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文章

请欣赏喝茶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喝茶的文章1:那缕涩涩的幽香

文/又见菊花黄

我喜欢喝茶,但不太懂喝茶。不,不是不太懂,而是一点也不懂!所以我喝的茶基本上都是这样泡制而成:烧壶开水,随别找个杯子,瓷盅也好,玻璃杯也好,塑料杯也行,反正只要能装开水就好,往里面随别丢一把茶叶,量多量少差不多就行。茶也不分一次两次,反正一杯茶就是一天,喝得少的一天可能晚上都还觉得有点涩,喝得多的那天可能没到晚上就只有水的颜色了。也许是过程太随意的缘故,泡出来的茶只有我一个人喝,也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好喝。

岳父每次看见我经常泡茶的时候,脸上都要带着淡淡的微笑。刚开始时我不懂他为什么会笑我,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笑我。直到有一次,他又看见我在泡茶,而且放了一大把茶叶的时候,忍不住说了句:不会喝茶!

我也笑了,我终于知道他每次在我泡茶的时候的表情是什么意思了。当然,我的笑,带着一点尴尬。我的笑,也许也是为了隐藏一下当时的尴尬。

其实,我也看到过别人泡茶,专用的杯子,高级的茶叶,一定温度的开水,一次、二次、三次加水量的不同……我也听别人给我说过,茶叶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茶叶多了,会使泡出来的茶太涩,很多人都不喜欢喝,而且还非常浪费茶叶;茶叶少了,起不到作用,也就不称之为茶了……

但我却没有办法改掉这一“毛病”,每次泡茶的时候依然如故,我行我素。也许是很久很久就养成的习惯吧。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在我家附近的山上,有一种“支高茶”。春天来了,茶树开始长出新叶的时候,也到了我们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正是山上一种小孩儿们期盼了一年的被称作牛奶奶的野果成熟的时候。当然,山上还有鸟窝和各种鸟儿们产下的五颜六色的蛋,以及各种各样的野花……而我们上山的非常正当的理由,就是为家里割茶。每当太阳从东边亮出红红的脸蛋,小孩子们随便往肚里送几口饭后,就开始你叫我、我连他、成群结队的上山,进入我们欢乐的天堂。

玩过了大半天,却不敢忘记割上几把支高茶的新叶塞进背篓背回家,要不然,大人们的一顿打是免不了的,更重要的是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出去了!

山上采回来的嫩茶叶,和着他们依附的嫩枝条,被大人们用刀切成短截,放在锅里煮一定的时间后,倒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储存起来当成明年春天来临之前的茶叶。

支高茶不是现在的人们眼中的好茶。用它泡出来的茶水颜色略带红色,刚喝的时候有些苦涩,几分钟以后嘴里却似乎留下一股很淡很淡却很悠长的清香。支高茶最大的好处是不要钱,而且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的时候喝上一两盅,也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其实,在我们贫困的农村,茶的最大功能就是解渴),因此成为我们那里的常用品,用它来解渴,也用它来待客。每天清晨,烧上一大壶开水,随便丢进一大把茶叶,盖上茶壶盖,再过两三分钟,一大壶茶就泡好了。无论何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拾起茶壶旁边的杯子或是粗碗或是其他能乘茶水的东西,想喝就喝,要喝多少就喝多少,喝不完就倒掉。就这样,长时间的农村生活,使我早已习惯了支高茶的颜色,支高茶的苦涩,也习惯了对支高茶的“铺张浪费”。

进城生活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其实,有时候我也想学学城里人的喝茶方式,高雅些,“茶道”些,进而变成真正的城里人。但每当泡茶时,早已的习惯却刹不了车,凭着惯性冲入了现在的生活,让自己又变回了农村人。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闻到了农村老家那熟悉的支高茶的味道,涩涩的幽香,渗入了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喝茶的文章2:茶意人生

文/李笙清

喝茶,大抵与人的性情、年龄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小时候对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把在土窑上烧造出来的土茶壶上,上面还有一个弯弯的提手。那时,喝茶在我眼里只是为了解渴。

炎热的夏天里,母亲烧上一锅开水,舀进腹圆肚大的土茶壶里,抓几片褐黄色的大叶子丢进去,盖上茶盖,等茶凉下来后,就成了一家人解渴的茶水。大叶子茶也叫“三匹罐”,取一壶茶只需放进三匹茶叶之意,是一种没经过揉制的简单粗茶,采自村民自家的茶树,烘干就成,非常便宜,泡出来的茶水橙黄浓稠,极解渴。父亲每次下田忙碌回来,一进门,总是倒上满满一大碗茶水,随着喉结的蠕动,咕噜咕噜就喝下去了,末了还不忘咂咂嘴,那滋味简直就像在品味一种别样美味。

少时不知茶滋味。与茶的感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是在干渴时,一次次与茶亲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喝茶最惬意的感受,就是将茶缸悬得低低的,看着橙黄的茶水从壶嘴里倾倒下来时,那长长流动的水线,仿佛将我的少年时光,拉成乡村那条遥远的村路。

上大学时,同室好友林来自福建茶乡,每次从家乡返校,都要带来一些茶叶送给我,于是我对茶开始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也曾附庸风雅,去过学校附近的茶楼,但总进入不了那种品茗、悟道的忘我境界。

人到中年下了岗,几经周折,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周围都是一些与茶相伴的同事。工作之余,大家的话题大都与茶有关。双休日上同事家,主人拿出上好的茶叶、茶具,小小的茶杯,精致的紫砂壶,煮水烹茗,不一会儿茶香袅袅,馥郁盈室。主人似是茶道高手,侃侃而论茶艺之道,关于茶具、水质,什么样的温度适宜冲泡什么样的茶,娓娓道来,不厌其烦,如数家珍。

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一次,二次,这样的时间久了,我也知道了红茶、绿茶、花茶等茶之诸多门类,像西湖的龙井、武夷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安溪的铁观音,都细细品味过这茶中群芳。

一次旅游,在一茶庄,我买下一套紫砂茶具。回到家里,也试着煮水烹茗,学着别人的样儿品茶、观色、闻香、识味,让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都活跃起来,虽不能达到李商隐“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的那种飘逸之境,但在忙忙碌碌中能有片时静心品茗,陶冶性情,忘掉岁月中沉淀的一些琐碎烦恼,也可从中寻找到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淡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这样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其实人生亦如茶,从小到老,这一步步走来,无不与茶一样,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喝茶的文章3:喝茶的乐趣

