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请欣赏现代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现代散文1:女人与减肥

文/张静

如果问现代女性最想穿越到历史什么时期,很多女人会吼吼:回唐朝。原因很简单,唐朝以丰腴为美。体重超过160斤的“胖妞”杨贵妃就是标准“美人儿”。

不过,唐朝是唐朝,穿越也仅是一种臆想。女人回到现实,看到别人小腰细软、手臂芊芊,玉腿修长,羡慕得直流口水,于是把减肥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女人减肥,无外乎吃药、节食、运动、手术……

先说药物疗法。市场上的减肥药多如牛毛。电视、报刊上的广告也铺天盖地,厂家都宣称“立竿见效,无效退款”。赶紧掏钱买吧,今天一称,130斤。明天再一称,我的乖乖,128斤了。女人心里美滋滋的,痛并快乐着。不过,等停药后,新的问题出现了,肉又往回长。再称称,我的妈呀,135斤。更糟糕的是,服药后,多数女人两眼冒金星,一吃东西就想吐。更严重的药吃了后内分泌失调,每月的大姨妈要么来得早,要么来得迟,让女人提心吊胆。受了无比的罪,到最后的结果,女人钱财减了不少,但肉却没减一两。

其次说饥饿疗法。每天早上喝一碗白粥,中午嚼一两牛肉,晚上干脆只喝白开水。尽管肚子叽叽咕咕,堪比受刑还痛苦,女人仍咬牙宣誓:坚持,坚持,再坚持。不到几天,女人头晕眼花,生不如死。路过餐馆,香喷喷的味道传出来。这时候,女人终于忍无可忍,直冲进去。罢罢罢,点辣子鸡、飘香鱼、铁板牛肉,再来一个烤肠,直吃的肚圆腰滚。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干脆拉开抽屉,把薯片、巧克力、米花糖、夹心奶油饼干等珍藏的零食全部拿出来,抱在怀里“狼吞虎咽”,边吃边叹气,这几天的辛勤成果又付之东流。

第三说运动疗法。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跳操,晚上推掉所有应酬慢跑,临睡之前,还要在床上床下练练瑜珈。双休时,还要去去健身房。刚开始或许还能见点成效,但女人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更何况,超负荷运动的女人,身材只谈得上匀称,一旦减少运动量,都会有一个发胖臃肿的过程。可见,运动疗法只能“让脂肪飞一会儿”。

再说手术疗法。这是减肥的极致,女人都有“舍得一身剐,要把赘肉拉下马”的决心。如今,最先进的手术莫过吸脂。走上手术台那刻,女人感觉很是壮志凌云,古代酷刑凌迟不就这么回事吗?女人不担心手术后的痛,最担忧的是术后落个疤痕,岂不是画猫不成反类犬?可惜啊,女人通常不知道,身上的肥肉好比韭菜,割了照样会自然生长。

尽管,减肥的女人有点傻。不过,话又说回来,减肥,却是女人一生不离不弃的事业。

现代散文2:大师石畅想曲

文/李英群

有人撰文,说现代中国人缺乏想像力,社会太现实,没有幻想。其例证之一是少有新的民间传说出现。

按理说,时下环境宽松,言论自由,谁都可以让思维向四方放射,即我们潮州人俗语说的“四散想”。四散想绝非胡思乱想。因为我们所指的胡思乱想,往往有定向,想那些你绝不可能实现的事物。四散想则是一种放射,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寻求新的可能。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缺乏这种思维放射能力,有人说是现实已远远超越人的想像力了。比如某贪官,拥有百名情妇,他居然还写下做爱(实应叫偷情)日记;又有某贪官,所贪巨款足二亿人民币,一分不花,都藏于冰箱、墙体、铺于床垫之下。自己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这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了。

此论意在指责、讽刺贪官,与想像力无关。我倒是想起思想最自由的小孩。因为他门即使想错做错了,连上帝都会原谅。也许,孩子们玩什么玩具是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外国进口洋玩具,比如丹麦的乐高益智儿童玩具,都是把程序设计好了,你要玩,得按其程序来。这样,思想被规死,思维受束缚,不能四散玩,错一步就玩不成。家长们觉得这玩具先进,但我看,远不如我童年时在乡下就地取材玩的游戏来得益智,就比如玩泥巴。

从河沟岸边挖来粘土,几个人就在外埕玩起来。从最简单的开始。女孩子们会搓成一粒一粒的小圆球,说是元宵甜丸,她们会用泥巴筑灶,做锅,做碗,煮甜丸后还做出吃丸的表演;当然,也会做成薄饼,那就更容易了。年纪稍大点的,学大吴人那样塑涂安仔,更会做出花鸟虫鱼。她们在生活中见到什么,能做的都可做,任所欲为,思想一点不受限制。男孩子就粗犷一些。做枪做子弹,造飞机,举在手上满外埕奔跑。有个孩子搓来搓去都不成样,人家问他做的什么,他说大番薯,调皮的一位说是一堆狗屎。于是众人嘻嘻哈哈,各展技艺,给想像力插上翅膀飞翔。

如果现在的孩子们真缺失想像力,责任多在大人身上,主要在家长,不给他们自由,发觉孩子有一点与常规相异的看法,就责其“勿四散想!”

