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的文章

请欣赏接受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接受的文章1:接受的尊重

文/胡英军

下班后,我走进家门,发现客厅角落里有一堆东西,是自制面条等土特产。

这是谁送的?自从去年搬来城里后,我家就开始了“早上买菜中午吃”的日子,彻底告别了农家“粗粮”,这些东西一定是哪个亲戚送来的。

母亲向我介绍了它们的来源,原来是表叔来城里办事,给我们带了一些土特产。

听了母亲的话,我先是感到很开心,虽然现在与表叔家距离远了,但他并没有忘记我们,这么远还给我们带东西,这是心里有我们一家

啊!但随之我又有些担忧,表叔来城里办事,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爸爸帮忙啊?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如果是有所求,那礼物的性质可就变了。

我向母亲说出我的顾虑,母亲表示赞同。她说她也感觉表叔心里有事,但因为没见到爸爸,欲言又止了。表叔只坐了一会儿,刚刚离开。

我立即表明自己的立场:爸爸帮表叔正常办事可以,但绝不能收他的东西。否则,出了问题,谁也说不清楚。说完,我就要出门去追表叔。

母亲却一把拦住了我,母亲说:“既然表叔没有说明所求,就不要去追了。如果表叔只是诚心想给我们带东西的,你这样追出去,会伤他的心的。家里人,没必要这么较真。”

我停住了迈出的脚步。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高二那年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老师们却非常关爱我,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甚至还给我开“小灶”补课,我将这份深情记在了心里,经常跟母亲谈起。一次,母亲去学校看我,顺便给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带去一些土特产,可王老师拒绝接受。当时,因为推辞不过,王老师勉强接受了。谁知,下午上课时,他将它们提到教室,当着同学们的面将那些东西又还给了我。在随后的班会上,王老师还提到了这件事。

为此,母亲伤心不已,她没想到她出于好心,却被年轻的王老师如此抗拒。尽管在后来的学习中,王老师一如既往地帮助我,但这件事却给母亲留下了心理阴影,王老师的“不留情面、不近人情”甚至让母亲在我的升学宴上都不敢面对他。

我明白母亲的意思。收下表叔的东西,表达了对亲情的一种认可,是感情的传递和联络。我想,这样做也是对身份卑微者的认同和尊重。

接受的文章2:旅游中接受爱国教育

文/王敬礼

今年去南京旅游, 在美丽的南京古城,我们游览了总统府、秦淮河、中山陵等,但最不能忘怀的是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75年前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二战史上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民而建立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为了让世人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历史的真实性,在南京大屠杀的原地建造了一个2100平方米大型墓冢-----墓地广场。 在墓地广场,有三处遇难者遗存:一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馆时,首次发掘到的大批遇难者遗骸,已存放在墓地广场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另一处是1998年至1999年发掘的“万人坑”遗址,在此遇难者遗骸分七层排列,分布在表层的就有208具, 第三处是在近几年扩建工程中新发现的遇难者遗骸,现被原地原貌陈列在新落成的展厅内。这些遇难者的遗骸,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馆内还展出历史文物3000多件,图片3500幅,令人触目惊心 。置身于纪念馆中,似乎亲历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 心中掀起阵阵愤怒。  

走出纪念馆,大家的心还在隐隐作痛。痛定思痛,落后就要挨打。这三十万人血的教训太沉痛太深刻。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三十万同胞, 要牢记国耻,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 。只有我们强大了,才能站得直,立的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接受的文章3:默言,无论你是否接受

文/冰.

看着镜子中,那哭肿的双眼,心中没有什么感受。我不能理解我自己心中究竟是怎样想的。也许,是我的想法太过于幼稚了吧!也许,我一直就像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曾经,我一度以为自己很坚强。不会被困难打倒。不会再因为任何事而哭泣。可是,我错了,原来我一直很脆弱。

