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笔构网

2024-04-28文/郭志刚随笔

暑假过完了,孩子们终于迎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开学日子。我回忆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学生开学的场景。

那时候天刚亮,孩子们就早早起床,慌着收拾起自己的书包。那时候的书包,不像现在这么漂亮,都是母亲用粗棉布缝的,如果谁家的书包从供销社买来的的确良做的,就会赢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说是收拾书包,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不像现在孩子们的书包是个百宝囊,要什么有什么。那时候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什么都没有,书和本子都是老师发的。条件好一点的有个铅笔盒,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就挎着一个空书包,等着老师发新书。不过,虽然贫穷,大人们还是尽量让自己的孩子穿得体面一些,没有新衣服,就把旧衣服洗干净,总得让孩子精精神神地去上学。

开学了,学生们一般要升一级,所以教室换了,老师也换了,有时还要重新编班,班里有老面孔,还有一些新面孔,是新来的同学。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我父亲同事的孩子从其他公社转到我们班,第一天刚入学时,他很腼腆怕人,老师就安排我俩坐一个桌。排座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事,那时候老师排座位很简单,也公道,一般根据个子高低排,低个的坐前面,高个坐后面,大家都没意见。对于谁是同桌大家都很在意,总是希望是个学习好的、人品好的。多少年后,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同桌的你".

开学第一天,最激动人心的是发新书。孩子们望眼欲穿,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老师抱着一摞子新课本进教室了。发新书的时候,老师喊到谁,谁就到讲台上领,孩子们急不可待,都希望老师早点喊到自己。那时候不像现在课程这么多,要发好些书,小学生一般就发语文、数学两本书,也没有任何课外书,孩子们对课本如获至宝,大家用双手恭敬地从老师手里接过新书,还没回到座位上,就猴急猴急又小心翼翼地翻着看,淡淡的书香沁人心脾,同学们总是放到鼻子上使劲嗅一下,书中的文字和插图,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奇妙的世界。

现在好多中年人都有老课本情节,孔夫子旧书网上,一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老课本就卖上千元,十分抢手。我至今还保留着我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那是我收藏的最珍贵的东西。

同学们珍惜发的新书,放学回家后不吃不喝开始包书皮。别小看这包书皮,它可是个技术活,没经验就是包不好。哥哥、姐姐、爸爸、妈妈都过来帮忙,一家人齐动手,很快书皮就包好了。包书皮一般用牛皮纸、旧报纸,条件好的可以找来《大众电影》画报,画报纸又硬又光又结实,是最好的,小孩子在班里就显得特别有面子,说话走路都光彩自豪。

天渐渐黑了,忙碌的乡村一下子安静下来,昏黄的煤油灯下,孩子们幸福地翻看着新书,不知不觉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