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散文

请欣赏情怀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情怀散文1:国恩家庆 家国情怀

文/戴健

情怀家国,铭记国恩。对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炽热大爱,正是我们感恩报效的不竭源泉。

第一次接触“国恩家庆”这个词,迄今已逾半个世纪。尔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认知也就不断提高和升华。而透过今年国庆前后的所见所闻,我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国情怀亲情纽带,国恩家庆继往开来。

记得1963年我10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我们重回三河镇,家就安在一个已经充公的大宅院里。从住的“走马转心楼”凭栏南望天井院前,门楼匾额是砖雕的“国恩家庆”,那“恩”字的“因”字头,刻的是异体字“囙”,至今记忆犹深。只是当时字认不全又不解词意,而请教周边人一时也答不出个所以然。后来有了似是而非的解释,说是这楼主中了进士,觉得皇恩浩荡,于是阖家欢庆。还有传闻这楼院原是李鸿章预备为光绪南巡留着的,惜皇帝他被困在瀛台出不来,而李鸿章和他的主子竟等不及先后而逝。楼非人去,物换星移。一个甲子后,那匾那楼那宅院在我身边也不过存在了三年就被毁了。

我的家在栉风沐雨后逐渐兴旺,因为国运在走向辉煌。家随国一起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明证了国家若昌盛,人民才幸福,家家合起国,有国才有家。“国恩家庆,人寿岁丰”,这是我工作后研究历史中见到的最合平仄的对联,也最是人心所向的期盼!难怪乎纪晓岚喜欢书写“国恩家庆”,《红楼梦》中描述大观园的牌坊也镌刻“国恩家庆”;难怪乎合肥人杨振宁怀揣中国护照领得诺贝尔奖后,他的父亲杨武之老先生要书勉:“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难怪乎成龙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和“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是那样的激起人心共鸣!

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传之恒久远、永留长的精神皈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儿子为年逾九秩的奶奶记录整理的回忆录在报章上整版发表后,一时间国内十多家知名网站转载。国势阽危中母亲经历了“跑鬼子反”,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所以文章结尾她说了“真是有国才有家呀!”那是她的心声。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自感年事已高的母亲把传家的铜脚炉、铜暖壶等物件交我保存,而我最看重的是祖母穿过的一双胶皮鞋,那是“三寸金莲”般的小脚鞋,太值得珍藏了。裹着脚的奶奶亲历改朝换代,从清朝末年走向新中国。她生前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穿行在三河镇的石板街上,童少年时的我多次拉过她搀过她,也多次好奇地看过摸过老人家那烙有时代印记的小脚。那时的国、那时的家,足下观沧海,脚中见乾坤啊!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总书记说的大实话。是啊,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庆节前,我应邀为几个区做旅游策划,他们异口同声都表示要打造最美好的城区,让市民出行有“我的城市我的家”的自豪感,进而更爱“我的城市我的国”。节日里,我还收到多条海外游子祈愿家给国强的短信,一位友人给我儿子捎来的礼物是新材料印制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儿子展开铺在地板上,再次细细端详这“精神食粮”而顾不上吃饭,其实他已烂熟于心,这小子常手绘地图,他在家看世界,是深谙“国恩浩荡”的。而一群孩子的“国之庆”饭局干脆就设在我家,连同他们的父母。大家同祝福,家家的明天更美好,合肥的明天更美好,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情怀家国,铭记国恩。对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炽热大爱,正是我们感恩报效的不竭源泉。为实现理想筑梦,梦圆时分,我们同歌!