文/刘小兵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形象地道出了茶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茶当成解渴生津、提神健脑的饮品。

我喝茶,图的是经济实惠,以中低档茶叶为主。遇上三五知己登门拜访,烧一壶热水,拿几个茶杯,杯里放几片茶叶,冲上沸水,知己们便在茶香弥漫中笑语喧哗起来。相同的境遇,共同的爱好,让彼此都觉得投缘,也没人去计较茶叶的高贵低廉,在乎的倒是有没有那种倾心畅谈的氛围。茶是大口地喝,话是敞开了说。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每天都能有时间和心境,与家人、朋友小坐,品一品香茗,道一道亲情、友情,岂不快哉!小小的茶叶,小巧的茶杯,淡淡的茶香,拉近了我与亲朋好友的心。哪怕是久居陋室,足不出户,只要有亲友来,那种清雅润朗的清香,立马会弥漫在心头,悠悠地升起一股温暖来。

后来,一个朋友升迁,坐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置办了一套高级茶具。我去看他,他拿出上好的铁观音来。杯子很小,由着性子喝,一两口就完了。可为了装斯文,我也不得不学着朋友样,抿一小口,放下来,说一会儿话,然后,接着抿。茶的确不错,可二十分钟不到,我就有些坐不住了,这不是我喜欢的喝茶方式,倒像是戴着面具在演话剧。如此饮酒般喝茶,对于我这个率性之人来说,无异于一句话掰成几句去说,还不能说白说透,弄得人云遮雾罩的。

一直以为,品茶的乐趣不在茶具的高低贵贱,不在茶叶的香醇浓疏,而在于茶友间是不是捧出了一颗真实而坦荡的心。与茶倾心,与友交心,如此,才算是领略了几分喝茶的乐趣。

喝茶的文章4:在成都喝茶

文/杨小云

在香烟缭绕的宝光寺南侧,无意间发现了一处不大的茶园。其时,暮色渐起,噪鸦归林,能摆四五十张桌子的茶园已茶客寥寥。我们便拣了一处茶座坐将下来。

上茶!

话音刚落,一僧人托一大盘,盘里置放四个三件套:茶船、茶杯、茶盖,徐徐走来。僧人将四个三件套分置四人面前,然后逐一打开茶盖。旋即,一把长嘴紫铜壶远远地将滚烫的沸水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注入茶杯,竟滴毫不洒。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沸水一冲,那淡淡的茉莉花便香飘四溢了。

想起明朝人陆树声的“茶道”: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

又记起周作人的“喝茶”:喝茶当于纸窗瓦屋下,邀二三好友共饮,可抵十年风尘……

此时与几位老年朋友,品茗于宝光寺半露天回廊式茶园,茶虽是一般的茉莉花茶,却周身通泰。想必,那茶是蕴含了禅意的。也许,这正是陆树声先生之茶道的意境了。

川人喜欢茉莉花茶,是因其清香沁人、香味恒久,非六七杯不能泡白。所以,许久以来,它一直是大多川人的常饮。除此,重庆沱茶、峨眉毛尖,也很得川人喜爱。川人喝茶与我们陕人不大相同。陕人喝茶,一般是与熟人、朋友共饮,与生人是不搭界的。川人喝茶,只要共处一桌,皆可纵论天下,或滔滔宏论,或涓涓心语,都侃得非常投入。川人喝茶实是为了一叙衷怀的,所以,茶座茶馆茶园茶庄,在成都的数量是非常了得的。街角、公园、广场、寺院皆有“茶”,且都人声鼎沸、人满为患。茶馆里,聊天、说书、唱川剧的,修脚、掏耳、打瞌睡的,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说到底,川人的喝茶,是对生活的审美和享受。它精神上的高雅和形式上的大众化、平民化,使它得以长兴不衰。但若探及它的源头,恐怕还脱不开位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千百年来,都江堰不舍昼夜的湍湍激流,灌溉和滋润了广袤的成都平原。因是自流灌溉,农民们春天插秧,直到秋收,田间劳动仅需施肥除草,这就“培育”了大量“闲人”。加上川地自产的大量茶叶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阻隔难以外运,于是,喝茶之风遂起。

喝了一壶茶,从僧人那里得了一通关于川茶的知识,是为幸事。

茶毕,结账。按西安的行情,应付一笔不菲的茶资。想不到僧人说:“只需8元。”听了这话,朋友笑了:“8元就请了一回客,沾光了。”

于是我悟:平常人喝平常茶得平常乐,是为川茶。

喝茶的文章5:茶中禅思

文/浅水

喝茶的习惯如何起始的,我已不复记忆,约莫是知道喝茶更健康之后的事了,它所含的儿茶素,据说有抗氧化、防癌、除臭、降低胆固醇的效用,咖啡因则可提神利尿,氟能预防蛀牙,维生素C与E也有抗氧化与预防癌症发生的效果,这么好的茶,怎可不喝,不过,茶师可有叮嘱,饮量要少。一杯是品,二杯是解渴,三杯是驴。环境要幽,陆游有诗云,松根偃蹇支琴石,岩窦潺湲洗药泉,这种环境饮茶别有况味,饮者要少,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便是此意。

陆羽的《茶经》一度被我奉成宝典,他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关于神农氏发现茶树的传说有二,一是神农尝百药,身中七十二,正当口干舌燥,五内欲焚时,忽见几片叶子落于眼前,拾起入口咀嚼,汁甘苦涩,气味芬芳,解其毒。另一说是,神农煮水,刚好有几片叶子落入,水色微黄,其味苦中带涩,喝入生津解渴,提神醒脑,神农以经验判断,一定是药。

茶由药转成饮品,大约汉朝,但仅限于皇室,并非人人可饮,王褒所谓的“客来烹茶”的风气估计尚未流行,魏晋之后,茶才成为平民饮。唐朝饮茶风最盛,寒夜客来茶当酒便是这时候的流风,文人开始嗜茶,谢安、左思等人,似乎都爱品茗,色、香、味兼备才是好茶,很有禅的风格,论禅之风,于是开启。

卢仝嗜茶如命,他的七碗茶诗一直被后来的品茗者传颂——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污,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发。五碗肌肤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日本茶道透着浓浓唐风,宋代时的日本荣西禅师,习成归国,写成《吃茶养生法》,成了日本茶道的始祖,他曾在书中说道:“茶是养生的仙药,延年益寿的妙方”。

