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佳节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佳节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佳节的文章1:月光下的柚子林

文/高兴

中秋佳节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是,我思念学校美丽柚子林的情结总是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星期六的晚上,月亮刚刚爬上树梢,我就来到经常散步的地方--学校美丽的柚子林,在一棵结满累累硕果的柚子树下,我停住了脚步。

月光下的柚子林,一排排柚子树洒满了银色的月光,就像一排排亭玉立的少女披上了洁白的轻轻纱。望着那柚子树上那累累硕果,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天中午,吃过中饭的大人们总是习惯于睡个午觉;而对于小小年纪的我们几个小伙伴来说,这是个好机会--隔壁赵奶奶家的几颗柚子树上的柚子成熟了,一个个黄灿灿的大柚子挂满了整个柚子树。每当我们几个小伙伴走过柚子树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抬头望着树上挂着的那一个个黄灿灿的大柚子,围绕中秋节吃柚子的情节,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的议论一番。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邀在一起,乘大人们睡午觉的时机,拿着竹竿,悄悄地来到赵奶奶家的柚子树下偷摘柚子。也许我们几个小伙伴偷摘柚子的动作搞大了、吵吵闹闹的声音被赵奶奶发现了。乘赵奶奶数落我们不留神的时候,几个小伙伴突然呼啦一声,拿起偷摘下的一个柚子、笑呵呵的跑开了,躲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一起快乐地分享着“胜利的果实”……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几年,我来到赣南师范学院读大学。在大学生活的这几年里,我常常乘着月光地来到学校美丽的柚子林,在柚子林中散步,徘徊荡漾,修心养性。在妙曼、银色的月光中,我穿行在一排排整齐的柚子树下,想想一天生活中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总结一天的学习收获、工作成效,祭奠逝去的一点点青春、美好大学生活快乐时光,展望明天的美好心情、美好学习与生活……柚子林的月圆月缺、忽明忽暗的月光,柚子树上的花开花落,花香、果香、叶香、树香,陪伴着我度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活……

时间在不停地运行,我也留校在母校工作了多年。多年的大学教学、工作,走南闯北,去上海、过南京,上北京、下广州,乃至出国,在国内外的大学里博采众家学术之长、探索事物规律之奥妙,拓宽知识面、创新思维新模式,指导教学、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开创新局面、提升新水平。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母校美丽校园中那可爱的柚子林,柚子林中的花香、果香、叶香、树香,陪伴着我度过了大学工作、生活的每一天……

月光洒满了我的全身。微风吹过,一阵阵柚子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扉。此刻,我感到,一种浓浓思念爬满上我的心头--我的大学同学们,我的大学同事们,你们还记得母校美丽校园中那可爱的柚子林么?你们还记得柚子林中的月光、柚子林中的花香、果香、叶香、树香么?……(作者:赣南师范学院 林俊华)

关于佳节的文章2:那一份牵挂

文/尘世流年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节。今年中秋,本来计划回家过节,也许计划总是追不上变化吧,临近过节,却因有事情处理,所以回家过节未能如愿。

传统的团圆节不能回家陪二老,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所以一直拖到中秋节早上才拨通父母的电话。拨通电话那边是父亲的声音:“谁啊?” “爸”我刚一开口,说话权却被老爸抢了去,先是问他的宝贝孙女,从学习到生活可谓面面俱到。然后问他的儿子也是方方面面,问这问那问完了似乎才反应过来,“你们今天回来不?" “爸,这些日子身体还好吧?""挺好!***也很好!”我还没有提及妈,老爸一起回答了。我明白他的心,是不让我们做儿女的牵挂他们。我不禁从心里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当我鼓足勇气说出不能回家陪二老过节的时候,本以为老爸会不高兴,出乎意料的是老爸却用理解的口气说:“知道你忙,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回家”……

挂了电话,心里感到无比的愧疚。想到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时刻牵挂着我们,想到在电话里老人那些理解的话语,心里感到暖暖的。而回想自己为老人所做的一切,竟找不出一件事比父母的这份牵挂更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来自于父母的牵挂,来自于爱人的牵挂,来自于孩子的牵挂,来自于朋友的牵挂。可我突然感觉只有父母的这份牵挂是不要回报的……

关于佳节的文章3:元宵佳节话偷青

文/张艺

偷青,是元宵佳节难以忘记的往事,是儿时过年最为期盼的美好时光。元宵一过,意味着热热闹闹的新年戛然而止,所以每次偷青过后,总是一番意犹未尽,对年味仍旧充满着一丝丝无形的眷恋。

偷青,顾名思义,与“青”有关,而“青”则指的是青色的蔬菜。记得小时候,白菜、青菜、小葱蒜苗、豌豆尖等小菜总是栽满了每户乡亲们的菜园子,娇嫩欲滴的一片片,甚是惹人喜爱。元宵节前夕,村庄里的小伙伴们总会挨家挨户悄无声息地“搜索”起来,以选择最好的菜地作为偷青对象。

