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的文章

请欣赏心愿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心愿的文章1:聆听鸟语

文/王昆

曾经养鸟的心愿如今变成了实际行动。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独自走进了花鸟市场,步入鸟市如步入一个唧唧喳喳的世界,各种鸟鸣混杂在一起,此起彼伏,互不相让,似乎通过炫耀来引人注目。我和一位卖鸟的老板攀谈了起来,老板殷情般地将鸟哥、黄雀、鹦鹉、珍珠鸟的驯养方法向我一一道来,但我还是选择了一种个头不大的虎皮鹦鹉,身长约十几厘米,腹部为浅浅的绿色,头部略黄,两翼绿、灰相间。卖鸟人告诉我,只要有食有水就行,公母搭配很好养。

到家后,首先给鸟笼彻底清洗一遍,将食槽水槽清洗干净后分别装入鸟粮和水,一个清爽整洁的家便建了起来,为了不让小鹦鹉受委屈,一开始就给它们两选择了一个高档的鸟笼,如同别墅般。看着两只可爱的小家伙欢快地栖闹着,心里倒是增添了几分快乐。

几天后,发现那只雌鹦鹉精神不佳,没有刚来的时候那么活泼,而且瘦了许多,两天之后,雌鹦鹉躺在笼子里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当我伸手去抚摸时,已没有了体温,雄鹦鹉用它那坚硬的喙狠狠地啄着我的手,极力地保护着它的同伴,这让我很感动。

欢快的鸟笼立即变得孤寂起来,雄鹦鹉不安分地在笼子里转来转去,声音也没有刚来的时候那么好听,孤独中透着一丝凉意。

为了不让雄鹦鹉孤单,我又到鸟市上为它配了一只。可能是仍然沉静在失去同伴的痛苦之中,新成员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它的多大兴趣,不过没几天,他们就融合了,鸟笼里再次充满祥和之声。

可是没几天,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又有一只小鹦鹉无精打采的,我百般地呵护,可还是没能留住它。

不到两个星期,两只小鹦鹉相继夭折,剩下的那只在我上班的时候也不翼而飞。这对我养鸟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和朋友聊到此事时,朋友说,别看鹦鹉个头小,它的喙可厉害了,能把瓜子嗑开。朋友的一句话启发了我,我立即从鸟笼里取出食槽,用手轻轻地捏起鸟粮,虽然食槽里满满的,可那小谷子全变成了壳了,此时我才恍然大悟,那两只小鹦鹉是被饿死的。飞走的那只也是因为饿急了,硬是用喙托起小铁门逃走的。负罪感立刻涌上了心头。看着空空如也的鸟笼呆在墙角,我发誓不再养鸟。

可朋友的劝说让我改变了主意,他说养鸟要了解鸟的习性。除了观察,还必须学会听鸟。听懂鸟语才能把鸟养好。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又一次走进鸟市,再次选择了一对情侣,细心地实践者、感受着、体会着。

每天一大早,当远处传来第一声鸟鸣时,小鹦鹉似乎也从梦中醒来,迫不急待地附和着,每当此时,我就习惯性的将它们挂在院内的晾衣绳上,两只小鹦鹉和院外电线上的几只燕子K起了歌来,雄鹦鹉引吭高歌,声音清脆、响亮,雌鹦鹉就来个低八度的和声,声音低沉婉转,夫妻两一唱一和,直至燕儿们认输为止。

小鹦鹉也有闹情绪的时候,饿了或者食物不对味的时候,总会发出急躁的声音,用翅膀拍打着鸟笼,叫声如饿了的婴儿般,这时就要给它们换食换水,并及时清理鸟笼。

看到一只猫瞪着眼睛望着鸟笼发出攻击的声音时,小鹦鹉立即表现出急促不安来,张开翅膀,蹿上蹿下,沙哑的声音中夹杂着愤怒的语调,并随时作出攻击和防御的姿态。

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那令人羡慕的一幕。雄鹦鹉用身体轻轻地碰了一下雌鹦鹉,雌鹦鹉会意地转过身来迎合雄鹦鹉,雄鹦鹉用喙帮雌鹦鹉梳理羽毛,有时还展开翅膀配合着,那认真的劲儿别说有多可爱了。他们进而相互交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亲昵着,栖闹着,这时小鹦鹉发出来的声音既甜蜜又悦耳动听。

朋友建议我何不驯养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我说没有必要。会说话的鹦鹉是被人类逼出来的,训出来的,那是纯粹的模仿,绝不是发自小鹦鹉的内心。懂鸟,你就得学会听鸟,从鸟的声音中辨别出鸟的心理反应和诉求,从鸟语中了解鸟的生活习性,这才叫真正的懂鸟。

这对小鹦鹉已过上甜蜜的爱情生活,不久,它们的爱情将会结出甜蜜的果实,前几天,我在网上购买了一只鸟窝,提前为他们做好了准备。

心愿的文章2:一生的心愿,一朝的经典,一世的回忆。

文/蔓珠紫玲

儿时的记忆洒满了我所有的季节: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的复制。纯真稚嫩的笑脸随着那孤冢消失在黄泉的途中……那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上是否还有您对我的依恋?我孩子般任性是否还有您慈祥的等待?

