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散文

请欣赏春日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春日的散文1:春日野菜情

文/刘小兵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走出郊外,绿潮涌动的原野上,随处可见翠鲜鲜的荠菜、嫩汪汪的灰灰菜、苦涩涩的车前草,这些都是味道迥异各具特色的春日野菜。记忆中,这些鲜嫩的野菜,曾经在我家境贫寒的孩提时代,以其特有的泥土气息,温暖了我的心房,伴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正读小学。一天,母亲忙完了农活,采了一大把绿中带灰的“野草”回来,我以为母亲采来是喂兔子的,赶忙拿到兔笼,母亲喝住了我。她说,傻孩子,这些草你不认识吧,这叫灰灰菜,人可以吃的,我是特意采回来给你们尝尝鲜的。母亲还告诉我,春天的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菜市场,只要你耐心细致,在田埂上、沟渠边、山岗上,用不了多少功夫,就能采到水灵灵、脆生生的各式野菜。我一听,高兴极了,嚷着让母亲带我去采野菜,母亲爱抚地摸着我的头说,这不是你的正事,你只管发狠读书,妈盼着你早日飞出大山。

晚上,一盆泛着清香的灰灰菜端上了餐桌,我夹上一把,怯生生送入嘴里,轻轻一嚼,滑溜溜、嫩汪汪的,还带着股淡淡的馨香,我连说好吃。母亲看着我好吃的样子,呵呵一笑,边从盆里给我夹灰灰菜,边打趣得说,富养女,穷养儿,是个男娃就不能骄惯,多吃点野菜,才能驱病强身,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话音未落,父亲也放下筷子,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灰灰草是大山里常见的一种植物,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它却默默扎根在贫瘠的山野,从不与百花争艳,却以其清香可口的质感,征服了人们的味蕾,给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一道脆嫩鲜滑的美食。长大后,你也要像灰灰菜一样,不慕虚荣,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听着父母朴素无华的话语,我从一盆凡常的灰灰菜身上,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要像灰灰菜一样,不管条件如何艰苦,都要经得起风雨的侵袭,顽强地生长。

后来,我上了初中,到县中学寄宿,父母每月都会来看我一两次,尽管家里条件依然比较艰苦,但每个月,父母总会给我带上一两次荤菜打打牙祭。有一次,恰逢农历三月三,母亲提前一天扯了荠菜,煮了四个鸡蛋,一大早就走了十几里山路,给我送了来。品着母亲用荠菜煮的香喷喷的鸡蛋,我兴奋地一夜没有睡好。

时光悠悠,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山里娃,如今,已走出大山,把根在扎在了城里。尽管时光走远,那年品食灰灰菜的情景,还仿佛历历在目,特别是父母那番语重心长的教导,犹在耳边回响,时时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努力向上,奋勇向前。

春日的散文2:再说家乡春日的风

文/老猴子

昨天夜里,风吹得卫生间的风道,呼呼作响。家乡的天气预报,真的很准。清晨凭窗远眺,电厂烟筒冒出的白烟,顷刻被吹得,抬不起头,弯没了影。城市又笼罩在发黄的尘灰中。例行的晨练,只好在家里举哑铃了。

要到清明节了,春雪刚刚退去,风就接二连三的来到了。三四月份,是家乡的风季。风从赤裸的松辽平原跑过,裹挟着田野里的黑土,向城里吹送。街路上的车流,向搅拌器,一刻不停的,将土尘扬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三四月份,是东北最愁人的日子。在南方你可以吟唱:春风徐徐,你可以赞美:大风咧咧,在我的家乡,风是乡愁。过去是青黄不接,现在是雾霾不断!

家乡的风,就像梅雨季的雨,断断续续,强强弱弱,来能见影,去能见踪。刮断枯树,刮飞牌匾。自行车,电动车,不贴墙就无法站立。商场店家,再不敢敞门迎客。真是天朦朦,楼朦朦,街也朦朦。如若逛街,一脸灰蒙。而此时的南方,正是最美的季节,风从海上吹来。吹走了冬日的湿冷,吹开了杜鹃·玉兰·木棉,吹开了桃李樱杏,吹开了我叫不出名的无数花朵。也将海的味道揉进花的芳香,吹进你的鼻孔,也将染着春天的负氧离子,吹进你晨练的五脏大脑。

城市植树,可以防风。家乡的街路,也在年年植树,可成活率极低。城市的管理者,只管种,不管护,街边的商铺,为了经商便利,种下的树,很难在他店前活久。每年的植树种花,成了例行公事。钱花了,活不活,没有问责,家乡你什么时候,才能三四月里好风光!

春日的散文3:春日赏花

文/周青

春天,赏花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有人喜欢在家附近的公园看看,而有人却舟车劳顿甚至远赴异国去欣赏。那么,远方的花是否值得一看呢?“就近”看花与“求远”赏花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南京的樱花正如江苏平原的特点,一眼望去,簇簇拥拥,满眼尽是春色;武大依山而建,樱花树随古朴的建筑蜿蜒上山,常过柳暗处又花明,遍寻校园,处处惊喜;而日本,漫山遍野能有上万株樱花,让人跌入了真正的花海,眼之所及,粉黛点点,云雾氤氲,如梦如幻。”樱花爱好者王迪告诉记者,南京的樱花也很美,但是当你走出去后,你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自驾游爱好者李昊则表示,他喜欢开车去远方,寻觅更美的花色。这两天,他刚带家人去了河南西九华山的花千谷。“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美的郁金香!”李昊说,“上百亩地,抬眼望去,全是郁金香。粉色、紫色、白色、黄色……一朵朵郁金香在姹紫嫣红的春光里,分外美丽,让人陶醉。”

市民廖先生和周女士几乎每年春天,都会到各地赏花。年年岁岁花相似,这些花有什么值得看了又看的呢?

