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月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九月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九月的散文1:等你在蒹葭苍苍处

文/纳兰西风

九月的南方,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天空;有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在向北飞去。然,这般淡然的秋景到底属于何人?

群雁能排成雁阵呵护孤雁,却写不成书信,只能传传递半点相思。此景,与我不相干。

我不是游客,我只是个行人。我在找一个地方,那里水泊烟波浩淼,水中是无边无际的蒹葭。我,将载着一船的白云走进如林蒹葭里,在蒹葭深处等你。

很久前你说对我说过,你在学校的诗歌朗诵会上听到同学朗诵《再别康桥》;你深深痴迷上了那些招摇的水草,沉醉在了青草深处载满星辉的梦幻。我告诉你,我希望有天会带你看南方如林的蒹葭,在星辉下与你一起寻梦。

这天,来了。今天,依旧清晰的记得你的花容,而你还能认出我满面憔悴的我吗?你还记得我当年对你说的誓言吗?

故乡的父老乡亲都喜欢叫蒹葭为芦苇,然而我却坚持它叫它那个古老的名字:蒹葭。我知道两千五百年前,有一个男子也是走进了一片如林的蒹葭。秋水汤汤,白色芦花满天旋舞。他就站在芦花似雪的河边,哀伤的叹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两千五百年后,我一如那个男子走进如林的蒹葭里。我不是他,我唱不出千古不衰的誓言;我不是他,我的思念抵不过时间的残酷。然,此刻,我愿意在此等你,等你一衣带水而来。不为天长地久,只求为你写一个满载星辉的梦。

在蒹葭深处,环目四望,水烟如梦。有鸳鸯浴水,有野鸭在深处嬉戏,有鸬鹚潜水……世界如此的清静,我思绪缥缈如烟,宛如一首离别愁怨的新词,再也无法奏出涓涓流淌的旋律。

满天旋舞的芦花,飞得如此悠然。多想,摊开双手为你收集满手心芦花,也许无法别在你飘飘长发上。然,依旧想把它装点在你发梢。如此,我便可以一直:听你笑语如珠,看你频首低笑。

暮色近了,又是一个黄昏。小舟依旧在蒹葭丛中荡悠,我睡在舟中,仰望天空。透过斑驳的缝隙,一直向上看,今夜没有星辉,只有风,只有芦花。

我就这样睡在湖中间,在蒹葭深处等你。等你回来,在月光如水,星光耀眼的夜晚。陪你,载满一船星辉。

然,此刻却是只影孤身,彷徨在涕泪涟涟里。对着旋舞的芦花说声:我等你,在蒹葭深处。芦花飞走了,它会为你带去我源自两千五百年的思念。

只是,何时你才收能得到?何时才知道,我等你,等你在江南的蒹葭深处。

关于九月的散文2:南区的小馄饨

文/郑晴和

上海入了九月,天气还是不可救药的潮热,哪怕只是出门倒个垃圾,离开空调的庇佑立马黏腻得像一块澡堂地上的肥皂。毛孔开开合合,既不是清凉无汗的干爽,又做不到大汗淋漓后的痛快,着实叫人郁闷。这样的天气,我宁可无聊死,也不想出去做一块勤劳的肥皂。

傍晚,在房间磨磨蹭蹭,看着时间,已经过了六点,腹中空空,脑海里却想起来一种食物的滋味。那是在学校南区外的街道上,众多路边摊子里的一个馄饨车,做的是沪式的地道小馄饨,碗里放着虾米、紫菜和干丝,混着香菜和一堆不明所以的调味粉。一个锅里是开水,单单煮馄饨,另一个锅里烧着骨头汤,浇了骨头汤到塑料碗里,乳白色的汤飘出香气,把一个个熟透漂浮的馄饨捞进去,一碗小馄饨就光鲜适宜得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了。

我喜欢的是加了辣椒的,本应柔和的汤变得滚烫而辛辣,不断鞭挞刺激味蕾,像无数的钻子打进了舌头。有时哪怕嘴里生了溃疡,或是嗓子发了炎,终究舍不下这种自虐的美味。此刻越想,越是坐立难安,狠下心来离开冷气房,向那魂牵梦绕的馄饨去了。

沿着学校的马路,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就到了。

馄饨摊的老夫妻,穿着洗得发白的卡通围裙,几年一日地立在摊子后。我叫了一碗,耳朵却像幻听一般,好像有人对我说:“我的要香菜多一点。”那个人仿佛就在我身边。现在想起来,所有关于这家馄饨摊的记忆,竟然都有另一个人在。

某个冬日的傍晚,上海凛风如割,落下的阴雨夹雪都是直扑而来,我们两人只有一把巨大的黑伞共撑,却无法防备迎面而来的风雪。他本来就是身材高挺,冲锋衣可以塞进半个我,于是他便这样裹着我一路走,一路无语,好不容易回到了学校,却瞥见馄饨摊的灯依然被吹得打转,热气都朝地下走,却还依然开着,没有一丝犹豫不决,赶紧买了来,他抖一抖那柄结实的黑伞,又把我们两个连同热乎乎的馄饨覆盖起来。

这样说来,他买东西永远是那样的品味,大而实用,颜色沉默,像他这个人。

我们躲进一间教室的后排,打开塑料包装的碗,热气并未散去,急吼吼舀起一颗放进嘴里,热辣的暖意就这样自上而下。身上的雪水渐渐化下,一点一点顺着头发丝落下,有一滴正不慌不忙垂在鼻尖,我俯下眼看鼻尖那滴水,汇下来的雪水,由饱满而变得沉重,最后终于无法承受而落下,却没有跌到地上而破碎,他的手掌接住了这水滴,一转不知道甩到哪里,又顺势捏了我的鼻尖。“瞎玩什么呢,趁热吃。”鼻头处传来热热痒痒的感觉,我狠狠一按,埋头吃了起来。我庆幸的是曾在那样的风雪里,我能与你头低着头,共食一碗小小的馄饨。

有个暴雨倾城的夜晚,忽然想吃馄饨。在床上滚来滚去,嚷嚷着饿。临近午夜,又这般天气,除了便利店怎还有夜宵店开张呢?那时候我的任性总会让我想到这些。

他打着那把巨大的黑伞去了,快一个钟头后提了馄饨来,他面带歉疚,不是那一家,这家吃吃看喜不喜欢吧。我翻腾了几口,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便任由那碗馄饨自凉去了。许是看不过眼,他端过来,一口一口吃干净了

临近毕业,他自有他的去处,我们终于是要分离了。

和他促膝长谈,临起身,他低头吻吻我说了那三个字,问一向不喜表达的他怎么了,只说以后怕再难和你说了。我将他送行,问及晚饭的事情,他颔首,只想再吃一碗南区门口的小馄饨,又道只觉得以后怕是再难一起吃到了。

忆到此处,我接过煮熟的馄饨,心痛难耐,手颤一颤,滚烫的汤水便泼洒在大腿上,几天以后,数块红斑。这是我与南区门口的小馄饨,共同见证的事情。

我多希望在又一个风雪天,依然是和那个人站在馄饨挑子前,笑意盈盈地对老板说:“我要加辣,多香菜和葱花。”只是我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跪在了现实面前。

关于九月的散文3:九月馨香醉佳节!