日本把中国茶道发扬光大,比方说,在十四世纪时,由武士为中心举行茶会,室室町时代还有茶浴文化,十六世纪后的茶道便已很普及了。

宋代,基本上是茶发扬光大的年代,茶游戏应运而生,主要有《斗茶》与《茶百戏》两种。这与宋明理学的清谈有关,边说边谈,茶便成了圣品,很多文人都是品茗行家,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黄庭坚、蔡君谟……都有礼赞茶的诗句,其中君谟与东坡的斗茶便是一绝,司马光与东坡的墨茶之辨,也是佳话。

苏轼有诗云:“细雨足时茶户喜。”意指细雨霏时种出来的茶便是好茶。罗廪的《茶解·煮茶》中说:“上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未易与俗人言。”

文人与茶,茶与禅,禅与净心,环环扣着,一饮便上了瘾,落入文征明的《烹茶图》与沈周的《品茗图》之中了,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饮进紫藤卢的自由主义氛围里,闲坐其中,幽幽想着三十年代学术论战,吮吸一下大师的气息。

茶,真的不止是茶,而是文化与生活品味,我大约已到了“一日不可无它,一日无它则病矣”的地步,倒非嗜喝成瘾呀,而是它给了我一个澄明的清晨,人文的味儿,澈悟的反思,在火候、烹点、秤量、汤候、瓯注、饮啜、荡涤、论客、茶所、洗茶之间,流转成夏日晨光浪漫。

泡茶讲究用水,《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其江水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陆羽的说法真的很科学,山水就是山泉水,在他眼中是泡茶的上上之选,井水便等而下之了,他还说,取水该远离住宅区,这一点我可有经验,即使溯溪一事,我们也依此法选择,何况是用来饮泡。

雪融之后的水,谓之天泉,取来泡茶听说也是上选,诗人陆游有诗云:“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煮,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水的好坏直接关系茶的味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嗜饮乌龙,喝来清清爽爽,用八十度的水,泡上三十秒,正是好浓度,让儿茶素缓缓入喉,滑成一种美妙的甘酵,强身的方剂。不发酵的绿茶,如龙井、碧罗春、玉露茶,也有一番风味。

听说真正的好茶,香气逼人,可是洒了太多农药则是我担心的,好茶的确难寻,很幸运的,让我找着有机茶,一饮成瘾。

日本的绿茶家波多野公介先生说道:“茶是需要慢条斯理,而且耐心等待,才可获得的东西,隽永香酵的茶香,也是由此而生的。”

茶是禅,禅是茶,茶原来有禅思,我常手握一杯茶,在书房中思禅。

喝茶的文章6:茶壶

文/郭德诚

我喜欢喝茶,喝茶讲究水,水离不开壶。《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城市都用自来水,不分上中下,只能勤洗壶中的水垢了。

我早先用铝壶喝茶时,感觉比铁壶好多了,传热快,省时间。但时间一长,壶底还是会积一层厚厚的水垢,清理起来非常麻烦。白花花的水垢硬得很,砸得轻了,它不掉,砸得重了,怕伤壶。后来,在朋友那学了一招:把壶放在火上干烧,待壶底呈暗红色,突然放置水中,热冷相激,可除水垢。此法果然灵验,但这是技术活,很难拿捏分寸。

沏茶,讲究水温。《茶经》云:“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老矣。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边电视正看在兴头上,那边已腾波鼓浪。后来,我买了一把带哨子的壶,水开,哨响,跟拉警报似的。虽有效避免了三沸,但要掌握水位,恰到好处才行。

咖啡壶的出现,使我的壶从铝制品变成了不锈钢,也完成了放置地点由厨房到客厅的华丽转变。壶在客厅,品茶、看电视,两不耽搁。一瓶“水垢清洗液”,滴上几滴,用水一冲,壶底,亮堂堂的,照得见人脸。

现在,我又换了一把新壶。壶身透明,状如南瓜,内有水位线。进水处,装有过滤芯,底部是操作盘。乍一看,像是长在地里的南瓜。电子操作屏上,温度、时间,可以任意设置。一沸88℃,二沸93℃,根据喜好,一键搞定。

“茶圣”陆羽特别推崇银壶。《茶经》载:烧水的“釜”,“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至洁,自然是指没有水垢了,但银太贵,用不起。在那时,温度可以用“三沸”控制,传热效能可以暂不考虑,但水垢问题,从陆羽算起,也纠结了1000多年了。如今,在我的这把壶里,只需换一滤芯,便一垢不染,不是银壶,胜似银壶。

壶,伴随着柴米油盐酱醋,一路走来一路变化,它的变迁,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升华!

喝茶的文章7:喝茶

文/周天红

一整个下午,父亲都坐在那张老篁竹椅子上喝茶。

父亲半眯着眼睛,把真个身子都放进老篁竹椅子里。父亲每动一下,老篁竹椅子就叽嘎着响几声。父亲在老篁竹椅子里躺舒服了,就支起身来,端起旁边的茶壶,对着茶壶嘴巴猛扎巴一大口茶,然后再把嘴唇扎巴着动了两下。父亲喝上三两口茶,又把身子放进老篁竹椅子里,再眯着眼,半睡半醒地躺着,那可真是神仙日子啊。

父亲上午不喝茶。父亲喜欢大清晨起来,屋里屋外,坡上坡下,田边地里地忙活着。忙了大半天,累了,吃过午饭,喝上一个下午的茶,舒缓一下身子骨,或是计划着明天的活儿以及整个季节的栽种与收成。

那茶壶是紫砂材质,口大肚圆,整个就一拳头那么大。茶壶是有些来历的。那年,父亲沿着门前的磨刀溪放着竹排上永宁河再出长江口,顺着长江口下川东时,在川东的一个小县城里买的。父亲买了那茶壶,茶壶就再没离开过父亲。出门走亲戚时带着,上坡干农活时带着,就是去后山李二爷那里买猪儿时也带着。壶不离人,人不离壶。

父亲更多的时候是在那把老篁竹椅子上与茶壶对话。老篁竹椅子就摆放在院子里的晒坝边。晒坝边是一棵大黄葛树,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那黄葛树,像一把大伞照着一座老屋的时光。黄葛树下是一条青石板古道,上通洞子场,下走观音沱,每天人来人往的,可不少哟。父亲不管人多人少,他就在那棵黄葛树下喝自己的茶。

