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文章

请欣赏菊花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菊花文章1:花坛里的野菊花

文/何济民

我喜欢菊花,但我从未种过菊花。假若你在生活中没有种过菊,而你又爱上了菊花,那么,你可以到野外的山坡或田间地头去赏赏野菊花。

在办公室外的整个花坛里,栽种的全是红梽木。也许是人为踩踏的原因,在花坛的中间及另一端靠边缘的地方出现了两块簸箕一样大小的空地。平时,你在办公室和花坛之间的走廊上来来去去,你可能不会注意花坛里的变化,红梽木花即使开着的时候,它也不会特别惹人注意,因为它太细小了。

某一天的上午,大概在农历十月下旬,天气格外晴朗。我隔着走廊的护栏倒剩下的茶水,无意中看到了花坛里的两块小空地竟开着艳丽的野菊花,金黄金黄的,煞是好看。在大雪节气快要到来的寒冬季节,在校园里我们很难看到其他花的影子,两小丛开放的野菊花,无疑给看到它的行人带来了惊喜 ——美的发现,往往就在某个瞬间,而你的心灵也在此刻被那充满无限生机的美一下就占据了,你的情绪你的精神都因为这突然发现的美而变得格外振奋激昂,这不是平凡生活中的美和收获吗?真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庸常。

按理说,在这个季节,我必须要走出校园才能看到我喜欢的野菊花,可是,这花坛里的野菊花却能天天把它的美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的生活充满画意诗趣,我得感谢谁呢?其实,这花坛里开着的野菊花是自生自长的,要说感谢谁,我得感谢这野菊花。它凭借自己强大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并向行人自信地展示着它独特的美。单凭这一点,野菊花就俘虏我的心,赢得了我对它的偏爱——它的野性之美,它的耐寒之性,它的坚忍之志,已让我心动钦佩不已。至于它的色彩形态,它那沁人心脾的异香,确实也值得我不吝去夸赞,但是,我更看重野菊花的精神性灵之美。

野菊花就着山坡、路边和田岸的地势随意生长,你不得不佩服它生命中的随遇而安,它品质中的谦卑不亢,它性情中的随缘自适。野菊花的这些特点让我想到了那个屡屡被贬的苏东坡。

因为各种原因,苏东坡的人生几乎是在贬谪中度过的,湖州、黄州、杭州、 惠州、儋州等地都留下了他因被贬而留下的足迹。那个遥远年代的黄州、惠州和儋州都是蛮荒之地,生活环境到底有多恶劣,我们可想而知。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花很长时间去适用当地的风土民俗。但是,他没有怨尤人生,相反,他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同不公的命运抗争。他备受生命屈辱,屡经人生忧患,饱尝生活艰辛,但他最终走出了泥泞不堪的贬谪长路,迎来了人生的胜利和光明。

苏东坡以自嘲的口吻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身似不系之舟,心如已灰之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的人生命运是多舛的,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又是当世之人无与伦比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论及人生的豁达乐观,世上有几人能与苏东坡相提并论?

野菊花不论身处何地,它都能恣意野蛮地生长。在它生长的过程中,谁也没有为它除过草,浇过水,施过肥,修过枝,理过叶,但它却能活出自己的独特风采,它的野性活力迸发,足以让桃李、牡丹一类的花朵甘拜下风。论才情逸趣,苏东坡是一个旷世罕见的文人,他一生被贬四方,酷似野菊花那种不择泥土的随性生长。他一生的文学光华又恰似野菊花的鲜艳芬芳。野菊花的生命力要用它的美丽芬芳来证明,你要了解的苏东坡的韧性和才华,只要去读读他写下的大量诗文就可以了,因为他的所有作品的背后都联系着很多能震撼你我心灵的感人故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陶渊明只爱菊花,其中的原因应该不难探究。菊,花中隐逸者也。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人之鼻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潜能获得如此高的美誉,是与他的高洁志趣和卓越才华分不开的。

陶渊明在彭泽令的任上只做了八十三天,就挂冠而去,并留下一篇传世名文《归去来兮辞》,尔后彻底归隐园田,其与黑暗官场决绝的态度可见一斑。陶渊明的高尚人格令无数后人钦佩敬仰,他为士林学人竖立了一座无比崇高的精神丰碑,单就这一点来说,陶渊明就已经不朽了,而那个大染缸里的彭泽令职位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陶渊明与官场彻底决裂后,就实实在在地过上了他的隐逸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是清苦的,但又是十分惬意愉悦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官场的污浊之气怎能与山林的清新之气相比?在官场,他无法按自己的意志去言说行事。在田园,他却可以南山种豆,东篱采菊,这样的生活是自由闲适的,这是“羁鸟池鱼”无法想象的,陶渊明怎么会把自己的高洁志趣降低到“羁鸟池鱼”那样的层次呢?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陶渊明是醉卧山林的高洁隐士,看起来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其实,陶渊明的知音千千万万,他的士林品节早已融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高贵血脉,并滋养了一代代傲岸不屈的士子学人的干涸心田。陶渊明那种不与蝇营狗苟之辈同流合污的崇高气节就像野菊花开放后散发出的缕缕幽香,它弥漫在中华大地上,并充塞在无数刚正不阿的高士的心中。

“秋菊能熬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正因为菊花有傲霜耐寒的坚忍精神,重重风霜也不能摧折其枝叶花朵于万一。菊花的花期是非常长的,菊花一旦开放,它就会在风霜寒气中默默向行人呈现它的大美,散发它的幽幽清香。那些在逆境中顽强挺立的贫寒之士从菊花这种不畏苦寒的坚贞品性中吸取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他们在千难万险中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菊花在风霜中怒放。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心中增添了无尽的信心,他们最终度过了无数劫难,昂首挺胸走向了人生的春天,他们就是重重风霜中独立不移坚忍不屈的野菊花。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无论是菊花,还是野菊花,他们都有着鲜明的独特个性——宁愿孤独以守其志,也不愿降格随俗;宁愿默默无闻,赍志以没,也不愿委身污尘浊流之中。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无数的文人雅士爱菊赏菊,视菊花为花中珍品,个中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

