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散文

请欣赏火车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火车散文1:未来号绿皮火车

文/马浩

未来号绿皮火车,稳稳地停靠在南京江宁悠谷未来网络小镇,有种时光穿越感。未来网络:高速、前沿,绿皮火车:缓慢、怀旧,这种奇妙的组合,让我想到昼与夜,貌似矛盾,恰又天衣无缝,夜晚若是白昼的驿站,舒缓无疑便是快速的动力之源。

“春归秣陵树”,南京,古时曾称秣陵。秣陵这一古老的小镇,曾是多么荣耀,悠谷未来网络小镇就坐落在名噪一时的秣陵古镇境内,此处原是一片秦淮湿地,芦苇丛生,水塘遍布,与不远处的方山隔河相对,守望千年,想来心中是五味杂陈的。相传秦始皇巡游江南至方山,立在方山脚下,感受到有股逼人的帝王之气,令他心生恐惧,于是乎,挥鞭削去方山的山头,又命人开凿秦淮河以泄王气,亦造就这片秦淮湿地。悠谷名字的由来,便是湿地一个湖名的谐音,此地有湖名曰U湖,因湖状若U形,这个湖现就在未来号绿皮火车的左侧,广约二十余亩,形状一改U字状,似乎更像马蹄,湖水映天,清湛如玉,湖边植草,草色青青,终年常绿,湖中设有人工喷泉。人在湖边漫步,微风徐来,水波不兴,突然间,哗的一声巨响,没等反应过来,便见湖中数十道水柱喷涌而起,令人先惊后喜。环湖多植香樟,间杂桃柳,想春日,岸边草坪丛生杂花,蓝白青紫红黄,湖畔香樟绿盖如远山,柳丝扶风山间起伏,再点缀一树树嫣红桃花,这幅景致,若坐在未来号绿皮火车的窗口观赏,该有怎样一番感受?

绿皮火车的站台靠火车右侧,木质的,漆呈荸荠色,透着悠悠的古雅之趣,摆设着圆桌竹椅,以供人休闲,一排樱花树似乎从遥远处跑来,擎起一把把诗意江南的西湖伞,人在站台每一处立,无不在诗画中。

独立站台上,莫名地感到火车在缓缓前行,怎么会有如此感觉呢?无意间的一抬头,让我看到了答案,隔着一条来往的车流,两座耸立的大厦,如一条巨舰的舰岛。这两座舰岛,便是未来网络小镇的核心建筑——悠谷大楼,里面入住的都是高科技的行业,他们正高速驶向高科技的未来,里边工作人员无疑是繁忙的,他们在与时间争分夺秒。

绿皮火车,岁月已给他贴上了怀旧的标签,脱实入虚,成为文化的符号,精神的后花园。未来号绿皮火车车厢内做了全新的装潢,一节节车厢摇身一变,成了书吧、总统套房、咖啡馆、休闲酒吧、体验式胶囊公寓等等。在此,我想选书吧作为代表,着重说一说。

书吧,是公益性质的,书的来源有购置的,有捐赠的,书的种类也非常庞杂,文学类、社科类、生活类,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我进去看了半天的书,好像没有人向我收费。书吧的环境幽静舒适,或曲或直的书架,书架之间,靠着窗口配有书桌座椅,或高或矮,书桌边都备有插座,以方便读者充电,车窗可以开关,人性化十足。为了让车厢内光线充足,除了窗户采光外,车顶装有圆形的大灯,车顶两侧相对各装配了小灯,灯光柔和,车厢内,配有自来水,听服务员说,以后会增添附加服务,比如茶水、咖啡、红酒……

在悠谷中忙碌一天的人们,或是偷闲的游客,来到书吧,坐在窗前,要一杯茶水,打开一本书,哪怕书仅仅是个道具,望着场外的湖水花草发发呆,放松放松自己,为自己减减压,让自己回到日常中。

未来号绿皮火车,一个日暮倚修竹的地方。

火车散文2: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文/苏贻

背上行李,踏上火车,一道铁轨,蜿蜒着躺在土垛子上,静静地,逆着海南岛的风,伴着七彩阳光前进。电影似乎总是喜欢以特定的方式开场,逐渐拉远的镜头,画面感骤强,主题突出而明确。2016年的第一天清晨,我带着女儿从海南西线东方动车站口走出来,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我下意识地望了一下远处的火车,一个念头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这就是我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于是,我开始对着铁轨边的火车呐喊,积蓄了很久的情绪不顾一切地涌出来。

我是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那是一个离铁路站台不远的家属区,每天放学回家路过车站,只要看到火车经过,急急忙忙一阵小跑到铁轨边,看着一节节的车厢,掰着小手指,细数着到底有几节车厢。还没等到小脑袋瓜转过弯来,火车已缓缓地从我眼前驶过,奔向八所港, 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起初看着的都是拉铁矿石的火车,那是童年看火车的记忆,所以每次听到有火车“呼——”的汽笛声传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喊“火车来了、火车来了”,然后做预看火车状,逗得弟弟开怀大笑。这大概是火车这种富于情怀的交通工具,对我所拥有的最初反应吧。

每忆起那绿皮火车,就仿佛像自己的童年失而复得了一样。没错,就是那种慢吞吞的、没有空调、见站就停、濒临灭绝的绿皮火车,尽管它嘈杂闷热、空气里弥漫着各种不知名的味道和小孩的吵闹声,还是有许多人乘着它去追寻梦想和希望。

绿皮火车,对于我的某种情怀,或许不可替代,因为对于我来说它就是儿时的记忆。那时的火车远没有现在的动车这么漂亮,是那种老式的绿铁皮火车,开起来轰轰轰,慢慢的,几十里路,要晃悠悠地走上半天。

八所是个小镇,因为是铁路子弟的缘由,那个时候免费坐火车也是一种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坐火车是八岁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去昌江铁矿的伯父家里。

