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散文

请欣赏长江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长江的散文1:未名河

文/成仁明

跨越长江两岸,黄河水喂养的胃,现今正流淌着一条河流,没有名字的河水,欢畅的的河流。

现今我依畏着这样-条河流,倾诉相依,没有头绪,说不出是今生或后世的缘,现今正泛着无数的光,粼粼波光,旦古不变地流淌。

你记不记得曾经丢掉多少欢乐,现今已成为无数株水草,摇曳在时光的深处,等待着我们怀旧,一-捡拾,然后编织花环,送给亲朋挚友,然后把梦--植下,等待一场及时雨,生长得让我们心怀喜悦。

在时光的河床里,我们捡拾这些鹅卵般的石头,这些细细的沙子,沉默着并不代表没有故事,唱一支山歌,听听那山水的畅音,混浊的泪流满面?哭泣的嘶哑留给谁听?

记不清为何要写这么-条河流,我是不是专为风景而来,而又专为风景歌吟?

跋涉中披荆斩棘,汗流浃背,一条河流正成为源头的传说,在断章处别有意境。

大山纵横交错,水流弯弯曲曲,年年岁岁,故事中的韵味更因这方山水,在寻味处多了一些声音的婉转,才变得多情有味。

我们横跨千山,却最终属于长江的支系,在我们的内心源泉,化作无数甘露,汩汩流淌。成为不可缺少的意境。

成氏的族谱就是一部迁徙史,从北到南,从南至强展辗反侧,泪水的深处藏着渴盼,一些美好的词语成为经年的期盼,那些遍布的足迹足以写成一部厚重的章节,每一页都承载着太多的精彩。

一定是未名河让我们满怀期翼,一定是未名河水让我们放声歌唱,一定有过这样的情节,它让我们在伤痛中也学习舞蹈。未名河啊未名河,流了上千年的河水,现今依然清澈,我们一直依畏着它,说不出来有多么舒心。

长江的散文2:我的长江我的梦

文/鲍友明

说起长江,我就特别激动,特别自豪。我是大别山人,自小就没有见过长江。可是,13岁那年,因家里困难,我辍学应招到鄂城造船厂当了一名电焊工人。从此,我天天在长江边上班,在长江里游泳,喝着长江水长大。18岁那年,我被组织选调到江对面的黄冈军分区后勤部军械所当了一名军工。仍然在长江边上班,在长江里游泳,喝着长江水成长。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我对长江的感情与日俱增,越来越深厚。其间,我还两次参加了黄鄂两地联合组织的横渡长江活动。36岁那年,因父母年事已高,我怀揣报答父母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依依惜别曾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回到大别山老家。长江,成了我心中永远放不下的情结。

前些天,应友人邀约,我再次来到黄鄂两地,来到日思夜想的长江边。只见江堤已重新加宽加高,并用花岗岩石砌坡和护岸,大理石平台一直延伸到长江的尽头。由于长江两岸注重环保,浑浊的江水已渐变清澈,江边已整治一新,成了旅游景点。如今,岸边绿树成荫,花草飘香,虫鸣鸟欢,游人如织;江中渔帆点点,波浪滚滚,冬泳爱好者挥臂斩浪,垂钓者排坐江边。望着眼前的景象,我对友人说,谢谢你们把长江建设得这么美丽富饶。友人说,这里也有你们前辈的青春和汗水。我开心地笑了,那笑声发自心底、发自肺腑。

信步来到观音阁公园,我更为眼前的景致所陶醉。望着屹立于江水中的观音阁,我的思绪不觉回到40多年前。当年,这里是一个轮渡码头,每逢过年过节,或家中有大事,我都要在这里花上一毛五分钱,坐轮船到对岸的黄州长途汽车站搭车回山区老家。尔后,又坐船从黄州到这里,再沿着江边杂草丛生的小道,回到厂里。记得文革期间的一年,因武斗,轮渡停航,我们只好花高价坐渔民的小渔船过江。过江时,江面上时不时传来枪声,有一发子弹还从我们坐的渔船上方飞过。那枪声,那子弹的嗖嗖声,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心惊胆颤。如今好了!这里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到处飘香溢彩,到处一片祥和幸福的景象。

我真想永远停留在这里,永远与长江为伴,与江水相依。然而,我又得走了,又得离开这个刚刚见到又不得不分手的地方,回到大别山我的家中,回到那个让我牵挂的小城。

别了,长江!别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长江的散文3:寻梦西湖 凝望长江

文/北镇有木

北城琉璃月,苏堤柳岸,烟雨中是否看清许仙走过的断桥?静水中是否浣过西子的轻纱?她说,冠玉伫立江边,我却早已忘记。

南城柳絮雨,三峡星河,碧茫间是否还留得下谪仙乘过的孤帆?江尽处义山看到沉下的那颗晓星是否还在?他说,伊人在水一方,我竟未去留恋。

她轻掩面纱,仍遮不住肤如凝脂。她双目如墨玉,低眉间,温柔了岁月,蒸发了喧哗。她长发及腰,泻下了几世繁华。就连拂起她面纱的风,都舍不得离开,轻轻陪在她身旁。

他玉冠束发,面如淡玉,儒雅却不文弱,眉宇间甚至还奔放出一江不羁。他腰间佩玉,身姿挺拔,神武却不狂放,眼中甚至淌出一湖柔情。就连闯入他视野的星辰都不曾走过,默默追随在他身后。

她常问湖畔柳树,柔情至深是什么?是林深见鹿?还是海蓝见鲸?柳树摇头。是你,你早已把所有柔情煮成了茶。

他常问江边巨石,远方更远是什么?是西北偏北?还是东南更南?巨石摆手。是你,你早已把不及的远方焚成了香。

她喜吟清词丽句,逸远,不近烟火人家。婉约愁情在微启朱唇时发出柔软的光亮,飘零在未央的长夜中。

他好诵雄词佳句,奔放,直逼火树银花。雄奇瑰丽在微闭黑瞳时散出咄咄的气息,散落在萧瑟的秋风里。

她听闻,远方有男子,影有高山,雄才奔放,不羁旅途中,从未有人作陪。她轻笑,却也好奇,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喜爱远方的男子。

