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散文

请欣赏中秋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中秋散文1:月明中秋

文/曾陌儿

凉风惊醒明月,红叶染透青山。是谁,选择离开城市高楼拥挤的丛林,离开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轻盈地推开中秋这个古老节日虚掩的门扉,独自在月下品尝文字的寂寞,轻叹唯有故园能识我。飘忽的思绪,穿过夜的帘幕,在无岸无渡的时空里回转;持以素往之心,捡拾明明灭灭的记忆,用丰盈的思绪将离乡路程频繁地丈量。不知归期的羁旅,一路风雨兼程,何时才能抵达停泊的港湾?

--曾陌儿

又逢中秋,这个中华传统的佳节,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盛的今日。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几缕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一轮明净如水的月,流淌着温婉,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徐徐地舒展一轴无边的禅意画卷。不知何时移进了雕花窗棂,落在书案上,浸染那一卷诗句和杯盏里的佳酿,墨砚映着婵娟,也变得几分清凉;是谁,一束柔毫描月圆,增添愁绪,临窗飘溢着酣畅淋漓的墨香;又将一帘幽梦,抛向了枝头,隔着朱楼小榭,高唱满月的歌?

中秋月,一轮清澈;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始终用祥和与宁静,留给芸芸众生,又盈满一波波风尘仆仆的思念,寄托着天涯旅人浓浓的乡愁;它拂过岁月的琴弦,远哼着无声古调,似清泉流溢出淡淡韵致;千年守候着人间万户,静看古今许多游子寻思,烛光摇红下慈母织补;也不知有多少回灯花挑尽不成眠,多少次高楼望断人不见。

华灯如昼的夜,宁可择一处山水灵逸之地而居,不问尘寰消长,似闲云野鹤般飘逸无尘,愿明月留步,以云为笠,风为蓑,独做一名清秋雅客,清樽取醉,糊涂于万物之间;尘埃岁月里感叹人生,一半是离,一半是合。

晶莹的霜露打湿远方匆匆的步履,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是否又挤着拥挤的地铁或火车,归心似箭;还是连着那根窄窄的电话线,在耳边轻传着,无限解不了的思亲之愁?

月明中秋,四季诗卷里一页雅致的风景。古典的窗牖外,桂花香影弥漫,犹自满园芬芳;中天月白,风弄兰香陌;是谁,在这淌淌潺潺的日子里,拾起一枚禅寂的红叶,记载童年里青翠的记忆?每逢佳节倍思亲,隔江望,恨路迢迢,道不尽相思,咽泪如浇。漏夜清寒,任枕边垂泪,数不清多少次午夜梦回故乡。

梦若清莲,在桑梓的荷塘里淡愁含露,悄悄绽放;白色、紫色、红色、黄色,披着自然的彩衣,舒展着细致的朵儿,诉说着梦的呓语。雨露落在莲朵上,澄澈的水珠在荷盘里流溢晶莹的色调,像是江南女子多情的泪珠,剔透中渗着入股的清凉。荷塘边,柳条在风中轻舞,纤柔的身姿曼妙着翠绿的年华。木质的水车不知疲倦地吱呀转动,重复着远古的歌谣。低头望水,尘间沾染的浮躁归于沉静;拾一枚石子投入水中,看波光漫起一层层螺纹,久久地,直到,了无痕迹。

今夜,明月装饰了谁的窗,那位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又将落入谁的梦中?

梦回故宅,门前几株老树,是否因岁月的侵蚀落下满目疮痍的旧痕。给它增添了几许苍凉凝重的色调;是否许多事物都染上了沧桑郁迹。我涉水而去,叩响重门上生锈的铜环,踏入木质门槛,是否爹娘还在等待,再一次为我烘干被风露打湿的裙衫?

一曲《彩云追月》随着微寒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拨弄一池秋水,隐隐绕梦;月色故乡明,熟悉的伙伴是否被叫去高挂起了灯笼,满街通红;在清凉的院落里,焚香拜月,吃着新鲜的水果和团圆的月饼,与家人共赏秋色?

低红的桂花雨,轻浅的莲香风。梦境如开,醒来愁更凝重,有一种尘缘叫似水流年,有一种宿命叫客居他乡。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中秋,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朵寂寞睡着的青莲,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叹月满,愁也满。

月明中秋,是一图清雅秀美的写意,是一笺沉默无暇的诗铭;不知承载多少悠悠往事,沉睡在古人笔下的诗卷中。在那飘蓬辗转他乡的杜甫里,月夜下,独听秋雁的哀声,遥忆舍弟;在那高楼乘风,起舞弄影的李白里,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辞章。也在那海边望月怀远,愿天涯共此时的九龄诗卷中……

从古至今,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但旧时的明月太高太远,今人的目光无法企及。

莫道是美景良宵,眸眼难寻故相识;独倚窗棂,眷望长空心暗恻,叹千古绕愁之事,唯独情字。多情的,始终是那望月的人。

QQ:1197416909

中秋散文2:探访很远,思念很轻

文/书洛

这一个中秋,与十·一离得远,于是那并蒂莲开般的喜庆日子并未成形。他的问候便也是单薄轻装的,略略试问下她节日里的打算,她是喜静的天性,即使是在一声声团圆的吵嚷下仍是畏缩行走。她没有告诉他,她大概是注定了每次在一隅安静看他的行程。

这一次,目送他,送得比以往都远,这离别便是比以往都长。她知道,那一路有人用笑闹陪他的孤寂车程,还与他共赴圆月星河的赏路,同时,那人还可以一个真诚的灿笑就能赢得她永远都近不得的他周遭的亲切迎送。看,她旧时给他的所有祝福都化成了真,所以,她没有理由不在苍天眼睁睁的监视下为他微笑。

