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年龄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年龄的文章1:歌曲的年龄

文/丁纯

朋友圈里,有人晒蔡琴的CD,其实,我也是蔡琴的“粉丝”,迷上蔡琴很突然,歌曲中那份感伤而不忧伤的韵味,让我一下子觉得相见恨晚。她每首歌仿佛是在细语倾诉,却没有一点的骄矜做作。

作家邵丽说:“蔡琴代表了咖啡馆,哥特式的建筑,落满黄叶深秋的街头。”蔡琴应该生长在城市孤独的夜空里,像一杯盛满红色葡萄酒的高脚酒杯,厚重中沉淀着年轮的记忆。当年唱校园民谣的蔡琴,现在早已被人们淡忘,校园的歌曲都是跳动的,是明丽的,是有少年情怀的。而蔡琴呢,表达的是永恒的忧愁。

第一次听蔡琴,是那首《恰似你的温柔》。“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

一张破碎的脸,难以开口说再见,就让一切走远……”感到简简单单的曲调,蕴涵了丰富的人生的感慨。后来,再听《不了情》,我的内心完全被蔡琴“俘虏”了,她像浸泡很久的茶,浓浓的,有些绵绵的苦涩。简单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许多优秀作品其实都是简单的。

后来听徐小凤,同样一首歌,两个人的风格差距竟有天壤之别。徐小凤偏于“浑”,而蔡琴就是“感伤”。感伤得就像一片轻灵的落叶,飘飘忽忽沉向清澈的潭底。作家沈从文说:“美丽的总是有‘毒’的。”不留心成熟的男人都会中蔡琴的“毒”——没有蔡琴,就会有深深的失落。

在蔡琴个唱会上,一群年轻人

打着标语“人间有蔡琴”,我的理解是人间有“真情”,可是在标语的背面却是:“蔡琴,我爸爸爱你”。看了之后,内心的滋味很难说清。

蔡琴没有老,也不容易老,当然蔡琴没有年轻过,她的年龄就是她歌曲的年龄。端详CD封面蔡琴的泪痣、花瓣似的唇,一脸的宁静,又怎么不让你心生爱意呢?

关于年龄的文章2:年华末端

文/叶子.晋

18岁的年龄已经长大了,我不再是小孩,我承担着许多责任与义务,我不再让我爱的人担心。

尽管我喜欢一点小悲伤,但那是我的性格,虽然对于一个男生来说,一点感性的悲伤会使他们看上去有些孤傲,但我并不喜欢比较,因为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并不喜欢去给自己寻找参照物。此外,我承认年少的我有些傲气,但并不逼人。

我喜欢一点小文字,写下我的心情,那会使我找到我自己,以至于我不会在这浮华般的生活中迷失。一个人失掉了自我,就不会再对曾经回忆。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长学姐的身影。我也和他们一样,踏着求学之路,追求着我那似远非远的梦想,记得我爸回去时给我留的纸条:有些话当面不好说,但又不得不说,你以后一辈子的饭碗现在就在这里,该不该把握我想你心中比我有数,我不再管你,接下来看你自己。想想,可能明天我就逝去了我的烈性——在坚硬的棱角,也会被生活磨圆。

成都的天气,总喜欢那样阴阴沉沉的,我和一哥们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这样的天气会使我尽力的想要找到一片宁静。安静的想我自己,想我的回忆,想我的誓言,曾经的海誓山盟。也喜欢最后看着那些渐渐的离我远去,然后让我拥抱那些虚无和飘渺。我不喜欢城市,尤其是城市的夜晚,那些似乎永不会熄灭的霓虹光照得人性无法躲藏,城市的欲望被附在那些人之间。

校园里,城市的街道间,无数个陌生人在彼此的生命间走过,却从未给任何人留下过一个微小的信息。对于路人,我亦是路人,我们不在彼此的节奏中,于是我们用最随意的表情和姿态擦肩而过,没有回眸,只是默默的走过。

关于青春,有若干个猜想,若干个猜想中有若干个态度,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鼓励,这边是我对青春的追索。

想起我的高中了,尽管和他们分开的日子并不长,那些我曾不在乎的,结果总是在分开之后溜进我心中,也还好,我可以找到自己那时的位置。高三时我们换了老师,我不清楚我以前的老师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而且是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以前不知道,现在还是不知道,而现在我也不知道该以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他们,毕竟我一直坚信,至少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所以我知道了,一些事,往往比快乐更重要。如果追求的仅仅是快乐,那是曾经年少时的梦想,毕竟我们都要变得不再简单。

我迷恋孙燕姿,我喜欢她的声音,她说,我们都回不去最初,曾美丽,但还是不满足。

我们都不曾满足,因为世界给我们的诱惑太多,我们在世上选择了生活,就必须有像野兽一样有为了生活而不择手段的方法。

于是年华,到了末端,我们总站在末尾回忆,对那些纯粹的不舍。与其说不舍,还不如说是想要尽力的去抓住过去的那些美好。我喜欢回忆,但那终究只是回忆,梦醒了,我还得回到现实,像我写完这段文字一样,还得去接受这硬生生的世界。我得承认,对于同龄人来说,我是走得有些太远了,不管是生活还是思想,都像是脱离缰绳的野马,在那草原上漫无目的的奔跑着,疲惫了也不知道。

年华末端,我终究被时间流逝,再见,我的那些纯粹的生活。

关于年龄的文章3:属于我们的雨季

文/雨露清柠

如花般绚烂的年龄,如诗般唯美的青春,如雪般纯洁的思想,如雾般迷离的梦想。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雨季。

当流星再次划过天际,那一张张稚气未脱,天真烂漫的笑脸早已离我们远去;当候鸟再次往南飞去,那一双双紧握不放,温暖无比的小手早已在无声无息中分开;当流水再次从小桥下流过,那一双双清澈透亮,无限柔情的眼睛早已参杂着点点的忧伤。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雨季。

