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文章

请欣赏过日子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过日子文章1:过日子就当献爱心

文/王小柔

一个朋友傍晚落寞而来,问她怎么了,说给同学做思想工作去了,那同学在小圈子里开了个新闻发布会,通稿内容只有一个,实在过不下去了,商量好了明天去离婚。语惊四座,本着劝和不劝散的主旨,大家口若悬河力挽狂澜。为嘛离呢?男的说自己老婆外边朋友太多,而且去哪儿都不带打招呼的,老婆对自己的行为一点歉疚都没有,坚持不道歉,所以这日子没法过了。家里怎么能容个招猫逗狗的女主呢,谁也不想战战兢兢地过温饱生活,所以俩人一拍即合,“离!坚决离!”

这边全体同学还盼着峰回路转能有转机,那边已经把盖了“作废”戳子的结婚证发朋友圈了。没拖延症的人真绝情啊。男一号和女一号立马各自走上新的人生旅途了。我的朋友感慨:“现在的人怎么说离就离呢?”其实,想要婚姻长久还真得有点儿睁一眼闭一眼的勇气。你要是成天睁着雪亮的双眼还真不行,过日子不是抓贼。

可是感情这东西保质期太短,最主要是因为人的寿命太长,爱恨都到不了头,本来是一锅浓汤,架不住岁月总往里兑水,时间越长感情越有被稀释的可能。毕竟百年老店太少,拥有咕嘟起来没完的老汤里没准还有亚硝酸盐呢。每个一蔬一饭的生活里都有一本说不清的烂账,装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太作践自己,拿“多难兴邦”的受虐态度来对伤害自己的人和事感恩戴德,那是鸡汤理论,不适合活生生的人。

傍晚落寞而来的朋友是个血气方刚的女人。她坚持睁一眼闭一眼的婚姻态度很多年了。两个人都是二婚,也都带着各自的孩子。那男的工作清闲每天下午四点就回家了,人特别规矩,不抽烟不喝酒不做饭,在沙发里一坐就开始看电视,人家能一直看到饭都摆眼前。跟个老地主似的,盘着腿。电视里演的调解各种家庭矛盾的节目,老年人搞对象的节目,到处找孩子的节目,加上电视导购轮番看。心里装的都是活生生的人生悲喜。

等血气方刚的女人到家,这男人满脑子的人生悲喜就开始翻江倒海,电视里的事仿佛都发生在自己家里,生活内容一下子就奢华起来。你到底对我的孩子好还是对你自己的孩子好,这事得掰哧掰哧,你为什么这周去我妈家带的东西比去***家带得少,打算买的新房到底写谁的名字等,一般这是饭前便后谈论的问题。要搁我,面对这种撒娇模式早就急眼了。可血气方刚的女人这么多年早就被磨得珠圆玉润,人家就当没听见,依然快马轻裘纵酒放歌。

我问血气方刚的女人在婚姻里是怎么磨炼自己意志的,她说,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目的,都有所图,我就想要个家,所以过日子就当献爱心。你买爱心大白菜的时候不是也不会计较菜怎么样嘛。用做公益的心去生活就没架可打。

生活里血气方刚的人太少,我的一些朋友离婚了就再也不想去追求幸福了,一个人说,婚姻太麻烦,我不想花自己的钱给父母买套房还得跟对方商量,也不想朋友一家来小住还得看对方心情,自己随时想出国拔腿就能走,习惯了一个人就容不下婚姻了。

我们总是为爱纠结,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活得时间太长了,感情不在的时候,你还在。

过日子文章2:平淡过日子

别人都以为我是研究情感的,其实不是,我是专门做心理学分析的。在我长期的标本收集中,会遇到各种离谱的事情,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情都是有问题的。

难道就没有最好的爱情吗?或者说,能够带给人幸福的爱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可以告诉你,最平淡,最默默无闻,最没有问题的爱情,才会有最好的未来。

有个女孩曾经来找我,说自己的男朋友不爱她。

她的男朋友是个普通的IT男,通过人介绍和她认识后,两个人开始交往,差不多每个礼拜见面约会两次,每次都是看电影、逛街,吃完消夜后男生会把她送回家。

这么交往了两个月后,男生带这个女孩回家和父母吃了顿饭,倒也是很和睦。随后差不多隔一个礼拜,男生就会带女孩回家陪自己父母吃次饭。

交往了有大半年,男生开始带着女孩子去看各种装修材料,准备装修他之前买好的房子。

但是,女孩却开始抱怨不断了,说男人不爱她。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男人在大半年时间里,从来没有送过花,也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

女孩觉得,没有说我爱你,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爱情里应该有的各种波折,就是不爱。

但这是错的。

我经常告诉大家一句话,那些缠绵悱恻的生死苦恋,像琼瑶剧里的故事,放到现实生活中,肯定都是有问题的。而真正的爱情,往往无风无浪,一切都很自然。

女孩们总是喜欢浪漫,喜欢听各种甜言蜜语。但你同时要知道,浪漫是男人的修行。如果这个男人不会谈恋爱,不会追女孩,他就不会浪漫。如果他很会浪漫,这只能说明他已经追过许多的女孩子。

