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

请欣赏节日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节日散文1:少先队员的节日——建队节

文/刘紫晔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听到这首歌曲你一定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今天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节日——建队节。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太阳公公早早地露出灿烂的笑脸,好像也在为我们庆祝似的。大课间活动时,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宽阔的操场上,盼望已久的建队节活动终于开始了。我真有点迫不及待呢!

少先队入队仪式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拉开了帷幕。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同学们高唱队歌,嘹亮的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队组织的热爱。今年又加入了一批新队员!六年级的队员们为一年级新队员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看着胸前迎风飘扬的红领巾,新队员们个个意气风发,精神饱满。我的思绪回到了3年前……那时候的我刚升入一年级,调皮搞怪,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在老师的教导下,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了,我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新生宣誓完毕后,是大队委的就职仪式。他们是季章源、范昕怡……看着大队委里自己认识的伙伴,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最后一个环节是“美丽学校,我的责任”签名仪式。我觉得很有趣,但仔细一想,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班级、学校担当一份责任。签名仪式为建队节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节日散文2:我爱我们的节日

文/刘熠恒

我爱春节,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春节到了,我终于可以逃离老师的“紧箍咒”;摆脱一座座作业大山;离开令人头疼的补习班……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放鞭炮,听声声爆竹奏响新年的畅想曲,看绚烂烟花绽放在银色夜空中。我们可以开心地走亲访友,无忧无虑地聊家常。

听,“噼啪”声响起,我们小区里有人正在放甩炮,一根鞭炮在沙纸上快速一划,然后抛掉,鞭炮就会在天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落到地上,只听“啪”的一声巨响,鞭炮就炸开了,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还有一种鞭炮不需要划,只要用力向地上一摔就行了,声响同样震耳欲聋。那阵阵爆竹声不正传递着吉祥和喜庆吗?

我爱春节,因为它是一个团圆孝顺的节日。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所有远在他乡的人们都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好好孝顺父母,好好看看家乡。

我爱春节,因为它是充满希望的节日。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老人盼望儿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期待自己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孩子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个子能再长高一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节日。我爱春节,我爱这热情似火的节日!

节日散文3:在夜晚 在黎明 在路上

文/朱定

此刻,是节日,我们的节日。

记得,作别晚班那天,特意赶了个早儿,站在黄金乡轰鸣颤抖的印厂二楼,咂摸夜的开始,触摸夜的尽头。

那一刻,阳光透过厚厚的窗帘,探身而进,执意在水泥地板留下一些刻痕。黄金乡的鸟,相伴多年,从未谋面,早各各占据枝头,和鸣对唱。窗外,芙蓉中路移植而来的香樟,叶脉深翠,枝条舒展,馥香袭人。

今夜,相同的气息在这里酝酿,静静的波澜从这里生发。这个大开间办公室传导的声音,以方正的步伐、光波的速度,向热土的每一个角落奔驰。走三湘,行四水,如期而发,如是铺陈。

这里的主人,事了搁笔去,深藏功与名,找不到他们留下的痕迹。

他们属于这里的夜。他们的晨,留在梦中的呢喃,醒后的浅笑。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夜行者,晚班人。

这是一群规矩的人,规矩如天上的星座。不管月明如镜,抑或密云排空,他们总在自己的位置,或纵情闪烁,或欲语还迟。更多,则是侧身光亮和云彩后面,出处不祈人知,名号从不告白。他们,只是星星,夜的儿子或女儿,夜的伴侣或情人。

这是一群本分的人。外面的天空,很大,很高。他们的天空,就是眼前一张纸。没有叩弦顾盼的神气,没有目送飞鸿的闲适,没有悠然南山的飘逸,没有升帐中军的雄阔。他们更像脚踏大地的耕者,凭手艺吃饭的匠人,修修剪剪的园丁,经营着这片天空,看护着这片天空。

这是一群沉静的人。浅夜,那辆喷印“湖南日报”四个鲜红大字的硕长班车,跨越桥梁和隧道,河东驶向河西。此刻,属于夜的各种欲望已见萌动,白天的喧闹犹在街道流传;夜深,黎明尚在天的那一边,回程的班车,孤独行驶在没有音乐的街道。残月如钩,路灯也疲倦地合了眼。夜的单纯,路的纯粹,赋予这群人格外的气质:色清如水,波澜不惊,宠辱两忘,沉静淡然。

这是一群懂得涵养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方向,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总能天然地相溶,滴水成珠,汇涓成流。每一个小小分子,让一让,靠一靠,彼此之间便没有了缝隙,没有了距离。流而不放,动而不乱,静而不腐,这个群体总有无穷无竭的活力。

这是一群懂得使命的人。什么是使命?很少有谁把这两个字挂在嘴里。晚班的兵,见过大场面,排过大阵仗。枕戈待旦,百炼成钢;营门一开,势若虎贲。百战不言败,上阵不退缩。这样的兵,就是懂得使命的兵,就是履行使命的兵,就是可堪驱使的兵,就是值得信赖的兵。

