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荷塘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荷塘文章1:南莲小记
文/茌山博客
家乡的南莲荷塘,是我和妻子散步时常去的地方。说不清为什么,每次看到她,总会心情豁然,心境坦然。好久没去看看了,心中未免有些牵绊。恰巧,傍晚偶得空闲,便萌生再游南莲荷塘之念。
妻子拉着我的手,像孩童一般,久违的兴奋。她对南莲荷塘那方水面情有独钟,那是她心中的一份牵挂。说笑间,已走近南莲荷塘:荷香扑鼻,沁人心脾;葱葱郁郁,生机盎然,好一派绿色葱茏的世界。我不禁感叹时光荏苒:上次来荷塘,荷叶才初伏水面、刚露新绿,而今却绿色正浓、荷香满塘?
南莲荷塘,温馨依然,亲切依旧。毕竟她熟悉了我们的脚步声,听贯了我们的欢笑声,欣赏过我们高亢的歌声,也聆听过我们粗犷的呐喊声。而今的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铺天盖地的荷叶,参差不齐的布满了整个水面,场面蔚蔚壮观。虽看不到昔日宁静安详的水面,却增添了许多葱茏盎然的生机;虽不见了往日鱼翔浅底的景观,却增添了几分醉人的诗情与惬意。
徜徉在荷塘中间的林荫小道上,迎着扑面而来阵阵芳香,心情格外舒畅,脚步也倍感轻盈。驻足荷塘,深吸一口气,荷香顿时浸满周身,你会感到说不出的轻松,一天的疲惫随之散去。放眼四周,田田的荷叶,绿意葱葱,就像舞女的裙,朵朵洁白的荷花点缀其中,什么叫“锦上添花”,不言而喻。偶见几只青蛙跃上荷叶,微风吹过,舞姿轻盈曼妙,悠闲自得。夕阳照耀,余晖浸染,波光粼粼。真乃绿色葱茏荷塘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或许这就是人们追寻的人间仙境?难道这就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如此之美景,如此之仙境,仙女恐怕都会驻足留步,流连忘返,何况我们凡人呼?
时下,家乡的旅游、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古楼的复建,仰山书院的重建,仿古一条街的落成将会大大的提高家乡的文化旅游特色。南莲池的进一步开发已迫在眉睫。不久的将来,家乡的南莲荷塘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时的荷塘定会声名远播、香逸九州。久负盛名的南莲“十孔藕”也将再一次为世人所瞩目。我们期待着……
折一支荷花吧,她太漂亮了!妻子商量的话语拉回了我远飞的思绪。这怎么能行,荷花乃荷塘的眼睛,失去了眼睛,荷塘就失去了她特有的魅力和神韵。南莲池也如同家乡老县城的眼睛,清澈、透明,她的朝气蓬勃和万里飘香必将引来世人的更多瞩目。我选了一支中等大小的荷叶送于妻子,她的笑容绽满了脸庞,也绽满了整个荷塘!
荷塘文章2:千亩荷塘万般景
文/唐吉虎
去贺绿汀故居的途中,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一片荷塘,青翠的一片,荷花正在开放,从车窗向外望去,只见荷塘中间无序地开着些粉红嫩白的荷花,映衬在绿叶中间,还没有集中开放,但是很美。同行的几位美女作家不禁惊呼,说要下车去赏荷,但是因为行程比较紧张,而且当地作协一行人在前面作为我们此行的向导,我们不便独自下去赏荷。虽然有些遗憾,但想到回程的时候还会经过这一片荷塘,大家暂时把赏荷的心情按捺下来。
本来此行的重点是贺绿汀故居,可是心里思念着千亩荷塘,倒对此行真正的目的地少了部分兴趣。回程的时候,来到荷塘,车停在新修的公路旁边,一眼望去,目光所及,居然望不到边。这里似乎是一片绿色的海。我自认视力还可以,这千亩荷塘还真不是吹的,也许实际并不止这么多。
女人有爱花的天性,车停下来后见到成片荷塘即发出一阵惊呼声。我天生的缺乏一种审美观,现在还没有到荷花盛开的时候,花开得不多,只能看到荷叶中间间或开出的几朵荷花,当下第一个疑惑是当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来的,相比之下,居然有些神伤,只能感叹文豪毕竟是文豪,我等粗鄙之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唯有崇拜敬仰。
下了车,近距离地走到荷塘,在白天看荷,与朱先生晚上行走在荷塘边上是另有一番景致,而且这千亩荷塘又哪里是一个小荷塘所能相比的。连片的荷叶,在微风轻拂处,轻轻晃动着,此起彼伏,在荷塘中轻轻摇曳,似乎是在跳一场大型的集体舞,看着又不像,又似乎是阅兵式上的军人的英姿,间或含苞欲放的荷花倒成了指挥旗。
行走在荷塘中间,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深深呼吸几口,天然的清新空气,在城里是吸不到的,心情一阵舒畅。偶见的几朵开放的荷花,粉嫩的莲座中间似乎看到了坐在上面的观音,徒然之间,心灵受到了洗涤。
荷塘里偶然传来了几声蛙鸣,循声望去,一只刚刚长成的小青蛙蹲在滚动着露珠的荷叶中间,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我们,刚刚叫唤的几声似乎在欢迎着我们,又似乎是那一只警惕的乖乖小白兔,告诉我们这些来访者:妈妈不在家。
千亩荷塘除了能提供给我们观赏外,还是当地农民的经济作物,莲籽能采摘下来做食物或药用,而莲藕却是家庭的美味菜肴。想像着农民在荷塘里挖出清脆的莲藕送往市场的时候,那一份艰辛已经不是我们所能体会到了,但是这一片荷塘给我们留下的却是难忘的美景。
荷塘文章3:禹山荷塘
文/王玉珍
知道禹山水库是因为荷花,来到禹山水库还是因为荷花。
禹山水库位于嵩县饭坡,从县城出发,驱车约三十分钟即可到达。