他听闻,远方有女子,目含流水,丽句婉约,冷清闺中,从来独处取乐。他微笑,却也纳闷,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满目柔情的女子。

她想有一个他一样的知己。

他也想有一个她一样的知己。

西湖,宛如蛾眉,相逢在山水间,原本淡然的心,却被吹起层层桃花浪,即便只是偶然,也会爱上一朵牡丹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

长江,惊才风逸,邂逅于骇浪中,原本寂寥的心,却被漫过阵阵桂花香,即便只是无意,也会聆听一指瑶琴的旋律,一味岁月的沉香。

思想如注,注如月,月如年。

潮涌起伏,伏如海,海如音。

游子曾说西湖,我只是你千万过客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留恋。今生,也愿做一个心性淡薄的雅士,锦时清简,情系山水,心若空明。

游子曾说长江,我只是你千万青丝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思绪。今世,也愿做一缕荡漾熏风的炊烟,苍老阑干,情牵烟波,梦归清寒。

思,乡愁如注。悔,暗香无路。

西湖说,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长江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西湖说,我的泪,打湿了你的衣襟,你的容颜,若诗若水,君为之倾倒。

长江说,你的泪,浸透了我的初心,你的回眸,如梦如幻,卿为之驻留。

西湖说,你是我生命的一抹幽蓝,是忧郁,是凄美,是迷离。

长江说,你是我生命的一叶轻舟,亦飘零,亦相伴,亦执念。

西湖说,你我相隔沧山泱水。

长江说,我守你到白驹停蹄。

长江的散文4:中华情

文/浮生半日凉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千百年来沉淀岀中华的品格,千百年来浸润出中华的情愫,千百年来,奔流不息,铸就了中华魂!

于是,在塞北逡裂的土地上,在华北广袤的原野上,在江南旖旎的水乡上,歌声响起,琴声响起,笛声响起,便交织出唯美的乐谱,便编织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梦,便浅吟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情!

之后便是沉寂,酣睡。当拂晓临近,当黎明临近,当旭日临近,随着一声清脆的鸡鸣,短暂的寂静终于被打碎,于是中华的四野开始长鸣,压抑了千年的神话开始谱写。于是中华的大地震颤了,滚滚的长江开始怒吼了,滔滔的黄河开始咆哮了!中华,惊醒了!

苍穹大漠,朔风征蓬,瀚海阑干,断壁残垣,塞北啊,血染的风采!

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曾经有过吹角连营;这里曾经流有思人泪,曾经淌下征人血。这里,萧瑟了多少慌冢,沉寂了多少孤魂;这里,倾吐了多少哀怨,哭诉了多少忧伤。风飞沙,吹断了多少西部杨柳,黯淡了多少刀光剑影,割断了多少爱恨情愁,掩埋了多少苦楚辛酸。呼啸过了,呜咽过了,落日的昏黄就此凝固住了,喷薄的晚霞也染出了天边的凄美。大漠开始了哭泣。寒风猎猎,黄沙漫漫,压抑了千年的愁绪开始汹涌,呜咽起来,便昏了天,便暗了地,便吞噬了一切,只留下了你,千年孤独。

塞北啊,塞北。你究竟拥有怎样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在这古老沧桑的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几千年。在这连绵不断的沙丘上,在这亘古不变的荒漠里,我突然读懂了你。洒泪千行,只为了你,塞北!

( 梦回江南)江南,小桥人家,莺语呢喃,淙淙流水,叮咚清泉。

纵横阡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青板小巷,爬满了惹人怜惜的青苔;清明雾雨,氤氲出旖旎的朦胧意境。喜欢你西子湖畔飘起的依依杨柳,喜欢你断桥边荡起的层层涟漪,喜欢你烟雾缭绕的峡谷传出的幽幽笛音,喜欢你忧郁多才的文人骚客的浅吟低唱;喜欢你的山间小涧,喜欢你的清流激湍,喜欢你的草长莺飞,喜欢你的烟雨迷蒙,喜欢你,江南!

江南啊,江南。是你,把西湖的梦惊醒了;是你,把扬州的烟花弄碎了;是你,把钱塘的浪潮掀翻了;是你把洞庭的银镜跌破了。

江南啊,你穿着这一身烟雨,妩媚了近千年!

(我的故乡)华北,中华的魂!

你,铺了沃野千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你,诵了诗词歌赋,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你,指点了江山;你,熔铸了华夏魂!

白骨横于野,千里无鸡鸣。多少军人为了你,马革裹尸还?贺兰山阙,戎马一生。多少志士为了你,视死乎如归?

唱响了一曲离歌,镌刻了满腹经纶,谱写了高山流水,奏响了中华忠魂!华北,你载了五千年的血和泪,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巍然长存!

塞北的情,江南的梦,华北的魂,沉淀了五千年,铸就了中华的魂!

长江的散文5:金村,长江之畔的诗意家园

文/陈利生

一直都惦记着苏南的金村,在这个四月天终于成行。

刚踏上金村的土地,我的心就随着这灵秀静谧、典雅古朴的苏州文化古村而莫名激动。激动之后,马上归于平静。人—静,心自然空灵。

春天,嫩绿的色彩在村坊间恣意蔓延,一种清新的气息涨满视线,塞满鼻息,沁入灵魂深处。远处的“金村苑”牌坊,静静地兀立着。那些关于金村的往事、古村的气息,穿越时空隧道,倏然而至。

金村,15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晋代兴村、明代兴业、清代兴街。据载,到了明末清初,金村商号林立,商贾云集,富饶丰裕,俨然成了江浙一处繁华之地。

长江哺育了金村,也演绎了不少人间传奇。在这块土地上,流传最久的恐怕是“金七抗倭”的故事了吧。嘉庆年间,江浙两省沿海屡遭倭寇侵扰。金七率领乡人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百姓为纪念这位抗倭英雄,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金村庙会。

吴风吹拂几千年,长江浸润几千年,再坚硬的种子都会发芽。金村,真不愧是滋养读书人种子的沃土。“二十余井井井流甘,一百余家家家识字”,即是金村崇尚诗书耕读的写照。自明清至今,涌现出8名进士、13名举人、100余名太学生和秀才、9名黄埔军校生和20多名海内外正教授级人才。

