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的文章

请欣赏月光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月光的文章1:月亮代表谁的心

文/王忠民

“都怪那晚的月光/浪漫得让人心慌/其实原来没有怎样/只是夜有一点凉/爱忽然难舍难放/弯弯月亮在天上……”陶喆的一曲《月亮代表谁的心》,如泣如诉,表达了游子淡淡的忧伤情怀,唱出了人类渺小无力的呐喊,渴望真爱重现人世。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传檄杀鞑虏……这些美丽的传说,浪漫动人、感人肺腑、撼人心魄。中秋节因此备受国人的喜爱,它象征着和顺、团圆和思念。

小时候每逢中秋,我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仰望明月,不断发问:吴刚为什么要砍桂树?桂树为什么总是不倒?嫦娥为什么不露身影?月兔为什么不出来吃草?少年时代每逢中秋,我常常对月冥思:月亮上有山有河流吗?山上有花草树木吗?河里有鱼儿吗?青年时代每逢中秋,我总是浮想联翩:我的前路在何方?与我牵手漫步月夜的人会是谁?我的人生会有怎样动人浪漫的故事上演?

今又月圆,月还是那轮皓月,情已非那时纯情。面对明月,我多了一些牵挂,多了一些思念,多了一些渴望与祈求。

月亮是美好的象征,是心灵的寄托,寄予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的憧憬与向往。一轮明月更引起了历代诗人对恋人的眷念,对朋友的怀念,对家人的想念,对故土的思念。满怀情愫,逸兴思飞,赏月吟诗,笔下流淌出一首首情韵各异、仪态万千的咏月诗。

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面对令人遐思无限的一轮圆月,或起舞弄清影,或诵月亮之空明,或赞阖家团聚之欢乐,或抒相思离别之伤感,或伤去国怀乡之苦痛,留下了无数千古之绝唱。

几千年来,吟咏弹唱明月的诗词曲赋如银河繁星,风韵天成。明月永恒,人生无常。古往今来若流水的古人今人,将多少离愁别绪、万千思念托付明月。

站在时间的河岸,看时间的河流里涌动着诗人们借月寄语、触景生情的旅途愁怀和思乡之情,而且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又到中秋,今人还在吟唱“明月千里寄相思”、豪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看看这轮明月,这升起于茫茫宇宙之月,承载了这么多人间的报国之志、浪漫之情、离愁之恨、相思之苦、闲情之愁……

邓丽君的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唱了很多年依然经久不衰,相爱的人总喜欢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皎皎明月怎么可以承受如此众多的人间情愫?中秋之夜,仰望苍穹,古时通信不便,有人便寄托于暗渡情愫、飞星传恨的银河。而今,高科技发达,天上的波音747朝发夕至,坐地日行八万早已不是神话,人们大可不必为传书无望、信息不通而苦恼,一个短信、一个电子邮件便可迅速抵达,地上的手提电话一拨即通,天下的有情人一飞即至,一线可牵,也不必望穿秋水或望月兴叹。只是这带着电子光速的问候,似乎少了些面对面的人间温情。中秋望月,更失去了生命的诗意,在喧嚣嘈杂的闹市,在摩肩接踵的职场,人们更多地感到生存的焦虑。日复一日的劳作,没有时间、更想不起来透过写字楼的玻璃窗去遥望与自己柴米油盐无关的明月,生活本身失去了诗意。现代高科技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丧失了更多自由的心灵体验和真情感受。都市之中人人拥有手机,瞬间问候即达,无须纸笔问候,年轻一代,更是电波传情,无需笔墨,我们这个发明纸的文明国度,在无纸化的现代生活里,如今不少人提笔忘字,信封怎么写、邮票怎么贴都忘记了!那一个个绿色的邮筒早已失去了时代赋予它的神圣的职责。现代人重情义,一个深情款款的短信,可以群发给无数个人;现代人情感孤独,渴望真爱,网络QQ群里好友无数,但是在网络QQ对话的后面,你看不清情意绵绵的话语里,有多少个罪恶的陷阱。

然而,交通今日的发达便捷虽远非古代可比,但现今的社会也越来越世俗化商业化,古人之情也远非今人之情可比了。当今之世,生活节奏日趋快速紧张,我祈愿,友情不要功利,爱情不要蒙尘,亲情不要浅薄,希望有朝一日,人间的别恨离愁真情挚谊,不要只能在月亮意象的唐诗宋词中去追寻。

月光的文章2:城里的月光

文/陈茜

从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到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从沧海明月珠有泪到峨眉山月半轮秋;从江清月近人到永夜月同孤;有人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瞬息万变的时代,哪得细思量,只是每颗心上的某一个地方,都有被月光照亮的梦想。

夜半醒来,清辉满地,室内如白昼,去窗边站立,天空没有夜色的黑,月亮圆圆地挂在天上,大地笼罩在一派朦胧的烟灰白里。要是可以出门去走一走多好,如果一个人,可以去拜会一下谁呢,披着月光带着寒意的突然而至,却不会吓到谁,在台阶或者院子里站着说话,清晰地看见脸上的恬静和眼睛里的水光。如果两个人,可以挽着他还是并肩走?他会点根烟还是问一句,你看这月亮像啥,我一准会说是白玉盘或者广寒宫,而他会不会说,我怎么看那是我的一颗心哪。我不会以为这是浪漫或者表白,而是觉得,月亮一般的心,该是多么的孤单和清凉。

北新街平展展地东西延伸,梧桐树的枝叶在空中衔接,撑起林荫大道。路灯熄灭后人们才会留意到月亮,夏天刚刚过去,还不至于冷到要牵手取暖,我们并肩走着,跟在各自修长的身影后,亦步亦趋,却总也踩不到自己的影子。他讲起少年时去城里给母亲抓药,省下返程的车费踩着月光走了四十里路回到村里的事,我讲起父亲的自行车载着一家四口,从亲戚家喜事结束后趁着月光走回城里的事。而我们现在也是在月光下走着回家。北新街不长,东龙山到商鞅广场,却在后来才知道东龙山是新石器到汉代的遗址,商鞅是战国的故事,于是这条街的两端,竟是二百多年的时空间隔,这条街也就像承接了二百多年的里程一样,艰辛遥远起来。

我们没有走二百多年,而是不一会儿就到家了,十几层的电梯似乎把人带的离月亮近了,可是月光却从来没有跨过阳台或者窗边铺洒更多。孩子已经熟睡了。换了拖鞋,洗漱过后,我倒了杯水,走到阳台放在桌旁,月光下看他的白发更多了,我想我应该也是老太婆的样子了。我坐下来,用微信发过去,月光如水,清辉幽冷,夫为伴,心暖。他抬头看我,脸上挂着腼腆的微笑,一如当初他说那就是我的一颗心时的慌张,放下手机端起水对我说,早点休息吧,我在这儿凉一会;我说节哀顺变吧,明天还要上班;他说,没事。我在阳台另一侧的躺椅上坐下来,看他在月光里,一团漆黑,手机屏幕映出模糊的脸庞。我嘀咕着说,怎么有点恐惊天上人的感觉,他没抬头回应,是恐惊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再醒来时盖着毛毯,一缕缕晨曦透过阳台的白纱微热地照在脸上身上,厨房里传来白米粥的清香。

