亮不了多少,但我们还是觉得很满足,很温暖,很幸福。因为自那时起,我们再也不用围着仅有的一盏油灯团团转了。从此以后,每当母亲在厨房做晚饭时,我们三个孩子可以在卧室的灯光下追逐打闹,在两张床之间蹦来跳去,这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上五年级后,学校也拉上了电灯。学校要求我们晚上得到学校“夜读”,也就是上晚自习。可刚刚用上电的那几年,虽然通了线路,但也经常突然停电,一停就是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可学校却不会因为偶尔停电而取消上晚自习,因此为应付停电,每个学生不得不带一盏煤油灯备用。当然,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能用得上蜡烛。可我家不但没有经济条件用蜡烛,而且家里连油灯都仅有一盏。由于家里和学校的线路相同,学校停电时家里肯定也停电。因此,也不可能把家里惟一的一盏油灯带到学校备用。后来,我见有些心灵手巧的同学将墨水瓶盖挖个小洞,然后装上自行车上用的气门芯,再插上粗棉线,瓶内装上煤油就成了一盏便携且“精美”的油灯。于是,我就借用他们发明的“专利”,而解决了无灯之急。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那个村早已成了现代化的别墅村。家家户户电灯电话,电线、光缆四通八达,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油灯的影子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也不再是那曾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橘黄色白炽灯光,而是亮如白昼的日光灯。曾经在油灯下追逐嬉闹的孩子,也早已告别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而进入了烦事交错的中年。

每到夜晚来临的时候,我的房间总是亮着功率很大的日光灯,因为我很享受房间里那种亮堂堂的感觉。在通明的灯光之下,我时常独自一人踱着方步思考着关于工作、生活、社会的各种问题,也不例外地烦恼着各种烦恼。我时常在想: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日新月异,越来越丰富。可我们似乎并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递增,而使我们的幸福感倍增。不仅如此,甚至颇有每况愈下之势。因为如今的我们,不得不为物价上涨,房价暴涨,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升学、就业、生活而感到恐慌和焦虑。

回首过去那些用油灯点亮的日子,我们不得不感到惭愧。那时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电视、电影;没有电灯、电话、网络,可我们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和快乐。可如今,过着丰盈物质生活的我们,却时常陷入莫名的空虚和不可名状的痛苦。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幸福真的和用什么样的灯、住什么样的房、穿什么样的衣有关吗?不,事实证明:幸福和这些物质并无绝对的关系。其实,幸福归根结底仅和我们一颗感知幸福的心有关。

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我们的心在享受中逐渐变得麻木。因此,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退。我想,这不是生活的悲哀,而是我们心灵的悲哀。

此时,我抬头向窗外望去,发现天已微亮。因此,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吹灭手中紧握的油灯。油灯虽然灭了,但它会一直亮在我的心中。每当看到心底那盏昏黄的油灯,便会想起那些曾经用油灯点亮的日子。不可否认,那是一段极其艰辛和贫困的日子。想起那些贫瘠的岁月,就没有理由不知足。是的,时常忆苦,方知思甜。惟有时常感怀过去之人,才懂得珍惜美好而幸福的现在。

感怀散文3:秋之感怀

文/李菁菁

一叶知秋。草坪上、大树下都是落叶,不禁感慨时光如流水般飞逝,眼下已是深秋,有了浓浓的秋意。

清晨和爱人迎着朝阳,走进植物园,花园大道旁黄色、紫色的菊花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红色、粉色、黄色的月季开得正艳;深红的火炬花精神抖擞,串儿红象征着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翠绿的观赏植物也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快乐地奔跑起来,让心跳也变得年轻。

多愁善感的人悲秋,因为秋容易让人联想到凄凉和伤感,凋零和逝去,但这样是不健康的。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会积极乐观地去欣赏秋季给予人类的一切美好。在四季中,我是最喜欢秋的。春虽然明媚鲜妍,但毕竟太短暂,转瞬即逝;夏又是那样烈日炎炎,暑气逼人,让人心浮气躁;冬季又完全一片肃杀枯槁,全无生机。而秋天,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人的心境也比较平和宁静,尤其是今年的秋季,我的孩子以班里中考成绩最高分走进了他心中最好的高中,我的人生也进入中年——生命的秋季,它像枫叶覆盖的山峦,秋意正浓,爱意正浓。

感怀散文4:清明感怀

文/贾卫红

清明,一个节气。一个祭悼亲人、扫墓踏青的传统节日。古人曾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草萌动。雨丝飘悠,天气阴晦,心境暗淡欲断魂,洒泪相思,愁肠百结。

记得小时候,在故乡崎岖的小路上,路上或扶老携幼,或三三两两,或踽踽独行,“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端着祭器,妹妹依附在奶奶身旁,相搀相扶地去父亲墓地……