他曾说,如果没有这打不过击不垮的伟岸天涯,或许他们会有故事生花。他是她见过最守规的人,于是,她与他一样做天涯身侧恭顺的垂手,各自执掌着江南与塞北的一半天空。

可是,她希望天涯也有转身的时候,这样,她便能够换了方向,探访他生长的全程。可以不遇他,亦可以任他不识她,她想,他所遵守的红尘规定,也许更适合她这样独自散步在他生命的风景中,而她,也许最后会成为别人的入画。

秋雨是不分界域的,北方秋雨又一次欲来的时候,她愿恰逢天涯转身,然后她擎一把浅色的伞行在江南。雨疾时候,她恰躲在那处红瓦青檐之下,斜斜的雨打湿她的发,像被雨打低的檐旁树叶,有滴答声,似落在檐上,又似落上眉睫。身后的院落里,窗台处还有晾晒的红果,一双略带岁月纹理的手正在收着。她不敢接受那温和的声音邀她进来避雨,因为,不想一个回头便看到他从屋中走出,打扰到他们从未曾相约过的认与不认。

她会在斜风碎雨里继续走,走上那座小桥,走进那座石亭,然后想起他们未曾遇时他曾经的诗行,那个撑伞摇橹而来的女子,是否就是在这桥上行,而后亭中见,是否就在这身旁的小河上如雨中新荷般而来。他曾说,那诗中的女子,是他想象的仙子。他不知,那刻相遇,她便认出,他是她最甘愿趟入的尘俗。

雨后的青石巷像疯跑了一个夏天的孩子,黑黝黝的脸,却光洁无痕,且带着最澄澈的眼。脚步在其上都变得无伪的轻松,于是,她会自然的走入幽巷,然后看到一院的深处有藤椅在墙边摊开一尺阳光的卷。她想,这便是她前世的景象,日出日落,总有一个人坐在藤椅之上迎着日光或月光等着她安然入巷。而那个人,她明明找到,却今世无法践约。

她会在承不住阳光稠浓的时候,躲进一座廊桥,看着青春少年的临水拍照,猜想他的同年时光。会有个小女孩是他用心思叠起的纸鹤吧,可能是池塘边那喂鱼的邻家清秀女孩,也可能是学校里隔桌的那个净雅女生。也曾想捕捉到一起合影的机会吧,例如在第一次离家时,例如在那人生的第一场毕业骊歌响起时。可是,她想他定会是那个距离那女孩最远的人,小小的他早就把自己打造成一颗最稳固的轨道上的钉,他何曾允许他的人生之列有些许偏离。

她会沿着江南,走向那座承载着他成熟印迹的城。走在清晨干净的街道里,看有人在阳光中论价择拾,她想,她像那人一样急敛所需,只是,那人为口腹而累唇累身,而她因从不与红尘议价,唯累己心而已。

她会走过正午走过夕阳,一直停靠在夜晚的门上。她会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来晃动探访的铃声,告诉这一处红尘,这也算相逢。

正午的时候,她会想,某一个正午他也是在这般的阳光下迎来那一场花嫁吧。那人是他用百双水晶鞋试过的灰姑娘,绾着垂肩的花髻长绸,捧着最饱满的粉色玫瑰花束,把青春与苍老一同交付到他的掌中,而他用坚定的眼眸给了那人霸道的权利,此后,要他用呵宠来打理那人的全程。她忽而觉得好笑,因为,这尘世里,只怕唯她才是那个不必他说出誓言便完全相信他的人。

傍晚的夕阳恰落在露台处时,她会想起,她曾那么渴望着一个安置在露台处的椅,宽宽大大的,可卧可躺。曾经她说时,他笑她贪懒。她是真的很怠惰的,难得受世人千寻万寻的惊扰,遇见他时,那醒悟也是如雪般飘飘,不急不徐,却从此,层层覆盖不去。

她想,她要一个那么大的椅,只想在能够相聚的时候,可以并肩而坐,而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放得下想念的摞起。可是,如果对于他与那人的两颗相拥之心而言,还是宽阔了吧,他们仅要可以安放两个人的一室,而不要一天星光的无际。所以,她相信,他的家没有那处安置她理想的地方。

若真的驻在那个有他的城市的夜晚里,她想她会睁一夜的醒眸。这个有他的城市像七夕的葡萄架,而她是那个架下的孩子,总想偷听到一些关于他幸福的秘密。她终是不放心的,只怕一个疏忽,就忘了给他完整的祈祷,就让他丢了一分分一秒秒的幸福。

遇到他后,她便一直跟在他的身后,把天涯当作是恒定的距离。可是,那一年,她忽的任性了,就那样跑离了他,弄丢了彼此。后来,再转回原来的路径,他们便都已经绕过了一大段的人生。或者她应该庆幸,幸而有了那段失踪,她才不必参与他的那场喜宴,才会如现在这般,他可以只字不提,她亦故作毫不知情。

她早就决定不会昭昭的去追寻,那些人人口中的爱情,那个必不可少的他。可是,心底偏是不听从她的话,于是,那夜梦到了他。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结局也是那个明知的结局,和现实中一样滥俗的情节。

这世间有太多关于爱的文件,没人有耐心去细问谁与谁曾经是最先的遇见,只接受那最终牵手并肩的排版。所以,她是时光鼠标手中的被剪切。她便也是下了决心的,在那一刻与一世旁观立下了生死状。她不敢违约,只怕违约的结果是从此相忘。

他常对她说:嫁了吧。她亦不敢告诉他,她今生最大的愿望,是即使古稀时候,也不想在鹤发桔皮颜上由着时光为他们的故事签名为:“Theend”。

其实,他实在不必盼她的嫁与不嫁。她即使用尽一生,也不过只想向他讨要一次的权利,那便是垂垂老矣时,可以在最后一次呼吸间相问:来生,我在哪儿等你。

中秋散文3:沙上芋艿香

文/蔡琼 海航

中秋佳节,人们除了品尝各式月饼,还要品尝糖芋艿。芋艿又称芋头,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旧时芋艿还被选为皇室的贡品。据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因有食用芋艿场面,遂使芋艿在京城备受青睐,身价百倍。

