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文章

请欣赏酷暑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酷暑文章1:故乡的蓝天 故乡的云

文/冯学明

仲夏酷暑,一轮红日高高地悬挂在蓝天,年过古稀的我像顽童一样站在南海城天桥上,戴上一副深黑色的墨镜仰望天空,观察故乡的蓝天,故乡的云。

下午二点多,娇阳似火,一阵阵热浪猛扑过来,袭击着我的身子。烈日猛舔着满面皱纹的老脸,火辣辣的。没一会儿汗珠儿从脸颊、背脊梁淌下来。

我将头转向东方。细致地观察东边的云朵。一朵朵白云迅速组合成一条长长的“玉龙”。“玉龙”似乎还飘洒出一缕缕胡须,龙头昂首在蓝天,张开蛮大的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壮观极了。

我的头渐渐地转向北方。

一朵朵白云慢慢地组合在一起,多么像一只北极熊,头部向西边伸去,蛮粗的熊身,肥肥胖胖的、粗壮有力的四肢向西南方向缓缓移动。

不一会儿,我的头又转向南方。

哎呀!碧蓝碧蓝的天空真像祖国的南海。一朵朵小块白云洒遍星罗棋布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辽阔的南海海域飘动着一艘艘军舰和渔船。我虽没有去过南海,但碧蓝的天空给我带来了许多美丽的遐想……

其后,我的头再转向西边。

气象万千的云海慢慢地翻滚着,那一朵朵云团像大艺术家的作品,活像巍巍昆仑。起伏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几乎将西边的天际挤满了。时而团团云朵被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来,边缘像镶了一道金边。不一会,烈日从黑色云团钻出来,万丈光芒从天空放射出来,洒满故乡的大地,壮观矣!壮观!

我仰望天空,一朵朵白云迅速组合起来,真像故乡的武陵群山。“武陵烟云妙如神,千梯直上南天门。一幅画卷倾泼墨,恰似江波入洞庭”的诗情画意席卷了我的脑海。一团团云朵像万千“羊群”赶上了山坡,像“千万只鹅群”放牧在阿蓬江、九曲河、南海湖畔。那就是人间仙境,印象武陵。

风景如画的黔江在祖国的版图上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珍珠,它虽小但也闪烁出璀璨的光芒。故乡的蓝天,故乡的云这般地美,让我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返老还童,显得更加年轻,更加珍惜宝贵的时光,更加热爱故乡、更加热爱亲爱的祖国!

酷暑文章2:红薯窖内乘凉

文/张建强

每当酷暑难耐时,总会想起儿时我们家的红薯窖。

那时的农村,红薯在餐桌上绝对唱着主角。“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难揭锅”,村里流传的这段顺口溜,足以证明那个年代红薯在庄稼人心里的地位。

一场秋霜过后,红薯该收获了。随着犁铧的翻卷,一串串肥硕的红薯就美美地躺在松软的泥土上,醉了农家人的脸。

红薯收获后,除少部分削成片晒干外,大部分都要放到红薯窖里保存起来。

父亲在外工作,家里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为了方便母亲储藏红薯,父亲把红薯窖挖得很浅,深度不到三米。窖子四周挖有存放洞,地方很宽敞。窖壁从上到下有两行均匀的坑窝,母亲都是蹬着坑窝上下窖。

一般到了夏季,窖内基本上已经没有红薯。夏天气温高,家里吃剩的饭菜或西瓜,母亲都会用篮子装起来,然后用一根绳子系到窖内存放,保管第二天拉上来,还很新鲜。

我八岁那年夏天,有几天特别热,整个村子就像个大蒸笼。情急之下,我和哥哥便想到躲进红薯窖内乘凉。起初母亲坚决不答应,她说窖内太凉,湿度又大,你们小小年纪咋能吃得消!在我们的执拗下,母亲妥协了,主要还是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我们受热。

母亲找来大箩筐,用一根粗绳像往窖内输送红薯一样,把我和哥哥相继系了下去。刚入窖口,丝丝凉意便扑面而来,到了窖底,简直是上下两重天,瞬间身上的汗珠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尝到了窖内乘凉的甜头,再遇到大热天,我们就央求母亲把我们系到窖内去。窖内虽然光线暗,但根本影响不了我们快乐的心情。我和哥哥在下面打扑克,做游戏,红薯窖成了我们消暑纳凉、享受快乐的“避暑山庄”。

后来,母亲从书上看到,红薯窖内空气稀薄,夏天极容易因缺氧而使人窒息。母亲大吃一惊。从此,任凭我和哥哥怎样央求,母亲再也没有让我们到窖内去乘凉。

酷暑文章3:夏说纳凉

文/郭超飞

又是一年酷暑难耐的夏季。仅在西安,晚上外面吹的风都是热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出门走了一趟,我只感觉身上黏糊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贴身的短袖,甚至连眼前的景物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晚上一开窗户吹进的全是热风,真希望老天爷下场酣畅淋漓的雨来好好降降温。

想起儿时,也就是在那酷热的季节吧,村里的人们都从地里忙活回来喝汤(吃晚饭)了,天热的男人们都光着膀子,脖子搭一条毛巾,屋门口铺张凉席或木板床,几个人或坐或躺的在那聊着天。那时候纳凉的氛围出奇的好,大家都光顾着七嘴八舌地谈论一些社会话题或农事方面的事情,很多时候都忘记了自己出来是纳凉的。冷不防有人“啪”的一声在自己腿上重重拍死蚊子,便又继续他们的话题。其实外面的蚊子比屋内少多了。一到深夜,凉风就不期而至,纳凉的男人一动也不想动。女人们则喊太凉,便唤着男人和孩子的名字回屋睡。那时候没有空调,风扇也是奢侈品,大家普遍使用的便是手摇的方形竹扇。有些男人与小娃贪图凉快,不愿回屋睡,女人没办法,便抱了被子放在男人身旁说:“天冷的时候给你跟娃把这盖上……”到了大后半夜,凉风不良了,透着丝丝寒气,小娃多半会被自己的大人偷偷抱回屋睡。一早,大太阳早早升起刺人眼的时候,男人们盖的被子上会有一层厚厚的湿气,被子随手一晾晒,到了下午会有一股甜甜的阳光味道。