小村是渐行渐远了,但她深厚的人文底子,却依然从那一个个名字里传达出来——医德盛名的金兰升、善古文辞的金鹤冲、金石学家赵古泥、虞社社长金鹤翔、文学大家钱谦益……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一册册泛黄的家书,一页页尘封的历史,一行行隽永的文字……道不尽这风月柔情,览不遍这前朝旧梦。金村人就这样沉迷于耕读传家,诗书济世。因为文化,这里诗书不断,弦歌不辍;因为文化,这里蝶舞莺飞,满眼春光。

穿过幽幽深巷,便踏进了古色古香的“园茂里”,这里曾是早期党革命活动的所在。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疲倦而又高大的身影,如点点星光在黑夜中闪烁。他们坚信,长夜过后,终将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这不,屋前那一口古井,井壁上长满了墨绿的苍苔,井栏尽是吊绳勒槽,斑斑驳驳,该经历多少岁月的风雨。面对古井,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南湖的红船。

这边,是烟雨沧桑的古民居,青砖、黑瓦、白墙,倒映在水中,犹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小桥流水,纤嫩的柳丝,扭成万般思绪,轻风摇曳,任流水泛起的涟漪。漫步在这样一个古村落中,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这不,那暗泾烟柳,永昌晚枫,见证了金村园起伏的历史。古树们静静地站立成一种姿势,也许只有它们,能读懂这座村庄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

那边,是一排排漂亮现代的新民居,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这样的风景“倏”地一下进入视线,让人眼前一亮。过了小河,原来有这等美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

古老而又年轻的金村,显得安静祥和。

匆匆的我们,不免生出几分羡慕。文友说,看了金村,就有想住下来的冲动。我相信,这不是矫情。我确信,大伙也与我一样,早已醉倒在金村风姿绰约的小巷里,迷失在金村这本厚重的古书里。

诗意,是人们自古以来就追求的意境。中国传统美学之中,诗意从来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想,不管你闲居陋巷还是身处纷繁,只要你的心灵是自由的,那么你就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拥有一片纯净的天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也许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梦境。

回眸,再望一眼春风里的金村,绿意葱茏,阳光轻泻。在这个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我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如一阵轻盈的风,带着淡淡的诗意,带着淡淡的乡愁,一闪成过往。

长江边的金村,我远道而来,只为看你一眼。

长江的散文6:亲亲长江

文/陈李畅

在我的眼里,长江宽广而大气,美丽又好玩。放暑假了,心里一直想着要去长江边上玩玩水,看看夕阳,听听浪声……

暑假的一个傍晚,天气十分炎热,可是一走到长江边上,就感觉有了一些清凉,原来是江风把热气都赶跑了。站在岸边远眺长江,无比宽阔,江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大型的、小型的船只有的三五成群排成长队而行,有的独自在江上自由从容漫步;一丛丛芦苇在江风的吹拂下,微笑着轻轻起舞;一群群鸭子在芦苇中游来游去,捉着迷藏,无比欢快。

我和小伙伴迫不及待下水了,哇,好清凉,脚浸在江水里太爽了。我们一会儿你追我赶互相泼水,一会儿挖挖泥土,寻找宝藏,一会儿坐在石头上听听浪花的声音。江边上也有很多的大人在游玩,有的阿姨穿了裙子和高跟鞋,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泥土上走着,感觉很好笑。我们带去的小狗也玩得特别开心,它一看见鸭子就兴奋地追赶起来,弄得养鸭的老伯伯怒气冲冲的,叫我们看管好小狗。于是,小狗追着鸭子,我们追着小狗,不放心的大人又追着我们,鸭子一边跑一边害怕地嘎嘎叫,小狗一边跑一边得意地汪汪叫,我们则一边跑一边开心地笑个不停……一个喜欢摄影的叔叔把这幅画面拍了下来,好有趣啊!

热辣的太阳渐渐变得温柔起来,照红了江面,也映红了我们的脸庞,该回家了。多想再和长江亲近一会啊,我和长江依依不舍地说了一声“再见”,告诉她,下次我还会来看她的!

长江的散文7:抓螃蟹

文/李想

美丽的双山岛位于长江边上,风景怡人,吸引了许多游客。去年“十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也去双山岛游玩了一番,在岛上,我们还抓到了很多螃蟹。

我们坐船刚到岛上,就看见江边长满了芦苇,有许多人正在芦苇丛中认真地寻找着什么。他们中有的穿着雨靴、提着小桶,时不时还发出一声声尖叫。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抓螃蟹。我一见兴奋极了,也急忙冲下去,可惜我没带雨靴,只能在靠岸边的地方抓。我捡来一根木棒,挑开一块覆盖在枯芦苇上的破木板,一窝大大小小的螃蟹顿时暴露了出来,受到惊动,它们慌乱地四处逃窜。我激动地大声尖叫起来,慌乱中都不知道抓哪一只好。正在我迟疑不决的时候,螃蟹们全都又逃到枯枝里,不见踪影了。我顿时傻眼了,这次一只都没抓着。

我没有放弃,又掀开一块枯木板。这次,我摆开架势,一看到螃蟹就急忙一手抓去,哈哈,我总算抓到一只大的了。正当我得意的时候,突然感到手一阵钻心的痛,低头一看,原来螃蟹用它的大螯夹住了我的手,我用力一甩,一下子把它甩出了老远。为了不再被螃蟹夹到,妈妈帮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塑料袋套在我的手上,有了“防护手套”我就可以大胆地抓螃蟹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我就抓到了大大小小几十只螃蟹。

我把抓到的螃蟹都装在一个纸盒里,它们都争先恐后地往外爬,但怎么也逃不掉。看着刚才还那么“横行霸道”的螃蟹,这时却成为我的“手下败将”,我感到了一种收获和胜利的喜悦。

长江的散文8:长江第一湾

文/李晓娴

石鼓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铁索桥、红军长征纪念碑,有用石头做成的鼓——石鼓。“石鼓”这一地名也因此而来。这里还有美丽的长江第一湾。

万里长江从北向南奔腾而下,到了石鼓,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这就形成了罕见的大湾——长江第一湾。

春天,长江第一湾的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江底的沙石。

到了雨季,洪水奔涌而来,江水显得很浑浊。这时,几乎没有人到江中玩耍或捕鱼。

到了旱季,水流量减少了,天气干燥,江中就会呈现出一个个大沙滩,沙滩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山形的、有爱心形的、有拖鞋形的、还有正方形的。这些石头也有很多颜色:有黑色、淡绿色、淡红色、灰色,真是神态各异,色彩缤纷。有时,只要阳光一照到沙子上,那沙子就像一些破碎的宝石似的闪闪发亮,好看极了!

