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文章

请欣赏家境文章(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家境文章1:缸

文/兵辉

缸,农家的盛装器具之一,家境殷实与贫穷的见证者。在农家的小院屋舍,缸的家族从大到小,一系列的形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缸是泥土的涅槃。在古老的制陶村里,经过选料、制胎、上釉、烧制等工艺,缸才修得真身。与瓷器相比,缸粗糙、朴拙、灰暗,貌不惊人,可是它沉稳,肚量大,能包容。这样的乡野气质,是与村庄相匹配的,也是百姓所推崇喜爱的。

缸的出发地和归宿都是乡村。卖缸的,以板车拉着大大小小的套缸,中间用秆草隔着,由一头毛驴牵引,“叮当叮当”,活跃在乡间小道。一停下来,立即有乡人围拢,对缸进行品评鉴别。他们富有经验,一是看,看形状是否规整,釉质是否匀实;二是摸,感知是否光滑细腻;三就是以指节叩击倾听,以此判断它的成色。

缸被请进家门。矮墩墩的,放牛屋旁盛水,饮牛或者拌料喂猪;大号的搁在杂屋里,装小麦、玉米等粮食;细矮一点的腌菜,做酸菜用;小号的,放豆子。缸有高有矮,威武凛然,一字排开,好像在站岗,为农家保驾护航。

在灶间,留一个饮用水缸。这缸神了,祖母曾告诉我,它可卜算天气:若是缸的外表潮湿,水淋淋的不会干燥,便可预知天气要变,一场雨雪在即。我特意观察过,是比较准的。现在想来,那是空中潮湿之气在缸体上的吸附现象,是科学的、可信的。

缸,给乡人的是安全感。它告诉人们,要学会未雨绸缪、储蓄未来。缸壁,我是用手摸过的,它厚实致密,能阻断潮湿,杜绝鼠患虫啮,让粮食保持良好的品质。在欠收季,缸无精打采地空着,发酵人的忧愁与隐痛;在丰收的时候,每口缸都满满的,甚至要溢出来。这时,祖父就唠叨着,该添几口新缸了。

腌菜是农家的最爱。每家的厨屋,都有一口不大不小的腌菜缸,在四季里散发着熟悉的卤水味道。什么芥菜疙瘩、红白萝卜、苋菜梗,都可以用盐渍在里面。腌菜会认人的手,也认不同的缸。有人精心侍弄的菜,会烂掉;有人用手随便丢进去的菜,却保存完好。可见,腌菜要熟悉菜的品质,也要懂得缸的脾性,不断尝试和调整,才能做一手好的腌菜。

缸,陪伴着乡人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在寂然无息的冬季,乡村不寂寞,挨挨挤挤的缸,装着粒粒饱满的粮,在瓦屋里安身立命,它是乡村岁月最好的陪伴。偎着火炉,锅内的粥“咕咕嘟嘟”冒着气泡,炊烟升腾。这时,像祖父一样的农人们,内心是闲适安逸的。

缸内还藏着祖母的秘密,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惊喜。譬如,我生日的时候,祖母会揭开一口盛装小麦的缸,伸手探入,掏出一枚硕大的鸭蛋,煮给我吃。有时候,我咳得厉害,祖母仍然会去某个缸里,掏出一块冰糖,给我冲水喝。

缸,亦是乡村生活的风向标。我的一个姑姑相亲,我曾跟随着到过那家。尽管那个男人五官周正并不令人讨厌,我祖父等长辈还是大为反对。返回后,祖父敲着烟锅子,颇为不屑地说:“一个家里,没有几口缸,朝不保夕,哪是过日子的料?!”眉眼里,我觉察到他的鄙夷。

缸属于乡下,算来,它同即将消失的一些农具一样,已经属于旧物了,我也很久没见过了。现在的故乡,缸仍然还在,同斑驳的老屋为伴,它蓄满岁月的过往,成为游子思想里的风景。

家境文章2:热气腾腾的感动

文/赵自力

读师范时,因为家境困窘,我一直坚持做家教。

记得我带的第一个学生,他家距离学校很远。我下了课就要往他家赶,回校时就已经很晚了。学校门口有个卖包子的爷爷,有天晚上见我一边走一边啃方便面,就对我说:“孩子,这里有卖剩下的包子,一毛钱一个,你用得上不?”我心里一喜,那包子个大馅多,白天卖两毛一个呢。我连忙答应着,买了五个大包子。那刚出蒸笼的包子,热气腾腾的,怎么看都不像吃剩的。当时也没管那么多,坐在木板凳上大口地吃起来,那味道真香,热乎乎香喷喷地,吃起来过瘾。