几年了,还总是这样,悲伤相伴着无时无刻肆无忌惮。受了伤就想起了儿时的温暖,忆起那时的人和事。如今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离我而去,现在独自一人走上了爱的不归路。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有那份勇气在这份感情中至死方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爱。

辗转又回到了海南海口,在一家叫比翼鸟的婚庆公司上班。也许是自己对一份幸福的期待吧,见证着一场场婚礼,总会让自己热泪盈眶。我想我会一直这样走下去……

心愿的文章3:爱她,就如她心愿

在成长博客中,看到署名为茗茗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恰好化解我当下矛盾的心境。

原文如下: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去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邻居气不过就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女儿,大女儿说她给妈妈钱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妈妈把钱省给儿子和孙子能够换来她的开心和尊严的话,那这个钱就算花得值得。老母亲听了大女儿的话特别高兴,她说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训开导老母亲,规定她给自己买吃的买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老母亲气得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

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旁人考虑的可能是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种付出有没有回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爱?如何施予爱?如何接受爱?这些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你施予爱的时候,对方真切的感受到了你的爱,认同了你的爱;当你接受爱的时候,你首先要当之无愧,同时要审视对方的真诚,日后不能背负情债。

爱,当施予弱势群体时,更要慎重再慎重,特别是面对未成年的孩子,服侍年迈的老人,不要将自认为美好的事物强加于他人身上,因为每个人对幸福快乐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爱,不要以你的方式,要以他人喜欢的方式来施予,否则,就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你认为的爱可以诠释给他人,接不接受是他人的权力,如若接受,这份爱就已经隶属他人,他人有权利使用与给予,曾经的施予者没有问津的理由。

爱她,就如她心愿。

恭敬不如从命,这是一句传统的至真名言。

中国传统的教育就是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们自由兴趣,自由成长的权利,这与竞争的国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改变竞争的环境,孩子们的减负,都是空谈。

心愿的文章4:完成小心愿

文/王国梁

以前我总以为,人老了就会心如止水,不会有过多的心愿了。一次跟母亲长谈之后,我才了解到,其实老人有不少未了的心愿,而且他们更急于实现,因为他们总担心如果不能及早实现就没机会了。

母亲对我说:“这段时间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去趟你表姨家。她身体不好,我想看看她。还有就是去五台山烧香拜佛,我早就有这个打算。”母亲的这两个心愿,其实很简单,如果她愿意,我可以立即帮她实现。可她总怕给我添麻烦,所以一直拖着。心里惦记又实现不了,这种滋味不好受,我打算好了,不管多忙也要帮母亲完成小心愿。

我的表姨,也就是母亲的表姐,今年已经快80岁了。她与母亲最要好,自从表姨被她儿子接到城里居住后,两个人的来往越来越少。离表姨家有50公里路,母亲晕车,我担心她路上辛苦,可她想要去的愿望很强烈,说:“没事,我准备点晕车药就行了。”周末,我开车带上母亲出发了。

母亲与表姨见了面,两个人都非常开心。表姨感慨地说:“我这把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安静,亲戚们来的也少了。我想老家的亲戚,你们能常来就好了。”母亲拉着她的手说:“姐姐,你放心吧。我们以后会常来的!”老姐俩坐在一起,聊着年轻时候的往事,很是开心。表姨笑得爽朗,母亲也很久没这么开怀大笑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说:“我晕车的毛病没事了。咱们离着也不远,以后多来看看你表姨吧!”我说:“好!你什么时候想来就带你来。”

母亲的第二个心愿是去五台山。她信佛,一直想去佛教圣地烧香拜佛。我一番安排后,带着母亲跟着旅行团出发了。母亲晕车的毛病果然没犯过,再加上多年的心愿就要实现了,她表现得非常有兴致,一路上不停地跟导游交流,问这问那。

三天的行程安排,不算太累。我全程陪伴着母亲,她去烧香拜佛,我就默默守候在旁边。母子俩之间的话并不太多,但我感觉与母亲的心越来越近。我原来不理解她,以为她迷信,如今我懂了,她心中也有自己的信仰。母亲走累了,我陪她坐下休息片刻。结束一天的行程回到旅店后,我还为她读佛教知识。母亲耐心地听着,很虔诚。

三天后回到家,母亲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她给来串门的邻居讲去五台山的见闻,还拿出我们拍的照片给人看。母亲心满意足地说:“这辈子能去趟五台山,值了!”

