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秋色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秋色的文章1:东江秋色
文/梁瑞郴
秋,总能勾起人一阵深沉、幽远、严峻、萧瑟的感触来。但在这悲凉的情调中,秋风就没有生动的日子?
我从长沙赶往资兴东江的理由,其大半是为了饱尝这“秋”, 这东江的秋味。
东江我已几次谋面,一次春,二次夏,一次冬,而独缺领略秋意了。
东江的秋,自然是南国的韵味,但她远不是廿四桥明月的空朗,钱塘江秋潮的澎湃,普陀山凉雾的迷渺,荔枝湾残荷的隽永,岳麓山红枫的浓烈。
她深沉幽远中缺了严峻与萧瑟,即使在秋风秋雨中你也涌不起悲凉的感觉。若是举杯邀月,秋日的东江你会觉得是一樽酽酽的春醇,不会在空朦与肃寂中感到秋意的压迫。最惬意自然是泛舟湖上。所谓泛舟,决非是东坡式的“纵一叶之芦苇”,而是在满目青山的怀抱之中,斜倚在游船扶栏上,将秋味、秋意、秋姿、秋色饱览一遍,在这饱览之中,谁能保准不会翻出一个新鲜的世界来?
东江的秋雾是可以见出生动和生命的。它不那么漫天铺地地撒来,一络络,一条条,剪裁后随水飘来,尤以那条漫长的峡谷, 逶逶迤迤将一条玉带托起在水面上,空谷中这一条玉带就完全掩了萧瑟的气氛。偶尔的一声鸟鸣,也不是破雾而来,而是将满目的春意送入你的耳鼓。
南国的秋雾总是惨淡的,如是裹了败叶的气味,赏秋的心自然的悲凉起来。东江的秋雾却不然,她浑杂的是青草的芳香和夏荷的鲜爽,让你在一种半醉半醒的状态中咂舌品尝。即使你俨俨踉跄起来,也仍然会觉得自己是踏春归来的少男少女。当然,东江的秋雾也钻进你的肌肤,只送给你一个“天凉好个秋”的感觉。
水枯石瘦,是秋日东江寻不到的景色,仍是满湖的碧绿,那些突兀嶙峋的山石,被这绿滋润得浑浑圆圆。它们铺排起来,撞击着那一湖碧绿,决不是将浪花咬成一朵一朵,而是剪春的高手,将落英缓缓地撒向湖面,水珠偶尔钻入你的怀中,也是一种温柔的凉意。
还有秋水哩,虽不是秋波叠起,似也传情入神。东江秋水是温顺而静态的。你在揖石轩品茗,由窗外望去,湖水浩淼而不是浩荡,这与在岳阳楼登高而眺览洞庭的感受全不一样,在岳阳楼可以听得见波撼浪鼓的声音,若见孤帆远影,又不免生出落木萧萧的苍凉。东江秋湖呢,全是无帆的游艇,是少了些古意,但淼淼的秋水静若处子,一段一段地将绒绿铺展在你的眼前,游船在上面驶过,荡不起秋意,而剪裁一套入时的春装。
偶尔也有芦絮飞入水中,但决非秋日陶然亭芦花翻飞的景象。水将山浸染得青青绿绿,很难在大山中寻觅到秋日落寞的足迹,更难听得见秋蝉衰弱的残声,早晨经雾水的浸润,松、杉、竹青葱欲滴,这是只有春天才留得住的景色。我几乎想说,东江无秋了。
其实,东江也有成熟生命的秋,果树挂实,是一种能让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东江的蜜桔,在一片片密密匝匝的绿叶之中,显出淡绿微黄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待人们收捡起一片金黄的时候,东江的秋又悄悄地收藏起来,让一片春光在融融的湖水中荡漾。在这之前,东江的枣子也增了一片秋色,继而是柿子、葡萄等瓜果的家族前呼后拥将这水泽山乡点染得五彩缤纷,此时你方可品尝出东江浓浓的秋味。
“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我想起这些将秋日和落寞交合在一起的诗句。人生易老嘛,秋的迫进,是断可以催得一些人悲悲啼啼,但我于东江的秋色中,却觅得了生命的一部分,俯身拾起一片春光,你会觉得,生命又注入了活力;昂首摘下一束秋色,你会觉得,厚实的生命是充盈的。
关于秋色的文章2:芦苇
文/周冰
秋色潇潇,于河边起舞的便是芦苇。小时候,爷爷给我讲以前的生活,说冬天待到芦苇成熟了,人人都到河边去打苇子,将芦苇在根茎处割下,然后打成一捆一捆的,要绑得结实、牢靠,还要漂亮、整齐,方便背回。冬日河冰刺骨,人们仍会不约而至,爷爷更是一人能扛200斤,在水中穿梭,有时会扛400斤,两个捆——这可以换来吃食或者生活必需品。
打回家的芦苇,经过一系列程序反复碾压,升级了它的柔韧,就交给家里的女劳力们。她们席地而坐,开始展示精巧的手艺——编席。苇席又叫“凉席”,阿姨们说,“要是一天编不了一个席,你姥姥就不让吃饭。”在大人们那时的艰辛,在我儿时却觉得有趣,整天趴在凉席上,丝毫没有觉察大人们苦涩的笑容以及身上各种疼痛。
高高的、直直的、绿绿的芦苇装饰着泛起涟漪的湖面,风吹过来,伴着簌簌声响,身姿便摇曳起来,这时还是一片一片的绿,绿中顶着芦花,就那么直耸耸的,什么也动摇不了它直上的风姿。
城里的几大公园各有特色,但都有直立的芦苇,那么的平常又自在,那么的大众又脱俗。我忍不住沿着栈道,向它内心处走去,却冷不丁“扑棱棱、唰唰唰”几声水响,两只野鸭子向湖中心飞奔,继而由惊吓转为悠然,也许它们已然看出我的没有恶意,或者认为我是“旱鸭子”不敢下水。待我远去回望,它俩正悠闲地荡回来,返回它们的暖巢、爱窝。
河边零散的有几位钓鱼的,还有几个红绿的小孩儿玩耍、嬉戏。记得在我家不远处的马颊河畔,就长满了翠绿的芦苇,那气息仿佛充溢了心灵深处的馨香。每根芦苇从杆到叶都是鲜绿的,每片叶子都闪闪发亮,要滴出水来。青翠欲滴,蓬蓬勃勃,富有生机,芦苇随风一荡一荡地,撞击出一丛青笼的清清浅浅的脆响。伴随着被镰刀惊起的清脆的鸣叫,那也是童年的一景。
夜幕了,回去吧。青翠的芦苇淹没在红绿灯中,好像在点头致意,又好像在执着地诉说着……
关于秋色的文章3:浅笑淡然,安然于心
秋色萧条,寂然静怡,季节随枯黄的更替滑入了时光的轨迹。掬一捧秋日遗留的馨香,悠悠入怀,淡看红尘,淡看落寞和伤怀。唯心,许一份浅笑,淡然心境,慰我心安。
--题记
