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散文

请欣赏回家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回家的散文1:第一次独自回家

文/周沐

每次放学时,看到同学能自己回家,我都会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多希望哪天我也能背着书包独自回家呀!

今天是我第一次尝试放学独自回家的日子,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时,我的心情激动万分。走出校门,我的心里有些自豪,也略带着紧张。我沿着学校西侧的道路走着,路上还遇到好几个同学,于是我们一路说说笑笑,感觉自由自在。

到十字路口时,我们得“分道扬镳”各自回自己的家。在这个没有红绿灯、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有的车像一阵风,从我眼前一晃而过;有的车鸣着笛,好像在对我说:“嘿,小朋友,注意安全哦。”看着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像是源源不断的流水,我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我看到两辆车相距远一些时,便迅速地冲了过去,顿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过了马路,就是我家的小区了,小区里人很少,我开始警觉起来,耳边不停地响起妈妈千叮咛万嘱咐的话:“不能和陌生人讲话,不能和陌生人走……”一会儿,我看到对面急匆匆地走过来一个人,我偷偷瞄了他一眼,有点害怕,心想:不会是坏人吧!于是我急忙离他远些,背着我沉重的大书包,竟然一口气冲到自己家门口。急促地敲开门时,我已经满头大汗,心怦怦直跳。奶奶看到我,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拉琴,第一次演讲,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经历过这么多的第一次,这次的经历给我带来的感受却是很特别,也非常深刻的。它让我明白了,只要你有勇气踏出那一步,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回家的散文2:旧 书 箱

文/墨淙

毕业多年,每次回家总要不厌其烦的翻翻旧书箱。从小学到大学,每年父母都要找一个纸箱,将我当年读完的书封装起来,码放在家里走动最少的一个角落。不知不觉,已高高摞起十五箱子。这些书大多是教材,数学、语文、电子、机械、热力学……,水浒、三国等中外小说被挑拣出来,锁在一个铁箱内,防止老鼠啃啮,以便他们孙子辈的继续阅读。

为了节省空间,书箱被被高高的摞起,几乎顶住房梁。想要翻看旧书,就要用上大小的椅子、板凳,椅子上摞一个大板凳,板凳上再摞一个小板凳,耍杂技般的登上爬下,搬下书箱。这种“行径”被老妈视为不良,一旦发现,定要皱起眉头严厉斥责。然而,旧书箱里蕴藏的“财宝”吸引力更大,成功搬下书箱的那一刻,即便被老妈瞪眼怒斥,心中还是窃喜。

每一个书箱像是一个年轮,书中的笔记从稚嫩走向成熟。我便常常用此时的成熟去审视彼时的成熟,却发现各种各样的稚嫩,这种对成长超越时空般的检阅所带来的快感,令我迫不及待的在院子里寻一块干净平整的地方,将他们一本本的摆出来细细品味。

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落在地上,山村的蝉是会唱歌的生灵,他们隐藏在粗糙的树皮上推出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声浪,而我早已听不见他们悠扬的歌声,深深地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之中。

随心所欲的翻至某页,突然心中一惊,那种带着期盼的奇妙的感觉滋溜一下钻了出来,一张叠的方方正正的白纸正夹在书缝之中。赶紧打开来看,却是某堂政治课的笔记。我想,一定有一张让我更感兴趣的纸,或者当初某位女同学偷偷夹在书里面,而我恰好没发现也大有可能。就这样一本本的翻看,抖搂出来当年办身份证时略带稚嫩面庞的小二寸照片,不知何时与某位同学的合影,以及一大堆课堂作业、笔记。

我想起了小时候放学沿路搜罗废灯泡的情景,垃圾堆永远是最重点的区域,当发现他们孤零零的躯体,便赶紧跑过去捡起来,做好一个自认为潇洒的投掷姿势,向着远处的石堆用尽全力抛过去,然后砰地一声碎响。但这一次的响声总是平凡,于是全神贯注的搜寻下一个,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找,永远不知道沉浸在傍晚多么幸福的金色阳光中。

夏日午后的一两点钟,山村白天最安详的时刻,忙了一上午的人们安逸的眠在悠扬的蝉鸣中,山风掠过高高的杨树,远远传来母鸡咯咯的叫声,而我正坐在院子里树荫下,查找着旧书箱里那本最神秘的书,和书里最神秘的一页。

回家的散文3:当妈妈生病时

文/梁思敏

下午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满头是汗。我立刻跑到床边,关切地问:“妈妈您怎么啦?这么热的天您还盖得住厚被子呀?”妈妈说:“没事,我只是有些累。”我不相信,赶紧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啊,可真烫呀!一定是发烧了!”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如刀绞。我想起往日发烧时妈妈给我降温的方法,我立刻去接了半盆凉水,把毛巾完全浸湿、叠小,放到妈妈的额头上。就这样反复多次,但不见妈妈的病情有所好转。我心急如焚,决定带妈妈上医院。