元宵之夜,舞龙舞狮的鼓点进入尾声,夜,渐渐静了下来,小伙伴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各就各位,偷青准时开始。趁着蝉翼般透明的月色,一名小伙伴隐蔽在风口处放哨,我和其他伙伴们牵着手,学着偷偷摸摸的样子,全力屏住呼吸半蹲式前进靠近那块向往中的菜地。大家快速分散后,蹲在菜丛中,快速地摘取一些上好的菜品后,又沿着老路轻手轻脚地返回,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五分钟,总是怕被主人发现。

记得有一年,我和小伙伴们看好的一片豌豆尖与众不同,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竟然长得一人多高,那是隔壁二叔家的。二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爱串门”,都想着元宵之夜他肯定又到哪里看热闹去了。

那晚,我们来到了那片菜地,刚准备下手,菜地中央突然传来几声轻轻的咳嗽声,吓得我们赶快往回跑。慌里慌张中,头上戴的帽子掉在了地里也没敢来得及回去找。凭着自己的直觉和伙伴们的判断,那是二叔在元宵节守地,肯定发现了我们。

第二天一大早,二叔竟然给我们家摘来了一小篮子新鲜的豌豆尖,声称给我吃,并将捡到的帽子悄悄放在了柜台上。听二叔讲,原来,他家那片长得高高的豌豆尖是试种的最新豌豆品种,是专门栽种来卖钱的,不能掐尖的。在隔壁门缝里听着二叔和母亲的对话,我一阵愧疚,暗自庆幸二叔的咳声制止了我一次酿成大错的偷青。

偷青的对象虽然都是田土里的农作物,然而历来却有着独有的寓意,偷到“菜”,寓意“财”;偷到葱,寓意“聪明”;偷到蒜,寓意“会算数”,如此种种,往往让偷青富有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哥哥嫂嫂你别吵,青菜白菜我来讨(摘),他一把来我一抱,稀饭吃得呵呵笑……”儿时,菜偷到手了,我们怀揣着无比的喜悦,一路唱着童谣回家。

在某个伙伴家里,我们按照事先的分工,有的洗菜,有的淘米,有的烧火……将白菜洗净,细细地切成碎片,和着大米熬起一大锅稀饭,一边搅拌一边玩耍。一直到夜半三更,稀饭煮熟了,一人吃一两碗,各自才在大人的呼喊声中回家。

其实,民间广泛流传一些关于偷青的说法,偷与被偷都会带来新年的好运。那时,我们会去偷别家的菜,也希望自家的菜被别人偷,就是图个好玩和吉利。因此,元宵偷青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偷,偷菜的数量也并不多,就算是种菜的主人碰见了,也最多就是装作咳嗽几声,不会破口大骂更不会下地逮人。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偷青也为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们打开一扇约会之窗,成为了乡下农村人的“情人节”。元宵之夜,他们通常会利用这样的大好机会,在尽情偷青之余,与心仪的对象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

就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偷青之夜,我和一位女孩也在村口的一棵枣树下情投意合地牵手,月夜下也立下了懵懂的山盟海誓。如今,下地偷菜的已不再是枣树下牵手的我们,而是我们的下一代。古老的习俗,仍旧在每年的元宵之夜上演和传承。

相隔数十载,偷青永远藏在了儿时的记忆里。

关于佳节的文章4:沙上芋艿香

文/蔡琼 海航

中秋佳节,人们除了品尝各式月饼,还要品尝糖芋艿。芋艿又称芋头,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旧时芋艿还被选为皇室的贡品。据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因有食用芋艿场面,遂使芋艿在京城备受青睐,身价百倍。

我们平时食用的,乃是芋艿的地下块茎,茎上长有稀疏的细根,露出地面的是它的叶子和叶柄。芋艿的叶子很大,长度有三十至五十厘米,阔的形似盾,全缘波状,基呈广心形,单生似荷,每棵五至七片。叶柄直立、肉质、绿色、粗而长,约三十至六十厘米。夏日时,一行行翡翠般的叶子,就像池中的荷叶,风格独具,超尘脱俗,叶面上滚圆的水珠,晶莹透明,更是招人喜欢。顽皮的孩子常常采摘一片戴在头上做着各种游戏,既遮太阳,又避雨淋,别有一番情趣。

芋艿属天南星科,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香酥芋、白荷芋、龙田芋、竹节芋。香酥芋因肉质细腻干香得名,芽头发红,叶柄也绿里微带红紫,籽多个小而圆。因口感好,最受欢迎;白荷芋因芽白和叶柄绿里带白而得名,产量比香酥芋高,但口感略逊;龙田芋因个大得名,籽极少,口感又逊前者,但产量较高;竹节芋因块茎细长,外表黑圈似竹节而得名,产量和味质较前均等而下之。此外还有铁荷芋、野头芋等品种。沙上人把芋头根上的叫“老芋头”、“芋头老头”、“芋头婆婆”,把老芋头上长出来的芽子叫“小芋头”、“芋艿子”。一般人认为芋艿子比芋头老头要好吃,其实,芋头老头也是很好吃的,甚至比芋艿子更香、更沙。