廖先生表示,每年春天,只有去赏花,才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他说,“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和妻已年过半百。但是每年我们手牵手从花中走过,看到春光明媚,花开正好,就感觉回到了年轻时候,充满希望和活力。”

近年来,每到三四月份,各地关于桃花、樱花、油菜花、郁金香等花的宣传铺天盖地。对此,旅游达人“香雪海”建议大家,如果你有钱有时间,可以多去远方走走,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如果你钱包不鼓又时间有限,不妨就在家附近看看。“其实,只要心在路上,美景随处都有。”“香雪海”如是说。

春日的散文4:回乡有感

文/东山听潮

又见春日,暖和得不得了,似夏天一般,惺忪然一如懒睡的小狗,静寞地感受着时光的流逝。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望处,满眼的绿色,一阵风来,夹杂着泥土气息,像是小时候牵着牛儿从这里走过,脚丫儿还带着淡淡的草籽味。那一条泥泞的小路不见了,但熟悉的影子从未在心头掠去,就像这路边的小草,歪着头,斜斜地望,在轻风中频频点头,几十年了它还在这里痴痴地等。

对面的青山,墨绿绿的,山顶似与天空的云彩拥在一起;几户人家镶嵌在山岙,白白的墙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钻石般夺目;那一条羊肠小道,曲曲地如蜗牛漫步的痕迹,连接着山与山,贯穿着家与家;曾经攀爬无数次的涧溪,借着几天的雨势,正悬挂绵绵的丝带,如小姑娘俏丽的发髻,山显得格外的妩媚了。

春光无限好,春风留不住,很想把这里的一切都烙在心底,不在乎一黛山色,不在乎一方水土,在乎其时常撩拨起点点思绪,想起我小时候曾经在这里生活的日子——那些个不穿鞋的日子。三五个小伙伴,相约着去玩耍,没有精心的安排,也不作时间的约定,有的是一种默契。趁着大人们忙碌的时光,我们去后山采果子,那是我们最好的零食地,也是我们集会的秘密地,不会只有一处,也不会只有一种果子。上山的第一件事是采果子吃,有时候分散,有时候集中,首先得把肚子填了再说,特别是碰到高大些的果树,我们便分工合作,那个时候每个人的特长都发挥得淋漓尽致,采的人不会轻易先食,等采完了大家集合起来一同分享,不会去争谁多谁少,但肯定让采果子的先偿着吃。而那些山果子中,有野石榴、野杨梅、野核桃,呵呵全是野的,大伙儿最爱的还是野核桃,不是因为它有多漂亮,也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吃,只是因为这种果子,可以用来炒着吃,招待客人是最好的山炒货了,所以拿最多回家也不会责怪,只会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一年四季,我们时时都有可吃的,夏秋两季是最容易找吃的,冬季里我们一边烤着火,一边吃着泛香的烤蕃薯,即使是没有果子吃的春季里,我们也可以大把大把地吃花。当然,上山去我们不仅是为了弄些果子吃,更多的我们会学着电影里战争片中的情节,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享受着不一般的感动和剌激,直到大人们大声吆喝着催促的时候,才不情愿地各自回家。

也许是住在山里久了,也许是渐渐地长大了,我们不再去山里采果子,也不再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我们知道这山里它可以给予我们什么。谁知道这山里到底有没有神仙,习惯了老人们种种神奇的传说,默默地聆听着大人们的唠叨,就这样极不情愿地穿上鞋,慢慢地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我们知道是山一样的神秘,给了我们一种无穷的力量,一种走出去感受外面世界的勇气。尤其如这样的春天,那一抹绿意,那一阵清风,覆盖着大地,平铺着希望,不仅令人回味,也同样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春日的散文5:春日雪夜

文/马卫巍

真想不到天气突然冷了下来。昨天还风和日丽,感受初春的温暖,今天早上却突然降了一场小雨加雪。天气预报里说,今天的天气比昨天下降了八度,这种天气估计还会持续几天。默默正在收拾火炉,点煤用的木头凌乱的摆在火炉旁边,一盒火柴都快用完了,正被默默一根根的抽出来,点着我的一张稿纸,然后放到炉膛里,紧接着放上木头。

火又一次熄灭。

默默扔掉火柴,赌气的说:“你的炉子完了。”

我合上书,揉了揉眼睛说:“不是我的炉子完了,而是我的稿纸要完了。”默默笑了笑,并且缩了缩脖子,做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没办法,看来炉子的烟筒该清理一下了。”我收起稿纸,对默默说:“随你的便,当然,要是你不嫌麻烦的话。”

天黑的很快,就在默默刚才点炉子,并且把嘴对准炉底大口吹气的时候,天空还很明亮,我在屋子里还能够看见书上的文字。转眼之间,书上的文字就被夜色给笼罩了,变得飘忽不定、朦朦胧胧。我摘下眼镜,从书桌旁离开,伸了一下腰,提了一下腿,然后对忙的满头大汗的默默说:“需要我帮忙么?”默默正抱着一根烟筒从外面回来,他说:“阿弥陀佛,总算收拾完了。”

默默继续收拾着炉子,依旧把嘴对准炉底大口的吹起,奇怪,木头竟然燃了起来,火光投过炉盖,映红了默默的脸。他填满了炭,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享受着胜利的喜悦。默默对我说:“有酒么,该庆贺一下。”说完,独自找酒去了。我搬了椅子坐在火炉旁。这时候没有开灯,屋里很安静,温度也慢慢地升了起来。炉膛里的炭火很旺,发出呼呼的响声,屋里被它照耀的忽明忽暗,一切都在火光中晃动着。

