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文章

请欣赏月饼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月饼的文章1:那诱人的月饼

文/季诵华

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各大商场、超市已经开始销售月饼。望着那喷香扑鼻、五彩缤纷的各式月饼,又触动了我偏爱月饼的神经。

好像也不能归功于遗传,不知什么原因,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月饼。记得儿时,我对“八月半”是情有独钟的,每年还在镇郊小河浜里“汰冷浴”的时候,我已经盼那“八月半”快快到来。因为那一天,尽管家里经济很拮据,父亲也总要到街上去买一筒月饼回来。那时的小镇上有一家蒋姓开的茶食店,自产自销的苏式月饼很是好吃,有百果的、椒盐的,还有松子馅的。都卷在白白的涂了一层蜡的纸张里,十只一筒,价格并不贵,大概相当于一个“马蹄酥”的价钱。可是,在那个三分钱一只大饼的年代里,能买一筒这样的月饼,在我家也算是挺奢侈的。父亲坚持买月饼,一是对月亮神明的虔诚敬仰,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孩子多日的翘首以盼。

父亲刚刚将月饼买回来时,我们是不能吃的,我和哥哥妹妹只是围着那喷香扑鼻的纸卷闻一闻,摸一摸,一直要熬到晚上。吃过晚饭,皎洁的月光下,母亲搬一张小桌子到屋外,将月饼像堆宝塔似地放在碟子里,和水红菱、苹果等一起放在小桌子上。然后点上香烛,开始“祭亮嬷嬷”。待到香尽烛灭,仪式结束,我们才可以吃到月饼。但是,并不是一人吃一个,只能每人分得一点解解馋。母亲将月饼一切为二,我们兄弟姐妹每人半个。父亲与母亲,却是吃着母亲用面粉加糖水糅合后,里边包上腌菜,再在锅里煎一下的“土月饼”。我们不懂事,吃半个月饼不满足,闹着还要吃,母亲就哄着我们第二天早上吃。我们只能想着诱人的月饼,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我们每人又有半个月饼吃。而父母亲对买来的月饼,只是尝上四分之一。

长大后,偏偏又遇那灾荒年代。且父母亲都得了病,家庭经济愈发困难,别说吃月饼了,就连一日三餐也很难吃饱。再说,那时物资供应紧张,什么都要凭证供应,“八月半”吃月饼变成了一种形式。两老直到去世,也没能畅快地吃上几个月饼。

一转眼,到了我定亲的日子,按照乡下的风俗,结婚那年的“八月半”要送重礼给女方。水果、香烟、老酒、猪腿都得用担子挑,其中月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少说也该十几筒吧。我省吃俭用,积了点钱,买了一百多个月饼,请小弟兄帮忙,挑到了丈母娘家。那黄澄澄、香喷喷的月饼真诱人,丈母娘一一分送给左邻右舍“尝尝”,一脸自豪。在那个吃月饼还算是奢侈的年代,这件事使我一下子在丈母娘的村庄上成了“名人”。

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的条件有所改善,总算年年“八月半”能让孩子吃上整个月饼。我和妻子也不必自己做土月饼吃了。可我能真正放开吃月饼还是在我两个孩子结婚成家之后。

孩子都有工作,收入稳定。月饼也可以随便买了,花式品种也多。可是,孩子们对月饼却不太感兴趣,说是“太甜、太油”。我心想,真稀奇,月饼不甜不油还算是月饼吗?正是那特殊的“甜”和“油”,才那么诱人哩!

你看,“八月半”还早呢,市场上已经很热闹了。熬猪油、熬豆沙,香喷喷的直沁脾胃。打蛋黄、拌果仁,诱人“馋虫”。苏式的、广式的、潮式的,百果、五仁、豆沙、椒盐、椰蓉、枣泥、火腿,甚至还有香菇、蛋黄、海苔等月饼馅,更有现烤现卖的鲜肉月饼,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儿子不喜欢,我就喜欢!孩子们不感兴趣,我却依旧保持小时候对月饼的馋劲,不管哪一种月饼,我都爱吃。

月饼的文章2:别有一番滋味在月饼

文/江瀚

前段时间去外地旅游,当我们全家人兴尽而归时,看见防盗门的门把上挂着一个黑色方便袋。里面是什么呢?我打开一看,竟是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仔细查看包装,却未能发现可以证明赠送人身份的东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妻子连连示意让我丢掉,她说天上不会掉“月饼”,这里面肯定别有玄机,万不可图一时之利而追悔莫及。儿子也撇撇嘴,“爸,我们老师说来路不明的东西,千万不要招惹,这年头谁会如此好心,还当无名送礼人?”