昨天的我,哭了很久。在人前的我,一直是无言的哭泣。睡到被窝里的我,终于哭出来声音。

早上起床,看到了自己那哭肿的双眼,心中不知是怎样想的。

我在逃避着现实,我的逃避是默言。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消息,我不想说话。

我的默言,给别人带去的是气愤,是难过,是伤心。可是,我不会用其它的方法去面对,我只会沉默不语。

不止一个人,因为我的沉默生气,难过。

可是,你们不知,我不敢面对。我的逃避是沉默,是不说一句话。

也许,是我太过愚笨。也许,是我没有良心。

我也有过憎恶自己,我也讨厌自己反应那么慢,理解那么慢。无论是什么事情,总是后知后觉。

我不是一个弱智,不是一个白痴。

对很多事,我都有那么一点天赋。

可是,很多事情,我总是不能理解,不能明白。

很多时候,我并没有装傻,我是真的不能理解。

有些事,我希望自己一辈子也不要理解,也不要明白。可是,有太多事情,不能如我们的愿。

譬如,有人喜欢我,我不知道。我希望他一辈子也不要让我知道。即使,它曾向我暗示,只是我一直不知道。我也不希望,他亲口对我说,他喜欢我。

有些感情,我是不希望接受的。我不希望别人强求我。

现在,我对感情是希望可以是一份坚守的感情,没有背叛,仅此而已。但我永远不可能去接受一份,我没有感情的感情。

如果,接受了一份感情,我绝不允许自己接受另一份。如果接受,那是一种背叛,对所有人的背叛。因为那是一种不爱,因为那是一种滥爱。因为那是一种伤害。

有些事,总是很久以后才能看懂,才能明白。

不知是我太单纯,还是在一些事情上太愚蠢。

我的承受能力很低,我喜欢逃避,我喜欢沉默。无论。你是否接受。

哭泣,默言,无法面对。

作者:冰

接受的文章4:以一粒种子亲近人生

文/李明春

像接受世界上最亲切的爱恋

音乐的花瓣,在我守望的窗口,落英缤纷

生命附着于地球,恰如根深深地扎入

爱的泥土中,便有了茁壮成长

掩闭门扉,我们可以把风雨关在窗外

却挡不住黑夜的袭击,枯黄的落叶嵌入书案

黄昏隐在天空的背后,世界模糊在我的视线里

我是一缕轻烟,开始袅袅上升

像大雁的翅膀,凌空掠过大地

接受的文章5:初恋人生

文/刘翎

我不想欣然接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老话,我认为每个婚姻都是具体的。朋友就问我的婚姻:“是你的初恋吗?”我突然语塞。以后好几天,初恋便成了一个难解的结——它如何确认又起于何时呢?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骑着自行车三五成群混在上下班的人流里,我心里常常泛起淡淡的歆羡之情,这些嘻嘻哈哈无拘无束的男孩子女孩子是最快活的一群,最关心彼此的生日,最会利用节假日,最热情地迎接圣诞和新年,在紧张的考试和雪片般飞舞的生日卡贺年卡里萌发着他们少男少女朦胧的情感,让人以为人生总是春光明媚。

我们这代人的中学时代,让人联想到南方特有的气压很低的梅雨季,太阳在很低很低的云层里射出毛绒绒的光束,雨在不停地渐沥,路上走着的我们是一群内心躁动不安的生灵。除了班干部,男孩子女孩子同窗四五载没说过一句话。

记得从高一开始,有些男生会给女生偷偷扔个纸团或者写一封“地址内详”的信,其神秘和鬼祟让人想起电影里才有的秘密工作者。不幸而被投中的女孩子如灾难临头一样惶恐不安。有一次课间,班上有个老实不大吭气的女生突然在教室兀自大声哭起来,原来是她在抽屉里看到一纸条,内容是某天某时在某地见面,她准是认定被班上一个顶差劲的男生看中是件可耻的事情。

女孩子们谁要在放学时看到校门口通知取信的小黑板上写有自己的名字,就像做了贼被抓住一样。因为女同学们自己对受到伤害的同胞并不是十分宽容,学生干部们摆出清高漠然的态度,并不给予安慰和同情,说起来就像谈论一桩不净不洁的物件,那真是个真正的一本正经和矫情伪饰混合的年代。回望眼,青春是郁郁葱葱的青草,压在一个巨大的灰色石块下,挪动岁月的记忆,仿佛仍然可以听见长长的叹息。

可是青春的憧憬和梦想照样在灰蒙蒙的季节里萌动,在男孩子热情而又执着的注视,和女孩子羞涩又躲闪的眼波之间,交织着丝丝缕缕对情感交流的希冀,同时又是多么难以名状的压抑!——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中学生的畸形的梦。

假如能召集来我们那一个班的同学,假如他们能够彼此信任而真诚的描述自己当时的心境,那是会有不算初恋又情同初恋的诗情汩汩流淌出来的。

谁没有过心目中青春的偶像呢?时代没有给我们三浦和百惠,全由我们自己塑造。那时我看男孩子就该像我们校足球队的守门员,他的一号队服,他的沉默寡言,他羚羊般的敏捷,统统都是勇敢的象征。难道有什么能比男孩子的勇敢更吸引人吗?可是有一天这一切又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男子汉应该当兵,有一件海魂衫远去的背景总是在我眼前飘啊飘……

那些如烟如雾飘忽不定的心绪真是难以捉摸。没想到一个女孩子最初的秘密是这样一些令人羞耻的念头,它是不可以像欢乐、忧虑、妒忌、不满那样随意表露的。我把它们埋在心里,于是开始发现心原来是自己都无从测度的一眼深深的井。

也许是到了四五年以后,才算有了照耀初恋的阳光。大学校园里那两排红云尽染的樱花成了我一生中一个特定时期的象征,永远的象征。那时候自以为像个成人一样去和男同学说话了,一本正经交谈了。话题越来越多,神情越来越自然,语气也愈益轻松。不仅只限于作业讨论题了,又不仅仅是课堂同学老师了,再又不仅仅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了,思想的触角不知不觉伸向彼此的内心。对理想形象的遐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审视。那夹道而生的樱花,在五月组成红晕朦胧的长廊,引我走进异性的世界。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感到那样轻松、宽容、博大。女孩子的细腻这里没有,可同时也没有了琐碎。女孩子的敏感这里没有。可同时也没有了妒忌。不用担心说话的曲直轻重,听你说话的人好像什么都能包容。这世界上一下子没了困难没了烦恼,坐在你对面的这位朋友能承担一切。有一段时间,我沉浸其间——有人欣赏、有人理解,有人原谅,这世界真好。我以感激的心情久久注视那盛开的樱花。

可是这个由我自己吹起的肥皂泡,很快就带着它的透明它的五彩缤纷破灭了。我一听坐在我对面的那位理想世界来的使者同我谈具体的爱,顿时心慌气促,仓惶逃走,恨不得隐遁起来。

“你可知道或许伤害了一个人?”一个朋友含蓄地向我说。他让我一下子长大好多。

告别了樱花时节,又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带着爱的得到也带着爱的失落,生活将梦幻变成了现实,转眼又将现实中的梦幻替你远远地抛开。要不是一个询问,一个聚会中专门的讨论,总之是包含了很多偶然性的契机,一个面对事业和未来的成熟的人,是不会沉湎于人生的早春的。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春天,突然有一位在路边不期而遇的朋友,说起他自己一段遥远的故事,是一个深情美好的初恋。他说着,很快那故事里又出现了一个人。哦,是的,那人或许是我,我突然意识到。我真是不知道,十几年了,我们断断续续地相遇,我还以为我多少了解他。这让我奇怪地想起那位足球队一号和飘逝的海魂衫,想起樱花时节的逃跑和遗憾。

被梧桐遮盖的路面不时有树叶上滴下的雨水,坚实而有声。“这细如针尖的雨丝要多长时间才能串成这一滴呢?”我伸出手想接住它们。爱必须有两个人才能完成,我想,所以泰戈尔有这样深情而专注的诗句:“我在我的琴弦上反复寻求能和你和鸣的音调。”可是又有多少爱发自内心却并无着落,尤其那不含任何功利成分的初恋,它的美好,如花的芬芳,却能传得很远很远。

人生的初恋,对于一个男孩子,寄寓了他对未来生活的多少抱负和雄心,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装载了她多少玫瑰色的梦想。我们不知道有谁曾在我们身上寄予了未来,又有谁知道我们在他们身上编织了多少五彩的梦幻呢?