思绪穿越过时间的河流,回忆起那些花开的日子,蜂飞蝶舞,小桥流水,欢乐的轻歌曼舞,那些享受单纯没有忧愁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时光飞转,青春,盛开在那个飘雨的季节,有点朦胧,有点凄美,有点无所适从,就这么真实的悄然而至,渐渐地,快乐的脸庞笼罩着淡淡的阴霾,慢慢地,笑容不再那么的显而易见。开始对着镜子寻找往日活泼开朗的面孔,开始塞着耳机听着音乐静守那一方净土,习惯了上网填补无声的寂寞,习惯了发表不重要的心声来寻找存在感。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雨季。

不到长城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爱得轰轰烈烈,恨得干脆利落,灿烂的季节,年轻的心邂逅却又别离,坚决的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感情,黑夜里的潸然流泪,白天戴上坚强的伪装面具,叫嚣着感觉此生不会再爱或新的不去旧的不来,年轻,可以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也可以假装很坚强,有时,青春的心软软,也是不堪一击的。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雨季。

跳动的旋律,勾起回忆中得迷失与超越,自以为是的坚强,张扬无所顾忌的心态,总是认为有没有观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紧握手中的麦克风,做自己最忠实的观众,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自己的未来自己主宰,追求着心中不可逾越的梦想,期待和幻想着创造一番与众不同的成就。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雨季。

魔幻的季节,酸甜苦辣的心情,不可一世的梦想,无所畏惧的青春,宣誓着属于我们的时代。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雨季。

关于年龄的文章4:五月,康乃馨飘香了

文/水柔宝贝

母亲老了。论年龄,母亲并不老,“老了”的母亲才五十出头,仍然有健康的身体,年轻的容颜,矫健的步伐,优雅的谈吐。可母亲在我的心里,却越来越象个孩子,不是说“老人越长越小”吗?难道母亲返老还童了?而今,母亲在我面前愈发象个孩子,卑微、弱小且胆怯。

童年的记忆里,母亲一直是强势的、泼辣的、骄傲的。我看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那时的她明眸皓齿,甚是标致,身材小巧玲珑,两条麻花辫柔柔软软地垂在胸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小时候,因为调皮和倔强,我没少受母亲的责备,可以说我是在母亲的棍棒之下长大的。想来,母亲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的,家里清贫如洗,作为家里的长女,即使那样的环境,我的灵魂仍不肯安份。那时的我,许是不知道母亲的为难,也不知晓疼痛的真正滋味,却也会哭得惊天动地。

这样的光阴维持了15年之久,我用沉默对抗母亲的严厉,直到我远离家乡到柳州求学。终于可以远离母亲了,终于可以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了。离开家的时候,我毫不掩饰我的欣喜,连眉梢都挂着笑意。那个时候的我还太年少,自是不懂父母的牵念,只道是逃离了家庭的束缚,竟忽略了母亲眼里深深的不舍与留恋。

在柳州修了三年会计,学业结束的时候,长居乡下的母亲希望我回去工作,嫁一户好人家,相夫教子。19岁的我依旧不懂母亲,我叛逆地选择了与男友南下。母亲眼里是掩饰不住的深深的失落。

在繁华的都市里,我迷醉于灯红酒绿,竟不记着淳朴的乡村里,还有日夜牵挂我的母亲。

在广东呆了三年后,我终于思乡了,想家了。便收拾了细软,重回故里。提前致电母亲的那个夜晚,母亲的声音很平静。六年光阴,弹指一挥间,那个16岁离家求学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女子。

因汽车坏在了荒山野岭,不得不辗转换车。八小时的行程,居然走了十几个小时。透过模糊的车窗,我远远地看见一抹熟悉的身影,倚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是母亲。没错,是母亲。

“妈,我回来了。”下了车,我奔向母亲,母亲的眼泪便如掉线的珍珠,扑簌簌地往下落。这还是我印象中坚韧而强悍的母亲吗?那一年,母亲也才40出头,银发悄然爬上了鬓角,尽管眉目之间仍然风韵犹在,然岁月在母亲的脸上开垦的道道沟壑,在阳光下,生生地刺痛了我的眼。

“回来了就好,我和你爸还担心你在路上有什么事呐。”

“唉呀,真是的,担心什么呀,我都这么大啦,又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头一回出远门。瞎操心。”我脱口而出。

当我望向母亲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她眼里有闪烁的亮晶晶的东西。她转过背,用手抹一抹眼睛,小心翼翼地说:“乡下就是沙尘多,这不,眼睛进沙了。”

“来,芳崽,我来提行李,回家吧。”母亲伸过一双枯瘦的手便来接我的行李,我分明看到母亲的手背上有清晰的印迹,那是两道泪痕。忽然地,我就惊觉到了自己的残忍。对于母亲的关爱,我原是抱着这样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怪她的杞人忧天,生硬冰冷的一句话,是拿着刀在刺她的心呀。

我低头不语,但喉咙里象堵塞着一块什么东西似的,欲语凝噎。沉默着跟在母亲身后,母亲性情未变,仍旧风风火火,一边走一边同村里的人打招呼,“嗯,是我家芳崽回家了,算起来,快六年没回过家了。”

“芳丫头长大了,女大十八变,变漂亮了。”

“哪有,还不一样,黑不溜秋,长得跟小时候没什么区别。”母亲一边谦虚着,但语气里分明是掩饰不住的骄傲与自豪。是呀,女大十八变,我已经从年少时那个少女蜕变成了青春靓丽的女子,乡村的纯朴加上城市生活的历练,让我更加从容而优雅。母亲明显是开心的,这就够了。多少年的努力,想要换取的,不就是母亲的快乐吗?