青葱岁月经过沧桑流年到家小老幼,记忆中田野谷堆上空的月亮在高楼顶上变得高远而具体,没有炊烟的雾绕,没有山脉的浓墨,没有树林枝丫飞鸟的影影绰绰,城里的月光,和着少年时的记忆和诗词不经意中温暖着心房。不用去细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只因苍穹之下,亘古以来,所有的心事都不新奇。从霓裳轻唱到灯红酒绿,从清雅迤逦到鲜衣怒马,从罗敷到美女,不过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光的文章3:月光落地的声音

每到月初,安静的夜晚,喜欢昂头看天上淡淡的如钩的月儿,妩媚地弯在清朗的夜空, 新月下的夜色有一种静谧至极的美,美得朦胧,美得恬适。

有人说:月圆是诗,月缺是画, 以后的每个夜晚,喜欢看着月亮一天天变圆,又一天天变弯……

一叶知秋色,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带来了一阵清凉,又来到秋的天空,享受秋的情怀,黄昏的秋天漫步在小树林,满天飞舞的落叶如蝶。月到中天分外明,一年萧秋又来到。

伴随着月儿渐渐变圆,一年中秋又来到。清风明月苦相思,中秋佳节话团圆,曾几何时,中秋,以她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多少美妙的畅想。

临近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一轮圆月。看那圆圆的月亮,似乎满载着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也怀揣着远隔千里的离愁别绪,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怀揣梦想在外面拼搏了多年,依然是一事无成,多少个团圆的节日父母期盼他回家 ——

远远地,他望见村口站了两个模糊和熟悉的身影,他们站在一颗老槐树下。他们也看见了他,步履蹒跚地向他走来。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回来就好!”月光下,父母上下把他看了一遍,然后抱着他的头,抚摸他的脸。他非常愧疚地说:“我什么东西都没给你们带!”父母说:“你就是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父亲又拍拍他的背,好像要拍掉他背上沉甸甸的月光。他忽然明白:即使你一无所有,背着月光回家,父母依然得到了他们最想得到和最爱的礼物。”

中秋节,承载了多少牵挂和思念,勾起了多少乡愁和情思!

今夜,一轮圆月早早的挂上了天空。

**窗前,心底思念的声音如窗外的月光落地,那么轻盈,那么干净而美丽。朗朗皓月,如一个永不破碎的明镜,那么安详地照彻古今。今夜月光柔柔的洒落一地,她永远是那么懂我,我笑她在笑,我哭,她黯然,我若无眠,月亦无眠。有月的夜晚,喜欢仰望天空,安静地凝视远方,在心中默默地牵挂我的心事,就这样静静的望着,淡淡的思着,然后浅浅的笑着……

你是否也如我一样,喜欢在月光下回味过往流年,感受现在身边的幸福!

圆圆的月儿,圆了谁心中的愿望?柔柔的月光,拼凑出谁的模样?

揽一缕清婉的月光,将心路照亮,月光落地的声音,那是思念的声音。今夜谁又在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光的文章4:追月光的女孩

文/燕茈

越长大越能感受到,中秋节是一个含情脉脉,充满浓郁的人情味的节日。不管时间过去多少年,我还是会怀念深藏在童年里难以替代的淳朴记忆。

和很多孩子一样,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属于我们的幸福时光。那时候的我将信将疑地吃着月饼、水果等等人间美味,吃饱以后,便开始缠着大人讲故事。

父亲指着遥远的月亮对我说,“有没有看到那个淡蓝色的山?”我一看像山,就说“有”。“有没有看到那棵树?有个人坐在树下纳凉的?”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去,我似乎真的看到一个人靠在树根上乘凉,就会兴奋地说“看到了”……

父亲说,“就是那个坐在树下乘凉的人,他一直想把那棵树砍回家当柴火,但是树太大了,砍到一半太累了,就坐下来休息,抽根烟。抽完烟以后啊,树又长回去了。于是又开始砍,累了抽根烟,树又长回去了,周而复始……他在月亮上砍树砍了好久,从来就没有砍断过……”

“他砍了多长时间?”

“几千年。”

“阿爸,你砍柴的时候会停下来抽烟吗?”

“呵呵……傻孩子。”

“可是,为什么砍不断了,那个人还是年年不停地砍呢?”

“你不是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么,同一个道理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父亲还给我讲了一个懒人的故事,说有个小孩,非常懒,饭都不肯起来吃。有一年中秋节孩子的母亲要回娘家10天,知道他不肯做饭吃,就做了10个月光饼用绳子绑着挂在床头,一天吃一个吃到母亲回家。可是等到第十天他母亲回家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死了,10个月光饼每个都只咬了一半,他只要抬头就可以吃完整个月光饼的,但是懒得抬头,咬了一半就咬另一个,结果饿死了。

当然父亲是想教育我要勤劳,不要懒惰的道理。但是,我当时居然冒出一句:“叫阿妈也给我做10个月光饼吧,我一定愿意抬头吃,保证不饿死……”

老屋门口坐着的奶奶和隔壁的大爷听见了我和父亲的聊天内容,乐呵呵地笑着。父亲气不打一处来,从竹椅上跳起来,要揍我的样子。我吓得马上跑,从“花树下”跑到“老花树下”……回头看看父亲有没有追过来,却望见天上的月亮一直追着我跑,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对父亲大叫:“阿爸,月亮追着我跑。”父亲停住脚步,对我摇摇头。但是,我依然为这个小发现欢乐不已。我觉得很神奇,又追着月亮跑,就像歌里唱的“月亮走,我也走……”

那个夜晚,我绕着村子大喊大叫地追着月亮跑来跑去,笑声阵阵……

时间就这样永恒地流逝着,昨天终将被今天替代,月光下那些单纯得一尘不染的笑声,在脑海中盘旋。真的记得吗?曾经,在中秋月圆时,在秋意渐浓的熏风中,有一个小女孩,在“花树下”的老屋门前跟着月光奔跑,笑着、闹着,伴着树影憧憧、伴着虫鸣花香和远走的梦。

月光的文章5:圣诞夜来香

文/李春枚

银系似水,月光如银,冷艳地泻进屋里,被窗口切成十字形。多情的余光涂抹在我的面庞,把粉色的泪珠染成了光闪闪的银白色。我的目光深邃又枯涩,空洞的似无底的深渊。秋凉无意,窗外涌进的花香参杂着泥土醉人的清香,缠裹着爱的情愫,将屋内的空间膨胀得满满的。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情爱的季节?寻爱与今世对爱的绝望,总是像火热的熔岩与冰一样,在自己那矛盾的心底强烈地交织着!

子夜,天空开始变得漆黑混沌,万物显得异常静谧。墨色无情的涂抹了一勾弯月和眨眼的群星;吞噬了残喘的万物与悲悯的生灵。在蛙息蝉不鸣的深夜,寂寞孤独的女人如同夜来香一样,开始幽幽地绽放,在网络上传递着淡淡的花香。汝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吗?那是一个痴情女人对爱的渴求;也是她心灵深处情感与忧伤的碰撞。那复杂而痴情的呼唤,如柔情的流水,喘息着缓缓淌过窗口,流向那大自然中无尽的情谭!