我们平时食用的,乃是芋艿的地下块茎,茎上长有稀疏的细根,露出地面的是它的叶子和叶柄。芋艿的叶子很大,长度有三十至五十厘米,阔的形似盾,全缘波状,基呈广心形,单生似荷,每棵五至七片。叶柄直立、肉质、绿色、粗而长,约三十至六十厘米。夏日时,一行行翡翠般的叶子,就像池中的荷叶,风格独具,超尘脱俗,叶面上滚圆的水珠,晶莹透明,更是招人喜欢。顽皮的孩子常常采摘一片戴在头上做着各种游戏,既遮太阳,又避雨淋,别有一番情趣。

芋艿属天南星科,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香酥芋、白荷芋、龙田芋、竹节芋。香酥芋因肉质细腻干香得名,芽头发红,叶柄也绿里微带红紫,籽多个小而圆。因口感好,最受欢迎;白荷芋因芽白和叶柄绿里带白而得名,产量比香酥芋高,但口感略逊;龙田芋因个大得名,籽极少,口感又逊前者,但产量较高;竹节芋因块茎细长,外表黑圈似竹节而得名,产量和味质较前均等而下之。此外还有铁荷芋、野头芋等品种。沙上人把芋头根上的叫“老芋头”、“芋头老头”、“芋头婆婆”,把老芋头上长出来的芽子叫“小芋头”、“芋艿子”。一般人认为芋艿子比芋头老头要好吃,其实,芋头老头也是很好吃的,甚至比芋艿子更香、更沙。

沙上的埭前屋后,一些低洼地很适宜种芋头。芋艿在清明后开始种植,先将芋艿从地窖中取出,晾晒,挑选个儿适中、芽好、不烂的为种。同时整地开沟,施足底肥,分别按单行或双行每隔七八寸放好、盖土;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壅土。有农谚曰:“六月勿壅,等于朆种。”意即如不壅土,长出的芋艿老头小,芽籽细而少,产量会大减。壅土时加上一些青绿草料、豆荚等,使土壤疏松,增加肥效,以利芋艿块茎的发育生长。芋艿生长过程中无病虫危害,是为一大优点。中秋,芋艿进入收获期,可按棵挖取,每棵可得一二斤。如至叶和叶柄自然枯萎,无空挖取,亦无关系。收获后可选用部分贮入向阳、利水的地窖中,以备来年种植或它用。芋艿叶柄含有淀粉,拌糠可作为动物饲料。

沙上人是从各地迁徙而来的,因而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中秋节吃糖芋艿的风俗即是,也带来了中秋节吃糖芋艿的传说:在古代,某城市被侵略者包围,久攻不下。至初冬该城市已无粮食,领悟到胜局已定的侵略者决定停止进攻,等待城里出现饥荒混乱后再伺机行事。没有想到半个月后守城人的援兵到来,内外夹攻,一举将侵略者击溃。这半个月里被围困的守城人是怎样解决粮食问题的呢?原来在饿极穷思中他们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长在湿土中的宽阔的绿叶子植物,揪着它的茎干挖下去,能够挖到一个膨大的“根”;把那“根”烤熟了不仅非常好吃,而且吃了还有很强的饱腹感。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城里官兵百姓把那植物取名为“芋艿”(谐音“遇难”),并在中秋节大吃“糖芋头”,以表示敬重这上苍的赐予。

芋艿也是文人的喜欢物。苏东坡赞道:香似龙涎仍俨白,味如牛乳更全清。七品县令郑板桥更是“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也许郑板桥的许多诗画佳作就是在“品芋香”中完成的。而沙上人是把芋艿当粮食充饥的,“芋艿咸粥”、“红烧芋艿”即是家常饭菜。那种特有的带着微咸的芋艿香正是沙上人经常“品”的。特别是在飘雪的冬夜,煮上一锅毛芋艿,熬上一碗飘着葱花的沙上酱,剥着芋艿皮,蘸上葱花酱,慢慢品着香,再呷上一口酒,想着沙上的农谚:“毛芋艿,酒搭搭,理是理,法是法”,分外的暖意,分外的情趣,直让人自在自乐。

中秋散文4:老屋

文/吴欢

中秋回家,弟弟忽然说枣熟的季节,枣也该熟了。我俩一个眼神默契的一碰,异口同声地对母亲说:“妈,我们去老屋打枣子吃。”母亲叹了口气说,老屋的枣树估计死了。但还是点了点头允许我们去了。

老屋在离我们现在住的房子1公里左右的老村里,那里填满了回忆。老屋是爷爷手里盖的瓦房,一片一片瓦堆起来一个房顶,阴面长满了青苔,阳面的瓦面因为常年暴晒有点泛白。下雨的时候,雨滴从瓦槽滚落下来,是书上写的那种淅淅沥沥的雨声,而不是水泥顶上落下来那种哗啦啦的声音。

老屋被院子分成两段,前院中间有天井,天井一侧有两个房间,一间爷爷奶奶和我住,另一间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另一侧是一大间,一家人吃饭的地方及堆放粮食。后院简单了些,是敞开的,一边是厨房,另一半是羊圈,村里人都爱养羊,一是羊相对干净好喂养,二是养只母羊可以产羊奶供一家人喝,那时候,羊奶和鸡蛋是农村人最得意的天然营养品。