水库地势低洼,像被两山捧在掌心的一块碧玉,在杨树林编织的摇篮里,恬静舒适地做着美梦。她不像陆浑水库,能一下子撞入你的瞳孔,美得大胆而热烈。她是低调的,不张扬,不喧闹。顺着蜿蜒的小路,捧一份谨慎、虔诚,才能一睹她的芳容。这也许就是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吧。
我们顺着小路,慢慢地走近荷塘。
下至半坡,透过树梢,间或看见一片片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地簇拥着,可真是“绿荷相倚满池塘”啊。
走到坡底,站在水库边,一幅“荷塘夏韵”的画卷铺展开来。
荷叶像是姑娘的遮阳帽,绿得新鲜,绿得闪亮,绿得逼你的眼。“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荷花点缀其间,含苞的、吐蕊的、绽放的,或害羞地躲在叶后,或大胆地舒展腰肢,或犹抱琵琶,或众星捧月。它们粉得那样剔透,粉得那样洁净,错落有致,摇曳生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水库外围的小路,走在上面颇有点儿丛林探险的味道——有时很陡滑,需半蹲着身子,小心迈步;有时临近水库,似乎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水;有时又突兀地进入水库中,只需换个角度,便“宛在水中央”……也许这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荷本无语,自有多情人拓荒成蹊。
一路走着,不时有人与我擦肩而过。游人三五成群,轻声细语,不愿打扰荷的美梦。
相比于牡丹之“花开时节动京城”、菊花之“满城尽带黄金甲”、腊梅之“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更喜爱这幽谷荷花之“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荷花亭亭玉立,碧叶随波舞动,开合有度,“卷舒开合任天真”。
一千多亩的荷塘,处处似曾相识。每一株荷花,每一片荷叶,每一个莲蓬,都自有一身质朴,守护着一池宁静与闲适,在这穷乡僻壤,散发着清香。
偶见荷叶枯萎,我也不会黯然神伤,那不过是“暂谢铅华养生机”,为的是“一朝春雨碧满塘”。
暮色从沟底升腾起来,游客渐渐没了踪影,站在大坝上回望,禹山水库那一池夏荷,在静谧中渐渐朦胧了。迎来这一个黄昏,等待下一个清晨,日落日出,花开花谢,一切皆从容。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荷塘文章4:荷塘闲舍漫笔
文/青菟九品莲
浮生里觅了些闲情逸致,不知怎的,很想亲自挖个荷塘,于上建个竹楼看风景。寻了一块风水宝地叫“新浪”,就此欣然安居。
不少网友的才华才情令人赞赏不已,然总感到,如果武林高手无招之招才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无情之情,是不是情谊的最佳状态?但愿人情淡一点,真心方能显现一分吧,这就是为何懒于应付人情世故的缘故吧。如此好比大浪淘沙,如能接受几分冷淡检验,彼此习惯又投缘的,最后必定会是我的知音。无求于他人,也无法替他人谋取什么,意气相投就好,你木桃我琼瑶,唯社交应酬那一套,少来也罢。网络的若即若离,很符合我的懒惰,但愿我的飘忽,他日不会令网友们惆怅才好,若远行,不要提人生自古伤离别。手指轻点,只消十秒,荧幕前的所有立即消失,什么部落什么荷塘都是幻象。噫,有来过么?谁来过?没来过,谈何离别?而谁又能不离别?
如今,荷塘雏形已具。忽然想为它写点什么,不是总结,只是几句废言。把心路历程记录下些许点滴,有朝,兴许来寻些蛛丝马迹。
关于荷塘,古人前者早已经写穷了,说尽了。笑,自己浅白的人生体验和笔头能侃出啥名堂?怎么装酸腐气也不配给前辈磨墨啊。荷塘这题材,真的不好下笔。呵,希望它首先是个能做心灵spa(香薰水疗)的地方。
爱莲,尤重九品净莲。然而未尝真正领略净秽无差别,未尝修来道悟几分,未尝证得般若半点,无法言述什么是云霓,什么是淤泥,何为莲骨,何为莲心?雨幕朦朦时分,拾级上竹楼,倚窗远眺,和讯部落熙熙攘攘,满眼春色。近只观那水里亭亭袅娜的,姿态各别,逐一细赏,时光也似乎凝结放缓了……阵阵轻飔携暗香漫透入心灵,闭眼感受鼻端清凉的出世芬芳,恍如将此俗尘魂魄也浸了甘露漂过一般。此情此景,水帘外的那个便痴了,谁又能解斯人痴?
爱乐之人自然备有好音乐。寒舍无长物,只这点家珍,谁欢喜便拿去——梵呗、国乐、瑜伽音乐、冥想曲、心灵音乐等乃是最爱。音乐于我,不是拿去拼取攀爬、研究挑剔、苦弹死修的,是拿去奉献的灵性宝物,最欢乐的时刻就是和大家分享这些宝贝。童年和少女时代常常会为了一首喜欢的歌买下整盒卡带,如今也会为了寻觅一首独特的心灵音乐找遍数十个网站,也坚决不传播靡靡之音。爱音乐,已刻到骨子里,不禁又为已经迷醉的生命添上几分痴气。常常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练笔。一直把写东西看作减压方式,乃无心玩耍,写博是否成年人的游戏?听说玩博是今人最热衷的,竟然一不小心就赶了回时髦。
某日心血来潮把荷塘弄成了黑色主调,缘何,因主人是只喜欢夜晚的蝎子,夜晚总给我无尽的灵感源泉,大部分的鼓捣都是夜晚完成的,所以就不要笑主人摸黑装修了。装得不好也可以赖天黑看不清,就这水平了。好友们且放心,主人不曾学那射雕里的瑛姑,在荷塘布满机关,大家只管信步踩来,管您是笨重大脚还是三寸金莲,水上飘或是留下深浅足印都无任欢迎。
荷塘闲舍不是幻境呵,它如此真切地矗立在我的生命里,拨动我的心弦。