四散想是一切创新的前提,雅称叫异想天开。现在,市场上到处是山寨产品,以模仿为荣。连文学创作承认了抄袭的人都可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这让那些咬牙奋斗多年终于入了“国协”的人也觉得脸上无光。

让我们把本文范围缩小点,只谈文学创作的想像力。我们一直在享受前人四散想的劳动成果,比如《夏雨来的故事》,有几成是真?比如《仙佛造桥》故事,谁会信其真?但他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有一次与陈复礼先生聊天,说到他的摄影创作。他言中有个意思,摄影作品都很现实,很客观。但摄影家要有想像力,否则就不能叫创作。这话很有启发。

其时,我正应复礼先生的三弟复疆先生之约,要写一组解读陈复礼经典作品的短文。陈先生为人幽默风趣。与他交谈极轻松极有益。我说读你的摄影写散文随笔,可写成纪实散文,议论文,也可发挥想像天马行空乱为文。

最后的乱为文引起座中人的兴趣。因为前二种写法,国内外专家已多有著述,我绝对写不过他们,何必多此一举?而其实,说这话时,我已心中有个底,就是以前读过《贾平凹石林游记》他根本不写石林,说每块石都有人写过,他写与其妻坐在观峰亭上的对话,真正是天马行空,说石林是林石,是墓碑,是上帝的盆景。最后与其妻各选一块石读其碑文(其实是他们各自心中的碑文),结尾写到:“假若千年之后,石林还在,管理石林的人还记得这次游玩之对话,他们一定会编派一个故事做广告:某某石是当年贾平凹同妇人读过,平凹果然以后功成名就。其妇人者,平凹之妻,亦从此学业大进,寿高八旬,所生二子皆为官×品。”

两天后,我把写好的文章送复礼先生批削,其文曰:张家界风景区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时,世人无有知之者。忽一日,摄影大师陈复礼云游至此,惊为人间仙境。逗留几日,猎影多幅,发表出去,首先引来大洋彼岸的洋游客,之后张家界名扬天下。尤其那幅“定海神针”,令人叹为观止,每日游客如云。张家界市长为感谢陈大师,专程赴港给陈大师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并告知已在陈大师当年摄影处的大石上刻“大师石”三字以示纪念。此后游客来此,必瞻仰大师石,或站或坐或抚摸,无不与石合影。此后,人们发现,站于石上者,如系干部,回去必升官,系商人者,回去即发财,是学生者,高考不入清华即进北大,是妇人者,生子育女皆为各行业状元,更多的是影视明星……

座中人大笑叫好,陈复礼先生说:此文暂不见报,且藏之名山。一千年后,被人发现,消息传出,时人纷纷奔张家界寻石,寻遍全山,不见石踪。考古队进山搜寻,奔波几月也一无所获。后遂无问津者!

此文后被弃于字纸篓,被清洁工捡出送给她读高小的儿子,其儿续曰:大师石被某大国用直升机偷吊升空,又被另一国的导弹击碎,散落全地球表面。其后世上钻石,皆为大师石的碎片也。

你看,谁敢说现代人缺乏想像力!

现代散文3:传统与现代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代文明日新月异,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一些新的思想,所以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可是往往的传统的东西,也会慢慢地会遗忘,于是现在就出现了非遗,我们为此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中国的百年文化才会得到保留和传承。就像汉服文化已经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路上遇上穿汉服的人也不少了,汉服和旗袍一样,也是百年文化的一种,所以也要得到重视。

可是说到传统,有好也有坏,就像结婚一样,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于尤其在农村,结婚了就是要生孩子,生不了孩子,就可能被离婚。女人自然成了生孩子的机器,还有一种关于家庭主妇的,其实她们并不是免费的保姆,她们的压力大过男人在外面赚钱,还要带孩子,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再说男人的钱并不好拿,所以现在的女人一定要会独立,在金钱方面做自已的主人,为此女人就成了超人,又要会工作,又要会带孩子,做家务等。结婚后,男人就只是赚钱罢了。有的传统有好,也有不好,就像传统的节气和节日,具有着中国的特色,所以一定要去传承下去。还有一些手工匠人,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个新旧思想的更替中,过去的种种不足,也在慢慢地改变,在大城市的人们因为见多了,看多了,自然有了新的观念,可以接受最新的事物,以前是要智商高,现在只要情商高,足对走遍天下。以前要写信,打电报,现在一个微信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世界一天天的改变,所以一定要与时俱进,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

虽然在物质上进步了,但是在思想上也需要时间,真正的让男女平衡,让世界大同,这就是大家的目标。不要做井底之蛙,把眼光放得远远的,在现在的时代,好的传统永远发扬光大,不好的,慢慢地去改变。因为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总会有冲突,有碰撞,有磨合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过程。

就像改革一样,世界不停在改变,只有改变,才会进步。

过去的未必不好,现代的也不未必都好,我们要珍惜传统的美好,在现代的社会中学会新的知识,这样可以促进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传统与现代!