“吱——”绿皮火车像是扭捏的姑娘姗姗来迟,远远的,还未靠近,月台之上就已经有了急速涌动的人潮。车上车下,都是急步走动奔跑的人群。人挤着人,肩擦着肩,人与人,人与行李之间好像没有了空隙,紧紧地粘合在一起。上了火车不久,列车就像拉犁前的黄牛那般重重地叹息了一声,又好似颤抖了一下,然后发出一声惊人的长鸣,就悠悠然地滑出车站,向前驶去。伴随着车轮撞击铁轨的铿锵声,两边的破房旧屋好像跳舞一般急速向后旋转。窗外的景色不停地变换着,车厢内的男女旅客都在吃着、喝着,赏心悦目地欣赏着远处丰茂碧绿的田野。这就是我第一次和火车的亲密相处,那种新奇、舒适、兴奋一生都忘不了。

上了初中,就可以一个人坐火车去伯父家了,虽然汽车更方便更快,但我却总是喜欢坐这慢悠悠的绿家伙,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慢慢地读着,偶尔也会透过模糊的窗户,百无聊赖地打量着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逐渐加快速度,窗外的景物也如电影放映般快速地向后滑去,还来不及看清楚,就又是另一番光景。渐渐地,小镇的风景也很快消失在视野中,接着,就是那一排排低矮的房屋,破旧的篷布,晾在外面的衣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还显得有点儿生机;继而是高低不平的山坡,了无人烟,寂寥而又冷清,田间的野花已经凋零,在风中来回地摇摆,间或会看见广阔的平原。第二季水稻已收割,大片的田野全是酥黄的稻秆儿,一棵树,或几丛灌木,绿油油地立在黄色的田野中间,白色的小鸟穿梭其间,起伏的山峦迎面而来,又抽身而去;三两个在田间劳作的村民,那瘦弱的身影是那么的渺小,似乎要被那土壤淹没。

那时还有沿途停靠的小镇,到站后甚至可以下去走走,反正会停留很长的时间,八分钟,十分钟,或者更长,这是那些快速火车无法想象的。那些小站的站台上总有卖特产的小贩,特产并不贵,非常新鲜,旅客只需要付出不多的银子就可以品尝到美味,诸如昌感的花生、那等的香蕉、抱板的芒果、叉河的甘蔗、水尾的竹笋……

可能至今仍有很多人在抱怨绿皮火车人员拥挤、厕所难闻、速度慢、空气流通差,没错,即使它有这么多缺点,但是这并不妨碍享受坐绿皮车的心情。过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很喜欢坐上慢悠悠的绿皮车,看看窗外风景,用眼睛和相机去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放空自我,享受一段缓慢而又温暖的时光。没兴致的时候,干脆就闭上眼睛,将头倚靠在车厢的壁上,随着火车的颤动迷迷糊糊地静心养神,仿佛婴儿在享受摇篮般的乐趣。脑子里什么都不用去想,享受这种全身心的放松。还有我始终相信那一排排行李架上装载的不仅仅是行李,皮箱里还有我曾经的梦想与那些青春岁月,它们都是沉甸甸的。

“只要不赶时间,或者,路上有伴儿没伴儿,我还是喜欢选择火车出行。但是,兴趣已经大打折扣,原因就是那车头过于干净,没有了喷云吐雾的效果。现在的火车讲究速度,封闭,削弱了气味和零乱的钢铁音响……”民谣歌手周云蓬写的《绿皮火车》,拨动了很多有着绿皮火车情结人的神经。但随着火车第六次提速,越来越多的绿皮火车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绿皮火车留给太多人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是现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无法替代的情感,我也许还会去钟情一下绿皮火车。在那个年代,绿皮火车穿梭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在那个年代,无数人的出行都离不开这样的绿皮火车。它见证了列车上的点点滴滴,也见证我们这代人的成长。或许,在哪里偶尔会看到绿皮火车的身影,难免也会多看几眼,算是怀念绿皮火车的一份情缘吧……

火车散文3:列车情缘

文/唐求是

每个人对坐火车可能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特别是老一代人,在火车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幅提速的时候,火车总能使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八十年代坐火车的几次经历。那个时候我是在北京上学和工作,老家是在遥遥千里之外的湖南湘潭,每逢春节回家探亲时,就要搭上南去的列车,一坐就是一整天。那个时候基本都是硬座,跟卧铺无缘,但也就是这硬座车厢里才能体味出火车的那种特别韵味。

坐在窗口,看着车箱外那不断退去的远山近水、草木房屋,心也在跟着一起流动,流向前方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那“咣当咣当”的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是一串悦耳动听的节奏,伴着我的思绪一起飞动。山在跑,树在跑,河流在跑,心也在跑,一切都在不知疲倦地运动着,以前上哲学课时老师曾讲到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现在才更能明白这句哲理名言的深刻含义。

车厢里,天南海北聚到一起的旅友们虽素不相识却格外亲热,特别是在这全国人民欢欢喜喜准备过大年的春运期间,时常能碰到一些回家探亲的高校大学生,更是聊得投机,一路聊下来比过去十几年的老朋友显得还亲,漫无边际的闲聊能把旅友们那颗孤独寂寞的心牢牢地连在一起,以至下车后都还依依不舍作别,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火车车厢里是一块特别的天地,八十年代的春运期间,车厢里基本都是满员,那时也没什么空调车,好在冬天里大家挤在一块倒还显得温暖些,也凑得个热闹,所以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多可以消除旅途的寂寞,旅友们在一起互聊一通,车上那孤独的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过去,旅友们也相互间了解了不少异域他乡的奇闻异事,收益颇多。所以如果真是一个人占上一条长椅,则虽然晚上睡得舒坦些,但却少了这份情致。当然,车厢里也别超员现象太严重,那样就过道里人满为患,走路都成了艰难之举,心情就会破坏许多。

列车在一站又一站地向前飞奔,从北京到湘潭这漫漫三千多里路程,要经历过多少分分秒秒,而我却很少有不耐烦的感觉,尽管有时火车晚点四五个小时,我也能安然处之,这或许就是说不清的火车情缘。车厢喇叭里经常响起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进这个流动世界里的音乐王国……

