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的文章

请欣赏离家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离家的文章1:想家随笔

文/缘来缘去

不知不觉离家已有十几个年头,虽然每年也例行公事般回家一两次,但都是住一晚就匆忙回家,因为家里有我的他和他,那次专程带儿子回家感受下乡村的气息,可第二天孩子的身上就起了很多疹子,不得不取消原计划回家了。城里的孩子皮肤娇嫩,经不起蚊虫的叮咬,现在老公坚决反对带孩子回老家。一个人回家又觉得无聊,所以回家的次数一少再少。

近段时间总觉得想家,想回家看看,想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想躺在妈妈的怀里象小时候那样把自己的委屈都哭诉出来,虽然我知道我不能;想回家看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虽然十几年的光景已让有的亲人长眠地下,但我想去他们的坟前看看 ;我想念儿时清早出门一起放牛的小伙伴们,我想念家乡的缕缕炊烟,我想念家乡的小溪,不知里面的螃蟹是否还在? 我想念山上的蘑菇,想念林子里的野果;我想念树上鸣叫的蝉,想念水里唱歌的青蛙,想念林里欢叫的鸟,想念母亲骂我的声音……家乡的一切一切都在头脑里清晰了,一次次的在眼前回放,看来真的是想家了。

请春风带去我对家乡亲人的问候,请春雨带着我对家乡的抚摸,抽个时间得回家看看!

离家的文章2:故乡

文/多梦的江南

离家时,一钩弯月,钩住门环的晓风。把远去的背影,关进故乡的鼾声里。

轻些,再轻些,将一路的鸡鸣踩灭。沾满露珠的草叶,一碰,就会流泪。

一缕炊烟,捆不紧行囊。没走多远,乡愁散落一地。

一根井绳,磨毛了。辘轳忍住疼痛,不敢咳嗽,一咳就断。

井口,空张着嘴吧,月亮躲在井底,说不出一句话。

夜色,在井边滑倒,故乡重重地摔了一跤。月光,被草虫叫得很惨淡。

清明的雨水,还没干透,五月就被麦芒扎醒。布谷鸟,从村头叫到村尾。

翻滚的麦浪,一波接一波,朝故乡涌来。

堆圆的麦垛,冒着热气,像蒸好的馒头,喂养远方的乡愁。

稻田的稗子,是群顽皮的孩子,常常捉弄母亲。

前脚刚走,后脚就溜进来,一直长在故乡的梦里。

母亲,不停地拔扯。腰,扯弯了,头发,拔白了。

两棵老掉牙的向日葵,伸长脖子,在离村最近的地方,举起房前屋后的太阳。

粮食,在田野玩耍。秋风把它们,一一喊回粮仓后,村庄的阳光就稀少了。

一头牛躺下时,故乡累了。影子抱着农具,在墙根下打盹。

雪,恰到好处地落下,遮住故乡的伤疤。

远归的游子,把背了一路的乡愁,塞进灶膛。

一个年字,热气腾腾,春天,被煮得香喷喷的。

离家的文章3:离家的行囊

文/谢梦思

离家的前一天,父亲吃着晚饭就开始唠叨:“明天你提醒我,你带点家里的核桃走……还有你喜欢吃的红薯丸子,你姨专门送来的红薯,可甜了……对,那几个有机花菜也带上,你平常吃不到……还有个啥来着?”父亲停下手中的筷子,仰着头使劲儿想。“柠檬。”我回答道。“对对!家里的好,你都带上!”想起了这最后一样,父亲才低下头,安心吃起饭来。

虽然嘴上说着让我提醒,可第二天我还是发现,父亲早把要我带的东西写在了台历上。之前我无意中说想买两个柠檬,泡蜂蜜喝,父亲就一直记挂着。他终究还是放心不下,一层蜂蜜一层柠檬地帮我铺好在瓶子里,放在桌上泡着。“回去过三天再喝,不然太酸了!”他交代我。我点点头。说来可笑,我一直认为自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享受着大型超市、进口食品、智能厨具带来的高端体验,我以为我的物质水平远远超越了他们,是时候照顾他们了。可事实截然相反,每次离家,我还是风卷残云般掠夺走父母为我准备的大包小包的“家庭特产”,他们提前把未来一周每一餐吃什么、怎么做都为我搭配好。

无论我品尝过多么昂贵的西餐,如何为自己时尚的生活方式得意,我都不得不承认,家的味道始终是我渴求并无法企及的高度。我所有的光鲜,都在父母亲手熬制的美味前相形见绌。

记得外出上学时,父母也总是把我的行李箱塞得满满的。每次到学校打开箱子,我都要深深折服于他们的收纳能力:衣物和拆去包装袋的零食完美叠放在一起,每一个口袋里还塞满了糖果、巧克力;书本与箱体的缝隙间挤着火腿肠,连带回家的空杯子里也灌满了我爱喝的饮料……我随口打趣,说在学校舍不得买肉,于是父亲又在箱子夹层里藏两只真空包装的烧鸡……太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的一位同事,每次从家回来,背包里总会被父母偷偷塞上一袋大米糕、一瓶腌制的芥菜丝,只因为他小时候爱吃。这些看似哪儿都能买到的食物,都败给了父母笨拙而朴实的爱,更何况有什么能替代家的牵挂呢?也正是这真实可感的沉甸甸的行囊,才让我们更觉得可爱、亲切,才让我们触摸到父母那份最真挚无私的爱。