现代散文4:四季文韵

文/肖笃勇

透过现代城市里的一扇窗扉,我想用记忆和怀念,体味出儿时山乡的四季在文字间分明的韵味。

春之绿动

小时候,感受到春天,常常比历书上定的节令早。但真正陶醉拥抱春天的芬芳绰约,却要到惊蛰前后。你瞧,花团锦簇,万木吐翠,绿漪拂柳,斜燕剪影。

诚然,春天以色彩取胜,以景色迷人。然而,透过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景象,你的心会怦然一动,原来,春天的魂全含在一个“绿”字里。绿上枝头,绿满天涯,便也绿了眼睛。绿叶红花,碧草蓝天,便也翠了心灵。漫山遍岭的映山红纵然使人迷醉徜徉,那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翠绿,却震撼人的心魄。

如果再向“绿”的更深处溯去,在时浓时淡的芳香中,心灵蓦然感应到一种生命的律动,那,便是嫩绿。嫩绿的芽,嫩绿的苗,嫩绿的叶和茎。万绿舞动,千翠盎然,唯嫩绿孕育着新生,唯嫩绿富含着成长与希望!

夏之蝉喧

夏天是成长和磨砺的好时节,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气温耐人。夏天更是声响和宣扬的世界,山洪咆哮,电闪雷鸣,蛙声沸昂,溪水嬉闹,风声、雨声、读书声。

可在喧响和躁动中,夏天也会显露宁静安详的面容。那是清凉晚风里老槐树下飘来的悠扬笛声,那是夜露下玉米地里拔节疯长嗞咕的音乐声,那是夏季的心声、声之天然——蝉鸣。

夜深人静,白昼的喧嚣和浮华大都已远去,代谢和积蓄需要短暂的安宁。突然,相约了似的,万物偃旗息鼓,大地万籁俱寂,受着月光泻进小屋的静谧,夜眠人闪动的双眼在会心地等待,等待。

“唧——!”

一声骤响,拔地而起,夜幕下石破天惊,直上云霄,就在田间屋角的枝头,引来几点,一线,成片,此起彼伏,竞相争鸣,沸扬而激昂,惹得夜莺、稻蛙,甚至黄犬,加入到新一轮自然生命的交响乐。

秋之落叶

山里的秋天属于农人。金稻子,红高粱,火辣椒,褐土豆,青豆荚,还有燃烧的野柿子,随处可见形色的裸露和收获的痕迹。

可秋天的眼睛是落叶。

春华秋实,硕果显露枝头,万木开始萧条,叶子变淡,变黄,犹如辛勤养育儿女的老母亲,渐渐失去光泽,瘦弱,枯萎,风一吹,便舞动起来,飞到从未有过的高度,飘到从未到过的天地。走得轻轻,那是告别生机的涵养。走得安详,那是笑对雨露阳光的感恩。走得静谧,那是尊崇生命轮回的坦然。

落叶保存着完整的轮廓条纹,品格依旧,风骨犹存,成就了果实的耀眼,诗人的情怀,记忆的标本。

落叶的命运是碾土成泥,或化为灰烬。落叶的归宿,却是大地母亲的情怀,来春新芽破土的壮美!

冬之残雪

冬天悄然降临,意味深长。寒菊妖妍,腊梅矫健,麦苗坚定。可不知怎地,心驰神荡的,还是山乡那弥乱的飞雪。

一夜深沉香甜的睡梦醒来,大地银装素裹,沉寂冷峻。当空纷纷攘攘,随风劲扬。时而成团成块成片,弥漫包裹了整个天地,虽恣意而热烈。时而又潇潇洒洒忽隐忽现,散漫悠闲地飞扬在天地间,嫌放荡却真切。

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远离了儿时的山雪,才发现积存在记忆最底层的,是飞雪过后遗留下的残雪。松枝头,山崖上,沟壑边,似冬阳下最后一滴泪水,欲诉无声,又似寒夜里天幕最边缘的一缕星光,守望坚定。

飞雪浩大,展示大冬天的冷峻、包容和升华,那么,残雪哀叹的表情和光芒的眼神,双双催人坚强、忍耐和对于希望的坚守!