连着吃了半个月后,无意间知道那位爷爷是特意半价卖给我的,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就不好意思再去吃爷爷的包子了,也就尽量绕着爷爷走。有天正上课,老师说外面有人找我,我一看是卖包子的爷爷。爷爷关心地问我最近怎么了,怎么没去吃他的包子。我说不好意思再去吃了,爷爷倒想了一个办法,让我晚上给他帮忙,报酬是管顿晚饭,工作时间不限制。我一下释然了,连忙答应着。于是,每天晚上回校,我都在爷爷的摊上帮忙。一边招徕着客人,一边和爷爷有说有笑的。空了就吃晚饭,有时是刚出炉冒着热气的包子,有时爷爷刻意炖了火锅。寒冷的冬天里,火锅咕咚咕咚地冒着气泡,蒸笼里的热气不断往外溢出,画面温馨美好,很有点家庭的氛围。

有年放寒假,经不住几个同学的怂恿,半路下车一起走回家。当我们走到一所学校门口时,天完全黑了下来,我们的肚子也咕噜咕噜直响。原本是想到学校讨口热水喝的,没想到学校值班的老师非常热情,知道我们还没吃晚饭时,连忙叫他的妻子煮了一锅面。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白色的面条在锅里上下翻滚,绿色的蔬菜浮在水面。不久,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递给了我,上面还卧着一枚鸡蛋。我吞了一下口水,连忙狼吞虎咽起来,在热气缭绕中,我想起了学校卖包子的爷爷,想起了等会就要回去的老家,吃着吃着眼眶就湿润了。

参加工作快二十年了,一看见热气腾腾的东西,我就会想起爷爷的包子,以及那年在学校老师家吃的面条,他们都给了我热气腾腾的感动。

家境文章3:灰姑娘的梦想

也许你家境平平,长相平凡,可是只要你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你的人生注定不会平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美”,一个看起来就让人开心的文字,美让多少人沉醉,美让多少人神往,美让你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美让你生活幸福,美让目光为你聚焦。说起美的好处,每个人如数家珍,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独特的理解。

一人美是小景,众人美是精彩,能美己者聚焦,能美人者厚德。沈阳标榜美容美发学校秉持“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的校训,给意在追求美,创造美,以美丽的传播为事业,想过精彩人生的你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七月激情似火的季节,灰姑娘开始蜕变的季节,开始圆梦的时刻,标榜全线新开课,赶快开始你的圆梦之旅吧!

家境文章4:童年纪事

文/随心所欲

小时候,家境贫困,弟弟的玩具莫非就是些石子瓦片之类,花钱买玩具是不敢奢望的。我长弟弟六岁,有时便用树枝给弟弟折棍子,做鞭子,但带给弟弟也仅是片刻的欢乐。只有夏天的雨过之后,弟弟才会玩的痛快:他可以玩泥巴、筑泥墙、在松软的地面挖池子,虽然弄的一身泥水,满脸泥巴,看着弟弟高兴,我也就随他去。

不过我这个小哥哥也有犯难的时候。我家西邻的孩子有很多玩具,不仅有飞机模型,小汽车,万花筒,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镜片和小手枪,看着都让人喜欢。

应该是天性的缘故,弟弟特别羡慕是那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已有数次,因为弟弟的痴迷和不懂别人的脸色,让我很难堪。也许我心痛弟弟吧,也许因为弟弟惹我生气了吧,总之,我向弟弟承诺,一定给他买把小手枪。

适逢暑假,我想到了挖药挣钱兑现许诺 的好办法,便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下沟挖药材了。

进入山中,我们便寻到了无穷的乐趣:那陡峭的山坡间长满了野草,象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上面还点缀点红、黄、白、紫、兰各色花朵,波浪起伏,绵延不断;若从山坡向上爬,站在山峁上,天地顿时变得开阔,人也象进入了仙境一般:蓝天白云,轻风拂面,天地空灵;仔细辨别,风中有股淡淡的野花香和清新的野草味;还能听到山谷中的鸟啼、哗哗的河水声和不间断的蛙鸣。

