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文章

请欣赏味道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味道的文章1:家乡的味道

文/高山流水1212

离家多年,家乡之于我除了是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更是一缕缕醉人心魄的味道。每每想起那个美丽的地方,便有种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里,似浓似淡,挥之不去。

家乡的味道是春天的泥土。老家,是一个沾满了乡土气息的符号。走进老家,就贴近故乡风情,就融进古老民族时代小桥流水的景色里,就走进由淳朴乡土语言排版的妙趣横生精美绝伦的大书里。

走进家乡,就会触摸到黑土地上的淳朴足音,就会听见田畦上悠扬的牧笛和黄河岸边迷人的小唱,就会看到一望无垠的平原田野。从老人们含笑的脸上,将品味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聚敛着生命的激情,这种激情有像童话一样开放在民俗里,成为一个永恒的视觉,在盘旋的鸟的翅翎上,慢慢合拢为一个蛰伏心底的影像。

家乡的味道是夏天的玉米。夏天的原野是美丽的。树上的鸟窝,地里的蚂蚱,毛绒绒的狗尾巴草,全都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午后放学,我们迫不急待地钻进高高的玉米地,盛夏的暑气虽未散去,田垅里却凉爽多了,躺在松软的地里,尽情放松着一天的疲累,看蓝蓝的天被长长的玉米叶子分割成不规则的图形,偶尔有雪白的云从三角或四边的图形中飘过。折一棵嫩嫩的玉米杆,细细地嚼,清甜的味道沁人心脾。直到落日的余晖染红天边,远处传来母亲的呼唤,才不得已爬起来,恋恋不舍的回家。不久,天里的玉米穗焉了,掰下第一茬棒槌,煮熟,那鲜美的味道更是人间少有,回味无穷。

家乡的味道是秋天的落叶。老屋的旁边是一片小树林,秋风刮起来时,黄黄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上下翻转,地上金灿灿的一片。天黑的时候,父亲从田里回来,顺手把落叶归拢,点燃,轻轻的烟雾四散开来,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染烧的味道,像太阳暴嗮过的麦秸,干爽清香。而这时,屋里就会亮起一盏灯,母亲的晚饭也做好了。多少年过去了,每每不经意闻到落叶燃耗的味道,我就格外回忆老屋,还有逝去多年的母亲。

家乡的味道是冬天的烤地瓜。冬天是枯燥的,刺骨的东北风呜呜叫着,地上的生灵都销声匿迹了。漫漫长夜里,母亲把炉子捅的旺旺的,见几个小点的地瓜埋进炉坑下面的柴灰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终于闻到香味了,我们就抢着拉开炉门,用火钳扒开柴灰,黑黑的地瓜滚了出来,小心翼翼的剥掉外面考糊的皮,轻轻一掰,一股白气冒了出来,屋子里立刻弥漫起烤地瓜的香味。那些漫长的冬夜,是香喷喷的烤地瓜驱赶着寒冷,温暖着我们枯燥无趣的假期。

品味家乡的味道,就是品味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

家乡!老家!也许家乡的那清澈的水和蔚蓝的天空,只能永远回旋在我的梦里,但我无论以后还要漂泊多远多久,静下来的时候我就会细细回味家乡的味道,也许梦醒后,我不知故园在哪一滴雨水里闪耀,在哪一个春天里微笑,但是老家啊,你永远是摇曳于我心一隅的最美的风景!

味道的文章2:切糕的味道到底咋样啊

文/海子

北京街头常可以看见小贩推车叫卖切糕,每次经过,都不忍回头多看一眼,寒风或酷暑都有他们的身影,新老从他们的面容表情显露出来,老的已是江湖老手,切糕的价格坚挺,没有丝毫的还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话之间眼神鄙视着你:让人瑟瑟发抖,好像问错了?而新手都是一些刚干上这行当,与周边的环境还不协调,尤其与城管同志关系夹生,你买时她总是客客气气的向你不厌其烦的介绍推荐。

切糕已不是老北京那种黄米面做的切糕了,因为那种切糕买不了好价钱,老北京的实惠平民化的传统小吃随着城市日趋现代繁华而边缘化,甚至退到便便坑坑的角落里难匿踪迹。现在买的切糕都是新疆的风格,符合人们对少数民族小吃的推崇心理,还有新疆的切糕卖相好,花花绿绿的葡萄干巴旦木仁点缀其糕面,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球,如果贩卖的小贩穿戴干净些,收拾利索些,我也会买上一些尝尝,也算能在京城咀嚼3000公里之外西域的风味小吃,满足对雪山遥望不到的渴慕,毕竟我熟悉那库车,沙雅,喀什的切糕,那是货真价实的小吃,就是在熙熙攘攘尘土飞扬的巴扎上,有苍蝇飞来飞去骚扰,也安然享用原汁原味的传统切糕。现在我敢吗?

如果纯粹的维吾尔兄弟的切糕,我相信,信仰和传统的侵染,还是原版的切糕。可是现在的世间谁敢相信啊,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尤其居心不良的商贩什么都敢造假,鱼目混珠的用便宜的痈品替代,加上没有卫生的保障,真是不敢吃啊。况且,切糕的价格也不便宜,北京买的切糕一般都是70元一斤,如果真是货真价实的切糕,也不算贵,我也算了一笔账:

切糕主要的原材料是产自新疆莎车的核桃仁和巴旦木仁,以及吐鲁番的葡萄干,以及葡萄汁;核桃仁的价格是72元/斤,巴旦木仁的价格是61元/斤,葡萄干的价格是23元/斤,葡萄汁的价格为15元/斤。