父亲喝茶,那是很有些讲究的。父亲不喝“明前茶”,就是清明前采摘的茶叶。父亲说,那家伙,茶叶太嫩了,泡不上过三两开水,就没味儿没劲儿了,不安逸。父亲就爱喝用较老点的茶叶泡的茶。那茶呢,要采自黄葛坡上自己家里种的。黄葛坡可是个产茶的好地方哟,山高地肥,成天云雾绕绕的,像仙境一般。黄葛坡的茶叶,全是纯天然的,有时随手摘两张生茶叶放在嘴里嚼嚼,回着甜味儿呢。

春暖花开时节,父亲把茶叶采了,连夜连晚制作成手功茶,一大挑一大挑地挑到观音沱,该卖的卖了,该送人的送了,每年总要留上一大口袋茶叶,自己喝。父亲对喝茶很有些研究。泡茶的水呢,不能烧到冒着泡地开,刚开锅就行了。父亲把泡茶的开水放在一个保温瓶里,把茶叶放进茶壶,先倒上一小点,能把茶叶发湿就行。父亲先把茶叶发湿一会儿,再把水倒干净,打开保温瓶冲得茶叶团团转,赶紧盖上茶壶。等过上个三五分钟,茶就泡好了就能喝了。

其实,父亲更喜欢上观音沱王二娘的茶馆里喝茶。

观音沱是一个老场镇子。从那些场镇子上的青石板来看,不少于百年老镇。观音沱位于两条小溪沟的交汇处。两条小溪交汇成了一条河,早年,那可是个水陆码头,热闹着呢。山里人往外运猪卖牛、卖竹片卖山货,尤其是卖村子里的主要特产茶叶,都得从观音沱走。出了观音沱,才能顺水顺风地到达县城以及更远的地方。观音沱聚集了不少的人气。观音沱也聚集了不少的茶馆和茶客。

观音沱农历三六九逢场。每到逢场天,父亲就早早起来,走上过十里的山路,去观音沱王二娘的茶馆喝茶。

王二娘的茶馆可是观音沱的一张牌子。正对着水陆码头的大石台阶上,风水好,视线开阔,人客来往兴旺。关键是王二娘的脾气好,人进人出,成天都是一张笑脸。有钱喝茶,无钱的或没带钱的,找口茶水喝,王二娘是二话不说,提起茶壶就给你倒上个一碗两碗,让你喝泡了解渴了才走。

父亲走进王二娘的茶馆,要上些茶叶和一壶开水,拿出自己的紫砂茶壶,泡上。父亲爱找茶馆角落的一张小方桌坐下,一个人喝着自己的茶,放着耳朵听其他的茶客山南海北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地神吹鬼吹着那些见过的和没见过的故事和传说。父亲听着听着,听到高兴处,拿起紫砂茶壶对着嘴儿就猛扎巴一口,安逸,来劲儿啊。茶馆里成天上演着生活的百态,谈生意谈买卖的,谈婚姻谈说媒的,谈张家长李家短的,还有小两口闹矛盾找人说和的,来来往往杂七杂八的人,多得很。进了茶馆,喝上一杯茶,说说家常事儿,山里人的日子就轻松就放心就过得踏实了,那些闹心的烦心的过不去的日子一转眼都能过去了。

多年以后,每次想起父亲喝茶的场景,我都心生感叹。我不知道,父亲喝的是茶呢,还是在细细品味自己的人生与得失?

喝茶的文章8:品茶亦如品人生

文/冰山雪峰

喜欢喝茶、饮茶,却从未对茶有过更深层次的考究,平日里只是把它当着解渴时的一分享受和满足而已。偶然间打开百度,竟然发现茶的流传之广,茶道的深奥,茶文化的精髓,并非我这一介凡夫俗子所能深蕴的。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国的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春天,属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属热,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此时宜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

秋天,属凉,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此时宜喝清茶,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

冬天,属寒,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此时宜饮红茶。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

也许是工作的习惯,也许是吸烟的缘故,我出门、上班永不离手的就是夹包和水杯。夹包自有它的用途,里面无外乎各种证件,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民币。水杯也好解释,那就是我一会也离不开水,只要一会儿不喝水,就会有一种饥渴难耐的感觉,因此,必须时时喝水。

说起喝水,我自称自己是个大水包,如果一个小时不喝水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在我的眼中,这小小的水杯最大的用场就是为了解渴。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白水我愿意喝,更愿意喝茶水,尤其钟爱绿茶。虽然我喝茶没什么特别的讲究,也很随意,但是每每就着杯子小啜一口,经过舌尖的品味,好茶赖茶马上就能分辨清楚,而且还特喜欢饮浓茶,越苦越过瘾,愈浓愈开心。我喝茶从不讲究茶具,弄个保温杯子,里面放上很多茶叶,不管是坐在办公室还是驱车行驶在外,不管是饭前还是饭后,总是在不停地喝,待到茶叶失去了原有的茶味,便会添上新茶继续。曾记得《红楼梦》里妙玉奚落宝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了,你喝这一大海(其实是个很小很小的杯器),算什么?”说得黛玉宝钗偷偷地笑,老汉我是汗颜之后真觉得无颜。茶这东西原是这等金贵玩意儿,我岂不太糟蹋它了!正如猪八戒吃人参果,食不知味,进肚即可。

关于茶,文人墨客多有褒奖,不说茶的真实味道,就算看描写茶叶的文字也实在很醉人。如:杜甫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魏野“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灵一有“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梅尧臣有“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曹邺有“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刘禹锡有“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等等名诗佳赋不胜枚举。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七碗茶写得挥洒自如,妙趣横生,别开生面,意蕴丰含,不仅写出了茶味,更道出了人生真味。

在茶的世界里,绿茶、红茶、花茶、普洱茶各有千秋,看看那些富豪和贵妇们喝的成千上万元的上等好茶,想想也感觉有极品贵气了。我爱绿茶,喝之能嗅到春天萋萋芳草的气息,看那一点点嫩绿在杯中舒展,满口生津。喝下,微苦中清爽甘甜,为此就会一口接一口地喝着,口渴时就会迫不及待地牛饮着。茶确实是个好东西,既很好喝,又能解渴生津,我贪恋它的滋味,迷恋它的香气,更割舍不下它带给我的无穷乐趣。

小有闲暇时,我也会去光顾茶社,每次店主会给我表演茶艺,还会讲茶经,什么茶用什么水,什么器具什么火候什么程序……还和泡茶的天时地利乃至泡茶人的什么心情有关,也许每一点点细微的差别都会对茶味造成影响,但我总不能为了喝到一口好茶先渴个半死,退一万步,先喝够了水再泡茶,恐怕泡完也不想喝了,因为不再需要。再讲到茶入口,什么先苦再涩后味甘,或者有的茶味道与之正相反……我知道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茶文化的结晶,我知道这才是对茶真正的了解和敬重。然而,我竟然没有兴趣听这种絮絮叨叨的讲解,正像小和尚听不进老和尚念经,我喜欢喝茶,不是因为茶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喜欢它,更不是因为它的光环。一同学送我一桶龙井,我如获至宝,先喝好的后喝次的,不到半个月,半斤茶叶就没了。

事后遇到同学闲聊中说起此事,同学惊诧莫名,瞪着眼睛问我是不是在吃茶,我说每次都是没有了茶味才倒掉,好喝的茶真的让人回味无穷。一直喝茶,喝到今天也全然不去探寻它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可以说对茶文化一无所知,茶若有灵,不知道会不会怪我?