全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吧,面对远行前的子女——无论他们生活优渥或是贫困——父母总想追赶他们离别的步伐,再奔跑几步,多放一点,再多放一点他们的牵挂。车子渐渐远去,后视镜中的父母一点点缩小,最终消失不见,可那背上的行囊越发沉重起来,让每一位离家的人在未曾真正离去之前,便深切地怀念起这最温暖的家来。

离家的文章4:离家的痛

2011年3月1日早9:30我从家出发,踏上回上海的旅程,当车子开出大门的一刻,我再一次看到妈妈的脸上泪如雨下,爸爸的表情严肃而沉默,想说的话,都化为无语、无奈!曾经有无数次,这样离开家,告别父母,也曾经无数次的,让父母泪如雨下,千万份不舍,千万份怜惜,都化成无语的泪水,一次又一次洗刷着岁月留在父母脸上的痕迹,我不知道将来用什么方法才能够偿还欠下父母的债!这份亲情,这份怀念,这份依恋,这份不舍,曾经在父母的心头,无数次,无情的,刻下痛的烙印!对不起,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对不起你们!

早上,刚刚五点,爸爸妈妈就起床,为我准备各种带在路上,吃的,用的,当我8点多起来开车门时,看到妈妈在我的车前为我点燃的三柱香,我知道,妈妈在为我祈福,祈求我一路平安!爸爸也不去上班了,特意等着送走我,再去上班!其实,我走的时候,爸爸只是目送我离开,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要说的话,都倾注在了心底最深处!将会伴我整个旅程!

车子开出家门后,我努力不让自己流下眼泪,因为,这时,妈妈已经无法言语,满脸的泪水,深深刺痛我的心,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睁大眼睛,不让眼泪流下来,如果我也哭了,那妈妈一定会痛哭失声,难以割舍!当车子驶出父母的视线时,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了,17年了,都是这样重复着。这样一次次让父母心痛着!我,该当何罪?

凌晨1点,进入南京后,迷路了,这时广播里面传来张强的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妈妈呀,我一定会报答您---------此时,我再一次失控的流下眼泪,我想问自己,我拿什么报答我的妈妈,该怎样能够弥补欠下父母的债?根本无法报答,无法偿还,岁月无情的在父母脸上刻下痕迹,缕缕青丝变华发,而我还在外面漂泊着,让父母无数个夜晚为我牵肠挂肚着。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他们整个的世界,而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只是一个家,可以回,也可以留在外面的世界里。却不理解,父母在家里承受了多少对子女的牵挂,多少思子之痛!

想到更多,我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握着方向盘的手,踩着油门的脚已经发抖,发麻。无奈的我,只好靠边停车,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抬头看向远方,一路的街灯,夜空闪闪的星星,都是妈妈慈祥温暖的眼睛,一路陪着我!伴我疾行!此时,心里也有了一个强烈的想法,该回到父母身边了,他们年纪大了,再也经不住任何伤痛的折磨,回到他们身边,在他们眼皮底下生活,吃着他们做的家常便饭,这该是多大的幸福啊!为了父母的幸福,也为了自己每天能够睡的更安心,更踏实,我想自己尽快结束漂泊异乡的生活,早日回到父母身边!

离家的文章5:母亲待客

文/无垠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城市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说“离家不远”其实是比较而言,当时与我同时进入公司的几个同事都是外省的,我离家最近,也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坐车来回需要好几个小时。于是和几个新来的同事一样,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周末的时候才回家。

记得第一次发工资后,母亲要我邀请同事来家里吃饭,我以“不是太熟”为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母亲大概不懂,同事之间其实不必太过亲密的。母亲却坚持说:“正因为不熟,大家才应该聚聚,多了解一下吗。他们也和你一样都是孩子,回家不方便,来咱这里就当回家了。”最后,我拗不过母亲,只好邀请了几个同事。

请客那天,母亲简单准备了几个家常菜,然后开始剁肉馅儿。“妈,你打算请人家吃饺子?”我吃惊地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吃饺子了。”母亲笑了笑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里有肉有菜有面,又好吃又实惠。你们小时候,哪个亲戚来咱家不是嚷着要吃饺子呀!”

