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吃饭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吃饭文章1:吃饭百态
文/顾知萌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好想知道今天中午吃什么呀。只见我们班的几位“大力水手”像一只只刚出笼的小鸟,一溜烟地跑了出去。一阵米饭的清香随风飘过,饭桶被抬进了教室。嗯,为什么今天只有两个饭桶呢?难道今天吃炒饭吗?一个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赶紧走上讲台,果然今天的午饭是菜饭,而且配菜也不再是红烧豆腐了,改成了白菜炒肉块。
饭盛好了,开吃喽!教室里顿时变得十分安静,只剩下勺子与饭盘的敲击声,像在演奏着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看!小包同学刚拿到饭盘,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勺子,只见她一只手把座椅拖到屁股下面,另一只手就已经在扒饭了。终于把座椅安顿好了,她握着勺子迅速地把饭送到嘴里,一边还不忘把屁股往后挪挪,以便嘴巴更凑近饭盘的边沿,有利于用勺子往嘴巴里面快速地送饭。我猜,她是想吃完这盘之后,再去添一盘吧。好家伙,果然不一会儿一大盘饭就被她给解决掉了,真牛啊!她紧接着端起盘子走向讲台,添了一大勺饭,又添了一大勺白菜,神气活现地走了回来,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大胃王”啊!
再看看她旁边的朱同学,多优雅啊,只见她一口饭一口菜,吃得不慌不忙,有滋有味。再看看陈同学,虽然他平时也吃得不少,但也是细嚼慢咽的,不像小包同学那般狼吞虎咽……
有趣吧!这就是我们班可爱的小伙伴们。
吃饭文章2:回家吃饭
文/李金枝
中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某西餐厅就餐。还不到12点,平时门可罗雀的这家西餐厅已经座无虚席,我们只好排队等座位。
这时,一群人搀扶着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进来,显然是儿女们带着母亲来过母亲节的。儿女们有的搀扶着老人,有的到处找座位,他们在一楼找了一圈,没有座位,又到二楼找,还是没有,老人显然已站累了。最终,他们搀扶着老母亲去了地下室,那里应该有座位。
过了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背着他的老母亲进了西餐厅。老人满脸皱纹,头发全白了。这一幕让我怦然心动,我为那个男子不能马上给老人找到座位而担忧。他看了看人满为患的餐厅,请服务员帮忙找座位,服务员表示无能为力。
“咱回家吃饭吧,妈不欠这一口吃的。你平时多回来看妈一眼,或者多给妈打个电话,比吃什么都香!”老人说。
后来,服务员终于在二楼给他们找到了座位,那个中年男子把老人背上了二楼……
夜深了,我的脑海里仍在回放着这两个情景,那位老母亲的话更让我难忘。是啊,常回家吃饭,平时多回家看看老妈,多给老妈打电话,比让老人在母亲节这天吃什么都强!
孝敬母亲,不能只在母亲节这一天,让老人到饭店里大吃一顿,也不足以化解母亲对儿女的思念。
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想和母亲说说话,却突然意识到夜已经深了,明天一定给母亲打电话。
星期天,我就回去看望母亲。
吃饭文章3:其实我并不想坚强
今天中午吃饭时有同事对我说:“你看上去很柔弱,可是内心很坚强。我看上去很坚强,但内心却很柔弱。”听了这话,我知道她是真心在夸我,可是那丝丝的酸楚却不断地涌上我的心头。
其实我并不想坚强。但生活却逼迫我去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用单肩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想象着能过自在轻松的生活:有一个两情相悦的人一起牵手走遍有绿色存在着的地方的,让心中最柔软的感觉化成比风更轻盈更灵动的文字谱写属于我们的诗歌和散文。为你学琴,只要你喜欢,我会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去练习,因为有你有陪伴,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流逝。还记得曾下过一盘很奇怪的棋子,我们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好让我撒娇、赖皮和粘着你……
但美好地事儿总是一瞬间就流逝了。可能是曾经有过的美好,所以失去了以后就会被铸就得有一颗坚硬如钢的心;可能是以前太过美好,所以现在必须承担人生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因为以前太过依靠,所以现在必须独自行走。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彼得。潘为什么不想长大了。以前的我光脚走在你为我铺设的细沙上,我以为整个世界都是柔软而美好的。现在一个人光脚走在无人引领的荆棘上,伤痕累累,却被别人误以为是跳着芭蕾。
什么是真正的美好,只有自己的心才能感受得到。有些人是经历了风雨,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悲伤,带着一颗不完整的心继续前行,而我却是那个站在原地,站在风雨中微笑地祈祷。不是我想坚强,是我无法不坚强,这就是生活。