“婶婶好,我都好久不回家了,都惦记着你们的。”我微笑着同婶婶们招招呼,还和小时候一般懂礼貌,讨人喜欢。

那一次在家呆了一个星期,我便又在母亲依依不舍的目光下,别离了乡村。一周的时间,短暂而愉快。和母亲未曾有过深谈,但是我却从母亲的只字片言里知道母亲这么些年,一直都放心不下我,一直记挂我。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渐渐地,母亲便愈加关注起我所在的城市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非典流行时期,母亲听闻我所在的顺德市流行非典,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家乡寄来一些常备药物。

收到母亲寄来的包裹,看着包裹单上母亲清秀的字迹,还有母亲夹带在包裹里简短的信:芳崽,自己在外照顾好自己,你从小身体不好,要注意,少买点衣服,多吃点饭,身体重要。

那一刻,我的心柔软,疼痛,泪水夺眶而出。忆起童年时,对于母亲的不理解,甚至于敌视,认为母亲总是偏心的,不那么疼爱我的,她所有的爱与关心都给了弟、妹,我只是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自卑且倔强。

然而透过那一纸薄薄的信笺上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我却一下子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的爱,那种无声的、伟大的、平凡的、坚定的爱。这世间,唯有母亲,才会对子女如此默默无闻地付出,且毫不计较得失与多寡。

自那之后,与母亲之间似乎冰释前嫌,母亲就是母亲,会在今天吵架之后,明天又和好如初,完全没有任何芥蒂。我和母亲便也如此,儿时那些阴郁的记忆早已不复存在,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对于我浓浓的爱和深深的关怀。素来不懂得表达,却已经在内心里珍藏起母亲所给予的点点恩情。

2007年诞下女儿之后,母亲复又与我生活在一起,帮我做家务,带孩子,母亲仍旧喜欢絮叨,有事没事都爱拉着我坐下,都是些鸡毛蒜皮、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母亲却看得极重,点点滴滴都喜欢说与我听。我常于工作忙时累时,便极不耐烦,有的时候,我仅仅一记冷漠的眼神,母亲便识趣地走出我的房间,一个人在客厅里,静默地看电视。

原来呀,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一位母亲,姿态居然是卑微的,不自觉低到了尘埃里。这低,与其说是卑微,不如说是崇高。母亲的爱,无声无息,沁人心脾,浸润着我们的人生。

虽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与真心疼爱,却也能够察觉到我与母亲之间那层冷漠与隔阂,我生性倔强而自我,总觉得有万般言语、千般感恩却无法与母亲倾诉。生活的苦,工作的烦都不愿一一倾诉,俨然与母亲交流沟通竟比不起一个陌生人来得自然而放心。

今年四月,母亲回乡处理家事,离开一个多月了,许久不见母亲在身边,才开始觉得母亲的可爱,那些唠叨的话题里,也有着最浓郁的亲情,是母亲为我铺就了一条轻松的路,为我搭建了一条坚固的桥,在我的人生路上,为我保驾护航,为我处理大事小事,才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无旁鹜地工作、学习。

五月来了,“母亲节”近了,康乃馨也飘香了。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花香,在花香四溢的气氛里,亲情被渲染到了极致,是这缕花香感染了我,还是我内心深处,原是喜爱母亲的?我未探究,只是当我走过一间一间花屋的时候,目光流连在盛开的康乃馨上,远远地闻着香味,心里惦念着千里之外的母亲,竟情不自禁泪眼朦胧。

我想在“母亲节”这天给母亲打个电话,告诉母亲,我想她了。我更希望在母亲回到广东之后,我能够鼓动勇气轻轻地拥抱一下她,就象小时候她拥抱我那样,温馨、安静且甜蜜。有的时候,爱并不需要多么热烈激情的表达方式,一个拥抱就能够代替所有。

关于年龄的文章5:关于年龄,请记得这几点

文/程志丹

岁月匆匆,每个人都在光阴中行走,年龄无法避免地向前,如何应对年华的逝去却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为了不辜负韶华,请记得这几点。

年龄并非实力。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误解,以为个人实力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后来才发现,岁月是会让人慢慢变老,但并不会让人变得有实力和智慧。

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年龄智慧只是光阴的衬托或自己的臆想而已,并非真正的实力。而真正的实力与年龄无关,是日积月累的成长进步,是专业的极致。

年龄,是伴随着岁月流逝唾手可得的礼物,但不是人生向好向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空洞的年龄增长并不能带来阅历的充足,实力的强大,仅仅只是证明时间的流逝而已,反而还会给人逃避责任、不思进取的借口。

与其害怕,不如接纳。

每个人都想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但现实是光阴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因此,也就产生了种种想留住时光的故事,有笑有泪。

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精彩与魅力,20岁的青春,30岁的充实,40岁的强壮,50岁的通透,60岁的豁达,哪一种不是人生特色,不值得憧憬与怀念呢?面对年龄,有人坦坦荡荡,有人遮遮掩掩,拒绝接受,却忽略了,年龄只是数字,真正让人衰老的是自弃的心态与梦想。

身边有个前辈,50岁学驾照,因为年龄大,反应偏慢遭歧视,她却坦然自若,不急不躁地多加练习,结果率先考取了驾照。她感慨:年龄是无法改变和回避的,那就无需纠结,心态平和反倒出其不意地过线了,也算是发挥了年龄大、心境稳的优势。

年龄是只进不退的貔貅,再怎么害怕与拒绝都于事无补,与其担忧年华的逝去,不如利用岁月的增长为自己添砖加瓦,试着年龄上坦然,年华中努力,心理上随缘。

当有一天,提起年龄时,可以坦荡自豪地说一句:岁月不曾饶过我,而我也未曾饶过岁月啊。

忽略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年龄对他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81岁的老人因为棋友生病失约,心情沮丧,后在家人的建议下,从零开始学习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居然还学有所成,并在101岁的时候,在有名望的艺术馆里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谈起成功的秘诀,他说:忽略年龄,忘记束缚,全心投入。

是啊,想要人生充实尽兴,就不要挂记年龄的影响,正如一位作家所言:“烫痛过的孩子仍然爱火”。哪怕年龄再大,也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与兴趣爱好,向往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要学会适时忽略,丢掉无谓的包袱,明白想要的人生,由心决定,从心出发,不要受年龄的限制,更不要为逝去的年华叹息。

有这样一段话:生命是无止境的,不能仅以年龄去衡量;有些人在瞬间过了一生,有些人则在朝夕之间突然衰老。

愿往后岁月中,我们都能正视年龄,从心而活,在每个年龄段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关于年龄的文章6: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文/刘琼

年龄越大,越是喜欢安静,希望多一些独处的时光,多一份舒适与自在、从容与淡然,回归到恬静、质朴的生活深处!

