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女儿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女儿散文1:女儿当了妈妈
文/甄玉
真的世事如棋,不经意间,女儿长大出嫁,当上了妈妈,她有了自己的女儿。
宝宝的降生,不仅给我们家平添了增人添丁的喜悦,更从根本上改变了家庭的格局,我们都高升了一辈,但辈分升高了,地位却都下降了,尤其是女儿变化更大,过去全家都围着女儿转,现在连女儿都围着宝宝转,对于这种转变,女儿却喜滋滋地接受。
其实从刚一怀孕,女儿就进入了转变期,她先是停了手机,不再用微波炉,怕宝宝受到幅射。过去,晚饭后她总在电脑前坐上几个小时,上网、打游戏、看电视,自怀孕后再也不看电视,不打电脑,同事喊她去歌厅,她也不去。女儿怀孕期间,我们做爸爸妈妈的都不在身边,小夫妻俩也两地分居,她孤身一人在外地,期间遇到不少困难,但她一直保持平静淡定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她说这样对宝宝发育有好处。
初次临盆,对每一个产妇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不少人劝女儿采取剖腹产,她知道顺产虽然十分疼痛,但有利于宝宝健康,便坚持自然分娩,当一波一波的阵痛袭来时,她擦去头上的汗珠咬牙坚持。看到宝宝终于出生,平安地躺在盆子里吹泡泡时,她欣慰地笑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宝宝出生后,女儿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没日没夜地服侍宝宝,宝宝什么时候吃奶,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大便,她都记在本子上。有时她想知道宝宝有没有大便,就跪在床上,把鼻子贴到宝宝的尿布上去嗅,这种场景我们做父母的看到都会动容。
有过经历的人都知道,带宝宝是件很辛苦的事,需要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女儿在家休产假的几个月,我从未见她因为宝宝生过一次气,发过一次脾气,宝宝看上她一眼,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都让她很幸福。看到最多的是,她把宝宝抱起来母女双目对视,然后开心地说:“宝贝呀,你怎么这么可爱呀。”
女儿原本有一个好身材,产假休完,一帮小姐妹劝她给宝宝断奶,节食,恢复苗条身材,但她每天照样吃很多饭,喝很多汤,以保证充足的奶水,虽然身材没有恢复苗条,但看到宝宝长得很健壮,她也非常开心。
有一次我们带宝宝去打预防针,快走进医务室时,女儿突然把宝宝递给我说:“爸,你抱宝宝去打针”。她却躲在门外不肯进去。可能是宝宝太小,对疼痛还不太敏感,针扎进胳膊时,还不太感到疼,针拔出来时才痛得哭叫了一声,但很快就又不哭了,这时我们回头看女儿,她的眼里已经噙满了心疼的泪水。
这就是母亲。为了儿女她可以毫不吝啬地舍弃一切,也可以毫不吝啬地奉献一切,儿女开心时,她就快乐,儿女痛苦时,她就受难。这种伟大的母爱,哺育着人类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女儿散文2:降暑奶果小碗茶
文/洁骜小仙
天气炎热,女儿想喝奶茶,我不情愿让她频繁喝外面的,于是许诺给她做。之前闲暇之余,常给她各种不常吃的吃食,皆获得她的赞誉,女儿对我的厨艺便颇有信心,愉快的答应了,充满期待的写着作业,等待着……
牛奶是早已在冰箱冻好的。夏季,冰箱里我都有冷冻袋装牛奶,以备实现脑海中偶尔的奇思怪想。紧要一步就是煮豆子。在锅里煮了家里现有的绿豆、红小豆、奶云豆。因为是临时起意,豆子没早早泡好,大火小火轮番狠煮了多时…等豆子快煮烂的时候,取出家里现有的水果(不论什么水果都好)和葡萄干切粒备用,以增加营养以及咀嚼的丰富性、甜味,这样便不用额外加白砂糖了(糖还是少吃些为好)。再冲了一包椰粉加上奶粉,以增加口感的层次性。豆子煮好后,捞出控水,这期间拿出冻牛奶切大块放入小碗中,逐次放上水果粒、豆子、葡萄干,最后浇上椰奶。大功告成!哈哈!还真是冰火两重天,口感炫酷!