沙上的埭前屋后,一些低洼地很适宜种芋头。芋艿在清明后开始种植,先将芋艿从地窖中取出,晾晒,挑选个儿适中、芽好、不烂的为种。同时整地开沟,施足底肥,分别按单行或双行每隔七八寸放好、盖土;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壅土。有农谚曰:“六月勿壅,等于朆种。”意即如不壅土,长出的芋艿老头小,芽籽细而少,产量会大减。壅土时加上一些青绿草料、豆荚等,使土壤疏松,增加肥效,以利芋艿块茎的发育生长。芋艿生长过程中无病虫危害,是为一大优点。中秋,芋艿进入收获期,可按棵挖取,每棵可得一二斤。如至叶和叶柄自然枯萎,无空挖取,亦无关系。收获后可选用部分贮入向阳、利水的地窖中,以备来年种植或它用。芋艿叶柄含有淀粉,拌糠可作为动物饲料。

沙上人是从各地迁徙而来的,因而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中秋节吃糖芋艿的风俗即是,也带来了中秋节吃糖芋艿的传说:在古代,某城市被侵略者包围,久攻不下。至初冬该城市已无粮食,领悟到胜局已定的侵略者决定停止进攻,等待城里出现饥荒混乱后再伺机行事。没有想到半个月后守城人的援兵到来,内外夹攻,一举将侵略者击溃。这半个月里被围困的守城人是怎样解决粮食问题的呢?原来在饿极穷思中他们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长在湿土中的宽阔的绿叶子植物,揪着它的茎干挖下去,能够挖到一个膨大的“根”;把那“根”烤熟了不仅非常好吃,而且吃了还有很强的饱腹感。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城里官兵百姓把那植物取名为“芋艿”(谐音“遇难”),并在中秋节大吃“糖芋头”,以表示敬重这上苍的赐予。

芋艿也是文人的喜欢物。苏东坡赞道:香似龙涎仍俨白,味如牛乳更全清。七品县令郑板桥更是“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也许郑板桥的许多诗画佳作就是在“品芋香”中完成的。而沙上人是把芋艿当粮食充饥的,“芋艿咸粥”、“红烧芋艿”即是家常饭菜。那种特有的带着微咸的芋艿香正是沙上人经常“品”的。特别是在飘雪的冬夜,煮上一锅毛芋艿,熬上一碗飘着葱花的沙上酱,剥着芋艿皮,蘸上葱花酱,慢慢品着香,再呷上一口酒,想着沙上的农谚:“毛芋艿,酒搭搭,理是理,法是法”,分外的暖意,分外的情趣,直让人自在自乐。

关于佳节的文章5:中秋佳节看“月华”

文/陈昌玉

小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那天,除了那热烙烙而香喷喷的糍粑,及供奉月亮公公的鲜香桂花月饼,供我们尽情享受以外,外婆还兴高采烈地给我们讲述了中秋之夜的“月华”及“开南天门”的故事。

外婆说“月华”就是中秋节这天,天气特好,万里都无风无雨,而晚上的月亮就特别光亮和华丽。外婆还说,今晚的月亮特大特圆特亮,必会出现“月华”及大开南天门的。她还说当“月华”出现时,地上的人们全将月亮里看得一清二楚。原来那大月亮里有一棵很大很古老的桂花树,而那桂花树下,仙翁张果老正在编织着草鞋呢。(在我们重庆地区,当月亮很圆又很明亮时,月亮上的阴影是很形似一树一人的。但张果老是骑驴的,为什么会编草鞋呢?我不知家乡为何有此传说。)外婆还说,那大开南天门时更好看啊!从前老辈人都说,那可是几百年也难碰到的稀罕事啊!那打开了的南天门里不但能看到时隐时现的空中楼阁和亭宇等仙境,还可看到被王母娘娘惩罚而跪在那间半明半暗的织锦机房里的织女姑娘啊!外婆还说,凡能看到“月华”和“开南天门”的人都必定要长寿啊!

当时,我们一群小娃娃全听迷了,谁都不愿回家睡觉,全都一心要等到后半夜,看那难得一见而又神奇的“月华”及大开“南天门”。可后来,我们全都耐不住了,我们全倒在院坝里的草席上睡着了。所以,外婆给我们描绘的那种神奇仙境,自然全都没看到啊!不过,那晚我却在梦中看到了,那大月亮里,正在桂花树下织草鞋的仙翁,和那一直跪在南天门里织锦的织女姑娘啊!孤零零的织女姑娘好凄惨好凄凉啊!我都哭了!我哭醒了才发现我的小枕头全湿了。

关于佳节的文章6:客到黄州

文/罗旭初

国庆佳节,在武大逗留两天后,风尘仆仆来到风景优雅的黄州古城。它北依巍巍大别山,南临滔滔扬子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二万多平方公里的山水田园,宛若一轮新月,镶嵌在长江与大别山之间。

傍晚,在一家很不错的餐馆用餐。我们要了东坡肉、东坡饼、武昌鱼等几道菜。正当我兴致盎然地默诵着“黄冈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时,老板便盛来了这两道黄冈特产。巴河藕产生于浠水巴河陆家湖,那里是我国现代着名革命民主战士、诗人、学者闻一多的家乡。黄州豆腐则是取金甲井水制成。金甲井原名八卦井,相传有南北朝第一美男子的卫将军谢晦兵败至此,将金甲投入井内而更名。黄州豆腐、巴河藕、武昌鱼并称为黄冈三大名肴。

