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毕业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毕业的散文1:人生没有毕业时
文/王飒飒
人生的坐标,常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转动。
蓦然回首时,青春不再人已中年。沧桑的岁月不仅留在脸上更刻在心里。但我们不能退缩,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踏实地走好人生的后半段。
人生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
好多次我在彷徨,好多次我在迷茫,好多次我在苦苦地追寻后仍然找不到新的方向……我知道路途有止,生命有尽,要想去创造奇迹,就要懂得坚持;我知道人生有太多太多的未知数,要想坚守自己,就要明白如何去舍弃……
当岁月的车轮碾过四季的尘埃,当曾经的一切在荏苒的时光中沦为漂浮的云彩,你是否有过无奈的悲哀,又是否在流失的青春中凭靠无悔的选择绽放过耀眼的光彩?
当再次漫步在熟悉的校园林荫小路上,脑海中浮现的,早已不是当初青涩的气质,也早已改变了当初跌到尘埃里的幼稚形象。但是,走过的路似乎在眼前摇晃,足下的土似乎在震荡,一切一切在记忆的长河里被汇成一幅凌乱的画,继而又如跑马灯般转动出蒙太奇的幻想,忽而又有一阵阵风吹动,吹熄了记忆深处那盏昏黄的油灯,淡化了展开的画卷,遮蔽了蒙太奇的憧憬……当一切归于平淡,再没了回味,再没了影像,整个世界仿佛在一瞬间静止,记忆的长河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如果整个人生是如此这般的丧失目标和意志,那么在我们的魂灵里,谁又能明明白白,清清醒醒?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放眼望去,竟没有什么事物不拥有自己的选择,小草选择了大地,因为它相信,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顽石选择了高山,因为它相信,高山缄默,自是一种巍峨;白云选择了蓝天,因为它相信,蓝天无言,自是一种开阔……
记忆中曾不断浮现过一句话:“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当这句话随着每一天的空气沉入丹田,我更懂得了:要想成功,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把握生命中不多的时机,人生路途上有如此多的岔路口,以致我们闭上眼都要思索下一步应该如何走才能走得出去。因此,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选择的真谛,就在于奋发向上的毅力和勇气。
摆脱束缚的枷锁,脱离命运的桎梏,徒留下心底最柔软的那份悸动,羽化出内心最无悔的选择。让所有人知道:不是只有白云才能随风飘逝,不是只有顽石才能坚韧不拔,心田的杂芜同样可以消除,心志的羽翼同样能够韧如竹丝!
我们知道岁月难再,所以我们选择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珍爱光阴的每一瞬间;我们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我们选择“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人生没有毕业;我们知道“志不立,人生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所以我们选择立志选择成才;我们知道人生重在选择,所以我们选择了无悔的判断。
古人云:“巧女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木材。”因而,选择在人生前进的路上更加不可缺少,我们只有懂得去选择,学会合理的选择,我们的人生才有拥有力量,我们的人生才拥有希望,我们将来的岁月里才有实现的梦想!
虚度的年华难在,青春的岁月难在,当我们走过这荆棘密布的旅途,回首过来的征程,倘若看到的是一片萧瑟,甚至连风雨和云彩都淡化在湮没的尘埃里,那么,未来的人生之路又在何方?
人生真的没有毕业时。
毕业的散文2:大师的毕业寄语
文/古滕客
又到一年毕业季。在这样意义非凡的时候,就连那些民国大师,也会发些肺腑之言,想再多叮嘱几句。
胡适先生每到学生毕业,总要向他们阐释人生的真谛。1929年胡先生当年的毕业寄语是:“不要抛弃学问。”这是因为,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胡先生还引用了易卜生的“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以鼓励毕业生,同时敬告他们,“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读来心生敬佩,令人深思!
1933年,闻一多先生的毕业寄语是:“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死人踩在脚下,自己容许也挂了彩,这人才渐渐像一个兵了。”打了败仗,带者遍体的鳞伤回来,剩下了一丝气息,甚至是连最后的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兵最大的出息,最光明的前途,是败,败得精光。”“朋友们,现在我将送你们这支生力军去应战。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后,再遇你们,要看见你们为着争一个理想而赢来得那遍体的鳞伤。去了!我祝福你们—败!”“恭维的话、吉利的话,是臭绅士的虚伪,我们弃,想你们也厌恶。”这些话,是对青年发自内心的生命呐喊和号召。读来铿锵有力,震耳欲聋!
钱穆先生的毕业寄语,常给学生带来温馨的关怀。1962年,钱先生给当年的毕业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僧,一夕在某祖师处侍立。祖师说:“更深了,何不去?”那僧人珍重便去。却回,曰:“外面黑。”祖师点纸烛度与僧,僧拟接,祖师复把烛吹灭了。那僧于此大悟,便礼拜。诸位此时毕业离校,正如那僧人夜深宜下。但外面漆黑,那是诸位初进社会会有此感的。所以诸位当离校而去之际,总会要诸师长有些赠言,正如那僧人珍重出去了却又回一般。那祖师点与他纸烛,却又一口吹了,这正是一番最亲切的大教训。因为外面虽黑,那僧人还具有两眼两脚,大可放胆直行而去,不必疑惧却回。僧人所悟便悟在这上,可见关键还在青年人自己这边。读来恍然大悟,催人奋进。
回顾大师们的毕业寄语,会发现他们的话不掺半点虚假,全是肺腑之言、衷心之语,油然体会到大师的真诚和伟大。此时此刻,我们的毕业生也即将踏入社会,不妨抽出片刻的时光,留意大师们的毕业寄语,也许会受益匪浅!