有这样一段初恋的回忆,人生有可能战胜很多卑琐和庸俗,心里始终留一块青翠的绿地。我以微笑感激我少年的朋友如今走上仕途还在心里留一块真纯的领地,同时我以沉默让那个故事永远留在它的主人那里。一只少年时代折就的纸船,根本无力渡过岁月的长河,何况它最初就不过是负载着一个人的梦幻,永远不可能驶到理想的彼岸。

世上有些事情的神秘,是不可以说破的。

世上有些事情,是为我们敏感的心灵独自占有的。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也算爱恋,是走进人生对生活、对美、对未来的爱恋,谁能界定初恋始于何时又始于何人呢?而那初恋的对象又永远在遥远记忆的尽头神秘地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总是美的,人生渴望它们的实现,也需要不能实现它们的虚幻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岁月是长河,初恋是身后遥远的航标灯,明明灭灭,昭示着青春的理想。

岁月是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初恋是起笔处最纯情的一点,在人生的长卷里浸润开去。

岁月纵然飘摇不定,初恋永远是细密温柔的一片雨丝,点点滴滴,汀汀泠泠、潇潇洒洒直落到尽头与你相伴。

初恋美丽如斯,又仅仅美丽如斯。

接受的文章6: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文/钟荣荣

公司来了一个新同事小叶,小姑娘挺文静,专业能力也不错。但让我意外的是,小叶的办公桌上竟摆满了口才训练类的书。我觉得奇怪,做技术的小叶,怎么想起训练口才了?

周五,我做完手头的工作正要下班,小叶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她进来后,吞吞吐吐地说:“钟姐,我,我是来向您请教的……”原来小叶一直羡慕我的口才,立志要成为我这样的人,可这一个多月,她桌上的书都翻烂了,她还是一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这让小叶很沮丧。

我对她说:“羡慕别人很正常,但是我们更要相信自己。”然后,我讲了自己的经历。

那时,我也是刚参加工作,指导我的是一个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师姐,我特别崇拜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师姐英语特别棒,我就每天凌晨五点起来学英语;师姐考过了注册会计师,我也去看那些我一点也不感兴趣的书;师姐写得一手好字,我也练起了书法……师姐会的,我都跟着马不停蹄地学,每天忙得团团转,然后直接累得生病住进了医院。

师姐来探望我,我哭着说:“我真没用,肯定是成不了你那样的人了!”师姐却告诉我,我不用成为任何人,我有自己的优点,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就好,更不用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师姐走后,我想了很久。看到别人的优点是个好习惯,可将自己弄得疲于奔命就没有必要。我将自己的优点一一地写在纸上:为人宽厚、待人友善、做事严谨、有责任心……原来,我虽然不完美,但是也很不错呀!尤其是我从事法律工作,经常被人称赞口才好,我完全可以从这方面去完善自己,这才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原来是这样。”小叶松了一口气,然后感谢我告诉她这些,否则她会困在自己的缺点里不能自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不能因别人的优点而贬低自己,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更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悦纳自己的前提下做出客观的评估,看到自己的优势,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也许破茧而出的那一天,曾经自卑的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接受的文章7:接受平凡才是不平凡

文/SiMon齐

作为男人,谁不想成为偶像剧里欧巴一样的魅力型男,既有脖子以下全是腿的高大挺拔身高,穿衣就是时尚先生,各种风格驾驭的恰到好处,诠释的完美至极,脱衣有料,健硕肌肉,浑身上下雄性荷尔蒙爆棚,更让人致命的是情商超高,撩妹技术炉火纯青,对待感情至情至圣,专一不渝。可那毕竟是少数,是在电视剧里,有很多不太贴合生活的东西,所以才会是使人产生幻想,容易痴迷。

我们就是社会上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小一员,工作岗位上的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螺丝钉,生活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市民。没有电视剧里所演故事的跌宕起伏,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更多的是回归到现实生活里的茶米油盐,磕磕绊绊,工作生活的简单重复,完成这一个循环,又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循环,看不到尽头,依然乐此不疲的赶着路。

慢慢的,我们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不在抵抗。谁不曾幻想过自己是武侠传奇里的盖世英雄,有着特殊能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扭转乾坤,改变故事的结局,上演着拯救江湖的传奇戏码,可那毕竟是在小说里,脱离了现实的藩篱,任凭想象天马行空,随意勾勒塑造。

你挣扎过,痛恨过自己,抱怨过自己的出身,嫉妒过那些比你优秀的同龄人,与平凡这个词做过拼死挣扎,到最后精疲力竭,元气大伤。后来才渐渐明白,接受平凡才是不平凡。现实就是现实,你越抵抗,愈发迷茫。

所以从今天起,请接受平凡。

对啊,我就是一个平凡人,特别不起眼。

对啊,我就是没有大志向,可我也有我的小理想。

对啊,我就是不漂亮,没有A4腰,可我内心很善良。

接受平凡,并不是等价于安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在认清事实的基础上再次成长,接受平凡才是最不平凡的事。平凡中也会出现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乏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平凡的行动中,真正诠释着不平凡的力量,铿锵绽放。

平凡的我们,为社会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没有卑微的身影,也可以昂首挺拔的向世界宣告,我骄傲,我自豪,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踏实的前进着,用行动来表明不平凡的背后是一泓平凡的力量,照亮我走向远方!