既然野菊花已在这个普通的花坛里扎下了根,那么,任何外来的破坏力量都是无法彻底戕害它的身体的,它那顽强抗争的不屈意志也是无法摧残的。

这花坛里的野菊花在每年的寒秋季节都会开放,就算严寒的冬天到了,它那无比美丽的小花朵也是不会马上消失的。在我天天与它见面的平凡日子里,我从它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力量,我的平凡生活中也就有了一种美丽的色彩,一种无法形容的生机。

我站在走廊上,隔着护栏,凝视着花坛里的野菊花,要与它对话:“野菊花,有你的日子真好,我拿什么来感谢你呢?”野菊花似乎默然不应,但它却对我笑脸相迎。

菊花文章2:秋意浓浓菊花香

文/高中梅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丽,也没有兰花那般名贵。可每年秋天来临,我总要养一些菊花。因为我知道,菊花迎霜独立,是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浓浓,菊花更香,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文人犹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坚贞。屈原由衷赞美过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爱国忠贞而遭发配,却矢志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对菊的赞美,也是因对其自身气节的坚持。而菊花又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他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的本性。

菊花开放时,正是秋高蟹肥的季节,旧时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边看菊边吃蟹。红菊,红的热情奔放;白菊,白的纯洁神圣;黄菊,黄的温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带紫,黄中透红,她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让人领略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风范。作家周廋鹃在《秋菊有佳色》中说,古人诗文中,也常有重阳赏菊的记载。然而事实上,每年逢到重阳节,往往无菊可赏,总要延迟到十月。苏轼就曾经说,岭南气候不常,他原以为菊花开时即重阳,因此在海南种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开放,于是只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补作“重九会”。

菊花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朋友一般的亲切,用心谛听,或许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小说家张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灵气。张恨水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以致友人们都说:“张恨水的作品得花之灵气。”每当一部作品问世,张恨水总爱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见他对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语堂,则对菊花的香味有着独特的感受。林语堂谈到菊花时说,当许多花草或昙花一现,或色损香消的时候,菊花则含苞吐蕊,菲然独秀,给浓浓的深秋装点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说,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而在古代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和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表示益寿延年等,则更增加了文人对它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文人爱赏菊,爱的是菊花那种不同流合污、傲世独立的气节,所以苏轼说:“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正是菊花的可贵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菊花文章3:梦中的野菊花

文/宁静致远~

有一种花,是常开不败的;有一个梦,是无法忘却的;有一片记忆,是永不磨灭的……

眼下正值深秋,却未曾见心中熟悉的小黄花的身影,而空气中已然浮动着,那似有若无的暗香……只是想,乡下那个小径旁,是否有野菊花悄然绽放?“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记忆中,自家小院里,门口小路边,密密匝匝地盛开着簇簇的野菊花,美得那么清雅,那么自在,那么蓬勃……儿时的我,在这片馨香中,完成秋天里最美好的作文,把所有美丽的字眼,都献给了这清新可人的花儿。记得那时候,每个清晨,父亲早早起来为我们做吃的,我端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坐在菊花盛开的篱笆旁,享受着世间最美味的早餐……而今,还是深秋,花依然在开,只是人已不在。我最亲爱的父亲啊,都说天堂没有车来车往,您在那儿是否一切安好?那儿一定有美丽的野菊花,开满您的房前屋后……

在无尽的想象中,忆起了小时候,在这样的秋天里,采一束芬芳的野菊花,幸福地躺在草地上,看天高云淡,做美美的,长长的梦。梦里有一片秋果累累的树林,一丛丛如满天星的野菊花,一只只快乐飞翔的小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你,我,还有他,她,在河边采菊花,编成菊花环,互相追逐着戴在头顶上,清脆的笑声穿透树林,穿过小河,惊起雀鸟啁啾,飞旋而去。河的对岸,是仿若陶家“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宁静村落,升腾着的袅袅炊烟里,妈妈在叫唤回家吃饭,留下那一抹菊香,沉醉了夕阳下的土坡,沉醉了儿时的你我。曾经那些灿烂如菊的笑脸,依然在脑海中绽放,只是曾经的野菊花,已成梦中永远的牵挂。亲爱的伙伴们,如今你们身在何方?如花的岁月,如梦的年华,已随那小河流奔向远方,四季在五指间的缝隙中溜走,却留下这深秋的梦,回旋在午夜,停留在心底……

握着菊花,指尖绕香。那个美丽的秋天的童话,让人记忆一生。黄灿灿的小花,翠柔柔的叶片,玲珑纤巧,风中摇曳的身姿惹人爱怜……

岁月的河流中,秋也许只是一条船,而今携一抹记忆与满怀花香,驻足船头,看两岸金黄,层林尽染,花开花谢,浅吟一路芬芳,渡到水之尽头,红尘深处……

菊花文章4:野菊花

文/戴逸雯

一阵秋风袭来,有着那么几丝凉意。不知不觉中秋伯伯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抬头向外望去,田野里一片枯黄的景象,小草也开始低下了它那尖尖的小脑袋;大树的头发被染成了黄色,如同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不停地往下掉。树上的叶子如同一个女孩,在风的吹动下打着转,跳起了优美的舞姿;它们又如同一群调皮的孩子,到处玩耍,有的落在大地妈妈的怀抱,被蚂蚁抬去当防晒伞;有的落在河面上,被鱼儿捡去当冲浪板;有的落在树洞前,被松鼠拾去当被子……

