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的散文

请欣赏追寻的散文(精选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追寻的散文1:追寻,往日时光

文/依然草原

小雨绵绵,已经两天没有见到阳光了,好想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来到这个小城已经几天了,小城变化很大,我完全像个陌生人一样跌跌撞撞的逛……

以前的样子,荡然无存,现在完全是现代化的小城--宽敞干净的马路、林林总总的高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色彩斑斓的路灯、使人难以想象是个小城……

记得很多年以前,小城的马路又窄还坑坑洼洼,为数不多的楼房,就连马路两旁的树木也是歪歪扭扭,尤其到了晚上路灯灰暗无光。整个小城给人破旧不堪的感觉。

当年我在小城的最南端的学校读书,学校不大,但学生很多,教室是个三层高的楼房,楼房很旧,学校条件不好,但那时还是生源不断。大批毕业生流向牧区、农区……

在那个学校学习了二年,貌似也学到一些知识,放学时间去学校旁边的租书亭租书、看书。学校的东面有座山,是同学们休闲娱乐的去处。我和同桌几乎每天都上山锻炼……现在回想起来,好似很久远久远。

我顶着小雨来到了以前读书的学校,学校大门紧闭,校门口没有学生,问了一个路人,告诉我:“学校搬走了,好像在城郊,和其他学校兼并了。看来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校没有了独立办学的能力,兼并应该是大势所趋。

小雨还在慢悠悠的下着,我试着拨了一个电话,电话接通了,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清晰的女声:“你好?那位”?我报上姓名,电话那端的声音有些激动,告诉我等着……

刚才打给的是当年的同桌,毕业后她回了老家农区。就没有和我联系,去年从另外一个同学要的电话号码。说同桌去年一个人回到了小城。

一个出租车停到我面前,下来一个中年女子,岁月在她脸上刻上了沧桑和成熟,但我还是依稀看到她以前那美丽青春的容颜。

出租车停到了一栋居民楼前,我和同桌上了五楼,一进屋楼房面积不大,但屋内收拾的干净利索。

同桌给我倒了一杯水,开始讲她的经历,当年回老家农区,分到了企业工作,一开始工资还可以,后来企业经营不善,破产了,同桌也就下岗了,到处打工,这么多年她没有成家,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去年父母相继去世,小城的姐姐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叫她来了小城,现在的住处是姐姐家的旧房子。姐姐开一家书店,同桌就在书店打工。

记得当年,有个各个方面都很优越的同学,追求同桌,但同桌不同意,不知什么原因!毕业后一个人回老家了。几十年后还是一个人又回到了小城,只是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小城已经不是了原来的小城,同桌也变成了中年人!

感叹岁月如梭!生活也是五味杂全!

我和同桌相约,明天去上那过去经常爬的山,感受一下往日的情景!

虽然和同桌几十年没有见面,但那亲切的情愫,好像从来没有分别一样!

岁月无情,人有情啊!

追寻的散文2:追寻神奇的脚印

文/司雯靓

星期三的那天早上,我刚起床走进客厅,哇!天哪!地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脚印,一串接着一串,我禁不住大声喊起来。叫声吵醒了爸妈,妈妈揉揉眼睛说:“什么事呀?一大早大呼小叫的。”“你们看,地上到处都是脚印!”妈妈低头一看,果然满地都是一串串的黑色脚印,“这地昨天晚上才拖好,看来又要大扫除了,哟?这地上的脚印花纹好像是你的吧。”妈妈抬起头来对我说。爸爸也应声附和道:“是呀,看样子雯靓是在贼喊捉贼。”现在,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刚想说话,可转念又想:“狡辩”对我的父母来说肯定是无济于事的,肯定会遭来一顿斥责,倒不如认了吧。

于是,我被罚拖地一周,正当我满头大汗苦干时,发现调皮的弟弟从我身旁走过,他走过的地上印有一串串小脚印。那小小的“梅花印”就像猫咪脚上的肉垫留下的。看来,那脚印一定是我那个活宝弟弟“作案”时留下的,因为昨晚厨房里剩下的鸡腿也少了2只。这时,卫生间里传来一阵“哗哗”的声音。推开门一看,弟弟为了“洗脱”罪名正在清洗鞋底呢,脸上露出坏坏的笑!