列车在辽阔的大地上飞奔,穿过高山,穿过大河,穿过城市,穿过乡村。我想,人生也像这快速奔驰的列车,一路翻山越岭,闯险滩,过激流,风吹雨打,历尽坎坷,却还不舍昼夜地向前飞奔。人生是一趟永不停息的高速列车,如果说有终点的话那就是你生命的尽头,如果想让这趟车顺利、圆满地到达终点,你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那窗外的风景就是这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你可以尽情地领略这道奇特的风景,但切记一点的是,你的人生列车必须保持高速前进,并且尽可能地少走弯路,这样,在你到达终点时,你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最后,想起了一支八十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风雨兼程》,比较能反映那个年代坐火车时的心情,特别是有一次刚好火车上播放这支歌曲,令人不禁感慨丛生:“今天你要去远行,正是风雨浓。山高水长路不平,愿你多保重。记得那年初相识,也在风雨中。风浓雨浓情更浓,祝你早成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人生之路的确是在这“风雨兼程”中走过的,想走捷径是没有的,所以要自己多保重,一路走好!

火车散文4:人生犹如一列行驶的火车

文/皖辈名加

人生犹如一列火车,有个起始站在等候,也会有个终点站落脚。只是在这列火车上我们的风景不同,遭遇不同罢了。有些人在这列火车还没开动时就匆匆的离开了,也有些人会在中途下车,不管怎么样我们还要继续着自己的旅程,直到终点站。

生命让我们聚结到这列火车上,在这列火车上存活着三种人生:一是站票与硬座,二是硬卧,三是软卧。有些人从一开始就背负着重重的行囊,一直站着直到终点站,或是幸运的有个硬座可以坐着,而另一些人可以幸福的躺在硬卧铺位或软卧铺位上。在人生的这条道路上我们可以改变着自己的命运,遇到好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坐在硬座上,若是遇到人多的时候我们却在拼命地挤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在这拥挤的列车上,有时候会出现几个中资者,他们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逗留,便付出更多的金钱进入高一层次的空间,硬卧或是软卧。在那里没有那般拥挤,饭菜也相对好一点,而且还可以舒服的躺着或是下来走动走动。

在这列火车上你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但大多却和自己身份差不多,因为处于的等级也差不多,若想改变这种等级差别你就需要努力的工作,赚的更多的钱财,才能够更好的享受着这一切。在这列火车上你可以认识任何一个人,只要你愿意,可是你也可以保持着沉默,一个人在那里欣赏着风景,听着别人的嬉笑。只要你人还未到终点站总会有新的面孔呈现在你的面前,又会有一些熟悉的面孔离开,这就是人生,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人来人往中学会这熟悉,有慢慢的学会着淡忘。

有些人或许很幸运,在这列火车上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陪着自己一直走到终点站,而有时候却只能孤零零的看着窗外的列车,看着异样的人生。火车上也会有热闹的叫喊声,也会有嘈杂的声音,犹如一个闹市,而每一个车厢犹如一座城市,我们可以在这座城市里听到同样的叫卖声,同样的吵闹声,可是周围的风景却因为自己的改变而变得陌生,有时候兴许你还可以遇到几个认识的朋友,老乡,就像在生命中遇到曾经的朋友、同学般。同样在这列火车上有些地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可以进去的,那些地方犹如台湾、香港等地,需要我们办理相关的证明才可以自由出入,而他们可以随便进入任何一个普通车厢,那就是高层的硬卧、软卧地带。有时候在普通车厢的人也想步入他们的队伍,可是因为受到地方的控制,他们进不了那些地方。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位置,可是有时候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能改变。虽然有些人可以幸运的补办到硬卧或是软卧,但那并不是代表每个人都行,有时候要靠运气,有时候要靠关系。我想处于普通车间的人们很多人最多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想过要获得更高层次的享受,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着的担子,因为他们不想过于劳累,也舍不得浪费太多。这就是那些打工者或是农村人们的想法,也因为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才让另一些人有机会挤入更高层次的享受。

人生便是这样,同样的起点,不同样的享受,最后的终点站却是相同。在普通的硬座车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热情的人们相互帮助,而在高层次的空间或许有几个人还可以闲聊,可更多的是冷漠,这便是火车上所拥有的一切,也是我们人生中遭遇的一切。

火车散文5:幸福的火车

文/天泽

火车的记忆是童年开始的。

叱咤风云的车头,震撼心旌的车轮,迷离遥远的车灯,蜿蜒蠕动的车箱,窗中闪烁的人影,都给人以幻想的美妙之感。

颠簸和轰鸣是童年的幸福。小时候,坐火车最多是上县城,七、八十公里路程坐近一个小时,短途慢车中间要停靠五、六个小站,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快捷最舒适的旅程了,是那蜗行摇晃的牛车无法比拟的。县城是座明朝遗留下来的古城,曾经历战火洗礼和文化的积淀,是我的童话世界,因为那里有许多罕见的新鲜的诱人的事物。

远去的火车是我无尽的幻想。童年的日子,常随大人们到铁道两旁去扫煤,是东北开往关内的运煤火车上飘落地面的煤末,扫回的煤末可以制成煤坯块接济家中的烧柴。每当火车隆隆通过,那眼神总是随着呼啸的车影楞楞地凝视,直到火车消失在遥远的视野里,把幻想也带到天边。我想,那时的神态一定像多少年后到塞外出差看到的情景,我们开车到塞北偏远的乡村,看到泥土满身的娃娃追着汽车跑时土土憨憨的样子,还有直直勾勾的眼神,那就是我旧日的令人从心底涌出亲切的场景。

火车小站是我人生的起点。记得那年高考,是投宿一个远房亲戚家中,我称呼姑父的中年男人,正是一个“老铁路”,家住距离京哈铁路线边小站不过百米的铁路职工宿舍,他的工作是日复一日看守铁路道口,起放栏杆,挥动信号旗子。