在山里转悠时,我无意间发现了路边杂草丛中几朵不起眼的野菊花。它们有着五颜六色嫩嫩的花瓣,你看,红的如同那冬天里跳动的小火苗,温暖你的心窝;白的如同天空中那漂浮的云,纯洁无瑕,又如同冬天里的小雪花,晶莹剔透;黄的如同那闪闪发光的金子,亮瞎你的眼;蓝的像妩媚的妖姬,张扬而不妖娆……中间夹着夺目耀眼的花蕊,它们一直藏在花的最深处,像一位害羞的小仙女,不愿让他人发现他们的美,便躲了起来。菊花的茎在刚诞生时,是嫩绿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茎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了深绿色。

以前听外婆说,菊花的作用可大了,可以用来泡茶喝、清热解毒、消炎……

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在马路上嬉戏,不小心摔了一跤,痛得我直叫。外婆知道后,如离弦之箭一般跑了过来。外婆看到我后,如大难来临一般着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到处东张西望,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草丛里有一丛菊花,它们洒在在草丛中,零零星星的,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似眼睛一样不停地眨着。外婆马上就地取材,伸手一抓,用力一挤,菊花的液汁流入我的伤口,伤口就好多了。

菊花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宁愿做一朵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野菊花。

菊花文章5:第一朵菊花

文/魏申卓

在没有人的地方,在山中的野地里,有一株还没有开的菊花,它想证明自己是一株菊花而不是在它旁边的野草。

它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努力生长,旁边的野草说它也是一株野草,又说它不要再努力生长了,反正长出来了,也还是没有人去看,而菊花却不这么认为。菊花还是努力地去长,终于有一天长出了一个小嫩芽,像是在春风中摇摆的芒草。

那个菊花有一天真的开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艳丽。很长很长时间过去了,这株菊繁殖了漫山遍野的菊花,这些菊花永远忘不了它们的祖先——第一朵菊花——努力开花的精神。

如果没有第一朵菊花的努力开放,就没有以后漫山遍野的菊花。让我们和别的菊花一样,学习第一朵菊花的精神。

菊花文章6:当野菊花开遍田野

文/曹春雷

野菊花站在秋天必经的路上。

当野菊花开遍田野时,秋天已经走到了季节的深处。一个又一个雁阵自北而来,在天空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或“一”字,“嘎啊嘎啊”地喊着,将大地喊得一派苍凉,然后它们向着南方渐飞渐远,直到天空无痕,好像不曾飞过一样。

这时的天空,仿佛被秋水洗过,蓝得深邃,蓝得高远。白云这儿一朵,那儿一朵,顽皮地将这宝石蓝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大地寥廓。花生、玉米、高粱这些庄稼们已经退场,回到村庄农人们的粮仓里去。耕牛不再踏足田野,在牛栏里默默反刍,回忆着田野里新鲜青草的味道。它们终于可以和农人们一起,心安理得地享受即将到来的冬天这个漫长的假期。

众多野花也纷纷谢幕,山茶花、石竹花、野葵花,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都褪去夏日的盛装,枯黄成毫不起眼的一株野草。田野呈现出寂寞的土黄色。

这时候,野菊花适时出现了,在空荡荡的天和地之间,灿烂成一道风景,涂染了一抹亮色。野菊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植物。它们桀骜地站在越来越凉的秋风中,站在黯淡的野草中,将自己的黄释放得淋漓尽致。它们不为谁开,不为谁看,无拘无束地,在溪边、沟堰、谷地,甚至,在石缝里,尽情地张扬着自己。

一棵野菊花并不起眼,花朵小小的,比家养的菊花要逊色多了。但是,当这种小小的花朵以浩浩荡荡的形式出现时,那种磅礴的美让人触目惊心。何况,是在这草木日渐凋零的深秋。

野菊的花丛中,有时候会隐现野兔的身影。野兔是土黄色的,穿行在深黄的野菊花中,让一只觊觎它的猎狗很难看得清。它们顾不得欣赏野菊花的美,忙忙碌碌地,为即将到来的漫漫寒冬储备粮食。

刺猬是野菊花最好的欣赏者。虽然也在为冬天储备食物,但它们总是不慌不忙,在花丛下缓缓而行,有时候停下来歇歇,晒晒太阳,看看花——急啥呢,花朵这么美,先看上一会儿再说。它的身上,可能还粘着几粒苍耳的种子。

有时候,有小女孩会来到田野里,挎着个篮子,身边可能还有小男孩跟着,也挎着篮子。是来捡拾村人们遗落在田里的花生或者大豆,但来到田野后,这项工作是次要的,摘酸枣,寻觅野果是主要的。女孩摘了一朵野菊花,插在头上。男孩看了咯咯笑,说她臭美。女孩就追着打他。

于是,这朵野菊花跟着她,奔跑在漫天遍野的菊花丛中。

秋天正在小姑娘的身后,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远处,冬天正马不停蹄赶来。

菊花文章7:野菊花

文/沈闻

村后一处山坡,开满了野菊花,黄的红的紫的白的,远远望去,仿佛给山坡铺上五颜六色的地毯,给这个古老的山村增添了不少“春色”。我走过去,因为好奇,顺手采了两株,细细端详:它是那祥的简陋,肌轻、叶瘦、花弱,与城里菊展会上的菊花相比,简直不敢叫花。如果把菊展会上的菊花喻为城里的“贵妇”,那么,野菊花只能称为穷乡僻壤里的“村姑”了。

然而,我却喜欢村姑似的野菊花。

鲜花都在争春光,夺夏雨,恣意展现自己的时候,野菊花却不赶时髦,不凑热闹,而是躲在寂寞、幽静的荒野,默默地餐金风,饮玉露,不与众花争艳斗丽,只陶醉于自己的“千叶玉玲珑”。待百花残败,万花凋蔽之时,它就自豪地舒展花瓣,扬起花蕊,开得骄艳。这时节,不论山村与荒野,都弥漫着醉人的菊香。野菊花啊,你真有点“不求显露山水,只求超越自我”的精神。

野菊花个儿虽小,可它根盘大地,吸风饮露,生机勃勃,显出一派与大自然战斗过的气概。它们以集群结簇方式生长,你挤我挨,相互攀依。它们不畏风霜侵袭,偶有秋风吹过,总是笑得前仰后含,向人们昭示着“团结就是力量”……

