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文章

请欣赏家人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家人的文章1:曾经的羡慕

文/杨宜勤

星期天,家人团聚,儿子拿来两瓶外地酒,我正看酒盒上的酒精度和产地时,外孙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瞬间就告诉我,这酒168元一瓶。看看外孙功能齐全的iPhone5s, 望望我那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手机”,久违的羡慕油然而生。

细细想来,许多行为的选择,都源于羡慕。羡慕,犹如心中荡起的道道涟漪,难以忘怀。

孩提时,我曾羡慕邻居家的孩子夏天吃冰棍,撕开带花纹的白色包装纸,上下来回吮吸,心想,咽到肚里一定是甜甜的透心凉。家庭条件所限不能买,为此,每当看到有人背着冰棍箱子叫卖“冰棍,3分钱一支”时,就迅速转身离去,把涌到口腔的唾液咽到肚子里。

上学时,我曾羡慕同桌的书包,是他外地工作的舅舅买的。浅黄色的帆布料,中间还有个夹层,一侧有两根2厘米宽的带子,与书包另一侧的黑色金属环系上,背带的长短还可以伸缩。我的书包是母亲缝制的,由多块布料拼接,上下长左右宽,像个半成品的布口袋。对同桌书包的羡慕,一直心底藏着。

毕业后,做了一名教师,学校有的老师戴上了手表,有人问“几点了”,人家会潇洒地抬起手腕作答。那时,买手表不仅要经济条件允许,还须千方百计弄张购表的票证。初登讲台的我,上课有时讲练都完成了,下课铃声还不响;又有时为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被迫拖堂。我想,如果有手表,这些现象就不会发生了。于是省吃俭用,从31.5元工资中每月省出几块钱,一年后,托人在县城买了一块30元南京产“钟山牌”手表,羡慕变成了现实。

住上了新房,可时间不长,就羡慕同事买的房子面积大,大客厅、宽阳台,还有书房。后来,换了面积大的,方便了许多。可没住几年,又觉得城区的住房不如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房子环境好,空气清新,羡慕又一次产生。

其实,羡慕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回忆那些曾经的羡慕让我产生许多思考与启迪。曾经的羡慕锻炼增加了我的自控能力;曾经的羡慕让我努力地学习与工作;曾经的羡慕让我勤俭节约发奋图强。羡慕可以产生动力,让你自强不息,它不仅是人生历程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也是人生阅历中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耳顺之年开始,似乎羡慕心少了淡了,比如,那些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经济能力可信手拈来,可现代文盲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头几年,想买一辆老年代步车,从交警队退休的一位老同学听说后,专程来我家给我做工作,权衡利弊后放弃了这个念头。出行就靠公交公司发的“老年卡”,既方便又不花一分钱。

近期,常想起活到90多岁的郑逸梅先生说的一句话:“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老年了,还是少一些羡慕,“不比为贵”的好。

家人的文章2:回“乡”偶记

文/王滔

春节假期终得闲暇,与家人同游韩城、拜谒司马迁祠。熟悉我的友人都知我祖籍山东,出生和生长在古城西安,故会生疑:缘何韩城之行称之为“回乡之旅”?只因韩城这个曾经凝聚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地方,还寄存一块中国文人的“骨头”。它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圣城,所有中国文人的“故乡”和精神家园。虽不敢自称文人,但却心向往之,姑且称此番游览为回“乡”寻“根”之旅。

抵达首日,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韩城市芝川镇拜谒司马迁祠,整个祠墓沿梁山而建,行至山脚下,首先吸引我驻足的是正门额上启功先生所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的牌匾,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大家风范昭示历代文人墨客对司马公的尊崇。拾阶而上,一路蜿蜒盘曲,仿佛司马公坎坷跌宕的一生。远上云端的黄河,壁立万仞的群山,又恰如太史公的傲岸与高远。登级步入祠堂,院中古柏苍天,游人虽多却难掩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的楹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公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坐像微微朝向北方,系与同处韩城北部的好友苏武墓遥相对视,在显示司马公不凡的抱负和胸怀之余,多了一抹人情味。从晋至清,一代一代的后人不断增添石碑、庙宇、牌坊,从未间断。即使“外族”入主中原也对司马公崇敬有加,元世祖敕命修建司马迁墓便是见证。古往今来、他族异姓无不对司马公的文人傲骨“高山仰止”。

游览尽兴,不觉间已渐入黄昏,远眺整个韩城,遍布各色节日彩灯,流光溢彩。友人告诉我韩城春节期间正在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艺术节,听罢更加迫不及待地到韩城古城游玩,感受节日的气氛。虽已做足了心理准备,却仍被如织的游人所震撼。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题的灯组,风格各异,吸引游人驻足欣赏留念,各色彩灯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出了浓浓的年味儿,连妻子和女儿都感叹好多年没有感受到如此之浓的过节气氛了。游人虽多但秩序井然,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特色饮食和主题文创产品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品尝和购买,旅游产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在细微之处便可窥一斑,让我对韩城近年来的旅游发展刮目相看,由于工作的缘故,曾多次到韩城出差,在我印象中的韩城并非如此,便向友人询问。

近几年,韩城人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聚焦追赶超越,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实施“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培育新动能,谋划工业、旅游“两大突破”,形成了“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六大核心旅游景区”、“十大现代农业基地”的产业体系。2015年韩城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文史公园、古城文化街区等在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的提升,吸引了大批游客。工业方面着力推动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并且通过招商引资工程吸引了一大批现代化环保工业企业进驻韩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韩城的财税工作随着经济的成功转型发展,从几年前在渭南市财税工作考核排名靠后受到黄牌警告,到2017年生产总值实现3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多年位居“陕西十强”第二位。