在这个世界上,无数浪漫的男人,譬如徐志摩、胡兰成,都是靠伤害不同的女人来修炼爱情功夫的。越是浪漫,男人就越是凉薄。

适合结婚的好男人,他们不太会浪漫,因为并没有丰富的恋爱经历。他们也不会说甜言蜜语,因为不懂怎么说。

这些男人不会太好看,因为过分帅气会被人疯抢。而他的条件也不是最好的,但至少能自食其力衣食无忧。

他们不会去想勾搭别的女人,他们会觉得每周两次约会看电影吃饭就是谈恋爱了,他们会觉得带你去见父母就是把事情给定下来了,他们会觉得你以后是女主人当然要你管装修的事情了。

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正常的、平静的、自然的,毫无风波,好像就那么平静的就发生了。

如果说爱的话,有什么比对你敞开心扉、敞开家庭、敞开财产、敞开婚姻更加好、更加安全的爱呢?

如果这个男人需要你天天猜他在哪儿,需要你为他哭泣流泪,需要你费尽心思才能见到他的家人,甚至几个月才见你一次,这叫做爱吗?这是你被男人骗了。

所以,不要抱怨别人不会说甜言蜜语,那恰恰是你的运气;不要抱怨爱情太过平淡,那恰恰是你的幸福。

最简单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过日子文章3:实恵与便宜

文/史国瑞

居家过日子,勤俭节约是美德,自然要开源节流,寻求实惠与便宜。

冬季刚过,冬令服装削价处理,一件不错的羽绒外套2000元。张阿姨感觉实惠,给老伴买一件。她告诉我,她春节前去看过,标价很贵,没舍得买。老公的冬装已穿了几年,现在买了今年一到冬天就能穿。谁知,隔了两周商店再次降价,同款羽绒服1800元,张阿姨大呼买贵了。

妻子到菜市场买菜,常感到便宜的菜并不实惠。以韭菜为例,一个摊位4元一斤,一个摊位3元一斤,买便宜的回来,择菜的时间长,废菜扔掉的多,更有甚者菜老下咽难。

最近紧跟时代潮流,学会上网购物。网上购物想要实惠和便宜,一样要花点功夫。搜索、排序、出现一目了然的表单,同样的商品选择价格低的,再看是否包含运费,最后看是否有赠券或者满减买赠。即使这样,依然是买到的便宜不一定实惠。我在网上买过一次螃蟹,实物与照片肯定不符,但最终也只能付款拉倒。倒不如妻子在菜市场买的螃蟹,只只自行挑选,个大体肥,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实惠的同时心里还舒坦。

看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想要实惠和便宜兼得,都得要费一番心思。好在,我已将之视为生活中的小乐趣。

过日子文章4:腐皮飘香的日子

文/甘婷

老家人过日子,吃饭讲究一个“应景”或“应时”。四时佳蔬,现摘的果子,无论哪一样都是守着老农历看菜谱的,唯独有一样菜,大伙儿一年四季里老爱吃,它就是豆腐皮儿。

无论正处在什么月份,豆腐皮都是“时鲜”。吃豆腐皮吃的就是新鲜,这玩意儿容易腐坏变味,所以提着购物袋的阿婆们一般不爱买下午的豆腐,她们恨不得天天跑去抢那刚出炉的腐皮。小小的一张豆腐皮,色白如乳,薄如蝉翼,热热的、被小贩折叠成小方块,服服贴贴撂在摊位上,凑过去一闻,嘿!那豆子的天然香气,真让人馋得慌!

豆腐皮又名豆腐衣。在《本草纲目》中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或白豆、泥豆、豌豆、绿豆等之类皆可。”淮南王刘安所发明的豆腐在今淮南八公山,于是,使得八公山的豆腐闻名遐迩。其中做豆腐所用的水是那里的一眼山泉,别的水做出味道略有差异。所以那时就作为贡品呈献给了汉武帝。到明清时期,人们用豆腐皮做成了包子,清宫御膳档案中就有豆腐皮包子的记载。

在《红楼梦》里头有一关于豆腐皮包子的桥段就很有意思,写的是宝玉与黛玉从薛姨妈处回来因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后来,在得知自己的心意——“豆腐皮包子”并未被晴雯吃到,而是被“李奶奶”拿走的时候,宝玉还发了一通脾气。

这晴雯爱吃的“豆腐皮包子”,其做法并不难。据考证,在清代用豆腐皮做包子有两种做法,一是豆腐皮包裹馅,豆腐皮切大小合适的四方形,内放入肉糜、剁碎的香菇、木耳等,再用蛋清封口,韭菜叶扎牢上笼蒸熟。还有一种是豆腐皮切碎与冬笋,猪肉糜等放入发酵揉好的面团里,包好放蒸笼蒸。