用过晚餐,老板喜欢听我们神聊,就上了一些茶点。早在武大读书时,我就了解到鄂东种茶历史悠久,盛产名茶。据载“始于汉,盛于唐”。听说麻城的“龟山岩茶”、罗田的“观音茶”、蕲春的绿茶,号为“淮南三茗”,清代前属于岁贡茶哩。茶点有苏饼和武穴桂花酥糖,甚是可口。

翌日,我来到东坡赤壁。走进东坡赤壁,我看到这里生机勃勃,到处充满着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曾泛舟赤壁矶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前后《赤壁赋》等着名词赋,故世称“东波赤壁”。东波赤壁秀丽如画、恬静清幽,更藏有苏轼等历代名家的墨迹。能看到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使我这个书法爱好者大饱眼福,受益匪浅,也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这里有现存宋元以来木刻、碑刻、竹质、腐蚀版,共60余幅、200余块。最珍贵的是清末明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艺术家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法帖》碑刻,共102块。置身其中,抚今追昔之情油然而生。

辞别东坡赤壁,乘车东驶黄梅,再北行30余里,来到与匡庐对峙的东山。竹茂林深处,隐约可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这便是佛教禅宗泽国——东山五祖寺。寺院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与九江隔江而望。主要古迹有“二天门”、“花桥”、“圣母殿”、“白莲池”、“讲金台”等,在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影响颇大。我们看到,整个佛寺建筑群,依山势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整体像古代宫殿建筑,层次分明。四大主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真身殿,依山势高低建于中轴线上,殿宇建筑,斗拱交错,为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亦是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

踏上归途,依依不舍之情牵挂在脚下。美丽富饶的黄冈,我想把你整个美丽的身躯拥在我的心中……

关于佳节的文章7:浓情佳节淡幽思

文/一啸长歌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一年的光阴不知不觉中又匆匆溜过,来年的春风正悄悄地走近。腊月二十八,天空中灰暗迷蒙,山川只是一片朦胧的青黛,轻轻飘舞的雪花,装点着我回家的路,我们全家回到了我的故乡——三峰,和母亲及赶回家的众姊妹各家一起团圆,欢度春节。

车在家中的坪里停下,母亲和二姐在喇叭声中,打开了温馨而惬意的家门,扑面而来的是久别的记忆,母盼儿归的期待。母亲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从房中走出(去年她老人家摔了一跤,断了腿骨,做完手术还在恢复中,我在医院陪护了近一个月),年近八旬的母亲早已满头白发,清瘦的脸上却依然精神矍铄,见到儿孙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尾箱中卸下我精心准备、丰富多样的年货,也卸下了我一年的企盼,一年的收获,更多则是一年的思念。那皑皑轻舞的雪花,好象也正在热情地欢迎我这归家的游子。

次日就是大年,今年是二十九过大年。天空也较昨天清朗了许多,雪下了一夜,地上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雾气较重。远处新建的高层楼群,如海市蜃楼般地隐隐约约,只能看见楼群朦胧的倩影。整个上午,我都在厨房忙碌,准备年饭。经过我紧张而又精心的烹饪,煎炒焖炖蒸炸熘,手法不同,口味各异,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菜肴,摆了满满两桌。摆好祭品,上完香,嗑了头,烧过钱包包,点燃礼花鞭炮,全家两桌人就其乐融融地举杯畅饮,闲话家常。孙子辈的小孩子在房中快乐地欢跑,四代人一起在这年节的氛围中陶醉,美味佳肴中凝聚着喜悦祥和。吃菜喝酒,加之空调的作用,人人的脸上都是红光满面,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不时中,传来阵阵礼花的爆裂声,鞭炮的炸响声,远近人家也正陆续开年饭过年了。这是故乡年的声音,年的味道。

中午多喝两了两杯,加之忙于年饭,人真是有点累,睡了一觉。等到睁开眼睛,天色已呈灰暗,已是下午五点。不觉一惊,我还没有去上坟“送亮”,再迟就看不见路了。赶忙起床,穿戴整齐。带上小灯笼、鞭炮,一个人急匆匆地朝坟山走去。

“送亮”是我们三峰的方言,指每年除夕之夜的傍晚,由家中男子到坟山去为自家的过世长辈,在坟上点上一盏灯,给在阴间的长者送去光明。不能让魂灵在凄风苦雨,暗淡无光中过年。过年要亮堂堂地过,也是表达对长者的祭奠。放一挂鞭炮,嗑三个头,叩三次首,作三个揖,口中念念有辞,致以节日的问候,以示缅怀之情。到了初一(春节),全家再来上坟拜年。过去,经济没有开放之前,是用煤油注入小瓶中,放一根灯芯点燃灯火,放在坟上,再罩以留有小孔隙透气的大玻璃瓶,以防风吹雨淋,使灯不灭,坟山中到处都是这样的小灯。现在经济发展了,这送亮的小灯笼也越做越精美,行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链。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由于坟山的路不好走,我快速地赶到坟山。我家的祖坟,齐齐整整,光洁如新,没有半点杂草杂树,想必是我的二姐夫提前来坟茔修整过。我这个在外工作的人,真是没有时间回来修整坟茔,歉疚之意油然而生。给我的父亲和爷爷奶奶送上小灯笼,放过鞭炮,行过礼,才慢慢地走下坟山来。坟山中虽说不上灯火通明,却也是零零总总,灯笼不断。尽管天色已暗,鞭炮声却还是此起彼伏。莫道我来迟,更有迟来人。苍茫的暮色中,还有手提灯笼鞭炮,行色匆匆的“送亮”之人。碰上久未见面的同学、乡亲,我忙不迭地上前敬烟,问好。一句通用的问候就是“来送亮啊!”,尽管明知故问,象是废话,其中却饱含着浓浓的乡情。