要说我和弟弟最喜欢的是院子,院子里有棵枣树,枣花开的时候香喷喷,而枣熟的季节最让人期待。爸爸每次都说等熟了他用钩子钩,我和弟弟总忍不住,等爸妈不在家,让爷爷奶奶在门外盯梢,我在树底下拿一个盆等着,弟弟爬上树拽着个枝丫一摇,只听见哐啷啷,枣雨下来了,我边捡枣子边笑边吃边鼓着嘴说好吃,爷爷奶奶打趣我们是两只馋嘴猴。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家里买了新的宅基地,盖了新的房子。举家同庆搬了过去,刚开始偶尔还回老屋看看,零零散散地搬点还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后来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就没再回去过。

如今再次打开老屋门上的锁,推开门的一刹那尘土味扑面而来,蜘蛛网挂满了角落,木头梁子散发着潮湿的霉味。往后走,院子里杂草丛生,枣树没人经管,果真树干已经枯掉,只剩下根部发出的几枝叶,拼命地证明自己还没有完全死去。

一切变得很陌生,纵然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回忆,可没了爷爷奶奶的回忆再多也不觉温存,老屋更加落寞了。挂上锁,默念一句再见,就让老屋安静地睡在回忆里吧。

中秋散文5:中秋夜思

文/农民之子

我不想在这个夜晚合上我已经不能睁开的双眼,因为我真的很累了;我需要休息,因为夜已经深了,街道上没有隆隆的汽车声,只有空调水的滴水声在空旷的夜中回响;但是我依然没有睡意;因为中秋的今晚,对于我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其实我是需要睡觉的,因为明天我依旧要上班,我依旧需要去重复我的工作,虽然工作可以给我激情,可以给我成就感,其实我只是想和我的妻子和孩子以及父母过一个不算时间长的中秋而已,可是对于我来说依旧是奢望和祈求;依旧只能遥看星空;

其实我是怕思乡的梦袭来,因为我又一次不能和我的妻子和孩子团员在中秋之夜;因为我今天又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完成一次孤独和寂寞。完成一次没有烟花,没有爆竹,没有歌声,没有笑语的中秋,我的中秋的夜晚依旧很漫长,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总是在分秒中慢慢度过;一个人的时间总是那么悠长和凄聊;一个人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空旷和无助;

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因为家庭,因为生活,我在这深秋的夜晚,我只能寄生在异乡;我不能在团员的餐桌上看着我的孩子,我不能给我的妻子一个笑脸,一个吻,一个拥抱;我也不能给我的父母请一声安;我只能望着家乡的方向,默默的遥祝,因为我在千里之外的他乡,因为我在遥远的香蕉树下,我在陌生的壮乡,我听不懂这里的人在说什么。我只能附和着微笑,其实这种微笑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我自己都觉得这是傻笑,是卑贱的,是无趣的,是寂寞的,是空洞的,是人世间最为可笑的微笑;

我的中秋夜没有喧哗声,没有鞭炮声,没有欢哥,没有笑语,只有秋风在树叶之间轻轻的飞过;我的节日依旧是没有美酒佳肴的日子,因为我们是生活中的弃儿,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是属于最底层的农民工,所以我们的节日注定是没有喧闹声的,其实我们就是一群没有节日的人,我们的节日是在我们倒下的时候,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没有了对节日亲人的思念,没有了对社会不公的抗争,没有了芸芸众生的日子和生活,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安静的休息,我们才没有了对于社会的无望;

秋夜总是那么深沉和零静,总能带走的是我的思绪,是我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思念,对父母的愧疚;对家乡明月的无限的思绪;对家乡一土一木的无限情思;秋夜是漫长的,尤其是中秋的夜晚更显得漫长,我能感受到家乡的白杨树落叶的声儿,我能感受到家乡松树林的松叶儿的欢快而又落寞的松涛声;我能感受到家乡夜晚的鸟儿,对于夏季的消失的凄凌的呐喊声在空切的夜晚回荡;鸟儿飞行时,空气中的气流都显得落寞而无力。

为什么我的中秋总是在他人的欢声笑语中落寞的度过;为什么我的情思总是在曲终人散之后才得以宣泄;因为我们需要在这个社会挣扎,需要养育我们的儿女,我们不能给他们贫寒的生活,所以我们哪怕能挣到一分钱,我们都不能放弃,其实生活总是这样的给我们这样的失落或者说无趣;

我的中秋没有月饼,没有葡萄酒,更没有美味佳肴,有的只是一腔的情愁,一杯的苦酒;一潭的无助;几倍的清凉,就如同这秋的夜,和夜的秋风;我的妻子可能在流泪,我的儿子可能在责怪我,我的女儿可能在怨恨我,为什么没有回家,我的父母可能在埋怨我,为什么在节日也不能回来看看,我的亲友可能在说我,难道就不可以少攒点钱,可是我们能吗?不是钱的问题,如果我们回家了,更多的时候可能就是要放弃这份工作,放弃不是等于从头再来吗?

我的中秋其实是凄凉的,我的心事落寞的,人到中年,我依旧在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奔波,所以有时候也是温暖的,因为我还可以为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尽上我自己的努力,因为我还可以走得动,所以我还是有点快乐的。

中秋散文6:满城花雨中秋来

文/佚名

雨,花儿一样地飘落了三日,还不见尽头。时令恰逢仲秋,错过明月光,邂逅雨微凉,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感谢造物主的美意,令今年的仲秋如此超凡脱俗。

雨中弥漫着香甜的的味道,有桂花的气息,有成熟果实的气息。仲秋的雨,细细的、滑滑的,舞动着金丝银缕为秋天编织靓丽的衣裳,黄了稻谷,红了高粱。仲秋的雨,是五谷丰登的叠锦里增色的花瓣,是中年美人明靥上轻点的脂胭,引领着成熟的风韵,又不乏青春的妩媚妙曼,仿佛一位婉约的诗人,洋洋挥洒着季节的诗行,又似一幅山水丹青,薄似雾,袅胜烟,垂如帘,令人想起三月绣出的江南。

