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散文

请欣赏习惯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习惯散文1: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文/俞苏宁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在这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微笑于我们,就像是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微笑是黑夜里的星星,微笑是迷雾里的阳光,微笑是寒冬里的碳火,微笑是夏日里的冰凉。

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让人开心着迷的事,孩子的纯真可爱、幼稚无邪;也有让人极郁闷的事。如果这种情绪让自己不开心、郁闷倒也无妨,重要的是我们会把这种情绪传给无知的孩子,更可怕的是让这种情绪祸及无辜的孩子。

平时,每位老师都会碰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再看到身边一些调皮的孩子,你更觉得烦躁。身为老师的“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全部决定于“我”。每天早上,当每位孩子走进教室,我会微笑地和孩子相互问好;在课上,我会微笑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课间活动时,我会微笑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就这样,我不断地学会了微笑,学会对别人微笑,学会对自己微笑,学会对生活微笑,学会对生命微笑,学会对人生微笑。当微笑真正成为我们人生态度的时候,那是一种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自信,是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是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当微笑成为一种习惯,便会不觉悲凉,温暖长久。一个微笑,传递着快乐、真诚、信任、鼓励、欣赏、关怀或安慰,一个微笑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一个微笑让爱在空气中流淌。习惯微微一笑,习惯用“微笑”武装自己,生活中遇到大风大浪也会迎风飞翔、踏浪而行,让微笑支起一片阳光明媚的天空,让微笑创造出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微笑成为我们亘古不变的音符。

我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孩子的,我们都希望把自己良好的品质传递给孩子。孩子们每天都欢声笑语地围绕在身边,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从现在起,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吧!

习惯散文2:仲夏--初心

文/琪蓉heqingyun

习惯一个人独走了,我确是真的喜欢静。赤着脚,踏着厚重冰凉的石阶,漫无目的地向前走。我也不会抬头望去前方的路,只留意扶身而过柔嫩草茎,芳草可无情?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间,洒落在石阶上。他们一个个不停地跳动着,活像一群可爱的精灵。我,折一片绿叶,嗅着它的清新。它,真的听得见仲夏回归的物语?回归的她,可是依旧的动人,依旧的美丽呢?

我捧一把清凉,撒向晴空,她撒落于我的眼,怎能抚却?我,是否还能嗅见那清新的一袭香?无法无法!

晴空却也依旧明朗,没有任何一缕杂云。这时候,她应是最为开朗的吧。柳絮正是一年中最肆意的时候。梨园中,又是怎样呢?

她要赏絮,我不得好推辞,随她去吧。晴空万里,不享受更待何时?是时候放下沉重的书本,去感受五月天浪漫,清爽的物语。她呀,这次可是活泼了,蹦跳着,抚着柔柔的絮。我是真的高兴,极少见她如此的,她真的爱笑,天生丽质,笑时最为动人 ,嘴角微抿,两颗酒窝如珍珠镶嵌在脸颊。我安心了,看着她乐,我是真的安心。如今最无法释然的,就是她了吧。

我呢,走在她后面,当然,我可不会蹦跳着,无拘与她嘻哈。但我确实欣喜,看着她,已经很好了。他似乎看出我的伤感:“你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没事啊,想问题呢。”她知道吗?或许我本并不想让她知道。美好的事物终会释没的。而我,愿她永存,虽然岁月已让她淡漠。

五月的梨园真的很美。我们坐在玲珑小巧的石桥上,听着水流的嘻哗,一团团柳絮洒落于水中,他们挑逗着,你追我赶远去了。人很少,这儿两个,那儿几个,亭子里,绿荫的小径上。小径很多,曲折回肠,弯弯绕绕。藤萝附着小径,时断时续。有些小山做了小洞,一些小径顺着穿过去。在其中漫步,总觉着忽明忽暗。隔几步,总有个亭子,有几个人坐着,闲适地谈论着。这些小景真的很动人,她呢?感受到了吧。

她的眼深邃吗?我总那么觉得,如一洒浓墨,闻得见浓香,确不见了行文。它如一场雾,我行走其中,看不清那些逝去的方向。她,确是很美,言辞里,谈笑里总有几分宛然。我的确,摸不清,猜不透。

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时节,你又是在哪儿,随着何人呢?又是谁舞,谁醉呢?那么的遥远,物不是,人也非。寂静的教室,不同的你我,又怎么会谁懂谁心呢?

五月是欢乐,活泼的,他怎会容得我半点忧伤。所以我要紧紧抓住他的尾,一同疯癫,跳动。释放青春。我的初心呢?永远不忘!