吃饭文章4:一饭一菜
文/孙香我
我家吃饭常常就一个菜,而且没有汤。有亲戚看到了,就很惊讶,说他们家两个人吃饭正常都是三四个菜。古人所谓“食不兼味”,是说一个人饮食节俭,我家的一饭一菜,却倒不是为了节俭。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节俭过日子原很正常,但总还不会为了节俭而只吃一个菜的,不至于。我家吃饭一个菜,就是习惯,一日三餐简单惯了。像我平日早饭喜欢吃阳春面,阳春面本就是很简单的食物了,而我吃的阳春面更简单,作料就只是酱油和麻油这两样,人家吃阳春面一定要放的什么荤油、葱蒜、辣酱、味精、胡椒粉,就统统都没有,这样的一碗清汤面,我的早饭一个月起码有半个月都是它。
人家怕要以为我这是在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其实不是。一饭一菜,我从来不觉得苦,一个菜我吃得很香。享受美味佳肴自然是人生之乐,吃得香,一个菜一样是美味佳肴。而且一个菜的营养也不成问题,我平日喜欢吃青菜烧豆腐,有时里面再放几个小肉圆,一个菜荤素和豆制品就都有了。如今一般的人家,吃饭三四个菜应该很正常的,而我一饭一菜也吃得有滋有味,心满意足。
对生活我是求一个简单,这是真的。我住的是两居室的小房子,新房装修时,设计师问装什么风格的,我回说就两个字:简单。房子装好有朋友来玩,看了就说一句,怎么这么简单?没有玄关,没有吊顶,没有电视背景墙,没有墙纸,没有吊灯,大大小小的灯全是一样的圆形吸顶灯,家具也是很简单的。这在人家看来,真乃“陋室”。我自然没有资格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我窝在这“陋室”里,身心皆安稳自在。我不大识时务,写点小文章也多不合时趣,原是愚陋之人,与这“陋室”不亦宜乎,“相看两不厌”。
我的人生,是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大于物质生活的,物质生活对我的意义,就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还有一壶粗茶喝喝,其他好像就都是些多余的东西了。一位认识几十年的老兄,装着淡淡的样子在我面前炫耀他钱多,我也就笑笑,人家只是不懂我而已,虽然认识了几十年,到底不是一样的人,彼此不懂很正常。我从来不好意思说“人不知而不愠”,我有什么值得人家知的。
“人生行乐耳”,芸芸众生,各有各的活法,但其人生意义,一定都是求乐。所谓各有各的活法,也就是求乐各有各的求法。我之求乐,向外求得少,向内求得多;向人求得少,向己求得多;向物质求得少,向精神灵魂求得多。
吃饭文章5:今天的现在
昨天和朋友们吃饭,吃的挺高兴,完后朋友要去唱歌,一块去了。
很长时间不唱了,竟然跑调了,接连点了几首最熟悉的,同样是不是跑调,就是唱不上去,心里竟然有些失落。跟朋友说以前还经常凑在一块弹吉他,讨论音乐方面的问题,而现在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现在不知怎的老是有种怀旧的感觉。难道真的老了,呵呵!那四十岁、五十岁的人呢?
但确有个现实不可改变,那就是过去的事情将一去不返了,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伤心的,想想过去的美好现在是一种甜蜜,而那时的忧伤现在却更有一种味道得以让自己慢慢咀嚼。
这样看来,不管是过去美好的还是伤心地现在想来,都成了一种难忘而又让人回味的回忆;所以今天的现在,很快就成为明天的过去,我们正经历着的好事坏事,都终将被时间抛在后面而慢慢变淡,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今天的各种人和事而烦心呢。
把一切不要看的那么重,放开自己我们每天的现在都在变成明天的过去,好好珍惜现在,过好它,因为它不会再给我们机会,留下的只是翘首回望!
吃饭文章6:“守吃”的奶奶
文/远方远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一个中国家庭来说是头等大事,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大家庭。用奶奶的话说,“守住了吃,就守住了家”。
奶奶生于1922年,今年已经95岁高龄,她是方圆十里八乡最长寿的老人,缠着小脚,两年前才拄上了拐杖,依然鹤发童颜,慈眉善目,满脸溢笑,轻声慢语。
“活的时间太长了,都活的没意思了,一天啥也干不了,刚吃饭。”奶奶说。
“你健健康康的,就是我们的福气,我们都盼着你能长命百岁呢。”我说。
“你们都孝顺,都对我好,我知道。雪芳(大姑)接我到她那儿住,一住就是几个月,还领我去医院检查身体;敏芳(二姑)给我买衣服,光棉袄就买了5件,一冬天都换不过来;新平(二爸,奶奶和二爸住)给我端吃端喝,侍候我;***一做好吃的就叫我,你爸背我去广场看戏看热闹,都好着。人活老了,我现在是‘看碗不看脸’,刚吃饭,其他啥也不管。”奶奶说。
“看碗不看脸”,这话从95岁高龄的奶奶嘴里说出来还真让人惊讶和感慨,还以为奶奶人老心思多。回头说给老妈听,老妈说道,“有啥可怪的,你奶奶为这个家操心了一辈子,现在老了,也操不了这个心,她不求别的,只要有一碗饭就行了。说到底,她是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不想成为儿女们的累赘”。
奶奶操持着全家人吃饭问题近80年,可以说为儿女的生活担负了一辈子,到老了却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
