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七月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七月文章1:七月随行札记
文/G璧流
1.
看着那相连的海与天,不知为何会回想到那个时候,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想去合个影都难以开口,我在不远处等待着你身边的人陆续走开又接着走来,笑的是多么的甜,又是多么的虚,我就在第一排,推着长镜头看你,却看不到那个世界有我的位置。我很沮丧,又莫名的心存感激。
2.
21岁之前,我还是那样傻与懵懂的人,为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会给予比其他人更多一倍的关注,只为那个人着想,即使会被人觉得很奇怪,即使别人不领情,我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最后总是自己不开心。
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沉默啊?你们怎么就这么多话题啊?为什么啊,我那么关注你,你既然一个位置都不给我留,建了一个群又不拉我。是不是我太low了?是不是我的性格有问题啊?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我百思不得其解,常常在夜里就这么问自己?
但当我不断去融入,不断去把自己变的很轻很轻,轻的没有的时候,我的身心都是累的。累到了极点,然而没人发现,记得在一节毛概课的时候,我听着陈奕迅的《阿猫阿狗》,我便哇了一声哭了出来,身边的人,毫无一点点防备,都被我吓了一跳,连忙给我塞纸巾,不断的问怎么了怎么了。我的声音是颤抖的,我记得我跟身边的婉萍说了,“我觉得自己孤独无援。”她是懂我的,在无数个哭泣的夜晚,我也曾问过她,“我为什么做了这么多,都感觉是一个人?”她很清晰的告诉我:“因为你是那么的特殊。你和他们根本都不是一个世界的。”我觉得这简直是最高的安慰。
有时候我的情绪控制力很差,简而言之,就是间歇性低情商综合症,在我的自我不愿轻到没有的时候,那种情绪的发泄是显而易见的,像一个闹别扭的小孩子,我舍友都见识过,我会气冲冲的走得很快,我会句句带刀,我会用力写下负能量的句子。现在想回来实在太傻,典型的独生女症状。不过那心头的火,燃的也快灭的也快,灭了,就又后悔了。我这10多年也算做过很多令自己后悔的是,没法回头,那就现在弥补。
21岁之前的日子,我很多的情绪都是建立在别人的身上,傻乎乎的因别人而喜,因别人而悲,最后回头一看,别人仍然笑的那么的开心,自己却狼狈不堪。而且,有时候我太过于执着于自己,口无遮拦,常伤害了别人,21岁之前的我是一个在矛盾中过渡,是感性与理性中过渡,在幼稚与成熟之间过渡的大小孩。
3.
这些年,在这山上,见过太多因高考失手而来了这里的人,他们心怀大才无所施,施了又怨无伯乐赏识,带着骄傲又略带失落的脸,在讲台上不苟言笑地大放豪言,不过第一句很多都离不开“我高考考了XXX分”,台下一片哗声,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什么,我敢说这些人都是在逃避,他们就好像在台上说“我只是失手才来到这里,但是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优秀的。我本来可以去怎样怎样的名校。可以去什么高大上的专业,不和你们混在一起。”每每听到一届又一届的新生上党课的时候演讲,我都想扑哧的笑出声来。其实,你们真的不要以数字来定义自己啊,我敢保证,有些人就是获得的高分,什么全院第一,什么奖学金,也还是不知道自己以后到底要干哪行。能想到那种感觉吗,那就犹如鲜花与嘉奖下的仍然空虚的心。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动大家就不用管学习了,不用追求优秀了,只是鼓励大家去抓紧时间,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专研与它,当然那要是实际的,无害的。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4.
21岁之后的两个月,我庆幸的有了更多到外面看看的机会,七月下旬,我去了青岛和威海,那里的七月就如一句“七月流火”,已经开始转凉。这个地方,它给我感觉舒服的原因,最主要是这里的海啊、路啊、广场啊之类的都非常的宽敞,那海岸边的长廊,在晚上的时候,虽然都是人在散步,却仍然找到路可走,不会人撞人,摩肩擦踵。你不知道,我在我家湛江的观海长廊(不,相比青岛、威海的来讲是短廊)那条窄窄的的人行道和迎面而来的人让我觉得多么的压抑与拥挤……就是广州的珠江边道相比也略为逊色。不过听说,他们很多街道多是德国人,或仿德国设计的,所以这也是先进之处吧。
第二天晚上,我们终于找到了啤酒一条街,喝上了半扎甘纯的青岛啤酒原浆,一扎葡萄酒,吃上地道的海鲜小炒,我们坐在店外的一桌,研究着一种像瓜子一样小巧,不知其名的螺子的吃法。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天上一轮月,杯间阵阵凉风,与不时在邻桌响起的流动乐队的铃鼓、吉他协奏,还有那北方爷们浑厚与沧桑的歌声(流动点歌服务)。
来到青岛的第三天,我发现青岛的路名十分有趣,大多是以中国省份名来命名的,比如山东路、河北路、浙江路等等,而青岛的天主教堂(圣弥厄尔教堂)则是座落与青岛南区的浙江路。我们延着入口的斜坡走上去,霎时间感觉自己正身处欧洲。圣弥厄尔教堂,那个地方并不像广州的圣心教堂,它是一个小范围的建筑群,而且道路与广场周围设计的十分宽敞,走在圣弥厄尔教堂的中轴线上,我是真正的感觉到放空了自己。我来描述来一下圣心教堂给我的感觉,那是一堆闹市中突起的仅有的一幢欧式旧建筑,感觉突兀、奇怪,毫无美感,我走到它的路口对面,竖着单反,咔嚓一声就是它的全部。有时候,还是难以避开在我镜头前四处窜的车与人,确是挺烦的。
圣弥厄尔教堂外,不过十里,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和天津路围合的街坊,有一个地叫劈柴院,多是酒馆、饭店,除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张家坛子肉,多数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饭铺、糖果店、书场和游乐场。北街则是卖熟肉的,有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肝等。论小吃,这里的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为有名,也最抢手。可以说是吃货的天堂,不过,感觉与鼓浪屿的食肆差不多,那天人挺多,商贩占满了过道,我们不抵拥挤,没有久留,尝了一份臭豆腐与烤花枝,仍然是熟悉的味儿。
眼看第三天行程快要结束,第四天便要出发威海,我搜出在奥帆广场买的两本明信片,一一的将你们的地址都写上,贴上邮票,把想对你们的说的都写上,然而唯独一人的迟迟没贴上邮票,连寄语都不知道怎么写。过去一年,我的很多喜怒哀乐都因那个人而起,我曾经想要成为一个保护,极力的为那个人着想,最后却适得其反,人家根本不领你情,并且清清楚楚地表现其厌烦,简单的说,我是为了一个毫不在乎自己的人白乐、白怒、白欢、白哭了一年。
我回过头看到20岁的我仍如14岁时那么傻,不禁的苦笑,为什么我总是会为一些自以为美好的东西扑心扑命呢?14岁时憧憬的那个女生,和20岁时关注的那个女生她们根本就用不着我去瞎费心思,她们有自己的路,她们即使飞蛾扑火,也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她们,才不需要我保护呢!我从前到20岁为止,都想做一个女生中的英雄,想拥有很多闺蜜,想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的这些儿时的可笑的梦想一个都没实现。只能说,一是我情商低,二是太爱自己,三是与一般女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四是女生与女生之间有着潜意识的排斥。
那一晚,心超烦,脑子不断浮现着那个时候,我在间歇性低情商症候群时发给她我在团体中感觉不到归属感的话语,那是我们关系开始疏远的导火线,然而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称的上是朋友,当我后来冷静下来,我后悔的向她道歉时,我发现她朋友圈已经把我屏蔽了的事。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当时觉得那是对我最大的惩罚,我每天都在恨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感性,为什么总是做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孤星,我命里肯定有一颗孤星啊,我从前不信,但是这么个20年走来的经历,我倒是有点信了。之后,那个女生在我托某人的劝说下,还是开了朋友圈,啊,这是一个没有主见,喜欢依傍着强势的人,遇到烦心事就会落荒而逃的人,我看她的角度完完全全改变了,说到底,就是看透。好像后来我看透了14岁时憧憬的女生一样,无论怎么完美的构图,也找不回从前的按下快门时的心情,结果拍下来的照片,怎么看都觉得奇丑无比了。我们完成了我们组的作业,我们的群从归死寂,我不是一个好的带领者,对不起,我不是一个情商高的人,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好朋友,对不起。
快晚上10点半,我下楼走到酒店对面的一个邮局,往邮筒里把明信片一张一张的塞进去,这里的夜晚很安静,依旧是一轮月儿与凉风相伴,我毫不犹豫的把最后一张明信片塞进邮筒,你猜我都写了什么?沉默,恨意还是感激?