母亲的话倒勾起了我的回忆。也许是母亲有自己的秘诀,她做出来的饺子格外好吃,小时候,不仅我们全家喜欢,亲朋好友也都很喜欢吃。每次来家里做客,大人们不好意思说什么,孩子们可是毫不客气地要求吃母亲做的饺子。母亲笑着连连点头,然后一边不疾不徐地剁馅儿,一边和亲友们唠家常。调好馅儿、和好面后,亲友们都挽起袖子,围在一起擀面皮、包饺子,每每这时候,家里其乐融融、一片欢声笑语。

既如此,我也就随了母亲的意,帮她洗葱剁姜,打起了下手。同事们如约而至,母亲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喝茶。“姑娘,你老家是哪里的?”“山东章丘?那里的大葱最好,个大葱白也多,好吃。”“小伙子你看起来太瘦了,应该多吃一点,以后有空就来,阿姨给你做好吃的。”……母亲亲热地和同事们聊着天,手上的活也没耽搁,一手托饺子皮一手放馅儿,眨眼功夫就捏出了小巧玲珑的饺子。

等饺子煮好端上桌子时,母亲早就和同事们熟络起来,甚至比我对同事的了解还多,这个不爱吃蒜,那个喜欢吃醋,这个的蒜汁里要多放点辣椒……一顿饭吃下来,同事们初来时的拘谨早就不见了。

后来只要有空闲,大家都会来我家里玩,吃母亲包的饺子。大家都说,看到母亲就会想起自己的妈妈,吃着母亲包的饺子,更有一种家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而我和同事们的关系自然也相处得非常融洽,极少有一般意义上的钩心斗角,工作起来特别舒心。

一次读到汪曾祺先生的《家常酒菜》,里面有一段話:“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突然想起母亲平日里的待客之道,不觉拍手叫好,深以为然。

离家的文章6:初中时的夏天

文/山水皆乐

我读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远,我们都是住宿在学校的;每到夏天我们经常会在中午或下午约几个好朋友去水库里游泳,有时还去学校后面山上的一个大池塘里去游泳。在那时学校是绝对不允许学生私自下湖游泳的,可是我们总经不住那片深蓝色的诱惑,尽管学校经常派老师去抓,可是我们总能巧妙地一次次逃过。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宣传让孩子们私自去水库或深水区游泳的。因为那实在是太危险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溺水的。

我们的学校在一个小镇上,小镇附近有个大水库,名叫东江水库;那水库的水特别的清澈,而两岸的桔树则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到秋天,两岸的桔子金黄金黄的,闪着诱人的光芒,而在水库的另一边则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桔子黄时稻子也熟了;让风儿一吹卷起千层的金浪。我就是在这样迷人的仙境里长大的。还没上小学前我就学会了游泳,待我上初中时我的游泳技术已经算是比较好了,于是每到夏天我们便会在下课前与几个好朋友约好几点在哪集合,到哪去游泳。学校偷偷游泳的学生很多,时间久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被老师抓到的,老师抓了后一般是罚站,让他们赤着脚在太阳下站一个中午,若是在下午抓到的则让他们绕着学校操场跑个十几圈。就为这私自游泳的事,校长都亲自去抓过好几回了,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些同学偏偏就爱这个有趣却危险的游戏,当然也包括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在内。我们之所以能一次次侥幸的逃过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校长是我的一个好朋友的亲戚,而他经常去校长那,每次校长开完会说要去抓游泳的,我朋友就会及时告诉我们,当然他也是我们一同游泳人中的一员,我们约好了时间后都会等我那位朋友到了才出发,有时临时出现危机我们就改时间再去。

如果在初夏我们大多数不会去水库游泳而会去山上的大池塘去游,因为那山上有很多油茶树,初夏时茶树上会长一种如叶子一样的茶片,肥肥的厚厚的,也有一种像包子那样的茶包,摘下后用水洗洗就可以吃了,这种茶片、茶包很好吃,当然那时我们一般很少洗它的,摘下来看看不脏就直接塞嘴里了。这种茶片、茶包一般也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开始多数是红色的,长着长着就变白了,然后忙忙地它会脱去一层白色的皮,在还是红色的时候吃起来有点涩,但是变白以后吃起来就甜了。学校在夏天一般也会要求午睡,可是我们几个不喜欢午睡,也静不下心来睡(其实是经不住那深蓝的水的诱惑),于是经常在中午吃完饭后把被子打开就走了,跟舍友说有人来查时就说去厕所了,或者说回家带菜去了,总之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自己去游泳。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何那时那么喜欢游泳,如果说为了凉快,那不算理由,因为不管是去山上也好去水库也好,游泳完以后回来时还得出一身汗。去山上要爬山,爬上后要休息好一会才能下水游,游完后下山就又出汗了。去水库则更惨,去时是下坡,可是游完后回来时全是上坡、上台阶,等到学校后又是一身大汗。有时我们真正为了图个凉快时就会在学校最近的一条灌溉用的水渠里去洗洗,那里离学校很近,很方便;但是在那里只能算是洗个澡罢了。

在初中时有着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最深的就是与朋友们去游泳了,不知为何会如此,也许是那苦里有乐吧!