现代散文5:古老的周原与现代版的爱情

文/郑金侠

冬日的周原,在皑皑白雪的掩映下似与天齐,王家沟水库的水面是不容易结冰的,水底的热气温暖着鱼儿与蛤蟆,来年的春天,水边的石头底下又会产出一串串的小蝌蚪,待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个个小蝌蚪游进水里找妈妈去了。

在每一个不平静的日子里,我都会来到这方水库边,看看阳光下金灿灿的水面,感受野鸡从草丛中惊起时那一身艳丽的羽毛,似惊魂一瞥。还有水鸟掠过水面的诗意,慢慢的,我爱上了周原。她是贫瘠的,原始的,却也有无限的田园诗意。从西安到周原,是一个现代化文明都市与偏僻山野乡村的区别,是我同事的女朋友不能接受的一个农村工作环境。她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与他从高中开始八年的恋情,在毕业后各奔东西的工作选择中结束了。

在周原博物馆,她与我的同事一起待了三天,那三天可能是我的同事人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日子。我看到他在为她洗头,在周原镇上人们艳羡的目光里,我的同事用崭新的摩托车带着他的女朋友去镇上吃饭。她鲜艳的红马甲在周原的土地上显得特别耀眼,如一只火凤般飞过这片古老的村庄。我也曾嫉妒过她的幸福,包括她每天起床后的那一份慵懒,以及拖沓着拖鞋跑向厕所时的急迫。我想,他们应该很快就要结婚了吧?因为以前她来的时候,我的同事总是让她晚上与我住在一起,后来她总是无声地来,悄悄地离开。那时候,在我看来,一个女孩子只有在结婚后才可以和对象同居一室,而她对此事的开放使我未免惊诧。我曾打趣我的同事,不是说女人是老虎,你是怕老虎的么,现在怎么不怕了?我的同事总是不好意思地瞪着那双不大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闪闪烁烁地瞅瞅我,用不回答来回答我,或者说一句,我是柳下惠,是坐怀不乱的。尽管他这样说,眼里的骄傲与嘴角溢出的幸福是掩饰不住的。

伟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如是之孱弱。在那三天里,几乎见证了他们所有的爱。在周原肥沃宽厚的土地上,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水库边,留下了他们爱的足迹。就像《廊桥遗梦》里主人公,在仅有的三天时间里,爱得那般缠绵悱恻,那般魂牵梦绕。之后,她走了,再没有来过。从此,我的同事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学习。一个月过去,人整个瘦下去了一圈,我们都看在眼里,再怎么劝说都无法使他释怀。半年后,我的同事考取了西安一所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从此,他离开了周原。

日子还是这样的日子,我几乎每周回家一次。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我认识了上班后第一个可以称之为男朋友的他,我们的故事很轰动,整个小镇上几乎大家都知道。当然,有人说他好,也有人并不怎么看好我的选择。周原的人已经把我作为他们的女儿一般,给我介绍过诸多的选择对象,他们对我选男朋友也是一种家长审视女婿的架势。我感激周原淳朴善良的人们,感激他们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我的温暖与帮助。

在周原,我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人情的美好。

现代散文6:家教

文/张学斌

论起现代的家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视。高标准,严要求,望子成龙是家中的首要大事。当然,这里面动机有迥然不同。

指望子女日后谋取金饭碗有之;指望白屋出公卿者有之;指望出国留洋、谋取绿卡者有之;指望成为各大明星者有之;指望报效国家当科学家有之。当然,这些家长们培育英才,虽然动机各异,但似乎都懂得抱之木育于幼苗的道理。于是孩子们奶香未净,家长蓝图早已绘制好了,即刻实施。我和老伴在上海带孙子十多年了,对现代家庭的教育方式,目睹在心。我们的孙子刚上幼儿园时,家教日程之满令人吃惊:每天除上好幼儿园日程外,不是啊啊喔喔的拼声音;就是背诵英语单词,识汉字朗读声;今天这个叮叮当当的弹琴声;明天那个噼噼啪啪的游泳声。周六、周日还要接受学龄前“入学”的教育。