5.
从青岛到了威海又呆了三天,在热情的威海人刘师傅一家的招待下吃上了地道新鲜的贝类与海带汤,去了西霞口见识了最大伴山沿海动物园,去了刘公岛转了一圈。韩国商品街不咋的,不过料理一条街还是棒棒的。而今想起依旧回味无穷。
6.
差不多一周的旅程,结束了,我在飞机上,看着世界在倾斜,听着《云上的华尔兹》,我的心竟然萌生出一个浪漫主义的念头:争取,在年轻是遍历世界,然后老了,远离红尘喧嚣,去找一个天涯海角,在那儿,开一个咖啡屋。养一窝猫,宾客不多也不少。
七月文章2:七月,赞歌献给党
文/胡巨勇
七月文章3:歌唱七月
日出东方,万水千山见证来时路;不忘初心,坎坷荆棘洗礼龙腾的国度。
盛世如画,是南湖的画舫擦亮七月的天空,是十三双巨手书写平仄的诗行。铭记七月,烙入脑海的是那份崇高和坚定;歌唱七月,情意相托的是那份信念和坚守。
从赤水到洪湖,从黄河到长江,江河湖海的咆哮,都演奏着七月的合唱;从井冈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三山到五岳的抒情,都指引着革命的航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巨轮复兴的集结号奏响七月最美的音符。
七月文章4:南湖红船
从嘉兴南湖的绿波里起航,穿过暗礁险滩,驶过黑夜和昏暗,血色的信仰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憧憬和希望。
因为梦想,因为求索。时间的史笔注定记下一九二一年,记下十三双巨手擎起横空出世的火把。从此,太阳有了光芒,一个开天辟地的壮举为中国航程指明了方向。
棹桨摇出的是崭新的世界;红船奏响的是民族复兴的集结号。
有一种仪式叫洗礼,有一种承诺叫担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枪声可以证明,延安窑洞的灯火可以证明,西柏坡的宣言可以证明……
红船在,革命的本色就在;红船在,党的复兴和传承就在。
七月文章5:党旗飘扬
用豪迈的誓言装饰,镰刀的锋芒还在;用纷飞的硝烟擦拭,铁锤的铿锵还在。
见证两万五千里,踏破万重山。党旗漫卷万里江山,历史滚烫的温度还在。
记忆装订成册。从嘉兴南湖的红舫起航,镰刀与铁锤握在一起,信仰的钥匙开启一个民族开天辟地的传奇。
党旗飘扬。长城挺起龙的脊梁,长江流淌民族的梦想,黄河奔腾中国的力量。
党旗飘扬。井冈峰巅举起的是光芒,遵义城头悬起的是信仰,延安宝塔矗立的是榜样。
党旗飘扬,有一种信念在我们血脉里永不褪色;党旗飘扬,有一种声音在我们耳畔指明方向;党旗飘扬,有一种敬畏在我们心头扬帆起航。
七月文章6:七月未央, 爱已成殇
文/默客小生
爱着爱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散了。一腔热忱,燃烧殆尽,终究难死灰复燃。
这个七月炎炎,这个七月爱不同行。橘子洲的烟火,照亮了隔岸观望的游人,也凄美了我们的爱情。烟花易冷,情缘易逝,这段短暂的感情亦如这转瞬即逝的烟花,虽霞光万丈,也只是璀璨了曾今的星空,虽激情四射,也只是丰富了回忆。
曾经我以为我们会一直的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却不想地未老天未荒,我们就这样走散。在最美的豆蔻年华我们没能遇见已经算是一种遗憾,谁知在现今的相遇却也开至荼靡。
当我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有人跟我说别陷的太深否则无法自拔,我不屑。也有人跟我说第一次难的谈成了,男人要多谈几次爱才会成熟,我不理。到现今才明白那些都是经验之谈,都是实践检验过的真理。
分手后的思念统统叫做犯贱,不过呢这种犯贱时时来袭。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会有人懂吗?
