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散文

请欣赏前不久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前不久散文1:向着梦想前进

文/程欣怡

前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内容精彩而又丰富的《中国梦》这本书。

这本书向我们全方面展现了中国自古代以来的富强梦,包括向世界第一冲刺、大国崛起、警钟长鸣……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强军大业。我国先后受到了八国联军、日本等外来者的侵犯。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当时的贫穷落后。因此,中国现在一定要加快强军计划,实现富国梦想。

中国有个富强梦,我也有一个自己的梦想,那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在医院做护士的小姨告诉我,医生这个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还要经常熬夜加班。听了小姨的话,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

爸爸妈妈知道我要当医生的梦想后,大力支持,还让我当了一次“小医生”。有一天,爸爸的后背特别痛,让妈妈一看,长了个脓包。妈妈胆小如鼠,我这个“未来的小医生”自告奋勇,小心翼翼地拿着针向脓包刺去,“哎哟”爸爸大叫一声,我吓得立刻把手缩了回来。爸爸安慰我说:“不用害怕,看准位置,再试一次,我相信你。”一次、两次……脓包终于被刺破了。我仔细地拿着棉签把里面的脏东西擦掉后,轻轻地贴上了创口贴。爸爸翘起了大拇指对我说:“我家出了位小医生,做父母的就可以享福喽!”

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我决心刻苦学习,更加努力,向着梦想前进!

前不久散文2:幸福是堂自修课

文/草予

前不久,单位来了一位新同事,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皮肤白皙,头发微黄,清素得很。我也随着大家一起,叫她章姐。

第一次见章姐的时候,我和几个女同事并行准备打卡签到,只见她一脸笑容:“年轻人真好,真美!这里啊,像花园!”

章姐随后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喜爱赞美别人的人。她眼里的男同事阳光懂事有责任,她眼中的女同事可爱甜美又大方。

经常去行政部办理一些琐事的时候,就听见章姐的办公室一阵笑声。因为她爱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又好听,从那些对话里,我听到章姐有一对上初中的双胞胎儿子,长得像她,每次说到两个儿子时,章姐总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有一次,我跟章姐一起出差。在车上,我问章姐,“你有两个双胞胎儿子,老公一定很疼你,家庭一定很幸福!”

谁知章姐却说:“我离婚好几年了,现在跟着两个孩子生活。洗衣、做饭,给孩子们做保姆呗。”

这完全不是我想象的幸福模式,我有些惊诧,也觉得自己有些失礼,问到章姐的痛处了。可没想到章姐却兴奋地继续对我说:“你不知道,我两个儿子成绩有多好,都是班上的前三名,这个比我过什么好日子都让我满足!”

“其实,刚离婚的时候,我也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倒霉的人。幸福离我很远。可是我发现,无论我怎样抱怨,总是无济于事,还惹得两个孩子没心情上学,成绩也落了。后来我学会了改变,学会了每天多设法想些高兴开心的事,学会每天笑容多一点,对别人的赞美多一点,自己竟然也觉得轻松了!每天回家,在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我就想着今天做了什么让自己和别人开心的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相信,我还会遇到更好的人,下一个工作会更好,我也一定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章姐的这种心态让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幸福是一堂自修课,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要在心里上一节,在这堂课上学会乐观、开心,学会如何让自己喜悦。

前不久散文3:互不相欠

文/王恩亮

我在单位干一把手,前不久在儿子面临就业时,我和另一单位的一把手暗自达成一个协议。即,我负责把他儿子安排到我单位就业,他负责把我儿子安排进他单位工作。

协议达成后,我俩一再重申:安排工作期间双方无需相互送礼,工作安排好后谁也不再谈及此事,互不相欠。

这事办理妥当后一段时间,我生病住进了医院。这天我躺在病床上一觉醒来,让我大为吃惊的是,那位一把手竟然坐在了我身旁。

我挪了挪身子,非常感动地对他说:“是儿子告诉你的吧,咱不是说好互不相欠了吗?你这样做也太让我……”那位一把手立马打断我的话说:“咱哥俩说话也用不着玩虚的,其实我今天并非为了来看你,而是心疼我儿子。”

我大惑不解地说:“心疼儿子干吗跑到这里来?”那位一把手干笑着说:“老大哥,难道你还真犯糊涂?自从你住院后你们单位上的人不是轮流来陪护你吗,我今天来正是顶替我儿子。”