毕业的散文3:毕业季·念
文/杨月琦
转瞬又迎来了一个浓阴下藏满硕果的夏天,伴随着温热的夏风,耳畔传进了我们曾经爽朗的欢歌笑语,毕业在即,却不舍别离。
回想初入学时,我们从各个地方相聚在那个30平米的小宿舍里,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往事历历,犹如昨日。曾经,为了不弄乱叠好的军被,席地而卧;晨起,一起收拾卫生,买个简单的早饭,边走边吃,匆匆赶去上课;为了体能达标测试过关,在操场上不知疲倦;更为了每学期的考试不挂科而奋笔疾书,挑灯夜战……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却忽然一去不复返,小别离的泪光在眼眶打转,临行前我们把宿舍里那盆吊兰一分为四,各自带回了家,只为睹物思人罢!在那洒满了落叶的青石台阶上,仰望天如洗,水如碧,悠悠地想起你,心中一片蔚蓝。
而今你我都已为人母,有了家庭和工作,相聚甚少,但渐行渐远的却不包含曾经生活中的美好回忆,毕业季,值此纪念,愿你青春依然,繁花似锦。
毕业的散文4:还钱
文/周灵峰
毕业十年,同学们第一次在东坡酒楼聚会。菜早已上齐,就差赵建没到。蔡进说赵建这十年应该混得不错,在学校时他就走在我们前头。
正说着,赵建神采奕奕地走了进来。“对不起,来晚了。”赵建赔着笑。“坐坐。”蔡进热情地打招呼,“弟妹一起坐。”站在赵建身后的那位时髦女郎笑了笑并未坐下。
“对不起,她是我司机。”赵建红着脸说。“哦!”大家不约而同地一声惊呼。赵建请这么漂亮的司机,肯定混得不错。大家说什么也要时髦女郎坐下。时髦女郎望着赵建。赵建手一挥:“坐下吧!都是我同学。”
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些激动。坐在下首的蔡进斟满一杯酒站起来对赵建说:“先喝了这杯酒!有件事还得请你帮忙。”赵建脸红脖子粗:“好说!好说!”一仰脖喝了个精光。
蔡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找你借8000块钱。想买套房,从集体宿舍搬出来,首付还缺8000块。年底还你。”赵建呵呵一笑,拿起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个信封,“这里是一万。先拿去用吧!”蔡进激动得满脸泪花。
第二年初春,赵建装修房子,想起蔡进的钱早该还了,便打电话给蔡进。没想电话里蔡进却说年前就还了。赵建觉得奇怪问还给谁了。“让你司机带回去的啊!元旦那天我刚取好钱从银行出来,见你的车也停在银行门口,司机坐在里面,我便把钱交给她了。”蔡进有些生气。“什么?”赵建一下跳了起来:“我哪有车子和司机。那次聚会她是我从街上临时花钱雇来的出租车司机。你居然把钱交给她了?”
毕业的散文5:铅笔头的分量
文/董国宾
毕业那年,我考进了政府机关,幸运地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天,一位乡下老大爷到机关上访,情绪很激动,领导让我负责接访。虽上班不久,但面对这位上访的老人,我还是满有信心的。可费了很大劲,我才把他领进信访室。不管怎么劝说,他就是平静不下来,不一会儿工夫,就与我对峙起来。同事告诉我,他是一位老上访户,因为评残问题,不了解政策又不听劝告,积怨颇深。我自认为业务娴熟,就把相关政策逐字逐句讲给他听,可他仍固执己见,还动不动就拍案大吼,弄得我无计可施。
中午,我安排他在单位食堂就餐,要了一份不错的饭菜。岂料下午一上班,他照样纠缠不休。这下,我彻底心灰意冷了,干脆说:“你信不过我,就电话咨询一下上级业务部门吧”。我迅速拿出纸和笔,写下一串电话号码递过去。说来也怪,他不接纸条,静静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没等我缓过神儿来,他说:“小同志,不是俺不讲理,有意与您过不去。俺是乡下人,没文化,听不懂那些大道理,总觉得您与俺有距离。看到了你用的这个铅笔头,俺就想到了上学的小孙女。您在大楼里上班,还这样约束自己,俺小孙女也没这么节俭过。如今,俺还有什么信不过的呢!俺这就回去,再也不给您添麻烦了,俺相信您”。
原来,我平时习惯用铅笔,一根铅笔用到捏不住了仍不肯丢弃。没想到,一个小小铅笔头,竟有如此分量。我的劝说是那样艰难,而他的信任竟如此简单。看着这位老大爷,我陡然觉醒了。
毕业的散文6:密林深处的光芒
文/鲁先圣
毕业20周年的同学聚会,有一个女同学没有来。有人告诉我,她一开始分到了一座县城,后来不知为什么去了一个偏僻的小镇。这么多年了,同学们几乎对她的消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她去了一个镇小学,嫁给了那里的一个人,夫妻两人在那个只有他们两人任教的学校教书。
毕业20年了,大家已从20岁左右的翩翩学子变为社会中各个层面的中坚,有人做了主政一方的官员,有人做了大学教授,有人成了着名作家,大家多年分别再见的喜悦洋溢着整个空间。大家都在询问着那个没有来的同学,她是当初全班最美丽的女孩,她也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同学。
大家委托我利用职业的方便去看看她。我自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不仅仅是去看看老同学,我甚至隐约地意识到她那里一定有我更感兴趣的人生故事。
聚会之后,我立刻启程到她所在的那个县里去。县里的教育局长是我的朋友,他执意要陪同我前去,他说我自己去根本找不到那所学校。我一路上想象着那里的偏僻和荒凉。当车子进入一片树林之后朋友告诉我,快到学校了。我放目窗外,路两旁尽是穿天白杨,一望无际,道路就像一条深不见底的胡同。而天空亦是在城中多年所不见的那种湛蓝蔚蓝。路两旁的沟内是满满的静静的碧绿见底的水。这是森林吗?在鲁西南,没有听说过那里有人造森林呀!朋友说,只有这一片,原是低洼的湖区,后来改造土壤植树造林,形成了这片几十万亩的人造林区。我顿感目爽神清。不觉间,车子已下了较宽些的乡间沙石路,进入了只不过刚能过一辆车的林荫路。上面已看不到天空,路上长满了青草,到处是鸟的叫声。
到了。在林区的纵深处,出现了一排红砖瓦舍,一群孩子正席地而坐,听一位女教师朗读课文。这就是我的同学无疑了,我心中自言自语。四目相对,我惊诧不已,几乎是一成未变的她!