文/淡了红颜

九月之秋,晨露裹寒装,略感寒冷,月陨桂花馨香味正浓。九月之秋,举国普庆国庆佳节也将到来。也是众多忙碌之人合家大团圆,携全家外出游玩的佳节,很多身在异地之人,亦会携家人返故里与家人团圆。

九月之秋,空气舞动残留翅膀,满载寒秋的韵味,悄悄走近冬的身旁。阳光依然展露笑颜,和蔼俯瞰尘世每一个角落。虽然与夏之骄阳相比略感消瘦,热情逐减,气息显得些许力不从心,她仍然坚持使命,欲使得尘世变祥和温暖。

秋雨绵绵, 连续不断。桂树毅然承载绵绵秋雨的洗礼,酝酿延长桂花的花期。花蕊浮幽香,秋韵锁桂园,桂花享受着阳光苍白无力抚摸,展露花蕊,散发浓浓香味。桂馥浓浓清雅之香,满目金色呈现绿树丛中。点缀着一簇簇米黄色小花,虽是中秋月圆之后盛开。它仍然那么素雅、大方、那么生机勃勃,令人不得不另眼相看。特别是它那浓郁的幽香,渗透了空气每一寸肌肤,花香陶醉众人。

晚桂飘香、浓香远溢、沁人肺腑 。纵然是晚开,延迟之花期,却能把全身的香味吐露出来。香飘满园使人留恋,顿足停留花丛间。桂花树下,躺着飘落花瓣。轻轻触摸桂树的身躯,它害羞轻颤,欲抚摸桂花娇颜,花儿羞怯逃避。使得它们翩翩起舞,携带温馨桂香纷纷飘落尘埃。

满园飘零花瓣,吸引一只孤单的蝴蝶,在花瓣飘零的瞬间飞舞,欲搂抱花瓣身躯。怎奈,树随风摇,风伴花舞。这自然现象,无人能改移。小小孤蝶岂能攥改自然规律?虽然,常常陪伴花树,与花厮守,细说情愫,相守誓言。怎知相守时短,幽幽桂花随风而逝,连句道别之语也来不及说出!唯用阵阵浓郁之香环抱孤蝶飞舞!

悲伤孤独之蝶,孤单盘旋,以凄美的舞姿,舞动翅膀。告别曾经相思厮守得花魄,欲飘欲降的身姿,攥着一缕幽幽桂花之香,慢慢向远方飞去。 目送渐远消瘦的孤单蝶影,飘零的桂花。我不禁思绪纷扰黯然。花恋树,蝶恋花。不正如此时为情为爱的苦闷情结吗?相互的情感只有自己知详。尽管我知道,缘来缘散有定数,无约期。该来的总会来,而不该来的,虽一步之遥也不会出现。那道雨后彩虹,也不再高挂天际!

看着因我触动桂树,使得,花瓣飘尘埃一刹那,惭愧内疚心绪潜伏脑海。为什么就不能远而观之,却触摸它的身躯。让她们随自然规律漫漫飘零。那样,它们散发余香更久更远,或许浓郁幽香会蔓延国庆佳节之后,使得游乐返乡之人,树下共赏花,馨香花海丛中叙团聚的气氛不亚于中秋小团圆!

醉闻阵阵浓郁香味,盘旋缭绕四周,越飘越远。双手静捧浓浓花香味,抚摸飘荡空气分子中最后一抹悲伤身影。仿佛尘世间情与爱,也可能无法恪守最初的誓言!莫名的浅伤轻愁不再掠过心头,犹如雨后朗朗晴空。尘世间的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着也不全是为了爱情!既然彼此挣脱不了割与舍,得与失,各种因素造成的羁绊。何苦死守苍白无力的誓言,以致身心疲惫不堪,不如放手!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寒秋包裹最后的桂花幽香,漫漫挥洒,浓浓花香味,延续举国普庆的国庆佳节!我亦攥着一捧。浓郁幽幽桂花之香,经久余香缭绕,等待下一个佳节桂花开!

关于九月的散文4:九月泪雨

文/梦断魈酆

七夕,我又与单行道接轨。爱情如烟花,漫天飞舞后是一堆灰。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挎着单肩包,猛然觉得左肩很困。原来我已经不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九月的西安渐渐转凉,雨也来得勤,来冰冻我的心。拥挤热闹的大学校园没有我容身的角落,我再也进入不了这个世界。我逃走,大街的喧闹反而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安静的世界。瞬间,路灯的闪烁刺击了我空洞的眼睛,我应该何去何从……

似乎已经迷恋上指尖在键盘上敲打的感觉。看着视屏上姐姐的问答,指头僵冻在半空,任泪水泛滥在脸颊。我是个不爱哭的人,却是个爱流泪的人。这泪是为我杂乱的生活而流的吧!朋友说,一个人要做到“无欲则刚”,可是说者易,做者却难!