这就是美丽的长江第一湾,这就是我家乡的长江第一湾。

长江的散文9:寻梦西湖 凝望长江

文/北镇有木

北城琉璃月,苏堤柳岸,烟雨中是否看清许仙走过的断桥?静水中是否浣过西子的轻纱?她说,冠玉伫立江边,我却早已忘记。

南城柳絮雨,三峡星河,碧茫间是否还留得下谪仙乘过的孤帆?江尽处义山看到沉下的那颗晓星是否还在?他说,伊人在水一方,我竟未去留恋。

她轻掩面纱,仍遮不住肤如凝脂。她双目如墨玉,低眉间,温柔了岁月,蒸发了喧哗。她长发及腰,泻下了几世繁华。就连拂起她面纱的风,都舍不得离开,轻轻陪在她身旁。

他玉冠束发,面如淡玉,儒雅却不文弱,眉宇间甚至还奔放出一江不羁。他腰间佩玉,身姿挺拔,神武却不狂放,眼中甚至淌出一湖柔情。就连闯入他视野的星辰都不曾走过,默默追随在他身后。

她常问湖畔柳树,柔情至深是什么?是林深见鹿?还是海蓝见鲸?柳树摇头。是你,你早已把所有柔情煮成了茶。

他常问江边巨石,远方更远是什么?是西北偏北?还是东南更南?巨石摆手。是你,你早已把不及的远方焚成了香。

她喜吟清词丽句,逸远,不近烟火人家。婉约愁情在微启朱唇时发出柔软的光亮,飘零在未央的长夜中。

他好诵雄词佳句,奔放,直逼火树银花。雄奇瑰丽在微闭黑瞳时散出咄咄的气息,散落在萧瑟的秋风里。

她听闻,远方有男子,影有高山,雄才奔放,不羁旅途中,从未有人作陪。她轻笑,却也好奇,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喜爱远方的男子。

他听闻,远方有女子,目含流水,丽句婉约,冷清闺中,从来独处取乐。他微笑,却也纳闷,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满目柔情的女子。

她想有一个他一样的知己。

他也想有一个她一样的知己。

西湖,宛如蛾眉,相逢在山水间,原本淡然的心,却被吹起层层桃花浪,即便只是偶然,也会爱上一朵牡丹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

长江,惊才风逸,邂逅于骇浪中,原本寂寥的心,却被漫过阵阵桂花香,即便只是无意,也会聆听一指瑶琴的旋律,一味岁月的沉香。

思想如注,注如月,月如年。

潮涌起伏,伏如海,海如音。

游子曾说西湖,我只是你千万过客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留恋。今生,也愿做一个心性淡薄的雅士,锦时清简,情系山水,心若空明。

游子曾说长江,我只是你千万青丝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思绪。今世,也愿做一缕荡漾熏风的炊烟,苍老阑干,情牵烟波,梦归清寒。

思,乡愁如注。悔,暗香无路。

西湖说,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长江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西湖说,我的泪,打湿了你的衣襟,你的容颜,若诗若水,君为之倾倒。

长江说,你的泪,浸透了我的初心,你的回眸,如梦如幻,卿为之驻留。

西湖说,你是我生命的一抹幽蓝,是忧郁,是凄美,是迷离。

长江说,你是我生命的一叶轻舟,亦飘零,亦相伴,亦执念。

西湖说,你我相隔沧山泱水。

长江说,我守你到白驹停蹄。

长江的散文10:怀念长江渡船

文/文敏

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我对长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曾经南下在不同的城市打过工,每每跟别人聊起与长江有关的事儿,让那些家乡离长江很远的同事羡慕不已。

我老家在鄂东的一座小城,紧挨长江边,过去叫广济县武穴镇,现在可是发展为武穴市了。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长江大堤脚下,翻过大堤就能看到长江。放眼远望,江面上来往穿梭的船只不计其数。那时,我老爸是县政府驻省城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经常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坐大轮船去武汉玩。虽然也有去省城的大客车,票随到随买,很方便,但不知为何很少有人坐。买客轮船票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若想买张等级比较理想的船票,得先拿号。社会关系不错的人,买票前先找熟人在里边拿好号,再去买票就方便多了,起码凭号买票不愁没有好票。而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只好提前一天去拿号窗口排队,晚了还有可能拿不到号。

轮船客票分一至五等,我们坐船一般都买四等的票。据说,一等的就是船上工作人员的宿舍,二等的是高级官员专用的,三等的谁都可以享用,但价格昂贵,五等的也称散席,没铺位,可以在船板上坐。我们常买的四等,是每艘船上票数最多的一个等级。通常四等的船舱里,两边都有一长排的上下床铺。

老爸后来有幸做了国营土特产公司的采购员,老是出差。那时,我们那一片儿的人,不管去哪儿,只要是坐火车,都是先坐轮船去省城,再转火车。所以,老爸要出差前常会让我提前去给他排队拿号。送行时,我在候船室外眼望长江,远远地看到一艘轮船在视野里慢慢变大,慢慢清晰……

我成人以后,也经常因公出差,记得第一次独自出行,目的地是鄂西的沙市,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市。我延续了大多数前辈的习惯,不坐车而是坐轮船。当时,从我们那儿到沙市,没有直达的轮船,要先坐船到武汉,再从武汉坐船到沙市。也许是为了领略江面上美丽的风光,人们宁愿这样转来转去也要坐船。我坐船一旦买到了下铺票,总是主动与别人对换,既方便了他人,又快乐了自己,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好多年。有一次我出差到上海,本来坐大客车只需要12个小时,但我后来选择坐轮船,需要三天。当时我刚结婚不久,带上老婆去玩了一趟。我们都还没坐过这么远程的轮船,提前准备好了一些酱菜、霉豆腐、咸萝卜干,还准备了一些馒头。这样,在船上就餐时就可以不买饭菜或买少量饭菜,以节约费用。