她那种出乎预料的惊喜溢于言表。在那排瓦房一侧,她那宽敞的家里,我们每人喝了一杯清香不绝的槐花茶。不巧她的丈夫出去了,没能见到。我在她的书房里停留了很久,满满的足有5000册藏书,而几乎每一部书上,都留有她读过的痕迹。我看了她的手稿,那是一部四卷本的小说,叫《宁静而美丽的地方》。
她告诉我,书稿已寄给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已来信说列入出版计划了。我问起聚会的事,她再三地道歉,说实在离不开这几十个孩子。有机会的时候,邀请大家来我的树林看看我的学生们。
我的局长朋友告诉我,她的教学成绩十分优秀,县里几次调她去县城的学校她都没有去,一是她舍不得这个地方,再是没有年轻的教师愿意来接替她的工作。
城市的热闹与喧嚣已改变了我们所有的人,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生活在我们当初的美丽憧憬里。
告别同学回到我生活的城市,我看着这些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人们,心中流过阵阵失意与苦涩。人间有很多宁静而美丽的地方,被我们轻易地抛弃了。人生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也被我们轻易地舍弃了。
毕业的散文7:毕业季
他们躺在山坡上,自行车堆在一旁。能听到不远处学校的放学铃声,学生的嬉笑,甚至小道上一辆辆自行车带起的风声。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那么近,又那么远。他们高中毕业了,没有像他们之前想的那样有爆炸一般的快感,每个人只是躺在山坡上,享受这个夏天少有的清凉。
阿童,黎中高中部2007届四班学生。喜欢游戏和编程。高中三年靠维修各宿舍的电脑赚了不少外快。一脸宅男相,还胖,被林晖开玩笑说永远找不到女朋友。
林晖,黎中高中部2007届四班学生。喜欢漫画和电影。因为热血漫画和动漫看多了,会觉得夏天是个热闹的季节,会为夏天没有做些很有意义的事感到伤心。笑起来会露出八颗牙齿。
泽宇,黎中高中部2007届六班学生。喜欢游戏和旅行。因为是福建人,会说闽南话,跟家人通电话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邢睿,黎中高中部2007届四班学生。喜欢台球和杂志。和泽宇是老乡。是五个人里学习最好的一个,要回南方上大学,可能以后还会出国。看上去并不像是书呆子类型的邢睿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后来的高考成绩大吃一惊。
王舜,黎中高中部2007届四班学生。喜欢动漫和篮球。刚上高中的时候很瘦,后来不知不觉运动细胞充满全身,变得又壮又高。擅长表情严肃地讲笑话给大家听。
高考前的日子,五个人会一起去操场转。夏日将近,却见不了这操场多少次了。学校取消了高三学生的课间跑操,一开始每到课间跑的时候,几乎全年级的学生都会趴在教学楼栏杆上,悠闲地看学弟学妹们在操场上挥汗淋漓、当牛做马的样子。后来就没有了,都坐在教室里刷题,堆在教室后面的书一摞高过一摞。很多学生去了外面的补习班,不再来上课。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拿到毕业证,报完志愿,清理宿舍墙上贴的海报。刻在桌子上的字成了唯一保留下来的痕迹,证明这一届学生的存在。这五个人也是,高考结束后,处于分别的临界线。
“阿童,你啥时候减肥?”王舜打破了山坡上的寂静。
“啊,你这家伙为啥现在说这个……就这个夏天吧,反正闲着,找点事做。”阿童说。
泽宇转过头来,“你咋跟林晖越来越像了呢,总是夏天夏天的。”
“他说得有道理。”阿童嘟囔了一句。
“我想暑假去个地方,好不容易不用想别的事了。开玩笑,这可是高考之后的暑假啊!”林晖把头枕在胳膊上说。
“去个凉快的地方。我是不想在这火炉子里待了。”躺在一边的邢睿哑着嗓子说。
王舜坐起来掰了掰手指:“话说,第一次躺在这坡上还是初二的时候。”
“这坡上也没什么好看的。”泽宇说。
“这就是给咱高中毕业之后留的地方。”王舜回道。
大家都不说话了。谈及到毕业,很多话提到嗓子眼,却一直难以说出来。
那天,八点的时候天还没黑,火烧云在天边卷成一团一团的,那景色,随便挑一个角度都会拍出很好看的照片。五个人骑车回家,骑到岔路口的时候,互相给对方说再见,祝好运。林晖在日记本上写下高中最后一日的见闻:山坡上,没有进行完的话题,没有规划好的夏天,八点钟的夕阳和复杂的我们。
那个暑假,邢睿和泽宇都回了福建,王舜和父母去欧洲旅游,阿童提前去了以后要上大学的C城熟悉环境,林晖去了上海。邢睿几乎消失了整整一个暑假,听泽宇说他回了乡下的外婆家,那里没有网络。泽宇给大家寄了福建的特产,在五个人的讨论群里发了几张他和父亲出海打鱼的照片。王舜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在群上分享当天的经历和照片,说欧洲很干净,水特别清。林晖说他住的宾馆楼下有家很不错的拉面馆,有机会大伙一定要来上海吃。去C城的阿童在一个便利店做临时工,说老板对他很好,考虑上学之后还会去那赚外快。
大家就这样分开了,像水滴汇入不同的分流。山坡上没有了五个人的踪影。夏日的那里,还是能看到八点的夕阳,还是有燥热的风吹过。他们会想起那个山坡,和那种时而愉悦时而忧伤的心情。没有五人帮的夏天还是会一个一个地过去,在他们想起彼此的时候,和没有想起彼此的时候。
毕业的散文8:错过旗袍错过你
文/王琳