曾经希望自己能好好的谈次恋爱,从不曾轻易的开始,现如今,事与愿违。其中是失落岂是只言片语能言说。或许太追求于完美或许是要求的太多所以当现在无法到达的时候会有那么点的伤感。
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更美不过我们在这个季节相遇,情不知怎起,而决定要一往情深。奈何单纯的我们终究敌不过流年似水的考验。遇见倾心,决定放手去爱。怎奈何,梦想终不敌现实。美美的一份爱就此搁浅,好好的一段情就此夭折。
我的转身对于你来说是一种伤害,我又何尝不痛心呢?我曾对你说过,如果我哪天追累了,停下来或者转身了,要是你觉得我还不错,麻烦你把我追回来,证明你是舍不得我。可时至今日,你没有,哪怕挽留的话语都没有,我想我会走的义无反顾吗?我想说我没有错爱一生吗?曾跟你讲过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即使是苍白无力,总比没去争取要强的多。可能是你一直习惯被爱,不曾真正的付出,即使相爱的时候也不会太注重,就当我要转身的时候你也显得那么淡然。那一夜,泪水模糊了双眼,抽泣哽咽了话语,久久没能平静心情,明明是我转身,你却出奇的淡定,我想我还有回头的理由吗?风干后的泪痕或许就是我爱过的痕迹,任夜黑天高,任时光荏苒。
转身离开,心瞬间碎了一地。这脆弱的心已然无法承载这厚重的念想与伤感。只想从此画地为牢,只想从此不在触及感情而不至于受伤。可是多日的生活让我觉得这显然不现实,不如好好的过活。
相互留下的伤,痛的伤痕像年轮般生长。区区一纸,怎叙情长。
花开终是落,花落终成空,只是花落之时,谁愿轻易谢幕。
感时光,叹流年,爱这么短,遗忘那么长。
七月文章7:七月七,那一朵蓝
文/汐湄如烟
这个夜,在我的眼眸里,是蓝色的,透明的蓝玻璃样,更像是黎明前的光影在含露的草叶上做着的梦。
你说你是喜欢这样的颜色,这也是我喜欢的色彩,只是,我偏重带着水样的幽蓝,有些绿色有些紫色,指尖轻轻地一抹,就似乎水墨一般的画意。
你知道这样的一朵一朵的蓝吗?如此的纯朴,宁静,不与景色争半分的静默。你知道这一朵蓝的传说吗?也许它本就不是传说,而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却因为一年一季的绽放,延续着的凄婉如此的动听,便有了比蓝更明媚的含义。
我喜欢的蓝是宁静的,我喜欢这样一朵一朵的蓝更是温情的。
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其实,是花,它早就已经很诗意了,如果赋予了某种高贵的品质,并从不炫耀,那便是诗意的极致。在遇它之前,我一定还不曾遇你,于是,这一朵蓝,曾经在我的诗歌之外的天涯海角,很远。
也许,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温柔夜色里,我更应该惦念的是那一朵莲花,是吗?而亲爱的,请恕我妄语的真言,与这样的一朵蓝相比,我以为莲太丰满,太妖娆,太张扬了,尽管她可以有凌波仙子的盛名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我还是愿意亲近比它更沉静的这一朵蓝。
那是我第一次送花束给一个人,一个我一生也许都不会谋面的人。当我在清晨,如一楼风般的轻轻地落在一片花色里,缤纷之间,我第一眼惊喜的,便是这样的一种蓝。似乎是一个预约,不管是三生,前世,或者更远久,我都必定在某一个季节的某一个时刻,与它相见。见时,它已盛开在我心田的每一个角落,见到,它便是我满怀的深情,却只原抱以缄默。
任何浓艳炫目的色彩,都会在动情的盛放后暗然失色,那凋零比腐烂更斑驳,也更伤感。而如此宁柔和的蓝,开时不热闹,败时不沮丧,以一种看似淡然的情怀坦然地面对过往,从容到只许付出只许守护,以一种超然执念一份情真,才会被时光濯洗得如此的透明,于是,爱,你喜的蓝,在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夜晚,如一缕幽香般般弥漫在我的想念里,又何需还要聆听星河里的呢喃?
想念
想念形成了习惯,便无所不在。
走在初秋清晨的风里,那风,也变成了温柔的呢喃,想念的人,如风般轻抚着长发,脸颊,轻抚着每一寸心叶,于是,想念,在晚风中很柔软,很清新,就像是二月的新芽一般,在晨光里散发着淡淡的草香。
躺在傍晚浅浅的草地上,那草,似乎格外的温柔,纤纤如是爱人的发丝,在眉间,在眼帘,在手心里。屏住呼吸,看晚云悠悠,听微风习习,想念,便如是蔓蔓的纤藤样,沿着血脉纵伸,在心海里,长出又一轮新的期待。
踏着海浪,在潮水里慢步,那海潮,仿佛是一行行脚印,那一定是思念在追逐着远方,那一定是爱人风行的方向。浪花如是季节里的花朵,一季一季地开过,只是,它们只有瞬间的绽放,而就在这一瞬间里,思念却如珍珠闪耀。它带着你的目光上路,海那边的海边,是否是爱人的故乡。
想念,镶嵌成记忆的水墨,便洇染着生命的潮汐,每一呼吸之间,都如影随行。
听着音乐,想念就在音符里,无论欢悦还是忧伤,你都愿意聆听。写着诗行,想念就在字节里,柔肘寸断,你却愿意轻吟。饮着咖啡,想念变成了那一粒甜美,在苦意深深回味。
品着香茗,想念就是那一缕香,直抵肺腑……你知道想念有时候真的很痛,钻心刺骨,却如中了盅般的执迷不悟。因为想念,而变得鲜活,无论是疼痛忧伤,还是甜蜜幸福,你知道,你的心在为一场爱的盛宴而跳动,你在为一个人,这个世界里能够让你动情的人而呼吸。
想念,就这样,在日子里悄无声息,却温暖无比。
七月文章8:陕南玉米盛夏香
文/李永明
七月的陕南绿意盎然,处处瓜果蔬菜飘香,但最能诱发味蕾的是农人家房前屋后的玉米了,鲜嫩、绿色的玉米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吃玉米就成为陕南人当下快乐的事情了。
陕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小麦,水稻,玉米,年年丰收。在一些浅丘山区,人们还是喜欢种植玉米,玉米一年分早中晚三茬进行耕种,早玉米穗大高产,不愁销路,中晚玉米产量低,但品质好,春夏后气候炎热,光照时间长,玉米颗粒香甜醇厚,耐嚼筋道、成为陕南人的美味珍馐。
在一些小区公园门口、纳凉场所、农贸市场等地,都能看到蒸玉米、烧烤玉米的商贩吆喝着,玉米的阵阵清香飘逸着,吸引着人们前去购买品尝,老幼皆宜,人们吃着新鲜地道玉米,心里惬意万分。在一些农户家里吃玉米更是洋溢着和睦的氛围,蒸着玉米、烤着玉米,城里来的客人喜欢吃玉米面鱼,吃得脑门冒汗,嘴里却说着真过瘾。
小的时候,晚上常常一家人坐在一大堆被晒干的,堆成山的玉米棒旁边,在庞大的圆簸里,一边聊天,一边用手剥下一粒粒的玉米颗粒,剥完一个玉米棒子,最后只剩下一大堆玉米芯子。常常把剥完的玉米芯子,堆积起来烧火做饭。
每年三月下旬育下玉米种子,旁边施好肥。一场透雨下来,玉米苗微笑着往上长。田间地头,山野坡地,玉米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像是整装待发的士兵攻山,从低处慢慢涌向高处。稚嫩的枝茎,舒展着嫩绿的叶子,充满着向上的力量。三片,五片,七片玉米已经半人深,一片绿油油的,延展在山野,延展在农人们的心里,钩织着农人们喜悦的心情。