其实,我对城里菊展会上的菊花并不挺有感情。不是么,一个小小的瓦盆,一撮泥土,就是它们的全部天地,欠缺风霜雨露的磨练。虽然看上去肌洁叶净,一身“妙则妙矣,雅则雅矣”的姿容,然这都是主人精心选种,加意栽培修葺的结果。而野菊花从抽芽、出叶、长枝、开花,没有谁去为它浇水、施肥、除虫、除草,全凭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存活。它们不择生长条件,不论是贫瘠的山坡还是窄小的田埂、沟坝,只要获得一块小小空间,就尽量繁衍生息,尽量释放能量。年年长枝,岁岁开花,笑傲枝头,嫣红姹紫,始终给人一种昂扬、奋发、向上的力量。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云:“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风外菊花。”这就是野菊花精神的绝妙写照。

虽然,野菊花委实不是浓妆淡抹的玫瑰,也不是风流繁华的月季,可它那气息混合着草泥的清香,沁人心脾。我挑拣了几枝,扎成一束,取代了案几上花瓶的塑料花,别有一番情致。就是城里人,也特别喜爱野菊花。他们每到山乡旅游,必采一把回去,或以观赏,或让自己的孩子写好咏物作文。也许,他们从发现野菊花的形美,悟到它的神美吧!

野菊花有很高的药食价值。《本草纲目》中说:“其苗可疏,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可枕。”上小学后,妈妈说我三四岁时,咽喉经常发炎,感冒发烧,一个星期非得看医生几次。后来奶奶利用下地劳动之机,摘回许多野菊花,给我缝了个小菊枕。枕着它,一缕缕菊香扑鼻而来,慢慢地我的病就好了,再不用去看医生了。长大后,我才知道菊花有清火明目之功效。

陶渊明爱菊到了极致,每饮酒,必放菊花数朵。后来白居易也用菊花入酒。“更待菊花家酝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叫人闻到菊酒的香味。

啊,野菊花多么具有灵性,多么具有灵性所展示的那种“精神品位”,留给人们多少缠绵的遐想。

菊花文章8:一袭瘦影菊花寒

文/孔祥秋

秋风渐凉,我忽然想起宋代的一个大词人。不,我说的不是辛弃疾,虽然他也置身于多事之秋,浑有破寒之志,却只能任凭霜冷剑锋,无奈于落叶遍地。这里我想说的却是与他并称一剑一花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原本很自在的,虽然身处锦绣之家,却尽享自然的呼吸,倒也不是慵懒之人,于水岸,于亭台,于山间,于花丛,尽得清新柔美的词句。读到这里,我不想再翻阅后面的文字,但零乱的风却依然吹乱了一池秋水。许是那绳缆不曾系紧吧,那小小的蚱蜢舟在暮色中渐渐地远了远了,一远再远。

北方,秋天来得更早一些,锦衣华服的帝王都忍受不了这突来的风寒,一个柔弱的女子纵有菊花之骨,又怎能独自守候着故乡的明月?多事之秋,多事之国,不仅仅是“帘卷西风”,那肃杀之气席卷了一座又一座城池,一个又一个村庄。李清照不得不走了,一袭瘦影向江南踽踽而行。

一脉长江,却是两岸不同的情怀,许是一路的磨蚀,让李清照失去了那柔软细腻的笔锋,她手中的笔,划出的尽是一道一道粗犷的墨痕了。在豪放的北方,她写的尽是婉约;在婉约的南方,她又尽吐豪放。谁让一个春风的女子,却遍写秋风的凉?这也难怪,乱世之中,哪有柔情呢?洗尽铅华,才得傲骨吧,李清照在风中行吟的姿势,让许多人赞美着。我却暗暗地悲叹一句,女人啊,女人,难为了。真的,哪个女人不喜欢月白风清,谁又愿意形憔影悴地傲霜而立?如果命运能够重新选择,我想李清照决不会选这一路颠簸的风尘吧?

乌江,的确是一首绝句,千百年来,却无人真的能读懂。如今,让一个女人来解读,这是一个朝代的悲哀,是天下男人的悲哀。那一刻,李清照面对滔滔江水,心中是何等的悲愤,又是何等的悲凉啊。历史正如激流,漂荡着多少人物的沉浮。霸王纵流而去,更早些朝代的屈原在另一条水流中也“怀沙”而走。仰叹长天,叩问江流,谁来担当晚宋的江山?只可叹这惊天的呼喊,却不见有血性的刀剑。落荒而逃的皇帝是顾不得读她的诗的,忧心忡忡的男人赵明诚也没心来读。如果丢盔弃甲的兵士来读一读那首诗,是否能重整兵纪,荡清万里狼烟?那样,也许历史会刻绘另外一个新的版图,史家的笔锋当是又一种走向。唉,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一个落叶满身的皇帝,那比纸还脆弱的铠甲,又怎能抵挡了追杀的风寒?一个被阉割的朝代,已发不出男人的吼声。历史的回音壁上,才有了这女人的最强音,一次次撞击着后来人的胸膛。

菊花再有志气,也不过是抱香而死,也改变不了霜打落叶。一首再壮怀激烈的诗,也拯救不了一个王朝的破碎。

赵明诚,虽然没有救国之志,却还有暖家之意,这让李清照稍感安慰。毕竟让她在恶梦中惊醒的时候,还能听到乡音的亲切。

我曾经许多次在田野里行走,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早春,那些最先破寒而来的大多是野菜;晚秋,在寒风中坚守到最后也是那些野菜。野菜,大都是有花开的,我就把这些野菜看成是那些女子。女人,看似这野菜一样的柔弱,却往往展示出一种无比的韧性。男人,当是那野草的,一辈子就是那一抹颜色。而男人,看似挺能担当的,却常常暴露了一种血液中的脆弱。人说,疾风知劲草的。赵明诚是草,的确像草一样在异乡的风里早早枯黄了,只留下李清照独饮着苦霜寒露。