生活的列车已经脱离了轨道,再也刹不住车。内心的压郁,孤寂让我恐慌,我害怕见到熟悉的人,害怕他们的眼光,感觉他们在鄙视我的生活。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声音都让我害怕。我只能逃跑,只想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你,陌生的我,陌生的他,陌生的一切……

雨依然下着,越来越冰,冰冻了整个城市。站在九月的雨中,任它冲洗着身体,冲洗着记忆,冲洗着泪水……

雨是一首不是诗的诗,似乎秋季的雨更有一种力量,让人心醉的魔力。在这个深秋的雨夜里,我突然有了一种思索。那是对过去的,逝去的人和事的感悟吧。

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偶然夹着雷声和闪电。似乎构成了一首曲子,而我把这首曲子叫做回忆。想起了那个喜欢雨的女子,那段曾经如秋雨般诗意的爱情。

曾有一袭秋雨,飞过鱼塘,穿过柳梢。窗前,谁在痴痴的张望,不是为了唤回什么。时光中逝去的东西,本来就不应该强求。就让那几许秋雨、几许秋风,带走所有不该留下的。

寝室楼是如此的安静,静静的只能听见雨声。独自走上一楼的长廊,带着些诗意来欣赏这场难得的雨夜。也许是因为心事所扰,在凌晨的夜里还是毫无睡意。放眼望去,唯一能看见的不过几盏孤灯。就如我一般,无人过问。似乎很希望,突然有一个电话,轻声的问一句:你还没睡啊?可,这不现实。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人,对我如此的体贴。或许在此时,应该说一句:我命犯天煞孤星,注定一生孤独。来对应此情此景。但话语也只是话语,除了自嘲之外,别无他用。

世间的感情,往往就是这样奇怪。当我们拥有时,从来都学不会珍惜,也不知道它在心中有多重。直到有一天,彻底的失去后,因为痛彻心扉而泪如雨下,因为前缘难续而黯然魂销,才会明白曾经拥有的竟是生命中不可割舍的最重!心痛,只因唤不回逝去的感情。泪水,终也抹不去甜蜜的回忆。如果爱,来生爱!擦肩而过后,在他,在她,那渐行渐远、最终消失的背影里,无奈的把期望寄托来生。

雨,还在继续。随着雨飘来的是有些醉人的桂花香。或许,在夜的另一端也会有像我一般无法入睡的人,孤单的徘徊。我感受着近处的风景,想着远处的人,仍是毫无困意。什么时候有了如此多的感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夜夜无眠?原来我已是这般的多愁善感。

其实我已无诗了,已经写不出沁入心扉的句子。只是我还固执着,最后的坚持。想用这最后的精力去感动谁。当我已无诗的时候,雨也许成为那一首诗,代替所有的孤单与寂寞。在无人问津的雨夜,独自徘徊。

有一种感情,你越想忘记它,它却如蛆附骨侵咬着你,并随着时光深入骨髓里。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许你还能忆起与她最初的相遇。那种感情叫做初恋,一生只有那么一次,最初的苦涩的甜蜜的一次感情的奉献。

逝去的感情,往往被遗弃在新人的欢笑和柔情中。可是在生命的寒冬里,人们常常又会回味它曾经带来的温暖,并为之伤怀。

伤已成诗,雨也成诗。

关于九月的散文5:浅秋九月,梦别秋寒

文/那转身后的落寞

飘潇黄叶青苔路,衣衫单薄,不胜秋风寒,临风听落木,等来年,春风起,梦别秋寒。

文--那转身后的落寞

时光在停留在九月的书中,黄叶飘潇,满地纷飞。

如此安静,我昂起头,开始重复着一些回忆,相错而过,一种灵异的光芒,一种烟火的气息,不温不火。黑与白的照片,倾尽到风云流散,街头的树木,游走着影子的寂寞。

九月的秋天,凉凉的,湿湿的。我喜爱那些秋季的婉约淡泊,暗红的时光,一种凄美悲凉的意境,我相望着,钟情于这个季节。

走过曾经的记忆,很长,很长。

街角的相望,呢喃成秋日私语,睫毛的影子,映在墙壁的四周,楚楚纤长,思索成淀,全是寂寞。看尽落花染红,依旧繁华过后的从容,风尘过隙,岁月不堪。与自己相依相偎,合上眼睛,同匆匆的岁月交谈,悄然凝视,宛然漫步,全是眷念的心声,润湿着秋天的情怀,故作姿态,这样的我,很安静,也很深情。

秋后的傍晚,回忆是如此唯美,金黄的落叶,以孤独的姿势飘落着惆怅,丛林侵染着我的呢喃,天空里,清浅的都是散落,一种凄美的意境,同飘零的落叶倾诉,吻秋风而断惆怅。聆听秋风落叶一曲,清瘦着沉寂的年华,落叶的生命,谱写着绝美的倾城,韶华已逝,谢幕而落。

天涯后的宛然,几夜梦回触动,岁月爬过额头,灰暗的天空只看云悠悠,碎几分,夕阳染红,只看雨纷飞,只看小桥流水边,愁思纷繁也缠绵,声声是别离,声声都思念,昨夜梧桐雨,饱含深情,只因有那千年和等待,只因有那昨日的无奈。飘零的季节,荒芜了心田,心屈指计,何时再到从前?

寒露渐冷,更深夜残,许我进驻心间,铺一筏素质,写静书流韵的容颜,写那散了纵横的牵绊,三百年的光阴,那泪雨纷飞,那缠缠绵绵的目光,在这飘零的季节,忧伤的女子,掩饰着一切苍白,千言万语,谁人聆听?街灯摇影,寂寞作伴。空舞着永远,叶落都纷飞,永远有多远?

人阑影只,霜华缤纷,闲来舞墨,年月眉锁,萧风飞残孤形影,半梦半醒徒留梦三千。

巷口路转,山水如旧,看风消逝的流年,夜空上弦,繁华过后,看明月照过青山。

几经离愁,生命的征途里,有太多太多的散落。微笑欢歌,过往的云烟,生命的轮痕太快太深,经历了奈何的情深缘浅,冷暖离愁,才知几多不舍悲欢。凝目仰望,岁月的河畔,依旧潮起潮落,赋予苍老,守着时间,寻着前途的阑珊,忘了原本的高傲,寂寞的日子,秋风凉过,尘埃里的苍白,布满绿色的青苔,那样的淡泊宁静。

生命的恩泽,此岸的彼岸,梦想的明天轻揣着一份渴望,飞旋的舞步,憔悴了红尘,许多个夜未夜的晚上,思绪散淡的漫步着,聆听着别人的故事,数落着自己的孤单,才发现,身在凡尘的自己有多渺小。萧瑟年华,浮生尘埃,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慨歌,如此繁美凄凉,时光走了许久,飘摇了长歌谢幕,绚丽且唯美的风景,醉舞一段参差不齐的百态人生,梦里梦外,徘徊在记忆里的昨天。

远方的天空,一路风景秋色,满目萧瑟的都是惆怅,站在光阴的这头,静看红尘繁华烟火,依旧是从前的宁静,碧水蓝天,粉翠盎然。一番美致风景,旋动着秋季悠悠韵思。叶落无声,方才懂得秋的凄凉。看落日余晖,温婉素笺怡静,凝固岁月的印痕。