情怀散文2:雨中情怀

文/北叶

有一种情怀注定是在雨中产生的。

雨不要太大,是能濡湿头发而又不至于水流如注的那种。天空不要太暗,暗了会引发伤感;也不要太明,明了就失去了情调。朦朦胧胧,似真似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手中可以有一把伞,也不要太大,大了有失协调。或素或艳,或纸或绸,全在自己的喜好。不必一定把它当成雨具,那样很可能淡了心情。你把它当成一种装饰,可以打开,也可以合上。打开就是一朵绽开的花,合上就是一枚待放的蕾。

也许你身边不乏匆匆赶路的人,或披着衣,或抱着头,个个仓皇失措,希望早一点回到自己的蜗居,去享受他们心中的那一份安宁。

然而,你不用急,因为你有一把伞。你在随意之间就把伞撑开,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你撑着伞行走在雨中,脚步不急不缓,神情闲适自得。

很多时候,人在伞下,心却在雨中。

眼前的幢幢大楼静静地立在雨雾中,合上的窗户似一只只紧闭的眼睛。偶尔也会有人打开一扇,伸一下头,然后又缩了回去。就在这伸缩之间,你看到了他,他也发现了你。在你眼里他是屋中人,在他眼里你是雨中人。他安于屋里的闲情,你享受雨中的浪漫。

道路两旁的树上,雨水洗过的叶子清亮了许多。高高低低的叶子好像在玩接力赛。水滴从上面一枚叶子滑落到下面一枚上,然后依次向下,落入地上。随着水滴滑落,满树的叶子便有节奏地在滴滴答答的伴奏乐中舞蹈起来。

你不必理会,免得打扰它们的兴致,尽管走你的路。这时你的伞上就积聚了足够的雨水,从四周往下滑落,在你周围形成一圈圆形的雨帘。可别恼,这可是缺乏屋檐的城市很少见到的美景。

你从雨帘内向外望去,随意间就可看到和你一样的雨中漫步者。或一人,或一对,同样撑着一把伞,同样在雨帘内欣赏帘外的风景。

雨或下或停全在雨意,你歇歇走走全在心情。侧耳听几声清脆的鸟鸣,抬头看几片涌动的云朵。俯身捡起一片刚飘零的落叶,抬手摇下几串刚积聚的雨露。唱一首歌,哼几句小曲;诵几首唐诗,吟两阕宋词……

如果你觉得腻了,可以随时收起伞,脱下鞋子,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雨中,让雨水慢慢滋润身体,浸润心灵。让清凉的雨水涤荡你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尽情去享受雨中舒心和惬意,全身心去感受雨中的情怀。

雨中的情怀并不全属于雨中人,同样会给众多窗户后面的欣赏者增添一份浪漫的情调。

情怀散文3:江南情怀

文/谢永帅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清晨一大早,温暖柔和的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大概是在催促我早点起来,巳经是早上六点,趁着还早,我翻了手机,看了下新闻。现代人已离不开手机了,然后读了几篇关于写江南的文章。

每当读到这类文章,感觉十分熟悉和亲切,大概是从小生活在江南的缘故,对里面的情节、人物、景色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江南大概是指长江以南吧,而我的理解是指浙江一带,这大概是一种故乡情结。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的南端瑞城的一个小乡村,这里基本没有什么工业,所以环境保护的很好,农村是人多地方,农业也落后,所以年轻人基本是城里上班或去外面经商,留在家里基本是老人家务农居多,而年轻人很少干农活,倒不是说年轻人懒惰,实在是现实的现状。

故乡原来是一个四面临着飞云江,交通不方便,出行都要渡船的地方,现在大桥、公路、高速已四通八达,出行便捷方便,原来的渡船已然成古董,撑舵的老大还是那熟悉的父老乡亲。

故乡也是个鱼米之乡,由于临江,江水和河水交汇,盛产虾鱼螃蟹,虽然不如养殖的个头大,但味道绝对鲜美,小时候由于家里条件差,经常拿着爸爸制作的网兜和蟹垒去捕鱼虾、小螃蟹。每每都是满满一筐,一天吃不完,晒着阉着吃,味道特别好,不像现在的养殖的吃几下就不想吃了。

当然故乡最值得回忆的是一起去读书,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好同学,每次放学回家,一大帮同学有说有笑,但总有些调皮的同学喜欢欺负人,路上言语不合,就揍上一顿,而被揍的同学总是不服。所以现在一帮同学聚在一起,总是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和故事,而那些递纸条、写情书就更不胜数了。