以我们销售的最多的综合味切糕为例,莎车核桃仁的占比为35%,莎车巴旦木的占比为30%,吐鲁番葡萄干的占比为20%,吐鲁番葡萄汁的占比为15%,所以原材料的成本为25.2 18 4.6 2.25=50元左右,然后人工的费用约为8元/斤,场地费用及损耗费用约为2元/斤,即整体成本为60元/斤左右。

请注意,这是真实的或有良心商贩做切糕的成本,实际里面水分很大,原材料选择余地很大,差距有一倍,数量的折扣,质量的缺失,会有很大的赚钱空间,如果就是10元钱的赚头,肯定没人去做,都是流动的摊位,不需要长期名誉的投资,能买一块是一块,如再加上份量的折扣,那更是有赚头。

随着切糕叫卖的增加,我以为,切糕的味道正离我们远去,那种传统的真实味觉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离我们渐行渐远,可是看到那些真正的维吾尔兄弟姐妹只能操持技术维持生计的面容,那善良无辜的面容,都不忍猝睹,低头紧走几步-----。

就在这几天就传出山东莱芜工商执法人员将一新疆卖切糕400斤切糕毁于一旦,激起广大网友的愤怒,不得已,进行了天价的索赔,每斤索赔价是150元,就是这样一个结果我也笑不出来,无论是商贩还是工商执法,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不知是为什么?不该损毁的损毁了,不该这样赔偿的这样赔了,可是那切糕的味道呢?

味道的文章3:夏天思念的味道

夏天的思念到底是怎样的感觉?

是咸咸的,像汗水?

还是甜甜的,像冰棒?

是红红的,像太阳?

还是绿绿的,像草地?

还是,思念的味道就是这些的所有······

夏天的思念像干渴的河流,当思念的人从远方归来时, 思念就会变成潺潺的流水滋润龟裂的河流;

夏天的思念像烈性的洋酒,当思念的人只能从在电话中听到声音的时候,思念就如烈酒咽下的瞬间,既舒服,又难受。;

夏天思念的味道,真的很特别。

每天都存在在你曾经走过,坐过的地方,每分每秒都有你曾经与我共度时光的身影,既让我留恋往返,又思念得无法呼吸。在你写过书桌,在你睡过的床,在你用过的咖啡壶,都有你的痕迹,这些都是我思念的痕迹。你的书桌上还有你用过的铅笔,你的床上仿佛还有你的余温,你的咖啡壶更是留存着你煮的咖啡的浓浓香味。在我所思念你的这一瞬间,你曾经所有的的缺点就像刚用清水擦过的黑板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不留一丝印记。

可能,距离真的产生了美。在一起每分每秒都一起的时候,我总喜欢不停地在挑你的毛病,埋怨你陪我陪的时间少,埋怨你和我说话说得少,埋怨你每天都在自我的生活而忘记了我。但,当你不在身边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那些都不重要了,因为至少你在我的身旁,无论你在干什么,我都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你在身边而觉得分外的有依靠。

也许我的整个夏天都在思念你当中度过,夏天思念的味道其实并无特别,夏天的味道还是那些,而多了的这是我的思念,而这思念的味道就若有若无的在心中荡漾着,柔柔的,滑滑的,酥酥的。

也许,这就是夏天思念的味道。

我,在想你······

味道的文章4:不让妈妈的味道失传

上周,跟爱人一起去拜访她的一位高中女同学,这位女同学是一位女强人,现在是一家上百名员工公司的老总,为了表示对我们夫妇的欢迎,她特意专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亲自在家为我们下厨做菜,并神秘地称:“你们有口福了,能够吃到我妈的祖传私房菜——蜜汁红烧肉啦。”

我们等了很长的时间,红烧肉才端上了来——果然是美味无比,油而不腻,细腻嫩滑,肉放在嘴中就会升腾起一种它要自动融化开来的奇妙感觉。

于是,我们不禁夸赞起这位女同学来,说她果然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她却说:哪有,这道菜自己也是一年多前才学会的,因为母亲。然后便神情略显忧伤地跟我们说起这道蜜汁红烧肉的故事——

她说,自己大学毕业后便自主创业,作为一个刚出校园的弱女子,创业过程的艰难和不易可想而知。为了打开市场,她几乎成天都在忙碌奔波着,一日三餐都在解决,偶尔在家里吃也只是弄个速食或方便面什么的,将就打发一下。

后来宝宝出生了,她想:自己一日三餐可以将就,但孩子却不能呀,保姆做又不放心,最后只好把在老家的五十多岁的老母亲请来,请她帮家里做饭。自小,她就最喜欢吃妈妈烧的蜜汁红烧肉,永远那么香,那么可口。

母亲来了,她的口福也就来了,每隔几天她就得吃一回,否则就满身不自在。连小小的女儿也跟着吃上了瘾,稍大能开口说话时,常常嚷着要吃外婆做的“甜肉”,母亲这一做就做了四年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身手矫健、健健康康的母亲在去年的某一天,会突发脑溢血,没能抢救回来。

送走母亲后,想着以后再也吃不到母亲的红烧肉了,她才后悔自己之前为什么要那么忙,不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妈妈学学这道菜的做法,而总觉得有的是机会和时间。

后来,有一天,她的女儿无意在橱柜中盒里翻出一张纸条,她拿过来打开一看,竟然是已逝半年多的母亲生前写的:“妮,妈妈知道你整天忙,不肯,也没有时间跟妈妈学做菜,但是可可(外孙女)喜欢吃外婆的红烧肉,我怕哪一天我突然走了,可可吃不到外婆的红烧肉会闹腾的,所以,妈妈今天把红烧肉的做法写下来,你有空得闲了,学着做做。”

看完这张纸条后,她禁不住泪如雨下,更恨自己之前只顾着在商场上没日没夜忙,没时间跟母亲学做菜,而母亲竟然想得如此周到,似乎早已预料到了。

这位女同学还说:这些年,自己在外面的饭店吃过无数顿饭,几万元一餐的也吃过,但是,没有哪一道菜能让她记得和想念,私房菜餐馆也去过不少,但同样很快也会忘记其味道,唯有母亲的蜜汁红烧肉永远都忘不了。