这是一群懂得感恩的人。蒙受领导万般关爱、呵护,不骄;手握稿件生杀予夺之责,不傲;面对责难、委屈、误解,不逞;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意图,守规守矩,收放有度,不纵。知足,知不足;知止,知不可止。这样的境界,是真感恩的境界,真明白的境界。

十年同船共渡,十年桃李春风。

记得那夜,山崩地裂,我们失语低头,一起抒写无尽的痛,笔起笔落,只有黑白两色;

记得那夜,举国欢腾,我们一起把自豪与骄傲洒满天空,在纸上留下恣意张扬的大脚印;

记得那夜,天寒地冻,我们一起堆积温暖,试图最快融化冰雪,为踉跄的归人铺垫回家的路途;

我们一起奔走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的路上,我们一起在湘闽赣老区的密林中无语穿行,我们沿着青年毛泽东之路,感悟解读人生和信念的密码……

我们哭过。送别我们的战友和姐妹,谁都不愿压抑,放声大哭;

我们笑过。一个好版面,一个好标题,一篇好言论,都能引爆幸福,笑声持久弥漫。

此刻,晨阳里,包裹在温柔的光线中,深深地感激。

十年。我有幸和这样的夜在一起,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与有荣焉,与有荣焉。

十年。洗涤,沉淀,过滤,净化。有人来到,有人离开,这个群体始终声息不动,本色不改,阵容不乱。来到或离开,夜都会给他们留下共同的印记。这样的印记,是生命时光额外赐予的财富,是可以炫耀或不可示人的神秘私藏。

夜行者,晚班人。

他们的夜,是孕育,是重生,是创造;有他们的夜,生动,鲜活,真实。

夜是他们的路,路的前方,一定是早晨。

此刻,是夜晚,是黎明,是路上……

节日快乐,兄弟姐妹!

节日散文4:我们的节日

文/张维民

龙年悠悠的钟声,随着新的祈望,回响在龙的国度。龙是华夏儿女的图腾,龙腾虎跃、龙狮欢舞、龙凤呈祥、龙马精神,人们对龙年寄予太多的情感和心愿。点亮阿拉丁神灯,我期望光景里,多一份传统文化“图腾”的回归、守望。

一个人呱呱坠地时,父母就留下了图腾,这就是生肖。生肖是龙子龙孙,独有的人生图腾。龙年,属龙的自然多了份自豪,多了份新的向往,总想龙行虎步,更有成就。是的,龙是国人共有的图腾,这一年的心愿,也许赋予太多的、更深的内涵。作为一名龙的子孙,对龙图腾肃然起敬。我本属蛇,雅称小龙,这条小龙曾穿行于乡间、农田、老宅,对乡土有着特殊的深情。

于是,久住城镇“鸽笼”的我,曾无数次回到故乡,想起赤足走过的田埂,曾经倾注汗水、风霜的乡野,想起与泥巴打交道的日子,不免捧一把泥土的芬芳,掬一手故土的甘霖,心中荡漾原生态的缕缕乡思,化作心中永远的深情。故土的水淡而清新,故土的菜绿而新鲜,故土的米糯而甘甜。乡土永远是每个人心中的图腾。

故乡金村有条走马塘,经过故土腹地,成片的乡土让给了大河,那是太湖连接长江的新龙脉,是惠泽太湖儿女、还太湖碧水蓝天的丰碑。在乡亲心中,这条大河,似乎成了新的“图腾”。于是,乡亲举家离开了先祖熟地,融入新的生活圈,拥抱新的未来。龙年来临之际,我再次踏上故土,大河似长龙,在阳光下闪着万千碎银般的鳞光,如龙的身影在轻轻摇曳,大桥、河闸如彩虹飞架,给乡土带来新的气象。

今天,面对拔地而起的高层“花园”,面对阳台上舒展的绿意,昔日田野上走来的村民,对农耕生涯、风土人情,心中升腾起岁月新的“图腾”,不免对农耕生涯、风土人情,恋上隽永、怀旧的心境。于是,有的利用假日,有意到乡间走走,挑些乡间土菜,有的渴望有份劳作,抑或是新生活的雅兴与补充。

可喜的是,文化的春意带着姹紫嫣红,正款步走来,演绎着婀娜多姿的春曲。新的朝霞里,一群群昔日的泥腿子,穿上多彩的唐装,挥洒新生活的舞姿。太多的原生态农民,淡出了农耕生涯,融入多彩的城市节律。小区里邻里文化、会所文化,也在陌生的心土上,长出农耕文化新的“图腾”。传统文化也带着泥土的芬芳、农耕文化的气息,如春燕翩然而归。故乡金村那个传统的庙会文化,就如一坛老酒浓香四溢,似乎成了乡民心中归来的图腾。