落花拂水是一种凄美,晚色轻烟是一片秀美,红霞飞雁是一幕华美,彩云追月是一抹唯美,而深夜上网的女人啊,对月思,对花语,对夜空倾诉心迹,这是一种红尘尽处的静谧的美。这种美不需要视觉去观看,不需要耳朵去聆听,而是要用心灵去感悟、去解读;用灵魂去依附!

深夜上网的女人啊,而对网络总是有一丝感动,一丝呼唤,一种激情,一种感慨……更有一种灵魂深处对爱的祈盼!

现实生活中,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她或多或少有些成就;在太阳底下,她是赏心悦目的女人,如此高贵,如此优雅,如此阳春白雪。

平日里,汝很难看见她的脆弱,她的泪水,她的伤感,汝很难完全地走进她的心里,完整地拥有她,她是感情温婉而细腻的成熟女人,柔情似水又桀骜不驯,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她才会疲倦地坐下,放松着自己的心情,对着网络,对着键盘里一个个陌生渐熟悉的网友倾吐自己的心声,释放着自己的脆弱与忧患。

深夜上网的女人是寂寞落单的女人,一定有着深深浅浅不能轻易与人道来的故事。但她不会选择去酒吧买醉,不会去舞厅卖笑,更不会让袅袅香烟麻醉自己,她不肯让自己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迷失,于是她选择了网络,把满腹的心事都深埋在文字中,把无望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网络梦幻里……那里真的有挚爱吗?

于是在闪闪烁烁的网络里,汝和她有了不期而遇,进而有了彼此牵挂的美丽。于是在网络遥远的两端,有了生命与爱的鲜活呼应,如果她一旦向汝打开心扉,汝就会惊喜地发现,在那坚强的外表下,藏着竟然是那么一颗伤痕累累的心。骤然,汝被她倾倒;骤然,汝会闻到那来自远方的夜来沉香;骤然,汝会感觉到在这万籁寂静的网络星空里,光阴渐渐走远,而汝和她在渐渐走近,两颗诚挚火热的心,碰撞的是如此的激烈与深情!

今日圣诞,月满心盈;圣老陪伴。深夜的夜来香淡淡地开在枝头,花前月下,月影朦胧,销魂蚀骨。如花的女人啊,柔情蜜意地温柔着网络另一端懂情男人的心绪……

东方渐渐放亮,远处天边的晨曦如苍鹰的翅膀驮着朝霞缓缓飞来,透过彩霞的露珠,晶莹剔透的伏在夜来香的花瓣上。此时的她素妆明眸,红袖抹泪,依旧开始了一天的坚强。

情到深处转为浓,爱到深处无怨尤。这样的女人哪,懂得爱过的情重,深知醉过的酒浓;对于情感,她学会了抑制;对于思念,她学会了忍受;对于痛苦,她学会了品尝,因为她知道网络是现代时尚的一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的潜规则是:谁动了情,谁用了心——就只有出局。往事如烟,渐渐地淡了,远了,散了,那不是因为遗忘,那就是因为珍藏。隐藏的爱是一曲悲凉的歌,在多情月影的亲吻下,开出最凄艳的花;又在露的低泣里,无声凋零。

她爱生活,是因为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她爱生活,是想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网络的爱,无法继续,我们都无能为力;网络的梦,一直继续,我们都欲罢不能。何况你那多情的夜来香呢……

月光的文章6:慈爱的月光

文/田裕娇

每年的教师节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念起几位老师,就像中秋想念亲人,想回家的路。在成长求学的路上,他们如同深夜里低垂的月光,照亮我纤弱的心灵。现如今,几位老师有的升迁到领导岗位,有的已经离世。因为疏于联络,我已经丢失了传递问候的途径,然而,丢不掉的是深藏在心底的记忆和对他们的谢意。

小时候,家住在村庄的边缘,山坡、田野、河流、泥土、蚂蚱、酸枣,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托起自由自在的童年。走进校园,我就成了一只冲入人群的小兔子,惊慌失措极其不安地躲在角落里,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动不动就脸红。胆怯、自卑、敏感、慌张的状况直到五年级才有改观。那一年我遇到了李老师。李老师是个子高挑的长发姑娘,小眼睛、高鼻梁,一笑脸颊上就有两个酒窝,说不上十分漂亮,但足以让一帮孩子视为女神,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女神”这词儿。跟小学里绝大多数边务农边教书的女教师不同,李老师身上有农村教师少有的知性气质,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她循循善诱、不温不火。山里的野娃不爱学习,老师打学生也是常事,却从来没记得李老师体罚过学生,而是想着法子鼓励我们,激发我们的求知心。她在语文课上会提问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骑自行车上坡时什么路线最省力?还在黑板报上开辟了“智慧星”栏目,每周选出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的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我终于敢抬头迎接台上投来的目光,她的眼神在我看来是鼓舞,她的微笑我当作是认可,自信心渐渐饱满起来。至今记得我把姐姐拉到教室窗前时的那份骄傲——彩色的粉笔字会在黑板上保留一个星期,“智慧星”下面是我的名字。因为喜欢李老师才喜欢语文课、喜欢读课文、喜欢查词典,我对文字的兴趣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带着拾起的自信升入初中,我又遇到了一位懂得关照学生心灵的老师——班主任兼政治老师赵老师。初一那年,每次班会我都特别期待赵老师夹着报纸进教室,报纸上肯定有一篇他精选的文章,像露水一样洒在我们闭塞干枯的心田上。赵老师常在班会上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读感人至深的文章,比如《丑娘》,讲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如何嫌弃自己丑陋的母亲,母亲如何地含辛茹苦,孩子长大顿悟后如何地悔恨。成年以后的某个时刻,当我发现自己一直嫌弃贫瘠的养育我的土地并因此忏悔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赵老师读过的文章。那时候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在我上初二的时候,赵老师夜里骑车回家不慎摔到桥下,第二天被人发现时身体已经冰凉。老师的突然离开让我第一次感触到死亡的邻近和生命的偶然,过去即使在三伯的棺材前我也没有意识到死亡的真实存在。我猜测,赵老师回家的那个晚上没有月光。他的模样、声音和他发出的光还被学生记着,这是否可以算作生命的长度?

有一年教师节,我只买了一张贺卡,思前想后写上感谢的话送给敬爱的孙老师,不知道因为紧张还是激动,递上贺卡的那一刻竟说了一句:“老师,生日快乐!”高中的政治老师孙老师是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她那时候才二十多岁,已经荣誉加身,获过不少全国教学比赛的大奖,是我们那个非重点中学的骨干和骄傲。对孙老师的敬爱不是因为她头上的光环,而是因为她对普通学生的爱护。当老师的亲戚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孙老师?我脱口而出:“她特别会讲道理。”并举了一个例子:孙老师把自己的结婚喜糖分给学生,喜糖外面酸,里面甜,等大家吃完了她说:“这就像人生。”这故事说起来简单听起来俗气,但有几个老师真心实意地去做呢?在高中的紧张压力下,只有她拿出自己的课程时间给我们讲未来的无限可能;以成绩排高下的大环境里,只有她细心地观察我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疏导。那所新成立的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按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尖子生享有种种“特权”,差等生基本放任自流。偏偏我这架考试机器性能很不稳定,在尖子生阵营中忽进忽出,所以一会儿有资格享受“特权”,一会儿权利被剥夺,在进进出出之中也尝尽了“人间冷暖”。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太难,我绝望地趴在课桌上一个字写不出来,监考的孙老师看到了,晚上自习的时候找我谈心,那晚的月光明亮又柔和,驱散了我的消沉。高考那天我身体不适,孙老师发现我脸色不对,进考场前带我去卫生室吃了两粒止疼片,告诉我这是“好事儿”;坐立不安地等待高考成绩的时候,也是孙老师第一个打来电话告诉我“过线了”。幸亏自始至终有孙老师的关心,我能抖落掉现实环境中充斥的功利和冷漠,满怀希望地踏进大学的门槛。