人常说胃是有感情的。许多有关吃的念想和记忆都与奶奶有关。大概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候的一个暑假,和爷爷奶奶去临镇看戏,看完戏爷爷拉着架子车载着我和奶奶回家,我躺在奶奶怀里看星星,听着爷爷哼着秦腔,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还在睡梦中突然被一股诱人的香味弄醒了,睁开眼一看,只见奶奶手里拿着一张焦黄薄脆、葱香扑鼻的包谷面煎饼站在床边,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几口下肚,太好吃了,简直人间美味。从此以后的多少年来,每次遇到吃煎饼都会想起那张饱含葱香的包谷面煎饼。后来多次问奶奶为什么那天的煎饼那么香,奶奶只是莞尔一笑说,“没那么香,不过家常做法,只是你饿了”。
爷爷一生耿直倔强,侠气仗义,好客喜聚,朋友众多。每逢小镇集市,南北二山赶集的老友便会来奶奶家里歇脚,茶水和烟叶是爷爷的待客之道。烟叶是爷爷自己种的,爷爷是种烟的好手,每年都会种上二分多地,收成颇丰。爷爷种的烟叶片宽厚紧实,香气质好量足,油分丰富,抽起来烟味醇厚,劲大过瘾,深受村里烟民的追捧。每到傍晚,总有三五个老头手持烟袋来到奶奶的院子里来抽一袋爷爷的烟叶解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中有茶那可是少有的奢侈品,其实爷爷的待客茶大多出自于奶奶之手。每年初春,树木刚刚露出嫩芽时奶奶便开始“采茶”,掐取各种小树的嫩芽一笼一笼的提回家,连夜炮制,第二天晾晒,制作成茶。而在爷爷好客背后的支撑是对奶奶巨大的考验,二三个老友在抽完了一袋烟,喝完了一大搪瓷缸酽茶之后,也该到饭时了,也是最能体现爷爷待客脸面的时候了,只见一位裹着小脚的老太太颤颤巍巍从灶房里进进出出,穿过一条昏暗的过道,端出几盘菜、一碗饭上桌,尽管都是粗茶淡饭,尽管每次都几乎掏空奶奶的柜底。在那个物质特别匮乏的年代,一个家庭遭受的最大困顿就是吃饭问题,可这些事全都由奶奶一人来张罗。很难想象,奶奶是如何做到的,一大家子人的吃喝和爷爷的待客之道,全都被当时评价一个好女人的重要标准——“茶饭”来体现了。奶奶做的一手好茶饭,奶奶的大柜和厨柜好像两个神秘的宝柜,总有取不完的烟叶、茶叶、粮食和各种干菜,也总能为一家人准备好饭菜。即使再难,奶奶也总能应付自如,而且精心准备,以示尊重。那怕家里就只有一盘酸菜,奶奶也要用盘子盛了,调上辣椒油,擦去盘子沿上的菜汁,然后端上桌。在客人吃饱喝足后的啧啧赞叹声中,奶奶依在门框上想的是下一顿饭该端什么上桌。奶奶的茶饭和操持赢得了爷爷老友们的尊敬,爷爷去世后的好多年,仍有爷爷老友以及其儿女们不时给奶奶捎来一吊腊肉,一包木耳、香菇等特产。
现如今社会发展了,吃饭再也不是问题了,而吃的健康、吃法安全、吃的放心是人们关心的重点。这些城里人关心的问题在乡下却不是问题,因为粮食和蔬菜大多是自己地里种的,猪是自己养的,鸡是自己喂的,饭是自己做的。
几颗鸡蛋,一袋洋芋或红薯,一把翠绿的青菜或小葱,这是每次回乡下老家临走时奶奶都会随手准备让带走的东西。“不用带,城里都有了。”我说。
“这是自家地里种的,比城里买的好吃,拿上,给娃儿吃了。”奶奶的口气不容置疑。
于是每次回老家我也带些乡下没有的吃食,一箱牛奶,一兜蛋糕,一盘面皮,或几样水果。
城里和乡下、老人和儿女、家庭和亲情,最直接、最简洁、最有力的联系还体现在一个字上了,那就是——吃。
世上的道理太多,需要坚守的东西也很多。可作为一个乡下普通的农村妇女,奶奶没有上过学没有多少所谓的文化,一辈子操心柴米油盐围着灶台转,没干过所谓的大事,她的一生就是守着一家人的吃饭问题,用她的茶饭和操持维系着一家人,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强大,也是一种普通的伟大。
吃饭文章7:好好吃饭
文/边凌雪
年轻那会,不懂疼惜身体,忙起来了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觉得吃饭这事并不十分重要。直到后来患上严重的胃病,才开始重视一日三餐。
年轻那会,觉得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周末可以一觉睡到中午。那时“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没有电话和手机,城市里也没有这么多着急和叫嚣的汽车,要想睡个安稳觉十分容易。要是父母心疼自己不吃早餐想叫起来吃点东西,一定会没有好话。现在,每当自己诚惶诚恐地想把赖床的孩子叫起来吃东西时,才能体会父母当年那种既心疼又委屈的心情,真的是悔不当初。
年轻那会,喜欢什么就吃什么,火锅烧烤是最爱,从不考虑肠胃能否接受。每次吃完都会闹肚子,可是闹完肚子下次还吃,好像那些东西被人下蛊了一样,吃起来有瘾。说来奇怪,每次吃饭都是人越吃越多,从最初的两三个吃成一大桌,认识和不认识的,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甚是热闹,好像一吃喝,全世界都成了朋友。而那时的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贡献给了这些从他身上连谢谢也没捞到一个的店家。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后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清静,喜欢吃家里做的饭菜,喜欢自己动手。再后来,觉得“吃”是一件特别重要一定不能马虎的事,就算是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所谓好好吃饭,不是说一定要吃得非要有鱼有肉,全素也可以做出好饭菜。但一定得重视它,把做饭和吃饭当成乐事。说起来现在的饭馆多如牛毛,要想吃各种档次和口味的都不在话下。但我心里清楚,只有自己亲自去菜市挑选回来的食材,亲自用蔬果剂把它漂洗干净,亲自用上好的菜籽油烹饪,我吃下的每一口才会安心和舒服。此时的我意识到,真正养心养胃的还是家里的饭菜。