接受的文章8:谈文学

文/胡令峥

从接受文学启蒙开始,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在侧。这一生,长短不一,我究竟要把文学当成事业来做,还是当成爱好,还是当成生活的全部,抑或其他。

一直以来,始终没有找寻到答案。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来说,答案似乎本身就显得多余。越是看起来不解的困惑,越是活着所体现的最本真的状态。

对于文学,不敢妄言自己深刻的认知,只能浅谈这么多年在经历中感受到的一些理解。文学,执着越久愈发感觉到她的灵性,所以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寻求到一种更为恒久的力量。

记得很久之前听章诒和讲座时,她提到白先勇早期接受的文学启蒙,顿时感到一阵共鸣和首肯。白先勇的童年,因肺痨缠身便在小院独居。唯一能带给他精神快慰的便是饭后聆听后厨师傅讲述的故事。一部薛仁贵的演义开启了他一生对于文学执着的追求。其实,对比东西方文学的差异,可以发现西方的优势在于叙事文学。直到现在国内叙事文学仍旧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境况。因为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叙事文学是从《孔雀东南飞》开始的,比西方晚很久。而白先勇接受的启蒙,恰是从叙事文学开始。我的早期文学启蒙和白先勇类似,也是从叙事文学开始。不过,因为我父母工作原因,我时常一个人在家。闲时无聊,喜欢把我听到的故事讲给笔筒听。时间久了,听的故事讲完了,述尽了。便开始给笔筒编故事听,一讲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在上小学之前,貌似印象中自己一直在给陪伴自己的笔筒讲故事。现在想来,我的童年只有一个人。被锁在家里,听着楼下同龄人的嬉笑,然后对着笔筒编故事。好像一幅画卷,像莫奈画笔下的生命。如此静谧,又不遗鲜活。

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众多同龄人。家庭不一,谈话方式各有不同。性格和脾气、做事方式也开始让我觉得他们是可以走进我的故事的,变成某一个角色。那时候,我很少说话。只是喜欢做白日梦,自己沉浸在一个美丽的世界。后来在读专业课的时候,有人说,文学就是白日梦,一种思维游戏。直到现在,我在写作时,总爱抽离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去展现内心深处最美妙的那一点幻想。或许文学就是一个从古至今,数代人在共同做着的一个梦,一个直指人心的梦。这也许就是理论上文学是人学含义的一个原因。

记得在听孙正聿讲座谈超越的一句话:哲学是对于有限世界的超越,而文学是对于无情世界的超越。我一直否认这世界是一种无情的存在,反倒觉得这世界是一种多情的存在。以前和文论老师谈起过这个问题,他笑着说:多情即是无情。现在想来,文学就是在这样的悖论中存在。

在接受中学教育的时候,突然痴迷于流行歌词的音韵意味。开始大肆模仿林夕的笔触,把自己美好的幻想假之于载体。后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通过音乐找寻共鸣感,然后随着旋律,铺排内心流淌的文字,感受词人笔触之下的流转。这也是很好的提升文学修养的方式,我习惯把这种方式叫做眼耳身意的文学通感。那时候,哼着熟悉的调子,唱着自己填的词,时有感觉不适处,稍作修改,不亦快哉。所以,文学在很大层面上,来源于模仿和直觉,主要还是通过不同年龄和阅历对审美变更所产生的模仿和直觉。

前几日,读书看到一语诗句: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一瞬间思维就回归到林夕的文字和早年填的流行歌词,文无定法,诗无达诂,一个句子萌发的感觉就能跨越数年复归到一种感情。当即便在书页空白处写下当年写过的一段话:梦尽千山终归梦,书不解忧还读书。情堪自脱怎说情,爱到深处难释爱。现在看来,觉得着实可笑,却又反倒喟叹许多。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山巅舞蹈的人,御风而舞,与影为伴。似乎不管怎样舞蹈,总觉得仿若镣铐加身。我曾在五年前去寺院专门请教过一位禅师这一问题,为何舞蹈总能知觉镣铐。禅师问我:你觉得佛有镣铐吗?我回答:没有。他笑着说:佛也有,他只是把他的镣铐变作他背后的那个光环。细细想来,文学对于人来说亦是如此。文学就是一种最大的真实,一种逻辑的真实。所以,不管文字尘封再久,翻看之时,也能动心。这就是一种真文学,不需刻意雕琢,精心粉饰。

后来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开始大肆创作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把文学作为一种信仰,把文字作为一种朝拜方式。开始细细反思生活,解构人生。精心创作的这一年,只去上一门课程,那便是文学理论。经常与老师促膝长叹,反思创作中的关注和关怀。其实,一直在想,文学不是哲学却能针砭循理,文学不是科学却能论证世界,文学不是宗教却能给人信仰,这样看起来,文学貌似什么都不是,可她恰恰又什么都是。文学在这种前提下仿似无家可归,正是这种无家可归,反而让他四海为家。

如果说,文学是一支箭,她就是先民站在文明起点的位置,奋力射出,穿越数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一个坚实的轨迹,一种笃定的力量。文脉即是心脉,亦是人类经历灾难、战争和种种困窘不曾濒临灭绝、依然刚毅不屈的潜在支柱。这就是赤裸裸展现的生命力,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着的同一件事:活着。