母亲没想到,多年来的心愿真的这么快就实现了,她非常欣慰。

父母老了,他们也会有一些小心愿。比如见见亲戚,旅旅游,或者就是买个新饭桌、添件新衣服等等。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多跟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小心愿。这些心愿,完成起来并不难,对我们或许只是举手之劳。帮他们完成小心愿,就会带给他们一份快乐和幸福。

心愿的文章5:春天的心愿

文/金思郎

春天是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森林中的小猴子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帮耳聋的奶奶采摘一些鲜花。

春天,有清如明镜的河,有高耸的山峰,有茂密的树林……小猴子从草丛中蹦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篮子,小猴子来到了他以前玩耍的森林。以前这里全是鲜花和绿草,但是现在,这里只有一地的枯枝败叶。他左看看右看看,竟然没有发现一朵鲜花。他一边看一边说:“那些花儿呢,她们都去哪里了呢?”

小猴子找了很久,从日出找到日落,小猴子累得不行了,心情也沮丧了,于是,他就在一棵大树旁,睡着了。

第二天,小猴子醒来了。他一醒来,就想到找不到鲜花的事。小猴子的神情又变得失落和无奈了。

他一边走一边低下头,并且发出“呜呜”的哭声。树上的小鸟听见了,从枝头上落下来,对小猴说:“你怎么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为什么要哭呢?”小猴一边摇头一边说:“我找不到鲜花,奶奶就闻不到鲜花的香味了。”小鸟的眼睛转了一下,闭上了眼睛想了一会儿,对他说:“我知道哪里有你要的鲜花了,跟我来吧。”说完,小鸟在前面引路,小猴在后面跟着。

他在小鸟的帮助下,顺利穿过小沟,山洞,跳过石坎,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小溪边有各式各样的花,小猴挑下了最美最香的那几朵,装到了那个精致的小篮子里。“啊!我终于找到花儿了。”然后,小猴就迫不及待地向家的方向跑去。他心里想着:奶奶看见我找的花,闻着花儿奶奶一定会很高兴的。他扭过头,挥手与小鸟告别。然后,小猴就一路狂奔回家去了。

还没到晚上,小猴就回到了家。当他把鲜花捧到了奶奶的手上时,奶奶看着花儿,又闻了好久。奶奶就把小猴抱在怀里说:“我最喜欢你这个小孙子了。”小猴笑了。他笑得天真纯净,笑得像奶奶手里的鲜花般灿烂。

春天时,小猴给奶奶带回来了喜悦,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心愿的文章6:花甲之年话心愿

文/鲍友明

俗话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如今,我已过了花甲之年,进入退休人员行列。上班时,人总想往前奔。奔工作、奔学历、奔家庭、奔前程。到了花甲之年,尤其是退休之后,满肚子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之前的想法全变了。现在我想得最多的事是,将身体搞好,将手中未了的事办完。

我的身体本没有什么大碍,但就在四年前,突然查出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虽经多方治疗,病情总不见好转。医生和专家告之,此病为疑难病症,目前尚未有治疗此病的有效药方和先例。每天,我都在疼痛和痛苦中煎熬,尤其是晚上和早上最为严重,苦不堪言,生活不便。每想到此,我就想哭,想掉眼泪。真希望在有生之年,医学发生奇迹,我的病能得到医治,哪怕是减轻一下痛苦也可以。

年轻时,我对钱多钱少无所谓,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人上了年纪,尤其是到了靠退休金过日子的时候,自然就对金钱有了重新认识。经济是基础,身体是本钱。真希望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乐,快快活活、幸幸福福地度过晚年。

不知为什么,人上了年纪,就特好动情、多虑。但愿国家越来越好,每个家庭和公民越来越富有、幸福。如果这一切如我所愿,我想那时,我个人的梦想,就会乘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一起在蓝天翱翔!

心愿的文章7:祖母的心愿

文/若帆

知道这个揪心的痛苦迟早要来,但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是料想不及的,我赶回乡下老家,祖母已经与世长辞了。母亲抚着我的头说:“阿婆走的时候,给你只留下一句话,嘱咐你要做好人。”望着祖母慈祥的面容、紧闭的双眼,我是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切不是真的,多么希望祖母睁开眼睛坐起来继续教我做好人啊!