心灵是内在的幽深的,甚至是脆弱的排他的,只有真诚的善意和真正的慈爱才能打开它滋润它,所以,只有关照心灵的老师才是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我更愿意把教师比喻成月亮一般的光辉事业,把那些懂得呵护学生心灵的老师比喻成月光。温暖或者寒冷的夜晚,月光照亮每一个幽暗的角落,无论是高山大树还是无名小草,它都予以光泽。

月光的文章7:心系何方

文/龙沐湾之梦

春的夜晚,柔和的月光,透过窗户,懒懒地洒在房间里,沏一杯香茗,独坐电脑前,放着轻快、抒情的音乐,轻轻地敲击着键盘,看看自己情感的空间,抒写一日的心情,用日记诗写如诗如画的生活、诗写喜怒哀乐的心情、诗写风风雨中走过的秒秒分分。心,随着音乐的节奏,放飞,畅流在屏幕上……

不知不觉,走过春夏,走过秋冬,步入暮年。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沧桑,刻在了过早苍老的脸庞。异乡漂泊的艰辛,繁华小都市的穿梭,人情的冷莫,世故的变幻莫测,让故乡那充满温暖母爱、浓浓亲情、温馨舒适的港湾,秒秒分分牵动着那颗颗孤独的心:白天忙于生计,夜晚寂寞夜,正是思乡时。

村前的那条小河,儿时,每天下午放学后,会和小伙伴们,光着屁股,扑通、扑通跳到小河里:嘻耍、摸越南鱼、捉黄蟮。时光流逝,小河己被填平,盖起了幢幢小楼,只有小河岸那棵苦栋树,长成了大树,茂密的树干,撑起一片林荫,默默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金鸡岭山脚下的子弟中学,承载着少年追梦的足迹。打破坚冰,劈开尘封的中国大地,春风荡涤着神卅,也吹开迷惘的心扉。可惜,犹如睡梦中惊醒,给予我们追梦的宝贵时光,似箭一般飘去。少年之梦只能深埋心中,跨出校园,在炎炎烈日下,面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繁重的体力工作,折磨着年青的身躯,让年青、单纯的心,体会着生活的艰辛,哪个年代: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父亲,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但也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正是经历这种磨炼,让年青的我: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坎坷;走过艰辛,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生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曲折陪伴。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态是关键:失之坦然、得之淡然、珍之必然、一切顺其自然。

窗外,三月的春色洒满大地,路旁大栅基地的哈蜜瓜,黄绿相间,风中摇曳,妩媚多姿,海风轻佛,阵阵芳香沁入心脾,心醉,令思绪飞舞。

春的季节,有一份辛勤的耕耘,就有一份硕果累累的收获。

借倚春风,借倚夜色,沉醉在春的季节,和着抒情的乐曲,让思绪在春浓浓夜色中挥舞,调整心情,激发潜能,沾点着浓浓春色,诗写明日绚丽多彩之乐曲。

心系故乡。

月光的文章8:月光之下

文/陈绪伟

夜幕降临,月亮总会或缺或圆地从东山升起,无声无息的从西山落下。

倚在大桥栏边,追寻月亮的足迹。我情不自禁的问:月亮的身影,你留给了苍穹吗?苍穹无边际。月亮的笑容,你留给了星星吗?星星直眨眼。月亮的脚印,你留给了大地吗?大地无印记。月亮的颜色,你留给了草木吗?草木无言语。月亮的清辉,你留给了江河吗?江河泛波粼。月亮的泪痕,你留给了思念吗?思念却无声。

月光之下,苍穹依旧那么深远,星星依旧那么闪亮;大地依旧那么广袤,草木依旧那么茂盛;江河依旧那么浪涌,思念依旧那么缠绵。这一切似乎都与月亮无关,她就那么淡淡的、寂静的、自然的明亮着,慢步走过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

西山一落月,天空就放亮。上学的、锻炼的、赶早活而晨起的人们,顺着月亮走过的地方,急匆匆的行步。感觉路边草丛有露水,坡梁树木、田地禾苗是绿色的。俗话说:雁过留影,风过留声,水过留印,人过留名……那么月亮这样走过,却没见留下什么呢?记得一位老农对我讲:月亮的脚步太轻了,一点声响都没有。她走过的山水林地、院落农家,虽有光影树形、虫语水声,却到了月落日出后,就无踪无影了!再看看大雪的冬天,早起雪地上,只有狼的脚印,野猪的脚印,猫狗的脚印,飘落的树叶,找不到一点月的足迹。太阳走过就大不一样了,霞光五颜六色,乡村鸟鸣犬吠,田地庄稼见长,衣被晾晒且干,人们感觉暖和……他的脚步强劲有力,留下的足迹深沉。

老农的话,触动了我心,但又让我疑惑。嫦娥为什么会奔月?中秋人们为何要赏月……一连串的传说在我脑海翻腾。母亲又对我说:黑夜屋点灯,月照夜行人,光照人间不留痕啊,月亮的心思总是善意而美好的。孤独时,月思故乡人,她的足迹是刻在人心底的;眷恋时,月映有情人,她的光线就是相思的泪痕;中秋时,月圆合家欢,她的形影是人们敬拜的月饼。所以,月因嫦娥而明净,中秋赏月祈团圆,月亮的美好在人的心里。故而,心中有月,则有迹;心中无月,则无痕。

读过《诉衷情·长因蕙草记罗裙》之词,便知宋代词作家晏几道,一语道破何为“月无痕”。“……风有韵,月无痕。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词人体验到:人世之间,吾可见“风”动中恋人的姿韵,而难寻“月”光中恋人的身形。因而只能心随残花肆飞扬,意逐朝云任飘荡。词人虽抱怨“月无痕”,但却将那幽恨深藏遥念的心中,寄托于月光中能寻觅出恋人的倩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描述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唯独有月相伴,便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这种想念友人、沉思故乡、渴望远方的诗人……将月之痕刻在了心底。

我总认为,月是有痕的。每当夜晚来临,爱坐在河岸边,静观摇曳的水中月,那月色、那波光,那树影,不正是月亮行走的留痕吗。有时我还痴月,举起双手,掬一捧月光,浮起深深思念,细数一种情怀。然后,“……将一捧月光撒出/ 把一直藏在心底的密语/ 写给鲜花盛开的春天/ 寄给热情似火的夏季/ 献给丰满成熟的仲秋/ 送给银装素裹的寒冬/ 舒展成诗的韵律/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写下这首《心中的月亮》诗歌。