传统文化正如广袤的乡土,那么厚重、宽广。龙年,我没有太多奢望,总渴望每个人心灵深处,也如乡土、乡情一样朴实、厚道,如乡河、老井一样清澈、纯洁。渴望文化的春天里,传统的文化带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带着农耕文化留下的遗产,走向心灵的原野、社会的舞台。让走向城市化的市民,依然充满泥土的深情、邻里的挚爱、图腾的元素。期望离开故土,走入安置新区的乡亲,每一个日子更加美满、幸福、安康。总想哼一首古老而又清新的河阳山歌,总想到乡土的原野,去放飞心灵的图腾。总盼岁月变得经典、富有图腾的灵魂。

龙的图腾喷薄万道霞光,金色的原野上,小草含情,百花吐艳,燕呢鸟鸣。让龙的图腾,引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期盼新的岁月,充满恬淡和谐的乡土之情,让传统文化回归、融入到城乡一体的好日子。这就是我龙年最大的祈愿。

龙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期待家人、朋友、我可爱的学生们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节日散文5:长水情长

文/沟里来客

今天又是冬至了,这个节日又叫"鬼节",是給去世的亲人烧纸钱的日子。这让我忽然想起一位让我终生念想的人,他就是我的去世了多年的姥爷。

我姥爷其实是姥娘第四任丈夫了。听妈妈说,姥娘和第一任丈夫离婚,第二、第三任丈夫因病去世的。姥娘真是一位苦命不幸的人,她经历了几次大悲大痛,生离死别的女人,妈妈姊妹们也跟着姥娘经历了风雨人生,姥娘带着妈妈、姨姨、舅舅在漂泊不定中度过的。长水成为姥娘最后的人生一站,只有第四任丈夫和姥娘在长水这个小山村里共同度过将近四十年的岁月。

姥爷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也没文化,听说参过军,当过兵,当了逃兵跑回村里藏起来。他一直孤身一人没有女人,姥娘第三任丈夫去世后才把他招回来的。在我的记忆里,姥爷不知何许人,也不知姓甚名谁,只知道是我的姥爷。他在世的时候,常常来我家帮忙,给老爸种地锄地,尤其是扬场的行家里手,打下的粮食没有任何的杂质。在庄稼地里姥爷经常给我讲一些抗日故事,那是我最爱听的了,那也许是他的亲身经历吧。但真正让我佩服的是他懂的很多很多天文地理历史知识,有时候连我也不知道。在几十年的日子里,姥爷为家庭做了很大的贡献,把姨姨、舅舅当成亲生的看待把他们扶养成人,尤其把舅舅培养成读书人成为国家干部。他不仅疼爱姨姨舅舅也非常疼爱外甥,特别是我。

常记得在1990年,我考上师范学校,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姥爷亲手塞给了我50元。这在当时那个经济条件下,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呀。记得舅舅挣的月工资比这多不了多少啊!这50元让我记得一辈子的!让我的内心经常有一种隐隐的愧疚,相比之下也让我想起了一件心酸的往事。我在乡里小学五年级读书的时候,常记得一个月的伙食费5元钱。就因为我们家庭贫困交不起,第一个星期天我回来,爸妈说家里没有钱,等下一星期给,第二个星期天老爸跑遍全村都没有借到5元钱,包括刘氏本家也借遍了。第二天我两手空空去了学校,炊事长问我要5元的伙食费,当时我心里难受极了,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嚎啕大哭起来,当时韩六十四老师挽救了我,給我解了围,韩老师说,这孩子家里穷,缓一缓給吧。那一刻也许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这件往事也深深刺激了我,同时也激励了我。直至今天我也没有向村里,刘氏本家借过一分钱,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如果现在有人真的给我500元甚至5000元也没有那时那地的感觉了,因为我没有那时的窘况了。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向你伸出的那一只手会让你刻骨铭心的。50元、5元两个不同的数字让我懂得了人情的温暖和炎凉!

回忆往事让人想起很多的感动和无奈,姥爷就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人,因为是他在70多岁高龄的情况下,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条件下,給我50元,除了父母以外,他是唯一一位接济过我钱的恩人!舅舅安葬他的时候我给添了200元,那时是我一个月的工资。这也许是对姥爷逝去的灵魂最大的安慰吧!同时也是对我灵魂的宽恕吧,因为自从我参加工作后很少去看望他老人家。他就孤身安葬在长水那一方水土中,因为姥娘去世后,舅舅把他安葬回老家去和第二任丈夫合葬了,姥娘可以说是魂归故里,入土原地了,了却了姥娘的遗愿。只有他一个人在寂静山村里,没有人和他说话。我想什么时候能和舅舅重回长水給他老人家磕几个响头,烧几张纸钱呢!

姥爷离开我们20年了,身处异地的我再没有回过长水一回!这个地处晋西北的小山村在地图上丝毫没有她的名号,但在我的童年里却有山、有水、有人。那长水村前的长流水在我的心里永远回旋流淌着。

今天是2015年冬至,地底下的姥爷您好么!