我扶着妈妈小心地走到门口,打了一辆出租车立即赶往医院。到了医院,医生给妈妈检查完身体,说:“病人发烧很严重,得尽快打点滴。”打点滴时,我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妈妈身边。过了一会儿,我不争气的肚子开始叫唤了,我心想:妈妈的肚子一定也饿了吧?不如我下去买盒饭来给妈妈吃吧!说买就买,我飞奔到楼下,买了盒饭,还多加了一个荷包蛋。我小心地端到妈妈床前,把她扶起来坐着,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饭。喂完饭,我一会儿接水给妈妈喝,一会儿给妈妈擦擦汗,一会儿削水果给妈妈吃……妈妈感觉好多了,脸上洋溢着微笑。旁边的阿姨情不自禁地对她儿子说:“你看看,那个小妹妹的妈妈多么幸福呀!”点滴终于打完了,医生给妈妈开了药方,让她去拿药,我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您歇着,让我去拿吧!”妈妈点点头。我像一只离铉的箭,向拿药处飞奔而去。回到家后,我按照医生的吩咐,一天吃三次,一次各吃一袋。我每天准时给妈妈冲药,喂妈妈。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的病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很快就好了。妈妈看着我欣慰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我听了,把妈妈紧紧搂在怀里……

回家的散文4:一件小小的善事

文/史连永

下班回家,家住四楼的淘孩子,正和奶奶在单元口踌躇不前。孩子左脚缠着白色绷带,奶奶搀扶着他。原来,孩子爬车库,一不小心掉下来,摔伤了脚,父母没在家,只有奶奶在家。我刚搬到这个小区,邻里不熟,但对这个淘气孩子印象极深,中午闹,晚上唱,四邻不安。这次惨了,面对没楼梯的多层,祖孙俩一筹莫展。我毫不犹豫地说:“来我背你上楼。”孩子不见外,爬到我的背上,我负重拾阶而上。我心里踏实,一件小小的善事,种在了我心中。

此事过去不久,一件暖人的事儿发生了。下班回家,见年迈的母亲躺在床上,没有了精神,我忙问:“妈,病了吗?”母亲虚弱地说:“别提了,老毛病又犯了,低血糖了,是四楼的张子扶我上来的。”哦,正是我背他家的孩子上楼的张子。母亲有糖尿病,血糖不稳定,有时血糖低了,连路都走不了。平日家里就母亲一个人,这次还真亏了邻居帮忙。我遇见张子,连忙感谢,张子是个直爽人,谁跟谁,相互帮助,邻里本分。从此,我们成为了友好睦邻。

回家的散文5:一碗家乡的油茶粥

文/邝美艳

年末回家,顿顿鱼肉,吃得满嘴油腻,就嚷着喝粥。母亲最了解我,说我是想喝油茶粥了吧。我连连点头称是。母亲便开始张罗做油茶粥。

在家乡,油茶粥每家每户不仅会做,还好喝,是每个家庭主妇必会的一道手艺。

到了腊月,年的气息浓了。新榨的茶油入瓮,各色糍粑、兰花根、猫耳朵、红薯糖……一样一样做好了,家里的尘也扫了,总算可以歇下来等着过年了。这时,就可以静下心来熬油茶粥了。

熬油茶粥相当讲究的。炒米是必须的。米最好是刚碾的新米,按人取上适量,倒入炒菜的铁锅中,放在炉火上不断翻炒,白色的米粒在热锅内一点点溅跳,变色,直至焦黄,鼻间掠过若有若无的焦米香味,就可以出锅。再淘洗干净,备用。

火炉上开始烧水,水一开,从竹筒里捏上自家种的绿茶,洒入开水中,茶叶在热水中翻腾、旋转,一点点舒展开来,腾腾的热气中泛出淡淡的茶叶清香,这时用一个竹制的小滤斗将茶叶撇出,倒掉。白开水变成了浅浅的绿茶水,倒入淘洗干净的炒米,盖上锅盖,听见里面米粒“扑扑”翻滚的声音。

适时,将一块巴掌大小已放了酱油、盐煎炸过的五花肉,切成两指宽的小薄片,发好的木耳切成碎块,笋干切成丁,红萝卜切成细粒,油豆腐切成细条,大白菜切丝,淘洗粉丝、红薯粉,切姜、蒜、葱,一切备好。锅中的米已近半熟,这时架起另一个炉子,开始炒菜。倒入五花肉,炒出油,一直到焦黄,一汪如月亮般大小的油,放入姜、蒜、笋干、木耳、红萝卜、油豆腐,不断翻炒,香气四溢,和平日炒菜一般,散上少许盐,再倒入酱油、辣椒粉、味精等调料,出锅,装盘。

经过翻炒的米比生米更易熟,揭开锅盖,吹开热气,细米粒已成小米花,在开水中不断翻滚、跃动,差不多了。倒入洗净滤干水的粉丝、红薯粉,炒好装盘的菜,大白菜,用勺拌匀,再加入掰成小块的油糍粑,兰花根,猫耳朵,瓜子仁等,似一场花样繁多的表演,常让围在一旁的孩子看得眼花缭乱。刚才还清淡的一锅粥瞬间变得粘稠,香气扑鼻。再熬煮一会,油茶粥就可以端上桌了。

印象中,熬油茶粥一般在冬夜。窗外北风呼啸,飘着针尖细雨,屋内灶火吐着紫红色的火苗,炉子上熬着一锅油茶粥,浓稠的油茶粥在锅内“嗞嗞”作响,蒸汽不断地冲撞着锅盖,一股股腾腾的热气从那稍张开的缝隙里钻出来,夹有肉香,米香,茶香,白菜的清香……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漫不经心地喝着热开水,不时咬上一块油糍粑,嚼着炸兰花根,或谈笑,眼睛不时地张望一下火炉上的油茶粥。锅里的声音越来越细微了,母亲揭开锅盖,一股热气腾空而起,小屋子里瞬间浓香四溢,我们几姐妹迫不及待地倒掉碗里喝剩的茶水,拿起筷子喝油茶粥,馋劲顿时陡增。