在韩城的随后几日,我们还去参观了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大禹庙等景点,并且在市内游玩,果如友人所言空气和城市面貌好了,来往的市民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可以看出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春节回“乡”之旅不虚此行,让我收获良多。寻访“文人之根”,找到了中国文人精神家园,还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亲眼目睹了韩城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城市的转型发展是我省大发展的一个缩影,激励我更加有信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为我省追赶超越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人的文章3: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年

文/王倩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身在遥远的冰天雪地边疆的吕阳愈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他恨不得时间再快点,快到腊月廿八,那样他就可以登上回家的飞机,穿越两千多公里的苍穹回到故乡,回到熟悉又陌生、期盼又愧疚的家里,和家人在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腊月二十,当记者拨通吕阳的电话时,正值他休息的时间。当说起回家的时间,他说已经提前一个月定了机票,就盼望时间走快点,每天是掰着指头数日子,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都不知道女儿长得有多高了,都不知道父母妻子的面容苍老了多少,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回来和家人一起过年。说到回家的心情时,这个37岁的男子汉在电话那头忽然沉默,过了良久,才传来他低沉的声音,他说:“我心里既激动又充满了愧疚,好几年都没有回家看看,对不起家人,总觉得家人在一起过年才是幸福年。”

吕阳是商州区夜村镇吕涧村人,自初中毕业后,便去烹饪学校学习烹饪,学成后先后在西安、兰州等地的大酒店里当厨师,平时工作比较忙,也很辛苦,几乎全年没有休假,一年到头都在与油烟、炒勺打交道,往往到了节假日,就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在其他人享受家人的团聚餐时,才是最需要他们展现技艺的时候。“原来在西安上班时,虽然妻子和孩子都在西安,平时也没机会回家看看他们,更别说回老家看父母了。”每当说起对家人的陪伴,吕阳都有种深深的自责,但是为了一家人生活,他甘愿自己苦点累点。前几年,两个弟弟还在上大学,父母年龄也大了,只能打些零工,全家老小的生活就靠他一人当主力来扛,“虽然这行辛苦,但是工资待遇还可以,能为家里减轻负担,再苦我都能扛。”吕阳说,三年前当他干到主厨这个位置时,经朋友介绍到新疆和田的一个机关灶上当主厨,工资开到每月8000元,“当时觉得离家远不太想去,又一想家里的情况,只能放下父母妻子和6岁的女儿,能多挣一些是一些吧,趁年轻。”而这一走就是三年。

有种等待似乎从来没有期限,有种温暖永远都是守候你的家人。知道儿子今年要回家过年,在西安给工地看大门如今已67岁的父亲吕然今年早早就回了老家,准备好好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在儿子回来前把家里收拾得清清爽爽。“往年过年一家七口人总凑不齐,今年大儿子回来,一家人总算能过个团圆年了。”吕然说着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他自言自语道,腊月廿八就快了。

家人的文章4:家人就是永远有人等你

文/美丽心灵

今年家里最高兴的事,最大的事,就是妹妹订婚了,结婚的日子到了明年正月去了。我和妹妹的婚事是父母最操心的,妹妹的终身大事,定了后,让父母的心安了很多,我不孝,父母的心依然安心不下。

我两生在农村,农村人有严重的传统思想,穷让人现实,重男轻女。我从小获得了更多的关爱,而她却没有。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很多的钱,我穿过的衣服妹妹还穿,父母说很好看,她也认为是最漂亮的衣服。初二毕业妹妹就出去打工去了,去了南方的城市,那时候去外地打工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意味着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了,可以脱离父母的掌控,父母再也不会责骂自己了。15岁的她,因为从此长大了。

妹妹去外地有7年多时间,她最美好的时间都在南方的电子厂里度过。为了挣更多的钱,经常加班,经常熬夜,她身体本来就差,我想肯定吃不消。对于她,那么小,就要去面对冰冷的世界,独自去体味人生的酸甜。我知道她吃了不少苦,但她从来不说出来。总是让父母很安心,因为她长大了。

她比我懂事,我读了很多书,用那些不切实际的道理绑架着自己。看到逐渐衰老的父母,我自己也很心痛。很多事还要父母为我亲力亲为。有次老爸在火车站接我回家,他消瘦的身躯,朴素的着装,穿鞋老布鞋,鼻子一下酸了,眼泪打转,我愧对父母,我只知道我永远还不清,永远……

如今,我俩都已长大成人,到了婚嫁的年龄。妹妹陪父母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我在外地上班,回家的时间也很少。昨天,妹妹去参加一个婚礼,回家很晚了,我们都以为她不回来了,所以把门从里面锁了。她进来后,泪流满面,情绪控制不住,问话也不说,只是流泪。还以为她和未婚夫吵架了,其实她是不舍。那一刻,我懂得了,家人就是永远有人等你,她没有订婚前,在外面玩很晚回家,门会永远为她留着。她说了句,我们不要她了,她伤心。我理解,她最爱父母,也最不舍,所以最伤心。

我们永远是一家人,你嫁人后,也是一家人,家里的门永远为你留着。我们血浓于水,情深似海,谁也分不开。你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也是我们的家庭,照顾好自己。因为她吃苦最多,享福最少。她在我心里永远没长大。她就是我的妹妹,我等你随时回家。