一抔净土,两行热泪,三炷祭香。奶奶向父亲哭诉着艰辛与思念,不谙世事的我和妹妹跪在墓前,听着奶奶的哭声,想着父亲的英容,泪水伴着雨水流在脸上,淌在心里。

乍暖还寒的风,淅淅沥沥的雨,悲悲切切的情!那风,吹干的泪;那雨,淋湿的情;那情,在祭奠中瞬间无限的膨胀着,那酸楚的感觉只有以泪代言……

也许是父亲过世得太早,近些年来清明祭扫似乎少了一些悲情。既无“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红紫杜鹃”,也无“日落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的情景。

人生,过眼烟云,何须长吁短叹;人生,百年一瞬,要紧的是珍惜当今。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人生苦短,岁月冗长”,切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感怀散文5:新年感怀

文/易州米

又到了年终岁尾,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忽然想说一说新年是什么。

小时候,对我们家而言,新年似乎就是一个新的月份牌。月份牌挂在爷爷奶奶卧室的东墙上,那本薄薄的纸片,并不识字的奶奶每天都记得撕去一页。但最后一页是个例外,奶奶一定要我去撕,我也乐于干这件事儿,12月31日被登在板凳上的我利索地撕掉了,月份牌就只剩下后面的一片硬纸。奶奶随手把早就准备好的新月份牌交给我,由我挂在固定着那片硬纸的钉子上,新旧交替随即完成了。

上大学时,新年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为了这场狂欢,我们几个班干部从十二月上旬就开始策划,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出新出彩,怎么在创意和内容上超过其他的班。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从来没忘记要处处体现文艺范儿。记得有一年新年前外国文学课刚刚讲了莎士比亚,于是我提议用一台别出心裁的话剧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那台话剧是由《哈姆雷特》《茶馆》和《日出》三剧改编而成,虽说算不上恶搞,但也是实足的穿越剧。全班三十几个同学人人都是演员,个个演得都很投入。台词中既有英语,又有京腔普通话,还不时冒出来几句上海方言,引得被我们请来作观众的诸位老师止不住地捧腹大笑。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新年对我而言就是一篇贺词。为了写好这篇贺词,我必须回头看,盘点学校一年的工作,回顾那些与师生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那些曾带给大家激情和感动的瞬间。同时,我还得展望未来,畅想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种种困难和美好。写新年贺词虽然是我的工作,但我会带着感情做这件事,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都会令我注力笔端。除此之外,我还会为自己写一篇新年贺词,祝贺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罗列几件最典型的糗事,当然最后不会忘记给自己鼓一把劲儿。

现在,作为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教师,新的一年早已是列入工作计划的日子,读书、教书、写作,一切都会按部就班。不过,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同样也是激动和忙碌的。比如现在,我正在一条条回复学生们的微信。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想在微信中回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衷心的祝福之外,我还附带了一张小小的书单,上面都是2015年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可以想象一些学生收到这张书单时的表情,但我不觉得这有煞节日的风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了读书,毕竟有书相伴的日子才是充实的。

感怀散文6:秋雨感怀

文/东方笑笑笑

一直都把秋雨看作是春雨的延续,一则因为它们都属于阴冷,二则因为它们都是绵绵无力,像纤弱女子。只是春雨比秋雨青春一些、阳光一些,如果把它们比作女子的话,那么春雨属于年轻女子,清纯如纸;而秋雨则是历经沧桑的中年女子了,多些稳重,多些成熟。

至于夏雨以及冬雨,一个热情奔放,一个内敛含蓄。仔细再想一想,觉得雨就像毛,而一年四季如皮,它们大抵是毛与皮的关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才有了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一说,如果在南方广州、福州、厦门等城市,一年四季的雨是没有多少区别的。

我居住在淮河以北的这座城市,一年四季分明,让我彻彻底底地感受着春夏秋冬,也更彻底地领略了四季雨的不同。相对来说,我最喜欢秋雨,春雨次之。

最喜欢秋雨,是因为最喜欢秋天,且算作是爱乌及屋罢。凉爽的秋风拂面,踩着满地的黄黄的枯叶缓缓而行,你会感到一种很宁静、很踏实;置身野外,天高云淡,漫山遍野的黄色主调让人心襟开阔,颇有一揽众山小之感;即使你坐于斗室,无须再开空调风扇,只需推开半边窗,便可以很惬意的小坐,听着窗里窗外蛐蛐的悠闲的鸣叫,或者捧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让人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更深一层,大约就是悲秋了。自古以来,就有“伤春悲秋”一说。从中国历史上来看,众多文人的特殊情感决定着伤感的秋天,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少年时,我只知秋天的好,一点悲秋之意都没有。但人到中年,悲秋渐渐地浓了,只是我自知才疏学浅,自然不会像古人那样“怀才不遇”,但自酿苦酒,以致境况颇差,这大约是我悲秋的根源了。每每想着从前的美好时光,看看眼下的光景,心乱如麻。幸好多看了几本书,多了些修心功力,才不致于崩溃。但即便如此,每每触及心之痛处,总会偷偷淌下几滴清泪,酸一酸鼻子的。