离家的文章7:荒火情

文/河豚

在初春时节,我来到离家只有十几里路的姑家串门。姑姑家居住在一片开阔的草甸子旁边,那草甸子一望无际。因为刚入春,小草有的刚刚要冒新芽,在枯草包围下悄悄裸露出一丝嫩绿。每当你的脚一踏入软绵绵的小草中,爱惜的看一下,那嫩绿的小草踩在脚下,就象那软绵绵的痛疼在心里。就不免想抬脚走过,却草儿一片连着一片,只有狠下心来向前方走去。拐了一个弯,走向一块平坦的小路,我就看见姑姑家的房子了,在远处看是那么的低矮,就象垒砌的地窨子,可到了近处一看,则就不一样了。

到了姑姑家,姑姑看到我好高兴,就让我到炕上暖和一下。因为是刚入春,冬天的寒气还有些许。姑姑帮我脱了鞋,把我让到炕上,让我坐在她的一旁,就问寒问暖起来。

姑姑问我爸和我妈身体怎样,家里现在忙不忙等等,我都依依答对。过了一会,姑家的妹妹露露从外面回来,她一看到我来了,就非常的高兴,一下就脱鞋上了炕,把我抱住,高兴地说道:

“小哥可想死我了,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来,我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她说完,就和我撒起了娇。

“小哥,走我领你到外面草甸子上去玩,那可有意思了。”露露说完,就拉起我的手,我们一起下了地,穿好鞋,就一溜烟的向外跑去。

姑姑在炕上喊道:

“露露你可别领你哥哥走得太远,要注意那些马,别把你哥给踢了,就在咱们家附近玩。”

露露一边跑,一边回答道:

“听到了,妈妈你别担心了。”

我和妹妹跑出了姑姑家,来到那一望无际的草甸子上,因为初春时节,草甸子上放马的人不少。因为那时,每家都有两到三匹马,因为承包到户不久,所以各家各户都分到了马,而我姑家也分到了两匹。

我和露露来到了草甸子上,看到那些在草甸子上吃草的马儿,象着挑着草似在啃食那刚露头的嫩草,他们吃着,跑着。有的马还在草甸子上打起了滚,还有的打起了架,两匹马掐在一起,这时放马的人,就会跑到跟前,把它们分开。在远处,还看到一些烧荒火的人,点起了一片荒火,那浓烟卷着火舌,在往上穿,在附近的马儿受到惊吓,咴咴的叫着仰着脖子在草甸子上奔跑,就如同拖着长长的火龙再跑。烧荒火的人,就象被荒火撵着似的,那个荒火跟着他跑。在附近的野鸡野鸭都被吓跑,咕咕地飞向远方,就连躲藏在草洞下的地鼠也被呛得喘不过气来,趁着火势威猛,一下穿了出来,跑掉了。那荒火越烧越旺,那火球就象在草甸子上滚动似的,一片连一片滚动着,延伸着。我和露露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总是在七上八下,担心烧到姑家附近,可过了一会,荒火随风转变了方向,向另一方烧去。直到烧到无有草区空旷的地带。

荒火过后,那一片片坦坦荡荡的草地上,变成了黑绒似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向很远,双脚踏上去,好舒软,象踩在黑色软绵绵的地毯上似的,是那么的有情调。

我们俩就象草上飞起,被吓坏了的小鸟似的,躲在远处观看。直到一切都平息,草甸上的马也都在静静的吃草。

我和露露整整在草甸子上玩了一整天,到夕阳西下。

那草甸子上,更是安静得很,各家的马都被牵回,草甸子上就象个花脸的包公,一片白一片黑裸露在夕阳下,在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下,更显得安静和美丽。

我牵着妹妹的手,迎着傍晚的夕阳,向姑姑家走去------------

离家的文章8:离家的日子学会了思念

文/杨贵峰

很久没有感受过思念的滋味,我似乎对什么是思念也含糊不清了。想一个人会很痛苦,倍受煎熬和折磨。但体验远方有我隔舍不下的情感,我却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感悟生活中爱人间离别后的伤痛悲愁。亲情、友情、爱情全都齐聚在自己的思绪中,不觉得拥挤,后来只剩下一个人,心里还是装得满满的。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千里之外的我好像到了世界了另一端,才挂了电话,却又下意识地按了重播键。多一声关切,多一声叮咛,就算多听一声电话中的埋怨,也会觉得踏实很多。

我总在月圆的时候才会看见夜空中的明月,也会很长时候无暇顾及星光闪烁的夜晚。其实星光璀璨的夜色时刻都陪伴着我,是我没有那种心境去欣赏和品味。在墨守成规的日子里封存的太久,在各种版式的格子上爬得太久,思想已经有些麻木了。