时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我们将时间分配给工作、家人、朋友,还有无谓的人与事,唯有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太少。我们生活的城市太拥挤、太热闹,想找个地方静一静,却发现独处在这个城市是如此稀缺。

抱怨独处的时间不够,是因为自己不懂得逃离人群,不懂得拒绝邀约,其实自己在社交圈并不重要,不需要用无意义的社交活动来证明自己人缘好,性格好,受欢迎。

如今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繁华与喧闹,而最缺的是一方安静的小天地,所以对于不是那么熟悉的人没有必要装亲密、装熟稔,其实大家都很累。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太累了。”

聚会的场面越大,越是枯燥乏味。独处并不孤独,真正的孤独,是当你身处热闹的人群中,却没有一个真正懂你、关心你的人!

人生的最好色彩并不是热闹与繁华,应该是内心深处的平淡与安宁。选择独处,学会独处,收获另一番景象,领会生活简单安然的真谛,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别人。

周国平先生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独处应该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是灵魂生长、智慧提升的必要空间。

享受独处,因为可以花更多时间用书籍充实自己,扩大知识范围,提升文化修养,充实精神食粮。无谓的应酬更多是在消耗自己,真正的朋友不会浮于表面,即使不吃饭,不见面也是彼此惦念,彼此珍惜。对生活的期望我们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做高不可攀的梦,不争无端的事,不参加无谓的聚会!静下心,认认真真看一本书,丰富我们的心灵,将人生得与失之间,看淡、看开、看远!

享受独处,因为独处的状态是最舒服、最放松的,不需要小心翼翼、迎合迁就、强颜欢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满足自己心理上的愉悦。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独处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自由自在!

享受独处,因为可以远离纷扰,可以静下心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审视自己,更好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作家马德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唯有独处,才能与自己的灵魂安静对话,才能打通人生的思想隧道,触及自己的精神灵魂的深处,并保持内心安宁!

享受独处,因为独自咀嚼生活的味道,内心踏实,充盈!随着时间的磨砺,让我们不轻易向他人倾诉,若是亲人、朋友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困苦,会为我们担心、为我们烦恼。生活中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中不过是随手抚过的尘埃,人与人之间的经历不同、阅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多数人是无法体会我们心中的苦闷和快乐。在独处中自渡悲喜,这或许是我们难得的时机,或许是最好的疗伤方式!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回归自己,找到自己,或泡一壶茶,闻香品醇,悠然自得;或沐浴阳光,闭目沉思,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豁达;或看一场经典的电影,沉浸于电影的精彩情节,放松身心;或读一本书,听一小曲,写一段字,诗韵生香。独处,就是一个人的清欢!

岁月美好且短暂,愿我们在安静的时光中,用情生活、用心感悟,让我们的生命在独处、简约的清欢里悠然绽放!

关于年龄的文章7:中年的乡愁

乡愁是分年龄的,年龄越大,乡愁越浓。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乡愁,即使想家,也只是想念母亲的怀抱,想念亲人的眷顾。青年人的乡愁也淡的很,他们整天有做不完的事谈不完的情,没有时间来想家,也就没有时间来拨弄乡愁。只有到了中年和老年,有了闲暇时间,也就有了大把的培育乡愁的悠闲时光。乡愁是个奢侈品,不是从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而是久久占据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这种情愫一旦发芽生长,就会永久地茁壮,永久地生长。

对于中年人来说,记忆力正在渐渐消退,故乡的印象开始变得模糊,那里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都如一部老电影,有时清晰无比,有时模糊不清。但记忆犹如退潮的潮水,缓缓褪去表面的浮华,乡愁如同一块礁石显露出来。有人至此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多年总是无法在人生的海洋中畅游,原来有这么大的暗礁存在,虽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却总是让自己放不开手脚。有很多存在于心里的东西自己并不知道,就如这浓浓的乡愁,当人生的目标悄悄改变,不再去追名逐利,不再戴着假面具在世事里浮沉,乡愁就慢慢冒出来,就主导了一个人独处时的内心世界。

乡愁是什么滋味,如酒。酒是水的艳遇,没有滋味的水遇到发酵的粮食就成了酒,乡愁也是。一天天平淡如水的日子悄悄过去,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个契机,有了一个想家的念头,产生一种思念家乡的情绪,于是就酿了一杯名叫乡愁的酒,如同真酒一样浓烈一样香醇一样让人醉。酒会让人上瘾,人生戒酒很难,乡愁也是,它会如影随形深入骨髓,几乎没有人能够戒了它。

乡愁也如茶。记忆这个东西,本是一枚树叶,被时间抽去了水分,放在内心深处,可一旦用思念的清泉将其泡开,就成了一壶清冽香浓的茶。茶的滋味就是树叶的故事,叶子在水中复苏升腾,那起起伏伏的状态像极了每个人的人生。茶的滋味或淡或浓,就像每个阶段的乡愁,也是浓淡相间,就看你品尝的心态。中年人喝茶与青年人老年人都不一样,青年人不喜欢茶的苦涩,老年人味蕾淡化,总觉得茶的滋味太淡,只有中年人能喝出片片叶子的喜怒哀乐,就像心中的乡愁,自然也有妙到毫巅的滋味。

乡愁是中年人的游戏,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旁观者无法窥得其中之奥妙,也无法体会其带来的啮心蚀骨的难忘滋味。当各种电子游戏通过电脑通过手机来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中年人往往不为所动,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这个名叫乡愁的游戏。一个人的游戏,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懊恼愤恨,没有惊险刺激,但给人带来喜怒哀乐的细细情感,真实得仿佛又活了一次又一次。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是胜者,即使没有战胜心中涌来涌去的乡愁,也会战胜与生俱来的自我遗忘能力,从而找到故乡的印记,从而最终战胜自己。