中秋的雨夜漫步是最惬意的事,雨,温温婉婉的,像爱人的轻声软语在耳畔催眠;清清爽爽的,像母亲温柔的手,抚摸在了游子的额头……一个人慢慢地走,什么也不思,什么也不想,心释然,情怡然,尽享这份久违的清幽。满月躲在雨后,朦胧的光顺着雨丝滑落,亦真亦幻,梦一样的感觉,人影随心飘飘然。良辰美景终于禅化成一杯馨香的菊茗,胜似醧忘台前的孟婆汤,轻品小酌之后,嘈杂世事、烦恼人生皆随清风飘远,折扇摇曳,指腕轻扬,率真纯情已跃然三生石上。

雨轻轻地弹,虫儿柔柔地唱:在这美好富足的季节,雨沐浴着我的花衣,滋润着我的歌喉,涵养着我的生命……其实自己何尝不是那和雨轻唱的小虫儿——滋生灵感的土地已近干涸龟裂,花雨徐来,润湿了土地,唤醒了生命,灵感得以重生;心底积满沙尘,沙尘正欲骚动升腾,一场沙暴即将肆虐,甘霖垂青,洗尘驱垢,一切又重归宁静。

仲秋的雨,滋养了生命,救赎了灵感,洗礼了心灵,神明的雨啊,您来自何方?是升明月的海上,还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月是故乡明,雨是故乡情,在这中秋佳节的晚上,我想是来自故乡的雨眷顾了我,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又想着故乡了。

中秋散文7:母亲的“土月饼”

文/宋海丽

临近中秋,商场内已陆续有月饼出售,品种繁多,且包装精美。买来几个尝尝,口感不再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种酥松软糯。这让我怀念起母亲做的土月饼,怀念起小时候在家乡过的每一个中秋节。

每年中秋节那天,母亲会早早发好面,把打好碱的面团反复揉搓,擀成一个个长约五寸的圆饼。在等待发面的期间,母亲会准备各式各样的月饼馅。她把花生、芝麻、枣、核桃炒熟,碾碎后,拌上白糖或红糖就成了香喷喷的月饼馅儿。

馅儿做好,母亲在发好的面团上撒些桂花,浇点菜油或葵花子油,开始一个一个地包月饼馅儿。然后,把包好的月饼,往旁边的木质模子里套,填实压平后,使劲往案板上一扣,月饼漂亮的形状随之蹦了出来。

月饼模具拓的图案栩栩如生,精致生动。有嫦娥奔月、牡丹花开、亭台楼阁,各种人物形象等。母亲将拓出形状的月饼放到锅或炉子上,先大火再文火,慢慢烘焙,烤熟。

明月升起的时候,母亲的月饼也出锅了。刚出锅的饼散发着新鲜而浓郁的麦香味儿,酥软软、金灿灿,看着让人垂涎欲滴。那黄黄焦焦的外壳,咬上一口,酥皮就直往下掉,细嚼慢咽,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残留于唇齿之间,在身体里漫延。那味道,像极了母亲的味道,香香的,暖暖的。

当月上树梢,碎银子般的月光撒满小院时,父亲会在庭院中央摆上一张桌子,备好香案,燃好香烛。母亲则端上刚烙好的月饼和洗净了的水果,将它们一一敬献于月光之下,率领我们举行虔诚的拜月仪式。

据传,敬献过月亮的食品,饱含着月亮娘娘对敬献者来年的祝福,也深含着敬献者对一年来上天赐予的丰收年景的感激。敬献过月亮的食物还要分给所有家庭成员,包括鸡狗等家畜享用,以保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拜完月,对满桌月饼虎视眈眈的我们,已急不可待地伸手去拿来供桌上的月饼,大口大口吃起来。月饼咬在嘴里松软软、甜丝丝、香喷喷,沁人心脾,唇齿留香。母亲这时总会笑着骂馋嘴猫,然后叮嘱我们小心别烫着。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喷香的月饼,笑声飞向枝头,飞向高空,幸福也跟着升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古人对“圆满”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圆满的。

中秋节的念想,也许是那份来自对亲情的依恋。即便没有高档华美的月饼,只要能与亲人聚首,哪怕只是品一口自酿的粮食酒,尝一下自制的土月饼,那种祥和温馨的气氛,才是中秋节的味道吧。

中秋散文8:岁岁中秋,今又中秋

文/商子雍

中秋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我们的。忽然发现已经临近中秋,不是因了骤然凉起来的风,也不是缘于逐渐圆起来的月。你在某一个早晨或某一天傍晚从心中轻轻发出的那一声“今又中秋”的慨叹,十有八九是由于和超市中、商店里满坑满谷的月饼不期而遇。

在传统的中国民俗文化中,中秋的要义是团圆。苏东坡的中秋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就是因为他通过对和弟弟子由离别之苦的描写所抒发的对和亲人团圆的渴盼,最能打动所有中国人的心。也因此,有着象征意义的圆圆的月饼,作为一种道具,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团圆之夜餐桌上的显赫存在。

金风送爽,月光如水。在圆圆的月亮映照之下,和家人一起分食圆圆的月饼,不敢妄议如今年轻人的感受,但敢说的是在如我一般年龄的中国人心里,以上场景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团圆的日子、甜蜜的生活,是历朝历代中国老百姓心中的渴盼(尽管他们常常无法达到此种境界),中秋之夜的咀嚼月饼其实是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此时的月饼也绝非仅仅只是一种吃品,它同时更是一种打着深深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更迭,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月饼的与时俱进——并且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先来说物质层面的变化。我小时候,怕是连想都没想过诸如鲍鱼、鱼翅、燕窝、人参这么一些过去王侯之家才能享用的美食,竟然能成为寻常月饼的馅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看来这不是坏事。但需要强调的是,称以鲍鱼、鱼翅、燕窝、人参为馅料的月饼为寻常,只是指它在许多商店里都能买到;至于这一类月饼的价格,却是绝不寻常的,也因此,它和真正的“寻常百姓家”,就还有着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