晚秋的风,煦煦吹过,拂过脸面,滑过心房,心境犹如秋水般舒逸。眸光掠过心意的天际,穿越云层,带着心飞翔。风,滑过耳旁,聆听轻微的呢语,柔柔的,软软的,舒舒的,唤起心底一种久违的颤动。
岁月瞬间,往事如风,也许,经历过诸多沧桑和落寞,在回首,一切都是那么平淡。
一路走来,岁月的旅途留下许多斑驳了的印记,那些远去的时光,流逝的曾经,花样般的年华,还有那些像涂抹在生命里绚丽的色彩,给人生旅途装点了多姿多样的璀璨。
于是,无论我们的旅程,走过的是沧桑还是平庸,还是繁华般的绚烂,这些都与流逝的岁月无关了。因为人生的道路,谁都说不准那里平坦,那里坎坷,那处写满悲凉与沧桑,那处写满繁华。所以唯有淡看一切,静心于尘世,浅笑淡然,安然落寞。
一生一世,一年一月,朝起朝落,悠悠红尘,楚楚恋歌。行走在尘世这座池城里,那些遗落在指缝间的光阴洗刷了尘世的苍白。曾经是那么努力的找寻那些曾经,还有那些被时光冲淡的记忆,也总想,在那些残存的记忆里摄取少许微薄的暖意。只是,光阴滑过之处,留下的还是悲凉伴度春秋。
聚了、散了、淡了、忘了、一切都跟着程序循环。在从新忆起那些久存的记忆,原有的模样只变得既遥远又模糊,既熟悉又陌生。
十指轻落,在从新敲击那些伤感的文字,才发觉没有了以前的那份疼痛,那份执着,那份微妙的心绪,留在心里的只是那种淡淡的浅愁。牵扯神经,也只有一种漠然在眼眸里微动。当文字的忧伤穿过心房,滑过那片桑海沧田,唤起的只是漠漠的感觉,那根曾经无数次牵扯着撕心裂肺的疼痛也被漠然所替代。
或许,生命的旅程注定写满落寞和伤悲,所以,不管你怎么去掩盖和逃避,它都能左右你的思维,依旧伴随记忆缠绕在你疼痛的伤口,唯有坦然面对,释放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哀叹,聆听岁月单纯的节奏,在人生重叠的交叉路口,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
当岁月的旅途写满疲惫和负累,故事被一层一层尘埃颠覆,就再也回归不了当初。曾经,多少熟悉以变为陌生,多少背影以成为过客,到最后,我们还是各自的自己。原以为,初识的明媚可以常驻心里,可以安然的聆听所熟悉的旋律,却忘记了尘世的音符不是一人所能拥有。
走过,路过,淡了最初的明媚,漠视了最初的风景,那些姹紫嫣红的芬芳,暗淡了流年,落寞了今生。曾经,被刻上了一道永无逾越的旧城。坐于岁月的城外,拥一束晚秋的静然,尘封被驻足的微叹,化一场幽怨,释放心灵的落寞,浅笑淡然安然于心……
关于秋色的文章4:秋色一许石莲洞
文/光其军
因了某种机缘,这个深秋季节,与桐城诗人陈俊及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宿松作家刘鹏程、司舜、吴忌、木木,王鹤等的陪同下,我又一次来到石莲洞。这距我上次来石莲洞已有一年多了,那次来还是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满山的植物都在勃发着生机,葳蕤着诗情。春去秋来,眼前满山洇染的秋色,或浓或淡地缤纷着世界,错落着视觉,就疑是否跌入了哪位大师的画作中。
漫步在秋阳斑驳的林间小径,满当当的秋色扑面而来,真乃一幅绝佳的秋景图。不必说台阶边依旧青青的杂草,但它们仍然在努力为生命作最后一搏,所以边缘的一些枯黄就算不上什么了。那些修长的茂竹,竹叶变换为了鹅黄,在秋阳眷顾下,闪烁起了迷人的金光,虽然有为之一颤的心动,但也不必为之抒情。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它们都是如此,这种对生命持之以恒的轮回,我们除了用赞叹外,还有敬畏这个词。也不必说台阶上那些碧绿的苔藓了,它们的颜色往深里去了,我听不见行走的声响以及行走的轨迹,只知道春去秋来,无怨无悔的依附于它们所钟爱的台阶,其忠诚度,也可歌可泣。我只听到了林间传来的几声婉转的鸟鸣,其音清越,这是谁在林间放声而歌啊,它可是撩拨着我心底柔软的那份情感。就一心想着去寻觅,可山林深深,遮蔽着山和沟壑的神秘,恐怕也难觅其踪迹。微漾的秋风悠悠荡来,扶着一些秋风,似乎嗅到了一些石莲洞秋天的况味,我仔细品嚼,任凭思绪翻腾,却也无法用言语说出。
去过很多名山大川,被那里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奇观折服过,被那里那些丰厚的人文景象吸引过,它们深深刻在思想里,是我不可磨灭的记忆。而石莲洞所处的山,不是很高,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恰到好处的自然景观以及神话传说,就让历代文人雅士以及佛教大师纷纷来此,建宫立观,精勤修行,我只该用“别有洞天”来形容它!当然,石莲洞是配得起这个成语的,只要漫步其间,但见起伏的山峦上,奇峰叠现,形态各异,如石门,如地堡,如罗汉,如天柱……真的是惟妙惟肖,天造地设,像是上天遗落在大地上的一件珍贵艺术品。
踏着落叶,拾级而上,就与石莲洞上一些遮天蔽日的古树和一些珍贵树种打着照面,不去追朔它们的年轮了,就凭它们硕大的树干,挺立的身姿,就足以证明比人的毅力恒久,比人的生命恒长。多少人和事都风吹雨打去了,经历过事情的,知道什么叫历史的,只有它们和石莲洞。除了这些树木之外,所见最多的就是马尾松,其多姿的树干,斑纹的树皮,以及盘根错节的造型,给了我视觉之美。资料说,石莲洞峡谷众多,无处不水,溪涧、泉潭、崖瀑藏于曲径通幽处。可惜我只在石阶行走,没有摒弃石阶,走向它们,当然就没法目睹。而我在石莲洞又是在下午,若是上午,当那薄雾袅娜地缠绵着秋里的林子,又有稀薄秋水潺潺声,响在某个深处,那又该是怎样的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图?