其实,中年的乡愁触碰不得,一碰就易老。

关于年龄的文章8:怀念那迎风奔跑的年龄

文/葛水平

那是仲夏夜的如水月光下,孩子们在暗影里捉迷藏,一尺厚的虫声从黑暗处钻出来,让人几乎找不到藏身的地方。头上的空间出奇得高远,黑黝黝的大山迷离而又虚幻,有夜鸟飞过的地方,一声饱经沧桑的声音传过来:“捣蛋鬼们该瞌睡了。”是我祖母的声音,她喜欢坐在马扎上打瞌睡,她说这句话时,多半明月当空了。

乡村生活的舞台就是院子。劳动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每一种形式的劳动,都可能带给静夜意外的惊喜,很多时候,大人们心不在焉的笑声里总有对子女们的牵挂,一阵慌乱的脚步声走过,那笑声戛然而止:“黑来了,小心磕碰哦。”

童年是一个不知轻重的年龄,跑过柴草垛,谁家娃跌了一跤,“哇哇”的哭喊声能让夜宿鸟扑刺刺越过院墙。大人抱起娃拍打着他的屁股说:“再哭,狼来了。”

“狼来了。”我的童年记忆一直停留在这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上。老猫高冷的姿态从院墙上走过,大人们说庄稼地,那些产出的经济作物,在一天的疲劳中等待又一个秋天到来。

院子里的人声、所有故事是我想象最初的展开,也是我所理解这个世界的雏形。乡村,童年,老汉,满脸皱纹的祖母,无往不胜的岁月,故乡人没有因为活不下去时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而活着,对他们,只要走出院子就能望见高山了,和自然界的沉默比,人没有不快乐的理由。

记忆中的童年,道路牵引着我,遥远处,指向了我可能走出的山外。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会是什么?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多少年之后,为了生存,我去学戏,懵懵懂懂地走出了大山,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然而,蜗居在城里的我却怎么也舒坦不起来,童年的人和事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舒缓起伏着。

我母亲是小学老师,上个世纪的乡村,小学老师调动频繁,夏天或秋天我和母亲坐着毛驴车拉着家当换地儿去另一个村庄教书,我的童年跟随母亲走过了当时我们公社管辖的所有村庄。毛驴、乡间小道,村庄里的杂货铺、铁匠铺、供销社,所有村庄的村口总有一棵老树枝叶繁茂,在阳光的照射里,浓叶中露出的屋瓦灰墙,最好的屋子用来做教室,没有院墙的学校,隔着窗玻璃就能望见青山。

“世界的本质就在于它有一种味道。”回忆童年事,已经成为日常。常常是在黄昏降临时,留一方天地间的尘土下,屋外的树暗成墨色了,我似乎也寂寞得迈不动步,我把往事揪扯出来,什么是寂寞?寂寞是经得住煎熬的事。可能是时间,色彩,尘土,草木,琴音,也可能是大得无当小而不定的东西。寂寞已经成为我一种背景和氛围,我无法不去亲近,我穿梭在童年的往事中,抬头四下,童年流溢在望远的目光中早已不归,可为什么我的记忆总是停留在迎风奔跑的年龄?

多少年前,曾经有这样一幅画落入我的眼前,驴,老皮松弛的汉子脸,脸上表情负气而决绝,天气,物,光线,都是无法复制的,伴随着成败得失,张开眼睛只看见往事和故人。

大多数人,哪里又谈得上成败得失。我的画作一部分来自舞台,一部分都来源于这些没有成败得失的人事,我从他们身上知道了什么叫生动。我记得当年家乡一条河水断流了,村庄里会唱小调的人就站在河道唱他们自编的说唱:四月里立上冬,天气刮了一阵子扫长风。豆荚刮到了树杈上,麻雀呜的一声刮到了北京城。五月里端阳节,打雷忽闪下了一场雪……六月里数上九,十人烤火九不走……七月里来雪花飘,聋子听见放大炮……他们一直唱到十二月,最后一句唱:颠来倒去活一年,稀里糊涂过日月。黑色幽默将民间的苦难调侃得生动活泼。他们让我懂得所有的苦难的经历都是美好的因果,感受生命里的爱,对我的当下而言,无论写作,无论生活。

冯骥才说过,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两个心灵,两个自己要交流,如果隔绝太久,日久天长,最后便剩下了一个在地球上跑来跑去、被异化的自己。

写作和画画的两个我,画画具有着魔的魅力,热爱驱使我,在约定俗成的日常生活中,写作把不受约束的人性挑逗出来,一种不安分的,一种与我自己的品行、风格相呼应的,一种精神上非常集中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在躁动不安中我用颜料安定了自己。画画让人的灵魂有一个停顿式的净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感谢岁月,它让我挣脱自足,活得疯癫。

关于年龄的文章9:职业与生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到了一定的年龄,除了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不只为了赚钱这么简单,更是为了生活中学习社会阅历。所以没上几年学的人们,又常年在外的,可以称之为老江湖,不过他们虽然多得是社会经验,不少缺乏知识的他们,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过,人没有全能的,再有经验的老手,也有他不会的东西。老话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年代,都会延生出不同的新的工作,也有不少的工作成为一种非遗。

现在的社会,工作怎么说呢?好的工作是靠关系的,相对来说,辛苦的,累点的工作,只要你肯做,那是随便找找。可是要找真正合适自己,并且喜欢的工作,却是不容易的事。而且工作也分靠谱不靠谱,因为一不小心,你的工作只是个骗局,不但工资拿不到,而且公司也会倒闭。

说实在话,中国人太多了,工作的岗位并不是太多,所以人和人的竞争就厉害了。学历和能力,一个是敲门砖,一个是技能,两个缺一不可 。总是感觉现在的80后,有稳定的工作人并不多,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女人要结婚生子,成为家庭主妇的人们,可能会为了孩子的成长,牺牲自己的事业,这样的现像很多,所以女人是伟大的。还有80后或者是90后的工作,也有不稳定的,这个也有很多的因素存在,不能太主观,也不能太客观。