月有痕,痕在“景、情、思、恋”的心中存记、刻印。

我相信一位诗人,言说与月亮的邂逅:“曾在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带夜郎西’中见过你;也曾在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遇到过你;更曾在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碰到过你。”诗人让我明白了,月是一双量天量地的脚,可以照尽天涯海角。我想,邂逅月亮的心情,该是多么的纷然杂陈。

梦中的月亮,弥漫而传奇……月亮,常在静寂无奇的夜晚,期盼已久的节日,牵挂思念的时候,悄悄贴近你的门楣和窗口,你便会依门贴窗而久立。不经意间,她走进你的心房,把你带进无边的月色里,让你随心而去你想去的地方,分享那悄静、纯朴、靓美、甜蜜的月色之夜。

月无痕,轻轻走过;月有痕,明亮人间。

月光的文章9:南山月,菊花香

文/GL风花雪月

掬一捧月光,凝成暗夜的幽香;引两杯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

元亮,你一直厌恶那追名夺利的官场,向往那清静悠闲,与世无争的田园。于是,你踏着落英缤纷,寻寻觅觅桃源梦境。

好诗书,性嗜酒,不求甚解。这样的境界,也只有你能做到这样的境界,好一个五柳先生,好你个陶元亮。南山的月色撒在地上,我依稀看见你安静的坐在垂柳下,听夏娃之争鸣,观天上星云变幻。猛地站起,长叹一声,放下左手的书,右手拿起你的酒壶,在月色下徘徊。你是不是还在挂念万千百姓?

归去来兮。心本向往无争的田园,何必失魂落魄的在官场逗留,就让心,插上自由的翅膀,飞翔,回到家,然后自豪的说:我顺从了内心的灵魂,克服了命运。家里有美酒,端起酒杯对南山而饮,殊不知此刻心中的快乐,既不懂我,又怎知住着简陋的茅草屋也是舒服的。天天到园子里走走,时而仰望天上的祥云,弹琴诵书来消忧愁,春来而作,夏去而收。你背负荷月的草锄,遗忘了沾露的衣裳;你出淤泥而不染,远离官场尔虞我诈的硝烟;你耕种心中的菊田,忘记闹事的喧嚣。

曾经向往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世界却一次次给你痛的打击。我想:刚出仕的元亮,肯定想过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的生活吧。但,世俗的污浊使你将要窒息,你那淡泊名利之心怎能被钩心斗角的世俗风所干扰。于是,你放弃了高官俸禄,放弃了丝绸华服,放弃了轻车香马,对天长啸一声,双眸一闪,眼神滑过一丝忧伤,便修筑心中的桃园,披起了晚霞织的布衣,步行在泥泞的小路锻炼身体,吃着自己种的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岂不悠哉?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地世界。是呵,你还要怎样的世界,慎勿只顾追名夺利而迷失最初的自我。请在自己的心中种菊修篱,让南山的月色变得更加皎洁。

穿过东篱的栏棚,在南山下采这幽香的菊花。或许你早已化成菊,我仿佛看见你南山下圣洁的身影,看见你把酒对菊歌,对月诵,看见你倚柳望祥云的模样。我也感到:

乌云不入南山境

月色冷凝菊花香

眼中有菊,有南山,有你,再看香车宝马,美味佳肴,都无色无味。

菊花落,遍地伤,花落人断肠,南山的月光,洒在脸上,月下的元亮难复当年模样,寻寻觅觅,只嗅下你播下的淡泊名利开出的菊的芬芳。

月光的文章10:又,多一个……

原来有月光有喷泉有一支酒握着手里没有音乐还是欠缺了那么一点情调……漫步在夜色和莫莫聊着我们分开的这一年多各自所经历的。

我说好羡慕她这一年留学英国出游欧洲;她说她不过是走了一年而已,你也走了那么四五年,我纠正说是四年多一点。我们在月光下坚持再选择一次,那怕这样的选择对我们的生活毫无积极的影响我们依然愿意做出那样的选择,在月光下我们彼此祝福,碰着我们手里的酒瓶子,“心想事成”这个词多美好,我想起在泰国的夜空中我们放飞起的孔明灯里我写下的那么歪歪扭扭的“心想事成”和我的大名“yvonne";是,像莫说的我并没有太多变化,外表或是心态,和事故依然没有太多的关联,这是我听到的最好听的话了,事实是我希望我内在变化了千千万万那么多在熟悉我的人面前我依然是那个我。

我提醒她回来就要调整好心态,对自我价值不可以有太过高的仰望,无论工作或者爱情。我回来的这一年多时间感受过很多,心里已经走过了很多个阶段,我可以断言或许在以后莫会和我一样心里出现那么一个又一个阶段,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面对,呵,学生进入社会况且会有那么多的迷茫呢,更何况是一个对自我价值并不了解的那么一个留学生呢,我想,却真心希望她的那些个心理阶段可以少之又少,或者只是我的杞人忧天更好些。

好吧,无论如何,我包包里收着莫带给我的礼物,她已经回来,我又多一个可以絮絮叨叨说很多话,是真心话的家伙。这挺让我高兴,呵呵。

昨天在月光下,我们说起化妆素颜高跟鞋平底鞋,突然觉得今天我要好好拾捣一下自己,嗯,今天约了薇去划船吃甜品,好吧,女为悦己者容,这个悦己者在我这里闺蜜居多,扮靓靓,出街街,呵呵,像是Angel的妹猪说的话……

外面阳光真好,眯起眼睛来……

月光的文章11:童年,最美的月光

文/一切与风有关

关于童年的记忆,有多少的生命个体,就有多少鲜活的模样。

比如我一直无限渴望的月光,在城市的深处,或者更远的郊外,多少次的刻意寻找,都已没有了童年月光的模样。

圆或者缺,都发出浅浅淡淡的光,幽深寂寞,如蓝色的绸缎,漫天遍野地铺展开来。童年的认知里,并没有遥远的概念,却时时感觉那些月光的存在,总是飘忽在我类孩子们的心事之外。那轮或高或低的月亮,穿过稀疏的树的枝桠,或者越过谁家的屋脊,近或者远,可望或者不可望,都带着些失意和落寞的情愫,像大人们累过之后的叹息,或者像遇到难事之后的无助,或者某些关于世事家邻的小声争吵,四处流淌着的是静静的清冷。

渐渐遥远的月光,在西行的路上越来越淡,如孩子渐渐沉下去的梦境,亦如大人的争论,最后变成了隐隐的亲昵,嗔怪着夜的暧昧。

童年的月光,是不分初一十五的,都在。或者躲在残垣断壁之后,或者隐含在大人们拖着长腔呼唤的乳名里。

月光下可以做任何事,也可以不做任何事。三五个平日里的好友,终是闲不住的,借着月光出门,去村头的瓜田,悄悄匍匐前行。手拍西瓜听熟不熟的声音,在静的夜空下似乎格外地响。于是便有看田人悄悄靠近,手里的铁锨闪着冷冷的光,吓得我们四处逃窜,终不管自己的脚下,踩坏了多少未成熟的小瓜。

藏到路沟里,或者植树槐下,被刮伤脸皮或者崴了脚脖子,呲牙咧嘴里强忍着,也不敢再弄出一点儿动静。

看田人的叫骂声,叫醒了整个村子。便有大人们走到街上,看是不是有自己家的孩子被看田人抓住,那是要被生产队里罚粮罚工的。

抬头看月亮,倾泻而下的光芒变得刺眼,似乎充满了鄙夷和嘲笑,那淡烟一样的冷,更多了幸灾乐祸的模样。于是,骂这该死的月亮,竟然暴露了自己的影子,也让嘴里的口水白流了许多。