这时,我想起了一则读过的段子,说的是一对夫妇在门口捡到两张当晚的电影票,并兴致勃勃地去看电影,当他们意犹未尽地回家后,才发现家里已被盗贼洗劫一空了。这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会不会也是不怀好意之徒设的圈套呢,莫非在里面下了毒药?我越想越诡异,赶紧拎起来扔进垃圾桶,又怕累及他人或流浪猫狗,便又掏出来,找了个更大的方便袋套紧系牢,然后狠狠踹上两脚,方才罢休。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岂料,两天后乡下姨父打来电话,问我月饼的滋味如何,我这才知道表弟最近和别人合开了一家食品厂,那两盒月饼就是他们厂生产的,特地带给我品尝。我埋怨道:“表弟也太粗心了,怎么就直接挂门把上了呢,也没留个名。”“谁还随身带纸笔呀,家里没人时,咱这不都是直接把东西挂大门上吗?”姨父反倒有点儿疑惑。

哎呀,在城里住久了,我竟把乡下的处事习惯忘记了,老家的农活较重,特别是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玉米的日子,十有九家都遇不见个闲人,有时候访亲碰到“铁将军”把门,带来的礼物往大门上一挂便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真是再平常不过了。

到了晚上,我站在阳台上凝视月亮,凝视着城里的月亮,凝视着这轮二十年前的乡下的月亮,忽然感觉它受了委屈似地一颤一颤,像极了那两盒被我扔掉的“莫名奇妙”的月饼。

几天后,我买了几盒高档月饼去送给爷爷,顺便也给对门一位年逾八十的孤寡老人送了一盒,老人接过月饼,抚摸着精美的包装,眼眶不禁湿润起来。她拉着我的手哽咽道,月饼可是好东西呀,我又想起我娃他们小时候了——

那时候家里本来就穷,我刚刚病逝的丈夫更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中秋节时,别人家的孩子都美滋滋地啃着月饼,我可怜的6个娃呀只有咽口水的份儿。后来我帮村长老婆纳鞋底,她见我还没吃中饭,就给我一块月饼。我哪里舍得吃呀,揣在怀里就兴奋地拿回家了。

当天晚上就是中秋夜,月亮升起来后,我叫孩子们围坐在一块儿,用刀把月饼切成6份,递给他们说:“每人一份,一共是6份,六六大顺,也祝咱家今后能一帆风顺!”他们6个都馋得直咽口水,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接,他们都说:“娘,我们一点儿也不喜欢吃月饼,您吃吧。”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吃月饼的,几番推让之后,我发起了火,喝道:“不行!一人一份都必须吃,就算是吃药也要给我吃下去!”他们这才接了过去,只是每个人都把月饼掰成两半,一半放到我跟前,那晚数我吃的月饼最多,他们知道心疼娘啊!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我安慰完老人,见她情绪激动也不敢细问,回去对爷爷讲:“对门的那位老人好可怜呀,她的6个儿女怎么都不在了呀?”爷爷叹了口气说:“她的儿女都挺好,只是全部在国外,每次过节都会寄来很多钱,但这人老了,有些东西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啊!节日想起来了,寓意却忘了。”

月饼的文章3:岁月风不干的月饼

文/薇梦儿

中秋节的大街小巷被一件件品种各异的月饼塞得满满的,琳琅满目的月饼也无法锁住我追忆的目光。因为我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和父亲一起吃过的那一块块我吃皮他老人家吃馅的月饼上。任凭时间的脚步踏遍了流年的山山水水,那片用父爱种植的庭院,永远葱绿在心灵的百草园里。

打小我就不喜欢吃甜食,于是每年过中秋节的月饼基本是不吃的。小时候的我很不懂事,看着一块块圆得像月亮似的月饼,抵不过嘴馋的诱惑偷吃了起来。有次把家里仅有的几块月饼拿出来,一个人躲到屋子里的犄角,然后把那层本来就很薄很薄的月饼皮,一口一口地啃下来,那个酥软香甜,真的回味无穷。偷吃完了,再把那几块被减肥的月饼小心翼翼地放回到朔料代里好好包上,系好袋口。天真无邪的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就不会得到妈妈的奖赏--一顿责骂。可是,也许是哪个环节我都做得不够完美出了差错,以至于留下蛛丝马迹,很快就被有侦查能力的妈妈迅速侦破案件,继而招来一阵狂风暴雨。一旁的父亲,紧紧拉住盛怒之下的母亲:"行了,不要打了,老闺女喜欢吃月饼皮,就让孩子吃吧!""那剩下的这一堆月饼瓤咋办,你吃啊?"母亲看着眼前被我扒完皮的一块块月饼,把怒气迁到了父亲的身上。"我吃还不行吗?我就爱吃这豆沙馅,老闺女起来,不要哭,爸爸最不爱吃月饼皮,就爱吃这些馅。下次你再吃的时候,告诉爸爸,你啃皮,爸爸吃馅,不是正好吗?"父亲一边安慰母亲,一边拉起在地上花脸猫似的我。

自打那次的月饼事件以后,每年中秋节的晚上,父亲都会坐在皎洁的月光下拿出月饼。让我坐在他的面前:"吃吧,老闺女,想吃几块吃几块,你吃完的瓤爸爸吃,今晚可够吃。"那时的我真的很不懂事,听到父亲的话,就一脸开心笑容地把一袋子里面五块月饼的皮都啃了下来。父亲看着我:"老闺女吃饱了没?"而我呢?抹抹嘴边的月饼渣子,快乐的像个麻雀,唧唧咋咋的:"真好吃,以后我还要这样的月饼皮,我要吃一辈子呢!"那时的我也不知道一辈子是多远的时间概念。

