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章

请欣赏东方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东方文章1:祖国抒怀

文/杨晓珊

茫茫环宇,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面,这片古老神奇又蓬勃的国度。魏峨高耸的群山,苍穹尽显;迂回漫长的海岸,礁岛璀璨;广袤连绵的森林,生机盎然;宽阔无垠的大地,藴矿丰含;起伏无边的原野,山花烂漫;如画似诗的田园,稻海连片;纵横交错的河流,密布山川;四季变换的风景,气象万千。这就是我的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疆域秀美中国的画卷。

江山多娇,英杰奋起。不曾忘却,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在那战火纷飞,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峥嵘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等英雄人物率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扭转乾坤,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大鹏翼展。

星移斗转,历史翻开新页。改革开放四十载年轮,党的光辉照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扬起风帆,奋进掀起的浪潮指点江山。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以超越亘古的智慧和卓著勇气引航全国,开启了新时代的长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梦幻般举世瞩目的奇迹。

漫步时光,真如弹指一挥。五年前,全面深化改革聚集民智的顶层设计,恰是一夜春风沐浴中华大地,千树万树姹紫嫣红。从壮美的北国到遥远的南海之滨,从一望无际的戈壁到千帆竞发的长三角,东西南北中,十三亿国人,辛勤耕耘,建设美丽富强中国的憧憬,释放出磅礴力量和气魄,使三山五岳让路,如雷霆掀浪拍岸。旧貌变新颜万里河山妖娆纷繁。

再看看咱贵州,这个中国西南过去不打眼的省份,改革的成就也是异军突起。今天的贵州,俨然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展现中国崛起如洪流势不可当。但复兴中华仍面临严峻挑战,西方反华势力分裂我国的图谋和破坏从未消停,周边虎狼对我领土觊觎等诸多复杂情态依旧存在。牢记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是我们崇高信仰的追求和拓展。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导航,不停的脚步永向前,全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民族复兴的使命定能实现。啊,腾飞吧!我的祖国,猛进吧!伟大的中华。跨着坚实的步伐,迈向更加美丽富强幸福灿烂的明天。

东方文章2:圆与缺

文/李娟

东方文化里的“圆”极有韵味。

在古老的徽州,每家老宅的堂屋里,依着墙壁摆放着两个半圆的花梨木桌,上面雕刻着花开富贵,喜鹊登梅。两个半圆的木桌,仿佛旧时徽州夫妻的命运。因为,明清时期的徽州男人,常年在外经商,只有等外出的男人回来了,才能将两个半圆桌合二为一,一家人在厅堂里吃团圆饭,合家团圆。

我们家家户户的桌子、茶几、小凳多是圆形的,而西方的桌椅大多是方形的。在苏州园林里,我们常常看见一扇扇圆形的花窗,一个个月亮形的石拱门。夏日的红莲出水了,从月亮形的门里望去,一池翠叶蹁跹,亭亭的荷花就开在月亮里。

如果说,人生的圆满是花好月圆,人生的残缺就是一个人的孤独。

苏州的拙政园里,有一处小轩,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与谁同坐轩。它临水而居,伴着一池清荷。轩里有一扇小窗,形如文人手中的一把折扇,窗下石桌一张,石凳几个,一个人独坐小轩,面对一弯碧波,听风、赏荷、读书,忽有斯人可想。有时候一个人独自冥想,不要陪伴,不要喧哗,一个人静静想着心事,那是一个人静美的时光。

那一日在“与谁同坐轩”小坐,也是日暮黄昏,艳阳的火气正悄悄散去,有几只红蜻蜓停在一朵白莲上,蛙声一片,抬头望见天上新月,如美人的眉眼弯弯。

恍惚听见苏东坡低声吟到:“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有些美好是要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比如孤独。

年纪渐长,渐渐懂得欣赏残缺的美。在阆中古城遇见一家卖茶的小店。一只素白的茶杯上开着一朵朵残荷,墨色的,静气凛然,有铮铮铁骨。霜严雪寒的季节,满塘的荷花都谢了,只剩下残荷、枯枝、结子的莲蓬。李义山说,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是寒冬里的素净和安宁。小店里,深褐色的牌匾上写着遒劲的行书,只有三个字:真滋味。多好!也许,一个人只有懂得残荷的美,才懂得人生真正的滋味。

春天里,一次次去水边看樱花,随风飘落的樱花,花谢花飞飞满天,这是大和民族最迷恋的盛景。在画家东山魁夷的画里,他一次次画到樱花,溪水畔落了一地的樱花,如大雪纷飞的樱花,我恍然明白日本文化里“物之哀” ,有说不尽的禅意。樱花凋谢,冬日里树木的枯枝,满地黄色的落叶,漫过青石的流水,每一种生命的枯萎和流逝,都有一种广大到相忘的庄严之美。