祖母叫吴石英,娘家在河源铁场,据她说十多岁就嫁给我爷爷,含辛茹苦活了79岁,养育了父亲和我们两辈人,为我们家的贡献很大。祖母算是略有文化的乡村妇女。她所说的“好人”,并不是小时候电影里看到的“好人”和“坏人”那么肤浅的概念,她自有她的“好人哲学”。

我生在农村,在祖母的“唠叨”中长大。每当想起祖母的时候,总是想起小时候,一些很小的事情。

一天上午,我的放牛小兄弟牛仔突然诡秘地说:“我们去摘张叔婆的枇杷吧!”“好!”我和狗仔乐得蹦起来。但怎么摘呢?张叔婆时时都在枇杷树下走来走去,把树上的枇杷看得很紧,大家都蹙起了眉头。“有了。”我左手拉着牛仔,右手拉着狗仔,说出了自己的“调虎离山”计。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歇晌,枇杷树四周几乎没有行人。牛仔借机缠着张叔婆在屋里讲故事,我和狗仔则各拎着一个小布袋,悄悄地爬上枇杷树。摘得正起劲时,张叔婆突然从屋里走出来,我和狗仔像松鼠一样趴在树枝上,用茂密的枇杷叶作掩护,一动也不敢动。幸亏,张叔婆跨出大门在枇杷树下转了一圈,就回屋去了。我和狗仔拎着摘下的枇杷,很快爬下树来,逃之夭夭。那时张叔婆还在给牛仔讲故事呢。

我和狗仔拎着两袋枇杷,偷偷地潜回我的房里,还来不及等牛仔到来就开始狼吞虎咽地享用“战利品”。没有想到,祖母走了进来,目睹此状,立即明白了一切。她柔和的眼睛里,突然射出了严厉的目光,对我们说:“好人,是不会拿人东西的。”喝令我把剩下的枇杷还给张叔婆,并向张叔婆认错。我只得拎着枇杷,硬着头皮向张叔婆家走去……

每当放寒假,我和牛仔、狗仔就是地地道道的放牛娃。每天天不亮,我们就相约赶着自家的牛到马石岽去喂草。中午回来,祖母总要查看牛喂饱了没有。牛喂饱了,我就能领到祖母的夸奖或奖赏,奖品往往是一只鸡蛋或几颗水果糖。要是没有喂饱,祖母总是要查问原因。我和牛仔、狗仔都贪玩成性。这几头牛往往在我们玩耍时偷偷到田里吃庄稼,吃了人家的庄稼,祖母肯定不会轻饶我。为了既能得到祖母的奖赏,又能玩个痛快,牛仔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叫我和狗仔出门放牛时,每人捎带家里的一把食盐。把牛赶到马石岽后,把这几头牛牢牢地拴在几棵树上,然后把捎来的盐撒进牛嘴里,我们就自由自在地去玩。玩到中午才赶牛回家,将到家门口,才把口渴欲裂的几头牛赶进水里,让它喝水喝个够。牛喝多了水,肚子便鼓胀起来。这一招果然奏效,一连几天都得到了夸奖。但这个好办法到后来还是被祖母发现了,尽管这个主意是牛仔想的,跟我无关,但祖母还是把我和牛仔狠狠地臭骂了一顿。那些批评的话大都忘记了,唯独有一句话,至今仍印在心里:“要做好人,就要走正道,不能搞歪门邪道”。

逢年过节,乡下人都兴走亲戚。祖母最喜欢带我出门。有一年大年初四,祖母照例带我去姑妈家。大人与大人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家常。我与表弟则到屋外玩游戏:一起比赛“建房子”,比谁建得快建得好。别看表弟小小年纪,倒真像个地道的泥水匠。他就地取材,很快垒起了一座精美结实的“土木屋”。而我笨手笨脚,虽然垒起来了但因地基没有扎实不久就塌下去,花了好大功夫,才垒起个四不像的东西,表弟取笑我搭的房子简直像鸟窝。我被他气得火气了,搬起大石块把他精致的“土木屋”砸了个稀巴烂。表弟大哭,状告到祖母面前。不用说,我又挨了顿批评。末了,祖母又老调重弹她的“好人哲学”:“要做好人,就得讲道理,不能霸道。”

读初中了,学校离家远要住校。也许从小就没有离开家门半步,从没离开父母一天,在家千日好,出来半日难,我适应不了住校生活,非常不习惯。第一个周末回家时,闹着再也不想回校读书了。祖母知道后,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孙子啊!立志做好人,必须先刻苦读好书!只有读书方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要靠信念来培养和支撑。

后来,我考上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感觉到祖母一直在睁着眼睛看着我。我不敢忘记祖母的叮咛:“要做好人”。这叮咛蕴藏着几多关怀,几多期望,使我感到一种鼓励,一种温馨。

几十年来,是祖母教诲我做好人,是祖母让我真正读懂了“好人”两个字的深刻内涵。“好人”要经得起掂量,是不能掩盖,不能假冒,不能凭借的。它不涉及职业、头衔、贫富等复杂内容,不带任何标签。“好人”最起码应该是良心、美德、公平、正义的化身。当然祖母心中的“好人”是朴素的、直观的。她是地道的农村妇女,讲不出那些文绉绉的套套来。但是“做好人”可是祖母一生恪守的信条,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祖母传给了我的父亲,又直接传给了我,嘱咐我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虽然祖母离我们远去了,但每当想起她,想起她的“好人哲学”,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叩问自己的心灵。

心愿的文章8:祖母的心愿

文/胜裕庐

知道这个揪心的痛苦迟早要来,但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是料想不及的,我赶回乡下老家,祖母已经与世长辞了。母亲抚着我的头说:“阿婆走的时候,给你只留下一句话,嘱咐你要做好人。”望着祖母慈祥的面容、紧闭的双眼,我是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切不是真的,多么希望祖母睁开眼睛坐起来继续教我做好人啊!