爸今早起来说,自从妹妹订婚后,每天都做奇怪的梦。我说你想太多了,妹妹现在一切都挺好的,男孩对她很好,脾气也好,也有包容心。他眉头舒展了很多。我知道是爸担忧,天下父母心,他吃了一辈子苦,心永远在我俩身上。现在只是不放心罢了。

家人的文章5:冰糕

文/洛红

我在家人微信群里发一条消息:“天气燥热,百物难咽。”外甥随后就在群里发了个“买根冰棍吃”的口令红包。二姐抢到的钱相当可观,足以买一个蛋筒冰淇淋,我的手气欠佳,只抢了5分钱。我笑着回一句:“时光若能倒流就好了,小时候,5分钱正好买一根儿白糖冰糕。”

小时候,中午时分,窗外泡桐树上,藏在枝叶间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小孩子们在夏天的火热里躁动不安。这时街上远远传来“冰糕——冰糕——白糖冰糕”高亢的吆喝声,魂魄瞬间被勾走了。我赶紧从裤兜里摸出几分钱,呼啦一下,跑出院门,追上去。买了冰糕,赶紧去找小伙伴,不炫耀一番,就跟锦衣夜行般没滋没味。

割麦时,平时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的父母,这时也要大方一回,从兜里摸出两张皱巴巴的毛票交给我们,嘱咐按人头去买。大太阳毒辣辣,下火似的,父母望着金灿灿的麦田,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我们,望着割不到尽头的麦子,心浮气躁,嗓子要冒烟似的,眼巴巴地盼着卖冰糕的人赶快出现。先听到自行车的铃声,后瞅见自行车后座上绑着的白色方木箱,箱子上写着“冰糕”俩字,分外抢眼,白纱布做的棉褥盖在箱上,笨笨的样子,但在我们眼里不亚于宝箱。

刚拿到冰糕时,都是慢慢地用舌尖舔,舍不得大口咬,生怕吃完了。天气热,冰糕融化得快,看着冰糕水啪啪往下滴,心疼得不得了。

现在,面对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冰糕,我依然对老冰棍情有独钟,因为童年的记忆总停留在最柔软的地方,而冰糕是最为甜蜜的记忆。

家人的文章6: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风景

出国前,我爸妈家人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要和同学紧密联系,不要落单。但是吧,我这么多年,一个人习惯了,还是喜欢一个人做事。自己做饭,尽管做的很不好。自己坐车,尽管自己总爱坐错车。自己生活是很不容易,有很多问题要自己处理或是寻找帮助。但是自己生活的自由是不会被剥夺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和同伴商量,想吃什么,自己动手,想看什么,自己去寻找……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因为我习惯独来独往了,所以在德国还是自己混迹江湖。

这个周五去奥地利,同学问,就你一个人去???!!是的,就我一个人去。那你不怕……我怕有什么用,我怕该来的就不来了嘛?!同学无语。我无语。是的,我是一个女孩子,我应该找个伴,男的也好,女的也罢……但是,内心的那份倔强就是容不下别人这样的看法。是的,我要自己一个人去周游欧洲,没有任何羁绊,去刺激自己逐渐麻木的神经,想再次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人性的美和这个世界的美。窝在自己的卧室里面,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是很简单舒适,但是心中的那点仅存的血性都要被柴米油盐销蚀掉,我可以比任何人都保守都恋家,但是既然我豁出去跑了这么远,我就没打算再回到自己原来的那个蛋壳里。我不是逞能,我只是想在多年以后把这些旅行整理成一份完整的寻找自我和寻找风景的独家回忆,仅此而已。非洲南极去不了,但是欧洲这一片土地,我想自己踏过,自己回味。

德国人说,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我不想收获什么意外惊喜,我只是很想在漫长的路上给自己时间去认知和思考。跟着自己的脚步,去探寻最简单的幸福,和最美丽的景色。

我要准备好行李启程了,谢谢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为我祈祷平安就好。我的旅行,会有你们的故事陪伴,所以我不会孤单。放心吧。

十月底的慕尼黑已经很冷,但是永不结冰的是我自由的心。

家人的文章7:芦苇荡中

文/郑雅丽

前不久,我跟家人一起来到武清区大黄堡镇湿地。伫立观景台,鸟瞰湿地全景,顿觉神清目爽。岸边树木成行,树枝随风摇曳,湖面倒影中显露出其婀娜多姿的倩影。远眺一片宽阔的湖水,像锃亮的明镜,平整洁净,凝碧晶莹。倏然刮来一阵风,吹皱湖面,泛起一道道涟漪,犹如一条条素绢在飘舞。水中喋唼的鱼儿在水面吸气,湖面不时冒出“朵朵白云”,鱼儿像在天上游。斯情斯景,如乐如歌,让浮躁的心清静如水。

越过湖面极目远眺,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我听到“哗哗”的响声,那是铜墙铁壁般的芦苇被风吹拂时发出的。听后,浩渺与悠远的感觉油然而生。浩瀚芦苇荡,是湿地的独特风景线。芦苇一生朴实无华,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顶天立地,直立如剑,虽纤细但不懦弱,矜持斯文而非桀骜不驯。它们空而有节,细细的腰板笔直挺拔,一簇簇生长于湖畔,无论遭遇波涛风浪,还是秋气肃杀,它们不躲不闪、勇敢面对,众兄弟姐妹互相依偎,团结奋战,至死不渝。芦花不争奇斗艳,色彩不招摇,浅黄略白,花开花谢一个样——不变形,不弯腰!