我们见状担忧孩子的身心受得了吗?可儿子儿媳却说,现在都是这样,你不学,人家在学,怎么办?有的家长为使孩子们入重点小学,中学,便举债硬拼“赞助”学校,或调动人脉,花钱搞定;有的索性租房或迁户口陪读,大费周章。可见家长们的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有一次,我散步时,看到一幅恶补图,老子教育儿子的方式,粗暴至极,将儿子的书本掷于满地,一阵牢骚,训斥痛骂,儿子眼泪汪汪,哪有半点读书乐?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根独苗,望子女成龙成凤,是家中一切希望均寄于斯人,所以这种家教对其悉心珍爱也是人情之常。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的舐犊之情已经变为危险的宠溺。有的家长新富新贵,对孩子挥霍成性,非但不是约束,反而声色歌舞、言传身教。有的家教助成家长富而轻德,哪知是福是祸?有的则对孩子百依百顺、诺诺称奴。我在公交车上曾看到,爷爷奶奶们接送孙辈们上学放学时,主动让座于孩子,而孩子们却心安理得地坐稳也不肯给年迈的爷奶们让座,有的孩子还撒娇地责备爷奶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相反爷爷奶奶们一个劲地连连关爱着。这些孩子的任性娇惯,恰恰是家教不当所养成的?有的上高中,乃至上大学的大孩子,还依赖家长的照顾,吃饭穿衣都是问题。据说,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大学时,久久不肯离去,居然蜷缩在走廊,说要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想想我们这些家长们的“爱举”心多么令人“敬意”?明智者会觉得悲哀。

文人吕坤在《呻吟语》中说:“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这对某些家长来说,良好的家教尤为重要。家教的确是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宠溺不得。在当今社会里,但愿我们这些家长,不要做这样“情爱过义”的家教,终害于子孙。

现代散文7:窑红薯

文/蒋著椿

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总让我感觉身心俱疲,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却碰上读幼儿园的儿子的户外亲子活动。在活动时,我主动跟其他几个家长承担了窑红薯的工作,看着窑里跳跃着的火苗,我的思绪也跳回了童年时代。

记忆中的窑红薯已是儿时的过家家了。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差,我们的零食也限于一些野果和农副产品。到了秋冬,窑红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味的食物,还在那个娱乐条件匮乏的年代极大的充实了我们的童年生活。

对于红薯,民间有“一窑二焐三烤四蒸”之说,窑红薯是最美味的。秋冬季节,红薯已经收获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便经常跑到翻过的红薯地里窑红薯。

一个人负责把泥块刨开,挖一个坑,把四周整平,一人搬来大块风干的土块,两个人就开始垒窑。窑垒成金字塔形状,前面留一个缺口生火添柴用,其余人分两路分别负责拾柴和找未收尽的红薯。

垒好窑后开始生火,留一个人负责添柴,其他人继续拾柴和找红薯。等窑上的泥块被烧红透了,退出窑里的柴、掏出灰烬,在窑顶捅一小孔,把准备好的红薯放到窑里,放一层后捅几块烧红的土块覆盖,迅速地将一层红薯一层红土块包裹,直至红薯放完后将窑上烧红的土块全部覆盖,用硬的石块将土块敲碎,再把掏出的灰烬覆盖在上面,最后再用土把整个窑覆盖起来,边盖土边敲打,直到外层致密不让热气往外冒。

接下来就是等待着开窑了,一两个小时的等待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并不算漫长,因为我们会在这期间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驱散对红薯垂涎欲滴的欲望,其中就包括“赶窑鬼”。记得第一次跟伙伴们去窑红薯的时候,我就被派去驱赶窑鬼,为了防止“窑鬼”来偷吃,我独自“驱赶”了很远,以致忘记了红薯的存在。当我想起来的时候,红薯早就被他们瓜分完了。

此后每次窑红薯,我都要守在窑旁,为的就是享受那拨开窑土时的惊喜。焦香的红薯味总能让我食欲大开,每每吃得饱嗝连连,饭都不用吃了。

老人说,红薯是养人的,小孩多吃有益。学医后我在《本草纲目》上了解到红薯具有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等作用,还有多本文献记载了红薯在不同方面对人体的有益功效。现代研究也证实,红薯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抗癌作用。只是现在食物丰富了,我们都忽略了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美味。

在等待开窑期间,跟小孩互动的亲子游戏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在跟几个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很多都在为孩子食欲差发愁。然而当开窑的时候,一拨开窑土,大家都被红薯的香味吸引过来,并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而很多家长们在给小朋友们剥皮的时候,都忍不住先咬上一口,惹得这些急切的小家伙们哇哇大叫。

这些年发现自己的舌尖对美食越来越挑剔,窑红薯的美味却一直留在我的舌尖上,在那个娱乐条件匮乏的年代,是这些窑红薯让我的童年过得有滋有味和充满精彩。

现代散文8: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

文/zhaojiayinn

诗人因作诗而处在与沉默的特殊关联之中,他们总是会以某种命定的方式返回到诗之开端或终结处的沉默里。

我们可以用中国新诗中的某些作品为例,来说明如何在细读中做到这一点。

比如在着名的《诗八章》中,穆旦将沉默的发生场所置于到爱欲的玄学空间之中: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语言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穆旦《诗八章》