中午从家出来上班时,秋雨不约而至。细如牛毛花针,密密麻麻地从昏暗的天空飘下来,我的头发上、眉眼上及至全身,很快就有了些湿漉漉的感觉了。而且我还依然穿着短衫,更觉清寒,仿佛站在初冬时节下了一层冰霜的野外。本想找个地方避一避雨的,但一则因为这雨并不大,二则是因为我知道秋雨下起来是不会像夏雨那样说停便停的。所以便索性骑着电车一直前行吧。

秋雨淋湿了我的头脸,甚至有小水珠开始顺着发尖滑下,而且我的裸露着的胳膊已经如水洗一般,更让我觉得清冷。正是此刻,我也才怀念着炎热的夏天,此时哪怕让我在夏日下曝晒也可以的。只可惜,现在是落雨的秋天。人生呀,往往如此,总是在失去之后才发觉他(它)的美好。

把车停在单位下面的走廊里,跺跺脚,小跑着进了电梯,然后一直活动手脚,到了办公室有了些微热的感觉,也才不觉得冷了。在上午喝剩的茶杯里添些开水,喝了几口铁观音茶,舒服了许多。打开电脑,在我的博客里,用我的文字来驱感我的忧伤。

感怀散文7:辞旧迎新,元旦感怀

文/桂西庞霄云

(一)

匆匆转眼,又是一年跨年,明明还有许久的时候,心情竟不自然的开始了淡淡的忧伤,有着不舍,有着怀念,有着迫切,直至年末的今天,2020年的尾声就来到了我们的眼前,这个时候,心情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平淡,许多繁杂的心思汇集在一起。当初陪自己跨年的人还在那座城市,还在老地方;有的人和老友,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离去,显然,感受到了身边同辈的朋友就这样越来越少了,免不了凄凉萌生;不一样的是彼此之间年龄又长了一岁,感情又更加递增了。又感受到了时光就这样在我们的目光中,真实日新月异,崭新激情。

细想和追忆,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是非冷暖,是最好的诠释,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总是在那飘然的时光中感概,追忆盘点着得与失,又计划着明年所要追求的东西,一切的一切就在这种情境中潸然而过,也仿佛感觉到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又和大家一起站立在一个新的起点和平台上,接受新挑战;如果一个人不会总结属于自己的那些过往,那也是心地上的一种悲哀,更是一个麻木不仁、碌碌无为的真实表现,因为思想已经被那些满足所替代。而我,却在元旦来临时总是爱去联想和追忆,去感触那些前后的继承和发扬。

因为,“元旦”的由来是有个历史传说,据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给我们这么一个华夏的国土留下了最真实而有说服力的历史佐证,很是暖心。

中华民国时期,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是,在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欢庆一天。

(二)

感叹,时光匆匆,白驹过隙,日光荏苒,恍惚间又是一年。真实了年年辞旧岁,岁岁迎新年。元旦节,这个一年一度令人释怀、兴奋的日子,对于我,自懂事的时候起,似乎就没有过个什么鲜样来,以往这时候发生过什么,都成为那些点滴记忆的云朵,飘然时光,脑海里象个抽空的酒瓶子,没有一点印象。而伴随着年岁增长的时光里,思想就发生的变化,面对着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光景,人心思想的感叹与经历的感悟就感受很多很多……2020年元旦就不同了,这天回忆所做的事情,仿佛已深深地铬在心间,想必以后应该不会再没有痕迹了!

时光就这样不管你真实地挽留,也无法留下念头的那一份匆忙,都在你的心思里,默默着它奔劳的脚步,让你不得不跟随它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进入到人生的暮年,让心思在许多感怀中沉思;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间,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思想感怀萌生许多,都会写点文字作个记录,更是让自己的心情得到那么一点的平复,向过去的一年作个告别。即将逝去的2020年,无论家与国,都是最不平凡的一年。都在让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匆匆的鼠年起启里,见证了它所发生的大小事故和国事变迁所带来的伟大成果而感动,而点赞,而欢呼致敬!

值得点赞的就是抗疫新冠病毒的成就,2020年元月以来,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蔓延,截止本月底,全球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达177万多人。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最美逆行者。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带领团队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他们维护了国民的安康,他们用牺牲小我来实现大我,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同舟共济,攻坚克难,使得疫情得以稳控。也正是这场疫情也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幸福感的国度!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2020年,“我国成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夺取了扶贫脱贫攻坚的巨大胜利;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开创了“中国制造”“中国成果”“中国丰碑”的新局面,抗美援朝七十年庆典,祖国的强大富裕,叫亿万人民欢庆,叫各族儿女骄傲,让我们家园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制定的宏伟蓝图,让国人心思激荡,让全球人民瞩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五星红旗在世界上空嘹亮奏响飘扬。挥手告别,不再惶恐,不再焦虑,不再抱怨,更多的就是寻回我们的信心、平静和坚定,还有远景,以及对未来日子最美丽的憧憬。不曾辜负年华、不曾辜负自己。面对重大困难,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保障,共同努力交出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如史册的答卷。

(三)