世间一切生命,有盛开就有凋零,那是一种绚丽的生死美学。

春夜里,落了细雨,随手翻阅枕畔的唐诗宋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是一份淡淡的失落和苦涩。“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那是初相遇时的心动和陶醉。可是,人生的离别与相聚,幸福与苦难总是结伴而行。无论生命的惆怅和幸福,还是忧伤与欢喜,都是人生的滋味,值得我们慢慢品尝。

在香茗剧院看徽剧,听台上女子凄婉地唱到:“风荷细雨愁更愁,花开花谢共白头。 ”红顶商人去江南经商,一走就是几十年。十年一觉扬州梦,他们在苏杭一带发达了,妻妾成群,儿女成行,徽州女子的一生,就像宏村月沼里的一轮月亮。他回不回来,她就在这里,或缺或圆。他回不回来,她就在这里,不离不弃,寂寞终老。

徽州宏村有一面的月沼,月沼是半圆形的,仿佛一弯宁静的秋月。红色的蜻蜓轻灵地掠过水面,几只白鹅伸着长脖子在水里悠闲地觅食。月沼里映着晴空云朵,青山如黛,瓦屋倒影,古树苍穹,也映着宏村六百年的沧桑。

我坐在月沼边的茶楼向窗外张望,桌上一杯黄山翠峰,清茶浅酌,坐对明镜般的月沼。我问开茶楼的婆婆,六百年前的月沼,为什么不修成圆的,而修成半圆形呢?她说: “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水满则溢,月圆则亏,世间万事万物就是如此。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花好月圆是世人心里的盼望。佛家说,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和残缺,世间没有了遗憾的失落,就没有团圆的美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只有懂得残缺之美的人,才更加懂得珍惜生命里的花好月圆吧。

东方文章3:重庆,一直等你

文/牟丰京

世界的东方,中国的西南,有一座独特的城市——重庆。

这是一座立体之城。连绵的青山,或生长于城市之间,或相伴于大江之畔,如一个个阳刚的男人挽着他柔情似水的女人,相依为命,地老天荒。大自然的天工和人类的巧手,还造就出众多绝妙的美景:长江三峡,群山对峙,大河奔流,素有世界第一内河峡谷之称号;重庆夜景,山水交融,漫天灯火,享有“一城山水满城灯,数尽夜景看重庆”的美誉……

这是一座奇幻之城。200万年前,这里就活跃着能够直立行走的巫山猿人。近3000年前,这里便依山傍水筑起了古老的巴郡城。两千多年前,一个叫清的伟大的女人便在这里大规模炼制水银。800多年前,宋光宗在同一年先在此地封王,后又荣登皇位,“双重喜庆”,重庆因此而得名。与此同时,这里的百姓还摩崖造像,那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像,堪称稀世珍宝。还有那跨江飞渡的索道,穿楼而过的轻轨,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盘旋而上的立交桥。一万多座大大小小的桥梁,使重庆有“世界桥梁博物馆”之称号……

这是一座英雄之城。700多年前,钓鱼城的坚守,迟滞了蒙古大军对欧洲大陆的横扫,挽救了整个欧洲;70多年前,炸不垮的远东抗战中心,让企图称霸全球的日本深陷泥潭,挽救了整个世界。漫步一处处古今战场遗址,惊奇之余,相信给人更多的是对文明得以留存的庆幸。

这是一座穿越之城。各种看似对立的事物是那么和谐地融为一体。这里有中国西部最繁华的商业街——解放碑,也有洪崖洞的小吃,磁器口的盖碗茶。穿梭其中,玩的这叫个情调。这里有火热的夏天,却又偏偏同时吃着麻辣鲜香的火锅和川菜。热热相碰,吃的这叫个酣畅。这里有湿润的冬天,却又处处可见热气腾腾的温泉。浸入其中,泡的这叫个舒坦。这里地处内陆,群山阻隔,却又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还有中国西部最大的国际机场,直通多个国家的国际航班,有几十家国外领事机构,是中国西部最便捷的城市。这里既能聆听世界钢琴大师李云迪献给家乡的清越之音,也能欣赏川剧皇后沈铁梅千回百转的唱腔,还能看到那神秘的川剧变脸与吐火绝技……

山水交融,天人合一,古今传承。魅力之都——重庆,一直等你。

东方文章4:又见远山

文/高社学

清早,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鲜艳的太阳光透过晨曦使从沉睡中苏醒来的大地一片清新,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白云,挂在天空中没有睡觉的星星还在忽闪着眼睛俯瞰着大地,窥测着人世间发生的变迁兴衰,好一个明朗的天啊!我站在楼房宽阔的阳台上眺望,一座蜿蜒起伏巍峨雄壮的大山由远而近清晰地映入眼帘。