活着,便是文学的尊严,文学的自信。文学不是单纯的文章,不是单纯的书籍,而是活在我们心中那个历历在目的梦,一个可以一直坚守下去的梦。

梦的土壤,让文学开出最美的花。堪破五千年,香飘更远。

接受的文章9:谢谢你愿意接受我的帮助

文/停琴伫凉月

《夏洛的网》一书伊始,理解了“我独自一个去闯世界实在还太小”后的威尔伯开始体会到生命的孤独与无聊。

就在这时,威尔伯拥有了一个朋友——蜘蛛夏洛。它陪威尔伯说话,教它一些生活的道理;它陪威尔伯玩,用它吐出的丝来拉威尔伯;它给威尔伯讲故事,让威尔伯惊奇地睁大了没见过世面的眼睛。它是那么愿意付出,但自始至终,它都没有企望从威尔伯那里得到什么。威尔伯从夏洛那里得到了充实,得到了安慰,有了纯洁的友情,时光不再显得那么难耐,生命不再显得那么空虚,并且在威尔伯面临被杀掉的危机时夏洛运用智慧救了威尔伯。

在夏洛即将告别人世的那一刻,那个曾经自卑、孤独、淘气的威尔伯在瞬间长大了。它想到了一个严峻的生活课题——在他生命永远得到保障之后。于是有了它与夏洛的一段精彩的对白:

“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它问道,“我不配,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夏洛将为什么帮助威尔伯归结为三点:第一,威尔伯是它的朋友,朋友之间的帮助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的,更不需要无聊地问一个为什么;第二,它喜欢威尔伯,喜欢一个人然后发自内心地去帮助它,这就是帮助的意义所在,至于这喜欢,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第三,也许应该是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帮助威尔伯,它的卑贱的生命得到了提升,它认为这是“活着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夏洛生命的哲学,也是它自始至终由衷地帮助威尔伯的重心所在。夏洛是一个思想者,通过思想,它窥破了人生的空虚和无聊。米兰?昆德拉说:对于我们的生命,“有三种无聊。消极的无聊:那个边跳舞边打哈欠的女孩;积极的无聊,那些风筝爱好者;还有反抗者的无聊,那些烧汽车、砸商店玻璃的年轻人。”很显然,夏洛的无聊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它的无聊应该是一种智慧生成的无聊——由于聪慧,由于思考,而窥见了人生的底蕴,感受到了生命的虚无和幻灭。但夏洛的可贵就在这里,正因为意识到了生命的无聊,所以要努力地找寻一个依托,在这样的依托中,构建起生命厚重的基座。夏洛意识到,若想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若想让厚实的意义填充生命的空虚,莫过于“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而它最终将这定位为帮助他人。

真的,对于夏洛,帮助他人,他人能让它帮助,就是它除过吃喝外的唯一追求。所以,这样的帮助也就没有了世俗的功利的色彩,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帮助显得明净而清澈,宛如澄碧的秋水。探索整篇小说,你既可以说,小猪威尔伯应该感激夏洛,因为是夏洛给它带来了快乐,让它的生命得到了维持;但你也完全可以说,夏洛应该感激威尔伯,是威尔伯接受了它的帮助,从而让夏洛苍白的生命找到了价值,得到了提升。

作者的这种思想很显然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无私地帮助那些比你困难的人,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堂。在帮助他人时,你的空白得到了充实,你的虚无得到了丰盈,你的无聊得到了饱满,你的贫乏得到了富裕。帮助既是目的,也是结果,不要再去探寻为什么。

虽然夏洛在帮助威尔伯时,没有奢望得到任何报答,但作者通过小说的结尾还是告诉我们,正因为夏洛的帮助,它自己的生命才得到了延续。威尔伯保护了它的卵袋,保护了它的子女。而那一个个子女正是一个个的夏洛,它们在这世界上织着一张张美丽而细密的网,并用网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童话。就像你疏浚了一条河流,你离开了,那清澈的水流里仍然映照着你的影子;就像你开垦了一块荒地,你离开了,那荒地里仍然铭刻着你的足迹;就像你放逐了一缕清风,你离开了,那清风里到处传说着你的故事。

接受的文章10:接受善意 也是一种尊重

文/小希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有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挺新鲜的,来送给你尝尝。”我起初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托,后来婆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想想确实是,老太太原来对我挺热情的,后来因为几次推托,她竟然见了我忽冷忽热了。那天,我买了一兜水果回家,在路上碰上她,随手拿出两个苹果,她竟然也摇手拒绝,我有些受伤。怎么样才能缓和我们的关系呢。得知老太太虽然家境不错,但她总是闲不住,喜欢捡些废品贴补家用。我突然间想到,我家里还有一些旧书报,反正是堆在那里无用,不如送给她。

利用周末时间,我特意清理了一大堆东西,跑到她家招呼她来我家拿,我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实在占地方,丢了又太可惜了,不如请您帮忙给处理掉,她看我说得诚恳,又因为它们价值并不大,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这之后,每每家里多出空纸箱、空瓶子,我就会集中在一起,趁她在家时交给她。她对我渐渐好了起来,在路上碰到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希,小希”叫得亲热极了。她也总是回报我新鲜的蔬菜,有时候过来时我没开门,便把菜放在我家门口。我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也和老人家的子女亲如一家了,两家人常聚在一起吃饭、玩乐。有一次,婆婆突然病了,我们刚好外出,是她家孩子把我婆婆送到医院去的。对她一家,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我常常在接送孩子时,把她家那个正在念书的娃儿一同捎上,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是付出是快乐的。

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当别人真心想为你付出,你就顺从地接受好了。等过阵子,你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再回报她。邻里之间,有往才有来,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正需要这样的你来我往吗?你欠我一点情,我还你一点爱,欠了就还,还了又欠,在来来往往中增进感情。