其次,希望这里是我的书房,是学习、修炼的地方。的确,学到了该学到的,也被迫注意到了很多不该注意的,有些甚至是散发着臭气的垃圾。这些劳什子的广告贴满门外,稍不留神就误撞进花街柳巷。网络时代,声色犬马无孔不入,各种咨讯铺天盖地,难免沾染几分心浮气躁,只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过后一无所得。好怀念那书香盈袖的年代,把亲手做的书签,轻轻夹在卷间,一盏小台灯,一支钢笔,伴神思遨游上下五千年。仍然欣赏那纯文学的年代,很难接受如今那些香艳媚俗、张扬露骨的文风作派。仍然喜欢时不时写些慢节奏的文章,让自己靠近那种静心淡然的氛围,抖落一身都市烦嚣的味道。既然荷塘闲舍已经基本建成了,决定从明年开始减少上网时间,减少每月博文的数量,多冶炼精简便是。
末,希望荷塘闲舍是和知心好友相识相聚的地方。博文不过是问路石,若无人回应,写过了就过了,有回应的多谢了。素来随意不随便,题材可以海阔天空,用词可以五花八门,文稿不必过度精雕细琢,但须情真意切,至诚为上。网络身份可以隐匿,但这颗心应该真实无伪,坚持的不多,这一点总是要坚持的。
莲池大师《七笔勾》有云“盖世文章一笔勾”,文章盖世,仍能放下,古贤境界让人仰止。荷塘闲舍至今那一百多篇文章十几二十万字,虽属粗糙寻常物,但能否“一笔勾”?虽然明白,随缘挥洒痴气罢了,永远不可能写成大气候,也没有那个心。饶是如此,对于这些曾经带给我快乐的精神食粮,做得到一笔勾吗?如果有一个设置,是销毁荷塘上所有的一切,有勇气按下去吗?明知是废话废纸,仍然还留恋吧。即便能毁了此间繁华,心里是否能从容如水上画图般才成型就消失,不落痕迹?若是藕断丝连,如何断得,如何放下?连废纸都不能放下,又能放下什么……
说到底,网络部落里大多并非是名利客,只默默打理个人园地,不乏情真意切、才华横溢之辈,他(她)们生动的面容、热情的话语常在心底回旋,我何尝不欢喜这些心灵之交?他们是否知道这个荷塘闲舍也只是个私人休闲度假地?唉,多少人为三餐奔波,多少人尚在流离失所,荷塘主人在这儿做什么心灵spa,是否太奢侈了?又真的热爱文学么,恐怕还是把玩其味,不谙要领,乱弹一气罢了。
只不过刚刚从火线撤下来,能否容许拖着七痨五伤的疲躯到这儿来躲躲懒,哪天歇够了重出江湖,寒舍也就不再费心力了。文学,颇能怡情养性,然而锦绣三千、珠玑百斗终归妄想,也不愿停滞此境沉搁了去,玩耍够了便会抽离。若花开,就由它开了,若枯萎,就由它枯了,它自荣自枯,正是人生的现实写照,人生本来如此,天下又哪有开不败的莲荷?眼前的琵琶与茗茶,欢歌笑语,一切的一切,不能当真,无需认真。
只是,只是,恐怕有人已经,坠落真里了……
荷塘文章5:荷塘童趣
文/卜庆萍
我们的村子,因村里有一口荷塘,遂取名荷塘村。
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佛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往西,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塘水常年清澈,藕莲丰饶,村里人与它相偎相依,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情趣。
春来荷塘即展开风姿,一塘碧水像一面镜子铺开一片秀色。荷叶初露,嫩嫩的,圆圆的,巴掌一般大小,似一个个可爱的花朵,稀稀疏疏贴于水面。垂柳依岸,秀丝轻扬,花木葱郁,尽收水中。“嘎嘎”春鸭擦过水面,携来一片灵动和生机。绮丽彩云摇摇晃晃,亦来此安然信步了。
阳光下塘水闪亮亮地泛着清波,母亲到水边洗衣淘米是惯常的事。我只顾跟在母亲身边,坐在往荷塘延伸的木质浅桥上,双脚浸于水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了。一群馋嘴的鱼儿游来,吮吸我的脚丫,挠得痒痒的,我直想笑。伸手捕捉它们,又怕到头来连个影子也收获不到,只好抿着嘴,屏住气,任由它们嬉闹。有时按捺不住,脚一扬,撩起银亮亮的水花,鱼儿倏地扭头,逃得了无踪迹。
初夏,荷塘一片红艳。荷花或挺着粉红色的朵儿,或露出灿然的笑脸。田田的荷叶或不忍离开水面,或干脆跳出来,亭亭玉立,硕大浑圆,蓬蓬勃勃,风起时展枝弄舞,生出一片柔情。一塘荷香随风散溢,醉了村子,也醉了童年。
在飞舞的时光碎片里,最深浓的记忆,莫过于盛夏采莲了。
盛夏的莲蓬胖娃娃似的在荷叶间闪烁,微露的籽儿齐整整地排列着。甜甜的莲子,若古代的少女,隐居深闺,不肯抛头露面。或许爱莲之饱满,或许念子之甘甜,年少的我竟能在两米水深的荷塘里,赤身游水去采莲,说起来亦算得上骄傲了。别的不说,单直挺挺的刺杆,密麻如针,脾气怪异,就是看上一眼,也会怕得要命,偏偏又有纵横交错荆棘一样的刺梗暗潜水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怒不可遏,猛咬一口。不过,在我面前却由不得它们发威。我会匍匐在上面,左分右挡,青蛙一样爬过去,在深水塘里采得一棵棵夏莲,这种趣味和斩获确实令人惬意。手握大把莲蓬,加之体力减弱,回游可谓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一定要有绝好的水性,万不可效仿。对城里孩子来说,当是不可思议,但人生着实需要勇敢地面对一些事情。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只有十一二岁。
我的家乡,北方的一个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谓。而今,荷塘一望无际,翠绿的荷叶铺天盖地,洒在其间的点点红艳,盈满夏季的田畴。村里村外被浓浓荷香包裹着,而我也在荷的清芬里一年一年地长大了。
荷塘文章6:荷塘,没有月色
文/影子
也许,在你看来,这是很简单的一幅荷花,或是燃烧着……
然而,这份鲜艳却是她的魂!
偶热间,我也去荷塘,那些婷婷玉立,宛若水中的姑娘,翩翩起舞……
白的纯净,红的嫣然!
莲子,花,颈,还有那扎在泥土之中的莲藕,我关注过她的一生,就这样在泥土之中“走过”四季……
我欣赏有个豁口的叶子,还有泥土中的节节相连!
午后,夕阳真好,微风正好,水波荡漾,有鱼,花很美,水珠在莲叶中摇晃……
看完这幅画,我走了!