母亲给我们一一盛上,不时叮嘱:“小心点,烫嘴巴呢。”从母亲手中满心欢喜地接过满满一碗油茶粥,小心翼翼地将嘴凑近,吹一口气,然后轻轻吸上一点,又粘又稠又烫,却酣畅淋漓。油茶粥一定要趁热喝,只要稍凉一下,就可以大口大口地喝了,屋子里顿时响起一片“呼噜呼噜”喝粥的声音。喝油茶粥还得配上一碟豆腐乳,夹起一块裹着一层厚厚辣椒粉的豆腐乳,放入油茶粥中,粥瞬时披了一件红色的披肩,喝一口,再咬一小口豆腐乳,唇齿馨香。

一碗,两碗,三碗,肚皮撑得涨圆,才意犹味尽地放下碗。几碗油茶粥下肚,身体跟着暖和起来,喝得急的小妹嚷着叫热,细看,脑门上果然沁着一层亮晶晶的汗珠。

母亲说,我们喝过油茶粥的那夜总是睡得无比酣畅、香甜。

回家的散文6:洗碗

文/钱志芳

寒假,上高中的女儿回家了。隔壁的小孩每天捧着饭碗到我家的水池上来洗碗。女儿每天对着他洗碗的身影呆呆地看着。

每当女儿站在那里若有所思的时候,我从不去打扰她。终于在若干天后,女儿转过身,很有感慨地说:“妈妈,那个小弟弟很懂事啊!”

我笑了:“妈妈没有给你劳动的机会,是觉得你学习非常辛苦,时间非常紧张,所以不想让你为家事分忧。”

女儿的眼睛里有了水雾,低下头,轻声说:“妈,这个寒假,一日三餐的洗碗任务我承包了!”

我拥住她,亲吻着女儿的额头:“我家宝贝真的不一样,好懂事!”原来女儿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在假期都要做一些家务,尽管马上要升高三了,课业紧张,但是一样需要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故意说:“我一直觉得女儿回家了会让我很烦,得多洗衣、多烧饭,但是没有想到女儿主动承担洗碗任务,我倒是翻身解放了!”

这话无疑是在重新提醒一下女儿许下的诺言。吃完饭大家都站起来走开了,我远远地看见女儿抱起一大叠的空碗放到锅子里,然后端到水池边去洗。

当我刚刚打开报纸准备翻阅的时候,“乒乓”一声巨响,我连忙追出去,天!十多个碗全掉在地上,都碎了!

说实话,这么一大叠的碗摔碎了,不心痛才怪呢!但是我更清楚,如果把孩子的心摔碎了,那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想到这里,我冲过去,扳住女儿的肩头,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碎碎(岁岁)发,碎碎(岁岁)平安!没事儿,宝贝!”

女儿忽然泪流满面,靠在我的肩头,含泪笑了。“妈妈,你为什么不骂我?”她擦擦眼睛。

“为什么要骂?难道骂了你,碗就不会碎吗?傻丫头!”我为她擦眼泪。“碗再贵、再好,碎了都能买回来,但是,心碎了,没有任何东西能买回来!”

后来,女儿每顿饭都早早吃完,然后微笑地看着我们吃,等我们吃好饭,她以最快的速度小心翼翼地收拾碗筷,洗好,放进橱柜里。

有次,一位同事来我家玩,正碰上女儿在洗碗。

“哇!你家的高材生居然还要洗碗啊!我家女儿差远了,不要说洗碗,在家连个虱子都不掐一个的!”同事抱怨道。

“要说我家女儿还真是懂事!你看,她不仅把碗洗干净了,还会把桌子擦得一干二净,灶台也擦得亮堂堂的,尤其是碗柜里,大碗叠在一起,小碗放在一起,放得整整齐齐,弄完之后觉得整个厨房间既干净又整洁!”我故意提高八度音。

其实,女儿每次洗碗只洗几个碗,洗好之后就胡乱往橱柜里一搁,就赶紧睡大觉去了。至于整理厨房之事,天地良心,她从来没有碰过。

当然,每次她洗好碗之后,我总会悄悄地重新整理厨房。

为什么要在同事面前表扬女儿?那是我故意制造的一种策略: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

万万没有想到,我的激将法真的出现了效果:从此女儿每天都非常认真地清洗每一个碗,擦洗厨房的每一个角落,把厨房整理得干干净净!

女儿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每天认真洗碗,因为我的存在使爸妈感到幸福,而不是他们的累赘!

女儿真的懂事了!因为有她,我们同样感到无比的幸福!

回家的散文7:把心安放于回家的路

文/黄玉文

年,一天天近了,思乡愁绪从心底探出头来,想回家的念头如水肥丰茂地块的野草,一窜老高。一个又一个离开家的孩子,心早已经走在回家的路途上了。

远离故乡家园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一个人打拼的地方不是家,远离父母家人三亲六戚的小家,缺少家园的丰满。眼看要过年了,走在外面与熟人碰面,和朋友间约会,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声,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这个时候,大家心里清楚,问话的人自己的心已经走在回家过年的路上了。

最初离开家园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自己走得很潇洒,因为将开启全新的生活。时光推移,有的人取得了丰硕收成,而更多的人收获平凡,还有的人依然如出门时一般行囊空空。但是,不管怎样,那些在时空距离里渐行渐远的故乡和亲人,依然存留在记忆最深处,佳节来临前总会撩拨起心湖酸酸甜甜的波澜。“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年龄大离家时间长的人,思乡恋亲的乡愁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春节时越发浓烈。