是的,我与你的相识是在孩童时代。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太行山东麓大平原一个名不见经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乡村。从记事起,长辈们每逢带我到地里玩耍都要指着西方,让我观赏你的尊容。特别是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你像是一条活跃的长龙盘卧在西部的半空中,在夕阳的辉映下自北向南或自南向北似江河赛日月奔腾不息,给人一种无畏无惧的感觉;你又像一只威武雄壮的猛虎静卧在西方,虎视眈眈地观察着人类社会的公正与不平,随时准备为战胜邪恶而挺身;你更像是一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美的令人陶醉,随着太阳的黯然下落而悄悄隐身。那时候你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高大,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可爱可亲,我曾幻想着有一天能亲眼目睹你的真实尊容。

待我从童年长到少年时,父母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专门去看山,目光中近在咫尺的你却让我们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由于夜幕降临,我们只得徒手而归,无缘与你相会。真正见到你,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事儿。当那一刻我们直面相对时,那时我才真切地体会到,近在眼前的你却是那么的遥远……

我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仍然站在家乡辽阔的平原大地上翘首西望,映入眼帘的却是污浊的空气遮盖了你美丽俊俏的面容。特别是近几年,邢台的大地空气污浊,雾霾遮日,“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美好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好在邢台的决策者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重新为邢台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环境优美的历史新画卷。

不久的将来,人们仍能透过清新的空气看到那久违的婀娜多姿的群山。

东方文章5:腾飞中国引家乡巨变

文/任奇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我是从小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繁荣昌盛的祖国。

时间如车轮,转瞬间,中国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伟大祖国经历了太多艰辛与苦难,也收获了不少成功与幸福。我是一名成长中的80后,是改革开放成长的第一代,幸运地赶上了祖国腾飞的岁月,耳闻目睹了祖国的沧桑巨变,可以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的。

而我的家乡——韩城,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韩城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充满生命力,散发着吸引力。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条条马路通达宽阔,车辆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街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一座座漂亮的住宅楼,小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有花,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园。各个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竹林假山,回廊喷泉,应有尽有,望着如诗如画的美景,我的心中无比自豪。

如今的韩城,通过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既温馨又宜居。漫步乡间,到处绿树林立,空气清新,巷道干净整洁,花草蓬勃,农田阡陌纵横,景色秀美。人们的住房宽敞明亮,布局大方合理,水、电、暖、气一应俱全,惬意又舒适。

从家乡的变化,我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沧桑岁月虽留痕,繁荣盛世不断展现,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时代在前进,祖国在召唤,我们应胸怀大志,为了祖国而努力工作。相信我的家乡——美丽韩城,将在祖国的变化中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东方文章6:漫步秋晨

文/春风秋雨

清早,薄雾浓云,东方的天空仍有一抹儿亮色,远远的路灯像点点闪烁的疏星,马路像是一条霓虹般的隧道,朦胧而幽深,微风吹来,空气还是那般清凉甜爽。此时已经有紧张晨扫的人们,也有步履匆匆的路人,整个世界好像正在从沉睡中慢慢地苏醒着……

秋意凉凉,晨光微微,按照习惯,慢跑在这公园的环形跑道上。梧桐最知秋,那纷纷飘飞的黄叶不仅暗示着秋天早已来了,也在诉说着生命正无声无息的凋零着。跑道临河而修,而这弯弯河沿上,扶风弱柳,苍翠欲滴,对着明镜的水面,拨弄着那缕缕秀发,扭捏着妙曼的腰肢,似乎在坚定地告诉人们“自己正青春”,河水泱泱,有钓者捻线抛竿,惊起涟漪层层,几只白鹭翩翩起飞,围着这河道画着一道又一道的弧线。

跑道上的跑友越来越多了。谁家的大姐,白着两腿,晃着两膀,就在这清凉的晨风中,却也花枝乱颤,香汗沥沥;谁家的老哥,浑身或被暴雨淋透,潮湿的短裤被紧夹在股沟,却也跑出大鹅的高傲来;最亮眼还得那些年轻的可人儿,他们穿着同款的彩色套装,女孩在前,男孩在后,沿路护着花,步伐整齐划一,一路向前,风景亮丽,向世界展示着青春的奔放和燃烧的激情……,印象最深的还是远方那一袭红裙,宛在前面远远地牵引着我的目光,薄雾笼罩,忽隐忽现,莫非是九天落尘的仙子?加快脚步前去追寻,却又在前面那弯弯的岔路口消失了,很像少年时代的梦。