她也应是如此吧。没有什么比青春更美好的了,何苦眉头深锁呢?无论她在哪儿,总之,望一切安好。

习惯散文3:书签

文/严榕

读书读到想停歇时,我总要习惯性地翻找书签。

年少的时候,我收藏过很多山水画书签或铅笔素描的书签。背面有朋友亲手写下的温暖祝福,也有我自己买来后,一时兴起,信手在背面一字一句写下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事如春梦了无痕”“少年心事当拿云”……夹在书里时间久了,字迹呈淡淡的灰蓝色,像一段段慢慢褪色的心事。

如今读书,不再那么刻意寻找书签,我习惯于随手将平整的东西塞进书页:一张戏票、一片薄纸、一枚落叶甚至一个花瓣,都可以。打开书,有时会发会儿愣,许多个似曾相识的片段如南归的雁群,在这一刻,纷纷回来。

新衣的吊牌剪下后,我会刻意收集起来。因为仔细粘上白纸,画上喜欢的图案,或摘录几句那本书上的句子,便成了书签。别人随手丢弃的物件,于我,却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每每翻看、摩挲时,都会有一种自给自足的成就感,如同立于田野的农夫。

稳妥地被夹于书页,是书签最沉稳的姿态。

在我看来,不只书籍,这世间有很多东西都有一枚沉稳的书签。

飞鸟,是天地间的书签。它山一程水一程地永不停歇,从容地丈量着天地间的距离。

月亮,是夜空的书签。它用阴晴圆缺左右着人们的思绪。

叶子,是四季的书签。它用色泽的变化熟稔地诠释着季节的轮回。

花瓣,是时光的书签。它用残留的馨香诉说着它对刹那芳华的怀想与眷恋。

炊烟,是故乡的书签。当它在晚风中温柔地袅袅升起时,异乡的游子会眼睛酸涩,泪流满面。

眼神,是爱情的书签。它用最敏感的一瞬间觉察爱情的稳固与游离。

爱情,是婚姻的书签。它以最微妙的情愫体悟婚姻的美丽与哀怨。

梦想,是生命的书签。我们以梦为马,纵情驰骋在生命的原野里。

每个人,都是万丈红尘里的一枚书签吧?我们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行走于尘世,虽然最后免不了“尘归尘,土归土”的宿命,但留下的,却是红尘滚滚里不可缺少的印记。

而今夜,我将自己安放于这阳光味四溢的被子里,我将是一枚梦的书签了。

习惯散文4:曾经为花

文/宋美雯

在一个月上中天的夜晚,枚习惯地摊开稿纸,沏上一杯浓浓的咖啡,忆一段心灵的路程。她虽然知道爱不会再来,可思绪的闸门已渐渐打开……

当时间的年轮把她定格在不惑的人生,由于生活的变故,枚有了一份不该有的牵挂。她多次想过放弃,可她不甘心,那是因为她付出了千百倍的真诚乃至一生的代价。然而她错了,她把一颗诚挚浪漫的心,托付给了一个不守承诺的人,为爱迷失了自我赌掉了青春的好年华。万般无耐下,枚沉静下来学会了从容和自慰。经过一番生命的历练,既然缘分已近,在怎么自责和哭泣都是一场空灵的梦了。

在怒放的花园里,曾经的花朵为一个喜欢的人盛开过,他喜欢牵着枚的手在海边漫步,他说:“枚的回头率是百分之百。”枚说:“有这样一朵花终生开在属于自己的花园里,只开给一个人。”

他们习惯在春意萌动的季节,各自骑上那台除了铃不响,剩下那都响的破旧自行车,去郊外的路上遛弯。然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倒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写生,画上一幅青春水墨画和对爱的美好憧憬。

他们欢喜欢带上一天的野餐,去一个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采风,然后吟那首牛朗织女的爱情诗,直到夕阳西下,他们手牵着手数着星星回家。他们不至一次地向月老许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诺言。

他们有时假装疯魔地喝酒,假装疯魔地说一些醉话,然后回到他们苦心经营的爱的小屋。然而她又错了,一朵花开在了不该开的季节,转瞬间静静的凋零了。因为那个护花使者到更美丽的花园去了,那个花园开不下两朵相同的花。

习惯散文5:迷糊成习惯

文/一鸣

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找东西中度过的。每天最频繁的一件事就是在大包里翻腾钥匙和地铁卡,乱七八糟的东西百舸争流,我的半条臂膀像桨橹一样在里面正搅和呢。抓一把,松手,再抓一把,再松手。如果还是没像抓周似的把要用的东西掏出来,就得探脖子往里看。我的包啊,就如同一口深井,里面没用的发票、找的零钱散落在包底儿,怎么搅和怎么有。这就是包里的福根儿啊,掏不净,总甩在最下面。想找点儿什么,必须得像筛豆子似的,使劲抖,眯缝着眼睛看,实在不行,干脆义薄云天地找片儿没风的平地哗啦一下把包里东西全倒在露天,挨个排查。