可能在大城市,工资的比例和消费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小城市,未必可以成比例。就怕工资少的可怜,可是消费却高的惊人。现在的中国其实也存在一种贫富悬殊的现像,在不同的行业,有的说中国人缺钱,有的说,中国人有钱。就到钱,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是也有钱买不到的东西。现在的人们,对于钱好现实呀,好多人为了钱闹矛盾不少,有关于婚姻,也有关于工作的。人们的价格观因为钱,和以前不一样了。

人们长大了,的确要靠工作养活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可是工作并不完全可以心想事成。以前每个人都有一个铁饭碗,现在不是每份工作都是可以长久的。跳槽已经不是丢脸的事,换工作有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这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

对于自己最自由的工作,就是微商,其实做的人多了,好多人去抢一个饭碗,它的意义就不同了。所以嘛!中国人要求创新,提倡创业,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对于工作,因为经济不景气,有的工作忙的要死,有的却闲的以手机为伴。而且现在工作压力也大,想在工作中打开一片天,真的不容易。

工作和生活本来也是不容易的,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所以也要经历不同的人生,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那恭喜你,好好做。如果你还要找工作,那么继续努力,总有合适工作等你发现。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什么样的职业,要有是社会阅历和经验,这个比赚钱来的实在。因为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卑贱之分,只要是劳动赚来的,君子之财取之有道,不是这样的吗?

这就是职业和生活的关系!

关于年龄的文章10:打扫心灵的庭院

文/雷穿云

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怀旧,心底疯长的往往是儿时的回忆,我常常梦到儿时的自己在打扫庭院。

记忆中的我,几乎每天都会把我家院子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扫得干干净净,把窗台、玻璃都擦得一尘不染,把农具和石台上的东西都归拢得整整齐齐。农家后院是庭院里最难打扫、最易忽略的区域,但我也从不例外。

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促使我对工作和学习也是如此用心,我也因此获得了生活额外的奖励,由一般员工一步步成为管理干部,我工作的办公室,我所管辖的员工和区域,都成了单位一道亮丽的风景和标杆。后来我惊奇地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一个由自己主管着的庭院,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工作地点的转换,我们心灵的庭院也需要不断地清扫,需要吐故纳新,就像电脑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杀毒一样,否则就会死机,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关于年龄的文章11:在我们这个年龄

文/夕阳山外山

青春花季,如飘扬的音乐,如盛开的花朵,芬芳美丽。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谱写着新的篇章。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更加注重体会生活的瞬间。春天看到树枝抽出的嫩芽,我们便体会生命萌生的喜悦;秋天看到落叶,我们便会思索生命存在的价值;老师的一声问候,可能让我们感到责任;父亲的一句关心,便会触动柔软的心灵。这个年龄,我们的心思会变得细腻,我们会坐在灯光下,几滴感动的热泪打上书页。我们会坐在房屋前,看着天边的夕阳轻声叹息。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肩上承担了更重的责任。老师关注的目光,谆谆的教诲,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承载着希望。父亲在肩上意味深长地一拍,又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寄托着他当年的梦想。我们不再是曾经那个拿着皮球天真玩耍的孩子,我们的举止多了一些稳重,我们的目光多了一些成熟。我们曾经瘦弱的双肩也渐渐有了力量,带着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我们挺直了脊梁。这代表我们将更顽强地拼搏。

在我们这个年龄,汗水挥洒得更加热烈。教室的自习课愈加安静,翻书写字的声音在耳边萦绕,抬头,每个同学的眼中都是认真的目光。体育课上,看着一个个奋力奔跑的身影,跑到终点抹一把额上的汗水,他们看着跑道自豪地笑笑,说着下次再加把劲。初三,我们每个人的节奏都更加紧凑,每个人的身影都更加努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感到他们胸膛中那股火一般炽热的力量。拼搏,无悔,我就是明天的太阳!汗水便是他们晶亮的微笑。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像水一样细腻,像钢一样坚强,像火一样热烈。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年龄的每个人都昂起头,准备追逐理想的光,谱写新的篇章。

关于年龄的文章12:年龄的滋味

文/林国强

提及年龄,我比较敏感,对它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联想。

记得念小学、初中那会,我曾热切地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偶尔和高中生们一起交谈几句也会兴奋不已,感觉已一脚踏进了那个交际圈。日盼夜想,终于到了18岁高中毕业。那年头正遇上广阔天地炼红心年代,也没多想背上行装,意气风发地去市郊下乡插队落户当知青,与朴素可爱的农民兄弟一起摸爬滚打了三年多。等到跳过了这个青春的门坎,我对自己的年龄是如此自豪。那时想想,苍老是那么遥不可及。即使有前辈告诫我说:人一生很快的。当初的自己仍像听梦一般。那时甚至觉得三十多岁就是令人伤心的年龄。我当时有点相信人是会老的,可从不曾联系到自身,总感觉自己是年龄上的富翁,可以挥霍一下。一年又一年,渐渐地,每一次过年,变得不隆重了,年龄增长成为例行公事一般。待有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和新家,年龄一度变得无足轻重。

年复一年,岁月,不仅给予很多内容很多新鲜的情感,也给予很多的磨练和很多的精彩。但我总感觉年龄在暗暗积蓄,想着不去理会,永葆青春。每每想到青春不再便要倒吸一口冷气。不过,单位同事大多知道我的真实年龄,想要隐瞒都没门。一些后起的小辈好奇,猜测我比他们大不了多少,也不过误差七八岁之间,是啊,对于这些年轻同事,三十来岁与四十多岁不就是一码事?其实,我心中明白,这些年轻人已不再把我列入其中,他(她)们风趣得体的话无非是不想伤害我而已。是啊,对于中年人而言,一脚迈过了年轻,一脚跨向了衰老!原来,人人都抗拒不了岁月的约束。

