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的散文

请欣赏佳节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佳节的散文1:九月馨香醉佳节!

文/淡了红颜

九月之秋,晨露裹寒装,略感寒冷,月陨桂花馨香味正浓。九月之秋,举国普庆国庆佳节也将到来。也是众多忙碌之人合家大团圆,携全家外出游玩的佳节,很多身在异地之人,亦会携家人返故里与家人团圆。

九月之秋,空气舞动残留翅膀,满载寒秋的韵味,悄悄走近冬的身旁。阳光依然展露笑颜,和蔼俯瞰尘世每一个角落。虽然与夏之骄阳相比略感消瘦,热情逐减,气息显得些许力不从心,她仍然坚持使命,欲使得尘世变祥和温暖。

秋雨绵绵, 连续不断。桂树毅然承载绵绵秋雨的洗礼,酝酿延长桂花的花期。花蕊浮幽香,秋韵锁桂园,桂花享受着阳光苍白无力抚摸,展露花蕊,散发浓浓香味。桂馥浓浓清雅之香,满目金色呈现绿树丛中。点缀着一簇簇米黄色小花,虽是中秋月圆之后盛开。它仍然那么素雅、大方、那么生机勃勃,令人不得不另眼相看。特别是它那浓郁的幽香,渗透了空气每一寸肌肤,花香陶醉众人。

晚桂飘香、浓香远溢、沁人肺腑 。纵然是晚开,延迟之花期,却能把全身的香味吐露出来。香飘满园使人留恋,顿足停留花丛间。桂花树下,躺着飘落花瓣。轻轻触摸桂树的身躯,它害羞轻颤,欲抚摸桂花娇颜,花儿羞怯逃避。使得它们翩翩起舞,携带温馨桂香纷纷飘落尘埃。

满园飘零花瓣,吸引一只孤单的蝴蝶,在花瓣飘零的瞬间飞舞,欲搂抱花瓣身躯。怎奈,树随风摇,风伴花舞。这自然现象,无人能改移。小小孤蝶岂能攥改自然规律?虽然,常常陪伴花树,与花厮守,细说情愫,相守誓言。怎知相守时短,幽幽桂花随风而逝,连句道别之语也来不及说出!唯用阵阵浓郁之香环抱孤蝶飞舞!

悲伤孤独之蝶,孤单盘旋,以凄美的舞姿,舞动翅膀。告别曾经相思厮守得花魄,欲飘欲降的身姿,攥着一缕幽幽桂花之香,慢慢向远方飞去。 目送渐远消瘦的孤单蝶影,飘零的桂花。我不禁思绪纷扰黯然。花恋树,蝶恋花。不正如此时为情为爱的苦闷情结吗?相互的情感只有自己知详。尽管我知道,缘来缘散有定数,无约期。该来的总会来,而不该来的,虽一步之遥也不会出现。那道雨后彩虹,也不再高挂天际!

看着因我触动桂树,使得,花瓣飘尘埃一刹那,惭愧内疚心绪潜伏脑海。为什么就不能远而观之,却触摸它的身躯。让她们随自然规律漫漫飘零。那样,它们散发余香更久更远,或许浓郁幽香会蔓延国庆佳节之后,使得游乐返乡之人,树下共赏花,馨香花海丛中叙团聚的气氛不亚于中秋小团圆!

醉闻阵阵浓郁香味,盘旋缭绕四周,越飘越远。双手静捧浓浓花香味,抚摸飘荡空气分子中最后一抹悲伤身影。仿佛尘世间情与爱,也可能无法恪守最初的誓言!莫名的浅伤轻愁不再掠过心头,犹如雨后朗朗晴空。尘世间的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着也不全是为了爱情!既然彼此挣脱不了割与舍,得与失,各种因素造成的羁绊。何苦死守苍白无力的誓言,以致身心疲惫不堪,不如放手!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寒秋包裹最后的桂花幽香,漫漫挥洒,浓浓花香味,延续举国普庆的国庆佳节!我亦攥着一捧。浓郁幽幽桂花之香,经久余香缭绕,等待下一个佳节桂花开!