祖母叫吴石英,娘家在河源铁场,据她说十多岁就嫁给我爷爷,含辛茹苦活了79岁,养育了父亲和我们两辈人,为我们家的贡献很大。祖母算是略有文化的乡村妇女。她所说的“好人”,并不是小时候电影里看到的“好人”和“坏人”那么肤浅的概念,她自有她的“好人哲学”。

我生在农村,在祖母的“唠叨”中长大。每当想起祖母的时候,总是想起小时候,一些很小的事情。

一天上午,我的放牛小兄弟牛仔突然诡秘地说:“我们去摘张叔婆的枇杷吧!”“好!”我和狗仔乐得蹦起来。但怎么摘呢?张叔婆时时都在枇杷树下走来走去,把树上的枇杷看得很紧,大家都蹙起了眉头。“有了。”我左手拉着牛仔,右手拉着狗仔,说出了自己的“调虎离山”计。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歇晌,枇杷树四周几乎没有行人。牛仔借机缠着张叔婆在屋里讲故事,我和狗仔则各拎着一个小布袋,悄悄地爬上枇杷树。摘得正起劲时,张叔婆突然从屋里走出来,我和狗仔像松鼠一样趴在树枝上,用茂密的枇杷叶作掩护,一动也不敢动。幸亏,张叔婆跨出大门在枇杷树下转了一圈,就回屋去了。我和狗仔拎着摘下的枇杷,很快爬下树来,逃之夭夭。那时张叔婆还在给牛仔讲故事呢。

我和狗仔拎着两袋枇杷,偷偷地潜回我的房里,还来不及等牛仔到来就开始狼吞虎咽地享用“战利品”。没有想到,祖母走了进来,目睹此状,立即明白了一切。她柔和的眼睛里,突然射出了严厉的目光,对我们说:“好人,是不会拿人东西的。”喝令我把剩下的枇杷还给张叔婆,并向张叔婆认错。我只得拎着枇杷,硬着头皮向张叔婆家走去……

每当放寒假,我和牛仔、狗仔就是地地道道的放牛娃。每天天不亮,我们就相约赶着自家的牛到马石岽去喂草。中午回来,祖母总要查看牛喂饱了没有。牛喂饱了,我就能领到祖母的夸奖或奖赏,奖品往往是一只鸡蛋或几颗水果糖。要是没有喂饱,祖母总是要查问原因。我和牛仔、狗仔都贪玩成性。这几头牛往往在我们玩耍时偷偷到田里吃庄稼,吃了人家的庄稼,祖母肯定不会轻饶我。为了既能得到祖母的奖赏,又能玩个痛快,牛仔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叫我和狗仔出门放牛时,每人捎带家里的一把食盐。把牛赶到马石岽后,把这几头牛牢牢地拴在几棵树上,然后把捎来的盐撒进牛嘴里,我们就自由自在地去玩。玩到中午才赶牛回家,将到家门口,才把口渴欲裂的几头牛赶进水里,让它喝水喝个够。牛喝多了水,肚子便鼓胀起来。这一招果然奏效,一连几天都得到了夸奖。但这个好办法到后来还是被祖母发现了,尽管这个主意是牛仔想的,跟我无关,但祖母还是把我和牛仔狠狠地臭骂了一顿。那些批评的话大都忘记了,唯独有一句话,至今仍印在心里:“要做好人,就要走正道,不能搞歪门邪道”。

逢年过节,乡下人都兴走亲戚。祖母最喜欢带我出门。有一年大年初四,祖母照例带我去姑妈家。大人与大人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家常。我与表弟则到屋外玩游戏:一起比赛“建房子”,比谁建得快建得好。别看表弟小小年纪,倒真像个地道的泥水匠。他就地取材,很快垒起了一座精美结实的“土木屋”。而我笨手笨脚,虽然垒起来了但因地基没有扎实不久就塌下去,花了好大功夫,才垒起个四不像的东西,表弟取笑我搭的房子简直像鸟窝。我被他气得火气了,搬起大石块把他精致的“土木屋”砸了个稀巴烂。表弟大哭,状告到祖母面前。不用说,我又挨了顿批评。末了,祖母又老调重弹她的“好人哲学”:“要做好人,就得讲道理,不能霸道。”

读初中了,学校离家远要住校。也许从小就没有离开家门半步,从没离开父母一天,在家千日好,出来半日难,我适应不了住校生活,非常不习惯。第一个周末回家时,闹着再也不想回校读书了。祖母知道后,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孙子啊!立志做好人,必须先刻苦读好书!只有读书方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要靠信念来培养和支撑。