每天离不开茶,每天以茶为伴,我却只知道茶味的清香,却只知道茶能解渴,是不是真点亵渎了茶之神灵?如此执迷于茶却对茶道一知半解,真好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我活了半世,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喜欢喝茶,纯粹就是喜欢茶的本身,就像喜欢某个人,没有理由,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

经过一天的忙忙碌碌之后,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就喜欢在寂静的深夜,独处一室,泡一杯清淡的绿茶,在滚沸的水中看着小小的叶片慢慢舒展,上下翻飞,将自然的精髓袅袅释放,在氤氲的气息中感受丝丝缕缕的暖意,斜倚在躺椅上,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美文华章,与作者进行一场隔屏的心灵对话,在文字中进行精神上的沟通,意念上的融洽。一杯茶,一盏灯,一篇文,一份小小的满足,为此,便会将白日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暂时忘却,在惬意中享受品茶阅文的乐趣。

茶喝得久了,便慢慢在喝茶中有所感悟,其实,品茶亦如品人生。时间就像条潺潺流动的小溪,缓慢却持久地冲刷打磨着年少浮躁的心。人生中,唯有经历过暴风骤雨的洗礼之后,方知归于平淡才是人生的真谛。而在心灵趋于平淡之时,便会爱上茶,于是就慢慢坐下来品茶。每天我都会泡许多杯茶,在繁忙工作间隙偷点时间,轻捧浅啜。茶微微入口时润了胃,也润了心,那颗已被时间磨得圆润而略显沧桑的心,在苦涩芳香的茶水的浸泡下,便也忽然开朗起来。

慧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想品茶也是如此吧,未必要好水好茶,未必非得有好的茶具,未必非要深蕴茶道,品茶,关键是要有一颗带着欣赏而又平静自然的心。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一切的不如意终会过去,不如将心放下,慢慢浅啜慢饮。

有时在喝茶时,便也会发出无限的感慨来,人这一辈子就如茶叶在杯子里浮沉的起初一般无二。初尝时是润泽后的温柔,并带有一丝苦涩的滋味,细酌后便有甘甜的回味,更有着几分清新的感受。品味人生,如同品茶。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茶义的诠释也不尽然。品茶品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清风……

不同的茶,源于产地的不同,便会有着不同的质地。泡茶的器皿不同,泡出的茶的口味也不同,溢出的茶香也不尽相同,便犹如人之爱心、虚心、清心、诚心、信心、专心、耐心、宽心这八种心性,蕴含着人之一生的哲理。人生就宛如一杯浓茶:端起杯来,有一轮旭日,有一弯新月,有满天的繁星,其全部都氤氲在茶香里,驻足在杯子中。抿一口,摊在舌尖上细细品味,仿佛满口都是太阳味儿、月亮味儿、星星味儿!

人生之旅既漫长而又短暂,人生之旅更像是一杯茶,把真诚与执着挥洒在人生路上,浸泡进人生这杯茶里,那苦涩何尝不是满口的清香呢?

天有阴晴圆缺,那是月的轮回;人有悲欢离合,那是人生的纠葛。既然要在现实中生活,那我们就无法拒绝人生的苦涩,既然要让生活多姿多彩,那我们就必须拥抱那份执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生如舞台”.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人会表演着各式各样的节目,有的精彩纷呈,有的黯然失色;有的掌声雷动,有的掌声稀疏;有的轰轰烈烈,有的暗淡无光;有的……

人生如同独酌一杯浓浓的、酽酽的茶,苦涩甘甜氤氲其中,其意味深长而又悠远……

喝茶的文章9:茶语

爱上喝茶,源于那次的西湖之行。

初到西湖,是个秋雨渐渐的雨夜,友人约我去西湖边的茶室里品茗。虽然在网络上早已是熟悉的朋友,但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相对而坐,没有沉默。我们的语言如连绵不绝的雨滴。窗外的氤氲;杯中的茶升腾着一楼温暖的香,轻袅而空明轻灵,不知不觉中醉了。我不知道是西湖醉了我,还是茶醉了我……

起身,泡一杯淡淡的绿茶。洁净澄透的杯子放入几芽碧嫩,向杯中缓缓倒入沸腾的水,叶片顿时在水中挣扎浮沉,交融晕染。水由澄澈渐渐变成了碧绿,茶由干枯渐渐舒展丰润,终至相互浸透,结为一体。望着杯中的茶,心随之生出一片绿意来。

在绿绿的水中投入几粒枸杞或几颗红枣,看红绿相映,犹如春天里的红花绿叶,越发的让人渴望探其美妙。轻呷一口,淡淡的苦中有柔柔的甜,仔细品味,便品出甘苦交叠的人生。

老公却不怎么喜欢茶,他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才是人生的一大温馨幸事,我佩服饮酒男子的坦率,却不想去品尝那“玉液琼浆”。酒终归是浓烈的,若是女人酒后失态,总归是件糗辣。所以,我更醉心于饮茶。茶不会使人丧失理智,茶是优雅的、知性的。

喜欢喝茶的人,多有一种唯美情结,而品茶的人将茶上升到“道”的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中有道,道在茶叶中。“无欲以观其妙”,方能得茶之妙味。

阳光暖媚或细雨流光的下午,约三五知己,选静静的一隅,围于小小的桌旁,推却凡事纷扰,漫谈闲情,如野鹤闲云般无忧无虑,谈笑间尽情享受古人那“竹雨松风琴韵,烟茶语月书声”的闲情雅致。