菊花,当也是野菜的一种,却不在春风里争奇斗艳,一段青春尽是闲情逸致。李清照,半世清雅,却怒向秋风。我此时此刻却不想赞扬什么,我只想说,女人还是不担当的好,毕竟她们没有男人的枝丫。听花枝在冷风中的歌唱,毕竟那是一种悲情,一种让人落泪的悲情。

李清照,纵是菊花,也是这样的悲情。花开冷香,真的难见一枝好的结果。

一个女人,一个无国无家无他的女子,我们能苛求她怎么样的坚强呢?难道让她在四徒无壁之中仅仅用一笔一画的字句取暖?这又“怎敌他,晚来风急”呢?只可叹没有一星故土可以给她一丝安稳的感觉,更可叹的是,她将半边残梦托与了浮尘,更惹了一身霜雪。李清照以为张汝舟算是故人,会有故土之暖。没想到这个肖小之徒,让她陷入了屈辱的纠葛。西风乱后,再无诗词。虽然老成千般皱折也不肯凋谢,可谁还记得泉水中那婉约的倒影呢?

我不相信这一季红颜就这样风干了,翻阅着那些老旧的史料,却真的再也没有看到半阕那时候的词章。秋风里,那些果落之后的枝头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寂寞。可菊花最后的走向,却是茫茫白雪那样无言的结局了。懂秋风的菊花,更应该懂春天的。毕竟落叶太迟太迟了,是无处可以寄达的诗笺。

菊花文章9:野菊花

文/张春燕

看到这名字,就老想起乡村里那些羞涩的大姑娘小媳妇,抑或所有貌似细小却有着倔强的生命力,带着淡淡苦香味儿的藤本、草本、木本植物。

野菊花不是那种笑颜特惹眼,也不是那种气味特招人的花。在山坡草地、田边路旁,野菊花玩皮地嬉戏,跟土地相顾微笑,跟秋风轻轻唱和,跟秋雨娓娓而谈,跟秋阳相映成辉。她就那么不管不顾地开着,快乐恣意,不惧寒风,不畏冷眼,不惮寂寞。她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要努力表现,开给别人看,香给别人闻。那黄色的花朵小小的,卷卷的;那绿色的叶片疏朗有致,轻盈看似不起眼,看似很随意,然而大片大片的野菊花连缀起来,就把整个山坡变成了大幅大幅黄绿相间的、纯天然的、充满生机与野性气息的绒毯。在落叶飘零、众芳散尽的季节,她的几分羞涩几分清甜的笑靥,她的十分自然十分率性的姿态,给了伤时悲秋的人们莫大的抚慰。我感觉那首红极一时的歌曲《小芳》唱的就是她。

姹紫嫣红的春天一到,喜欢娇媚与浓香的人便会忘记她,从身到心都疏离了她。然而当繁华如水流,娇贵随风逝,人们却又想起她的简单、朴质与快乐、柔情来,又会幽幽地怀念她,吟颂她。她淳朴、野性的美,又成了他们渴望纯真抚慰的心中,最温情美丽的怀想,甚至是最后的、唯一的精神慰藉和灵魂牵挂。

野菊花的气味和味道,不似大多数花儿那样的甜沁迷人,是那种淡淡的苦香味儿。而我,恰恰就特喜欢这样的味儿,在生活中,我偏好闻植物散发出的淡淡苦香味儿,如桔子皮、柚子皮、艾草等的气味儿,也喜欢那些带苦味儿、无一例外地有着清热祛火功用的食物和饮品,如吃苦瓜、喝苦丁茶、嚼桔肉上面那层被很多人扔弃的网状经络等,对这有着淡淡药香的苦味儿的偏好,一如我喜欢在静夜里捧读描写灾难中的人性或情路上的苦涩的文字,又如我愿意独自聆听有几分压抑、忧伤、孤凄的音乐,也如我悄悄欣赏那种清瘦而带了几分沧桑的男人。这些,往往有着让我心灵悸动甚或震撼的力量,有着审美意义上不同凡俗的价值。

野菊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沉默而专一的爱。她的生命姿态,印证了为我们所认同的观点:那些看起来外表不惹眼却也独特,个性不张扬却又独有,情感不炽热却又执着的人或物,都是那种为了生命的意义,为了内心的感受,为了钟爱的人儿,为了崇高的理想,能够赴汤蹈火,可以痛苦隐忍,能够执着奋斗,可以毕生坚守的生命。这样的人或物,这样的情和爱,都会让人钦敬,不可丝毫亵渎。

菊花文章10:为你绽放的野菊花

文/子隽

农历的九月,大地最为丰硕。农历的九月,总会派生些许感动。

曾接近霜冻的天气,终又一次远离了寒流的纷扰,在季节的深处,再现了一抹温暖的时光。

多么的期待,流逝了若干年后的岁月,也能复制出曾经季节的模样:在五谷归藏,山野空旷的秋,绵绵秋雨默默飘落,一夜接着一夜,滋润着将要冬眠的生灵。深秋里的人们,怀揣丰收的喜悦,坐在窗前,数着一叶一叶的飘落,想着一桩一桩的往事,固化的思维在秋雨中会成为永恒。

期待多半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又不随人愿。久不落雨的深秋,竟有些干燥,时而会出现沙尘和雾霾,这样的天气,在邢台这座古城已经不鲜见。还好,七天假日,天气晴好,人们欢心,纷纷出门郊游,置身于原野的怀抱,去感知又一场秋的盛宴。

像逃离般的穿越了破损严重的路段,灰尘肆虐的武安地界,终来到了京娘胡深处。碧水幽深,群山环抱,瞬间心旷神怡。峻峰的遮挡,使天空成为一条带状。那样的湛蓝,营造了天水一色视觉。湛蓝的天空,偶尔有一朵白云,也是那样的雪白、厚重,懒洋洋的不见浮动。