但我也不为之失落,石莲洞四季皆景,四时皆景。这个秋日下午,满山秋阳层叠,有着绚丽的美,也是令我情绪满满,似乎我就醉在了秋色里。一恍惚,在山间小道上看到慢慢走来的罗隐。这个被誉为“江东才子”的罗隐,祸难缠身时,还选择石莲洞这个风景雅致的地方,可见其具有的浪漫情怀。
踩着罗隐的影子走,隐约就看到他受仙人点拨,正在石莲洞门上题写“石莲洞”这个洞名。走过去,我想扶下罗隐,可是他竟不理我,衣袂飘逸的进洞而去。我只能呆呆地看着“石莲洞”三字,顿觉沧海桑田,罗隐究竟也不能拽住时光的一点,淡淡地远去了,但石莲洞依旧在,只是也愈发地老了。
上次春天来时,我进洞因水而折返,这回进洞却没见到水。想必我的一番诚心感动了什么,令我追寻罗隐的身影竟然穿洞而过了。洞内有石阶还有淡淡的电灯光亮,这些都是现今的东西,想必罗隐当时是没有的,这又是我的得意之处。可一转念,我似乎在得到一些什么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什么。出洞,当那现实的秋阳猛然扑到我的身上,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终于明白我还活在现实中。
不由又想起进洞前看到的挹仙台了,那是李白当年停留的地方吗?不知当年大诗人李白是否也走这个路径,不然怎么有他的“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的诗句呢?遥想当年,李白见嶙峋怪石,千奇百态,一定是诗兴大发了啊!忽然想起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诗曰:“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看来这个幽人福分不浅,他能与诗仙一起寄情山水,狂放不羁,该是多么大的造化!
其实,除了罗隐,李白,提起石莲洞,应该还有五祖弘忍大师。但当我披着渐渐浓郁的秋色,沿着布满秋色的台阶,赏着沿路的秋意,来到五祖亭,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可是谁提起石莲洞,谁也绕不开的话题。翻开五祖的行踪,中间有十三年没有记载,他到底去了哪里?五祖亭前,有一断碑,上门刻有他的《自咏》诗,其云:“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据此诗,就不难知道五祖在哪里了。
这些人物,历史上是否秋天里来,今天的我不得而知。不过,我以为,毕竟历史上他们在过这里,就不必去追究季节或者时间。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人中,他们认为石莲洞是洞,却又不是洞,多少就是他们的一种境界。
春天里,我来过石莲洞,秋天里又一次来,想着,夏天里,或者冬天里,再次来,那时该又是一番景致,或者又是一番概叹吧!
啊!这秋色一许的石莲洞。
关于秋色的文章5:秋色蒙溪垭
文/遥望五峰
普济寺旁,新村街口,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自山谷静流而出汇入坝河。小路迂回在山谷青纱帐间,若隐若现,仿佛钻入了绿叶和枝干的缝隙里。
行进在两山芦苇、林木丛生的小路,山洼或拐角处,偶尔能见到农家民居。路旁的宽阔地带,有层层坡地,畦垅上匍匐着稀稀疏疏的绞股蓝新藤。斜阳照在漆树叶,透出绿黄相间的色彩,似乎正在告别暑热,迎接清爽的秋天。
山间的风,让芦苇摇摆不定。竹片围起的菜园,种满辣椒、四季豆和红薯高低参差错落,把整个园子占的满满当当。地边,爬上竹竿翘首张望夕阳的南瓜蔓藤,与山间的凉风撞了个满怀。苞谷的胡须已经老黑,该是收获的时节。那些已经掰完的苞谷,杆子瘦弱的身影矗立在风中晃荡。
树皮上一道道细密的割痕,曾流淌出一种树木的珍贵汁液,初渗出时是乳白色,遇空气氧化后变深色,这汁液就是漆,颜色就是人们常说的漆黑色。漆汁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防腐、防锈、防潮、防辐射、绝缘、富有光泽等特点,是家具、建筑和工业的优质涂料。
山林边,不知名的野果挂在树丫上,若不是鲜艳的色彩,不会在枯叶间发现有这种植物的存在。或许只在秋天,叶蔓枯萎时,它才能焕发出成熟的颜色,引人注目。
秋的符号,源自逐渐丰富的自然色彩,和此起彼涨的蝉鸣。一片金黄的树叶悄然落下,让万物告别茂盛的夏天,迈步走向成熟的季节。在山谷间,似乎能听到它们的脚步声。
过两个月一个午后,寺沟一山之隔猫儿沟的山岭,将蓝色天空刷的参差不齐,阳光把树叶晒得五彩缤纷。虽暮秋已深,初冬刚露,满目一切,都还是秋的影子。还在留恋着,秋意总是依依难舍,不愿离去。
在落叶飘零前,秋天已经用最浓烈的色彩尽染层林,显现博大的胸怀,在大自然中展示出了最美的图画,给了人们最享受的视觉盛宴。
斜阳如聚光灯,把一束强烈的光,给了那山梁上一抹靓丽的色彩,显得那么温暖。这光指引着一双双眼睛,去审视、去发现光与影的魅力。越看越喜爱,直到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快要落光叶子的树干上,几片红叶整齐排列,它们深情的望着脚下,沉沉睡去的枯叶,发出“等我”的呼唤,或许明天就可以相聚了。离开枝头的日子越来越近,悲喜交加,不如乘着大好时光,再好好享受一下温暖,在阳光里欢快的跳起舞来。
蒙溪垭山路边的石头上,远眺可观药妇山顶的两座蜡烛峰,近可看到如银蛇般蜿蜒曲折,盘旋于山腰沟壑边的山路十八弯,这是垭子上最令人震撼的景致。
无论春夏秋冬,蒙溪垭总是有不同风味的景色供路人慢慢品味。这冬景的确还没到来,有的满是暮秋。山梁子上,五彩斑斓的树叶透亮的格外抢眼,在阳光照耀下,将山梁的线条,反射成一排排川字形状,美不胜收。
此时,甚至情愿将自己交给大自然,置身其中,于山水之间逍遥的自由自在。以双眼揽尽如画风景,用口鼻乃至毛孔去吸入几乎纯氧的空气。
每一种色彩、每一颗氧离子,都是身心与自然交流的语言。让身体和思想都融入自然,与山水间花草、树木、岩石、泥土、飞禽、走兽一起呼吸,洗心、养肺、怡情…
山城咫尺之遥,风景如画之地。
关于秋色的文章6:最是小坑秋色醉
文/红酥手
万美之中秋为最。又是一年深秋至,我的心便窃窃地喜,暗暗地欢。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坑,又将浓妆盛彩,发出诗意的请柬。
小坑,五龙山脉中的一个古村,背倚海拔千余米的仙姑尖,休宁县溪口镇境内,村庄小巧玲珑,380多人。那里常年云霭飘荡,天籁奏鸣。
与小坑之缘,只有年许。那是去年深秋,我和好友文敏连日行走率水两岸,寻觅秋色,虽说亮点频频,但总觉得气势不足,色度不繁,一直在找个理想之地。
偶然间听说,小坑秋色颇佳。于是,我们决定出发,五十里的车程。
绵绵的青山,巍峨;长长的公路,盘旋。十里坞里岭,穿针引线,陡峭削直,重峦耸翠。越过岭脊,豁然开朗,颇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西北方向,视野开阔。
湛蓝的天幕,午后的阳光,通透光亮,铺洒在千山万壑间,轻拂着层林翠竹,明暗相间,棱角分明,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卷。拨开路旁的芒花俯瞰,小坑村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黑白分明,高低错落,前窄后宽,像是一棵参天大树,又像是一棵巨型蘑菇,躺在一条狭长山沟的怀抱里,恬然入睡,两侧山林斑驳,红叶点点,一幅养眼的徽州山乡秋居图。