最后她还告诉我们:自从看到母亲留下的那张字条后,她就突然醒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为了生意只知拼命工作,而是学起了母亲,适当回归到家庭中。按照母亲字条上写的方法,做红烧肉给女儿吃,她说等女儿长大后,自己还要把这道菜的做法教给女儿。告诉她:这道菜是外婆留给我们的爱。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说,近四十岁的他,每天做完节目很晚回家后,最大的快乐便是还能吃到八十多岁母亲为他做的儿时最喜欢吃的一道拿手菜,这让他那些母亲早已离世的同事们羡慕不已。

是的,每个母亲都有一道拿手的传家菜,令儿女们难以忘怀,这道菜健康卫生,没有放过量的味精,但却鲜美无比,因为里面添加了一个最重要的佐料——母爱!而,每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大的怀念和感恩就是记住这道菜的做法,并在有空时,常常做一做它,不让它们失传,因为那是妈妈留下的永恒而又唯一的味道。

味道的文章5:家的味道

文/艺佳

说起家的味道,离不开一家人的和睦共处,温馨经营,勤俭持家和良好的家风。家的味道,来自于家人的感受和滋味。家中的味道越浓厚,家庭就越和谐,家人就越有斗志,工作就越有信心。反之,家中的味道变淡了,就会造成家庭紧张,人心不安,事事不顺。

家的味道主要体现在家庭和谐和家风上,家和万事兴,家不和被人欺,便是这个道理。如果家的味道一点都没有了,恐怕这个家也就要被解体了。家的味道主要集中在家中的男人和女人身上,那就是丈夫和妻子。丈夫能否拿得起,放得下,里外都是好样的,值得妻子赞美、信赖。在家是否宽容大度,放下大男人主义,多想想老婆的好。凡事别计较,一切往好处想。想想老婆为这个家付出多不易,为你生儿育女不说,还要辛苦挣钱持家操劳,陪你共度人生,你说这样的女人多好啊!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你得用心珍惜和感激才对。

对于妻子来说,更要多方面体凉自己的男人,男人既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又要承担社会的责任,是支撑家庭经济的基础。一个家庭离开了男人就不成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妻子要在生活上、工作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支持、理解丈夫,多替对方着想,明白对方的辛苦与忧愁。夫妻双方要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多欣赏对方的长处、多体凉对方的难处、多包容对方的短处。

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是心灵的创口贴,是我们人生的驿站。家的味道,在于学习和调理。就像孩子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增添新能量,长大了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家的味道也一样,要经常性地学习,才能更新鲜,才能增进双方的感情交流,才能更好的认识对方。调理,就是像油盐酱醋调出不同的口味,充实更多的元素,不断翻新变化适合对方的味道,才能使家的味道更浓郁、更甜蜜。

做为男人一定要放下自尊,不要跟女人一般见识,特别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要用心去呵护、关心、爱护、保护她。在家中不要轻易地去触犯爱人的隐私,不必去纠结自己的内心。要珍惜爱你的人,要给对方各自保留一片自己的天空,谁也别左右谁的方向。要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善于欣赏、放大对方的美。大丈夫要做到能屈能伸,放下架子迎合对方,自己多受苦,爱妻少连累。多为这个家排忧解难,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把家的味道经营得更有滋味。

家的融洽、和谐相处,不仅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而且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要深知:“家的味道,离不开一个‘爱’字,爱一个人就要心疼一个人,就要甘愿为她的幸福和快乐而付出并且无怨无悔。”

要相信爱情,情爱是相互的,爱情是美好的。我们生活在人生最美的年代,生活中离不开家,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幸福的爱巢。家的味道像燃烧的火焰,更像明天的太阳。(郭三佳)

味道的文章6:蔗糖的味道

文/吴寒月

老家县城人民医院的门口有许多流动摊位,其中有一个卖蔗糖的摊位吸引了我的注意,并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那时候,我们可以吃到蔗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拿出几分钱,卖糖的师傅就可以用刀子切出一块;另一个办法就是用旧货旧鞋,旧塑料纸,旧铁器等来换取。好多年没有吃过蔗糖了,蔗糖的味道好像渐渐地离我们而去。

前不久,年迈的父亲住进了医院,为了多陪陪老人,每逢周末,我便驱车回到老家,在医院的门口,我看到了几十年不见的蔗糖。蔗糖还是那种奶黄色,所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别人挑着担子叫卖了,而是摆放在流动的三轮车上,上面覆盖着一层塑料纸。尽管有塑料纸遮盖着,但我还是一眼就看出这是蔗糖。“给买十块钱吧!”卖糖的阿姨掀开塑料纸,从中选出一块蔗糖,过秤后用保鲜袋装好递给我,付完钱我回到自己的车子里,把蔗糖掰成小块,与夫人小孩一齐分享,大家都说,味道实在太好。

父亲病重期间,食欲明显不如从前,吃什么都感到没有味道,我问父亲,我小时候吃的蔗糖你想吃吗?他点点头,当把蔗糖放进父亲嘴巴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他脸上流露出的幸福感。

回到上海后,姐姐在电话里告诉我,上次我给父亲买的蔗糖已经吃完,根据父亲的意思,她又去买了一点。

看来,父亲也和我们一样,怀念儿时的蔗糖。

蔗糖是传统的手工艺糖,成本低,加工简单,味道纯正,尽管缺少包装,缺少营销,但总算没有失传。我希望,蔗糖要一直保持着这份味道,千万不能因为追求效益而改变工艺,改变味道,如果那样,就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蔗糖了。