童年的月光洒在路上,有些凸凹不平的散淡。

故意踩着下过雨后仍然积在路面上的水,踩着那微微荡漾着的月光,溅起的水和月光一起,弄湿了女孩子的衣服。女孩子哭起来或者骂起来,我们却大笑着跑开。

欺负女孩子,是月光下最浪漫、最开心的事,可偏偏有女孩子们,愿意跟着男孩子们疯跑。

几个男孩几个女孩分成一组,在村子的各个角落,玩起了捉迷藏。总是把女孩子们领到最黑最远的地方,然后说,“别出声,呆在这儿别动,我就在你不远的地方,他们找不到谁也不能出来。”

女孩子们果真是动也不动,完全忘记了虫蚊叮咬,而男孩子早已经到了另外的村子,打起了坷垃仗。

大人们从村子的这头到那头,喊着女孩子的名字,终于把睡熟的女孩儿叫醒。此时已是半夜之后了,而男孩子们早已经入了梦乡,脸上透着坏过之后的傻笑。

没有钟表、手表的贫穷年代,月光是最差劲儿的计时器。

因了自己是班干部的缘故,每天到学校的时间,总要比别的学生早许多。

看着木头窗棂上已经透出的曦光,以为天快亮了,便赶紧起床,叫上邻家的女孩,一起往学校走。天底下最亮的月亮,把世界照得如白昼一般。走到学校后,一如往常般地打扫着班级卫生区的学校院子。院子里的杨树成行成排,月影从枝头透下,疏密有致,像飘动着的山水画。于是自己怀疑,我们扫拢起来的究竟是废纸,是树叶,还是月亮的影子?

打扫完教室,把每一个角落都洒上水,月亮仍是亮得有些刺眼。

“天怎么还没亮?”女孩问。

明明知道起得过早了,把月亮光当成了黎明的天光,嘴里却不愿意承认:“谁知道呢,这天底下最坏的月亮。”

教室里没有电灯,也不如室外般光明,便又趴在土坯课桌上,枕着胳膊睡去。

从此,邻家女孩便再不让我喊她上学。她家里买了一块马蹄子表,分针秒针准确无误地行走,女孩便可以踩着晨读的上课铃声到校。而我,还常常在臆梦中醒来,然后早早地穿过月光,独自去学校,做自己该做的值日。

记忆中童年的月光,总是如凝雪般清冷,如处子般幽静,如豆蔻少女般纯净。一阵轻风吹过,似乎能把月光吹成遍地轻绸。或者伸出手来,轻掬一口,便有沁脾的凉,洗透灵魂。

彼时的月亮,与时下,有了太多的不同。但我知道,月亮没有变,变的或许只是心境。

还有一些变,心无感知,不知为何。

月光的文章12:月光·火光·泪光

文/郭保栋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每到这天我特别思念外祖父——侯年兴烈士。一轮明月,熠熠清辉,我手捧一杯水酒,轻轻地酹在黄土地上,以此遥祭为国捐躯的外祖父。

外祖父居住在清河县城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马屯村。“沙丘绵连,黄沙满天”,小村四周是长满荆棘的沙土岗,常有狐獾出没。1922年,外祖父就出生在这个贫瘠落后小村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外曾祖父在院里挖了一口土井,购置了一盘石磨,做起了豆腐生意,以贴补家用。后来,外祖父结婚成家,外祖母成了家中的劳动力,每天天还未亮,就帮助外祖父围着沉重的石磨,研磨豆浆做豆腐。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和睦平安,其乐融融。

外祖父聪明好学,他边劳作边读书,在亲戚的资助下,顺利地考取了清河县第一期师范生。师范毕业后,外祖父成了村里一名小学教师。他为人热情真诚,又能写会算,谁家有事情,他总是忙前跑后,却水也不喝人家一口,全村人都很敬重这个年轻人。

1939年1月,日本鬼子侵占清河,外祖父一家与全县人民一样横遭劫难。3月,日军在王官庄设立据点,建立了日伪政权。日本鬼子天天祸害老百姓,豆腐生意很难做了。1941年3月20日,我的母亲出生了,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欢乐。

日寇在清河烧杀抢掠,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浩劫。清河县有志之士怒火燃胸、热血沸腾,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保卫家乡,驱逐日寇。外祖父决心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其实,他早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已经接受了进步思想,而且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面对日寇疯狂欺压中国人民,外祖父更加坚定了决心和意志。1942年6月,他辞别了年迈的父母、患难与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毅然踏上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成为冀南军区的一名八路军战士。

马屯、旧城关乡是清河有名的沙碱二十七村,高高的沙岗和浓密的树丛成为抗日军民的有利掩护。就在马屯村附近,外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利用沙岗、密林袭击敌人,搞得敌人惶惶不安。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清河抗日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敌占区基本上变成抗日游击根据地。凶残的日寇变得更加疯狂,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日军民的残酷围剿和镇压。

1943年9月,在中秋节之前的一个中午,日伪军突然对菜园村进行大“扫荡”,抗日队伍与之展开激烈战斗。一时之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为了掩护战友转移,外祖父英勇地阻击敌人,身负重伤,鲜血浸透了衣衫,体力不支。追赶而至的敌人凶残地用刺刀刺进他的胸膛。外祖父就这样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了,时年21岁。

外祖父参军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他所在的抗日武装就在村子附近,但外祖父却从没有回过一次家。家里人盼望他打胜仗,盼望他英勇杀敌,盼望他回来与家人团聚。谁料他竟将一腔热血洒在保卫家乡的黄土地上,一缕忠魂升天了,等家人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却已是阴阳两隔……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我懂事之后,每年八月十五到来之前,都会陪伴母亲到外祖父的墓前祭祀。我想,如果外祖父在天有灵,他一定会感到欣慰,他的女儿——我的母亲继承了他的聪明与勤奋,以优异成绩从省立南宫一中高中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作为他老人家的后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兢兢业业,十数年从未懈怠,不甘落后;他的重外孙女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如今,外祖父逝世已经72周年了。在这72年的时间里,他生活战斗过的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变,而他的影像永远定格在那个英姿勃发的21岁,永远以青年才俊的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人。

敬爱的外祖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在今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盛大的阅兵仪式,昭示了祖国的强大、繁荣与昌盛,告慰了先烈的英灵。我们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精神,沿着先驱的足迹奋勇前进。

月光的文章13:瓦尔登湖的月光

文/赵丰

《瓦尔登湖》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对于月光,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梭罗的文笔优美细致,像月光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品读它,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

瓦尔登湖并非人烟罕至之处。它距康科德那个小镇不过两英里,况且不远处就有连接林肯和康科德的公路,还有通往菲茨堡的火车从湖畔驰过。瓦尔登湖被梭罗描绘得毫发毕现。打开书,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月光下,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暮霭。

其实,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很少写到月光。翻遍全书,寥寥几处而又用笔简洁。是他习惯于白天思考呢?还是他漠视月光的存在呢?我很困惑。自然,书中大部分的笔墨是白昼的景物,难道梭罗天一落黑就入寝?一个思想家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的想象是:梭罗迷失了月光。