自从家家户户兴起盖二层楼房或平房的时候,纳凉也转到各家露天台上。印象里,我总是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偶尔的,我会看见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母亲告诉我说又有一个离开了,我便开始忧伤起来。随着银河的出现,大人们便给我们这些小孩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我们指认什么是牵牛星,什么是织女星,还有大如圆盘的明月里的广寒宫和嫦娥。这些故事伴随了我一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世间的真善美,但那些故事是对我们那些80后的农村孩子是有启蒙作用的。

而今的我们,大都已工作,很多时候,想想纳凉就是奢望。空调、电扇的广泛使用,让纳凉成为了历史。即使有人想纳凉,城市的拥挤和治安环境,让人无法无牵无挂的纳凉。烧烤纳凉一是太过功利,二则影响西安蓝天的质量。最好的纳凉去处还是宁静未被彻底城镇化的乡村。纳凉不光纳的凉,也是纳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情和闲适,以及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

酷暑文章4:酷暑品茶

文/陆明华

酷暑坐在家中,浑身上下热汗黏糊糊地“糊”满我一身。于是我沏上一杯清茶端到树阴下慢慢品饮。一口口茶水下肚,忽然感觉身心平静了许多,至少内心感觉不怎么热了。我爱茶,不常喝,清闲之时才泡上一杯,手里再捧上一本书,边读边品,很是自在快活。

鲁迅先生也喜欢饮茶,他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酷暑泡上一杯绿茶,美丽心情也会随之绽放。打开茶叶包,一股扑鼻而来的香气让我闻到自然的气息。轻轻呷一小口,那苦涩之中略带甘甜的味道,再品就觉得浓浓的茶香沁人心脾。

当持续的高温袭来时,一杯清茶,混杂着清香与微甘的气息,一呷之下,顿感生津止渴、清凉舒坦,这真是防暑消夏的好饮品,最初喝茶时虽然觉得茶水有点苦,但细细品味,一定会觉得甘甜爽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暑季品茶,还在于一个“闲”字。酷暑之日,人们便不再频繁外出活动,这就多了些静心品茶的闲暇时光。夏天喝茶的时间也特别长,往往前三杯解渴,后面的茶便是品了。边品茶边说些田间地头的事,那份快乐便也弥漫在茶香里。因为闲,人们不再有牵挂,也因为闲,才得以细细品味茶之真味。

在最热的三伏天里,我喜欢喝的是那种所谓的“灰白”,就是用粗大的茶叶制成的,这样的茶叶泡出的味道更浓郁。尽管略带苦涩的口感,但能消除口干舌燥之感。此时,耳边全是夏蝉嘈杂的叫声,可面对那汪绿意盎然的茶水,那份浮躁的心便一齐沉淀在这茶的清香中了。

酷暑文章5:窗外秋声一片

文/红精灵

酷暑刚过,一场接一场的秋雨,让天气立刻凉爽下来。枝头的黄叶不经意飘落,如果仔细聆听,会听到一声声清脆的声音,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节奏,是那么美,那么动人心魄。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着,雨丝飘在窗前,落在树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对我说,秋天来了。

自从立秋之后,天气便一天比一天凉爽,再加上几场阴雨,凉意很快便逐渐上来。空气中湿漉漉的,就连窗外的树叶,也被清洗得更加干净。这样的天气,适合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然后仔细揣摩,每一个路过的人,此刻心里在想什么,秋天到了,他们听到了吗?

阳台上的落地窗,正对着大马路,白天总是车水马龙,甚是热闹,路过的学生,叫卖的摊贩,很多的时候,我就是从路边的摊贩贩卖的水果蔬菜来分辨四季。下雨的时候,路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的伞花,各色的花朵,夹杂着各种愉悦的声音,如同梦幻一般。

一直以来,我都是孤独的。打小父母离开人世,一个人四处漂泊,因为没上几天学,也没有同学或者朋友。习惯了孤独的我,更加不善言辞,每天除了拼命活着,就是吃饭,睡觉。偶尔还会读读书,写写文字,大多的时候,我只能听到电脑里面的音乐,写写自己随心所欲的文字,打发一些时光。以至于,我用我自己的方式,证明我还活着。

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

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悄悄的爱过你这么多年

明天我就要离开

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

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

想一想你的美丽

我的平凡

一次次默默走开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

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

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

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

······

这首李琛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每次我听到这首歌,就不由自主往窗外看去。在流浪的岁月中,经过无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窗户,我都会想起来这首歌。

在这秋意渐浓的深夜,我忽然想起来,青春不再,爱情不在,除了逐渐增加的白发,和逐渐衰老的身体,两首空空。那个我守着的月亮,是否还在?有时候我真的不清楚,这么多年,我到底还在不在?

见或不见,你终究是来了,秋!蝉声在悲鸣之后,销声匿迹,蛙声,蟋蟀,虫鸣·····

酷暑文章6:寻凉记 酷暑让夏虫做伴

文/任大猛

金龟子飞舞,耳朵灌满“小电扇”般的清凉

白花花的阳光像玻璃碴一样耀眼而滚烫地流淌在长沙的大街小巷,我们的小孩是否依然像我们当初那样对夏天阳光下的生活充满热爱——又到了捉虫的季节了。

在长沙,偶尔还能看到“牛奶树”(即谷皮树),虽然它已越来越少。在“牛奶树”汁液流淌的疤节处,一到夏天,常常会吸引一群群“太阳哄哄”(即金龟子)停下来吮食,此时,小朋友可以像在电游中捡拾金币一样把夏天虫子抓挠着的快乐捧满手心。长沙人把背上甲壳散发灿烂金光的金龟子叫“太阳哄哄”,“月亮哄哄”背上则发出绿色的光泽。当然,背上没有光泽的是“牛屎哄哄”,谁会去理会一堆“牛屎”哩。

