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文章

请欣赏鸡蛋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鸡蛋的文章1:观察中的发现

文/杜新茗

我听说生鸡蛋和熟鸡蛋旋转的时间是不同的,于是,我决定试验一把。

我拿出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为了好识别,我在熟鸡蛋的上画上了白色的三角。然后,我一只手拿一个鸡蛋。“开始!”大喊一声后,两只手同时抖动了一下,只见那两个鸡蛋开始像呼啦圈一样飞快地转起来。可是出乎意外,生鸡蛋才转了一两圈,就慢慢停了下来,可熟鸡蛋却一直转着。

我觉得很奇怪,就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因为生鸡蛋的壳内是液体,旋转的时候内部会产生内摩擦,因此速度减得较快。熟鸡蛋因为与蛋壳连在一起,不会有内摩擦的损耗,因此可以转的时间较长。”

原来是这样啊,通过观察,我又懂得了一个小知识,真开心。

鸡蛋的文章2:没生孩子不能吃鸡蛋

文/王吴军

鸡蛋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但是,在有些地方,鸡蛋的寓意却非常丰富,一点也不简单。

在英国,每逢重大的节日或举行婚宴的时候,人们总是把鸡蛋打破,滴入清水中,根据其形状来预测日后的生活是不是幸福美满,然后再拌上白糖将其蒸熟,意味着以后的生活美满,夫妻和谐。

在法国的一些偏僻的村寨里,每到男婚女嫁的时候,新娘子总是喜欢把一个鸡蛋偷偷放在自己的衣裤中,当步入洞房之时,故意让自己跌倒,这样可以使放在衣裤中的鸡蛋掉出来,以表示自己会“生蛋”。

在我国江南地区的某些农村中,女孩出嫁时,总喜欢在陪嫁的新棉被里藏几个染红的熟鸡蛋,举行婚礼时让人去抢、摸,以示生活吉利和以后子孙繁盛。

在尼日利亚的许多地方,鸡蛋则意味着不会生育,因为鸡蛋的外形如“○”一样,所以,没有生育过孩子的女子是禁止吃鸡蛋的。

在土耳其的一些地方,那些过独身生活的女子,竟然把吃鸡蛋视为异端,一辈子也不敢吃鸡蛋。

在斯洛文尼亚的一些地区,年轻人把鸡蛋看作是神圣、纯洁的爱情的象征。每逢复活节到来的第一个星期一这天,年轻人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这样幸福的时刻,处于热恋中的女子总要带几个煮熟的鸡蛋,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吃这些煮熟的鸡蛋,以此来表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如果男子不吃女子带的煮熟的鸡蛋,则说明他不爱对方或者是双方的爱情破裂。

在摩洛哥,还有和鸡蛋相关的奇怪的习俗,妻子是不能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的。如果这样做的话,会被认为是妻子做了败坏国俗家风的丑事而遭到丈夫的反对和人们的谴责。所以,妻子如果要吃鸡蛋,只能偷偷地吃。

鸡蛋的文章3:吉祥蛋

文/茅盛熠

圆溜溜,亮晶晶,样子像鸡蛋,你们猜猜它是什么?让我来告诉你吧,它是一种蛋。不过它不是普普通通的蛋,而是妈妈和我去无锡旅游时买的一件工艺品,它叫吉祥蛋。

我们买了4个吉祥蛋,颜色各不相同,有趣极了。其中一个吉祥蛋的颜色是雪白雪白的,我叫它小白;另一个吉祥蛋的颜色是黑中透白,很怪吧!所以我叫它小黑。还有一个吉祥蛋是橘中透白的,远看像一个还没熟的橘子,所以我叫它小橘子。最后一个吉祥蛋叫小花,因为它身穿五彩衣裳,近看像一个鸡蛋上了五彩的油画。这些都是用石头磨出来的,做得巧夺天工,看上去一个个圆溜溜、亮晶晶的。摸上去凉爽爽、滑溜溜的。

妈妈说:“别以为石头是一种物体,其实,它充满了灵秀之气,充满了情趣,是一种饱含生命力的天然艺术,这些都是我们家的吉祥物,一定要好好珍惜、爱护它。”

这个工艺品多么精巧!我希望它能给我们家带来更多的好运。

鸡蛋的文章4:番茄炒鸡蛋

文/卢昀

我看了看表,将近11点了,于是我迅速跑下楼,拿了几个番茄和两个鸡蛋开始做菜。因为我和妈妈讲好,今天由我做一个菜——番茄炒鸡蛋,我可不能食言啊!