昨天晚上回家的路上,看见不远处十字路口的地上蹲着个人。我心里立刻怦怦乱跳,虽然没到半夜,也含糊这种召唤亡灵的行为,我腿肚子一边转着筋,一边在心里默念各种能壮胆儿的经,走得越近我的经全背乱了。我跟那兄弟也就一步之遥,只见哥儿们把笔记本电脑包用俩手扒开,哗啦一下全折到地上,举着手机电源一边在地上的纸片里扒拉一边捏着耳机说:“王总,真没有,今天客户资料都在我眼前呢,没他的呀!”真急,都等不了到有亮的地方了。夜半的大十字路口,一男的蹲地上划拉纸片,要点把火,得来多少鬼帮他一起找那客户资料啊。自打从他身边经过,我立刻自信地挺直了腰板儿,打包里掏出包薯片,哗啦撕开,放一片在嘴里,脆劲儿把夜晚都崩圆了。

当我知道迷糊的品质并不止我一个人,我不孤单的时候,我就开始寻找同类。不找不知道,我的生活环境本身就那么人杰地灵。有一次王大硕接我去参加一档活动,她无数次地跟我提及这个活动的重要性,为了证明确实重要,还带我去了一个特别高端的地方化了个浓妆。她兴高采烈地问我,化完妆,你是不是都不认识自己了?我好歹活了好几十年,把我俩眼睛化成瞎窟窿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我还是淡定地接受百变的自己,人家老外不都爱这样吗?面对我的淡定,王大硕非让人家给我找身儿合体的衣服。对于合体当然也是有要求的,鉴于活动邀请的是一群有文化情操的嘉宾,所以王大硕理解为必须得穿麻布的衣服。

化妆师拉开一大柜门,哎哟喂,这地儿原来是承包白事儿的吧?那么多白色灰色黑色的麻布衣服,全都是宽袍大袖,就差往腰上系条麻绳了。文化的质朴全体现在孝子贤孙上了。竹竿上挑下来一身衣服,我换上了,下面是一条小麻裙儿,上面是一件疙瘩袢的小麻褂。当我焕然一新出现在王大硕面前,她摇了摇头,“怎么看怎么像金陵十三钗里的女同学,透着一股命运悲情。”她这么说,人家当然得给换一身了。把短打扮换成长及拖地的纯白大褂和阔腿儿裤。我站在镜子前良久,自言自语问所有人:“看我像个鬼吗?”王大硕在那接茬:“你想当鬼,还得把头发留长点儿。”

当我穿成无常女吊出现在活动现场,好多找我照相的,因为人家都像模像样地穿着休闲服,显得我特别不一样。王大硕想不起来活动的内容,她顺藤摸瓜地认为文化人的活动必须穿麻制的衣服,我一去就像吊唁的,连现场气氛都严肃起来。

当迷糊成为一种习惯,忘与不忘几乎就混为一谈了。每天无数次询问自己关门了吗,手机放哪儿了,他们要求什么来着?这些都是小事。我一个朋友送孩子上学,居然到学校发现后座上只有孩子的书包,孩子还没上车她就给油门儿了。我觉得比起送孩子、不带孩子的,我离老年痴呆还是有段时日的。

习惯散文6:帮助别人的快乐

文/陈靖

出于做教师养成的习惯,我喜爱观察人的眼神。有一次,在去北京工作的火车上,正是炎炎夏天,我随身带一袋洗干净的黄瓜解暑。我坐着,看到在一旁站立拥挤的人辛苦的样子很是同情。一成年男子眼里露出狼一样阴郁的光,仿佛一座蠢蠢欲动的活火山。我拿出黄瓜请周围的人也吃,别人大多都很客气。当递给那成年男人时,他毫不客气地抓过来就大口大口吃下去。但同时,他的脸色露出舒缓的神色,目光也不那么凶恶了,我也很有成就感。

我在北京一所私立学校当教师,同宿舍的是一个离异的30多岁女性,她在食堂帮厨。看得出,她找到这份工作不容易,很在意。可是没几天,食堂不需要她了,让她走。她傻愣愣地坐在床上发呆,总在想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我下课回宿舍时,她对我说,肯定是谁谁使坏,学校才让她走的。她说话时咬牙切齿,还露出一副绝望的表情。为了开导她,我除了上课,还挤出时间,去超市买了她需要的毛巾和方便面等东西送给她,劝她先给老乡打电话,再一起商量一下以后怎么办。过了一天,她的老乡把她平安地接走了。

出门在外,平安值千金。可是平安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完全左右的,从某种程度说,善待遇到的人,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平安。

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大学生因精神抑郁和室友闹别扭,往饮水机里投毒害死了室友。我想,如果室友在他遭受委屈和痛苦不堪时递给他一杯水呢?他还下的去毒手吗?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小看一杯水的力量。我在下岗后第一次来北京打工时,同宿舍里居住过那么多女孩子,我只记住了其中的一位。因为有一天夜里,我感冒睡不着觉时,她递给我一瓶热水。此事让我懂得,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及时的帮助,是件很愉快的事。

和什么样的人群相处,就会有不同的经历及感受。在旅途中,如果没有座票,我干脆挑选车厢,也许几步之遥,就是两重天地。只因遇到的人群不同。

我练过武术,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用的。有一天在路上走,被一对男女拦住了。他们说是从外地来找工作,结果没找到地方,钱没了,很着急。现在的人一般肯定第一反应就会认为他们是骗钱的。我没有强行甩开他们,我送给他们5元钱。我想,如果他们说的是真的,可以用钱买一张大饼及一瓶水。如果他们确实是骗子,但愿他们能从人们对他们的善行中得以悔悟。但不管怎样,我做了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还是感觉很舒服。