天涯西东,看惯了春风秋月。一段老去的光阴,蒙上着几多风霜。日落日出,如果秋水可以忘穿,或许可以将红尘看破,让那一抹凄楚的笑靥饮风而泣,季节的流转诉说着人情冷暖,都说岁月几多无情,蹉跎的人生,如沉睡在尘埃中的风铃,独诵一曲悲凉,荒野的缤纷,被时空放逐洗劫,只剩下过往的诀别。

飘扬的尘埃,站成等待的姿势,与时光日月交替,静静聆听,萧萧而下,落寞秋瘦的情怀,沉淀一段喧哗过后的宁静,静待流年封锁冷香,萦遍的清秋梦惘然,迎着清晰的踪迹,纵横多少昔日的风风雨雨,一梦已别寒。

低诉一纸聆听,昨夜西风碧条树,依依冷香清秋梦,云歇雨落别梦寒。难以寻觅,难以别愁。

QQ 1094670812

关于九月的散文6:九月九望潮吃脚手

文/王寒

望海潮是个词牌名,去掉中间一字,就成了一种海鲜。窃以为,望潮是海鲜中名字起得最有诗情画意的。看到望潮,让人忍不住吟起一句古诗:“若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我们这里的海鲜菜中,名声在外的不少,什么家烧黄鱼、清烧鲻鱼、鲍汁海葵、原汁墨鱼、红烧水潺、油烹弹涂、苔菜小白虾、淡菜炖肉、酒煮青蟹、盐焗海蛏等。这些海鲜美食中,我最爱清汤望潮,一提到望潮,那脆嫩爽口的味觉,便会萦绕齿颊。

望潮又叫短蛸,但我们习惯称之为目鱼潮,也有人把“望潮”写成“莽潮”,甚至有写成“蟒蛟”的,尤其是后者,看了让人有点惊骇。

望潮平日里穴居海滩泥洞之中,潮涨时它便爬出洞口而望,挥舞着腕儿,似在盼着潮水到来,故名“望潮”。既是望潮,八月中秋潮水最大,故农历八月中捕获的望潮也最为肥大。不过望潮盼着潮水来,不是像伟人一样抒发些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是企盼着潮水将虾、蟹等美餐送上口来,有谚语云:“大头望潮八只脚,十八后生追勿及。立在洞中望潮至,送来蟹虾吃勿歇。”北风呼啸时,虾蟹少了,望潮无奈,只得吃自身的八只脚保命,所以有俗话“九月九,望潮吃脚手”——天寒地冻,望潮却冷清清地藏身在深深的洞府中,捧着自己的脚丫子啃呀啃。哎哟,这望潮,过的这叫什么日子呀。

《临海水土异物志》也写到望潮,不过这本书里的望潮是一种沙蟹:“招潮,甲壳纲,沙蟹科。雄蟹一螯很大,涨潮前,举大螯上下运动,故名。又称‘望潮’。”

不是海边人,根本搞不清望潮与章鱼之间的区别,还以为它们是一路货。在酒店请外地朋友吃饭,点了一道清汤望潮,菜一上桌,外地朋友叫道:哦,章鱼!做东的主人赶紧解释,望潮虽然跟章鱼是亲戚,但身价可大不同,望潮要比章鱼贵五六倍,甚至七八倍。

望潮跟章鱼长得差不多,但个头比章鱼小多了,章鱼大的有几十斤,望潮通常只有大拇指大小。不过,望潮跟章鱼一样,都是八腕的,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八爪,八爪柔韧可绕,足上各有一排吸盘。章鱼的俗称就是八爪鱼。在好莱坞的灾难片中,那些巨型章鱼疯狂舞动着八爪,让人看了心里瘆得慌。望潮的软爪也十分有力。有一次与一批作家到渔村采风,一位美女作家没见过望潮,见盆中养着望潮,用手撩拨它,不想被望潮的软爪缠住,甩又甩不脱,吓得大呼小叫,花容失色,大排档的小老板用中指伸入望潮的肚下一戳——就像人被点了穴一样,望潮才乖乖松开软爪。

望潮长得娇俏玲珑,八条细柔的触手,摇曳生姿,似还带点狐媚的气息。从“肤色”看,章鱼是灰褐色的,而望潮通体透明,浅灰中隐着棕白色,细腻得如同玉石。关于望潮与章鱼的区别,《本草纲目》里也说得很清楚:“章鱼,生南海。形如乌贼而大,八足,身上有肉,闽粤人多采鲜者,姜醋食之,味如水母。石距亦其类,身小而足长,入盐烧食极美。”这“石距”实际指的就是望潮。在青岛的各大酒店,我看到望潮被写成“八带”。

望潮的吃法有生炒、红烧、水煮等,松脆爽口。不过,我觉得,越是鲜美的海鲜越适合用简单的烹饪法,比如清蒸,比如水煮,将望潮、活虾放在沸水里打几个滚,就可捞上蘸着酱油醋食之,味极鲜美。如果用浓油赤酱爆炒,吃进的都是调料味,反而失去了海鲜本真的味道。

有一次到温州出差,温州的朋友点了一道“盐水望潮儿”。我起初以为是腌过的咸望潮,端上来一看,就是清汤望潮,原来温州人有点故弄玄虚,所谓“盐水”,其实就是用沸水生烫。

除清汤望潮外,尚有生炒、红烧等吃法,蒜苗炒望潮,味道也不错。宁波象山石浦渔港有名的海鲜“十六碗”,红烧望潮位列其中——将活望潮剖腹,加料酒、酱油,用中小火焖烧而成。不过,再怎么好吃,我认为都比不过清汤望潮。

象山墙头的红烧望潮是当地名菜,当地人在望潮烧煮之前,习惯用小水辣蓼涂身掼跌。辣蓼就是水辣蓼,在水边潮湿之地多见,田间旱地亦有。望潮下锅前,被厨师裹进辛辣的枝叶里,在石板上摔得个七荤八素,据说经此一摔,望潮的味道更加鲜脆。红烧后的望潮,细长的肢体不像清汤望潮里一样的舒展,而是整齐地向里收缩成一圈,形似莲花宝座。

玉环人说自己的望潮是台州头牌,三门人不服气。事实上,三门里浦的望潮也是名头很响的,有三门特产谣为证:“旗门青蟹健跳鱼,平岩泥螺蛇蟠蛏,东郭青苔铁场蛎,亭旁豆面横渡芋,晏站虾虮鲜又细,猫头黄鱼黄又肥,里浦望潮笑眯眯,洞港海鲜好风味。”看来,里浦的望潮跟玉环的望潮有的一拼。

关于九月的散文7: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文/林琦

金色的九月,金色的阳光,在这金色的季节里,我们高高兴兴地迎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曾老师。

曾老师永远都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她和蔼可亲,给了我们母亲一般的爱;她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她工作严谨,教学经验也非常丰富。她是我心中最敬佩、最美丽的老师!