嗯,吃到中途,猛然想起:呀!妈妈忘记煮红茶来着色提味了…女儿到:没关系,已经很棒了!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还爱我们…
女儿散文3:父爱不缺席
文/马亚伟
记得看过一篇写“女儿婚礼上的父亲”的文章,大意是说,在女儿的婚礼上,父亲的感情最复杂,不舍、留恋、落寞、担忧、祝福……到了最后,情难自禁,几乎每位父亲都会默默地在婚礼的角落里流泪。
记得在我的婚礼上,父亲一直都在笑。他微笑着招呼亲戚,微笑着与亲家打招呼,直到婚礼结束,他都不曾有半点忧伤的表情。我送他们出门的时候,他还嘱咐我:“你长大了,不要像在咱家那样任性,勤快点儿,嘴巴甜点儿,跟家人把关系搞好。”
父亲的口气同往常一样,好像是在教训我。那一刻,我觉得很是有些委屈,别人嫁女儿,都担心女儿在婆家受气,父亲倒好,居然站在婆家的角度教训我。况且,我结婚的时候年龄很小,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一点舍不得。我总觉得,因为家里女儿多,父亲是带着“打发一个是一个”的心理送我出门的。
从小到大,我根本没尝到过被父亲宠爱的滋味。都说女儿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可是,父亲好像是漠视我的。我记忆中,父亲没有陪我玩过,更没有做过比如给我梳辫子之类的事。父亲的话不多,平时也很少跟我们交流,充其量就是在考试后问问我的成绩,然后用生硬地口气说:“好好学!”在我看来,父亲即使爱我,那种爱也是淡漠的,远远不及母爱深厚浓烈。
不久前,我与母亲聊天,说到父亲,我忍不住说:“我爸是那种亲情关系淡漠的人,他对我们总是那种不疼不痒的感觉。”母亲很惊奇地看着我说:“你这么看你爸?”我说:“你觉得不是这样吗?”母亲叹口气说:“你呀,太不了解你爸了!”
接着,母亲给我讲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我结婚前,父亲觉得我性格太温和,担心我在婆家受委屈,曾经骑着自行车,跑了很远的路,去我婆家所在的地方打听。后来,听亲戚说婆家人很明事理,父亲才放心了。
母亲还告诉我,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很关心我的成绩。有一次,他到城里的表姑家帮我找复习题,回来的路上下起大雨,他把找来的试卷用雨衣包得严严实实,自己却淋得浑身湿透。我买房子的时候,父亲除了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还借了叔叔的钱给我,他怕我有负担,说钱都是他和母亲攒的……
一桩桩,一件件,母亲还没说完,我的眼睛已经模糊了。天下有一千个父亲,就有一千种爱的形式。我的父亲不像别的父亲那样感情外露,他的爱平实如棉衣,永远温暖贴心;他的爱深沉如古井,永远不会枯竭。父亲的爱,一直都在,不曾缺席。
女儿散文4:楼旧人心暖
文/刘兵
去年,女儿考上了那所重点中学,我们打算在学校周边物色一套二手房。
那一阵,中介带我们看了几处老城区的房源,觉得不甚满意。除“学区房”价格居高外,就是环境不敢恭维,房子外观陈旧,电线乱拉,垃圾桶散发出阵阵异味,甚至有老鼠出没。
心情沮丧之时,中介推荐的中心医院边的“长虹小区”使我眼前一亮:虽说房子很有些年头了,但楼梯走道等处干净整洁。宿舍楼的外墙似乎刚刚被粉刷过,几乎看不到牛皮癣。
房主对我们主动介绍,若不是他们移居到国外差现款,价钱不会这么优惠。他们根本舍不得走。因为此地有众多热心公益的老头老太,多次被评为文明小区。只有实际住进来了,你才有这样切身的体验。
原房主的话不虚。安顿好后,对门的潘大爷主动来认新邻居。他自我介绍,已经当了十几年的“栋长”,婆婆则是夜巡队的一员。潘大爷还详细地介绍了居住守则,譬如,自家的垃圾要分类,投放进指定的垃圾桶内,便于卫生人员进行废弃资源的有效回收。如遇像卫生间堵塞、电线老化短路、晾晒衣物要搭架子等杂事,可以随时找一个叫阿威的义工。虽然跟潘大爷初次相逢,我顿时感到他是亲切可敬的老一辈,心里涌起阵阵暖流。
住的时间长了,我这才知道这几幢旧楼里原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其中不少老人是退休的老干部,还有名医院的老中医、名校的老师。他们的子女在开发区或高档社区买房后,因为这里的就医、交通、购物和逛公园等一应俱全,对“老宅”有感情,不舍得跟着儿女走。
如那位李老师免费为邻居的小孩当“家教”,还有一位被称为“我们的医生”——— 罗老中医对身体有恙的邻居做初诊,然后视情况找其徒弟或学生住院进行后期治疗。
环境如此整洁,是众老人管理和督查的结果。听人说,这儿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盗窃事件,因为有一群以老年朋友为主打的巡逻队,分白天和夜晚两个班。最近,响应市里治理高空抛物乱象的号召,巡逻队员蹲守,抓了一次现行,在报纸上曝光。从此,这类现象基本上绝迹。