味道的文章7:阳光的味道

文/飞絮无情

那日母亲来了,吃过午饭,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老公把他花了心思找来的黑漆漆的气门丝,大概是叫这名字吧,是自行车上打气用的东西。前两天听说我扎头发的皮筋有点松了,绑不住头发,他就找来这东西,说是这个弹性大肯定行,我一听嚷嚷着说这东西不行,会勒头发的,可是他就是不听,非让我试试不可,没办法只好绑上了,没想到套上以后想拿下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由于弹性太大,把头发勒得死死的,一缕头发死死的缠在上边,我的头皮被拽得生疼,母亲来帮忙,也很难解开,我疼得嗷嗷叫,母亲只好找来了剪刀,把那皮筋剪断才取下来,这事逗得一家人笑翻了天。虽然埋怨老公,但也理解他的好意。

第二天要去上大学的女儿背着包独自逛街去了,回来送我一个头花说:妈妈这个漂亮吗?弹性也很大,以后盘头发就用这个吧!我心头一热我的孩子长大了心里惦记着妈妈了,心里温暖极了。

过了不久去探望母亲,母亲从她那包袱里翻找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我,我打开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头花,是我喜欢的颜色,上边还有几颗珠子,母亲说:上次看俺闺女受那洋罪,我去集市给你买了一个,弹性很大……听到母亲的絮叨,我不禁想起那天的一幕,不由得笑起来,我说:妈我自己会买,可眼角早已湿润。

从那可笑的一幕后,我多了两个头花,一个是我的女儿送的,一个来自于我的母亲,我常常交替使用,也常常不由得偷着乐。有些东西就在那触动灵魂的地方,极细微极细微,需要用心感触——那是阳光的味道。

味道的文章8:烟火的味道

文/张会芬

我终于安坐在整修一新的书房里,被金色的冬阳暖暖地拥抱着,电视里的音乐、新闻、广告交替喧响,厨房里腊香肠的气味飘进来,不由深吸一口气,真香啊!这色,这声,这气味,这烟火的味道,又来到我的身旁。

两个月前,我把家居所有物件清空,请瓦工、木工、水电工、油漆工先后进门,把居室从天空到陆地,从墙里到墙外,进行了维修与包装。我和老公暂住在单位一间三十多平米的房子里,这是食堂二楼的包间,新食堂完工后一直没启用。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除了我们搬进来的一床一桌两椅外,空空如也。偌大的房子,正值冬天,更觉寒冷。夜晚,两层楼的食堂只有我和老公住守,寂静又孤单,老公未归时,书是我唯一的伙伴。

临时房间里没有厨房,一日三餐只能在外面解决。早餐和中餐我俩在各自的食堂用餐。临近晚上下班时间,便约定见面地点。会合后就开始在街上漫游,边走边商量,晚上吃还是不吃,吃什么。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开始一段时间,晚上经常各吃一个烧饼或几个面包了事。几天后,忍不住想吃米饭。于是,我俩穿行于大街小巷,专找店内客多的、环境舒适的、菜有特色的小餐馆就坐,吃罢在街上散步一小时,然后慢吞吞往空寂的家里走。有时走到单位门口,进门房和保安一起看电视、聊天,再打道回府。时常回来得早,闻到宿舍楼里飘出的菜香,看到一个个窗户里闪烁的灯光,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顿生羡慕之情。此前,我是不以为然的,从未有这种感觉。总是嫌做饭麻烦,一直认为中国人特别是南方人的饮食太讲究、太复杂,为做吃的浪费很多时间。但是,那一刻,我很想在有灯光的厨房里忙碌。

两个多月,我和老公在外面围着火炉吃过铁板烧、麻辣烫、野味火锅、土家风味鸡、长沙特色鸡、聂河特色鱼等数种风味菜,各有特色,味美价廉,吃饱走人,潇洒轻松。老公说:这样很好的,干脆以后我们不在家做饭了,就按这个模式吃饭。我愣了一下,觉得少了点什么,不踏实,但又说不上来。又过了些日子,越来越感觉餐馆的菜太过油腻,没有自已做的菜清淡养胃;总在外面吃饭,有一种流浪的感觉。心中愈发留恋以前平日里,把自已做的菜端上桌,老公狼吞虎咽的样子;常温柔地怀想,以前老公下厨,端上可口的饭菜,在一旁窃笑我像小猫一样专着的吃相……我想家,我想有烟火味道的家。

房子装修完毕,我们尚未入住,便急于在家里生火做饭。当暖阳洒在家中,看着老公吃着我做的香喷喷的家常饭,一种幸福感溢满身心。原来,做饭并不是麻烦事,烟火的味道里有甜、有爱,有俗世的温暖和清欢。家不只是房子,有烟火味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啊!

我爱烟火,我爱家。

味道的文章9:味道

文/王丽萍

风弹在脸颊,从颈脖那里嗖嗖钻进胸口,停在怀里一咯噔,有了饥饿的感觉……仿佛把人置身于老早,从童年吧,一到黄昏时分,饥肠辘辘,望眼欲穿等着妈妈回来做饭。

冬天的杭州,西湖的水呀,嗯嗯嗯嗯,回忆是噼里啪啦、滋滋作响的油炸的声音,只见滚滚一大锅猪油,飘着绝无仅有的香气,从油锅边走开,夹着油荤气息,裹在棉袄上,久久不散。邻居秦师母正热火朝天做着油墩儿,一直非常好奇那个油墩儿模具,用铁做的,下方平底,腰身像个围兜绕场一周围起来,就是这么一个模具,可以将平庸变成美味。

油墩儿讲究的是用料,面粉啊萝卜丝啊,搅到海枯石烂,等油锅沸腾,模具里满满当当盛着糊糊,轻轻一放,刺啦刺啦作响,萝卜的浓香,面糊的脆香,合二为一,十分喜人,待炸到金黄色时,秦师母将油墩儿捞起,搁在一个筛子上,油滴滴答答漏着,看久了,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饿,还有,饿的味道。