年龄,能把我们的注意力牵引到体验人生的滋味上。想想自己也是,一晃已是到了花甲退休之年,世界的隐秘已知晓大半,人生的输输赢赢也一一经历,实在像舞台上的主角;不再迷惑,不再彷徨,因而富有力量,深沉机智,从容淡定。倘若没有过去的单纯浅薄,没有一路过来的磕磕碰碰,想必自己也不会有今日的冷静和坚强。即使过去的岁月里,有过很多的遗憾。我忽然觉得中年才是人生最理想、最成熟的阶段,它依然是个美丽的年龄。一如梁实秋先生所言:“……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年龄是岁月的鉴定符号。年龄,其实就是一年重复一年。一个新的愿望在脑中升起,一个失望的消息被压在了心底;今年或许得到一件新的礼物,明年说不定又会失去某一样东西。一次,我和退休老同事聊到什么样的年龄段有意思?结果我们一致认为幸福的年龄段和痛苦的年龄段都有意思。而没有故事的年龄段才最乏味。对每个人来说,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一种心情。在愉悦的时候显得爽朗,在受挫的时候让人沮丧。忙碌者觉得太吝啬,但终究会归于平静;而无所事事的人却感到出奇的大度。

年龄是时间的特殊表现。年龄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别指望它会拍马奉承说好话,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行走着,快慢好坏只是每个人的心里感觉。它一往无前也一往无回,不会因你我的眼泪而停留,分明能感到岁月的残酷。人,既然活在世上,总会遇到快乐和烦恼的事情,不管你是怎样的年龄段,若能在心里存着点淡淡的滋味,能在自己有空的时候说起:“我们当时那个年纪……”

年龄是生活的一种状态。年龄紧紧尾随每个人而来。决不会理睬你的情绪,它的亲近总给我们平添了几分清醒。一个人,再善于修饰保养,再显年轻,都不能与时间抗衡,因为时间已经将衰老不知不觉降临在每个人的身上。人,都是这么一年年地老下去的,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曾经风光的地方,即使到了七八十岁,成为一个儒雅渊深的老者,也照样会令人肃然起敬。

人生之乐不在年龄。苍老的是年龄,成长的是经历,成熟的是心智。我不喜欢白发,但我不反感变老。因为我相信,每一种年龄段都不会有一览无余的人生,都有难解的奥秘,都有特别盼望的东西,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心里存有亮光,我相信每一种年龄段都会充满魅力,美丽无比,值得品味。

关于年龄的文章13:绳儿绳儿甩起来

文/葛晓敏

随着年龄的增长,花花绿绿的彩绳纷纷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晨间锻炼的时候,进入大班的孩子对跳绳产生了兴趣,但真正能连续把绳子甩起来的孩子却没有几个。幼儿园《纲要》强调,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了促进孩子们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我积极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幼儿跳绳的本领。

集体法。跳绳,看似简单,要想掌握这一本领,需要我们老师的技能指导。首先,集体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一个班的孩子,五彩斑斓的绳子吸引着孩子去尝试一跳,那我们就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己尝试怎样把绳子甩起来吧。当孩子拿到自己选择的彩色绳子之后,有的就跳了起来,而有的却怎么也甩不起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小朋友辉辉连续而不间断地跳绳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快来瞧,辉辉是怎样甩动绳子的?”“一直在甩。”“看看脚上的节奏,有没有一会快一会慢?还是一样的速度?”“老师,是一样的速度。”于是,我们让辉辉演示跳的方法,我用语言引导孩子,正面引导幼儿怎样跳绳。

儿歌法。我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绳儿绳儿两头拿,甩一甩,跳一跳,一二一二跳一跳!”通过这样的儿歌,幼儿在儿歌声中懂得了跳绳的技巧。

互动法。在集体学习过后,协调能力较好的孩子可能很快就领会了,而有的孩子还需要继续练习和巩固才能掌握。所以,老师参与到孩子中间一起和孩子跳绳,这不失为承托的作用。有的孩子学不会,老师不要着急,可以采用再讲解、放慢速度的方法,引导孩子掌握要领。此时,老师可以一边说步骤一边跳绳演示,和孩子一起互动,孩子的兴致高了,投入了,自然就会主动练习。

激励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孩子练习跳绳,有的能跳30多下,有的能跳60多下。有时,我们利用晨间谈话的时候特别鼓励这些每天在进步的孩子,成功的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脸上,有的孩子回到家还忍不住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面前展示,家长的掌声正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这种激励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甜蜜!

小小的一根绳子,只要我们巧用方法,引导有效,激励得当,绳儿绳儿都会甩起来。

关于年龄的文章14:秋日私语

文/剪烛西窗

或许是年龄所致,渐渐地爱上了宁静。又或许,宁静其实一直都在,默默地流淌在骨子里。

清晨,当慢跑在江边时,迎面的秋风吹来的凉意,感受到的是如丝般的滑凉,总会让我不由地想起那晨钟暮鼓,梵香四溢的静处。那淡淡的馨香,如同空谷幽兰,静静地绽放,不曾张望。我便爱极了那淡淡的宁静。

一路慢跑,一路婆娑的树叶,摇曳成一路若有若无的风铃,沙沙作响。轻跑的脚步声,偶尔会惊动一两只小麻雀,惹得它们欢快地尖叫几声,或者,跳着从这棵枝桠飞到那棵枝桠,尔后,又回复了宁静,它们又隐在我身后很远的树影里。依然有风,一路路轻轻吹过,甚至调皮地拨乱我的发丝,却又不乏温柔,使人流连。也有树叶儿纹丝不动的清晨,越发显得宁静。只有自己的脚步声,间或两边草丛里,秋虫隐隐的鸣叫着,仿佛在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歌谣,还有那高处,树梢上,早起的云雀,在吊着嗓子歌唱。心儿,竟跟着莫名地欢快起来。

一个来回的慢跑,最终回到起点,总是习惯了凭栏舒展,对着的就是,一江平静的秋水。远处是一轮硕大的红日,冉冉地从江面升起,映红了半边江水,江面荡漾着层层的,鱼鳞般的水波,鳞片上闪烁着银光,分不清哪个是远天,哪个是秋水,好一幅“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的美景。面对着这平静的江水,心,莫名地跟着宁静起来,不觉想起“心静如水”的句子。似乎,那些许的,隐隐的,无可避免或猝不及防的烦扰、俗事,也跟着渐渐地隐去。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对着这一江秋水,凝望,遐思的时候,忽然想起,它可否能感知,我每天清晨与它脉脉含情的,彼此相对的许多个刹那?我想,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情的吧?正如“风含情,水含笑”,自己倒不觉先笑了。有时,想到的又是“上善若水”或“逝者如斯夫”的感触。所有与“水”相关的句子,都在我凝望着它的时候,悄悄涌进我的脑海。然后,就是很柔和的阳光,倾泻在我的身上,如同罩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心,也就跟着亮堂起来。那一片宁静里,让我感受到新一天的美好。