接受别人的善意,这也是一种尊重。

接受的文章11: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文/络浅微

你说只因为孩子咳嗽爱人强制喂药导致小孩子哭,你很生气,就跑到厨房,关起门来摔餐具。孩子在门外喊妈妈你也不理。你说自己很冷漠,也奇怪自己为何如此爱发脾气与冷漠。原因有两个:你的生活压力很大,你无处发泄而抱怨爱生气;一个是你还不了解自己现在的身份。以前你单身,你的幸福忧伤快乐愤怒都是你个人的事情,有了家庭后,你的身份还是人家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你不清楚作为一个妻子其实有时在婚姻里也会受气,也会与他有无法调和的矛盾。

每个婚姻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似幸福的婚姻只不过是别人会经营而已。夫妻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着想,相互商量,相互惦记,相互理解。婚姻里很多时候需要彼此让一步,站在对方角度想一下,在不失自己做人原则与底线的情况下,彼此商量决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那些和谐的婚姻里,有些人很有涵养,很善解人意,很关心对方,很体贴人。那样的默契相处模式比较少,更多人的婚姻总是被各种家庭的琐碎矛盾所破坏。很多人花费大量时间用放大镜寻找对方的毛病,婚姻里很忌讳唠叨。习惯唠叨的一方用一种近乎精神上的折磨一点点蚕食婚姻的幸福。

你的性格很善良隐忍,而且不善于语言表达,当碎碎念的唠叨在婚姻里出现太多次,你无法抵御,唯一的泄洪方法就是发很大的火,说几句狠话,或者关起门将自己隔绝起来。

你有没想过孩子是家庭中最弱小而最敏感的成员?不要因此忽略孩子的感受。长期生活在一个容易爆发争吵家庭的孩子,心里充满恐惧,缺少安全感。既然有了孩子,就要做个坚强快乐的妈妈,大气些,心胸宽广些,对生活充满感恩和热爱。只有沐浴在良好家庭氛围的孩子身心才能发育健康。不要让你的孩子长大后处理问题也学你的样子大发脾气或摔东西。

对爱人的要求不要因为你的做人原则就去要求别人和你一样。这个世界不是每个人都会如你要求一样,成为你理想中的家人,理想中的同事,理想中的朋友,理想中的伴侣,理想中的孩子。

有些人有些事因为根深蒂固的原因有时真的无法被人感动或改变。那么也不能因为看到这个世界的不理想不完美而心生怨恨,只有看清了世界,才会更爱它。

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点爱好能有效地转移注意力。人不是装满压力的工具,应该是具体的有情趣的人,才能转移压力,活得快乐。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爱好定义为都是需要花钱才能实现的奢侈事呢?最简单又廉价的方法是听歌曲,或者和着电脑唱歌,哪怕唱得跑调,只要能唱出来就好。

人生里有很多无奈,有些无奈真的令人痛苦。家庭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眷恋的地方,一个受伤了可以回家的地方。让人产生眷恋的是家中的亲人,家的味道,家庭成员的那种血亲至爱,还有称之为爱人的那个他能给予你的依靠与安心。茫茫人海中如果真的遇到了一个懂自己,将自己放在心底里,用心照顾与呵护的人是莫大的荣幸,可惜较少的人拥有这样的幸福牵手。

无论这个世界给予我们多少无奈与遗憾,我们依然热爱它。为自己,为孩子,为关心的家人,努力成长,成熟,努力让心灵强大,试着与愤青的那个自己和解,试着接受家人或伴侣让你不满意的缺点,想想自己的好,想想别人的好,你会发现生活里充满阳光的日子多了。看到大人快乐,孩子会更加健康快乐。

你在手机里下载几首你喜欢的歌曲或钢琴曲吧,那会平缓你的心灵,引导你看世界时的美好。教会你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减少伤害自己的机会。

接受的文章12:关于喝咖啡的趣事

文/oldcat

上海人接受咖啡的历史很长,但并不普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喝咖啡的人不多,仅限于接触过西方文化的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中,广大工农大众几乎都与咖啡无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前几年,为缓解食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推出了部分供少数人经济条件较好的市民享用的高级糖果、高级糕点,与此同时,不少食品店也供应起高级饮料来,当年所谓的高级饮料,其实也就是放两个保温桶,供应热咖啡和热可可茶。热咖啡每杯三角五分,相当于一天的标准伙食费,热可可便宜一点每杯二角五分。那时我家的条件还可以,到了实在馋极了的时候,父亲会带我去喝一杯热可可。咖啡是从未喝过的,一是因为价钱更贵,二是因为据说喝咖啡会刮油水,在那本来肚子里就没有油水的年代里,再让刮掉点油水是舍不得的。所以几乎天天经过食品店,看到供应咖啡的广告,闻到咖啡的香味,但始终没有尝过咖啡是什么味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参加工作了,拜了个相当好的师傅,师傅浙江东阳人,妻儿都在东阳农村。一次乡下来信说,师娘的肝脏不太好,医生建议多吃点糖。糖在当年是计划供应的物资,到哪里可以去弄到糖,师傅犯了难。一天,他走过一家很高级的食品店,居然写着买一斤咖啡粉,可以配套供应十斤糖,他眼前一亮,那时的咖啡粉十来元一斤,相当于一个月的饭钱,好在师傅是七级工,每月的收入有近百元,还承受得起,于是他咬咬牙买下了一斤咖啡粉和十斤糖,糖是托人带到乡下去了,可这咖啡粉扔掉舍不得,送人又没人要,只得自己吃。那时的咖啡粉要煮着吃,弄得整幢房子都闻得到味,可没有加糖的清咖,实在很难吃,他抱怨说天天喝烧糊的米饭汤,我们则笑他是乡下人开洋荤。