不过,我们不在意这些,我们最高兴是拥有了一片自由的天地,借挖药之名,我们免除了照看弟妹之苦,也不必帮家里烧火做饭拨猪草,群山之间,随意撒野,我们在山坡上窜来窜去:摘野果、采野花、扑蝴蝶、寻鸟蛋、击飞鸟,高呼大喊,唤得群山回鸣,余音袅袅不绝……

几天过去了,我们仍深深地沉浸在群山的欢乐中,挖到的药材也仅是可怜的几小把,我想起了给弟弟的承诺,不由得担起心来--

一天中午,弟弟索要许诺的小手枪,因失望伤心地哭了起来,连午饭也没有吃。情急下,我给弟弟削了把小木枪,并郑重明确了兑现承诺的日子,哄的弟弟两眼亮晶晶的,快活地象羽毛渐丰的小燕子。

随后的几天,我自觉收敛了野性,挖到的药材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一天下午,仿佛神灵相助,我在山坡上意外发现了一块“宝地”,象是人工所为,实则天然所成:上面密密麻麻地铺了一层防风,土质又疏松,用手拔也可以拨出长长的根茎,我怀着惊喜的心情,手拨镢头挖,不到太阳西坠,掐掉叶子,根茎已满满的塞了一提兜。

--意外的欢乐,让我遐思悠悠:弟弟的小手枪不成问题了,还可购买我喜欢的连环画,一本?二本?或许更多,我又想到了回家的情景,父母肯定会夸奖我的吧?!…… 我为自己能做成了一件事感到少有的欣慰,我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美好,越想越幸福,眼前的青山变得更美好了,河里的水声变得更欢畅了,司空见惯的田园景色也变得更加诗情画意了……

当太阳收尽了最后的光束,我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了家中,一进院子,眼前的情景便使我的喜悦荡然无存:母亲抱着弟弟,满脸怒容;弟弟的左手包着厚厚的纱布,脸上挂满了泪珠,还在抽泣着;母亲一见我,责骂便潮水般涌来……

原来,弟弟憎恶了丑陋的小手枪,从家里找了一把斧头,劈枪时,将自己的左手砍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流了很多血……

我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怎么解释这一切呢?又怎么解释的清楚呢?生活的困顿,让母亲没有好心情,这雪上加霜的事,那是我的意愿?可我又能向谁诉说呢?我躲在墙角,任泪水默默流出……

当晚,我作了一个梦,梦见弟弟伸出白嫩嫩的小手,接过了我给他买的小手枪,我和弟弟都高兴地笑出声来,恍然惊醒,梦境破灭了,才知道自己的眼中仍噙着泪珠……

从那时起,我便失去了天真,开始有了一些沉重的思想,还能记得,隔日我卖了药材,所得勉强给弟弟买了一把小手枪,那把手枪并不比邻居孩子的好,只是当我将小手枪递给弟弟时,非要弟弟不再说手疼的话……

--这已是几十年前的事。弟弟现在深圳打工,时近中秋,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一幕来,血浓于水,无以言说,借苏轼名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3.9.13

家境文章5:上电视

文/李运果

老家的邻居周哥小时家境贫寒,年轻时东奔西走卖苦力,到最后落下一身的病,除了腰痛、手痛,两腿还患上难缠的风湿,让他受了许多折磨。

上周末回乡下去看母亲,提起周哥,母亲说:你周哥可不简单,这几天上电视了。我听了有些不解,问母亲说: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腿脚又不灵便,还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会上电视?母亲说:电视台这些天天天播,一会儿你看看电视就知道了。

母亲打开电视,找到我们县电视台那个频道。一集电视剧终了,开始播广告。屏幕上,一个穿着朴素的老汉坐在自家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两盒药,不紧不慢地说:多年的风湿病叫我受尽了洋罪,到处求医问药也不见效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丸。还别说,这个药真神奇,吃了几盒,我多年的风湿病全好了,这个药,就是好。我一听口音,觉得耳熟,再仔细一看,正是邻居周哥。

“怎么他也为人做广告?”我一边看一边问母亲。

母亲说:“一个卖药的找到他,让他拿着药盒,按照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对着镜头 说了几句话,最后白送给他几盒药。没过两天,他就上了电视。”