哪怕是一个人,休息日可以晚一点起来,但一定要吃早餐。就算简单到一碗白粥或油醋面,也非吃不可。吃惯早餐,身体就会像上了闹钟一样,到点会有饿感。有饿感,是肠胃对身体的回馈。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整个上午都不会饿。
去菜市,当我把眼球从电脑和手机上移到这里,看到那些绿油油的蔬菜,看到那些忙碌的小贩和讨价还价的顾客,看到年轻的爸爸妈妈推着婴儿车一起装满购物袋,看到大叔大妈空着手悠然自得只是来瞧瞧有没有更便宜一点的东西的神态,当看到有好心的老板提醒顾客注意钱包的时候,我才能感觉这才是最真实的市井生活啊。
有时候,看着琳琅满目的菜市,逛一圈下来还是不知道要买什么。于是,再在脑海里梳理一遍到底要怎样搭配:是清蒸茄子呢还是素炒青椒茄子,是蘸水豆花呢还是番茄豆花,是凉拌生菜呢还是炝炒生菜,是芹菜肉丝呢还是芹菜豆腐干……再一圈下来,可能手里已经提了买好的食材,顺便再挑一些当季的水果满载而归。
烹饪是一个顶享受的也是一个考验手艺的过程。因为要做出可口的菜肴,得用心配料,用心清洗,用心掌握火候,用心掌握佐料的轻重,还得掌握家人的喜好口味和食量。我一般主张饭菜尽量现做现吃,尽量不剩。我从不吝惜剩饭剩菜,出于对健康负责的态度,宁可做的时候少做一点减少浪费,也不会翻来覆去吃剩食。
不要小看一顿饭,这里面包含了对人生、对生活和对家庭的态度。一个常常为家人做饭的人,必定爱这个家。哪怕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一个不好好吃饭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不要奢望他的心里能有多少爱。倘若一个家庭经年累月冰锅冷灶,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它的主人有多么热爱生活,他们之间有多么相爱。我也从不认为工作和应酬应该成为不陪家人吃饭的理由。
爱,其实就在厨房和餐桌上,在一粥一饭之间。
吃饭文章8:记住他人的“随意话语”
文/刘希
前阵子,有朋友邀请吃饭,席间,有人提议喝点啤酒助兴,每个人面前都倒了一大杯啤酒。轮到君哥了,我看到他脸色为难,突然想起他曾经无意中说过他有痛风,沾不得啤酒。于是我说:“君哥的酒我替他喝了吧,他有痛风,不能沾啤酒。”我站起来一饮而尽,君哥感激地望着我,小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有痛风的呀。”
我笑了笑,回答他:“我记得第一次认识你的时候听你说过。”“我说过一次你就记得?你让我太感动了,小希。”也许是我记得他的“随意话语”,他觉得我这个人很有心。这之后,他明显对我热络起来。钓到了鱼,专程给我送来两条;得知我女儿转学遇到困难,他主动过来帮忙……我没想到记住了君哥的“随意话语”,对他表示了关注和理解,就得到情深义重的君哥如此厚待,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动。
其实,我原来是不会记得别人的“随意话语”的,只是因为,我也被这样感动过一次。记住他人的“随意话语”,那不仅是对别人的高度重视,而且能很快获得别人的认可和信任。
去年春天的时候,清明节过后,我突然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三盒毛尖茶。是小鲁寄来的,我打电话向他致谢,他却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上次说古丈的毛尖不错,刚好我就在古丈,又是自己种的茶,就帮你寄了点。”这事我真的忘了,经他提醒才想起,那次在群里,大家都在介绍自己的职业,当小鲁同学说在古丈茶厂上班时,我随口说了句:“古丈毛尖不错呀,我很喜欢喝哦。”我只是随口说说罢了,没想到他记下了,给我寄来了三盒茶。
这之后,我主动和小鲁同学联系起来,有了搞笑的视频,有了骄傲的事,也总是想和他分享。我知道这样的一个重视我“随意话语”的人,会成为我最好的知己。
每个人说的话,并非句句掷地有声,但不经意间说过的话,被人记住,那真的是一种特别的感动,那种被人关注的幸福妙不可言。
吃饭文章9:越精英越肥胖
文/阿简
朋友请吃饭,欣然前往。远远看见她家几年未见的王子,一时竟然没认出来。
王子是他的外号,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跟随,原因,当然是因为“那小子真帅”。七八岁的时候吧,我们去他家玩,他一时兴起,一定要给我们表演小提琴。小孩子初学,琴的音质也不出众,所以拉出来的曲子,实在乏善可陈,吱吱啦啦的,带着一种不眠不休的尖锐,仿佛要锯断屋里所有的桌子腿儿。可是那琴童的小模样,实在秀美可爱:细而软的黄头发梳成小分头,高高扬起的瘦胳膊上衬衣雪白,黑色的西裤马甲配金色的小领结,帅得不像话。
后来两家住得远了,见面的机会渐渐少起来。小王子的成长历程在我这浓缩成几个断点——蹿个儿了,变声了,青春冒痘了,玉树临风了——是冬天里落了叶子的白杨,挺拔然而形销骨立,瘦得像版画上的风景。
离上回见面,也不过隔了三五年吧,没想到这回再看,可真让我跌碎了眼镜——小王子将军未成肚先凸,原本清秀尖窄的小脸,也生出了触目的双下巴。他大概看出了我的错愕,自嘲地解释:“胖了是吧?夜行动物嘛,肚子都大。”