走在下山的路上,路边还不时地现出些坟茔来。看到坟上的灯笼,丝毫没有恐惧之感,那一块块的墓碑,仿佛就是一个个曾经熟悉的长者,伫足于路边,在注视着我。山风吹过,草木摇动,那迎风招展的小灯笼,也象在向我打着招呼。

这使我想起《聊斋》中的书生,身无缚鸡之力,夜遇古茔,而敢借宿。甚或遇上狐仙,亦敢与之叙情。人啊,只要胸怀坦荡,心中无鬼,何惧魑魅魍魉前来作祟,就是身处坟茔又何惧之有。大抵怕鬼之人,都是因心存恐惧,多行不义才遇坟心慌。世上本没有鬼的,如果有的话,历史的更迭中不知有多少的冤魂屈鬼,战乱、灾难加上自然死亡至于今,可能鬼比人还多。而家乡的坟茔之地,在我看来有的只是亲切和熟悉的温馨。在外工作因年节而回乡的子弟,上坟山看望仙逝的长辈,这正是孝道的体现。古人讲究的治国齐家平天下,孝治天下,正是儒家的精髓之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试想一个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敬自己祖辈的人,何以去爱别人,何以去爱自己的祖国。三峰古朴的民风中,至孝之情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有谁不孝敬父母,一旦传扬开来,本地就可谓无此人立足之地。

一路的思考,一路的感悟,走到家门之时,天已经暗黑下来。我连忙跑入厨房去准备晚餐的菜品。母亲跟进厨房,问我去了那里。我高兴地说,去坟上送亮了呗,明天全家再去坟上拜年。看着母亲满意的笑容,我知道她老人家开心着呢。

关于佳节的文章8:欢度佳节

文/朱雨轩

蛇年到了,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老家内蒙古,在北京的大爷大娘也赶来与我们一起欢度佳节,团聚的滋味多美啊!

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我展开红纸,几个字映入眼帘: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福气浓,横批:吉祥如意。我又展开另外一副对联:玉兔辞旧老少都健康,金龙迎新内外皆平安,横批是:幸福过大年。这两副都是爸爸精心挑选的,一副贴在大门口,一副贴在阳台。望着红红的对联,我觉得年味顿时浓了起来。

接着,就要购年货了。我们来到一家超市。呀!只见店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广播里播着一首首热烈的迎新年歌曲;柜台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什么糖果啦、中国结啦、红辣椒啦……来采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我小心地推着购物车和爸爸妈妈在人流中穿梭。我们买了瓜子、薯片、糖果,还特地买了两盒保健品准备送给外婆和姨妈。最后我们来到了服装区,一件件款式各异、色彩明丽的羽绒服吸引了我。看看这件,好像颜色亮了点,再看看那件,多漂亮啊!可惜对我来说大了点。咦!这件蓝色的好像不错,适合外婆,正中我意,好了,就它了!我把它从衣架上取下,放进购物车里,忙得不亦乐乎。

回家的路上,爸爸一边开车,一边给我讲他小时候过年时的情形。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攥着平时攒下的各种票据排队抢购商品,为了节省开支,各家各户自己制作年货,架一口铁锅,放进一碗沙子,加入花生,挥动铁铲将沙子炒热,香喷喷的炒花生就这样出锅了。最有趣的是儿时的爸爸由于没钱买鞭炮,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冲到街上,将大人们点燃扔到街中央的爆竹一脚踩灭,然后得意地将来不及燃放的鞭炮收入囊中。有一次,爸爸在放鞭炮时,点着了火却没来得及扔,鞭炮便在他手上炸开了,至今手上还留着一个伤疤。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会儿就到回家的时间了,我们满载而归,在车上,看着外面,灯火辉煌、火树银花,真美啊!