“这么说那药真管用,周哥的风湿病真治好了?”我问母亲。

“好什么好?下午我见他出来,还拄着拐呢!你周哥为了几盒药,也学会睁眼说瞎话了。”

家境文章6:冬苋菜

文/庞雨

小时家境虽不贫寒,生活却较困难,母亲煮稀饭常要加杂粮或蔬菜。经常加的蔬菜有青菜、萝卜、野葱,偶尔也加一种色泽翠绿、煮后口感腻滑的蔬菜,名dōng hàn菜。被叫做dōng hàn菜的,还有一种,靠叶柄处的茎叶浅红,炒着吃。炒后,红汁满盘,煞是好看;吃过,唇齿皆红,有些狰狞。

一次,与朋友跟团游重庆大足石刻,中午的团餐里有一份经常吃到的所谓蒜葺dōng hàn菜。团里的多是江南人,见其蔬菜鲜红,蒜葺洁白,啧啧称奇,问:这是什么?我信口开河:这是东汉菜,东汉时期先民发现的一种可食蔬菜。说完,又指指旁边的手撕莲白:这菜,我们叫莲花白。据汪曾祺说,北京叫圆白菜、上海叫卷心菜、张家口叫疙瘩白,都不及云、川、渝叫莲花白雅。大家听后,赞叹有加:川渝亦是文化之乡,普通的蔬菜都有如此典雅温婉、俏丽可爱的名字。

汪曾祺《人间滋味》(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里有篇《葵·薤》,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行》,不明白“采葵持作羹”之“葵”是何指,后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网上查,小时煮稀饭吃的dōng hàn菜,就是吴其濬大声疾呼的冬苋菜。炒着吃的所谓dōng hàn菜,并不是吴其濬考证出来的冬苋菜,更不是我在大足石刻瞎说三道的东汉菜,而是另一种蔬菜:苋菜。

葵,读《十五从军行》时也曾遇到,知道是一种植物,没去深究,甚至认为就是向日葵。看汪曾祺的文,才知道同是读书,却有霄壤之别:他求甚解,我囫囵吞枣;他尝不止,我生吞活剥;他食古化,我望文生义。他之读书,才是读书,我的读书,只能称之翻书。

方言里的dōng hàn菜,苋音由xiàn转hàn。写出来,应为冬苋菜。

家境文章7:爷爷的老花镜

文/云昌明

爷爷家境贫寒,一生没有什么值钱的财产,唯有一副爱不释手的深度老花镜。这副眼镜伴随他度过了九十个春秋。

爷爷今年九十岁了,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年轮,头发斑白,他朴素和蔼,心地善良。从他神态看出,生活虽然艰辛,但爷爷对人生的美好生活追求,浪漫乐观。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爷爷养成每天要读书看报的习惯,他早年有一副心爱的塑料框架的老花眼镜。有一次,他看书时,不慎把眼镜掉在地板上,镜框架摔断了,眼镜的两片镜片破碎了,我看见他流泪了,痛心了好久好久。后来,爷爷不得不把被摔坏了的眼镜拿到眼镜店去修理,花了100多元。小时候,又有一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地、偷偷地把爷爷刚刚修理好的老花眼镜试戴一下,被他发现了,慌乱中,把爷爷的老花镜又摔碎了,爷爷眼泪盈眶,把被摔碎的眼镜碎片捡起丢在垃圾桶里。然后,叫我们站在他面前,让我们把手伸出来,他打了一下手心,爷爷瞪着眼睛严厉地训斥了一番说:“摔坏了,第一次是我摔坏的,第二次是你们摔坏的,怎么办?没有眼镜怎么看书看报?”但,他又平心静气地说:“小孩子不要乱戴老花眼镜,对眼睛不好,记住,以后不能这样了!”我说:“记住了,爷爷你放心吧!”