佳节的散文2:温暖的灯笼

文/张国雪

每逢元宵佳节,父亲总要打电话来,询问有没有给他的小外孙买灯笼。元宵节的灯笼是老父最难忘最温暖的记忆。

听父亲说,他们儿时闹元宵,不论贫富,一定要挑灯笼。元宵节这天,孩子们最盼望的是夜晚早早降临,大人们也早就给孩子们预备好简单而朴实的灯笼。天一擦黑,每家每户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点起了灯笼。三五成群的小小的人儿挑着小小的红灯笼,照亮了大街小巷。最有意思的当然不是挑着灯笼闲逛,而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唱着响亮的童谣,希望奇迹的到来。

照,照,照蚊子,

蚊子变成银子。

照,照,照虫子,

虫子变成金子。

孩子们专门找一些犄角旮旯去找蚊虫照,比如家里的门背后,床底下;巷弄里的墙角,草垛下,不厌其烦地照着,唱着银铃般的歌谣,好像很快就能发现蚊虫变成的金子和银子。到处照了个遍后,并没有发现一个蚊虫,孩子们并不懊恼和失望,乐此不彼地继续自己的游戏。后来他们很快由几个领头的孩子聚成一队,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到大坝上去观看大孩子们和大人们闹元宵的节目——丢火把。他们用扫帚制成火把,点着火后向天上扔,看谁扔得高。团团火焰此起彼伏,照亮了夜空。孩子们笑着叫着唱着:

灯笼亮,火把红,

正月十五炸麻虫。

田头地边都炸到,

炸得害虫无踪影。

一辈子如果能过上一次这样的元宵,一定是终身难忘的。在以前心灵单纯的年代,人们的愿望也是那么简单而美好。

在父亲的影响和关心下,每年我都要给孩子准备好灯笼。现在生活好了,灯笼也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简简单单的红纸糊的蜡烛灯笼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带电的灯笼。现在小男孩子们最喜爱的是“奥特曼”灯笼,有音乐会说话,灯光也是五彩斑斓,变幻无穷。

看孩子们挑着“现代”派的灯笼,观赏着震耳欲聋、争奇斗艳的焰火,玩得也很开心。他们年长后对元宵节的记忆会是怎样的呢?不管怎样,做父母的有责任把生活的美好和温馨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把传统节日的文化代代相传。这样,等孩子们长大后就会有梦可想,有根可寻,有情可依。我明白了老父浓得化不开的情结,明白了他对后代的关爱,他的良苦用心。元宵节的红灯笼不仅是对一年生活的美好的祈福和祝愿,更是照亮和温暖漫漫人生道路的明灯。

佳节的散文3:元宵佳节品灯联

文/旺启

春节刚过,元宵将至。在我国,农历正月十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往往要张灯结彩,赏灯猜谜,热闹非凡。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古代留传下来的灯联。

北宋时,有人在元宵节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柱子上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为元宵节增添了一份节日的情趣。

传说,北宋的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联招亲。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思索良久,竟未能对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结果被取为进士。归乡时,王安石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于是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的对联,竟然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简直就是天作良缘。

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皆能诗善对。某年元宵节,张府照例张灯结彩,燃放爆竹。老宰相见此情景,出上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正在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对出下联:“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父子二人,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传说,明成祖朱棣在某年元宵节微服出巡,遇到一位秀才。朱棣欲试他才情,出一上联:“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略一思索,马上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的年号,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秀才对得可谓恰到好处。朱棣听后龙颜大悦,于是赐他为状元。

清朝浙江吴兴人闵鹗元自幼善对,常常是出口成联。某年元宵节,他随父亲到毛尚书家做客。毛尚书家里张灯结彩,主宾击鼓传花,唱和宴饮,好不热闹。席间,毛尚书雅兴大发,提议以元宵为题作联属对,以助酒兴。当夜恰逢乌云遮月,星光暗淡,一幕僚即景出一上联:“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满座宾客苦思冥想,却没人能对出下联。这时,闵鹗元听得外面鼓声阵阵,不禁文思涌动,随口吟出下联:“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此联一出,满座宾客皆拍案叫绝。

某年元宵节,清朝的乾隆皇帝让每位大臣都送一盏彩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以庆祝元宵佳节。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赏诗文,猜灯谜,当走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时,发现上面挂着一副谜联,上联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为:“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和满朝文武看了这副谜联,虽然绞尽脑汁,但还是被难住了。最后,只得让纪晓岚揭开谜底。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元宵佳节品灯联,别有风趣在心头。

佳节的散文4:盼春节

文/陈贞蓉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巨大无比的怪物,经常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跑出来吃人。因为它是在大年三十出来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年”。它实在太大了,而且刀枪不入,村民们手无寸铁,无法和它抗斗,所以只好逃亡。

一天晚上,村民们正准备收拾东西逃亡,突然出现了一位老婆婆。她衣裳不整,脸色苍白,像是几天没吃东西了,一个村民急忙给了她一点东西,她吃后才慢慢恢复了。

她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收拾包袱啊?”