四年级刚开学,曾老师就开始让我们写读书笔记,那时,我的作文写得还不好,很胆小,不敢动笔,可因为作业,无奈,只好动笔。一个星期后,我忐忑地把日记交给了曾老师,满以为会被骂,可没想到曾老师竟然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了个“好!”字,还笑着对我说:“你写得很好,要继续努力哦!”

“什么?我写得好?”在这之前,没有一个人发现过我的作文潜力呀!正是曾老师这微不足道的一句话,让我爱上了写作,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是必须的,每一次,老师也会给我一个“优”字加一朵小红花(最好就是一个“优”字加一朵小红花),几句鼓励的评语。我每一次都会很期待地盼望交读书笔记的那一天。

老师的言语给了我无限的关怀,老师的微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老师的双手给了我飞翔的翅膀……老师给了我很多很多,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还使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老师,我的好老师,感谢您明亮的烛光,感谢您辛勤的浇灌,感谢您耀眼的阳光照入我的心灵。

关于九月的散文8:九月生活贴

文/郑丽环

清晨一出门,微凉的风里已有淡淡的桂香了,小小的欣喜,贪着心多嗅了几口。吐纳之间,脚步也轻盈起来。桂花带着一种天然的温润甜美气息,飘洒在初秋时节的空气中,也弥散在小城俗世的烟火里。女儿开学返校的前一天,她突然说:妈妈我好想吃那个酒酿桂花小汤圆,于是母女俩一起去超市买来做。汤圆起锅,盛在一个素雅青花陶瓷碗里,往热气腾腾的汤圆上撒上一小撮桂花,软糯的汤圆裹挟着桂香,顿时满足了被唤醒的所有味蕾,我想这种口感已经长在女儿的记忆里了。喜欢一种食物,怀念一种味道,迷恋一种气息,多半是感性的思维在跳跃在铺陈,都是因为心里有,譬如这九月的桂香,盼着盼着就来了。突然记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家境清寒,除了三餐,一般极少再跟家长要东西吃。有一天半夜醒来,因为肚子饿了再也睡不着,磨磨唧唧跑到奶奶跟前说自己好饿好想吃东西。奶奶赶紧起床为我烧了两个甜水鸡蛋,还撒上了桂花。半夜里开口跟家长讨吃的还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吧,那一晚也因为那两个滚烫的鸡蛋下肚,睡得特别安妥特别香甜。佳节临近,看来我又想念奶奶了。

这个九月连续出差,之前跟进的一批项目都到了最后确定方案签订合约的关键阶段。对于工作,我向来认真热爱从不懈怠,一直单纯地相信,真诚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不是在今日,就是在明天。客户工厂都在比较偏远地方,所以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日那天,正好也在出差。晚餐之前,我告诉了一起出差的两个同事,于是说一起简单庆祝一下,因为晚饭后还得开车去客户工厂,不宜喝酒。饭桌上,同事刘说他的生日在明天。好巧。次日晚,选了一家环境好的餐厅为同事庆生。三人坐定,菜上齐,酒斟满,同事小周突然说,昨天也是他的生日。哈哈,这种巧合也的确少见。我问小周,你昨天为何不说?他笑而不语随即红了脸拿出了身份证指给我们看出生日期,那一刻,感觉腼腆的他特别可爱,三个人同时举杯,玻璃碰触的声音悦耳明亮。三人在外出差一起庆生也实在难得可以理解为缘分不浅,开开心心吃饭喝酒谈天说地。与他俩共事好多年了,工作中的默契,行程中的相互关照,感情已像兄弟姐妹一般了。这一晚,柔柔的灯光、杯中的情意,还有这些可亲可怀的世间喜悦都留在了这座古朴静谧的小城,也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出差好些天了,抓紧时间处理好手头的工作周末赶回家。记得第一次来这个小镇,先生就告诉我,那里有一种特别好吃的豆腐干,是熏制的,外皮焦黄,内里柔嫩。他说早年因工作关系多次往返于这个地区,他记得那豆腐干的味道。返程路过一个小菜场,下着大暴雨,车开不进去,犹豫好半会,还是让同事在车里等着我,抓一把伞冲进雨里,衣服被淋了个半湿,兴冲冲拎着一大袋豆腐干出来。回去当着先生的面打开袋子,他高兴得像个孩子。那天家里没有买菜,冰箱里只有一把芹菜,去除叶子,切成小段,和豆腐干一炒,清爽可口。那餐我和他就着这盘菜和一碗紫菜虾皮汤,胃口大开,小半锅白米饭竟然一扫而光。抬头是一方天,低头也就一碗饭。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简单,也许越简单越能品尝出生活的真味。

昨晚,小妹来电话说今天带着月饼水果去老家看望姥姥,姥姥今年93岁了,说姥姥现在已经认不出她了。这些年几个舅舅舅妈轮流照顾她,体贴入微,把姥姥照顾得很好。小妹拍了姥姥的照片传给我看,姥姥安安静静坐在一张靠背竹椅上,瘦瘦小小的身子骨,脸上已是千沟万壑,但笑容里却流露出一份柔和的天真模样。人活到这个岁数,儿孙绕膝,嘘暖问寒,孝顺恭敬,这就是福了。人这一辈子啊,韶光流转,一生一瞬,懂得珍惜,健健康康地活着,平和、清简、安然,足矣。

穿行在九月的日子,拾取生活里的细碎敲打成文字,也算是记录一段生活。中秋节到了,来到顶楼看看渐渐盈满的月。月亮在云层里若隐若现,秋夜微凉。凝神站定,深吸一口气,桂香送来,沁满心怀。仰头对月,默默祈愿岁月静好,祝福我爱和爱我的人都平安快乐,不愧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关于九月的散文9:九月,微凉

文/恋尘叶子

九月的天空,带着似有还无的迷离,雨意阑珊里,一些似曾相识的曲调一直在耳畔萦绕,那些关于爱关于相思的旋律,总会带了些许凄凉。似乎,尘世的爱情,唯有求而不得方能深刻记得,故多半带了三份凉意。