对于小朋友来说,金龟子是夏天最安全的昆虫之一,捉住它,可以把它关在火柴盒中,在寂静的夏日,听它在火柴盒内抓挠的声音也十分美好。当然,更可以在它的一条后腿上系上一根细棉线,或直接将线嵌系在它颈间的壳内,然后让小孩牵着棉线放飞这可爱的昆虫,让它们飞啊飞地飞舞起来,飞累了,就喂给它们西瓜皮吃。

金龟子飞啊飞,总飞不出夏天牵系它的白棉线,当然在寒冷的空调房中,金龟子却不愿意飞,它只爱在夏天自然炎热的环境中生活。让飞舞的金龟子带着我们的小朋友走出空调房,金龟子小小的翅膀舞动会给小朋友的童年带来小电风扇一般的清凉感觉。通过它,小朋友们接触到大自然中夏天正常的“体温”,虽然夏天的风,也有些热。

蝉声吟唱,歌颂夏末如秋叶飘落

长沙人把蝉叫做“玄链子”,夏天,它们在高枝上不停鸣唱。当然,现在的小朋友已不知蝉生长的过程,更不知道,在过去我们曾在橘子洲头捡拾到不少蝉蜕,然后到坡子街的药材公司换钱。

蝉的反应极其灵敏,一般不能直接用手捕捉到,除非在夏天清晨才能在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矮树上随意捉到,因为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蝉的翅膀,蝉已不能飞舞。此外,在湖南烈士公园,我们曾看到有老人手举竹竿在粘蝉,当然这些老人的眼神特别好。现在的小孩只能购买别人捕捉到的。把蝉捏在手中,让蝉在手中吱吱叫嚷。蝉不会咬人,对于孩子是一种最安全的昆虫。

还等一个多月,立秋时节,大人带着小孩,前往湘春路到竹山园的那段湘江风光带,尤其在木码头一带,此时,在地上常常能捡到已经飞不起来的蝉,立秋后,这些蝉像一片片落叶,自然从树梢跌落下来,只是有的蝉还能鸣叫,有的蝉只会爬动了。

小粉蝶翻飞,扑向爱情的陷阱

小粉蝶是夏天最易捕捉到的昆虫之一,只需用白纸做成蝴蝶的两只翼翅形状,然后将它穿在一根蟋蟀草(中文名“牛筋草”)柔韧的茎秆上,轻摇蟋蟀草,白纸就像一只白色的小粉蝶在飞啊飞。

在湘江河畔,甚至是小区草地上,只要是小粉蝶经常飞舞的地方,常常会吸引另外的小粉蝶飞来,轻轻伸手一抓,就能捉到一只,然后放入小纸盒中。在满地乱长的离离蟋蟀草上摇动着白纸,会不断吸引最近的那只小粉蝶过来,又有一只小粉蝶将会上“爱情”的当。

小粉蝶并不能好好养起来,我们往往捉到一定数量的小粉蝶时,会和小朋友一道,站在高处,打开纸盒盖,让那些被关闭的小粉蝶成群结队飞满夏天炎热的天空。

只是玩过捕捉小粉蝶游戏后,一定要洗手,且在捕捉的中途,不能用手揩拭眼睛。

蜻蜓放飞,青春也已悄然飞远

像架直升机的蜻蜓,捉到后,拿在手上把玩,是一件有趣的事。

从7月底开始,一直到9月中旬,长沙一些公园的草地,如天心阁城墙下,常常可以看到蜻蜓成群结队低飞。此时顽皮的男孩子只要迅速脱下汗衫,飞跑着,用衣服扑打,总会扑下来或罩住一两只蜻蜓。只是捕捉蜻蜓时,应注意脚下,不要被石头绊倒。

捕捉到的蜻蜓最宜送给喜欢的女孩子,或者用棉线拴住它的细腰,让女孩子拿着,让它在空中飞翔;就是经喜欢的女孩子之手直接放飞,这也是青春时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美好记忆。

酷暑文章7:沉李浮瓜冰雪凉

文/祝宝玉

酷暑,可适当食凉,润溽解燥,有利身心。

古人深谙此道,有诗为证,“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将新鲜的水果浸泡在冷水之中,单念一念这词句,仿佛身临其境,一丝清凉滋润心间,顿生丝丝凉意,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快慰至极。

“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此法发明的时间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这句诗便出自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对于如何消暑,古今之人都可谓穷极思虑,想法儿从外界获取点儿清凉。元人曲词有言:“避炎署频移竹榻,趁新凉懒裹乌纱。柳影中,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会受用文章处士家,午梦回披襟散发。”这是城里有闲一族的消暑方式,工作之余,脱帽解衣,卧于竹榻,吃点瓜果,看会闲书,逍遥自在。

消暑冷饮也属于“沉李浮瓜”的范畴,宋代陶谷《清异录·馔羞》记载:“宝历元年,内出清风饭制度,赐御庖,令造进。法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调事毕,入金提缸,垂下冰池,待其冷透供进,惟大暑方作。”这其中龙睛粉味道甜,牛酪浆奶香十足,龙脑粉味道清凉,经过冰镇之后食用想来应当是沁人心脾。清时达官贵族也乐于凉饮,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再加以冰镇,夏日食一碗,暑热顿消。昔时只有达官贵族享用的冷饮,现在已不再算是稀罕之物,普通老百姓也可平常食用。

其实,在乡间,才能真切地感知“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的词韵。村头有老井,深约三四丈,掷木桶下,汲水而上,触之冰冰凉。老农从瓜田里摘一滚圆透熟西瓜,井水镇之,待一二时辰过后,瓜内热气散去,井水之寒冷浸润瓜瓤,破之,冰甜爽口,润肺凉心。

老家祖宅院内种有李树两株,此时,也到了李子成熟之时。祖母常坐于树下,守之。李子未熟时酸涩难咽,唯有成熟后才酸甜可口。炎炎午后,摘一兜熟李子,用井水浸一浸,与祖母坐在树凉荫下,一颗一颗地吃,吃得寒毛直竖,满嘴红液,能解暑气。如有行人过路,祖母会招呼他过来吃几枚李子,闲话一会,歇足解暑,临行时,那人对祖母叨谢不已。