后来,我考上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感觉到祖母一直在睁着眼睛看着我。我不敢忘记祖母的叮咛:“要做好人”。这叮咛蕴藏着几多关怀,几多期望,使我感到一种鼓励,一种温馨。

几十年来,是祖母教诲我做好人,是祖母让我真正读懂了“好人”两个字的深刻内涵。“好人”要经得起掂量,是不能掩盖,不能假冒,不能凭借的。它不涉及职业、头衔、贫富等复杂内容,不带任何标签。“好人”最起码应该是良心、美德、公平、正义的化身。当然祖母心中的“好人”是朴素的、直观的。她是地道的农村妇女,讲不出那些文绉绉的套套来。但是“做好人”可是祖母一生恪守的信条,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祖母传给了我的父亲,又直接传给了我,嘱咐我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虽然祖母离我们远去了,但每当想起她,想起她的“好人哲学”,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叩问自己的心灵。

心愿的文章9:一千零一个心愿

文/张小娟

月亮,冷似银镜;星光,静如止水。我静静凝望着布满繁星的苍穹,坐在石凳上耐心地等待流星雨的到来。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说法:只要对着流星雨虔诚地许下心愿,你就会如愿以偿。我许下的心愿也许有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又一次望着天上的繁星,不禁想起那曾许下的各种心愿。

小时候,总是缠着爸爸给我买零食。我将《世上只有妈妈好》改成了《世上只有爸爸好》,将歌词改为“世上只有爸爸好,爸爸的口袋里有钞票……”每次想吃零食,我就站在爸爸身边唱这首歌。那时候,我总希望有个“神奇的钱袋”,能拿出数不完的钱,买永远也吃不完的零食。

直到上了小学,我才摆脱有个“神奇钱袋”的愿望。那是一次上语文课,学习《白衣天使》,叶欣医生为了救更多的“非典”患者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顿时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当医生能救死扶伤。学了霍金的故事之后,我又萌发了当科学家的念头,觉得科学家能够创造奇迹……童年的心愿不断变化。我还不止一次想过当作家,因为作家的文笔令人佩服;还想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是那样的威风神气;想当明星、飞行员……

十四年的春秋如白驹过隙,我渐渐长大,我现在的心愿是发奋学习,因为我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忽然,一颗流星划过了星空,我悄悄地对它许下了一千零一个心愿:愿我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用知识改变未来,成就梦想!

心愿的文章10:盏盏许愿灯,放飞心愿放飞梦

文/悠然芸儿

摄氏6度,微风轻曳,露珠滚动。

昨夜一场密密的细雨,洗去了所有尘埃,天空,清澈明亮,空气,湿润新鲜,让人忍不住心旷神怡,贪婪呼吸。

元宵节的夜晚,漫步于这天高云淡月朗风清的如画美景里,如痴如醉。

公园里,广场角,行人络绎不绝。

俯首瞬间,干净悠远的天空中忽然跃出无数闪闪烁烁的星星,犹如胖娃娃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圆鼓豉的可爱。它们成群结队,随着风儿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直到那亮晶晶的眼睛再也看不见。

是的,大家在放许愿灯,老人,小孩,年轻的父母,牵手的情侣,无一例外,写上心愿,画上祝福,双手合十,念念有词,请这盏灯把美好的希望带给天神,请这盏灯将所有的阴霾随风吹散。

一盏,一盏,又一盏……

数不清的许愿灯飞起来了,数不清的心愿即将实现了,人们诚挚的祈祷,幸福的欢笑。

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在这佳节美景里,在这夜色斓姗中,因为这些可爱的人儿,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

今天的春节与往年最大的区别是,烟花燃放量少了许多。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今天——元宵节,听到了几声炮鸣外,整个年,很安静,即使是现在,年的尾巴快要溜走了,也只是偶尔听见远处的村庄里偶尔传来几声微弱的鞭炮声。可这并未影响人们对年的热衷和期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文化广场,猜谜比赛,机关门口,春联送福,穿新衣,买年货,煮年糕,走亲访友,喜气洋洋,遇熟人,打电话,事儿再急再要紧也必然先脱口而出:年过的好啊!

可见,放不放烟花,丝毫不影响年在大伙儿心里不可动摇的位置。

故此,羊年的春节,过的格外舒畅,觉睡得安心,饭吃得爽口。没有噪音刺耳,没有空气污染,可不是吃睡都香吗?

大伙儿都爱自己,都爱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忍住了一时的冲动,为孩子们换来了碧水蓝天,换来了健康的期盼。

当雾霾毫不留情的伤害我们的肺时,我亲爱的乡亲们,用他们的行动默默的保护着环境,谁说,他们不可爱?谁说,他们不该被尊重?