听我外公说:“大黄堡这地方原来是天津市的泄洪区。”听罢我的脑子一片空,心情分外沉重……脑子里瞬间萦绕出纪伯伦的明言:“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凝神谛视大黄堡湿地的嬗变,屏息谛听大黄堡湿地波涛的倾诉,回眸大黄堡湿地的芦苇荡,我对大黄堡湿地、对大黄堡人肃然起敬……

家人的文章8:在那迷失的岁月里

首先要感谢家人对我无限支持,是你们让我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是你们让我在狂欢之后可以吃上热饭、睡上热炕头,是你们满足了我的那些个愿望!真心的谢谢你们!

说起哥们儿这档子事儿,可真够让人蛋疼的!

自从姐姐在这灰尘满天的新场街上租下一个店面,我第一次像在自己家一样的呆在新场,那感觉还用说嘛!太爽了!

可以任意吃零食,可以不用烧火做饭,可以看着电视喝着饮料……

然而,当新鲜感被一点一点的磨灭之后,儿时的冲动一次次的涌上心头,我决定提出我想玩游戏!

出于畏惧,我悄悄的向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妈同意啦!并且亲自带我去找可以玩的地方!妈一向如此——

之后,我陷入了一个怪圈!每逢不上课,就回新场,通宵上网!每次我提出,家人都会给我钱,只是淡淡的说一句“你自己拿把握呕!”。而且会带上吃的、喝的。

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弄点儿东西吃了之后就死在床上,直到我睡饱为止,因为她们不会打扰我,除非有重要的事儿。

我往往是隔一天上一个通宵,不上那天也是呆在店里看电视。

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少的黑夜,发生了一件令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事儿——

我在彝良菜市街的一个小屋里,昏天黑地的画起来地图,我没敢告诉我那顶呱呱的室友、朋友。我彻底被振住了!

就算通宵上网之后萎靡不振,就算通宵之后反应迟钝,就算通宵之后身体疼痛,就算通宵之后老是犯错,就算通宵之后有一系列的后遗症,我都忍了,没说的!可这事儿也他老娘的太离谱了吧?好歹我也在这世界上混了十多年,在没经过我意识同意的情况下,就整出了一副珍贵的地图出来,也太不把我当回事儿了吧?

我停下了迷失的脚步,开始拼命的找寻自己!

家人的文章9:卖柿子

文/刘俊华

回长安县老家和家人团聚,离家回城时,母亲提来两篮从家门前树上摘下的火晶柿子,让我回城后送给同室伙伴尝个鲜,又叮嘱有多余的就把它好歹卖了,别放坏了怪可惜的。我回城后给伙伴们送过后还余一小篮,于是周末我提上篮子来到生活区外不远处一个十字路口,这儿已有好几个卖水果和蔬菜的人,我找了个空处蹲了下来。没有秤,我估摸了一下,按一元钱10个卖。由于我卖得比别人便宜,加上柿子个大色好分外甜,没多长时间就卖出了一多半。

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人声的躁动,旁边一个妇女向我喊了一声:“还不快跑城管来了!”我一看摆摊的人全都提上篮子就跑,我没经过这阵势,顿时慌了神,没跑几步就被地上一个砖块绊倒,手中的篮子也随即脱手,柿子滚到马路上,可这时我也顾不了许多,爬起来像贼似的落荒而逃,心想只要抓不住人就谢天谢地,几斤柿子又算得了什么。

说时迟那时快,身穿城管服的中年男子已快步赶到我摔跤的地方,可奇怪的是到了跟前他没抓我,而是拾起篮子弯腰拣起了柿子。边往篮子拣边向我挥手喊:“别跑了,快回来拣柿子”!他这一喊我真愣住了,不知该起身继续跑还是回去和他一起拣柿子?正当我犹豫不决愣神的时候,城管又一次边挥手边喊道:“跑啥哩,快回来拣柿子!”望着城管和蔼可亲的神色,我再没有理由不回头了。

城管把柿子篮提到我跟前,笑眯眯地说:“你跑什么?我又不吃人?”我暗想:不跑能行吗?谁不知道城管除过训斥、没收货物就是罚款,便没好气地说:“罚多少钱我掏。”他笑了笑说:“谁说罚你了?卖东西也不拿秤,你怎么卖?”我看他态度很好,就说了卖柿子的前后经过,心想请他高抬贵手放我一马。他听后笑了笑说:“看得出你是个生手,卖柿子没错,不过这里不是摆摊设点的地方,这里行人车辆多,影响市容交通也不安全,到前边那个大棚市场里去,”他把篮子递给我,转身向市场方向走去。

家人的文章10:月圆中秋

文/和静兰

圆月已至,中秋降临,家人团聚。多么美好的场面,可却有那么一些人享受不到。

海外华人最期盼中秋,但也是最害怕中秋。有多少个日夜,他们想念着祖国与家乡。有多少思绪,萦绕在他们所思念的人身上。有多少感叹,是他们思念祖国的无奈。可是,今日——中国人象征团圆的日子,又要让他们百感交集了。或许,伤人心最痛的不是互相吵闹,而是在相同的时间,望着相同的风景,在相同的圆月下,却无法相见的亲人。

每年中秋,一家人汇聚一堂,谈笑,乐饮。可是,每年的这一天,一家人团聚之时,总会少一个人,为什么?我父母开厂,每年这时,总要有一个人去守厂。每每在一家人欢聚之时,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守厂的那个人,现在的他,心里一定很孤独、落寞吧。

我也曾一个人守过厂。那天父母有事要外出,妹妹早就到外婆家玩了,守厂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肩上。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玩电脑,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呵呵,那种感觉……平常一天都承受不了孤独的我,更何况是合家团圆的中秋了,心里会好受吗?