瓜果的品性里内含着一份沉静,以冰水激之,那沉静愈发深厚,沉李浮瓜,能安抚烦躁之心,能镇解无名之愁。

酷暑文章8:初秋遐思

文/张永生

告别酷暑的喧嚣,风中开始有了丝丝凉意,终于迎来了美丽的初秋。草尖上、花瓣里,晶莹的露珠在晨曦中闪烁,太阳的热情,让所有的绿,成熟得更加蓬勃。转瞬间,一切都变得恬静、清爽、明亮、悠远。

初秋,是一个极具诗意的季节。天际间,青色逐渐转成天空的蔚蓝。虫鸣和着轻风,不停抒写着自己的诗篇。湿润的空气里,泥土的气息依然。雨水浸润的青山,翠绿得格外耀眼。鸟儿唱着婉转的歌,穿梭于林间。白雾从山顶徐徐升起,像极了仙女缥缈的霓衫。绿色展开厚实的怀抱,等待着果实的丰满……伫立于初秋阳光下的各色树木,又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韵色,树杈恣意伸展,展示着它勃勃的生机。碧叶油绿,在微风中欢快地轻吟,尽情的享受大自然赋予它的生命。一阵凉风吹来,心中荡起美妙的韵律。“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聆听着秋语对河流山川的呢喃,感受着初秋美妙的瞬间,一切烦扰,顷刻间烟消云散。

漫步于初秋的田园地头,放眼望去,看那满地的庄稼:有开花的,有抽穗的,有结果的,一派丰收景象。真的是红一片,红得绚烂;白一片,白得纯洁;绿一片,绿得油亮;黄一片,黄得刺眼……微凉的秋风裹着花果之香扑面吹来,沁入心扉,清新爽朗。那郁郁葱葱、绿波荡漾、风吹草低、瓜果飘香的美丽田园风光,如何不叫人心旷神怡,又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初秋最美是黄昏,凉气降落,缭绕翠烟。此时的夕阳,润如胭脂,若一幅流动的水彩,倾泻在弯弯的河面,偶尔掠过的飞鸟,在水彩上划下一个又一个圆痕。尚余的几缕夕晖,怡人的明媚,却并不耀眼,像淘气的孩子,透过树叶,在路面印下一路斑驳的影儿。微风拂来,泛黄的树叶沙沙作响,一两片树叶优雅地落下,犹如谢幕的舞者,腼腆且柔情。翩翩起舞的蝶儿,在这初秋的黄昏,凌于昔日鲜艳照人的花丛之上,忘情地舞动,踏着芬芳,牵着落叶,继续演绎昨日的激情。

尤其喜欢初秋的雨,她是温和的,没有狂风肆虐,没有电闪雷鸣;她是温柔的,可以陶冶情怀,可以唤醒记忆。苍茫的天空,扯起无边的雨帘,把一切都罩在雨中,似烟、像雾、如梦。秋风习习,细雨蒙蒙,初秋的遐思在氤氲的雨里盘旋、踯躅、升腾。雨中,晚风里,忍不住除却衣衫,敞开胸襟,掬一捧秋雨,和着凉爽的风,轻轻从头顶洒下,让她带走那久积心中的哀愁。

在这样的初秋里,在这雅致、淡定的初秋韵律中,只想牵住她的手,走向落英缤纷的画面;只想腾空心房,将她的全部美好,珍藏于心……

酷暑文章9:雨雪中的思念

文/馨瓷

酷暑已至,气温已经高达了三十多度。已是六月底,学校就要放暑假了。

尽管窗外天高云淡,阳光灿烂,然而我心中的世界里,正下着凄凉的细雨,飞扬着刺骨的寒雪!

以前每到这时候,学生还没有离开学校,你就会打来电话,欣喜地告诉我已经买好了火车票,马上就要来天津了。常记得你曾在这里绣过精美的十字绣,跳过柔美的健身舞,还跟我讲你在师范读书时娓娓动听的故事,陪我度过了多少个快乐的日夜……你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还清晰如新:微微上噘的嘴唇,白皙细嫩的脸,略带颤音的爽朗的笑声……

可是从前年开始,一直等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听到你打给我这样惊喜的电话,再也看不到你熟悉的身影了!

思念、怅惆、彷徨和凄凉一齐袭上了心头……

朦胧中,寒风吹送着蒙蒙的细雨,翻卷起轻盈的雪花,在漫天飞扬着。这冰凉的雨,这刺骨的雪,都化成了对你思念的泪,蓄积在我眼眶的寒湖中,渗溢到了我心中的冰河里,然后似涌泉泛滥,流过我近乎麻木的脸颊,滴落在你昔日跳舞时曾经踩踏过的地板上,折射出你娇美的模样。

如果有心灵感应,成都无痛人流医院此时的你,应该会感知到我对你无尽的思念和恒久不变的爱恋吧?

回忆起两年前的那个寒假,为了陪伴我度过寂寞难熬的春节,你仍旧像往常一样,再一次千里迢迢,不辞辛劳地从湖南溆浦来天津。除夕的夜晚,为了增加点节日的气氛,让你开心快乐,我一改常态,破例地跟你和你弟等玩起了牌。我手气欠佳,一夜之间输掉了一千多元。

你心痛了,大年未过,就冲我发起火来。

我安慰你:大年大节的,肥水不落外人田,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不就一千多块钱吗?你更气了,冲我嚷道:“你难道不知在家种地,耕种几亩田,辛苦几个月还净赚不到一千多元吗?如不是为了让你在这里安心,多攒点钱回家养老,我会奔赴三千八百多里来这里陪你过年吗﹖”你想不开,越闹越凶。

我深知你的脾气,就忍让着,不再吭声。

你的气没处发泄了,就违心地往我的睡床泼了一盆冷水。

正是数九寒冬,窗外寒风凌冽。我没处睡了,就光着上身穿过正在下着的雨雪的场院,去了你弟那儿。而你就蜷缩在一小块没有泼湿的地方熬过了一夜。

不知是你因失态而感无地自容,还是觉得受了冷落而感到委屈,大清早,你竟然背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包,蹒跚地走上了公司外面积满厚雪的路!