犹如今夜,盏盏许愿灯像颗颗小星星,挂满夜空,诉说着不一样的心事,展现出不一样的乡土民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啊,令我舍不得移步,舍不得眨眼。

轻轻写下祝福,我也送盏许愿灯给天神:愿健康快乐永存人间!

放飞了,美好的心愿,放飞了,美丽的梦想。你在我心里激荡,永远,永远……

心愿的文章11:老妈的心愿墙

文/董国宾

老妈来城里小住,这一住就不想回乡下了。真奇怪,老妈年龄大了,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方式,以往怎么劝,就是不肯来城里多住上几天,这次到底怎么了?

“这次到城里来,发现有好多心愿要实现,等一个个心愿实现了,等一个个实现的心愿贴满了心愿墙,再回乡下去,在乡下住得也心安。”老妈的几句话,让家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妈开始做杂粮饭,这是她要实现的第一个心愿。老妈说:“子孙们在城里天天吃细面,白面馒头好看也好吃,但五谷杂粮最养身,我要用杂粮饭给你们调养出好身体呢!”老妈还说:“这做杂粮饭的心愿实现了,剪个彩色小纸条,张贴到设计好的心愿墙上,这第一个愿望和心思,老妈也就完成了。”这天,老妈蒸了一大锅杂粮馒头,看上去,一个个像紫红薯,还像一个个黑色的小鼠标,散发着特有的香味。这些杂粮馒头,是老妈用乡下人常吃的玉米、高粱、荞麦、地瓜、大豆等多种粗纤维谷物磨成的面粉做成的。儿子最先拿了一个,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然后朝奶奶挤了一下眼,甜甜地说:“好吃。”接着就狼吞虎咽起来。等一个杂粮馒头进了肚,他撅着小嘴又说:“我要奶奶天天给我做杂粮馒头吃。”第二天,老妈又煮了一锅杂粮面条。老婆平时饭量不大,这次竟吃了两大碗,还嚷嚷着要老妈今后多煮杂粮面条吃。老妈变着法儿给生活在城里的我们做杂粮饭,这回老妈蒸了一锅杂粮花卷,香喷喷的我吃得肚子鼓了再鼓,好解馋。老妈还将自己亲手做的各种杂粮饭拿上几个送给邻居吃,邻居们吃上了瘾,也跟着老妈做起了杂粮饭。老妈为住在城里的子孙们做了一顿又一顿杂粮饭,终于有一天,老妈完成了进城的第一个心愿,这实现的心愿写在了一张彩色小纸条上,张贴到了老妈的心愿墙上。

老妈在城里四处溜达,清水边、墙根处、道路旁的边角里,所到之处,只要能利用的地方,老妈拿来锄头,都把它们开垦成了小菜园。有的几步长,有的一肩宽。老妈说:“这些地方都是宝地,每一寸可利用的土地都不能浪费掉。”老妈在乡下种了一辈子地,她知道土地十足珍贵,城里哪怕巴掌大的地儿利用不好,老妈见了就心疼。老妈买来了豆角、西红柿、朝天椒、紫茄、黄瓜的种子,种在了这些开垦出的不起眼的地块里,然后施肥、浇水、除草,等一粒粒蔬菜的种子长成了手指长的青苗,老妈才长舒了一口气,说:“在城里,巴掌大的地儿都要利用好,等这些地块都长成了红红绿绿的蔬菜,我的第二个心愿就实现了。”

老妈一向节俭,见不得丢掉一点有用的东西。那天老妈出门逛街,看见一个又一个空塑料饮料瓶扔得到处都是,老妈心里好不爽。一回到家,老妈就有了在城里要实现的第三个心愿。老妈说:“我要把城里人随手丢弃的空饮料瓶捡回来,这些塑料制品,样样都是好东西,可回收利用呢,白白扔了多可惜,我要拾回二十筐,再回乡下去。”

老妈的心愿墙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小纸条,小纸条鲜艳又夺目,代表了老妈在城里实现的一个个小心愿。那天老妈回乡下了,走之前对我们说:“我在乡下住上一阵子,以后还会再来看我那调皮的小孙子。”哎,谁知道老妈下次来,又会有什么心愿呢?

心愿的文章12:走在梦想的道路上

文/张祎洁

梦想,也叫心愿。在我的心底,总埋藏着一个个美丽的梦想,他们也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更会因思想的成熟而日趋强烈……

儿时,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蛋糕师傅,开一家蛋糕店。也许你们会笑我没用,但是,我想说,请你们尊重我的梦想。做一名蛋糕师傅有什么不好的呢?我很敬佩那些蛋糕师傅,因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做出来的蛋糕,把甜蜜献给了整个世界,将这个原本枯燥的世界变得充满了童话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个梦想也随着年龄的长大而消逝了。我的新梦想是做一名小丑。他们在人生这个没有彩排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又一幕令人开怀不已的舞台剧,把无尽的快乐带给孩子们,将这个原本乏味的世界变得充溢着欢声笑语。