村民说:“我们这里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来一个怪物,把村里的人都吃光。”

老婆婆又问:“是什么怪物啊?那么厉害?”

“是一头凶勇的怪物。”

“凶勇的怪物?”老婆婆心中有了数。

“我们来做个交易怎么样?”老婆婆说。

“什么交易?”

“你给我吃的和住的,我帮你们降妖怎么样?”

“您还能降妖?村民听了很是吃惊。

“怎么样,想清楚了吗?”

“好吧,那就试试看。”

第二天晚上,“年”又照常来了。它东瞅瞅,西瞧瞧,怎么也看不到一个人影。突然,一阵巨响,“年”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红衣的老人正面带微笑地看着它。“年”高兴极了,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人了。它飞快地跑过去,但它还没到老人的面前就又大叫着跑回来了。

原来“年”最怕火和红色,所以一见到火和红色就又退回来了。

从此以后,“年”再也不敢跑出来吃人了。于是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佳节的散文5:秋天的怀念

文/娟子

秋天是桂花飘香的佳节;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天亦是悲欢离合,拨人心弦的季节。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你头戴红纱,身着艳装,踏着新“永久”被一群人簇拥着走进喧闹的唢呐声中——你成为哥哥的娇妻。从那时起,我在心中期待:但愿你是爹娘的好儿媳,我的好嫂子。也许就从那一刻起,你看到了爹娘的憔悴,弟妹的幼小,暗暗下定了挑起家庭重担的决心。从此,不管是风啸啸,还是雨绵绵,总有你忙碌的身影。邻居称赞的话语不绝入耳。像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绵绵不断。

又一个中秋月圆之夜,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夜的宁静,你喜得娇子笑开了颜,爹娘更是合不拢嘴,做姑姑的我更不用提心中的欢喜。我曾发誓,要金榜题名为小侄儿做一盏指路灯。那时,你笑了,笑得很开心、很幸福。你笑的时候很美丽,就象秋天那轮圆月一样!

在秋忙收获的季节,你不忍看到爹娘弯曲如虾的脊背,硬是支撑着虚弱的身子,挑起红薯篮子走向回家的路,怎耐雨刚过,脚下滑,你一个跟头载倒在石桥下,竟再也没有醒来。山村的那座孤坟是你的栖身之所。从此,村野大地,再也看不到你忙碌的身影;侄儿的呼喊,再也唤不回你微笑的面容;小妹的努力,再也听不到你夸奖的话语……

嫂子,瞧,今晚的月儿多圆,今晚是你和哥结婚三周年纪念日,一家人坐在桌边呼唤着你的名字,侄儿的呀呀学语中都有“妈妈”的回音。嫂子,你可曾听到?

秋雨绵绵,秋雨涟涟。嫂子。不管时光如何改变,也带不走全家对你的深深的思念。如果苍天有眼,就让我们姑嫂梦中相见!

佳节的散文6:今晚的月色真美

文/孙永晨

中秋佳节,月光静静地洒在每个人的心间,氤氲着幸福的味道,夜空下所有的人都“贪婪”的享受着这美好的瞬间,沏一壶茶水,坐在自家庭院中,和家人诉说着往事,幸福感一点一滴的涌上心头,仰望星空,不禁感叹一声“今晚的月色真美!”

高三那年,人生就像到了一个瓶颈期,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硝烟”的味道,似乎每个人存在的理由就是高考,考试、复习将我们的神经紧绷到极点,似乎连空气都带着一种压迫感。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来说:“同学们,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大家有什么打算。”“我想吃月饼”、“我想看电影”、“我想睡到自然醒”,大家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但经过一阵“狂欢”之后,教室一片寂静,因为大家知道这些只是随口一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班主任一脸神秘地说:“我知道了。你们好好学习吧。”

中秋节的晚自习时间,班主任提了两大兜月饼走进来,说“别愣着了,赶快吃吧,跑了好远才买到的”说着就挨个的分给我们,接着班主任竟把多媒体打开了,给大家看了电影———《青春派》。

“虽然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虽然它很重要,但它不是你们生活的全部,它更不应该夺走你们的快乐,我所做的就是让你们以后回想起来,在高中,你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你还有温暖与幸福”。那一刻,感觉班主任就像一个英雄,很伟大……

时光荏苒,一圈圈的年轮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轨迹,一次次的离别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也许这个中秋你的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但是心中的那份爱会让你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望着天空,你一定会觉得今晚的月色真美!