河沿上,随处都可见宽宽的草坪,既已入秋,依然葱葱绿绿。可惜天空阴沉沉的,不然,真想平平静静地躺在那里,融化在这浓浓的凉凉的秋里,望着湛蓝湛蓝的天,望着雪白雪白的云,任秋风轻轻地吹,轻轻地吹。

东方文章7:山中漫步

文/葛岱绿

当东方破晓,曙光乍现之际,我已在半山腰的水库边散步。幸运的时候,还能观看到日出。每每在山间漫步,偶尔听见叮咚作响的泉声,就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当汩汩流淌的山泉出现眼前时,我往往驻足小憩片刻,掬一捧清水洗洗脸,感觉沁凉极了,整个人顿时神清气爽。

有一段时期,我经常去爬山。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不知是山泉的魅力,还是对于日出的盼望?抑或是生活过于沉闷乏味,想要寻觅新鲜的元素,以保持心中的激情。人到中年,周旋于各种琐碎俗务,日子渐趋冗繁沉重。渴望删繁就简,恢复身心的轻盈。那时居住在乡下父母的家里,推窗就能望见帽峰山。近水楼台,我选择了山中漫步,试图给心灵减压,幻想找回青春窈窕的身材。  

“按时看日出”,绝不仅仅是浪漫诗意。那是“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仪式”,并从中获得激情与力量。尊重每一天的伊始,如同接受上天的恩赐。可是对于日出,有多少人殷切盼望?又有多少人熟视无睹?或慵懒迟起,或卷入生活的浪潮,因而忽略了激动人心的日出时分。忘记美好的一天,是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拉开帷幕的。话说回来,城市里高楼林立,现代人想要一睹日出的风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楼与楼逼仄的空间,或匆忙上班的途中,“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不无遗憾地承认,我总是错过日出。即使天天往山里走。不过,有一回起得格外早。当我在山中晃悠时,不经意间翘首眺望,只见天际有几束奇异的光,不动声色地从空中铺泻而下。周围的云层不断地在酝酿、变幻……

东方文章8:潇潇雨梦

文/曾艺睫

日出东方,世间苏醒。苍穹颔首娇羞,低眉浅笑。她轻轻披上火红的早霞,静静地看着脚下山峦起伏,律动的生命霜天竞自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切寻常之处又似乎不同寻常。

水滴在云层中打闹嬉戏,他们兴奋于即将到来的失重感,那是一场在万里长空中携手共舞的华丽盛宴。他们有一种渴望,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渴望汇入溪流,寻找浩瀚的海洋;渴望侵入土壤,亲吻沉睡的种子;渴望牵手杨柳,看着阑珊的灯火;渴望趴在屋顶,满足猫咪的好奇。

人世间的爱恨情长就该如这雨滴一般,全凭自己的喜好去演绎自己的人生。我们有理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也有理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梦想或许千千万万,但终是回归大地母亲,感受她敞开的心扉,感受她赋予的温暖。于是回归大地,就成了每一滴怀揣不同梦想的雨水,共同渴望的归途。

当众雨水拥抱大地的那一刻,一股强大的力量便在天地间形成,那是集体的力量。而集体能够帮助每一滴雨水拾遗到自己梦想的珍珠。

一建如雨水般,也在归途上形成了一股集体的力量。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只待为一建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岛屿。岁月的长河湍流不息,一建人奋勇拼搏如激流勇进的小舟,沿途细细寻找着抵达那片岛屿的踪迹。他们躲过了锐利的礁石,撑过了

东方文章9:游东方明珠塔

文/李易霖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游览了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共有三个主球体,可站在不同高度欣赏上海的风光。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了,售票窗口仍有好多人在排队买票。等拿到票,走进东方明珠塔后,里面竟还有好几百人在排队等坐电梯。

等了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坐上了电梯。当电梯到达第一个球体时,我从上往下看,高楼变低矮了,汽车就像玩具车般大小,可有趣了。

第二个球体内是全透明的观光走廊。人踩在玻璃地板上就像在空中漫步。这时,我往外看去,夜幕下的上海灯火璀璨,那些灯光仿若点点繁星,这种美深深地震撼了我……

从东方明珠塔下来后,我们又参观了位于塔底部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博物馆,馆内的展品生动地展示了上海近百年来的发展史,让我受益匪浅。

等我走出东方明珠塔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回头望去,夜色中的东方明珠塔流光溢彩,更加迷人。

东方文章10:沐在晨辉里的身影

文/李铁

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一抹晨辉从东边的山脊上扩散开来,照在党员老警的身上,在这黎明时分稍显寂静的高速路口,留下一抹剪影。威严的警服、闪亮的警徽,虽然并不高大,却透着刚毅自信。