游人如织,破坏了一处山水原本的幽静。便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登上了武当山。极目远眺,满目秋色。所有的庄子散落在山腰,三五户,十来户人家就是一个村落,它们守候着各自的小院,也守候着美到心底的秋色。

一座座洒满秋色的小院,屋顶上,院子里晾晒着一片片黄澄澄的玉米,红红的柿子,紫色的大枣,刚出土的花生,显得有些拥挤。墙根,一排圆滚滚的大南瓜,慵懒地晒着太阳。

群山的植被,由于节气的威严,已有些稀疏。山风刮过,一些瘦弱的叶子默默的飘零,洒洒脱脱,满怀深情地追寻着远方的秋水。红叶正在燃烧,铺天盖地的红,宛若华美而柔软的绸缎,栗子树的点缀,像极了隐隐的暗花,美得惊心,却又不动声色。

晚霞渐浓,平添了山川一抹神秘。穿越武安地界,一架盛开着野菊的山脉映入眼帘,随着风儿的蔓延,菊香醉人。一朵朵,一簇簇,红的,白的,玫瑰红的,淡绿的,在这深秋,甚至初冬,不畏凄风苦雨,在山腰,在径畔默默的绽放。你走你的路,我开我的花,为这萧瑟的时节平添了一抹暖色与生机。

就在这晚霞浸染的山川,就在这山川村落的路畔,一位满头银发老人,沐浴着晚霞的花香,专心地采着各种颜色的菊花,蹒跚地走向一旁的轮椅,放到目光有些呆痴,且那样清瘦的老者手中,俯首低问:喜欢吗?他轻轻地嗅嗅,露出了一丝笑意:谢谢你老婆子……老夫人也笑了。

耄耋老者,满载着浓郁的菊香,朝着幽静的村落,渐行渐远。我想,秋风里,有多少盛开的菊花,就一定会有多少深情的故事。

菊花文章11:野菊花

文/xiaoyue

瑟瑟寒风中,那些小野菊藏在茅草里偷偷地攒劲打着青苞,大半年了一直都被人家当青蒿子了,总被打猪草的人一茬一茬地像韭菜一样地割,现在总算可以蓄精养锐准备灿烂一回了;它们不赶春天的潮流,就想在繁华过后另类一回。周围的一切都凋零了,叶落了,茅草也泛了黄,就连秋后的蚂蚱也不蹦了,一切正归于沉寂。这样的景象总让人有些伤怀,那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瞬间,如今都已远去让人感觉如梦幻一场……总要有点精神气吧?小野菊们想。

不止一朵小野菊这样想,那些山林里荆棘丛里的,田埂上的,小溪边的,都像听到了集结号,不约而同地忽然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怒放了!这些想要怒放的生命,不自卑于自己的微小,不在意并不温柔的寒风,就在这一片死寂中开出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炫目的金黄!极目望去,尽只见那一簇簇金黄的诱惑,让你的心灵为之震撼,更让你的精神为之一振,空气中弥漫着带着清苦味儿的野菊香,提神醒脑,不由地让人想凑上前去采一簇捧在手心。一般娇弱的花朵最怕采花贼,可是小野菊却并不在乎,你采吧,只要你喜欢,你采吧,把我编成花环,你采吧,把我晾干做成菊花茶……

是的,你采撷一束,就将有更多的”小太阳脸“咪咪笑着迎风而开,它们纤细的身子不过离地一到二尺却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在属于它们的那段时期里看起来永远都那么活力四射,仿佛从来就没有凋谢过,其实并不是,只是它们开放的速度永远比凋谢的速度快罢了。就这样在几乎整个秋冬季它们会都前赴后继地开放着,直到开最后一朵,哪怕将开放在冷冽的雪地中,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蛰伏期。每每秋冬之际坐车回到家乡的本土,映入眼帘的第一眼必是那一抹金黄,看着那熟悉的颜色,才觉得自己是回家了,每每想起那熟悉的小花儿,心中必会温暖,忽然想起那首歌谣:野菊花呀野菊花,哪里才是你的家,随波逐流轻摇曳,我的家在天之涯……

菊花文章12:菊有黄花

文/任崇喜

湖边,公园里,小径两旁,菊花们开得正欢。一小朵,又一小朵,身材纤巧、眉目清秀的它们,色彩缤纷,尽态极妍,让人眼花缭乱。这面庞娇小的菊,左一簇,右一簇,集合起来,竟蔚然成一种气势,宁静的小径,一下子热闹起来。

黄色的菊,为我所爱。黄的花瓣,黄的蕊,在秋日清凉的早晨,立时跳出一股融融的暖意,有阳光明亮中的厚泽,有浸入肌肤的香气。

菊花色彩,有八个大系:黄、白、黑、紫、红、绿、茶、杂。有一种七彩菊,想象中光彩照人,但仔细看上去,色不纯正,枝叶单薄,更当紧的是,没有“花之隐逸者”的风骨,只剩下多彩的面具。

菊花,以黄如蜜、黑若墨、白似璧、绿如翡翠者为上。但符合“鲜艳、明朗、清晰为贵”标准的,似乎只有黄菊。难怪,《礼记》上会说:“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古至今,黄色为正宗。仅有唐一代,人们记住的吟菊诗,多是黄巢的《咏菊》:“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考试落第,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浩然之气让菊花扬尽名气。殊不知,一代明主唐太宗,有“细叶抽轻翠,园花簇嫩黄”的欣喜;风流倜傥的李太白,有“时过菊潭上,摘此黄金花”的惬意;为歌女青衫湿透的白居易,有“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的凝思;期待巴山夜雨的李商隐,有“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的明丽……他们的眼中,都是黄色的菊。