酷暑文章10:酷暑顿悟

文/陈频

太阳

天气这么一热,这空气也似乎比平日稠了许多,若不是,为什么连呼吸都这般困难!

木头椅子热,石头凳子热,连凉席也热。站在窗口看太阳,简直是个大火球!火辣辣的光芒直逼过来,让你眼睛都睁不开。都是太阳作的怪!

太阳,春天里是那样和蔼可亲,照在人们的身上,酥酥的,软软的,就像是恋人的爱抚。秋天里的太阳也可人,不温不火地照着,连稻黍都被晒成一堆堆黄金。冬天里的太阳,更是充满了亲情,在阳台上,在房舍前,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阳光的恩泽,立刻就会有投入母亲怀抱的感觉。

春季、秋季和冬季,太阳光为什么这般宜人?

答案其实十分简单:因为这个季节里太阳离我们较遥远,冬天则更远。

夏天里的太阳为什么这样烤人,答案几乎无须思考:太近,太直接!

冬日可亲,夏日可畏。(《左传,文公七年》)远近有度,方可以驱寒避暑!

扇子

友人购一把粉纸折扇,让我题字。搜肠刮肚,没想到什么警句妙语。信手涂鸦,歪歪斜斜地写下四个字“得失相当”,有人竟然称赞道:“妙不可言”!

夏天,扇子之与平民,简直是须臾不可或缺。

老太太摇的麦秸筒扇,圆圆的,亮亮的,就像是一轮满月。这是老人们自己亲手编织的,不花一分钱,美观适用。人走月亮走,手动风悠悠,别说多舒坦。

中年妇女摇着的是芭蕉扇(葵扇的俗称),扇面大,扇出来的风也大。炎热的中午,闷热的晚上,不住地摇,既驱暑,也驱蚊,躺在身边的小宝宝,睡得特香甜。

文人们摇得是折扇,可展可收。无论是在书房读书,阡陌上散步,或是会友聚餐,总不忘记悠悠地摇着,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目睹摇着各种扇子的众生,我开始怀疑起自己“得失相当”的题词。只要付出劳动,这得,一定会大于失,不然,谁还去干这等傻事!

请听一首民谣:“小小扇两边晃,阵阵清风凉四方,一扇宝宝二扇郎,一觉睡到大天亮。”一个人扇扇子,一家人受益,真划得来!

蚊子

夏夜里热难当,再加上蚊子捣蛋,简直是心烦意乱!

蚊子这玩意,歃血为生,说它是吸血虫,名副其实。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家伙在吸血之前,还要冒充斯文,哼哼唧唧地唱个没完没了。

蚊子歃血,一开始并不让人十分痛苦。轻轻地,甚至像是亲吻。只是在吸饱喝足之后,才感觉到奇痒无比,细看看,还留下一个红红的印记。做见不得人的事情,总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

而今,白天里也有蚊子,据说还是舶来的“洋”玩意。为了区别本土蚊子,合肥人为之取名“花蚊子”。

“花蚊子”这东西可恶之极,经常是对人们“不宣而战”,而且就在光天化日之下。

“花蚊子”下嘴之快,确实是让人始料不及。爬上就吸血,吸饱就飞,瞧它不见,打它不着。

本土的也好,外来的也罢,反正这蚊子都是吸血的东西,可恶又可恨。

知了

天越热叫得越凶!

“热——”爬在树头上喊,“热——”躲在树叶间叫。细看看,凡是知了们喊叫的地方,既得风又遮荫,一言以蔽之——风凉!

在风凉处喊热,为自己?为别人?猛一看,真还有为民请命的样子。日复一日,故伎重演,清凉没有喊来,反倒给人添了几分烦躁!

因为身在高处,谁也看不清知了究竟在干些什么?翻开一本有关知了的书看看,这才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原来它们在喊热的同时,已经把尖尖的嘴巴戳进了树的嫩头里面,不知不觉地吸吮着树的汁液。

原来如此啊……

酷暑文章11:感悟中药

文/鲁庸兴

酷暑难当,气躁心浮,身体不佳,便请了老中医来帮忙调理。想起儿时每每身体有恙,母亲总要带我到镇上去找老中医看病,也总是要带回一包包中草药熬煮。母亲信赖中医,自打我记事儿起,家人一旦得了伤风感冒或是其他疑难杂症,母亲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老中医那儿看病抓药。时光渐逝,不知有多少草药熬成的汁液滋润、治愈过我的身体,呵护过我的生命。

我一直对中医药心存敬意,因为中医药是几千年历史长河沉淀下的精华,是众多先贤智慧的结晶。每当我看到中药,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黑瓦罐中的药汤在小火的煎煮中咕嘟咕嘟的冒泡的场景。老中医说,煎药,药先得浸泡十五分钟。在水的滋润下,干燥的草药渐渐变得柔软生动起来,仿佛要从沉睡之中苏醒。中药的熬制,极讲火候。头茬大火十五分钟,中火十分钟,文火十五分钟;二茬药中火二十分钟,文火十分钟,三茬药文火半个小时,如此熬来,那药力自然就被充分熬出。其实这熬药的过程就是一个粹取精华的过程,是让各种药力彼此融合的过程。它贯通了阴阳调和之道,和谐相携之美,虽不能使人无疾一生,却能够以厚重丰富的内涵,调剂人身心的冷暖寒热、喜怒哀乐。手边罐中的药汤沸腾着,中药特有的苦味和香味一股劲儿地往我鼻子里钻,有种说不出的舒坦。我用竹筷慢慢翻动着草药,想起老中医的话:可别小看这草草筋筋哟,奇着呢。这丹参,来自西北奇崛壮美的秦岭山脉,可清心除烦、养血安神;这白柳,来自河西走廊的茫茫大漠,可清湿热、祛风湿;而这白蛇救许仙传说中的仙草灵芝,生长在白山,可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老中医娓娓讲述,将人渐渐带入了大自然那深邃幽暗的神秘岁月。