还记得童稚时住在乡下,隔壁家婶婶就是一名“豆腐西施”。那会儿我家常光顾她的摊子,那手工石磨豆腐味道特别好,她家的豆腐皮我也没少吃,那样香醇浓郁的味道一直被我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我的母亲也曾“照书搬”做过几次豆腐皮包子。她做这道菜的时候一举一动都仿佛一幅美丽的油画:厨房是灰的,母亲穿着宽松的红衣裳,那蒸出来的豆腐皮包子色带微黄,顶上一根翠绿的韭菜叶儿束着“口袋”,那真是极好看的一幅画。

我一直记得,每一次,当母亲揭开锅盖时那一句惊喜的嚷嚷声:“娃儿,快来看妈给你做的好吃的!”那表情就像一个捡了宝贝跟大人炫耀的孩子似的,稚气、暖心,于是我的笑容就变得越发的灿烂。往往在那些时候,我总会乖乖地坐在桌前,大口大口地进餐,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但是好似人生总要留些遗憾。距离上一次与母亲一起吃豆腐皮包子已经过了好些年了,我早已长大成人,母亲终究还是在衰老中沉沉睡去。我再也没法尝到她的手艺,故而,如今想起来她做的那些豆腐皮包子依然口有余香,我的心却在一瞬间变得沉甸甸的。

过日子文章5:夫妻“打油诗”

文/刘志宏

居家过日子,夫妻二人属于共同的时间毕竟有限,因而难以在思想、感情和家务事中面面沟通。近来翻阅我和妻之间的“打油诗”,觉得也有一些乐趣,因为它不仅幽默滑稽,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也如一副清新剂,催化了感情的新生,使家庭气氛更加浓郁,夫妻感情日趋和谐。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后看见冰锅冷灶,妻不知干什么去了,不由地有点着急。但看到书桌上的留言条,不由地长出了口气。“友人催来垒长城,做好饭菜自家盛。贤妻不贤多谅解,烧水洗澡宽舒心。”细品诗中的真味,妻怕我责备的一片苦心令人感动,一肚子火气顿时化为乌有。于是我也写小诗一首和之:“友人相邀自要诚,条饼万子心要轻;莫为拙夫勤操劳,做饭自有后来人。”吃完饭,安排好女儿后,我骑车去接妻,她自然心花怒放,一出门便赏我一个响亮的吻。

去年中秋节,几个朋友来家喝酒,由于心情好,喝着喝着便胡说起来,让友人很尴尬。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借给我倒茶之际,递上一纸条:“嘴上无毛,说话不牢;再贪几杯,岂不害臊?劝君三思,不醉为高!”并用红油笔重重地点了三个感叹号。我一看,酒似乎醒了许多,忙以礼相待,方才避免了出大洋相。

女儿上小学时,我渐渐地喜欢起跳舞来了。久而久之,也有了一位舞伴,因而回家的时间少了,潇洒的时间多了。那些日子,妻好像消瘦了许多,但她没说什么,只写了两首诗劝我:“红颜双蝶舞翩跹,那管妻女受熬煎;君若想要登高去,写纸休书与我还。”“小女待哺谁责任?今找爹娘论分明;杖打五十是自找,罚你三月莫进门!”我一看,好家伙,这回要来真格的了。离婚或许还不至于,但爹娘这一关自然难过。因为妻的贤惠与善良四邻皆知,父母岂能轻饶我乎?罢罢罢,男子汉能屈能伸,早早认错,过了今天,明朝还是一大丈夫耶!于是写诗以赔情:“早舞跳昏了头,晚舞累弯了腰,是非曲直一杆秤,水平还是娘子高!”

“小生失足自陷蹄,莫为此事伤心机;千责万罚全在你,门外三月饶我去。”妻看了这两首诗,虽没说什么,但看得出,她的火气消了不少,打罚之事也就淡过了。

我爱舞文弄墨,经常在报刊上发点小稿,但有时字迹潦草,妻帮我抄稿时常批评我。一次写诗留言:“顿号不是小蝌蚪,‘袖’字少点怎为‘袖’?劝君掂字多思量,‘浏览’是浏不是‘留’!”看了妻子的诗,一股喜悦之情不由地溢上心头。知我者妻也!人生中能有这样一位贤妻,幸福不就在身边么?

