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请欣赏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1

传统德育的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智慧、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就是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的机械表演。这种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特征。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实践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没有了载体,便没有了德育,而新课程中的综合活动课程恰好具有这种功能,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从“依法治国”到“以德治国”,我们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闪光点。此次新课程改革,鲜有经验可循,在综合考虑了学校和本地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后,我们初步开发出了一个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并把德育渗

透其中的系列校本课程。以下是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初步体会。

一、在社区服务课中渗透德育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从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而且这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更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修正作用。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老师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在活动中理解了社会福利事业,献爱心活动对每个人的意义,这正是爱国爱家爱人的具体体现,真正使学生们感到公益活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在校园公益课中渗透德育

针对当前一部分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的情况,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

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责任心不强,义务感较弱,生活能力很差,有的甚至无法适应社会,又谈何成为栋梁之才。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创建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开设了校园公益劳动课。为了科学而又周密的安排组织好校园公益劳动课,年级组负责组织,班主任具体布置,广大学生负责实施,学生会督促检查、考评,最后按学分评出成绩,并存入学籍档案。劳动中,将卫生管区分成若干区域,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要求,承包到人。承包工作基本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以便于发挥特长。由于任务重,难度大,劳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劳动中,班主任老师要亲自动手教学生怎么干,并向学生讲解劳动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校园公益劳动课,使卫生管区面貌焕然一新,管区内到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台阶楼梯一尘不染,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劳动观念有了很大的增强。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在了实处,对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珍惜劳动成果,铸造强建体魄,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审美观都大有益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热爱校园、保护公物、对社会的责任心、义务感等。但它不是说说讲讲就能养成,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

的不懈努力,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性。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条件。许多同学在课后总结中表示,是劳动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们要自觉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其实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劳动不光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校护校的习惯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在多学科综合考察课中渗透德育

在考察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各学科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实践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和吃苦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和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多学科综合考察活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是有效的。科学考察过程真正把每一位同学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体验与感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融合起来了,这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的。同学们真正体验到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定律、定理的套用,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及幸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渗透德育

在一年多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并且打破了行政班的限制,同一研究方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由专门的教师进行培训、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也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礼貌意识,野外生存能力等,这是单纯的德育很难做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学会了同陌生人打交道。过去,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逐渐增进了解,使他们敞开心扉,坦诚地面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从而使彼此的交往更加深人,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的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

五、在学生自主性管理课中渗透德育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能力,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从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它是整体的、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评选出刘翔等10名人物和中国女排。在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感人的事迹,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不屈的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开学初,四年级开展《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各班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布置在中队之家,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或由各班老师讲述,或是年级学生集中在电教馆观看,让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孩子。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浪花,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发自内心的“声音”。故事感动了孩子,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

学科整合 承前启后

自去年学习了《春联》一课,学生对对联充满兴趣,加上春节联

欢晚会上的文化大餐——各省新春使者送春联,愈发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诞生。四(3)班以春晚的春联为学习内容,向全校展示了《赏汉语奇葩,游锦绣中华》综合实践活动,在对联中学生领略九州风采,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或风土人情,同时学生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无穷奥妙,学生学会将单联配成对并会挂联,初步尝试了写对联。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集部策划 班级个性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时,集部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每班根据班级特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细化、或调整、或补充。如上文中提及的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四

(3)班主要以赏春晚春联为主内容。四(1)、四(2)两班开展了《趣话对联》四(4)、四(5)两班开展了对联擂台赛??这样,让集体和个人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3

传统德育的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智慧、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就是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的机械表演。这种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特征。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实践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没有了载体,便没有了德育,而新课程中的综合活动课程恰好具有这种功能,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从“依法治国”到“以德治国”,我们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闪光点。此次新课程改革,鲜有经验可循,在综合考虑了学校和本地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后,我们初步开发出了一个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并把德育渗

透其中的系列校本课程。以下是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初步体会。

一、在社区服务课中渗透德育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从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而且这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更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修正作用。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老师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在活动中理解了社会福利事业,献爱心活动对每个人的意义,这正是爱国爱家爱人的具体体现,真正使学生们感到公益活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在校园公益课中渗透德育