老警抬眼望着渐渐明亮的东方,他的思绪仿佛又回到20多年前,多么熟悉的场景啊!那时候他在县里偏远的派出所当所长,在车水马龙的公路边,带着派出所的几个弟兄执行任务。从夕阳西下到黑夜降临,又看到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忍受着噪声、灰尘和疲惫,一个通宵就这样过去了。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现在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他们几个人的派出所,却通过设卡盘查破获数十起大要案。派出所5次荣立集体功,他被称为“北大门的守护神”,上了报纸,还被宣讲团到处宣讲,出尽了风头。

这是他的骄傲。从所长到局长,从基层到机关,每次谈及,老警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芒。他说,那时条件差,没有查询系统,设卡盘查全凭一双眼睛和一颗心。要是没有责任心,罪犯就是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你也不知道。

20多年过去了,老警从县里调进了市里,工作也从基层到了机关,环境变了,但有一点没变,就是他的认真劲。他说他因为认真确实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老百姓的信任,这是他最大的自豪,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底线。

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又重返设卡盘查一线,老警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自豪感油然而生。几天前单位组建突击队,负责高速路口设卡盘查任务。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要求以年轻人为主力,但老警自告奋勇,说:“我是老党员,设卡盘查我又是老本行,我上!”

就这样,老警和他的伙计们24小时轮班倒,在这个高速路口整整坚守了一周,还受到了表扬。今天是任务的最后一天,老警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从凌晨一直坚持到现在,像小伙子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着。实际上他心里清楚,他已50多岁,不再年轻,刚吃了片降压药,哪里还比得上20多年前的身体呢!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等任务结束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缓解一下身体的不适。

远处,几束汽车灯光划过依然朦胧的夜空,车来了,老警转身向大伙招呼:“伙计们,上!”

东方文章11:山中岁月:板桥斜

文/朱翀

东方的天际,云层渐渐被描上红晕,恰似青涩时光中初见的少女。山林之中逐渐有鸟兽醒来,遥相呼应之声悠扬清新,莫不是饥肠作祟,我几乎在这天籁之音中忘却了自身。

寄住的农家有一个宽敞的前院,院子里那口大水缸,令我感到十分亲切。我会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前院右侧,也摆着一口大水缸,三尺多高,缸口须两人环抱。小时候我够不着,总是伸出双手抓住杠口边沿,使劲地踮起脚尖,想看看大水缸里藏着什么,常常碰红了鼻子。而今,我俯首便能看个究竟,可究竟大水缸里藏着什么呢?别人藏着的,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是什么了。我只能看见,曾经我所看见的事物,被大水缸藏了起来。

从大水缸里舀出清凉甘甜的山泉,装在木盆里,洗净了一夜朦胧,洗静了在这个年纪还称不上慧眼的双目。我想好好看一看,这山,这村,这岁月。

吃过一碗清汤面,便尾随两位不相识的旅人,一同出了农家。前边二人看起来比我小五六岁模样,穿衣风格较为运动,从他们言谈之间,我得知他们大学尚未毕业。所谓海内存知己,我便主动与他们搭话。聊起来才知晓,他们看似平凡,却有着一路疯狂的经历——有时候搭乘顺风车,有时候在火车上逃票,到同学或网友那里蹭饭,从小路钻进旅游景区……再过三年便到了而立之年的我,只能用《少年闰土》里的那句“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来自居了。

我们在一处三岔路口分别,他们要去村子西边看庙宇,而我觉得东边的小径很有趣味。小径路面半丈有余,一边是村民们屋后的菜园,一边是小溪。最初吸引我的,便是小径两旁的竹子。它们不是草原汉子那般豪放的粗毛竹,我不知其名,只觉得径粗一寸的他们如同头戴方巾、身着青衫的秀士。信步踱出百米,我瞧见这两旁的小竹林里,出现了一只只敦厚的农家鸡。显然,淳朴的它们发现了我这个“不速之客”,鸣叫几声,便纷纷往农舍后的菜园方向躲去。竹林脚下,草丛虽有野花点缀,我在行走之中却并未闻到芳香。蹲下身子细细闻了,倒有几分淡淡的惬意,这惬意得闭了目,一丝一丝地品,方能品到其中。行得远了,水声却愈发悦耳,目光穿透了竹林,我瞧见了溪上的石板桥。石板桥看似歪歪斜斜,实则错落有致,我快步行去,在桥上舒心而坐。望着溪边的小竹林,听着流水,以及不远处传来的几声鸡鸣,口中不禁念道:“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虽缺了一阵雨,但这山村的清晨,游人稀少,景物自然,又何必非得用雨勾勒一个“幽”呢?