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我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努力让父亲吃到最香甜的带着月饼皮的月饼。那年我大概十六的样子吧!每年八月份,老家的树林子里都会出很多很多的蘑菇,有一种蘑菇天气越冷出的越多,但是在土里面藏着,人们叫它"地拱包".因为只要你看到有一块块被拱起的小土片,一般下面都会有这种蘑菇。人们手里拿着一种用钢丝特制成的小耙子把地面上的浮土扒开,就会看到黑土下面藏匿着小伞一样的蘑菇。有时要用很大的力,因为有的小伞隐藏的很深。我这里说的蘑菇和父亲的月饼也是很有关系的,因为这些地拱包蘑菇可以卖钱,换回来自己喜欢和需要的物品。于是,一个星期天,我央求着父亲和母亲好多次才被允许去采蘑菇的,得到允许的我兴高采烈地跟着后院子的马家大婶去踩蘑菇了。

那个有蘑菇的地方离家很远,叫做绿色林场。记忆里的林场,树林子一片连着一片,好像走一天都走不到尽头。只是离家很远大概有近二十里地。那时家家也没有交通工具,自行车都很少见,更不要说什么摩托和电动车了。去踩蘑菇的人来自方圆百里的四面八方,所以我们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了,还要带一些干粮的,中午回不来午饭就在林子里解决了。我们只是简单带了几个自己家院子里的柿子,就当做午饭。草地上的露水很深,没走几步脚上的布鞋就被露水打得湿透了。人们只能走在泥泞里,一滑一滑的。由于起得早,路很黑,走在宽敞的大道上还可以,凭着感觉也不会走到坑坑洼洼咯脚的地方。等到穿越林子怕被树枝划到,还有田间地头的小毛毛道担心踩到庄稼的地方,马家婶子才会拿出那个手电筒。银白色铁皮的,里面装着两节大号电池,一推开关就发出微弱的光亮,这朦胧暗淡的手电光就跟随着脚底下十几公分远的狭小范围忽前忽后地晃动着。同行的几个人都挤在这仅有的亮光里像夜行人一样慢慢潜行者。

林场蘑菇的确很多,人也很多。我喜欢一个人在边缘上走来走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往往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不能离开同行人太远,迷路可不好。没有手机,你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我就紧紧地跟着马家婶子。篮子里的蘑菇渐渐多了,天忽然阴了下来:"咱们必须回家了,要不就会被浇成落汤鸡。"紧赶慢赶,还是被瓢泼的大雨淋湿了。出林子不远的第一个村子,路边就有一个小卖店,那时都叫小卖店,没人叫超市。小卖店的门口有一块木头板子,上面的字迹被雨水冲刷得很模糊了。依稀的可见几个字能分辨出来是收蘑菇的广告。我对同行的马家婶子说:"婶,我想把蘑菇卖了,挎着实在太沉,我没吃午饭呢,还有十几里的山路呢?""你要想买,你就买吧,我不买,晒干了,能多卖很多钱的,这样卖不合适。"婶子对我说。

我走进了小卖店的屋内,收蘑菇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不屑一顾地看了看我篮子里的蘑菇:"都浇这样,不值钱了。最好的才两块,你这个也就一块。""我的蘑菇很干净的,也很大,你看啊?"小时的我就能和别人讨价还价,可能也就注定了我会走上做小生意的道路吧!屋子里还有几个人在打扑克,那几个人不时地插着话:"差不多就行了,一个小孩,多给点吧,怪不容易的。""好吧,就一块五,上称称吧,再贵了我就赔钱。"老板好像吃了大亏的说道。一篮子蘑菇去掉篮子一共七斤多,一共卖了十一元钱,那个黑心的男人还少给了我一元钱,说是蘑菇太湿,扣除的雨水钱,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拿着手里的十元钱,我直接在小卖店就买了二斤月饼给父亲,豆沙馅的。一斤两元钱,装在了篮子里。一起的婶子,看着我卖了,她也把蘑菇卖了。结果那几天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很多人的蘑菇来不及晒干,都烂掉了。

回家的路上,我愉快的心情比路边的野花还要美呢!脚步也轻快了,婶子都追不上我,她在我的身后气喘吁吁的一个劲地说:"这孩子,急啥?累死我呀?"是的,我是很着急。我是急着看到父亲吃到女儿用自己的劳动赚到的第一笔给他买的月饼,想到这眼前就会出现爸爸瘦弱但带着微笑的脸庞。于是我的脚步就更加轻快,我忘记了被雨淋湿的凉意和疲惫。那个中秋节,爸爸吃的就是我给他买的月饼,他非要看着我一口一口地把一圈月饼皮子啃下来,才肯吃那个月饼馅。那天父亲说的话到现在还在我的耳边萦绕:"看看吧,俺的老闺女知道疼爸爸了,这么小的年纪就能自己赚钱给爸爸买月饼,长大啊,一定是最疼俺的好闺女。"说这话的时候,父亲脸上笑容绽放,发出啧啧的赞叹。那个中秋夜,快乐和幸福溢满在那低矮的小草房,笑声让寂寞孤独的嫦娥都嫉妒了!只是后来,有了小家庭的我,在生活的道路上疲于奔命,有些年月的中秋节甚至忘了回家和父亲再去吃那同一块月饼。

如今,父亲离开我十多年了,我的一对儿女也早已经长大。女儿嫁人了,早早的就给我和她爸爸买回了中秋节的礼物。月饼是用很精致的盒子包装的。看着很美,上面有抱着玉兔奔月的嫦娥,嫦娥的衣服鲜艳夺目,还有飘散出桂花香的桂花树。里面的月饼自然也是很精美的。而我却没有吃上一口,不是因为我的生活好了,月饼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而是因为,没有人吃我剩下的月饼馅,那个被我剩下的月饼已经风干了,而被父爱浸泡的月饼在记忆里用亲情保鲜,永远也不会被无情的岁月风干……