前不久散文4:人在画中游

文/聂嘉琪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乘坐220路公交车,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位于张家港市永联村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

看,农耕园里的12座桥,都是用古代的时辰来命名的,如果仅在这12座桥上走一走、品一品,也要花将近半天的时间。桥下碧波潋滟,鸬鹚捕鱼,水草芦苇相依,那种与众不同的惬意会溢满整个心灵。

农耕园里,自然、清新的环境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气息,可以自己磨豆腐,可以打铁,看牛耕地,坐牛车,在农家小院里玩斗鸡等等,累了还可以去喝杯豆腐花,吃一碗鲜美的河豚,还可以观看狗狗赛跑、小猪跳水等节目,唤醒了人们对乡村久违的记忆。

遥望远处的湖面,那若隐若现的几艘木船,不时地轻轻碰在一起。微风拂过,吹动岸边芦苇,顿时,花撒人间,化为一只只柔情似水的蝴蝶,带着丝丝娇媚,飞向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最美丽的地方……

下午5时许,我和爸爸坐末班车直达市区,但我的梦仍在延续。因为我知道,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是一首诗,一首江南水乡百姓从田园奔向小康的长诗;是一幅画,一幅江南水乡日新月异的绮丽画卷……

前不久散文5:随礼

文/张伟乐

前不久,有哥们对国礼送什么十分地感兴趣。国礼是礼仪和礼节的符号,到底送什么,自有国家有关部门去考虑。我辈小民,生活在滚滚红尘中,考虑更多的是人情往来,迎来送往。

小时候,亲戚朋友之中,谁家建房造屋,其他亲戚朋友要有力出力,无力出物。红白喜事,大都以实物相赠为准。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家乡一直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不同的时间段走亲戚,拿什么礼是有讲究的,但吃礼要还礼。还礼的形式最主要则在于随礼。人到礼到,是最大的诚意。人不到礼到说明还是要来往的,人礼都不到,那摆明就是要绝交的。越是关系和血缘远,礼的数量和质量随的也越少。

人在江湖漂,难免要挨刀。《史记》中曾记载了萧何随礼的一段逸闻。当初,当亭长的刘邦要到秦帝国首都咸阳去出公差,一般朋友都送随3钱,惟有萧何随了5钱。当刘邦安定天下,封赏众臣之时,以萧何功劳为第一,而且封地也封得最多。这让很多开国元勋们不服,刘邦就私下讲:“你们别忘了,当时在沛县之时,只有人家萧何多送了我两钱。”令人吃惊的是,此言一出,就没有人再议论萧何了。但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萧何之所以能排行第一,主要是功劳和贡献,那两钱的事只不过是刘邦为其找的借口。即使没有两钱随礼的事,刘邦也可能会找其他的借口。

故事已经发生,视角和解读却各有不同。很多时候,萧何随礼的事被我们进行了另类的解读。有人感慨:看看人家萧何,这礼随得多有水平,多了两钱,几十年后就获得了千万倍的收益。因此,我们中的不少人都是怀着功利心去随礼的,都想通过随礼而取得像萧何那样的收益。

世故人情,非钱不行。一次,参加某朋友的婚礼,主持人当面数红包,像唱票一样地读着钞票的数目,数目很让人吃惊,最少的5800,最多的有18000。小伙伴们都坐不住了,都感觉快要崩溃了,自己那几百元的红包如果被点名,还不如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

但经历过很多事的一老哥说:“大家放心,他们绝不会点咱们名字的。咱们是朋友,和他们的亲戚不一样,这其中远近是有别的。再说了,我们今天随得少。改天,他也就还得少。因为人情交往,有来必有往。”果然,酒席之上,真的没有点我们这些朋友包的数目。众皆叹服。

前不久散文6:人在大城里

文/李晓

前不久,我在北方一个大都市定居的友人,回到小城来置业安家了。友人感叹说,在大都市里,人找不到自己了。他说,还是小城好,从小城的阳台一眼望出去,差不多都可以望见几个熟人的身影。