最终的感叹,变成了许多搁浅心地上的话语,充满激情,回望感触,注目沉思,感叹万千,思想自己被政策领导动员强制提前退休十八个年来,都在按不就班“三点一线”生活,不在每天奔波劳碌。而是在网络上玩弄文字,学习创作发表作品,交流心绪等等,更多的是,就在把自己四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整理成册,在2018—19年已经编辑了32本自己专集的基础上,2020年又继续编辑整理了11部专集:它们就是:第33集《心灵//情爱//絮语》(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4集《我们都在阳光中叙说梦境》(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5集《我们都是阳光的殉葬者》(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6集《歌唱:在土地的裂缝中》(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7集《我,捧着泥土真情歌唱》(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8集《从那残缺的格言中醒来》(抒情随笔散文专集);第39集《缕缕红尘抚慰着我的伤痕》(现代诗歌专集);第40集《经历劫难的我不再幻想》(现代诗歌专集);第41集《我们,都在象形文字里游戏》(现代诗歌集);第42集《文字真实情诉求》(代笔撰写各类报告等文集);第43集《退休殇感★心思絮语》(心思随笔散文组章专集),收获感怀,留存心底。同时,我还在《中国作家网》《贵州作家网》《西部文学网》《旅游文学港网》《红网文学专栏》《贵州文艺网》《360个人图书馆网》《短文学网》《澳华文学网》《华人头条文学网》《墨舞红尘文学网》《百色新闻。文学专栏网》《诗词吾爱文学网》《东方旅游文化网》《东方文学网》《中国缘文化网》《海南作家网》《当代文学艺术网》《广西新闻。文学专栏网》《博客中国网》《蜀韵文学网》《兰草地美文网》《麦林文学网》……等近30家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千多篇章(首),真实收获与网络平台学习。

时光飘然而过,正如我在《退休殇感★心思絮语》文中写道:“是的,青春的无奈和精彩,人心的惆怨和不服,人生的感怀与惆怅,就这样伴随着时光的悄然和我默默无语沉淀在苍茫的大地上,感怀心思的情怀疼痛心旅,而最终人的年老是万物都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就这样慢慢地融化到我们的心身,已经变成了最终的一个生活规律,茫然和适应,就这样支配着我的行动。回味与思想着它已被记忆磨损的失去了原来的样子,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光都被丢在了曾经的风雨足迹当中。今时今日,曾经的风依旧吹着老去的记忆,激荡着美妙的青春时光,一切美好的过程与片段只能成为追忆的光点景象,多少梦寐以求已经消失在彩色光影里的故事里,却再也想不出它何时何地拥抱过多少青春,又送别了多少年迈,就如那些飘零的红叶在风里散落,终归于尘土之中,然后又真实地搁浅了许许多多最真实与宝贵的人生片段影象。更期许我永远需要一颗向暖的心思呢?那又为何不让我们留一颗素心在尘世,给流年一个浅浅的微笑,每天活出那最灿烂,最有精神的也只有自己呢?!”

(四)

是的,有时也烦倦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内心有点责任和担当,还有最终的热爱创作,以及为大文化建设繁荣网络而尽自己一份力量的心思,迫使着自己不得不前行!谈不上有什么成绩和收获,只是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所充实和多彩罢了。大家知道,不管工作环境还好,休息时光也罢,只是每天坚持做好属于自己的每天的那些事,也不用太多操心,因为我心地就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早在进入20 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已经被那一个特殊政策勒令退休了,那心理还能够有更多奢望吗!只能在那些真实的目光去感受时代的进程,创痕心思坦然。

新年感叹,一个人一辈子的时光,区区可数,活着的时间那么有限,死亡的时间却是无限,就此一生,怎能在挥霍而至?又如何不在属于自己的每一分时光里去珍惜那些珍贵的光阴?又如何不为我们的国与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津津乐道?如果把我们自己融入整个国家的事业当中,去思想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呢!那我们的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为此,每每迈步行走在前进路途中,我们遇见着形形色色的人,经历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情绪也随着跌宕起伏,明白了,什么可视?什么可得?不是因为我们怎样,只是因为懂得舍取。有人说,“人是一种奇怪的孤独动物”,有时候,想要别人贴的很近,却有时拒之千里,也许,这是本身感情的寄宿,也许,是因为懂得冷暖自知。

真实的过程,一世浮生一刹那,一程山水一年华!再见!不堪回首让人刻骨铭心的2020年!让我们共同牢记习主席在“2021新年祝词”中最后所说的那样:“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听,202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分秒的光景里,让我们共同打开窗门,敞开胸怀,全身心投入到2021年各项事业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当中,开拓创新,风雨同舟,牢记使命,努力拼搏,催人奋进,开创业绩,但愿我们祖国山河无恙,家国安康,捷报频传!

