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文章

请欣赏小孩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小孩文章1:我会带小孩

文/康兴超

那是一个个星期天,爸爸妈妈要二叔带他们上街去办事,可二叔家刚满一岁的弟弟没人看。这如何是好呢?大人们都为这个问题发愁了。

我在一旁打算着:我可以试试啊,如果我答应了看孩子,爸爸妈妈不仅会夸我懂事,说不定二叔还会买点什么奖品奖励给我呢。我这样想着,就自信地说:“看孩子这件事只有我能完成了。”

我的话一说出口,只见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好像不相信我。于是我又对他们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带着弟弟的。”说着还冲弟弟做了个鬼脸,引得弟弟直冲我笑。他们一看这场景,就放心地走了。

可是他们刚刚走一会儿,弟弟就哭了起来,我问弟弟要干什么?弟弟只用手在自己的脸上转,难道是他饿了?我去二叔的包里找来奶瓶,又把牛奶挤进去,拿去给弟弟喝。弟弟却用手一推,小嘴撇着,一颗颗金豆豆顺着双颊滚个不停。他到底要干什么?于是我急忙把奶瓶放进冰箱里,继续哄他。我心想:“弟弟要干什么呢?我要是看不好弟弟,那就得不到表扬和心爱的礼物了。”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对了,电视,动画片他最爱看!我赶紧打开电视机,调到儿童最爱看的动画片——《熊出没》。这招还真灵,哭声戛然而止,弟弟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结果节目一完,弟弟看到了熊大熊二转一个身,屁股撞到了一起,竟开心地拍起手来了。看到弟弟开心,我也跟随弟弟开心了。这时我又打开冰箱把奶瓶拿给了弟弟,弟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唉!总算把他搞定,不然我的如意算盘就白打了,礼物也泡汤了。”

吱嘎一声,爸爸妈妈和二叔都回来了。他们进门看到弟弟没哭,还开心地笑着,吃着奶,都夸我懂事能干。二叔奖励了我一个大大的棒棒糖,我开心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小孩文章2:无雪的冬天是寂寞的

文/李汉荣

寂寞的是小孩,他们只能望着爷爷的满头白发,想象大雪飘飘的时光,想象在雪地上奔跑的情景,想象童话里积雪的小木屋,想象他们从没有见过的雪人的样子。

寂寞的是中学生,他们无法理解“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夸张来自怎样的现场和意象?他们徒然羡慕着李白,行走在白茫茫的唐朝,吟着这白茫茫的诗;那场大雪在诗里保存了千年,至今仍在课本里飘。而他们只能面对苍白的墙壁,用苍白的想象,填写这苍白的作业。

寂寞的是恋人,除了矫情的咖啡屋和煽情的歌舞厅,他们没有更好的去处,他们不曾在雪野里留下两行神秘的如同在梦境里延伸的脚印,他们不曾为自己的初恋塑造一个憨态可掬的偶像——那被世世代代的青春热爱着的雪人,他们是无缘见上一面了。没有诗意的浪漫和铺垫,没有白雪的映照和见证,初恋,昨天下午刚刚开始的初恋,今天上午很快就进入了灰色的、平铺直叙的婚姻程序。

寂寞的是诗人,他们的语言是如此干枯,小雪这一天没有一片雪,大雪这一天没有一片雪,去年没有一片雪,今年没有一片雪。他们在内心刮起一次次风暴,他们在纸上制造了一场又一场落雪。然而,诗之外,无雪;雪之外,无诗。他们的所谓雪,不过是对雪的缅怀;他们的所谓诗,不过是对诗的悼念。一个无雪的世界,是失去贞操的世界,是失去诗意的世界。雪死了,诗死了,如今的所谓诗,只是写给诗的悼词。

寂寞的是那个在灰的路上散步的人,可以断定他的路上不会有奇迹出现,不会有奇遇出现,他不可能与诗邂逅,不可能与他期待的某个梦一样的情节邂逅。他的不远处,一只狗也在散步,他看见狗的时候,狗也看见了他。那狗看了他一眼,无趣地走开了;他看了狗一眼,也无趣地走开了。他们都没有从对方身上看见冬天的生动景象,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脱胎换骨的严寒的洗礼,他们都用灰色的外套包裹着灰色的陈旧的灵魂。他们都不能用自己身上的纯粹光芒照亮对方的眼睛和心。他们只能用大致相同的灰色款待对方,实际上是冷落对方。他们互相让对方失望。于是他们急忙走开,继续在灰的路上丈量寂寞的长度。

寂寞的是那些深陷于往事的老人,他蜷缩在记忆的棉袄里,偶尔抬起`头看看近处和远处,又很快收回目光,除了镜子里自己的白发,这个冬天没有别的白色,唤起他对于往昔的纯洁回忆。而多年前结识的那个无忧无虑的白雪的恋人,早已死去,他只能在某片云上想象那纯真的面容。

寂寞的是那位正在赶路的中年人,他从许多年前那个无雪的冬天起程,穿越许多荒滩和市井,走过许多平淡无味的大路和坦途,他一点也不羡慕一路顺风直奔目的地的所谓成功者,那样的成功太没有意思了。他实在渴望在某个早晨醒来,忽然发现:大雪已经封山!世界变成一封密封的信,尚无人拆阅,就等他拆阅。他在大雪里行走,就象在一个巨大秘密里行走,他也变成了秘密中的一个秘密。他多么希望在这白茫茫里迷一次路,就那么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却发现又走回起点,从洁白出发,又走回洁白,这样的迷路该是多么美好?然而,如今想迷一次路都已成了奢望,起点和终点都被提前确定,程序和步骤都一目了然。但是,他仍然在心里酿造云酿造雾,最终想酿造一场雪,让大雪封山的壮丽困境出现在人生的中途,在被白雪封存的宇宙里,他迷失,是在纯洁里迷失;他徘徊,是在纯洁里徘徊;他跌倒,是在纯洁里跌倒;他晕眩,是在纯洁里晕眩。总之,在这壮丽的困境里,无论怎样的遭遇都是心灵乐意接受的。于是,他在寂寞单调的长旅,期待着一场大雪。