首先,我把番茄洗净,把它放在砧板上准备切块。在旁“监督”的妈妈扶着我的手跟我一起切,切好后,我把鸡蛋打碎倒在碗里,放上少许盐,拿着筷子开始搅拌。妈妈一边观察我搅拌的姿势,一边告诉我不能一会儿往左拌一会儿往右拌,要向着同一方向匀速搅拌。我按照妈妈的说法快速地搅拌着,觉得很有趣。

终于可以正式烧菜了!我先在锅中放些油,把锅烧热,然后把锅端起像画圆一样慢慢地摇晃起来。接着,我把搅拌好的鸡蛋倒入锅中,用筷子不停搅拌,之后又放入番茄一起炒。可是没过多久,我便闻到了一股焦味,仔细一看,糟糕!原来是鸡蛋煎太久糊掉了!我赶忙关火,把蛋用筷子夹上来,重新打了鸡蛋再做一遍。妈妈也不断地鼓励我,使我信心倍增。做了一遍又一遍,试了一次又一次,我却还是没有做成功,旁边的蛋壳倒是积了一堆。但我没有泄气,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后来,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做出了一道有模有样的番茄炒鸡蛋!

看着这道来之不易的番茄炒鸡蛋,我想起了妈妈平时做的那一道道美味,在深感惭愧的同时,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向妈妈学习,让妈妈也吃上我做的可口饭菜。

鸡蛋的文章5:唯有一个鸡蛋的美丽生日

文/黎燕

许多年过去后,我无法忘怀母亲为我过的生日——没有热闹的生日庆典,也没有心仪的生日礼物。只有母亲和我,一个煮熟的鸡蛋,还有简单而神圣的生日仪式。它,那么温馨,那么美丽。永远地激荡着我的情怀,永远地张扬着青山绿水,永远地沸腾着母爱的一往情深。

小时候,家里生活十分窘迫。爸爸每月的工资很少全额拿回家,甚至一半也拿不回来。开资的日子,就是我家还债的日子。这家50,那家30,七下八下,就所剩无几了。因而,下月的生活,须靠继续借债维持。捉襟见肘,永无止息,哪个人能有好性情呢。母亲的脾气越来越坏,动不动就电闪雷鸣的。奇怪的是,她对五个子女的生日却记得一清二楚,到了生日这一天,就有一个煮鸡蛋,在香喷喷地等着你。

那时候,怎么那么多的粗粮啊!上顿下顿的,由仓库储存的,粮站供应的陈高粱米,米粒粗糙,拉嗓子眼,一日三餐地吃,长年累月地吃,就吃伤了。现在为改善饮食结构,一些人喜欢偶尔吃,我一见就呕,即使忘本,决不问津。

那时候。就盼年,还盼着来亲戚。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可以吃上煊腾腾的白面馒头,油汪汪的炒菜或炖菜了,就让我和弟弟妹妹其乐无穷了。我更盼的是过生日,能独享一个平日里见不到的煮鸡蛋,母亲也比平日和蔼得多。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满足,那一天,就格外金光灿烂,如在云端。

到了生日这一天,通常是清晨,我被母亲叫到厨房。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等待母亲的这一声召唤。我从卧室连蹦带跳地蹿到母亲的身旁,喜不自禁地喊了声“妈!”母亲的脸上浮现了平日里没有的笑容,眼神也比平日柔和多了。她把湿漉漉的两只手用抹布擦了擦,之后,用手拽了拽我的衣襟,抻了抻衣领,不无高兴说:“个子又窜了不少,好啊,好!”母亲少有的亲昵,让我的身子不由抖了一下,眼前就有好看的花朵盛放。母亲说罢,转回身去,从裹着的毛巾团里拿出了一个熟鸡蛋。这时,她收敛了笑容,脸色也严肃起来。我知道,按照惯例,母亲给我过生日的仪式就要开始了。一股神圣的气氛弥漫而来,我不由自主地屏息静气,收腹挺胸,并将自己的目光,透过厨房的玻璃投向远方。其实,所谓的远方并没有多远,由于家属楼的阻隔,也就几十米吧,仅是我的意念而已。母亲挪了挪脚步,身子紧贴着我,她的气息将我裹起来,好温暖,好熨帖,我腾云驾雾般开心,却不能笑也不能动。因为,母亲正用她手中温热的熟鸡蛋,郑重其事地从我的头顶,脸颊,脖颈,脊背,一点点向腿脚轱辘下去,还一遍又一遍地字正腔圆地念叨着:“孩的生日,娘的苦日,祈求老天,赐福燕儿,平安健康!”动辄呵斥,打骂我的母亲,像变了个人似的,这样的温柔,这样的斯文,这样的虔诚,这样的呵护。一股热浪排山倒海地在心中腾地涌起,奔向我的喉咙和眼眶。母亲啊,你知道吗?我与你血脉相连,你为什么像外人,离我那么远?一年364日,对你的大女儿从没有好脸色,更不用说亲近了,这让我的心里好痛;只有过生日这一天,你才是爱我亲我的妈妈啊。想来,你整天凶巴巴,恶煞煞的,那一定是生活困顿的。我是你的长女,不替你分担忧愁不说,还责怪你不疼我。此刻,五味杂陈,勾连着如潮的泪水,在少年的心里翻腾。