——2020//12/31晚创作于陋室书房。

感怀散文8:清明感怀

文/何庆良

清明节到了,这几天心里总是掠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上班的路上,看见一位老人,瘦瘦的,在我前面骑着电动车。不知是什么原因,老人一下摔倒了,好在速度不快,并没伤着。看着老人慢慢地扶起电动车,我心酸得想要落泪——他的头发花白了还在为生计奔波,看起来是那么瘦弱,那么孤单无助。其实我知道,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还是完全有能力应付的,并不会如我想像的那样无助,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会闪过一丝苍凉——人老了啊!

那一瞬,我想起了在乡下农村仍然耕作不辍的老父亲。他已过古稀之年,眼下正是犁耙水响,开始春耕的季节,不知他做繁重的体力活能否吃得消,他是否也会感叹“人老了啊”。是啊,人都会老,老了就会需要亲人的照顾,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又在哪呢?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又是一年清明,路上回乡扫墓的行人渐惭多起来,我知道他们大多是去祭拜自己的亲人。冥币、鲜花畅销,大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想,这样做真的能弥补些什么吗?这或许不过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一种宽慰。

诚然,我们都不是不孝之人,却都是无心之辈。因为我们的无心,我们忽视了长辈们渐老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无心,在长辈们发出需要我们的信号时,我们因为这理由那原因耽搁了尽孝;更因为我们无心,也就错失了人生最后为人之子女应尽的责任。我们后悔,我们自责,但于事无补——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一直认为,老人需要的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儿女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在需要我们时,能随时看到我们的双手,一双有力的手。作为一个长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我做不到这些,我无法在父亲需要自己时能让他看到我的双手,正因为如此,我更明白其中的内疚与遗憾。所以,我要时刻给自己以提醒:陪伴,是最好的尽孝。

感怀散文9:孟秋感怀

文/汪文彬

岁月如烟,流年似水。七年前,一个普通的秋日黄昏,数位好友在我住所附近的小餐馆,为我把酒饯行,而后冒着瓢泼大雨,驱车送我前往火车站。当晚,我辞别妻儿好友,告别整整生活十二个年头的泉城济南,独自返回家乡武汉,随后赴鄂州参加新招录公务员入职培训。从此,与往事说再见,人生掀开新的一页……

或许,正如曾经感叹的:“人生面临诸多抉择和诱惑,也经受着一个又一个难关和挫折的考验,决绝抑或迷惘,坚守抑或放弃,纠结抑或释然,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取舍、怎样面对!”当年,毅然放弃武汉稳定的国企工作,选择从军之路,是向往远方、不甘平庸的性格使然;异乡漂泊十四载后,选择回归故里,又何尝不是出自内心真实的呼唤?父母在,不远游。曾经的叛逆与乖张,在经历世事的磨练砥砺后,也将日益圆融敦厚!

回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异乡漂泊历程,面对身份的转变、环境的改变、职业的变换、使命的变化,始终遵从内心召唤,倾听真实心声,初衷不改,信念未移。去与留皆是一种人生状态和命运选择,无论过程精彩与否、结局好坏与否,都坦然视之,认真对待,随遇而安。

七年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谓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平淡而充实。得益于组织关照、领导抬爱和同事支持,从一名基层党务干部成为市委机关干部,从相对偏远的乡镇进入繁华的市区,并重新开启武鄂“双城记”的生活模式,工作环境、生活境遇、人际关系、职业心态等诸如此类,均发生较大调整和变换,也在逐步适应这种变化。长年从事基层党建,快节奏的工作,繁忙而充实,经历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和事件,调研督查、开会学习、起草材料、校改公文、登台授课,有一些工作是在镇、区时的日常业务,也有一些如培训授课等却是首次挑战,虽力有不逮,总算勉力完成,颇感欣慰,心存感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每当夜深人静、独自晚归时,思绪就会飘得很远,心情就会起伏跌宕。昔日求学的艰辛、国企的历练、从军的坎坷、报社的苦乐、婚恋的曲折,种种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现今生活的重压、工作的不易,加上怀旧追远、伤春惜逝的敏感个性,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触发浓郁的羁旅乡愁和孤独之感,无处倾诉,难以释怀。

“孑然逐梦别故梓,负笈远游十四春。落英蹁跹余蹉叹,雁过衡州怨无痕。”“寄身济南疑是客,遥想江城落梅花。”“流年似水叹虚掷,孤影如鸿徒逡巡。”从2014年5月起,或许是触景生情,或许是兴致使然,先后创作近30首拟古绝句或律诗。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东坡先生诗词文章,对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诉求深以为然。

人生不易,生活多艰。芸芸众生都在扮演形象各异的角色,也都怀有种种无法言表的苦衷和隐忧,绝非朋友圈中所展示的光鲜和惬意。多年的历练,让我深深领悟到,“真善美”中之所以“真”排首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因它是“善”“美”的前提和底色,任缺其一,也难免流于伪善、沦为浮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妨多些真实,少些夸饰;多些真诚,少些逢迎;多些真心,少些功利。

也许,将来会继续披星戴月、负重而行,也许依然一无所成、藉藉无名,然而能够不忘初心、赓续奋进,保持独立思考的真我,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与幸福!