习惯散文7:忍

文/周艳红

爷爷多年来一直有个习惯,午饭、晚饭时间都要喝一杯,好那口酒,却不贪杯。即便如此,奶奶还是会边吃饭边唠叨:“你爷爷一个时候(时常)就想着他那杯酒,酒喝多了不好,可他就是不听。”可唠叨归唠叨,奶奶从未真正阻止过爷爷喝酒,她说:“我这辈子受够了你爷爷,他爱喝喝,随他去,我忍了。”

奶奶是个特别唠叨的人,用爷爷的话说:“她就是碰见个土地(土地爷)都能讲半天。”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去赶集,别人花三十分钟就能走到的路程,我们会花上一个小时有余,原因是奶奶,随便碰上个熟人都能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上一阵子。“哎呀,她大奶奶,您这赶集卖啥?”“卖豆子呢,我跟您说,豆子要趁着大太阳,狠劲儿晒,晒得越干越不容易坏。”“这是您孙子吧,都这么大了,得空了领我们家去玩儿哈,我的孙子孙女都在家,有伴儿。”……奶奶的熟人很多,一路上,她每碰见一个人,都会很热情地和别人聊得很投入,内容简单,话却很多。爷爷是个严肃的人,就算遇上老朋友,也是三言两语捡重点谈,和奶奶截然相反。一路上,爷爷总是安静地等在一旁,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打扰到奶奶和朋友的谈话。等到了集镇,奶奶碰见的熟人更多,她驻足停留和朋友聊天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爷爷时常因为奶奶的这点“爱好”而将赶集变成了等待。我曾问爷爷:“您和奶奶的性格完全不同,您怎么受得了?”爷爷说:“这没什么,忍一忍,让一让,就是一辈子。”

爷爷和奶奶也有吵架的时候,记忆中他们的争吵,都是奶奶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诉苦”,爷爷时不时搭上几句话,一个“吵”得热火朝天,一个“冷”得心如止水。他们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到了爷爷退休在家以后,两个人的性情却突然变好了:奶奶的唠叨收敛了很多,路上碰见老朋友,聊得再怎么投入,她也会及时“刹车”,她怕爷爷在边上等久了脚麻;吃饭时,爷爷的酒量明显下降,过去喝二两,现在最多一两,名义上他说是害怕奶奶心疼酒钱,其实他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很听奶奶话,奶奶交代的几乎每一件事,他都会无原则的服从……如今,爷爷和奶奶从未吵过架,反而如小青年谈恋爱一样,黏糊、浪漫,经常手拉着手散步、逛街,甚至还会在节日里互送礼物。奶奶说:“夫妻间,忍着忍着就成了习惯。”

习惯散文8: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文/李娜

婴儿“呱呱”坠地,饿了就知道要吃,这本没什么奇怪。但不知曾几何时,吃饭成了我们许多孩子的一个大问题,爷爷奶奶拿着饭碗追着喂,爸爸妈妈拍着桌子要求孩子吃,但孩子却还是不领情,家长无计可施。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通过对幼儿园午餐时的观察分析,孩子不好好吃饭与就餐时的心情和环境大有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吃饭挑食,不喜欢的菜不吃。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尤其像菜椒、韭菜、大蒜、猪肝等菜肴成为就餐时的主要“剩余品”。二是“荣誉感”强,希望少吃快速。有的孩子怕比别人吃得慢,从盛饭开始就要求老师少盛一点。三是边吃边玩,吃饭拖拉时间。这类孩子是相对比较调皮,他们会在扒拉几口饭后,又开始做自己的游戏,或和旁边的孩子说说话。四是长期依赖,等靠思想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很好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以“尝菜”巧治挑食幼儿。

盛着美味午餐的小车推进教室后,老师可以故作好奇地打量一下饭菜,顺便一一介绍,并拿起勺子亲自尝一下,做出夸张的表情,“今天的青椒牛肉实在是太好吃了,谁想来尝尝?”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可以故意叫平时不爱吃青椒的同学,让他来尝一尝,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下,孩子一定会大口吃下,并连说好吃。通过“尝菜”活动,激发所有孩子的食欲,减少挑食,增强孩子克服挑食后的自豪感。

二、用“分饭”忽悠少吃幼儿。

在分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故意先帮吃得少的孩子多打一点饭,然后问他:“这些多不多?”孩子点头,给他的饭分掉一点,再问他“还多吗”,孩子依旧点头,然后再给他分掉些。最后总结说:“你看,老师帮你分掉好多了,现在不多了,一定快点吃,好吗?”这时,小孩看到已分掉了好几次,会高兴地点点头,埋头吃起饭来。通过和孩子玩“心理战”达到让孩子吃到正常饭量的目的。