针对当前一部分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的情况,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责任心不强,义务感较弱,生活能力很差,有的甚至无法适应社会,又谈何成为栋梁之才。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创建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开设了校园公益劳动课。为了科学而又周密的安排组织好校园公益劳动课,年级组负责组织,班主任具体布置,广大学生负责实施,学生会督促检查、考评,最后按学分评出成绩,并存入学籍档案。劳动中,将卫生管区分成若干区域,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要求,承包到人。承包工作基本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以便于发挥特长。由于任务重,难度大,劳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劳动中,班主任老师要亲自动手教学生怎么干,并向学生讲解劳动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校园公益劳动课,使卫生管区面貌焕然一新,管区内到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台阶楼梯一尘不染,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劳动观念有了很大的增强。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在了实处,对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珍惜劳动成果,铸造强建体魄,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审美观都大有益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热爱校园、保护公物、对社会的责任心、义务感等。但它不是说说讲讲就能养成,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性。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条件。许多同学在课后总结中表示,是劳动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们要自觉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其实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劳动不光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校护校的习惯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在多学科综合考察课中渗透德育

在考察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各学科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实践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和吃苦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和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多学科综合考察活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是有效的。科学考察过程真正把每一位同学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体验与感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融合起来了,这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的。同学们真正体验到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定律、定理的套用,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及幸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渗透德育

在一年多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并且打破了行政班的限制,同一研究方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由专门的教师进行培训、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也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礼貌意识,野外生存能力等,这是单纯的德育很难做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学会了同陌生人打交道。过去,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逐渐增进了解,使他们敞开心扉,坦诚地面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从而使彼此的交往更加深人,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的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

五、在学生自主性管理课中渗透德育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能力,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化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对我校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活动期间,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设计的这些活动内容,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两周围绕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三、让学生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以“实践”为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指导学生要注意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活动资料,如照片、日记、采访和调查记录等,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将活动的一刻永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家长老师分享活动的成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的。

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5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本文就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提出几点看法,使得综合性学习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1.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的时间,而是指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因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而关注的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所以,要是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落实每个环节。

2.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该考虑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比如,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敏感之处。这就有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和文化背景,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体验。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面对这些,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教师应该有善待之心和体察入微的细心,关爱、保护这些在学习活动中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恰恰可以成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契机,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许因此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语文综合性学习妥善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替学生分组、替学生选择论题、替学生拟定活动提纲等,二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节目主持人,基本不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某一类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应该是自下(学生)而上(教师)的。由教师设计出的任何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有的可以利用学生来实践,也是不足取的。因为它背离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把学生推到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应该特别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地,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不能过渡的参与。

4.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考虑活动的效果。

和语文课本的教学相比,语文的综合实践课没有一个检测的体系。是一个可开展也可不开展的课型。语文课本的教学效果有平时的大、小测验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这就强制地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务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一种自发的自由组织的活动,开展的多少,不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效果。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无序化和随意性,造成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局面。这样就无法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对于语文的教学也就得不到好处。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是一项贯穿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那只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样版。如果我们就依照教材的安排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同,就不可能开展同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项适合学生水平发展的,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学生词语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词语积累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写作训练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两次的活动就想达到某种效果是不可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个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活动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应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学生应该是被这条线穿起的一颗颗珠子,在运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教师只能做一个接线的阿婆,什么地方的线段开了,教师就把它接起来,教师永远不能去充当被线穿上的珠子,否则,就会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种种现象,使我们开展的活动失去意义。

6.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综合性学习有许多跨学科的内容,这些其他学科知识介入的根本目的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是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交叉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他的最终指向仍旧是语文本身,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而不能舍本求末,越俎代庖。强求其他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给传统的语文学习输入新鲜的血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我们主要应该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各方面能力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综合实践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从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它是整体的、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xx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评选出刘翔等10名人物和中国女排。在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感人的事迹,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不屈的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开学初,四年级开展《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各班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布置在中队之家,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或由各班老师讲述,或是年级学生集中在电教馆观看,让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孩子。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浪花,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发自内心的“声音”。故事感动了孩子,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

学科整合,承前启后。

自去年学习了《春联》一课,学生对对联充满兴趣,加上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文化大餐——各省新春使者送春联,愈发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诞生。四(3)班以春晚的春联为学习内容,向全校展示了《赏汉语奇葩,游锦绣中华》综合实践活动,在对联中学生领略九州风采,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或风土人情,同时学生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无穷奥妙,学生学会将单联配成对并会挂联,初步尝试了写对联。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集部策划班级个性。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时,集部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每班根据班级特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细化、或调整、或补充。如上文中提及的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四(3)班主要以赏春晚春联为主内容。四(1)、四(2)两班开展了《趣话对联》四(4)、四(5)两班开展了对联擂台赛这样,让集体和个人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下学期,我们继续努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