现代生活的节奏轻盈快捷,夫妻之间要事事沟通也较不易。因此,要解除物质之累和心灵之累,增进感情,凝聚和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夫妻俩人在相互理解的同时,不妨让你的智慧多制造一些家庭幽默,这样既能调节家庭气氛,又能使夫妻之间的感情温馨美满。这几年,我和妻之间的打油诗,从一个方面使爱升华到了全新的层次,使情有了理解和依靠的基点,让我们在幽默和欢笑中尝到了爱情的甜蜜,感受到了家庭祥和的气息。

过日子文章6:数着手指过日子——你的话

伸出双手,紧握双拳,看着数字是几,就打开几个手指头,然后加上几个,或者减去几个,最后得到一个数,这是小学老师教的最简易的数学。然而,就是这样的计算式,却在心里根深蒂固,常常会伸出双手,掰着手指数日子。

无论你跟我说了什么事情,我都牢牢的记在心里,开始掰着手指计算着时间。每天都感觉更接近了希望,像一块倒计时的牌子,时刻提醒着自己,同时又看到了实现目标的那一刻,有种在赛跑的感觉。这时候,时间就似乎在自己的手指缝里慢慢的流逝,自己的脚步却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心却早就在暂时的终点等着了。

数着手指过日子,就像是希望在身边,时刻都能得以实现。因为简单明了,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公式,用老师教的最简单的数指头的方法就能办得到。

数着手指过日子,就像是目标在眼前,伸手就能抓着。因为轻快单一,没有繁琐的事物牵绊,只要心里想着去做,就一心一意的实现,就觉得没有任何的困难。

数着手指过日子,每天都感觉非常的充实,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因为可以看得到前方的路,在前面就是光芒万丈,美丽的景色就将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置身其中,才感觉幸福比蜜还甜。

数着手指过日子,因为有了希望,就会拥有明天,在前进的道路上,让欢笑洒遍人间。

日落日出,每天都有事情发生。但是,我却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就是默默的想你。时常的伸出手指,计算我们认识了多长时间,计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幻想我们在一起那快乐的日子,时间就会过得特别的快。展开梦幻的空间,等待幸福时刻降临,美丽的时光,将会在心头留下更多眷恋。

过日子文章7:家有菜园

文/赵明宇

在农村,居家过日子,有个菜园真是一种福分。菜园无需大小,一分地、二分地均可;位置也不必选择,房前屋后有片空地,远近皆宜。只要你勤快,一年四季的餐桌上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新鲜蔬菜让你享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城里住久了,到街上买菜,常常会想到老家的菜园。

老家的菜园在村外,有一分半地。春天里,把一车天然的农家肥拉倒菜园里,散开,然后脱下棉衣,在暖暖的阳光下,用镢头或者铁锨把松软的泥土翻一遍,让农家肥与泥土拌合。再用铁耙打磨平整,分成几个小畦子。先浇水,洇湿土地,撒上莴苣、茼蒿的种子,上面覆盖一层土,三天后就会冒出一层绿色的嫩芽。嫩芽越来越大,很快变得一片葱绿,遮掩了垄背,就可以采摘了。把莴苣、茼蒿用开水焯一下,凉拌,格外爽口。也可以拌上白面放在笼箅上蒸熟了,浇上麻油、蒜汁,吃起来又是一番滋味。

到了谷雨节气,还可以栽种辣椒、茄子、黄瓜、南瓜、大葱、西红柿。只要把种子埋进土里,土地是不会拒绝生长的。某一个初夏的早晨,你去田里,顺便走进菜园,从竹竿儿架上摘一个顶花带刺的黄瓜,咬一口,凉丝丝,嘎巴脆,那叫一个鲜。在田里累了,悄悄到菜园看看,看着自己种下的蔬菜长势茂盛,心里流淌着喜悦。作为一个种田人,是不需要买菜的,回家的时候,顺便在菜园里采摘一些蔬菜,院子里的石板饭桌上,诱人的粥香就会掺揉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头伏萝卜中伏芥,到了三伏种白菜。盛夏季节,暑热难耐,刚刚腾茬的菜园又是一番忙活。你挥汗如雨,把菜园再打磨一遍,先种萝卜,再种大白菜。那么小的一个个褐色的籽粒,被你小心翼翼地撒进浅浅的沟壑间,掩盖一层绒乎乎的土,三天就会冒出来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小脑袋越来越大,直到三个月后,天冷了,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就变成了一堆堆的萝卜,一棵棵大白菜。把萝卜洗净了,放进菜瓮里,一层萝卜撒一层盐巴,腌制起来。吃饭的时候随手捞出来就是一道菜,能吃多半年呢。把白菜拉回家贮存,用玉米秸秆覆盖,或者放进地窖,一个冬天就不愁没有蔬菜了。冬天一场大雪,你在家里无事可做,扒开玉米秸秆,露出了猫冬的大白菜,挑选一棵拿回屋里,凉拌、爆炒,剁碎了包饺子,生腌,变着样儿吃。

白菜生长的间歇,中秋节期间,正是种植大蒜的时候。把白白胖胖的一瓣瓣大蒜埋进浅浅的土层,大蒜就伴着麦苗儿越冬了。过了年,蒜苗儿起身,抽薹,餐桌上又添了美味。而长得丰满的大蒜,编成长长的蒜辫儿,和红红的辣椒一起挂在门楣上,吃饺子、捞面条的时候随手摘下三五瓣,作为调味品。