在这样一个网络世界里,一个人在大城市的任意一个角落,都容易找到,QQ微博微信,找到你很容易。但人在大城里,孤独却是那么肆意地蔓延着。

我的朋友们大多躺在我的微信QQ里,我数了数,有五百多个了。平时,我们都疏于来往,在 QQ 里打个招呼或在微信里点个赞,有时连点个赞也是敷衍的了。在我们彼此的人生中,其实早已经划定了圈子,这个圈子的内外对我们世俗人生带来的利益,按照利益的降临给予均等回应。

所以,早年里那些信誓旦旦的朋友,就这样在人生的江湖里走失。或是某天早晨醒来,夜里花落知多少,就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一眼望过去,满目是憔悴。

有天我在大街上碰见一身材高大的猛男,满脸络腮胡子。我的记忆复活了,这不是好多年没联系的大姜么?大姜以前也是一个激扬文字的人,这些年,我们鱼一样沉在水里,也没见对方探出头来噜一个泡。我大声喊,大姜,大姜。大姜的眼白比眼黑多,他翻了翻白眼,也认出了我。我想冲上去拥抱大姜一下,大姜有些忸怩地躲闪开了。大姜当即掏出手机,把我加进了他的微信朋友圈子。大姜说,今后就靠这个联系。

大姜有次在微信里说,他收养了一条流浪狗,好多人给予点赞。大姜见我没动静,发来一个鬼脸的表情,你也不点赞一个?我说,大姜,干脆聚一下吧。

那天大姜来了,吃饭时,他也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突然问我一句,你觉得女人生孩子,到底是人奶好还是奶粉好?我说,当然是人奶好,人奶有人的温度,有母亲的气息气质传递。大姜支吾着说,他再婚的老婆快临产了,老婆说为了保持身材,孩子得吃奶粉。大姜走了,嘀咕着说,微信里联系吧。我怅然若失,感觉我和大姜的友情也有人奶和奶粉的区别了。

像大姜这样的朋友,我们偶尔在这个大城市里找到了,说不定见一面,就是好让彼此忘记得痛痛快快干干净净。就好比一个人说的那样,有一天我们找到了彼此,却突然发现距离更遥远了。

在键盘上手机上偶尔敲打几个字,点赞回复,我们靠一套互联网的数字化拇指语言,维持着彼此僵硬的来往。有一天,一个QQ拉黑了不再闪烁了,是一个人患病离世了,我们在微信或QQ里献花,感叹人生要且行且珍惜。然后迅即忘却,开始我们各自落花流水的人生。

那些年,城市还没有这么大,朋友们三两天不见面,就觉得孤独了。那些年,一个人来到你面前,语气、动作都是有气息有温度的,分别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一个深深的拥抱,足以让你回味好多天。而今,城市是越来越大了,感觉天际线也把人推远了。尽管依靠网络找一个人是那么容易,但一旦找到,好比文物的出土,很快被风化了。

城市太大了,堵车的时间有时可以坐车出省了。城市太大了,我们掠过茫茫人海,往往却不知道到底在找谁。有天深夜里,一个人站在城市后山,望着灯火阑珊的城市,默默念叨在这个大城里,到底还有多少个朋友。打开手机一看,好像有上百个,但深夜里如潮水泛起的悲伤,却不知道把电话拨向哪一个。还有一个人,五十岁生日时忙碌了几天,办了五桌宴席,通过电话微信喊人,结果只来了一桌人,大家还盯着手机屏幕冷冰冰地应答着。

在大城市里,人有多孤独,睡不着,就自己在深夜里喝杯咖啡吧。

前不久散文7:一语中的

文/张承永

前不久,单位换了新任领导王局长,人看上去很随和。上任第一天,他吩咐我:“小张,把最近两年局里发的重要文件找给我看看。”我急忙遵命行事。作为局办公室副主任,给领导服务是我的职责。十分钟后,我把文件和一份讲话稿一起交给了王局长。按照安排,下午要召开全局干部大会,王局长要做重要讲话。

下午,我提前到了会场,会议室里竟已座无虚席,就连平时在局里很少见到的几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都来了。也难怪,新局长上任,大家都想来探探“风向”。会议准时开始,王局长向大家微笑致意,然后开始讲话,他语调平稳,不温不火,着实与“威严”二字搭不上边儿。

也许是看到新领导并不是“洪水猛兽”,有些人不禁面露笑容。但很快我就发现,王局长并没有完全按我给他起草的稿子讲,而是穿插了很多自己的话。尤其是讲到下一步工作时,他干脆把稿子往桌上一放,脱稿讲了起来。

王局长说:“咱们是机关单位,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必须严格要求,恪尽职守。据我所知,咱们局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迟到早退,中午打牌,上班玩游戏,有的干部甚至三天两头见不着人。我把丑话放在前面,以后如果再有这些懒散的现象,我绝不客气……”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有人低了头,有人表情凝固,有人扭动着身子,看上去是有点坐不住了。真是一语中的!我暗想。可王局长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呢,难道局里有内线,早有人给他汇报过?