月饼的文章4:旧光阴 老月饼

文/耿艳菊

小时候,每每切盼中秋,和弟妹们在初秋的碎阳下扳着指头算日子。快了,快了,还有九天——八天——指缝间流淌着的,其实不过是一块圆圆的大月饼的希望,却哗哗有声。

这月饼与现在月饼的精巧相比,应该称得上是“巨无霸”,比烧饼还大,足有半斤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踏实感顿生。一副憨面目,掰开来,却是内涵丰富:五彩丝缠绕,芝麻、花生、冰糖镶嵌其中。忍不住咬一口,倘若幸运的话,咯嘣一下,一块冰糖入了口,心亦是咯嘣一下掉进了甜蜜的冰糖里。

记得中秋节到来的前几天,父亲到镇上买月饼时,我们总央他带上我们,凑凑热闹,饱饱眼福。

人和月饼都真多呀,一条长街上,挤挤挨挨的,除了人,就是月饼。月饼像小山似的,摆在油亮的长条桌上。桌旁还放着厚厚的土黄纸,用来包月饼。我们在一位笑眯眯的大爷的摊前站定,父亲说,来十斤。声音里满是响亮的豪气,我们听得都笑了。

大爷麻利地过称,用纸细心包好。我们眼馋得口水往外涌,父亲爱抚地拍拍我们,又让大爷称了几块给我们。大家举着大圆月饼高兴坏了,觉得全世界的幸福都跑到自己手里来了。回去的路上,我们都吃得好慢好慢,生怕把这快乐吃尽了。

长大后离家读书,年年的中秋,便在学校里度过。那时候的月饼已名目繁多,一个个独立包装着,小巧精美。

夜里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后,饥肠辘辘,大家纷纷拿出买来的月饼吃,别提有多开心。跑到阳台上,挤在窗边,对着天上的一轮皓月,边吃边叽叽喳喳,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旧岁月里的月饼如同时光一样不再重现,只在记忆里酝酿,成为生命里最美味的食物。

月饼的文章5:月饼里的爱情

文/王凤国

这是一个和月饼有关的爱情。

那是一个物质非常缺乏的年代,女孩家里兄弟姐妹五六个,家里是吃了这顿,没了下顿,从年头到年尾连一片肉也见不到。邻家住了户人家,因这家男人在矿上干,又只有一个孩子,生活就显得宽裕,经常还能吃点肉什么的改变一下生活。这家男孩和那家的一个女孩是非常好的朋友。男孩爱把家里好吃的偷出来给女孩吃。一次中秋节,这家男人的矿上发了月饼,是很好吃的那一种。男孩对女孩说好了,到晚上他偷拿一块给女孩吃,可那天晚上家人看管得严,又赶上天很不好,下起了雨。但男孩心里想着这件事情,到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才偷跑出来,但女孩没来。男孩相信女孩一定会来的,就在雨中等女孩。女孩很晚才来,说对不起,我来晚了。男孩把那块月饼给女孩的时候才知道,月饼已经让雨淋湿了。

后来,他们都长大了,做了夫妻。现在我们可以管他们叫男人女人了。那时候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男人因家庭成份不好,被拉出去批斗。女人那边的兄弟姐妹都来劝女人,和男人划清界线。可女人就是摇头说不。批斗男人的那天正巧也赶上中秋节,那天的月色很好,男人让人拉出去很远批斗了,女人就去看男人。尽管那天有月亮,但路很不好走,一路上女人摔倒了好几次,她赶到男人被关的地方,才知道脸都摔出了血。女人见到了自己的男人很激动,说知道吗?今天是中秋节,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当女人把包打开的时候,才知道月饼都碎了,女人当场就哭了。男人说,不要哭,没事的,不是还能吃么。我最喜欢吃碎的了。说着男人就用嘴舔起那些月饼碎片。

男人和女人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快到中秋节了,我回乡下,给父亲母亲买了上等的好月饼。母亲吃着月饼就给我讲了上面的故事。我问母亲,我买的月饼好吃吗?母亲笑了,说不如你爸爸当年给我的月饼好吃。我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月饼里面有爱情的香啊!

月饼的文章6:月饼里的母爱

文/徐光惠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小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弥漫着月饼的香味。超市的货架上已陆续摆满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我不由想起儿时中秋节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

那时虽然物资匾乏,但中秋节的月饼是少不了的,孩子们最快乐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母亲不管再忙都要亲手做月饼。母亲腰间系着围裙,先将和好的面团发酵,说发酵好的面团做出来的饼子香。等面发酵好了,里面加上花生、芝麻、核桃仁和少许白糖,然后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面疙瘩,再用擀面杖用力来回擀,就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而薄的月饼,最后加少量香油用柴火慢慢烤制。母亲说奶奶身体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饼子里不能放太多油和糖,小孩子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

天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母亲像变戏法似的,灶屋里开始飘出一股浓浓的香味,香喷喷、黄灿灿的的月饼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妹们嘴馋得很,眼巴巴守在锅台边已经多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母亲温柔地呵斥:“快让开!一个个小馋猫,小心烫着,到外面桌上等着!”