晨起,空中的微凉,有潮湿的感觉袭过来,裸露在外的胳膊有一份薄凉,那份不经意就刺过来的凉意,一如那些行走中的荆棘,一不小心就扎在心上,没法去拔,再拔就会连带了自身的血肉。只能任其扎在心上,久了,就生了茧,疼痛也不过是旧时的印记。

很久了,真的很久了,面对文字感觉到一种陌生,似乎很难流畅无比的去书写了,很多东西已经更改,只是不愿去承认。那份落在时光这端的凉,刹那就烙在心上。有时候,真的只是一瞬间,就明白生活原来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爱情也并非彼此所想。

那些我们臆想中的情深意重,其实只是写文字的人一边冷笑,一边自嘲的游戏。所谓的天长地久,也不过是谁笔下生花,乱了季节的一抹嫣红而已。你信或者不信,都无关紧要。写字的人,他们只是写给某些他希望的人看的。你看或者不看,对于故事的走向都没有影响。一如季节的前行,无论你愿意与否,终究还是会让时光走得更深。

那份奔涌而来的生命洪流,或许会在某一时段将你完全淹没。如果无法自我救赎就偶尔任其沉沦,很多时候面对生活,越来越多的无能为力,我们无法安之若素,只能顺其自然。或许,应该说听天由命更合适一些。

时光真的毫不容情,就这么一日催逼过来,一转眼就是四十了。恰逢不惑之年,却没有太多的不惑之感,只是生命行走的途中,有了更多让人沉默的理由,甚至不愿诉诸于文字,文字里疼痛和伤感,都开始稀薄起来。当时光越老,生命愈重的时候,我们明白,其实生命就是如此,你接受它赐予的美好,就一定要接受它带来的苦难。

这个九月,很多陌生的熟人开始在网上聚集,那些久远的时光象一场隔岸的烟火,在彼此的笑谈里那般耀眼,似乎真的可以回到从前。隔着屏幕的彼此,也能真实的感受到那一份陈年的暖。温暖的旧事,在多年后提及,那些青春懵懂的情怀,年少轻狂的不羁,都在笑谈中一一展现。

原来,时间已经过了那么久,几十年的光阴,在谈笑中宛如白驹过隙,真正是红颜弹指老。那些氤氲着美好的旧事,在此刻回望,恍若隔世。

从此刻回头看,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原来已经隔了那么遥远的距离,蓦然里,有一份触目惊心的疼痛。

他们说,人最大的烦恼是记忆太好。可是人至中年,如果无法忘记,就不要刻意,不管是曾经的疼痛还是欢乐,至少那些佐证着你的存在。能够在此时事无巨细的想起,又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到如今,无论有多少不堪,真正回到生活里的当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坦然。思虑过多,反而会让思绪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就会让思绪纠结,而你没法释怀的时候,时光也无法回头,无论对错都已经铸成,不如坦然面对。

这个九月,气温有些反常,微凉了几日,又升温了,天气似乎一直晴好,没有再下雨。天空偶尔也会有白云朵朵,天空湛蓝,仿若旧时。

关于九月的散文10:暖柿子

文/刘文波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烂赶集。”白露节过后,树上的柿子就熟了。一颗一颗点缀在还泛着绿意的叶子里,像灯盏,像宝石,更像是欲说还休的新娘子的眼睛,让你看不够,馋不够。寻常人家的小院里,一棵柿子树站在屋前,就像屋内屋外勤俭持家的农妇,踏踏实实过日子,充盈又饱满,让人有说不出的尘世里的安稳与祥和。

柿子不比寻常的苹果、梨,可以生着吃,柿子是要“暖”的。这是让孩子们既爱又急的地方。

还青里泛黄的柿子就可以摘下来,准备暖了,而这个活儿往往是奶奶的。在柿子采摘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们姐弟俩总会发现枕边几个红柿子,将自己的梦染得甜甜的,我们知道奶奶已经将柿子暖好了。

然而,我们看不到暖柿子的辛苦。在一个个我们沉沉睡去的深夜里,奶奶却在窸窸窣窣地守着炉子,烧水,添水,像伺候新生的孩子一样暖柿子。灯影里,奶奶佝偻的身影晃动着,覆盖了整个空空荡荡熏黑了的天棚,就像一块甜蜜的饴糖,不停地擦拭着我们清苦的生活和单调的梦境。奶奶用皲裂干枯的手不停地调试着盆里的水温,一遍又一遍为冷去的柿子换着热水,打通着一条重返阳光和甜蜜的道路。

吃着不再发涩,清脆甘醇的柿子,懵懂的我们却没有读懂奶奶那红肿的眼睛里漾着满满笑意。

妈妈说,懒人吃不了柿子。而我们的童年却被香甜芳醇的柿子填充着,回味悠长。

后来,奶奶去世了,柿子树也朽枯了,那些曾经的甜蜜美好一下子随风而去。对于柿子树的干枯,我没有一点惋惜,我知道,那是冥冥之中,老天在眷顾着操劳一生的奶奶,让她的天国里也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柿子树,让她有吃不尽的好吃的柿子,福泽后生。

而那些留存在味蕾中的甜蜜苦涩的回忆,如同一棵树,一头是深扎地下的黑暗树根,连着苦涩;另一头则是阳光里的枝头,累累硕果。我们是枝头的果子,奶奶是盘曲的树根。

暖柿子的过程就像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当褪去青涩火气,才能拥有甘甜芳醇。

一颗柿子总是慢慢成熟的。

柿子是寓意吉祥的水果。年画里,总少不了“柿柿如意”柿子,种下一棵柿子树,就是让事事如意的美好祈愿如枝头的柿子一样甘美。在日本,柿子又叫“孝果”,因为即使柿子熟透了也一直挂在枝头不落下来,像孩子一样不离开母亲的怀抱。

深秋里,天气转凉,柿叶落尽了,还留在柿子枝头上的柿子就像暗夜里渐次点亮的灯笼,能够照亮这个温暖的秋天。

关于九月的散文11:重阳节杂感

文/刘秀清

农历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每年此时,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庆丰收、祈长寿、饮宴祝健,这些重阳习俗已相传两千余年。

虽然重阳节时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然而早晚的秋风中已寒意渐显,因此,此时的登高秋游就有着“辞青”的浓郁意味,是秋寒至、阳气衰,人们“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即将减少外出活动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登高远眺、啸咏骋怀之后,人们的胸臆里就有了足够的灿烂阳光应对即将到来的漫长严冬。同样,常在此时举行的祭祖与敬老崇孝活动,也会为老人们带来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温暖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面临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人们晚年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饱满的感情与世辞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这时,自我调整有助于他们接受自我、承认现实,获得并形成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以超然的态度对待晚年的生活,以及面对死亡。重阳节以及我国传统的敬老习俗,有助于让老人为自己的一生作出肯定的评价,产生幸福感和完善感,安度幸福的晚年。