不要开灯。我这样想。

在这样一个夜晚里,坐在火炉旁边感受它的温暖,将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夜色不再可怕,它变得温和起来,从容地将一切深深地包容。就像在茫茫的雪夜里,我们做着艰难的长途跋涉,突然发现前面的树林里透出昏暗的灯光一样,那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尽管有时候一些飘渺的东西遮住了我们的双眼,但,我们却能够感觉到暂时的一丝温暖,能够孕育新的希望。炉火把厚厚的铁盖烧红了,整间屋子就有了一种暗红的颜色。默默没有找到酒,却把我的一本尘封的日记给翻腾出来了。他也搬了椅子,坐在我的旁边。他把日记仍给我说:“这是你的一些酸楚的记忆。”

我没有打开,而是把它重新放回原处。有时候,保留一份记忆是很温馨的事情,那些往事在我们心底深处得到保藏,让我们在夜色里不再空虚,甚至会使心灵变得温暖起来。这些往事就像一坛老酒,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芬芳的。也许,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在大雪纷飞的雪夜里,守候在火炉旁边,颤巍巍的翻开一张张发黄的纸片时,那才是一种人生的沧桑的感觉。这些日记的纸张其实是脚下的一段又一段的道路,我们曾经从容地走过,或许伤心,或许快乐,甚至埋藏了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游走在时光的影子里。

夜色越来越黑了,寒风一次又一次的敲打着窗户,试图一头撞进屋来。默默往火炉里上了炭,发出了噼啪的声响。透过窗子可以看见,寒风正一步一步远去。

春日的散文6:春日里,那场倾城沦陷的美丽

文/九生元

初春,刚刚萌生的几许暖意,在一场北风的吹拂下荡然无存。静夜,一场酝酿了许久的春雪,如期而至。街灯下,一朵朵雪花在空中打着旋儿落地成水。行人紧缩脖颈,步履匆匆。

推开窗,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把手伸出窗外,试图去触摸那朵朵晶莹的雪花。可我又马上把手缩回,我怕惊扰了夜的静谧,打乱了春的韵律。

寒意还没褪尽,独见一剪寒梅清冷的身影,在寂静的夜里生动地展开。这初春的梅影,不光菲芳了薄凉的冬,也唤醒了春的灵性。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清凉盎然。在自己的守望中,坦然面对云卷云舒。期待,清香四溢的花儿朵朵芬芳。在桃花嫣然中展开想象,让灵魂插上翅膀,在时光的隧道中展翅飞翔,掠过碧波荡漾的湖水,化作一缕幽香。

站在春的台阶,越过初春乍寒的冷,满目春色。一枝杏花粉,一树梨花白,一畦桃花艳,开遍了盈盈的果园。

琥珀流年的光阴里,素简温婉的文字间,摒弃俗世的尘念。轻剪一段好时光,在一个安然的角落里,与那个打马经过的白衣少年,静赏这美丽无边的春天。

又到暖春,爱极了这春风微醺的季节。暖日下的阳光明媚、温婉。发暖的空气里流淌着阳光的味道,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在那些春日的诗句里。“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仰望空中的白云,不由让人想起蓝天风筝下,听人笑语。

此刻,手中茶香沁人心脾,耳畔有春风轻语。眼前的那株桃花正粉蕊轻吐。这株嫣然的桃花,让我犹记起千年前的崔护。桃花夭夭的季节,打马从农舍经过的他,偶遇一艳若桃花的女子为其俯身倒茶。姑娘灼灼的笑靥令崔护心生爱恋。待次年春暖花开,桃花芬芳的季节,他又故地重游,搜寻女子的身影。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昔日的故事不会上演,只有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流传了千年。

春天是一年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桃花姑娘”。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这样的季节,该如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桃花姑娘”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桃花姑娘”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和相逢,策马驿路,停息长亭,都是那般的悲情。有时候,一次离别就是一生,夕阳花枝下只剩一个人的落寞和孤寂,还有春日里,那一场倾城沦陷的美丽。

春日的散文7:秋日书为伴

文/刘超

春日读书,容易生困;夏日读书,溽热难熬;冬日读书,常畏于寒。唯秋日读书,不冷、不热、不困,于季节的丰韵中,书,读得惬意,读得通透。

我喜欢于夜晚读书,秋日的夜晚,我总会去读一些经典的、厚重的书籍,诸如,《论语》《庄子》《史记》《汉书》等经史书籍,这些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它们是历史的秋天结出的丰硕的果实。我还喜欢读南怀瑾、顾准、钱穆等人的书,这些国学大师们,不仅学识深厚,而且人生阅历丰赡。他们的书,既是知识的积累和展示,更有对人生、社会的深刻体悟,那种体悟,正如秋天般饱满,读其书,你能感受到大师们生命的秋天是何等的灿烂。

秋夜读书,读至夜深,推窗而立,秋风飒然而入,人,顿感神清气爽,一夜展读的疲劳,涣然而逝,那是何等的惬意;有时,秋雨骤起,室内静谧祥和;室外秋雨叩窗,淅淅沥沥,这样的秋夜,读书的滋味中便有了一份缠绵和悱恻;更多的时候,则是秋夜寂寂,读至兴处,披衣而起,或者干脆将电灯拉灭,让自己的身心都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氤氲着,陶醉着,那种读书的境界,已是进入化境,幸福和快乐,便随之蔓延开,像藤蔓一样在生命的深处生长、扩展。