一直以来,我对玉米情有独钟,玉米没有大米那么高贵,没有小麦那么受人的欢迎。在玉米成熟的季节里,掰下玉米棒子,砍下杆子可以吃甘蔗,甜甜的汁液没有纯粹的甘蔗那么甜,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里成了人们的最爱。在那个年代里,玉米成了人们的主食,每天都要吃一顿玉米稀饭。没有小菜,常常把腌制好的浆水菜,放入盐和调料,竟然能吃几大碗。
冬天里,人们常常为来年的玉米地而准备。等到来年三月育下种子,等到玉米苗长两三片叶子的时候,薅草、施肥。苞谷的生长过程至少要薅三,四道草。每次都是艰辛的劳动。父亲常常顶着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在玉米地里锄草。因此,我们也常常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从小和玉米为伴,常常想起来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秋天里,上南山北山放牛,我们一群孩子钻到玉米地里,挑看红色皮的玉米杆,折断当甘蔗吃。多年以后,当我们吃甘蔗时,常常回忆起小时候吃过的玉米杆。我们常常掰下嫩嫩的玉米棒子,放在火上烤熟,吃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满嘴喷香。
我常常走在玉米地里,结实饱满的玉米棒子挂在一株株的玉米杆上,童年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七月文章9:宝宝,我们隔屏相望
今天是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一个平常又普通的日子,可对于我而言,它却是一个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令人惊奇、令人遐想、令人期待、令人感悟的日子。
阿弥陀佛,今天预报的雷阵雨居然绕道而行,马路上车辆稀少,显得异常安静,一路绿灯,一路畅通,顺利到达医院。儿媳妇怀孕近三个月了,此次是陪她去医院建档,也顺便做个胎儿B超。亲家母是妇产科医生,便捷自然是优势所致。我们一起进入B超室,瞬间,B超探头滑过,奇特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已基本成型的宝宝快乐地一刻不停地点头抬腿,动作空前的协调合拍,他(她)仰卧于类似小船形状般的温馨暖床,并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小小的身躯顶着大大的脑袋,样子滑稽可爱,盯着屏幕,我不眨眼地看着宝宝,被他(她)那副悠闲自得,超乎自我,乐此不彼,周而复始作为吸引着,陶醉着……
我瞠目结舌,惊讶无比!这可是我第一次见证生命的源头、生命的雏形、生命的奇妙、生命的神秘、生命的顽强、生命的伟大!非常惭愧,也后悔不已。虽然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也曾经品尝过孕育滋味,我也曾经感受过两个生命融为一体时相依相伴带来的那份甜蜜、那份惬意、那份快感,那份得意,令人遗憾的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与认知认识,我没有触摸孕期固有的亲子对话和亲子互动,也没有使用透视法去见证儿子由小芽发育成长并修成正果的全过程。
宝宝,亲亲宝宝,你知道吗?当时奶奶和你近在咫尺,看着你活泼淘气的模样,喜于言表激动于心,奶奶好想将你搂在怀里,紧紧的、永远的;你知道吗?当时奶奶与你隔屏相望,看着你那副自娱自乐常态,奶奶的内心跌宕起伏,情感复杂难以自制;你知道吗?你是奶奶的生命延续,你是奶奶的生活柱子,你是奶奶的无价之宝,你是奶奶的开心宝贝,你是奶奶的人生依托,你是奶奶的圆满句号……
宝宝,亲亲宝宝,今天,奶奶为你专门开博,也为你装扮了属于你的阳光晒台。以后的日子,奶奶会用自己的笔,请不要抱怨:奶奶不才,奶奶文字功底浅薄,奶奶文笔粗糙生硬,但奶奶定会精心尽力尽力而为,用不再灵巧、不再秀气的双手十指,慢慢敲打键盘,为你记录成长的点滴,这是奶奶为你准备的一份厚礼,宝宝,喜欢吗?
宝宝,亲亲宝宝,今天,你粉墨登场了。透过奶奶家的窗口,你可看见奶奶的好街坊好邻居好朋友,他们(她们)也是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伯伯叔叔、姑姑阿姨、舅舅婶婶。乖宝,来,我们祖孙二人一起为他们(她们)祈福,祝他们(她们)平安、快乐、幸福、美满!
七月文章10:浦市是一幅画
文/赵丰
回想今年盛夏七月的日子里,我置身于沅水边,平静的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青山白云。水中有舟,岸旁有旧码头,有人。一人用扁担挑着不知是冬瓜还是南瓜在水边行走。那瓜好大,一个足有二三十斤,是我从未见过的。这是我在浦市见到的第一个经典的画面。也许,唯有浦市的水,才能哺育出这样的瓜。
我恍然,这沅水便是浦市的心脏,于是不舍离去,将胸脯贴于水岸,倾听水的心跳,宛如山水拨动的琴弦。我的身心,在沅水边接受着《圣经》般的洗礼。随风握住河畔高树上的一片叶子。这是生长在浦市时间脉络上的一片叶子,叶面上的条条痕印,是画家笔下的线条。
看见了水里的荷花。这是梦幻里的浦市古荷吗?花红叶绿铺满眼帘,在阳光下闪着晶莹。清风拂过荷塘,荷叶如一片片绸缎抖动着,又似一道道绿色的电波触击我痒痒的心。我蹲下身子,撩起荷叶下的水,想着这就是生养了一座古镇荷叶荷花的清水吗?
清晨起来,雨雾迷蒙。雨打荷塘,该有禅意吧。早餐后来到水边,荷叶丛中探出了微红的花蕾,莲蓬上无数毛茸茸的黄色花蕊抖动。雨点不大,密密麻麻地击打在张开的荷叶上,很好听的声音,汉语里却找不出恰当的象声词来表达。忽然悟出,它仿佛是心灵里曾经闪现过的声音。雨水滴落在荷叶上,叶子颤颤地抖,雨滴聚拢在叶面上,聚拢了一颗颗亮晶晶的圆珠。叶面宛如玉盘,珠子滚进水里。那些展露笑容的荷花,在微雨里笑得温文尔雅。
流水、码头、荷花,是浦市这幅风景画奉献给我的一幅幅画面。我双手合十,垂首闭目,完成了对它的最初阅读。
带着水边的惬意,来到浦市的老街。历史上的浦市,是何等鼎盛时的光景:三条商贸街、十二座城门、十三省(地)会馆、四十五条巷弄、数以百计的封火墙“窨子屋”……盛景虽然不在,但残留的古街,依然能够满足我的想象。
在老街上穿行徘徊,我凝滞了脚步,聚拢了目光,静心聆听时光的弹唱,孤零的身影,徘徊在优雅凄清的氛围里,像是在进行着生命回归的祭祀仪式。青石板,夹在古旧民居中间,形成一条时光蔓延的小路。古老的青石板上,曾经走过多少匆匆的脚步。老街,不知道流逝了多少岁月的足迹。走在青石板上,我有意放慢了脚步,想嗅出古人遗落在青石板上的呼吸。