出门有出门的潇洒,出门也有出门的离愁。尤其是家中有父母老人二叔三爷七姑八姨的人,年关临近的时候,那个记忆中的老家,那个记忆深处灵魂皈依的港湾,就像一盏夜行中的航标灯,照耀出门打拼的人返航栖息的路途。

记忆中的老家,很多时候被我们所忽略。但在心灵最脆弱的时候,老家却能给行走跌跌撞撞的我们健步飞奔的欲望,似乎回家的路才最踏实最能安放心灵。回家的路,即便有关山风雪阻隔,老家那一盏守望的灯,就能化解旅途中的万千苦寒。

老家的山岭溪河在守候中轻言慢语,父母的黑发在等候中变得苍白。快过年了,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天天掰着手指头计算。闭上眼睛你依然能感觉到他们皱纹日深的面庞,眼潭里溢满期盼团圆的波光。

城市华灯灿然,而我的星空满是寂寥。夜空寂寥的清辉里漫过一道思念划痕,过年的乡愁在心底凝成一朵无字霜花,盛放在凄清夜晚。月,在清冷冬夜久久高悬。

快过年了,回家就是对父母家人最好的尽孝,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回家过年。把恋家思乡的心安放于归家路途,新年就在前方,亲人在那里守候。

回家的散文8:风俗谈

文/曹含清.

我过年回家时为父亲带回一瓶好酒。好不容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父亲握着酒瓶将面前的青瓷酒盅斟满,一股醇厚的酒香四处弥漫。他喝酒时端起酒杯有意无意将酒盅轻轻一倾,洒到地面上几滴酒。我看到那幕场景十分不解,心想这么好的酒在地上实在浪费。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微微一笑说这是故乡的风俗,遇到节气喝酒前,将酒洒在地上一些,是让天地与鬼神先喝,是对天地与鬼神的尊敬。

父亲的话让我想起故乡形形色色的风俗。很多风俗已经被时代甩在生活的边缘,我们这一代人更无暇理睬它们。

谈起故乡的风俗,我想主要说说婚丧嫁娶的风俗。我对其它风俗知之甚少。

村里假如有媒人给未婚男女牵线搭桥,事成后媒人将会成为男女的亲戚,逢年过节来往不断。结婚那天媒人会被请到宴席的主座位置,酒宴上总少不了一盘红烧大鲤鱼。因此在故乡“吃红烧大鲤鱼”是为男女撮合的代名词。

结婚前,男方的父母央请算命先生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测算良辰吉日以及诸多禁忌。结婚前夕洞房的喜床上整整齐齐摞上鸳鸯被与鸳鸯枕,还要在被窝中撒上一把核桃和一把大枣。民谚说:“一把核桃一把枣,小孩儿追着大孩儿跑”,寓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子孙满堂。当晚,新郎还要请未婚男子压喜床,甚至有调皮捣蛋者尿床冲喜。

结婚当天,有些人生肖属相与新郎新娘相冲,均不能迎亲送嫁,譬如鼠冲羊、马、兔、鸡,牛冲龙、马、羊、狗等。大概属相理论类似如今盛行的星座学说,脾气性情、言谈举止相异的人呆在一起龃龉不合,容易发生冲突。

迎亲与送亲的队伍中都会有一个压轿孩儿,年龄大多十岁以下。我六岁时担任过这一角色。当时是本家族的一个姑姑出嫁,我抱着一盏大红绸布裹着的台灯,和新娘一起坐在拖拉机挂车上。那时农村迎亲用的车辆大多是拖拉机挂车——我母亲说她和父亲结婚时用的是马车,不过现在结婚用车都是汽车。长辈们嘱咐我说车停到男方家门口时我不要急着下车,将会有人递给我一个红包。假如红包摸着太薄,即红包装的钱太少,我要继续索要。按照风俗,我不下车新娘是不能下车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

当路过岔道、石桥、坟墓时,放鞭炮的人会燃上鞭炮,驱赶邪祟。到了男方家以后,挂车停在大门口。一个中年人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绕着挂车绕圈,哔哩啪啦的乱响。我紧紧捂住耳朵,觑到一名男子一只手攥着铁钳夹着一块烧红的烙铁,另一只手端着水碗向烙铁上浇水。烙铁遇水后呲呲作响,冒出氤氲的白烟。我稍大后,对这种吊诡的风俗好奇,向长辈们咨询,他们说世世代代都那样做,前车有辙,后车有道,他们也不知道原委。我们毫无理由地沿袭祖先创造的风俗。

说到这里,再回到二十多年前我当压轿孩儿的那一天。在鞭炮的白烟中,我坐在车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名穿着新棉袄的妇女笑盈盈地走过来递给我一个红包。我一只手接过,顺手一摸,感觉很薄,便说:“我还想再要一个。”那妇女微微一笑,顺手又递给我一个说:“孩子,下车吧!”我又说:“我还要红包。”妇女露出尴尬的神色。周围看热闹的人哄然大笑,笑嚷着说:“快拿红包来,新娘等着下车嘞。”妇女从口袋掏出一把糖果塞进我的口袋,笑着哄我说:“孩子,下车吧,屋里还有一堆糖果,现在一群孩子在抢着吃。”我听后一骨碌从挂车上跳下来,向着屋子跑去。新娘在纷纷扬扬的彩纸中被新郎背下车。