多年前,为了却那份对长江的眷恋,我从南方回到了家乡。随后,为了能继续在长江边快乐地工作生活,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南京。当时,我已56岁,离退休不远了。退休后,我又在镇江句容找到了一份工作,发挥余热。这么多年了,对长江的眷恋丝毫没有减少。

去年一个周日,为了重新领略江面上美丽的景色,我特地独自去坐了一回轮渡。来到船舱二楼,透过窗玻璃望向平静的江面,那种久违的爽快感觉又回来了。船开动了,不少人用手机对着江面拍照。我也早就准备好了手机,那么多座位我不坐,而是绕四周不停地走,唯恐漏拍了一个美景。一会儿,渡轮就到了江那边的浦口码头,我上岸去买了一瓶饮料,随后又返回船上。这回我是在一楼,同样是在来回走动,不停地拍照,特别是船沿边那美丽的浪花,要知道,我可是二十多年没有这样近距离地欣赏过这么美丽的浪花了。

长江的散文11:云台三看

文/钟敏

位于镇江城西、长江之滨的古老的云台山,它灵秀而又险峻,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有史、有文,有景、有典,自古以来,就是登高望远、观山赏景的好去处。

“云台三看”,历来就是善游者慧眼识云台的成功之旅,因为“三看”道出了云台山的三大看点,看的是云台山的三大亮点。

一看云台山上那朵美丽的“云”。

镇江的云台山以“云”名冠古今。远古时因山上遍长泽蒜,是称蒜山。后因与金山相邻相望,称为银山、银台山。后来,人们登上银台山仰望天空,自有一种“天高云淡”之意境,于是银台山便改称为“云台山”延续至今。

云台山的美,美在它拥有天然美妙的山体,在山峦起伏之中,隐藏着多处平坦地,这种独特的山体地形,不但可作宴游、可供卜居,而且可陈兵、可潜藏,是一座兵家必选之山、文人向往之山。史载,东晋末,孙恩率十数万水军袭击京口,与北府大将军刘裕的战场就在云台山下。

登上云台山,日可观云、夜可赏月,古人誉之“云台”。当今的云台山又绽放出一朵祥瑞的“云”、五彩的“云”,这朵云就是高耸在云台山顶的云台阁。它古朴端庄,已经成为镇江的一个新地标。夜色下,亮丽的灯光把云台阁打扮成一朵多彩的云,它与西津渡景区内的大红灯笼、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令人陶醉。

二看云台山腰间那条璀璨的“腰带”。

这条“腰带”,就是镶嵌在云台山山腰上的那条古栈道和古街道。

云台山山腰间的璀璨“腰带”,是历史打造出来的奇珍异品。三国时,吴王孙权来到京口,他在巡视云台山时,惊喜地发现,此山是观景览胜之胜境,更是难得的军事要地,为使素以水军称雄的东吴雄踞京口,当即决定:在云台山之北麓至玉山段开凿栈道,这条穿越云台山北面的险峻峭壁开凿而成的山崖栈道,凹凸崎岖,直通大江水域,成为历史上一条非常奇特的军事通道和战略要道。史载,六朝时期的三百多年中,在这条古栈道上,曾经留下了无数次“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的剑影刀光和惨烈悲壮。

云台山腰间的古栈道,是历史的,也是传奇的。它不光是栈道,后又华丽转身为街道。先是东吴藏军,操练水兵用的军事栈道,后又随着西津渡的兴起,栈道逐渐成为以渡兴市、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街道。如今已经成为镇江旅游的一大亮点。

三看云台山的“洞中藏古寺”。

在我国“深山藏古寺”,已为世人所熟知,云台山却不然,山间有洞,洞中藏寺,把古寺深藏在洞中,名叫观音洞。它是在云台山半山间的一处天然岩洞开凿而成的一座“洞天佛地”。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公元1858年)重建。三层佛屋巧借云台山的一段山体石壁,梁柱巧架在岩壁之上。这座洞中千年古刹,就是挂在云台山石壁上的一座“悬空寺”,神奇而又壮观。

更令人赞叹的是,云台山的洞中藏古寺,洞中供奉的观世音佛像,是一尊“倒坐的观音”。别的地方供奉的观音皆是坐北朝南,唯独镇江观音洞中供奉的观世音是坐南朝北,倒坐是为了朝向北面的那条滚滚东流的长江,保佑江上舟楫和渡人的安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佛洞之中的观世音,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因此,镇江云台山中的观音洞,古人称赞它为“普陀岩”“小普陀”和“北普陀”。

三看云台,在观山赏景中,读史寻文,在漫步游览中,就会感受到,这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历史文化名山。

长江的散文12:日暮长江亦如画

文/紫竹

秋天的傍晚去长江边,在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中,还有着一份唯美,一份温情,让人不由得心生感动。

站在高高的江堤上,远远望去,一轮通红的圆球样的太阳,如火如荼地漂浮在天际和长江尽头的交汇处,耀眼的光芒让人眼花缭乱,天边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火烧云,镶嵌着让人眩晕的金边,染醉了微波粼粼的长江水,如此的风华绝代,如此的美轮美奂,让人惊叹到失语!