车至老虎口,我们不由惊叫。那里是一片200多亩的高山茶园,梯田层层,园中分布着浩瀚无际的乌桕树,山腰、山顶上,到处都是。此时的乌桕树色彩艳丽,好似打翻的颜料桶,泼在青翠的茶园上方,有的绿,有的泛黄,有的酡红,每一种颜色又或浓或淡,或深或浅,而最抢眼球是那红色,像是那霍霍燃烧的火焰。三五株一群,十几棵一簇,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激情。此时夕阳垂山,霞光万道,斜射过来,倾洒在梯田茶园,变幻着光与影的魔力,色彩时时变化,旋转出无垠的秋色,还有那少许的,一树繁叶落尽,果壳裂开,缀满枝头,似雪非雪,闪乎晃动,荧光点点,好似珠玑玉碎。我们的相机频频按下快门,享受着这人生曼妙时光,体味着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意境。
一林霜叶万点红,半入霞彩半画中。乌桕树在皖南山乡本很普通,但它树形美观,观赏性很强。宋代诗人陆游说:“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还有诗人吴伟业云“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乌桕犹争夕照红”,乌桕红叶,在诗人笔下被渲染得比红枫更美。它曾经是经济作物,我们小时就采过,但近年来各地已日渐稀少,而小坑却能如此保存如此完整,实为罕见,而且这里的地形层层叠叠,更显漫山红叶之壮观。
后据我们了解,小坑村拥有近千亩茶园,村庄附近的四围皆是茶园,大多栽种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一直有在茶树种栽种乌桕传统,一是因为茶树在散射光的条件下生长最好,二则还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所以当地的茶叶很少有病虫害,价格也比附近地方略高些。当地百姓以林茶收入为主,自然对茶树呵护有加,从不轻易砍伐,自然留下这片“白云红叶一溪诗”诗意。
一条潺潺的小溪,在仙姑尖山涧,跌落滚爬,飞瀑流泉,从穿村而过,自东向西,村人称之一奇。两岸人家,枕溪而居,“山溪日夜鸣,山色永春秋”,这里上世纪的70年代,曾经遭遇过一场火灾,大多房子毁于一旦,后来重新新建,粉墙黛瓦,土木结构,整齐美观,几乎没有那不伦不类的洋房,所以看去特别舒心。
“村桥原树似故乡”。村口百年古桥旁的那棵柿子树,特别惹眼。擎天而立,枝干虬劲,此时,秋叶凋零,唯有那一个个红色的柿子,缀满枝头,像红灯笼一般,挂在马头墙上,点亮着这座宁静的小山村。放学归来的孩童,荷锄而归的山民,从树下悠悠而过,“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这样的场景,熟悉而久违,温暖而惬意。寂寥的午夜,我定会常常拿来咀嚼、回忆。
小坑古名小川,清朝初年始建,有300多年的历史,像大多数徽州村落,小坑也是聚族而居,以朱、胡两大姓为主,村中央至今犹存的两座古祠堂,临河对峙,就是村庄的核心。朱姓祠堂的堂名是鹰宿堂,朱姓是清初从屯溪闵口附近的朱家叉迁来的,至今已繁衍十几代。而胡姓是清朝中期从婺源清华镇迁来,先居杨村,后居于此。岁月风雨的侵蚀,时代历史的变迁,让两座祠堂已是满目沧桑,部分倒塌,幽暗荒凉。不过村里的老人,为了让子孙追本溯源,缅怀先人,年年过节,都要挂上灯笼,贴上对联。虽然村子历史上没有出过什么显赫人物,可他们对家园的热爱是一样的。最近听说,朱姓后裔今年已着手集资,准备重修祠堂,款项基本筹齐,不久,就要动工了。因为,在村人的心目中,祠堂在,根在。中国人,特别是徽州人,有着很强的根的意识。新文化运动闯将胡适先生晚年客居台湾,可他时常对人说,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徽州人。
水口处的古林夹峙,流瀑成潭,粗壮的红豆杉结满了红色的果子,香榧树也是果满枝头,枫香树像是火烧云,这样的风景,村人已是熟视无睹,而对我们来说,却有着别样的诱惑。村子古朴清静,石板青青,小桥横斜,青烟笼屋,惟有小学堂里孩子大声朗读声、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飘荡在这大山中,诠释着村庄的活力与希望。
放眼小坑,青峰林立,山高林密,林海苍茫。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红军经常出没之地。村西杨齐岭山中,有一奇石宛如巨船,边上有一洞穴,土名新娘房,里面有石桌石椅,红军就藏在那里。村里人还说起很多红军故事,那一抹抹的红色,就在我的眼前晃动,油然而生敬意。
那一次之行,让我迷上了它。以后又去过多次,还陪人去,山花烂漫,白雪皑皑,都领略过。今年元月雪霁,我们上去,轮胎打滑,翻在一侧,跌倒在地,擦破了皮,着实捏了一把汗,但我们无怨无悔。
可我以为,小坑最惊艳的还是这深秋,美在那“树红树碧高低影,叶黄叶绿远近秋”,美在那“白云红叶映老宅、青山墟落徽韵悠”的诗情画意。
关于秋色的文章7:平天秋色
文/陶欣然
池州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城市,而平天湖就是镶嵌在城市东边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一个晴朗的周末,我跟随爸爸妈妈游玩了美丽的平天湖。
走近平天湖,极目远眺。天空中,一群鸟儿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排成“八”字,正飞往南方过冬呢!湖的远处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青山,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好似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湖面上灰蒙蒙的,好像给平天湖笼罩着一层朦胧的白纱。清澈的湖水平静极了,宛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两只水鸟正贴着水面无忧无虑地飞行,好像两架在跑道上滑行的飞机。
我正看得入迷,突然有个东西砸到我的头上。我抬起头一看,一颗颗成熟了的樟树果正急着往下跳呢!地面上已经撒满了许多樟树果。我捡起一颗,饶有兴致地看了看,发现它是深紫色的,好像一颗特别小的葡萄。用脚踩上去,它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好像放爆竹一样。
附近的山坡是树的世界,或高或矮,参差不齐。树叶五彩缤纷,绿色中间点缀着红色和黄色,煞是好看。其中火红的是枫叶,鲜黄的是银杏叶。一阵风儿吹过,叶子随风飘落,就像一群色彩斑斓的美丽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树下长满了野草,在枯黄的野草中间盛开着黄色的小野菊。这寂静的树林里,不时传来几声悦耳的鸟叫声,但却不见它们的踪影。鸟儿是不是在和我捉迷藏?