那时候盛这些油炸食物的包纸还真不讲究,有的干脆拿来粗糙的草纸,那么一裹,又吸油又便宜;有的用旧报纸,撕下一角,呼啦哗啦一包,我们就窸里窣落捧着边走边吃,嘴上油光光的,脸上粘着小葱和粉粒,一哈气,都是心满意足的味道。

所以,每次在上海街头巷口,看见有卖油墩儿的摊头,我都会驻足相望,就算是吸一口烟火气,也像是漫步在童年的路上,微微满足,小小感动。

一日,去友人家拜访,在黄昏的楼道里,突然被一阵冒出来的油炸的香气迷住了,像是亲自闻过一般,在那个油炸气息里,闻到了生姜的味道……记忆不会骗人,对了,那是安徽合肥炸圆子的味道。

年轻时嫁到安徽,婆婆家逢年过节都会炸圆子,非常符合团团圆圆喜气洋洋的年味,炸圆子很有讲究的,先是蒸好糯米,然后用猪肉、小葱加上生姜末使劲搅拌,和到水乳相交的地步,一个个小圆子下锅油炸,姜的味道就在那会儿弥漫开来,袅袅余香,深入人心,有一种打动你的煽情的情绪,它与杭州的油墩儿不同的是,油墩儿外脆里嫩,弘扬萝卜丝的主题;而安徽圆子则是米糯肉酥,非常杀馋。

吃圆子也是美好的事情,因为炸过的糯米十分有嚼头,有的米粒还会嵌在牙缝里左右为难,就听见有人吃圆子的时候,嘴里咂吧咂巴,非常有趣,而姜的味道真是点睛之笔,圆子里没有姜就如同油墩儿里没有萝卜丝,是无法想象的。

我跟婆家人学过做圆子,但是永远差一口气,不是姜少了就是糯米蒸久了,不是油锅温度不够就是米与肉的比例不对,直到如今,依旧徘徊在初学者的门槛。婆婆说,最好吃的东西都是你做不出来的,非常哲理。

这个冬天到来的时候,我想循着记忆,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美食,天冷了,刮风了,关上窗户的时候忍不住感动,万家灯火里,飘着多少故事,有多少童年往事带着温暖的温度,成为今天欲罢不能的味道啊……

味道的文章10:好吃的油炸香蕉

文/王思含

“哇,是什么味道那么芳香扑鼻?”循味走向厨房,原来是妈妈在炸香蕉呢。

妈妈做的油炸香蕉我一看见就垂涎三尺。它虽然没有北京烤鸭的香味,没有云南过桥米线的醇美,西安羊肉泡馍的怡人,但它绝对醇香。

油炸香蕉非常好做。只要把香蕉的皮剥掉,切成一个个“小圆筒”,厚薄适中就行。再往锅里放香油,待油烧热时,把切好的香蕉往锅里一倒,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快”,不然香味就差些了,然后翻动着炸,发出“嗞嗞”的声音,最后,适当地撒上一点盐巴,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油炸香蕉就大功告成了。

吃油炸香蕉可讲究了,不像吃普通食物那样简单。吃的时候,一定要给它凉上5—10分钟,不然会烫嘴的哦。记得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地想吃,一把抓来往嘴里塞,结果,把嘴皮烫起来一个大泡,肿了好几天呢,弄得我都不敢见人了。所以,一定要凉得差不多再吃,这样,才能真正品尝到它的“细”味道。

炸出来的香蕉与原来的香蕉大小不相同,比原香蕉大约缩小了十分之一。炸出来的香蕉是泛黄的,外面一层被炸得焦焦的,里面仍然是软软的,咬上一口,哇,好香!再咬一口,还是香,一直香到心头。

味道的文章11:怀念那风吹过的味道

风吹过来的味道,温馨浪漫又不失典雅,恍若老旧老旧的时光里漏下来一丝温暖的光,在生命一个又一个轮回里,与无法抹去的记忆交相更替,绵长悠远。

喧嚣了一整天的城市终于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寂静的窗外,听得见秋虫在喃喃私语,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宁静的空气里,忽然飘来一丝丝甜津津桂花的香味,袅袅娉婷,若有似无,那是生命中珍藏的味道,熟悉而又亲切。

风吹过来的味道,温馨浪漫又不失典雅,恍若老旧老旧的时光里漏下来一丝温暖的光,在生命一个又一个轮回里,与无法抹去的记忆交相更替,绵长悠远。

与桂花结缘,缘起于二十多年前的金秋十月,那时的月光,那时的花香,一如今夜般美丽。今夜,就着这如水的月光,心中的思念也随着微风荡漾开来,清芬的芳香又一次唤醒了珍藏在心底的记忆。

忽然就想起了你说过的一句话,你说要送我一片海,一片可以让我安宁的海……

透过淡淡的月光,你的笑容在月影里摇曳,若隐若现。情不自禁回望过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桂花飘香的季节,那个芳香的十月。

记得那天,你从遥远的海滨城市来看我,除了送我盈盈浅浅的笑容,还给我带来了一只又大又漂亮的海螺,你说,你要送我一片海,一片可以让我安宁的海。

你把海螺放在我的耳边,要我听一听海的声音。也真是奇了,透过你手的温度,海风的呼啸和海浪的喧嚣在我的耳边回旋,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那片海,那片足以让我安宁的海。你告诉我,为了送我一片海,你曾在海边寻寻觅觅……