中秋,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赏月了,而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直播。每每这时,我会替电视机里正在直播的主持人而伤感。每年的今日,他们和他们的亲人也是在同一轮圆月下,却被一台电视机隔为两个世界。每年这时,节目中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个个在摄像机前面的笑脸,而这背后却饱含着他们的思念。

我深知,有些事情注定无法改变,但只求别让家成为你在远方的回忆。

没事,常回家看看吧!

家人的文章11:真正的教养,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文/夕夕酱&牧柔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对不同的人“区别对待”。

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面对外人,总是“强颜欢笑”,不轻易表露心迹;对待家人,却是“原形毕露”,彻彻底底解放。

正如一句歌词:“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我们总以为家人不会离去,就对他们随意怠慢;总以为家人不会转身,就对他们敷衍了事。

可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才是我们最该有的教养。

一位朋友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他正在家里辅导孩子写作业,看到孩子写得很慢,他忍不住大吼大叫。

此时,电话响了。他立刻降低了音量,和颜悦色地与对方聊了起来。

原来,这个电话是他的客户打来的。

就在这短短几分钟里,他的前后差异之大,仿佛是变了一个人。

孩子看着他的改变,无奈地对妈妈说:“原来我有两个爸爸,一个是对别人和和气气,一个是对我暴跳如雷。”

那一刻,他哭笑不得,但是孩子天真的话语点醒了他。他在无意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了客户,却将最坏的脾气,留给了至亲的家人。

我们常常对外人毕恭毕敬,对家人却怠慢随意。

甚至,家人一不小心,就成了我们收纳坏情绪的垃圾桶、受气包,因为我们会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通通发泄在他们身上。

不要以为关系亲,就可以操起言语的刀子,拿起情绪的垃圾,打包生活的不幸,走向家人。

那些对我们关怀备至的家人,才是我们最应该用心珍惜的人。

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怠慢。再滚烫的心,也经不起冷落。

树叶不是一天黄的,人心也不是一天凉的。

不要冷落了心里有你的人,不要辜负了真心爱你的人。

在知乎上曾经看到一个问题:“你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网友晓彤的回答,触动心弦——“没有和我妈好好说话,如今再也没有机会了。”

有一天,晓彤照例去她母亲家吃饭。当时,她正在烦心公司里的事情,吃饭时胃口不佳,还对母亲的饭菜挑三拣四。一会儿说咸了,一会儿又嫌太淡。

母亲默不吭声,为她泡了一杯枸杞茶,笑盈盈地叮嘱:“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

晓彤本来就心烦意乱,一听到母亲这话,就更没了耐心。

她“啪”的一声甩下筷子,气冲冲地吼道:“你到底烦不烦?有完没完,尽整些没用的!”说完之后,便夺门而出,径直回了自己的家。

到了当天晚上,接到哥哥的紧急电话,她吓了一跳。

原来就在她冲出家门之后,母亲突发心脏病。她对母亲的吼叫,竟成了这辈子她们之间最后的对话。

她回想起当时,自己对母亲气势汹汹的样子,不禁崩溃大哭。那是她最爱的人,可是她却拿出了最凶恶的样子面对她。

对家人说的最狠的话,日后也许要用最痛的心去追悔。

一位作家说:往昔所有的轻慢和忽略,所有自以为来日还能弥补的遗憾,终究随着逝者的离去,成为永远的来不及。

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有些伤害,一旦造成,难以弥补。

对他们态度温和一点,言语亲和一点,别让自己今天的傲慢,变成来日的追悔。

家是温馨的港湾,不是情绪垃圾收纳箱。

回到这个停泊休憩的地方,对家人最好的爱,是把自己的坏情绪通通关在门外。

有人说,亲情,是一枚完好的贝壳,只有合上了之后,心里的彩虹,才能撑得住这世间的任何一场风雨。

别让烦恼徒增家人的担心,别让怠慢消耗亲情的可贵。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教养。”

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外人,也不会把最不堪的一面留给家人。

脾气,发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

再烦,也留一丝温和对待家人;再恼,也留一枚微笑面对家人。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不要只把礼貌和尊重,给陌生人,不要把脾气和暴躁,留给最亲爱的家人,不要总以为时间还很长,路还很远。”

一辈子很短,学会照顾他们的情绪,在乎他们的感受。

以宾客之礼待家人,内心含暖意,脸上带笑容。

言笑晏晏,灯火可亲,这就是亲情最好的姿态。

家人的文章12:表弟的心事

文/罗瑜权

今年夏天,我和家人到敦煌、嘉峪关、青海湖旅行,离开嘉峪关到西宁的第二天是周末,在兰州工作的表弟开车从兰州到西宁把我们接上,一路陪同我们到青海湖、刘家峡和兰州旅行。

表弟在甘肃省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在陪同我们期间,他和家人细心热情,安排了最佳的线路,一路与我们同行。

表弟的单位在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我们住在表弟永靖县城居民小区的家中。永靖县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兰州的后花园之称,境内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有刘家峡、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炳灵寺石窟等着名景点。