节日散文6:不一样的节日

文/朱政宇

在国庆节假期中人们都爱疯玩,我们家不一样。

一号那天大早,爸爸懒洋洋地回家了,看他一副“瘟神”模样,熊猫一样的眼圈,一身的酒味,像一个不老翁一样,站着也能睡觉。妈妈一下子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怒目圆睁扫视四方,从这可以看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妈妈一吼:“干什么去了!”爸爸一下子从八卦阵中走了出来,胆怯地说:“没什么,同学聚会。”妈妈脾气又大了,吼叫:“再说一次,你不会这不会那,只会喝酒打牌吧!”爸爸还在赖账,硬着嘴皮子说:“不是,不是。”妈妈像要一口气吃人似的说:“还撒谎!”爸爸没底气了说:“还不是他爷爷传给我的。”爷爷听了一下子涨红了脸。

第二天,爸爸又去玩了,我隐瞒了事实,但爷爷反常了。找爷爷打麻将的人在国庆节里特多,他们像闹钟一样在每个时段打来电话,爷爷如果在以前会开心答应,现在却坚定地说出了一个字:“不!”而爷爷就喜欢与一些所谓的“狐朋狗友”等人在一起玩乐,现在别人不管以什么方式诱惑爷爷,他也不答应。爷爷以前是最爱喝酒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对酒的喜爱。今天晚上吃饭,他的惯例是倒半杯白酒再拿两瓶啤酒过过瘾,可今天他对酒瓶说出了:“NO!”他没有喝酒,只是平常地吃起饭来。一连几天都这样子,连不常在家的爸爸也发现了苗头。三号吃晚饭时对全家人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在外混了。”家人都露出了微笑。

后来几天爸爸减少外出,在家陪陪我奶奶,自己掌握大勺做饭。没事也不再外面乱转悠,不是在小店里帮妈妈打理生意,就是陪爷爷下下棋聊聊天……我们一家的幸福生活又有了新篇章。我问爷爷是怎么做下这个决定的,他告诉我:“这是为了你和儿子着想,先辈要给晚辈做榜样嘛,不能在外混是吧。”我连忙说:“爷爷,我以后绝不在外瞎混。”一家人都笑了。

这个节日非同一般,真值得举国同庆啊!

节日散文7:春语节话

文/胡令峥

与其说春节是一个节日,不如说春节是一种情结。一种思乡情结,一种念祖情结,一种感恩情结,一种生命情结。

与其说春节是一个节日,不如说春节是一种心态。一种怡悦心态,一种平常心态,一种反思心态,一种追远心态。

与其说春节是一个节日,不如说春节是一种习惯。一种齐聚习惯,一种梳理习惯,一种礼敬习惯,一种文化习惯。

与其说春节是一个节日,不如说春节是一种慰安。一种岁月慰安,一种人伦慰安,一种羁旅慰安,一种祈盼慰安。

情结埋藏于心,流于血液,沁入筋骨。春节就是这样一种我们难以割舍的情结。不管时光如何变更,今夕何夕,我们总能在内心深处找寻到这样一个词,只有它才能留存住那份内心的悸动。少年盼春节,中年望春节,老年怀春节。春节,已然变作一种见证。韶光华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天地长风,生命浩荡。春节,这么一种情结,就是我们为人历程的节点。

心态缅藏于意,展于躬身,彰于践行。春节就是这样一种我们无法泯灭的心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沧海桑田,我们总能在丝密之处觅求到这样一个词,只有它才能温存那些过往的坎坷。春节是一种坦然,是一种宽容,是一种接纳。春节,已然变作一种信念。一种看待时光和岁月的从容,一种聚散亲情的执着,一种慎终追远的柔思。

习惯,作为人存在的一种方式,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尺度,历久弥新。慰安作为人寻求幸福的一种基点,作为人感悟成长的一种假借,旷世怡人。春节,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已然成为一种慰安。

情结、心态、习惯与慰安在春节中带领我们走向一种超越,走向一种新生。在且停且行之间,到底该铭记些什么,忘却些什么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每逢春节之日,举镜反观之时,那眼前的容颜,是否依稀仍识?

节日散文8:美好的记忆

文/李洁

我不算是一个喜欢过节日的人,但对元旦情有独钟。

记得第一次过元旦,是在小学四年级。我和几个闺蜜很早就开始计划办一次隆重的联欢晚会,我们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凑到一起,买了很多化妆品、气球、喷雾。我们还用精美的纸张写上日期、时间、地点,当成邀请函发给邻居们,请他们来观看我们的节目。结果,一个人也没来,我们很伤心。但我们还是强颜为欢地演完了所有的节目,既当观众,又当演员。直到现在,我都很怀念那次元旦联欢晚会,如今,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傻傻地去开一场无人观看的联欢会,再也没有那份天真而快乐的心了。