首先看到的是那些灰旧气息的老建筑。那些古旧的屋檐、房梁、瓦楞、门柱、窗格、影壁,无一不是经典的细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浦市人实践着老子的后两句话。在他们的心中,生活就是大事。因此,再普通的居家宅院,也是要经过精雕细琢的。房梁、窗格、门柱上刻满了花草鱼鸟,一段普通的木头,经过艺人的构思、剔地、线刻、镂空,组成一个个经典的故事。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触摸到人类以及动物、虫鸟的故事,或者情感。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的那样:“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着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
我所心仪的,是古镇的茶馆。品着茶,聊着天。谁能说不是一种享受?浦市当然不乏闹市中的茶馆。茶客们左手置于方桌,右脚翘于长凳,右手端着紫砂壶,一边喝茶聊天,一边临窗欣赏风景。一杯清茶,呼应着淡泊的性情。国内外的大事,电视里的人物,是聊天的由头。谁挑开一个细节,就进入了身边的生活。小猪的价格、股票的行情、婆媳的吵架、天气的变化……
那个傍晚,我去一家老茶馆喝着一杯绿茶。是那种甘甜中带着苦涩的味道,伴随着孤独和忧伤,仿佛《瓦尔登湖》里的句子。那个茶馆小小的,破破的,适宜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向木讷的我,也按捺不住与茶客们闲聊起来,说说人生,说说琐碎的事,俨然一副梭罗的心境。
来浦市的游客很多。浦市人用自古传承的商道理念,践行着诚信,用水码头的包容,接纳着四方的来客。这座有腔调的古镇,像一碗当地的米酒,你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品,就会感受得到它的香醇。这得益于古镇没有过度的开发,不像凤凰古镇那样充满商业的铜臭。
清晨,苍老树枝上摇曳的叶子和花,散发出沁人清香,缭绕在古镇的角落。绿叶剪碎的斑驳阳光,突兀在老街高处的老屋。几缕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枝,短暂地打开了老街封闭的时空。灰瓦粼动起伏,空街孤寂深巷。头顶,老树的枝条间闪烁出明净如洗的蓝天。青瓦屋檐,连绵青瓦,层层叠叠,密密地遮挡着老街的时光。古旧的老街,像一个脸上布满皱褶的老人,即使无言,我也会聆听到发自心灵的呢喃。站在它面前,我会凝神寻找旧主人的呼吸,想象他们曾经的生活,这是一个静心修炼的过程。
风柔柔地吹,依稀听到老街里的群鸟高歌。一棵老树的根,虬龙似的攀缘在一堵老墙上。老藤曲张蜿蜒,青苔阴幽临壁。老树根的一多半镶嵌进了老墙,宛若进行着彼此生命的对接。这是岁月的凝练,我仿佛聆听到自己幸福的心跳。
老街的高处,是树枝和白云,是瓦楞和鸟影。热闹和繁华,是在低处的。几个孩子在青石板上跳跃,哼着古老的歌谣。爽朗的笑声,给沉寂的老街带来往昔的记忆。遥远的时光里,老街也许不是这般暮年般的安宁和深沉,而是青春般的鼎沸和欢乐。一条摇晃着尾巴的小黄狗,尾随着孩子们在青石板上蹦跳。
在我的意念里,浦市人简直就是诗意地栖居。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写过一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在漫长的生命征途中,生活的忙碌让我很难想起荷尔德林,但在浦市,他却亲切地向我召唤。
不难想见,浦市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内心的那种安详与和谐,那种静享诗意生活的惬意,是人类共同的憧憬与追求。
今年夏天,我在浦市古镇听沅水心跳,看灰瓦古迹,品绿茶,赏荷花,俨然古镇画册里的主人。
七月文章11:这片风景美丽缤纷
文/朱嘉怡
盛夏七月,踏着它炎热的步伐,和我们一群小记者来到了凤凰湖水利风景区。
下了巴士,一幅旅游指南图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亲切的解说员阿姨指着上面几个标志性的地名,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凤凰湖水利风景区的占地面积、划分区域、各区风景等。在讲解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都忍不住要去观览一番这大好的风光。
跟着大部队前进,一大片清澈的湖水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一座小桥上,倚着栏杆,静静地观察这片奇妙的水世界:不必说那娇美的睡莲,就连如团扇般青碧的莲叶也毫不逊色,紧凑在一起,好似在好奇地观察着我们这群游客。一阵微风吹过,湖水荡漾起细小的波纹,仔细瞧瞧,水下还有几条小鱼正在嬉戏,碧绿的湖水便是它们可以依靠的家。继续向前,伴随着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依稀可以听到音乐声,喔,原来是树林中的一个个小喇叭,放着悦耳、舒缓的音乐,为夏天缓解了烦躁。
我站在延伸入湖中的人行栈道上,仿佛有一种泛舟江上、饱览胜景之感。一幅幅水墨画卷在我们面前款款展开,远山近树,将湖面紧紧环绕,连成一片,山光水色,让我们的视野顿时开阔起来,葱茏的树木,摩肩接踵,好似列队在欢迎我们。置身其中,我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多姿,更感受到勤劳的凤凰人挖掘水文化、营造水景观的聪明智慧。
七月文章12:热闹的葡萄架
文/郝天鹰
七月里,生长在小院里的各种植物更加郁郁葱葱起来,特别是我家窗前的葡萄架上,愈加热闹非凡。
夏晨5点半,黎明的曙光刚穿透窗帘进入室内,几声鸟鸣声就从室外传来,还夹杂着争斗的扑棱声,那是几只馋嘴的小鸟趁着寂静在偷吃熟透的葡萄。此刻,我也早已从睡梦中醒来,信步来到小院,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
尽管脚步轻轻,但还是惊着了正在贪吃的小鸟,一只小鸟听到了我的动静,警惕地“喳喳”地尖叫起来,这时,葡萄架上所有的小鸟都惊慌起来,随即呼朋唤友,一起扑扑棱地展翅飞到了高树上。我抬头望着它们,它们也在探头探脑地审视我,并“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大概正在声讨我不该打扰它们,那甘甜的葡萄汁正是难得的早餐。它们暂时飞离葡萄架,也是一幅不甘情愿地样子,并歪着脑袋虎视眈眈地望着我,单等我离开后,随时都做好俯冲下来的准备。我笑微微地看着这些狡猾的小鸟,索性搬来板凳,坐在了葡萄架下。
我一边静静地和小鸟对峙着,一边抬头欣赏着别致的葡萄架,一股丰收的喜悦感涌上心头。说到“别致”,我家的葡萄架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葡萄架上不光有一串串紫色的葡萄,还有一条条碧绿的丝瓜。我拍下“半架葡萄,半架瓜”的图片发到贴吧里,随即就有吧友赠诗曰: “庭院幽幽碧叶挂,紫葡喜牵绿丝瓜。和谐共处同结果,丰收胜景是妙画。”读后,我一边莞尔,一边禁不住叫好!