我们一窝蜂跑出灶屋,兴高采烈地把桌子、小板凳搬到院子里,乖乖地坐下等着。母亲把满满一盘月饼端上桌,父亲还摆上了瓜子、胡豆等零食,我们抓一个月饼塞进嘴里啃起来。霎时,月饼的面香夹杂着芝麻、花生的浓香渗透唇齿间,酥软香甜,那叫一个开心啊。我们一阵狼吞虎咽,把月饼渣子撒得满地都是。奶奶怜爱地:“别急,慢慢儿吃,小心噎着!”

母亲叮嘱我们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让我们吃过月饼后喝一点淡茶水,说对肠胃好不易引起积食。在母亲眼里,儿女的健康便是她最在意的一件事。母亲做的月饼饱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不但味道可口,还新鲜健康,怎么吃都吃不厌。夜晚,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小院,一阵微风飘过,桂花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们一边玩闹,一边听父亲听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睁大眼睛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真的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姑娘和那只可爱的小白兔。院子里满是欢笑声,一家人尽情享受着团圆美满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吃出了欢乐吃出了健康。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多是各种肉馅、蛋黄馅等,看起来油光可鉴,但却油腻含高脂肪高胆固醇。莲蓉、豆沙馅里面也加入了大量的猪油、白糖,含高热量高糖,甜得腻人。而母亲做的月饼不过于甜也不油腻,香酥可口。去年中秋节前夕,单位发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月饼,拿回家后女儿打开月饼,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妈妈,这月饼太油腻了,还是外婆做的月饼好吃。”

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地闹点小毛病,但她每年中秋节还要为家人做月饼,馅料依然是花生、芝麻、核桃仁,口味和当年一点没变。我们不想让她太劳累,劝她别做了,母亲还不乐意:“为啥不让做啊?卖的月饼看着好看,吃了对身体不太好,价钱又贵,我这月饼虽然没那么好看,却新鲜健康又便宜,何况你们也爱吃,对吧?”见母亲说得在理,也就顺着她不再阻拦,高兴地接受她的一番心意。

中秋节快到了,我似乎听见母亲深情的呼唤,我已闻到月饼散发出的阵阵香味,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月饼的文章7:那年中秋送月饼

文/杨松华

那年中秋,作为学校少先队鼓乐手,我有幸参加了给我们学校退休老师送月饼活动。送月饼的对象是徐兴林老师,这在我们学校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徐兴林老师那年70岁,一直在我们村小学任教,有着51年的教书生涯,在我们村小学历来教书队伍里,还没有哪一位老师的教龄能超过他。

本来,徐兴林老师60岁那年可退休回家养老的,只因那时学校师资缺少,又因他书教得特别好,经校方领导多次开会讨论,都一致要求他继续留下来任教。徐兴林老师留下来了,不知不觉又在村小学教了10年书。

徐兴林老师教龄之长,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如果有谁能去我们村落里问问,保准问到10个人里就有7个人说曾做过徐兴林老师的学生。你甚至还能问出有祖孙三代人都曾在他的讲台底下听过课,做过他的学生。在我们家,就有我的父亲、母亲以及我们三兄妹,共计五人都曾先后做过徐兴林老师的学生,在他的三尺讲台下听他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徐兴林老师之于我们村落人的恩情是如此的深厚,还在于他倾尽他的10年退休工资为我们村小学盖起了一幢厕所。

那时,我们村小学还很穷,教学设施还极为简陋,连一间像样的厕所也没有。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概在半埋在地上的几口大土缸里方便。男老师和男学生倒没大碍,可苦了学校里的女教师和女学生,她们要想方便一次还得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徐兴林老师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毅然将他的10年退休工资捐让出来,交由学校建起了我们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像模像样的厕所。有了新厕所后,我们师生好不欢喜,在欢喜的同时,我们又整日念叨起徐兴林老师的好处来。因此,当那年第一个中秋节来临时,学校决定给他举行送月饼活动,以示全校师生对他的爱和眷恋。

月饼是学校里的老师特意进城买来的,两大盒在当时看来相当不错的精致礼品。由校长亲自带队,部分老师和从各年级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加上少先队鼓乐队,一行50个人组成的慰问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徐兴林老师的家离学校不是很远,如果从学校背后插近走,过几排垅田,再翻过一座小山岭,顶多20分钟的路程就可到达老徐老师的家。可那天,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径,我们从学校门口大路出发,经过村委会,再走过我们乡政府,顺着去县城的大路,我们一路敲敲打打,沿途吸引了无数群众。他们一听说这是村小学给退休的徐兴林老师送中秋月饼,都纷纷朝我们队伍伸出大拇指,以示他们心中的欣喜和认同。由此可以看出,徐兴林老师在乡亲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结果,到达那个村庄时,我们的慰问队伍猛增至100余人,都是沿途一些群众自愿加入进来的。

徐老师并不知道学校要来给他送中秋月饼,当一百来号人的慰问队伍吹吹打打走进他家并不宽敞的门院时,他和徐师母着实惊呆了。片刻的惊呆后,两个人顿时脸上笑开了花。尤其是徐老师本人,简直就像一个大孩子一样,笑得根本就合不拢嘴。他一会儿跑屋后面,又一会儿跑屋前面,忙着为我们搬凳椅倒茶水。那么多人,不是一下可以招呼过来的,我们都自觉地退到院外,只让校长和几位老师留在屋里。