会议结束,王局长让我到他办公室拿回文件。“小张,我讲得没问题吧?”我一愣,没想到他会问我这个。“没问题,这种状况确实存在,并且比较严重,对了,您才刚上任,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王局长笑了,“你是不是以为有人给我说过?其实不是,我是从你给我的文件里看出来的!”“文件?”我挠了挠头。“是啊,就是文件,我大体翻了一下,发现近两年局里先后下过三个严肃工作纪律的文件,还组织了两次什么纪律月活动,很多事就是这样,越是强调得多,越是说明做得差……”

前不久散文8:给孩子最好的防弹衣

文/詹华

前不久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初二的男生小华去另一所学校参加奥数比赛,比赛结束后,因为爸爸临时有事不能来接,本想打车回家,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车。这时一个成年人走过来,自称是这个学校的老师,说这里很难找到车,愿意带着他去找车。

小华毫无防备地跟这个人走了,当他发现自己被骗的时候,已经晚了。那个“老师”又来了两个同伙,要挟小华,不要声张。小华紧张极了,心里盘算着几种可能的结果。如果逃跑,自己一定会被追上,抓回来;如果抵抗,自己一个人对三个大人,势单力薄;如果大声呼喊自己被坏人骗了,也不知会不会得到帮助,要是他们称是自己的老师或者爸爸,那就没人管了。情急之下,小华选择了暂时先妥协,让坏人放松警惕,选择时机再想办法。

一路上和这几个坏人好言好语,眼看着就要走到他们的面包车了,小华只要上了面包车,逃脱的机会就更渺茫了。正巧前面有一个小饭馆,突然之间小华一个转身迅速跑进去,二话不说,就把架子上的酒和碗筷全部打翻到地上。这个突如其来的“暴徒”,震惊了饭馆的人,服务员和店老板把小华团团围住,小华眼看着那三个坏人灰溜溜地跑掉之后,说明了原因,最后小华的父母赔偿了饭馆损失,接走了小华。

无疑在小华知道受骗之后,没有失了分寸而是择机而动,不惜在情急之下做出了有违常规出格的事,最后保护了自己。

通过与小华父母的交谈发现,他们虽然忙于生意,但是只要能挤出时间就尽量陪孩子出去见识社会。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只要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见到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他们就和小华一起分析,并举一反三。不难看出,正是小华父母之前所做的功课才让小华能够成功脱险。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是说教灌输得来的,要结合生活内容分析,语重心长坚持不懈是关键,既要有事前提醒,还要做事后分析,多关注各种已经发生的失败和成功案例,这要成为每个家长与孩子亲子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从孩子懂事起就要开始。

前不久散文9:豆芽生长记

文/王子涵

前不久,郑老师布置给我们一个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写一则观察日记。我想:观察什么呢?正当我为这个问题苦恼时,妈妈温和地对我说:“观察黄豆和绿豆是怎么变成豆芽的。”于是我兴奋地跑回家,叫奶奶拿出绿豆和黄豆。黄豆颗粒很大,扁圆扁圆的身体,我把它放在地上,它就打起滚来,好像要逃跑似的。它摸起来很光滑,身上穿着一件黄衣服,衣服的一侧还有一条黑拉线,听说豆芽就是从这条拉线里长出的。绿豆比黄豆小很多,穿着一件绿衣服,也有一条拉链,是白色的。接着,我拿来了两个盆子,里面装着水。我把它们放在两个盆子里,喝了水的黄豆芽增胖了很多;不久后,全身起了许多皱纹,摸起来还是软绵绵的;再过一段时间,黄豆芽的衣服变透明了,透过外衣可以发现里面的黄豆分体了,成了两瓣,而且快把外衣给撑破了。