三、严“监视”看好贪玩幼儿。

对于边吃边玩的孩子,老师要提前注意好,一经发现,立马走过去,以坚定的语气要求孩子吃完饭再玩,不留商量讨价余地。通过几次“监视”下吃饭,让孩子断绝边玩边吃的念头,只好专心把饭吃完。一旦孩子静下心来吃饭,时间也就不成问题了,能和别的小孩一起吃完。

四、善“沟通”改变等靠幼儿。

对于那些吃饭不动手的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配合着拿小孩的手喂几次,并及时进行表扬引导,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进步进行奖励和鼓励,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己用手吃。同时,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庭一起配合,共同改善孩子的用餐习惯,克服等靠思想。

习惯散文9: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

本是一时兴起,买了两本字帖想学习行书的,才惊觉上次练字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要求我们用田字格的本子从横撇竖捺一笔一笔的学写汉字,那时我们一写就是好几页,却乐此不疲。

上了中学,我们将铅笔换成了圆珠笔或钢笔,那时练得最多的要数司马炎和庞中华的字帖,老师还会奖励写得好的同学,因此,同学们大多很用心的去写字。高中作业多了,钢笔也被水芯笔替代,为了赶作业,求效率,整个学校还坚持练字的人,恐怕也是凤毛麟角了。

如今,电脑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必备品,发微博评微信写日志,以及工作需要的一切文字材料,都在键盘上敲击,毫不夸张地说,大家除了签名几乎都用不到笔了。正因为习惯了机器打字,在提笔写字时常常会出现想不起字怎么写的尴尬。

俗话说,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必定是让人羡慕的。于书桌前,摊开笔记本,提起笔来,静下心来细细梳理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记录旅行中的奇闻异事,寄托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当我们将生活中的这些闪光片段注入笔端,再写在纸上时,那些美好的日子似乎定格在时空某个地方永不褪色。再回头来看时,也是对时间最美好的留恋。

趁着还有时间,把练字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吧!

习惯散文10:雕花木楼

文/彭怀虎

习惯性的中午起床,打开门,来到走廊,猛然发现,一夜之间院子里那栋被青枝绿叶、红花茂草拥抱的方圆几百里仅存的雕花木楼已经被拆得面目全非。

这楼修建于清代末期,原名叫江西馆,是当时在这里做生意的江西人修的聚会、居住的会馆。原不止这么一间,前面还有一戏楼,两旁还有一些其他陪衬建筑,不过,这些建筑早就湮灭在岁月的褶皱里,而今仅存的就这一栋江西人居住的木楼。楼方方正正,四面合拢为一整体,中间是用来采光和消水的大天井,南北两侧是厚厚的封火泥墙,大门西向,成拱形,从外面看,除了镂成金瓜的吊檐和飞檐,看不出什么名堂。走进去,迎面是被天井隔开的大堂,两边是布成一间间的厢房和公用的走廊,典型的明清风格的格子窗户,用朱红的牡丹花雕饰,雅致而透着楠木的清香。内墙上有很多传统题材的山水画,最奇怪的是一幅《喜鹊闹梅》。欣赏画,我是先天性门外汉,如果没画评,我是看不出门道的,唯独这画我看出了点道道。一枝老劲的梅枝从右下角斜斜地探出,六七朵梅花稀疏得体地绽放在枝上,一只喜鹊引颈向上,翅膀略略展开,一副欢呼雀跃,振翅欲飞的样子。空中还有两只喜鹊,鸣叫着似乎正准备下落。奇妙的是,那瘦瘦的梅枝,竟然在欲飞的喜鹊的蹬踩下,微微的有弹性地晃动。正是这晃动的树枝,才让“闹”字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这动态是怎么画出来的,我曾请教个好多懂画的朋友,他们看后也只能叹为观止,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传说,这画是当时的一个年轻的秀才画的,秀才的洞房之期很近了,可是拿不出给女方的彩礼银子,正一筹莫展之际,刚好江西人来请他做画,便欣然应诺。这是最后一幅画,眼看银子到手,娇妻在握,心里自然激动不已。便举着蜡烛踩着板凳连夜做画,大概是由于兴奋,秀才一脚没踩住凳子,一筋斗从凳子上摔下来,长长的辫子在砚墨上掠过,再落在墙上留下一弯弯曲曲的印迹,秀才借这印子画成梅枝,所以便有了动的神韵。

踩着楼梯上楼,楼上的布局和楼下一样,由于光线的关系,二楼就显得鲜亮得多。最精彩的是围着天井四面的雕花栏杆。栏杆上部是一约五寸宽的檀木木板,淡淡的朱红,紧接着淡蓝的波浪收缩夹住栏杆。栏杆的每个格子都有四角的四朵小牡丹连接中间的一朵大牡丹形成,由于长和宽的比例很合适,整个栏杆看起来精巧和华丽极了,更让这个楼房有了古意的幽静。

楼在今天离我们渐行渐远,但与楼有关的人和事,情与景,却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多年以后,那楼,会不会梦幻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习惯散文11:静已习惯沉默