突然,屋里传出老徐老师的一声嚎啕大哭。

我紧张地从其他人缝隙里望过去,就见老徐老师双手搂住月饼,被校长双手扶住……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看得起我啊……”徐老师双肩抖动得厉害,那样子很动情。

我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心震得咚咚直跳,看着徐老师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在校长怀抱下一次又一次地,放肆地嚎啕大哭……

月饼的文章8:月饼与嫦娥

这些年,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都会热烈的互致短信,热情洋溢的祝福和祝愿的话,让人心里幸福着,愉悦着。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

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

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优越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优越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然而,最终也不会因为这块月饼而彻底沮丧,缺憾总会有,但不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不过,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围在奶奶身旁,听上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把漏风的牙使劲兜着,语速总是放的那么慢,像是自言自语,仿佛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又像是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又像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后,期盼夫妻重圆的生动场面。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让懵懵懂懂孩子们还是知道一些中秋节,月亮,月饼,嫦娥,后羿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人世间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那份情感。当故事讲完,奶奶仍然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时,孩子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了奶奶手中没有吃的月饼上了。

年年的中秋节就像讲述这个古老神话故事一样,不停的重复着,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传给下一代,月饼还是那样的月饼,孩子们更加幸福地把各式各样的月饼咬上一口,还会大声说道,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么甜,那么香。嫦娥仍然是神话中的嫦娥,孩子们会齐声问到,她为什么偷吃药,上了天。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

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

月饼的文章9:祖母的月饼

文/谢文华

我的老家在湛江徐闻,老祖母今年已经93岁,但依然精神抖擞,满脸红光。加上今年,祖母就已经和我一起度过33个中秋节。如果要问我,哪一年的中秋最难忘,我一定会说是二十年前的那个中秋节。因为那一年,祖母给我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枚月饼。

那年,我正念小学三年级。父亲和母亲跟随到珠三角打工的浪潮,去广州打零工。我和妹妹则成了留守儿童,交由老祖母来照顾。祖父在我六岁的时候,得了风湿性心脏病撒手人寰。老祖母便成了我们这个家的主心骨。

那时候,徐闻乡下的生活并不富裕,虽然父母外出打工,每个月都会寄回来200元生活费,但除了吃喝,已没有太多结余。那一年的中秋快到来时,我和祖母一致认为爸妈会回家过佳节。因为以往中秋节,全家人都是齐齐整整,团团圆圆的。按照老家的习俗,如果中秋当天不能合家团圆的话,那么全年的运气都不会好。于是,爸妈回家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和妹妹整天沉浸在欢乐之中,因为爸妈很快就回家了,他们会给我们带回最喜欢吃的莲蓉蛋黄月饼。直到中秋节当天,我们兄妹两人陪着老祖母在村头的石磨边,从早上一直等到天黑,爸妈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我和妹妹哭得鼻涕直流,我们一边哭,一边喊着爸妈。老祖母眼圈红红的,她牵着我们的小手丫,含着泪水说:“乖孙们,咱们回家去,奶奶给你们做月饼。”

回到家,我和妹妹围坐在八仙桌旁,泪眼汪汪地看着祖母忙碌的身影,只见她和面、搓粉、做馅、打模、定型,最后在炉子里变出一个个月亮型的金黄月饼时,我和妹妹欢快地跳起来,眼角的泪水被此刻的幸福填满。每个月饼的馅里都有花生、杏仁、芝麻和瓜子。可能是老祖母做的月饼与众不同的缘故,又或许是香味太吸引人了,村里的左邻右里都赶来我家品尝老祖母的月饼。大家吃完后,都纷纷举起大拇指。

随后,乡亲们和我们一起拜月光,追月神。在热闹声中,小伙们和我兴奋地喊着“奶奶……奶奶……”此刻,老祖母似乎成为大家的。我吃着月饼,喝着清茶,听着老祖母的童谣进入梦乡。远方的父母今晚再也不是牵挂。

那个中秋节,距离今天已经整整二十年,我们兄妹两人也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今年夏天,我和爱人终于迎来我们的第一个宝宝,梦想在此刻终于圆满。市面上销售的月饼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今时今日的幸福生活,让我更加怀念当年老祖母亲手做的月饼,还有村民们那淳朴敦厚的乡情。

现在,爸妈再也不用出外漂泊打工,老祖母也身体健壮,三位老人家在城里安享晚年。宝宝健康出世,全家和睦欢乐,人生能有这等圆满,此生足以。

月饼的文章10:母亲为我们烙月饼

文/王丽芹

时至中秋,超市里早已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月饼,空气中都弥漫了一种香甜的味道。而我最爱的,还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

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了。为了庆祝全家团圆,母亲破天荒地说要给我们做月饼。她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和面、拌馅、擀皮、做剂子,有条不紊。而我们也在一旁帮忙,拿柴火、舀水、刷锅、烧火,专等着月饼下锅。

母亲终于制作好了最后一块月饼,把它们逐一摆进大铁锅里,然后接过我手中的烧火棍。因为烙月饼的火候很重要,既不能太急,也不能太弱,她要亲自掌握。仿佛等了很久,终于闻到了一股清香,母亲将滚烫的月饼取出来,放进我们的盘子里。顾不得烫嘴,我们就赶紧吃起来。月饼里有冰糖、芝麻、花生仁、瓜子仁,都是平时不多见的东西,感觉特别好吃,几乎每人都一连吃了两三块。