我看不见头顶闪耀着的星光,只因绚烂的夜空随时可以看到,只需轻轻一个仰视。此刻,我身处异地,望月思乡,也终感悟到了这种情愫。我不知道天上的哪颗星在为我而闪烁,但我确信在那遥远的地方,谁的窗外有等我归回的月光。

“家有所居不怕远行,情有所归最怕分离。”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对于爱情,我是个粗心的人,似乎总是淡漠一切。不是我不重情义,原来是一直没有离家的情节。把所爱的人当成自己的手臂、肩膀,或自己的一部分,这算不上情深义重、相濡以沫,相反却是真正忽视了对方。

距离产生了美,当两个人形影不离的时候,我只看到了自己。离家的这些日子,才真正感觉到彼此情感的空间需要填充的东西还很多。感情经历过多少风雨,十年光阴十分短暂。当你的眼角有了皱纹的时候,仍然在为我默默付出,承受着委屈,但你的脸上依然平静而温柔,那柔情似水的笑容此刻已烙在了我的心头,我透过异乡异地朦胧的月色看你,在你的眸子里有一朵绽放在夕阳中的霞光,脱俗而美丽。我读出了海的深度,天空的颜色。

在离家的日子学会了思念,在他乡的夜里想家,想一个人,把心里装得满满当当。梦中爱情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爱的风帆起航,当黎明的月光沉降,太阳初升,我是你在远方放飞的风筝,该到了收线的时候了。

离家的日子学会了思念,想必这也是一种收获。

离家的文章9:陪伴

文/余峰

最近被一个朋友发来的微信上的视频所触动。视频拍的是一个离家去外地打工的儿子,回家探亲结束后,离家返工,母亲在家门口目送儿子的车子远去,迟迟不肯回家。儿子的车子走远后,情绪低落的母亲,一步三回头地往回走,可走进院子没几步,又折返回去,沿着儿子远去的方向追了出去,直到确认看不见儿子的车尾后,母亲方彻底死了心。看了这段视频,感动之余,联想到我自己,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至今难忘。

几年前,母亲在世时,每个双休日我都要去看望她老人家,陪她聊聊家常,说说心里话,谈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闻故事,这段时光是母亲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每次看望母亲,母亲不是嘘寒就是问暖,不是关心我的工作,就是关心我的身体。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孩子。每次从母亲家返回时,母亲总是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院子门口,看着我上车,看着我的车子远去,直到车子看不见了,她老人家才转身回家。现在每当我回想起这段难忘的时光,总是泪流满面,心情难以平静。

曾经有人说过,世上有一种爱,叫车已走远,父母还在目送。我不就是这样吗。其实,天下父母并不图子女什么,只是希望子女能够多一点的陪伴,希望子女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陪伴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陪伴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无声的关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很长,却也很短。时间是最残酷的。现如今,父母都已离我而去,我再想去陪伴他们二老已不可能,剩下的只有思念和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有些人,一转身,就成了永别。父母走了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思念。思念和父母相聚的幸福时光,思念父母的谆谆教诲,思念父母做的可口饭菜……

百善孝为先。陪伴是最大的孝。不要总是等,等有房有车了,等功成名就了,等成名成家了……才想到陪伴父母,因为很多时候时间不会等。

愿天下儿女趁着岁月静好,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多陪伴他们,不要等到将来失去,悔恨和追思都已晚矣。

离家的文章10:两只小鹦鹉

文/张玲

鹦鹉脆脆离家出走了。这是我中午下班时,看到二姐家门前悬挂的鸟笼,询问后方才知道的。二姐说脆脆鬼精灵得狠,可能是头天晚上竹笼的门没关好,从门缝里溜走的。和脆脆一同关在笼子里的还有一只叫艳艳的鹦鹉,现在它独自蜷缩在竹笼横档的尽头,不蹦不跳,不言不语,眼神暗淡,似乎有了被抛弃的愁怨。

脆脆飞走的第二天,为了安抚艳艳,我下班后,特意像平日那样走近竹笼,轻轻叩击,小声地叫着它的名字,用手指挑逗它。此时的艳艳一副胆怯的样子,不像过去那样好奇地追逐我的指尖,反而退了一步,有些惊恐,身子后缩收紧,像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就连我吹口哨它也不回应了,一副恹恹然的样子。

几日过去,艳艳消瘦了许多。二姐和我一样也很怜惜,见我天天去逗弄这只鹦鹉,就感叹说,鸟跟人也一样啊,两个伙伴玩得好好的,忽然跑了一个,这剩下的还不丢了魂?唉!面对孤单无助的艳艳,我也叹息。

又一天的中午,我照例下班路过二姐家,突然发现门前的竹笼里多了一只小鹦鹉。以为是二姐又买了一只鹦鹉来陪伴艳艳,待我仔细一看却是脆脆。二姐告诉我,脆脆是隔壁邻居在对面的车库里发现的。显然,脆脆也瘦了好多。但不管如何,脆脆“回家”总是令人欣慰的。我还是每天下班都要来逗弄这两只鹦鹉。说来也怪,出走复归的脆脆,一言不发地饱食一顿后,就呆呆卧在竹笼里,如同经历了一场风雨,疲倦、颓废,不再欢声雀跃,不再与艳艳争食夺宠,像有满腹心事。