暮色中,漫天晚霞引我踱步月台,品读这独特的风景,凝神在我身边来往穿梭火车,不知飘过多少远行车影和旅途的人们,直到星辰悄悄点亮黛色夜幕,照耀回去的小路。入夜后,火车的奏鸣伴我入眠。晨光里,火车的高歌送我上路。

旅途让人享受寂寞和伤感。记得第一次坐火车远行是考上大学去省城,独自远行,离别亲人,满腹愁绪。那几年,每当临近寒暑假,总算着归期,盼早登归程。在往来的途中,还伴有一路寂寞的沉醉的怀想,想着父老乡亲,忆着同学少年。曾记得,一双明媚的眸子总闪着灿烂微笑的同学,承父业成了家乡火车小站的检票员,藏蓝的工装和神气的硬壳帽衬托出的娇妍,每每登程总有那熟悉的笑容相随,曾嵌入我少年的梦中挥之不去。多年后,听说成家其夫性戾而生活凄厉,昔日同学间每每相见相忆,令人潸然。

火车的旅途似与人生命运合辙。后来,火车坐得更远了,毕业工作那年到了梦中欣羡的京城。说来是机缘啊,成家立业后家正朝坐落铁道侧,窗子正向南来北往的火车,而上班的办公楼坐落火车站旁,窗对车水人流的车站月台。朝夕望长龙,日夜闻潮动。

近些年,与妻女数次回到写满童年故事的家乡小城,回味乘火车的颠簸与快乐的时光。那里,有积淀历史的城垣,有蕴籍文化的庙宇,有记载烽火的山岛,有潮起潮落的海岸,有趋之若婺的泉流。在那里,尽情地品享我心灵与人生轨迹回归的悠长韵味。

火车是流动变幻的岁月。曾多少火车的旅途律动中,带来多少凝思,带来多少憧憬,带来多少向往。从童年走到中年,不知有多少梦寐,在流去的风景中不断地消失,又不断地展开。常站在窗前,痴痴望着列车远去,从眼前驶向四面八方,驶向山川城乡,驶向未知时空。我想,那就是我延伸的灵魂,那就是我作响的思念。

登上远去的火车吧,与人生过去的繁碌暂时告别,穿过茫茫夜色,在晨曦中将达到崭新的彼岸。

火车散文6:开往幸福的火车

文/梅莉

我们准备结束十年双城记的日子,在他居住的城市买房安家。看了数十处房子以后,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看中了一套,环境、交通、学校什么都不错,但是有一个缺点,房子的正前方是一片绿化带,再过去几百米处就有火车轨道,经常有火车出没,今后必定会很吵,不过窗户都是双层玻璃,隔音效果不错。他问我要不要拿下这套房?

我在电话这头简直是欢呼雀跃:“快拿下来呀,火车啊,我超喜欢它!”

是的,从小到大,我对火车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总觉得它的另一头有我想要的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个夏天,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妇,一只手抱着一个幼儿,另一只手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在大马路上。她是要带着孩子们去赶火车,看她远方的丈夫。走着走着,那个步履蹒跚的孩子走不动了,她也想让妈妈抱,母亲鼓励她,大宝走得很好,很了不起!突然就听到“咕咚”一声,孩子滚进路边的小水沟里,母亲赶紧把她像拎只落汤鸡似的拎起来,刚穿上身的新衣服已经又湿又脏。少妇于是从背着的行李包中,又拿出干净的衣服给孩子换上,再继续赶路。

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火车站,只是火车还没来。那是一个小站,记得叫分界山。于是,年轻母亲就带着俩孩子站在路边等候,那个大孩子突然馋猫似的吵着要吃香瓜,于是,母亲掏出一元钱来买,恰好这时,火车来了。她抓起一只香瓜拎起孩子们就匆匆忙忙赶火车去了,连找的钱也没来得及要,那时的一只香瓜不过区区一角钱,她却花了整整一元钱!猪肉才七角钱一斤呢!

如今老到头发不染都不敢出门的母亲,每次回忆起这一段时,就会点着我的鼻子笑骂:“就是你这个小东西馋香瓜!害得我该找的零钱都没来得及拿,火车就开来了!我一个人拖着你们两个小的,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那时候日子真难啊!也熬过来了。”

母亲的回忆里是她来来回回坐火车时,一路上的辗转与艰辛。而我的童年记忆中,却是火车上飘散着油纸蛋糕的香味和停靠地那些稀奇古怪的站名。火车上卖的那种黄黄的油纸蛋糕,便宜又好吃,曾是我喜欢坐火车的理由之一,不像现在慢车上老卖撕不烂的袜子,而动车和高铁则不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至于那些小站名字,有个叫“寒亭”的,还有叫“毛耳山”的,寒亭听上去很小家碧玉,“毛耳山”则被小时候的我叫成“猫耳朵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让我对火车上的旅程充满无尽向往和渴盼的,是因为火车可以带我去看父亲。由于父母婚后分居两地,我从小就被母亲拖着在火车上奔波,对火车那头、一向严肃的父亲,是既熟悉又陌生,既渴望又畏惧。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时才一家团聚。

命运的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后来我也嫁了个异乡人,婚后也是两地分居。一次次的欢聚与别离都由火车来承载。周末,我坐火车去看他,或者他坐火车来看我,来来回回的票根收集起来可以装订成一本厚厚的日历,那些年买火车票的钱足够买一辆好车。突然有天,一向热爱火车的我,竟然也坐怕了,于是,果断辞职搬到他的城,安居下来。

如今,我常常在黄昏里伫立在阳台上,看着不远处从上海西站开出的一列列火车“哐当、哐当”呼啸远去,一点也不觉得它吵,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动听的声音。想象坐在火车里的人,他们是多么幸福,因为火车的那头有人在等他。

我问先生,当年他每个周末乘火车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一到星期五那天,早晨起床时就开始高兴,又可以回家啦!坐在火车上,心就在呐喊:火车快开!带我回家!我又可以见到老婆孩子啦!