母亲结束了她的庄严仪式后,吩咐我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许个愿。我便乖乖地模仿母亲的样子,在心里暗自发誓,黎燕,你一定要努力,要有出息,让父母和兄弟姊妹过上好日子!

等我睁开眼睛,母亲把熟鸡蛋递到我手里。仿佛一场梦,刚才那个温柔体贴的母亲飞走了,不见了。眼前的母亲一脸的怒目金刚,严厉地呵斥我:“到外面吃去,要是惹着弟弟妹妹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离上学的时间还有好大一会。

手里攥着带有母亲体温和手印的熟鸡蛋,一溜烟地跑到街区的树趟,心里还没走出刚才仪式的庄重,母爱的温润。看天,天蓝如水洗,朝霞似彩锦;看地,大柳树柔枝轻拂,绿波微漾。就怅然:那困窘的,冷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走到头,让每一个日子都如生日,这般祥和,这般飘逸!

到底是小孩子,思谋了一小会儿,就迫不及待地剥皮,享受口舌之福了。

那时候,一个熟鸡蛋在我眼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吃食了。桃红的皮,雪白的青,灿金的黄,光滑细腻的纹理,荡气回肠的浓香,奇美无比,妙不可言。

自从考上高中在学校住宿,后来下乡,回城,结婚,生子,两个儿子都结婚了,漫长的岁月里,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心理上,我离母亲越来越远,也越来越近。

至今,尽管要啥有啥,过生日的时候,我仍沿袭了母亲的传统,静悄悄的,煮2个鸡蛋。

就觉得,这样静谧,安妥,温暖,美丽,多么合乎我的本性,母亲为我过生日的情境,就历历在目。

我知道,有一种母爱,是开在困难岁月里的花。

鸡蛋的文章6:一只鸡蛋的温暖

男孩子说:可是,老师,我把鸡蛋省下来给奶奶吃,比我自己吃,我更开心啊

朋友曾在一个边远省份支教。

当地很贫穷,吃得很差,有的孩子早上去上学,甚至是饿着肚子去的。为了帮助这些山区里的孩子,由政府出资,每天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只免费的鸡蛋。

一般是早读之后,开始分发鸡蛋。农村家家都养鸡。鸡蛋是大人拿去换油盐酱醋的,根本舍不得自己吃。学校免费给大家分发鸡蛋,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第一天发鸡蛋时,有个男孩一口将鸡蛋整个吞了下去,噎得直翻白眼,老师们又是拍背,又是抹胸,又是倒开水的,好不容易才帮助男孩子将鸡蛋强咽了下去。

发鸡蛋没几天,就出现了意外情况,不少孩子拿到鸡蛋后,并不吃,偷偷藏了起来。情况很快弄清楚了,那些将鸡蛋偷偷藏起来的孩子,是想将蛋带回家,给自己的奶奶吃,或者与年幼的弟妹分享。

学校作出强制规定:鸡蛋必须自己吃,必须在早读后立即吃掉。学校还组成了一个监督小组,负责检查、监督学生们每天吃鸡蛋的过程。我的朋友是监督组的成员。

朋友告诉我们,真没想到,山里的孩子,为了能将发给自己的鸡蛋省下来带回家,竟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和监督老师“斗智斗勇”。

有个瘦瘦的男孩子,每次拿到鸡蛋后,就表现出迫不及待的样子,噼里啪啦很夸张地用鸡蛋敲击桌面,剥完壳,张着大口,一口将鸡蛋吞了下去。嘴巴还“吧唧吧唧”地嚼得很响,有滋有味的样子。朋友站在教室窗外,一连观察了好几天,终于发现了这个男孩子的秘密:每次他剥好鸡蛋,都会悄悄将鸡蛋藏在一个塑料袋里,而将空手往嘴里一塞,装作鸡蛋塞进嘴里的样子。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将鸡蛋藏起来?男孩说,他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城里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他想将鸡蛋带回家,让奶奶补补身体。