尽管是个谬论,可是对他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却是简明精准的。他是做网络编辑的,网络新闻,拼的就是“快、准、稳”,突发事件要随时报道和跟进,夜班的编辑又比白班人少,因此,一个人必须得干几个人的活。发稿、策划、做专题、调页面,神经一绷就是一通宵,下班后脑子又亢奋得一时静不下来。等躺到床上松一口气了,又怨念自己跟整个城市完全逆行:“我想睡下去的时候,人家都起来了。人声车声晨练声,声声恼人啊!深度睡眠,几乎就成了空想。这时候最恨的,还是来电话,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睡意,在听到电话响的一刹那,就都给吓跑了,怕是夜班出了什么差错。出错儿就得扣钱,一晚上白熬了不说,后面几天的活也白干了。”我想起***无数次地吐槽儿子的起居:“早餐不吃,中餐没点,晚餐合并夜宵一桶方便面……”觉得这孩子,真挺可怜。
临走时,我加了他的QQ,免得在不恰当的时候打电话,搅了他那来之不易的睡眠。于是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个性签名,都在围绕着体重纠缠不清。先是:“人总是要往上走的,体重也一样。”过几天变成了:“还以为是日子过好了呢,原来是过劳肥。”最近则成了简短悲愤的五个字:“油向胆边生。”一问才知,体检查出脂肪肝了。
听说导致过劳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熬夜以及由此而来的饮食不规律。不管是主动上进还是被动勤奋,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的人,总是胖得更势不可挡一些。尽管伴随着薪酬和职位上的进步,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精英,可是身段的变形预示健康的透支,也真是不能大意的事——真要应了这句“越精英越肥胖”,可就悲催了。
吃饭文章10:无知无畏话做饭
文/峰岭
我很少觉得吃饭是一种享受,跟小时候太多的玉米粥红薯粥蒸南瓜有关。直到现在,每当被嘲笑脑子不好时,我都怀疑是构成自己的原料不够好。
还有一个后遗症就是不会也不喜欢做饭。我曾经把排骨烧成炭、砂锅煮裂、铝锅烧穿,没酿成火灾还算是好的。我不认得苋菜芥菜杏鲍菇,分不清茭白和芦笋、鲈鱼和鲤鱼……一次才要给朋友显摆学到的一点技术,说做红烧肉时先加点醋容易熟时,她白了我一眼,说用高压锅嗖嗖两下就好了。我立马就怂了,因为我还没买过高压锅呢。后来去超市时特别留意了一下厨具,顿时产生了要我何用的感觉:人家随便一个电磁炉、豆浆机、智能电饭煲都能把我鄙视了。
即便如此,居然也把女儿养大了——还算囫囵完整。只是某日带她逛时碰到了个同事,她不客气地说:好丢人,把娃养得这么瘦。这让我有些内疚和遗憾,心想,如果自己早早地注意味道营养什么的,女儿是不是更健壮、或者关于母爱的记忆更多?
女儿偏偏是个吃货,比如带她吃一回法国菜,她说好吃得都快要流泪了。带她吃一回日本料理,她说好吃得心里的花儿都一朵一朵开放了。我想满足她可又不能老是下馆子,就只好撸起袖子学做饭,算是亡羊补牢。
这才发觉做饭根本不是一种和洗衣打扫一样的活计,而是带有创造性的艺术,就像把布料做成衣服、文字组成文章。比如蔬菜和蔬菜之间就有个谁搭谁的问题。白萝卜就不爱胡萝卜和木耳,豆浆不爱鸡蛋,菠菜不爱豆腐。搭配错了,就跟让两个互不待见的人结婚一样,没有好结果。记得三毛学做菜时,由“鲜”引发灵感,把鱼和羊肉炖在一起,结果是“不能吃”。
做饭还受个人偏好限制,我想我再也不会给红薯、南瓜、冬瓜、玉米们一个正眼了。也不喜欢芹菜和莲菜,吃起来老是咔嚓咔嚓响。洋葱不喜欢炒熟吃,甜不兮兮的。不喜欢灯笼椒,没有半点脾气,白披了一张辣椒的皮。不喜欢海鲜,没有关于它们的经验和记忆。我一买菜就买成西红柿、土豆、青菜,茄子、小辣椒了。
不过你要是把做饭琢磨透了,它也简单,通向所有美食的不过“用心”这把钥匙。而技术,网上一搜多得是。比如当你用心的时候,切的土豆丝就很匀称,姜末就会很细碎,不会把辣椒丝炝焦,盐不会放得太多或太少,不会在炖汤的半途加水,不会把米饭蒸得太软或太硬,让所有的食材都呈现最佳的状态。所以女儿说她能在我做的饭里吃出我的情绪,是心不在焉呢烦躁呢还是开心呢,她能吃出饭里有没有爱,饭菜能说话。
我在厨房的手忙脚乱中有时超水准有时失水准,比较得意的一次是做酸菜鱼,酸菜、豆瓣酱、火锅底料、泡山椒……巧妙借助别人的智慧。做好后盛在洁白细腻的陶瓷盆里,红辣椒、黄生姜、白鱼片、绿葱、青色酸菜,颜色味道俱佳。唯一那一次,女儿吃前把图片发给她同学,吃完后把残羹又发了一遍,馋得同学说她口水流了一地。在那一刻,我心里的花儿也噗地开放了。
吃饭文章11:读书与读人
文/欧阳丑宇
读书是眼睛在吃饭,吃进血脉里,哺育智慧;读人是心灵在吃饭,吃进经络中,滋养精神。
人,不吃饭可否?NO!不行。不吃饭就没有了体力,甚至可以丧失生命。那么人不读书也同样不行,不读书则荒芫了头脑,甚至可以丧失智慧。然而,你不读人则更其不行,不读人可以让你失去精神,甚至可以丧失灵魂。在三者之中,我是唯独可以几顿不吃饭,但绝对是不可不读书、不读人的。
我对书的兴趣与喜好,如同视各种美味的饭菜,只要有书,特别是有了好书,我便可以酒足而饭饱了。
一本好书到手,我是绝对不胡乱翻阅的,这如同面对着一道美味,我不会立即狼吞虎咽一样。我先要欣赏那颜色、造型、盛放的器皿,领悟其做工和用心,然后再慢慢品尝。
对美好东西的欣赏与享用永远也不会相同的。有些书我浏览得很快,甚至只看内容提要或里面大大小小的标题,知道它在说什么和用了怎样的方法去说就足已,没有必要字字句句地去费神,因为这样的书都是粗看热闹,却经不得推敲。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花费得多了,留给美好的东西就少了。但若是我心仪的美好东西,则愿将生命的分分妙妙不惜地投入进去。我要从初识开始,一点一点,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决不会漏掉点滴的东西。