望着满架的丝瓜藤和葡萄须,我忽然想起了去年的一幕:那时,葡萄藤分两个主干,架上的葡萄藤比今年浓郁的多,葡萄架上覆盖着一层层翠绿的枝叶,遮天蔽日。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纷纷在这里筑起了爱巢,在稠密的叶子里生儿育女。但没过多久,鸟儿的幸福生活招来了野猫的嫉妒,在某天的深夜,我在睡梦中听到了几声野猫的“呜哇”声,次日的早上,葡萄架下一片狼藉:两只雏鸟的尸体和几只打碎的鸟蛋伴着落花散落了一地。让人触目惊心、心疼不已。那时,鸟妈妈久久地盘旋在葡萄架上空,发出阵阵哀鸣,不肯离去,它一定为找不到自己的宝宝而悲泣不已。我一边替鸟妈惋惜、难过,一边找来铁锹,把那些过早失去生命的小东西埋葬在了葡萄树下,葡萄藤愈加茂盛起来。后来,院子里的几棵丝瓜藤也蓬蓬勃勃地爬上了葡萄架,碧绿的叶儿,黄灿灿的喇叭花,鲜亮亮的瓜条水灵灵地挂满了葡萄架,和那些翡翠般的葡萄串遥相呼应,那些苍翠的丝瓜藤和葡萄须交织在一起,越缠越紧,直到难扯难分……看着这两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纠缠,那时的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总觉得只管好好地浇水、施肥、享受它们不同的果实即可,这种心态,像极了台湾作家林清玄《无风絮自飞》中描写的那位父亲。可是后来,其中的一主干葡萄藤日渐枯萎,直到今年春天也没再发芽,我才知道这种观点错了。我曾仔细地观察着那枝干枯的葡萄藤,它的上面还残留着许多丝瓜须,别看这些丝瓜须细细弱弱,但它们箍绑在葡萄藤上却铿锵有力,一圈圈紧紧环绕,直勒得葡萄藤现出一道道伤痕也不肯罢休。目睹这种情景,使我想起了婚姻里的男女,葡萄藤和丝瓜须多像一对缠绵过度的夫妻,爱极必反,难免使人窒息。看来,无论是人还是植物,都应该彼此保持点距离,给对方留一点私人空间为好!
有了去年的教训,今年,我防患于未然,把丝瓜种在离葡萄藤较远的地方,当丝瓜藤爬上葡萄架时,我又把伸向丝瓜藤的葡萄须一次次剪断。经过细心管理,它们在架上各占一半的地盘,井然有序地纷纷结出自己的果实,虽然形状截然不同,颜色也各异,但它们一起悬挂着,彼此深情地相望,静静地互相欣赏。
我仔细观察着这两种植物的果实,忽然觉得葡萄的圆与丝瓜的长,状如文章里的句号与感叹号,如果缺少了哪一种符号,再好的文章都会逊色不少。我想,这美轮美奂的葡萄架,何尝不是大自然馈赠给我的一篇美文,每日更新着精彩的篇章,让人赏心悦目……
正当我沉醉遐思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飘洒起蒙蒙细雨,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葡萄架。雨愈下愈大,紫葡、绿瓜、黄花、碧叶、嫩须……葡萄架上的美景都笼罩在烟雨朦胧中,那些宽大的叶子正欣喜地接受着雨点的洗礼,不时地发出“噼里啪啦”的撞击声,葡萄架上声色俱全,更加热闹起来。这真是:一架葡萄,满院芬芳。它美丽的身姿摇曳在小院中,也点缀着我夏日五彩缤纷的美好生活……
七月文章13:人间七月天
文/刘刚妹
遍地绿荫传递着阳光的馈赠,身处一年最丰盛的中央,七月,注定是鲜活的、热烈的、饱满的。此时,正适合回忆那段有硬度的历史,此刻,更不应忘记那群有温度的人。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对革命的誓言。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这是对恋人的表白。
这两首不同格调的诗,都和一人有关,他叫高君宇。在这个七月,致敬这位骑着白马仗剑天涯、苦寻救国良方的男子。
很长时间,影视、报刊传递给我们的革命大致是这样的套路:革和命出场时,革字前面有主语,命字前面有定语。常规的搭配是:农民革地主的命,工人革资本家的命。不外乎是你让我缺吃少穿、你逼迫我的爹娘卖苦力。因此,这些投身革命的人总是剑拔弩张,凛然的像从石头缝蹦出来的,身上找不到半点热气腾腾的影子,认为有儿女情长的人,和勇往直前这一类词语不搭边。
然而,触摸历史的源头发现,这些“因为与所以”式的思维,和早期共产党员的格局相比,有着云泥之别。
5月,随集团公司组织的初心之旅践学活动去了一大、二大会址。97年前的7月已然远去,唤醒历史的只有那些黑白色的照片。对我而言,最喜悦的收获,是在南湖纪念馆那面密密麻麻的照片墙上,有缘一眼发现了高君宇。
高君宇,但凡知道的人一念起他的名字,内心定会泛起大海的粼粼波光。该怎么描述他短暂而极其绚烂的生命呢,让我也以庸俗的方式做一下介绍,先说感情世界:他对恋人石评梅的引领、欣赏与热爱,可以说是现代版的贺涵对罗子君了。当然石评梅的段位也很高,天资聪慧,得家学滋养,文学功底深厚,还长于书画、音乐和体育,后与吕碧城、张爱玲、萧红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与他俩爱情故事相媲美的,是高君宇对革命的另一番炽热和执着。短短29岁的年华,却浓缩出了极为华丽的质地,若想用极短的文字介绍他出生入死的果敢不太容易,只好先舍去那些鲜活的事例,用一段稍显生硬的履历呈现他惊心动魄的人生:
19岁考入北大,师从李大钊,建党前一年,他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当选第一任书记,是中国共青团的缔造者; 他在莫斯科聆听过列宁的教诲,是中国最早的50多名党员之一。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在 “三大”上担任了教育会委员;1924年,同李大钊、毛泽东等一起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的一大,并被委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冯玉祥政变后电请孙中山北上商谈国事,高君宇伴孙中山辗转抵京,并以雄健笔力协助先生起草了《北上宣言》;一路劳顿,高君宇住进医院,不顾医生让其静养半年的嘱咐,抱病出席了“四大”,又马不停蹄筹备了第一次国民会议的召开,会议召开的第六天,他因体力不支离世。
高君宇出生于山西一富商家庭,天赋聪慧机敏,妥妥的学霸一枚。想起《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写到: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均是知识分子,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13名代表中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有3人就读于北京大学。这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结合当时的社会,能出国留学的青年,家里绝不是星斗小民,起码比一般老百姓要好。况且这些人学养深厚,以所学知识换取小康生活、小资生活应该没什么技术难度。
中国人爱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意思是不满现状的、能彻底打破现状的就是那些光脚的人,他们一无所有、除了获得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失去了,他们所有的盼头都在重建的新世界里。事实上,共产党早期的缔造者,却是穿着皮鞋的人为光脚的苍生奔走呐喊。这些衣食无忧、西装革履、满腹经纶的人,放弃荣华富贵,变卖田产换取子弹,只是因为有一片舍弃小我、天下为公的初心。