中医药的神奇,自天地间、风雨中,携着历史的厚重,带着祖先的呼唤,从远古飘来。这些来自不同疆域的中药,吸天地灵气,咀日月精华,不知要经历多少岁月、多少风霜的洗礼才有这样的灵性,它们以祛病强身的名义来到我的药罐里,进行这场生命的聚会。这些中药一直都活着,哪怕是将他们断首截肢,横切竖割,它们也会把拆卸的生命化整为零地蓄积起来,等待着一个集合的命令,来解除散落于生命之中的病痛。在这祛病良药背后,凝结着华夏先民们诸多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敢与智慧。

郑重地喝下这碗中药,胸腔里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贴感,因为我对这“苦水”寄托了无穷的信念。闻到中药香,就仿佛闻到了生命的气息。那飘着淡淡药香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那冒着热气的由砂锅倾出的一杯“苦水”,那在肚肠奇妙跳荡的一股暖流,都能使人体会到吃苦对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中药讲究的是标本兼治,这也许是中药在整个世界中用途越来越广、受益人群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人生旅途,得益于中药,益寿延年;感悟中药,也是享受生活。

酷暑文章12:我所知道的远方

文/九满

在五月酷暑开始肆虐的一个傍晚,我来到广西龙脊梯田。

下了车,猝不及防的,和着一股来自山野的微凉之风,一大片葱绿扑面而来,初夏的闷热和心躁便立刻被隔离开来。信步向前,一条黑色的柏油小路,一直通向远方。路的两旁,随风摇曳开得正是欢畅的紫薇、低调绽放的喇叭花……一栋栋散发着纯朴乡土气息的小木屋,掩映在这片葱绿之中。

走进木屋区,河卵石铺就的小径,一圈低矮的摇曳着田园风情的竹篱隔绝纷扰,只是这么一眼,便有了欢喜的感觉。而站在窗前放眼远处,是一片清澈水面的梯田,目之所及,有一种忘却外境凡尘的美景和油然而生的清凉之感。

远方,就在眼前,世界,就在脚下。

从此,我有大把的时间,一整天一整天地可以挥霍。允许自己无聊,允许自己无意义,允许自己与人群保持距离。可以颓废地坐在木椅上懒看日出日落,看着闲云很不情愿地被风推着过来,无聊地等着远处的雷和雨轰隆隆地跑过来,用半天的时间等待窗前那棵苦楝树的叶子在风中噼里啪啦……

喇叭花前,我茫然地看着一只蜜蜂飞走了,不知多长时间,又等来一只看起来与之前一模一样的蜜蜂在这朵花上流连,在那朵花上忘返。看着它起起落落很充实的样子,我莫名其妙有了一个疑问:如何确定这只蜜蜂就是刚才飞走的那只?想了半天,我最后的结论是,是如何?不是又如何?

我的行为,让那些龙脊的土著感到好笑。他们见到了我,就像见到了堂吉诃德一般。我完全无视这些,就坐在木屋前的小凳子上,就站在梯田边的苦楝树下,很满足。

有时候,泡一盏雨前龙井,看看书,听听音乐,看万家炊烟。或坐在那里发呆,发呆是由看书引起的,我在书前愣住,让曾经的人生画面进来,让记忆慢慢重演那些经历和生活。每一次这样的发呆,都让我重新高兴或者难过一次。每一次从这些状态里平静下来后,我的内心都很舒畅。倦了,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枕着风吹树叶的萧萧声香甜入睡。

有时候,我出门走路。一身布衫,一双平履,在鸟语花香的氛围里,在蜿蜒的小道上轻嗅金银花的清香,与草木相伴,与鸟兽同乐,享受那份散淡的放松。走哪里不确定,走哪儿算哪儿。水泥路变成了石子路,晃着晃着石子路又变成了土路,土路越来越小,最后土路也没了,树越来越多。停下来,站在一棵树下,看着蚂蚁往树上爬。想回去的时候再回去,有时跑,有时走,有时仍旧是晃。

傍晚,坐在木椅上,看层霞染红天边,山野之风吹过梯田和树林,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真切切地应实了“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句子。而此刻,我只想好好享受这夕阳落下时光的美好和从容。龙脊的天黑得真是慢,太阳早就落山了,夜色却总是上不来,西天一个劲儿地火红,没完没了。我默默地等着星星出现,候着黑夜把自己的身形一点一点地吞没,我待着,无所事事,内心连个念头都没有。

一天从黎明到黑夜,时光一丝一毫地挪动,好似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一天一天地轮回,太像了生命的周而复始。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复苏的轻松和愉悦。每一天,如果愿意,我随时能听到风、树叶、草尖拖动时间的喘息声。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想事情的时间足够长了,仿佛一个世纪,可抬头看,太阳明晃晃地正当顶,或者夕阳才开始缓慢地变大变红。对龙脊的这种慢,我一开始没有思想准备,但日子一长,又意识到这再正常不过,时间原本就是这样子,把时间过得飞快的是我自己。

就这样。那些原本以为此生难以释怀的事,永远无法原谅的人,绝不可能走出的痛苦,在龙脊的一些白天与夜晚后,它们突然就轻得像净净地停在天空中的一片片羽毛。我看着那些过往,一个一个,仍然会觉得苦涩,也一样地有种悲凉,但与之前那种无以言述的痛惜与艰难不同,我变得坦然。直到此刻才恍然,世界上,最大的难关是让自己拥有何样的欲望。每想通一件事,我就搓着自己的手掌,望着远处的梯田、丛林或是眼前的随便一件什么东西,自言自语:真是不容易呀!

