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我在家中堆杂物的筐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根弹簧连着两块圆木头,前边一块稍微有些尖。这是什么呢?直到有一次看到父亲把这东西放进皮鞋,我才知道这是鞋撑。
那时父亲只有一双皮鞋,鞋是棕色的,他很爱惜,到了星期天会就去大华电影院门前的广场,找师傅擦皮鞋。擦鞋时十分讲究,要坐在一个能旋转的椅子上,然后两脚轮换放在撑架上,师傅要先用水将鞋底边清洗一遍、擦干,将鞋面灰尘除去才上油,等油稍干后,开始打蜡,再用毛刷、棉布轮番作业。整个过程有些复杂,不过皮鞋擦完后的确光亮照人、像新的一样。
我的第一双皮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工作的第一年买的,父亲嘱咐我,要经常擦才能穿得长久。那个年代镇江大街上已找不到擦鞋匠,只有靠自己。我买了鞋油、刷子,到了休息天总要把皮鞋擦一擦。为了擦得快、擦得亮,我总结了一套管用的方法,只需5分钟便能完事。
那年,单位团委组织学雷锋活动,大家上街为市民义务服务。有人会修自行车,有人会修手表,我想到了擦皮鞋。那天,我的服务深受欢迎,一天下来让几十双皮鞋焕发了容光。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擦皮鞋成了生意活,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那时因为工作繁忙,我也不在家里擦鞋了,上街找人擦成了习惯。
大市口广场后街有一位大妈擦鞋认真、技术好,每到休息日我总要去找她擦鞋。时间久了,我与她熟了起来,知道了她的家境。她是企业退休的,丈夫得了重病常年在家,而两个儿子大的下岗、小的刚读大学,为了多挣些钱,她才做起了擦鞋生意。
为了帮助她,我动员家人、朋友都找她擦鞋,有时我还会带上几双鞋打包请她一起擦。但是没过几年,我却再也找不到她了。“是家庭发生了变化,还是她太累了不愿做这生意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答案:她和大儿子在大市口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合开了一家“擦鞋吧”,因为大妈为人厚道、技术又好,生意做得还不错。
近年来,我很少光顾大妈的“擦鞋吧”了。因为退休在家,生活轻松了,自己擦皮鞋又成了常事。趁着午后的阳光,我会拿出几双皮鞋坐在院子里,打开收音机,边听音乐边擦鞋,不知不觉中几双皮鞋已一尘不染、油光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