后来,不知道爷爷在眼镜店花了多少钱又买了一副质量较好的新的金丝眼镜,从此之后,爷爷倍加爱护他的眼镜,我看见他每次都慢慢拿起眼镜,看书看报完毕后,小心翼翼地把眼镜放回茶几上。从此,家中任何人都不敢触摸和翻动他的眼镜,他看书看报时离不开深度的老花眼镜。

爷爷最爱看的书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书籍,爱读的报纸是《人民日报》等。

爷爷还经常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等故事,生动感人,使我们听得入迷。

爷爷每天必看各种报纸,特别关心国内外大事,看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和发展,由衷的高兴。

爷爷对我说:“孩子,多学习、多读书、多求经验知识,就是前进的动力。虚度年华好比水流沙中失,珍惜时间好比点水储满罐。”他还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书是知识的海洋,成功的阶梯,人人都读书,为美好生活添彩,书的伟大在于让世界所有的心灵找到了生命的脉搏。”爷爷用他读过的名人名句,教育开导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个跨度几十年的老花眼镜爷爷保存至今,完好无损,老花镜拥抱着远去的年代,老花镜陪着爷爷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

爷爷的人生是平凡的,但是有滋有味的,犹如淡茶之味,历久弥香。爷爷的老花眼镜也是我们逝去的童年岁月的美好回忆。

家境文章8:请别让我有太多时间卑怯……

文/马梅

我,一个家境贫寒,生活光景贫困的男孩,或本就只能有平淡如死水的明天,还好,我可以上学!于是在学校里,我想恋爱,我想体会我青春季的悸动和生理反叛,可想想,我是卑怯的,我没有资格,我拿不出什么砝码去平衡我的天平。于是,我只能选择努力,我只能比别人努力百倍,千倍,万倍来换的丝丝骄傲,请别在这里说我好强,说我爱面子!其实我不傻,我也知道睡觉比看书舒服,过吃肉比吃土豆香,谈恋爱比背文言文开心……也许你应该知道,这一切全都是因为我的自卑胆怯令我难堪,逼我努力而已,我很深知人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不公平,所以我只是在寻得对我肯定罢了!

我,一个没有婀娜身材,没有用漂亮可爱词语来形容的容貌,也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我只是一个融进人流会被轻易埋没的女孩,我渴望像女神一样被关注,渴望像富家女一样被羡慕,更渴求像学霸一样被赞扬,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平庸女孩而已,就在上天封锁了我的艳羡的可能后,却遗落了我的心,锁什么都锁住我的心时,我却默默的爱上了一位帅气、阳光、优秀的男孩,看着他的潇洒和光环,我止不住的怦然心动!哦,原来这或是爱情,可对于爱情,我却深深的不敢表白,亲爱的,知道吗?我不是害怕拒绝,我也不是担心面子有损,而是我内心强烈的胆怯和自卑在作祟,我害怕别人嘲笑我的“高攀”,我恐惧别人对我的指点,请在这里别说我心态不好,也别教导我爱情是无瑕的,爱情与其他外物无关……也许你和我一样,都或知道那些都是妈妈讲给孩子的童话,我懂!我不会去表白我的爱慕,于是我只能在努力完善和对他卑怯中循环!

我一个曾进入象牙塔大学求学过,也曾被别人羡慕过的大学生,也曾信心满满的以为大学会彻底改变我的命运,也渴求并意气奋的想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可现在,那些都成为远去的故事。面对着身边同学,朋友,同事的不断亮点与成功,我有些不知所措和无法改变,我按步就搬的重复生活,或许说,我无法改变着这个世界与我的圈子,我只能在属于的我道路中游走!我的未来,我的梦想,渐行渐远,而与此同时又重新带给我了新一轮的“躲避”,我只能向“混”的好的身边人投去佩服及羡慕,偶尔时,也会参杂着或多或少的嫉妒和不满。你可以说,让我心态放好,也可以让我“死猪不拍开水烫”,更也会让我读热哲学来让悟道-别让外界的“风”伤了我的内心,你也许说的都很对,也很有道理,但恰恰的是,我做不到接受现实,我的心是澎湃的,我“喜欢”那样自卑的“比较”,但也痛苦胆怯的面对着周遭!

这就是我,也是万千人群中的我,更也是存在你,我,他,的“我”,一个很真实,很鲜活的我!