那一年大学毕业,我们一起分配在边远的小站,成为同事。小站上文化娱乐生活几乎没有,除了看看单位订的报纸打发枯燥的业余生活,我庆幸学了一门手艺,那就是跟着老师傅们学做针线活、打毛衣。《大众电影》《中国服饰》是我最爱的读物。其中一个明星穿着件粉色牡丹花旗袍引起了我的注意,高盘的发髻配上旗袍真好看,我也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旗袍,可是这里没有卖的,再说上班穿也不合适。我就在那时对旗袍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收集了很多旗袍的样子。不光喜欢旗袍,我还自己动手设计改良旗袍,你陪着我到集贸市场上买来布料,帮着我用报纸裁衣样,我学着做盘扣,一点点拼接,衣服做好了,我先穿着让你评价,这里肥了那里皱了,你挑剔地提着意见,我们一遍遍修改,衣服终于成功了。我编着两只小辫,穿着我们制作的旗袍走在乡间田野里,你还用傻瓜相机给我拍了很多穿着旗袍的照片,那时的日子真快乐,连天空都是分外的蓝。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年少无知,嘻嘻哈哈,天天在一起工作,我们回忆着校园生活,谈论着工作,一起去食堂打饭,一起逛集贸市场,单纯又简单,却没有对彼此有什么想法,谁也没有主动提出过什么。
几年过去,直到有一天,家里托关系把我调回省城,临走时,你笑着来车站送我,递给我一个大包,说买的零食让我上车打发时间,别没心没肺忘了大家,我们寒暄着互道珍重。车开了,我打开包,除了吃的还有一件粉色牡丹花旗袍,那正是我盼望已久的杂志上的那件旗袍……我的眼眶顿时湿了,泪水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远山,我知道我可能错过了旗袍,错过了你。
多年过去了,我把那件粉色牡丹花旗袍小心珍藏好,更珍藏好心里的那件旗袍,我从没敢轻易穿着它,生怕弄脏了,弄坏了,我深深记得曾经有一位挚友在最艰难的时期陪我度过快乐的时光。而今,我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穿过各种各样的服饰,有韩版的、时尚的、简约的,都不尽如人意,只有穿着旗袍,我才觉得最好看。举手投足间,一种无言的古典韵味将职场的干练掩藏,流露出千般风情万种柔肠,尽显女人的温婉端庄,纵然是低首也无限魅力。女人衣着旗袍,站是一首诗,坐是一道风景,半倚是娇羞,半怒是含情,风也罢雨也罢,一样多情一样善感。衣着旗袍,如半卷湘帘半掩门,犹抱琵琶半遮面,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毕业的散文9:怀恋故园稻花香
文/吴作栋
大学毕业后的一个稻花飘香的秋天,我怀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倾慕,毅然挥别故乡,选择了远行,决心去打拼一片新的天地。
多年来,历经繁华和努力,将曾经的欲望辛勤耕耘,也曾有过小有成功的喜悦,而体感的多是渐觉身心的疲惫,才发现内心深处的目标已渐行渐远。于是,在寻觅灵魂栖息的某个静谧的夜晚,不觉泛起对家乡的怀恋。
今秋归来,扑面的乡音乡情,让我感化,而家乡的新貌更是触动我的某根神经,一种感觉涌上心头,隐隐的自责过后更多的还是喜悦。
在品味家乡特有的甜美的同时,我欲寻记忆中哪条清晰的小路找回我熟悉的稻香。可呈现在我眼前的故乡让我颇觉陌生。尽管父亲曾电话告诉过我,家乡在政府的帮助下搞起了新农村建设,没想到当年参差不齐面貌不一的故居,竟魔术般地长出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两层楼房,全无记忆中的影子。哪还有房前我曾倍感亲情的草垛,更无以往四处游走的鸡狗鸭鹅……
然而,从乡亲的言谈举止间却寻不出一点点失落。哦!家乡变了,变美了!美的让我无从述说……
睡梦中,阵阵悦耳的鸟语唱亮了故乡的清晨。信步村道,薄薄的浅雾袅袅婷婷,搀扶着绵延如丝的稻香构织成朦胧的纱缦,轻附于故乡的肌肤,让人感觉出一种包蕴着母性的意象,故乡的柔性及亲和,使我顿觉轻松。
一阵稚气的笑音荡漾而来,寻声望去,见是社区广场上五七孩童在喷泉边戏耍。情景感染我不由地记起自己的童年:麦收秋后,一群少不更事的孩子,围着房前村后的草垛做着一种始终如一的藏猫猫的游戏。眼前的情境,让我好生羡慕!
广场的花圃中菊头沾着新生的露珠,晨风里俏皮的注视着一群安闲晨练的老人。记得些许年前一位退休归来的老教师,每每清晨习练太极,多受乡人讥讽,释为吃饱了撑的。可短短几年,那些异样的眼光和醋意的心理顿然消失。全民健身的清风早劲吹故里,乡亲们已成功地转轨到新的生活方式,似乎已忘记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家意识。让人高兴的是,这过程完成的又是那样地天然。晨光映在老人们历经岁月的面庞,让我寻到了家乡巨变的深层快意——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就近了离乡的时候,我特地赶去村外寻我记忆中的稻香,却不见原有的广阔。家乡的稻田已被飞速发展的村建企业挤瘦了身子,一台联合收割机稻田里欢欢地跑着,匆匆地吐着斛斛金黄。唤起我记忆中乡亲们汗雨挥镰的场景。
一阵稻香倏的钻进我的鼻孔,顺着味觉滑向心灵的U盘,存入的将是我对故乡难以割舍而永久的依恋。
随想明春再秋,探望故里,家乡又会是怎样一个新的面容?我不敢预测猜想,因为,故乡的脚步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节律演奏着美妙的乐章!