直至今天,我的梦想是出国留学、环游世界,踏遍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尝过全球的每一种美食。也许你们会觉得这个梦想太扯淡了,不可能实现。但是,我想说虽然这个梦想是那么遥不可及,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可是要实现这个梦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求精通外语,而且必须掌握很多国家的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广泛收集其他国家的知识、文化和习俗,还在周末学习英语、练习口语交际。我因此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

人一生的梦想太多太多了,不努力就会成为空想、妄想。所以,一旦确定了人生的航标,就去努力吧。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梦想终会变成现实。让我们永远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心愿的文章13:心愿会盛开吗

文/王佳敏

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当风吹起,那一束束紫色的薰衣草如波浪一样层层叠叠,上下起伏,很是美丽。当明媚的阳光照耀,薰衣草花束泛起紫金色的光芒,很是好看!

带着美丽遐想,我们小记者来到了鱼梁洲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奔下车,在老师的组织下排好队,浩浩荡荡地向庄园进发。领了种子,带上事先准备好的水桶和铲子,大家就开始行动了。牛子妍拿起铲子弯着腰挖坑,我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放进坑里,牛子妍再用土把坑填上,最后杨君如浇了一点点水,一粒种子就播种成功。

我们的心愿会盛开吗?站在花田里,我们期盼种子快快长大,长成美丽的花。

心愿的文章14:阿梅的心愿

文/妮子

阿梅第一次偷酒的时候,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偷,她觉得自己是在对那些即将被倒进泔水桶的好酒进行一次拯救。那些几百元一瓶的酒随着泔水一起倒进猪盆里,不仅糟践了东西,而且对猪的健康也不利。

这个想法在阿梅进餐馆当服务员的第一天就有的,而真正下定决心将桌上酒杯里残剩下来的酒收拢起来装入随身带来的小酒壶带回宿舍,却是她上班半个月后的事。

在这15天中,阿梅仔细观察过酒楼对酒杯和酒瓶中剩酒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信手倒进泔水盆里了。如果瓶中剩的酒还多,领班就会把酒瓶收起来,晚饭时拿到后面的厨房里和大师傅们一起分享。

阿梅不会喝酒,当她知道倒掉的那一小杯晶莹的液体等于她一到两天的工钱时,就开始有点想下手了。她觉得让那些散发芬芳气息的醇醇液体混入污浊油腻的鸡骨头鱼脑壳之中确实是一种罪过。更为重要的是,在她眼前闪过父亲的神情,父亲一生嗜酒,他长年喝的都是一元多钱一斤的烧酒,父亲的酒杯中永远都没有香味,只有一些刺鼻的烧锅气息,父亲越喝眼睛越浊,最近这两年他都基本上看不清东西了。

阿梅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无限神往地说到过一些酒的名字,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汾酒,等等,父亲像一个从未娶过老婆的光棍,讲起酒来就像讲到仙女的故事那样口水滴答,心中充满无限倾慕。那时阿梅曾稚声稚气地说:“等我长大了挣到钱了,一定买好酒给你喝!”

如今阿梅长大了,但是却挣不到钱。好不容易到这家餐馆来打工了,可一个月的工资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瓶名酒。

“买不起咱就不喝,几十年没喝过好酒也没死啊。”父亲总是这样劝她,她也觉得父亲说的话没错,至少在她亲眼见到各种好酒倒进泔水桶之前,她觉得父亲这话没错。

可当她看着那些衣着光鲜、面放油光的人,像开矿泉水一样开着各种各样她这辈子都可能买不起的名酒时,她就觉得有点憋气。特别是那些客人像灌药一样,相互捏着耳朵、掐着脖子说着半真半假的气话,刺激对方多喝一点并洒得满身满地都是酒的时候,阿梅就觉得很心疼。她甚至在心里一次次地算过账,洒进脖子的酒价值20元,倒在地上的酒价值20元,剩在杯里的酒价值40元……算着算着,她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了。如果自己不把那些残酒装回瓶里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之后,她便在自己管辖的包间里收酒,她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只收残酒,不收瓶中的酒,免得领班和厨师没了酒喝。即便这样她的收获也不小,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她就收集了满满四大壶,约有二十几斤,她分类装在宿舍床下的大壶中。可是那些酒在领班的一次例行查房中被搜了出来,按酒店的管理条例,阿梅偷酒被开除,并扣罚了她当月的工资。

酒被抬走了,据说是倒进了厕所。

阿梅背着行李落寞地离开酒店,临出门时,一个平时常常对她傻笑的服务生悄悄塞给她一个瓶子,里面装着刚才他倒酒时偷偷留下来的名酒。他说那里面茅台、五粮液和剑南春都有,是一壶极品名酒。阿梅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走出酒店大门时,阿梅想到父亲六十大寿时能喝到几种好酒了,不禁长吁了一口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