迷人的秋天里,在这如画的平天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关于秋色的文章8:一壶秋水,一壶秋色
文/李兰
携着记忆的流年,撰写你的容颜,我盛情的拥抱你的岁月。风,是柔和的,浅浅地滑过纤手,如丝绸般绵滑、轻盈。走进你,我的心开始行走,用心的翻阅着从春走到夏,又从夏进入秋的点点滴滴,浅浅的一抹秋颜,在悄悄褪去的绿夏中清透而不失浮华,历经岁月的磨砺,强健而又香醇。我,不忍打扰你的清净,如一弯清月,照亮你似水的年华,将它写入你的岁月,不需红袖添香,只需浅浅的载入你的记忆,让春花烂漫,让夏雨清扬,让秋水如镜。
行走在你的岁月之上,我将心门打开,一览初秋,凡间绿意在秋阳的照射下反衬银的光,如一片水波淋漓,晶莹微闪,和着微风滑过,如孩子的小脸儿,神色变化可爱俏皮。我多想走近你,抚摸你的容颜,亲吻你的额吉,素描你的风情,抒写你的内容,倾听你的心事。可我真的不忍打扰你的青衿,远远地凝视你的清影,刻画你如水的波澜,静静地打开手心、屏住呼吸感受浅浅的、秋的风从手心蔓延身心到大脑的清凉,大脑清凉了,心也就清亮了,心清亮了,人也就静了,如蝉如如来,我双手合十,虔诚地净化我一世的凡尘。繁花落尽君辞去,我又何忍离去,静静地守望叶子的蒲黄,将它们历经岁月的沧桑写入你的史册,我没有能力不让它离去,就让多情的泪花祭奠它曾经的清凉和矜持。清凉何所求,之间绿玉黄花赐今生。
行走在你的秋色里,从朝阳到西落,远远望去,一池的荷塘在夕阳的余晖中如一片世外仙境。荷叶又大又圆,荷花干支高,亭亭玉立水中央,一朵朵荷花独然屹立,绽放在荷池,含苞欲放的花蕾傲然独立,卓而不群,出污泥而不染,满塘的菏色让人陶醉其中,先开的荷花已经结成了莲子,硕大的莲蓬包含着硕大的莲心,预示着荷塘的丰硕与收获。天色已慢慢澄净下来,静静地望着荷塘遐想着什么,情不自禁地扑下身子伸手轻轻地去轻触莲蓬,小心的生怕惊动它,却怎么也不忍离开,爱不释手的凝视着它,闻着荷花淡淡的泥土芳香,嗅嗅荷花的清香浓郁的味道,感受荷花身在其中的美丽无瑕。
行走在初秋的路上,我用情歌唱着你的饱满,用心赞美着你的喜悦,用诗书写着你云卷云舒山水如画的清美,历经春意盎然、夏风雨露,你含情漫漫的走来,带着春风、带着雨露、带着香气,带着岁月的饱满将其植入秋的风华,秋的清泉,秋的温柔,秋风与秋雨的交融,让其春华秋实,罗列着许多撩人的感触在其中,点点滴滴,书写着思绪的每一个段落,我不禁感叹美如画的秋,更为那映入眼帘的缤纷色彩,低调间色彩斑斓的华丽而赞叹。
浅浅的初秋如一弯水月,静谧清纯。绿依然郁郁葱葱,比较春天的淡淡变为浓浓的绿,庄重成熟的绿。但偶尔也能发现四周的山巅青黛,路边的树间摇曳着微黄的叶子,秋阳的直射,晶莹透金光,辉映山色。周边的黄河水已渐染秋色,黄色稠满,水流急促。
夜晚,秋的波澜、秋的缤纷隐藏在夜幕下,清清的、静静的。仰望夜空那一弯清月,秋色其中,一种忧伤、一种思念、一种乡愁、一种期待、一种守望、一种美好、一种对妈妈的呼唤,满满地载满月光,温一壶秋水,暖一壶秋色。
关于秋色的文章9:秋色迷人却清寒
文/彬彬
流火点燃了秋天的山野,于是满山遍野燃起了一簇簇、一片片火红。秋天的序幕悄悄地拉开了。
间或有常青的松柏、女贞子、山竹随风起舞。秋之梦正酣,沟沟岭岭的红叶如诗一般流淌着,浸染着大地。丰收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也压弯了人们的腰背,农人的脸上流淌着蜜一样的微笑。秋高气爽,人的心情也会开朗。
天凉好个秋,冷月无声,夕阳为我揭开秋夜的序幕。秋夜,寒意渐重,失去了夏夜的凉爽,多了切肤的冷。高寒地带已经燃起了炉火,冬天的到来可以预见了。
霜晨思归,离人悲秋。游子在外,眼见得山上的红叶如火,却感受不到火的温暖。昨夜风霜染枝头,又见清寒袭来,谁人不伤怀?远方的亲人啊,愿你平安吉祥。
秋天是有魂的。秋天的魂在枝头,它随落叶飘零;秋天的魂在田间,它装在农人的背篓里;秋天的魂在山野,它被秋风裹挟去了远方。秋天的魂披在了游子的身上,它是在寻找家的温暖吗?
岁岁有秋日,年年人不同。当又一个秋季来临,或许我们的鬓角又添银丝如染霜,或许我们的身边又少一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又如何把秋日当做春朝?我没有诗人开阔豁达的胸怀,秋霜定会侵染我脆弱的心灵。
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是我收获了什么呢?伸出空空的双手,我只有哀叹,又将虚度一年。我自问,用什么犒劳自己?下一次月缺月圆,冬天就会来临,我将如何迎接来年的春天?