无边的江水欢天喜地波动着,翻涌着,浮光跃金,似有无数的星星在调皮地眨巴着闪闪发光的眼睛,前簇后拥着那轮圆圆的太阳,耳边传来美妙的天籁之音……

所有的这一切,仿佛是一个激情四溢的画家,在用最痛快的心绪,就着最华丽的浓墨重彩,用最洒脱的画笔,宣泄着一幅绚烂夺目,摄人心魄的惊艳之作。

浅浅的暮色降临中,太阳开始一点一点沉入江水中,只剩下大半个时,余晖越来越柔和,天边的云彩变成了红色和灰色的晕染画,斜辉下的江面被笼罩在一片玫瑰色的动人氛围中,远处缓缓浮动的江水则变成了深深的碧绿色。也许,诗人的“一半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就是如此情景吧。

太阳继续下沉,只剩下小半个脸时,江面上出现了一条晃眼的金色光带,随着水波曼妙地跃动着,让人心生“斜晖脉脉水悠悠”的似水柔情。

有可爱的孩子在江滩上提着小桶挖着小螃蟹,翻开那些小石头,就会有好多小螃蟹争先恐后地爬出来,孩子们欢快地追逐着、嬉戏着,银铃样的笑声让人忘却了尘世烦恼,内心里一派宁静美好。

有缠绵的情侣手牵着手,漫步在江堤上,轻言细语,深情款款,给这幅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增添了一份多情的浪漫。

有三三两两的客轮,翻飞着朵朵的浪花驶过,伴随着粗放的汽笛声,惊散了江上起落翻飞的沙鸥,带走了绵绵延延的远方遐思……

日落长江里,相邀归码头。远处豪放的吆喝声中,有捕鱼的小船悠哉着驶过来,满载着诱人的江鲜和切切的归心,揉碎了灵动的波光,夕阳的余晖把渔夫的脸映得幸福而满足,温暖了一个个回家的故事。

江水滔滔,岁月悠悠,那些沧海桑田,那些世事变迁,那些恩恩怨怨,最终会如同这东流的长江水,浮浮沉沉地汇入记忆的大海中,渺小到沧海一粟,直至消失不见……

长江的散文13:家乡的四季

文/余佩

我的家乡在长江中下游的蔡山脚下。那里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春,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少女。看,山坡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太阳金光闪闪的,小草偷偷地探出头儿,花儿散满地,蜜蜂辛勤地劳动,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家园,蝴蝶儿在花朵中嬉戏。池塘边,一身嫩绿的垂柳在水中照着自己的身影,在春风中梳理着她那修长的秀发。鱼儿和虾儿在水中交头接耳。水中的卵虫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看,半空中,鸟儿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展示着自己的优美的身姿。黄莺在自由的飞翔,燕子从远方赶到这个热闹的集市,在这里欢快地唱着、笑着、生活着。

夏,是个性情泼辣的急性子的大嫂。火红额太阳炽烤着大地,蝉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热——热”,杨柳无精打采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人们盼望着能下一场雨,把大地滋润一番。说来就来,大嫂带着她那蕴藏已久的“水缸”一下子向大地洒去,一瞬间,电闪雷鸣,杨柳在狂风中摇摇摆摆,已是疲倦不堪。雨停了,彩虹微笑的挂在天边,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窗外的杨柳焕然一新,还时不时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秋,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她所到的地方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红通通的“红元帅”缀满枣树,红澄澄的梨,人见人爱的是葡萄,镰刀似的香蕉。一阵微风吹过,什么东西演奏出动听的歌曲?噢,原来是甘蔗。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农民伯伯的脸上挂着笑容。

冬,是位满头银发的婆婆,她曾经年轻过,她为地球献出她最美的一面。下雪了,空中传来《天鹅舞》的音乐声,雪花慢悠悠地从空中飘落,好像是一群小精灵,落在何处,那里便是一片雪白。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掷雪球,他们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上的雪花震落下来了。松树上挂着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柏树上堆满了雪球儿,走在上面发出吱吱咯咯的响声。

太阳出来了,映着灿烂的阳光显出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长江的散文14:江南好,最美沙洲新城

文/李心怡

源远长江,沉积沃土。百里沙洲,孕育新城。我的家乡就在锦丰沙洲新城,在我的心中,沙洲新城是最美的地方!

来到新城,顿觉满目繁华,美丽如画!

沙洲新城是公园,也是城市,城园并具。优良的自然生态,别致的景观设计,热闹的商业水街,错落的居住小区,深厚的百年老校,无不向你倾诉着新城的崛起与繁荣!

星期天,我与一群伙伴再次走出家门,来到新城中心参观了一番。

新城中心最吸引人的是中央公园,中央公园占地面积足足有130多亩!放眼望去,眼前一片开阔,我们的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一走进公园,就像走进了人间仙境。大片大片的鲜花在灿烂的阳光下舒展着柔美的身姿,风儿吹来,它们轻快地摇摆着身子,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继续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波光粼粼。漫步湖边,让我心旷神怡。公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天桥,154米的天桥,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向远方延伸,真壮观!走上天桥,我思绪万千:家乡的变化可真大,我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港城建设得更加美丽!

新城是人居天堂。书院小区、大南小区、悦来小区、隆泰园、湖滨水岸,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新城中。看一眼那进进出出的小区居民,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看到的分明是安详与满足!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重温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从“中华怒吼”、“国耻家恨”开始,经过“众志成城”、“浴血奋战”,最终到“沙洲光复”,我们一路走着,一路看着,那些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岁月。

驻足在合兴小学校门前,对这座百年老校,我有着太深的感情。历经百年的沧桑,如今的合小在“合”文化的熏陶下,在锦丰政府的关心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成为了苏州市现代化示范学校。老校展新颜,我也为自己是合小的一员而深感骄傲!

向自然、傍水居,全生态、慢生活,沙洲新城,正尽情展现着她的瑰丽风采。

在长江之滨,看最美的风景,江南,最美是沙洲新城!

长江的散文15:水的遗址

文/禹鼎侯

【水】

我曾有幸目睹过长江巫峡的大水。那是与朋友一道乘舟南下,沿途两岸奇峰诡谲,怪石突矗,白水翻成细浪,击打在岩石上,溅起飞瀑如珠。偶有些非常湍急的地方,小船去得飞快,像离弦的箭一般,朋友极是兴奋,而我多半是不敢看的,只好闭眼坐在船里假寐。

到得圣泉峰附近,便即下船了,期待已久的神女峰还是无缘一晤。然而,这道从天而降的滔滔大水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富春江我也曾去过几次。这里的水流则相对缓和了许多,总能让人很快平静下来,它就好比一个温婉可人的窈窕少女,让人瞧着赏心悦目,却又不敢过分亲近。富春江的源头竟是黄山,很长时间,我都误以为是长江的分支,为此,妻笑过我不止一次。想来也是,如此平稳开阔的水流,若非黄山这样雄奇瑰丽的山脉,又怎么能孕毓出来?