人生经历的磨难和低谷,也许会长时间迷茫,也许会长时间一蹶不振,就要换一个地方去消遣,来一次心灵的SPA,给生活做个短暂的切换。比如去远方,给自己一个假期,给心灵一次深呼吸,纵情漫步于大自然山水之间,看山气氤氲,夕阳西沉,飞鸟归巢,忘却世间所有的纷扰繁杂琐碎。豁达、乐观、坦然这些人生要素就会在我们身上恢复。因为,在宁静的空间里汲取的可是人生从容的力量,在自然和心灵的升华中,让我们不断地坚强。

这就是旅行,这就是去远方。

酷暑文章13:采石矶游记

文/花清渊

于三伏酷暑之际,偶一挫人,不辞辛苦来到马鞍山。见此地风景虽不及江城之秀气,黄山之大气,九华山之佛气,却也都有自身的一份灵动之美。

记得几日前,在公司培训结束之际,公司大佬们念吾等黄头小儿求学问道不易,遂令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哥哥姐姐们安排吾等同游马鞍山。马鞍山有何美景?雨山湖,市中心,太近;甄山度假村,当涂县,太远;佳山公园,土丘一座,太小;六朝古刹澄山寺,寺一座,太单一……原来,在马鞍山想组织一规模宏大,气场足还要拿的出手上得档次的活动,实在太难,难于上青天。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不是李白的大作吗?

李白,何许人也?偶在百度百科里输入"李白"二字,显示如下:

李白(我李家人氏,自豪骄傲),字太白,民族:汉族,学历:博士,婚姻:已婚,曾用名:青莲居士,标签:大唐好男儿,浪漫人士,骨灰级旅游家。

爱好:爱旅游--上过四川,下过平原;

爱美食--喝过糊涂仙,啃过大榴莲;

性格:放荡不羁,故被人称为诗仙。

李大哥生于公元701年,生得好,生在大唐昌盛之期;卒于762年,卒在一个好地方马鞍山。

据史料记载,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大哥因为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好,生活困顿,不得已投奔了当涂县令李阳冰(不愧是自家人,互帮互助,团结就是力量)。然而李大哥毕竟年事已高,年轻时又太过不羁,没得节制,于上元三年卒于当涂,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一句"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让多少诗仙的粉丝断了心肠。

李太白卒于马鞍山市当涂县,当涂县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据知情人爆料,李大哥客居马鞍山时,曾在采石矶上饮酒,因酒精过度坠江而亡。因此,采石矶名声大噪,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至此,无数屌丝骚年们在采石矶或拍照留念,或刻字抒情纪念。

这不,当涂县有一高级教师,就写过一首很好很好的诗作:

滔滔长江从你身旁经过,

巍巍翠螺是你坚强的支柱。

顺流而下通古都南京,

溯流而上达米市芜湖。

……

我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写得忒好了,读不下去了,想看的同学自己欣赏吧。这下好了,采石矶规模宏大,名声在外,是个拿得出手上得档次的去处。好吧,公司就安排偶们游采石了。

记得那是七月二十三日的上午,烈日当空,吾与小伙伴们乘坐3路豪华公交车,一路做着桑拿浩浩荡荡的杀到采石矶。不去不知道,一去才知道,采石矶果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实是第三次去了)。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亭阁隐隐,莺语嫣嫣,江水拍打崖壁,浪花飞舞。三官洞,洞里洞外,洞里有洞;太白阁,阁前阁后,阁中有阁,真乃仙境也。

赏完太白楼,我早已意兴阑珊,可小伙伴兴致仍高,便携带女同胞们登高望远了。吾一懒人,身宽体胖,不忍心这珍贵的体格走形,借故在清凉台上吹着凉风。风吹我入梦乡,梦可贵,梦乡遇仙人。混沌中仿佛有位飘逸的仙人,举着酒壶,:"老夫走前得诗一首,然时间紧急,未能发表便与世长辞,望汝等将我这绝笔传于诗人。"那声音渐渐远去,偶从梦中惊醒,奋笔疾书在墙上写下:

银塘湾湾绿水开,孤雁荡荡北风来。

吾本江城垂钓客,哪知江急见太白?

条条青舍林荫彩,栋栋阁楼采石斋。

谁家小儿无节气,采石矶上捉月台。

不知太白楼是否又增加一佳作?哎,梦可贵,继续睡。

酷暑文章14:赶走夏天

文/司岳

顶烈日,冒酷暑,刚上完补习班的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准备好好休息一番。但刚打开电视便听到了一个噩耗:“今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面积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局地气温会超过40℃”。

“哦!不!怎么又是高温红色预警?这已经是第十天了啊!”我大叫着。

夏天只要一生气,便释放出极大的能量,把全国人民热得苦不堪言。我每天把冰棍当饭吃,还一直扇着扇子。只要一迈出空调房,就像进了桑拿房,全身会立即大汗淋漓,眼镜上全是雾气。实在热得受不了,我便把头插进冰箱里,才感觉到一丝凉意,可头也不能一直伸在冰箱里吧?还有让我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天外来客”——蚊子。天气越热,它们就来得越多,把我咬得全身都是包。

忍无可忍,我决定赶走夏天!

我几天不眠不休地在QQ、微信、微博上发布消息,号召全国人民都装上空调,并一直打开着,在房子里吹上几天,在星期天的时候一起打开窗户,将冷气放出去,夏天就会被赶走。果然,我陆续得到了全国各地网民的支持和响应。

星期天零点,随着我“三、二、一,开窗”的命令,全国人民一起打开了窗户。效果非常明显,一分钟以后,气温便由40℃降到了舒适的25℃。但是好景不长,一天后,夏天继续统治着全国,气象台又发布了高温预警。

但是我并没有退缩,而是改变了思路。我可以研发一种设备,像罩子一样罩在中国上面,就像一个大空调,可以根据人们的体温来调节温度。说干就干,我联系了世界上最着名的十名科学家,经过一个月的研发,终于大功告成。立即投入使用,效果非常良好。我也被人们当做了崇拜的偶像。

“夏天被赶走喽!”我高兴得欢呼雀跃。

“司岳,做梦了吧?高兴什么呢?”妈妈笑着叫醒我。原来是一场梦啊!不过天气是凉快多了,难道是我的发明起到了作用?

妈妈告诉我,昨晚下了一场雨,气温下降了很多,而且马上要立秋了,气温再也上不去了!

原来夏天是被一场雨赶走了!虽然不是我的功劳,但是我的梦也很棒哦。

酷暑文章15:苦夏

文/蕙质兰心

“炎阳,烈日,酷暑,七月流火,七八月腌臜热……”诸如此类描写夏天的可怖字眼可谓举不胜举。于是,大家就说了“苦夏啊!”——看法空前绝后的一致。但是,没见谁蹙着眉头、苦愁着脸,相反,他们说时都展着一张明朗朗笑嘻嘻的脸——这是怨着又爱着这夏天了!