时隔多年,我一直念念不忘母亲当年烙制的月饼,那种香、那种甜,就算再优秀的糕点师也做不出来,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

月饼的文章11:甜蜜的味道

文/王世虎

在我心中,最好吃的月饼,永远是母亲亲手为我们烤制的“土家月饼”。

我出生于神农架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土家人,她做月饼的手艺,净得外婆真传,堪称一绝。月饼的饼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先把和好的糯米粉揪成大小相同的小团,并擀成一个个圆饼,再把馅儿包入面饼内,挤压成月饼的雏形。馅儿的种类有豆沙、桂花,还有花生仁的,上面再均匀地撒上白芝麻粒,贴在自家的平底铁锅上,用文火慢慢地烤。有时,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小刀在月饼上“雕刻”出各种好看的花纹和图案,来增加美观性。

待到芝麻烤得发黄时,一股糯米香与豆沙、芝麻等混合成的诱人香味,瞬间就弥漫了整个屋子,直往人鼻孔里钻。我们兄妹几个的味蕾早已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地挤进了厨房,虔诚而又激动地看着母亲从锅里铲出一个个焦黄喷香的月饼。“妈,我要豆沙馅的。”“我要桂花馅的。”“好,好。”我们接过热乎乎月饼,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味便直冲入人的五脏六腑,那滋味,浓郁爽口,香醇细腻,沁人心脾,回味绵长。

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下,一边欣赏着头顶的圆月,一边品尝着母亲做的土家月饼,喝着父亲种植的菊花茶,每个人的心中都溢满了温馨与幸福。

月饼的文章12:那年那月饼

文/杨迁美

儿时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在朗月星空下吃中秋月饼了。

记得那是改革开放八年后的中秋,天已向晚,家里烟囱迟迟没见冒烟。我怕父母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故意找话茬提醒:“娘,田美她们家要吃晚饭了,我闻到她家鸡蛋炒黄豆的香味了!”“我见桥娥家门口倒有蜂子窝,她们肯定在吃蜂蛹了呢!”母亲没说话,径直进屋舀猪潲喂猪去了。父亲也没说什么,只对我笑笑就朝门外走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父亲终于挽着裤脚回来了,腿肚上还粘有泥巴,左手的稻草上串着几条小鱼和泥鳅,右手掌托着一个纸袋筒。真希望它是月饼。

我连忙凑到父亲跟前,接过纸袋,迫不及待打开。是月饼!真是月饼,父母没有忘记。这是上面布有芝麻的那种月饼,我已一年没吃过了。正想从纸袋里掏出一个尝尝鲜儿,姐姐从里屋出来了,一把将月饼夺了过去,放在堂屋饭盆里,说:“馋鬼,等月亮出来了再看着月亮慢慢吃!”我悻悻地“哦”了一声,恋恋不舍地朝着月饼吞了吞口水。

吃完饭,月亮已悄悄挂在天边。我想快点享受与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欢乐时光,便央求母亲把月饼分了。姐姐、我、弟弟、妹妹、奶奶一人一个,纸袋里还剩一个月饼,那是父亲和母亲的。父亲说,月饼一斤6元钱,恰好6个。

拿到属于自己的月饼,我正想痛快地一口气吃了。瞥见懂事的姐姐用手慢慢抠月饼上的芝麻尝,也忍不住馋劲用手抠芝麻吃,真香!其实,一起玩捉迷藏的小伙伴们都是抠吃芝麻完后才开始小口品尝月饼的,只有杨启模老师家的小儿子春凯和月饼店家的女儿军凤手中的月饼吃了一大半。我真是羡慕他们。

那晚回家时我和姐姐手里的月饼还有一大半,姐姐的半边月饼用作业纸包好放在书包里挂在板壁上。为方便明早一醒来就能吃月饼,我把残饼往床头木箱上一搁就睡大觉去了,梦里全是香甜的月饼,一大堆,全家人都在尽情地吃呀吃,笑呀笑,好开心!

第二天醒来,想起昨晚省下的月饼,急忙反手去箱盖上抓,却什么也没有抓到。我的月饼呢!怎么没了?问了家里的所有人,都没动过,我急得大哭了起来。

母亲帮我里里外外找了个遍,最后我们循着饼屑的痕迹在老鼠洞里找到了月饼!黑黢黢的,被老鼠啃得只剩圆滚的一小坨。望着自己舍不得吃的月饼竟然被老鼠啃了,我气极了,恨不得自己有特异功能把家里的老鼠全杀死,却见鼠妈妈带着一窝鼠仔仔“唧唧唧”叫唤着惊慌失措从我眼前闪过,我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只靠种田种地过日子,地里蔬菜倒是长得好,可集市离我们寨子远,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一辆车来,走路去赶集需要两三个钟头,乡邻们从没想过要把蔬菜挑到集市去卖。我家靠一年卖一头猪或几年卖一头牛或零星出售些农产品维持日常开支,加上还要培养我们四个子女读书,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哪有尽情尽兴吃月饼的奢望呢!

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四姊妹都有了幸福的家庭,平时想吃什么都可以到超市尽情选购,有房有车,何况区区几个月饼呢!今年中秋节又到了,要带家小回老家看望二老,去超市里买了苹果、石榴,当然还买了我最爱吃的月饼,一口气买了五百元。

以前回一趟家要一整天,现在,自驾车只要两个小时。

我把买来的水果和月饼递给母亲,母亲在围裙上抹抹手乐呵呵地说:“现在月饼多得吃不完,今天早上刚收到你弟弟从毕节寄来的几盒,你妹妹也从县城托人带来了月饼放在堂屋里!”