荷塘文章7:冬日荷塘
文/王尚桐
冬日荷塘,空旷寂寥,别有神韵。塘水清冽澄澈,塘周枯黄的芦苇在冷风中轻轻摇动,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几只鸟雀叽叽喳喳从芦苇上掠过。荷塘中白荷、红荷早已凋零,如盖的荷叶由绿变黄,面对水面上枯败荷叶,心内顿生“菡萏香消翠叶残”苍凉之感。
残荷在荷塘中默默地伫立,景致委婉而凄美。眼前的荷,虽然不再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之绚丽多彩,也没有“红白莲花开工塘,两般颜色一般香”之绿叶翠盖清香飘逸。香消玉殒,霜冷莲房。但它们,依然在飒飒的寒风中秉持着傲霜斗雪的铮铮风骨。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北宋书写《爱莲说》的周老先生,衣袂飘飘,淸癯凛然的立于荷畔以荷喻志的那种昭然气节和理想抱负。冬日里更能体会到“莲,花之君子者也”由衷赞美的高远意境和对清雅脱俗,品德高洁这一为人之本的精辟诠释。
夕阳晚照,落日熔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塘瑟瑟半塘红,落日余晖轻洒塘面,粼粼波光金光灿灿,为冷寂荒芜的荷塘又平添了热烈和温暖。晚照中的残荷落叶枯枝,有的亭亭玉立,光彩照人,有的相携相依,虬曲躬身,不屈不挠。霞光映照,倒影水中,变幻出美轮美奂的几何形状,抽象线条性的剪影,呈现出一幅幅予人于无限遐思的水墨画卷,静谧而不失灵动,沉默而不失意境内涵。荷塘边,独享这份宁静,望着荷塘中一株株不蔓不屈的筋骨,枯黄的残荷纹理还是这般清晰和质感,枝干还是这般挺拔和不折,内心不由涌出阵阵敬意,顿觉冬日岁月可以如此静好。而残荷听雨的雅趣却荡然无存。
夏日炎炎,荷香阵阵,秋风送爽,摇船采莲,冬日严寒,下塘挖藕,看那挖藕的乡民,脚蹬长筒防水靴,在污泥中辛勤劳作,每当挖出藕节,洗却泥污,看着那状如婴儿手臂的莲藕,在冬阳下泛着象牙白的亮色,乡民汗污的脸上漾出收获的喜悦。那白而不冷不傲,“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是莲藕永远的秉性。坚守的是君子洁身自好的节操。节节莲藕生于泥中,从无丝毫的埋怨和张扬,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为了似如翡翠的累累莲子,它昂然挺立,默默恪守的是孕育力量,无私奉献,托举生命的担当和“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居下而有节”的铮铮贞节。莲藕为吉祥高洁之物,还与“廉”字有着共同的灵性和品格,意蕴廉直向上,虚怀若谷,廉洁奉献的精神。莲藕这样高尚的贞节,高洁的品德,正是我们每个人做人之本,也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
田田的荷叶,由绿变黄,亭亭的花姿,由绽放到凋零,昭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起承转合,芳华褪尽,坦然面对年复一年的枯荣。残荷枯枝,无息无声,败叶黄茎销声匿迹。大地田野岂能常绿?人间万物何能不衰?今日我枯,明日你荣,枯荣无常,一枯一荣,周而复始。荷花如此,人生亦然。
漫步冬日荷塘,抬头望天,天蓝云白,俯首荷塘,天光水亮,大路通畅。
荷塘文章8:母校的荷塘
文/熊田静
夏日周末的清晨,当太阳还没有散发热烈光芒的时候,我送女儿去师范校园上家教课。
对女儿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而我却不同,当我走进母校,我的目光和思绪就在搜索和回忆中不停地交错。
回想16年前,年少的我带着一脸的稚气,走过两旁种满月季花和雪松的师范大操场,经过两栋学生宿舍,路过一片碧绿的荷塘,再到学生食堂里去打饭,这样的路程,我每天要茫然地重复三次。而今,当我走在这阔别已久的校园中,感觉却是如此亲切!
时间过得真快啊!16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般,回首曾经的校园生活,虽已渐模糊,而此刻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唤醒。
送走女儿,我独自走在种满法国梧桐的林荫小道上,抬头仰望,阳光透过梧桐叶,将记忆剪切成层层叠叠的碎片,从空中铺洒一地,踏着这岁月的斑驳痕迹,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始探访这充满母爱气息的校园。
循着往日的记忆,我来到校园中的那片荷塘。走近荷塘,“呀,荷花开啦!”瞬间,我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放眼望去,满池荷花有的正迎着晨风含苞待放,有的正迫不及待地吐着花蕊,有的已早早地露出娇小而嫩黄的莲蓬,莲柄上还有满是花粉的花蕊,真是鲜嫩欲滴。我站在荷塘边,静静地欣赏着满池的荷花,心中是无尽的喜悦。
一阵微风吹过,那大片大片的荷叶,挨挨挤挤赶集似的聚拢来;风一停,那凑拢的一群便又摇晃着绿色的大圆盘各自分开。几只蜻蜓从水面掠过,带着夏日的气息,留恋于花叶之间,似是传递这夏日邂逅晨风的甜蜜。
荷塘的中间有一座亭子与九曲桥相连,我信步走下台阶,来到九曲桥上。置身于这方荷塘之中,一时间,我已不知在桥上走了多少个来回,只觉眼前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深深沉醉。
太阳已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校园依然静悄悄,偶尔从荷塘边那葱翠欲滴的竹林里,传来阵阵鸟鸣,为这美丽的清晨奏响一支幽雅的乐曲。我尽情地欣赏着,回想16年前,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却从不曾留意过这方荷塘,更不曾为她的美丽而驻足停留。而今天,正当荷花盛开时,我恰巧赶上了。原来,有些美丽,总在不经意间错过!
荷塘的一角,一座名叫“园丁”的白色石雕像吸引了我,那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女教师的形象。她身着长裙,左手握着一本教科书,右手轻抚着耳边被微风吹起的头发,神采奕奕地屹立。
我久久地仰视着雕像,心想: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岁月的沉淀,她无怨无悔地选择着一种神圣而清寂的人生,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执着于自己的追求,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霎时间,我被园丁的精神而感动,被师魂的厚重而震撼。
蓦然回首,忽然觉得我身处的这方荷塘,不也有一种如“园丁”般的执着与坚守吗?季节轮回,世事更迭,却依然保持着它原来的模样,于闹市之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静静地守候着满塘的荷花,任它花开花落,不管繁华或落寞,有人赞赏也好,无人问津也罢,却始终以一种姿态,向人们展示着它独有的美丽与安宁。
我独坐于亭中,看着远处那园丁的雕像,在夏日晨曦中更显得英姿挺拔;眼前这片静寂的荷塘,更有一种脱世的清纯与美丽。
虽然有些美丽,会在不经意间错过,但我想:或许只有坚守过寂寞后的梦想,才能绽放出岁月如歌般的灿烂,就像那园丁;只有经受过风雨后的等待,才能看到生命里最美丽的风景,就像那荷塘,亦如人生……
荷塘文章9:半亩荷塘也清香
文/季川
关于荷塘,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高一时,教语文的张道成老师为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那时,张老师刚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中分头,一袭白衬衫、白裤子,风度翩翩。他讲解此文时,抑扬顿挫,深深感动了我。我才知道语文课并非枯燥无味,原来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这么美丽动人,令人心驰神往。
在我的老家桑园村,村西头也有那么一方荷塘。长宽不过300平方米,只有半亩的样子。每到盛夏,也是荷叶连连,青色满塘。有的荷叶盖很大,撑到塘边,路人伸手可摘。有的荷花白里透红,尖角才露,就有蜻蜓立于上头。叶下有时还能听见鱼儿趁着阴凉唼喋的声音。
记得夏夜来临,我经常跟着邻家叔叔阿姨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荷塘边纳凉。大家事先商量好带几张凉席、几把扇子、几盘蚊香,有时叔叔阿姨还会用网兜拎着一个熟透的大西瓜去给大家解暑。大人们在凉席上或坐或躺,家长里短说开了,我们就趁机在荷塘边捉萤火虫,用一个小瓶子装着玩,直到累了,才肯去凉席上坐一会儿。往往这时,叔叔就会破西瓜给我们吃,他也不用刀切,一掌下去,西瓜就四分五裂了,乐得我们口水直流。
夜再深点,至十一二点的光景,荷塘四周及附近水稻田里的蛙鸣,就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此时,月色安静,夜风轻柔,大家无语,只闻三三两两的蒲扇拍打声,实在瞌睡的早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2003年仲夏,偶然的机会,苏州吴门画派七十七岁的画家张继馨先生,要出版他的一本美术见解专着《馨子砚语》。朋友辗转请我为其校对书稿。洋洋三十万字,花了我整整十五天校对完毕,总算交了差。张老先生过意不去,特地画了一幅《清塘老藕图》赠我。画面几支绿荷,几只红蜻蜓,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
宋朝杨万里清晨送好友林子方出净慈寺,看见眼下的六月西湖,诗兴大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看,他描绘的是西湖啊,面积大,气势大,青青的荷叶紧紧挨在一起,红红的荷花在阳光下亭亭玉立,壮观得很啊!相比之下,我们村的那方半亩荷塘,只能算迷你型的小家碧玉了。
我想,我爱荷花之卓然,爱荷叶之青翠,爱白藕之高洁,与荷塘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心中有荷,半亩也清香啊!