月饼在精神层面的变化,就更是让人禁不住地要感慨、要叹息。说起来是几年前的旧事了,偶尔和一位认识的小老板相遇,顺口而出的一句“最近忙什么”的格式化寒暄,却引出他多少有几分无奈的回答:“忙什么?忙着送月饼呗,还得送价钱高的!”也是,一个买卖人,管着你的工商税务,有来往的生意客户,像中秋这么重要的节令,你敢忘了人家吗?一年又一年,月饼的质量可能是在不断提高,可价格也在飞速看涨,甚至连不能吃、只能看,当然也可以收藏的银月饼、金月饼也曾经堂而皇之地闪亮登场,看来月饼远离吃品、远离过去的文化内涵而异化为一种时令礼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所幸的是,此种中秋怪象近几年已经消失了不少,但愿它不要卷土重来!

四川诗人流沙河先生有联曰:“更新你饮拉罐水;守旧我喝盖碗茶。”对月饼,在下亦如此,即更看重旧时月饼传统的文化内涵。又到中秋,该去买月饼了,要买那种油小、糖少、制作认真、价钱便宜的,好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团圆时共享;我想,对月饼持这种态度的中国老百姓,怕是会数以亿计吧!

中秋散文9:舌尖上的中秋

文/刘隐

几场梧桐细雨,凉爽的秋风从天际吹来。远山隐在朦朦胧胧的雨丝里,已经从青翠変成深黛。雨点落在荷塘里,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片片荷叶在秋雨中低吟浅唱。虽然也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时候,但在这瑟瑟凉风里,依然还能感受秋日里荷的韵味。雨静悄悄地下着,秋色润染着大地,枫叶红,菊花黄,幽幽丹桂满城香。故乡的秋天悄悄来了,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铺展在眼前。

秋天的色彩是斑斓浑厚的,秋天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也是层出不穷,回味悠长。白露后,天气渐渐凉了,不经意间中秋节又快到了。清早上菜市场买菜,看见几个近郊农村来的大妈拎着竹篮在巿场里叫卖糍粑,竹篮里白布垫底,一层层码放着切得端方四正的糍粑,白而细腻的糍粑被碾碎的黑芝麻包裹着,从盖在糍粑上的白毛巾里,飘出糯米和芝麻浓郁的香味。中秋节要吃月饼,但糍粑也是不可少的,城里人不会打糍粑,就在街上买几块回家,用油锅煎一下,洒上白糖。洁白的糯米经过蒸煮硾打变得细腻黏稠,吃在嘴里唇齿留香。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在绵延的岁月里糍粑已经成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或许那是一种记忆,一种回味,一种传承。在糍粑里咀嚼着香甜的味道,也咀嚼着亲情团圆的味道。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枝头果实累累,最夺人眼球的是硕大的石榴,那也是中秋节的美食,夜晩赏月的时候桌上总会摆上几个红彤彤的石榴,中秋石榴味正浓,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举目望碧空上一轮浩月,坐在桌前浅酌慢饮一杯肖坑茶,那是辛苦劳作后最舒心的休息,那是炎夏酷暑后最恬淡的秋凉。面对桌上香气四溢的时令果品,无论是树上的石榴和鸭梨,还是水中的莲子和菱角,都带着秋天的味道和凉意在舌尖萦绕。也许是年龄关系,缺牙掉齿的我只能望果兴叹,但却是孩子们的最爱,看到他们一会儿剥石榴,一会儿吃菱角,似乎我也口舌生津,满嘴流香,不觉回忆起童年过中秋的况味。明月见证多少世事沧桑,依旧那么明亮地高悬碧空,和我们分享着中秋节亲情相聚的喜悦。

中秋节的餐桌少不了鱼,吃鱼当数鳜鱼最好,秋浦花鳜又名桂花鱼,相传五代年间,梁昭明太子就喜欢吃秋浦花鳜,盛赞秋浦“水好鱼美”,唐、宋以后,李白、杜牧、岳飞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秋浦品食鳜鱼。鳜鱼它是家乡的特产,特别是秋天的鳜鱼最肥美,味道极佳,当中秋节的餐桌上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糖醋鳜鱼,香溢满屋。它色泽金黄,皮酥肉嫩,酸甜爽口。中秋节仅次于春节,也是亲人团聚的节日,餐桌上萦绕着浓浓的亲情,萦绕着美味佳肴浓郁的香味。中秋节菜单中首选的一道菜应该是板栗烧子鸡,非它莫属。“斤鸡马蹄鳖”,公鸡不能太大,要买斤把左右的子公鸡,配上新鲜的板栗,鸡肉肉质细嫩,板栗滋味鲜美,鸡肉溶进了板栗的香味,板栗吸收了鸡肉的味道,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摆在中秋节团聚的餐桌上,更让人久久难忘。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天的美味莫过于吃螃蟹,螃蟹确是人间美味,素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的美誉。“含黄伯”就是指这金秋时节的螃蟹。试想一下,中秋时节,一家人围桌而坐饮点小酒,伴着窗外秋虫吟唱,慢品说笑,吃蟹,品菊,饮酒,看夕阳,再闻一缕缕桂花的幽香吹来,在微醺的醉意中看一轮明月升上天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天上月圆的时候,是亲情团聚的时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多少辛勤的付出才换来丰硕的回报,才酿成中秋节舌尖上醇厚的味道。