秋日,似乎更适于户外读书。

携一卷书,走向郊外,人,倚在一株大树之下。抬头看天,天空是那样的高远而又明净,翠蓝的色彩,生发出一种微薄的醉意;极目远望,天高地迥,辽阔无际的原野,恢弘着你的视野,你会情不自禁地胸臆勃勃,神采飞扬。这样的情景之下,最适合朗读古典诗词,或者朗读一下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是秋天)。读着,读着,或许一阵秋风萧然而至,树端上的秋叶,便会纷纷然飘落下来,离离然,那样的萧索,那样的悲情。这个时候,一种诗意的情感自会扑面而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书,也就读出了郁郁的古典意蕴。或者,你携一卷书,于某一个秋日,来到一条小河边,尽管秋草已黄,但秋水却异常的硬朗,于河边读书,那哗哗的流水声,如琴音流淌,就成了你阅读的最明快的伴奏。“金秋”,当你读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那种“水音”中,有着极浓的金属的味道,那也就是“金秋”的味道。你在阅读中,竟然读出了一种季节的味道,也只有秋天的阅读才能做到。

庭院,也应该是秋日读书的极佳处。这个季节,庭院的扁豆,已是璎珞满架;秋菊,也已灿烂如霞;墙头上的莠草,半枯着,随风一吹,瑟瑟生凉。你坐在庭院中读书,丰实中掺杂着一份萧瑟,拿一本文人笔记,随手翻着,觉得那些随意写下的文字,性情所至,似乎最是契合这种秋天的味道了。

或许,某一个秋日的早晨,你捧一本书,坐在庭院中,猛一抬头,忽然就看到了对面屋瓦上的薄霜,那样惨淡地白着,你会情不自禁地吟一句:“屋瓦生清霜……”那霜意,便也清冷了你的书页……

春日的散文8:春日喜雨

文/王小玲

春雨

我不喜欢雨,唯春雨除外。

很喜欢“渭城朝雨浥轻尘”里的“浥”字,被寒冬禁锢太久的京城,一场新雨,带着微微春意,从天际翩翩而来,敛去冰冷,轻扫微尘,天地顿如镜之新开,冷光乍现,世间万物,饱饮甘露。随之而来的是惠风和畅,土膏微润。最先探得春讯的柳芽,在早春二月蒙蒙细雨中冒出星星点点的鹅黄,恍若觉得春天须得她先画好淡妆,万紫千红才能依次登场啊。

似乎每一个偏知春气暖的入夜,春雨总会随风潜入夜,雨后清晨,开窗远眺,天空水洗般湛蓝,大地越发明亮:草色近看又添新绿,田垄铺满菜花金黄,玉兰鼓胀粉白淡紫花蕾,莺歌蝶舞燕子穿堂。麦苗卯劲暗自拔节,荷锄耕田农人已忙,脱笼孩儿不谙桑麻事,野外欢喜疯跑放纸鸢。因为春雨,大地的醒意噌噌顺根攀爬,无声滋长。

春潮带雨晚来急。春雨纵然柔情似水,却也有泼泼洒洒恣肆淋漓之时,春水初生,春潮涌动,大地饱胀雨水,酝酿已久,大有勃勃然绽放之势,饮足佳酿的人间已是春色满园,万紫千红的盎然春意。此时就算雨天黄昏,花光红艳,柳色深绿足以映照出雨丝如针般晶莹剔透,你自下而上看去吧,房屋、瓦檐、高树、天空绝不黯然,全是那么透亮,让你仿佛觉得雨是裹挟着阳光而来。以至于不用撑伞,在雨中漫步,你绝不会瑟瑟发抖。

常惊叹中国的农民,千百年来在与自然休戚与共的日子里,悟出诗词里未曾道出的“箴言”:一场春雨一场暖,通俗易懂,或许这最是我喜春雨之由。一场一场的春雨过后,是一次一次的暖意盈怀,三九严寒天,谁不盼望暖春呢?那就等待春雨吧,一场一场的春雨过后,春天就一步一步地来了。

春日的散文9:春日吃茶去

文/朱凌

悠悠春日花开遍地,春光下鲜花争相开放,而在春日里,品一杯绿茶,伴着这春光,让人的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我看来春茶该是谷雨时节的好,尽管早在清明之前,就已有春茶上市,但就我个人喜好来说,我还是认为谷雨前后的茶叶,无论是色、香、味,还是价位都是比较理想的。

春日里,找一处有山有水的好去处,一杯清茶,几块点心。再或者一两个好友边聊边品,看山花绽开,听泉水细语,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春日品茶也可以一人独品,看一本好书,听一首好歌,春日美好的时光,也不至于被辜负了。

喜欢在春天饮茶,饮的是一份心境,一份美好。喜欢在春天饮茶,感受春暖花开,四季交替。喜欢在春天饮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春茶悠香,特别是上市的新茶,更能让人唇齿留香。

喜欢饮茶,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茶中自有一番真滋味,印象中,最早接触茶是儿时在奶奶家。那时,每日清晨,奶奶势必要泡上一杯清茶,跟她时间久了,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奶奶曾说,茶水可以明目,可以去油,饮得多了,便不易生病。儿时的我,却独爱上了这个味道,虽然起初喝的时候有些苦,但却回味无穷。还记得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就该先苦后甜,正如同这茶水,起初苦,但是喝到最后,会让人满嘴生香。