关于秋色的文章10:掬秋水润秋色
文/杜明芬
黄叶闭窗,温茶凉书,微云卷日暮,秋水润乡愁,这是秋天里常见的一种风景。
秋天的画总是染着橘黄色的光阴,温柔与可爱两者兼具。带着独特味道的秋,不冷淡而热烈,在苍凉里孕育着生机。秋从枯黄里绽放一朵新开的菊,从苍老里长出一根细嫩的茎,从窗里飘出一朵云落在麦浪里,从残荷的遗韵里听见一颗露珠破碎,发出声响。款款秋意,慢慢而来,自有一种况味。
秋这个季节总是让人生出诸多感慨,文人墨客描写秋日风物的词句亦是数不胜数。但我却独独偏爱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总觉得这是描写秋天最动人的诗。
柔柔秋水,盈盈秋波,它的浪漫与唯美真的是难用准确的文字来形容。当簌簌作响的秋风碰上摇摇欲坠的落叶,橘色的水波里倒映出靓丽的晚霞,时光便荡漾成了一首独属于秋天的诗歌。
秋水依依,醉眼横波翠黛低。秋水宛如一位敛眉低笑的女子,默默不语间就自有一种风情。她温婉含蓄,微微带笑,手中拾了一枚落叶,与黛玉神情相似,却又有本质的不同。她的悲悯里带着深情,叹息里有着希冀。仿佛这世间最深情的,除她之外,再无第二人可以比拟。
秋水既安静又热闹。当芦苇飘白,木芙蓉盛开,乌桕叶飘落在水中,秋的安静不用多的言语就能明白。而当一艘船压过水中的影子,秋就热闹起来。那时,涟漪一圈圈荡开,但心里的灯火始终如旧。我相信那些词人对着这漫漫秋水,肯定不止一次地相信过:他们深埋于心的思念定会随着这叶子,慢慢漂泊,直至停靠在他们念念不忘的地方。安静与热闹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安静到极致未尝不是热闹,热闹到极致,心底反而会更加安静。不只是秋水如此,人生风月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沉湎于热闹,不执着于安静,只要心安,便是在内心种上了一簇菊花。任雨骤风急,我自岿然不动。
《诗经》里似乎总是不缺少遇见的,这其中不期而遇最为世人留以娓娓深情。比如那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日的黄昏,我于河滨行走,见灿灿晚霞如盛开的桃花,落入秋水之中,便也期待着遇见一位佳人,即使这遇见并不惊心动魄,只是平平常常的相视一笑,便也足够。这种未约而遇的美好已经足够用整个秋天来尽情回味。
再看这幅壮丽辽阔的画卷,秋水与天空融为了一体。这广阔的场景不用言语描绘便能想象得到。我突然就想起了东坡居士,想起了这位豁达的词人也曾对着山河感慨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芸芸众生,皆是来往不复,渺小如一粒粟米的我们又该如何与广阔的山河共处?其实何必问为什么呢,蜉蝣的生命只有仅仅一日,尚且能安然若素。有几十个春秋的我们,更要温和看风物,柔软写生活!
花有开谢,云有舒卷,世间所有风物都有它们的规律和结局,人也同样如此。我们总要经历如潮水般的汹涌澎湃,但最后也终会回归如这秋水一般的温文尔雅。但只有经历光阴,与岁月共舞,方能柔软。所以一掬秋水,与悲欢一起来共浴这浓浓秋意吧!
关于秋色的文章11:迷人的秋色
文/张智灏
星期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写完作业,在谢奕阳爸爸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游玩。
大自然的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天空一碧如洗,好像是一块蓝宝石。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哦,那是成片的稻田,一根根稻穗黄灿灿的,把稻杆压得弯下了腰。秋风吹起,满田的稻穗随风飘动,稻谷香也飘过来。稻田旁边还有几棵柿子树,柿子树上的叶子已经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像一个个黄灯笼。柿子树旁边还有一棵石榴树,树上的石榴个个都开心地咧开了嘴,露出了红宝石般的牙齿。稻田四周都长满了柳树,每棵柳树都披上了黄色的外套。
我们来到草地上,拿出一张野餐布铺在地上,拿出带的食物,开始讲起了笑话。不一会儿,盛鑫楠捉来了一只蚂蚱。我们有的逗蚂蚱,有的躺在草地上对着蓝天放声歌唱,我们的歌声惊动了树林里的小鸟,小鸟们纷纷拍动着翅膀飞走了。
秋天是画、是成熟、是收获,我高声赞美秋天,赞美丰收的图景,赞美这绚丽多姿的风采。
关于秋色的文章12:依然生香的秋色
文/子隽
秋分一过,就算是步入深秋的季节了。金黄的谷子,黄色的大豆,紫色的红薯,白色的玉米,红色的柿子……秋色生香,生香的秋色。
秋,最喜欢的季节,因为一季的汗水终迎来了五谷丰登。晚秋,最让人深情地挽留,因为人们企及于收获,眷恋于那一场丰硕。
依然是黎明,依然独行在那一条幽径,依然怀揣着一种念想,默默前行,急切地寻找初秋的葳蕤,初秋的葱茏。
其实,不曾光顾这里,也就间隔一场秋雨,几场秋风。秋色,已经稍显萧瑟,那一片深绿色的黄瓜已有些枯萎,只有顶尖部默开着一层细小的花儿,那样的柔弱。在叶子的下面有些嫩绿的黄瓜妞,迎着风儿坚强地成长,有的耐不住季节的薄凉和干旱,已经枯萎。田野也显得空旷,一片片田间作物已经收割,甚至被犁铧秋耕一新,期待重播一抹新绿。那一条蜿蜒于远处的七里河的水面,已不再碧绿,有些灰黄。是气温太过偏低?是水质变化?是目光的异样?都不是,是岁月赋予秋的颜色。
那一条绵长的绿色走廊,林荫稀疏了许多。洋槐,梧桐,曲柳们,在季节的感召下,片片叶子默默地飘落在眼前,顿生一种怜惜,无奈。轻薄的叶儿簌簌飘落,滑过肩胛,散落在地。不经意的靠近与触碰,又一次感悟到了相守与分别。落叶,还有生命残存的温度,随风儿栖息于一个角落,虽然终会风干所有的汁液,然而,那一份曾经厮守相依的情思是不可放弃的。