有天下班,见潘大爷在门栋大门上敲敲打打,我好奇地问他在干嘛?潘大爷笑道:你们年轻人出门时随手一拉,大门“砰”地一声巨响,不仅会把后面的人吓出心脏病来,还会增加大门的损耗。现在在门框上套个橡皮圈,这样关门时就会“悄无声息”。
至此,我这才深深地体悟到,这些可爱又让人可敬的老人从点滴的小事中在提升正能量,身在这处处充满爱意的海洋里,就是生活中的一种“福缘”。楼房虽旧,但暖意融融。愿这些守望幸福和安详的老者健康长寿,和睦快乐,永葆“青春”的活力。
女儿散文5:麻雀
文/刘孝存
多雪的冬天,女儿关心着窗外叽叽喳喳的麻雀。一片白雪,它吃什么呢?小家伙,多可怜!女儿抓来一把小米,撒在阳台无雪的地方。可是麻雀飞走了,不再来。女儿已经把撒米的事丢在脑后的时候,我看见麻雀又飞了回来。我叫来女儿,隔着门窗,悄悄地看麻雀吃米。
三只,四只,五只,先是落在阳台的横栏上,叫着张望。一只飞下去了,两只飞下去了,又有一只飞下去了,剩下的一只还站在那里。女儿说它怎么不下去?我说它在站岗放哨。它终于飞下去了,可是另两只却飞了上来。如果它们真是有哨兵的话,它们可是够机警的。飞上飞下,直到米没了,它们才散散落落地叫着歇息。我和女儿刚一接近阳台门,它们便箭一般地飞走。
麻雀太小了,它们不得不随时警惕。天暖放晴的时候,你尽管打开门窗,它们是决不会飞进屋来的。它们好像知道,只要误入歧途,人就会关上门窗,它们的性命就会难保。胆小,警觉,这怪不得它们,从一些饭馆里菜单上可以理解--有人特喜欢以炸铁雀儿当酒菜。也有抓麻雀给小孩玩的,不过麻雀的气性很大,据说把它抓住后放在笼子里,它会不吃不喝而死。这大概也叫做"不自由毋宁死"吧。
我小时候经历过"打麻雀"活动。有那么几天,到处都有人敲锣敲鼓,我和同学们爬上教室的屋顶,高喊着,手里还不停地挥动拴着破布条的竹竿,为的是让麻雀没有落脚的地方,直到把它们饿死累死。听老师说这叫"除四害",上边布置下来的;我们小孩子不问所以然,只觉得不上课上房顶很好玩。但据说第二年农村闹虫灾,就是因为麻雀太少了。后来,打麻雀的事情就没人提了。麻雀与"运动"联系在一起,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后来对麻雀肃然起敬,是看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为了保护幼雀,一只老麻雀竟然不顾自身的安危扑向张大嘴的狗。连庞然大物的狗都有些惊慌失措,由此屠格涅夫想到的是"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
在语言学中,关于麻雀的俗语是很有意思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以小比大;"麻雀常胜",是说积小成多的和细微处见精彩。在强敌面前,"麻雀战"是卓有成效的战术。这些俗语俗话,都没有小瞧"麻雀"的意思。
又下雪了,女儿又在阳台上撒下一把小米,然后等待着麻雀的光临。我知道,女儿不仅懂得人与动、植物共同生存在同一蓝天下的意义,而且具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懂得爱护生命,才会热爱生活。
女儿散文6:儿子的飞跃
文/飞翔
我的记忆里,女儿比儿子总是优秀,所以我往往喜欢女儿,厌恶儿子。可是今年春节里,旧意识得到更新,对儿子该刮目相看了。
儿子没有成家,但到了26岁。他是2007年7月毕业于孝感工业学校,就业于台资企业昆山的富士康。干了两年自动辞职,到上海一家私营工厂当印刷工人,到温州一家私营旧货公司当文员。儿子是经过挫折,经历风雨吹打长大的。
他从小受到溺爱,不喜欢读书,倒喜欢玩耍,讲究吃穿漂亮。导致上初中只是中游分数,不到毕业期间,不想完成课堂作业。儿子的作为实在令我伤心!我干脆送他去学手艺,找了一个美容美发的学生当师傅,而那位学生不赞成我安排儿子学手艺,就安排儿子打杂,烧锅炉一年,仅仅学会了洗头,吃苦。后来儿子逃避了学习一门赚钱的手艺,向我提出继续上学读书。
2004年秋,我送他去读中专。可是儿子不习惯住在学校学生宿舍,一直在外租借民房住宿。不习惯吃学校食堂的伙食,在外面私人小餐馆买饭菜吃,每月一个人生活费达350元以上,比在武汉读大学的二姐费用还要高。那时儿子就喜欢上网吧了,有自己的@@号,但没有使用手机。
走上社会的前几年,一个人赚钱一个人花,喜欢买品牌服饰、鞋子,年年是钱不够花。他说:工资低,没有结余。
打从到温州私营公司后,他才慢慢积攒自己的劳动报酬,再不向父母伸手要钱。
2013年儿子因病住院一周,出院后,开始戒烟戒酒,而且非常成功。
儿子信不过当父亲的我,结余的现金打进大姐的存款账号。截止今年儿子存款有9万元,我26岁时无百元的私房钱。儿子的行为开始让我有想法,后来想通了,觉得他只要懂得节俭就是一件大好事。
我一辈子对儿女期望值很高,要求严,但现实让他们不能实现父亲的愿望。尤其是儿子个性与我完全不一样,喜好不一样,让我长期失望呢!
