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嫁在本组,男方家请来的接亲客和客头也都是乡里乡亲。
客头又叫押礼先生。好事成双,男方家请了两个押礼先生:组长蔡洪山,乡亲肖光进。
喜期当天,客头领着迎亲队伍来抬嫁妆。"发奁(嫁妆)"时,客头依照礼规,要求我们长辈齐聚中堂,在祖案前坐下,他俩将代表男方家,依次一一敬酒,以谢娘家人对女儿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
这是礼节。能够在喜事当中充当客头的人,都是懂礼节、知礼仪的。蔡洪山和肖光进发觉我的老父亲没有到场,就问老人家在哪。得知老父亲在我家斜对面百米开外的侄儿家,他俩就亲自前往迎请。老父亲年事已高,"弯腰驼背"的,行动有些不利索,走路较为缓慢。年轻的蔡洪山二话不说,在我父亲面前放低身子,说:"爷,我背起您走!"说完,他不由分说,一下子将我那八十六岁的老父亲背起来就走,肖光进在旁边护持着随行。
蔡洪山的行动让在场的寨邻老幼和外来的亲戚朋友们感到意外。因为能像他这样身体力行"扶老携幼"的人,如今不多见。
其实,在我们这些知根知底的人看来,蔡洪山那样做,也不觉得惊奇,因为他从来如此。
当年,蔡洪山的父亲和我大哥合伙经营旋耕机,帮乡亲们耕田耙地。那是个很辛苦的活儿。田水困难,"赶水打田"的时候,主人家费尽周折,将来之不易的水引入田中之后,打田机就得及时运作起来,否则田水稍纵即逝,就没水打田了。所以,田水一到,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旋耕机手必须立即行动。那时的蔡洪山还不是组长,只是个初出校门的小青年,但他已经能够体恤大人的辛苦了,打田的时候,只要他到场,一定会主动请缨:"董耶(叔),你歇一下,我干就行了。""董耶"是我大哥。
蔡洪山的邻居张二嫂说,蔡洪山母亲生病期间,行动不便,好长一段时间都是他背进背出、背上楼背下楼,无半点怨言。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能够始终如一地服伺病中的母亲,并且和颜悦色,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孝子。
蔡洪山不但主管着组里面的大小事务,各家各户的婚、丧、嫁、娶等事务,大多也是他在全力以赴地主持、打理。事主家办几天事,他就操劳几天。
蔡洪山敬老爱幼,关心群众,对邻里乡亲的大小事务乐于相助,是个热心人,堪称我们这个村民小组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