佳节的散文7:月光下的柚子林

文/高兴

中秋佳节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是,我思念学校美丽柚子林的情结总是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星期六的晚上,月亮刚刚爬上树梢,我就来到经常散步的地方--学校美丽的柚子林,在一棵结满累累硕果的柚子树下,我停住了脚步。

月光下的柚子林,一排排柚子树洒满了银色的月光,就像一排排亭玉立的少女披上了洁白的轻轻纱。望着那柚子树上那累累硕果,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天中午,吃过中饭的大人们总是习惯于睡个午觉;而对于小小年纪的我们几个小伙伴来说,这是个好机会--隔壁赵奶奶家的几颗柚子树上的柚子成熟了,一个个黄灿灿的大柚子挂满了整个柚子树。每当我们几个小伙伴走过柚子树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抬头望着树上挂着的那一个个黄灿灿的大柚子,围绕中秋节吃柚子的情节,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的议论一番。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邀在一起,乘大人们睡午觉的时机,拿着竹竿,悄悄地来到赵奶奶家的柚子树下偷摘柚子。也许我们几个小伙伴偷摘柚子的动作搞大了、吵吵闹闹的声音被赵奶奶发现了。乘赵奶奶数落我们不留神的时候,几个小伙伴突然呼啦一声,拿起偷摘下的一个柚子、笑呵呵的跑开了,躲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一起快乐地分享着“胜利的果实”……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几年,我来到赣南师范学院读大学。在大学生活的这几年里,我常常乘着月光地来到学校美丽的柚子林,在柚子林中散步,徘徊荡漾,修心养性。在妙曼、银色的月光中,我穿行在一排排整齐的柚子树下,想想一天生活中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总结一天的学习收获、工作成效,祭奠逝去的一点点青春、美好大学生活快乐时光,展望明天的美好心情、美好学习与生活……柚子林的月圆月缺、忽明忽暗的月光,柚子树上的花开花落,花香、果香、叶香、树香,陪伴着我度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活……

时间在不停地运行,我也留校在母校工作了多年。多年的大学教学、工作,走南闯北,去上海、过南京,上北京、下广州,乃至出国,在国内外的大学里博采众家学术之长、探索事物规律之奥妙,拓宽知识面、创新思维新模式,指导教学、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开创新局面、提升新水平。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母校美丽校园中那可爱的柚子林,柚子林中的花香、果香、叶香、树香,陪伴着我度过了大学工作、生活的每一天……

月光洒满了我的全身。微风吹过,一阵阵柚子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扉。此刻,我感到,一种浓浓思念爬满上我的心头--我的大学同学们,我的大学同事们,你们还记得母校美丽校园中那可爱的柚子林么?你们还记得柚子林中的月光、柚子林中的花香、果香、叶香、树香么?……(作者:赣南师范学院 林俊华)

佳节的散文8:难相思

文/小先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多情自古伤别离,只得独自守着窗儿,金樽对月。

所记当年,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只可惜我一生清贫怎敢入繁华,两袖清清又岂能负佳人,你我两小,满心遗憾,原以为岁月会生成情谊,却不想这情谊因为岁月却有了间隙,此去经年,便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时时在思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变故,承载着的既是沧海桑田的凄凉,东风恶,欢情薄,爱情虽然承载着美好,但其中的变故,又有几人可以轻松脱身?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然山盟虽在,但锦书难托,只道是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莫,莫,莫……正当佳节之时,且月与灯依旧,虽不见去年人,但也应当举起酒杯,不思身外无穷事,只饮生前有限杯,把酒言欢,苦中作乐,只是,我也有希望自己可以有如此洒脱…也许再相见,也只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又或许,是我自作多情了呢?沉思往事立残阳,只见得山河已暮,不曾想,却也带不走心中愁苦,只觉得微风拂过,不曾想,却也吹不散眉间忧虑,可谓是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这世间说长便长,来往百余日,日夜守相思,这世间说短便短,遇你才入夏,离别却寒冬,一切都是如此匆忙,让我来不及相迎,来不及相送,何为孤寂?清风,艳日,无笑意;左拥,右抱,无情欲,具体而言:便是不得你。放眼望去,只见得来日方长,长路漫漫,而我,只得是就此罢休,痛饮杯中酒。

清风对扶柳,相思对星辰,何为情爱?一日三餐,晨暮日常,良辰美景,与你为妻。但如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吧……