然而,喝茶与品茶显然是不同的,就算例慢高洁如黛玉,在茶道上也被妙玉讥为俗人。

我爱茶,只是一种莫名的浪漫情愫罢了,不为茶道,只为一份平和与从容。

其实茶就是茶,它是一种寄托的载体,赋予它灵性,它就是日月精华;赋予经生活内容,它就是一种商品。

杯中的茶叶恢复了原有的生机,一楼清香弥漫开来,像极了我氤氲的思绪……

喝茶的文章10:人生不过“两道茶”

文/冯海鹏

和朋友喝茶。

地点在朋友的私人花园里,花园是他精心打造的。一棵老树,光影斑驳,阳光的丝线从叶间欢悦而下,在树下的茶台上跳跃。几株花儿点缀,几声鸟儿啼鸣,茶台不大,茶具也很简朴。几冲几泡之间,茶水已经由醇香变得寡淡,但依然有味儿。我和朋友,两人,时而沉默,时而言欢,如此,就度过了一个下午。

这些时光是相当美好的,无求无欲,安静恬适。或许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境界吧。正是如此,朋友用尽积蓄,打造了这样一个可以盛下一段段宁静时光的小园。每个人也不过如此,如今,茶台似乎变成了必需品,好多人,找来树桩,找人加工,或者自己打磨,精心制作一个茶台,或素然或古朴,或巧妙或气派,我总以为,这绝对不能理解为附庸风雅,显摆装格调。而是,每个人心中都在憧憬构筑一个精神家园。忙碌之后,坐在茶台边,沏上一杯清茶,慢慢的咂摸,沉浸在慢下来的时光里,享受一段优雅和惬意。

这样的时光,滋润着生活,浸润着灵魂。可以思考,可以空白,可以做梦,也可以悲伤,但这些时光是属于自己的。

工作忙碌,交际应酬,漂泊四海,为亲人朋友,为儿女家庭,身疲心累。于是,我们渴望有这样一段时光,放空一切,一切归零。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茶”,是物质的。

琴棋书画诗酒茶。这里的“茶”,是精神的。

生活无非“两道茶”,酱醋茶是为了诗酒茶,诗酒茶又滋润着酱醋茶。这两道“茶”不可或缺,无法分离。这样,生活才有了滋味,酱醋茶的奔波,诗酒茶的惬意,忙碌和悠闲,物质和精神,水乳交融,此起彼伏,人生就有了亮丽的风景,不至于单调,不至于乏味。

想到这些,我和朋友的茶也喝得差不多了,我和他交流这些感想,朋友放下茶杯,对我一笑,深以为然。

做人不光有“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的浪漫,也有“梦中与云下棋子,眼前尽是劳碌人”的无奈。人生,正如这两道茶。

喝茶的文章11:喝茶

文/潇湘

喝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想这个“水” 就是茶水吧。

古今中外的茶道很有学问。

近日读张岱《日铸茶》:

日铸者,赵王铸剑之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声。欧阳修说“两浙之茶,日铸笫一”, 王龟龄曰“龙山端草,日铸雪芽”。

扚、掐、挪、扇、炒,焙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沦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两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侯其冷,以旋滚汤衡泻之,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自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司香涛并泻也。…… 色、香、味跃然纸上,令人神往。

这是古代文人那种品茶的名泉煮名茗的情趣。

中国是茶文化的祖国,茶文化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的一株奇葩。

过去,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

笫一发现利用它的是神农氏,笫一个系统总结茶学的茶神唐朝的陆羽。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清茶一盂,淡淡的,盈盈的,绿绿的,饮之有荒野之气息扑鼻……

青梅煮酒论英雄,粗茶淡饭过的是平民的日子。

笫一次喝茶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十多年前,盛夏的一天下午,和一群羊坐在厢式货车里,使人室息的羊的骚味,好不容易在全州下了车,己是深更半夜,再也没有去龙水镇的车子

了,我们便赶着羊群走了三十多里路,到了主人家,大家都疲惫不堪,主人叫醒他的妻子。在屋中央用一个铁支架,支起一只铁锅,把茶叶、生姜、和盐一起在铁锅里烘焙,小屋里闪烁着跳动的火苗,空气里弥了茶叶和生姜的芳香。然后慢慢氽入水,煮沸之后,七、八个人每人一大碗。拿出炒好的瓜子和花生给我们吃。

茶水喝进肚,饥渴顿时冰然消释,心里泛起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我一问,他们说这是全州有名的望乡姜茶。

茶可以喝,百利而无一害,茶是平民交往的饮料,古代驿路上的茶亭,一杯热茶,给游子荡妇一种温馨的回家的感觉。

后来又去了夜郎古国,感受那种喝茶的热情与粗犷,古老的贵州仍然贫瘠和落后。但是,他们每家每户都保持喝茶的习惯。在乡场上随处可见用麻袋装着茶叶,和煮茶用的织金沙壶和铝茶壶。

无论你到那家去做客,他们首先会把装有茶叶的铝壶戓沙壶放在捅过煤灰的通红的火炉上,给你敬烟,倒上半杯苞谷酒,乌蒙山的天气,在夏天都很凉爽,六盘水市有“中国凉都” 之称,是中国十大避暑圣地。当地出产煤炭,几乎每家每户都烧煤炭,富裕的烧织金、纳雍的无烟煤,一般人家烧本地产的烟煤,用的是钢板做的桌炉,把做好的莱放在炉桌上,慢慢地喝茶饮酒,聊天,菜始终都是热乎乎的。使人感到温暧和惬意。穷的人家烧洗煤厂的泥煤,用红泥或黄泥筑一个小炉。茶壶也放在炉上,浓烟立即弥满小木屋。大家都围坐火炉旁边,边喝茶边聊天,一壶唱喝完了,又去再煮一壶…

巴蜀成都,大街小巷都是茶楼馆舍,成都气候湿润温暖,成都人懂得休闲和享受。从人民路到天府广场,走累了,便走进茶馆,花十元钱喝一杯茶,看看书,看看电视,不慌不忙,到了傍晚,再要了十五元的饭莱,吃了饭,再喝一杯茶,才去火车站坐十一点开往衡阳的火车。成都人生活得巴适,因为成都平原就是一个偌大的茶杯杯底,四周都围着大山,岷江水从都江堰缓缓注入杯中,滋润成都平原的广葇的沃野。

三年前,我来到庙冲,原来几百亩茶园己经荒芜,房东是在茶叶场工作十多年的制茶师傅,每年仍然都要去采摘清明茶自己加工,我也去呆摘茶叶,茶树被火烧了好几次,茶园己经杂草丛生。我摘了二个多小时,还不到三斤湿茶叶。而房东掐了十多斤。晚上,房东把湿茶叶放在铁锅里焖蒸一下,再摊在簸箕里凉一下,再用手用力搓揉出绿色的茶汁,再摊在铁锅里慢慢焙干,清香扑鼻的云雾绿茶就这样制成了。这是正宗天然绿色有机食品,五十元一斤,我买了两斤,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这样的云雾茶。