第二天,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王子涵快起床了。”我不耐烦地问道:“什么事呀?”妈妈说,豆芽发芽了。我翻身从床上跳下来,跑到厨房看到,黄豆和绿豆脱下衣服长出了洁白如玉的新芽。新长出来的小芽像一把锋利的剑一样,从两瓣中间伸出来,好像要和我握手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又来到豆芽前,看到了豆芽天天在长高,最长的绿豆芽都有10厘米了,最短的也有3厘米左右。慢慢地,豆芽都生长出来了,密密的像爷爷的胡子一样。后来豆瓣的颜色越来越浅,豆芽的叶子越来越深。

啊!我种的豆芽终于成了餐桌上的美餐。

前不久散文10:山芋情

文/龙

前不久带女儿回了趟老家,母亲告诉我,今年栽了几垄山芋,秋天又有山芋吃啦。

我对山芋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我是吃山芋长大的,甚至可以说,山芋救了我的命。

三十多年前,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水稻种植很少,主要以旱粮为主,旱粮则以山芋为主。山芋耐旱,一般不会发生病虫害,高产稳产。更重要的是花费劳力少,省工省时,山芋藤剪成尺把长的一段,往垄上一插,活了。插上以后,翻两次秧苗就可以坐等收获了。它一点也不娇贵,就像那时我们乡下的孩子很少有几个让大人费心劳神的。

俗语说,山芋半年粮。从山芋开始收获的中秋,一直到第二年的春末,山芋总是伴随着农家人的一日三餐。山芋可以清蒸,可以水煮,可以烧烤,可以和上麦面或杂粮面一起吃,让你撑破肚皮总还是吃不够,吃了上顿还想着下顿。那时我们家门口都挖上一口长方形面积十平米左右的山芋窖,这山芋窖却有讲究,一般为一米多深,不能挖太深,深了窖内潮湿,山芋不易窖藏,窖口应背风向阳,冬天保暖。山芋上窖时,先在窖的底层撒上干土,然后码上一层山芋撒一层干土,一层一层往上码,最上层盖一层麦草。窖的顶层要起屋,防止下雨漏水。这建山芋窖可马虎不得,因为它维系着全家人半年的生活,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出汗”的山芋最好吃。刚收获的山芋口感不是太好,内含大量的植物纤维,多丝多渣,有点艮。待到山芋上窖以后,山芋内外温差比较大,表面渗出一层小水珠,谓之“山芋出汗”。这时山芋里纤维素大都转化成了糖分,所以吃起来特别香甜。烧烤的山芋味道最佳。那时农家烧饭的柴禾一般是豆秸或是高粱桔,底火比较旺。烧过饭以后,就把山芋埋进灶膛里,不大工夫便烧熟了。刨出来,剥去皮,里面红红的瓤,柔柔的,软软的,糯糯的,香喷喷、甜丝丝的,看一眼就馋得直流口水。

拾山芋是我小时候最乐意干的活儿。那时收获山芋多用牛拉犁而不用人工挖,免不了会有极少的山芋完好无损地埋在土里。我和小伙伴们每人挎一只竹筐,拿一把小锄,在山芋地里刨啊刨,每从土里刨出一个大山芋,就会惊喜一阵儿。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月里,人是很容易满足的。

如今人们很少吃山芋了,天天大鱼大肉的,因此不少人得了肥胖病,患了“三高”什么的,偶尔吃上一个烧烤的山芋倒成了美的享受。但每每看见山芋,或者吃上山芋,心底总会涌起对往昔山芋生活的深切怀念。

今年夏季雨水比较少,我想母亲栽的山芋秋天定会有个好收成。

前不久散文11:你不可能看完所有的风景

文/淡月扫花

前不久,在扬州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开始前一天,去游览瘦西湖。冬天的瘦西湖别有风韵。弯弯曲曲的河道两旁间或有翠竹依然青葱,金黄色的阳光温柔地轻抚对岸枯萎的小草,使草儿焕发出绚烂的色彩。竹丛和草色映衬,再加上一弯清凌凌的湖水,在手机相机的底版中竟然是那么美!我只顾着欣赏这种美,竟然忽略了瘦西湖真正的景点。什么二十四桥,五亭桥,熙春台,都没有认真地赏玩。回家之后,我想写一首瘦西湖的七律,可是任何景点名称都想不起来,只得上网搜索了,才凑成一首。