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真心祝福远在齐鲁大地曾经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和兄弟,衷心感激诸位领导的抬爱提携与关心爱护,由衷感谢父母妻儿的鼎力支持、理解体谅!

七载毕,再出发!梦依旧,情未移!

感怀散文10:秋月感怀

文/雨仁为善

说起中秋,那就不得不提月饼,它乃是中秋节的必备食物,无月饼不中秋,情聚五仁月饼,不知何时,吃月饼成了每逢中秋佳节必备食品,更是和谐美满的象征,因为中国人是重情义的,中秋佳节不吃月饼,就等于没过;换句话说,对于传统节日的来说,一年到头都有讲究,月饼作为一种方圆端正的佳节食品,在中秋之时,被人们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奇幻想象,和对万家团圆的深情寄托。

月桂秋意爽,逢节聚团圆,大人们在节前用果仁,核仁,麻仁,杏仁,松子,(青红丝),蜜饯,冬瓜条,冰糖,与熟糯米粉一起搅拌捣实,做成月饼馅料,这馅料可谓考究,寓意深远,我个人理解,这寓意月圆团圆的五仁月饼,其表方圆端正,内藏乾坤;青丝红线可以看作阴阳之道;五仁融洽,水面中庸,且炭火铸造;其凝五行之理,聚金秋之丰足矣。

在安静而又灯光明亮的房间,慢慢拆开精美的包装,取出那那酥软的月饼.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此时的我正像那小馋猫似的轻轻了舔了几口,嘻嘻……味道还是那么美味。抬头仰望那明亮的夜空,皎洁的月光明亮而又圆润。忽然想像到,如果此时的你在我身边,会说怎样的话语,会尝到怎样的滋味,如果希望能够成真,又会是哪般心情!

一轮皓月于东升起
洒下那一世的情缘
夜色茫茫环绕四周
忆往事似梦境一般
人隔千里路而悠悠
月色朦胧寒夜未尽
人隔千里寥无音讯
恭请明月代传佳信
千里遥寄片片情意
万里皓月与君共明
佳节情深明月照
相隔天涯共此时
吾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奔向君之处
君心一点如明月
万里光辉照我心
挥毫泼墨载夜景
诗词歌赋贺佳节
把酒当歌抒情意
值此佳节乐无穷

感怀散文11:刘老圩感怀

文/姜继永

年春夏之交,我作为省军区新闻干事,随省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出市区,沿肥西西南一条岗峦起伏的小道,进行了一次长途野营拉练。当踏进刘老圩时,我被这座古老庄园深深震撼了。一股巨大磁力,牢牢吸附了我的双脚,不能旁移,也无从挪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苍苍莽莽大潜山列阵,金水河有如管弦般鸣奏,迎接我们这支军旅。阵风徐来,天地间林涛阵阵,仿佛有滚滚历史涛声隐隐传来,透入肌髓,让我沉浸在苍凉的历史哲思里。

住下后,我白天参加训练、射击、比武,夜间执勤、放哨。休息时,于圩内外盘桓,盘根问老,考察古今。斯圩集园林圩、水圩、风景圩、学府圩于一身,寄托主人公一生反抗外敌入侵的凌云壮志,因此它又是一个濡染着爱国情愫的爱国圩。它的兴起,与淮军名将刘铭传分不开,是刘铭传一手兴建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时任总兵的刘铭传,虽平息江南苏常一带太平军,但却看到这块富甲天下的广袤地域创伤累累,“大地息烽烟,荒城少黎庶”,萌生卸官归乡之意。同年,清廷晋刘铭传一等男爵,授直隶提督。但刘铭传归意已决,连连上书,回到了故乡。这一回,就是10年。这10年,刘铭传探索着富国强兵之路。在旧居西北角,修建一座包括水面占地百亩的新圩,宅居为三进各13间的庄院,院内大厅面对外濠月牙塘,月牙塘两角为长方形荷花塘,两座石桥相连。正厅北面为钢叉楼,训练武士;楼内还存放国宝“虢季子白盘”(系古代三大青铜器之一。1949年冬其曾孙刘肃曾捐献给国家)。西面大堰内有“大岛”,岛上有书房,每天用小船接送其子女上岛读书,实现了刘铭传“解甲还乡去,入乡种翠微”的宏愿。

然而,刘铭传并未忘记外患而忧国,他日日习武,深研兵书,时刻准备听从国家召唤。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在福建沿海挑起战火。清廷起用刘铭传,刘铭传率旧部人马赴台,经8个月苦战,赢得了这场抗法战争的胜利。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划省而治,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受到台湾民众的敬仰和爱戴。但是,刘铭传秉性耿直,居官朴实,不侍权贵,“但嫌仕宦无肝胆,不爱逢迎受折磨。”终因基隆煤矿一事,得罪朝廷权贵,受革职留用处分。遂三次上书,再度称病归里。他虽“养病田园,每念中国大局,往往彻夜难眠,毗裂泣下”。他做好抵御外侮准备,于六安麻埠建造一座刘大圩,招募300名铁匠,打造兵器兼操练,虑及国家一旦发生事故,此300名工匠即作为亲兵,奔赴疆场。为此,朝廷宦臣又上书告刘铭传蓄养兵马,有意谋反。殊不知老将忧国之心。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一战,海军覆灭,陆军溃败,清廷以割地赔款议和,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刘铭传得讯后,终日悲恸,病势加重,于光绪二十一年含愤长眠。