文/凌冰小邪

(一)

我一路走着捷径,看到别人跨过了荆棘,依然高昂的头,而我只能循规蹈矩的在早已铺设平坦的小路上走下去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是有多么懦弱。

懦弱的丢了自己,只能按部就班。懦弱到连自己曾想象过的生活也只能是想想了。懦弱着期盼,期盼若可以重新再选择一次,可我怕,懦弱的自己怕依然会是如此结果。

懦弱者不该有期盼。是该说,认命了现实,还是看透了现实。一昧的服从安排,最好的安排,或许会有人羡慕、不甘的安排。可似乎,除了你自己,所有人都认为是好的,没有瑕疵的选择。也唯独没有人,过问过身为当事人的你的感受。

所以,是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很多想法留在心里就好了,没必要也不应该说出来,不必要的难堪,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想想就可以了。

别开口,千万别倾诉。一张嘴,说出来的不是你一个人的苦。或许,会有人无动于衷的表示可以理解,但我想,更多的是你的苦对别人来讲是一种毒。残害的不仅仅有你还有他人。

就像,你身缠万贯,买了一件价值成万几十万的衣服日常穿着,在你看来,再平常不过。因为你也需要穿着打扮,只不过因为因为平台好一点可以做出一些比别人更优一点的选择。而若你还是嫌这件衣服还有哪些不足,那在别人看来就是有些烧包、得瑟的意味了,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会抨击反驳。

而其实,你只是发了一下对现状不满的牢骚而已。对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而言都无关痛痒。但事实,情绪的发泄从不会简单到你只觉得并且认为你只是打了个哈欠而已。

(二)

我也忙于生活。可时间多到我无法学会让自己怎样才能可以像别人那样合理安排。我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可是这还是在我时间空闲到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的感觉。

别人总是忙里偷闲,可我总在闲里找忙。我不知道在这一天里边我除了洗刷、吃饭、睡觉还能干些什么。可我知道,空闲时间多的用不完和没有空闲时间的概念是一样的。同样无聊,同样不知所措。而我也知道,目标是有多重要。可我更知道,找不到目标、没有目标才是最苦恼。

或许可以这样度过每一天让它看上去更有意义。看书、学习,要么玩游戏,都可以。但也或许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没有耐性,或者可以说是没有毅志的人,把它们一样都不能坚持。无论学习也好,或是玩游戏也罢。

总是过段时间就会厌烦现状的一切,然后重新开始焦虑,重新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循环往复的最后结果就是开始变得什么都懒得。

早饭么,懒得吃,除非心血来潮爱动了。起床么,懒得起,就算起来了又能做些什么,更何况,躺着呼吸更能舒服一点。电话么,响了又响有时候都懒得接,接了也没什么事,不接也不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旅行么,喜欢旅行,想去的地方太多太多,结果想来想去哪里都懒得去…

日子久了,除了思想不停,似乎什么都懒了。一天天也只有胡思乱想,自言自语才能更有一点存在感。我思,故我在。是一句很合宜那些喜欢安静,习惯思考者的话。况且,自己也的确很喜欢这种感觉。

明明也是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可现实中总是会带着几种被人误解的色彩。或许是幼稚,或许是无聊,更或许是一种比较让人觉得更无聊的文艺。

不论哪一种,都不是它纯正的本源的思考。只是突然的觉悟而已,其实本没有那么多故事。而为何总会有人不断追根究底的不放过那一点点在他们的自以为是里的小聪明里的以为呢?

不理解的人那么多,又何必去一一解释些什么呢?而既然知道会有不理解的解释又何必去自生烦恼的产生那么多误解呢。

所以,想太多会毁了自己,说太多不如沉默。

(三)

他知与不知,不如沉默,能懂的自然明白。分歧那么多,不如沉默,没说那么多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一致。又何必去那么卖力的解析自己,读得懂的人自然了解,不必你去自我剖析,不懂你的人说再多他都不会明白。所以,不如沉默。

当你适应了这个生存空间,存在的够久,很多事物看得能够明白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都不如沉默。

有人说沉默是金。而我更觉得在有些时候,沉默早已都超出了智慧的范畴。它是一种准则。在某种生存空间中,它就是生存下去的规则。

习惯散文12:阅读之乐

文/陈爱芬

关于读书,每人有每人的习惯。而我虽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是个书虫,看书常常是囫囵吞枣,自己不才也从未妙笔生花,但每晚睡前看书,做梦却是香的。