人生难得一知己,不得不承认,你是懂我的人,你知道我心之向往。

海在我的心里,一直都是唯美的,小时候感知海,是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长大了触摸海,是在海子的诗里,后来在一些电影电视剧的画面上,终于见到了让我朝思暮想的海,那一望无际湛蓝的海水、结白绵软的沙滩以及在沙滩上依次绽放的朵朵浪花,无一不冲击着我的视觉,让我如身临其境,欣喜若狂。海鸥飞处云飞翔,总想有一天,有机会去看看海,去亲身感受一下海的诗意和浪漫、海的博大和辽远。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来自遥远海边的你。记得那时,你刚来我们这个城市不久,枯燥的军旅生涯,让你萌生了考报军校的念头,而作为学生的我,每天又打你的营房门口过。偶尔能见你笑吟吟的站在那里,也算是有点熟悉吧,直到有一天,你对路过的我说,你要备考,能否借一些能供你学习的参考资料。

看着你一脸认真,我又怎么忍心拒绝?以后我总是会按期给你一些学习资料,而你也总会在借书还书之际,给我说一说你的家乡、海的故事。一来二去,相同的情趣爱好让酷爱文字的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友情在我们之间迅速飞长。那时,我常从你的文字里,从你的谈吐间,读到不一样的海,才明白,原来海有时候是沉寂的……

今夜,微微的风拂过思念,让我再一次回到了我们曾经相遇相知的过往。时光总是匆匆的催人老,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中间,我们经历无数,有欢笑也有泪水,而心中的你,也已经渐行渐远,淡出了我的视线。虽然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分离,这中间,又是什么,让我们一错再错?可是,我仍然在内心里感谢你,感谢你曾陪我走过这一程,感谢你,给了我这么美好的一份记忆。

总会在寂静的夜里,翻开席慕容的诗集,那是我们曾经最爱读的诗。诗里刻录着我们的回忆,刻录着我们一去不复返的年少时光: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地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织出了极有规律的阴差阳错。而在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绳结之中其实都有一个秘密的记号,当时的我们茫然不知,却在回首之时,蓦然间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微笑地领悟了痛苦和忧伤的来处。在那样一个回首的刹那,时光停留,永不逝去。

时间带不走曾经。今夜,微风过处,芳香依旧,而风吹过来的味道,让我又一次触摸到了那片海,感悟到了那片海,那片从不曾忘怀的海……

味道的文章12:乡野的味道

文/漠素云

归家的途中看见一位老人在绿化带的边缘地带静静地盯着一物,我很是好奇,禁不住想到跟前看个清楚,到底是什么物件能如此地吸引着一位历经岁月的老人的。

快到跟前的时候,竟然发现老人艰难地弯下腰肢,很艰难地抚摸着什么,到了近前,不由哑然失笑,天哪,竟然是一株蒲公英,不知道这株蒲公英是如何躲过工人的火眼金睛而存活下来的。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还开出了两朵小黄花,老人用满是老人斑的手轻抚着着两朵长错位置的小花,开在灌木丛边的小黄花,老人很是细致地抚摸着,然后缓慢地直起永远直不起的腰身,但是视线依然没有离开那株蒲公英。那株蒲公英就像个孩子一样,紧紧地抓着了老人。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

些许是我站得时间太久了吧,老人发现了我的存在,我很不好意思地看了一下老人,老人很慈祥,笑说儿时的乡野开满了蒲公英的花,入了城便很少见到了,没有想到在路边的绿化带里见到了久违的蒲公英,一下子就升上来很熟悉的一种感觉,自己也道不明白是如何一回事。老人是位很健谈的人,我也忘记了我的失礼之举,不由得站在那里和老人聊起了天。

这个城市因为距离,因为太多的东西,把我们拉得太远,都忘了人最初是什么样子的了,我们像木偶一样穿梭在城市里,看着和谁都很熟,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寂寞和孤单依然漫过心头,发现还是游魂似的孤家寡人,人人的心中都隐藏着一份乡野的气息,只是我们被鸽子笼隔着,忘了乡野最初的模样,正如老人,可能早就忘了,但是在心的某个角落,仍然保留着乡野的位置,一株小小的蒲公英就把她带回了那久远的年代,那些最值得纪念的岁月,漫漫的城市生活,磨碎了很多,唯有最初的美不曾有所变化,仍在心中最柔软散发着独有的香气。

我和老人聊着,不像陌生人似的聊着天,因为只是路过,所以没有什么防备,也许我和老人都像木偶太久了,彼此发现了对方,共同额味道吸引了我们,尽管我们隔着不同的时光,但是有一天我会像老人一样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发现发现内心的柔软处所在,站在路边的我和老人,此时仿佛回到了农村,回到最原始的地方,就像在乡野中相遇的两个人,彼此熟络地聊着,至于聊着什么,总是不会离开乡村的简单的。

和老人说再见了,走了很远,回首,老人仍然立在原地,很有恋恋不舍之感,我想也是,在这个城市,又有几个人愿意和一位陌生的老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过往,分担一些他们的孤独呢。城市像个围墙,老人找到了阳光,却找不到肯在阳光下听他们过往的人,寂寞就充斥着老人,在楼宇之间慢慢走,直至消失,什么也不留下,不会有人记得他们以及他们的过往。

乡野也许优点土,但那里却有最原始的味道,有过乡野生活的人,人生是富足的,毕竟看到过鸽子笼外的世界,那么单纯的世界,那夜晚亲人的呼声能传遍整个田野的呼声,唤着我们归去。夜晚有稻香、麦香。白天有数不清的小花,乡野人家是不需要养花的,因为漫山遍野就是花的世界,要是乐意的话,每天都可以给自己编个花环戴一戴,天天不重样的,蒲公英,太多了,有的时候是可以忽略的,偶尔摘几朵镶嵌在花环上也是有的,但是吹蒲公英的降落伞还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是关于飞翔的梦,那是关于最初浪漫的事情。没有人会忘记那噗的一口气后的飞翔的。