“爱之中,比起语言来,沉默更多。“因此爱使世界安静(静静地)。当爱的沉默将”我们“围拢”,言词的火苗就“在紫色中一跃而起”(特纳克尔语)。于是就有了交谈:这是言词之火的拥抱和交缠,它比起肉身的拥抱更加热烈。作为火焰之相互拥抱的交谈,照亮肉身拥抱的世界;值啊深入的交谈中,言语发出的光亮使相爱者看清了彼此的面容。然而,这交谈也使得沉默进一步增加,它其实是增进了爱之中的神秘和黑暗。相爱者说话,为了倾听沉默,为了沉迷于这“未成形的黑暗”。而当代诗人赵嘉音所说的:“而沉迷本身也是让人陶醉的,犹如每个人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这一点也极其重要。

赵嘉音就是一位对于沉默着迷的诗人。

老灵魂升起孤独

弥漫夜空

寓言长出双弧线

交相辉映

它陌生的头颅

装满幻想

像 期盼果实

必成熟于秋季般 不可思议

有些旅程 注定是寂寞的

没有山

没有水

没有影子

甚至 没有自己

犹如意义本身

——《使命》

摘自赵嘉音【鸢尾】系列,《使命》。

使命是孤独的,自然也是沉默的。而在赵嘉音的《使命》中,沉默直接转换成了一种力量,这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的力量直接汇聚成了使命。而使命这一诗歌中永恒的主题(甚至说诗歌的使命)就此得到了诠释。在赵嘉音这里,沉默是使命的力量,亦是诗歌的力量。

韩东是另一位对“沉默“极其着迷的诗人。

诸如他的《沉默者》:

我在沉闷的生活里不说话

我有沉重的上颚和巨大的下颚

像荒芜的高地上原始的石缝

即便是家的季节里,唇齿间

也不生长绿叶的言辞

我嘴部顽固的石锁,圆石上泛着青光

或许就是两片石磨间的相互消磨

像反刍动物从母亲那里带来

我就想马的石像咀嚼沉默

白墙的阴影是我寂寞难咽的草料

那蒙面哭泣的妇人是沉默者年迈的母亲——

她把他从唠叨中诞生出来——自觉受了伤害

好吧,就让房间里充斥我口哨般的喝汤声

——韩东《沉默者》

这首诗清晰、简练。得到了精准控制。沉默的意象呈现也十分娴熟和勾人,碎片化的场景使沉默呈现出另一种可能。

而诗歌的阅读,好的细读从沉默中对作品的阅读或注视开端:在“久久的注视“之后,仿佛从沉默中吸收了足够的语言,才能开始对作品的阐释。而阐释的实质,是向作品提问,同时倾听作品对问题的应答,也就是在作品之中吹拂的风声。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倾听这”风声“,一旦我们听懂了,我们就会止住,从言说和阐释中退出,再次回到对作品的阅读。这就是细读的终点:返回作品,返回沉默中对作品的久久注视。

细读始于沉默,并终止于沉默。而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细读——在沉默之中,期待着“注视”的时刻。

现代散文9:古典与现代中透出柔媚

文/马新宇

那年,我只有四五岁,因为父母来到乐余做生意,所以我也跟着来到了美丽富饶的人间仙境——乐余镇,在如诗如画的乐余中心小学上学。这个小镇给了我宾至如归的感觉,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因此,我称它为我的第二故乡。现在就让我为你介绍一下它吧!

清晨,太阳公公用他那温暖的手臂把大地从梦中唤醒,金色的阳光铺满大地。啊,校园的清晨!这里是第一天的开始,这里是人生的起步;理想的种子要播种,人生的意义要认识……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尤其是校园东南角的围墙边更是令人惊叹叫绝,那里长着一排排清秀挺拔的树木,有桂花树、有香樟树,还有柏树。春天,万物复苏,这儿的树木吐出了嫩绿的新芽,点缀校园。每逢课间或中午休息时总看到许多同学在树底下跳绳、丢手绢、做游戏等。八月,桂花树开花了,它那挂满枝头的花朵,香味四溢,整个校园都能闻得见。一阵微风吹来,桂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象啊!