寂寞的是那放风筝的人,他抛出长长的线,试图派遣风筝在朦胧的远空搜索一点什么东西,结果除了收集了大量的尘埃,别的一无所获。当风筝从天上一头栽下来,象升空失败不得不迫降的宇航员一样委屈地匍倒在他的面前,他和它都无话可说。他缓缓收起了线,冬天貌似有着长长的线索,连接着无穷的悬念,其实,悬念都是你的自做多情,那线寂寞的是那个牧师,他用嘶哑的嗓子反复祈祷的天堂始终不肯出现,他越来越难以找到形象的比喻来诠释纯真的教义,如今很少有自天而降的雪花款款飘上经文的关键段落,以加强神圣的感染力。世界的圣洁是由伟大的白雪塑造的,灵魂的圣洁是由伟大的信仰塑造的。白雪死了,世界何以重现圣洁?信仰死了,灵魂何以重归圣洁?我在那个灰蒙蒙的礼拜日,穿过满街的叫卖声和垃圾堆,走进灰蒙蒙的教堂,恰好遇见那牧师,我感觉这里的神圣感已所剩不多,唯一令我感到神圣的,是牧师头上那稀疏的白发。

寂寞的是那个沉思的人,他的思绪时而深达海底,与鱼鳖同游;时而高接苍冥,与天神共舞。然而他无力设计一缕风,无力改变一片云,无力制造一片雪,无力从错别字和病句拼凑的畅销书里打捞出真理的身影,无力使那憔悴的远山出现一抹灵感的白光。他深陷于对自己的绝望里,如同海,深陷于自己的苦涩里,而那深夜出海的船,却把这苦闷的海看作辽阔的希望,海,于是陷入更深的寂寞和忧郁。

寂寞的是那个哲学家,他的哲学除了拯救这一页页无所事事的白纸,其实连他自己也不能拯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乌鸦更深刻的哲学家了,在白雪飘飘的年代,乌鸦曾经发出不祥的预言。然而最终不得不告别一再误解它们的人类,转身失踪于黑夜。没有先知的提醒,没有圣者的感召,没有纠偏的声音,没有校正的语法,世界在纸醉金迷、自娱自乐里疯狂堕落。没有乌鸦的世界,其实是没有哲学的世界。现在,哲学家面对着没有哲学也不需要哲学的世界,他忽然想起了乌鸦在雪野鸣叫的古典时光。只有白雪与乌鸦能拯救世界——他忽然想到;然而,怎样唤回乌鸦,又怎样复活白雪?他在他的哲学里迷茫了,也许,他必须经历漫长的迷茫,才能真正走进哲学,才能找到失踪的乌鸦和白雪。

寂寞的是那位气象学家,他不能原谅自己,怎么看着看着,就眼睁睁看丢了两个古老的节令——小雪与大雪?他不能原谅自己,看了一辈子的气象,除了令人沮丧的恶劣气象越来越多,怎么竟然再也看不见那伟大的气象,纷纷扬扬的雪的气象?那壮丽的气象究竟躲到哪里去了?

寂寞的是我,我站在童年曾经走过的小路上,忆想着:很久以前,在白茫茫的原野,一个移动的影子,一点点大起来,终于看见了那蓝头巾,终于看见了那冒着热气的通红的脸,终于看见了——从雪的远方朝我走来的母亲,仿佛从天国走来的母亲……

小孩文章3:父母眼中你永远是小孩

文/Shane_Muse

自从离开家求学工作之后,在数字与心理意义上与父母生活的圈子越来越远,维系的可能是每周手机两端联系,原本可以像电视剧演的一样可以逗得母亲大人哈哈大笑,可是现实却是不耐烦似乎多过开心交谈。

周五,跟老头晃过陆家嘴,顺势去了迪士尼旗舰店,碰巧店里面在做活动,性价比瞬间蹭蹭飙升,而且都不是“主要看气质”的物品,瞬间想起公主心爆棚的小外甥女,于是考虑给她买点玩具。你可以想想两个大老爷们穿梭在白雪公主、冰雪女王、美人鱼之间,正当我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问题突然在脑海闪过:“她还喜欢这些公主吗?”之所以认为她喜欢这些动画人物,是因为逢年过节回家她总会在我的IPAD上下载公主换装游戏,并且用生命在给那些虚拟人物搭配,然而那只是逢年过节的她,现在她已经小学四年级了,每天都要加减乘除、ABCD,可能她更需要的是笔袋、书包、衣服、鞋子等等物品吧,如果我强买一个洋娃娃给她,她会不会不喜欢,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中学时期老妈给我买的秋衣秋裤、外套、毛衣等等,那时候的确是不可恭维她的审美,但是学业太忙也没法亲自去选。我在想她选衣服时候是否会也会想我在迪士尼的问题?我想他们肯定多多少少会有顾虑,所以如果你保持对他们购买衣服的意见,那么你会发现很多年过去他们给你买的样式永远不会有太多变化,因为他们觉得你是喜欢这种样式的,这就会在他们心中成为刻板印象。

不管你是初中、高中或者大学,你永远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会记得你踉踉跄跄刚学会走路的样子,会记得你第一次进入幼儿园嚎啕大哭的样子,会记得学习压力下偷偷看《当代歌坛》的样子,会记得你爱吃的菜、你爱穿的衣服——他们能观察到任何你爱的东西,并记在心中“你最爱的list”中。我工作之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只剩国庆、春节长假,可永远在家的一餐都会有猪骨汤、蒸五花肉,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然而有时候也会乱入一些苦瓜之类的,只因为我偶尔尝试,所以老妈觉得我会喜欢吃。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小孩随地大小便,丢三落四,我们可以耐心去教导;老人们忘这忘那,行动迟缓,我们却显得不耐烦,可是老人只是越来越像小孩而已,我们应该用拿出对待小孩的耐心好好赡养他们。