岁月流转,故乡的情结每个人都有,有深有厚,而江南的情怀只怕是身在江南的人,才有深刻的体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江南不但景美、水美、山美,人更美,愿你我的江南越来越好

情怀散文4:雨中情怀

文/田荩

微雨的秋,那大街小巷就开满了五彩颜色的花,给灰色天空下沉沉的世界平添了几许生气,那秋雨也就有了几分颜色。温婉动人的少妇,执一柄淡紫色的花伞,在车流人涌的街头款款行来,举止间便透出一丝高贵;粉红色是青春的颜色,为少女最爱,试想想:粉琢花团下一张青春的脸,难道勾不起“人面桃化相映红”的联想?最可爱的要数那稚气未退的孩童,人还没有伞把高,却郑重其事地举着,仰着小脸儿,在看那伞上花花绿绿的卡通图案哩!寻常,男人们是打一把黑色的布伞,沉着而稳重,让你或想:靠在这样的男人肩头,一生无忧!

街头的风景是看不够的,几丝斜风,几缕细雨,南北东西的行人,变幻莫测的色彩,构成特有的视画效果,有油彩的浓烈,有水墨的凝重,有工笔的细腻,有写意的轻松,或者比作旋律,是大提琴的低沉,是六弦琴的诱人,抑或是二胡的深情,是古筝的流水?你简直不能说明!你能做的只是去看,去听,去细细地品!

风雨中的女人,打着黑布伞的女人,神秘而幽静。苍白的脸已写满憔悴,深邃的目光尚有夺人的风情,幽灵般越过你身边,回眸一瞥,电击了你整个的世界。你尾随而去,转过小道,越过矮墙,还有那悠长悠长的雨巷,来到紧闭的门前。

梧桐深院锁清秋,锁住了女人一生的爱一生的愁。爱愁在梧桐树下生根、抽芽,长成了痴情,长成了憔悴,长成了长开不败的等候。

此情此景,还能细细地品么?

情怀散文5:乡下过年情怀

有位朋友曾让我感动,离家工作20余年,每年都要携妻带子回家过年。我曾不解的问过,住贯了都市繁华,怎奈何乡村的荒凉。他告诉我,乡下的家是真正属于我们根须的家!在这个日子里,我注定要回家,看望那道被雨水淋湿、长满青苔的篱笆,还有心灵深处那片肥沃的土壤和厚重的村庄。他的眼神依然纯洁如初,我的疑惑在他的眼神里得到了诠释。

是的,不要忘记一切,哪怕是都市里到处是迷惑的眼神,不要轻易放弃一切,哪怕是故乡之外到处是温柔的陷阱;更不要为世界而哭泣,那只是月光下的影子,雨中的纸人!幸福、高兴、成功、失败的时候,回家吧!回到乡下那个真正的家。

不是说早厌倦了城市的风尘、人性的矫饰吗?回到乡下吧!看看那笑不露齿的嫂子的笑容,看看妹妹们那挑水、打柴、淘米的身影,看看那清晨夕阳里缕缕升起的炊烟,你会让疲惫的身心休假,会从都市浮躁、伪装的风尘中复苏,会让透明的心盛满醇香的酒,会让你略感沧桑的情怀童稚如初,让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随风一起慢慢飘逝。

不是常叹生活的无奈、心境的悲凉吗?回到乡下吧!看看父亲那布满风霜雪雨的脸庞,握握哥哥那粗糙龟裂大手,把胸口贴近大地,把目光迎向母亲慈祥的眼神吧,你才能真正理解沉重的含意,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浮躁和无聊的叹息,读懂什么是日子,什么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不是总有功成名就的得意和潇洒吗?不是总有不屑于故乡泥土的气息吗?回到乡下,掬一把清溪洗脸,吃几碗喷香的米饭,咽几口自家的咸菜,看看乡亲们不搵不火的平和的目光,感受随遇而安的平衡心态吧,你能体味到人生真正的滋味。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回报,认识谁是土地的主人,大地的主宰,你会为厚重的村庄羞愧而流泪。

回家过年,让我们回到那久别的乡下,把心情交给蓝天,大地、山川、河流,在青山秀水中品尝美酒,在父老乡亲的笑谈中接受生命的洗礼,体味新生的甜蜜!