走过了石桥,回首时,我忽而想到那两位大学生。我自问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去做那些常人看来是不伦不类的行为,然而他们错了吗?也许,他们就像这石桥一般,看似歪歪斜斜,实则错落有致。人生还很漫长,我们看到的路,只是我们目光所及的一小段,论是非言之尚早。

东方文章12:潇潇雨梦 一建腾飞

文/曾艺睫

日出东方,世间苏醒。苍穹颔首娇羞,低眉浅笑。她轻轻披上火红的早霞,静静地看着脚下山峦起伏,律动的生命霜天竞自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切寻常之处又似乎不同寻常。

水滴在云层中打闹嬉戏,他们兴奋于即将到来的失重感,那是一场在万里长空中携手共舞的华丽盛宴。他们有一种渴望,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渴望汇入溪流,寻找浩瀚的海洋;渴望侵入土壤,亲吻沉睡的种子;渴望牵手杨柳,看着阑珊的灯火;渴望趴在屋顶,满足猫咪的好奇。

人世间的爱恨情长就该如这雨滴一般,全凭自己的喜好去演绎自己的人生。我们有理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也有理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梦想或许千千万万,但终是回归大地母亲,感受她敞开的心扉,感受她赋予的温暖。于是回归大地,就成了每一滴怀揣不同梦想的雨水,共同渴望的归途。

当众雨水拥抱大地的那一刻,一股强大的力量便在天地间形成,那是集体的力量。而集体能够帮助每一滴雨水拾遗到自己梦想的珍珠。

一建如雨水般,也在归途上形成了一股集体的力量。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只待为一建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岛屿。岁月的长河湍流不息,一建人奋勇拼搏如激流勇进的小舟,沿途细细寻找着抵达那片岛屿的踪迹。他们躲过了锐利的礁石,撑过了寒冷的严冬,避开了食人的噩梦,挨过了辘辘的饥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追梦虽艰辛,但他们亦有了无数的骄傲与自豪。

如果说,散落在人间的雨滴,是大地开疆辟地的功臣。那么拔地而起的一建,就是一建人同舟共济的光荣。一建的崛起与辉煌不是无独有偶,而是一种历史必然,是所有一建人为其腾飞而筑造的梦。只要追梦的步伐不停止,百年之后,一建与一建人,会把这梦唱响于世界之林!

东方文章13:秋晨之美

文/夏雪婷

东方发白时,公鸡便亮开了嗓门,迎着太阳的升起,有条不紊地唱起歌来。

太阳从东边羞涩地露出一角来,将第一抹朝阳撒在大地上,透过树枝的间隙,漏下点点光束。万物好似撒上了一层金粉,镀上了一层光辉。天边飘着一片片红霞,镶嵌在湛蓝色的天幕中,为太阳的出场增添一抹色彩。

晨曦中,寂静的村子很快变得热闹起来。喇叭声、犬吠声、音乐声,散布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这时,走出家门,漫步在大路上,一阵夹杂着水气与青草泥土芳香的秋风迎面扑来,使人清早的睡意瞬间消失,整张脸都仿佛蒙上了一层雾气。此刻,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张笑脸,有早起耕田的农民,有晨跑锻炼的人,有去上学的少年,有几个四处去捣乱的小伙伴。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事情,但唯一相同的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暖暖的笑意,那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质朴笑容。

山谷里,从远处看,整座山都充满了神秘感,使人忍不住生出好奇与探究。从近处看,迷雾重重包围着大山,令人生出几分恐惧来。当太阳整个悬挂在空中,迷雾逐渐散去,露出整座山的本来面目。金黄衬着些许的深绿,再掺杂着一道道火红,映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小溪向山脚下奔流而去,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笔直,时而弯曲,清脆的泉水声回荡在山谷间,奏出了一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曲。

树林中,小草小心翼翼地缩回大地妈妈的怀抱,大地裸露出黄色的肌肤。一片片金黄色的树叶从树枝间落下,落在林荫小道上,铺成了一条浑然天成的地毯。仍旧抓着枝头的树叶上,一颗颗饱满晶莹的露珠在不安分地滚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一束束耀眼的光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不是悲的代名词;秋,不是愁的广告牌;秋,不是伤的季节。秋,从来都是一个美丽的词,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众人皆说秋无心,唯我独语秋有情”。我自信,我人生的秋必定会如这秋天的早晨一般绚丽多彩。

东方文章14:东方第一镇

文/王言博

寒假的时候,我们全家来到了中国的北极黑龙江省,经历了一次在东北过年,最让我难忘的是神奇的中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

乌苏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第一镇,位于中国版图的鸡嘴尖上,有名的黑瞎子岛就在这里。