如此的变化让人惊讶。是对回归的不满,还是对外面世界的不舍?看它瘦弱的身体,也是受了一番苦楚的,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盲目出走而忏悔?还是恨自己不能舍弃温暖的家没有远走高飞?对于我的逗弄,它仍是躲着。

自从脆脆回家后,它的小伙伴艳艳倒是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起来,快乐的歌声时时响彻小区的角角落落,招来小区一大群孩子,也像麻雀一样,天天在二姐家门前叽叽喳喳。可不论艳艳用怎样的热情来迎接脆脆,脆脆始终是一副金口难开、不理不睬的样子。好在对于这些,艳艳并不介意,依然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转眼就过了两个月,脆脆与艳艳经过二姐认真的喂养,又出落得如同大家闺秀,羽毛光滑漂亮,长得机灵可爱。它们的美丽与可爱吸引众多目光,当然也有嫉妒之眼、流涎之舌。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一只野猫,对,很有可能就是哪一只野猫,偷偷地潜入小区的院子,将一双魔爪伸进了竹笼,可怜的艳艳从此不见了踪影。二姐恨恨地说,“我们发现的时候,只看到脆脆紧缩在竹笼里的一角,还有散落的许多细小的羽毛,唉!那该死的猫,看到它一定打死它。”

自那以后,我不再打扰脆脆,每每经过时,只是停顿一下,轻轻地看它一眼,唯恐惊吓了它,惊扰了它。

离家的文章11:细语摇鞍

文/杨立芹

到摇鞍,已是深秋。

离家不到400里,走高速,过南和,经平乡、广宗、威县,一路辗转。沿途的风景变换似乎没能说明我在渐行渐远,路过之处还是有数不清的树、望不尽的田。

摇鞍,一个听起来有些古老又有异域风情的小镇。寻找这样一个地方,有些期待。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没有去考究它的由来就想竭力去给它编织一个故事。

硝烟四起,战乱兵燹,男儿投军,枕戈达旦。佳人新婚,空守楼阁,织布耕田,只身遥望。帘外雨潺,灯下做鞍,塞外孤风,胯下战马。独自倚楼,灯影摇曳,君在鞍上,可要安好。

一个没有来由的故事,我记在了心底,将它掩藏在一个少有人能触及的角落,不为人道,但为人念。

故事里的故事终究是故事,摇鞍的土地养育着52个乡村,4万多百姓。这是一个偏远小镇,被当地人称为“临西小西藏”,由此也能略知此地之远、之偏、之困。不知道是少有外地人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当地人都会这么说:“离家这么远,来这个穷苦的地方受罪啊”,惊讶的语气中能听出其中的同情。

除了玉米、小麦、棉花之外,辣椒称得上是这里的特色了。走出落脚的大门向东约300米,有一处加工稻草的场地。我去那儿是一个下午,暖暖的秋日夕阳斜照着探头的麦苗,一片大红的辣椒整齐地排列在田埂上,裹着围巾的村民蹲坐在场地上,低头默默地择着手中的辣椒。虽说来自农村,但这个场景我从来没有见过,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丰收、是喜悦。

拿起一棵辣椒,嗅一下,淡淡的,辣味并不浓郁。身边的大妈告诉我:摘一斤4毛钱,一天基本就是摘四五十斤。算这样一笔账是再简单不过了。

转身离开,身后依然是金黄、浅绿、大红……无论如何,丰收之中还是该有一份恬淡的满足。

离家的文章12:鸡蛋的记忆

文/山静入柏

当兵离家的前一晚上,我和母亲坐在煤炉前,也不知说什么好。在此之前,我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上山下乡的九里公社,其实也就20华里左右。我下乡的那天是个阴天,母亲在广场上以泪洗脸,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而这回我将会走得更远,到山西,听说有一千多里路呢。母亲反倒变得异常平静起来。

煤炉烧的是藕煤,炉子上是熏黑的炖钵,炖钵里像土豆那样堆着一钵子茶叶蛋。母亲说,这是给我明天带到路上吃的,25个。我清楚,这些鸡蛋一定是母亲借来的,不知道她赊了多少人家。因为在那个年月,别说买不起,就是买也找不到地方。

吃鸡蛋是贫困年月的奢侈。在老家,只有月婆子才能尽情享用,说是大补。能吃的月婆子,一顿可以吃一水瓢的蛋。

我看过一个资料,说光绪皇帝也爱吃鸡蛋,每天都要吃上四个。但他并不知道鸡蛋的真实价格,内务府给皇帝的报价是34两银。光绪有一回问他的老师翁同龢:“鸡蛋那么好吃,可这么贵的东西你吃得起吗?”这话让他的老师真为了难,可见当时内务府贪污有多么严重。