有个女孩子,拿到鸡蛋后,总是吃得很夸张,嘴巴里鼓鼓囊囊全是白色的蛋清和黄色的蛋黄。朋友一观察,发现每隔一天,女孩子的嘴巴里才会鼓鼓囊囊,第二天,则只是“吧唧吧唧”的空响声。原来她是隔一天吃一只鸡蛋,另一天的鸡蛋被她私藏了起来。小女孩说,家里穷,没钱买肉,难得有荤菜,她隔一天,省一个鸡蛋带回家,是为了让妈妈将鸡蛋做成菜。

朋友说,每发现一个孩子偷藏鸡蛋,他的心就会既酸楚,又温暖;既难过,又感动。对这些偏僻山区的孩子来说,鸡蛋就是人间美味,他们不想独吃,而希望与家人共享。但是,给每个学生每天发一只鸡蛋,是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他们是大山的未来啊。因此,学校想尽办法,除了监督外,有段时间,甚至要求孩子们吃完鸡蛋后,将蛋壳上交。即使这样,仍然有不少孩子,想方设法将分给自己的鸡蛋省下来,藏起来,带回家。

每次“抓”到藏鸡蛋的孩子,朋友从不当面指出来,他不想让这些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难堪。而自知被他发现了的孩子,会当着他的面,将鸡蛋拿出来,恋恋不舍地吃掉。朋友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对想象不出来,那些孩子吃鸡蛋的样子,那么投入,那么享受,那么有滋有味,仿佛他们吃的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有一次,朋友对一个经常藏鸡蛋的男孩子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把鸡蛋吃下去,家人会更开心。男孩子看着他,郑重地点点头,很赞同的样子。朋友讲完了,男孩子说:可是,老师,我把鸡蛋省下来给奶奶吃,比我自己吃,我更开心啊。那一刻,朋友的眼睛,湿润了。

朋友感叹说,在城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体会到,一只鸡蛋,给他带来如此强烈的触动。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远离贫穷,远离饥饿,远离苦难。

但是,无论多贫穷,无论多艰苦,一只鸡蛋,就可以给我们传递无穷的温暖。

鸡蛋的文章7:魂牵梦萦沙果子

文/朱琴玲

“我们乐都的沙果子比你们西宁的鸡蛋大。”

乐都人曾经如是说。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乐都的沙果树越来越少见,眼看沙果的辉煌时代就要过去了,但有的人还不知道沙果长啥样。

作为一名乐都人,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沙果子有着深厚的情感。

这主要表现在我们每次爬上沙果树后,蹬着枝丫伸着手,无论多么高难度的动作,不管借助哪些原始或先进的工具,总能够着向阳一面的树梢上那几颗黄绿色中带着红晕的沙果子。

吃了那么多的沙果子,如果不知道沙果子背后的故事,你说,是不是一个乐都人的悲哀?我认为是。

说起沙果子,青海其他地区的人首先会想到乐都,而乐都人,则首先想到的是石嘴子。

石嘴子,位于乐都区高庙镇新盛、大路两个自然村周边。

这里海拔1900米,气候温和。

一条小河从石嘴子北面的阳关沟流出,在这里形成一个河口三角地带,土壤沙质松软,成为滋养沙果的最好环境。

据历史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阳关沟的水不够用,政府又从徐家沙沟筑坝引流,将胜番沟的水引到石嘴子灌溉果园。

阳关沟的水与胜番沟的水同出于北山松花顶,水质相同,共同灌溉出的醇香甜脆、略带酒味的沙果子,曾一度成为乐都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特产。

又据史料记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乐都县的沙果树,共有三十多万棵之多,每年产出的沙果有数百万斤。

于是,在很多人记忆中,就有许多果农推着一辆铺着大红单子的架子车,停在乐都的十字路口处,等待城里人过来挑选尝个鲜,如果遇到个儿大、味道甜的沙果,城里人总会多买一些回家去。

在乡里有亲戚的城里人,则不会去花这个冤枉钱,等到了周末,会亲自去亲戚家的果园里采摘。

乡里的姑舅们,虽然手头没有多少钱,但有自产的蔬菜瓜果,这时候往往都是很阔绰的。取下挂在墙上的塑料编织筐,用被他们叫作“钩搭拉”的铁钩子挂在树上,不一会儿工夫,筐子就装满了。

后晌,作客结束。

乡里的姑舅们便提着那筐沉甸甸的沙果子,送城里亲戚去路边等待返城的班车。简易的乡间公路上,一阵尘土飞扬,班车已驶远,留在路边的亲戚,还在挥手……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沙果树越来越少了。有人说,是因为果农引进苹果品种,许多沙果树被砍伐;也有人说,新引进的苹果树,带来了更多的病虫害,伤及沙果;还有人说,果树上的虫子应该是用手摘的,但现在的人们总是往树上喷农药,把好好的沙果树给打死了……

记得有几年,市场上还出现过一种外形类似沙果子但口感偏脆味道又偏酸的一种水果品种,常被果贩子冠以乐都沙果的名头去出售,在外地人看来,那就是沙果,但是本地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来的。

乐都人叫它“一二三”,据说是苹果跟海棠嫁接而成的水果。

记得第一次吃它的时候,我就很生气:作为一个杂交而成的水果品种,怎么可以长得跟我们的沙果如此相像?这是乐都的吃货们从感情上无法接受、无法容忍的事情啊!