其中有两次游历富春江的经历最深。第一次是国庆节,公司组织出游,有人提议去游富春江,便同意了。逛了不少景点,"桐君山"如仙如画,"子胥野渡"长天一色,"七里扬帆"虽然俗气了些,却也格外怡人。因是国庆,游人太多,到的景点不少,实际上却并没有看到多少风景。

第二次则是假期带着妻儿一起去的。这一次只是到了"江南悬空寺"去逛了一圈,妻便喊着要去逛街了,倒并没有看见真正的江水。后来买舟横渡,阳光下,遥见水面碧波粼粼,金光闪闪,仿佛铺上了一层金子,很是壮观。但并没有见到吴均在《与朱元思书》里所说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更无所谓"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了。很是失望之余,让我不免怀疑从明朝至今,短短的几百年,是不是此处地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家是有一条小河的。河水不是很大,却留下了儿时很多回忆。很小的时候,河里偶尔还是有鱼的,现在大约已经没有了。那时邻里三五成群的伙伴,卷着裤腿,拿个简易的竹簸箕,就下河捞鱼。有时候运气好,也能捞到不少,母亲就会炖一盆鲜美的鱼汤,然后叫伙伴们一起品尝,那时候鱼汤还是个好东西,每人一小碗,谁也不准多。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捞泥鳅或者小虾米凑数了,当然有时候也能捞到黄蛇。黄蛇我大抵是不敢捞的,总以为它会咬我,高龄的伙伴们却敢拿在手里把玩。

甲鱼又叫王八。现在河里还经常能看到。这种东西我一般不太喜欢,因为不好捞,它经常缩在水底最深处,但偶尔也会爬到石头上晒太阳。

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伙伴们没事就喜欢跑到河里纳凉,打水仗,清粼粼的河水浸泡着腿肚子,凉飕飕的感觉,很是享受。当然也有打水仗闹到最后着凉感冒了的,这时候自然免不了家长的一顿批评。母亲很少骂我,但这时候也总板着个脸,瞪着虎虎的眼睛,不说一句话。

冬天河水却很少能冻住,有几年冬天特别冷,河水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邻居孩子大着胆子踩上去,走到河中心的时候,冰面碎裂,湿了半身,从此以后,母亲再也不准我冬天到河边玩了。

但我们偶尔还会偷着去。天特别冷的时候,岩壁上会挂着细细的冰溜,掰下一根,放在手心,不一会便化成了一滩水,但仍是乐此不疲的玩。有时候碰到一两根特别长的,就拿在手里,当做武器,把自己幻想成一代大侠,指挥若定,却总有伙伴出其不意将其撞断,很是扫兴。

后来慢慢长大,家回得少了,家里那条河却始终没有多少改变,蜿蜿蜒蜒,曲曲折折,就像一个僻静的避风港湾,等待在那里,任时光流逝,岁月侵蚀,始终不曾改变。每当闯荡在外的我们觉得倦了,累了,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都能给人一种最初的平静与安宁。

【遗址】

老家那条河叫做白水湾,这也是长大一些后,村里的老人们告诉我的。

白水湾西头连着一座孔庙,现在大约早已荒废了,儿时却是我们的乐园。那时科技远没有现在发达,尚没有电视机,更遑论手机电脑了。夏热时,村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摇着棕榈蒲扇,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话家常。

孩子们也最快活!趁家长们不注意,溜到河里游泳,但更多是在孔庙前玩耍,捉迷藏,或者斗鸡,有时候也玩拍糖纸,那是一种将糖纸叠在一起的游戏,对着旁边用手猛劲一拍,翻过多少,就算自己赢的。庙里圣贤的石像手里捧的那一卷书,不知道什么时候破损了一角,不过我们是不在意的。

供桌上的水果我们是不敢随便拿的,母亲说那是神灵要飨用的东西,乱动的话会遭报应。我自然不信什么报应,不过庙祝是个很凶的老头,姓孔,母亲说跟庙里的夫子一个姓,我却不信,夫子是何等人物,这个凶残的老头怎么会和他是一家人。一到夏天,孔老头就会端一条凳子,坐在庙前,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到深夜,一双眼睛瞪得跟弹珠似的,很是骇人。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回避,只有极少数胆大的捋过他的虎须,趁他睡着了把他胡须点着了,结果孔老头惨叫了大半夜,跟杀猪似的。

当然,孔老头也有不是很凶残的时候,那是每月十五进香,他总是笑迷迷的陪着家长们说话,我却总觉得他的笑里不怀好意,有一次,孔老头从兜里摸出几粒糖给我,我没敢接,母亲笑了我好长时间。

有时候村里有人唱戏,也是在孔庙前搭台子。像《红灯记》,《夫妻观灯》,《铡美案》等,都有人来唱过。台上花花绿绿,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大人们爱极了看戏,有时候也跟着哼上一两句。我们多半是受不了的,这时就会缠着胡先生给我们讲故事。

胡先生是村里的大儒,据说他是"上山下乡"时下放到我们村子里的,原来是天津一所大学的高材生。胡先生的肚子里装满了新奇古怪的故事,人又和蔼可亲,深得我们的喜欢。他讲故事之前总是习惯性的咳嗽两声,然后开讲。胡先生的口才极好,讲的故事大底已经忘却了,不过总是能留下许多欢乐。

不过有一个故事却让我印象深刻。胡先生说,在三十几年前,那时白水村还是国民党的天下,甲长吴老爷看中了一个农家女子,千方百计想哄骗到手,却未料那女子性情甚是刚烈,任吴老爷软硬兼施,就是不依。但那女子的父亲生性好赌,欠了许多赌债,只好把女儿卖了作抵押。女儿得知后,伤心欲绝,抵死不从,最后一头撞死在这孔庙里。据说夫子石像上缺了的那半卷书就是那女子撞破的。

这事过去不久,有一位读书返乡的年轻人在得知这件事后即疯了,整日在孔庙前又哭又笑,咿咿呀呀的闹腾。有人识得他正是少女的相好,不禁感慨唏嘘。许多年后,孔庙前少了一个疯子,却多了一个庙祝,母亲说他跟庙里的夫子一个姓。