毕业的散文10:三代人的毕业照
文/余平
又是一年毕业季,还未曾完全褪去昨日的懵懂就不知不觉被推向离别的路口。拍毕业照是件伤感的事,照片一出来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拍毕业照又是件快乐的事情,总有人潇洒面对离别,总有人相信来日方长,我们还会再见。
父亲1960年毕业于武汉一中,他的高中毕业照是黑白的,随着岁月的流逝照片已发黄。父亲说那个年代女孩读到高中的不多,他们班的毕业照上女生蹲在第一排,后面三排站着的全是男生。父亲留着学生头,背着手,严肃端正,就像当年的青春岁月一样单纯青涩。照片里的同学大多穿着现在看来很土气的粗布衣服,表情一如父亲般严肃,几位老师看起来都很年轻,女老师梳着麻花辫,朴实而清纯。父亲说那时考大学很难,他们班考上大学的人没几个,高中毕业后大多数人都参加了工作,父亲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成为他们班的幸运儿。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常联系的同学还有八个,大家经常聚一聚,再看当年的毕业照往事历历在目,而他们已经满头银发,岁月不饶人的感慨油然而生。
我是1985年高中毕业的,当时考大学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临近高考的前三天,老师通知我们照毕业照,这时大家才猛然意识到分别的时候到了。我们照毕业照的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明媚,照相之前每位老师都发表了感言,最有意思的是化学老师,他讲着讲着就讲起了元素周期表,提醒我们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班主任只好示意化学老师这不是在课堂,我们一阵哄笑。我们照毕业照时穿着统一的校服,外向的同学还做着鬼脸打趣,我照相时特意站在一直暗恋的那个女生的身旁,算是为这场持续三年的单恋划上了句号。当十年后的1995年老狼的《同桌的你》在央视春晚唱起时,我拿出多年前的毕业照,听着那动人的旋律,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女儿今年高中毕业,女儿班上的毕业照更像是一场集体的服装秀。大家为了拍好毕业照花了点心思,他们在网上定制了五十件白色T恤,同学和任课老师各发一件。T恤上的图案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一只憨态可掬的卡通老虎和一只机灵可爱的卡通兔子手拉着手迎着太阳大步向前走,这是因为班上的同学不是属虎就是属兔的,“手拉着手”表示团结、友爱,“大步向前走”表示勇往直前,“迎着太阳”表示未来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看这张毕业照,大家都笑得特别开心,丝毫感觉不到高考前那种紧张的气氛。穿卡通T恤照毕业照还不过瘾,女儿班上的同学在高考来临的前一周团购了很潮的韩式校服——男生是白衬衣加灰色西装裤,系上黑领结,女生则是白衬衣搭配灰色短裙,每人头上系上丝带蝴蝶结。穿上这套“班服”照毕业照,大家一下子矜持了很多,变成了绅士和淑女。
毕业照不是一张简单的照片,而是定格在记忆中的青春,我家三代人的毕业照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我每每追忆起毕业照里的流年,或振奋,或伤感,或开心,或失落,毕业照里那个站在他暗恋女孩身旁的曾经的少年,如今已早生华发,他知道终将逝去的青春是永远不会再来了,能够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思念。
毕业的散文11:献给毕业季
文/何白女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如释重负的笑脸,惴惴不安的愁容或者早有预期的镇静脸庞,一个一个刷过脑海。面对毫无预知又势不可挡的未来,稚嫩的少年们,又将怎样宝刀出鞘,杀出一条理想的道路来。
未来已来,当画卷徐徐展开,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此后第一个分水岭也慢慢形成。失去和得到总是互相制约的。现在所失去的,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另一种方式弥补回来。
我也曾经在那个试卷课本纷飞的毕业季泪眼婆娑;在毕业照拍摄结束时,站在狂欢的人群里黯然神伤;在最后散场毕业聚会上,听着啤酒瓶“呯呯砰砰”的清脆撞击声中和耳边充斥来的巨大音浪声中,茫然不知归处。那时,学校食堂两边的香樟树长得特别茂盛,青翠欲滴,像一个特意打扮的妙龄少女举办她的成人礼。那时的风也很温柔,特别懂事,也没有掀起天台上晾晒的床单。宿管阿姨也一改往日的脾气,亲切地告诉我们把废弃的书本可以交给她,她会打理。想当初,陪读的母亲也会用这种语气说衣服可以交给她,她会清洗。一切,似乎都在变好,一切,似乎也都在消失。
临近考试时,我和闺蜜趴在阳台上看着满天燃烧的晚霞。她突然发问“以后你会穿高跟鞋吗?”她很认真地看着我,清澈的眼睛在那个傍晚的映照下特别炽热。“应该会吧,但好像穿起来不舒服。”我极力幻想着自己穿上高跟鞋的别扭姿态,但又无法拒绝它的诱惑。这样纠结的想法大概就像你不一定会喜欢吃榴莲,但听说榴莲很贵营养价值很高,你一定会去尝试。“我超级喜欢高跟鞋走路时的声音,哒——哒——哒,像马蹄的声音,苍劲有力”她非常投入地踮起脚尖抬起下巴在走廊上模仿了起来,那傲娇的神情让人看到了她脱下校服的模样。那时候,我们都以为自信有底气的女孩子应该就是这样的。我“噗”地一声笑得没心没肺。
我见过你单纯,善良,努力,阳光,可爱的样子,很多很多面,唯独没机会见你那高贵的一面。如果时光还记得,应该还欠我一个不一样的你。
那时候每到微机课,开心地提前好几天都在倒计时。稀罕计算机的样子跟小孩喜欢玩具没什么分别。虽然前二十分钟都在研究开机和打开网页的简单操作上,却也让人乐此不疲。老师所讲的内容早已淹没在键盘敲打声和男孩子的游戏粗口中。这是一群被压抑太久的小羔羊,看到青草的本能反应。后来,微机课越来越少,直至消失,随之被各种月考模拟考取而代之。高考完的当天晚上,全班都相约去了网吧通宵达旦,是把欠下的所有微机课补偿回来还是庆祝从此可以放纵自由的仪式呢?这种错综复杂地心情,在当时一晚上五块钱的娱乐费用上不值得花时间考虑。只知道一直建群,一直加QQ。熟悉的,不熟悉的,此时都变得深情款款。
忘了告诉你们,那时一直在努力地搜索唯美的QQ头像我早已换掉了,那些由莫名其妙符号命名的分组也都重新改成自己能一目了然的分组了,还有我的QQ等级也有一个太阳和好几个月亮了。而你们也一直在我的分组里,只是大部分都是灰色,久久不曾唤醒。
如果还有机会,我多想在那个擦肩而过的岁月里,用心去体会当时的心情,告别时用力挥挥手,告别语录也不会再摘抄那些华而不实的句子,我会尽量用朴实却发自真心的话语来结束这场盛宴。