在乡下居住,没有菜园的人家,在门前路边找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埋进去几颗丝瓜、豆角的种子,围上小篱笆,那也是一个袖珍菜园了。瓜秧顺着墙角向上爬,绿意盎然,极富诗意。厨房里飘出香味,舌尖吻着自己看着长大的蔬菜,你会想起蔬菜的生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过日子文章8:过日子的本领

文/合肥风中沉香

那天回了一趟娘家,一边陪老母亲做事,一边听她聊家长里短。长期在外工作,很少能陪她聊天,对聊家长里短越发不擅长了,特别当她说起那些让人心烦的一地鸡毛的时候,十分不理解,不好的事情反复拿出来说,不是增加不愉快吗?但是这次说的事,我还是有点小兴趣的。

主人公是我妗子,也就是我舅舅的老婆,在我舅舅病逝几年后,终于把日子过出来了。这个过出来,不是多么的大富大贵,而是孩子们都成家了,自己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衣食无忧了。

她是通过什么方式把日子过出来的呢?做小买卖。一开始是在自家的水塘里种藕,投入不大,有点风险也能扛得住。攒了点本钱就到集镇上卖卤菜,农忙的时候会歇下来做农活。儿子成家后,就在儿子家附近打打工,相互有个照应。每到年关,她就会辞了短工去批发一些猪内脏卖。中国人过年,腌制年货必不可少。猪耳朵、猪大肠、猪肚子、猪心肺、猪蹄子、猪尾巴……每天一大早,她就骑着电瓶车去进货。天寒地冻的,电瓶车又拉风,非常辛苦。好在差价可观,吃点苦她心里也是乐意的。差价有多大呢,越便宜的东西,差价越高,最高能达到十倍,贵一点的,也有一倍多的差价可赚。

听老母亲说完,我的脑海里便冒出一只只猪心肺、一个个猪蹄子,想着自己每次要花那么大的价钱去买,肉疼啊,甚至在心里嘀咕,下次去菜市场还会买它们吗?当然,这是一些看得见的毛利,小买卖的最大成本其实是赚钱人背后的辛苦。

老母亲也很感慨,你妗子年轻的时候是个咋咋呼呼的人,没想到舅舅病逝后她一个人也扛过来了,做生意精明得很,嘴巴也更加会讲起来,手头有了积蓄,偶尔还会贴补儿子媳妇一点。这真是新年里听见的头一桩好事,对她自己的家庭是好事,对我母亲也是好事。老母亲是家里的老大,爹娘过世后,就成了兄弟姐妹的家长,他们过好了,就不用操心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了。

我妗子没读过书,她是这么教育小孩子的:“你们老子走了之后,你姑姑对你们这么好,过年过节要买点东西去看看她。”话虽粗糙,倒很像她大大咧咧的性格,老母亲听了很欣慰。据说年前还要送几条瓦埠湖的新鲜鱼过来。

老母亲自是不要,她也定会送的。我妗子说了,她现在手里有点钱,日子好过了,肠子也撑得开了,高兴。

穷则生怨。日子过好了,谁不想做个体面人呢?作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管两口子都在,还是只身一人,都要有一套过日子的本领,这样才会幸福!

过日子文章9:唠叨声中过日子

文/罡风

在我的手机通讯簿里,存储了一个叫做“唠叨”的名字,那个号码的主人是谁呢,一猜你就会知道。

甭看我们男人个个平日里在外头潇洒自如、体面风光,可回到家里,面对着老婆的唠叨,说不定都是“不分伯仲”,彼此彼此吧。

我是在老婆的唠叨声中慢慢成熟起来的。刚结婚那阵儿,对老婆的唠叨理会不深,不免时不时会生出几分厌恶和郁闷。下班晚了她唠叨,回家早了她唠叨,不早不晚呢她还唠叨;我妈生日花钱多点她唠叨,我给***生日礼物买丰厚了也要唠叨;隔壁家修房她唠叨,同事生了双胞胎她唠叨……总之,这世间没她不唠叨的事儿。有时真是让人心烦意乱、暴跳如雷,甚至于摔几个盘子砸几只碗,她才方能告一段落。即使暂时停止唠叨,准是因为她掉眼泪了,等她停了哭、抹了泪,只当是该风平浪静了吧,却又听见那声音响起来。可唠叨来唠叨去还是离不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所幸对夫妻感情还没啥妨碍。但她那唠叨对我来说损失可就大了,每当你创作灵感来时,她的唠叨声顷刻间就会使你没准能写成世界名著的创意给冲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

曾经一段时间里,我还曾把妻子的唠叨当成是一种心理疾病。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大量有关心理、病理方面的资料,力图医治她那老爱唠叨的毛病,却终无结果。后来听一位心理专家说:女人嘛,天生爱唠叨,你要是真能攻破这道世界性难题,那诺贝尔奖保准归你拿。