到永靖的第二天晚上,表弟带我们到离家很近、靠近黄河边的县城如意公园散步。一路上,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公园内的亭台楼榭、石桥绿水和县上正在打造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远景规划。行走中,表弟不经意间摆起了往年的一件小事,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川北广元工作,表弟考上了兰州化工学校,每次从老家苍溪到兰州上学需要两天时间,早晨从家里出发赶车到县城,又从县城搭车颠颠簸簸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到广元,然后在广元住一晚上,第二天再乘坐到兰州的火车。当时,广元到兰州的火车票十分不好买,外出打工的人员很多,赶火车不说能买到有座位的票,就是能够挤上去也不容易。幸好我有个姓冯的朋友在广元火车站工作,每次购票都给他添不少的麻烦。作为家人,总认为这是小事,没有记在心上。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表弟一直还记着这事,总忘不了当初的麻烦。表弟说,现在好了,兰渝铁路马上开通了,从兰州到苍溪就四个小时,早晨从兰州出发,中午就可以坐在苍溪家中吃饭,十分快捷方便。

表弟时时关注着兰渝铁路的修建进展,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一些有关兰渝铁路的消息。记得前不久他转发了一条《兰渝铁路12月通车,一路向南沿途如此惊艳》的微信,图文并茂,让人期待坐上火车一路去享受那些沿途美好的风光。

表弟家中有两姊妹,姐姐在云南丽江工作,父母在苍溪县元坝镇农村。前几年,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他把父母接到兰州家中,与他一起生活。父母在兰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不习惯,觉得还是家乡好,于是又回到苍溪农村。这几年来,父母回老家后,我知道表弟心中一直有桩心事,总是放不下。表弟正值干事业的当打之年,又想干好工作做出成绩,又想尽孝心尽到做儿子的义务。可是,儿子在这头,父母在那头,忠孝不能两全,年年总是对父母绵绵不断的思念和牵挂。三天两头就要打电话问候父母。现在好了,兰渝铁路通车了,表弟可以随时回家看望父母。

表弟说,没有想到家乡会通铁路,好像在做梦一样,这下好了,家乡铁路一通,也就打开幸福之路,脱贫致富之路。家乡富裕了,人们生活美满了,也会更加感恩祖国,回报社会,更加信心百倍地投身到建设美好家园中。

家人的文章13:上成都

文/周堪

借用公休时间,带着家人,决定到成都玩几天,散散心。

我买了Z123次列车车票,在晚上7:50登上列车,开始了前往成都的旅行。随着列车的前行,我想起了第一次到成都的情景。

那是1988年秋天,当时我在原达县渡市乡政府工作,上司安排我陪同一位乡领导上成都出差。接到通知的我十分兴奋,连续几晚夜不能寐,早早地就做着出发的准备。我们当地,把到重庆叫下重庆,到成都叫上成都,什么原因,至今也不清楚。自己虽然是四川人,但从未上过谜一样的成都。能够上一次成都,解开我脑海中的谜,这是我由来已久的向往。

能够得到上成都的机会,令多少人羡慕不已,我十分感激上司把这个机会给予了我。

出发那天,我和那位领导乘班车一早从渡市乡出发,到达城后立即赶到火车站购买了到成都的火车票。下午3点多,我们登上火车,开始了上成都的旅程。

那时还没有达成铁路,达县到成都只能走襄渝铁路到重庆转成渝铁路。车上人很多,我们虽有座位,却动弹不得。我的心情却非常愉悦,把头伸向窗外,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看那山水林木不断地向车后跑去。

列车尚未到北碚,夕阳就完全坠落。随着夜的深入,车厢内也逐渐安静,旅客大多进入了梦乡,同行的领导甚至还有了轻微的酣声。我却无法入睡,继续把眼光投向那漆黑的夜色之中,为那偶尔在远方飘过的一点灯光兴奋着,猜想着应该到了什么地方?我的思绪伴随着列车飞翔,想像着成都那谜一样的模样。有时也把目光在车厢内扫描,不时停留在那一个个好看姑娘的脸上,心中企望着已经高龄尚未婚配的我,能够在车上来一次奇遇。

列车哐当哐当地在夜色中前行。每到一个站的时候,车厢内便会骚动一阵,下车的行色匆匆,上车的,目光四下搜寻,期望能够找到一个安顿屁股的地方,多数人都以失望告终,因为在他们上车之前,那些空出的位置早已被车上那些没有位置的人占领。这时,我的目光会将上车的人巡视一遍,对那些好看的姑娘,心中总有一线不灭的期望。骚动之后,车厢又会渐渐归于沉静,在车厢暗淡的灯光下,旅客们又开始做起自己的美梦。我又开始了向黑夜搜索,偶尔也闭上眼睛,打开思绪的大门,让思想在黑夜中飞翔。哐当哐当,列车终于冲出了黑暗,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飞驰,在次日上午10点左右停在成都站。我终于踏上了成都这座文明古城的土地。

领导也是第一次到成都,一切活动让我全权负责。我们按地图上的标注乘公交车,奔向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天府广场,又乘车奔向都江堰、青城山。这些地点在我的脑海里是成都最好玩、也是必须去的地方,这是读书时,老师和书本传授给我的,也是我向往成都的最大愿望。

我的身躯在不停地移动,期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过更多的地方。我的目光四下搜寻,搜寻历史,搜寻人文,搜寻景色,搜寻妙龄少女。我陶醉于成都的人文历史,也陶醉于成都的山川秀美,更陶醉于满城的秀色。我曾无数次期盼,期盼那天仙般的美女能够有人和我一起携手未来。遗憾的是,直到回到大山里面,我所期待的奇遇都没有出现。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天真,一个大山沟里的蛤蟆,怎么会想着吃天鹅肉?