每天准时准点的早操似乎让很多学生心生厌倦,我可能是特例。按照惯例,早到的学生站前面,而我也总会积极地在早操响起后立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天蒙蒙亮,偌大的操场稀稀拉拉的身影一定有我。“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这首被誉为“魔咒”的神曲在我想来还是能带来力量的。所以,在某些方面我还是特立独行吧。班主任——那个最早来到队伍的中年男人,永远双手背后,愁眉紧锁的样子在越来越临近考试的日子里更加显得殚精竭虑。不断重复着“早点醒来,锻炼身体,一天就有精神”在大家都散去时,他也总是最后看着孩子们往食堂跑。都说操劳的人容易生白发,他有没有白发,我没那么关注,但每次在校园报纸出版时都告诉我“这篇写的不错!”那肯定的眼神抚慰了羞涩不敢回答的我。
以前,我觉得你非常不通人情,总会自私地占用很多娱乐课程,让本来紧张的心更加塞得满满当当。考试完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记得你在讲台说“抱歉以前的行为让大家不开心,都是为了大家好。”一如既往地不苟言笑。你说“十年后,再相聚。”拿着粉笔重重地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透过超过人头高的书堆,我看到你眼神认真地扫过每一个学生,是不是也在幻想一个个不可思议的人生?可惜,对不起,我没有手机,那张记下你号码的纸条不知道放在哪个口袋里。你肯定看过很多学生,没有联系你的现象也司空见惯了吧。于你,我是无足轻重的那一个;于我,那些对我的肯定,是我很多年想起来都分外感动的源泉。
如果每一只飞过操场的鸟儿记得,帮问候那个双手背后的中年人,谢谢他的一切默默付出,我都记得!也将一直遵守本心,笔耕不辍。
那些可爱的,烦躁的,严肃的人和事,在这个初夏季节,幻化成一阵阵清凉的风,愿能吹过每一个散落天涯的友人脸上,漾开一圈一圈青春的涟漪。那些我不知道后来发生的故事,也希望都是喜剧结尾,有人在遥远的地方祝福着,期盼着。
此时窗外的香樟树也正茂盛,一如当年入学的你们!
毕业的散文12: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文/崎寻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开始习惯了一种生活。每天清晨,伴着闹钟声从睡梦中惊醒,然后花几分钟对读书时睡懒觉的怀念,最后强迫自己爬起来;每天站在公交站牌前,看着一个个匆匆忙忙模糊的身影,然后甩甩脑袋让自己清醒,最后和所有人一样焦急的等待着下一辆公交车的到来;每天下班后,回到空荡荡的房子,然后疲惫的将自己抛到床上,听着自己的心跳声,最后是一个人孤独的叹息……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走在校园的道路上,如此的熟悉却又遥远。这里的每一条路,都曾有自己或匆忙或散漫的脚印;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曾有自己或快乐或伤感的身影;这里的每一片天空,都曾有自己或迷茫或清晰的仰望。可是,在这个季节里,当再次感受这个地方时,蓦然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已不再属于自己。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不再和父母开口拿钱,不再和父母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朦朦胧明白了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学会了每周给父母挂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一切顺利;学会了每个节日给父母送祝福,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的牵挂;也学会了牢记父母的生日,告诉他们自己何时能回家。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认识了新的人,熟悉了新的事,但却依旧想念那些曾经的朋友。再次相聚的时候,大家相互调侃、欢笑,却不知为什么笑着笑着竟然流出了泪水。几瓶酒下去,一个个眼眶通红,不知是喝多了,还是偷偷的哭过;但是没人会说,大家依旧是笑着的,脸上淡淡的青涩,嘴角浅浅的苦涩,每个人都在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讲着讲着却再也说不下去,拿起酒杯就只有一句话:“干……”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身边的那些恋人们,分手的分手,离别的离别,每一对恋人都面临着考验爱情的关卡。有的在欢笑着珍惜最后的日子,有的在哭泣着缅怀逝去的快乐,有的则是独自一人看着眼前所有的分分合合。这一年,“我们曾经爱过”成为了恋人们心中最好的安慰,而那份最初的美好也将会被永远的珍藏在心底。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来得仓促,来得突然,才发现,原来我们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校的时候曾一直规划着未来,可是当真正走入社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最初的规划就像是一朵娇嫩的花,几乎禁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曾经的骄傲被践踏的一文不值,曾经的自信被蹂躏的体无完肤,这时候才懂了一句话:不是社会太残酷,而是我们太单纯。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
开始不敢想太多未来,未来是一场浮夸,而我们却是活在当下。我们唯一能告诉自己的就是:可以不相信未来,但是未来就在脚下……
毕业的散文13:时间会抚平一切
文/古高风
毕业了,分手的季节。她也不例外。
闺蜜们听到消息后,长叹一句:“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也怪不得她们唏嘘一片,恨不得捶头顿足,昂天长啸以泄悲愤。作为班里最看好的情侣,还是异地恋,坚持了四年,眼看着就要修成正果,却最终逃不过分手的命运。看着大家的反应,她苦笑,没做声。
若要问分手的原因,说来可笑,他说她依赖性太强,不够独立,给他压力很大。真真是不爱了多说无谓,连理由都不愿意好好找。在一起的时候,他说不喜欢女生太独立,要小鸟依人才好。为了这句话,她生生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从一个外向开朗的假小子渐变成一个淑女。见着男生也只是腼腆一笑而过,多一点的接触都没有。
怕他生气,不敢参加社团,不愿参加比赛,生怕自己的锋芒外露,惹来没必要的桃花。就连班级联谊也鲜少参加,在这个大学读了三年,也没有几个特别好的异性朋友。她甚至想就这样吧,反正以后就非他不嫁了的。可是谁能想到呢,山盟海誓都是屁话。每晚一句“我爱你”也不能代表一辈子。