奶奶这一生,就是这样的,年轻时很穷,什么苦她都受过了。倒是年老了,条件好了,福气也来了。她曾说过,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满的人生。先甜后苦,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今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要早,品茶的日子,已然来到了身边。总是喜欢在清晨为自己泡上一杯茶,然后,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感觉到倦了的时候,饮上一口茶,疲惫之感顿时全无。饮上一杯春茶,仿佛将这春光留在了这一室之间,让这份美好,陪伴在我的身边。

春日的散文10:哈气成春

文/梁凌

春日回乡,见母亲正端着一个搪瓷盆子,东家一筷子,西家一筷子,四下里分春。“吃柳絮菜啦,败火!”母亲说。

母亲说的柳絮菜,是柳芽儿,老家人管柳叶儿叫“柳絮菜”,倒有几分诗情在里面。

除了拌柳芽,母亲还做了“柳芽儿玉米蒸糕”。玉米面和柳芽儿和在一起,一大块摊在笼上蒸了,再切成块状的糕。金黄的玉米面,夹着墨绿的柳叶儿,蘸了蒜泥麻油吃,味道出奇的好。

柳叶还有许多种吃法。

我有朋友是美食家,一年春上,和我一起到别人家玩,因是不速之客,那家又地处偏远,下酒菜就成了问题。正一筹莫展,朋友伸出魔法棒似的手,往绿烟深处一指,问,那是柳树吧?主人说是。朋友说,有柳树,还怕没有下酒菜?走,捋柳叶儿去!

那天中午,我们吃了柳芽儿全席:蒜泥柳叶儿,油炸柳条儿,柳芽儿炒鸡蛋,柳叶拌豆腐……满桌皆柳色,满口皆春气。即便粗拙如我,似乎那个下午,也变得锦心绣口,哈气成春了。

还想起去年此时,曾收到一个快递,灞桥的诗人朋友寄来了新茶——— 一包柳叶茶。

诗人特意强调,是她一片片掐来,又经简单的杀青处理,包成小包,分寄几个友人,我是其中之一。

我是嗜茶的人,曾喝过上好的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但这些,与那包柳叶茶相比,一下子变得黯然。那包柳叶茶,有着蝉翼的黄,淡淡的苦,清素的香,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叫“友情”的滋味在里面,片片芽叶上,都沾有朋友的手泽。

朋友千辛万苦做成的茶,自有她的深意,但贪婪如我,一边喝茶,另一边,却生出许多的遗憾来。

我想,是否该有一杯阳关的雪,来冲泡这杯灞桥的柳?只是,当阳关落雪时,灞桥的柳,是否已吐芽?或者,也可以是旧岁的雪?

倘没有阳关雪,渭城的朝雨,总该是有的吧?那雨,落在客舍的青青瓦片上,也可以落在水晶杯里。

这样一想,那杯茶,顿时变得意韵深远起来,因为它除了是茶,还有几分春色,几分友情,一部唐诗,半部宋词……

只可惜,深坐红尘书斋的我,灞桥有相知,阳关无故人。雾霾深深处,渭城的雨,也沾了三分春色,四分尘土,剩下三分才是水。只有灞桥的柳芽儿,春风荡,仍一茬茬地发,借诗人的指尖,绿了我的杯盏,也绿了几千年的想念。

春日的散文11:春日又至

文/一朵

案前的玻璃花瓶里插着几支迎春花,那是你前几天在郊外的路旁折回来的。望着那娇艳欲滴的色彩,感觉你已经把春天带回了家。很多时候,人的心情是和环境有关的。每天经过一片麦地,一条河流,伴着林荫路上的鸟语花香,你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叩醒了尘封了一个冬季的灵魂。

醒了,舒展一下疲惫的肢体,抖落那些不该带进这个季节的烦忧,该忘记的就忘了吧,不该忘记的就好好珍藏起来。春天不需要沉重和累赘,找个晴朗的日子,去野外走走,听听那只飞回来的燕子在呢喃什么,看看那片竹林是否又在酝酿新的故事,远离喧闹的城市,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感情都会变得冷漠和苍白。

或许,你会醉心于那一缕风,丝绸般轻轻拂过你的脸颊,还有那在阳光下泛着淡淡色彩的长发;或许,你会仰慕一只飞鸟,鸣啾着消失在你的视线里,你知道它在寻觅着它的恋人,只为去年那个美丽的约定。

你笑了,牵起爱人的手,将你的真心放在他温暖的手心。累了,找方干净的草地坐下来,将头靠在他的肩头,什么也不说,可以感觉彼此的心跳。河岸的桃花开了,那粉色的花瓣缠绵着这个季节里所有的爱情。你想如果可以这样一直到老,那该多好?

几个小孩,放着风筝经过,嘻闹声灿烂了整片晴空。你抬起头,看着那只在空中飞舞着的蝴蝶,你想起了童年,想起了那只遗忘在角落里的竹篮,你曾经挽着它采撷过绿色和希望。岁月总是在不经意中溜走,春去春来,在感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同时,你又是否好好地把握住了所拥有的幸福?