佳节的散文9:沙上芋艿香

文/蔡琼 海航

中秋佳节,人们除了品尝各式月饼,还要品尝糖芋艿。芋艿又称芋头,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旧时芋艿还被选为皇室的贡品。据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因有食用芋艿场面,遂使芋艿在京城备受青睐,身价百倍。

我们平时食用的,乃是芋艿的地下块茎,茎上长有稀疏的细根,露出地面的是它的叶子和叶柄。芋艿的叶子很大,长度有三十至五十厘米,阔的形似盾,全缘波状,基呈广心形,单生似荷,每棵五至七片。叶柄直立、肉质、绿色、粗而长,约三十至六十厘米。夏日时,一行行翡翠般的叶子,就像池中的荷叶,风格独具,超尘脱俗,叶面上滚圆的水珠,晶莹透明,更是招人喜欢。顽皮的孩子常常采摘一片戴在头上做着各种游戏,既遮太阳,又避雨淋,别有一番情趣。

芋艿属天南星科,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香酥芋、白荷芋、龙田芋、竹节芋。香酥芋因肉质细腻干香得名,芽头发红,叶柄也绿里微带红紫,籽多个小而圆。因口感好,最受欢迎;白荷芋因芽白和叶柄绿里带白而得名,产量比香酥芋高,但口感略逊;龙田芋因个大得名,籽极少,口感又逊前者,但产量较高;竹节芋因块茎细长,外表黑圈似竹节而得名,产量和味质较前均等而下之。此外还有铁荷芋、野头芋等品种。沙上人把芋头根上的叫“老芋头”、“芋头老头”、“芋头婆婆”,把老芋头上长出来的芽子叫“小芋头”、“芋艿子”。一般人认为芋艿子比芋头老头要好吃,其实,芋头老头也是很好吃的,甚至比芋艿子更香、更沙。

沙上的埭前屋后,一些低洼地很适宜种芋头。芋艿在清明后开始种植,先将芋艿从地窖中取出,晾晒,挑选个儿适中、芽好、不烂的为种。同时整地开沟,施足底肥,分别按单行或双行每隔七八寸放好、盖土;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壅土。有农谚曰:“六月勿壅,等于朆种。”意即如不壅土,长出的芋艿老头小,芽籽细而少,产量会大减。壅土时加上一些青绿草料、豆荚等,使土壤疏松,增加肥效,以利芋艿块茎的发育生长。芋艿生长过程中无病虫危害,是为一大优点。中秋,芋艿进入收获期,可按棵挖取,每棵可得一二斤。如至叶和叶柄自然枯萎,无空挖取,亦无关系。收获后可选用部分贮入向阳、利水的地窖中,以备来年种植或它用。芋艿叶柄含有淀粉,拌糠可作为动物饲料。

沙上人是从各地迁徙而来的,因而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中秋节吃糖芋艿的风俗即是,也带来了中秋节吃糖芋艿的传说:在古代,某城市被侵略者包围,久攻不下。至初冬该城市已无粮食,领悟到胜局已定的侵略者决定停止进攻,等待城里出现饥荒混乱后再伺机行事。没有想到半个月后守城人的援兵到来,内外夹攻,一举将侵略者击溃。这半个月里被围困的守城人是怎样解决粮食问题的呢?原来在饿极穷思中他们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长在湿土中的宽阔的绿叶子植物,揪着它的茎干挖下去,能够挖到一个膨大的“根”;把那“根”烤熟了不仅非常好吃,而且吃了还有很强的饱腹感。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城里官兵百姓把那植物取名为“芋艿”(谐音“遇难”),并在中秋节大吃“糖芋头”,以表示敬重这上苍的赐予。

芋艿也是文人的喜欢物。苏东坡赞道:香似龙涎仍俨白,味如牛乳更全清。七品县令郑板桥更是“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也许郑板桥的许多诗画佳作就是在“品芋香”中完成的。而沙上人是把芋艿当粮食充饥的,“芋艿咸粥”、“红烧芋艿”即是家常饭菜。那种特有的带着微咸的芋艿香正是沙上人经常“品”的。特别是在飘雪的冬夜,煮上一锅毛芋艿,熬上一碗飘着葱花的沙上酱,剥着芋艿皮,蘸上葱花酱,慢慢品着香,再呷上一口酒,想着沙上的农谚:“毛芋艿,酒搭搭,理是理,法是法”,分外的暖意,分外的情趣,直让人自在自乐。