果然,没过多久,这个叫“一二三”的家伙,就退出人们的视线了。

那些圆形的、椭圆形的泛着黄绿色光芒的沙果子,那些晒足了阳光挂在枝头最高处的沙果子,那些带着我们美好童年记忆的沙果子,已随岁月的流逝而离我们越来越远。如今,沙果子的味道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味觉系统,但我坚定地认为,那份特有的滋味,决然会永久地封存人们对故乡、对亲情的长久记忆中。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朋友啊,我真想送你一筐比西宁鸡蛋还要大的乐都沙果子!

鸡蛋的文章8:你的面里加几个鸡蛋

很久以前读到一则故事:一家面馆里有两位女服务员,在迎客时的问候语言不同,使得他们两个的销售业绩就大不一样:一位女服务员对进店吃面的顾客这样说:您好,您面里加不加鸡蛋?

而另一位服务员面对进店的顾客则会这样说:您好,请问,您的面里加几个鸡蛋?

就是这样简单的进店问候的话语,产生的效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使得两人的销售业绩大有不同,每天属于后者的服务员的几百个鸡蛋,都会销售一空,而前一个服务员所销售的鸡蛋,总会剩余下很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店老板通过仔细的倾听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一个服务员在迎宾时候的问候语是产生这一神奇效果的主要原因:当“您的面里加几个鸡蛋?”的问候以后,进店的顾客都会至少选择一个,许多的顾客都会选择两个或者更多,不要加鸡蛋的人,多是不喜欢吃或者忌口不能吃的。而听到前面那位服务员的:面里加不加鸡蛋?的问候以后,顾客却大多选择了:不加或者加一个。如此一来,销售的效果就显现了出来。

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思维的习惯性和思维定式,当听到“加几个”的话语以后,人们的思维就会随着这“几个”的思想延伸,就会思考:是一个还是两个?抑或是几个。

有一句话这样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和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子,而这种销售鸡蛋的引导性语言习惯,就是充分的发挥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习惯——也就是定式思维,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自己思维的“陷阱”之中。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引导自己意志的话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熟知这些语言以及思维技巧的同时,还要明了几种思维的特点:即:趋向性 思维者具有力求将各种各样问题情境归结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的趋向,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带有集中性思维的痕迹。常规性 思维的习惯造就的规范性,思考就会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程序性 程序性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步骤要符合规范化要求。

思维定势通常有两种形式:适合思维定势和错觉思维定势。

前者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在条件不变时,能迅速地感知现实环境中的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可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后者是指人们由于意识不清或精神活动障碍,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感知错误,作出错误解释。

从:“面里加不加鸡蛋?”到“面里加几个鸡蛋?”,人们通常的语言习惯中,我们是不是能悟到一些神马?

鸡蛋的文章9:是卵,就不击石

文/王笃行

“以卵击石”,用鸡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这是个深入人心的成语,在这个成语里鸡蛋成了超脆弱且不知自己斤两的象征,与之相反,石头似乎更加坚硬强大,也演绎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强弱论、成败论。

是的,卵来击石,确实会碎,而且碎得很惨,目不忍睹。只是,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强弱与成败,非得让力量悬殊的两者相撞击才能得出吗?石头,纵使它再怎么坚硬,也只是一块死的石头,它不会变通,即使再坚硬,也只能任由岁月的风雨磨平它的棱角,而后慢慢风化。而鸡蛋,是活的生命,生命的力量则是无穷尽的,更重要,生命可以成长壮大以至于成为另一个自己。

以卵击石?确实愚蠢。但鸡蛋是生命,生命终会为自己寻找出路。撇开时间的跨度来说,石头最终会碎成细沙,鸡蛋则可能孵出小鸡,小鸡可以跳过石头。相信没有哪只鸡蛋傻到满腔热情志在必得地去撞击石头的。当然,人都会因冲动犯傻,兴许真有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的鸡蛋,头脑发热中撞击了一块石头,以至于留下“以卵击石”这样的笑话。又或许,这压根就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假想,——人们不是经常为了说理形象而拉来无辜的事物进行类比么?