也许,在父母迟暮之年,即便你已经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却还是他们的儿女。

小孩文章4:老小孩

文/聂学剑

朋友姐弟四人,父母都是八十多岁高龄,前几年两位老人还能相互搀扶着自己生活。父亲贪杯,常常烂醉如泥。醉眼昏花之际,跌跌撞撞跑到村口骂街,然后就地沉沉卧倒酣睡。母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还像年轻时做小媳妇一样捧着碗热茶,四处寻他,哄他喝下。直到他酒醒,又恢复常态,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拍拍身上的泥土,自顾回家歇息。这一幕,朋友太熟悉了。从前年开始,父亲依然隔三差五地醉上一番,但母亲却不能再当街半跪着伺候了。因为摔了一跤,母亲骨折在病床上躺一个多月后,只能依靠一根拐杖敲敲打打地挪动。

哥跟他商量“分家”的事。乡下的习俗是,养活父母,儿子义不容辞。父母家徒四壁,所谓分家,就是分父母,分担照料父母的义务。哥的意思是,父母需要分开来养活。朋友当年考上学,早早地住在城里。他顺着哥的意思,让哥先拣。哥搀走了父亲。朋友开车接走了母亲。父母就这样劳燕分飞。

父亲虽然酗酒,但毕竟还算健全。不喝酒时,能帮着照料些农活。嫂子凶巴巴的,对着父亲往往跳着脚数落。父亲偷偷喝了两小杯后,面色潮红,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静静地低头搓手。可是,一见到儿子,他就又拎着酒瓶摇摇晃晃出去,扯开嗓门儿叫骂一通。

不安生的倒是母亲。朋友住的是两层楼小院,院子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前排人家完全挡住了阳光。为了让母亲能晒晒太阳,朋友请人在楼顶上搭建了一间房屋,留出来两间面积的空中小院。母亲每天早早上床,一觉醒来,不过是凌晨左右。她睡不着觉,便用拐杖“笃笃”地捣地,那地方正好冲着朋友的床头。几次三番地响动,朋友觉是没法再睡了,怒气冲冲地跑到楼上去质询。可是,母亲一见他上来,立即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马上上床喃喃自语地检讨:“你这老太婆,半夜睡不着,也不能把孩子弄醒啊,他们天明还要上班哩……”朋友简直哭笑不得,只好为母亲掖掖被角下楼再去睡觉。这一幕,几乎每天都会准时上演。后来发现儿子偶尔不再上去,她会哭嚎起来,那声音在半夜里传出很远,弄得邻居们纷纷开灯查看。

不久,哥打电话向他诉苦,数落父亲的种种不是,甚至上升到“为老不尊”的级别。朋友恍然明白,父亲和母亲没文化,他们撒泼耍赖,全然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那叫仗己。他们要的就是儿子这份特别的关注啊。这多像是孩子的哭闹,就是为了让父母抱起他,哄哄他。老人和孩子是人生的两极,他们老了,孤独无助,只有闹一闹惹得儿子看上一眼,他们才终于安然。

朋友在酒席上絮絮地说起这些家中糗事,一桌人陷入沉默。

无独有偶。前些年,我驱车回老家看望中风在床的老父亲。哥哥头发花白,一脸倦怠地向我“投诉”,父亲几乎每天半夜醒来,都要哭闹一番,比如咳嗽啊,小便解不了啦,睡不着觉呀,总之,要大声哭喊一番,弄得哥哥披衣起床面对面询问一番,才算罢休。我当时埋怨父亲,哥也是抱孙子的人了,夜里千万可不能再惊动他啊。父亲一脸的无辜茫然。此刻,我忽然明白,原来,我的父亲也是在潜意识里索要儿子的关照。就像每个小孩子都曾做过“夜哭郎”一样,每逢夜深人静,这些老小孩都要啼哭闹腾,撒泼耍赖,这是爱的索讨。

小孩文章5:雨一直下

文/痞子科

昨天老天还像是个愤怒的小孩,尽情地炙烤着大地。到今天却已是大雨磅礴,气温也由昨天的单一T恤变成了今天的厚实外套。我是个喜欢雨的人,也许可以算是天生的,一见下雨心中就会有莫名的兴奋。如果一个人在家时,很多时候我都会撑伞细细的走在雨中,如果是夏天,那就变成了光着膀子的狂奔抑或是大叫了。雨是纯净的洗礼者,她不会因为你心中曾有过污秽或者是创伤而少给你浇灌一瓢,也不会在意你是美女或是帅哥,而极尽全力地把干净的雨露挥洒于你一个人身上!她总是那么地公正和那么的无私,她的甘霖总是经过每一次小心翼翼的平均分配。当心情不好时,有时会怨恨她,为什么不能给站在雨中的自己多来点可以洗涤忧伤与痛苦的纯净剂。可一旦事情过后,才会为自己的愚蠢想法和行为感到可笑,同时也为雨的醇厚而感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平和快乐,只有这般的平等,世界才能安详,个人在才会感到自己的不快是多么的渺小和不足一提。唯一对得起自己和那美丽的雨儿的事情就是振作自己或是让自己的心情平平静静的,迈开稳重的步子继续向前行!

哦,雨,你那吸引人的气质呀,你拯救了多少受伤的心灵,你又抚平了多少激动不堪,躁动不安的脚步。在你的温柔翅膀之下,我们总是在享受一个平静而舒适的世界!我爱你,我的雨!大家的雨!世界的雨! (痞子科)

小孩文章6:我是一个笨小孩

我是怎么了,开头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最近是怎么了,做什么什么都有纰漏,什么都有错,可是却没有人来提醒我,当我意识到除了问题我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我需要成长,也需要有人帮我成长,我不需要赞美,我需要的是批评,人都是在逆境中长大的,而不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总觉得自己走的路太顺利,面对问题的时候有时候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或者怎么去面对,总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去面对,有了问题也不敢去讲,就怕说的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怕别人曲解了自己本身的意思,所以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笨小孩。

爸爸妈妈我发现我是真心的离不开你们,离开了你们我总觉得我的人生是悲哀的,有时候总是反复着想着从小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却让我这样来体验人生,到底是浪费时间呢还是不甘心呢,不甘心自己没有经历过别人经历的事情,还是不甘心别人说自己就是公主命。