搜索之后才明白被文人墨客吟咏无数次的桥和亭,原来就在瘦西湖,而我居然错过,着实后悔了很久。因为我无法知道它们会在我心里形成怎样的意蕴。

多年来,我总是这样,唯恐错过了精彩时刻,总是努力参与种种与我性格背道而驰的活动。比如参加红学会的年会、研讨会等。我生平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而且心理素质特差。虽然教了多年的书,但还是怕在人前说话。四十岁之前,我在超过三个人的场合发言,脸依然会红,而且语无伦次,不过三句就卡住了,特丢人。近几年,情况稍有好转,但紧张如故。临到发言的前一天晚上,心里惴惴,犹如塞了一巨石,堵得难受。按理说,我这种性格就应该蹲在家里不出门,安安分分地做一个家庭主妇。可是,因为不愿意错过,每次机会一来,我还是努力去做,虽然每次参与之前,对自己千般怨万般恨,怪自己为何要参加。

不仅如此,每每在旅游的时候,到达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我总是希望能看遍所有的风景。假如看不全,回来之后我会遗憾很久,总以为没看到的所在,才是最美丽的风景。

2008年,女儿中考结束,我们去杭州游玩。到杭州后,我们跟了一个团游西湖。到灵隐寺的时候,导游说要另外花钱买票。我没去看。回家之后,悔的不行。

前年,我和女儿游泰山。因为怕爬不上去,我们先乘旅游车到了中天门。本来打算下来的时候,再去欣赏中天门之下的景点。但下午下了两个台阶,腿弯处一弯一疼,没办法了,只得和女儿乘缆车回到山脚。中天门下的景点终未看成。回来之后,不要说,后悔很久。

同样是扬州会,一个晚上安排了座谈会,我因身体不适,在房间里休息,后来听与会的朋友说起讨论会的热烈,我心中遗憾之极。

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我安慰自己说,人生有无数风景,无数精彩的瞬间,你不可能看完所有的风景,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精彩。

可是每次机会一来,我的故事又开始重演。究竟是什么力量逼我走着这样的道路?按照我的性格,不是应该永远做一个宅女吗?宅在家里看我喜欢的书,写我想写的文字。

寻根追踪之后,终于找到了根源所在,原来还是那一颗不甘平庸的心。青春岁月的凌云志本来已经被生活磨蚀成了沙尘。而且中年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并不赞成以艰苦求成就的人生历程。总以为,人生首先应该是追求快乐的。如果纯粹是苦,那还不如平庸些。贝多芬一生痛苦,但他却始终追求着快乐。代表他音乐梦想的成熟作品不就是《欢乐颂》吗?那些欢快的音符就是音乐家毕生的追求啊!

那么,我何以不能放弃某些精彩时刻,总是对未欣赏的风景耿耿于怀呢?因为,我陶醉这种过程,喜欢这种过程,在过程中,虽然有苦,但给我带来是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快乐!

走进了红学世界,我就像香菱。香菱一生渴望成为一位诗人,虽命运不济,但抓住了生命中极为难得的机会,成就了自己的梦。我也一样,出身鄙野,一生希望自己能在文字上有点成就,虽时乖命蹇,但机会来了,我又怎会舍得放弃?

这种不舍得,却与人生意义和价值无关。似乎只是一种宿命罢了。我舍不得文字,文字或许也舍不得我吧。

究其实,豁达和随和才是最好的心境。所以还是记住这句话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都有自己的风景,人生苦短,学会取舍是必须的一种态度和智慧。