人在许多时候是盲目的,总觉得自己触摸不到的风景才是最美丽的,且不知其实不同的风景有着不同的美丽,许多美丽的风景也只能遥遥相望,近了,也只能落个不过如此。

梦,始终无法拒绝。和春天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还有感动,还有思想。人是不可能没有思想的,哪怕你早已曾经沧海。你依然会在一个闲适的午后,特别挂念一个从没见过面的朋友,拨个电话过去,不用说我是谁,就可以听出彼此的声音。

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心有灵犀的感觉。你始终是感性的,虽然很多时候你也会很固执。一句“你好吗?”也会让你感动。“我很好,真的。”你望着窗外淅沥的春雨,想起那条很久没有走过的石板路,雨敲打青石板的声音却不会走远。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心情在这样的季节里也应该好起来的。

你对自己说。

春日的散文12:一树榴花

文/廖淑珍

在这风雨蜚糜的春日,常常会想起故乡的那一树榴花,想起清晨石榴树下搓衣的老人。故园的草,依旧乱蓬蓬贴在墙头,横七竖八地躺在石板边,它们宛若一群无人答理的孩子,在荒园里,漫延着旺盛的生命力。此刻,清明将至,故乡的榴花已红。当雨丝昏天暗地地编织迷蒙时,一种情怀如雨丝般,暗暗地穿插于我的心扉,令我心痛。

童年的记忆里,每至清明,故乡的榴花,总会熙熙攘攘地冒出点点的花骨朵,接着开出红彤彤的繁花,惹得附近的蜂蝶纷纷过墙来,也引得路上的行人驻足而视。满树的榴花红胜火,将小院点缀得春色盎然,风景独好。那时,年幼的我常常搬出小板凳,坐在树下,询问着忙碌的奶奶,哪是雌花哪是雄花。无论多忙,奶奶总是慈爱地回答我的奇怪的问题。我已记不清,榴花映红了我童年的多少个日夜;记不清,奶奶在树下捶洗了多少个清晨;记不清,那幅画面温馨了我多少个日夜……令人惋惜的是,那年夏天,石榴树倒在了风雨交加的夜晚,只留下两个歪歪扭扭的树桩,接受人们的惋惜。这皆是往事,是我撒开回忆的罗网,偶然捕捞到的收获。

小院新种的石榴树,早已亭亭玉立,开花结果。石榴花在葡萄藤和枇杷树的映衬下,显得更为耀眼夺目。然而石榴树对面的那扇门扉,却闭得紧紧的,不再有奶奶安详的目光抚爱张扬的春意,不再有树下的浣衣声点缀着盎然的春景。石山旁的葡萄藤,放肆地四处伸展着探试的触须,似乎在寻找谁的身影。墙上的田七藤也竭力攀爬着,结出无人收获的串串果实。没有烟火,没有足音,小院涂满了荒凉与衰败的原始气息。每次回家,目光触及这自生自灭的景象,我总会油然想起石榴树下浣洗的奶奶。

正是奶奶,曾经一直精心地经营着这座小院。

那时,小院是奶奶的所属地,是我和两个弟弟的安乐窝。一生一世,奶奶一直不愿离开小院,她比任何人更依恋小院,更疼爱我和弟弟们。姑妈常常劝奶奶离开小院,享享晚年清福,却未能如愿。直到前两年,健康状况日下,奶奶才搬离小院,居住到车水马龙的城市。这时,我们姐弟也分别寄居在学校,很少归家。小院从此杂花丛生,青藤遍园,野草葱茏,成了偶然飘落的种子繁衍生息的沃土。那棵石榴树也因缺少打理,树枝伸展得胡乱而随意。

今年元宵节前,奶奶很意外地仙逝,甚至来不及看我和弟弟们最后一眼。当救护车抵达我家时,她早已不省人事。我们的悲痛,挽留不住她慢慢弱下来的脉息和渐渐苍白的容颜。我和弟弟们穿破时光,长大成人,生活开始好转,奶奶却悄无声息地走了,只留给我们一腔沉甸甸的伤悲与遗憾。

姑妈说,奶奶走前梦见小院的石榴树,便嘀咕着我们姐弟的名字,嚷着要回小院;奶奶嘴挑。旁人喂她食物,她不吃,若是我喂,她便吃;奶奶最疼我爸。正如她一直最爱居住在这简陋小院;奶奶临终前,最想见我爸,见我姐弟三人,最想看看小院的石榴树……

姑妈对我说这番话时,我转过脸去,悄悄地抹去了奔涌而出的泪水与心痛。到邻家串门时,邻家大婶对我说:“你还记得么?那时,你们祖孙四人,一碗蒸蛋,便是一顿晚餐。”我当然记得,童年辛酸的往事,一直在我心里徘徊,相隔遥远,却如在昨日。倘若说出“记得”两字,我会当着众人的面嚎啕大哭。于是,我轻声回答:“忘了忘了!我只记得那时奶奶很疼我们……”至今,我无从知晓,为何奶奶离开故乡之后,总那样眷恋这座小院?或许,当年她入居此地,与我们共度 了漫漫岁月,注定了此身的缘分。从何所来,往何所去,这便是生死之定律。纵使生命诚可贵,生活亦可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在那生离死别的过程中,亲友的安慰,只是我们悲痛悼念的创可贴,难以抚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年年岁岁榴花红,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清明时节,故乡的榴花依然开得生机盎然,甚或红过往年。可是,那曾经欢乐的小院终日门掩黄昏,少了石榴树下的浣洗人,纵使落英缤纷,也无意留春。

春日的散文13:花开!花落?