这个季节,秋高气爽,群芳凋零,菊蕊盈枝,霜中争艳。黄花尽染,暗香盈袖,繁英似锦,将清秋的大自然,装点得“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三栽四插五打光,六月施肥菊苗欢;七月八月长流水,九月菊花滚绣球。”菊花之美,雅俗共赏。“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黄色的菊,像娴静女子,眉眼间含着笑意。其形态多姿,似龙爪,似金鳞,似飘带,似金针,疏密有致,柔美卷曲,各尽其妙。秋的凝重,在它的身上,写出了阳光飘逸的一笔。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诗品》里的这句话,道出了菊的风骨,让人欢喜得紧。我居住的这座城市,号称菊城。这个季节,家家都会种上几株菊。花的品种普通,但茎叶茁壮、花事频频。每到深秋,梯道上,门檐下,院落外,胡同口,三五成群的菊,随意簇拥绽放。举目而望,像一群落落大方的小女子,娇而不艳,媚而不妖,洋溢着隽永 清丽之气。穿行小巷,秋风拂动,只觉暗香浮动,似有若无,沁人心脾。

秋心为愁。黄花里,自然有别情离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夜沉沉,凉似水,孤枕难眠,思念漫如潮水。“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为思念所伤的,不仅仅是李易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日黄花,旧情只待成追忆。离思如雨,点点滴滴凄凉,守着秋日的清冷,独自暗香。

菊花,“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枕,酿可以饮。”人们喜欢菊花,赏菊、采菊、食菊、佩菊、吟菊,活动繁多。将之晒干,多用以泡茶、泡酒。“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做的就是菊花酒。“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看到菊花傲霜而开,再沉重的心事,也会放下。“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诗酒种菊,荷锄带月,酒香与菊韵互为交融,那种清雅,令人心驰神往。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 情。”黄色的菊,没有荷花的亮丽,没有梅花的壮美,却于淡雅中见风骨,让平素的日子,散逸出一种亮丽。

菊花文章13:自古文人偏爱菊

文/艾里香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丽,也没有兰花那般名贵。可每年秋天来临,我总要养一些菊花。因为我知道,菊花迎霜独立,是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浓浓,菊花更香,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文人犹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坚贞。屈原由衷赞美过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爱国忠贞而遭发配,却矢志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对菊的赞美,也是因对其自身气节的坚持。而菊花又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他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的本性。

菊花开放时,正是秋高蟹肥的季节,旧时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挚友,边看菊边吃蟹。红菊,红的热情奔放;白菊,白的纯洁神圣;黄菊,黄的温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带紫,黄中透红,她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让人领略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风范。作家周廋鹃在《秋菊有佳色》中说,古人诗文中,也常有重阳赏菊的记载。然而事实上,每年逢到重阳节,往往无菊可赏,总要延迟到十月。苏轼就曾经说,岭南气候不常,他原以为菊花开时即重阳,因此在海南种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开放,于是只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补作“重九会”。

菊花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朋友一般的亲切,用心谛听,或许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小说家张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灵气。张恨水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以致友人们都说:“张恨水的作品得花之灵气。”每当一部作品问世,张恨水总爱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见他对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语堂,则对菊花的香味有着独特的感受。林语堂谈到菊花时说,当许多花草或昙花一现,或色损香消的时候,菊花则含苞吐蕊,菲然独秀,给浓浓的深秋装点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说,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而在古代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和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表示益寿延年等,则更增加了文人对它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文人爱赏菊,爱的是菊花那种不同流合污、傲世独立的气节,所以苏轼说:“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正是菊花的可贵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菊花文章14:那绽放的紫菊花

文/ZHAOMAN_O59

一提起菊花就会想起很多的诗句来,如唐代黄巢的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宋代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魏晋陶渊明的“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古往今来人们对菊花有无限的热爱,也可能是因为在秋后百花凋零枯寂的季节,菊花带给人们新的希望,展示出了灿烂的生活向往。

记得刚开始看到妈妈家窗前的菊花时感到它们非常的可怜。因为那是去年秋季的时候父亲去北陵公园顺路捡回来的一小棵,回到家以后栽进了花盆,每次我回家以后看到这盆菊花也就是长着绿叶,跟外面的野草没什么两样,从来没有看到花骨朵,更别提开什么颜色的花了,而且春夏秋季节以来一直被放到窗台外,不管风吹雨打、严寒酷暑,每次我看到的都是孤零零一颗小草一样的野菊花,而且叶子上脏兮兮的、灰蒙蒙一片,每次看到这个样子,我心里想:活不了多久,老头老太太看看青罢了。

今年的夏季发现,家里窗前的菊花盆多了起来,不是一盆了,由原来的一盆变成了两盆、三盆,后来变成了五盆。后来妈妈告诉我:父亲一见花枝发叉就折下来,再栽倒另一个花盆,所以家里的菊花盆日益的增多。可是无论怎么增多我的感觉就是看青,只见绿叶不见花。

前几天回到家里,看见妈妈坐在床上望着窗前的菊花叨咕:看这花骨朵怎么这么多呢,都什么时候了,别人家的菊花都已开完了,我们家的菊花怎么才打骨朵呢。我走近前一看,每颗菊花真的打了好多小花骨朵,我心里想:都什么时候了,打骨朵花不一定能开,没几天天一冷就得冻死了,看看青得了。

上前星期一回到家,刚刚进屋妈妈就喊我:快来看啊,窗前的菊花开了。

我进屋一看,真的开了,而且开的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紫色花瓣。只见绿骨朵慢慢的绽开着,紫色的花瓣慢慢的舒展起来,一瓣瓣紫色的花丝向外散放着,如空中的礼花,一丝丝的,紫中带着微白,高贵典雅,舒缓不张扬,沉静中显示出高雅。绿叶中到处盛开着紫色的花朵,吸引着父亲和母亲没事就到窗前来看看,嘴里不停的赞赏。我原以为死去的野菊花没成想到如今能这么茂盛地开放着,而且生命力这么顽强地活下来,心中无不由衷地赞叹着它们。赞美它们的顽强、不怕任何的艰难困境;赞赏它们能耐住寂寞不让人夸颜色好而依然自我的生长着;赞赏它们洁身自好、孤傲的成长着。