人生通常就是这样,我们所爱的人在哪,家就在哪。火车载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带着希望出发,开往幸福。

火车散文7:挤火车时代

文/言农

老家门前有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于2002年,贯通达州、万州,是重庆至上海沿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的重要配套工程,与达成、襄渝、川黔、成渝等铁路干线连通形成路网。我每次回到老家,没有火车经过时,喜欢站在铁路上沿两条轨道看过去,那婀娜的轨道线不仅具有线条美,而且让人的视野无限延伸……

火车,刻在我记忆里的是“拥挤”“爬窗”等字眼,是车厢里横七竖八躺着人的心酸史,还有“一票难求”的无奈。

那时,我到城郊火车站一所中学读书,耳闻目睹“挤火车”的情景。一个周末的下午,老家有人外出打工,父母托他们顺道给我带来一些衣物。晚饭后我送他们到火车站,里面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一块来的乡亲有十几人,每个人都挎着大大的蛇皮包,里面装有四季的衣裳和生活用品。他们大都是第一次出远门,闪着新奇和期待的目光,满脸兴奋。

那个时候,广州、深圳、厦门这些沿海城市,好像遍地铺满黄金一样,吸引着内地青壮年劳动力。每年春节前后,背着大包小袋的打工仔,像洪流一样汇集在火车站,特别是一年中高考落榜的学生,也纷纷走上淘金路。

夜在昏暗的灯光下朦胧迷离,人们裹着衣裳,任凭寒风吹乱头发。离列车进站还有五六个钟头,我被黑压压的人群推搡着,就像漂泊的浮标,沉浮在茫茫人海中。人群中到处是维护秩序的人,有武警、警察、戴红袖章的人,他们紧紧地盯着人群,稍有风吹草动,就立马赶去制止、喝斥,维护人满为患的广场秩序。

广播里传来甜甜的声音:“××次列车要进站了……”紧接着,安检口打开了闭合的通道,顿时,排在前面的人群一阵骚动。从检票口入站,永远是那样水泄不通,有人甚至误了火车钟点而不得不滞留在车站。

从那时起,我就执拗地认为,坐火车,就是挤火车。排队买票要“挤”,买票后进站要“挤”,进站检票要“挤”,检票上火车要“挤”,特别是到了火车站台,更是拼劳力地“挤”,推的推人,踩的踩脚,爬的爬窗子……挤上车后,没有座位的人将是长时间的站立或坐在角落,在窒息的空气中煎熬……

火车票三天内有效,当天当次走不了的,就第二天或第三天走。“挤”的原因,就是为了“早走”,毕竟多待一天就多一天的开销。即使没有成功地“挤”走,为了省钱,打工仔也不会去住旅馆,他们蜷缩在夜色中、寒风里,或者待在候车室和某个角落,抱着背包,往地上一躺就睡过去。列车进站前几个小时,谁也不敢轻易挪动位置,一旦离开,位置就会被别人占领。

“挤火车”——“挤”的是力气,是团队精神,是“占山为王”的能力。一旦检票,赶火车的人就像田间鸭子一样,拼命往前涌,场面混乱。

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南来北往的大迁徙,带来了交通大动脉的繁荣,但是交通资源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火车票一票难求的尴尬局面。

火车站兴起了倒卖火车票的行当,干这个行当的人叫“票贩子”。售票窗口难买到票,但票贩子就像暗流一样,活动在火车站附近,凡是没有买到票的旅客,就与这些票贩子做“地下交易”。毫无疑问,票价由票贩子根据行情确定,买到手中的票要比票面价高许多。相关部门每年都要打击这些票贩子,他们才没那么猖獗。

高中毕业那年,我去重庆玩,跟同学们一起坐火车,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同学们大都是“铁路子弟”,他们有坐车证件,我只能夹在同学中间。虽然有些心虚,但是装腔作势,故意跟同学说着话,每走过一道检票关口,内心没有不光彩的感觉,反而是窃喜。如此一路顺风到重庆,又一路顺风从重庆回到家。现在想来那时实在可笑,虽然再没有逃过票,但是如果回到那个年头和那种家境,我不知道还会不会蒙混过关。

时过境迁,现代社会与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火车变漂亮了,座椅高档豪华了,速度加快了,实行网上实名制购票,来去便捷,彬彬有礼、笑脸相迎,成了火车站工作人员的基本形象。

从“挤”火车到“上”火车,“挤”是为了生活,“上”是享受生活。“挤”与“上”,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交通的日益发达,是人们从吃饱穿暖到幸福美好生活的变化。

火车散文8:火车旅行记

文/魏思佳

星期四,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回爷爷家,开始了我们家的春运旅程。

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了。我和弟弟真不想那么早起来,但妈妈说了,她早上每人只喊三声,起不来的人就不要走了,一个人留在黄州过年,所以我一听见妈妈的喊声,就立即蹬开温暖的被窝爬起来了。后来在路上,爸爸告诉我,其实我睡得像头小猪,妈妈至少喊了我十几声,我才听到。我想,妈妈真够朋友,没有只喊我三声,否则的话……

我们先坐黄州至鄂州的公交车,到了鄂州转了一趟公交车才到鄂州火车站。还没来得及吃早餐,我们坐的K556次火车就要开车了,我们拎着大包小包上了火车。火车上的人可真多!连过道上都有人站着。车上的乘客,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牌。我们刚坐下,火车就开动了,透过车窗,我们看到,路边的树一个劲地往后退。我和弟弟在座位上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弟弟开始输了几次,后来又连续赢了三次,他就得意地大笑起来。谁知他正高兴,火车却不高兴,停了,而且停了好久,也没开车。有的人说:“这辆车真破!”。还有人说:“你再不开车,我就要砸车了!”爸爸妈妈也很着急,说到了武昌还要转火车。我和弟弟才不急呢,我们在玩拔河的游戏。妈妈说:“姐姐快赢了!”弟弟嘴角一歪,就哭了起来,就在这时,火车开动了。

我就自己编了个顺口溜:弟弟哭一哭,火车开一开;弟弟哼一哼,火车慢吞吞;弟弟笑一笑,火车停一停,真是急死人!