上了初中,每次过元旦,学校都会让学生组织联欢晚会。最开心的那次,是上初二的时候,晚自习一开始,所有人都忙着摆桌子,分瓜子,吹气球。南边、北边各一排,中间空着,气球内装入小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小游戏,比如请给您最喜欢的老师说几句真心的话、请用三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同桌等等。班主任还特意拿了相机给我们拍照,美好的画面瞬间定格成永远,在我们心里久久闪烁。

上了高中后,每天沉浸在书海里,元旦也被忘得一干二净。再次把元旦纳入生活中来,是大学后,每次元旦放假,都会大吃一顿,去唱歌,去逛街,似乎要把一年的委屈,一年的欢笑,在这一天都统统发泄出来,然后开始新的一年。

工作后,元旦又少了些趣味,没有了童年的欢笑、青春年少时的狂欢,大家都喜欢跟家人简简单单地吃一顿饭,陪孩子逛逛商场,做做游戏,或者自己呆在屋子里,收拾下这一年的回忆。随着年龄的成长,元旦的温度也在慢慢地降低,不再渴望张扬,不再喜欢喧嚣,不再迷恋浮华的外表,等元旦在你的心中,变成了一杯温度刚好的水,那么,你的人生便到了一种让人羡慕的境界,不悲不喜,从容淡然,美好幸福!

节日散文9:新鞋的回忆

文/易书

节日是孩子的专利,节日的快乐也应该是孩子所独有的。这是我有了孩子,做了母亲后才体会到的。对于成人来说,节日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们要搜寻快乐的元素,然后把它们交到孩子手里,让孩子感受节日的快乐与温馨。

每当快过年时,我便领着儿子走进超市。超市里的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儿子对这繁华的一切早已失去了兴致,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繁盛的年代,目睹了许多繁华场景,繁华在他们已成了一种常态。所以,面对繁华时,他们不会惊奇,不会感动,也缺乏对于珍惜的理解。面对着这繁华的场景,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当年的他们到哪里去为我们搜寻这年的快乐与温馨呢。钱是那样的少,物质又是那样的匮乏。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似乎从没缺少年的快乐与温馨。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仿佛就是忙碌的代名词。她不但参与着春种秋收的劳动,还要做饭、喂猪、喂鸡,

冬天,当飘飞的雪花撒满田野,母亲便歇下了外面的劳作。但是,她的一双手还是没有停下的理由。冬天一到,年便在不远处遥遥眺望了。母亲又投入了新一轮的忙碌中。白天,她坐在缝纫机前,为我们一家人赶制着过年的新衣;晚上,她坐在灯下,为我们一家人赶制着过年的新鞋。多少个夜晚,母亲牵针引钱的声音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当我偶然从睡梦中醒来时,总会看到那一星如豆的灯光下,母亲执着劳作的身影。母亲怕这灯光搅扰了我们的睡眠,便用一张纸遮挡着灯光,这样,我们的睡眠便沉在夜的阴影里。我们在这夜的阴影里沉沉地睡去了,母亲依然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着她的劳作。每天晚上,我不知母亲是多会儿睡的,只是像变魔术一般,几天后,一双新鞋便出现在她的手上。每当一双鞋完工后,母亲一边看着我们穿上新鞋在炕上来回地走着,一边问紧张地问着:“咋样,合适不合适,挤脚不挤脚呀!”只要只听到我们那一声满意的答复,她憔悴的脸上便会显露出笑容。就这样,母亲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转着,直到转损了健康,转白了头发。

但是,那时的我也像现在的儿子一样,对于母亲的付出总是无所谓的,也是淡漠的。直到现在想起来,我才觉得自己的无知对于母亲的残忍。

那时,我十一二岁,是一个不懂事的傻丫头。当得知母亲准备为我做鞋时,我便盼着这新鞋早日穿在脚上。尽管母亲夜以继日地劳作,我却还是嫌她的手不够快,嫌这等待的日子太过漫长。每天放学后,我进门的第一句便是,鞋做好没?母亲笑着说,哪有那么快,你以为我长着几只手呀。过了一段时间,新鞋终于做好了。但是,母亲让我试这新鞋时,没有平时做好一双鞋时所表现出来的欢快。当穿着这新鞋高兴地在炕上走着时,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母亲匆忙中铰错了鞋样。我生气把这难看的鞋脱下来,扔在了母亲的面前。父亲骂了我,母亲却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把鞋收起来。从此,那双鞋便再没有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也不再关注母亲做鞋这一事情了。一天晚上,母亲喊我过去。因为怄着气,我没有答应,只是不情愿地走到她的跟前。母亲没有说话,从旁边拿过一个布包,打开后,我看到一双漂亮的新鞋。母亲把新鞋递到我的手上说,试试看。穿上这新鞋,看着母亲,我终于笑了。我不知那双做错的鞋被母亲搁在了哪里,也不知母亲多会儿为我做了这一双新鞋。那时,穿上新鞋的我全没有顾忌母亲的劳累,好象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直到我有了孩子,做了母亲,我才理解了当年母亲的难和母亲的苦。也许母亲早已忘记了这一件事情,但是我却不能忘记自己的无知对于母亲的伤害,只是这伤害留在了我的心里,我替母亲疼着。我不能请求母亲的原谅,也不想请求母亲的原谅!我愿永远背负这十字架,永远记着自己的无知对于母亲的残忍。