文/沧海一粟

周末,去公园欣赏春日的美景。前往公园的路两旁樱花正盛,树树繁花,树树似锦,树树烂漫,如云似霞。枝头上饱满的花苞绽放吐蕊,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那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路人不时驻足、拍照,流连沉醉在这大片的云朵繁华而轻柔的花从中。欣喜中竟然发现一棵樱树有几个枝干上开粉红色的花,而其余的枝干上开白花,泾渭分明。再后来发现还有好几棵树也是如此。惊叹之余,还是惊叹。

步入公园,在幽径中穿梭。竹林青翠挺拔,牡丹叶儿翠绿,丁香花一片姹紫嫣红……许多我们北方少见的花草树木生长旺盛。那树叶深红似凤尾的树木格外引人瞩目。靠近观赏亭的桃花正开,灿若朝霞,艳如天仙。树下的草地上一群少男少女们正在野营,嬉戏玩闹之声不时传来。人工湖那边,几个孩子手拿小渔网想把水中的小蝌蚪捕回家。调皮的蝌蚪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小孩儿在湖边的石头上蹦来跳去,不亦乐乎。

美景无限好,沉醉不知归。静坐观赏亭一隅,想让疲惫的心灵沉静下来。忽然,一阵小孩的嬉笑惊叫声传来。寻声望去,前面一棵开得正艳的桃花树的树杈上坐着两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正用力的摇晃着身下坐着的那棵桃树,顿时落英缤纷。于是,树上的两个小女孩嬉笑之声更甚。这时,那棵桃树旁边草地上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向观赏亭这边跑来,上楼、下楼,然后手里拉了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急匆匆向那棵正在遭受厄运的桃树奔去。那女人边走边对小男孩说:“走!上树,摇树走!”我惊愕。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呀?整个桃树园中它最矮小,只有一人多高,仅有的几个树杈,已经在支撑起两个十多岁大的孩子!而这位母亲却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我无言,愤懑中离开。等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时,已不见了那两个小女孩。只见那位母亲正给她那位爬树摇树的儿子揉头,那个小男孩正哇哇大哭。我哭笑不得,郁郁不得。

那棵桃花树下满地落红,花儿争妍斗艳的美好景象已不复存在。片片落红在树下流泪、哭泣。 捡拾起泥土中的一片花瓣,色正艳丽、润泽如玉。然而在它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候,在它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就这样凋零了……

花儿凋了来年还会再开,可人呢?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呢?就这样被我们这些做父母、做师长的“引领”着,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生活。我们用我们的思想禁锢着他们的行为;我们用我们的眼光审视着他们的举止;我们用我们的言语评判着他们的对错。他们到底走向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别给爱来找理由!请放开你们束缚的手!让我们的这些孩子如百花般在春风的吹拂下自由生长。永恒!美丽!

春日的散文14:南山的春天

文/谢立新

有两句写春日的诗:“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我最喜欢。因为它印证了春到南山鸟先知。

每天清晨,我都要站在窗口看一下大树,听一阵子鸟叫,习一会儿字,然后去南山绿道走走。小区因为离南山近,5点多的时候我便能清晰地捕捉到了第一只鸟的清脆的啼鸣,似乎总是那只,我很快熟悉了它绵长、温润而且悠扬的叫声,我知道,是它完美地终结了一夜的寂静或者迷蒙,启封了一个新的清晨。但我仍是保持着聆听的姿态,没有起床,没有开灯,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它需要一个完美的聆听者。此时夜色尚未褪去,鸟就在窗外不远,它需要一点时间启明建筑,驱走倦潮。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像是幼儿园的孩子从梦中醒来,片刻的迷迷瞪瞪之后,一下子欢闹起来,此起彼伏的叫声穿越厚重玻璃的阻隔,在聆听者的耳边忽隐忽现。我便下床,打开窗,将窗口尽力扯开。这扇窗几乎是夹在树木之中的,我一伸手能扽住树叶。我没有尝试,这个动作过于粗俗,也会惊着它们。我只是轻微地探手试了试风。没有风。这个动作对于早晨而言,对于一座房子的一扇窗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鸟们仍是发觉了,正如我已经看见它们在淡淡的雾霭之中留下的剪影。它们在蓊郁、健硕的树间扑簌簌地呈直线、曲线或者弧线飞翔,叫声时而短促,时而悠长,咕咕,唧——唧,喳喳,啾——啾,翎毛带动了风,风推送着气流,气流裹挟着叫声,叫声旋了一股股草木的气息扶摇而至,从下边,从左边,从右边,从上边,似乎从四面八方涌来,瞬间便覆盖了整扇窗和一位聆听者,浓郁且清新。

这是南山春天的早晨。

这是镇江的早晨。

走在绿道深处,九华寺拐弯口,鸟叫声便更加真切;走一路,听一路,没有断层与片刻的凝滞。鸟们似乎不知疲倦,兴奋得忘乎所以。可是,谁会觉得它们的声音聒噪呢?整日置身于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人,偶尔见到鸟,听到鸟叫,内心都是欣喜的——或者窃喜,仿佛那叫声听一声便少一声。而我,已经听了很久——这样的生活,即便很短暂,稍纵即逝,已经格外让人满足与幸福。走一阵,我会停下,仰望那一棵棵高耸入云的树,樟树,不知名的树,我在看树,也在看鸟,我的目光沿着声音寻找鸟们的踪影。我知道它们也是喜欢亲近人的。它们胆怯又迫不及待地想闯入我们的生活,与人近一点,再近一点;若它们确认你没有伤害它们的动机与动作之后,便开始落在你家的阳台上,甚至由阳台而至厅内,甚至穿越客厅,自北向南,由东而西,这个过程,对它们而言,对你而言,何啻一个仪式?前面冠以“神圣”二字并不过分。这是一族与一族的融合。此时,你万万不能做的是关闭任何一扇窗,一面门。你尽可以读书,喝茶,听你的音乐,说你的家常话——有时候,无视这些天之尤物的闯入,置之不理,反而是一种高贵的礼节。

依着南山缓步而行。山路逶迤,时而上,时而下。路两旁是茂密的林子和茂密的叶子。最有自然之道的是公安局后面的竹林,林子随着山势起伏,柔肠百转。山色空蒙、清丽,草木翠绿、鲜嫩。昨夜的那场雨还挂在枝头、草尖,你站在树下,只是跺跺脚的劲儿,雨珠便情不自禁地落了你一头,一身,一嘴,舔一舔嘴角,甜甜的。被雨打落的红色或黄色的叶子或是铺在路上,层层叠叠,或是散落在草间、坐椅上,如青年们设计的传递春天讯息的一张张精致小巧的明信片。