情怀散文6:漫步,别有一种情怀

文/邓溪燕

我喜欢漫步,在落日溶金的傍晚,在远离喧嚣的郊外。

我的心因此宁静,云淡风轻,悠然而行。

此时此刻,没有士大夫式的那种“四面湖水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家国情怀,也没有如王安石游褒禅山那样超逸山水的深远哲思,我只想让心归零,以属于自我的身影,走进芳菲无边的大地,融入浪漫多彩的云霞。

对于古人的壮游,我只能神往而已。他们有一种远大的理想抱负,通过探山川之胜,秉天地豪气,访人问文见世 情的阅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们的足迹,是精神的成长,是激情的张扬……

大树有大树的伟岸,小草有小草的春天,物各有主,人各有志。我所醉心的莫过于眼前略带田园风味的郊外之游,看陌上花开,听溪流淙淙。偶与惊起的白鹭相遇,与盘旋头顶上的雄鹰共舞。云雀在浅吟低唱,蛙鸣如鼓聒噪声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辉煌与乡村的清寂形成鲜明的对比,路旁的庄稼在轻声拔节,此起彼伏,悦耳动听;翻耕过的土地,带着腥甜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是我儿时十分熟悉的声响与气息,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小城里的生活,有足够的时光抵达乡村的风景。那时,我的父亲,经常领着上小学的我和弟弟,走向田野,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土地的深情。父亲总是问我们:“你们闻到稻花香了吗?”我们摇头:“哪有稻花香?我们只闻到浇粪的臭味。”父亲无语,继而仰天大笑。是啊,这些有关土地的宏大命题,小孩不会懂得,就是成年人也未必真正懂得,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来路。殊不知,我们曾经是那样卑微地匍匐在大地上,依靠果实、树叶和草根养活生命,我们的头颅高不过任意一株树木;岁月漫漫,春秋无数,我们才终于可以在大地上直立,躬耕于垄亩之中,繁衍生息……人类发展到今天,古人所有的神话与理想都变成了现实。世界被彻底改变,这种改变已由城市向周边蔓延,一天一个模样。但愿乡村的气质和人类对于土地的深情依然古朴纯真,肥沃的土地,优质的生态,清澈的河流……所有这些人类赖以诗意栖居的环境,不会是后人深夜里梦中的美好追求。

大道至简,物吾与也。我珍视大地上的所有,哪怕是草丛中开放的那一星小小的花朵,我也会满怀深情,俯下身去,久久凝视——因为那毕竟是它生命的欢歌与微笑。

回望来路,我以温情的目光掠过山川田野,感到自己有一种还原生活本真的轻盈与洒脱。虽然,我还是我,但我的深爱与情怀,已然凝结成冰清玉洁的露珠,在花草树木的顶尖上摇曳,在溪流奔腾的浪花中闪耀……我与万物一体,谨把丰年的美好祝语,献给所有辛劳的人们!

情怀散文7:中梁山的温暖情怀

文/漆寨芳

中梁山,这道西秦岭北坡中海拔2800余米的山梁,它被马坞河和杨家河两条水龙挟着,蜿蜒北去,山梁绾结处,两条水龙凝聚成大南河,向着渭河款款而去。中梁山就像搁浅在水中的舟船,巍峨挺立着。由于是舟船搁浅了的停泊,所以山梁上的村庄极度缺水,生活在山梁上的村民们心中就沉淀了一部艰难的饮水史:满山满沟找水,人背畜驮;集水工程,水窖蓄水;引水上山,自来水进了家院。这是从地狱到天堂的飞跃,就像一个长长的梦,梦醒了,清凌凌的自来水就哗哗哗浇进人们的心田了。这是从中梁山脚下流淌着的杨家河引上山梁的水,现代化设备处理过的纯净水,它从海拔最高的闫山村开闸,流进了千户人家万颗人心。