节日散文10:给在成人礼节日上的女儿的一封信

文/ljh000430

给在成人礼节日上的女儿的一封信

幺女:

今天你参加了成人礼,虽然刚刚17岁,但是你是准成人了。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因为你成人了,身心更加成熟,人生观更加清

晰;会更加理智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人与物、认识社会;会更加全面的思考自己的前途,会做符合自己的决定。爸爸妈妈的身份就是参谋了。

爸爸、妈妈得知你参加成人礼,而且要收到爸爸妈妈的信件。于是全家人委托你老爸执笔,向准成人的女儿说说心里话。

上次会老家高坎,爷爷问我们来看你没有,学习怎样。我们说来看你了,一切正常。他的心愿就是看着孙女儿上大学就心满意足了。开家长会回家,奶奶问:“xx乖的山,学习有进步没得嘛!”我说:“一切都好,乖的。”

你能进入全国一流的高中读书,是你努力得来的机会。在xⅩ七中学习,爸爸妈妈很放心。有勤奋好学的同学,德艺双馨的师长,孜孜不倦的科研氛围,我们满足了,你也满足了。不管今后怎样,xx七中都是你一生的荣耀。***妈经常说,女儿有创造奇迹的历史,我也相信。在高考奋斗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罗老说,坚持了,就有奇迹。当然,正常也就很好了。

高考最后这段时间,千万别睡太迟,11:30之前睡觉,调整好作息时间,一定要在白天高考考试时间段大脑兴奋。只要管理好时间,有序推进就行。越临近最后,越要抓基础、抓课本,与老师同步复习。切忌自以为是,不重视老师的复习讲解。

无论何时,安全第一。人身安全方面,学会保护自己。遇事多动脑子,办法总比困难多。不会的,千万别去冒险。比如游泳,不会就别去,去就得穿上救生衣。心理安全更重要,决定你能否积极面对生活。所以,一切事情都要想得开。思想意识安全,在生活中,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别轻信谣言,保持爱国、爱人民、爱家的光荣传统。

幺女,爸爸妈妈陪你成长,我们为有你而骄傲自豪。在今后的生活中,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祝女儿学习愉快!天天开心!

父亲:xxx

母亲:xx

20170421

节日散文11:节日的书香

文/李晓丽

两天前,小区楼下城市书屋开业了。这是离我家不足500米距离的第二座城市书店。这在新冠疫情下仍在徘徊的情形尤其难得。尽管我所处的地方没有新冠病例,是低风险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开个书屋真不容易。

进门戴口罩,量体温,里面却是别样的世界。温馨雅致的布局、琳琅满目的图书、明亮柔和的灯光,让我犹如步入闹市里的绿洲。一楼的30多个座位已座无虚席,有天真的孩童、有衣着光鲜的年轻妈妈、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少儿、小说、绘本、报纸杂志等多个门类,5000多册图书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让我目不暇接。书房里电子图书机、手机充电桩、医药箱、饮水机、雨伞等便民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为了生存,小黑鱼不再躲避,他想个好办法,教小红鱼们游成大鱼的样子……”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在大声朗读。她的母亲说,城市书屋开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有助于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忽如一夜春风来,城市书房遍地开。”一位老者感慨地说。他的话没有丝毫夸张。近两年来,我们县城城市书房先后开业,城市温暖的阅读之灯不断被点亮。

想想过去县城只有一个图书馆,想在图书馆借一本好书,得等一星期甚至一个月。而好书往往借的人多,传到自己手里缺页断码也是有的。而现在,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下班路途可以看,晚上转公园时可以看,星期天到休闲广场可以看,看不完的还可以拷贝电子书回家看。

小书屋大民生,小书屋大文化。在新闻中心工作的朋友讲,现在我们县城区域内城市书房图书达3.9多万册,外借图书2.4万多册。书屋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阅读已成为县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每当我置身在城市书屋之中,看看身边阅读者一张张宁静幸福的面庞,外界所有的熙来攘往、车水马龙都仿佛与自己无关,感觉自己似乎与月亮更近,与星空更近,觉得诗就在心里,远方就在眼前。

特别到了夜晚,街边的书屋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仿佛美丽的眼睛在注视着这座年轻的城市,仿佛一座温暖的驿站在呼唤着你走进去。

也许你很累,当你走进书屋,关上那扇门,所有的嘈杂声、烦心事都退去了,眼里只有书。它淡淡的墨香触摸着你平时秘而不宣的脆弱和感动,文字拽着穿越雨的声音、雪的声音、风的声音、河流的声音,让你在千百万种声音中寻找自己,梳理自己,释放自己。