公主待解救……我的人生……

小孩文章7:老小孩,小小孩

文/余世磊

过年前,去银行取了一沓钱,还特意找营业员换了一些新钱,又去小店买了十多个小红包,揣在口袋里,回山里的老家去,准备给老小孩们、小小孩们发压岁钱。

不错的,岁岁年年人不同。老人们越发老得像小孩了,小孩们又长大了不少。

去年冬天,父亲生了一场病,很危险,住了近二十天的医院。七十多岁的人,有时候很像个小孩子,做事没轻重,不听话。譬如:经常骑着摩托车到处跑。尽管我们再三叮嘱不能骑摩托车,这不,出了院,又骑了车出去。年前一天,突接电话,说有个货车将父亲撞了,摩托车都撞坏了,吓掉了我的魂,好在菩萨保佑,父亲安然无恙。但愿从这次后,父亲不再骑摩托车了。午后无事,看他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打着磕睡,分明感到他这一年来的衰老。

大伯已过八十了,现在的状况,也许连个三岁的小孩都不如,几乎回到了襁袍中的状态。我去看他,坐在家门口,身子佝偻,头缩在衣领中,脸色还有些微肿。我叫他,不知答应,大约在前年,他就认不出我是谁了。听政哥说,近来大伯明显变差,走路拖不起双脚。好多年了,他就屎尿经常拉在身上,由政哥夜夜陪护。不久前的某天,在家里摔倒四次,把屎尿弄得满睡房都是,将他洗了两次澡,整个房子都用水洗过。听大哥说着,我在想,假若我的父亲也成了这样,我能否做到政哥这样?说句不好听的话,大伯离大去之期也可能不远了。

我又去看大伯母,她和大伯分开,随林哥居住。看她也不如去年了,原来饱满、白晳的脸,瘦了、黑了不少。我把一个红包递给她,她喃喃地说:“不用的,都给了我钱,我有钱。”她的脸上,洋溢着的,分明是小孩子般的笑,是属于小孩子的幸福和满足。我说:“小时候,是你们给我们压岁钱,如今你们是小孩,应该由我们给压岁钱。”这时候,我也是那么强烈地感受到那种长大成人的感觉。

大年夜,看春节晚会,给父、母亲一点钱。母亲不要,说她还有钱。我知道,她不愿意花我的钱,她能做的,就是尽量分担我肩上的一份重量。三番几次,才收了下来。看儿子高出自己的个头,看母亲很是苍老的脸,这时候,我也分明感到了肩头上这个家庭沉甸甸的重量。又想起了小时候,也是这大年夜,父母亲为我们发压岁钱的情景,心里头,满满的都是一种岁月的沧桑了。

真正无忧无虑、快活似仙的,是那些已是我侄辈、侄孙辈的小小孩们,和村里不多的小小孩们一起,做游戏,满村的追逐着,到哪里,就带来了一阵嬉闹。我把装着压岁钱的红包,悄悄地放进他们的口袋。这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这很少的一点钱,能为他们压住一个平安、快乐的乐,祝福他们像一棵树健康、正直地长大。

爆竹声中旧岁除。新年,大拜年,表兄弟就有十多个,往岁大家互相拖糖背酒,真累。今年拜年,我倡导改革,平辈之间,大家什么都不带,空着手,走动走动就行,把生活过得简单一些。把心情过得轻松一些。七个姑母,尚存两个,都是垂垂老矣。到两个姑母家,都送上一个红包,到八十岁的舅舅家,给舅舅、舅娘送上一个红包。舅娘乐得真像个小孩子,拉着我的手,疼我也老了不少,说:“你这伢,年年都不忘掉你这老舅舅、老舅娘。”我说:“我怎么会忘掉舅舅、舅娘呢?”亲情,从来是割不断的。

又还掉一些家中盖房子的欠债,付掉托人购买猪肉的钱等等,回到县城,那一沓钱已所剩无几。散尽这些浮财,换得心灵的踏实、快乐,系连一些难得的亲情、人缘,值得!

对上孝,对下慈,本是一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情!我也知道,仅以钱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小孩文章8:盼春节

文/尹琪雯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个小孩子,年年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过春节时,会有许多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非常热闹。从我懂事时开始,我就常常盼望着过春节。在春节里,我们小孩子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许多美食,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可开心了。

小时候过春节,我最开心的是拿到压岁钱。每次拿到压岁钱,我都会把它分成两份,一份交给妈妈交学费,一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缠着她带我去新华书店买我喜欢看的课外书,让我在书中获得知识的力量。

渐渐长大一点,我还是盼望春节,这时,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压岁钱了,我还喜欢玩礼花和炮仗。每当看到我亲手点燃的礼花喷射出五彩缤纷的火花,我心里也好像开满了芳香四溢的鲜花。巨大的礼花升上天空,绽开,变成美丽的图案,然后散落下来,渐渐消失在夜空,是那么地壮观、那么地绚丽。盼春节的不仅仅是小孩子,妈妈说她最盼望春节,因为她可以去看望远在他乡的外婆;爸爸说他最盼望春节,因为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好好地休息一下;爷爷奶奶说他们最盼望春节,因为可以和亲戚朋友好好地聚一聚。是啊,春节象征了团圆、幸福,是每个中华儿女最盼望的节日啊!

一个“盼”字,代表着多少人的心愿和期盼,春节年年有,我也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也许,我对盼春节的原因还会增加,但我对春节的盼望,不会改变。我盼望着,盼望着,春节悄悄地来临了……

小孩文章9:从一粒谷子到下一粒谷子有多远

文/宋扬

趣问一小孩:“米从哪里来?”答曰:“超市买的。”小孩的无知当然可以谅解,但作为成人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从一粒谷子到下一粒谷子有多远?