车厢里突然的骚动,破碎了我的美梦,把我拉回了现实,我本能地向车窗外望去,啊,到了,灯火辉煌的成都到了。低头看了一下时间,刚好3个小时。

第一次上成都之后,究竟又来了多少次,我没有计算过。但我知道达州到成都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近了,从近二十个小时到两个多小时,从成渝铁路到达成铁路,我从青年走近老年。每次到成都,都是一个陌生模样、一个变化的成都、一个更美的成都。再次踏上这片热土,又上了一次成都。

家人的文章14:走好眼前路,珍惜眼前人

文/张梓夕

致家人。

在外,所有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回家,他们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家,是生命旅途的出发点,也是随时可以回去的归途。

恰如一位作家所说:“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岁月见长,越发理解家人是生命给我们最奢侈的礼物:

挣钱借钱太难,但家人的口袋却对你无偿敞开;虚情假意太多,但家人却对你一直掏心掏肺;成长太狼狈,但父母却一直允许你做个孩子……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而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作为子女,请不要代替时代抛弃父母;作为父母,请用爱去滋养你的孩子。

从今天开始,你把温柔煮成粥,把最好的脾气,最大的耐心,最温暖的一面多分给最亲的亲人。

三餐四季,一家人,在一起过好每一天。

家人安康,灯火可亲,便是人间好光景。

致爱人。

感情不负一时容易,不负一生太难。

人生海海,遇见已是莫大的幸运,相知相爱更是难能可贵。

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感谢你的包容,让我们相守,你走进我生命的每一天,我从来没羡慕过别人。

过去的岁月,我们有争吵,有闹情绪,有猜疑,但所幸我们在一点点了解中,更懂得了彼此,也更加契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人来人往,磕磕绊绊,很高兴这些年兜兜转转身边还是你。

我也曾把光阴浪费,甚至莽撞到视死如归,却因为爱上了你,才开始渴望长命百岁。

有了爱的人,就有了盔甲,有了软肋,也开始渴望长命百岁。

往后余生,让我们成为彼此的铠甲,一起抵御生活的兵荒马乱;让我们成为彼此的软肋,把对方放在心底最柔软位置。

愿我们的故事结尾,是那句:“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致朋友。

有人说: 朋友不需太多,三个就够,一个愿意在雨天借我雨伞,一个愿意在深夜陪我喝酒,一个肯参加我的葬礼。

越成熟越知道,不是所有躺在朋友圈的都叫朋友。

真正好的友谊,都是无用的,真正的朋友,都是在时间的洪流中走不散的。

致雪中送炭的朋友:谢谢你在最困难的时候扶我一把,谢谢你每个寒冬的温暖。

致超过3年友谊的朋友:谢谢你和我谈天说地,聊人生理想,谢谢你做我的情绪垃圾桶和加油站。

致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如果太久没联系,别担心,我们只是在各自生活中忙碌,但联不联系,都没有忘记。

致所有的朋友:不要害怕打扰我,其实我很乐意收到你的消息。

有事没事记得聊聊近况,好吗?把明年过年见,改成下个节日见,好吗?把改天好好聚聚,改成今天晚上一起吃饭好吗?

致生命里的过客。

网上有句很扎心的话:“捧在手里的是杯子,放手了就是玻璃碴子。”

人生中过客太多。所有错过的,既是错的,也是过的。

你不快乐是因为常常因为不在意你的人而消耗着自己,你过不好现在,是因为你常常怀念从前,频频回头。

所以,不如从此刻起,下决心说再见的人就真的再见,过期的感情,都统统打包丢掉,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成为过去。

周国平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每个出现在你生命里的人,都是为了给你上一课,不必遗憾,用心体味他教会你的一切,然后在体会之后平和地对自己说一句:

“生命里的过客,谢谢你曾来,不遗憾你离开。”

致自己。

有人讲过“忙”字:“忙”字就是“心”和“亡”字的组合,忙着忙着心就死了。

太多时候,我们在忙碌中忘记欣赏生活,忘记去爱,忘记去感谢。

忙碌巨大压力的日子里,找个间隙给生活按下暂停键。好好去感谢,好好去爱,好好去体味细微生活的感动。

提到感谢生命里的人,提到值得爱的人,我们脑子里有长长的清单,却总容易遗漏掉一个最重要的人,那就是——自己。

人最大的贵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

亲人,爱人,朋友,没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唯一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当你不亏待自己的身体,健康会帮你走更远的路;当你懂得好好爱自己,自爱会让你遇到世界的爱;当你做自己的朋友,生活会给你看不到的惊喜。

无论何时,请把自己放在人生排序的第一位。无论如何,请学会有条件爱人,无条件爱自己。

愿你,在节日没人给你送花的日子里,先给自己买花;

愿你,在雨天没人给你送伞的日子里,活成自己的屋檐;

愿你,在没人与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的日子里,享受一日三餐,欣赏每个清晨黄昏……

时间最是无情,爱人爱己,都等不起,世事最是多变,没有人没有事,停在原地,所以,请务必记得:

无法重来的一生,好好爱自己,别把最坏的给最爱的,也别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家人的文章15:像对家人那样爱

文/韦良秀

正在厨房做饭,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一位小伙子正站在门口。没等我张嘴,对方笑盈盈地说:“大姐,打扰您了。您看,是不是需要?”说罢,他把手里的一个方形盒子递向我。我低头一瞅,是一套沐浴产品。我这人向来对主动上门推销的产品不感兴趣,于是谢绝了。

正欲关门,小伙子又说:“大姐,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而且正在试用期,如果销售业绩不好,将会被辞退,您能不能帮帮忙。这套产品效果真的很好,我的亲戚朋友都在用。再说,也不贵,就五十块钱……”“实在对不起,家里不缺这些东西。”我说。见我无意购买,对方缩回手把产品放进包里,说了声“再见”后,便转身下楼了。