文革开始后,本来就不多的几家咖啡馆都改了行,但有一个地方例外,在金陵中路柳林路转角处,有一家点心店,挂牌叫金中食堂,也算是很革命化、大众化的名称了。那里除了供应大饼、油条、豆浆和阳春面外,还供应现煮的小壶咖啡,据说味道还相当正宗。在那个年头,知识分子不是去了干校,就是下放到基层参加体力劳动,工商业者更是被批斗得灰头土脸,但仍有一些对咖啡情有独钟的人,会特地赶到这金中食堂来品尝正宗的小壶咖啡,我走过那里,常常可以看到穿着褪了色甚至是打有补丁的蓝卡其人民装的人,同吃大饼油条的工农群众一起,坐在被碱水洗得发白的杂木八仙桌边,若有所思地品尝着久违了的小壶咖啡,其中的滋味,怕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书热开始了,我们这代人已经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每到考试的时候,只能向黑夜借时间了,可眼皮总不争气地要打架,据说喝咖啡可以提神,于是便打起了咖啡的主意。那时没有速溶咖啡,比较可行的是到食品店买含糖的咖啡茶。那时的咖啡茶做成象午时茶那样的小方块,大约七八分钱一块,用热水一泡就可以喝,估计是糖加香料,虽然有咖啡的香味,但并不提神,喝了照样打瞌睡。后来又通过熟人到南京西路的喜来临要来了冲泡过的咖啡渣,放在钢精锅里熬,尽管是下脚料,依然是满屋飘香,喝了可以维持几个小时不打瞌睡。

八十年代以后,速溶咖啡进入中国,先是雀巢咖啡,以后又有了麦氏咖啡,喝咖啡还可以如此便捷,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便很快普及到普通老百姓了。送个咖啡礼盒,也是拿得出手的东西,每天喝杯速溶咖啡,逐渐成为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接受的文章13:接受现实,改变未来

文/早睡早起的乌龟

从小到大,我对自己的外貌都没有满意过。小时候的我被大家称为“小胖子”,到了青春期之后,虽然个子长高了,体形也苗条了,但恼人的青春痘又出现了。不出两年,我的脸上便留下了许多的疤痕,让我原本光滑的脸庞变得坑坑洼洼。从大学开始,脱发问题又找到了我,短短几年的时间,我的头发变得及其稀少,渐渐有了“地中海”的轮廓。为此,我将头发剪得越来越短,四处寻求治疗方案,外用内服中药西药吃个遍,也无法挽救我头顶那日渐稀少的头发。

后来我了解到,我的症状有个学名叫做“雄性脱发”,其根本原因在于遗传。

因为外貌,我没少吃苦头。很少有女生去关注我,这可能是青春期时代男孩最大的烦恼。更有调皮的同学称我为“大叔”,在学生时代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活在焦虑和无助中。自己的缺陷就暴露在别人面前,无处遁形的感觉实在差极了,我害怕别人的眼光,因此很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每天的生活都在逃避中度过。为了逃避现实,我拼命地学习,拼命地搞科研,让本来就性格内向的我更加害怕与人交往。

于是我突然就想到了丑小鸭的故事。

那只丑陋的、灰色的小家伙,生来就与其他的鸭子不同。因为被其他鸭子嘲笑,它飞过篱笆逃走了。一路流离奔波,因为它的样子丑,所有的动物都瞧不起它。猫对着它咪咪地叫,母鸡对它咯咯地喊,就连猎狗都不去咬它。

小时候的童话故事,长大之后读起来心里却五味杂陈。

工作之后,我的生活渐渐丰富起来。我开始慢慢学会接受现实,正视别人的眼光。上班时我认真工作,下班之后我读书,写文字,努力充实自己。渐渐地,我开始发现身上有许多之前自己没有看到的优点,虽然颜值不够,但我拥有的东西也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事情是上天的安排,注定无法改变,而你也因此或多或少感到自卑、无助,也许还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这些,是你必须要接受的现实,而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未来。

其实,读名人传记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们认为成功的伟人,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内心拥有自卑感的人,而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这些自卑,成为他们一生中最不重要的事情。

拿破仑生来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林肯出身贫贱,却当选了美国总统,领导南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而苏格拉底、伏尔泰,则是因为相貌丑陋,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功夫而大放光芒。

你要知道,缺陷和自卑,这些并不能作为你不努力的借口。相反,它们应该成为激励你前进的动力。你要做的,就是接受那些无法选择的事情,放下心中的执念,背起行囊,坚定地迈向远方。

而在前进的路上,需要我们做到八个字:目标、行动、修正和坚持。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便没有奋斗的意义;行动是前进的动力,有行动才会有进步;修正是前进的支撑,要时刻修正自己的方向和行为,积累经验;坚持是前进的保障,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收获成功。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烦恼。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生活不令人满意,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鼓起勇气,接收现实,改变未来。我们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相信明天会更好。不管怎样,丑小鸭最终都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不是么?

接受的文章14:走出人生低谷的3个办法

文/吴呱呱

接受当下,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人生沉浮,总是高高低低。

在低潮时,有人自怨自艾、萎靡不振。结果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没有余力解决问题。

而有的人,无论当下情况多糟,都能坦然接受,并将精力放在突破难关上,最终驱散了阴霾。

心理学有个词叫“卡瑞尔万灵公式”。

大概内容是,当你接受了当下最坏的情况,就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那些厉害的人,就深谙此道。

他们不是没有陷入人生的低迷期。

而是,他们深知逃避无用、抱怨更无果,问题并不会凭空消失。

一味地哀声怨道,只会与机遇擦肩而过。

这世间,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敢于面对现实,摒弃杂念,始终把精力放在解决难题上,找准时机,乘势而为。

再坚硬的石头,也有被水花击穿的一天;再难解的问题,也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不必害怕失败,适时优化策略

生活中,无论是谁,都可能遇到人生低谷的时光,或是前路迷茫,或是被命运的洪流击败。

过分患得患失,往往得不偿失。比失败更可怕的是,被失败打败。

有的人遇到挫折后,担心再次失败,而瞻前顾后。

结果,越害怕失败,就越不敢前行,心绪越紧张,就越无法改变现状。

从而,让自己陷入“持续低迷、心力交瘁”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世事瞬息万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有之,失败亦有时。

人不能因为害怕摔倒,而停止前行。

任何时候,想要突破重围,就要把精力放在成功的可能性上,顺便做好最坏的准备,给失败留后路。

而后,根据当下的情形,适时优化策略,才有机会走出困境。

拥有乐观和长远的目光

有人问:“你是如何熬过低谷的?”