关于佳节的文章9:今年佳节届中秋

文/张志春

年年八月十五月儿圆。在我们的集体记忆和现实感受中,却不曾因她千古如斯而有一丝的审美疲劳。总觉得新鲜温馨,总觉得神奇幽远。远去了会追忆,来临时总企盼,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首先是因为她呈现给我们的是祥瑞。中秋节自隋唐诞生起就赋予了中国节日一个全新的格局——是欣然的基调,是欢乐的氛围。在她之前,我们的传统节日一般萌生于苦难与灾祸,多是一个节坎,一道难关,其背后都蕴藏着悲惨的传说与禳灾的祈祷意味。随着历史进步,人们的生存能力逐渐提升,渐渐地便滋生出喜庆的意蕴与欢乐的形态。在这样的情境下,中秋节诞生了。仿佛这个日子就是欢乐的源泉,不断涌流着平和、清纯与欢笑。而这种欢乐不是高大上的偶像崇拜,不是抽象概念的虚无缥缈,她牵涉到普天之下每个生命的美好祈祷与期望——男子唯愿前程似锦,女子唯愿貌美如花。《新编醉翁谈录》记述的拜月之俗就是:“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与此同时,她邀集着我们团聚。中秋的团聚最能体现节日的本质。我们知道,平素的生活因工作、学习、奋斗而使人们四散开去。而节日则以巨大的招揽与包容让所有的人动起来——亲人们团聚一堂,彼此相亲,充盈着祥和与温馨。尽管因为中与西的接纳与冲撞,古与今的差异与传承等因素,节日在某些环境中、某些群体里仍有以斗为乐的遗风,然而,中秋最响亮的主题就是团聚,就是和睦相处。天上月圆,手中饼圆。平素忽略的时间不再悄悄流逝;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不再被侮辱与伤害,而是迎来笑容、关注与呵护;亲戚朋友、邻里街坊、师生同事……平时因职业、位置与兴趣可能相距遥远,而此时则共庆佳节,共食月饼。一瞬间,就有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描写的“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同是欢度中秋者,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节日,没有外在的观赏者,人人都是沉浸其中的节日主人。中秋节真可谓是社会和谐的培养基,当然,这是以家庭为核心向外辐射的。笔者曾组织学生做田野调查,发现关中农村的不少地方,中秋节的月饼都是自家烙制的。倘有亲人打工、读书或经商在外,就会留一个月饼置于篮中,并悬于屋檐下,一直等到亲人回家来品尝这团圆的滋味。一石击水,衍生成俗。月饼成为相亲相近的厚重之礼,出嫁女以此回娘家省亲;未婚男以此拜访准岳父母;单位以此慰问职工、学校以此厚待师生;朋友同事以此珍重彼此……

更值得称道的是,中秋节呼唤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与敬畏。清明节踏青,但那只是高速的辅道,是文章中的小标题,是上巳节隐身其中所赋予的内涵;重阳节有赏菊与登高的习俗,但其格局与影响有限;而中秋节则迥然不同,她将人生重大的审美主题覆盖了整个社会,指向了大自然。她的月光如洁白的羽毛,轻扫着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古来这方面的记述不少,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描写的便是一例:“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从柴米油盐的凡俗生活中超脱出来吧,彻底忘掉张三李四王麻子眉高眼低的世俗计较吧,滤除昨日心灵的烦闷、明天未知的焦虑吧……

靠近窗前,步入院中,走到草坪,依偎湖畔,让目光仰望晴朗的夜空,让笑容对话明媚的圆月。万古如斯,胸臆清澄。让心灵在此获得极大的自由、宁静、澄明与充实。夜空无语,星月无言,但却是净化一切的大美意象,是提升心灵的自然导师。虔敬的香烛点起来,时令的果蔬献上来,烙制的月饼捧上来……这才是天人合一的乐章,这才是渗透自然之美的必修功课。

此所谓:一轮天上团圆月,万古人间不了情。

关于佳节的文章10:秋季里的心情

文/北在南之北

不知不觉间,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感觉自己在这一年中还未曾真正度过,它竟然就开始走到了尽头的边缘。只是,此时倒不是很忧伤,因为秋景会给人带来一份惬意的舒服。

从来就抱有顺其自然地心态,或许是因经历太多导致,从以前的怒其不争到今日的不温不火,我想这里面存在的不仅仅是一份成长。想过去的时光中,纵是相逢也好分别也罢,那份不依不饶的不甘,那场不舍不放的纠缠,倒也没有对今天影响太多。不过,有人说经历过就会懂,或许就是因为那些过往才让自己的心灵有了一份别样的沉淀。此时这份沉淀,在指引我该怎么走,怎么做,甚至说些什么话,冥冥中都感觉有它的引导。

心情的舒畅,总会令人收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看着他人的小忧伤,自己居然有种不伤大雅的窃笑存在。同事间的勾心斗角,职场里的起降沉浮,在我眼中居然也变成了只道是寻常的模样。

秋意正浓,枫叶染红。因为生在平原活在海边,对于枫叶的了解很是稀少。不过,至少在梦里在思想中,自己对它可是没少描绘。有时,闭目冥想那场铺天盖地的大红大紫,即便是一场想象,竟然也会将自己震撼。多时候,众人把意淫当成了贬义,甚至将其与肮脏捆绑,其实,如果你能凭空意淫出一场感动自己的美景,我想那也是一份超凡脱俗的雅致。凭空就多了一份优越的感觉,貌似自己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细碎繁琐的生活工作,感觉已经将自己的棱角磨平。以前的善感,居然已经远无踪影。不过,纵然是活着的姿态已经接近圆润,但自己清楚自己,那份初心却从未改变。还是那样的不卑不亢,还是那般的不畏不惧!当然,不畏惧已经将所有的底线排除在外!