我想我一如那位老人一样,嗅到了乡野的味道,哦,不,应该是家乡的味道吧,也许城里的人会将其呼为农村,总是要弄得比城市低一等,可那又怎样呢,那里的气息与味道是城里买不到的。今夜的梦里,一定会有漫山的蒲公英,还有那奔跑的过去。

味道的文章13:时间的味道

文/西江月冷

日子飞快,在冬的寒冷中,转眼已进腊月。腊八粥已经喝过,人也将要老去一岁。我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时间怎么就过得如此迅疾。其实,有太多的人不愿相信,都说怎么日子越来越不经过了,时间像是飞着走。

昨日与人说起,儿时的冬天如何严寒,沂河的冰结了足有一尺厚。那时日子难熬,整个冬天像是占去了大半年的时光。等到考学前在外求学,沂河的水依旧是冰封的。有时晚上走过,噼里啪啦的声音隐隐而来,人在冰上走,时间的脚总是让人举步维艰。是的,那年的冬天依旧漫长。我躺在与人租住的屋子里,睡在借来的钢丝床上,睡梦中寒气涌动,一夜的时光长之又长,不知做过多少噩梦,太阳才懒惰地照射到窗台。

一年一年,人长大了,日子好了。可好日子不经过,这是大家的共识。加上现在的日子如同复制,不觉中一天便悄悄走掉。何况我又经常埋头作画,作画的时候人好似掉进了真空,无论多长的时间也转瞬而去。提笔与放下之间,日子已快速溜走。不知这样的日子我还要继续到何时。既钟情于此,也便告慰自己,时光总算没有虚度。

少年时候的冬天,日子是缓慢而悠长的。我坐在阳光铺满的院子里倚靠着土墙,手拿画笔。那时绘画对我来说只是兴趣,并未有过考学的想法。倒是在贫困寒冷的冬天里,绘画亦如阳光一样走进我的心里,让我有所寄托,有所温暖。那时我画素描,画速写,色彩画的却是水彩。水彩讲究水色的运用,尤其是水,在作画时有着关键的作用。时间在水的参与下变得清晰可见,阳光的强弱,水的流淌与蒸发,画板的斜度,纸的质地,都是画水彩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湿画法,更是与时间赛跑,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因素,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于是那时我便懂得了什么叫一气呵成。直到现在,画一些油画风景的时候,我依旧喜欢这样的感觉。一旦拿起笔来,便倾心表达,一口气画完。若中间停顿,或被杂事干扰,画中的物像便骨肉分离,怎么看都少了整体的协调。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着一口气。这口气可有急缓强弱的变化,却不可生硬地断掉。一如生活,主线是阳光,哪怕期间有阴雨天气,道路泥泞,也不该影响到人生的主调。所以表达即是热爱,一个看似独行的人,未必心里就没有阳光。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多次写到朝圣者。在漫长的朝圣路上,他们无疑是一群真正的行者。却心中布满了圣洁的阳光。向着阳光跪拜,向着阳光,一步一跪地奔赴与抵达。

想来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奔赴。可又有太多的人在奔赴的道路上,忘记了开始要去的地方。我们怀揣着真善上路,却在行走的时候,将真善和理想一点点舍弃。我们被路旁的风景迷惑,被脚下的花草迷惑,更在一个又一个的路口,犹豫不决。于是一些人走向了岔道,一些人留在了风景优美的地方。而真正向着最初方向的人,少之又少。

冬之意,大概便是让人在萧条的季节,懂得思考。只有慢下来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回望自己。而时光之迅,常让人留不下脚步。看似每日在忙,回过头来,身后却空空一片。是时间的脚步真的变快了,还是自己的双手,将时间毫不吝啬地推向了远方。

在我的内心世界,实在不愿让时光虚度。可我仍旧留不住时间。我想我的方向也出现了问题。我仍不能如冰花在严寒中开放,我总是那样着急地走进春天,却忘记了欣赏冬日之美,忘记了嗅一嗅冰雪中开放的腊梅,忘记了看一眼过去的自己,忘记了故乡的土地上,那些冬日里依旧劳作的人。

是的,还是让身边的日子,一点点地慢下来。

让自己的脚步,一步步踩踏在坚实的道路上。这样,即便日子像一气呵成的画作,静心而品,得到的依然是丝丝缕缕的醇香的味道。

味道的文章14:圣诞夜的味道

文/沉思老妈

今天是圣诞夜,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都热衷于过这个洋节了。晚饭时,楼道里弥漫着炖肉的香味,其中还掺杂着浓浓的孜然味道,不由得使人馋涎欲滴。

上午儿子儿媳带着孙女来了,我们一起去外滩风尚吃饭,团购了一个双人餐,另外又点了一些菜,很丰盛。

我们是基督教世家,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亲、公公婆婆都是基督教徒,所以每年要过圣诞节。每年进12月,家里就立起圣诞树,挂上五颜六色的饰物和一串串的彩灯。圣诞夜,树上彩灯闪烁着,映照着各种闪闪发亮的饰物,很有喜庆的感觉。

第二天早晨,在树下会有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大人孩子都有。孩子的礼物是放在一只只红袜子里的。通常是糖果花生和一些学习用品,还有他们非常渴望的玩具。大人告诉孩子,圣诞老人是从烟囱里进来的;为了表示礼物的确是圣诞老人送的,我和老伴要等孩子们睡觉以后再去放。

随着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圣诞老人。尤其是女儿,怎么也不肯去睡觉,我们只好先睡一会儿,再起来。当然,以后我们就告诉他们其中的秘密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非常开心。

自从婆婆去世,孩子们也走了,我和老伴不信教,也就不再过圣诞节了。

可是,看看周围,看看市场,大家都在过节,我们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只好“入乡随俗”啦!