所谓胜负成败论,究竟是如何划分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跨过障碍达到自己的目的,重要的是取得成功。而这,也正是生命的可贵之处,它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它总会成为强者,总会等到自己的胜利。就像沙漠中的依米花,地下六七年,开花48小时,花有四瓣,且红黄蓝白四色。而后,香消玉殒。这就是生命,一旦刺破黑暗,就无比灿烂。

卵,不会在石头前停下,因为卵有自己的出路。那么人呢?还有什么能让你停下前行的脚步?

鸡蛋的文章10:买鸡蛋

文/陈昕阳

香喷喷的蛋炒饭是我和爸爸百吃不厌的美餐,只要妈妈有空我就缠着她为我们做蛋炒饭。星期天,妈妈答应又要为我们做蛋炒饭了,我一听可高兴啦!准备开做的时候,妈妈发现家里没有鸡蛋了,急急忙忙地对我说:“儿子,帮妈妈去买一袋鸡蛋好吗?”我十分乐意,马上下楼来到超市,走到卖鸡蛋的地方,直接拿起一袋鸡蛋走到收银台付了款。

我急匆匆地准备离开的时候,收银员阿姨叮嘱我:“小朋友,小心点,轻轻拿轻轻放,不要把鸡蛋弄坏了。”我忙点点头,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就怕把它磕了,碰了……

快到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了爸爸来接我,爸爸见我走来,忙提醒我:“儿子,小心!”

哎,不就是几个鸡蛋吗?你们也太小看我了,我可是二年级的孩子了,买几个鸡蛋还用得着这样千叮万嘱吗?

我拿着鸡蛋稳稳地走到家,妈妈打开袋子一检查,鸡蛋完好无损,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夸我是个能干的孩子!

鸡蛋的文章11:於梅卖蛋

文/刘昌谷

“卖土鸡蛋罗,要买的快点哈,就二十个喽!”叫卖声刚落,二十个鸡蛋被刚从城里坐车到乡下买“土”货的罗素芳全买了。她很少亲自买鸡蛋,只是听别人讲,看上去鸡蛋灰巴巴的,就是土鸡蛋。

罗素芳与同行的张婶又继续往街上走,当她俩把准备买的东西买齐又打算坐车回城时,又见那妇女摆上一袋鸡蛋在卖,叫卖声比原先还厉害:“这些是我男人刚从家里拿来的土鸡蛋哟,百分之百的没有参假,你看蛋壳上还粘有鸡屎,要是假的我全家死绝……”。一些想买土鸡蛋又码不实在,还犹豫不决的人听她这样赌咒发誓,一会就被抢购一空,有人还在问还有没有。

於梅两口子都是做蛋生意角色。当於梅想起刚才为了把假货卖出去所赌的咒,心里还是有点虚火,万一咒赌灵验了那才背时不浅。但她又安慰自己,“我是冲口而出的。再说读书时老师讲过没有菩萨,我也不相信迷信”。

於梅家确实喂有几只母鸡,虽然买了饲料参杂粮食在喂,鸡像老是和她扯拐,抑或是管理不好被狗把蛋偷吃了什么的,总是隔三差五才捡个蛋,远远不能满足孙子吃。思来想去,就叫男人去外地超市买洋鸡蛋来充土鸡蛋卖。男人对她是惟命是听,每次都是天不亮就拿着手电赶路。有时脚一踩空,一个匍爬摔得腿血流汩当还得继续赶路。

於梅很会算帐,洋鸡蛋一斤才三块多,有8个左右,每个才摊四角,充土鸡蛋卖每个就是一块。这个帐我还不会算嗦?於梅一想就非常得意。

於梅为让洋鸡蛋“土”得更逼真,在蛋上喷洒点水再放进鸡窝滚上几转,蛋壳上就粘上鸡屎、鸡毛什么的,跟土鸡蛋没什么区别,正迎合城里人买土鸡蛋的视角要求。

谁知时间一长,於梅的土鸡蛋再也不行销了,甚至摆了半天也无人问津。最后哪怕是自家喂的鸡下的蛋拿到街上卖了换个盐巴钱也非常困难。真正验证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鸡蛋的文章12:装鸡蛋的专家

文/陈罡元

回老家过春节返回深圳,在拥挤的候车室,靠墙席地而坐的我,见一个高大小伙,提着一个大行李袋,自言自语地一边埋怨一边打开行李袋。

行李袋湿了一大片,粘稠透明的蛋清和蛋黄正从行李袋往外渗出。小伙用手把行李袋里其它东西一袋袋拿出,一下子不知所措。我递给他一个大胶袋,小伙没要胶袋,而是去买了包纸巾,一点点将粘稠的蛋液擦拭干净。