火车终于到了武昌站,我们快步跑到小店,买了两瓶饮料,又坐上了第二趟火车。这趟火车上人更多,我们没有座位,坐在洗手池上,一路上摇摇晃晃地。

好不容易到了爷爷家,我们可真累!不过也非常高兴!听爸爸说黄州很快就要开通高铁了。等有高铁了,我们再回家就比现在方便了。我期盼着这一天。

火车散文9:聆听火车

文/寒笑

“呜——哐当——哐当——哐当——”一列货车载着沉重的历史,穿过一座座城市和一个个村庄,越过一座座高山和一片片丛林,由远而近,由远而近,沿着平行的轨道向这边缓缓驶来。一节、两节、三节、四节……车轮撞击着钢轨,震憾着大地,律动着时代的步伐,诉说着社会的变迁,展示着物质文明的富庶与繁荣。“哐——哐——哐——”一列快客将祖国四面八方的客人聚集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奏着一路新时代义勇军进行曲,从小镇欢笑而过。“刷——刷——刷——”又一列客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来,铁路两旁的花草树木跳起了民族舞,盛赞着现代社会的巨大成就,这是“和谐”号高速动力火车。

夕阳柔和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射进来。我坐在风雨楼窗前,望着下面马路上如潮的车流、人流和前面一幢幢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高楼,一种异样的心情涌动着。远处,葱绿的原野间夹着长长的轨道一直向天边延伸、延伸……执一细瓷茶杯,任芳香袅袅地升腾,聆听着火车的声音,感受着祖国的心跳。对于我这个出生在偏远小乡村的土妞来说,虽然坐过几次火车,但毕竟不是很熟悉,能有机会这样近距离的细细观赏它、聆听它,这还是第一次。几组平行的轨道与无数平行的枕木亲切地交错着,静静地横卧在默默奉献的亿亿万万青色的石砾上,共同承载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进步。经年累月,就这样无声无息,无怨无悔。小时候,只听说过火车这个名词,听说它很长很长,很大很大,它的声音很响很响。阴天的时候,从二十来里远的地方就能听到火车的声音。但是从没坐过。上学后,才了解到是三百多年前的英国人瓦特首先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人们经过改进,1825年英国率先修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车。从喘着粗气、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无烟无气的高速动力火车,短短三百来年,它的发展是如此神速!后来,走出小乡村,第一次见到火车,才知道原来它是这么大,这么长。才知道火车还分货车和客车等不同型号。现在说出来可能人们会取笑,可那时就是这样,真是井底之蛙。及至后来有机会第一次坐上火车,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威力与神速。如今,能亲密地与之这样接触,静静地观赏它,感受它,一种温暖涌上心头。

细细地聆听,方才发觉不同的火车弹奏着不同的曲调,有高昂的,有浑厚的,有沉重的,有明朗的,有急风骤雨的,有和风细雨的,音阶和旋律的不断变化组成了一首雄壮的命运交响曲,经由一个个火车手在一条条铁路钢琴弦上,弹出一个个重音,律动着祖国的命脉。客货不同的火车行驶在不同的轨道上,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根据货物的不同,选择着不同的车速,形成风格迥异的姿态。阳光下,不同颜色不同型号的火车飞驰而过,穿越城镇,穿越村庄和田野,让人心里一阵阵激动,一阵阵温暖。静静的夜晚,群星闪耀,无垠的苍穹下,一条条长龙行驶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连接着世界的明天,让你感到地球是那么美好,人类是那么伟大!

哦,聆听火车,聆听世界,聆听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是如此铿锵!

火车散文10:尖叫的火车

文/刘静

晨间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惯例把椅子放好后来排队。

我随手拉了潘潘的手让他排第一个,因为他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挺让人操心的。“老师,我想排第一个。”一只小手碰了碰我的手,原来是乖巧的琦琦,她正看着我,目光里包含着渴望,“好,今天让琦琦做火车头。”听到我的话琦琦开心极了,小手紧紧抓住我的手,小脸一路上都挂着笑容。

没有当到火车头的潘潘,偷偷地溜到了火车后面做起了火车车厢。“火车开起来啦,小朋友们跟着一起走。”火车还没开出多久,后面就发出了尖锐的叫声。仔细一开,火车还发生了摆尾现象,几节“车厢”在潘潘的牵引下,一会冲到东一会甩到西,有的孩子叫,有的孩子笑,还有的开心得直蹦跳……几个小朋友走得踉踉跄跄,边跟着尖叫边快速奔跑着,眼看就要摔倒了,危险一触即发……怎么办?怎么办?停车!

都说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地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那么让我们来和孩子们一起引爆思维的火花,顺着尖叫的火车把队伍排起来,并把排队变成有趣的事情吧!

“今天火车开得开心么?”果然,孩子们没有意识到危险,纷纷表示很开心。“为什么今天火车开得那么开心呢?”原来火车还会鸣叫呢!顺着孩子们的思维,我先赞美了潘潘:“潘潘知道得可真多!那你们还了解火车的其他奥秘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能坐人!”“可以在铁轨上开。”终于出现我想要的答案了,我马上提问:“为什么火车要顺着铁轨开呢?”我和孩子们马上请教了“电脑博士”,用一张张图片展示火车脱轨的危险。“那我们的火车应该怎么开呢?”这下孩子们有了概念,纷纷表示要一个接一个,沿着铁轨开。

虽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谈话,但是接下来的几次“开火车”中,还是有几个小调皮忍不住“左右摇摆”。我决定采用“移情大法”,用表扬来刺激小调皮们。“我来看看今天的火车谁沿着铁轨开的?”“果果的车厢沿着铁轨跑得真稳呀!”“文文今天小手抓得牢牢的。”用表扬来批评,故意默视,让小调皮们慢慢意识到原来火车应该稳稳地沿铁轨开。

爱跑、爱跳、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年龄越小,注意时间越短,活动性越强。教育者的职责在于采用积极的方式,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每一辆童年的火车发出快乐的“鸣叫”!