毋庸置疑高君宇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儒雅帅气的北大高才生、学生领袖,“五四运动”中带头冲进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就有他,虽然家中富有,却执意为天下苍生 “均分宇宙”。 我正升焰、志于燎原!他当着同学的面手执毛笔,决定将名字高尚德改为“均宇”,大家担心这个名字会招致北洋政府的嫉恨,他思虑再三,换用谐音“君宇”。
革命就意味着死亡。但是高君宇还是冷静又主动选择了这条路。 1924年5月,高君宇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乔装脱险后,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到石评梅住处告别。他劝石评梅,“不要怕,就是被捕去坐牢狱也是不怕的,假如怕就不做这项事业。”匆匆中还不忘给正在生病的石评梅带来一份药方。鉴于当局对信件的检查,两人约定,高君宇用天辛为名,石评梅则用Bovir, 这是由拉丁字根和词缀组成的符号,代表着勇敢和勇气;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他的指挥车被子弹击穿、胳膊中弹,依然裹伤沉着应战,掩护孙中山安全脱险。类似这样的生死,高君宇都将其看的极为平淡。
在高君宇身上,执着一词,奉献给了革命,也奉献给美好的爱情:“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这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信中的一段。
革命是艰难的,感情也是曲折的。石评梅因为初恋的创伤抱定了独身主义,她欣赏高君宇的勇气、才华,但是只愿维持冰雪友谊,高君宇每一次的表白等来的都是黯然神伤。尽管如此,他依旧给她传递光明的信念,引领她走出哀怨,接受进步思潮。他爱的尊重又深沉:“你的所愿,我将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将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爱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革命者最好的模样。高君宇是冷静的战士,还可以是热心的红娘,在广州的战斗中,与周恩来结为挚友,他俩不仅谈论革命,也互相坦陈心中热爱的姑娘。27岁的周恩来当时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正暗恋着邓颖超,但一直没有勇气表白。高君宇欣然当起了鸿雁传书的使者,在返京途中,将周恩来的求爱信转给了邓颖超,促成了他们的百年之好。
温文尔雅、拳拳爱国之心的高君宇一天天走进了石评梅的内心。高君宇在广州期间,特意买了两枚象牙戒指,将一枚小的戒指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留下的子弹壳寄给石评梅作为生日礼物,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这一次,石评梅终于把戒指戴到了自己的手上。然而,她不知道,上天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了……
用今天的眼光看,高君宇追求的大业是贺涵不能比拟的,高君宇的细腻比贺涵更为蚀骨。当我们沉迷于电视剧中的深情不能自拔时,很多人不曾想象,在共产党前行的历史上,会有如此充满张力的革命健将。
预感时日不多,他托付评梅,将他埋葬在北京城唯一干净的陶然亭,因为那里是他生前和李大钊等仁人志士商就经纬之事的幽秘所在,也是他和评梅散步畅谈的幽静之地。高君宇离世后,石评梅继承着他未竟的事业,在好友刘和珍被杀害后,她早于鲁迅第一个写下了悼念文章、痛斥暴行。但高君宇的早逝让她既内疚又悲痛,三年后,26岁的石评梅因病也追随高君宇而去,他们合葬陶然亭,实现了“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夙愿。
周恩来夫妇对这段感情一直念念不忘,他们曾几度到陶然亭凭吊。1965年,周总理在审批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特别强调要保存“高石之墓”,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电视剧里贺涵散发的魅力只是提高了收视率,而那时革命者拥有的魅力就是战斗力。萌芽之际,凄风苦雨,追随者稀少,所以,云集一身的坚毅和果敢,就是无声的召唤,云集一身的智慧和热爱,就是嘹亮的引领。不难想象,富有者的断然舍弃比赤贫者的盲目跟随要有感染力的多。试想,一个自身不发光、骨子里冒着冷气的人,如何带动青年去热血燎原?
七月,记住他们,因为人性、大爱与激情。初心不是一个名词,是舍命奔走的坚贞,是怜惜苍生的义薄云天。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但教科书却未必呈现全部的历史。我们也许应该学会把手伸进历史的灰烬中,触摸初心的余温。
七月文章14:守望岁月
文/angel_mei
流火的七月,知了、阳光、树立的五星红旗,没有一丝风的经过,连那小桥河流里也寂静无声,在这烈日下就连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山上纵使百花争艳,诧紫嫣红,竟不及一丝风的力量。
流火的七月,知了也不知昼夜的发出阵阵苦鸣;蛐蛐同样如此凄惨的哀哀凄凄,好不乐之!小院里的小蜜蜂也不知昼夜地启动它那微小的风扇,嗡嗡的扇个不停,但似乎并未减凉。炙热的七月里,田坎儿上的几株向日葵静静跟随着烈日的方向,就那样矗立着,在炎热的七月无怨无悔的开放那一时间的芳华。看着这些在炙夏里的生命如在初春时节一样宣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烦躁的心也跟着这一片片凉意慢慢的平静下来,如似乎心也在这颜色的季节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流火的七月,也是个有点矛盾的季节!在迷离变换的景色里给了望而却步的畏惧。踏过了绿意的和煦春季,离开了播种的季节,迎来细心经营的时节;亦如走过了年少时的风华,渐渐地走向成熟,回首时满目沧桑的年华里,生活给予的重力,都或多或少在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影响着看问题的态度,也决定着所有的情绪,满日疲惫的日子里,平心静气的感受生命给予的美好时光,心静,自然凉,心静,把所有的烦恼理清所有的头绪,指引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所有的困难也迎刃而解。更多的时候需学会在闹中取静,让心平静下来,守一份淡然于心,细细的经营这多彩多姿的年华,待金秋时节,待成熟之时,收获那一份守候,告诉自己,只要活得坦然,活着就是幸福!
流火的七月,我感受了阳光的热情,也感受了大地的激情与火热,每天未躲避阳光,需把潮湿的心来烘干,就如同母亲把冬天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晒晒霉气一样!突然觉得,在不感到季节的枯燥与心情的烦躁。这七月,也是有无穷的魅力所在,走在街上,到处都是一片花的海洋,那或长或短或一色或彩色的裙带漫天飞舞,好一处美丽。
流火的七月,抱一份平静心态处理,带一缕凉爽入心,守一份淡然,觅一份平淡,收一份守候,慢慢成长,慢慢成熟,守着岁月慢慢的变老,直到生命的终结。
七月文章15:秋访仇池山
文/温小牛
七月初二,节已立秋,令在中伏,时值西和乞巧盛会,城乡异彩纷呈。久闻仇池之山,颇多传闻故事,然三进其县而不至。印象仇池形势,乃为绝塬之上一阔堡。适逢友人相陪,携妻造访,甚幸!
