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奶奶带大的孩子,就算走得再远,吃过再多美味,最想念的,还是奶奶煮的菜……
奶奶离世很久了,偶尔心里闪过她的身影,是那一双三寸金莲,还有白发、笑容、大手。一个孩子能记住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吃和玩儿,而我所有与吃有关的记忆,都和奶奶有关。
60后的童年,物质生活要多匮乏有多匮乏,萝卜土豆大白菜是日常菜,江米条、奶条饼干是奢侈品,就连鸡蛋,都是极其金贵的。现在回想当年,奶奶就像魔术师,用仅有的普通食物,顿顿饭都能让我们仨吃得舒服。去年老同学聚会,一个女同学当年和我是闺蜜,说起经年往事,不无向往地说到:小时候去你家,见你奶奶给你们蒸的鸡蛋羹,里面隐约有海米和葱花,看着那个嫩啊,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你奶奶的手艺真好!
鸡蛋羹绝对不是常吃的东西,我们仨在长身体,奶奶隔三差五地做些可口的美味来满足我们贪婪的胃。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做的杂鱼。
杂鱼,而不是炸鱼。菜场的菜不仅少,而且还要限量,每当菜场进菜了,分分秒秒就能传遍街巷:来菜啦!快去排队!而不常见的杂鱼,更是稀罕物,往往是一会儿的工夫就卖完了。
收拾杂鱼费时费力,各种各样的鱼类混杂在一起,有青鱼,有黄花鱼,还有小虾和小螃蟹,好玩儿的是大鱼肚子里偶尔会有小鱼,真的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啊!奶奶极有耐心地一点点去掉头和鳞,洗净。奶奶还善用边角余料,剔出的鱼鳞和鱼头舍不得扔,搁锅里熬啊熬,熬成了鱼冻,简直是天下无双的美味!那时候小,不知道跟着奶奶学点厨艺,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奶奶是如何在缺油少盐的情况下把一锅杂鱼炖得那么好吃的。记得奶奶去世后我问过母亲,母亲也说做不出来奶奶的味道,只能凭记忆做,味道差的太远了。而到了我当家理财的时候,日子好得不得了,厨房里的各种调料应有尽有,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可是我居然连母亲的味道都做不出来,更不用说奶奶的味道了。
无可救药地喜欢某种食物,能让人的味觉变得无比挑剔,我好像拥有了超能力,即使是吃大厨做的鱼,也总觉得味道差了一点,差在哪?细细一想,哦,不是奶奶的味道啊!每次吃鱼都会想起奶奶,想起她老人家一边洗鱼一边絮絮叨叨的样子。如果她老人家健在的话,一定问问是如何让鱼腥味全无又味道浓郁的。幻想着奶奶一脸慈祥地笑着,没有什么惊天秘密似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样子。大概奶奶是通了某个"道"吧,类似于庖丁解牛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味道却像老艺人演出的话剧,夯实的演技像两只脚踩在地上,踏实又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