“春雨惊春清谷天”,似乎到了清明前后就应该考虑谷子下种了。但农时的到来却是灵活的。如果打春在农历的年前,清明节就在农历的二月;打春在农历的年后,清明节又推迟到农历三月。“二月清明莫赶前,三月清明正种田”,农人对《二十四节气歌》的运用从来都不墨守成规,须得等到三月的清明,才是培育秧苗的最佳时机。

谷种先晒一晒,使其干湿均匀,出芽才整齐。然后放进田水或塘水(井水温度过低,碱性大)浸泡一整天,中途换一次水,最后把谷种平铺在竹笆上放入温室(煮饭后留着余温的灶口)催芽。沉睡的谷子在水分与温度的作用下开始慢慢苏醒。

与此同时,秧田的翻松与平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收割完油菜籽的春水田如同分娩后的母亲,元气的恢复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春雨一般是温柔而娇羞的,好在还有哗哗的蓄水从高山上流下来,春水田又活泛起来。水一润,耕牛就该上场了。犁铧翻起的黑色泥浪一层一层,犁铧白亮亮地耀眼,新起的泥光滑如镜如丝。水面上惊走的水蜘蛛和抱着遗落的油菜荚战战兢兢的蚂蚁,面对突如其来的剧震惊慌失措。老牛只笃定地向前,从不会想到甩掉枷锁揭竿而起。

一切的不安最后都被完美的归宿代替,蚂蚁在岸边找到新家,水蜘蛛从来不惧漂泊天涯。春水田被疯长的油菜秸秆根茎支离得凹凸不平的肌肤又平整如初,脸上红晕再生,她在等待下一场孕育。

“清明断雪谷雨霜”,虽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但夜晚依然寒意料峭,秧苗需要覆盖拱起的塑料薄膜保温。夜里覆盖,白天再掀开薄膜透气,让秧苗接受日光的适度呵护。

再过一段时间,秧苗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分家了,它们嘴上没唠叨,却以噌噌噌蹿高的个子宣告对脱颖而出看到更蓝的天空的渴望。分家意味着单门独户,自成一家,然后长成真正的稻子。插秧苗的舞蹈如火如荼地上演,春水田就是最明净的舞台。水田五月的烟岚在晨曦中褪去,薄薄的水面开始倒映天光云影和飞鸟的踪迹,也折射出半酥软的土坷垃。明晃晃的水田里,插秧应该是技术活。只见父亲坐在“秧凳”上,宛如在春水田里划船。秧凳的发明者肯定没有学过物理学,却把“压力与压强”的知识运用得如此贴近民生。秧凳底座是一块两头微微翘起的木板,有了它,秧凳可以很省力地在水田里滑行。木板上面钉着一个有弧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木凳,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坐在上面的人的疲劳。只见母亲手起分秧,一落手,秧苗便直直地立在了田里,一起一落之间,水连成了一条弧线。我该如何去表达这个动作带给我的美感?是武林高手踏浪而来,脚尖撩起的水花;是柔曼女子依依裙裾牵扯出的线条……看得手痒,我也撩起衣袖,挽起裤角,跳进田里学插秧。然而我的处女秀硬是把直线推进搞成了逶迤蛇行。父亲一声断喝:“你这是搞啥子,滚一边去!”就把我赶到了一边。

在大人的怒骂声中我永远地失去了插秧的机会,只能眼巴巴望着他们在田里妙手翻飞。殊不知,插秧也是辛苦活儿,一天下来,大人们腰都直不起来。不懂事的孩子哪里体会得到这些?那闲置的秧凳早载着我在另一块田里飞翔起来,我和秧凳都是快乐的鱼。

剩下的,就是静静的等待。春水田是这个大家族的母亲,她只希望眼前成排的万千孩子快快长呵!直等到孩子们个个灌了清浆,胖了身躯,黄了谷壳,直等到嗡嗡的打谷机的声音开始在原野响起。

晾晒在晒坝里的谷子需要用“抓筢”捞去零零散散的稻草,用类似于《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武器一样的工具推平。这钉耙,于我们小孩而言可是疯打的最佳玩具。如果天气好,谷子一天就可以晒干过心,如果天气一般,需要连续晒两到三天。阴干的谷子做出来的米饭远不如在烈日下暴晒的谷子香甜。

早有一架风谷机摆在晒坝等着晒干的谷子。风谷机的顶部是一个大漏斗,一个摇柄和轴承带动叶片扇风。谷子里的土灰被吹得远远的,而那些尚可以用来喂牲口的瘪谷因为有一定重量被留在第二道出口,至于最饱满的谷子,当然乖乖滑进第一道出口的箩筐里。

精选的稻谷被倒入打米机,白花花的香米从打米机上如春水一样流淌出来,一粒谷子这才完成了从谷子到米的历程。

其实,谷子的成长过程远不止我所写的这么简单,看过《平凡的世界》的人就都知道主人公孙少安为了让村里的农田能得到救命的水,几乎把命都豁出去了。

那粒被留在谷仓中的谷种和农人一样,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日子有忧有喜,太阳照常升起。时光让它变得平静,它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轮回,静静地……

济慈在诗中写道:“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一粒谷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何尝不是大地上一首永不死亡的诗歌!

小孩文章10:亲爱的小孩

文/陈晓霞

那时他还没在这世界上出现。我也才七岁稍多一点。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忽然想给未来的孩子取一个名字。我一边玩沙子一边苦思冥想。然后把一个七岁孩子所能想到的最时髦的名字,偷偷送给那个小孩。母亲在屋里蹬着缝纫机,对我的秘密一无所知。她没听到我那一声小母亲般的叹息,她根本不知道,她小小的女儿此时正在为谁操心。

似乎事情就在那时定了,他在未来等我,然后某一天,我们母子相逢。

人们把这归结为缘分。因为最终的结果真的是我和他,而不是我和她。是这样一个他,而不是另外一个他。一切命中注定。那天医生把他捆扎结实递到我怀里,一张湿漉漉的褶皱小脸立即覆盖了此前想象中的画报娃娃。我端详他,觉得真好。膻膻的味道好,嫩笋样的手指好,鲜红的嘴唇好,过于响亮的啼哭也好。千般描画万般想象,全抵不过一个小小身体贴向怀里的那一刻知心。重要的是,这知心是两个人的,因了一个从另一个身上的分离,我们对彼此了如指掌。别人了解的不了解的,接受和不接受的,我们都全盘接受。在这个世界面前,我们是天然的同盟。