佳节的散文10:我的长发老师

文/杜学英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节!由衷缅怀起我的长发老师。

已至中年的我,仍留长发。不是为了尽显中年女性的风姿,更不是追求时下流行的满街飘逸的长发,而是为了忆念我心中的启蒙老师。如今,尽赏街头飘扬着各种颜色的长发,都不及我脑海里那飘逸的长发,已永远定格在我生命的记忆里。

我的故乡傍山而依,是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山村。在我快到十岁时,才有上学的机会。公社终于在村里的公场边搭建了一间土屋,可容纳三十几个孩子。无论年龄,还是身高都不一样,但所学的竟是一样的知识。贫穷落后的地方总是引不来城里的老师来心甘情愿地教我们。只有一位年轻的她,姓李。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她来自江南小镇,皮肤静白,爱穿素净的蓝点花衣。说话温软细润,特温和,从不和我们发脾气,也从不以另类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

说话的声音,宛若歌唱一样动听,在韵律有致的讲课中,披肩长发随着她抑扬顿挫的话音,轻微地摆动着,犹如轻垂的柳条般自然晃动着。尤其当她转身面朝黑板写字时,她便用手扬扬飘飘的长发。这种美的形象常常在我脑中浮现。

记得那时,她的长发成了我们争相效仿的模特。几乎所有的女同学都留起了乌黑的马尾长发。当长发飘飘时,也学着李老师如何护理长发,如何在梳理中不伤头发。山里的孩子,大人们都忙着田里的活计,要想留长发,就得学会精心护理,无论发型的洗护,还是扎成各种样式的小辫,李老师都在课余耐心教着我们。

在我们快小学毕业的那年冬天里,李老师仍如往常一样护送我们过桥。那是一座出校门不远,可通往各自家的木桥。是由村里的长辈们从山里砍来的树木搭建而成的。没有护栏。桥下几米处是湍流不息的绕村河。那场罕见的特大暴雪覆盖了整个桥面。人走在上面,得小心防滑倒。其中一位有名的调皮生,不知身处危险境地,在玩雪仗。忘情玩中的他,脚下一滑,全身重心失衡,跌入湍急冰冷的河中,并随河水向前漂去。

李老师见状,纵身跳入冰冷水中,向那男生、拼命游去,奋力地抓住他的衣服后使劲全身力气把他抛向岸边。就在男生安全落地时,她因用力过度,沉入水底。当时同学们都呆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渐沉水底。最后只有那缕缕长发漂浮在水面上,瞬间一闪,不见了,那时才反应过来,全体呼喊着……一切为时已晚,长发随着李老师消失了。

几十年过去了,李老师的长发一直在我脑中飘扬着,心中缅怀着对她无尽的思念。

佳节的散文11:今晚的月色真美

文/孙永晨

中秋佳节,月光静静地洒在每个人的心间,氤氲着幸福的味道,夜空下所有的人都“贪婪”的享受着这美好的瞬间,沏一壶茶水,坐在自家庭院中,和家人诉说着往事,幸福感一点一滴的涌上心头,仰望星空,不禁感叹一声“今晚的月色真美!”

高三那年,人生就像到了一个瓶颈期,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硝烟”的味道,似乎每个人存在的理由就是高考,考试、复习将我们的神经紧绷到极点,似乎连空气都带着一种压迫感。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来说:“同学们,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大家有什么打算。”“我想吃月饼”、“我想看电影”、“我想睡到自然醒”,大家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但经过一阵“狂欢”之后,教室一片寂静,因为大家知道这些只是随口一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班主任一脸神秘地说:“我知道了。你们好好学习吧。”

中秋节的晚自习时间,班主任提了两大兜月饼走进来,说“别愣着了,赶快吃吧,跑了好远才买到的”说着就挨个的分给我们,接着班主任竟把多媒体打开了,给大家看了电影———《青春派》。

“虽然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虽然它很重要,但它不是你们生活的全部,它更不应该夺走你们的快乐,我所做的就是让你们以后回想起来,在高中,你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你还有温暖与幸福”。那一刻,感觉班主任就像一个英雄,很伟大……

时光荏苒,一圈圈的年轮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轨迹,一次次的离别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也许这个中秋你的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但是心中的那份爱会让你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望着天空,你一定会觉得今晚的月色真美!