古人说“人各有志”。儿子眼下从温州回到了家乡,提出学习开车技术,然后另找新的工作,成家的事往后面推一推。我没有意见,但我的老父亲想不通,我的妻子想不通。
儿子喜爱唱歌、体育,喜爱打扮、干净,喜欢玩手机,喜爱洗菜、做饭,喜爱交往朋友,喜爱认真工作,不让别人瞧不起。
半个月的父子接触,交流,我发现儿子真的懂事了,再不像以前的“斗牛士”。儿子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去歌舞厅和茶楼等习惯令我高兴,可是他不看纸张书,不写文章,不谈女人的个性让我不能兴奋。他爱做家务,爱讲体面,爱保养身体的新思想让我佩服不已。
时代发展了,儿子飞跃了,我该安心了。
女儿散文7:榴莲的气味
文/孤舟簔立翁
近日,女儿回家买了一大堆水果。进到客厅水果刚一落地,家里的小猫就冲了过去,围着水果还没有转上一圈,嗖的一跃跑开了,嘴里还咩的叫一声,意思是说,吗呀,这是什么破东西啊难闻死了。我知道小猫一定是闻到了榴莲的气味,在女儿来之前与爱人的通话中说到了榴莲。我笑着对小猫说,猫猫,跑也没用,这一周恐怕咱俩都得闻这臭味了。
迄今为止,我始终搞不清楚,这么难闻的榴莲竟然被称为水果之王。我第一次真正见到榴莲是九十年代初期。一次,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同事,用一个小饭盒,把切好的小块榴莲带到了单位。这是他爱人到香港出差特意带回来的。或许她知道榴莲的味道难闻,一个上午她都没有提及此事,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才拿出来让大家品尝。她的小饭盒盖一打开,整个办公室立刻弥漫了榴莲的气味。同一办公室的男同事对此都避而远之,只有女同事边吃边议论,大呼好吃。一个下午,办公室里的榴莲气味始终没有消散。一位到科里办事的同事,进了办公室,鼻子一抽,顺口说了一句,哈哈,中午吃臭豆腐了。立刻引得科里人员开怀大笑。
随着经济的发展,直到二十世纪初,榴莲才开始进入内地市场,但是它的价格却非常的昂贵,一般人消费不起。一般的小商店没有这种水果,只有大的商场才能见到。在商场里它摆在显眼的位置,而且是切成一个个小块来卖。买这种水果的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姑娘,男人们则少有问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榴莲逐渐增多,人们不仅是小块的买,而是整个的拿了。少数人不仅是在国内吃,更是到原产地尽情的吃。关于吃榴莲的故事,最有趣的是单位里的张部长了。他是典型的南方人,老家是扬州的 。此君平时就注重养生,烟酒不动,水果小零食不断,生活习惯与北方男人恰恰相反。大约是一二年左右,他与爱人一起到东南亚旅游,回来之后,给我们讲了一个他吃榴莲的小故事。他说东南亚太好了,那里的水果品种多的让人难于想象,就是一天吃一种,一年的时间你都吃不完。但是有一种水果,我这一辈子都不想再吃了,那就是榴莲。问他为何?他说在新加坡吃伤了。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他与爱人从入住的酒店乘车到新加坡的一个农贸市场,一是想看一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二是随便买点水果。两个人在市场里转了一大圈,最后决定买一个大榴莲,带回酒店慢慢享用。他们拎着榴莲准备上车的时候,被拦下了,被告知榴莲不能够带上车,这会影响其他乘客。怎么办?好端端的一个榴莲总不至于扔掉吧,那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买的。随即两个人决定把它吃掉。夫妻俩人就地在公园的僻静之处,坐下来开始一点一点的吃这个大榴莲。一开始还行,慢慢的就吃不动,扔了可惜,吃又难受,一个榴莲两个人吃了一个多小时。吃到最后连打嗝都是榴莲的气味。为了消除异味俩人又买了矿泉水,又是簌口又是喝,倒酒店之后晚饭都懒得去吃了。他说回来之后,家里再也没有买过榴莲,现在他见到榴莲就有点反胃。
听着他的讲述,我都替他俩难受,如果是换成两个身体硕壮的北方人,可能是小菜一碟,让两个斯文瘦小的南方夫妇,一次吃一个大号的榴莲确实是有点勉为其难。他说的是实话,一个人对一种食物,产生了心理反应之后,一段时间是很难消除的。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到同学家去吃山杏,两个人在树下,酸甜的杏子一个个快速的往嘴里塞,不等第一个咽下肚,第二个已经进入了口中。直到,吃到了快吐酸水了才算结束。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去碰这种水果,现在来想那也是和他一样吃伤了。
现在的水果市场,可以说琳琅满目,看的让人眼花缭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曾经按克计量买的榴莲,现在是按斤买按个卖。真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尽管我不喜欢吃榴莲,但是通过榴莲的变迁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以往人们买一斤苹果都要掂量的年代,到可以随意品尝水果之王的今天,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时间。
是榴莲多了吗?还是降价了?都不是。稍微理性的思考一下,其答案,应该是人们富裕了有能力消费起这种高档的水果,应该是国内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的结果。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不仅是坐在家中吃榴莲,而且还能够坐在榴莲树下,一遍品尝着美味的榴莲,一遍欣赏着异域迷的人风光。
2022年1月26日
女儿散文8:“减负”书包
文/刘卫
女儿虽然读小学三年级,可每天上学的书包却不轻,里面装着各科课本、辅导资料、作业本、手工劳动的材料、笔袋、眼镜盒、水杯……
我问她,能不能少带些东西啊?女儿摇头,课桌抽屉太小,根本放不下。课程有时作调整,如碰到哪科没带齐,要被罚站受批评。看着女儿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我心有不忍。
新学期开学第二天,学校就把新课本等发齐了,女儿的书包被装得鼓鼓囊囊,分量似乎比以前还沉些。
隔几天,女儿早上只往书包里装了几样东西。我觉得奇怪,问这是何故?女儿摇着小辫子,说:“老师说了,上面要求给学生减负,先从书包减起。今天大门口有教委领导专门称书包重量。听说还要拍电视上新闻呢!”