说说卑怯一词吧,它大多是指卑下怯懦。但我却“生硬”在此,在现在,喜欢为它解释为自卑胆怯。我也并不认为自卑胆怯完全是一件坏事,毛主席不是也曾说过一句:“是好事,也是坏事,是坏事,也是好事!”于是,卑怯也许是一件好事,一件让我们能再次能“燃烧”的好事!你我之所有卑怯,也许是一种内心对自己,对梦想,对生活的执着,因为那不辜负生命让我们还有资格去卑怯,还有机会“年轻”,还有无限可能的可能,于是卑怯让我们在追求心灵和精神的自由时而不惜“放弃”和不满了现在暂时的舒适,而进行着充满自卑代价的深谋远虑吧,我想。

写过《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艾青先生,在《火把》诗集的“火的出发”的诗里,说:“让卑怯的灵魂腐朽的灵魂,发抖在我们火把的前面,让我们的火把,照出懦弱的脸,畏缩的脸”!是啊,直对这种卑怯,让我们有勇气把它改变,让这种卑怯变成动力和激情,而却一定不要让我们一味掉入这种卑怯带给我们的悲伤里,如果遇到悲伤时,要远离的看待悲伤,那样就会发现原来悲伤并非只有悲伤,也许还有可喜。这一点,就好比上学时,我们要做一道数学难题,可绞尽脑计并无从下手,这时,想想老师说的,跳出题目,体会问题的题干,那么难题也变的简单不过!

我们不要让卑怯,化作为永远的眼泪,也更不要成为一种委屈与懦弱!这或和鲁迅先生曾说过的——“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意味一样吧,别胆怯,卑怯没有什么不好,直面它,再消灭它,也让过去与现在卑怯人与物面前,站起来吧!

家境文章9:善心

文/戴希

太爷爷是清末秀才,家境殷实富裕。

那时一到春荒时节,乡邻中总有揭不开锅的人家。

太爷爷知道后,必定去请那户人家派个人来,给他家清扫私塾,而且每天只清扫一间房子,完了就给三斤大米作为酬劳。直到那户开镰收割,度过粮荒了,这事儿才会告一段落。

其实,清扫一间房子,三下五除二就能完工,压根儿不需给人家三斤大米(给一斤都够了)。而且,太爷爷家私塾的卫生状况好,也没有必要天天清扫。

起初,爷爷纳闷儿,就问太爷爷:“爹,您这无异于施舍人家,还这么多此一举干嘛?不如,别请人家清扫私塾了,一次性捐给他们度春荒的粮食,还可让人家感恩您的善举!”

太爷爷微微一笑,“孩子,人都有自尊心啊,接受别人救济,感恩的同时,会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而且,欠着人家的人情,有良知的人肯定内心不安,总想着偿还甚至加倍报答,哪还能轻松呀?而我这样做,你觉得是不是很巧妙的给予,能让人感到他做了事就该拿酬劳,你情我愿,双方平等,不存在欠人家的人情,便可过得悠闲自在?我们既然在做善事,把善事做好做到底,不是更完美吗?”

“做了善事,又不图回报,还勿让人家记着,您这是为了什么?”爷爷还在皱眉。

太爷爷又浅浅一笑:“财富和物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家能殷实富裕,那可是上天的恩赐。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还要奢求什么?再说,行善积德、助人为乐,要说有所图,也只在这里啊!”

家境文章10:藏在锅里的爱

文/梁安早

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有时,在青黄不接的年份里,有两三个月还得以红薯、玉米配上野菜充饥。但是,在重要的节日里,爸爸还是想办法买回一点肉来庆贺。

虽然买回的肉总是肉少骨头多,但在我的眼中,却比我在过年那天穿上新衣服还要兴奋。

(我长大后才知道,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猪肉分为三等,肥肉为一等,最抢手;猪内脏为第二等,瘦肉为三等,有点瘦肉的骨头很少有人问津,相当于白菜价。)

这时候,爸爸颇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个人忙上蹿下的,把肉骨头洗净,用斧头剁烂,放在一口加满清水的大锅头里,加入块姜,撒上盐巴,盖上盖,然后一边拉着风箱,一边不断地往炉灶里添柴,直至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待锅里的水蒸发一半后,又添上清水。如此反复三次,再添上水,用文火慢慢地熬着。

此时熬出来的汤粘稠成乳白色,骨头也能轻松嚼烂咽下肚,爸爸把碗一一摆开,盛满汤,叫我们来喝。

我们子妹们多,个个终日都是吃得半饱的,咋闻到骨头汤的清香味,都垂涎三尺,肚子里咕咕乱叫,围在灶边不肯离去。

见父亲叫我们喝汤,都蜂拥而上,端着碗吧唧吧唧喝得畅快淋漓。

喝完后,我们根本不要父母动手,争着去锅里舀,一锅汤一会儿就见底了。爸爸又添上水,再熬。这样,几次下来,锅里的汤变成清水了,我们也喝饱了,摸着滚圆的肚子到外面撒野去了。