梭罗为什么会迷失了月光?月地里,我停住脚步,用右手遮住前额朝前望,树木、山峦、村庄,还有夜行的鸟儿,散失了的炊烟,甚至还有某一类人的灵魂在月光下都晶莹无比,争相展示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律。我晕眩了,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思想让月光糅和在一起,彰显着物质和精神的浑然一体。

此刻,月光只不过是一个道具,它的作用仅仅如此。

“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梭罗在进行着一种试验。他用斧子割开瓦尔登湖畔林子的一片空间,又用斧子剖出自己的心灵,种植在那片空间。

心灵孕育着,破土,生长,成长为一棵大树。那棵树叫寂寞树,伞样的形状,椭圆的叶子。风伴奏着曲子,云鸣唱着歌词。

梭罗呢,是不是该静静地站在树前,目测着树的高度(那是在勘测心灵的高度),合抱着树的胸围(那是在丈量心灵的纬度)。

梭罗用一棵树的比喻阐述着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正如植物向下扎根正是为了“更自信地向上伸展”。他解释说:自己在瓦尔登湖隐居,是因为“生活太富贵”。他要寻找一种有深度的生活,吸吮生活的精髓。

这精髓根据我的想象,便是“甘愿贫穷”。它的意义超越了物质多寡的算计,摆脱了为物质利益奔波的劳累,将生命的重心驱逐到思想的独立、精神的丰富之上。他不过想证明:人们可以在只有很简单的食物、衣服和住所的情况下,过上充实的生活。

“甘愿贫穷”,正是《瓦尔登湖》的核心。在非物质的灵魂通过内省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任何物欲都会对它形成阻碍。正因为如此,印度教和佛教具备着源远流长的出家苦行的传统。耶稣也是一个典范,他僧侣般的到处漂泊。“腰带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鞋和拐杖。”(《新约·马太福音》)耶稣的圣徒弗朗西斯是最具人格魅力的楷模。他相信,最简单的生活是接近上帝的最好方式。还有苏格拉底,由于专注于美德的追求,在讲授哲学时拒绝收取酬金。生活于东方的孔子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梭罗在上述圣人的感召下,针对当时的美国人由于过分关心物质得失而导致灵性窒息的病症,通过自我的实验,开出了“自愿贫穷”的药方。

月光升起来,林中飞来一只鸟,静候梭罗。梭罗开完药方,顺手一扬,那片纸就被鸟用尖利的嘴衔住,展翅飞出林子,向患病的人类撒播那治疾的处方。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隐居,无非就是为了寻找一片宁静、恬淡的月光。拥有了那片月光,从此他不会再寂寞。梭罗知道,瓦尔登湖的月光,那是人类精神的影像,宁静、恬淡、充满智慧。

月光的文章14:乡愁是难以愈合的伤

文/我本空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记

转瞬之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业已远逝的岁月里,不知道身后的路,还有路上丰富的情节,能否在记忆里留下永恒的影子?只晓得,离家的日子愈久远,于家的感觉和回家的渴望,便如遥遥无期的旅程,一沓沓增加着厚度。有时候,默默回想起来,就会体悟,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天起,缱绻的乡愁就以流动的方式,在自己的血液里轻吟浅唱,给风风雨雨的过往,增添一抹想要抚平但却无法愈合的伤。

新年的当口,独自一个人站在岁月的街头,默默地凝思往事,无言的泪水以滂沱的姿势,肆意地打湿原本欢快的容颜。而此时,纯朴乡音正徘徊在村口,那里有一对佝偻的身影,已经站成一幕永世的风景。他们的身后,是纯朴的小村;他们的背上,是袅袅的炊烟;他们的眼神,是无尽的企盼。山坡上,小鸟的歌声已经穿透时空,哀怨的鸣唱伴着冷风,在寂寥的天宇下飘散。隔着千里路途,我看见,爹娘那迷离的眸光,没有觅到即将归来的风景,只有冽冽的寒风追随着雪花,为我捎来溢满浓浓乡情的呼唤。

离开家乡已经好多年了,经历过坎坷泥泞,品味过辛酸苦辣,在融入污杂的同时,那纯朴灵净的乡情,已经变得越来越淡。泥土原始的芬芳,只在脚下默默地伸延,却嗅不到最初的弥漫。蜗居在城市狭小的褶皱里,每日每夜,我多愁善感的诗歌,依然以怀旧的情结写满思念。

透过岁月的尘烟,我发现,母亲已经老了,而父亲脸上的皱纹,宛若初冬的田野,挂满了四季风寒。在孤独远行的日子,我经常在睡梦中呼喊:兄弟姐妹们还好吧,想起你们,相依相伴的甜蜜便萦绕在眼前,曾记否,为了填不饱肚皮的餐桌,我们哭过多少无眠的夜晚。如今,贫穷已经远去了,但当时的那份情感,却永远也无法忘怀。

清晰地记得,每年冬天,伴着大东北肆虐的寒风,那冰冷的霜花一夜之间便铺满了整个窗棂,有时好几天都不会融化。而就在这样的境况里,母亲依然用她那龟裂的手掌,在晨星呼啸的季节中,抖掉一层层残雪,从外面抱回一捆捆柴草,然后燃起满庭满院的温暖。那红红的火焰,仿佛也在跳动着贫穷的韵律,在母亲用哈气驱赶寒冷的过程中,捂热了酷寒和辛酸。

那时,我和兄弟姐妹们还小,懵懂的年华根本不知道苦累艰辛,但冥冥之中感觉,无忧无虑的顽皮,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超然!但不管怎么样,窗外算不上风景的风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毫无遮拦地映照着贫穷和凄凉。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只慌张的野兔,正在饥饿里慌张地流窜。每每看到这大自然的生灵,我就想,要是逮住它多好呀,回到家里炖上一次兔肉,应该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一定会让让寂寥大山,篆刻一段永远难以忘怀的流年。

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与家乡感情上的距离,好像也拉得越来越远。只是在一个不特定的时刻,蓦然回首,才发觉,多少回忆正在风雨中模糊视线。那些曾经的细节业已飘忽,竟然在梦里也找不到它的影子。我知道,久居城市,那封闭的钢筋水泥,已经隔绝了最初的温暖。如今,习惯虚伪的夸张,就如同习惯了没有丝毫愧疚的谎言!每天,深入城市内部,感受市场里叫卖的肮脏,竟然不知道哪里是纯净,哪里还有香甜。而千古传唱的爱情,也夹杂了不可理喻的阴暗;而污杂的世事,更是令人难以启言;而我印记乡村的脸庞,也如变幻莫测的霓虹,在夜里开得花枝招展。

也许是吃了太多的苦楚,原本瘦瘦的身体,现在也开始发胖了。可是,形之于外而内化于心的思想,却变得越来越孤单。当为了寻求所谓的功名利禄,把眼睛瞪得像秋天红红的沙果,本应传承的道德和良心,也变得像乌鸦般黑暗。很多时候,外在的欢声笑语,总也掩饰不住内在的空虚,接触了众多熟悉的面孔,但回想起来,只是记忆中增加了一份陌生的情感。