心绪浮躁的时候,有这样一本好书在手,读着,世界便渐渐沉静下来。日子就变得明亮,身边便包围了许多安祥、和谐的氛围。抬眼看窗外的云,云也飘逸着有了别样的韵致。这时,我就要合了书本,信马由缰地深思默想了。
其实,我写作的灵感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才闪现并暴发出来的。
好书是要慢慢读,慢慢受用的,读得快了容易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读泰戈尔、海明威,读钱钟书、贾平凹从来都是字字句句的去领悟,决不走马观花。读得细致入微,才能真正领略大师的博大精深,才能对泰戈尔的隽勇、海明威的悲壮、钱钟书的深刻和贾平凹的精美了然于心。
贾平凹先生在《我要说的话》里劝告他的读者不要对他的作品期望太高,说:“如果要读,以平常心随便去读,上厕所读也罢,睡觉前读也罢,只要读得慢些我就满足了。”
这是大师的谦逊,这谦逊是真诚的。好书,只有慢慢咀嚼,才能与作者心神相通。
我是没有书房的,但有些许藏书。由于整日的劳作奔波,藏书自然就没有了时间通读。百般无奈的时候,就遐想那一种“心静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的境界,幻想着有朝一日不去奔波了,有了整日整日的时间,便设置一间书房,在房里种株莲花或摆挂莲花的作品,蓄一片清心,安安静静地读书,也读莲。
越是这么想,就越是艳羡古时诗人们那份悠闲和自然,竟然悠闲和自然得把书分四季来读,人可分喜好来赏。清人张潮就在《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史子集,冬夏秋春,多美的日月。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是没有这个福分的了,滚滚红尘,一地鸡毛,日子一天天地浮躁,写书的人越来越杂,书出版的越来越多,价格却越来越贵,读书的人越来越买不起,书越读就越来越少了。
正因为人活着已经很累了,人们便注重了善待自我,善待自己的生命。于是,我也开始善待自己,并用心守候着自己灵魂家园里的一切,包括我心灵的女神,于是,我在读书的闲暇时间开始认真地读人。
读人其实就是在品味人,品味人生。品味着人就总想把所读到的有些许特点的人物变成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便挖空心思地想塑造出很适合于自己意向的人与事。于是,我阅读人的同时,便总故意去寻找自己心灵女神的踪迹,寻找到了读着就吃进了经络,滋补了我的精神。
我愿意读人,读我喜爱的人和我所爱的人。于是,就寻寻觅觅地拼命抢时间,找空闲,独自一人静静的、默默的读着、品着、赏析着自己喜爱的和所爱的人。
我喜欢清晨读散文随笔,读得心境恬淡,太阳就升起来了,该上班了;晚上翻阅心灵的档案,查找自己的女神,然后心平气静地读着自己喜爱的人;星期休息或节假日就离开骚动的家,只身来到办公室在空旷中读些诗文,或写些自己的东西。这样,我的生活也就充实了,精神也振奋了,不再有那些烦恼、低沉和无聊。
解读一个能值得读的好人,能影响、感染、幸福和辉煌你自己的一生。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种树的另一个方式。这话确实千真万确,读一本好书是为自己的灵魂种一片绿荫,生命葱郁而旺盛;读一个所爱的人是为自己的灵魂种一株树。好树成林便点化生命,滋养精神,润泽灵魂。
我想,我精神的世界和我灵魂的家园就是一片山好水好人更好的天地了。
吃饭文章12:一种尊重
文/冰玉
中午去餐厅吃饭,办公楼前遇见一个陌生小伙子。
见我过来,他拦住我问:“姐,你们职工食堂收现金不?”“厂里有规定,不许收现金。”我答道。小伙子稍一沉思,又问:“我能不能把钱掏给你,刷你的卡吃顿饭呢?”顿时,我明白过来。“不用,我卡里有钱,出门在外,谁能没个难处?”说着话,我领他进了餐厅。
餐厅里人很多。我找好位置招呼他坐下,便拿碗打饭。我刚把饭端到餐桌上,他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10元,非要塞给我。我再三推让:“兄弟,真的不用给,我卡里的钱还多着呢!山不转水转,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转到你那里去呢。”他硬是把钱放在我面前,引得正在吃饭的工友们,目光齐刷刷地转向我。为安心吃饭,我只好不再推让。
也许,他真的太饿了吧!这顿饭,他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饭毕,他告诉我,他是来厂里办业务的,等到中午,也没找到人,这么热的天,附近又没饭店……
我拿着钱,再次退给他,他却执意要我收下,还对我千恩万谢的。看他那么坚持,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临走时,他特意要求,彼此都留个电话,权当交个朋友!还一再嘱咐我,以后若有机会去市里,一定要去找他。起初,我不太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执拗,心里感觉怪怪的。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收下钱,也许对他来说,得到的是一份心安,更多的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吧!