结婚那天,新郎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迎亲劝酒、拜堂送客,晚上还要应对亲友们闹洞房的奇招怪术。有人给新郎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新郎回答错误便俯身在地当骡马让新娘骑,或者脱光衣服,脸上贴满纸条。不过现在很少会看到那种闹腾而生猛的场面。

故乡婚嫁的风俗我不再赘述,接下来我要说一下丧葬风俗。我以为丧葬风俗以慎终追远、惩恶扬善为宗旨,并重习生活的戒律,勾勒未来的愿景。

死者弥留之际亲属为其穿上寿衣,断气后亲属号丧,并到十字路口焚烧纸钱送路。停尸三日后出殡。据说三日内死者的灵魂始终在家宅周遭游走。尸体前燃着一盏青油灯,昼夜不灭。青油灯仿佛象征着人生,灯油像是人的时间与精力。随着日月流转,灯油分分秒秒地消耗。灯油耗尽,灯自然灭掉。人的生命终结了,曾经照亮世界一角的生命之光黯然熄灭。

出殡前夕,唢呐队在门前吹唢呐,死者的亲友在灵棚下鞠躬致哀,子女、女婿、外甥等亲属会在灵前进行庄重的祭拜。根据血缘亲疏,分为“六揖九叩”“九头十八揖”、“二十四拜”等。

出殡当天死者的长子要扛着招魂幡在棺材前摔老盆。老盆是我们常见的黄褐色的瓦盆。蹊跷的是老盆下面钻了个小孔。老人们说每个人生前污染多少水,死后到阴曹地府都要用老盆喝下去,留个小孔以便喝时污水淌出来,算是在阎王爷面前弄虚作假。这也告诫活着的人要节水节物,不要暴殄天物。

死者入土后,那些花花绿绿的纸活也被焚烧,有房屋院落,有丫鬟奴婢,还有聚宝盆、摇钱树等。假如真有冥世,死者不必辛苦操劳,不必再为生计发愁,将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

丧葬风俗中还有“烧七”的仪式,即自死者离世后,每隔七日要在坟墓前烧纸祭奠,直至“七七”。据说“七七”后死者的灵魂已被超度,可以投胎转世,归入人世轮回。

故乡的风俗像是模板,也像是戒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总而言之,风俗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祈愿,它们散发着古老的气息,闪动着诡谲的魅影。尽管我对它们难以理解,但对它们报以温情与敬意。

回家的散文9:不想回家

文/李其志

看他在床上睡得香甜,我却独自无法成眠,守着电话机,看着窗外渐渐发白。

清晨五时,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同事从快餐店买来油条豆浆,推开值班室的门,见男孩还在床酣睡,扭头问我,叫他起来吃饭,还是让他再睡会儿,拉着他找了半宿的家,也够折腾的。

男孩小宋是昨晚九点被巡逻中的我们发现,当时他伏在桥栏上,痴痴地望着远方凝固不动。男孩看样子是六七岁的样子,这个时间点出现在这里,就有些奇怪了。

看到警察,小宋并未显现出紧张,甚至有些淡然。说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甚至还开玩笑地对我讲:警察叔叔,我可不是想跳桥啊。

你几岁了?我问小宋。

七岁,我上一年级了。

小宋在我眼里,还是小屁孩儿一个。虽然他的姿态让我生疑,这漠然神情,哪里像一个七岁的男孩。

小宋清晰地告诉我,他记不清回家的路了,在桥上看远处,是想试试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

坐在巡逻车副驾驶位置上的小宋有些兴奋,终于露出他这个年龄孩子的活泼来,小手指四处游动。问我:叔叔,那哇啦哇啦的警报在哪里啊?

你想干吗?

我想让别人躲我远点儿。

当我意识到小宋有可能在骗我们时,已是时近午夜。

“小宋,你家到底在哪里啊?咱们可都转了三个小区了。既然找不到家,就先跟我们回警队吧。”我对小宋说道。我其实想的是,回到警队,我要查询一下,小宋告诉我们的名字对不对。

警车折返回警队。

同事半晌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来,扭头看看已经歪倒在床上睡着的小宋,一边冲我摇摇头道:这孩子没讲实话。

当我们通过小宋所在的小学核实清小宋的情况时,已经是当天下午,在把小宋送回家的路上,小宋伏在车窗玻璃上沉默不语,然后呜咽起来,说他不想回家,因为爸爸老打人骂人,妈妈一年前被打跑了,爸爸就经常把气撒到他身上,特别是喝了酒,就把家里砸个乱七八糟。他问,警察叔叔,我能就住在你们那里吗?我可以帮着打扫卫生拖地板。

我把车速缓下来,停靠在路边。同事问我怎么了?我说我想下车吸烟。

同事说你不想干了吗?穿着警服在大街上吸烟。

我说,好吧,不吸烟,下车透透气。

我于是站在热闹非凡的大街上,看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少有人注意到巡逻车旁边的一个神情落寞的警察,偶尔有人一眼瞥到,也是脚步飞快、视线匆匆离开。

我脑子里在不停回闪着小宋昨夜伏在桥栏上凝固不动的剪影,还有他呜咽着说,他不想回家。

回家的散文10:捉蝴蝶

文/吕铭捷

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油菜花开得正艳,一眼望去,犹如金色的海洋。忽然,我发现一只黄色蝴蝶停在路旁的一朵油菜花上,非常美丽。