为了让父母能更好的欣赏着眼前的美好景色,我也特勤快起来,把窗户打开,仔仔细细地打扫窗台,用抹布擦玻璃,我擦啊擦啊,把屋子里的窗户擦的干干净净的,看见眼前的窗明几净,窗外的紫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紫色更加的耀眼夺目,父亲走到窗前,看见明亮的窗户,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嘴里叨咕到:你把这窗户擦的也太亮了,这花真好看,开的真美。

看到父母高兴的神态我心里也感到很高兴,父亲总是默默地走到窗前,久久地凝望着眼前的菊花,我心里明白:其实父亲就如眼前的菊花,虽然年老,但是很坚强,而且身上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年,父亲虽已八十五岁了,但是做了胃部切除大手术,看到他术后孱弱的身体,我有时心里很难过,但是他依然很顽强。记得有一天,我去看他,只见他虚弱地躺在床上,手里拿着一本精装书,我一看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轻》,当时我就想这老头也太时髦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本书,以前我看过这本书,由于没看懂,还专门看了电影,病重的父亲看这本书,我想也许是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吧。术后一个月以后,他又拿起了笔挥毫着,他没有向我们子女哀叹过任何的痛苦,没有向我们诉说过任何的病痛,没有对死亡有任何的恐惧感。

在落叶纷纷的晚秋,秋菊虽老但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馨香,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期盼,带来了未来的向往,”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那阳光下的紫菊,暗暗淡淡紫,看见它们,我就会想起父母亲闷得笑脸,会想起它曾给我们带来了欢笑、带来的那美好的回忆。

菊花文章15:我家的冬菊花

文/许培良

我爱菊花。过去,因为经济条件差,房屋老旧,院子狭窄,爱菊花却没有养花的空间。

2012年暑期,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我终于有了改造旧居的机会。院子面积变大了,其上方也笼罩了铝合金顶棚,很是适合一年四季来养花。

旧居改造后成为新居,不久,妻子从亲戚家移植来几株色彩斑斓的菊花,我临时找来几个旧花盆,将菊花植株安置了进去。起初,叶子有点萎缩,花儿有点蔫,我以为她们就将死亡,心存几许担忧。可过了数日后,晨起观察,生机再现——叶子翠绿,花儿鲜艳起来!

喜悦之余,我开始关护她们的成长。每隔几日,浇一次水;每隔数月,施一次肥。菊花也不负厚望,从暮秋到隆冬,一直花开灿然,芬芳尽显。我为自己的辛劳而自豪,为菊花的回报而欣慰。

菊花的根系发达,扦插的成活率也很高。为了扩大菊花的栽植空间,我将闲置已久的百年老屋作为菊花的发展基地,短暂几年,菊花就已很成规模。去年深秋时节,我特地从百年老屋移植到新居一株浅黄色的菊花,能天天欣赏爱菊,未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菊花与其它植物一样,都遵循其固有的生长周期。一般说来,她盛开在金秋,衰败于秋冬之际。但是,经过我们改造的家园,却似乎打破了时令的常态,这菊花竟然在隆冬时节依然灿烂地开放,显然,足可以称得上是一大奇观!

为了保持这一奇观,我将花盆搬到窗台前的向阳处,适时地浇水施肥,对她一直呵护有加。果然,这奇观就一直维持着。我想,这菊花与人类相似,只要爱,就必有回报。

穿越时空,菊花能在隆冬时节依旧鲜艳,让我不得不更加景仰她的超然与卓然,我也不得不倾尽心智赋予其新名——冬菊。

我爱冬菊,因为冬菊像秋菊一样,隽美多姿,却不娇艳取媚;它素雅坚贞,却不依附名贵。或许这就是我爱菊之所在吧!

菊花文章16:故乡的野菊花

文/朱凌

秋日的清晨,我来到那座小山坡前,如儿时一样,那一片一片的菊花,映入我的眼帘,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地美。轻轻地摘一朵拿在手上,淡淡的清香一下子散开,不禁让人神清气爽。

喜欢在秋天的早上,走在这片菊花丛中。每年秋季,只要有时间我总要回故乡住上几天,与其说牵挂那里的亲人,倒不如说是牵挂曾经生长过的地方。特别是这片开得灿烂的菊花,更是让我在不舍中牵挂着。

对于菊花,心中有着说不清的喜欢,或许是因为自小外婆就喜欢用菊花泡水给我喝。那黄色的菊花,在开水中来回翻滚着,直到开出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时,轻轻地品上一口,感觉从心底里透着清香。

也就在那一瞬间,我喜欢上了这种味道,并且这样的一种味道,一直伴随至今。特别是在秋天,总是喜欢在清晨的时候,泡上一杯菊花茶。自小就听外婆讲,菊花清肝火明目,很适合在秋季食用。

如若到了秋季,我要是没有回去,外婆总是会将这些菊花采摘下来晒干,包在袋子里给我寄来。当我将包裹打开时,那熟悉的味道,再一次扑鼻而来,仿佛在这个秋季,我再度回到了故乡。

今年,当外婆打来电话对我说,那片地由于城建需要,已经填平了,那一大片野菊花也随之归入了尘土。听后,心里不由得被撕扯着,曾经生养我的地方,此时已然变了模样,原以为那个小山坡能够幸免,谁曾想还是不能幸免。

今年秋天,我去了一趟超市,买回了一小罐菊花,泡在开水里,虽然也开出了漂亮的小花,但是味道却不同以往。以往是怎样的味道?我无法用文字去形容,只是我知道,那里面有一道乡愁包含在其中,买来的菊花,少的就是这种味道。

那天在外婆的电话中,我听到了她的叹息声,或许是因为那片菊花地,也或许如外婆所说,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那年近八十的外婆,在感叹时光的流逝,而我又何曾不感叹光阴如流水。那消逝的菊花,那老去的亲人,都在不经意间提醒着我,时光易逝,理当珍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