味道的文章15:阳光的味道……

文/青藤绕兰若

常常一个人遐想,倘若有来生,我愿做一株温婉的莲,静静地生长在湖心。偶有微风轻抚,不时有涟漪相伴,或许会羡慕云的流浪,或许会羡慕鸟的飞翔,但至始至终,都静静地立着、看着、思考着。默默地抖落一季的思念,绽放为一缕清香,再苦的泪滴入偌大的湖中也没有了苦涩的味道,终还是会用微笑来祭奠过往的繁华与哀伤。

迷迭香绽放的花园,也会有青藤的蜿蜒。其实,所有的过往都可以影射同一终点,只是当时徒惘然。就像鹰无法丈量苍穹的广袤,我们无法看透生命的结局。再浓的不舍,也挽留不住已逝去的美好;再长的时间,也遗忘不了那痛彻心扉的感觉;再多的努力,有些遗憾终究还是无法弥补……生命有太多无奈,没有机会重来。

曾经以为,风能够带走的仅仅是尘埃,可是,风过后,不见的,还有你许下的承诺;曾经相信永远,直到信念支离破碎,才知道,有些永远,无法实现,一味地执着,只会让自己泪流满面。该是在流年里染上一抹释然,放下一些执念,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坦然面对暗夜里袭来的种种无奈。

青春是一本书,不息的流年把它装订得太仓促。一句话从生涩说到熟练,一首歌从深情唱到敷衍,都是青春里重复的情节啊!因为太年轻,因为太张扬,所以在青春里安排了太多的失去,太深的遗憾,太浓的忧伤,太残酷的无奈。可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终究可以承受的。有过失望,有过泪流又如何,年轻的光景里总会留下一些遗憾来祭奠如一指流砂的岁月,在这一场青春的盛宴里,我还是会选择一场壮烈来诠释青春的飞扬!

抬头仰望天空,撞见阳光的温柔,总还是有那么多的温暖,可以依靠,可以驱散心中的阴霾。快乐是自己寻找的,幸福是自己感觉的,阳光的味道是温暖的。

后记:

仅以此文纪念离开了我生活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个男孩让我相信了爱情,那个女孩教会了我成长。我不会将你们忘记,只是尘封于记忆,不再触及。

味道的文章16:故乡的味道

文/邢占双

自从我十八岁到外地求学,离开故乡已有二十多年了。这些年走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美味,但在我心中,故乡的风景永远是心中最美的风景,故乡的味道永远是记忆中最美的味道。

儿时的记忆永不磨灭。记得那是一个苦熬的春天,我在外面玩饿了,来到村东头姥姥家,掀开碗架子找吃的,可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最后姥姥找了点曲麻菜蘸点盐汤,送进我嘴里,我嚼了几口,感觉不对劲吐了出来,这是啥玩意儿啊,这么苦,不好吃。姥姥面色凝重地告诉我,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了。我回到家中和母亲说了这事,母亲二话没说,拿出个小枕头皮子灌满了小米,我背着乐巅巅地奔向了姥姥家。

童年的记忆中,姥姥家的小饭桌是和挨饿联系在一起的。但我最爱去的地方还是姥姥家,姥姥也总是想方设法为我弄点吃食,摘几个海棠果,留几口山楂罐头,用灶膛烧个鸡蛋。我最爱吃的是姥姥用土豆泥拌的小米饭,里面洒上油盐酥子末儿。在那个贫寒的年月里,勤劳的姥姥用油盐酥子末儿将日子调理得有滋有味。

多少年来,我总是忍不住想起生产队那五间大草房,那是我家的老屋。夏日里,站在大草房的院子里向南望去,视野极其开阔,眼前是一片色彩斑斓的草地,远处是绿浪无边的庄稼地。曲径通幽的青纱帐——玉米和高粱,绿浪翻滚的麦田,粉白相映的土豆花海,小紫花的黄豆田,大地本身就是一幅大手笔的画卷,这幅画卷的作者叫农民。田野的风送来庄稼艾草和香瓜的味道。

故乡的土地是沙土地,适合种香瓜,香瓜喜旱怕涝,越旱香瓜越甜,故乡的香瓜总是比外面的甜。我家南面场院那块土地很多年都种瓜,白大娘整天在瓜园里忙碌,戴着草帽,每次去买瓜,白大娘都摘几个让我先吃着。有一次,她说:“现在瓜刚下来,等到瓜大量下来时你来吧,你随便吃,大娘管你个够。”白大娘家种的瓜是世上最甜美的香瓜,白大娘让瓜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淳朴最美丽的乡音。

父亲那些年在西砖厂做饭,我常常去西沟子放牛,砖窑上的烤玉米尤其好,将玉米用铁丝串上,打开窑盖口,将玉米悬在窑中。靠已经烧好的砖的余热将玉米烤熟,七八分钟后,玉米烤好了,通体焦黄焦黄的,比灶膛烤的匀称,没有灰尘,香味扑鼻,清甜可口,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故乡有一座粉房,每到秋季粉房开工,收秋季节劳累后,到粉房称点水粉,粉房的工人在热气腾腾中忙碌,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粉房的主人对来称水粉的人毫不吝啬,每次去都让你吃个够,刚出锅的水粉,晶莹剔透,拌上辣椒酱,非常开胃,吐噜吐噜两大碗,汗珠便从额头滚落。粉房里的水粉,原汤原汁原味,软呼筋道,吃多少胃都不疼。有时还能吃到粉耗子,就是揪一块粉面子抻成条下到粉锅里,翻两个个捞上来,醮上辣椒酱,口感绵软筋道醇厚,那种味道比火锅店里的水晶粉皮不知要好多少倍。

品味故乡的味道,记忆中饱含那纯朴的乡情,浓厚的亲情。故乡的味道满是爱的味道,家的味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