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砖瓦匠

笔构网

2023-07-29文/山溪情感

在川东北一带修房造屋,除石匠、木匠、泥水匠外,砖瓦匠也是缺一不可的。

乡村砖瓦匠,是专门从事砖瓦的制作,工序复杂,长期与泥巴打交道,日晒霜冻烈火烤,活路又脏又苦又累。

要想把泥巴变成建房用的砖瓦,必须得经过很多道工序。制作砖瓦用的泥巴,要选粘行的大土泥,土中不能夹有小石子。沙土和土质肥沃了的泥土制作出来的砖瓦坯,不结实,易破损变型,并且收缩性大。所以,制作砖瓦坯,选择田土最关健。

选择好田土后,得去除面上的一层泡土,用锄头翻挖出底层新土碎细,浇上水浸泡几个小时,让泥土吃透水松软后,牵出一只耕牛在泥坑里打着转,反复踩压,直至泥土粘稠成软泥,里面没有细小的泥颗粒才能成为砖瓦泥。如果软泥中夹有细小的颗粒土,做出来的砖瓦在烧制的过程中就会爆裂成为废品。所以,踩制出来的砖瓦泥,要用小钢丝绷成的弓,划割成团用力层层堆叠成一座小山。

做砖和做瓦的泥有所区别,做瓦的泥要软要细,没有一点杂质,否则,泥巴粘性不好扶不上桶,很难做出瓦坯来。

先说做砖吧。做砖得用盒子,砖盒子一般都是用柏树木做成,有做大砖369的盒子(厚度3寸,宽度6寸,长度9寸);有做中等砖的盒子(厚2寸,宽4寸,长8寸);还有做小砖的盒子,尺寸大小按主人家的需求,找木匠定做。砖盒很有讲究,档头的一头是固定的,另一头可以活动。同时,还有一个木档板,用来固定砖的长度。

做砖时,用弓弦划下一块与砖大小的泥坨,在一旁的石板上拌揉均匀后,抓一把煤炭灰撒在砖盒上,让泥巴不粘盒子。然后,双手抱起泥坨用力砸进砖盒内,用弓划去砖盒上下多余的泥巴,下面垫上一块小木板,松开面前砖盒档子,让盒子与泥砖脱离,这样,一块砖坯就完成了。如此这般地做好10余块砖坯后,再一同端到平整好的泥堤上码好,风干后入窖烧制。

一般一个手艺娴熟的砖瓦匠,一天能制作砖坯400至500匹,上世纪90年代前,每天能挣4至5块钱的收入,也算相当不错了。

相比于做砖,做瓦的活就更精细一些。不仅对泥坯的要求要高,而且还要将泥巴搬进平整的晒坝或瓦蓬内,堆叠成高一米多,长60公分,宽20公分左右,用弓弦划割得整整齐齐的泥墙,面上洒上水,用手掌揉熟后备用。

做瓦的工具叫“瓦桶”,形状像一只挑水的木桶,但没有木桶那么大,下大上小,呈圆柱型,下面是一个圆型的转盘,便于做瓦时转动瓦桶。桶上钉了四根小木条,作为四匹瓦的区分线,瓦坯形成后,小木条因向外凸起,此处的坯泥非常薄,瓦坯风干后,用手掌轻轻一拍,就会从此处分开成4匹瓦来。

瓦桶还得用瓦衣,用白布做的,大小与瓦桶差不多,做瓦时套在瓦桶上,便于瓦坯与瓦桶分离不粘连。做瓦前,先用固定了宽窄厚薄的推弓,顺泥墙推出一片1.5公分左右的泥片来,用双手平移到瓦桶前,围在瓦桶上,再用瓦刀在水糟内沾上水,将接头处粘住拍实,然后顺时针转动瓦桶,用瓦刀上下揉搓瓦泥,形成表面光亮的瓦坯后,砖瓦匠师傅便会用固定长度尺寸的竹笺,轻轻转动瓦桶,去除上部多余的边角泥,将瓦桶提起放入平整的场地上,松开瓦桶,取下瓦衣,一桶瓦就做成了。

做瓦比做砖轻松多了,一个熟练的砖瓦匠师傅,一天能做200多桶。但做砖瓦的最佳时间,一般都选择在秋冬季,因为气候干燥,雨水少,风干快。

砖坯瓦坯做好风干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入窖烧制了。要烧制砖瓦,得开挖窖子,挖窖子非常费事。要选择一块土质厚的岩坎边,按照砖瓦的多少决定瓦窖的大小,一般宽高都在3至4米以上的圆桶形,用石头砌窖门,石条做炉桥,窖壁用烧制后的砖块垒砌而成。

砖瓦烧制得好不好,得看砖瓦匠师傅的手艺,但装窖是最关健的一门技术活。装的基础脚砖是否牢固可靠很重要。若是不牢固,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倒塌现象,造成烟路堵塞,这窑砖瓦就有可能全部报废。装窑时还要注意留几处火路,保证畅通无阻,不然就会出现火势不畅,传热不均匀,导致烧出来的砖瓦质量不好。

烧窖的燃料都是用渣煤。开始时要烧小火,这段时间叫烘窑,目的是把窑里的湿气慢慢消除烘干,小火要烧两三天时间。直到黑烟从窑顶冒出,说明砖窑已经烧通透。可以上炭渣封顶烧“熬火”了。

用炭渣封顶后,改用大火烧窑,直到大火从顶部的烟路直冒出来。从窑门能看到窑炉里亮堂堂的砖瓦,就知道砖瓦的火候到了,这时候整窑砖窖的烧制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一窖砖的烧制时间大概要7天左右。烧制砖瓦是一门技术活,全凭砖瓦匠师傅的经验,火候掌握要适度。火太大,太猛,烧出来的砖瓦会变形、开裂、起皱,要不是碎的,要不会成为火头砖,砖刀都砍不断。

那些年烧制的砖一般都是青黑色,停火封窖时,窖子顶部用稀泥覆盖装上水,用小铁钎插上十几个小孔,让水慢慢从小孔向窖内渗透。烧红的砖因水浸渍而变成青黑色,就成了人们所说的“青砖”。

如今的乡村,已被机械化生产的页岩砖瓦占领了市场,农村已再难见到砖瓦匠光着臂膀,挥舞田泥繁忙的身影,以及那火红的窖膛,袅袅飘飞的煤烟和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