于是,我不得不对妻子的唠叨开始了重新认识。在长期以来听惯了妻子的唠叨声中,我慢慢地感悟到了唠叨的内涵与魅力,殊不知这女人的唠叨里面是大有学问的。首先是恨铁不成钢,只要男人正确理解、对待女人的唠叨,那么她的唠叨就会变成催人向上的动力。其次,唠叨会使人学会“忍”,能忍者事竟成。宽容、谦和、厚道、涵养和风度,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忍”乃其源矣。再次,唠叨是女人在宣泄内心的苦楚,释放机体残余的毒素的本能反应。既如此,就让老婆淋漓尽致的唠叨吧,否则憋出病来就大为不值了,想想看吧,若真那样的话,受苦的还不是自家人啊。再说了,在这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允许你男人睡觉大声打呼噜,难道就不许人家女人唠叨么?唠叨是女人表达爱意的一种特有方式嘛。某日,当你酒气熏天回到家里时,还不 人家忙这忙那,一杯热茶端来了,一盆热水打来了,谁能说这不是女人在表达对男人的一种疼爱呢。

所以,我要对天下所有的女人说: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是因为你还有不老的天真与无邪的唠叨。

过日子文章10:别太用力过日子

文/邹伯芬

有时候我们过日子,可能都太用力了,以致往往给自己与他人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儿子学校谢师周的第一天,每个小朋友都被建议带一朵花送给老师。吃过早餐后,我便到后院花园里,选了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这朵玫瑰,不论花朵形状、叶子的排列、恰到好处的胭脂红,都完美得像是一件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儿子上车时候,我嘱咐他将花拿好,可别弄坏了,他随手把花放在书包旁,回了我一句:“它没有那么脆弱啦!”不料在下车时,儿子将书包一扯,碰到旁边的玫瑰花,花朵“咔嚓”应声折断,我一脸愠怒:“你为什么这么不小心?”他知道自己闯了祸,嗫嚅地回答:“反正又不一定要带,是随意的嘛。”“可是这花那么漂亮,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我还是有点懊恼。

为了惩罚他的不小心,我要儿子自己走进校园,不再像往常陪伴他进去。看着他过马路小小的背影,虽然余怒未消,但有个声音在心里响起:“不过就是朵花,为什么要那么生气呢?”

整个早上我都在思索:一朵花的凋零,与我的不开心,中间有什么关联?后来,慢慢弄清楚:我的不开心来自于失望,而失望,又源自于最开始的“太用力”。“太用力”地挑选花,“太用力”地赞叹花的美丽。因为对这朵花投注了如此多的情绪与赞赏,以致当结果不符合内心的期待时,巨大落差造成一时恼怒的情绪化反应。

如果,我们以平常心过日子,不要“太用力”地要求每件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太用力”地期待周遭的人都要符合我们所设下的框架,以一种随缘的态度,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了。

我们仍然要感叹大自然的奥妙,赞赏花朵的美丽、山峦的青翠、白云的柔软、晚霞的风情……但当花瓣凋零、绿叶枯萎、日落西山或是乌云密布时,也要像穿一双软绵绵的旧袜子般舒适自在,随遇而安。要做到这样的境界的确很难,但每天提醒自己不要用冲百米的力道过生活,用马拉松式的百分之八十力气便足够了,这样路才能走得长远。

菜根谭有句话:“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随时用这种淡与常的心态调整步伐,才能尝得人生的真滋味。

过日子文章11:荷塘之美

文/钱续坤

乡下人居家过日子,对环境的要求莫过于依山傍水了;倘若无溪无河,有一眼清泉也可以;而我的老家却要幸运也要奢侈得多,因为房前屋后各有一汪小小的池塘,尽管面积都不算很大,可是四周栽种有青碧的菖蒲,里面秀挺着婀娜的荷莲,这样便有更多的闲情雅致,去真切地感受那花红,那叶绿,那水碧,那天蓝,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生活的恬静与心境的淡远。

浮想联翩或者说凝思神游,可能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所在。孩童时光,我对自家房前屋后这两汪池塘的偏好,可谓厚爱有加,并且倾注了超乎寻常的情感。惊蛰过后,我就喜欢绕着池塘不知疲倦地转圈了,目的不为别的,就是开始四处搜寻水面上那硬币一般大小的“荷钱”。“荷钱”并非我的“美其名曰”,而是乡亲们对初露出水的荷叶的一种比喻——这种比喻真是既形象贴切,又风情别具,以至于每每发现它们零零星星地散布在池塘的中央,我都会莫名地激动起来,扯起嗓门招呼着小伙伴们前来一睹芳容。也有令人揪心的时刻,那就是三五成群的鱼儿,喜欢围着“荷钱”优雅地游动,我就特别担心它们猛一张口,将那“荷钱”贪婪地啃食了,于是赶紧找来一根细长的竹竿,假装“姜太公钓鱼”的模样,实则在不停地驱赶鱼儿不要接近那嫩黄娇贵的“荷钱”。如此反复数日,等到“荷钱”逐渐长成米粑的形状,同时拱出了平静如砥的水面,我一颗忐忑的心才算彻底安放了下来。