我因此扬眉吐气。全世界的女人都是在做了母亲以后才真正变得理直气壮。因为她再不是一个人,她的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意义。那些在复杂关系中滋生出来的种种不适、对抗、沮丧、黯然神伤,因为孩子的到来不再成为问题。人们奇怪一向寡言的女子怎么忽然就开朗起来,她满不在乎地大笑,貌似爽朗地打着招呼,粗枝大叶地忽略掉一切令人不快的细节。这是内心笃定的人才有的大度。这一切全是因为这世界多了一个人。

我心甘情愿地退化回去。跟着他简单到只知饥饱、冷暖、高兴和不高兴。他的胖脚丫儿蹬在我脸上,或者我亲他西瓜似的肚皮。我们无拘无束,心无旁骛,像两只小狗咬来咬去。我们对彼此的傻气都很受用。他父亲已经对我们的表现习以为常。他曾试图加入我们的阵营,但看看两张冒着傻气的脸,还是笑着选择退出。

这样的日子颇具修复功能,我那么快就忘掉了曾经的磕碰和疼痛,整个人又完好如初。

一天,他兴冲冲跑过来,大声问:你们闻到青草的香味了吗?

正是阳春三月,我们走在公园里,除草机在辛勤工作。他不知道我和他父亲正密谋结束他的自由时光。他三岁了,得进幼儿园,去过群体生活。这是他接触世界的第一步,只有学会跟最小最简单的人打交道,将来他才可能应付更大更复杂的人。小孩对此一无所知。春天的景象让他高兴坏了。他欢天喜地跑过来,只想对心怀鬼胎的男女说出他的发现:你们你闻到青草的香味了吗?

有时我想,他凭什么那么死心塌地地信任我?

我曾指着他泡得起皱的小手说,再不从浴盆中出来,手指就会像香皂一样化掉。

我曾摸着他滑滑的脊背说,因为神仙把他的翅膀折起来了,他身后才有两块肩胛骨。

他毫不怀疑地相信了我。他还不知道世界上有欺骗这回事。

我利用这分信任抓紧实施了上学计划。我把他领进幼儿园,告诉他傍晚过来接他。我看到他眼中马上有胆怯闪过。他或许已经感到事情不妙,却什么也没说。三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在陌生环境里要有所克制。但是他不确定,傍晚,究竟要等多久。据老师说那一天他过得心事重重。不说,不笑,吃饭也少。那一定是他有生以来最漫长的煎熬。等他望穿秋水终于在教室门口见到我,眼圈马上红了起来。他径直走出教室,小胳膊紧紧抱着我,胸脯剧烈起伏。等他终于能够开口,他对这个给他设置了第一道陷阱的人说:妈妈,我想你了。

我承认,再没有第二个人如此一心一意地爱我。那些社交场里的客套,姐妹圈里的亲密,以及在华丽卡片上专门用“癆”字来体现温雅和重视的一份用心,都不及此时搭在我肩上的软软的小手,吹在我脖子上的热乎乎的气息和不再控制的一声声抽噎让我动心。

期末临近,我问他考试准备得怎样,他拿出一贯的低调:考完看呗。

呵。再不是那个豪情万丈的小孩了。那个以为自己有千里眼,能像鱼一样在水里待着,能造智能住宅,而且也能当妈妈的小孩,在为雄心壮志吃足苦头后,终于知道自己能力有限。9岁那年他万分羞愧地收回发出的按摩卡。那是他一时冲动的作品,足足100张,25张发给父亲,75张发给我,他自己来做按摩师。他以为这事很简单,动手后才发现困难远远超出想象。

大部分假期被他用来自得其乐。奶奶院子地下四通八达的通道,冰箱里口味各异的冰糕,以及可乐瓶改装的自动浇花的水漏,都是他逍遥快活的成果。他一整天都在房子里忙来忙去,爸爸的大拖鞋在他脚下“呱嗒呱嗒”响个不停。他操心着自己的“工程”,根本顾不上寂寞。

有一天,我尽量轻描淡写地说:“刘一凡请了位英语家教。”

他头也不抬地“哦”一声,完全出于礼貌。我说:“李竹楠报了吉他班。”

他在晾台上侍弄着花草,耐心地将枯叶除去,再把晒温的一瓶瓶清水浇灌下去。他看穿我的图谋,所以明确表态:“别给我报。”

我试图学邻居把孩子培养成多面手的雄心到此为止。因为我知道这温和的拒绝背后有多大决心。三年前我也曾对他强硬施压,结果是我摔了他的复读机,他把作业撕成碎片。这方面,我们是一个铁铺打出的刀枪,难分高下。

现在我怀疑1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狡猾。大多数日子他随和、顺从,轻易不露峥嵘。或许他受够了硬碰硬,所以改用另一种姿态应对。这和我的做法如出一辙。独子或者老生子们都有这种禀赋—事情还没发生,却已看到尽头。所以,与其激烈反抗招致不快,还不如不反抗;与其蜂蜂蝶蝶惹是生非,还不如开始就好自为之。我们都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和耐心,所以干脆不去制造残局。看上去,他做得比我老到。

我们在好自为之中相安无事。回家见面,他会迈着男孩子懒洋洋的大步走过来,拍拍我的后背,叫声“老妈”。

他已经高出我半头。仗着这半头的优越,他帮我收拾餐桌,在他父亲出差的日子,晚上挨个查看窗户,中午让我小睡然后叫我。

偶尔,在我出门的一刻,他喊住我,知心地把我蓬起的一缕头发别到耳后去。

我亲爱的小孩,就这样长大了。

小孩文章11:成长的烦恼

文/安成娥

大人们总是说:“小孩是最无忧无虑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也不例外。

有的烦恼是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是来自同学交往中的困惑,而我的烦恼是来自学习的压力。

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小生初考试了。爸爸妈妈都特别关注我的学习。每天放学回家,肚子还饿得“呱呱”直叫,还没来得及吃饭,他们就让我做作业,还没做完作业,马上新的任务又来了。每天从放学回到家,接二连三的任务到天黑才能完成。有时甚至连晚上都不得休息,一切还要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他们让我学习,我没有理由推辞,因为他们的安排都是为了我好,我也只能执行命令。