喝茶,寒冷时使你感到温暖;懦弱时使你勇敢;酷热时使你感到清洌;疲倦时能使你振作。

喝茶的文章12:爱上喝茶

文/杨红玲

本不爱喝茶,但近日爱上喝茶,得益于自己网购了一套功夫茶海。

有年中秋节,朋友拿来一盒月饼,非常好吃。吃完月饼,发现下边还有一层,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套茶具,四只玲珑茶碗,一只小巧茶壶,霎时惊喜,心里默默感谢这位朋友。

茶具是冰花瓷的,玉色,上边的花纹呈现出雪花形状,恰如其名,冰花的样子。冰花瓷的晶花据说是在煅烧过程中自然绽放,因而形态万千而无雷同,有的看似漫天飘雪,又似湖里荡开的涟漪;有的恰似严冬不倒的青松,又似春天满山盛开的鲜花,给人丰富的遐想。

以前,在老宅居住时,我没有把茶壶、茶杯拿出来。去年国庆节搬到新居,小区内树木苍翠葱郁,房子按中式风格装修,书房、卧室置办了桌椅,桌子上感觉少了东西。于是想起冰花瓷茶杯、茶壶,拿出来摆上。看久了,觉得还少一套功夫茶海。在市场看了几次,没有中意的,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便下单订购。不几日,快递送来,打开一看,真是让人高兴,比想象的还要好一些。赶紧将茶壶、茶杯、茶海合在一起。桌上恰好有父母从丽江旅游带回来的上好茶叶,烧水,泡茶,品香茗,感觉甚好,老公直夸我给家里办了件好事。

以前不喜喝茶,原因是睡眠质量不行。经常被灌输“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的观念,所以很少喝茶。咖啡也不太喝,因为听说有“咖啡会加速骨质疏松”的说法,这个年龄了,本身就骨质疏松,如果加速,岂不是骨折发生的几率就会高些,甚为担心。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带着自己的水杯,盛满了白开水。这个习惯也影响了我的家人,儿子、老公都喜欢喝白开水。

就像我初尝到喝茶的味道、体会到喝茶带来的美妙感觉一样,老公也欣欣然开始喝起茶来。周末闲下来的时候,老公会烧开水,把茶泡好,倒好,唤我一起品茶。第一泡,倒掉,算是洗茶;第二泡,端起来细细品着,觉着稍微有点苦,但弥漫着一股香气;等喝到第三泡,口内便有了甜甜的感觉;余下的便越来越淡了。喝茶使我体会到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里煮茶品茗的那种感觉。品茶如品人生,先苦后甜,最后归于平淡。

奇怪的是,爱上喝茶,却没有影响睡眠。才悟到,茶叶虽有醒脑作用,但于我来说,影响睡眠的是自身。调试好心情,把压力烦心事丢掉,才能保证睡得好,睡得香。而喝茶聊天,无疑是去烦减压的好方法之一。

感谢这套茶海,让我从此给茶正名,使我们从此爱上喝茶,享受喝茶的乐趣!

喝茶的文章13:紫阳喝茶

文/杨广虎

去紫阳是几年前的事了。每到安康,就有朋友撺掇去紫阳,说是紫阳如何如何美,茶如何如何香,姑娘如何如何漂亮。

当时,安康到紫阳的高速刚开始修。我们开着车,不顾夏季的炎热,一路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才到紫阳县城。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沿途都是不高的山,曲折蜿蜒,柳暗花明。和许多南方的县城一样,紫阳县也是临河而建,渐次而上,显得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如同山水画廊。县城不大,但很干净,人也不多,闲适安静,天高云淡,草木繁盛,属于乐居的小县城。

紫阳虽属陕西南部秦巴之地,但是明显有南方县城的味道。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紫阳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湘、皖、赣、豫、闽、粤各地来的移民后裔。居于汉水上游的紫阳,南北交会,水运发达,商贾云集,交易繁盛,过去肯定是繁华的码头。城中粉墙青瓦,石阶遍布。我喜欢这里的石板房,房顶一层一层的薄片石头,当地取之,太阳晒不透,阴雨淋不透,保温透风,冬暖夏凉,真是伟大人民智慧的发明!

一群男女喊着要去茶园买茶喝茶,县城茶馆不少,但我们还是步行到了离县城不远的一处石板房下,有一女子正在此卖茶。远处是汉江,房子后边是百亩茶园,郁郁葱葱,近在眼前。女的都不顾茶园道路狭窄,裙裾飞扬不时被茶树挂住,嘻嘻闹闹去了茶园。我们几个男人坐下了喝茶。女子大约二十三四,圆脸温润,双眼皮大眼,穿着黑白相间的小花土布短衣短裤,娇小玲珑,健康明朗,就是我们梦中的采茶姑娘形象。她微笑着,招呼我们坐下,用玻璃杯给我们泡茶。紫阳茶,因为层峦叠峰,云雾缭绕,气候适宜,土质疏松,矿物质丰富,有机质硒含量高,呈酸性和微酸性,早为贡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紫阳茶,泡在玻璃杯中,我们清晰可见茶叶鲜嫩、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女子说,紫阳茶,至少要品三次才能品出味道来,初品,会觉得味较淡,淡过之后,又有些小苦;再品,苦中含香,味极浓郁,放在舌上有点舍不得下咽,入肚之后,一股沁人的凉意油然而生,再品一次,茶味更是越来越香,丝丝缕缕绕鼻旋肺,让人越发回味无穷。

我们不懂品茶,只觉得越喝越香,回味悠长,香气醇厚,沁人心脾。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喝的是山里的溪水,甘甜可口。据说,茶的生长与水有关,泡茶更与水有关。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现在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在城里只能喝“死水”泡制的“死茶”了。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感官、化学、毒理学和细菌等四方面的内容。而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用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很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失。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另外,水中的含铅量达到0.2mg/kg时,茶叶变苦;镁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mg/kg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以上是网上的一段话,我且借用之。

且说这女子泡茶,没有高深理论,也不讲茶道,只让我们喝,啥时候喝个够啥时候结束。大家都喝得肚子滚圆滚圆,连上厕所,却不愿意走。女的从茶园回来调侃道,是被茶迷住,还是被茶女迷上?