秋天聚满收成,辛劳酿成美酒。萦绕着秋的味道,萦绕着家乡的味道,这味道飘荡在游子的心中,飘荡在归家的路上。

中秋散文10:闲话中秋

文/钟利文

说到中秋,最能让人们产生憧憬的就是天空中的那轮圆月。古诗有云:月到中秋分外明,伴着凉风在夜间赏月,总能激发人团圆、圆满、思念等情思。但在小时候,一说到中秋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吃月饼”。全家人吃完晚饭,来到屋前晒谷坪里,围着一张小圆桌,父亲用刀把一个雪白的“月光糕”切成几小块,分给一人一块品尝。我们一边吃着香甜的“月光糕”,一边聆听父亲娓娓说述不知讲过多少次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听完故事,父亲就分给我们姐弟四人一人一块月饼。分到月饼后,就兴冲冲地和邻居的小伙伴们相聚,我们怀里都揣着月饼,比比谁家的月饼甜,谁家的月饼大,甚至玩起月下捉迷藏或“过家家”等游戏,如此追逐打闹游戏到深夜才回。至于说赏月,从来没想过。

在初中读书时,偶尔在中秋节与同学相聚,嘴里说着赏月,但心中回味的还是月饼甜不甜、大不大,还远远没有达到欣赏和探究的水平。直到高中时,读到苏东坡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产生关注月亮欣赏月亮的念头,而且更关注心中的婵娟。

后来到城市求学打拼,我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一直在远离故乡,常常漂泊天涯。每每想家时,才始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特别是大学时读的是中文专业,阅读了大量关于月亮的华丽诗章,从这些经典诗篇中更多地体味到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对中秋对月亮的情愫。在古代文人的眼里,月亮内涵很丰富,可以是温情的红颜知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是美妙的乐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以是淡淡的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可以是思念绵绵的亲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如今,在我的心中,中秋村头赏月是恬淡的诗意,是宁静的心境,它能让你体验到回归大自然的快感,它能让你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就这么静静地躺卧在草地上,或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尽情地沐浴在月色中,任思绪神游,听虫鸣蛙鼓,看群山静穆,在月色的沐浴中找到久违的轻松愉悦的心境。

是呀,中秋节是象征着万家团圆的节日,寓意“花好月圆”,谁都想呆在家里共享天伦,陪父母、陪老婆儿女,团团圆圆过中秋!但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常常会“月圆人不圆”,更无法年年中秋节都陪在老人的身旁,“此事古难全”。但作为儿子,漂泊得再远,也漂泊不出父母的心;作为父母,也总牵挂着“游子身上衣”。人在他乡,人在旅途,只能把恍惚的乡愁寄托异乡的清风明月,传递那份欲聚难圆的心情;只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写在心里,把那轮渐渐变圆了的明月,供奉在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以寄托那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眷恋。因此,每逢独在异乡过中秋佳节的时候,我都会尽量抛开烦恼和忧愁,停下世俗和繁忙,喜欢一个人独自漫步在江边或湖畔,伴着一轮清辉,细细品味这万古不变的月色以及红尘滚滚的人生。每当举头仰望悬挂在空中的中秋圆月,我总喜欢把它想象成广寒宫:高大的桂花树永远弥漫沁人心扉的花香,勤奋的吴刚永远做他那简单重复一成不变的活儿,漂亮的嫦娥仙子永远是怀抱玉兔的冰清玉洁的少妇……,虽然现代科学早就证实月球的荒凉以及没有一点生机,而且还不会自己发光,却这些并不能减弱我对月亮诗意画意般的无限憧憬和美好向往。

古往今来,月出月落,月圆月缺,其实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因为人的丰富情感让它不断华美艳丽起来,让它背负着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几多传说,几多期待,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几多悲欢离合。因此,到了中秋,如果你的心中没有吴刚、没有玉兔、没有桂花树,那说明你的心是一片沙漠。

中秋散文11:中秋的味道

文/谢新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童年记忆里的中秋节最香最甜、最有味道。

六十年代的中秋节,我和弟妹们穿新衣、吃美食,奶奶把平时攒下的零食和水果全都端了上来。待圆圆的月儿升起,奶奶才隆重地端上那盘圆圆的月饼。吃月饼,看月亮,把中秋节的气氛推向高潮。又大又亮的月亮下,我们不懂得欣赏,只会在晚风的轻拂中,听着奶奶讲关于蟾宫折桂,嫦娥吴刚的故事,在奶奶的怀抱里香甜地睡去,中秋的味道是甜蜜的。

七八十年代过中秋,我们已成长为年轻的工人、农民。过中秋虽不再像儿时那样虔诚那样雀跃,但她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因为我们可以盘点心中那来之不易、沉甸甸的收获。

九十年代我已经做了母亲,有了家住外地的公公、婆婆。中秋节前夕,散落在天南海北的一家人都会拼命地奔向故乡。在回乡的车上人挤得前心贴后心,可心里是踏实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在月亮升起之初,赶到二老的面前。

如今的中秋有着更丰富的内容:旅游出行、休闲购物、走亲访友、朋友欢聚……对于九零后的女儿,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已经没有诱惑。她在寻找新的口味, 她热衷在“中秋”大减价的浪潮中购物、忙着计划出国旅游。而年近花甲的我,拎着一盒象征团圆的月饼带着老公和女儿,走近父母和亲人期盼的目光里,投入到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的怀抱中。和家人聊聊天、叙叙旧,安安心心地吃顿团圆饭,这样简单质朴的幸福便是永久的中秋情结,那中秋的味道温馨无比。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经鲜明的片段在岁月的冲刷下渐渐褪色,可过往中秋的味道竟还是那样历久弥新,她穿越层层叠叠的回忆,抵达那一个旧日美好的瞬间。也正因此,每个中秋的到来,我们都能重温那曾经拥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中秋散文12:中秋之月