早就听说了东方第一镇,尤其是整个镇上只有一户人家,又加之黑瞎子岛的收回让我们更是想去一看究竟。由于我们来这里的时间不对,所以已经没有通往乌苏镇的车了。这里的人特别注重过年,出租车也都收工了,给再多的钱也不干;而且所有的餐馆都关门了,你有再多的钱就是买不来一顿饭。无奈之下爸爸只好找来朋友帮忙,借来了一辆小车并还给我们找了一个熟知地形的司机。

一路的风驰电掣,两边全是沼泽地,只因天寒地冻全是皑皑白雪,只露出点点黑色的苇子根。地面全是冰,可司机一路120码不减速,技术是超一流的。到了镇上真是一个人都没有,所谓的只有一户人家指的就是坐落在这里的东方第一哨。哨所里有驻守的边防军,我们还看到了中国东界碑,也就是东方第一界碑。边防军不仅要守护这一方国土,还要担负每日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把国旗升起来,把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夏日里凌晨1:50就把国旗升起来了,2点天就已经全亮了。而这个时候我们西安都还在梦乡里呢。

黑瞎子岛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一块不大的岛屿,虽然已经收回一半,但是我们还不能上岛去,只能遥望。江面宽得看不到边,由于当时刮白毛风,风带着江面的雪呼呼作响,打得人脸生疼生疼的。不敢久留,在哨所里与边防军扯了会儿家常,还吃上了一顿正宗的全鱼宴,八个菜全是鱼,八种不同的做法,鲜美至极,至今还留恋其美味……

离开中国看见太阳最早的地方,已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了。

东方文章15:责任,童年和一辈子的记忆

文/渔火

“东方,东方,上课啦!”

校长一声大喊,如同晴天霹雳,震得大地在响,名叫东方的小男孩,如梦初醒,连跑带爬越上台阶,拉响那个挂在屋檐口的铜钟。

那个钟声陪伴他五年时光,尤其是后面三年,他有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就是负责敲钟,用“敲”其实并不十分恰当,用“拉”或“摇”更恰当,一条长长的细绳,或铁线紧紧绑住钟锤,随着细绳或铁线的摆动,钟锤撞到钟壁,铜钟就咣咣当当地响,这是上下课的信号。

他没有想到小学阶段的最后三年,他要接受这个不算繁重的任务,一干竟要三年,而且不能有差错,他不允许自己有差错,自从接过师兄的班后,他尽职尽责,准时按点地拉响那个钟。

而唯独这次,他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太尽兴了,竟忘乎所以,忘忆了上课的时间,竟然没敲钟,整个学校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学生没回教室,老师也没有进教室,校长站在阳台上,撒破喉咙大喊,东方一激灵,浑身一颤,糟糕怎么忘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校长大喊,喊他的名字,上课啦,而他竟然忘了自己的职责,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义务。

敲钟并不是多大的事,但也不是小事,就因为他没有拉响那个铃,整个校园沸腾一片,像节日那样地狂欢,整个学校没有沉静下来,他没有想到,还好校长认识他,也允许他犯这样的错,并没有批评他,而他也就在这份守时的约定中成长,长大后被自己理解为责任。

多年后,他成了一所基层小学的校长,学校离家远,地处偏僻,远离镇区,那是一个令人丧气,提不起激情的地方,但他就凭年少时的那份笃定,认真,甚至如他说的责任,上好每一节课,当好每一天校长,他没有沮丧,没有别人想象的沮丧,他应该沮丧,但他不,依然饱含着热情,激情,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当然,他也不认为校长算什么,他不是官,他只有一份责任。

以前敲钟的时候,数学老师的课很精彩,他很想认真听,绝不分神,但还是不时地瞄一下手表,下课了,还是要准时敲钟,他铭记于心,这是他神圣的职责,也是一份细小的认定,让他变成一种操守,因为自一次不经意地疏忽,让他记住了一辈子,整个学校还在喧哗中。

东方文章16:春湖以游心

文/夏丹

东方尚未破晓,霞光已染湖水。

明艳的大纵湖,从晨曦中醒来,已是朝霞满天。堤柳轻吻湖水,湖面泛起浅红的涟漪。乘着春风的翅膀,新的一季开始了。

水藻探起灵动的草尖,向着东方张望。朝霞的光芒把她绿色的生命浸染,充满鲜活的感觉。她自东晋城池陷落时,从繁华地面栖身湖底,历经千年洪泽浸润的同时,已迎接了无数个春秋晨曦。如今翠碧的柔臂,依然相伴净碧的湖水,迎接这同样亮碧的晨曦。