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孔老头还有这般坎坷的身世,想来他也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便不欺侮他了,但仍然不能停止怕他。

母亲说孔老头在孔庙里一直待到了寿终。死的时候是一个冬夜,天上飘着大雪,弥留之际,嘴里仍然大声念叨着"玉书,玉书……"想必是那少女的名字罢。母亲说到这里,总是不住叹气。从那以后,孔庙就逐渐萧索,没过多久,就废弃了。

我回去的时候,母亲曾指我看过孔老头的坟墓,并说:孔老头去世的第二年,她在孔老头的坟头种过一棵松树,大致在孔庙附近,至于具体位置,我也记不清了。

【涅盘】

我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五个,三男两女,我是兄弟里面最小的一个。父亲在文革时期因为作风问题遭到批斗,竟被活活折磨死了。母亲从小便拉扯着我们兄妹五人,艰难操持着家业。

母亲是湖南人氏,出生于书香世家,读过不少书。外祖父是国民党的一个军官,早在解放前,母亲便随外祖父南征北战,学了一身好武艺。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撤离到了台湾,外祖父没有一起去,而是以身殉国,留下母亲一人孤苦无依,最后流落到了安徽,并认识了父亲,这才与父亲成了亲。

父亲死后,母亲带着我们五个人,整日饥一顿饱一顿,别看母亲书读的不少,却经常带着我们去公社里偷粮食,母亲手脚麻利,从来没有被发现过。有一次,红卫兵来到我家,说二哥在学校墙壁上乱写歪诗,要抓二哥回去批斗,母亲知道了,二话不说,劈头便骂,一言不合便动起手来,三五个大汉,竟被母亲一人打得爬不起来。

大姐胆小,说母亲肯定闯祸了,我们赶紧避一避,母亲却说:不怕,狗崽子要是敢再来,一样照打!后来那些红卫兵竟然真的没有来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怕了母亲。

母亲虽然有时候凶悍,但对邻里街坊,却总是满面春风,母亲读书多,说话又得体,很得相邻们喜欢。因为母亲的缘故,每逢十五进香的时候,孔老头总要抓一大把糖果给我,可惜我因害怕孔老头,一次都没敢要。

后来家境逐渐好了,母亲用她所有的积蓄,让我进了县里的一所高中,我参加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就变得少了。成家后,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异常的紧凑,快得令人窒息,更是很少有机会常回家看看。

这时候,每次看到凡是有水的地方,心里总能升腾起一股温情。游富春江的时候,在"江南悬空寺"的背后,有一条小溪,蜿蜿蜒蜒,像极了白水湾的河水。一时间,竟然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汹涌澎湃。儿子忽然叫道:妈妈,妈妈,爸爸怎么哭了?才发现,不知何时,早已热泪盈眶。

母亲临走之前,曾把我们兄弟几个叫到跟前,母亲说: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不管走到哪里,根永远都在这里。

母亲走的时候,异常的安静,似乎她早就知道了这个结局,所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眷恋。然而世间的事,岂会尽如所料所想,逝者已矣,只不过,把怀念的事留给生在的人罢了。

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念,那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河边,望着潺潺流逝的河水,侵蚀着光阴,永不消歇。

我卷起裤腿,再一次踏进了冰凉的水中,企图寻找某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冰澈肌骨的河水自脚背轻悄滑过,了无声息。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孔庙之前,当我抬头望时,忽见孔庙不远处,有一株松柏,青翠欲滴,蓊蓊郁郁,正是母亲生前所栽,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长江的散文16:喝上长江水

文/王敬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悠悠相思,别恨离愁。李之仪在写这首《卜算子》的时候,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地处冀南腹地的人们如今也能“共饮长江水”。清澈的汉江水顺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从河南安阳穿越漳河进入河北境内。一渠清水送邢襄,我们喝上长江水啦!

在此之前,我们喝的是600米深的地下水,水碱多、水质差、口感硬。相比之下,经过处理后的长江水,口感软,水质优,水锈也没有了。喝上地表水,我们也就变成了“城市人”。以此置换出超采的地下水,涵养水源,使农业灌溉和地下水生态间接受益。一渠活水,两道绿篱,几座景观桥,使不靠山、不临水的平原小城平添几分灵动的诗意!

岁月荏苒。每一个生活细节的变化,都映射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在农村也喝上了自来水、长江水。讲究点的,还喝上了桶装水、直饮水。可是我们这些“奔五”的人,在生命的前三十年,吃水都是一个“问题”。种种过往历历在目。

担水。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走几里路,去村南老井担水。先用井绳把水桶系好,往十几米深的井里一扔,然后一抖井绳,灌满水桶,使劲往上提,边提边盘井绳。两桶水挑上肩,压得膀子生疼。歇几口气,才能到家。往大水缸里一倒,还不到五分之一。挑满一缸水,往往需要一晌的工夫,把人累得够呛。

驮水。在自行车后座,绑上两只塑料桶,去邻村找正在浇地的深机井驮水。骑着车子,载着一百多斤水,左摇右晃,颠簸在坎坷不平的乡间小路上,是一种抹不去的记忆。

拉水。用农用排子车,装上特制的水箱或大水桶,去地里找深井水。拉回家后,放水自然是放个锅满盆满。深机井不常开,拉一次水可能要吃十天半月。因此,许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里挖水窖蓄水。

压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在自家院子里打小井。所谓的井就是几十米长很细的管子,用类似杠杆的设备将水压上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这种农家“自备井”已成历史。现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要打几百米深才能打到饮用水。

自装水管。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吧,单位邻近的村子有了自来水。经过和村民协商,我们自己挖沟、铺管道、装水管,把自来水安到了屋内。总算可以足不出户,吃到自来水了。

这些年,每次回老家,眼见村里的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宽敞。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水泥公路也村村通了。牛耕时代成为了过去,小轿车已经进入农村家庭。可是儿时清澈的池塘、潺潺的小河不见了,清水环绕、绿草如茵的美景也不见了。整个华北严重缺水,地表存不住水,哪里还有池塘、小河、清水环绕?

现在好了,清澈的长江水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但是,节约用水依然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