上学时期,我曾经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因为小地方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不多,除了学术工具书外,可选择喜欢看的书不多,决定先选择从外国诗歌如普希金、雨果、歌德等人的诗歌先看起,再选外国文学名着,有些书晦涩难懂的就略过。后来又选择按分类来看书:知青革命年代类、战争类、名人类,校园类、爱情类、历史类、侦探类、文学名着类、哲学类。出来工作后网络发达,可看的电子书也非常丰富:职场拼斗、人际处事、投资理财、育儿经验、智慧人生、婚姻家庭、星象风水、美容养生、禅解感悟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躺着看书细细品味,看书如同探宝,还能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情感。红楼梦我曾看了三遍,喜欢里面感人肺腑的诗歌词赋,曾经一段时期自己如同林黛玉,伤恨悲秋多愁善感,惆怅感伤的心都是碎的。还好有不同的书类让我走出爱恨情愁,感受不同的异域风情、春花秋月、大漠孤烟、金戈铁马行侠仗义、呕心沥血奋发图强等等书,享受着书中带来的清新愉悦、热情澎湃、神秘离奇、惊心动魄、诙谐幽默、感悟至深-----常常宛如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穿越其中不知身在何处。

阅读能点亮人的内心世界,能指引着未来和方向,从美文中享受触动心弦的感受,在超越时间与空间中了解各种文化和风土人情。阅读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事迹进行比较,从中吸取知识,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素养,当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当作借鉴,从物欲横流现实生活的混乱中,健立自己的价值观。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医治好病,但阅读好书给人的启迪和帮助有时比药还管用。

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可见好书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书看多了,自然就耳清目明,我在获得太多人生感悟的同时,自己也步入不惑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的感悟和理解会更加深刻。

由于自己是书虫,常常两耳不闻窗外事,忘记了自己生活工作中也该审时度势表现自己,找找可以依靠的大树,拍拍马屁请贵人相助什么的,而是沉浸在文人墨笔下烟雨江南、前尘往事里,忘记自己也活在需要经营人际关系的地球上,似乎自己在火星生活,远离着尔虞、烦躁和喧嚣,尽情享受文人笔下的闲情逸致、豁达乐观、恬淡优雅、远见卓识……

可能自己早已不可药救,空闲之余,不管屋外暑气蒸天亦或风雨交加冷风瑟瑟,心静如水,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看书,就着一杯清茶是何等惬意!此中之乐,然又千金不换也。

习惯散文13:回顾2015

文/撑起雨伞Hongkong

每到新的一年,按往常的习惯,我都会写点儿什么,算是对一年的总结吧,时光匆匆,说是回顾一年的经历,其实是害怕光阴的流逝,时常刻意的写日记,就是为此,想着把时光变成文字,那文字留下的记忆岂不就永恒了,古人的着书立说,倒是抵挡住了那逝水流年!可我呢,也写文字,这样的心潮也是有的,但不过是自我的一种安慰罢了!

上大学的那段时间,我频繁的写日记、看书,几乎每天如此,似乎都成为了一种执着,当时就是害怕一天的碌碌无为,毫无收获,想着如果日复一日,那一生恐怕也就这样度过!这对当时的自己,很是恐惧,现在回顾那段时光,说到底,还是被成功哲学所迷惑!古之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现在则是成功与失败、优秀与平凡!于是,在大学时,自己究竟是争命的过程——要成功、要人生价值,一腔热血,怎能甘心平凡!所以啊,过去的自己并不快乐,在这样的时代下,探索人生的价值如果与成功、意义挂钩,往往就会心力交瘁!可回顾那段时光,自己却没有任何的自责和遗憾,如果能回到过去,恐怕我还是会走原先的那条路,因为如果没有昨天,又如何会有今天!

这两年,执着是没有了,可写东西的习惯却还保持着,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目标早已变了,可行为却还是依旧,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吧!当行为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就会如身在庐山,而不知行为的面目了!官场的贪官如此,社会的善恶也如此!当贪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那些为官者或许都已不知其所为!有时候,我们拘泥于社会,真的需要自省,这时候要是有朋友,能对自己当头棒喝,亦是幸事!但前提,我们也要有那个心胸和雅量才行!孔夫子看见流水,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亦是自省的过程,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年又一年,恍惚如昨天与今天一样。16年已经来到了,回顾15年,倒是有很多事,会让以后的自己去想念,去自省!

结婚当是人生大事,古人把功名、婚姻、生子当成人生的三大事,在现代也是如此啊,只要在人的层次上,这三件都会是社会上的主流,而决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为人大多要平凡的活着!想着15年初,全家为筹备婚礼,忙的焦头烂额,那半个多月来,家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说来真是不易,现在想想都会觉得心神俱惫!可事后一想,婚礼就是要风光、热闹,在亲戚朋友们的见证下,祝福中,走进婚姻的殿堂,两个人的婚姻生活在社会上才算得到公认,而结婚证什么的,其实在大家的眼中,那都是次要的!想起我和妻子的结婚,婚礼应该属于社会的仪式,可在社会的仪式之前,我和妻子早已有了神佛的见证!那是在2014年的九月份,那天,我和妻子本打算去民政部领证的,可辗转了两次,因所要的手续不齐全,而没领成!我和妻子当时的心理或多或少有点儿不甘,那时我突然想到古人的婚礼——什么董永与七仙女,都是天地证婚的,又何必局限一党一政的证明,结婚是神圣的,应该有神佛作证才是!于是,在当天的十二点钟,我和妻子在佛像面前,拿着我俩手写的结婚证,一起念着“天地为证,神佛为鉴……”的誓言——磕头膜拜,我们的婚姻在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一份手写的结婚证,在我们心理比任何法律的证明都要神圣!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之后,妻子就怀孕了,我和妻子一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