刘铭传死后,麻埠刘大圩一场山洪,被毁殆尽;刘老圩也遭遇一场大火,日渐衰落。1950年由部队接管,余下建筑,得以保存。这次野营拉练,我在刘老圩共住了5天。此时,刘老圩仅剩9间厅堂,回廊包厢犹存,数株古柏依旧依偎这座古老庄园。我就住在回廊的一间厢房里,凭栏可视庄园全景。几天前下过一场暴雨,把这片天空冲洗得格外清朗。淡紫色的大潜山像条伏地欲腾的巨龙,隐约透露些许昔日的豪气。早晨的阳光是那么和煦,山下的田园庄园在柔光轻抚下显得那么平和。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刘老圩,经过近百年的风雨,不免有些残败,但依然不失为一座历史庄园的见证。这才是真正的强劲。面对这座历史庄园,思绪万千。在我眼里,它并未褪色,风雨沧桑,世事更迭,更能生发历史文化氛围,说它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为过。月牙塘,清水涟涟,映照这座历史庄园的光灿;荷花池,花朵鲜红,映照刘铭传一片爱国报国耿耿丹心。

临行前的一个夜晚,轮我夜哨。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忽有一鸟的鸣声从头顶掠过,心胸豁然。遂得诗一首:

天河长长鹊正归,

织女牛郎会有期。

今夕月满思巡抚,

明朝漫天喜鹊飞。

感怀散文12:感怀父爱

文/赵微雨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灰尘依然纯洁明净。

我慢慢长大,很多事,很多人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了,惟有爸爸的背影是清晰的,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那么深……爸爸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早上,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就已经推开家门去田间劳作了,背影立刻消失在家门前。傍晚,爸爸要给菜地里浇水的时候,我在家门前看到的仍然是他那朦胧的背影,从早到晚都是匆匆茫茫的背影。

这里我要讲述的是发生在我读五年级上学期时的一件事,通过我努力的学习,我期末考试时语文成绩考了个全班第一名。老师公布了分数以后,我简直惊讶了,同学们都用既羡慕又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我激动的心几乎要跳出来了,兴奋代替了惊讶。老师刚说放学,我就背上书包,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出教室,没有等同路的小伙伴,路边的花儿、草儿也没有把我吸引住,这时,我心被一种强烈的愿望所占据了,就是赶快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走在十字路口时,突然间,爸爸那熟悉的背影在我的眼前一闪,是他!爸爸,我大声喊着,简直就是迫不及待。爸爸回过头,寻找大声叫喊的声音,这时,他才注意到是我。我跑过去,还没等我开口,爸爸倒先说了:“孩子,咱们家的庄稼被牛吃了,我得去看看,要不,吃完了咱们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有话等我回来的时候再说,你先回去吧!”爸爸走了,留给我的只是一个匆匆离去的背影。

我刚才的那般高兴劲儿已被他全部扫光,泪水在我的眼眶里直打转。爸爸呀爸爸,你知道我要告诉你什么吗!我考了全班第一名呀!你为什么就不听我讲一讲,让我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呢?回到家里,我因为堵气,所以这件事没有告诉任何人。爸爸却一个中午没有回来。傍晚我在村口看见了爸爸,从他那疲惫的眼神中,我就知道了爸爸中午是怎样辛劳的了,爸爸看到我,根本就不提中午的事,只是喃喃地说:“还好,没有被那些牛吃光。”我忍不不住地把喜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欣慰地笑了,从那表情看已经完全赶走了疲惫。这时我也没有任何理由来埋怨爸爸了。

是啊,爸爸,您为了我的健康成长日夜操劳着,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您起早摸黑,整天忙忙碌碌,省吃俭用。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您那高大的背影,我永远难以忘怀。

爸爸,是那淡雅的茶。他的口头虽没有太多浓烈的爱语,但他的举动无时无刻不在滋润我的心田,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感怀散文13:秋情秋景感怀多

文/桂西庞霄云

1
真实时光就这样匆匆飘然,我,独自走在穿城而过的那一条河流岸边,每一个景点的涣然,都在真实地展现着每一个边缘的风采高点,每一个风景里的那些意念形态,都在叙说着一个个来自人心的巨大变迁,从人们的脸面上和深邃的目光中感知,都在和我叙说着一个发展的进程的事件。让思想的步调,让梦寐的基音,在踏浪和视听着水浪卷涌的那些美好记忆,每一个发展的历程,已经成为这一个县城发展的起点,共同着未名之名滚滚而来的喜讯捷报,携带着许多不解之问答滔滔而去,那种声音与那种境界,不是水墨丹青所能描摹得出来的,也不是随意的附和雅趣,打秋风做清客所能随意吟哦出来的,而是叠印在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地上的那些朴素色彩韵律,就在这么一片片辽阔厚重的土地上,结缘秋景,剪彩心绪。