爸爸妈妈很关心我,却一点也不理解我。每次给我买东西,他们从来都不会争求我的意见,不管我看得上还是看不上,只有他们觉得满意了才会给我买。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做主,这成了我成长中的一个烦恼。但这个烦恼也许是好事,因为能促使我拼命学习,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但也许也是一件坏事,会让我以后处理事情没有主见。

小孩文章12:罚站和罚款

文/二芮

我家小孩的作文《惩罚》上写道:“今天我的作业家长没签字,被罚站了,不过,和我一块站的还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是对自己的字太自信,就给自己签了字,以为老师发现不了,结果老师站在他面前问‘是谁签的?’他就发起抖来,老师像幽灵一样绕着他转了几圈,他就招了。乙同学是因为家长的字写得太烂,老师不由分说地认定是他自己签的,于是也被罚站了。我想我字写得这么烂,我以后要是当了家长,我的小孩一定也会被罚站的,他只能靠自己了,让他好好练字吧……”小孩对我抱怨:当大人真好,不用被罚站!

我心想,在受罚方面,大人可一点也不比小孩轻松。有契约的地方就有违约,违约的后果就是惩罚,即便在最亲密的关系里也会有惩罚,我小时候到邻居家串门,没少撞见我的小伙伴王妞妞的爸爸被***罚“跪搓板”,现在,王妞妞的老公犯错,她会罚老公做俯卧撑。

在职场,秩序几乎是用惩罚建立起来的,比如朋友开的KTV的“员工管理手册”上的条款,我看了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爆笑: “遇到客人不打招呼,不知道主动让路者罚款50元;对客人评头论足者罚款100元……”

在我们单位,同事小F提到扣钱就会小脸煞白。同事小咪则紧张开大会被点名,因为人多的场合是她花枝招展露脸的好时机,被批评了难免叫人脸上无光,还哪有心情与新朋旧友打情骂俏?只有阿威既不在乎扣钱也不在乎点名,一副“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的样儿,但阿咯琉斯也会有脆弱的脚后跟,阿威纪律涣散,经常迟到早退,对于不守时的人,单位办法太多了,仅请销假制度就有8条细则,比如忘打卡,须在次日填写《出勤解释单》,由本部门主管初审,办公室主任再审,人事部长终审签字并备案,否则作缺勤处理……”阿威宁可被通报也不愿去看那么多人的脸色,阿威的不爽,用福柯的话说:“令人觉得自己不是卷入社会契约的基本利益中的权利主体,而是恭顺的臣民。”

针对大人的惩罚多是作用于精神,罚的人除了肉不疼哪儿都疼。令小F疼痛的是“被否定感”,让小咪难受的是“被羞辱感”,而让阿威沮丧的是“被挤压感”。

针对小孩子的惩罚多是作用于身体,挨打或罚站,叫人肉疼,我家小孩说,最痛苦的事情是:被罚站到外面,还忍不住捣乱,被老师发现,拿着尺子走出去,等待着老师打的那一瞬间……

面对惩罚,换个角度看,大人还不如小孩,小孩更有办法把惩罚不当回事,比如我家小孩那篇关于惩罚的作文结尾写道:“我们罚站完坐下后,老师又说:‘谁今天家长给签字了,站起来让我看看,’他们都站了起来,然后老师就忘了让他们坐下,他们站的时间比我们还长!”

小孩文章13:喜欢书的小小孩

文/孟讲儒

心向往之,却总擦肩而过,从未谋面,此谓神交。我和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曾有很长时间的神交。2006年,我编辑出版其作品《亲亲萧老师》,通过几次电话,从声音里我听出他很沉稳。卫卫是文人,文人无论大小,都是称呼“兄”的,所以,卫卫称我为兄,我也称卫卫为兄。

那时候,我一天到晚忙得颠三倒四,到书出版,我们也没有见过面。直到2011年,我去北京参加图书博览会,拜访他。在那个阳光明媚充足的阳台,他给我们泡茶,给我们讲儿童文学圈子的故事。我们聊天,他总是谦虚低调的样子,对我们谈论到的每个人都有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尊敬,有些是兄弟般的尊敬,有些是师长般的尊敬。那时,他的代表作《班长上台》重印了十几次,这个数字在出版人心目中,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可是他却从不提起,只说正在写些东西,都还是“习作”。“习作”这样的词说得多了,你就会感觉到他的文字你得好好读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习作。

真正了解卫卫,是从看卫卫的《喜欢书》开始的。我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卫卫是个超级书迷,迷到出版圈子还有儿童文学作家圈子,大家都知道孙卫卫爱书,爱得有点疯狂。大家都给爱书的卫卫惦记好书,也给喜欢书的他出谋划策。卫卫是个性情人,喜欢一样东西,不能自已地会让大家感受到他的喜欢,他和任何人交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你大概对什么类的书,或者是对具体的哪一本书感兴趣,无论是面对面地聊天,还是你在网络里留下的文字里,孙卫卫对这个事是最敏感的,所以他常常写道他和谁谁之间关于书的故事,或者常常有人写到和孙卫卫关于书的故事。想一想,这是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做他的朋友,内心一定充满幸福感。

孙卫卫的文字,有孙犁的神和气。而卫卫讲小时候的故事,不知不觉间,会把我带回到童年,在一些充满情趣的回忆中,在那些少年身上,让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他的新书《小小孩的春天》里,这种写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总会让我爱不释手,像是童年伙伴在帮我回忆过往那些快乐的童年往事。他那种白描的叙述,有很大的魔力,轻轻浅浅,不着痕迹,流进人心里。在《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里,他说他小时候想成为瓜农家的孩子,让我一下子想起,我小的时候,曾经想成为我三伯父家的孩子,我甚至抱着自己衣服到三伯父家住过几天,但是我回忆不起来是为何会有这样想法。他写《偷瓜》的文字,我看着笑了,小时候,也是大我很多的堂哥堂叔,夏天大中午喊我去偷瓜,一样的干渠,一样的仓皇而逃,一样的只有我在路上扔掉了西瓜,只是我记忆深处,记得自己扔掉的时候,瓜摔在地上碎成了几块,我看着非常甜美,就快速拣了一块,边嚼边跑。那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经过孙卫卫的文字,仿佛就在耳边,文字背后藏着这么大的艺术趣味,实在是一件让人莫名快乐的事。单是这点,我就很感谢卫卫。