我说:“娘,现在的月饼越来越好吃了,等会儿我们都要多吃点。不知道今晚老鼠还会不会跑出来偷吃月饼,也不知它们都爱吃什么馅的,我准备了牛肉馅、蛋黄馅,还有五仁馅……”

母亲笑了笑拍拍我肩膀:“妹儿,自从我们家新修了房子后家里就没有老鼠了!”

月饼的文章13:月饼情

文/李晓佳

时光如流水,总在不经意间静静地流逝,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秋夜更加雅致幽静,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我满心欢喜地看着微信留言,那是远在北京工作的表姐发来的:“晓佳,三年了,我决定今年中秋回来看你,听说你搬家了,快把地址发过来”。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心中的思念难以言喻,一心盼着表姐的归来。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一直没有表姐的消息。忽然,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快递员派送包裹,我一边下楼,一边嘀咕:“最近没有网上购物,怎么会有快递?”当拆开快递的那一瞬间,我愣住了,那是个精美的月饼盒,在盒子的最下方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工整地写着:“晓佳,因为中秋节工作忙,我不能回来了,所以我特别在微信上留言,问你新家的地址,这样可以寄一盒月饼,送一份心意,给一个惊喜”。

一块月饼一片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透过那盒醇香的月饼,我感受到了真挚的亲情和绵长的温暖。

小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每个炎热的暑假,表姐顶着烈日来到我家,帮助我攻克数学难题。晶莹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滴落,但表姐毫不在意,先是右手扶头思考,然后逐一讲解,不时用双手在空中比划着。当我陷入疑惑时,表姐一遍又一遍重复地解答。

每逢中秋,表姐总喜欢把一块月饼塞进我的书包里,至今我闭上眼睛,仍能回味那一丝丝的香甜。

后来,表姐为了生计而远行,父亲患了重病。我只好打长途电话向表姐求救,当我得知表姐因房屋装修没有存款时,我的泪哗哗然流了下来,但在电话的那一边,表姐郑重承诺:“晓佳,别担心,如果急需用钱,我就到朋友家去借,一定帮你度过难关”!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半睡半醒间,传来一阵敲门声,我匆忙起身开门,一盒月饼突然闪现眼前,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借着朦胧的月光,我终于看清了那人的容颜,竟然是我日夜思念的表姐……

月饼的文章14:千里寄月饼

月盈月亏,日月轮回,仰望天空那一轮金色圆盘般的满月,我就想起了2007年中秋节前夕收到从上海寄来月饼时的情境,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春去秋来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2007年农历八月十三,我正在家里忙活,只听见邻居在楼下呼喊,说有一个特快专递让我下去领取。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是谁给我寄来的特快专递,也不知道寄来的是什么东西。下楼后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是我的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邮递员一再说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我家,担心寄来的月饼过了八月十五。我一边在特快专递上签字,一边感谢邮递员。邮递员走后,我双手抱着弟弟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寄来的月饼,虽然月饼仅有几斤的重量,但顿时觉得沉甸甸的。

中秋明月夜,千里寄相思。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仲秋之夜,皓月当空,皎洁明亮,银辉似水,普照万家,阖家于天庭院落之中开心欢宴,饭后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食月饼边赏月,该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幸福啊。然而,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亦有悲欢离合,我的弟弟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求学,而后在那里参加工作、安家落户,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兄弟就不怎么方便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很难和家人团聚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07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望月思乡的弟弟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邮政部门开展的“思乡月”邮政特殊特快专递活动。于是,他到附近超市精心挑选购买了几盒上海产精致的月饼,然后到邮局用特快专递邮往山东老家。因为我的父母家住农村,而我住在城里,弟弟担心邮寄途中周转耽搁时间,就把月饼寄到我家来了,并附言说一家一盒月饼,事先他并没有电话通知,许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

中秋佳节家团圆,游子千里送亲情。来不及半点怠慢,我急忙给弟弟打去电话,说月饼已经收到让他放心,紧接着急忙驱车把弟弟寄来的月饼送到农村老家,送到父母、兄弟面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一听说是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见到月饼如见到弟弟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弟弟从遥远的上海打来的。通讯的方便快捷,早已缩短了游子和家乡的距离。可当母亲得知这几盒月饼仅邮费就近四十元时,老人家心疼得直数落弟弟,父亲在一旁插话说,这是做孩子的一片心意,并不在乎钱多钱少。是啊,弟弟从千里邮寄来的是简简单单的几盒月饼吗?不是,他寄来的是一个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仰望明月,是那些脉脉难诉的心曲,将瘦瘦的月牙填充得丰丰盈盈、圆圆满满。那是远方亲人的牵挂、思念和祝福,都寄于了月儿,它将随着月光的清辉漫漫,传递给远方的游子亲人。月例来是被人们寄于深情的。月悬于天,距人间何等遥远,可人们却喜欢对月细语,诉说心曲,是因为月的阴晴圆缺正合了人悲欢离合的心境吧。仰望明月,此时此刻我也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如今弟弟又到祖国南疆海南工作,弟弟:你在他乡还好吗?遥祝弟弟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月是故乡明。我想,弟弟心中那轮家乡的明月,一定更圆更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