我又问:“是不是以后天天如此啊?”女儿摇摇头:“老师说,就管这一天,拍完电视就完啦!以后书包里该装啥就装啥,一样也不能少啊!”
女儿散文9:生命成长的大小年
文/快快乐乐的203班
早晨,给女儿读任大星先生的散文《菜园里的大枣树》,有这么一段:“这株枣树所以被称之为大枣树,是因为它树身的高大和枝叶的繁盛。即使是小年,结的枣子也成百上千;到了大年,满树都是成团成串的果实,叫人看了满心欢喜。它的最大好处是它有自生自长的能力,根本用不着人们在它身上花费一点儿心计和力气……”
或许不少人都感受到过水果大小年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吃龙眼,遇上大年,大人们总是用大篮子兜回个大肉肥的龙眼,妈妈往铺满龙眼的瓷碗里浇上滚烫的稀粥,不一会儿,一顿让人生馋的早餐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今年是大年,就多吃点吧,明年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口福了。”把龙眼粥推到我们面前时,妈妈还总带上这么一句。
我以为生命的成长总是充满各样变数的,起落变化乃是成长的常态。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当下的父母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起伏,如焚的心情我是经常领教的。
放松心情吧,也许我们的孩子没有任大星笔下的那颗枣树那么幸运,“即使是小年,结的枣子也成百上千”,但只要付出少许的耐心,大年的收成总是可以期待的,我妈妈当年在感叹“明年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口福了”时,我并感觉不出她有太多的抱怨与失望。
平静地接受孩子成长中的大小年吧,大枣、龙眼都如此,何必太为难我们的孩子呢?
女儿散文10:女儿被解聘
文/官立刚
女儿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由于她从小被我们娇生惯养地宠着,吃不得苦,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还违反公司规定,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公司误了一次事,不到半年,就被老板解聘了。
被解聘后,女儿回家心情不好,整天无精打采,闷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睡觉。一天晚饭后,我找女儿谈话,批评她一番,说年轻人只有养成勤奋认真、好学上进的好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希望她重新去应聘,有了工作好好干。
过了几天,女儿应聘到了另外一家服装设计公司,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有了上次被解聘的教训,再加上我经常提醒和敲打她,女儿改正那些坏毛病,在公司里守纪敬业,工作认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看到这些,我和爱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几个月后,女儿回家哭着对我说,她又被老板解聘了。我听了很吃惊,问是什么原因。女儿说:“老板给我谈话,说我工作努力,办事细致,悟性又好,公司业务熟悉很快……”
我说:“这是老板在表扬你,为什么又不用你了呢?”女儿苦笑着说:“老板说,他这家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很激烈,以前有好几个像我这样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可后来都辞职不干了,出去后自立门户开起了设计公司,不仅成了他业务上的竞争对手,还从他那里拉走了不少的客户,他怕重蹈这样的覆辙……”
我听后,久久没有说话……
女儿散文11:漫漫读书路,难在坚持
文/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为了女儿艰辛的读书路,我抱病赴昆明,又一次成了“陪考母亲”。
一
顶着已见花白头发的脑袋,一声一声地咳嗽着,看着女儿及考生们鱼贯而入、神情凝重地奔赴考场,四年前的悲壮又回来了。虽然陪考的家长们没有以前多,但心中还是很酸楚,也很难过,考前她一再说:“我只是去试试,没有多大把握。”为了宽慰她,就说:“一场考试,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去摸摸题型和出题方向,积累经验,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古人常说:“十年寒窗苦读,盼着衣锦还乡时”,而今女儿为位置而战,为生活而战,心中就像倒了五味瓶……
二
站在昆八中的门口,三个小时,心悬在嗓子眼里,望直了眼睛,也站酸了腿,陌生的家长们,默默地等着,等着……因在公路边,车来车往,人们从车上探出脑袋,很是诧异地看着这群沉默的人,但终究垂下眼帘,随着车一闪而过……
家长们在等,眼睛不眨地聚焦在几百米开外的教学楼,自己的孩子会怎样呢?也许会因高度紧张,很长时间不在状态,心情平静不下来,手哆哆嗦嗦,汗水大滴大滴往下掉,不知该写什么;
也许会蹙眉深思,咬着笔杆,一会眉头舒展,奋笔疾书;
也许会试卷空空,数着时间,空坐三个小时,一出考场门,流着眼泪,把准考证揉成一团,狠狠地丢在地上,头也不回地离开。亦或是把准考证撕成碎片,像天女散花般丢出去,而在下面的几场考试,不见了踪影!