读孙卫卫的书,总是可以读出善良、安静,还有温和,我总觉得这背后的力量是因为他是一个喜欢书的小小孩,小小孩都有一颗坦诚的赤子之心,这颗赤子之心,在当下是非常稀少的。而孙卫卫的坦诚是天然成型,自成一体的,也就让人更觉持久而有力量。

小孩文章14:年味哪里去了

文/李维熙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如今在城市里过年可没有这样热闹。城市里的“年”平淡而又单一,除了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走动和一天到晚的鞭炮声,几乎没有一点新意。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在家乡过年可是十分热闹的,不但可以欣赏到平日里不常见的演出——社火,舞狮……还有很多活动。农村过年这么热闹,我心想不如今年就去农村过年吧!在我的期盼中妈妈带着我回到了她的家乡——汉中一个农村。

我专门来到妈妈的家乡,准备度过一个充满农村特色的年,但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发现其实农村过年的方式与城市的过年方式完全一样,都是亲戚之间互相上门拜年,今天我去你家,明天你来我家……农村里也是如此!也是如此单调!

每个地区都会有当地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几乎全国各地的过年风俗都完全一样——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一家人团聚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从大年初二开始,便走亲访友,一直到人们陆续去上班,过年才告一段落。

听长辈说,按照传统,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春节的序幕正式拉开,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但是现在过年几乎每天的活动都是完全一样的,以至于长辈们总在念叨:“年变了!一点也不热闹了。没有年味了。”

以前过年是很充实的,人们每天都会忙碌地为过年做准备。从正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鸡办年货;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拜年;初二出嫁的人回娘家;初三上坟;初五过破五;正月十五闹元宵。就这样年过完了。

其实人们不难发现,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有的大年三十还在回家的路上,赶到家便已是大年初一,而春节最重要的便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团聚。到了大年初三,好多人又开始外出打工,因此年才会变得平淡无味。

日益变淡的年味,让我们不得不反省,到底怎样年味才不会变质,这个流传几千年的文化才不会在我们手中消失。

小孩文章15:放纵是最真实的解放

文/书中舍人

对小孩而言,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对大人而言,太多事情都无关紧要。

让心灵去放牧。

不要与他人纠缠,不要与自己纠缠,更不要与生活纠缠。

把心事层层剥落,露出新鲜的容颜。

无数父母只养儿育女,不懂得去开发孩子的智力,树立其人格,培养其情感,经由他们的大手,世上又增加了几个俗人。

阳光灿烂,像希望的死亡。

庸俗的父母产生庸俗的子女,庸俗的子女组成庸俗的社会。反过来说,庸俗是社会不动声色的报复。

在地上玩耍的孩子的生命的高度,连天堂里的上帝也难以企及。

要为自己感到惭愧,即是你已经很优秀。太多的中国人都不知耻。

优秀的人品胜过丰富的经验。

有人说,嫉妒是一条毒蛇。厌恶之人春风得意,装模作样,我不嫉妒,但想放一条毒蛇赶跑他们,以免看见太多丑陋的东西。

史书翻得飞快,北宋王朝已在下午灭亡。

个人总是可恨的,集体才可怜。

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人随之工业化现代化。现在的人已变成批量生产的产品,毫无个性和特质可言;现在的人眼睛盯着钱财名利,把古老的道德和文化丢在脑后,彻底地现代化了。

提前的死亡乃叛乱的时间一手造成。

世人敬仰千百年前的天才,将其视为神明;而抹杀身边的天才,将其视为叛逆,疯子,怪物。

放纵是最真实的解放。

快乐终将消散,痛苦像蒲公英,落地生根。

心理不平衡有倾斜倾覆的危险,很多人危险地活着——倒不是追求刺激,而是无知。

只有好人会变好。

人不相信自己,所以亲手造出了神。

勤奋出不了天才,但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勤奋的。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之后,成为一个精神世界。

小孩文章16:家有老小孩

文/杨春云

周六准备好好睡个懒觉,婆婆来电话了,说公公虐待她,不给她吃饭。老公一听就喊我赶紧起床,回家看看。

公公、婆婆都是教师,脾气好、有涵养,一直是亲友、邻居中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只不过婆婆三年前得了小中风后,身体不好、性格大变,敏感多疑、爱耍小孩脾气;而公公因为年轻时家庭贫困,婆婆一直不离不弃,所以对她言听计从、宽容有加。

到了家里,婆婆正躺在床上抹眼泪呢,公公坐在床边一个劲地劝她起来吃饭。我们一问事情的缘由,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昨天晚上,婆婆突然想吃大米粥,她就让公公做,公公看到剩饭还有许多,就加水煮泡饭,心想煮得烂烂的也和大米粥差不多。谁知婆婆不干了,非说公公糊弄她,粥都舍不得给她吃,一生气上床蒙头大睡,公公赶紧重新煮了稀饭,又去买了她最喜欢吃的生煎包,然后请婆婆起床吃饭。但是从昨晚到今早,婆婆就是不起来,而且还越想越委屈,打电话给我们诉苦。

我们将婆婆劝起来吃了饭,婆婆心中的怨气还没有平息。她把手伸向公公:“工资卡拿来。”我们忙问,为什么?“我工资都在你手上,以后你再不给我吃,我就自己去买。”婆婆还是满脸委屈。“你出门都要坐轮椅,怎么去买吃的?”公公嘟囔着,“那我就等着饿死?我要和你分家,自己钱自己用!”婆婆嚷嚷着。眼看两人又要争执起来,我们赶紧劝说公公:“以后妈想吃什么,您就做什么,不要总想着节省。”看着公公答应了,婆婆脸色才开始由阴转晴。背后我们又劝公公:“您就顺着她,别跟病人计较,如果妈气病了,最受累的还是您。”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回家路上,老公说:“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闹矛盾,都是爸妈为我们调解,现在换成我们来劝他们了。现在是家有老小孩,到我们反哺的时候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