前不久散文12:公园里

文/任聪

前不久,单位安排我到邻近的城市出差。安顿好已是傍晚,我就到附近的公园去散步。

春末夏初的季节最是宜人。新雨初霁,地上斑驳的水渍还混着潮湿的香气。马路上鸣笛阵阵,迎面而来的路人行色匆匆,是下班赶路回家的人群。小小的公园隐匿在转角处,显得安定而从容。公园正中间一块面积稍大的广场上,阿姨们穿戴整齐,三五成群地站着,有的摆出一些造型,仿佛在交流新学的舞姿要领,有的讨论着家长里短。我路过的时候,一位年纪稍长的阿姨开心地笑着,似乎在谈自己的小孙子,她笑容慈祥,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从广场出来,沿着曲折的鹅卵石路继续走,隐隐约约听到些欢快的音乐,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虽然不甚整齐,却有种意外的和谐。慢慢地走出小路,尽头是一块三角形的平地,几位老爷爷自发组建了一支乐队,有的弹着电子琴,有的吹着萨克斯,有的拉着二胡,自娱自乐,十分热闹。我站在角落看了一会儿,准备离开时,瞥见几米外的花坛上,蹲着一位老爷爷,双手放在膝盖上,十分专注地看着年纪相仿的他们,脚边却放着一个捡垃圾的蛇皮袋。

我静静地看着那位老人,他与旁边的几位同龄人虽然只相隔数米,却仿佛隔着一道鸿沟。忽然从花坛里冒出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手里握着一朵花,清脆地喊着“爷爷”,蹦蹦跳跳地将那朵花别在了老人的耳后。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话:“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当你觉得容易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着属于你的那份不易。”蹲在花坛上的老人,为了天真无邪的孙儿,也许还有相濡以沫的老伴,甚至可能还有生活不易的孩子,也承担了生活的不易。而我,在父母温柔的羽翼下长大,进入社会碰过几次壁后,才渐渐明白,很多原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不易,都被父母无私地承担了。不善表达感情的我,拿出手机,在只属于我们一家三个人的微信群里,发送了一颗大大的爱心。

前不久散文13:悠悠布鞋情

文/许登彦

前不久,我到一朋友家做客,看到他9岁的女儿有一个精致的鞋柜,上面摆满了各种鞋子,可谓是琳琅满目的鞋类“展览柜”。眼前的情景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度过了我苦难深重的童年。那时正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物资还相当匮乏,面露菜色的村民总是想着法儿钻营吃的填饱肚子,哪顾得上脚上穿的什么鞋子?当时村里绝大部分的情形是大人粗脚板,小孩黑脚丫,穿布鞋的人还相当少,更别说穿皮鞋了。那时我总是光着黑脚丫跟着村里的小伙伴整天在村子里疯跑,上树摘酸枣、撅人家地里挖剩下的马铃薯、爬进别人家厨房偷吊在房梁馍筐里的粗粮馍……

1978年那年,我五岁,家乡遭遇旱灾,粮食颗粒无收,迫于生计我跟随父母坐火车投奔远在新疆的叔叔。记得刚走出乌鲁木齐火车站那阵儿,我看到广场上到处都是人流,无数双形形色色的鞋子像河流一样向我涌过来,我当时心里非常渴望拥有一双鞋。下火车后父亲身上只剩下2块钱了,不够给我买一双鞋子的钱。为了省钱,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120多公里的路程只得全靠步行。

在石河子乡安定下来后,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走家串户要来人家废弃的破碎布,为我做布鞋。我那时特别调皮,爬树、掏鸟窝、捉蚂蚱……而过不了多长时间,我的鞋子就开始“张嘴”,露出了乱扭的脚趾头。母亲一声叹息后又开始张罗着为我赶制下一双布鞋。记得上四年级那年,班里有个学生穿了一双白球鞋,特精神。放学回到家我缠着母亲为我买球鞋,母亲不依,我就躺在地上哭闹起来,母亲往我屁股上扇了一巴掌,我假装痛得大哭起来,母亲怔了怔,开始抱着我哭起来,哭得凄凄惶惶,我当时一下子愣住了,从母亲的泪光中,我读懂了母亲脸上写满的内疚、自责、悲苦和无助……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很少穿甚至不再穿母亲缝制的布鞋了。每年春节过后离家时,母亲总会塞给我一双新做的布鞋,我嫌累赘不愿拿。母亲幽幽地说:“孩子,拿着,看到它,你就不会忘本了。”到此时我方明白母亲的一片良苦用心。泪眼朦胧中,我的思绪千回百转。母亲亲手制做的一双双布鞋,记载了我成长的经历,见证了30年的悠悠岁月,更见证了一位平凡母亲血浓于水的伟大亲情!