突然想起朋友讲的一件事儿:某日,一文友收破烂时,不期而遇一熟人。那人随手拿出一些纸箱、饮料瓶之类的东西。当文友称好重量付钱时,那人说啥也不肯收。结果,文友觉得自己好像受到别人施舍似的不安,心里久久无法释怀。其实,有时候,该收下的,就收下,也许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莫因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友谊。
吃饭文章13:慨叹
文/赖云
有时间就和朋友一块吃饭聊天,谈论生活,谈论人生,然后活在现实里。
生活就是个怪圈,每个人都在这个怪圈里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好多人走着聚着一起,好多人走着聚着一起却一定要去分离,这不厌谁。这个社会很现实,每个人都在过着很现实的生活,思维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处世不一样,共同点只是:都过着现在,憧憬未来,而回忆着过去。
我喜欢简单,过得太复杂会很累。每天都要面对着许多无奈,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不可思意的事情,同学,朋友……但每天都一定要重复着生活。有时太天真,天真的有点太不靠谱,总以为一切都不会是那么太复杂,只是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太复杂的生活,但别人不一样,很多人都不一样。郑哥说得好,这社会很现实。我的见识可能的确少了一点,可有时候,我又确实很享受这傻傻的简单的幸福。
罗曼·罗兰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报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朋友都说我,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别忘了,我也许也是个比任何现实的人都还现实的人,只是对朋友或者说我把你当做我的朋友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所谓彼此间的秘密。朋友就一定要是没有秘密的,但总有很多不是朋友的朋友,在跟你玩不是游戏的游戏。或者有很多朋友都在怀疑和被怀疑着,这就是所谓的现实。
当有些东西和你的性格格格不入的时候,我不回去可以的追求。或者更现实一点,人,活着的是靠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去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每天都只是闹着嚷着,但从不去想,你闹着嚷着的离你到底有多远,却永远不知道梦想究竟在哪里。就比如说:如果你只是一个捡垃圾的,那么你现实应该所追求的只是如何填饱肚子,然后晚上有个可以栖身的归宿;假如你每个月收入是一千块钱,那么你一定还必须不要在瞬间去期盼下个月会有一万,当然,你可以去想。不过,如果我们的起点都还是零,不要忘了,我们只是现实的奴隶,还没资格去谈别人的什么太大的理想放在自己的身上,那是别人的东西,永远也一定不会属于我们。一句话,我很讨厌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那样子会很累。我厌恶被主宰的生活,讨厌被支配着的命运。
只有平凡的人才听从命运,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现实是残酷的,但每个人都希望它是美好的,然后去追逐而不是等待着或者是跟着别人的影子在走,不知道我是不是有点另类,但我不喜欢这样子,也不去想不去过。许多陌生人能走在一起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块吃着饭,一块出去玩,一块说着彼此的故事,这是缘分,命运中的缘分。
缘分和命运的确是相互的,但我始终不赞成把缘分和命运放在一块,也可以说,在一定环境当中,他们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我说理解的命运是:就像这大学,有很多想来的人和不想来的人来了,然后想来的人在努力地学着过着,不想来但来了的人每天悠闲的过着;有很多人,一直的梦寐以求,却注定来不了,也许这些人更应该来这里,她们(他们)也许比任何到这里的人更有天赋,但每天却只做着到山上放牛、砍柴,然后看着朝辉夕阳在祈祷;有些人注定要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每天都在为生存操劳,而有些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住着高楼大厦,喝着、穿着名牌,长大了还开着名车,而这些东西还没出世就注定会有,还不用去想只能接受,这就是命运。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没有恐惧才会有幸福生活。
这世界就这样,很现实,没有所谓的公平,但这些不公平并没有针对特殊的谁,是关于每个人的,从某些角度来说,当它在针对着每个人的时候,又是公平的,所以每件事都没有绝对。现实的残酷让人滋生恐惧对生活的恐惧,对命运的恐惧,而人又一定要去努力地征服恐惧。
奇迹,是需要创造的。
我们太多时候都只过着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去和别人做个比较的,结果是你一定不要一直都在跟着别人的屁股在走,现在的我们还不可以把什么变成什么,我们只是一天在忙着该怎么生存着的人,只是去想,还没有权利去所谓的生活。生存和生活,决定了你是否该做些什么或者想做些。
当有些人已经住惯了楼房的时候,有的人还在由茅草屋搬进他的小楼房;有的人已经开始厌倦开着名车奔驰于高速公路的时候,有的人才开始向往有时间带着家人或者朋友去兜兜风。命运就这样,有的人都已经讨厌了在咖啡厅听着音乐喝咖啡的时候,许多人才梦想着找个时间去哪里体会体会一直很向往的咖啡味。当城市的人都跑到乡村晒着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乡村的人才开始往城市里跑,方向和目的不一样,却彼此都很享受。确实,社会在进步了,生活提高了,有的人用一辈子,有的人却不用,但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彼此。
美好太短暂,短暂的一定要离去,只能回首。我们都只不过活在现实的残酷里,然后回忆昨天,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永远都幸福的,事实是,渴望着还得到了的人却很少。人生就这样:不要叹息昨天的短暂,也不要沉溺于今天命运短暂的美好。我们憧憬明天,但不要对还没来到,或是即将来临的明天拥有太多的憧憬和幻想,人,要自信,知足,平静,快乐地过好今天的每分每秒。命运,总是在不停的轮回。