我们家也曾养过几只母鸡。但毕竟不是乡下,母鸡的鸡窝只好安排在我们兄弟的床下。我们每天盼着母鸡下蛋,动不动就把手伸进热辣辣的鸡屁股探虚实。有时候望蛋心切,把手在鸡屁股里掏了许久,结果把手抽出的时候,母鸡忍不住就拉出一泡热气腾腾的稀屎到手上。

灶屋里只有煮鸡蛋发出的“咕咕”的声音。此前,我看见母亲将快煮熟的鸡蛋捞出来,一个个在水瓢里用筷子轻轻敲破,然后再放进炖钵里。做完这道工序,母亲才开始放盐、茶叶和桂皮,因为只有这时才会入味。

茶叶蛋的香味实在诱人,惹得舌下总是忍不住有涌。但无论如何我不能让母亲看出。唯一克制的法子就是在咽口水的时候闭嘴不出声,也不要让母亲看出喉结的动。但这是很难的。我甚至体会到香味可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盐香;一类甜香。凡是大自然的香味一般都属于甜香,它让你觉得好闻,但不会动俗念。盐香则不是,它是香料和盐的混合,只要水一滚开,那种香味立马就揪醒了馋欲的耳朵。除了茶叶蛋,老家煮腊肉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要命的香味。这种香味差不多只是与过年发生联系。

母亲其实早就看出了迹象,轻声问我:“鸡蛋是带到路上吃还是现在吃?”

我使劲咽下一大口口水,说:“干脆现在吃了算了!”

我知道,懂事的弟弟们这时候也都没有睡着,我可以在静静的夜深里分辨出他们在床上小心翻身的声音。他们和我一样,也都被这可恶的茶叶蛋的香味折磨,我怎可明天一人独享。

母亲哽咽着点头了。

就这样,母亲给弟弟们一人送去一个茶叶蛋,剩下的逼着我一个人全吃了。

这是我这辈子吃得最多的一次鸡蛋。我装着这一肚子鸡蛋上路,差不多有一周的时间,都肚饱如铁,不吃不拉。部队在长沙兵站、石家庄兵站停车吃饭的时候,战士们都用军用缸子打来黄金亮色的猪肉炖粉条,照往常一定是难得一遇的美食,可我闻着就反胃。而且坐在火车的闷罐车箱里,歪在铺在车厢的稻草上,老是打嗝,打出来的气味都像过夜的饭菜,一股馊味。

母亲倾其所有给儿一顿,想不到竟让我有好几年谈蛋色变,甚至看到好吃的木须肉里夹杂有蛋花,也便停箸不食。

离家的文章13:那年,那100只汤圆

文/管洪芬

6年前,我正在离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鸡肋似的工作,这份工作工资虽不高,但舒适安闲,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自得其乐,不想摆脱。然而,也是那年年前的几天,我的一位好友却突然找到我,说是年后如果可能想和我技术合作共同承包一个项目,说着,朋友就该项目的种种向我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要求我年后尽快给个答复。

也许是受了朋友言辞的诱惑,这个年我过得是心情异常复杂:朋友是绝对信得过的,项目也依稀很有潜力可挖,只是真要从安逸的工作中跳出来单干,未来究竟会怎样,又将面临多少的艰难险阻,谁能猜得到?

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中,元宵节很快临近了。按照惯例,母亲又开始准备各式元宵了。只是让我诧异的是,这一次母亲别出心裁地居然一边包汤圆一边给我们出起了考题。母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说:“我给你们出个题吧,看谁先想出答案?说有100只汤圆,要放到6只碗里,而每只碗里放入汤圆的数量必须带有一个‘6’字,你们猜猜,要怎么分?”

母亲的考题一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立即思索开了。哥哥说:“每个碗里放入汤圆的数量必须带有一个‘6’字,那就是6、16、26等都可以……”

我插嘴说:“有100个汤圆呢,任何一只碗里放6只汤圆应该都不行,最少最少也应该每只碗放到16只汤圆以上……”

正在我和哥埋头苦算的时候,小弟突然拍手笑道:“我算出来了。你们看,100只汤圆没有要求平均分配,那么我就一只碗放60只,4只碗各放6只,最后一碗放16只,怎样?”