前不久散文14:赐我力量的那盏明灯

文/黄湘红

前不久,一堂《家风家训》培训课触动了我,儿时关于母亲言传身教的几个片段忽然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细细想来,其实这些故事从来没有远去,一路走来,它们一直在默默陪伴着我,只是生活中的琐碎,让我不经意地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母亲已年逾七旬,小时候因为外公早逝,外婆带着母亲几姊妹艰难地生活,受过不少欺负。直到解放后,外婆一家不仅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更是不再受人欺负了。那时还小的母亲不懂得多少大道理,只听大人们说是毛主席解放了全中国,所以她就在心底永远记住了毛主席,所以我老家就一直贴着毛主席的画像。

母亲非常尊师重教。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同村的一位老师经过我家门前,我以为他没看到我就没跟老师打招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看到老师连招呼也不打,长大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没良心的人……”被母亲发现后,她把我痛骂了一顿,还差点动手打我。我在家里排行最小,从小胆小害羞,母亲一直对我呵护有加,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竟然如此生气,真的让我始料不及。从那以后,我每次看到老师,哪怕是距离较远,也会上前打招呼。后来,听舅舅聊天才明白,原来母亲读过高小,读书的时候聪明好学,成绩很好,只是因为家里穷才不得不辍学,但那几年小学时光,让她体会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

我家是“半边户”,父亲在单位上班,一个月才4天假,家里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母亲一人操劳,很缺劳力。我姐姐初中毕业后,要回家务农了,但母亲坚持要她去读卫校。哥哥初中毕业后,在家做了几年农活。有了帮手,母亲稍微轻松了一点,但听说非农户口的子弟可以报名读卫校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到处借钱,花了5000元帮我哥哥买了非农户口。5000元对于我们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父亲不吃不喝四年多的工资。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家里还是“超支”,不仅欠亲友的钱,还欠队上的钱。

母亲非常节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婆摔跤后瘫痪了。母亲对外婆的感情分外深,我家和舅舅家距离很近,考虑到舅舅家更加困难,母亲就时不时到墟场买点荤菜做给外婆吃。有一次,母亲买了一整只猪脚来炖,每餐上好配料后端一碗送给外婆。虽然已经是秋天,但两天后猪脚还是有点变味,我们都劝她倒掉算了。母亲默默地捞出猪脚肉,用油炸香,“你们不吃,我吃”,“我们以前只有过年才有油豆腐吃,而且一块油豆腐还吃两三餐呢”,“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村里有两个小孩因为饥饿缺乏营养头发都掉光了”,“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因为缺衣少食,天寒地冻我们都上山挖蕨根,做成糍粑填肚子”,听着母亲的唠叨,我们三姐弟都不约而同地把筷子伸向了那碗似乎变得香喷喷的猪脚。

用母亲的话说,这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了,但我知道,其实就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伴随了我的成长,它们,就是在我的人生中给我温暖赐我力量的那盏明灯。

前不久散文15:捉金鱼

文/何宸希

大家都见过小金鱼吧?前不久,爷爷也帮我买了几条五颜六色的金鱼,它们非常可爱,活泼得像顽皮的小孩子。我开心极了!

小金鱼在我的细心呵护下渐渐地长大了。看它们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就想逗逗它们。我从阳台上拿来一个小网兜,放进水里想吓吓它们,谁知道它们竟然无动于衷,一点都不害怕。这下可把我气坏了,于是我握住手柄朝着其中一条金鱼捞去,谁知道它竟然从网兜下溜走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又悄悄地,趁它不注意的时候从旁边捞。哈哈,这下逃不走了,我一下子抓住了两条呢!可它们就像说好的一样,在网兜里乱蹦乱跳地挣扎,身上的水溅得我满脸都是。最后,趁我不注意,“扑通”一下,居然又跳下了水。唉,弄得我前功尽弃!

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我打算捞一条文静点的。就在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先用鱼饵去引诱它们,再趁它们不注意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想到这,我便开始行动了,我拿了些鱼饵放在一条比较文静的小金鱼附近。看,它果然朝着鱼饵游过来了,趁它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来了个突然袭击,终于被我捞到了。看着它在网兜里活蹦乱跳地挣扎着,我被逗得哈哈大笑,小金鱼终于成了我的俘虏,看它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调皮的小金鱼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对它更是精心呵护,每天按时喂养,还时不时去看看它们好不好,渐渐地小金鱼和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