我把书包放在路边,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地靠近它,心里想:小蝴蝶,我可要抓住你!可正当我伸手去抓时,左脚被一块石子绊住了,摔了一跤。蝴蝶十分警觉,马上飞走了,停在一块大青石上。我站起身,悄悄地来到它旁边,伸手去抓,但是抓了个空。

它飞到石头的另一边去了。我刚绕过去,它似乎听到了我的脚步声,急速飞去,飞到了远离小路的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我背起书包,怏怏不乐地回到了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捉蝴蝶,请你帮我做一件捕捉蝴蝶的器具,明天和我一起去捉蝴蝶,好吗?”“小捷,蝴蝶是大自然中的生灵,我们为什么要去捉它呢?应该让它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中生活,我们可以欣赏它。”我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回家的散文11:老妈也爱高科技

文/刘希

周末回家,我正和同学用微信聊得起劲,老妈训我:“不要电话费啊,说这么多。”我告诉她:“这是新出来的一种手机功能,叫微信,跟发短信差不多,只用丁点儿流量就可以了,不费钱的。”

老妈很惊讶,拿过我新买的智能机左看右看。我将那些微信记录播给她听后,她羡慕不已地拿出她自己的手机,问我:“我这手机,也有这功能吗?你教我玩玩,我不会打字,学会这个后,我以后想跟你们说的话,就用这个发出去,还省话费。”

我跟她解释,你这普通手机可不行,得智能机才有这功能,老妈有些遗憾。我突然想起,前阵子装宽带还送了一部智能机没人用呢。

母亲拿着新手机爱不释手,我教她怎么发微信,回微信,很快母亲就学会了,她试着给小妹发微信,把她吓了一大跳,回微信过来:老妈,您也这么时尚,也爱高科技啊?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笑呵呵地答:“谁说高科技是你们年轻人的专利。”

老妈去交了水电费后,回来就跟我用微信发牢骚:“哎,排队的人可真多,我刚排到,他刚好要吃饭去了,害得我又多等了一个小时。听人说手机可以交水电费,你帮我查查。”我不信,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没人的时候去。老妈训我,现在的高科技可发达了,听说手机还能当钱包用,你不查怎么知道能不能交?

我在网上一查,果真发现,移动推出了一项新业务,手机不仅能交水电费,还能交话费,母亲听后却不惊讶,倒是迫不及待地要我教她使用方法。在我一步一步的指点下,母亲真的能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查询到所需交的金额,动动拇指就可以交水电费了。

这下,母亲更得意了。她不仅自己用,还教会了好几个邻居老太太,大家都说她是“手机达人。”

前几天,母亲还神神秘秘地跟我说:“我用手机摇一摇的功能,找到一个1000米内的老头,两个人聊了很久,你不知道,你爸这么老了还吃醋,真好玩!”

爱上“高科技”的老妈很快乐,我愿这快乐一直围绕在母亲身边,让她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回家的散文12:零落的心找不到回家的路

文/寒之情

雪花飘凌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凝望天的那一边,久久静立,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啥样的心情,也许是一种牵挂,也许是一种寄托,也许是对一些人的祝福吧,此时自己的心里装面了愧疚与辛酸,也许雪花是天使伤心的泪水吧,当一片片雪花洒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痛。

今天是小年,也许有多少人在欢颜,在团聚。说实话我有些妒忌,也有些无奈,按照风俗习惯,当炮竹想起的那一刻,那些像我一样孩子漂流在异方的父母是何种的空虚,我们都在说,爸爸妈妈,我很忙,今年就不能陪你二老回家过年了,在我们看来看来只是一句安抚的话语,可在他们心中却是一种刺痛,因为我们是他们牵挂的所有。

有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忙碌而望失了来自他们的爱,可当你一句爸爸妈妈我即将回家却另他们期盼好久,当你推开门,迈入家门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他们对我们的爱已经超出了距离,看着满桌可口的饭菜,你师傅感觉一种淡淡的咸味冲撞着你的心灵,那是一种幸福,一份关爱,你可能还不曾想到当得知你回家的那一刻,他们已在为你准备一些你爱吃的东西,也许那些东西不是那么多值钱,但当他们经自己朴实无华的爱融入当其中的时候,那就是千金难买。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到底为啥总想过年,在那时在自己有效的心灵中也找不到一点答案,也许是为了一件新衣服,一包糖果,一些压岁钱……渐渐的,自己长大了,而且走出了那个家门,本想着自己不会有那种感觉,可是每到年关,自己的思乡之情更加的重了,当午夜用酒精麻醉过的自己静静的躺在床头,看着房外通亮的灯火,泪水已从眼角划过,轻轻的打响了那个在自己心中无比熟悉的电话,话筒中传出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我已经泣不成声,那一刻我才真真的明白小时哦后为啥那么喜欢过年。

爸,妈,我想你们了,请原谅我的不孝,我知道你们现在很寂寞很孤独,我不想对你们说出一些空口支票,此时级刺客我最想说的就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孩子一切都好请勿牵挂,到是你们不必辛酸,开心的去度过每一天,我会的,我会自己照顾好自己,我只希望你们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天寒了地冻了,不要在出门凝望了,我知道你们站在那个路口多么想看到我的身影出现,每次回去的时候只不过多了几行脚印,我知道你们想我,我也同样你,如果你们在这样,无非迫使我的心里会更痛,更难过。

也许你们会感觉出每当这个时候我的电话问候换成了短信问候,因为我不我会失控,你们的恒盈会让我彻底心碎你这个时候我怕听到你们的声音,我怕会在电话里哭的一塌糊涂,我爱你们,所以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的难过,请原谅我的自私,。

祈福吧,祝愿吧,我将会把我的无限祝福托福给明月,明天的明天我会相依在你们深浅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请相信我。

回家的散文13:回家:一座山的呼唤

文/任俊国

一场流星雨,落进人祖山。

山下,柿子滩上,柿子熟了。

每颗柿子都是星落人间的火种。从此,夜色不再冰冷,食物不再生冷。言语不再生硬,交流中有了情感的温度。那火,那烟,那人间烟火,温暖了多少人间岁月?温暖了多少民族记忆?