当时我们不知道,父母笑眯眯站在旁边,没有喝上一口浓汤。他们喝的,是那已成清水的汤。而且,剩下来的骨头,他们也捣烂,放在粥里给我们喝了。

那艰辛的生活,锅头里的汤,给了我难忘的记忆。直到我为人父后,这记忆才转换成回报。

我参加工作、成家有了稳定的家后,骨头汤已不再稀罕。想起爸妈还蜗居在乡下,还在劳作,于是决定接他们到身边过上清闲的日子。

每餐,我都想着花样炒最好的菜来给他们吃,甚至有时还熬上甲鱼汤给他们喝,可是他们却并不爱吃,不爱喝。还说,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钱,看着令人心痛,大吃大喝如败家,还是煮点平常菜给他们吃。

我知道,他们勤俭惯了,见不得如此的开销。如果要让他们开心,还是遵从他们的意愿。

于是,我到郊外摘来野菜,买点肉少的骨头,爸妈一见,老态不见了,变得年轻起来。爸爸剁骨头,妈妈洗野菜,那认真的模样,又使他们回到了从前。

他们熬好汤后,又像从前那样招呼我与妻子。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分明还没有长大。

看着我们喝得很香甜的样子,他们没牙的嘴笑得合不拢。

其实,有时候,回报父母是很简单的,只要让他们做想做的事,过得开心就行了。

家境文章11:白瓷盘红樱桃

文/史丽娜

我从小家境一般,但我的父亲是个具有小资气质的人,从我记事开始,家里总是氤氲着书香与浪漫。

父亲和母亲是师范时候的恋人,毕业后双双到了家乡最偏远的农村教书。我和妹妹这一对女儿渐渐长大,虽然生活依然拮据,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我们住在学校,几乎每个夏日明亮的傍晚,父亲都要打开学校的图书室,让我们每人挑选一本喜爱的书,然后各自沉浸在书的精彩世界里。很多时候,天光黑暗了我都舍不得合上书,父亲就开玩笑地劝慰我,长大后也当个写书的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无意中一句话,就给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棵充满了希望的种子,使我在多年的农村生活中,与一般农家孩子逐渐不同。

父亲还喜欢打扮我们简陋的居室。当春天迎春开出了第一朵花,父亲就叫我们剪来带着长串花骨朵的枝条;田野里小野花们开了,我们案上那个古朴的花瓶里也不间断地插着各种野花。农村里,难得吃上什么果子,只要父亲得到一个甜瓜或者几个西红柿、桃儿什么的,就洗净了摆在桌子上,光嗅着那果香,就很愉快。

有一日,我玩累了回来,只见每日父母批改作业、我们趴着吃饭的桌案上,有一盘红红的小果子,闪着鲜亮的简直是漆红的光,有的是一颗颗的,有的是长成一簇的,在我们最光洁的白瓷盘里躺着。我瞬间惊呆了,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好看的果子。父亲微笑着踱着步子过来了,说这叫做“樱桃”,让我去喊妹妹一起吃。

天黑了,母亲点了灯过来,我们姐俩偎依在父亲怀里,每人都捏着一枚小小的樱桃果儿,冲着蜡烛光一照,还是半透明的,红通通的果肉里藏着一枚圆圆的核。我们小心地将樱桃放在舌尖上,用牙齿磕开那紧致的薄薄的皮儿,顿时一股成熟的酸甜浆水就弥漫唇齿间了。在我们抿着嘴的笑容里,父亲知道我们喜欢樱桃的甜蜜味道,又亲自挑选了一颗,放进母亲的嘴里。那日晚上,父亲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樱桃的故事,但我都记不清了,只记得那红樱桃放在白瓷盘里,是我知道最早的艺术品,固执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令我在任何拙劣或者庸俗的环境里,都有一个清丽而雅致的回忆。

现在,每每听到有人夸我长得脱俗或有气质,我总是想起父亲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那白瓷盘红樱桃,也许是父亲个人的喜好,却令一个小女儿成长得如此优雅而美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