仲夏时节如期而至,池塘的水变得淡淡绿绿的,拂过的风儿将粼粼的波纹织成细细的丝条,同时把人燥热的心也织得温温柔柔、熨熨帖帖的;不过最叫人心生怜爱的,并非“荷叶复田田”的胜景,而是俏挺挺伫立在池塘中央的数茎红莲——花儿只有那么三五朵,叶子也不过十来片,它们在池畔高大的刺槐树影下,似乎越发显出孤高清俊的况味。而飞来探花的,不是勤劳的蜜蜂,不是蹁跹的蝴蝶,却是两三只清瘦的蜻蜓,它们将翅膀大幅度地展开,薄薄的羽翼简直若有若无,甚至连整个身子都是透明的;它们绕着红莲低回起舞 ,或许就是为了追逐那淡淡的馨香吧!其实,那不像在飞翔,而是在空气中随风荡漾,在波光里呈现盎然;有时,它们也停栖在莲叶上,出奇地文静,仿佛墨绿的玉盘里摆着几支青碧的玉簪。此情此景,你觉得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唯美的吗?

正是因为荷叶并不茂盛的缘故,池塘中间还夹生了部分红菱,如此站在塘埂之上远观,眼前的画面才更加立体与丰满起来。但是顽劣永远属于冒失的童年,每每晨雾稍散,或者暮霭初升,我和小伙伴们便来到塘堤上坐定,或把双手拿到水中洗了又洗,或把两脚延至塘边濯了又濯,或光着身子直接跳入池中,在里面尽情地凫水嬉戏。那氤氲的水汽,夹杂着水草的清芬迎面扑来,让人幸福得微醺了。恍惚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尾鱼,欢欣地浮沉在绿波之中。最为惬意的,当是顺着荷梗慢慢地潜入水中,然后在淤泥里努力地摸索,假如憋气能够超过一分钟,绝对可以收获拇指一般粗细的藕节来。就着塘水将其洗净,如狼似虎地咬上几口,那种脆脆的、甜甜的感觉,从齿间一直悠悠地渗透到心头,让人不禁如此唏嘘感叹: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吧?

歆享了短暂的口福,其结果往往会招来母亲的一顿臭骂:“饿鬼们,那些是用来长藕的,你们现在将藕节都抠了,这不是典型的‘雁过拔毛’吗!”俟至仲秋,蛙鼓渐歇,连那聒噪的蝉鸣也开始隐匿了起来。这时,莲蓬和菱角都彻底地熟透了,母亲才允许我们划上木盆前去仔细地采摘。品尝着那饱满新鲜的籽实,稍谙世事的我才猛然顿悟:秋天,也只有秋天,才能真正给人以绵长的情韵和隽永的回味!

如今,行走在城市平坦的水泥地面上,乡村的荷塘离我越来越远。因此每每夜籁人静的时刻,总让人魂牵梦绕乡居温馨的生活,追忆回想过去美好的时光;而事实上,最叫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我母亲双鬓边渐多的白发,和她脸颊上那两眼近乎枯涸的泪塘……

过日子文章12:“细水长流”过日子

文/尉云波

年前,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清理出一些杂物,便随手丢进垃圾筐,准备倒掉。母亲见了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将我拦下,她一边把饮料瓶连同一沓旧报废纸翻拣出来,分门别类放好,一边唠叨着,这些旧物件还能卖钱哩。

“能值几个钱儿?”我心下颇不以为然。“能省出一座楼来,你信不?”母亲瞪了我一眼。我顿觉十分羞愧,无言以对。因为母亲过日子的“小气劲儿”,我们姊妹三人曾经没少跟母亲赌气,直到我们都毕业后,父亲郑重地告诉我们:“我算过账,你仨上学的花费,一半是我挣来的,一半是你娘省下的!”

母亲幼年丧父,姊妹四个是勤俭持家的姥姥一手拉扯大的。穷日子过怕了,母亲深知过日子的不易,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母亲都计算在她的账本里。一粒粮食,一盆泔水,一碗剩菜……自打我记事起,母亲从来没有浪费过,“细水长流过日子”“差一把柴火也开不了锅”是母亲的口头禅。打完豆子的麦场中,母亲带着年幼的我们在土坷垃缝中抠拣蹦出的豆子;泔水要将清水澄出,刷头一遍锅碗,剩下的喂给鸡狗;剩菜只要不坏,便热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吃完才吃新菜。

后来,父亲做了小生意,家里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但母亲仍然紧紧捧着姥姥传给她的“节约经”。一次,我与同学玩耍时,发现母亲竟在路边的垃圾堆旁拣拾别人扔掉的烂白菜,虽然知道母亲是拣回家喂鸡,但我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回到家中,便赌气偷偷将一碗剩饭倒掉了。母亲发现后,并没有打骂我,而是弯腰将白生生的干净饭粒捧起来放回碗中,又找来簸箕把粘了土的米粒扫起倒进了鸡舍。整个过程母亲双手颤抖,眼睛通红,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母亲落泪,那时还以为母亲是心疼粮食,现在想来该是因我这个不懂节俭的“败家子儿”难受吧!