人们祈望长寿,愿意敬老、爱老,帮助老人们在脆弱的心理期发展满足感和完善感。而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会看到老人们那种自发自觉的超脱的智慧,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和巨大的魅力。新近就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褚时健74岁还在坐牢,84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经历。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1955年,27岁时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劳动改造。1979年接手玉溪卷烟厂任厂长。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18年的努力,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为国家创税收991亿元。走到人生巅峰时,1999年,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7年),这时,褚时健已经71岁。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被保外就医。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牢山种田,后来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这时,他74岁。褚时健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果园,几年后,他种的冰糖脐橙一采摘就运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效益惊人。如今,这位已经87岁的老人,经过评估,身家又已过亿。在很多人胆战心惊与对死亡的恐惧作战的时候,在很多人悔恨浮生虚度的时候,褚时健在最辉煌时跌倒,而就在这样的经历之后,他却又一次创造出神话!感谢有这样的老人,感谢无数位这样的老人,用他们的淡定、从容、坚韧、乐观,让我们,见证了人性与生命的奇迹和辉煌。

关于九月的散文12:桂香满庐州

文/吴青培

时维九月,庐州城已沉醉在浓浓的桂花香中。

前一阵子这座城市还在如火的烈日下灼晒,似乎就在那么一两天、那么一两场雨之后,全城骤然降温,晨晚的风都带着些许凉意,而满城栽种的桂花树,也“忽如一夜秋雨后,千树万树金桂开”。

在合肥生活了这么些年,我常听人说这座城市春秋两季短暂,慢慢地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观点,感觉时光缓缓却又急促地向前流动着。桂花好似也特别珍惜这个秋季,几乎是同时,行道边、公园里、小区内……满城的桂花争相怒放,那花香充溢着大街小巷,包裹着这座城市的天空,涤荡着空气。

循着那清香抬眼望去,那一株株桂花树上,一簇簇的嫩黄,从厚且油绿的树叶下探出头来,争相展示自己的身姿;及至近前细看,每一个花朵都极小,如米粒一般,拥挤着聚集在一起。哦!我突然明白,原来它们也知道抱团合作,每个个体贡献一点微香,成就这一股挥散不去的芬芳啊!我不由得佩服起这些细小的生命来。不禁想起袁枚的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的这种勇于展示自己、活出精彩的精神,不也同样适用于桂花吗?

中秋夜,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孤身在外乡思更甚。下班后,在迎着夜风骑行回住处的一片月色下,感官只捕捉到清冷月辉与暗香浮动,仿佛桂花的香气变得更加浓郁。很自然地想到了母亲,因为她的名字里就有“桂枝”二字。母亲身在农村,朴素无华,然而在我心里她与她的名字一样,带着馥郁芬芳。抬首仰望月空时,竟幼稚地希望那月亮上真有棵桂花树,也在此刻盛开,将满树繁花满树香,糅合在皎皎月光中,千里寄送到父母的梦乡。

关于九月的散文13:九月毛栗味正美

文/遥望五峰

中午回家。嘴馋,就抓来一把晾的半干的毛栗子拨来吃。毛栗子,是当地山民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朳里捡回来的,无污染、纯绿色,绝对具有诱惑力的美味。吃完一把,忍不住又抓一把。

毛栗和板栗同属一个科,但一个野生一个家养,毛栗生长在野生自然环境下,个头瘦小,大小不一,没有华丽的外表,很不起眼;板栗是由人工种植的,个头肥大,大小均匀,颜色艳丽,初见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两者不仅从外观上不同,从味道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山里刚捡来的毛栗子,浑身饱满,外壳光亮,周身薄薄的绒毛根根挺立,看着很是养眼,也最能引起人的食欲。然而,此时的毛栗子并不好吃。因为果实水份很重,咬开甚至能看到乳白色果浆,口感很脆,但没有甜味。到了八月份,离中秋很近了。晾了一段时间的毛栗子水份也蒸发的差不多了,糖分也分解了不少,正是最好吃的时候。

拨开稍有干瘪的外壳,便是一层毛绒绒的果衣,打开果衣,黄灿灿的毛栗果肉便露出真面目。果壳、果衣和果肉,基本都是半贴半离的。剥去果壳,食指和中指托住果实,拇指一捻,果衣与果肉就生生分开了,像捏着一颗橡皮糖。迫不及待的丢入口中,口感脆糯甜香,伴着“咯兹咯兹”的脆响,激的两腮口水迸飞,嚼得越来越有味道。口里大嚼,手里也没歇着,继续第二颗、第三颗…,偶有一颗果肉发黑,霉烂的,也属正常,毛栗子大多是自然成熟脱落后,在地上捡来的。

在陕南,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对毛栗子的钟爱,不仅是寻求一种口味上的满足,更是追忆一种与大自然交流的趣味。

许多陕南人,都有进山捡毛栗子的经历。看好天气,起个大早,带上蛇皮口袋,别上弯刀就出发了。老山民年年进山,知道哪里有毛栗,还有几个备用地点,都是径直朝老地方去的。这样既省时间又省体力,能捡到更多的毛栗。毛栗多的地方,满地都是,再把树一阵狠摇,“噼噼啪啪”掉落下来的毛栗爱死人。捡的舍不得走,直到装满所有蛇皮口袋和带来的能装的器物。到此时,大都傻了眼,装了这么多,还要翻几个山梁子,过几条水沟子,咋背得走呢?有的嫌路远,能背多少算多少,多捡的干脆不要了。有的劳力好,把多捡的找个草丛掩盖起来,再做点伪装,第二天再来背。甚至还邀上几个亲戚或邻居一路来捡。

年复一年,每每到了捡毛栗子的时节,那些年年进山的人慢慢学拐了。捡毛栗子都是捡大个、匀称的,小蛐溜子都不要。若看到满地捧的人,一定是头一回捡毛栗子的。

毛栗子常吃可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药王孙思邈称之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苏辙有诗赞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按李时珍介绍,“以袋盛生栗,悬挂风干,每晨吃十余颗,随后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在人工种植、规模生产的今天,这种纯自然环境下生长出来的野生坚果,以其纯天然、绿色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等特点,越来越走翘,成为大众追捧的“香饽饽”。