也许你很烦恼,当你打开唐诗宋词,穿越时光与李白酌酒,与杜牧谈诗,与苏轼说禅,与山川亲近,与河流畅谈,在和风细雨中看小桥流水人家,在长河落日里赏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切失意惆怅都将随风雨而逝。

古人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便有了雅气,多了淡定。就在这个防控新冠疫情的春节,我量了体温,戴着口罩,走进城市书屋,打开一本书,我感受到了阳光;我带走一本书,坐在家里阅读,我就看到了新年的春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节日散文12:设个朋友节如何

文/李忱潞

我最想设立的一个节日是“朋友节”。

现在的家长总在我们耳边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好好学习,不能看电视、不能与小伙伴在一起尽情地玩……弄得我们几乎连交朋友的时间都没有。就算有要好的朋友,下课也不能在一起玩耍,因为大家只顾着学习,这样下去可能友情也会渐渐淡了。所以我最希望有个朋友节。

有了朋友节,朋友之间就可以相互赠送礼物,增强友情;就算不认识的人也可以在一起玩耍;让有矛盾的朋友也可以得到化解;还可以让大人们找到童年的快乐。

在朋友节这天,可以和老师、同学、家长们一块去野外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是一件惬意的事。还可以举行一些亲子活动,每个家庭都来比赛或班级与班级之间比,比赛的项目可以是跳绳、运东西、跑步……

朋友节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我期待着朋友节到来的那一天。

节日散文13:糖果味的“六一”

文/沈温婷

“六一”,是一个属于我们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什么都不用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微笑。

“六一”该怎么过呢?捉迷藏、萝卜蹲……数也数不过来,而我正在幻想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六一”节!

彩带飘拂,欢笑连绵。“六一”的气氛开始冉冉升起,包裹着整座校园,连再熟悉不过的班级也变得陌生起来,每个同学都在忙着装饰班级,连“捣蛋鬼”也在帮忙。这时,老师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她用神秘的语气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surprise(惊喜)!”话音刚落,下面“哗——”的一声讨论开来,如同千军万马在厮杀。紧接着,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教室,打开门一看:里面装满了色彩缤纷的糖果。我们个个惊讶地把嘴张成一个大“O”型,等大家反应过来,立马撒腿扑了上去,有的躺在“糖海”里闭目养神;有的则抓起大把的糖往嘴里塞,还一个劲地说:“老师,准备这些肯定花了不少钱,不吃就浪费了,多吃点也许能为老师省点钱呢!”还有的在大声喊着:“sweet,sweet,许多的sweet!”女生们在地上抓了一大把糖果往天花板上一扬,大喊着:“下雨啦!下糖雨啦!”淘气的男生们在打糖仗,甜甜的糖果砸在身上,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

这就是我想要的“六一”节,像糖果一样甜蜜的“六一”节。

节日散文14:蛰分节气俏报春

文/刘绍本

节气不是节日,它是起始于中国古代划分气候变化的名称。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整个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列在十二个月里,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年初春季三个月里,自然包括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唱念起节气口诀,便是:“春雨惊春明谷(天)”。而在仲春时刻,也就是春季当中的阳历三月份,拥有两个节气,它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个是惊蛰,一个是春分。

惊 蛰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又称启蛰。每年阳历3月6日前后,今年就在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诠释说:“(农历)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此前,动物入冬藏潜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此节气,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闻声苏醒,称为“惊”。华北,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到了惊蛰节气,古代黄河流域的物候现象,一是桃始华;二是仓庚鸣;三是鹰化为鸠。《吕氏春秋?仲春记》这样描述着。意思是,表现在桃花逐渐开放,黄鹂鸟飞来鸣叫,布谷鸟也在欢唱。代替了霸占冬野上空的鹰隼们。应该说,惊蛰节气,还处在乍寒乍暖之际。早就有“冷惊蛰,暖春风”的俗谚。人们常拿惊蛰的气象景况来预测后期的天气变化,比如惊蛰时的风吧:“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再如,惊蛰的雷鸣也十分引人注意,如当日果真闻到雷声,被认为“主岁丰”,“谷米贱似泥”;若是雷动于未交惊蛰之前,则认为“主岁歉”,有“未蛰先蛰,人吃狗食”之虑了。这在当时缺少科学气象预测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依据物候探测收成的手段。“春雷响,万物长”是不错的,但我国南北幅员辽阔,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南疆在阳历一月底便可闻雷,而北国初雷却要等到四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也许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那么,惊蛰时节,曾有怎样的习俗和讲究呢?