15年7月,我和妻子,我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生了——小宝,我们的儿子,他的欢乐,他的茁壮成长,是我和妻子最大的喜悦!感谢上天,如此厚爱我们这个家!也是在那段时光,我走上了人生的职业生涯,人生三大事,结婚、生子、立业都发生在同一年,真可算是在忙碌中度过!后半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了,虽是十几万字,也算是对青春岁月的纪念,还有二十几篇的短篇小说,也都一一做了删减和更改,然后突然心血来潮,写了三十多篇的散文。这半年多来,工作有了闲暇,思考的时间就多了,偶尔看一下书,思想慢慢的沉淀,让自己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肉体之外,我认识到了,生命也有灵魂,在物质之外,我发现生命中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找到了信仰,生命再也不是无根的柳絮,我发现了生命的延续,这都要感恩上天的恩赐,让我有幸去认识自己!这也要感谢父母,感谢我的妻子、儿子!

15年,是不平定的一年,是同胞命运多舛的一年,石涛说,15年是大审判之年,15年,同时也是流血的一年:年初的踩踏事故,葬送了那么多年轻的生命,这个制度只会摧残生命,天津大爆炸,年末的塌陷事故,“人在作,天在看”,中华民族已是伤痕累累,我们只有抛却这个魔鬼,自己的灵魂才能得到救赎!15年,也是每个人需要自省的一年,什么才是善与恶,我们要如何守住自我!16年来了,它是灵魂和命运之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在这一年得到救赎!腐朽的、邪恶的终将逝去!而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都将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找回我们做人的尊严,如何重拾我们的精神家园!

习惯散文14:澄城御面

文/王政

在传统饮食习惯中,大米白面属主食,而蔬菜、鸡鸭鱼肉是副食。对于北方而言,主食以面居多。但在地处渭北高原的澄城,却有把主食当副食,把面吃成菜的饮食习惯。

比如御面,就是把面粉与水搅拌成糊状,摊开在箅子上,蒸熟后成块状,纯白如玉,因此御面有时也写作“玉面”。为了增加口味,有人会在面粉中适当加一些晒干成碎末的花椒叶,这样蒸出来的御面,白里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碎花椒叶,如黑芝麻镶嵌其中,既好看又美味,颇引人食欲。把御面切成薄片,与粉条、黄瓜丝等拌在一起,佐以姜末、陈醋、蒜泥等调料,这是常见的一道凉菜;也可以和蔬菜、粉条等热炒。饭店一般都选择前者,家庭则夏天凉拌,冬天热炒。无论怎么吃,都特别筋道,凉拌更兼光滑、柔软、清爽之美。

我查阅百度资料,发现御面的由来其实可以追溯到周朝。相传周太王古公亶父在豳地时,其夫人太姜贤惠聪颖,以善烹调着称,是她发明了御面。当时叫“淤面”或“玉面”。后来,古公亶父从豳迁岐,途经乾县梁山,便把淤面也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后,来到祖居的豳地朝拜,点名要吃曾祖母太姜创始发明的淤面,“淤面”从此被称为“御面”。此后,御面一直是秦汉各代的宫中食品。慈禧太后晚年喜欢翻阅历朝案卷,对周人先祖居豳的历史及《诗·豳风》颇有研究,竟然从古籍中查到了约3000年前周太王夫人太姜制作淤面的记述,深为感动。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到西安时,特地点了这道美食。

现在陕西长武、彬县、旬邑一带也有御面这种地方小吃,据说,虽经3000多年的演变,但做工仍是周朝太姜首创的四道工序——洗御面、炼御面、蒸御面、切御面。澄城御面似乎和彬县御面同出一源,至少有点关联。但从制作工序上看,澄城御面远没有那么复杂,省略了洗、炼两道工序。普通人家隔上十天半月蒸馍时,顺手和点面,往箅子上一摊,与馍一起入锅,馍熟御面也熟了。然后切片调味,就着刚出锅的热馍吃,别有一番味道。

我推想,澄城御面的产生应该与过去人们物质生活匮乏有关。过去,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普遍以玉米、豆类、糜谷等粗粮为主,麦子之类的细粮很少,蔬菜等副食更缺,尤其是冬季和初春时节,蔬菜更是稀罕之物,用当地话说就是“鲜物”。所以,人们就把御面当作菜,就着粗粮馒头吃。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却仍然习惯于把御面当菜吃。

我一直认为,把面当成菜,把主食吃成副食,应该算是饮食上的一种创意。而这样的饮食创意在澄城还有很多。比如煎饼,人们大都习惯于卷菜吃,或者蘸汁吃,但澄城有一种吃法就是将其切成面条状,就着馒头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