三
这又是一场意志的较量,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复习参考书做了一本又一本,密密麻麻,夜不能安眠!任性娇弱的女儿能忍受这样的苦楚吗?能咬牙坚持到最后吗?拿到她想要的录取通知书吗?
从她学校往返昆八中,每天四趟,两万多步,一步一步行来,虽然她已少了四年前的青涩,但毕竟未涉足社会,未真正了解世事的艰难和职场竞争的残酷,这既然是她的选择,再艰难也要支持她坚持下去……
四
在胡思乱想之际,女儿出来了,伸手拉住我,我不敢问她考得怎样,按着以前自己的经验,考一科丢一科,全力以赴地应付下一场考试。女儿说话了:“妈,我们考场有一位男生,一出考场门,一边把准考证撕了,一边说,滚!见他娘的!何其潇洒,下午果然没有来……”“妈,我没有多大把握,一开始心有点慌,手哆哆嗦嗦,好不容易把情绪调整下来,可没有做完!”“谁的临考经验,只有到现场才能得到!”我宽慰她,“每个人都是遍体鳞伤,在意志极限时才能得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她点点头,“妈,您再艰苦几年,我一定会考取的!”
是的,必然中带有偶然,偶然中又带有必然!
女儿散文12:相信就是祝福
文/杨娇松
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在学校有老师严格教育,在家里有我们积极督导,加上她自身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时常地会有她的同学家长在我面前称扬她的成绩,我总会谦虚地回答:“数学差了些。再说,她现在还小,长大不知会怎样呢。”说的次数多了,有时也未在意她就在身边,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潜意识里就有了自己数学成绩不太好的概念,对数学的兴趣悄然减退。又时不时遇上几题超出大纲的思考题,憋红小脸也做不出来,自信心大受打击。终于有一天她哭着说:“妈妈,数学题一点也不好玩。”我才重视、思考、醒悟,作为一个母亲,哪怕是无心无意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起到多么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言是家长塑造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会用精致、温婉的语言说话,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同样的事实我完全可以这样表述:女儿的数学学得很好,但语文和英语更好!这样对她的心理暗示将是积极的、正面的、良性的。然后再帮助她分析提高,使数学成绩也能名列前茅。这样做才是合格而智慧的家长。
想起老年人教育年轻妈妈不要在婴幼儿面前说生病等不好的话题。孩子的思想是透明的,孩子的心是有灵性的,他们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呀。
又想起女儿学画。我们将家里客厅偌大的一面墙作为她作品的展示墙。实行“末位淘汰制”——每有一副新作问世,就换下一副最差的旧作。这样推陈出新,墙面越来越赏心悦目。这独一无二的“装修”不但为我们的寒舍增辉不少,而且每有客人来家,必被这一墙画作吸引,情不自禁赞不绝口。这份肯定让她兴趣日渐高涨,画技日渐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最宝贵的财富!但兴趣和自信不是凭空而来。孩子一时的热情和能力往往是稚拙的,你呵护它、鼓励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打压它,它就会消失。大千世界复杂多变,大人有时都无力掌控命运之舟,谁不需要鼓励呢?尤其是来自至亲至爱的人。父母的评价永远是人生大厦的基石。
相信就是祝福!从今天开始,我会骄傲地告诉赞扬我女儿的朋友:“谢谢你。我的女儿学习的确很好,她会一直努力,一直优秀下去。”
女儿散文13:童年
文/纪耕涛
女儿的童年是由学习、看动画片、练特长、玩电子游戏四部曲组成的。
每周一至周五,白天上完课,晚上放学回家不顾吃饭,她也要先赶写完作业,为的是晚饭过后抢占电视,看那似乎永远也看不够的动画片。周六、周日上一个小时的古筝课,补两个小时的英语,晚上,再去乒乓球俱乐部打乒乓球。其余时间,她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孩子太累了,没有太多自由的空间,因此,当她周末做完作业的时候,我说:“走,孩子,我们一家骑自行车到野外兜风去,你看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多好啊!”而她却说:“你们去吧,我玩一会儿电脑游戏就是很好的休息了。”
唉!我慨叹:这就是新生一代的童年生活啊!他们大多爱享受“温室”,屈居“笼子”,徜徉在网络世界里,完全失去了那份自然的野性……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累并快乐、五彩缤纷的童年啊!
