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干冷,寒风凛冽,幸好回到家里,还有一室温暖,可以穿着单薄的居家服,悠闲地翻画册、喝红茶。自己舒服了,便不由得操起闲心来,古人是怎样度过这寒冷冬天的呢?
最有雅兴的要数明人张岱,大雪天,“余挐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寒冬腊月,一连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人迹罕至,飞鸟绝迹,云水苍茫,陶庵先生穿着大衣抱着小火炉,去湖心亭看雪,他自己谓之傻气,我却觉得悠闲至极。
最温情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对小炉似乎特别钟情,“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意境慵懒,画面唯美,闲适之意跃然纸上。他还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妙句,雪天,炉火通红,三两知己围炉而坐,喝杯小酒,聊点儿闲话。
最有意思的要数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他在《戏咏暖足瓶》里这样说:“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所谓暖足瓶,就是现在的热水袋吧。当真是戏谑之作,说是如果有年轻美女陪睡取暖,还不如买个暖脚宝来得实惠,心无杂念,一脚睡到大天亮。
最奇葩的是唐宋时期纸被盛行,不少大诗人都对纸被有过记述,很难想象数九寒天盖着纸被是什么感受。宋人刘子翚(huī)曾在《吕居仁惠建昌纸被》里记述纸被的制作过程和工艺。苏轼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述如何修补破损的纸被。诗人徐夤在《纸被》一诗中写过“一床明月盖归梦,数尺白云笼冷眠。披对劲风温胜酒,拥听寒雨暖于绵”,称纸被胜过丝绵。我却不知纸被的软和暖究竟如何,只能隔空遥想。
冬天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取暖,闲翻画册,看到很多古人取暖用的神器。春秋时期的燎炉,粗笨简陋,主要通过木炭御寒;汉代的熏炉,造型怪异,主要用来熏香和取暖;唐代的香炉,精巧别致,除了暖手,还可以用来暖被窝。到了清代,手炉已经发展成为工艺品,做工细致、考究,像“铜胎掐丝珐琅”款,雕花、镂空、镶嵌,精美绝伦。从这些小巧的取暖物件上,足以窥见古人对生活的态度。
想起《红楼梦》中,宝玉去上学,不忘带一手炉,黛玉去串门,雪雁也是巴巴地跑去送一手炉。古人宽袍大袖,把个手炉藏在袖中,倒真是“阳春腕底已生姿”。《红楼梦》里过冬,闺阁情趣蛮多,姐姐妹妹聚在一起,“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倒也逍遥快乐!
我不用手炉,也不写诗,更不制灯谜,我有我的活法。冬日暖阳慢慢斜进窗棂,窗台上的白瓷盘里,一簇蒜苗郁郁葱葱,我坐在一旁一页一页翻着画册,内心安宁、清静,欣赏着古人的生活方式,品味着冬天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