爱吃苦瓜的人,吃出了苦瓜的清甜。

酷爱臭干子者,说它有一种奇香。

有些人越是炎热,越是更加起劲地健身锻炼。跑步、跳广场舞,挥汗如雨,以达通透的凉快舒爽。

着名作家贾平凹在《丑石》中写道:“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是啊!物极必反,自然法则。

苦夏正是这样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那“苦”其实深深蕴含着的是“甜”,那是甘草的甜,地道、醇厚、浓酽又芬芳,那甘冽的况味,恰似烈性酒,深入到人的心坎里,深入到人的骨髓里,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我是真喜欢这苦夏。

苦夏,酷热,于是,消夏,消暑。做教师的就是有这点儿好处。

我禁不住要展开双臂拥抱暑假。不喜欢人群里的来来往往,纷纷纭纭,厌倦与假意或者真心应酬周旋,暑假之于我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似乎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羁绊,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人,耳根清净,身心轻松舒展,像一只脱线的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遨游,而天空,碧蓝澄澈,深邃辽阔,无遮无拦,有着无边的自由。假期嘛,让人有充分的理由无所事事,闲赋得天经地义又理直气壮。窗外,一个充满了盛夏毒辣辣阳光的世界!一派白花花、明晃晃、热爆爆的光华,对面楼顶的琉璃瓦灼灼耀亮,阳光在上面疯狂舞蹈,令人目眩心怯。又是一个大热天!有多少人还须照常上班,又有多少人甚至不得不在室外作业,而我却可以名正言顺地躲在清幽的家里,尽情享受人间的清福,就觉自己的幸运,似乎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梦寐以求的幸福。可以不见不想见的人,可以不听不想听的话,可以不理不想理的事,可以随心所欲地懒散颓唐——无牵无挂地睡到自然醒,穿宽松绵软舒服的睡裙,把长发胡乱绾起,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趿拉着舒适的拖鞋,发出拖拉拖拉慵懒的声响,像响在幽谷里。读读喜欢的书,听听音乐,悠闲品茗。心血来潮,舞文弄墨,随意涂鸦心情,直抒胸臆。再不然,悠悠地隔窗听蝉。是谁说的: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多么浪漫的人生雅趣!还真是喜欢那蝉鸣,那朗朗乾坤般嘹亮高亢的叫声,有着夏日阳光的透彻与凌厉,不知世间有哪种生灵的叫声能比得上蝉鸣的欢悦,那是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欢庆。从早到晚,一声又一声,声声不断,那样的柔韧,那样的绵长,如扯不断的丝线,缠缠绵绵,弯弯绕绕,九曲十八弯。蝉鸣,我心更幽。恍兮惚兮,仿佛坐在岁月深处,天地悠悠,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供我随意挥霍。我,心醉神迷。就像在温软甜美的梦乡中迷失,又如宇航员太空失重般的晕眩,飘飘忽忽、悠哉游哉、混混沌沌、温温吞吞、不知今夕何夕。日子一天天轻轻浅浅地滑过,不留痕迹,犹如一片轻盈洁白的羽毛在半空中飘浮,忽忽悠悠。怀疑这日子的不真实,却又甘愿耽溺其中,彻底沦陷,不管来路,也不问方向,就这样地久天长。

哦,苦夏!它有着蛊惑人心的魅力。

午后是一段醉人的时光。吃过午饭,睡意朦胧,大约一个钟点酣畅惬意的小憩之后,神清气爽。在一片静谧中,拿一本喜欢的书,端一杯清香袅袅的绿茶,悠然地走向北凉台。这是一栋坐北朝南的公寓楼,南凉台此时正光华四射,而北凉台则清凉幽冥。装修房子时,我特意让先生在南北凉台各安装了一把吊椅,秋千一样,绿藤缠绕,碧绿的叶子间点缀着粉的、浅紫的小碎花,星星一般,清新又雅致。从北凉台放眼望去,是阡陌平畴,北方的青纱帐玉米正意气风发地生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还有豆子、花生、红薯……各种农作物都竞相生长,充满了无限生机。太阳蒸腾出白花花的水汽,如烟似雾又像纱,在碧绿的田野上氤氲缭绕,缠绵悱恻,也真也幻。远处戴青的山脉柔和起伏,在青白的天空下若隐若现,说不出的飘渺与朦胧,说不出那远离尘嚣的明净与安详,令人心驰神往。铺陈在眼前的就是一巨副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令人爽心悦目。微风习习,裹挟着田野特有的芬芳,扑面而来,你会有种微醺感。嘹亮的蝉鸣和田野上那明丽得似有金属质感的阳光,使四周更显安谧了,世人皆睡我独醒之感油然而生。坐在吊椅上下意识地轻轻摇晃,就像秋千轻轻荡漾,荡啊荡,就荡到书里去了,在那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故事中,与主人公一起跌宕沉浮,或喜或悲,唏嘘慨叹。于是,物我两忘——那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绝美境界!

晚上,加入到跳广场舞的洪流中。灯光、音乐、众多激情舞动着的女子,一副生动的、群情激昂的图景,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其实,大都人至中年)。音乐时而悠扬舒缓,时而铿锵激越,心儿随音乐飞扬。一张张红彤彤的笑脸,热气腾腾,汗水映着灯光闪亮。甩下一帘帘汗水,再大口大口地渴饮矿泉水。此时的矿泉水一定甘如饴,也一定是世界上最醇厚最芳香的陈酿。灯火阑珊,疲惫,但是身心舒泰。沿街而归,心儿月白风清,脚下生风,身轻如燕,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苦夏,它哪是“苦”啊?分明是“甜”呢!

“热呀!”

“热!”

——人们嘻嘻笑着互相这样搭讪问候,数说着这夏季的炎热,却听不出任何抱怨,声音里透着浓浓酽酽的喜悦与激情。

哦,苦夏,这既妖又仙的季节,实实的魅力无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