佳节的散文12:元宵汤圆

文/柳哲

元宵佳节吃汤圆,团团圆圆过大年!客居京城的我,一想起家乡的糯米汤圆,顿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糯米汤圆,一般是实心不放馅。其质感细腻,柔软可口。随着时代的发展,汤圆的做法,也不断推陈出新。

每一年的春夏,父亲都要在自家的田里,种上几分田的糯米,为的是元宵能吃上汤圆、端午能吃上粽子。

在没有碾米机之前,只能将糯米放进石臼里,用石槌或木槌,使劲地一下又一下,将糯米碾成粉。父亲告诉过我,他年幼的时候,经常在过年前夕,帮助他体弱多病的母亲碾糯米。在昏黄的油灯下,在昏昏欲睡的瞌睡中,用心地一下一下地努力着。

我知道,父亲是在用他那幼小的身躯,尽他微薄的孝心。相信那一年的元宵汤圆,经过父亲的汗水和奶奶纤弱的手,肯定会更加香甜如蜜。

儿时,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母亲做汤圆的全过程:母亲把两三斤糯米粉放进陶盆里,然后放进适量的冷水,经过反复的搅拌和揉捏,一二十分钟后,就做成了一大块糯米团。母亲在糯米团上,捏下一小块后,放在两只手掌间,经过母亲神奇的手,有条不紊地精心制作,一颗颗滚圆的汤圆,就此诞生。

母亲将做成的汤圆,先放在米筛上。煮开水后,汤圆从米筛上,像跳水的运动员一般,争先恐后地跳入沸水里,等到它们浮上了水面,说明汤圆已经烧熟。一锅热腾腾的汤圆,就正式出炉。母亲把汤圆装进盘中,然后在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红糖,小心翼翼地端上团圆桌,一家人开始美滋滋地尽情享用美味的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人“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元宵节这一天,最辛苦的当然是母亲。母亲忙碌了一天,一桌美味佳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荤素搭配,应有尽有,各种酒类、主食,还有一大盘滚圆滚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糯米汤圆。我们争先恐后地举起筷子,将汤圆一颗一颗地送进嘴里,品味着一家人团圆的幸福。

家乡的糯米汤圆,牵系着游子的心。漂泊的我,想起你,总会感到无比温暖!

佳节的散文13:磨百刀

文/常书侦

中秋佳节,在我的故乡冀中平原,农家不但要吃月饼、拜月亮,还有磨百刀的民俗。

磨百刀的民俗来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也称月圆杀鞑。故事讲述的是,元末统治者惧怕民众反抗,对其他民族实施残酷的镇压政策,举个例子,菜刀要一百口人才允许使用一把,故称“百刀”。人民忍无可忍,便趁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面放一个蜡丸,蜡丸中则裹着纸条,纸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兵反抗元朝统治。为了多杀元朝统治者,起兵前,家家户户把菜刀磨得锋利无比,这就是“磨百刀”的由来。

我小时候,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这个民俗还在流行。当然,人们磨的刀不仅仅只是菜刀,而是农家生产、生活用的所有刀具,像妇女做衣服用的剪刀、收割庄稼的镰刀、砍树木的砍刀、铡草铡秸秆用的铡刀,都在“磨百刀”之列。那时,就听老人们讲,百刀就是所有刀的意思。看来,“磨百刀”的含义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它已完全纳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般的,磨百刀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就开始了。不过,这一天磨的刀主要是秋收时用来割谷子、黍子、豆子、高粱、玉米的镰刀,以及铡庄稼秸秆用的铡刀。在我们村子南口的小溪边,除了放有若干块用来洗衣的洗衣石之外,还放着两块三尺多长的磨刀石,它们是从西边的太行山区拉来的,置放在小溪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光景了,其中间部位已经被刀锋磨去了一指多厚。磨铡刀是壮年汉子的活儿,因为年轻人性子急,容易把刀刃磨伤了;而年老的则没有太大的力气。八月十四的早晨,有铡刀的汉子纷纷来到小溪边。他们先脱去褂子,然后在磨刀石上洒上溪水,再把刀在溪水里蘸过,拉开膀子,“哧啦哧啦——”便磨起来。很快,铡刀亮了,磨刀人脊梁上的汗珠子也亮了。

凡农家都有一条半尺宽、尺半长的磨刀石,这是专门用来磨镰刀和菜刀的。按照老俗,八月十四只能磨镰刀,菜刀要等到十五磨。八月十五一大早,街头就会传来:“磨剪子嘞镪菜刀——”的吆喝声。农家过日子历来讲究节俭,自己能够干的活儿,是不会破费的。只有自家磨起来难度大的菜刀和剪刀,人们才会拿出来让磨刀师傅去磨。我们村有个老汉曾做过“磨剪子镪菜刀”的营生,他磨的刀快且耐用。据说他的诀窍是:在磨刀的水里加了盐,这样,磨出来的刀不但快而且硬,就像加了钢。但用盐水磨的刀容易生锈,因此,他预备了一块油布,刀磨好后,就用油布擦上几遍,亮且不易生锈。