这么淘气的弟弟,真令我好气又好笑。

追寻的散文3:追寻渐行渐远的水井风韵

文/龚保卫

自古以来,人们迁居到一个地方后,总是先觅泉掘井,然后在此繁衍生息。

在安化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般一个村总有一两口井,位置多位于村子的巷弄旁、民宅的院子里,或者位于村外的田园里、山麓边,不拘一格。

在我的家乡,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她位于我村子东头。听祖辈们说,那井是老祖宗离开新化搬迁到这时,花了几百光元,请人打的井,到如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当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对这口井渐渐建立起感情来,到如今留下一目目美好的回忆。孩儿时,大人担水,我常跟在后面看大人如何担水,到我大一点时,也就是上初中的时候,我开始学会给父母减压,放学后,去担水,开始时,水桶放到井中,水桶总是漂在水上,打不上水来或只有一点点水,叔叔婶婶们看到,就教我如何打水,在大人的培训下,我慢慢的学会打水。一担水差不多有两百斤,我只能打半桶水,打多了我担不起。由于很少劳动过,走在路上,有点摇摇晃晃,桶里的水往外晃出。担到家中,一担近百斤水,也就剩下五六十斤了。我家水缸很大,可以装好几百公斤,要担满水缸,得跑十来趟。

水缸中,放有鸡蛋大小的雄黄的东西,小时候不知道这是什么,大了才知道那是雄黄,对水起到消毒、澄清水质的作用。后来书念多了,还知道雄黄有小毒,不能食得过多,否则中毒。我们江南毒蛇很多,因受白蛇传传说的影响,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喝点雄黄酒,等我知道雄黄的作用后,村里人也就不喝雄黄酒了,

故乡老井的水很甘甜,澄清。水不用烧开,就可以直接饮用。她是我们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这口老井,很深,差不多有一百多米。即使是大旱之年也未曾干过,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发生大旱,庄稼差不多颗粒无收,水塘里的水全部干了,但这口老井还有水,维持一村里人的饮水,后来,方园好几里地的村子水井都干了,都跑到我们村来担水。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洗红薯,那时候红薯非常多,吃不完会加工成薯片,饴糖,还有红薯粉或红薯粉条。一到放学,就到水井旁边帮大人洗红薯,这时候很热闹,差不多全村老少都聚在这,小时候小伙伴们都很调皮,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干起架来,没过久又在一起玩。夏天的时候,家乡特别热,有的人受不了,常搬张竹床到这睡。半夜三更也有人从水井中打水冲凉。这水很凉,冲到身上,你会感到特别的凉爽。离开家乡前,除非是冬天或和伙伴在水塘洗澡外,都在这洗澡冲凉。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在家里装上了手压水井,也有电风扇,这时候,很少有人再到这水井担心或冲凉,也没有人再到这儿来睡,再后来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也有人家安装了空调,这时候,这口水井,似乎完成了她的历史吏命。

如今,随着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水井正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饮用井水的时代也成为人们的记忆。

家乡这口古井,养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由于历史的进步,她已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家乡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她也永远在记载、见正着家乡的历史变迁,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

水,是生命的载体,无处不体现水和人类的紧密联系。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化的百姓被水的问题困扰,缺水成了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对清洁水的向往也成了人们的一个期盼。

今天,当我们回首使用井水的那段岁月,带来的是难忘的记忆。在重温往事的过程中,也留给人们对水环境的思考:我们拥有的水资源并不丰厚,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追寻的散文4:追寻长安

文/文俊

西安的雪,下了一天多了,望着窗外房檐、树梢不断积厚的雪花,心中暗涌起一份窃喜,皑皑白雪,给古城平添了一种朦胧气氛、历史韵味,雪后的西安就像是回到了古时候的长安。

忙完工作,趁着天色尚未暗透,匆匆地赶往大唐芙蓉园,喜赏雪后美景,寻觅长安的影像。

在西安,欣赏雪后的靓色,追寻大唐的记忆,重见雪中的“长安”,芙蓉园是很好的选择。雪后的古典园林,冰清玉洁,古朴端庄,尽显唐风韵律。

走出地铁,抬头远望,我惊呆了!雪呢?长安呢?庞大的园林,只是在阴暗处还能看到些许雪渣,其他的都已经无影无踪,化作甘露滋润大地了。

西安还是西安。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周边的高楼大厦逐渐模糊,弱光下,仿唐建筑隐约质朴,唐风古韵更加凸显。当华灯初放,大唐建筑灯火通明,绚丽多姿,盛唐风华尽显。紫云楼富丽堂皇,仕女馆妖娆靓丽,廊桥灯火九曲,唐市古朴繁华,云水间显尽大唐繁华璀璨。

踟躇在芙蓉园林,看一出大唐歌舞,品几种长安小吃,转一转唐风集市,柔和光影里,空浮鱼灯下,不时碰到几个古代盛装的女子,真似穿越了。

雪后的西安酷似长安。

夜幕下的西安也似长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