那时我家有二十几亩地,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扔下书包,到地里先干一阵子活儿,然后才能回家写作业。娘说,知道干活累,不好受,才懂得努力学习。
最快乐的时光是伙伴们在一起的日子。
先是大家聚在一起玩游戏。我们当时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摔“泥锅”游戏——几个小伙伴到干涸的水湾里每人挖一大块泥巴,扯下一块,揉捏成“锅”形,然后口朝下,用力向石磨盘上摔去,只听“嘭”的一声,“泥锅”的肚子胀破了个洞,其他的小伙伴必须用自己的泥把那个洞给堵上,摔的人便赚了别人的一块泥巴,高兴得不得了。有“藏树叶”游戏——摘一片槐树叶子,一个伙伴在一家老土房子的后墙上随便找个小墙缝将树叶藏好,其他同伴到墙上找,不免抠墙挖壁,弄得本来千疮百孔的老墙一片尘土飞扬。有时声响太大,惊动了住家的老奶奶,老人拄着个拐杖出来骂:“你们这帮小王八羔子,看我用拄棒敲你们!”那时孩子们会叫嚷嬉笑着,四散奔逃。还有男孩子最爱玩的“战斗”游戏——十几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当“八路”,另一组装“鬼子”。“战场”是那些没人住的坍塌的破房子和连成片的草垛,双方或冲锋陷阵,或迂回包抄,孩子个个弄得浑身是土,满头是草,有时竟然忘记吃饭,大人干活回家到处找,找到了被爹娘拽耳朵的,拍屁股的,大声叫骂的,那场面也真够滑稽的。其余的游戏还有很多,如:抽陀螺、打“木尖儿”、弹玻璃球、滚铁环等等,也是趣味无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是那些在野外的时光。
到小溪边放牛:几个孩子将牛扔在溪边的草地上,聚在一起打扑克;有时一块到草丛中捉蚂蚱,或到人家田地里偷几个地瓜挖俩芋头,胆大者捉来了蛇,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生起火堆将这些东西烧着吃。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灿烂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大地,牛儿在悠闲地吃草,孩子们津津有味地享用着“野味”,那幸福的涟漪啊,一圈圈荡漾在他们天真烂漫的脸上。吃饱了,玩累了,以大地为床,往草地上一躺,惬意地睡着了。等一觉醒来时,那牛儿也全吃饱了。于是大家牵着牛到小溪边饮一下,就成群结队,吹着树叶做的哨子,唱着欢乐地童谣,回家交差了。
去快要干涸的大水沟里捉鱼,捞田螺,挖泥鳅也是一大乐事!当大人们浇地把路旁的大水沟里的水快要抽干的时候,可乐坏了孩子们。大家拿着铁锨,提着水桶,端着脸盆,拎着网兜,光着脚往那大沟方向疯跑。到了后,纷纷抢占水产丰富的水域,用铁锨挖泥筑成小水坝,下手捉鱼,用网兜捞田螺,一会儿功夫,盆里、桶里就满了。干活的大人有时也急不住了,扔下农具,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加入了孩子们的行列。大人们有力气,连泥里的泥鳅都给挖出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庆贺晚上又可以改善生活了。于是,又开始打水仗,扔泥巴,弄得也跟个泥鳅似的,才大呼过瘾,满载而归。
童年啊,只有一次,每次回忆起那童年的往事啊,心中就倍感甜蜜。如果真有“时光隧道”的话,我真的好想再回到我的童年去——然而,那只是一种奢望罢了。时代在变迁,那“童年”也在悄然改变着自己的容颜,丰富着他独有的内涵。不过,我想:社会再怎么发展,属于孩子们的童年,最好还是走出那狭小的“囚笼”,到阳光明媚的广大天地中去——毕竟,有了阳光,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女儿散文14:春是一杯女儿红
文/张梅
“开春”两个字,干净清爽,像缓缓打开的门扉,透进的是敞亮明媚。“春”字更好,舒展的撇捺之间,春和景明,充满阳光。
数九寒冬,身在江南的我们,被湿气和寒意同时侵袭,漫长难熬,好在这一篇章接近尾声,春的气息像饱蘸了汁的笔端,轻轻落下,就已经氤氲开来。
光阴流转又一年,因为有春,不觉得光阴惆怅无情,反倒觉得无尽的新鲜铺开来,叫人起了珍重欢喜之心。刚开春,一切欣欣然,比起仲春和暮春,端然一份清丽,像是齿间有一枚薄荷糖缓缓化开。
喜欢这春之始,轻暖的风拂来荡去,柳条如同流苏,乱了又柔顺,柔顺了又吹乱。湖里的水悄然起了变化,波面变得油润起来,一波推着一波,细看有些晃眼。云层虽然厚,但阳光透过云层像油彩般倾在湖面上,偶有雨珠洒入,多了份生气灵动。
有了雨,地表松了,绿意从草根往外透,枯萎又重新被萌芽取代。古人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在我们淡忘了农时节气时,草木禾稷们仍有条不紊地与节气应和着。
最喜欢看那些落光叶子的树木,经常相见又叫不上名字也无妨,解落三秋叶,在秋冬它们删繁就简,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它们深藏自然之道,舍与得,放下的是秋的枯萎,得到的是华枝春满。新生,往往在舍弃之后。此时有的枝上鼓起豆粒大的疙瘩,有的树上叶苞如毛笔头,在风吹雨润中透芽长叶,一天一个模样,成为春天的主力军。