四年来没有自己出去玩过,想着要和他开始人生第一次旅行。可是每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半个月。唉,守了四年,跟电话谈了四年恋爱,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她想哭却哭不出来,只觉得自己可笑,怎么就走到了今天。
都说男人最大的谎言就是“我爱你”,总算明白了。相爱一场,为他一点点改变,变成了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胆小懦弱,委屈求全,即使这样,也留不住他。爱情可以让一个人重生,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当初相爱的理由变成了今天不爱的借口,女子啊,不要在爱情里迷失了自我。
看着他的空间头像换成另一张双人照,照片里那个漂亮的女生眉目间透着霸气,这才是分手的理由。甜汤喝多了会腻,要换换口味了,火锅好像还不错。她恍然大悟。以爱之名做出的牺牲留不住爱情,从来如此。
还有两个月毕业,工作定好了,就在那个说好要一起去的南方城市。去走走吧,陌生的风景是疗伤的良药。火车走走停停,一路经过许多小站,她看到了山,看到了成片的田,看到了南方不一样的风景。站在长江大桥上,看着江面水波粼粼,脚下火车经过,桥颤动起来,她的眼泪终于落下。路人走过,只是奇怪地看一眼,便往桥的另一边走去了。踏上了这座桥,既然开始了就要走到对面去,走到对面就好了。
一年后,在南方城市的街头再见,他正被女友大声苛责,路人围观,狼狈不堪。很意外却也是意料之中,霸道却拥有美貌的女子,他的性子驾驭不了。越过人群,他的目光与她的相遇,惊讶,愧疚,难堪。她只是一笑,点头,转身走开。
爱情会让人受伤,但时间会抚平一切。
毕业的散文14:那份纪念
文/易州米
每到毕业季,看着三三两两的毕业生告别大学校园,我总在想,他们随身带走了怎样的纪念?
那份纪念可能是一组照片。照片上的人或许来自一个班,或许来自一间宿舍,或许是一对恋人,他们在临别校园之际,走遍曾留下美好记忆的道路和角落,重温小湖畔的一片绿阴和一抹夕阳,他们又跨上台阶、坐了条椅,在运动场上再一次跑得气喘吁吁……他们青春的身影定格在一个个瞬间,同时定格的还有心底的留恋。
那份纪念可能是一件事。那件事是向老师的邮箱再发一篇短文,字里行间有对老师的感恩,也有对某个课堂问题不同的见解,就像交上了最后一篇作业;那件事是向暗恋已久的人进行表白,直接说出他(她)的好,直接说出一腔的爱,不在意成败;那件事是说走就走的旅行,用完所有的积蓄,目的地是憧憬了4年的地方,青春的意义有一部分要体现在路上。
那份纪念可能是一句话。那句话不需要很多人听到,更不等待谁来评判。那句话或许只是再读一遍校训,只是重复恩师的嘱咐,只是把一所大学的精神更深地刻在心里。那句话是对青春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未来郑重许下的诺言。
毕业的散文15:我的大学
文/石子
1981年高中毕业,为我留下终身遗憾。
那时,我是多么希望考上大学呵,我对远方充满了特别的期待。我们村子里,前两年已经考上了两位大学生,一位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一位考取了四川石油学院。他们仅仅比我大2岁,高我两个年级,并且我都认识,和我姐姐是同学。一想起他们在遥远的大城市学习,一想起大学校园的神圣和美好,我对远方的城市和大学校园就无限憧憬和神往。
其实,我对考上大学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初中毕业中考时就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20分,由于未满十五岁年龄太小的缘故,于是才上了高中。初中就考上中专的三位同学,她们都在附近的几个县城读书,我私下里认为,她们始终都没能走出家门。对于她们读中专,我还有些瞧不起,觉得没有到过远方的大城市读书,就等于没有考上学校。于是,我以为,自己多读了两年的高中,肯定应该比初中的那些同学强,应该到远方去读大学。
读高中时,自己读的是特班,教我们班的,都是学校最好的老师,同一个班的同学,也互相竞争,每个同学对前途都充满了希望。那时,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在学校排名,也就三四十位,要知道,全年级是八个班哟,其中还有两个是复习班哈。虽然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我也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学生”。再加上老师经常鼓励,我更加信心十足。
高考,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平时学习成绩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大多考取了理想的院校,就我不争气,仅仅上了个中专分数线。要知道,我高考填报志愿,我从重点大学到大专,都填报的是医学院校。就连中专,也填报了卫生学校。我立志学医。然而,班主任老师看了我们填报的志愿后,说,我们填一个师范学校,增加一些保险系数。这样,我最后一个志愿才填报了大足师范。而那年,师范学校提前录取,我考的那点分数,便只能拿到大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了。
在大足读师范的时候,我和很多考上大学的同学都保持了书信往来,我特别羡慕他们,希望自己和他们的交往中,能感受一些大学生活的气息。也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还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
师范毕业,总想圆自己的大学梦。当时,读大学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重新考大学,这需要有五年以上的工龄。还有一条路就是参加函授学习和离职进修。不过,当时自己教小学,小学教师是没有资格考函授或离职进修的,此条道路也被堵死。
稀里糊涂混了一段日子。之后,1984年,国家实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百般无奈之下,我参加了自考,这虽是“杂牌”大学,在世人口中,也叫“野鸡”大学,但学习的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岂能白白放过?于是,我参加了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是四川师范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自考是一件艰辛的事情,特别是自考制度才建立之初,没有辅导教师,没有考试大纲,有时连必读教材也买不到,只能到大学去借阅,一切全凭自己瞎摸乱撞。而且,自考之初的合格率非常低,仅仅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参加自考,若没有一股子狠劲,没有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走不过那一片“沼泽地”的。