荷塘文章10:千亩荷塘万般景
文/唐吉虎
去贺绿汀故居的途中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一片荷塘,青翠的一片,荷花正在开放,从车窗往外望去,只见荷塘中间无序地开着些粉红嫩白的荷花,映衬在绿叶中间,还没有集中开放,但是很美,同行的几位美女作家,不禁惊呼,说要下车去赏荷再说,但是因为行程比较紧张,而且邵东作协一行人在前面作为我们此行的向导,使不能我们独自下去赏荷,虽然有些遗憾,想到回程的时候也行经过这一片荷塘,大家暂时把赏荷的心情按捺下来。
本来此行的重点是贺绿汀故居,可是心里思念着千亩荷花,倒是对此行真正的目的地少了部分兴趣。回程的时候,来到荷塘,车停在新修的公路旁边,一眼望去,目光所及,居然是望不到边,这里似乎是一片绿色的海。我自认视力还可以,这千亩荷塘还真不是吹的,也许实际并不止这么多。
女人有爱花的天性,车停下来后见到成片荷塘即发出一阵惊呼声。我天生地缺乏一种审美观,现在还没有到荷花盛开的时候,花开得不多,只能看到荷叶中间间或开出的几朵荷花,当下第一个想法是当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下写下来的,相比之下,居然有些神伤,只能感叹文豪毕竟是文豪,同我等粗鄙之人是无法相提并论了,唯有崇拜敬仰之份了。
下了车,近距离地走到荷塘,白天看荷,与朱先生晚上行走在荷塘边上是另有一番景致,而且这千亩荷塘又哪里是一个小荷塘所能相比的。连片的荷叶,在微风轻拂处,轻轻晃动着,此起彼伏,在荷塘中轻轻摇晃,似乎是在跳一个大型的集体舞,看着又不像,又似乎是阅兵式上的军人英姿,间或含苞欲放的荷花倒成了指挥旗。
行走在荷塘中间,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深深呼吸几口,天然的清新空气,在城里是遇不到的,心情一阵舒畅。偶见的几朵开放的荷花,粉嫩的莲座中间似乎看到了坐在上面的观音,徒然之间,心灵受到了洗涤。
地头里偶然传来的几声蛙鸣,循声望去,一只刚刚成长的小青蛙蹲在荷叶中间,滚动的露珠中间,眼睛滴溜溜地盯着我们,刚刚叫唤的几声似乎在欢迎着我们,又似乎是那一个警惕的乖乖小白兔,告诉我们这些来访者,妈妈不在家。
千亩荷塘除了能提供给我们观赏外,还是当地农民的一个经济作物,莲籽能采摘下来做食物或药用,而莲藕却是家庭的美味菜肴,想像着农民在田里挖出清脆的莲藕拉到送往市场的时候,那一份艰辛已经不是我们所能体会的到了,但是这一片荷塘给我们留下的却是难忘的美景。
荷塘文章11:荷塘四季
文/瑶家小妹
村前面有一大片野生荷塘,估摸着有十来亩。荷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荷塘组成,一块块,一汪汪,深的深,浅的浅。它们有的紧紧相依,有的毗邻稻田,有的紧挨着果园。荷塘四周水草肆意蔓延,阡陌之上杂草丛生,散发出一股盎然的野性美。
荷塘处于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小泉眼,主要水源从罐子塘和一个叫“塘井”的泉眼流入,水质清冽。一年四季,家乡的荷塘都呈现出超俗之美。
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春风春雨中,荷塘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一夜间,荷塘就冒出许多嫩绿的小牙尖。开始,只是星星点点的绿;渐渐地,生机盎然的碧色,层层密密实实的绿叶,就会把整个池塘遮盖住了。那不仅是绿,那更是生命的蔓延。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也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探出身子来,用惊奇的眼神打量着这陌生的世界,它们很快便占据了这片寂静的世界,并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久,找妈妈的小蝌蚪便四处游动了,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被微风泛起的清波荡至荷叶中间,在水晶球里摆动着尾巴;点水的蜻蜓在水面翩翩起舞,荷塘呈现出盎然生机。
盛夏时节,小荷初放,整个村子弥漫着淡淡的荷香之中。没有人工荷塘养殖的花冠肥美硕大,这里的荷娇小玲珑,像深闺中未经世事的少女。细看那脸庞,白中透着粉,那是种天然、未经雕琢的素颜美,带着一份甜甜的笑靥。那荷叶上滚落的露珠,是少女清亮、灵动的眸子。清风徐来,舞姿摇曳,使人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诗——“绿伞千把摇碧浪,翠盖万轮旋天朗”。
劳作的村民歇息的时候,树脚下抽一支烟,静静地远观着美丽的荷花,疲劳顿时烟消云散。莲蓬也悄无声息地冒了出来,蜂窝状的孔洞里躲藏着一粒粒莲子,剥开取芯,入口脆甜、清香,又略微带苦,人生的味道大概也如此吧!轻采一片荷叶,回家做个粉蒸肉。荷叶把肉里的脂肪吸收了不少,被绿豆粉包裹着的肉里有新鲜荷叶的馨香,咬上一口,肥而不腻,满口留香。夜晚的荷塘成了昆虫们的世界,萤火虫点着灯笼在荷叶间穿梭,青蛙和蛐蛐儿不知疲倦地鼓噪,一声长,一声短,一声急,一声缓……枕着清风,伴着蛙鸣,闻着荷香,村民们在这自然天成的华美乐曲中酣然入梦。