关于佳节的文章11:盼春节

文/陈贞蓉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巨大无比的怪物,经常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跑出来吃人。因为它是在大年三十出来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年”。它实在太大了,而且刀枪不入,村民们手无寸铁,无法和它抗斗,所以只好逃亡。

一天晚上,村民们正准备收拾东西逃亡,突然出现了一位老婆婆。她衣裳不整,脸色苍白,像是几天没吃东西了,一个村民急忙给了她一点东西,她吃后才慢慢恢复了。

她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收拾包袱啊?”

村民说:“我们这里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来一个怪物,把村里的人都吃光。”

老婆婆又问:“是什么怪物啊?那么厉害?”

“是一头凶勇的怪物。”

“凶勇的怪物?”老婆婆心中有了数。

“我们来做个交易怎么样?”老婆婆说。

“什么交易?”

“你给我吃的和住的,我帮你们降妖怎么样?”

“您还能降妖?村民听了很是吃惊。

“怎么样,想清楚了吗?”

“好吧,那就试试看。”

第二天晚上,“年”又照常来了。它东瞅瞅,西瞧瞧,怎么也看不到一个人影。突然,一阵巨响,“年”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红衣的老人正面带微笑地看着它。“年”高兴极了,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人了。它飞快地跑过去,但它还没到老人的面前就又大叫着跑回来了。

原来“年”最怕火和红色,所以一见到火和红色就又退回来了。

从此以后,“年”再也不敢跑出来吃人了。于是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关于佳节的文章12:佳节,缕缕 小惊喜

文/闽菊

平素,很少奢望花时间享清福, 出乎意料的是,时光竟时不时赠我缕缕惊喜。这个国庆佳节,冥冥中,它注定要让我过得充实而愉快。

9月30日和10月3日,与老公应邀赴两场新人的结婚喜宴,品佳肴、赏美人、沾喜庆且不提,重要的是,我仿佛照了一回镜子。席间,我从两位八零后男生嘴里,看到了自己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年龄。 知道他们是真诚的,无半点假话,所以点头道谢。这份实在的评价,让我满意与知足。 此外,我新认识了一位大我几岁又硬要当面喊我“嫂子”且要给我敬酒的幽默男人,他是老公婚前的玩伴,跨越三十年没出现。他戏称自己是个酒鬼,因没饭吃,只好在庙里念经。幽默嘛, 我怎能服输呢?于是,就当大伙儿的面说他天生长着一张明星脸,脸上挂着彤彤的佛祖吉祥。这话呀,把他给乐得合不拢嘴了,连续几次再称我“嫂子”(老公比他大)。回到家,老公一直说刚才那个伙伴很敬重我。呵呵,老公肯定是喝醉了!

国庆放假,天气怡人,本该出去玩的;遗憾的是,我腰腿不如从前(还需锻炼),加上老公不爱旅行(他说“旅游有风险,在家最舒服”。),而我又不愿独自一人跟团,于是,干脆窝在家里看2013年拍摄的《百山百川行》。随着镜头一路向北,禁止游客进入却允许记者采访的景点,我也跟着沾了光。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体验一把,却有种耳目一新、拓宽视野的心旷神怡,类似另辟蹊径的神游,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的朋友圈又小又宅,连同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不加陌生人,总共一百人不到。黄金周走出家门的同事同行或学生,纷纷发视频照片在微信,我很荣幸地分享了。欣慰的,我追随女儿女婿的秋游行踪,跟着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分别游走了烟雨江南和泰国邻邦。把小孩托付给爷爷奶奶后,老二夫妇去了浙江,老大夫妇去了泰国。姐妹花的笑容,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这些天,照常天天看新闻,由此深切感受全国各地莺歌燕舞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当见到华夏各处旅游景点的人头攒动,我为百姓钱包鼓起了而高兴,又为那份出游的艰辛而犯愁。心想,我宁愿待家里看电视,也不愿跟着旅游大军去挤油。要玩,就避开高峰期吧,最起码的一点,玩,应当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才有意义。总之,不断追求快乐的最大化,是我每天生活的至上目标。

到今天上午为止,终于出完了国庆后要月考的150分试卷了!丝毫不累,我把它看作是一种调节身心的消遣,潇洒走一回,小菜一碟!

今天下午,我们将蹭妹妹的车回娘家,去看看厦门渔港小镇的新变化,更主要的是去看望久违的老母亲。母亲对我历来是宽容的,从不计较我忙工作而少回家。我那粘人的亲妹呢,时不时从娘家带回哥哥捕得的海鲜给我吃,哦,感恩不尽这份浓得化不开的人间亲情!