火车散文11:涅瓦河水从这里流过

文/兰草

走下火车时,整个圣彼得堡还笼罩在一片晨曦之中,空气中飘浮着薄薄的雾气。汽车环绕着涅瓦河转了个弯,在圣彼得堡饭店前停下来。

当我站在玻璃窗前欣赏美丽的涅瓦河时,圣彼得堡才在沉睡中醒来。我注意到,先是涅瓦河畔那些塔尖,一个个地被从山峦般的楼群后面升起的太阳灿烂地点亮,然后是那些高楼的雕花门窗和被浮雕所拥抱的墙面渐次显露。涅瓦河水从窗前缓缓地流淌,一群海鸥飞来落去,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回首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第一面红旗就在这里升起,不由得对圣彼得堡顿生敬意。

圣彼得堡在历史的风浪中颠簸,其名字从18世纪初迄今,从圣彼得堡到彼得格勒,再到列宁格勒,1991年经全城公民投票,又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这看上去很有戏剧性,却烙着一个世纪的国际风云色彩。

第二次世纪大战中,圣彼得堡经历了战火与苦难,不屈不挠地与德国法西斯抗争达900天,牺牲军民近500万,整个城市依然巍然矗立,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岁月的磨砺让圣彼得堡有种宠辱不惊的从容。

吃过早饭,我们乘车沿着涅瓦河花岗岩河堤转着,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大气。涅瓦河近一半的面积穿流在城区,支流形成大大小小的三角洲,低头见水,抬头看天,时时都会感到风的流动。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作为一座城市,圣彼得堡解决了建设与保存这一对很难逾越的矛盾,街道、桥梁、皇宫等建筑,都完整在保留了沙俄时代的旧貌。涅瓦河大街是发美丽的涅瓦河命名的,是当时圣彼得堡的中央大街,道路笔直宽阔整洁,古老的建筑大都是四五层高,嵌着各种浮雕,颇有皇家气势,富裕辉煌的底子,稳稳地衬托着庄重坚固。

街上的车子来来往往不停地穿梭,听不到喇叭鸣笛声,行人步履匆匆,女士们穿着高跟鞋昂首挺胸,这时我忽然的一种身心释然舒适愉悦的感觉。

涅瓦河静静地流淌着,沿河而筑的楼群整齐地排列着,正好一对新人从雕刻着古色古香花纹的大门出来,新娘穿着白婚纱,新郎一身笔挺的西装,十几位亲友站在轿车两旁,簇拥着新人乘车而去。

圣彼得堡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走在每一个角落,都好像在阅读厚重的历史。在列宾美术学院前的码头上,有两只狮身人面雕像蜷伏在阶梯旁的花岗岩石座上,是当年从尼罗河运到这里的,它们目睹了圣彼得堡的风尘硝烟。

在这充满古老艺术氛围安静祥和的城市,面临涅瓦河的彼得要塞,是一处带有军事韵味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大,彼得堡大教堂拔地而起,高耸的钟楼上镀金的十字架醒目耀眼,它是彼得堡的历史见证,1703年,为了从瑞典人手中夺回涅瓦河这片美丽的土地,俄国人建起这座要塞。当时最初的防御工事为土筑和木筑,后来改成坚固的花岗岩。

如此气势恢宏的要塞没有了往日弥漫的硝烟,变成了一座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这里曾关押过彼得一世的儿子阿列可谢亲王、高尔基等。监狱有69间房,面积都不大,有一张铁床和铁桌。禁闭室用一道铁门从中间一分为二隔开,里面没有窗户,一丝光线也没有,可见恐怖到了极点。监狱有条狭长的走廊,地面由于年代久远,磨得有些光亮。房屋门前大都有一个简介,在此曾关押的政治犯的姓名、简历一目了然。关押高尔基的房屋门前简介,还保留着当时那首攻击政府推翻政权的诗文。据说高尔基是被人用一万卢布赎出来的,这笔钱当时可以买一架飞机。

从要塞出来去观赏阿芙乐尔巡洋舰,《列宁在十月》电影中的一些画面还留存在记忆里。70多年过去了,巡洋舰还安祥地停靠在汩汩而逝的涅瓦河岸边,任人凭吊和瞻仰。我虔诚地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那灰色的炮身,一声十月革命炮响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已永久地载入历史的史册。

在圣彼得堡与一声革命炮响一样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冬宫。1917年,人民起义的炮火叩开了冬宫的大门,沙皇尼古拉二世被从这里赴开场,冬宫成了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和转折。

冬宫以建筑的独特和收藏之富有,称雄于世。走进冬宫,马上被一种高贵而又富丽的文化感染了。冬宫太大了,400间大厅300万件艺术珍藏品,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匆匆浏览其精华,从中足以了解沙皇昔日的富贵和奢华。通常作为高贵装饰的玛瑙、孔雀石,被平平常常地镶在墙壁和家具上,其重量可以用吨位来计算。在绘画收藏上,欧洲文艺复兴后达。芬奇、拉斐尔等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也收藏于此。

冬宫汇聚了数百年来人类艺术的精华。我想,这来之不易的代价,或许是俄国人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从冬宫出来,我对彼得大帝似乎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彼得大帝缔造了圣彼得堡,他在位40多年,吸收了东西方城市文化建设的精华,将圣彼得堡建成了具有欧洲格调和俄国风情的城市。为了纪念他,圣彼得堡随处可见彼得大帝气宇轩昂的雕像。秋风从身边吹过,我不由得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广场上圣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他身披战袍,目视远方,胯下的战马前蹄腾空,这威严的神态,我屈指一算,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火车散文12:硬座火车

文/毛利

坐过长途硬座火车吗?不是现在的动车或高铁,而是K字头,标明为快车,但常常在24小时以上的硬座火车。

20岁前,我常常坐硬座火车从家里去学校,那时候一点儿都不觉得苦,每次感觉就像一场盛大的郊游,提着两个马甲袋的零食,和一帮大学同学坐进去,说学逗唱看书打牌,时光飞逝。倘若碰上对座是心仪已久的师兄,心潮更加澎湃,想着这种瓮中捉鳖的机会绝不可放过,结果傻乎乎说了很多话,下车已经觉得自己蠢笨如猪后悔莫及。