当荷的罗裙被秋风的双手揉皱,荷塘开始热闹起来。池水下降,到了采藕的最佳时节。采藕讲究技巧,如果在踩或掏的过程中生扯硬拽,藕节很容易被折断。断了,淤泥就会灌到管道似的莲洞里,这样的藕自然是影响了卖相,自家吃也会遭到嫌弃。村里有不少是采藕的好手,在齐腰深的淤泥里,男人们光着膀子,用两只脚轮流交替着把荷杆两边的淤泥往下踩,然后往下用力掏,摸准了藕的位置,再轻轻地往上一托,一根根完整的藕节被双双强有力的双手举起。小心翼翼地擦去它身上的淤泥,如新婚之夜,新郎轻轻地掀起新娘的红盖头,欣喜地看着她娇羞的脸庞。藕节细细长长,家乡人称之为“小藕”。如果说人工种植的藕像婴儿白白胖胖的手臂,而用姑娘的纤纤玉臂来形容家乡的藕再合适不过了。家乡的小藕远近有名,挑到集市上很受欢迎,片刻会被抢购而空。水源的优质,再加上没有任何肥料,藕的味道比人工种植的口感好得多。嫩的藕炒着吃或者凉拌,味道脆甜;较老的藕炖汤喝香甜软糯,为深秋滋补之佳品。
岁暮天寒,到了荷塘最沉寂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红花绿叶,荷塘里只剩下枯败的荷杆荷叶,也没有人去处理。它们有的耷拉在脑袋,有的被折断了腰,还有的湮没在了淤泥中,成为了来年之荷丰富的养料。枯槁残叶,在萧瑟的北风中瑟瑟发抖,好像在唱着一首生命的挽歌,又好像在诉说着对春天的思念。凋零,难道不也是一种美吗?那是生命轮回之美,是奉献之美,是孕育之美。最后,荷塘累了,倦了,它静静地睡了。它在做着一个香甜的梦,它梦见了来年花香满塘,蜻蜓立于荷尖之上……
生命轮回,四季更迭,荷塘就这样装饰着家乡人的春夏秋冬。它不曾向我们索取什么,却向我们默默奉献着它的美、果实以及它的生命。
荷塘文章12:荷塘秋韵
文/大山里的清泉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一别就没再来荷雾塘了。今日故地重游,看见这条十里长坑的秀丽景色,喜悦的心情犹如这荷塘的秋水,清澈中似带有几分陶醉。
荷雾塘,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你虽逾百年,但容颜未改,照样青春焕发,孕育着一茬又一茬的青荷与莲花。
秋日的荷塘,水波漾漾,那铺满水面的荷尽管有点儿昏黄,而那缀满荷叶的露珠,在朝阳下你依然绽放着水晶宝气,绦绦绿波。如此美丽的山塘不敢说叹为观止,也足以令人流连忘返,久久难忘。
我痴痴地望着这宽阔的水面,目视对岸那条孤独的小船,尽管有些孤独,但它却照样在微澜中起伏,旁若无人地在碧空下悠哉,心静如水般的在微风中荡漾。也许是触景生情,此事心境与之一样,在这样清静凉爽的早晨不由地生出几缕孤独和彷徨。
传说这荷雾塘乃南海的观音点化而成,无论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的仲夏,还是烈日炎炎,数月不见雨滴的伏旱,荷塘的水从不见底,也不曾漫岸。悠悠岁月,人们只看见荷塘一岁一枯荣的荷叶与莲花,却没有人知道它的容积与深浅。
又逢秋季,不久前还墨绿如毡的荷叶,已渐渐枯萎,甚至还出现了断枝瘦叶,困倦地漂浮在水面,就像那穿得泛黄了的,被主人抛在荒郊野外的裙袂。叶片相叠,残丫交缠,这是一幅正宗的荷的画卷,莲的缩写,清冷之中彰显出她的婉约与凄美。
我呆呆地看着,思想着。恍惚间,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春韵,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季节更换也是眨眼之间。从那“荷蔓山塘莲潋滟”的繁华,到“昏黄干瘦沉水终”的落寞,这一过程就好似天空中出现一道闪电般的短暂。
顺着荷塘上方巡山而去,孤独的我渐行渐远,然,总未能走出这荷塘的边沿。我佝偻着弯弯的脊背,沉溺于这轻音乐般潺潺的溪水,痴痴地望着这逶迤的群山,氤氲的山岚,万千思绪也随这墨绿如黛的丛林一直延伸、漫漶到了天边。
可悲,可叹!在这群山之中,我显得是何等的渺小,如果不是因为你有万物不及的思维,也不过就是这山中的蓍草,过往的小鸟。身为地球上的人,你又何必沾沾自喜,甚至在得失之间而苦恼不已?其实你在这个世界能逗留的时间不也少得可怜!
或然,从群山之巅飞来一团雨云,密密匝匝的雨点打在身上,落到了荷伞,即刻间在荷叶上形成一窝窝的水黏,点点水珠晶莹剔透,我第一次感悟这就才是真正的“好似珍珠落玉盘”这一颗颗剔透而晶莹“珍珠”在这片片“玉盘”里是多么的漫漶与璀璨。
正当我的思绪沉浸在无限遐想之时,或从对岸传开亲切的喊叫声:“喂!老表,怎就一个人啊,是来这里采摘莲籽,还是采撷荷花呀?”我顺着喊声答道:我既非采摘莲籽,也非采撷荷花,我是为看山赏景,欣闻荷香而来。对方马上又说:“春夏两季来的人多,而且,不是携家带眷就是成双成对,还有不少富豪、权贵的身边有个妹子陪。”我笑了笑说,我是时代的落伍者,官运,财运,桃花运早就背我而去,所以一个人清静,省事又省心。
我渐渐地靠近来者,递上一支“红双喜”,我俩边吸边谈,甚为休闲,虽为陌路相遇,但这种气氛却不亚于老朋友相见……
荷塘中央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真的都结成丰硕的莲籽了吗?我问来者。 “春夏的碧绿新妆早已远去,夏日的繁华盛极也已成过往,即便有着那喷香四溢的莲籽也早被有人采去,剩下的只有那空空如也的壳囊。”来者似不无感慨地说:是啊,如今正是冷蝉听荷的秋季,就是那深谙节气的大雁也开始南迁,剩下的,只是此刻的一池残荷,满塅的粹萍。清冷之中,似更深地理解何为心灰意冷,哀伤悲悯。
时光在眼前流水般地失去,这个世界剩下的似只是一片片枯梗残叶。即便在一碧千里的蓝天之下,她们也不再有从前的风韵与挺拔。风里去、雨里来,最终只能萎缩倒伏在浑浊的泥水下。偶尔一两支深褐色莲蓬,也只是强撑着孤零零的身躯,渐渐地走向衰败。遗憾的是,人们无论如何也看不清里面的籽是否安然。谁能告诉我,这象征生命轮回的种子,究竟是落在了水中还是被鸟儿塞了牙缝?