2
感怀激荡,旋转的时光不断行进,让我和你都在光的色彩里,循着每一天阳光的脚步,感触到了那些最纯净的色彩浓艳,就真实看到那些尘土在光纤里伴随着风的激荡,泛动着、游离着,那些尘的分子,早早地从地上爬起来,不甘寂寞的加入到每一分秒匆匆的行列里……笼罩和弥漫着辽阔的空间,带着许多美好的激情与感怀,在每一根树枝上悄然着透明的舞蹈。联想,“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当第一片黄叶在眼前飘零的时候,才知道秋悄悄地来了。风中缀满点点纯朴的色素,星寒依恋地挂在天上。推开窗户会感觉栩栩凉意,会感觉到秋风秋雨,那样的凄情意迷。于是,她就换上那件乳白色温暖的羊绒衫,呵护起这个感伤宜人的季节,乳白色是她喜欢的颜色,她说过我穿上乳白色的衣,就更象洋娃娃的形态。

3
确实,每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给人丰收的喜悦。一年的辛劳就这样得到了回报,万物成熟,累累硕果,喜上眉梢,乐在心头,有的时候难免惆怅。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黄色的玉米堆满院,鲜红的辣椒挂窗前,青脆的红枣缀满树。阳煦的光线,凉爽的清风,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丰硕。如此美丽的秋天能不美丽吗?秋景的美妙之处豪情人心,风华大地,不仅可以用眼欣赏,用耳聆听,还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要不然人们都共同感叹“春花秋实”的情景哪!让联想的思维插上飞荡翅膀,重新解说那一个个因为所以,把假如和也许都悬挂在丰硕之后的枝桠上,真切欣赏,曾经的酸甜苦辣涩都在光的浓度里得到最终的释放,在秋雨的滋润中感激着它的真情。

感怀散文14:新年感怀

文/魏益君

也许每个人在往前走时,都会有走一段回头看的习惯,当2016年笑意盈盈如约而至,我惊喜地回头,竟然是一路风景,有太多的美好让人记忆。

2015年夏季的一天,患病残疾的老父亲打来电话,说他也像我领工资一样每月领钱了,还不少呢。我说你一不当官,二不当将,领的哪门子钱啊。老父亲说了半天我才听清楚,原来他和母亲都有了农村低保。我跟父亲说,你儿子可是吃公家饭的,这样不好,退了吧,再说我还养得起你们。父亲说,不是咱要的,是村里上报,上级批的。听父亲的高兴劲,我不好再说啥。

两个月后我驾车回老家,把车停放在镇中学的院子里,然后打了一辆三轮回村,因为通往村里的那条羊肠小路,车根本开不进去。坐上三轮跑了一段我愣了,通往村里的路越走越好,全是新铺的水泥路。我问三轮师傅,师傅说,路是今年夏天才修的,叫什么“村村通”工程。

车抵村口,正碰上村里年轻的书记,我对这条路感慨一阵后,就说起了低保的事。书记说,你甭往心里去,你在城里又不当官,再说大伯治病花了那么多钱,如今残疾,符合低保政策,这是上级对大病致残户的关心和温暖。听着年轻书记的话,我的心里也一阵温热,为家乡的变化,更为党的好政策。

2015年金秋,正是农民收获希望的时候,我也收获了一份惊喜。那天,我乡下的“联系户”刘强带着一个有些羞涩的姑娘专程到城里来感谢我,说我的一篇文章促成了他的喜事,马上就要结婚办喜事了。

刘强是我在“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的一个联系户,记得我刚到他家时,他正在给母亲擦洗身子。听有人进门,赶紧给老人盖好被单,接待我们。刘强的母亲患脑溢血全身瘫痪,父亲又去逝的早,十多年里,就是刘强一个人照顾着生病的母亲,以至于穷得家徒四壁,三十多了至今没有成家。陪同的村干部说,刘强是个好孩子,这么多年母亲卧床不起,他都没让母亲生过褥疮,正因为家庭穷,还有一个多病的母亲,至今找不上媳妇。

刘强的事让我着实感动,我很快写出了一篇新闻稿《久病床前有孝子》,稿件在报纸发出后,电视台也采访了刘强行孝的事。很快,就有姑娘被刘强的孝心打动,说愿意跟刘强好,共同照顾老人。

没想到,我这点文人的天赋,竟然促成了一对美满姻缘。看到刘强他们小两口甜蜜微笑的时候,我也为自己有写作的爱好而无比自豪,看来,结对帮扶,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帮扶啊。

2015,让人回味的记忆太多太多,这里,只是撷取绿叶几片。

新的一年到来了,这一年,能把亲情友情拉得更浓,平凡的日子过出精彩,理想事业锦上添花,我想,这便是最美丽的人生,这便是最幸福的日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