最有意思的是红叶石楠,像某个诗人的笔名,枝叶被修剪成蘑菇形,上层的红艳的嫩叶堪与红花媲美,这时候红嫩的枝叶全然没有了矜持,一枝枝直往上冒,揭竿起义一般,似乎能听见它们在风中旌旗猎猎的声音。春天的到来,让植物们也充满了豪情和活力。
红梅先绽,甜美的红云在草坡上蔓延开来,让人觉得喜气洋洋。近看,花苞紧裹,红得要艳一些,如古代女子眉心的美人痣,绽开的如晕开的胭脂,多了份娇俏,光彩照人。来到树边拍照,对春天总是有颗热恋的心。早春的几粒花蕾,几朵野花都能让人惊喜,更何况这满树灿然的花朵?几位老人,在花边漫步,其中一位老者说道,小时候我们还学过春天的歌。然后他低低地唱起来: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的气息是能感染人的内心的,不在于你是富足还是贫穷,不在于你是老迈还是年幼,春光盛大,展示于芸芸众生眼前。在人世行走,时光过,鬓如霜,可是到了春天,儿时的歌谣被哼起,舒缓而美好,如同苍老的枝丫上开满了花朵。
草到处安家落户,你拥我挤,草是绿色的潮水,涌上春天的山冈,草的家族生息繁衍,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地上的草儿更是数不清。草一岁一枯荣,荣时,便是大地回春。草开舞会,蓝钻石般的婆婆纳、金黄的蒲公英,还有蓬、蒿、荠、鼠曲草、紫云英……都是舞会的主角。
草一脉天真,稚嫩如孩童,烂漫如孩童,挤出石缝,跃上瓦沿,跑到天涯。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春草又是春天的信笺,洋洋洒洒,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归来,陌上正花开,可缓缓归矣。
鸟雀们明显活跃起来。过了严冬,噤声了的鸟儿们又啼啭起来,从枝头到草坡,飞的飞,蹦跶的蹦跶,鸟语花香,共同成就春的气象。体形瘦削的鸟有矫健之美,尾羽细长,凌空而飞,如善舞的少女,举手投足间都是诗意。腹圆体胖的鸟看上去憨态可掬,缓缓地在草地上踱步。因为有了鸟,即使在家中,窗外的世界也不像冬日沉寂。有时到了午后,窗外也有鸟的婉啼,清脆或急促,有时群鸟啁啾,似开音乐会。
开了春,冬寒步步退去,春天意气风发,春天推陈出新。
再下去,桃李春风一杯酒,春天是一杯浓浓的女儿红,刚端至唇边,就让人已经有了醉意……
女儿散文15:爆米花飘香
文/陈浩
和女儿逛完街经过街口,看见两个老人正在爆玉米花,禁不住香味的诱惑,我跑上前去买了两包。女儿正专心致志地看着那个黑黑的机器,没想到被出炉时的响声吓得哇哇哭了起来。随着爆米花香气的弥漫,女儿竟然破涕为笑:“好香,好香。”吃着美味的爆米花,我的思绪又回到从前。
小时候过春节,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风景线。这个黑黑的机器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最热闹的角落。
我家后院的王爷爷每天挑着爆米花的机器走街串巷,但平时生意比较清淡,到过年时候,生意便火爆起来,他把机器往地上一放,准得大半天才能收工回家。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爆玉米花,我家也不例外,每每听到他吆喝“爆—玉—米—花”,我便急急地要母亲装点玉米和大米,朝王爷爷那儿奔去。这时总有眼疾手快的,等我赶到时,王爷爷早就被人围在中间,这家大人说:“你帮我爆五斤玉米”,那家大人说:“你帮我爆五斤大米”。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嚷嚷“先爆我们家的”,我也夹在中间喊“先爆我的”。王爷爷总是慈爱地望着大家,吩咐大家先不要急,排成队,一个一个地来。
随着支起的炉火,周围的气氛也变得温暖起来,红红的火苗映得王爷爷的脸黑红黑红的,他拉着风箱,不多时,便嘱咐大家走远一点。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一团白色的雾气弥散开来,炸开的玉米花“疯狂”地涌出炉子,钻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香香甜甜的爆米花味道,就那样毫不顾忌地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你抓一把,我抓一把,狼吞虎咽往嘴巴里塞,大人们也不歇气儿地吃着,笑着,说着,场面好不热闹。
贪玩的我总是吃了一肚子爆米花之后,就把粮袋交给王爷爷,四处野去了。王爷爷收工以后,会把爆好的玉米花送到我家。我后来发现,王爷爷送来的玉米花里总有些其他的食物,譬如大米花、小米花什么的。我很生气,跟父亲“投诉”说:王爷爷掺假。父亲呵呵地笑着说,王爷爷这是心疼你,把炉灶里的全倒给你了。
王爷爷早已经去世了,我从城里回到村里也难得赶上一次爆米花的场面,但那些爆米花的芳香,却一直芬芳着我的流年,深深地烙在我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