那时,黄昏。

伏羲赶着牛羊,从远方走来,又要向远方走去。山那边还有山。远方哟,远方还有多远?

当走到黄河岸边,他的心情像壶口瀑布一样澎湃。当望见柿子滩的炊烟,他的万丈豪情顿时化为柔肠千转。他看见,满山红叶迎风展,九曲黄河转过了第一湾。

又一颗流星划过天空,落进众风之门,落进伏羲的胸膛,化着他一生的情,一生的愿。

一生的爱。

望见炊烟,伏羲听见人祖山在呼唤,他扶着岩石哭了。从此,那块岩石叫伏羲岩。其实,那块岩石是一道门,一道伏羲扶着回家的门。

尽管,山外还是山,远方还很远,但炊烟是家门前那棵永不枯黄的树,拴着通往远方的路。

拴着路上的脚步。回家,不会有迷途。

于是我们看见,在时间的雕铸下,娲羲相依成石,望尽黄河九十九道湾。望不尽,柿子滩上的袅袅炊烟。

黄河奔腾,壶口呼喊。

回家,回到人祖山,那里是我们最初的家园,家中的火塘已添新柴。在与夜耳鬓厮磨时,火焰的脸开始滚烫,开始红妍。

当爱情坐在火塘边,两颗心亮了。

当母亲坐在火塘边,故事开始了。

当记忆坐回火塘边,乡愁升起了。

火,是人类文明最初的文字,以碳为墨,永恒记录着从黑暗迈向光明的起跑线。今天,人祖山下,一万年前的火塘熄了,但300多个火的吻痕还在。

碎了的是燧石,不碎的是火的灵魂。

燧石,一首期待燃烧的诗。随时都会点燃一个民族情感的原点。

燧石,自从握在女娲、伏羲手心的刹那,就有了华夏民族的体温。自从女娲、伏羲手和手相牵,心和心相印,华夏民族就翻开了历史新篇。

人祖山上,石磨盘和石磨棒还在。那是人类智慧和漫长时间相互打磨的记载。石磨,最先辗碎的是时间,也辗碎了无数历史片段。

我想,滚磨沟就是先民们制作石磨的石场吧。有一天,女娲把一块磨石举过头顶,补牢漏雨的洞顶。从此,家有晴天,心有晴空。

晴朗的心空比天空还要辽远。

其实,女娲补天,补的是族民的心愿。至今,为儿女们的生活,天下母亲仍有打不完的补丁。

石磨,把粗粝的谷物辗成面粉,仿佛辗落一场雨,滋润母亲快要干涸的思念。仿佛辗落一场雪,装点母亲不再美丽的容颜。

转身,我又看见,一场大雪落在人头山。

石磨,辗细了粗砺的日子,辗出了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曙光。炊烟,沿着黄河岸边次第升起。黄河哦,你就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炊烟,共同的血脉之源。

石磨,是一头拴在老屋的牛,静静地反刍家的味道。

母亲,一直坐在屋檐下,一直坐在石磨边。那里一直下着一场时间的雪。

母亲说,石磨是山分娩的孩子。

推动石磨的声音重新响起。一个季节已走远,一座山在呼唤。

又一次,我潸然泪下。又一次母亲递过那块带着体温的手帕,又一次为我愧疚的心空补漏。

又一次,母亲擦亮了一片天。

回家的散文14:诚实

文/郑文强

周六的下午,我下了课外班,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哼着歌,突然,一辆黑色的摩托车疾驰而过,像火箭一样。“哇!开得真快!咦,‘火箭’上怎么掉下来东西了?”我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黑色的钱包,打开一看,啊!有好多钱。可那位“火箭”叔叔早没影儿了。

看着这么多的钱,我头脑中突然闪过了悠悠球的影子,“丢人!”我心里暗暗骂了自己一句,虽然悠悠球是我期盼已久的玩具,可是我知道根本不能动这念头,妈妈早就给我讲过爷爷走十里路还人粮票的故事,也讲过爸爸吃早点还人多找零钱的事,我怎么能破坏家风呢?可是我怎么找到“火箭”叔叔呢?我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办法来,只好找妈妈和我一起解决了。

我急急忙忙地回到家,大声地说:“妈妈,我捡到一个钱包,怎么办?”我边说边掏出那个黑色的钱包,“您看!”妈妈盯着我的眼睛问:“你动里面的东西了吗?”“没有!”“你想怎么处理这个钱包?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好了,一种办法是交给警察叔叔;另一种办法是交到居委会。”“嗯,这两个方法不错,我还有个办法,看看钱包里有没有线索,能不能联系到失主。”听后我连忙打开钱包寻找线索。此时妈妈说:“看,包里有物美会员卡,走,我们去物美。”我疑惑着问:“去物美做什么?”妈妈边走边说:“会员卡里有个人信息,还有联系电话,让服务台帮我们联系,就能找到失主。”“噢!原来如此!”