有谁来为我回答这些疑问。眼前的它们,似昏昏欲睡,困倦地匍匐在水面,或飘摇在风中,又有谁能知道它们此刻在想什么。想的是时过境迁,失去了从前那墨绿如蓝的艳丽?还是想到不再有冰晶玉洁的身姿,没有了沁人心脾的芳香,或许没有了从前的清雅、妩媚和丰韵?此外的她们有还会想些什么?岸边的人儿无从知晓,唯有这荷塘的鱼儿方知其水浅水深。
坐在塘边的桃树下,看着这书上不时飘零的叶片,似才恍然大悟如今是秋天。不是说一叶知秋吗?痴痴的凝视这颗近似耄耋之年的桃树,又是我想到“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的名句。既是秋天,冬天也就不远了,这些枯黄的荷叶将渐渐枯萎,霜雪一旦从天而降,她们曾经的青春秀丽与嫣然丰韵也将成为这荷塘深处的淤泥,唯有那落入泥土的蕴育着新的生机的莲籽,在深深淤泥里躲过严冬,在沉睡中等待春风的唤醒。
花开的时候看荷,看见的是繁茂。叶残的时候读莲,体会的是一种意境。春意盎然的激情,绿肥红瘦的伤感,花开花落的循环,都是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是生命多彩的表达。在满目疮痍中,我看到生命的蓦然与凝重。在落红萧索里,保持心灵的豁达与坦然。这也似乎属于对人生的一种宽容,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从初荷到残荷,只一步之遥,就如从生到死的距离。如此看来,花开与花败、存生与死亡,就如大海的潮起潮落那样的淡然。繁茂的荷是荷,衰败的荷也是荷。荷因出污泥而不染而美丽,也因衰败落土而超然。盛开与衰败,繁荣与落寞,都是生命所具有的风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繁华时不应狂妄,清冷时不言放弃,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生的超然吧。
又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这些泛黄的荷叶,似摇曳着最后的忧伤等待芳华的结束。闭上眼睛,能感受到这种深度的宁静。那里有几多绿荷相倚恨无限的嗟叹,有菡萏香消翠叶残的苍凉。
朦胧的阳光照下来,将一个佝偻枯瘦的影子投入塘中,如这残荷一般。但,我想和这残荷一起,让自己融入这秋日荷塘的淡淡的秋韵。
荷塘文章13:走过先生的荷塘
文/大德曰生
过清华园西门,左拐,便有一片低矮的房子。房子一律青瓦青脊,还有精致的滴水檐,古典得很。来京游玩,因了一个朋友的缘故,住在了这些房子中的一间,仿佛回到了乡村,住在这里的时光也慢了下来。
此前,很久的日子里,吴晗和朱自清两位先生住在这里。
绕过这一片房子,宽阔的柏油路转过一片树林远去。朱先生日日走过的那条小煤屑路不在了,也不能在了,像秋天的果实,成熟了,也意味着远去了枝头,无论怎样也熬不到第二个夏天的。树林还在,有些幽暗,隐约中有些轻烟,如眉间的愁,不经意间是看不到的,可也并不散去。树大多已合抱之粗了,多了些凉意,和古意,如山里的林。那夜朱先生走过这片树林: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时光已远去了八十三年。这个夏日临近傍晚的时候,我来看朱先生的荷塘。
眼前的荷塘,好大一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想象中,荷塘不应该大。学《荷塘月色》时,我的老师说荷塘不过一个废弃的塘,塘里也不过一些荷花罢了。一直信以为真。老师还说了 “世间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话,教我们学习朱先生在平凡生活里发现美的精神,或许也是他想当然地以为荷塘小吧,毕竟他没亲眼看到朱先生的荷塘。
沿着先生的荷塘走去,时见岸边的杨柳,枝条纷繁,甚至遮挡住了去路。不时有人分开枝条,走过去,或钻过来。这路上有不少人。朱先生的那一夜,淡淡的月光下,柳条还小,断不会扰了先生的脚步。远处有很多树,杨槐树多一些。杨槐树,北方的树种,长得并不快,也已是合抱之木了。
先生的荷塘,不规则的大圆,满是荷和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今日,荷叶有些苍老,是夏日午后的荷叶很难精神起来,还是它们远离先生和先生的月光太久了?我不知道。荷花,真的算是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了,并不见多少,偶尔的花,白如雪,一尘不染。刚刚走过的圆明园,各色各样的荷花已大开,正热热闹闹地举办“荷塘悦色”呢,“荷塘悦色”!分明有先生的背影在。这里少了一些喧闹,人并不少。正逢着暑期,慕名而来的人,中年人居多些,多领着一些十七八岁左右的孩子,围着荷塘转,围着清华转。
先生的荷塘,一点也不噪杂,仿佛先生的月光和脚步还在,谁能忍心惊扰先生和这片荷塘的安宁?
轻步上了荷桥,到了湖心岛。
湖心岛上有亭,有雕像,还有廊桥和绿地,不小的空间。
晗亭,不大,倒也挺拔,亭上匾曰:晗亭。邓小平为纪念中国现代着名历史学家吴晗而题。吴晗,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文革中惨死。晗亭不远处有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像。先生一袭长袍,身微微前倾,面带微笑,圆眼镜的背后满是温和,细细看去,温和的深处藏着些许刚毅。石头,性至刚,却能雕出如此温和的笑容,还有那潜在深处的刚毅,真奇妙。
湖心岛上,环顾,并不见先生那树梢上隐隐约约的只有一些大意的一带远山,当年的京郊而今已车如流水马如龙,都市的高楼遮断了远望的视线。不能远望,无论在哪里或做什么,都是一大遗憾。
终于在荷塘畔看到了朱先生,他坐着,一手按着石头,一手轻抚右腿,身长而弱,双眸视远,隐隐中有抑郁之情。朱先生于1948年8月远离了世间,一生乱世中,心中怎能不苦?