默默奋争的过程,于污杂之中学会了坚忍,但在坚忍之中却找不到真实的笑颜。每当一个人独处,心中的哀怨便随着星空寂寥,那份未泯的纯真依旧在思乡的日子里,于脑海中经久地回旋。我知道,无论天涯海角,古老的乡村都会敞开怀抱,喜迎离家游子归来的无奈。

离开家乡的日子久了,许多曾经熟悉的身影,宛若悄然隐没在夜的阑珊,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视而不见。而我每每想回报的爱情,终究还是找不到归宿。我不知道,在远方游荡的目光,哪里还有最终的落点。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了,这无形当中给我增加了心灵深处无以诉说的不安。

儿子渐渐长大了,但生活在城市没有绿色的环境中,却认不得田里的每一株庄稼;妻子也渐渐成熟了,但依旧衷情于城市那缺少真情的眷恋;而我归隐的心绪,或闪动灵光,或在窗子里独自黯然。在无以寄托的日子,多想摸一摸父亲粗糙的大手呀,抑或看一看母亲日益沧桑的容颜,还有村口老棵榆树飘散的香甜。日子还是不紧不慢地过着,而我落叶归根的想法去总也挥之不去,我知道,不管我和故乡离得多远,我们的血脉总是紧紧相连。

马上就是春节了,我的相思只在梦里团圆。今天,孤独地面对城市越来越无法描述的辉煌,我,又想起了乡下忽明忽暗的灯盏。我知道,寒冷但却温馨的土屋里,几道目光正在交融着爱意,宽宽的火炕上正在睡满团圆。

而此时,还有一个不知归处的灵魂,正徘徊在回家的路上,目光悠远,泪水涟涟!

月光的文章15:月光满地

文/刘道惠

也许是临近过节的缘故,这些天,月光与我的情绪加倍浓烈,记忆中的月光满地像翻卷着浪花的潮水般阵阵袭来。那清凉凉的光辉,是神秘的银白满地流淌,摇曳着记忆里的黑白色彩,还有甜蜜、等待和莫名的渴盼。

那是透彻心扉的幽境!圆月在高高的天上,静静倾泻着纯白的光辉,穿过人们的身体和思想,熔化着白天的杂念和偏见,大地和她的村庄沉浸在一望无际的静谧之中。只有不懂事的狗狗望着晃眼的月华,会发出莫名的吠声。

我最怀念的月光满地,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初很多有月的夜晚。生产队犁出的红薯像山一样堆在红薯地里,爹妈和哥哥用架子车拉回自家分到的红薯,就在一个个月光满地的夜晚擦成一地沾满月光的红薯片,用筐子盛了抬到屋后,撒到刚耙好的地里,趁着月色再把撒不均匀的地方捡捡摆摆,等待白天的阳光和清风把它们卷成一个个像小船一样的干红薯片。这时,一家的大人、小孩和老人都忙乎起来。擦红薯片是一个很要力气的技术活,爹和哥哥一替一气儿地用擦子擦着,红薯片像喷涌不止的浪花,一个个大红薯转眼就变成白花花的红薯片。

几十年过去了,月光总让我想到老家屋后空旷的田野,那平整的土地上撒满了大片大片的红薯片,在深秋的阳光和清风中晾晒。红薯片是白色的,到了夜晚,与满地银白的月光交相辉映,白亮亮一大片,仿佛每一片红薯片都在贪婪地汲取月光的精华。小的时候不知道欣赏这些美好,也许当时还有些害怕在里头呢,因为月光照着夜幕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红薯片时,远处的坟头也会异常清晰地凸现,幽静的月光让这些老坟显得阴森而神秘,让人害怕又浮想联翩。

父母公婆都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们在月光下忙碌或静坐的身影,也像常来常新的满地月光一样让我记忆犹新。“明月夜,短松冈”,在月光满地的夜晚,会情不自禁想到他们长满青草的坟头也正被同一片月光浸润着,我的内心充满怀念与感动,让上天所赐这满地的月光捎去我想要说给他们听的思念和亲近吧!

去年中秋节,我和立红写了同题诗《想我们家的柿树》,抒写对老家的思念。老人早已不在,兄长外出打工,老家的院落冷清而孤寂,唯有院中的柿树用挺立的树干、青翠的叶子、橙黄的果实,守候着老家的风雨和夜色。月光满地的夜晚,爹妈的坟地,老家的柿树,都在同一片月华中静寂,而远在异乡的心,无法像满地月光一样平静。

亲爱的柿树,“你的果实是谁的等待/我们的母亲的灵魂和爱在弥漫”;亲爱的柿树,“守着老家的清风,明月,和院子里疯长的青草/柿子挂天上,像一盏盏眺望的小灯笼”,守在老家的屋顶,等我们归来。

月光满地,满地月光,在浮躁喧闹的时代,谁会品味这涤荡心扉的永恒的静谧?谁愿守望这提升灵魂的古老的清辉?

月光的文章16:老家院子的月光

文/王立刚

远离城市的喧哗,我回到了老家尖张村。独处一隅,让疲惫的身躯在此得到放松,让心灵的露珠一滴一滴沁入心田。闲庭信步,当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身上之时,我默默无语,凝目沉思。今夜月光朦胧,青烟袅袅,思绪犹如一叶游弋的扁舟,随着银色的月光,一摇一晃,渐渐融入幽幽的夜色当中。

老家院子虽然房屋并不多,然各抱地势,错落有致。月光透过斑驳的树木隙缝丝丝缕缕挂下来,在地上铺了一层碎银。远处的青瓦片片,顿时泛着幽蓝之光。从窗户里透出的橘黄灯光,是那样的耀眼与温馨。橘黄的灯光与银色的月光交汇在一起,房前白杨树半透明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羞涩地颤栗,沙——沙——作响,整个院子看起来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动感画卷。

老家房屋后边的那棵老槐树,巨大的树冠像是撑着一把巨伞似的,枝叶扶摇,颤出几米远。槐树在月光照射下,看起来不是白天的碧绿,也不是夜晚的漆黑,而是褐白褐白的,如地上的霜。它的每一片叶子,象是无数的小镜子闪烁,晶莹透亮。偶尔传出几声鹧鸪鸟的啼叫,更映衬出院子是如此的静谧。

我情不自禁地把头仰起来,看着天上那银盘似的月亮。奶奶告诉我:月亮里的那棵桂花树遮住了嫦娥住的广寒宫。于是,仙人吴刚每天就拼命用斧头砍那棵桂花树,可一到晚上,它又会重新自动长拢,常年如此。吴刚为防它再次长拢,就用身体压在砍痕处。这样,吴刚就和那颗桂花树彻底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每年八、九月间,桂花怒放,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此时的桂花比别的花香味更浓郁,更吸引人的嗅觉,因为它是吴刚的化身。

也就是在今夜同样的月光下,七十四年之前的某日,伯父王泉悄悄潜回了老家的院子。他在西安领导学生上街游行,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遭到当局的通缉。他与我的奶奶话别后,连夜离家出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伯父虽然出是地主的儿子,他却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十分可惜的是,伯父在一九五二年六月遭美军飞机轰炸,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要不然他活到现在,至少也是军区司令员样的大官。

月光下,院里密密麻麻的树像是披着薄纱一般,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月光走过,留下绚丽的色彩,也留下美的暇思。

愿老家院子在这样的月光下,永远如此幽静雅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