关于佳节的文章13:侍候母亲

文/许培良

元旦佳节之日,天气晴暖,正是迎接母亲回家的好日子。

母亲于2004年春因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而搬出老屋,跟随我们姊妹5个轮流生活。屈指算来,已有12年之久。母亲性格算是开朗的,说说笑笑,也能吃能喝。我们上班工作之时,自己与电视共乐。

母亲经常说,往日度过些艰难的日子。没啥吃没啥烧没啥穿,啃过榆树皮刨过茅根草穿过粗布衣,硬是一鼓作气地将我们姊妹5个拉扯大长成人。

母亲是在69岁那年患病的。母亲说,自己的命不好,早些年过了些苦日子,晚年又患上了这遭殃的病,嗨,老天真是不公!听着母亲的叹息声,我们做子女的心里也像遭遇针扎似的,隐隐作痛。

“娘,不用担心,有我们在呢!”大姐安慰地说。在大姐的建议下,我们姊妹几个商定轮流着赡养母亲。其时,父亲尚在人世,因为多年患有精神分裂症,自己照顾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侍候母亲事宜只好落在我们子女身上。

就这样,母亲轮流着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刚患病那几年,母亲靠着拐棍还能走动,随着年事的渐增,腿无力了,脚步迈不动了,母亲悲叹道,自己真的老了!

母亲不能行走了,我们就是母亲的支撑。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携着母亲踱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看看花卉,听听唱戏机。母亲感到很满足,老年也算是享福了!

母亲无论轮流到谁家,我们都是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让母亲吃得舒适,住得暖心。天气冷了,我们就生暖气;天气热了,我们就开空调。母亲说,她终于赶上了好时代!

2015年春,我的学术专着得以公费出版,母亲捧着儿子的书摩挲了又摩挲。母亲识字不多,但书末的散文卷中,那些记录母亲艰辛岁月挣扎拼搏的文字,以及陪印的母亲照片,却让母亲读得潸然泪下!或许是母亲处于感动,或许是母亲为儿子而骄傲。

元旦佳节之日,母亲是应该回儿子家过年的,在我们乡村一直盛行着这样的传统。迎接母亲,路程不远,不必动用出租车辆,驾驶自家的电动车即可成行。

装修一新的房间,安置了宽大的木板床,铺上柔软的棉垫,床单,将暖气炉调理得旺旺的,周边摆放着各种花卉,葱郁一片,整个房间像是春天。

夜色降临,吃罢晚餐,陪母亲看会儿电视,给母亲洗洗脚剪剪指甲,掖掖被盖盖脚,梦中的母亲露出了微笑。黎明到来,扶起母亲,披好衣服,洗一把脸,热饭炒菜,可口有味。

人到中老年,有母亲真好。工作回家,叫一声“娘”,精神就有支柱。每有文章发表,期刊都让母亲过目;每有稿费到来,都让母亲欢欣。

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在母亲心中依然都有牵挂。晋升高级教师职称时,在青岛说课的那天,年逾八旬的母亲一直等我电话,课说得咋样? “好,一切都好!”电话里,我激动地回答。

母亲在我心中是伟大的。祈愿母亲长生不老,我也愿意侍候母亲到永远,永远!

关于佳节的文章14:佳节有味是儿时

文/枫悦FY

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过年还倍感欢喜的话,那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

每年的这个时候,生活的这个小小的城市,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尤其是街道上的车辆,明显的增多,而且多为挂着北京牌照的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型,一看就知道,是因为逢年过节,在京发财致富的老乡们,开着他们制造了北京雾霾这一气象的座驾归来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句过年好,就要样样好,穿好衣、开好车、吃好饭,这就是大人的过年好吧!可是这终究只是肤浅的表面,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对年,终究心存恐惧。

总感觉,一年过的不如一年轻松,原因有太多。比如太缺假期。对于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只有懒惰的人才会满脑子想着放假,可是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假期真的是太宝贵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时间明明是自己的,自己却无法支配,不信,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没有时间去逛街,我没有时间好好休息,我没有时间去吃早餐……感觉,一个人没有了时间,像没有金钱一样的可怜,一样的可悲。

你的春节假期有多久?除去你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你能在家陪伴父母聊天的时间又有多久?即使是假期,我们也感到的是匆忙,尤其是在这个大团圆的春节里,长大的我们,面对老去的父母,才发现,岁月漫漫,他们太缺陪伴,可是待上班的时间一到,你还是得满怀不舍的远行,虽然父母笑着和你挥手告别,劝你不要想家,可是你心里却清楚的很,当你在外面忘了想家的时候,家在每时每刻都很想念你。

长大后的我们,拥有的新年太短,来不及品味,唯有记忆里儿时的春节,成了我们永恒的怀念。

儿时,新年,可以说是从寒假的第一天就开始的,不用上课,这对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要远比大人不用上班所感受到的快乐多的多。而且,那种对于新年的情感就像酿酒一样,酝酿的时间长了,愈加香醇,而大人们放假第二天就是春节,太过突然。所以,孩子们过年,总是开开心心的,况且,能长大一岁,能更有力量,能收到压岁钱等等,儿时的新年,是一个孩子最能直接感受到长辈关爱的节日,所以,那时的新年,有着香甜的味道。

以前,大多数的人们都平平淡淡的生活在乡下,种上几亩地,一家人就可简简单单的生活下去,可是如今却不行,难道是因为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变高了吗?

又到古老的节日,却不再是儿时的我们,不知道是过年的味道变淡了,还是年纪的增长,使我们的嗅觉不太灵敏,所以难以嗅到年的味了。虽然说是过年,可是有谁不会,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恋着旧时光,念着旧年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