这以后的日子,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卖劲的日子。在乡村小学教书,一切都靠自己。常常因为看书,将饭菜煮糊;常常因为看书看到兴头上,忘了煮饭吃;常常因为一边看书一边吃饭,一顿饭吃掉一两个钟点。谈恋爱了,女友在十余里路之外的小镇上,我便手捧一本书,边走边看,两个小时之后到了女友家,书也看了十数页或数十页。最记得的是暮春初夏时节,下午放学之后,自己带上几本书,来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满坡的胡豆花开了,菜子花黄了,麦苗儿抽穗灌浆了。自己或坐于石头之上,或漫步于土埂之间,嗅着清新的气息,披着灿烂的晚霞,望着葱茏的原野,思索深刻的问题,诵读优美的诗章,默记复杂的道理,那景致,摄影师见了,定会怦然心动。现在想来,有那种学习的劲头,有那样的学习环境,何愁学不好知识呢?
1986年,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望着那一本红色金丝绒的毕业证,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连大学校园的门也没有进过,这算是读了大学么?真正的大学生活就像一片红霞,不停地诱惑着我。虽然,当时的自己也有些风光:自己是第一批自考毕业的学生,全县只有3个毕业生,另外两人是党政干部专修班的,且都是参军的时候在其他省市开始考试。当时,真正的自考毕业生,就我一个,而且,我十余门课程,没有一门重考过,全都一次性过关,有些课程,还得了八十几分的高分。毕业的时候,县政府专门为我们开座谈会,副县长孙振琴参加,而我由于得到通知时间太晚,赶到县政府时,座谈会刚刚结束。不过,孙县长还是把纪念品、奖金颁发给了我。从孙县长手中接过奖品《中华大字典》和200元奖金,自己感觉十分荣耀。
1988年开始,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自考,1991年年底毕业。当然,我同样是第一批自考本科毕业的学生,当时,全省只有54个第一批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生,而重庆市,仅仅8个。这之间,我有幸到了四川师范大学去参加毕业综合考试及毕业论文写作。倘佯在大学的校园,听天之骄子们谈笑风生,看天之骄子们坐在教室里听教授侃侃而谈,同天之骄子们一道挤伙食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点真正的大学生生活气息,心中多年的渴望也似乎得到一丝慰藉。
当然,有了自学考试扎实的文学功底,自己也尝试着写一些分行不分行的文字,先后有了散文集《花醉雨》、诗集《一地阳光》《风中的蓝》问世,了解了自己工作之后的作家梦、诗人梦。而且,有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自己后来从事行政工作,得心应手,逐步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这些,全是自学考试带来的“额外收益”。
今生未能真正进入大学学习,令人遗憾。但我也不后悔自己参加的自考,自考磨练出我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有了它,我相信,在艰难的人生之路上,自己能越过重重关山。
毕业的散文16:我们毕业了
文/陈孟蓉青
时间就像一把箭,一眨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这六年的生活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在这六年的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各种味道。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舍,因为在这六年中包含了老师和学生深深的情意,还包含了同学与同学之间暖暖的友谊,还有我们每个同学对母校的留念之情。
其中我最舍不得的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因为张老师就像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他照亮了我们,却熔化了自己;他每次都会让我们学到更好的知识和更多的学习方法;而且他在给我们上课前都会做好准备,上课时他也会把自己最好的学习方法教给我们,在课外时他还会指导我们去学更多的知识。但这一次离开后,我不知道我们还会不会再见面,即使不会再见面了,但您的身影也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老师。
当然我也舍不得每天和我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啦,我更舍不得我的那些好朋友。我们的友谊是不能用任何事物来衡量的。即使我们分开了,我也不会忘记你们。因为我们的回忆是吹不散的——是永远都不会发黄的。写到这里时,那些我们朝夕相处的景象顿时就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出来:课间我们快乐地游戏和嬉闹,小组讨论时各抒己见,辩论会时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我真的舍不得相处了六年的同学!我要永远记住你们——我的好朋友!你们也要永远记住我这个每天和你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啊!
最后我要在这里对我们敬爱的张老师说:谢谢您这两年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您的严格让我学会了做人;您的关怀使我健康成长;您的微笑使我充满自信。假如我能翱翔蓝天,那么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是您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您的教诲之恩使我终生难忘。
我也要对那些每天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说:愿你们像一群飞奔的骏马,在知识的道路上疾驰,愿你们是大海中上的帆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我们是同学,我们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