毛栗子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炒熟了吃,味道甜面。还能制成饼和糕点。毛栗子的营养保健价值虽然很高,但也需要食用得法。不能一次大量吃,吃多了容易胀肚,每天只需吃六七颗,坚持下去就能达到很好的滋补效果。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毛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要饭后大量吃。这是因为毛栗子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去野外捡毛栗子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能捡到的毛栗子越来越少。有时,在小城街边能看到,指头大小的毛栗子都被捡来卖。

物以稀为贵。也许,再过好多年,能吃到纯野生的毛栗子,会是一种奢侈的事。但它的味道,一定会始终不渝的保持着纯美,我们完全可以,在小城舒适的时光里,慢慢享受这种低调的奢华。

关于九月的散文14:又是一年九月时

文/随缘

十年前的自己,二字头的我,无知又无畏;今天的我,年近不惑,总想对自己说:亲爱的,外面什么也没有,只有你自己。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走下去,走下去……

---题记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岁月荏苒,白驹过隙。

岁月是场灾难,我们每个人都在劫难逃。带着几许彷徨,几许闲愁,几许犹豫,我们在岁月的长廊上拾级而上。往事就像那丝丝缕缕的梦,被时光冲洗,却又愈发清晰。如今仍是刻骨铭心,可能是那个寒冷冬天的一瓶热水,或是那个夏天闷热而又潮湿的温度。

时光,无暇等待。一场华丽的告别。

九月就像一窗玻璃,撞碎它,然后踏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地开始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有人说,离别是为了寻找更纯白的梦。十年之后,这种怀想与回忆见证了内心每一次悲欢。还有别人一颦一笑的忧伤。这样天涯海角又何妨,彼此珍重,各安江湖……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悄然相遇,感谢这份邂逅。那一年的夏天,真的来了。正如郭敬明所说,红了芭蕉,绿了樱桃。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唱我的夕阳调。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我的外婆桥,杀了我的念奴娇。那时的我们要让梦想飞翔,要去收获九月的阳光。年少的我们哪知道,故事的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灼痛着双眼说--珍重。

曾经觉得,生命里太多的强人所难。总是要多走那么一段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我们的生命里非得让我们多看那么一些风景,经历一段成长劫难的话,让我们欣喜去接受吧。我们都只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虽然大部分花儿是春天开放的。可,别忘了还有那绽放在盛夏的向日葵。人生总要有那么一个梦想,有那么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直到收获那熟悉的笑脸,直到拂晓那一刻,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等一个晴天,坚持自己所坚持,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向前走。暂且不谈人生,暂且不谈明天,那么就为我们仅存的那一丝青春而战吧!总会看到一束阳光照耀在我们身上,我们不要就此昏昏噩噩,我们不要就此停步,加油!亲爱的自己,没有什么可惧怕,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就会消失。

然而,时间就像是糖葫芦,或甜或苦,一旦吞下就再也吐不出来了。曾经的九月已经离我好远,硝烟战火悄然消散。卸下肩上重重的担子,我、很轻松。

又是一年九月时。心里很是忐忑。想说:期待下一次……

关于九月的散文15:根魂

文/冯学明

每逢农历九月下旬,地处武陵山区腹心地带的黔江龙头山顶上,一株数百年的枫叶古树在夕阳下红得似火。枫叶随风零零星星地从树上飘洒下来,美丽极了。

风景如画的山岩下,便是我的家。

土家苗寨传统的撮箕口吊脚楼院落有飞来跑去的鸡群啄食,有大黄狗、小黑二狗时而发出汪汪的叫声,有顽皮的孩儿在院坝里捉迷藏做游戏,偏僻的土家苗寨充满了一派生机。

儿时,据父亲讲,我家原来是从重庆主城迁来的,躲空难、躲战争才选择了这条路。原来,重庆主城才是我第一故乡,黔江是第二故乡。

父亲母亲拖起一家人来到黔江做点小生意,赶“转转场”,收鸡鸭蛋,收牛羊皮、瓜子瓜壳、麝香、生漆等山货。父亲做生意非常辛苦,据说从黔江到彭水郁山镇有180里路程,他仅用一天功夫,还要去西泡买张牛皮背下郁山。

有一年腊月间,父亲在西泡小地名叫蔡家槽赶场,碰上一大群土匪硬要抢父亲的本钱。父亲不畏强暴,将铁秤砣向土匪胸口掷去,撒腿就跑,几根火枪、快枪直往父亲背后扫射,父亲不要老命地往山上跑,一口气跑了五里多路。

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钱买笔、墨、纸、砚。我二姐逢人就讲:“若是有条件的话,让弟弟读大学真好啊!”

故乡的那棵古老的枫叶树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回想起童年的李老三、王老二、周老黑一起玩的时候,经常爬上岩去在形如龙、又如莽的枫叶根爬上翻下,窜进窜出,几乎把根都爬光滑了。

几十年过去了,那棵枫叶树的根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在部队,每到星期六,我要与几个战士上山去观察树根;在成都进修的闲时,也抽出时间去杜甫草堂、人民公园、青城山、青羊宫观树看根;在黔江工作的时候还专门到贺龙闹革命路过的水车坪观看皂角树的根。据说古老的皂角树贺龙拴过战马,人们誉称“红军树”。那株皂角树树粗而根长,长得十分奇异,三根裸露在地表上,真像神“龙”的模样,有腾空苍穹之势。在祖国的东西南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上千株古树的根都撒下了我的汗珠。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因此我下决心要把“龙”写好,把“根”写好。

经过60个春秋的拼搏与努力,终于在2012年,我创造了这一幅“脉根”二字,《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一书刊用了这幅作品。同年,“脉根”这幅作品随同重庆民族歌舞剧团赴巴西演出,这幅作品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最珍贵的礼物,转交给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并合影留念。

今年,《翰墨华夏北京书画院》从上万幅的自创书法作品中海选了我这幅“脉根”作封面,“武陵山诗一首”作封底。

不久前,我前往龙嘴岩,寻找到了尚健在的李老三,站在古老的枫叶树下,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斑白的发丝被夕阳染红了,噙在眼窝中的泪花滚动着,有多少激动地话儿无法表达出来……

枫叶红了,山上山下的各种树叶红了,黄了。两位老人眯缝着眼睛眺望着波涛滚滚一望无际的大山脊梁。……

伟大的祖国啊,您的乳汁永远哺育着我们,您的“根”永远扎进亿万人民的心灵,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才是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最坚固、最温暖、最幸福、最可爱的故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