乐余老街是乐余镇的一大亮点,让人不得不提起它。这是一条充满古色古香气息的商业街,走在老街上,脚下青色的碎石铺街,两旁廊檐相对,商铺林立,似乎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把我们拉回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两边店堂内巨大的木梁“相视而行”,雕花屋檐精巧美观,整条街的房屋坚固而不失韵味,这条老街的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商铺,一根根朱红的柱子依次排列在两边,在现代化的建筑中透出古朴曲雅的情调。

乐余小镇还有许多如诗如画的美景,乐余广场、乐余商贸街等,在这里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它犹如一位有着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时尚女子,人见人爱。

我的第二故乡——乐余,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

现代散文10:窑红薯

文/蒋著椿

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总让我感觉身心俱疲,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却碰上读幼儿园的儿子的户外亲子活动。在活动时,我主动跟其他几个家长承担了窑红薯的工作,看着窑里跳跃着的火苗,我的思绪也跳回了童年时代。

记忆中的窑红薯已是儿时的过家家了。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差,我们的零食也限于一些野果和农副产品。到了秋冬,窑红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味的食物,还在那个娱乐条件匮乏的年代极大的充实了我们的童年生活。

对于红薯,民间有“一窑二焐三烤四蒸”之说,窑红薯是最美味的。秋冬季节,红薯已经收获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便经常跑到翻过的红薯地里窑红薯。

一个人负责把泥块刨开,挖一个坑,把四周整平,一人搬来大块风干的土块,两个人就开始垒窑。窑垒成金字塔形状,前面留一个缺口生火添柴用,其余人分两路分别负责拾柴和找未收尽的红薯。

垒好窑后开始生火,留一个人负责添柴,其他人继续拾柴和找红薯。等窑上的泥块被烧红透了,退出窑里的柴、掏出灰烬,在窑顶捅一小孔,把准备好的红薯放到窑里,放一层后捅几块烧红的土块覆盖,迅速地将一层红薯一层红土块包裹,直至红薯放完后将窑上烧红的土块全部覆盖,用硬的石块将土块敲碎,再把掏出的灰烬覆盖在上面,最后再用土把整个窑覆盖起来,边盖土边敲打,直到外层致密不让热气往外冒。

接下来就是等待着开窑了,一两个小时的等待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并不算漫长,因为我们会在这期间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驱散对红薯垂涎欲滴的欲望,其中就包括“赶窑鬼”。记得第一次跟伙伴们去窑红薯的时候,我就被派去驱赶窑鬼,为了防止“窑鬼”来偷吃,我独自“驱赶”了很远,以致忘记了红薯的存在。当我想起来的时候,红薯早就被他们瓜分完了。

此后每次窑红薯,我都要守在窑旁,为的就是享受那拨开窑土时的惊喜。焦香的红薯味总能让我食欲大开,每每吃得饱嗝连连,饭都不用吃了。

老人说,红薯是养人的,小孩多吃有益。学医后我在《本草纲目》上了解到红薯具有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等作用,还有多本文献记载了红薯在不同方面对人体的有益功效。现代研究也证实,红薯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抗癌作用。只是现在食物丰富了,我们都忽略了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美味。

在等待开窑期间,跟小孩互动的亲子游戏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在跟几个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很多都在为孩子食欲差发愁。然而当开窑的时候,一拨开窑土,大家都被红薯的香味吸引过来,并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而很多家长们在给小朋友们剥皮的时候,都忍不住先咬上一口,惹得这些急切的小家伙们哇哇大叫。

这些年发现自己的舌尖对美食越来越挑剔,窑红薯的美味却一直留在我的舌尖上,在那个娱乐条件匮乏的年代,是这些窑红薯让我的童年过得有滋有味和充满精彩。

现代散文11:手机与生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代人的生活,缺不了的就是手机。手机除了打电话,发信息以外,还可以购物,看新闻,听音乐,参考,商务,图书,导航,工具,教育,财务,社交,游戏,旅游等等之炒类的。所以每个人,只要有个智能手机,那个个都是手机控。

以前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现代人,手机中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看美女,更可以像个小电脑一样的,轻松搞定生活中的任何小事。手机果然是个好东西。

可是因为手机,人和人的距离,明明离的很近,偏偏却感觉好远。只不过是个一个手机的距离。

现在的孩子的童年,没有了手机,没有平板电脑,就是那么无聊。

手机让电商和微商的平台更是随时,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手机,订货收钱轻而易举。

现在人的生活,真的缺不了手机。没有手机,生活变得很无趣。没有手机,不但会失联,而且会人寸步难行。

手机让喜欢自拍的人,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旅游,都会不自觉的来上几张,放上朋友圈。有晒吃的,有秀恩爱的,有推广的,还有帮忙点赞的。

不过现在的手机,因为有摄像的功能,可以把社会上的现实,一一记录在上面。

天眼真的无所不在!

手机有好也有坏,只要你利用的好,就是好东西 。如果利用的不当,网红或者头条就是你了!

现在的信息太发达了,随时可以发布信息,手机就是工具之一。

生活中需要手机,人们也缺不了手机。

这就是手机和生活的关系!

现代散文12:宠爱有家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代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不管怎样饲养小动物,让小狗小猫成为家庭的成员,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因为喜欢小动物,有养宠物狗的,也有流浪猫的,无论什么样的年纪,只要有爱心善心,就会不惜一切,全心投入到宠爱的小动物身上。他们这样的善举是有目共睹的,不过现在社会上也讲究文明养狗之类的措施,小动物们有所安居,是它们最大的幸福!