或许,面对这江水久了,抑或受了这江水的润泽,心,也跟着宁静了,淡泊了。曾经,纠结不已的,以为无法面对的过去,竟在不知不觉中淡去了,于是风也轻了,云也淡了,一切,不过如此;曾经,以为许多的事情都会有为什么?奈何却无法探询,苦求无果,后来,竟忘了曾经的执着追问过,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已经,都不重要了;曾经,忐忑不已的,不知如何去面对的难题,以为没了主张,或者如屡薄冰地作着杞人忧天状,忽然,豁然开朗,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所有的事情,跳开退一步来看,便有海阔天空的洞天,一切,遵循简单就好。原来,所有的凡尘俗事,在这平静的江水前,亦如无语长流的东江水:对潇潇秋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在无数次的秋风里,我总能听到风中的呼唤。那一声声,一阵阵,盘旋在自己的心海,如泣如诉般,歌唱在风里:“归来吧,归来哟,我那浪迹天涯的游子。”我总是禁不住地,热泪盈眶。噢,母亲,孩儿想念您:您那闪着银丝的华发,佝偻的背影,呢喃的言语,多舛的命运。噢,母亲,每当想起受苦的您,我的心,总是会在无人的角落,偷偷地悲泣。自知,这秋风,总是能吹起许多的愁苦。

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离人心上秋,到思亲暗中泪;以及,这私事,公事,家事,国事的多事之秋,几番浮沉,几番冷暖,个中滋味,如人饮水。方觉这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尽管如此,却还是要爱的。

爱着春天,是因为春风吹皱的湖面里,冰雪消融的山坡下,蕴藏着无尽的希望;

爱着夏天,是因为夏风吹过的夜空下,满月高挂的柳梢头,跳跃着激情的浪漫;

爱着冬天,是因为雪花如同精灵一般,装扮大地银装素裹,纯洁着粉饰的太平。

然,爱着秋天,是因为那秋风乍起的清晨,那丝丝凉意忽然就吹醒了我的思念。那些,我从不提及的,放在最深处的,至亲至爱,至纯至美,忽然间,铺天盖地向我席卷而来。之后,便是宁静。如同那一天,不经意间与朋友说起很久以前,曾经默默做过的一些旧事,别人不知,我自是不说,说与不说,这天,终是有它的眉目了。竟是不知,当时的自己,何以淡泊到如此这般。果然,这宁静,早就流淌在自己的骨子里。

原来,心心念念地,就是想做个心静如水,清淡如菊的女子,远离一切的纷争与熙攘,只在这红尘中,静静地摆渡。只愿做一株艳丽的太阳花,不退缩,不逃避,永远向着阳光生长。“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此这般,自是悟了。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终是守着否极泰来的规律,只求:尽心,尽意,尽力。如同,每日,面对这一江秋水,如痴似嗔,倒也有一份自在,乐得逍遥。人生亦如是,廖廖,如这般秋日私语。

关于年龄的文章15:催女儿结婚

文/刘江龙

女儿到了适婚年龄,却不谈恋爱不交男朋友,这可急坏了作为父母的我和妻。妻说:“托人给女儿介绍对象吧?”我说:“都啥年代了,搞对象还用媒人介绍?直接告诉她该处对象了,让她自己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吧!”不料,妻和女儿谈后,女儿却说:“我还小呢!我还没玩够呢!我可不愿意那么早就结婚生孩子,那多累啊!”妻说:“我像你这么大都有了你啦!”女儿说:“你们那是啥年代,你们那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是80后,我的婚姻我做主;也许这辈子我就不结婚了。结了婚,还得跟你们俩似的,每天吵啊吵的,多没劲。”气得妻怒问:“你到底想啥时候才结婚?”女儿说:“30岁以后再说吧!”

妻说不过女儿,搬我做救兵。我给女儿讲了许多“大道理”:比如人到了该谈恋爱的年纪就要谈恋爱,否则,就会成为“剩女”。当人家都结婚生子了,你却连男朋友都没有,岂不被别人视为“另类”?人到了年龄就要成家立业,只有成了家才能立业。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再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你不成家,可我们还想抱外孙呢!我们还想趁着年纪不算大,帮你看看孩子。否则,等我们年纪大了,你又要照顾我们,又要抚养孩子,会很辛苦的。话虽说了一箩筐,可女儿的回答依旧很利落:干脆我就不结婚!这些麻烦就都没有了。

盛夏的一天晚上,接到一电话:同事的女儿要结婚,邀我们夫妇前去参加婚礼。我和妻念叨:这个月都送了两千多元的钱了,这一年也记不清凑了多少份子了?女儿不结婚,这钱得啥时候才能收回来啊?不想这话被一旁的女儿听见了,她走过来,怒冲冲地问:“原来你们催我搞对象,就是为了这个啊!”我和妻被问得哑口无言。

关于年龄的文章16:首先勇敢,才能首先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害怕付出了。尤其是,付出真心。

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对自己设防,也对别人设防。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心放在了谁都看不见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更于是,就常常感慨,越长大越孤单了。

剩男剩女们开始感慨,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

身在职场的人们开始感慨,交不到真心朋友,

甚至在市场买菜我们都怀疑,那秤足不足。

在真心隐匿,人浮于面的年代里,我们的感情也随之消亡。

我们小心地隐藏起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觉得这样就安全了。

可是,这样的你,还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做人的乐趣吗?

其实,我们都是渴望真心的。

你对别人微笑,换回来的,一定就是微笑。

你对别人友善,换回来的,一定会是谢谢。

就在于,谁先微笑。

所以,就让我们勇敢一点,先微笑,先友善,先快乐。

就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样,你的世界一定会先美好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