首先是开始春耕农忙活动。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因此这方面的农事谚语大量流传:“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惊蛰不耕地,好比蒸馍走了气”,“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等等。

其次是开始除虫驱寒活动。惊蛰这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古时的生物物种又比较多,有些病虫缺少有效的防控措施,有些疾病借各种各类虫媒侵入人体,也没有百分之百的特效药。所以即刻开始,就着手驱除毒虫害虫的卫生壮苗活动。这个节气里,人们趁着早晚,手提锣鼓和梆子,敲打吆喝到田间,说是能够赶跑偷咬庄稼的虫鸟,驱逐给人带来病害的坏种。河北作家常书侦,记述过幼时家乡的习俗:“照房梁”,做时口中还要念念有词;“蜈蚣蝎子害人精,照出你来不留情。双脚跺,开水冲,你再害人万不能。”

还有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惊蛰“万物复苏”、“乍暖还寒”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此时食用些梨果,可生吃,也可蒸熟、烤软,也可榨汁煮水,能够收到顺肝益脾、五脏和平之功效,用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古老的惊蛰节气啊,也许那蛰雷一时还未在空间炸响,但早已在勤奋劳动者的胸膛响彻。散文家苇岸在新千喜之年开始的时候,突发奇想——为悠久的二十四节气造象!于是在自己居住附近的田野上选择一个固定点,在每一个节气日子的上午九点钟,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文字。他在《惊蛰》中写道:“‘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千万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段散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它的内涵:世界,永远是在刚刚“启封”的样子,人间纵然经历了千万次“惊蛰”,他们依旧欢欣雀跃地迎接着眼前朴面而来的无限春光。

春 分

二十四节气里,排序为第四个节气。每年阳历3月21日前后,今年就赶在了3月20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即春分点)时开始。与别的节气不一样,这天的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所以古时又把春分称为“日中”、“日夜分”,历史典籍上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节气表示的意义有二,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等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代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九十天之中,平分了春季。《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解释:“(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而现代天文学规定,春分则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所谓“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春分节气到了,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据《农桑通诀》记载和表述:一是玄鸟至;二是雷乃发生,三是始电。意思是说,燕子飞回来了,天空又有了雷声和闪电。这样以物候表节气的方法,计算时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古人以鸟兽虫鱼、草木生态的变动以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出现和消失,来验证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推移。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对应,叫做“候应”。七十二候的说法起源很早,《逸周书》中所记载的便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还有些不准确和不科学的地方,但对于了解过往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么,春分时节,曾有怎样的习俗和讲究呢?

在宫庭那里,要举行“祭日”盛典。从周代开始,春分就有祭日仪式。《礼记?祭义》记载着“祭日于坛”。此俗历代传承至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写有:“春风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可见受重视的程度。

在民间,春分这一天,仍有立春开始的许多习俗活动。比如,“吃春菜”、“送春牛”等。有的地方,还要试手“竖蛋”:就是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几上把它竖立起来,求得春天里和全年中办事顺意。虽然倒掉的不少,但是成功者也很多,带给人喜悦与欢欣。在室外,不少城民赶到郊野踏青挑野菜,或者簪花放风筝。

春分节气里,人们踏青赏春的兴致大增。古代诗词中,就有许多对春分景色的描述。比如宋代欧阳修,便在《阮郎归》一词中上阙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清代孔尚任有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仲春时刻的春分节气,带来更浓的春意普降人间。

节日散文15:“走心”的祝福短信

文/张君燕

春节临近,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我的手机里也开始陆陆续续地收到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短信。但是,看着这些短信,我却左右为难起来。按说一年过去了,理应对朋友们表达一下祝福,但是群发的短信毫无诚意,而且朋友们一眼都能分辨出来,没有什么意义,我是不屑这样做的。可是,如果一条一条“量身定制”,又觉得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时间,想想都觉得头痛。

这天,我收到一个旧同事发来的短信,本以为也是和别人如出一辙的群发短信,可打开一看,我却吃了一惊——丫头,新年快乐!还是喜欢喊你丫头,就像你喜欢叫我果果姐一样。最近工作还顺利吗?你悟性很好,也很聪明,就是有时会有点小马虎。新的一年,要多一点认真和细致哦。

说实话,收到这样的短信,除了吃惊外,更多的是感动。对果果姐表达了感谢之后,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果果姐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说,留在她“朋友”分组里的人都是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所以她都一一认真地发去了新春的问候。

“近百人全部都发了定制祝福?”我更加吃惊了。果果姐回复:是呀,祝福就是要发自内心的,如果是那种群发的短信,就没必要发了嘛!看到我一连串吃惊和佩服的表情,果果姐又告诉我,其实,在春节这几天根本来不及编辑这么多条问候短信。所以,她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编写了。在工作间隙,中午休息,晚上睡觉前等等空余时间,果果姐就会翻开手机通信录,给自己认为值得交往的朋友编辑祝福短信,然后保存到草稿箱。

“这工程也太庞大了,你不会觉得麻烦吗?”我问。“怎么会麻烦呢?在编辑短信的过程中,我会想起和朋友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里会充满美好和快乐。”

听完果果姐的话,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其实,想要给朋友们带来一点与众不同的真实的感动,只需要多用一点点心。如此,既能让朋友们开心,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