听着小弟的解释,我忍不住否定道:“一只碗放60只,哪有那么大的碗啊,而且说好了分给6只碗,肯定是每碗数量应该差不离的……”我的一句话让一直沉默的母亲笑了。母亲站起身子,先是伸出手轻轻地拍拍了小弟的肩膀,随后又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我们一脸疑虑,母亲笑道:“又没说不准一只碗放60只汤圆,更没规定分到一只碗里的必须让一个人吃掉,只是一道题嘛,你们干吗想那么多?其实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就是对了。”说到这,母亲意味深长地看着我道:“当然现实里,我们做一件事能考虑周全固然应该,只是有时候考虑太周全了就‘过犹不及’了,太多的考虑除了让人畏首畏尾,更是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而没了拼搏的精神,换来的势必也是碌碌无为的一生……”

听着母亲的话,我心中的众多纠结一下子茅塞顿开,更是瞬间明白了母亲出题的用意。也是那一年,我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事后母亲时常开玩笑,说那可是100只会说话的汤圆,我便也笑,我知道母亲说的是对的,因为那一年的汤圆不止蕴含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更完美地教会了我一种精神,一种勇敢向前、不畏艰险的精神……

离家的文章14:温暖的钞票

文/寇俊杰

二十多年前,我到离家十几里的镇上读初中。

记得初二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刚到十一月就下了一场大雪。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去玩了,我因为离家远又没有准备棉衣,就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突然,我发现一个人影透过模糊的玻璃往教室里张望,我走近一看——竟然是母亲!我赶紧走出去,看到母亲用床单兜着被子背在肩上,头上身上沾满了雪。我急忙接过被子,吃惊地说:“妈,你怎么来了?”母亲冻僵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我来了好一阵儿了,怕影响你上课,就没过来找你。”

我和母亲一块儿往寝室走,我发现她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妈,你腿怎么了?”“雪大路滑,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没事!”她边说边努力把身体挺直,想走得自然些。

我搀着母亲到了寝室,想看看她摔得怎么样,可她说什么也不让,只是愧疚地说:“这两天你冻坏了吧?怪妈,前些天地里忙,到家还得剥玉米,没顾上做棉衣棉被,谁知就突然下雪了。这几天我晚上加工,总算做出来了。”

我勉强说:“没事,我不冷!”

“怎么会不冷呢?这是十块钱,学习劳神,可别亏了自己。”母亲取出手帕把钱递给我,那一张张纸币,有很多一角两角的,这些钱几乎是我们全家半个月的生活费啊!

看着母亲那满是老茧的双手上一道道冻裂的血口子,我终于忍不住了,死死地按着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妈,我还有钱,这钱你买双手套吧,就算我求你了!”

“傻孩子,快别哭了。妈这手就这样,早习惯了。你学习才是大事!拿着,看需要啥自己买。妈没进过学门也不知道买啥?”母亲给我擦着泪说。

我的倔脾气上来了,说什么也不要钱。母亲看看没法儿,只好叹息着收起来。这时一阵风把门刮开,雪花飞了进来,我连忙起身把门关好。母亲说:“这星期你别回去了,路不好走。你好好学习,我走了。”

上课的钟声响了,我向教室跑去,到了门口,我一扭头,母亲还在雪地里向我招手。我忍着泪坐在座位上,透过窗户,我看见母亲蹒跚的身影消失在无边的风雪中……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铺开被子,一团东西滚了出来。我打开一看,正是母亲给我的十块钱——她趁我去关门的时候塞进了被子里!

那年冬天,因为有母亲给的钞票,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我知道,那上面有母亲的温暖……

离家的文章15:一把伞里的爱

文/余平

妻子工作的单位离家比较远,最近她考了驾照,又买了一辆私家车。从此妻子开着车上下班,非常方便。过上了有车生活,妻子心情不错,除了购买车饰、车贴,她还特意买了一把伞放在后备箱里。

一两个月过去了,我发现这把伞还是崭新的,连包装袋都没有打开。有一次我的伞丢了,我便对妻子说:“把你后备箱的伞拿出来给我用吧!反正你上班的时候把车停在公司的地下车库,回家把车停在小区的地下车库,即使下雨也用不上雨伞,还不如把伞给我,免得闲置。”妻子说:“我还是给你买一把伞,至于这把伞还是放在我车的后备箱里。”

有一天临近妻子下班,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等妻子下班到了家,天也黑了,她的车上溅了不少泥水。我去车库帮妻子洗车时发现车子后备箱的伞没了,我忙问妻子:“伞怎么没有了?”妻子说:“伞借给办公室的李姐了。”李姐家境很困难,她是妻子办公室里唯一不开私家车来上班的人。尽管李姐可以蹭同事的车上下班,可她很少这样做。妻子告诉我,她下班前外面雨大风也大,咱家和李姐家是顺路,于是下班的时候妻子主动请李姐上她的车,李姐开始还不好意思,但还是答应了。

“既然你送李姐回家,何必把伞也借给她呢?”我好奇地问。

“我以前去过李姐家,她家门前有好长一段胡同狭窄坑洼,车根本开不过去,这段路李姐是打着我的伞走过去的。”妻子说。

“原来你的这把伞是为李姐预备的。”我恍然大悟说。

“你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妻子笑道:“这把伞应该是为在雨天需要它的人留着的。”

在小事上能多为别人着想一下,这是妻子于细微处显现的善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车上放一把伞并非难事,却能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温暖你和我的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