文/昂运超

今年的中秋节有很多值得怀念的事情,而最令我怀念的就是中秋之夜那神秘的月光。

记得那天晚上,我吃完晚饭便穿上外衣来到楼顶。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一轮明月静静的呆在天空,偶尔会有一两朵云彩从旁边飘过,但却不能遮掩住明月的光洁绚丽。我静静的望着天空,突然一道乌云飘来把月亮盖住了,但月亮似乎不服气似的,放出了更强烈的光,乌云瞬间变亮了,为原本乌黑的星空增添了几分光泽。随后乌云飘走了,月亮又露了出来,不停的发光。月亮周围那原本明亮的星星被月亮的光芒所笼罩,跟月亮比起来似乎有一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我默默地观察着月亮的一举一动,我发现月亮在慢慢地变圆、变大。月亮内部还有一些极为淡的黑色,我不禁想:那是不是传说中嫦娥住的房子,是不是玉兔用来休息的大树,是不是广寒宫外的吴刚在挥舞着斧头……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看着、看着我不由得对那轮越来越亮的明月肃然起敬。

不一会儿,爸爸来到楼上跟我说:“下去睡觉吧,现在已经很晚了。”我“嗯”了一声,爸爸就下去了。

可我仍然聚精会神的盯着夜幕中的月亮,不愿离开。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月光洒落在地面上,地面被照亮了,宛若一条银白色的绸带散落人间。我还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月亮,可是不知不觉天空被黑黑的乌云笼罩,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我只好离开了。

啊,今年的中秋之月真是让人怀念。

中秋散文13:乡思 不算什么

文/刘国平

中秋快到了,天上的月儿快圆了,月饼的香味溢出来了。

乡思,也就有了……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徐水的夜空还是干净的,月亮星星都能看得很清楚。每逢中秋,满满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八九盒月饼摆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借着月光,一边喝着淡茶,一边谈天说地,真是其乐融融啊,多年来仿佛生活一直是这样恬静。

等我上了高中,开始住宿。中秋只能在学校过。中秋,并不是没有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少了,而是像平常一样,多。只有中午的片刻,去大门口,爸妈来看我。入眼是人海,但是,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我像一叶扁舟,划开层层的波与浪,终于停泊在那“彼岸”边。握住父母有些发热的手,看着父母关怀的眼神,告诉父母:中秋我在这里,很快乐。我拿着月饼走回宿舍,路上遇到好友,就一起分享!感觉就好像家人在我身旁。

大学,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但我又找到了一片清新的空气。山城的空气是澄澈的,天是蓝色的,我的鼻炎都好多了,但离家确实很远,思念,就难以抑制了。

幸好,每周,我都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关心着父母家人的身体健康。爸妈则关心着我的学习情况,还有就是身体怎么样。我便汇报我获得的荣誉……我能想像得到,父母都在会心地笑。就这样,每一天,我都感觉,父母就在我身边,并未离我很远,他们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到了中秋,也是一通电话,就像平常一样,微笑挂在脸上。

从小到大,对于中秋,我并没有铭心刻骨的乡思。或许,我正好错过了那个书信的时代,没有古人那离乡背井两地相思的感觉。我赶上的,是科技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我走到天南还是海北,只要我想家了,一通电话,就能连接家园,一段视频,就跨越了空间,让我和家人面对面。

乡思,不算什么。

中秋散文14:中秋的雨,亲人的情

文/陈锦

我离乡背井来南方漂泊已十多个年头了,曾有过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却因各自的漂泊而远离共同的航线,宛若人生驿站的匆匆过客。八年前来到南方中集,漂泊、流离的滋味终于沉淀下来,思亲的味道却有如酒一般香醇,总不在经意间悄然袭上我心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这不,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唐代着名诗人王维说得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大早,给远隔千里的父亲和女儿打完中秋问候和祝福电话后,我和家人又高高兴兴地赶往三姨家团聚。三姨是我在深圳唯一的亲戚,她们一家人来坪山竹坑大工业区打工没多久,表弟表妹都在同一家厂里上班,中秋佳节去三姨家团聚当然是我的首选。

可老天爷也真会开玩笑,出门时还碧空万里,步行去民乐福商场的路上,刚走到中兴街就下起了毛毛细雨。顺着街市两边的屋檐往前走,看着过往的异乡游子们仍喜笑颜开地谈笑风生,街市两边的小店生意仍旧红热似火,好一幅浓郁的节日气氛,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起来。

从民乐福商场出来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都成瓢泼大雨了。出门时,我不听家人的劝告没带雨伞,这下可愁坏了我。我说,去商场买两把雨伞吧。可一向节约的家人说:家里的雨伞都多得可开伞市了,你还想买呀?我说:雨这么大,咋办呢?家人笑:淋落汤鸡呗!

正说着,去竹坑的965公交车开到了对面,我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家人一把拉住我,从她的LV包底下拿出一把雨伞……原来,细心的家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到了三姨家,尽情地享受亲热款待,亲人团聚的欢乐不尽言表。尤其是三姨,像母亲一样对我们小俩口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对我一生的关爱,对我工作的支持,还有三年前母亲临别前对我牵挂……

同时,我也想起了在家日益操劳的父亲,还有乖巧懂事的女儿。此时此刻的父亲和女儿,不知她们能够和我一样悠闲地度假吗?此时此刻的母亲,可否在地下安息?思念的潮水已泛滥,亲人的关怀记心间。思亲的心情,正如苏轼在《水调头歌》中所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慢慢打开窗户,细细的雨仍飘个不停。忽然间,又觉得思念的感觉很甜蜜,轻轻地将心灵的印迹抒写成雨花,随着秋风飘远吧!因为这一刻,我的心灵已在亲情的慰藉中得到了飞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