生命与秋一次次邂逅,便一次次目睹叶落的状态。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一种曲终人散的悲怆,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怀。片片落叶,曾鲜活地与枝干相守,迈过一季繁盛葱茏,终萧瑟离去,爱到无言,痛到无声。捡一片叶子,虔诚的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盘……
其实,我们都不必怅然。因为,一切物种都会在秋日里成熟,在秋日里饱满,又在漫长的期待中,迎来了春日,一个个新的生命开始了新一轮的延展。去年的晚秋,阳面的牵牛花也在盛开,然而,却有些稀疏,零零星星地盛开在依附的树干上。也许更多的种子植根或萌发于泥土,今年,那样的葳蕤,那样的密密匝匝,它们沐浴着深秋的暖阳,默默地绽放。五颜六色,斑斓多姿,宝石蓝、浅藕荷、玫瑰红、玉石白,几种颜色互相映衬,平添了季节深处的一抹生机。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我想,现在乡下的秋色一定正浓,一边忙着秋收,一边趁着墒情秋播。我虽然多年不曾秋收,也不曾秋播,然而,心田的秋色依然生香。
关于秋色的文章13:秋色赋
文/陈毅忠
天高云淡,地大亲和。美秋色之浓浓,赞秋菊之艳艳。南浦竹影婆娑,西山红叶烂漫。
东坡赤壁,遥望大江东去;三角山麓,仰看北雁南飞。水清鱼肥天下富,苕红藕白地生辉。紫气东来,庄稼粒圆果满;风和日丽,山岚苍翠如云。扬子江中,龟蛇黄龙滚动;绿杨桥畔,源头白石临渊。牛羊满地,稻香千里。艳阳高照,赤县丰收。
游人如织,人面桃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灿烂;喜怒忧伤悲恐惊,七感从心。美不胜收,功成圆满。登高极目,福慧无边。
噫!秋天之胜,色泽绵长。喜神州之大地,五谷丰登;悦盛世之风光,秋色永驻。
关于秋色的文章14:毛岭沟,沸腾的秋色
文/董玉红
深秋,踏上毛岭沟秋色如画的美丽土地;感受秋赋予的这个七彩世界的诗情与画意;感受村村屯屯、沟沟岭岭到处传递的振奋人心的红色气息。
仿佛第一次捕捉到秋这样多彩迷人的景致。
这里秋的色彩沸腾了,秋韵跳动的键盘上流淌出一串永恒的恋曲……
我曾看过一本《春绿毛岭沟》的图文集,厚厚的册子,每翻一页都馨香着绿色的讯息:绿得迷人的丁香谷花香四溢;千年的古汤泉水一如绿鬓朱颜的少女,婀娜婉韵、流淌不息;绿藤掩映的风洞、水洞难饰神秘;绝俗容姿的菩提生长在古老的传说里;绿碧莹翠的原始森林天然的“氧吧”里,人们可以完成一次舒畅的自然穿越之旅。
不能不说这满眼的、浸着让人欣喜的绿,是鲜活、是生命、是希翼,是生生不息。
秋天的毛岭沟,红的枫、黄的杨、绿的松以及褐色的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绚烂的色彩迷醉了我久栖平淡俗尘的眼睛;这一方渗透着红色记忆的灵秀胜地,让一颗曾经波澜不惊的心又一次欢腾跳跃,如此热烈难息。
这个染尽红、黄、绿色的小山庄的秋季,这个游走在梦幻的童话世界里的秋季,是一程我所期待的秋韵漫染的、重现的长征路;是一程秋色绚烂的、充满正能量感召的红色之旅。
这满目的火红在晴灿的秋风里,向你铺展开它的锦绣与壮丽。那是一树一树的枫红,是旗帜、是火炬。
路线图上,一条蜿蜒的红色曲线,勾勒出一幅镜架的轮廓。在家乡人的眼里,“放眼未来,展望世界”,有它更深的寓意。
一片飘飞的红叶,牵引出千丝万缕的思绪……
70年前,这里曾留下双枪红司令战斗过的足迹,乌兰……她的名字就是蒙古族语“红色”之意。战争时期,蒙古贞的大地上留下了唯一一位带兵打仗的女司令的传奇。
曾几何时,“三沟经验”在全国推广,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同志的批示,毛岭沟的封山育林、塔子沟的河边造林、招束沟的坡耕地治理。那撼天动地的劳动场面今又重现眼底,“三沟精神”昂扬的旋律又回响在耳际。
看片片红枫骄傲地将红色的火炬举起,那火红的颜色像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光明着心底。在新的历史时期,阜新人民在总结“三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赋予“三沟经验”新的内容与涵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三沟精神”,又一次被升华,成为学习教育的绝佳载体。
这闪耀的金黄是“毛泽东思想”主题广场的竹简、是仿铜浮雕、是白杨树叶子、是金灿灿的丰收的田地。
驻足在铺满金黄落叶的广场,细数每片叶脉镂刻的清晰的历史足迹,聆听它娓娓轻诉、铿锵的话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高大形象及那首气势雄浑的《长征》七律,潇洒飘逸的雕刻在仿铜浮雕的墙壁。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刻鞭策着新时代的美丽家园的建设者要前进,要努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的巨幅竹简尽显中国字的磅礴大气,纵论历代英雄,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这竹简、这铜雕,这金黄的色彩与丰收的颜色是如此完美、和谐、统一。
这金灿灿的色彩是季节的收获,是劳动者智慧的蓄积。
云舒广袖、落英满地。这朵朵白云包裹的深沉灰褐色基,是再现上个世纪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古朴民居;是巨大的碑石傲然屹立;是“三沟精神”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的碑记;是星星一样散落在各个村口的村名标记;是最纯朴的、最诚挚的“毛岭沟欢迎您”!
毛岭沟这如诗如画的秋色呀,这激情澎湃的红色记忆!
我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秋天里,让心灵沐浴了一次盛大的精神洗礼!