这个季节,南山的樱花、桃花、杏花也开了。在草木莽莽榛榛间,猛然望见一树樱花,一簇,一片,那艳丽,那矜持,那高傲,你会不由得一愣,心会一动,停驻,舍不得离开。你会站在树下,看着那些粉红的含苞待放的花蕾;你会凑得再近些,微距离地端详那些娇嫩的花瓣;你会闭上眼睛,贪婪地呼吸花瓣弥漫的芳香。你能感觉到一缕淡淡的香正流过你的血脉,滑过你的意识。我静静地站着,目光宁静而隽永。我如同注视熟睡的女儿。清晨的南山路上,除了鸟语,没有别的声音。我轻轻地弹了弹花枝,花瓣间的雨珠洋洋洒洒,掺着花香,落了我一脸。花瓣微微地颤动,却很自负,一片都没有落下。

成气象的樱花已经悉数绽放了。远远地,你看见盛装的白,闻见密集的香,白居易有诗云:“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此时,这个宛如云朵一般的世界是静止的,氤氲的雾气屏蔽了世间的一切闲杂之音。只有繁密的花瓣千姿百态却又杳无声息地开着,你不由得惊叹樱花既有梅之幽香,又有桃之艳丽,且清寂与孤傲。

一只只鸟儿,从南山起飞,唱着春天的歌,在苍穹划过一道道精美的弧线。

忽然,对面传来了体育中心的晨练声,时而细、时而密、时而响、时而断……

南山的早晨真醉人。

春日的散文15:春到渭河

文/贺绪林

春日的一个周末,闲暇无事,我去渭河踏青。刚从冬天走过的渭河还没有抖落一身霜尘,河道里是一片寂寥,裸露着鹅卵石和细沙,虽然新筑了橡皮坝,但水势不是很大。橡皮坝下游河流细如小溪,没有喧嚣声,静静地流淌,似乎在思考什么。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智者,可我打小就喜欢水。北方人是旱鸭子,但喜欢水的人比比皆是。渭河是家乡的母亲河,她在家乡人的眼里如同黄河、长江一样深沉、厚重,具有同黄河、长江一样的魅力和奉献。

凝望着东去的逝水,我在记忆深处捕捉儿时的渭河。那时站在家乡的塬头朝南遥望,视野尽头是终南山,山下缠绕着一条玉带,那就是渭河,从西山飘出来,又飘进东边的天边,令人浮想联翩。一天,我和一伙小伙伴结伴去看渭河。来到河边,我们都惊呆了,河水远比我们想象大得多,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浩浩汤汤,滚滚东去。河堤上芦苇丛一片葱绿,堤下是一块块稻田,稻子正在拔节灌浆,有农人荷锄除草;还有藕田夹杂其中,点缀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那一天我们玩得十分尽兴开心,直到日薄西山才回家。

不知从何时起,渭河渐渐衰败,水流一天一天在减少,没有了浩浩荡荡的气势,河上的木船搁浅在岸边,慢慢地腐朽了,最终不见了踪影。稻田、藕田也日渐消失。“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景象成为梦境。

我再次来到渭河时,河堤上大片的芦苇丛不见了,到处胡乱地堆着沙石;河床高低不平,满目尽是人们采集沙石留下来的坑洞。河水细如小溪,柔弱迟缓地流淌着,别说渡船,赤着脚就能趟过去。不远处河滩上传来挖掘机、抽沙机、大卡车的轰鸣声。

是谁伤害了母亲河?让母亲河变得如此满目疮痍?她给予我们以辽阔,我们却还之以阻塞;她给予我们以清澈,我们却报之以浑浊;她给予我们以甘泉,我们却报之以污秽。怎样去爱护我们的母亲?保护我们的母亲?

此时此刻,我在河堤上寻找着答案。

信步河堤,且行且看。时令将近清明,河风扑面而来,还带着一股料峭的寒意,河边的柳树在风中婆娑起舞,似乎发布着春的宣言。其实,当春的声音还未清晰明朗之时,河就准确无误地预报着春的气息。再远一点,千孔百疮的河床已改变了模样,挖掘机、抽沙机不见了踪迹,橡皮坝将河水拦起,昔日的野河滩变成一汪平湖,湖水清澈如镜,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倒映水中,白云下有水鸟飞翔。

多美的一幅油画!

随手揪下一节蜜蜜草,在嘴中咀嚼,甜中透着一股野草的清香。顿时觉得找到了儿时渭河的影子。

生命的轮回让渭河再次迎来了灿烂的春光。你用心去听,可以听见泉水的叮咚声、小溪的潺潺声。放眼远眺,在和畅的春风中,远山愈来愈清晰,那是河的源头;收目近看,河堤上绿茵茵的一片,争俏的野花点缀其间,平添了无限姿色。河堤右侧,倾斜而下的缓坡上满是嫩生生的草芽儿,夹杂些蓝色的野花,娇媚而不招摇,像洒落在草丛中的星星。新栽植的女贞生出的新叶宛如孩童娇嫩的小手,在风中摇摇摆摆。

我看到了,渭河的春天正在大步走来。她承载着两岸儿女的希冀,沿着季节的轮回把春的暖意推向柔情;把春的色彩,涂染得更加多彩。

我听到了,渭河正在鼓荡着春潮,一路高歌,与梦远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