果然联系到了失主,“火箭”叔叔来了,我把钱包交给了叔叔,他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谢谢你,小朋友,非常感谢,要不是遇见你这么诚实的孩子,我出差就耽误了!”听叔叔这么夸我,有些不好意思:“不用谢,叔叔!这是我应该做的。”

回家的散文15:悔恨

文/蔡永庆

一脚踏上回家的路,王二毛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喉咙。10年了,他没有回过家,家里好吗?娘还好吗……

奥迪车疾驰向前,王二毛的思绪飘远……

小时候,王二毛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小学没念完,他就离开家,一个人到外面闯世界。王二毛清楚的记得跟娘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娘从小就爱跟他讲,人穷志不短,做人一定要善良,要懂得报答和感恩。每次说完,娘老是要补一句:“儿啊!记住了,啥时候帮人都是帮咱自己!”那时候,王二毛对娘的话听不太懂,可娘慈祥的目光里似乎藏着一把剑,直指王二毛的心。怯生生地望着娘,幼小的王二毛就懵懂地一个劲儿地点头。

时间长了,说多了,娘的话就烙在了王二毛的心上。

在外打拼的王二毛没有辜负娘,他凭着踏实苦干终于在繁华的城市里找到了营生——给人送快递。慢慢地,王二毛不再帮人,有了钱,他竟然也开起了公司。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钱越挣越多,成了这个城市里不大不小的老板。

但是,有些事情却让王二毛至今都感到纠结。自己曾经帮助过一些人,非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被“讹”了好几回。娘的话,王二毛信;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又让王二毛对娘的话产生了怀疑。究竟是娘的话有问题,还是这个社会有了“病”?慢慢地,以后再碰到有人求助,王二毛开始变得漠不关心。

“哎!不想这个问题啦,还是看俺老娘要紧!”王二毛叹了一口气,忽然变得异常兴奋。眼下他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赶快回家,给娘一个惊喜!

走了一天一夜,王二毛终于回到了老家的镇上。可就在路过汽车站时,王二毛忽然看到靠近车站的交叉路口围了很多人,隐约有微弱的声音从簇拥的人群中传出。有人还在喊:“救人啊!快救人啊!”

“王总,前面可能出车祸了,咱们还是过去看看吧!”王二毛的专职驾驶员小李有点着急。

如果是放在过去,王二毛肯定会停下车来去救人,可现在,一想到自己帮助过人被讹的经历,他不想再这样做了。更让他愤懑的是,前段时间他还从媒体上看到,某市有个老人跌倒在马路上,一个好心的小伙子过去扶,结果受伤的老人却赖上了这个小伙子,好像到现在这官司也没有理清楚。他娘的,这叫人干的事吗?王二毛心里在骂。

“兄弟,这年头管闲事会摊上事儿的,咱们赶快走吧!”呼救的叫声撞击着王二毛的耳朵,但他没有动,表情显得异常冷漠。

汽车掉头,风驰电掣般离去,一溜烟儿消逝在呼呼的风中。

从镇上出来,又翻了两个大坡,王二毛才一眼了见了自己的家乡。村口那低矮的土坯房没有丝毫改变,显得异常扎眼。他心里想,这次见到娘,一定给娘修个大房子,然后再走。

可到了家门口,出来迎接他的不是娘,是弱小的妹妹。

“哥,娘知道你最近要回来,她每天都去镇上的车站去等你嘞!”妹妹说。

“什么!”王二毛一下子想到,他在电话里没有跟娘说是自己开车回来的。娘肯定是以为他要坐汽车回家的,所以才天天去车站等他!此时的王二毛十分后悔自己没跟娘说清楚。他想给娘一个惊喜,没想到却成了娘的“负担”。

“那好,妹妹,我马上去车站接娘!”王二毛和他的司机小李连家门都没来得及进,立马又开车消失在山路深处。

到了镇上的车站,让王二毛惊异的是,刚才他们经过的交叉路口仍然还聚集了不少人,有几个交警正在现场忙碌。王二毛走近一看,地上没有了人,只留下大片大片殷红的血污。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王二毛急急地问。

“刚才有个老人被撞了,已经送进了医院,可肇事司机却逃逸了!”交警说。

“那个老人被撞得血肉模糊,估计不行了,哎,太可怜了!”现场围观的人在议论。

这时候,王二毛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顾不上多想,他又和司机急冲冲地赶往镇上的医院。

医院里,王二毛像没头的苍蝇乱撞。医生见状,感到奇怪,就问“你找谁?”

“刚才有位被车撞了的老人现在在哪里?”王二毛的声音近乎怒吼。

“那位被撞的老人非常严重,在送往医院的半路上就不治而亡了。现在就停在……”护士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了指太平间的方向。

血,一下子涌上了王二毛的头顶。下面再说什么,王二毛一句也没听清。他疯也似的冲进了太平间。

眼前,一个被白布遮盖着的躯体,静静地躺在那里。王二毛感到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堵住似的,压得喘不上气来。半晌,他才缓缓地掀开白布,看到了让他最不敢相信的一幕:“我的天爷,咋真的是俺娘啊?!”

王二毛蜷缩成一团,一下子跪倒在娘的床前,他拼命地捶击着自己的胸脯,悲怆扭曲的脸上泪雨滂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