有个高赞回答说:“坚不可摧,放长线,钓大鱼。”

目光短浅的人,常常万念俱灰,寸步难行;而目光长远的人,总能雄心壮志,步步是路。

走上坡路虽然很吃力,很容易筋疲力尽,但却能看到最美的景色。

世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没有突破不了的障碍,心宽则路宽,风物长宜放眼量。

长期的乐观主义者,他们不仅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还不会因局部的失败而气馁。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们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人生才能豁然开朗、馥郁传香。

很喜欢一句话:蛇在蜕皮中长大,金在沙砾中淘出,按摩是疼痛后的舒服,春天是走过冬天的繁荣。

成长路上,险滩暗礁遍布,我们难免会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但人生也犹如一口锅,当你在锅底的时候,无论往哪个方向前行,都是上行。

挫败时,不怨天怨地,把精力放在解决难题上,总能冲破迷雾;

落魄时,不怕失败,生活才能渐入佳境;

失意时,不灰心,用乐观的心态,放眼未来,终能登顶。

别怕,那些低迷的时光,终会化作照亮你前路的光。

接受的文章15: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

人的成熟程度,是以三十岁为分水岭的。

三十岁以前,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甚至还有一点不自信。三十岁以后,对自己的认识渐渐清晰,并慢慢接受和喜欢上这样一个自己。

先说外貌,是典型的络腮胡,遗传的,倘若不刮胡子,穿着不讲究,会很有几分沧桑感,谈恋爱的时候,老婆说偶像是童安格,我颇有几分得意,因为,形像颇有几分神似嘛。婚后,老婆喜欢的风格大变,又说喜欢白面书生,于是,我每天刮两次胡子,把自己打理得很整洁,有时候,还戴上眼镜,倘若穿个长衫,颇有几分民国知识分子的遗风。我想,装斯文我也是在行的。

平时喜欢呼朋引伴,喝点小酒,唱支小歌,兴致高的时候,喜欢找人合唱,无论是情歌还是摇滚都能对付。酒席之上,胡话连篇,讲到兴头上可以滔滔不绝,吓跑美女无数。

原本不是一个喜欢拍马屁的人,但外公临死前对我说: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马屁有时候还是要拍的,但不要恃强凌弱。觉得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但马屁还是拍得不够利索,有时候甚至还会拍错地方,幸好,我的上位与拍马屁无关,盖因我的专业功底和资深专业经历使然。

是一个深富同情心的人,每次去市区,都准备好许多硬币,见到年老的乞丐就扔几枚,有时候来回扔好多次。有一次,在小镇上遇到一位拾荒的老人,在寒风里蹒跚,看不过,掏出20块钱递给他,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这种小钱对我来说无足轻重,但对一个拾荒老人来说,一天的饭就有着落了。

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看到不顺眼的人一句废话也不说,哪怕是领导也丝毫不给面子,我的死党们都知道我这个臭脾气,但也拿我没办法。一句话,不喜欢违背自己的内心。

是一个很看重朋友情谊的人,与朋友在一起,常能畅所欲言,我交朋友的原则只有两条:1、坦诚。2、求同存异。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无话不说,可以引为知己。

平时,喜欢下下围棋,看点杂书,书中,尤喜历史与地理类,分析原因,可能是初中时候就喜欢上的。家里的小房间专门用来堆放杂书,看书并无计划,随取随阅。日积月累,量也颇可观。看书之余,也喜欢涂抹一点文字,水平不咋地,但在同学、同行中间有一点知名度。

在诸多爱好中,最爱烹饪,这是没有一点矫情成分的,厨龄15年,厨艺在老婆的鞭策之下也日臻完善,可以做精致小炒,也可以应付五十人左右的酒席。最近的一次完美发挥是在丈人六十岁寿辰上,宾客好评如云。

曾经看过一句话:一个没有缺点的人,通常优点也很少。大概中了这句话的毒,一度很惶恐,惶恐在于,我确实找不到显着的缺点。于是,搜肠刮肚想。还是有些缺点的。

其一,外出和朋友喝酒的时候,老婆电话催是没有用的。我的理论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凭这一点,我在死党里威信极高,但说归说,一旦老婆下最后通碟,我还是要一溜小跑跑回家的。恩,这是个态度问题。

其二,拖地不够勤快。除了拖地,其他家务我一样没少干,但最怕拖地,因为按照老婆的标准是要拿着抹布跪下擦的,这个活干不好,于是只好偷懒。

其三,太无厘头。胡说惯了,刹不住车,有时候一家子吃饭,我又开始信马由缰了,把她们给呛着了,这都是我的错。

其四、短期记忆力不太好,常被老婆说成是“老年痴呆症”,每次去街上买东西,总是丢三落四的。这个毛病一直没好。

想想,缺点也就这么多了,不知道买水果挑选不仔细,经常把烂水果买回家是不是缺点?如果是,大致还可以加上一条:粗心。

啰嗦了这么多,还是要加上一句:虽然我并不完美,但我是喜欢我自己的。于是,所有的自恋都有了出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