关于命运的理解,桐华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写到:人们将生命中的错误聚集到一起,创造出一个恶魔,叫命运。就是说人们因为不断犯错,最终走向邪恶,却称其为命运。而我们,只能去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它,而只是说着,整天眷恋着。
我不相信命运,人,只有去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追逐然后去不断的征服。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 正像一个年轻的老婆不愿意搂抱那年老的丈夫一样,幸运女神也不搂抱那迟疑不决、懒惰、相信命运的懦夫。只有不断的挑战和不断地去征服,希望,才不会那么吝啬不常来眷顾你。
总之,人,都是在一生不断的追求,不断地挑战去不断的上进。命运之神只青睐于那些懂得如何去获取幸福的人,而我们,只能是或许还不是。
吃饭文章14:时间是把杀猪刀
文/白画雪
今天吃饭的时候,桌上放着热气腾腾的猪脚汤,红烧肉,还有猪耳朵,我坐下来吃着美味可口的猪肉,不知道哪根筋穿越了想起猪被屠杀的场景,我回想到猪被锋利的杀猪刀深深刺进喉咙,那个尖叫声声刺耳,猪无比的痛苦抽筋着,猪血极速喷洒出来,猪血流到早已准备好的脸盆里,我看到屠夫那无情敬业的眼神,还有那熟练的手法,猪就像手术台上的人任由医生宰割,不同的是医生救人命而屠夫是置猪之死地,屠夫跟医生是两个不同的职业,承载着两个物种的生杀大权,其中的命运各不相同,人是有感情的贵族,而猪是贵族的食物,只能怪猪为什么不是人,猪肉比猪命值钱,显然人是这样认为的。
人类是杂食动物,吃猪肉很正常,人类还没有主导世界的时候世界还不是弱肉强食,动物的野性就是恃强凌弱适者生存,而人类觉醒的时候抛弃了野性换来文明,然而人类变成世界的守护者,渐渐唤起动物野性,猪就是守护者的食物摇篮之一,猪的生死没有一个人类为它感到愧疚可怜,我还是相信有那么一两个人类为猪的命运而哭泣,为猪的痛苦而愧疚,大部分人因为自己的苦快乐太多而不会花时间为猪哭泣。
猪最痛苦的一瞬间就是血流不止痛苦不堪的落幕,我小时候自己家里养的家猪,老妈每天都要煮一大祸猪食喂猪,当一天一天把猪养大,直到有一天晚上把猪屠宰了,所以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免费是最昂贵的,而我在一旁观看了整个过程,那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没有人性的道德善良,可是没有人会觉得这很残忍,因为他们都要吃猪肉,我也一样离不开猪肉,人都是要吃猪肉,也有吃羊肉牛肉的,既然要吃猪肉何必去可怜猪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了,这话就说的不对了,猪又不是义务为人类而生,好比羊吃草,草也不是为羊而长,羊依赖草而活,没有草就没有羊,说到这里羊吃草是不是又要为草而可怜呢,这是个自相矛盾的问题,但是人对猪的屠杀太残忍了。
大部分人一生中可能都没有看到猪的现场屠宰,这都是屠夫一手操刀,人们只有在市场上看到猪肉或者在桌上吃到美味的猪肉,当然吃猪肉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屠杀方法是不是可以人性化点别那么残忍,猪就是生来给人吃的,猪其实真不是为人类而生的,只是不知何时成为人类的必需品,注意是必需品而不是动物,猪显然已经无法左右命运了,只有野猪还算是动物,国家说野猪是保护动物,可是动物就是不长脑免不了偷吃农民的谷物而遭遇猎杀,大部分野猪还算安全的,猪也区别对待了。
猪是什么动物呢,猪是食物不是动物,猪都是圈养不是野生的,没有人不会因为猪是动物而手下留情,猪在人看来都是食物,人看到的是猪身上美味的肉,一只小猪从猪圈里跑出来,为的是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猪圈很小,小到跟监狱差不多,显然监狱比猪圈还糟糕,猪跑出猪圈无目的的随便跑随便逛,因为外面的世界很陌生,陌生到每走一步路都危险重重,小猪肚子饿了要自己找食物,食物很不好找,基本上吃不饱,而且外面的世界很不安全,汽车不长眼,人类又虎视眈眈,狗又穷追不舍,小孩又特爱把玩欺负小猪,下雨打雷小猪也没有栖身之所,四面八方的眼睛不断的逼近,小猪这才想到猪圈的好,可是小猪不知道猪圈也不安全,这是后话了,因为小猪现在就不安全了,而且还饿肚子,至少在猪圈里暂时是安全的,小猪长成大猪后猪圈就没有安全这个词了,猪不管跑到哪里都是人类锅里的肉,这只小猪最后被一户人家端上菜桌,小猪最后的愿望是回到猪圈,因为外面的世界充满危险和陌生,可是小猪不知道猪圈也不安全,当然至少回到猪圈会比现在活的更久。
吃饭文章15:微笑的涵义
文/刘映莹
前几日,与好友在外吃饭,落座后,发现正对我视线的是门口站立的一位迎宾小姐。看得出,这是个外地姑娘,二十出头,高高的个子,身着与其他饭店迎宾员无异的旗袍,每有顾客光临或离去,她总会微笑着说“欢迎光临”或“请慢走”之类的话。大概是食客们对迎宾小姐早已司空见惯的缘故,他们要么只顾着和身边的人攀谈,要么就匆匆走过,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而这个外地姑娘似乎也习惯了人们的冷落,在没有顾客经过的时候,就收起微笑,面无表情地站着。她的漠然和热闹的饭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是,没人注意到,除了不经意间坐在她对面的我。
一个年轻女孩走了出去,外地姑娘的脸上又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但出乎她意料的,年轻女孩没有像其他客人一样对她视而不见,而是回过头回应了她一个微笑,一个甜甜的微笑。外地姑娘愣了一下,但很快的,笑意重新回到她的脸上。不同的是,那笑是如此由衷,如此生动。年轻女孩已走远,但外地姑娘的笑却依然灿烂。
原来,一个微笑就足以温暖一颗心。
目睹这一切,我不禁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每天下楼,都会碰上一位小姐,她是楼下新搬来的住户。我很想跟她打招呼,但又怕她不理我,自讨没趣。一天,我下定决心打破沉默,可她板着脸;一副冷冰冰的模样,我又犹豫了。思忖半天,终于硬着头皮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岂料,她马上回应了。后来我知道,其实她也很想认识我,只是怕我拒绝她罢了。
原来,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微笑,蕴含着丰富的涵义,传递着动人的情感。怪不得有位哲人曾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曾从别人的微笑中感受到尊重、肯定、接纳、关怀、友善……又是否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呢?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也许不经意间你已扫除对方心中的阴霾;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许就只一个微笑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