佳节的散文14:佳节有味是儿时

文/枫悦FY

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过年还倍感欢喜的话,那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

每年的这个时候,生活的这个小小的城市,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尤其是街道上的车辆,明显的增多,而且多为挂着北京牌照的奥迪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型,一看就知道,是因为逢年过节,在京发财致富的老乡们,开着他们制造了北京雾霾这一气象的座驾归来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句过年好,就要样样好,穿好衣、开好车、吃好饭,这就是大人的过年好吧!可是这终究只是肤浅的表面,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对年,终究心存恐惧。

总感觉,一年过的不如一年轻松,原因有太多。比如太缺假期。对于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只有懒惰的人才会满脑子想着放假,可是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假期真的是太宝贵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时间明明是自己的,自己却无法支配,不信,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没有时间去逛街,我没有时间好好休息,我没有时间去吃早餐……感觉,一个人没有了时间,像没有金钱一样的可怜,一样的可悲。

你的春节假期有多久?除去你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你能在家陪伴父母聊天的时间又有多久?即使是假期,我们也感到的是匆忙,尤其是在这个大团圆的春节里,长大的我们,面对老去的父母,才发现,岁月漫漫,他们太缺陪伴,可是待上班的时间一到,你还是得满怀不舍的远行,虽然父母笑着和你挥手告别,劝你不要想家,可是你心里却清楚的很,当你在外面忘了想家的时候,家在每时每刻都很想念你。

长大后的我们,拥有的新年太短,来不及品味,唯有记忆里儿时的春节,成了我们永恒的怀念。

儿时,新年,可以说是从寒假的第一天就开始的,不用上课,这对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要远比大人不用上班所感受到的快乐多的多。而且,那种对于新年的情感就像酿酒一样,酝酿的时间长了,愈加香醇,而大人们放假第二天就是春节,太过突然。所以,孩子们过年,总是开开心心的,况且,能长大一岁,能更有力量,能收到压岁钱等等,儿时的新年,是一个孩子最能直接感受到长辈关爱的节日,所以,那时的新年,有着香甜的味道。

以前,大多数的人们都平平淡淡的生活在乡下,种上几亩地,一家人就可简简单单的生活下去,可是如今却不行,难道是因为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变高了吗?

又到古老的节日,却不再是儿时的我们,不知道是过年的味道变淡了,还是年纪的增长,使我们的嗅觉不太灵敏,所以难以嗅到年的味了。虽然说是过年,可是有谁不会,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恋着旧时光,念着旧年月?

佳节的散文15:中秋记忆

文/谢老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重要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每个身处异乡的人,都会思念远方和故乡的亲人、朋友。有些人可能已在回乡的途中,有些人可能回不去却思绪已飘回去,这正是一种叫思念故乡的节日情节。

每当中秋在老家,能与年迈的父母,兄弟们呆上一会儿,聊个天吃个饭,都会有莫大的安慰,年少时不知父母养儿女的艰辛,他们那个年代正是国家最贫穷的时候,百业待兴、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候。那时也鼓励多生光荣的口号,所以每户人家都多儿女,从四万万,一下子翻了上来,人口一下子勇夺世界桂冠,人均经济自然在世界上排在世界后面了,但父辈都十分勤劳,从不计辛苦,大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也可能是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传承。

从小我们生活在江南一小村庄,可能我们村是以沙地和垟地居多,所以取名叫沙垟,但确实村庄挨着飞云江,沙地上种出了的甘蔗绝对香甜可口,还有瓯柑和白银豆也富有盛名,都成了当地名土特产,现在很多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在节日在平常都会带些出去,细细品味家乡的味道,在这个隆重的中秋之际更加想念这种味道。

小时候,怎么过中秋已依稀记不清了,可能会烧几个菜,晚上一家子吃了,再分个月饼,然后对着圆圆的月亮,对着嫦娥姐姐和月兔许个愿,再去细细的品味,感觉特别的好吃。不像现在月饼的包装很豪华很漂亮,可吃起来却没有小时候那种味道了。可能是现在人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多了口味变了缘故吧!

可能每个人的中秋过得都不一样,但每个人中秋的思乡情节都会一样,心中都会故乡的云,故乡的土、故乡的树、故乡的水、故乡的山、故乡的人和事。

最后以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祝愿各位朋友中秋快乐,合家幸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