晨八时许,车出汉源古镇,南向而行,溯漾水,经十里乡、洛峪镇,途皆峡谷。沉云低垂,间或有雨,时大时小,时阴时晴。忽见二巨峰锁道,嶙峋怪石,鹫岭也。鹫岭者,鹫之栖岭也。友人言,尝见秃鹫立石,黑岭黑鹫,如鬼门关。诚可谓“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沿西汉水西南行,至大桥镇,远望仇池,耸竦嵯峨,狮崌云端,上下翠绿,中色褐紫,山体如筑。扶山带水,盘旋而上,路悬空间。愈高,见河谷村庄屋舍若烟盒,若棋子。及至山顶,豁然开朗,纵目群峰突兀,方见仇池面貌。
仇池之险,洛峪之河与西汉之水自东西向南相交,岷山与秦岭相汇,一头衔山,三面临水。大寨小寨,隔河相望,虎踞山脊,遥相呼应,望之皆若古堡,实则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矣。
仇池之峻,《水经注》云:“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登顶峰,极目八峰崖,类若蒲叶,此古之百顷山矣。俯视仇池与八峰间,诸岭藏深涧,岭岭有脊道,条条如土龙,此前人攀仇池之路。临绝崖,两股颤颤,膝盖酥软,心惊肉跳,不可再观矣。
仇池之奇,《水经注》亦云:“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号。”《太平御览》曰:“上广百顷,地平如坻,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绝壁百仞。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仇池之山,形若船体,飘乎万千沟堑间,故有上、下码头之地名。今其上有千人,土里刨食,或耕田,或以果蔬为生。见夫妇老者,年岁七十,头戴柳枝,伏地挖芋。夫缺左腿,问其缘故,言碾场为碌碡致残截肢。重山阻道,无可想象,生命竟如此顽强。
仇池之异,有泉百眼,不降不溢。无根之水,号曰天池。俗语云,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又见一瀑布,天地之灵气,于此山大彰矣。
仇池之灵,有圣人出,伏羲降生之地;有天将折,形天葬首之所。伏羲崖有伏羲庙,古今传有三目神。伏羲爷乃人宗,马王爷三只眼。是龙是马,难以说清。然龙马精神,民族之根也。伏羲崖类若麦积山,形如狮子蹲。崖上有庙,联曰“生于仇池,长于成纪,此山鉴人文肇始;俯则法地,仰则观天,八卦开宇宙光明。”横幅则为:“仇池之根,扶基华夏,护佑子孙。”亦见蜈蚣长五寸,周游岩上。又一道姑,不知高龄,自言已庵居三十余年。道姑养几只鸡,种几畦菜,于白云深处,信守一念,怡然自得,亦是一种生活态度。
游走仇池,身边山花烂漫,四野郁郁葱葱。白云朵朵飘于眼际,鸟鸣声声啼于耳边。赏景而生情,临境而怀古,真桃源一处也。
古来占山为王者多,以山名国者鲜。仇池之国,吾乡清水氐人,吾妻杨氏之姓。有腾、驹、千万、飞虎及诸子孙于此割据。凡立五国,历十八世,三十又三主,三百八十有六年。此魏晋南北朝之事也。五国者,前后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国是也。立国之大峙,凭仇池势险,地域闭塞也。
人之大眼者多,以大眼命名者鲜。杨氏大眼,“少有胆气,骁捷,跳走如飞然。”此奇人“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无不惊叹。”武二打虎,盖酒壮英雄胆。“北淯郡常有虎害人,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其人力胆也。又传“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仇池之大倚,诸将之威名,武功之高强也。
地之偏者甚,因势而匪者必众。民国有匪酋马尚智者,仇池山下大桥镇马集村人氏。其人好色好烟好滑竿,劫财不害命,打富不济贫,不吃窝边草。人称三好三不马上治。马氏作恶半生,终吃耳门一斧,呜呼毙命。友人指山下伸于河水一舌形地言,此乃马氏故宅所在,拆除却是近年之事。
地之险者,向为负隅之依。民国末年,西和县长张氏孝友效法前人,故伎重演,退守仇池。终为人民政府招降起义。由是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诚可信矣。吾观秦之剑戈,迄今锋芒仍露,然终不过于博物馆中供人观视尔。
看景思古,不觉大半天。友人中途致电妻弟,已备美餐。土鸡炖得正烂,面条擀得柔韧,佐以山野之菜肴,美酒相敬,甚为感动。兴致所至,心中不觉涌上老杜诗一首,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同访者,陇南高君,西和袁君,妻杨氏。
七月文章16:盛夏的一天
文/若愚
七月正值盛夏,时而骄阳似火,时而阴雨绵绵。
趁着太阳还没升起,带着慵懒的心情,走在小区林荫小道上,一阵阵混着清新泥土的芳香沁入心脾,我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那一刻的全然放松。晨风从我后背轻轻掠过,调皮的绕着我的脖颈、撩我头发,柔柔的、痒痒的、舒舒的,还有些甜甜的味道。霎那间,我仿佛把自己整个的灵魂都交付给了这个空灵的世界,思绪随晨风徐徐而动,弥漫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我渴望着这种美妙能在我的指尖停留、永驻,只因这种淡雅、朴实的气息能让人沉醉、痴迷。
夏日的早晨,温柔静美、清澈干净、安静平和、和煦温婉、慵懒舒适!每一瞬感觉都美妙得如诗、如画。
渐渐地,太阳爬上了山头,刚一露头,太阳就以它特有的姿态,金光闪闪的、霸气的、肆无忌惮地招呼着每一寸土地,让它的每一份热情迅速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渐渐地、渐渐地,仅有的一丝丝微风也陡地变得炙热了起来,整个大地像被一个火球似的蒸笼罩住了一般。此时、天空已看不到一丝云彩,晴空万里,看不到尽头,天空闪亮得晃眼。远望去、行人越来越少,即使外出办事的,也大多穿着背心、或是短袖、或是赤膊、或是拿着扇子不停的扇着,希望能够带来些许凉风。近处,亭子里的小狗也伸着舌头大口的喘着粗气,主人怎么牵,它都不动。此刻,我全身已经湿透,汗流浃背,脚像刚在河里泡过一样,脚底时不时冒出不一样的热气,难耐。
夏日的正午,热烈炙烤、火辣奔放、勇敢大气。每一份感受都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傍晚时分,夏夜不再像白天那样狂躁,变得十分安静和平和。我每天都习惯饭后百步,享受一天疲累后的宁静。小区的亭子里几乎坐满了人乘凉。凉爽的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繁星璀璨明朗的夜空,给夏夜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氛围。听到池塘口清澈的水流声,忽然遐思万千,那恰似乡间蝉儿的鸣叫声、又抑或是优美的幽谷溪流声,在弹奏着不一样的人生乐章,温婉得扣人心弦。抬头望去,从高楼间的缝隙处,诧然映入眼帘的是绚烂的晚霞,夕阳洒洒落于树木间,将树叶侵染得生动有趣,隐隐约约的似乎在述说着心语……
随着夜幕降临,喧嚣的城市渐渐地入睡。只有天空的星星似一盏盏明灯,还在默默地工作,守护、安抚着每一个休眠的人!
七月的夏,虽没有春季的春色满园、繁花似锦,也没有秋天的稻谷幽香及丰收景象,更没有冬日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它不仅始终延伸着春的希望,孕育着丰收,自身也瓜果累累、硕果满园,更难得可贵的是,待到秋季丰收之际,它便悄然离去,在丰收簿上不留一丝痕迹,这是功成名就后的隐身,不计得失、不争名夺利;它在自己短暂而又孤寂的时节里,用尽全力、阳光普照大地,雨露均沾,滋养着万物,润泽了群山;它虽承载着的培育万物的艰辛,忍受着劳作的辛苦,但却无怨无悔,大气而坦然,可敬可佩。它火热时似严父,温柔时像慈母,媚时像雾、像风、像雨,可亲可人。
夏天是激情的,也是浪漫的,我喜欢夏晨的干净与柔美,更钟爱夏夜的宁静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