女子一笑说,是茶,也是女。这茶和水,就如同山与河,伟岸和柔润于一体;也如同男人和女人,两情相悦,泡在一起才可甜甜蜜蜜。我和丈夫就是在紫阳的茶和水,清清爽爽,甘冽质朴,虽说不富有,但很美满,生有一个小孩子,快乐幸福。众人大笑,笑过之后,良思很久,都倾囊买茶,回去自己喝或者送人。只可惜,回来之后,不管用啥水,都没有紫阳的味道了。

女人们又说了,肯定是那个泡茶女子是个茶仙狐妖,你们的心啊在紫阳被她迷上,掏走了,魂也留在了紫阳。

老实说,三千里汉江,八百里任河萦绕的紫阳,令我神往;紫阳茶令我向往。“紫阳腰,汉阴脚,安康女子爱做作,要看水色下白河。”我心里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冲着“紫阳腰”去的,虽然没有看到,泡茶女子结实、敦厚、丰满、灵活的少妇之腰,可能就是美艳的“紫阳腰”吧?!紫阳县城美景宜人,紫阳茶清浊明心,健康长寿,“紫阳腰”作为辛勤劳动的美好尤物,也算与紫阳民歌一样让人在心底深深着迷吧。

喝茶的文章14:喝茶的最佳时间

文/申报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季节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帮您排出最佳的喝茶养生时间表。

早上9点一杯花茶。杨力建议,人一天喝3杯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早茶最宜选花茶,花茶经过二次加工,混合了鲜花的浓郁和新茶的清香,能够芳香醒脑,对一天精神都有提升作用。但要注意,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花茶适合用盖碗瓷杯冲泡,不强调赏茶,而讲究品香。可以用刚开不久的水冲泡,盖上盖闷泡一会儿后,揭开杯盖,可以闻到花茶的沁人芬芳,让人精神振奋。

下午1点一杯绿茶。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江用文表示,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因此,绿茶适合现泡现喝。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

晚上6点一杯红茶。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杨力表示,红茶最适合晚上喝,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影响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喝红茶,它温中驱寒,对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较有用。在泡茶方面,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另外,晚上8点后应尽量不再喝茶。

春夏季节多喝绿茶。除时间外,喝茶还讲究季节。杨力建议,绿茶在春夏喝最顺应时节,春天适合喝信阳毛尖和碧螺春,这两种绿茶都有生发作用,可以缓解春困;夏天喝绿茶能清热解毒、降低血脂。另外,热性体质的人也应多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凉。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时不宜喝绿茶,其丰富的茶多酚有收敛作用,会刺激肠胃,空腹情况下这种刺激更强。

秋天最该喝青茶。青茶,即乌龙茶,以铁观音、冻顶乌龙为代表。江用文告诉记者,乌龙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温,非常适合秋天饮用,可以兴奋神经,使人神清气爽。泡乌龙茶时,茶叶要多放,一般以10克为宜,约装满紫砂壶容积的一半。冲泡时水温以沸水为宜。乌龙茶可冲泡5-6次,时间可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冬天喝最适合。黑茶,尤其是熟普洱茶,茶性温和,冬天饮用最为合适。杨力说,冬天寒气重,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熟普洱可以生热暖胃。另外,普洱茶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的作用。用低热量的普洱茶,代替日常的甜饮料,可以控制热量摄入。冲泡黑茶可以用小茶碗或紫砂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营养成分充分溶出。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最后,杨力特别提醒,四类人不宜饮茶养生。第一是失眠人群;第二是心动过速的人;第三类是肾功能不好的人、肾衰患者;第四是孕妇,喝浓茶会造成胎动不安,甚至引起早产。另外,慢性病患者喝茶时要注意选淡茶。

针对不同的病症,杨力还推荐了几款养生茶:脸上起痘、舌尖红、牙痛、上火的人可以饮用清热的竹叶茶、银花茶、菊花茶;血脂高、血管堵塞的人可以选择活血化淤的山楂茶;糖尿病患者适合喝葛根玉竹茶来辅助降糖;心气弱、爱心慌的人群可以试试养心的桂圆茶;消化代谢弱的人适合饮用陈皮茶、大麦茶、糊米茶;寒气重、受寒、肚子疼的人可以喝一杯温中散寒的红糖姜茶;爱感冒、过敏的人喝灵芝茶可增强免疫力。

喝茶的文章15:喝茶

文/谢永帅

今晚注定成了不眼之夜,22点半左右想睡,可将近1小时过去,确毫无睡意,辗转反侧,脑子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想想反正睡不着,还是写点东西,也好久未写,不是不写,只是这段时间有点忙。

白天很早,在杭的几位好同学好朋友就约晚上去西湖边喝茶,许久未曾谋面,也许久未碰在一起聊天,大家都有点想聚一起畅所欲言。本来周一是休息时间,可下午安排了加班,把手头工作忙忙完,就迫不及待地去西湖边茶室,由于没车,从丁桥坐地铁到西湖到也快,等我到时,几位好同学都巳点了满满一桌吃的东西,每人一壶茶。

对于我这不擅饮酒的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了,养生。几位同学也是都有开车过来的,都秉着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酒的理念,边喝边聊天。白天在群里说一起喝茶,二师兄还说自己晚上有事可能去不了。被阿良说了句,二师兄你是这次聚会组织带头人,结课二师兄都不好意思拒绝了,来得挺早,哈时候二师兄也学会打太极了,可这太极打得也不像阿!这只不过是开个玩笑,二师兄是家里千金今年高考金榜题名有喜,所以比较忙。

还有个意外是阿汉兄弟出场感觉意外,原来阿汉兄弟的公子今年也是十年磨一剑,宝剑出鞘。孩子永远是父母亲的话题和希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大多是只有独苗,高级点的二胎。因为我们经历多兄弟姐妹的苦终,也深知我们父母为培养这么多孩子的辛酸,也应了那个年代生育计划,让我们没了多生的动力。根本原因也有经济条件之因素,所以我们放弃了很多,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每件事情存在都有着它的道理。

几位好同学好朋友在一起总是那么畅快淋漓,时间一瞬间就到分别的时候,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今日的分别也是它日再聚的前奏。不管聚与散,好兄弟之情永远像那浓浓的茶水之中,越喝越醇,越喝越好喝,永远真真切切,永远诚诚恳恳。

也不知道今晚怎样才睡得觉,一口气做了50个俯卧撑,感觉可以跟戈子PK一下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