在我家,随便找出一样东西,都可能是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古董”:暖水壶是我奶奶在世时留下的,擦拭得锃亮如新;洗脸的花瓷洋盆,是母亲的嫁妆,虽打了好几个补丁,但滴水不漏;一把厚实的菜刀,切了三十多年的菜,依然打磨得光亮锋利……

记忆中,母亲很少给我们买新衣服,我们的衣服大多是母亲从集市上买来便宜布块自己做的,鞋子是母亲一针一线纳出的“千层底儿”,铺盖被褥也都出自母亲的一双巧手,纺车悠长而富有韵律的“嗡嗡”是我们童年的“催眠曲”,飞梭间织出的花布让年幼的我们欢喜不已。我们小时候穿剩下的衣服和鞋子,现在母亲仍然不忍舍弃,都打成包袱收藏起来,准备将来给她孙子、孙女们穿。

母亲省吃俭用,但她从不委屈我们,有好吃的她从来都借口说自己不爱吃,为的是让我们多吃些。母亲虽“小气”,但乐善好施,对上门讨饭的乞丐,总是好吃好喝招待他们。

如今母亲已经年过六旬,我们也各自有了工作,她本该享享清福,却依然节俭如斯,她甚至没有过过一次像样的生日。记得母亲六十岁生日时,我们精心为母亲订做了一个生日蛋糕,但母亲却强烈要求把蛋糕退了回去,而是买来肉馅,全家人包了顿饺子便是过了六十大寿。

“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母亲从来不会用书本上的大道理教导我们,但她的言传身教,让我们逐渐懂得勤俭节约的美德和艰苦劳动的可贵。

过日子文章13:钱包小传

文/郭德诚

过日子离不开钱,装钱离不开包。

我最早认识的钱包,是奶奶用花布缝制的,不大,口沿处有一根绳子,捋紧口一缠,就是个小口袋。那时候家离学校远,奶奶经常会撑开小口袋,拿点零钱给我。这些钱,我是不会轻易花的,它们会静静地躺在我的钱包里,直到攒够买一本小人书。我的钱包,是用牛皮纸叠成的。

我有一个真正的钱包,是在第一次领工资之后。那是一个塑料钱包,蓝色,印有精美的图案,里面有很多夹层,我把工作证、饭票、粮票等全部家当都塞了进去。去职工食堂买个饭,也要亮回钱包,且把胸脯挺得高高的。

后来,我换了真皮钱包,饭票、粮票,也就从钱包中退了出来,钱包,才真成了钱包。里面的钱厚起来,包,自然也就更讲究了。记得,我曾用两个月的奖金,买过一个名牌包,那包做工精致,款式新颖,还带种特有的香味。为了配套,我还特意更换了皮带、领带,人,似比以前也精神了些。

后来,钱包塞得鼓鼓囊囊的,装在兜里一疙瘩,很不方便,尤其是夏天。

说不清从何时起,这个鼓鼓囊囊的家伙,从我身上消失了。出远门,不再担心带的钱够不够,找零,也不再麻烦。交水电费,在办公室掏出手机,一点了之。亲朋好友贺喜随礼,微信红包。超市购物,扫码结账。早餐喝个羊肉汤,扫码支付。就是去农贸市场买根葱、买头蒜,掏出手机,一扫了之。连钱都不见,还要什么包呀。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当初钱小,故意把包撑大;现在钱大,包却没有了。据说大人物出门都不带钱,因为有助理跟着。按这个标准,我也能算是个大人物了。因为助理就在我兜里,没有我的密码指令,它绝不会动用一分钱,不仅安全放心,而且用款有明细,余款有数额,一目了然,就是一时措手不及,透支贷款都没问题,连会计都有了。你说,我是不是更要把胸脯挺一挺了。

过日子文章14:到了过日子的年龄

文/花开若相依

又一个好朋友要结婚了,时间真的就像一觉醒来就走了一大截,我们都到了要过日子的年龄。

看到坐在对面的老公汗流浃背的疲惫的吞着饭,我为这一次又给他惹麻烦感到恼火和内疚,其实这时候我也是脆弱。每到这样的时候我都怀念有父亲在的时候,他一定会挡在我的前面或者做我坚强的后盾,不要让我如此艰难的做出这样残忍的决定,不会让我们这么年轻就去承担如此的烦恼,虽然我们都到了该承事的年纪,可我仍想多一份依靠更好。

我对老公说我想吃豆角炖肉,在几天都没好好吃饭的情况下,我一下子就着豆角扒了两碗饭,晚上就梦见父亲在房前屋后晒豆角,说我闺女爱吃。

泪眼中我就想:如果他在该多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