就在关门的一瞬间,我又瞥了对方一眼。正是这一眼,让我的心不由一紧。见他就要拐向下一层楼,我赶紧喊道:“你等一下!”说罢,我马上折身回屋,拿出钱交给他。小伙子一脸感激且诧异地看着我,似乎在期待我“回心转意”的原因。我也没跟他解释,只是点头一笑,算作告别。一阵感谢之后,对方轻快地向楼下跑去。

他当然不知道,我之所以购买他的产品,只因为从后面看,他的背影像极了我的弟弟。我的弟弟也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虽然不用像那位小伙子一样挨家挨户地跑业务,但他也会时常跟客户打交道,也会想尽办法促成生意。我承认,如果我看到自己的弟弟也被别人那样拒绝,我会很心疼。

不由想起多年前陪母亲打针的一幕。那时,母亲得了感冒,需要到卫生室输液。当时,负责给母亲扎针的,是一位实习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方扎了两次都没有扎到母亲的血管里,看着针眼处鼓起的青包,我不禁埋怨起来。听到我的不满,对方的眉头上顿时冒出了一层细汗。这时,母亲轻声对护士说:“不要紧,闺女,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连声道歉:“阿姨,真是对不起。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没有您的鼓励和谅解,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她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将来她也会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幸福与温暖。

是的,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像家人那样对待陌生的对方,就会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家人的文章16:无锡印象

文/张学红

七夕那天,与家人出行,携老带小,走了一天的路,舟车劳顿,终于到达无锡,在姐姐家住下。

晚上,姐夫忙前忙后,出了厅堂,又下厨房,一盘盘美餐变戏法一样香薰薰摆满餐桌。一家老少其乐融融,笑语晏晏。姐夫和老公推杯换盏小酌几盅,酒过三巡,谈兴正浓的两个人眉飞色舞,面带红光。我悄悄洗完澡把自己抛到沙发里看电视,像一只慵懒的猫。

外甥十八岁,一米八的帅哥,喜欢看韩寒的书,还看了韩寒的电影《后悔无期》,是韩寒的超级粉丝。青春年少的他,意气风发,一脸青春痘在俊朗的面庞上,此消彼长着。我决定要在这个七夕之夜,施上我的美容大法,教他做面膜,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秒杀清纯小女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以后的几天,只见他每天孜孜糊面膜,竟不懈怠半分。心里暗暗得意,小子如此臭美,果然孺子可教啊!

无锡,对儿子最有吸引力的是地铁,每天都缠着我陪他坐地铁。无锡的地铁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拥挤,有志愿者为乘客提供诸多服务,第一次坐地铁就感受到的无锡志愿者的温暖。刚上地铁,好奇的儿子趴在地铁门口看隧道里的灯,这时一个志愿者过来提醒儿子不要离门口太近,而且还帮儿子找了个座位才离开。

一旁站着一位老爷爷,还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个六七岁的男孩,经过站口,空下一个座位,小男孩刚要坐下,妈妈说要先让老人坐,男孩眨着懵懂的眼睛点点头,拽拽老爷爷的衣角示意他坐下,老爷爷用爱怜的眼光看着小男孩,彼此还争执一番……

对无锡人的好印象不仅因为在地铁。刚进无锡的时候,因为不识路,向小区里的保安咨询,保安很热情的从那边走过来,操着一口吴侬软语,连比带画,手脚并用,满腔热情地跟我们讲了半天,末了我们虽一句没听懂,但心里毕竟是感激的。

初来无锡,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河埠石阶,与北方到底不同。江南是水乡,到处是水当当,水汽氤氲。无锡人就这样给水滋养着,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日子一天天细水长流,眼神便多了些安稳和静气。茶余饭后,无锡人热衷于打牌,随便摆张小桌子,三、五人自成牌局,绿树下,胡同口,夜风徐来,悠哉游哉。夕阳落下,人们到太湖公园散步,遛狗,打太极拳,坐在太湖边聊天,吹风、发呆、冥想,一切由人。远处,看夜已阑珊,湖水潋滟着古城点点灯火,无锡人一代代薪薪相传,便是这样一点点沉浸下去。

鼋头渚是太湖的一个半岛,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湖面上,凌然出现一座岛,岛上有山,岛屿四面湖水围绕,垂柳拂岸,蒲草丛生,湖面上飘着浮萍,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见湖边几个人在翻着石头寻着什么,上前探问,原来他们在摸螺蛳,回家就是一盘天然美餐了。

最喜欢无锡的惠山古镇,古桥流水、古房、祠堂,就连一个小小的书店也溢着旧时光的气息,窗台搁几盆青翠的植物,一只肥白的大猫趴在书堆的光影里睡觉,旁若无人,眼睛眯得妩媚,十分爱娇。砖路上绿绿的小草从砖缝里挤出来,透着绿意,小蚂蚁在路上窜来窜去,一切都默默的生长着,在古镇的漫漫岁月里,繁衍生息,自由自在。

此时依桥傍水,静看水中乌篷船荡荡悠悠。坐下来饮一杯太湖柳茶,最为相宜。几只小蚂蚁爬上茶桌,也来凑热闹,莫非它们也闻到了柳茶的茶香,不邀自来,来赴一场古意悠悠的风雅?

古镇门口的惠山豆花很是美味,细白幼滑,入口即化。陶醉之余无意瞥见门上贴着的字条,看着是店老板自己用透明胶布简单沾上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从餐桌做起”,勤俭的理念已经渗入到祖祖辈辈的血液里,并继承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