也累,但仅仅是身体上的累,困到头一下下往前冲时,内心暗暗发誓:以后挣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再也不坐火车了。穷学生总觉得自己的前途不可限量,将来肯定赚得盆满钵满。在这种列车上,经常有机会见识到许多奇形怪状的人:脖子上挂着斤把重的金项链一路打手机谈几百万元生意的带头大哥,带着新东方英语一路狂背好像明天就会出发去美国的眼镜博士,没三分钟就开始和邻座讲智斗小三的中年大妈……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人生的赢家,失败者只是我们这帮穷学生和腼腆得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乡下大爷。后来明白了,无论顶着多大的招牌,坐硬座的到底还是穷,所以要苦挨20多个小时的无聊与酸痛。

2007年我坐了此生最长的一次硬座,拉萨到广州,56个小时。穷学生在西藏,花了个一干二净,打着十二万分的精神上了硬座车厢。隔壁坐的是个18岁的藏族姑娘,穿着一身时髦衣服,隔一两个小时,去车厢接缝处抽根红双喜。她在长沙下了车,那时我已经没有说话的精力也没有吃东西的欲望,整个人如同一具僵尸,浑浑噩噩挺到广州。下车的一刹那,想着从此再也不坐硬座了吧。

果然,后来出行再也没考虑过坐火车。有次和别人一起出行,我拒绝坐火车,对方大概觉得我颇为矫情,一瞬间想起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太贴切不过。我原来以为,只要避免火车硬座,就能避免那种躺不下来的浑身酸痛,那种始终在找一个合适的想要睡着的窘迫。等过了几年才发现,从前没有这种痛苦,只是因为自己足够年轻。

前两年,叔叔做心脏搭桥手术,一群亲戚等在手术室外,煎熬着一分一秒。那种感觉又让我想起了硬座火车。大伯母拿了很多吃的来,但没人有心情活泼泼地吃生煎小笼包或者芝士蛋糕。父亲和大伯间或溜到楼道去抽烟,和火车上的中年人如出一辙。我溜达着到处走走,看到重症监护室外,胡子拉碴的青年男子正蹲在地上吃桶装泡面。

到今年,我又一次清楚地体会到这种感觉。那是刚生下儿子不久,完全没有做妈妈的喜悦。每天晚上被哭闹声折磨,抱着他在沙发上喂奶,在卧室里来回走动。又一次,我想到了那节硬座车厢,那种困到死却不能睡的痛苦,从记忆里完好无损地弹跳出来。

只不过这一次,这列车不是24个小时,也不是56个小时,它看起来似乎永无止境。

火车散文13:荒诞的内疚

文/周海亮

坐火车去郑州,是下铺。火车刚刚启动,隔壁铺位的女人就过来,商量能否将我的下铺换给她母亲。她说她母亲年纪大了,万一磕着碰着,会很麻烦。“我会补钱给你。”她说,“多给你一些钱也行。”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正常情况的话,就算她不给我一分钱,我也会将下铺调换给她。可是那天,我却将她拒绝。

因为前几天我的腰扭伤了,很痛。

我对那女人说,我的腰扭了,爬不了上铺,让她去找别的人试试。女人看看我,看看上铺,再看看我,说:“哦,那算了。”似乎她隔着衣服看看我的腰,就能像X光那样看透我的骨头,看穿我的想法。她的表情告诉我,她怀疑我在撒谎。

明明说了实话,却像被人揭穿谎言一样难堪,我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我没给一位老年人让出自己的铺位?

火车上,整整一天一夜,我心神不宁,无比内疚。就连去方便,也会避开女人和她母亲的铺位。每当她们母女俩谈话,我也会侧耳细听,认为她们在说我甚至在骂我。这件事一直将我折磨到郑州,好几次,我甚至有了主动过去跟她把铺位换了的想法——大不了,腰再抻扭一下,再难受一段时间,却赚了个心里舒坦。可是又觉得这样做有些太难为情,说不定还会给自己贴上“小气”、“自私”、“没有公德”的标签:这是不是等于告诉她们母女,之前我说的腰扭伤,完全是在撒谎?

本来挺简单挺自然的一件事情,怎么突然间就变别扭变复杂了呢?

再想,生活里类似的荒诞的内疚,比比皆是。

比如朋友喊我一起小聚,手头正忙着事情,便拒绝了,又加一句,改天我请。为什么要像请罪一样“改天我请”?因为内疚。其实不过一顿饭而已,可是我却总是觉得亏欠了朋友,似乎拒绝了朋友的邀请,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比如我升职了,同事却仍然呆在原来的职位上,我也会因此内疚很长时间。似乎我升职不是因为我的才华和勤奋,而是我抢了本该属于同事的东西。但其实,那本就应该属于我,与同事一点关系也没有。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却仍然内疚,这就不是同事的错,而是我的错了。

细想,这些内疚之所以来得突然并且莫名其妙,既非我们善良,也非我们成熟,而是我们复杂——毫无意义的复杂。换句话说,正因为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所以我们都活得像个伪绅士一样累。

火车散文14:火车与铁轨

文/顾鸿森

火车是什么?是一种只会按部就班到达目的地的东西,而铁轨是由自己决定怎样到达目的地,到达一个全新的世界。

朋友,如果你来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按部就班与其他人一样往前走,还是会选择转变,还是停滞……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

即使这条路无人陪伴,即使那条路困难重重,即使那一条路上全是荆棘,我也会开辟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即使会遇上暴风雨我也绝不停留,一往如前,绝不放弃,即使会遇上大雪,我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按时到岗,决不迟疑。

老师经常会说,小升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许你的一次放弃就会被淘汰,但你不断努力,就会得到你应有的回报,不被束缚,得到自由!

我选择了自己的决定,无论多么困难,多么痛苦,我也会坚持下去,不断努力,不后悔,不放弃,我相信,我到达目的地一定是历经许多磨难,但我一定也会见到独特的风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