关于秋色的文章15:秋声.秋色
文/四月蔷薇
秋声是静与动的相融;是枯与荣的相辅;是邻近与遥远的相衬。包裹着苍凉与寂寞,妖娆着绿波与忧伤、和谐着亮丽与颓败,蓄积着浪漫与盛开,诉说着收获与凋零。秋色是漫无边际的淡黄与浅绿的揉合;也包裹着赤金般的刚毅;是成熟果实离开枝桠后的轻灵与柔媚;是透明的诗意,是默然的孤独与坚强,更是姹紫嫣红的无边憔悴。
站在秋天的山坳,眺望萧瑟的辽阔,那特有层次感的景观会让我们着迷与欢呼。曾经听说过“一山有四季,上下几重天”,秋色的范畴可以更小,颜色相揉的却更加繁华多样,深浅更加多层次,让人目不暇接,感叹万千。瞬间心绪可以安宁到收藏与容纳无限的天地,也可以欢欣跳跃至茫茫的万水千山。只要肯用心品赏,总有明媚与苍凉的景观相叠环抱眼帘。
在睛朗的秋日,宁静高远的蓝会布满眼目所极的天空,许多温柔如絮棉般的白云总被蓝色抚慰;有大雁排成人字或一字低鸣飞翔,速速的南去;遥远静穆的山峰隐约连绵,巍峨于云雾之中,云雾时而覆淹山峦,山峦忽而嘻戏云雾;再眺望整个城市街景,那高耸或低矮的楼群,在阳光下更加生动与盛观。
秋的原野,高大或娇小的树冠在丝丝凉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寂寞的枝节,瑟瑟的发抖,片片叶儿枯黄或绯红,半绿半黄相间,它们成群结队的,或在风中盘旋凋落,或热闹、深情的堆积于树根,或飞翔到遥远的不知名的远方,永无踪迹。在枯叶的间隙,却也有细微草儿正在浓绿、晶莹剔透,尽显生命力强盛,完全不象是秋的景观。还有灰黄、赤红、灰绿、淡紫、墨绿等等的细草杂叶应有尽有,簇簇相拥,让人心生爱怜与伤感。
湖岸,秋声在碧波荡漾的水声中奔放,许多金黄的草枝籽晶饱满,沉甸甸的,低垂着头;更有半黄半绿的植物茂密或稀疏于树影下,似丰满又仿佛悲壮。簇簇芦苇迎风微醉般倾斜,与风儿在温馨的交流,透着成熟的韵味,芬芳着诗意的约定,招展着恍如隔世的凄婉;那些叫不上名的细碎小花品种繁杂,颜色、品种万千不一,是寂寞秋中最灿烂的一群。
只有在秋季,才可以欣赏到枯萎与开放相存相衬,收获与凋零相辅相成。凋谢的叶子依依不舍、柔情蜜意、漫天飞翔,而待盛的花苞却簇拥嘻笑,缤纷争艳,精彩纷呈。
楼下亭前,秋声也低沉呐喊,它延长了田野、山巅间的声音与颜色。秋在这里,如小家碧玉般清秀与圆润,少了些许的凋零与寂寥。慢步在楼间的林荫树下,当你仰望树梢,当你凝视一片片堆积于树丛中的枯叶,当欣赏到了人们培育于楼门口的各色菊花,当聆听到绿茵的草地间有秋虫在欢鸣的时候,你会不能自禁的激动万分,欣喜感叹,秋声,秋色,原是世间最美。
烟雨秋色,动静秋声。秋的富饶与丰富,秋的寂寥与冷静;秋的枫红与盛彩,秋的诗情与淡然;秋的坚韧与柔弱,秋的喜悦与沉默等等,足以让我们驻足留恋与回忆。
世间本无完美,但秋季却可以拥有不完美中最完美的景。凄婉不失厚重,凋零满溢收获,枯黄尽显成熟,浅绿诗意了乐观的心境,黯然的秋雾凝聚了送别叶子的哀愁,冷寂的秋风浓郁了对叶子凋谢的牵挂与挽留……
关于秋色的文章16:飘在秋色里的思绪
文/贺_静
许久不曾静下来独自守着音乐想着过去,在这里写写日记,写下真实的心情,真实的一个自己,哪怕只是瞬间的自己。谁懂不懂,谁说不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能够看到就足够。
这世道,多的是喜欢指手划脚谈论别人是非之人,少的是善良和坦诚之心。
因为我的生活,我的世界,我的梦,只有我自己走,也只有我自己懂。
此刻窗外秋阳淡淡,微风轻抚,看着过去的日记,听着熟悉的旋律,我想起了墨儿,一个我早已熟悉名字很多年的墨儿。
还未相见之前,就听人说过他名字,也知道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但性格木纳,不善言辞。后来的交谈,也证实了众人对他的这个评价。
还记得我们第二次匆匆擦肩而过后,有朋友约我去墨儿那里玩耍,事前我问墨儿,想聚聚不?他的态度就两个字:随意。可能是他这份冷漠和淡然,让我拒绝了朋友的相约。后来听朋友说,墨儿待客很热情,是个不错的人。我只是浅浅的笑。
虽然我们第二次相见很短暂,但是我从他躲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份羞涩,后来他说他觉得自己很淡然,倒是我满脸的羞涩和不安。可能是这次相见才唯美,充满了婉约含蓄之意,所以我心中的墨儿应该内心很深情的。即便嘴上总说着随缘,但如若有机会相见,他内心还是充满欢喜和期待的。可这仅仅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只是我对生活情感的一种唯美想象和寄托。毕竟和墨儿认识这么久了,彼此交流很少,他说的话加起来还不足一百句,从未曾涉及过情感话题。
现实和梦想总是有距离,要不然何来的梦,何来的生活百般滋味,何来的瞬间人生呢。
人和人总是有区别,感觉有时候也是一种错觉,所以,我眼前的墨儿从没说过什么温情的话语,更别说是有什么蕴含缠绵的字句蹦出。这似乎就是真实的他,一个严肃而又沉闷的他,当然,也是他对我的真实情感素描的表现。
毕竟瞬间不是永远,毕竟思绪太过飘渺,不能改变谁的前进方向,也不能弹奏红尘之外的歌谣。
或许,就是他这般的轻淡,就是这般的巨大差异,我才故意躲开和他可以相见的任何机会。
或许,我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保留一个纯真的空间,也是为了保留这个生存在风花雪月里的梦,保留最浪漫的一个画面而已。所以,我越来越随意,也越来越随缘,越来越安静,和他的话语也越来越精简。
人海茫茫,红尘滚滚,谁遇见谁,都是应该,所以无所谓早或晚。
思念会让人心颤,凄美也会让人沉醉不醒。只要有心,情就会染红烟云,让人落泪。
缘去缘来,谁在不在,都是一个注解。
谁离开谁,不论对或错,偶尔能想起感觉美好就好。
人生短暂,过客匆匆,谁来不来,时光都会把记忆洗淡,让看见和看不见的人都随风而去。
谁念不念,岁月都会让人逐渐忘却,让听见和听不见的思绪都成为永恒。
因为这世界太多的邂逅,注定了成不了永远。
因为生活太多的无奈,注定了有些感觉再美好,只能留在心里。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其中有些情愫再温柔,只能留给自己。
春去秋来,一言一行,一字一句,辅以情感的深浅,勾勒出人生的绚丽。
透明的,隐藏的,任思绪飘摇,落入尘俗。一切有过就好,无论是醉过还是曾经沉吟过,感觉到就是美,哪怕只是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