有白鸥贴水飞翔,还有轻骑游艇倏然划过湖面。白色的动感,像晨起的弯月投影湖面,身后泛起雪浪般的犁波,惊起搏清的飞鱼逐浪游戏,把霞光般的碧水拧成金色的碎片,为一湖静水增添诗意般的畅想。片刻之间,雪浪归于平静,游鱼悄无踪影。

鱼虾鳖蟹自然是这湖中不二的主角。它们生活在这一汪清冽冽的湖水中,在摇曳的水藻中穿梭嬉戏,尽享生命的乐趣。也许湖底有取之不尽的生物活食,也许这水藻太过柔情讨怜,鱼儿竟然娱乐其间而不食。或许这也是维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吧。

曾经喧嚣一时的大纵湖,罾簖遍布,渔舟穿梭,鱼鹰激起满湖的浪花。湖中垃圾浮沉,水藻全无,鱼虾几近枯竭。而大幅度的围垦造田,又使广袤的芦苇一度失去踪影,水鸟鱼类成为稀罕之物。痛定思痛后的整治,实行退耕还湖,全面清除罾簖,全天候禁渔。而今的大纵湖,芦苇摇曳,水鸟群集。湖中罾簖全无,渔舟鱼鹰失去踪迹,水藻随流摆舞,湖水归于宁静。宁静中的大纵湖,风轻云淡,波澜不惊,一派湿地风光。而时有喧嚣的,非鱼类莫属。

喧嚣的鱼虾自然是喜爱清晨的。水面平静,水清流缓,温暖的氤氲中,有种诗意的动感。而一抹微露的朝霞,似乎是催醒它们晨起的笑脸。只有风儿轻轻地吹过湖面,像柔情的渔家女子,轻轻抚摸无眠的湖水,让它们有种酥痒而起的冲动。

湖面的风的确柔情,且带着沁人肺腑的阴凉,弥漫湖岸四周。特别是炎热的夏季,阴柔的湖风吹拂着沿岸的绿树、禾苗和村庄,及其劳作的人们、信步的游人,给以惬意的舒适感。置身这万顷湖风的岸边,人们是乐不思蜀,还是流连忘返?

或许兼而有之。你看那晨起荷锄的男男女女,一边享受清冽的湖风之阴凉,一边赶在太阳尚未吐热的档口,为湖边的每一棵禾苗做净身呵护。而劈腿叉腰的人们,正在栈桥或湖岸边与清风同舞,与湖水私语,看晨曦嬗变,看水鸟翔集。曾经的牧童,坐骑老牛在啃青。湖滨的古老集镇和巍峙岸边的南天观音相映成辉,安详宁静。一抹抹流金般的晚霞倒映在静谧的湖水中,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大纵湖的确是清的,掠湖的风也是清的。但这种清,是经过一夜的沉淀和积蕴而清的,是经过人们的精心呵护而清的。或许我们曾经误读大纵湖,好比我们常常误读我们的母亲胸怀过于博大一样,常常抱怨大纵湖太过无私。无私的她,接纳来自上游和周边所有小河奔流而来的客水,以导致有湖水不洁的訾议,又常常埋怨人们因此而不得不清理她,以维系她的博大和清澈。

大纵湖的确是胸怀博大。一年四季敞开她的长堤闸口,容积流自上游的江水,又容积因雨而蓄流的河水。纵湖明白,这一切,使她能保持千年不竭、万日不尽的生命之源。而她和她的藻类们又日理万机地处理和净化这每一流来自四面八方的堤外客水。

看这一湖静水倒映的晨曦霞蔚,仿佛洞见八百多年前宗堡背娘躲地陷、王祥卧冰求鱼敬奉病娘的动人画面。古老的真传,感人的故事,浸润着湖水,熏染着湖风。这湖传承的千年佳话,就是母爱如湖般博大,子孝如水般善情。神话般的故事,在这方土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湖边人家,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现代孝子。

母湖还净水,乘物以游心。当我漫步湖堤,静观那朝霞升起的灿烂,再看这湖景万象,不禁平生像挚爱母亲一样的情感,有种诗咏大纵湖的冲动。是的,历经千年而不竭的大纵湖可亲可敬,古老而又年轻。她的古老像极陈琳那忧患的褶皱,像极宋曹那坚韧的笔锋,总是荡漾着浅浅无尽的波纹。而她年轻的模样,又像极每天晨起的朝霞一样光鲜,像极勤劳的湖岸子民一样的充满活力。

有无尽的活力生命才会年轻;有不竭的波纹湖水才会灵动。面对晨曦下充满灵秀的湖水,我想说声:你早,大纵湖!愿你每一天都是光鲜的;你好,大纵湖,愿你每一季都是年轻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