至荷塘月色亭下,单单那些句子又跳了出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
这片天地也便是我的天地了,此时。
……
亭畔有碑,碑文大致如此。清华园的前身是熙春园,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兵火殃及此地。荷塘一带终遭废弃,成了闲居一隅的杂草丛生之地。
1910年,清华学堂来到了此地。1925年8月,先生来到了清华园。
朱先生一定如熟悉江南采莲旧俗一般熟知这段历史。
先生早已走远了,连他的背影也消逝在五十多年的烟尘中去了,先生的荷塘在,还有那一夜的月光,不浓不淡,连着四周高高低低的树,和江南旧俗,一起走进了先生的世界,又借着普照天下的月光和先生悄悄远行的脚步,走出了清华园……
分明还有着一种硬气和书卷气。
荷塘文章14:荷塘童趣
文/伊羽雪
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遂取名荷塘村。
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往西,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塘水常年清澈,精致别雅,藕莲丰饶。村里人与它相偎相依,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
春上,荷塘即展开风姿。一塘碧水像一面镜子,铺开一片秀色。荷叶初露,嫩嫩的,圆圆的,巴掌一般大小,似一个个可爱的花朵,稀稀疏疏贴于水面。垂柳依岸,秀丝轻扬。花木葱郁,尽收水中。“嘎嘎”春鸭,擦过水面,携来一片灵动和生机。绮丽彩云,摇摇晃晃,亦来此安然游步了。
阳光下,塘水闪亮亮地泛着清波,母亲到水边洗衣淘米是惯常的事。我只顾跟在母亲在身边,坐在往塘里延伸的木质浅桥上,双脚浸于水中,这是我最喜于心的事情了。一群馋嘴的鱼儿游来,吮吸我的脚丫,挠得痒痒的,直想笑。伸手捕捉它们,又怕到头来连一个鱼的影子也收获不到,只好抿着嘴,屏住气,任由它们嬉闹。有时按捺不住,脚一扬,撩起银亮亮的水花,鱼儿倏地扭头,逃得了无踪迹。浅塘边,总会有几只“红蜡烛”,停在露出水面的嫩草上。带有蛛网的长杆是先备好了的,我饶有兴致地返回家中,拿来粘附它们。往往于慌忙之中,一不小心,“咚”地一声掉进水里,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童年的快乐时光,也漾在波光粼粼的荷塘里。
初夏,荷塘一片红艳。荷花或打着粉红色的朵儿,或露出灿然的笑脸。田田的荷叶,或不忍离开水面,或干脆跳出来,亭亭玉立,硕大浑圆,蓬蓬勃勃。风起时,展枝弄舞,生出一片柔情。一塘荷香随风散溢,醉了村子,醉了童年。
在飞舞的时光碎片里,最深浓的记忆,莫过于盛夏采莲了。
夏莲,胖娃娃似地在荷叶间闪烁,微露的籽儿齐整整地排列着,甜甜的米若古代的少女,隐居深闺,不肯抛头露面。想想那可掬的态姿,心里直痒痒。或许爱莲之饱满,或许念籽之甘润,年少的我竞能在两米水深的荷塘里,赤身游水去采莲。说起来,亦算得上由来已久的骄傲了。别的不说,单直挺挺的刺杆,密麻如针,脾气怪异,就是看上一眼,也会怕得要命,偏偏又有纵横交错荆棘一样的刺梗暗潜水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怒不可遏,猛咬一口。不过,在我面前却由不得它们发威。我当会匍伏上面,左分右挡,青蛙一样爬过去,在深水塘里采得一棵棵夏莲。这种趣味和斩获确实惬意。手握大把莲蓬,加之体力减弱,回游可谓又是一个严峻考验。这固然要有绝好的水性和各种游泳本领,万不值得效仿。对城里孩子来说,当是不可思议,但人生着实需要勇敢地面对一些事情。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只有十一二岁。
我的家乡,北方的一个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谓。而今,荷塘信步从村子里走出来,连片的稻田被一望无际的“荷塘”所取代。翠碧的荷叶铺天盖地,洒于其间的点点红艳盈满夏季的田畴。孩子们采莲如走平地,是件欢愉而方便的事,村里村外被浓浓荷香包裹着,我的童年也在拔节的藕乡的憧憬里长大了。
荷塘文章15:守候一片荷塘
文/张浩宗
夏蝉独自唱,心静自然凉。与尘世的喧嚣和烦忧擦肩而过,我独自来到池塘边。
一塘碧莲,满眼翠色,荷叶团团,铺展在我眼前,我的整个身心仿佛都长出了莲荷,远远近近的绿意击打着我的心房,烦躁和困顿瞬间从我的身边逃离,只剩下一塘碧莲在我的眼前摇曳。
心中有莲,便超脱了红尘,便从心底里喜欢莲的悠远清逸,喜欢莲的濯清莲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喜欢莲的柔情似水,亭亭玉立在喜欢她的人心中。
绿水盈盈,碧荷顶顶,在小亭间与我闪躲,我流连忘返,如入仙境,恍若在天宫中穿行,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荷叶便在不知不觉里流淌成汩汩清泉,浸润着我的怀想,先前的疑惑与惆怅竟随一阵清风徐徐走远,满池的碧荷也懂我的心情,她们用长长的茎举起伞盖一样的荷叶,为我遮挡突然倾洒而来的密密阵雨,凉意便在我的心田荡漾开来,随簌簌作响的荷叶舞出一方无边的优雅与迷离。
此时,塘风沿莲池漫步,绕着圆圆荷叶,绿绿池水,眨眼间,在我和荷叶之间,像有自天而降的美人来到我们面前,露出娇羞的容颜。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就在我手足无措的当儿,我若有所失,仿佛有人凑近我的耳畔,轻轻地对我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而此时,你只要做到“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就是了……
哦,妙哉!透过莲叶,我看见,有谁,轻轻地手握莲花,将花蕊滴在我的眉头,我一低头,我的影子就在满池的荷香里弄碎了我的目光,我一转身,竟又遇一群女子,“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她们用自己编排的最新的舞姿,蘸一塘莲水写出了更加动人的篇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移步莲池,心儿开在优美的意境之中,我仿佛找到了在这火热的盛夏里最好的去处。注目荷叶,凝视莲花,想着尘世间的人和事,心便沉入了飘渺的叠叠莲荷间,这时,日常放不下的种种崇高与渺小,荣辱与忧戚,欢笑与郁闷,一刹那,伴随着风儿,伴随着碧荷,一股脑儿全都放下了,“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不经意间,我的心儿隔红尘越发远了,内心所有的不快和沉重便化成一池游鱼,藏身于片片莲叶间。
心静便会安然,无欲陡生刚毅。
碧荷随风舞,花香沁心脾,忽然想起我曾经写给一位叫“阿莲”的女孩的一首诗,便在口中深情地吟咏起来:
找遍所有的荒原与河流
走在前面的那个人,都是你
你是我年少时的第一次脸红
你是我注视时的第一次心跳
你是我睡眠中的第一场梦话
你是那一年大雪纷飞的路上
那个蓄着披肩发
跳跃着张开樱桃嘴
让雪花一片片飘落在口中的
最美最纯的女孩
我天空中飞翔的鸟儿
我视野里漾动的白云
能把我的消息一点点捎给你么
即便找遍所有的地方
阿莲,我都要找到你
找到你,抬着花轿
把你娶回我的村庄
做我最初的新娘
做我最后的新娘
守候一片荷塘,就是守候心中的宁静,就是守候夏日里的一块清凉地;守候一片荷塘,更是守候一次预约,一句诺言。就这样,为了守候,我将独自守候在红尘之外的守候中。
要么,就趁着“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际,掬水揽月,藏花在莲,只为在流年里让自己的心更加淡然,更加镇定,更加与世无争……
尘嚣之外,如果有一株任凭风吹雨打、任凭日出日落处惊不变的莲子,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