看着他很不耐烦地一直在那埋怨:“我说不带嘛,偏要我带,现在搞得麻烦死了!”我试探性地问他:“烂了十多个吧?”“不止,烂了一半多。都是我妈,我说不带不带的,她硬要我带;还有我外婆也是,这里有些鸡蛋是她的,硬要塞给我带上来,你看现在弄成了这样子!”“哦,家里土鸡蛋应该卖1元多一个了?”“嗯,卖1元5一个!”“土鸡蛋好啊,现在我们想买,都买不到呢!”在这一问一答中,小伙开始平心静气,擦完一包纸巾又去买了一包纸巾。

听他这样说,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第一次外出打工,母亲给我带鸡蛋的情景……

听说青壳鸡蛋补身子,母亲便特意把黑鸡下的青壳鸡蛋留了下来,舍不得卖,再把它们密密麻麻地装进胶袋,然后用衣服严严实实地包好,母亲以为这样鸡蛋便不会烂。

在摩肩接踵人挤人的春节,再奔跑,挤车,塞行李袋上火车架,中途又换乘好几趟车,才到了远方所在的住所时,一袋鸡蛋就只剩下了鸡蛋壳。粘稠的黄色蛋浆,把我那些心爱的白衣服,弄得面目全非,怎么洗都洗不掉。

我在电话里委屈得想哭,一个劲地埋怨母亲,母亲很是责怪自己,说下次一定包好。我赌气不跟母亲说话。第二次外出,母亲特意找了个大塑料油瓶,帮我装了满满一瓶家鸡蛋说:“这次绝对不会烂。”但终因春节挤车的人太多,鸡蛋还是烂了一半。

第三次外出,母亲还是执意要给我装上鸡蛋,我说什么也不带。母亲说:“女儿呀,外面的生活苦,条件差,买不到家里的鸡蛋,这些蛋刚好可以给你补补身子。妈这次保证,这次的蛋一定不会烂!”母亲用两个白酒纸盒,先把盒底铺上米糠,再放一层鸡蛋,如此循环放上去装满,一个纸盒竟装下了50多个鸡蛋。

那次,真的一个蛋都没有破损。

后来,我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为了找到带鸡蛋不烂的好方法,问了很多人。

如今,带鸡蛋不会烂,却没有鸡蛋带了——母亲在几年前突然离世。回过神来,再看看眼前的小伙,真幸福。

我叫小伙把胶篮里剩下的蛋,放纸巾一层层垫好,不留空隙,上车时用手小心提着放到列车座位下面。小伙感激地点点头,我笑着补上一句:“别忘了,下次带蛋,叫***放一层米糠,放一层蛋,这样蛋就不会烂了。”小伙清脆地答一声:“嗯!”

望着小伙进了检票口,希望那些盛满他母亲和外婆的爱的鸡蛋能完好无损。

鸡蛋的文章13:鸡蛋,爱情。

文/木子萌

A每天吃鸡蛋,但是不爱吃蛋黄。就把蛋黄给B吃,每天都是这样。有一天,A没有把蛋黄给B吃,而是给了C。自此B便心存不满,再也不和A做朋友了。

A本来就没有把蛋黄给B吃的义务。而B从来不是怀着感恩的心去接受,而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大家谴责的都是B。

换个角度看,如果是一对情侣之间呢。小A很疼爱女朋友小B,有一天不再疼爱,反而去寻找小C。把所有的关怀和疼爱都给了另一个他,受到谴责的人又该是谁呢。

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看法。

生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都是造成思维不同的愿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就像没有两片树叶的纹理是一摸一样的。因此,独一无二的你,才更值得被珍惜。不是么?

不要怪自己怯懦胆小。那是因为,你有一个善良的心。

每一次的难过会铸成保护你的城堡,每一次的痛彻心扉会让你变强。

爱你的人,放心地去勇敢爱吧。他会好好珍惜你。

不爱你的人,就不要再纠缠了。因为你出现在他面前也是给人家添堵。

好女孩儿,好好爱自己。

鸡蛋的文章14:魔术鸡蛋

文/王舒心

听说,鸡蛋泡在白醋里会变软也会变透明,真的会这样吗?我决定亲自动手做做看。

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鸡蛋,轻手轻脚地放在了一个透明的杯中,慢慢地倒上醋。咦,鸡蛋立马被成千上万的小泡泡包围住了,一点点地漂了起来,就像一个酒鬼。鸡蛋慢慢露出了指甲盖大小的一个小尖尖。