养过宠物的人们都知道,小动物的饲养,并不容易,要花精力和时间,有时它们生病了,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饲养宠物是一件烧钱的事,有钱人有时也只是一只小狗或者一只小猫而已。上了年纪的人说,养这些小动物的人,都是一些无聊的人。其实并非如此,再无聊的人和生活,并不只是只有狗和猫,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可是说实话,能养小动物的人一定是有爱心的人。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流浪的小狗小猫才有了自己的家,宠爱才有了家。

现实中饲养小动物,的确要花时间和精力,但是小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也是会感恩的。何况小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什么不去花时间善待它们呢?有时养得太多了,就怕在经济上承受不了,一只两只却是正常的不过的。不过也有人不停地在收留小狗小猫,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为小动物们创造一个好环境。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心的呀!

佛说,放生也是一种积德,饲养一只小动物,与其吃掉一只小动物,这往往是一种福报。都说善事做多了,来生就会有福报。小狗小猫有它们可爱之处,所以让人们带着怜爱之心,去收养它们。总比看到它们被人们吐进肚子的好,它们是有灵性的,所以它们也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我身边的朋友都是善良的人,所以他们的家里会有不少的小狗和小猫,他们把它们养得肥肥胖胖的。小狗们的警觉性,让人们有了倾诉的对像,或许使得陌生人不得入内,希望不要成为一种杂音,让四周的邻居认同,小狗小猫的可爱之处。它们也不是有钱和没钱人的区分的点,饲养小动物也不是一时冲动,不能喜欢一时就放弃了,这样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爱就要爱到底,就像孩子一样的对待。

小动物的可爱就像孩子一样,它们虽然有时会调皮一点,可是最后它们也会陪伴我们到终老的。让我们宠爱有家,好好地爱我们的小动物,我们的小狗小猫们!

现代散文13:传统和现代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新的时代有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而在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中那些传统,依旧被相关人士保留了下来,成了现在非遗。每一次的改革,新与旧的碰撞,总会产生一些火花,和矛盾。年轻人容易被新的思想所接受,而老一辈的人们,对于传统是非常的热衷。不过从五四运动开始,创新和传统,一直在磨合,不管如何,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现在的人从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的新的观念渐渐进入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进入了新的方式,人们的三观也有所改变。现在有了不婚主义的,也有独立主义的,还有各种来自国外的新的生活观念。

现在这个网络发达和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可是内心变得空虚和无聊。手机和电脑充实了生活,没有手机也变得无聊。时代在进步,现代人的想法和过去不同了,可是表面上这样的,可是也有不少还活在过去,该解放还是没有解放,这就是我们的思想。

过去的东西并不所有都是不好的,也有值得保留的。比如建筑和精神。可怕是一些传统的观念,让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就像结婚,本来是个件开心的事,可是现在闹婚,让结婚的仪式也变味了。结婚后,其实有没有孩子是没有关系的,只要夫妻之间感情好就好,可是现在的情况,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结婚后只是为了个孩子的出生,不负责任的人们,感觉生活没有想像中的如意了,就如同过家家一样,想结就结,想分就分。对结婚就像游戏一样,无所谓了。有的人还不如一个人过算了。

现在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用心良苦,家长们也理解不了孩子的真正的想法了。新的和旧的想法,一直在时代中战争。

社会也不好,快餐的文化让社会变了质,也变了味。信任没有了,正能量也少了,奇葩也多了,好人也难做了。

传统的东西,不要让现代的取代,科技在进步,人的思想也要同时的。这才叫与时俱进。

也许这是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传统的精神和文化我们值得去传承,现代的科技我们也好好好地去利用。

希望在现代的社会也有传统的影子,社会进步的同时,不要让思想退步了。

五千年的文明,在传统和现代的冲撞中,因为 人们的努力中,让世界越来越美好!

现代散文14:微信是我的好帮手

文/陈月彦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微信这个沟通工具已被人们熟悉并普遍使用。在别人看来,微信也许仅仅是个聊天工具,而在我这里却是工作和学习的好帮手。

我负责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自从有了微信,我不仅可以与方方面面及时沟通稿件的情况,还可以和几个同好在新闻及写作方面交流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喜欢广泛阅读微信里转载的美文。喜欢写作的文友常常在微信里转载更新美文,还有的文友干脆直接把喜欢的文章通过微信发过来一起分享。而且在微信这个互动平台中,对喜欢的图文除了点赞之外,我们还不忘及时互相发表一点读后感悟和点评。

可以说,微信对我的工作和学习帮助很大,不仅增加了练笔的机会,还提高了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平。每当自己的文章和新闻报道在报纸上露面,都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