它到底变成什么样子呢?第二天一起床,没洗脸,就先跑去看鸡蛋。它仍然漂浮着,但上面还裹着一层褐色的膜,这是蛋壳吗?我仔细一看,蛋壳还在啊!我用筷子轻轻一碰,蛋壳表面划出了一道道划痕,露出了里面的蛋白。我用筷子继续在蛋壳表面划着,蛋白露出的更多了,鸡蛋成了一张大花脸。白醋也变得浑浊,我便给它换了一次醋。

又过了一天,鸡蛋表演了变身术,硬硬的外壳都变成了细小的碎沫,鸡蛋变透明了,我用手轻轻一压,它一蹦一跳像调皮的水晶宝宝。

我把鸡蛋从醋里捞出来,小心地捧在手心,生怕把它弄破了。我仔细地观察,鸡蛋变得又薄又透明,吹弹可破。妈妈告诉我:“生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它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原来蛋壳周围那成千上万的小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我还知道了白醋泡鸡蛋不但可以治咳嗽,而且还能美容呢!

鸡蛋的文章15:理所当然

一个人不喜欢吃鸡蛋,他常常把早餐的鸡蛋拿给A吃。

一开始A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可是后来A每个早上都会等待那个鸡蛋。

一天又一天。

终于,后来有一天,不爱吃鸡蛋的人把自己的鸡蛋给了B.

A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

我们常常从别人那里得到鸡蛋。

一开始我们会感激。

可是却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们忘记了。

忘记了感激,甚至。

忘记了鸡蛋本来就属于那个人。

我们以为得到的就是理所当然的。

却忘记了付出的那个人本可以不用这样做。

常常得到的好,得到的关怀。

却总在渐渐习惯之后觉得是理所当然。

感激,应该常常放在心里。

每一次有人对你好,你应该默默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本可以不用这样。

那么,你会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满足。

鸡蛋的文章16:一碗鸡蛋羹

文/王志强

大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大姐夫订婚的,那时大姐夫是市机务段工人。在我们一家人眼里,大姐能找个有工作的对象,可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故而每次大姐夫来家做客,一家人特别是妈妈都很高兴。

那时农村生活何其艰难,姐夫一来二去,妈妈虽然高兴,也渐生愁绪:如何款待好这位姑爷呢?好在那时我们家养了十多只鸡,妈妈除了变着戏法为姐夫做各式各样的蔬菜外,偶尔还可用鸡蛋做菜换换口味。但要是赶上鸡歇伏不下蛋或是闹病,鸡蛋就吃紧了。

那天就赶上了这种情况。吃完早饭后,见姐夫去了院里,妈妈就和大姐在厨房商量起做菜的事来,当说到要蒸碗鸡蛋羹时,因家里的鸡蛋不够,妈妈的声音就小了许多,我明显感到大姐也压低嗓门商量着……

吃饭时,端上桌的菜里就有一大碗满满的鸡蛋羹。那时我虽然已是半大个子,但每逢这种情况都尽量少吃菜,好让姐夫多吃点。我用汤匙去舀鸡蛋羹时,总是只舀一个很小的面积,可当快舀到碗底时,明显感觉下面的鸡蛋羹不如上面的软嫩,放到嘴里一尝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只是,我怕姐夫知道没声张,见他那边快舀到碗底时,我眼疾手快提前把碗底那层鸡蛋羹舀过来吃了。姐夫看我调皮一笑,也跟着乐了。

事后姐告诉我说,那是咱妈在碗底掺了些白面打个底,因鸡蛋不够了,并让我保守秘密。我点头称是,并说自己提前吃出来了,并给妈打了“掩护”,姐笑着夸我真懂事。这以后姐夫再来时,如有鸡蛋羹,我就倍加小心,准备时刻为家人“解围”。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们早把那碗鸡蛋羹的事淡忘了。

前年春天,大姐夫和大姐带着一家三代又来我家做客。吃晚饭时,爱人建议蒸一碗鸡蛋羹给姐夫他们吃,因为那是她的拿手菜。可一顿饭吃完,那碗鸡蛋羹才吃了一点儿,也许是生活好过多了的缘故。

看着被端下去的鸡蛋羹,忽然想起几十年前妈妈为姐夫蒸那碗鸡蛋羹的过往,心中顿生感慨。于是将那次原委告诉了姐夫。

姐夫说:“咱妈也是,实在不够一碗,就蒸半碗不也一样嘛。”

姐接过话茬笑着说:“那时你不是新姑爷子嘛,半碗咋往桌上端啊?”

接着,又聊起这几年他们回来玩嫌我们种的农产品沉而不愿意拿的事,对比起咱妈在世的时候,他们拿高粱、大豆、花生和鸡蛋什么都不敢说拿不动,而主要原因是因为那是妈妈的心情。

一时间,母亲为子女的用意,母爱的厚重深沉,让我们陷入对辞世经年的母亲的深深怀念之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