行走在中梁山,柏油的杨岷公路如果是一条动脉血管,那么,通向各村的水泥路就是它的分支。原先的中梁山,葱叶儿似的乡间红砂土小路,只要遇雨天,就成了红泥浆,浆糊一样,人走抬脚脱鞋,牲畜走滑蹄。前几年,农机路村村通,路面宽了平了。这两年村村铺成了水泥路,村村有了农用机动车,任何货物都能运送到家门口了。村子变了模样儿,变得俊俏而迷人了。

我站在矗立于山梁之巅的移动通信塔前,深秋的中梁山尽收眼帘,山梁红遍,层林尽染。一坡坡冬小麦鲜嫩的苗儿翠色欲滴,给万物凋零的深秋增添了勃勃生机。哪里有树木,那里就是村庄。杨树、柳树和榆树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满山梁随处可见。在房前屋后、田埂地边栽树是中梁人的习惯,谁家批了宅基地,谁家建了新院落,必要在院子里栽上梨树、苹果树。在山里很难种活的葡萄树也在人们的精心栽培下安了家,在院子里搭起了绿色凉棚,结的葡萄虽然不那么甜,但却是院落里的一道耀眼风景。野酸梨树和杏树是不用栽的,孩子们随手扔的核儿就自个儿长出来了。山梁上的每一个村子里,都会有百年老杏树或者野酸梨树,它们历经风霜雪雨,见证着村子的沧桑变迁。

中梁山村的院落房舍都依山势而建,虽不是整齐划一,却错落有致,凌乱中显现着共同的方向。那些砖木结构的房屋灰瓦红墙,檐墙瓷砖贴面;框架结构的大都是平房,也有小二楼,典型的南山建筑风格揉进了川道地区的建筑式样,美观大方,得体适用。各家房顶都有一面电视接收锅,如葵花向阳那样对着卫星的方向。各家院墙边上都堆放着烧烟用的柴火,有的一捆捆靠院墙竖立排成行,有的横放着码成木柴方墩。瞅着这些柴火,就让人联想起油盐酱醋柴,能够让人闻到炊烟的味儿——城市里找不到的人间烟火的味儿。是那么虔敬,那么平和,那么温暖,那么亲切的人间烟火,泛着浓浓的泥土味和烟熏味儿,向人们传递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温暖情怀。

一列车队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六七辆小轿车后面紧跟着一辆农用双排座卡车,车厢里是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和花花绿绿的嫁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了起来,冲天的礼炮响了起来,这是谁家在娶媳妇了。随着徐徐来的风,我已经闻到了农家宴席上酒肉的飘香。年轻人幸福呀,幸福的让人妒忌。思想中,自己那个时代的影像就浮现了出来。一匹枣红色的骒马驮着新媳妇,前摇后晃、叮叮咣咣地走在碎石路上,身后是送亲的亲戚们背着嫁妆箱子,提一对水壶,网兜里是洗涮用的脸盆、牙刷和刷牙缸子。走进家门,来客一碗烩菜、几个有限的馒头、几杯浊酒,吃不饱肚子,喝不红脸皮,只要把媳妇娶进门过日子就够了。故而,人们把结婚娶媳妇叫做“过事情”,事情过去就行了。后来,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替代了骒马,新媳妇有车坐了。拖拉机隆隆隆地爬行在山间小路上,车斗里是穿红戴绿的新娘,虽摇来晃去,坐卧不宁,但是也如沈从文第一次进北京坐排子车一样欢喜,心里乐滋滋的美。因为奴家是坐着拖拉机出嫁的,不是骑着骒马。其实用骒马娶媳妇是有讲究的,村里谁家的骒马毛色喜气,下马驹顺溜,这匹骒马就是全村娶媳妇的宝贝,骑着这样的骒马娶进门的媳妇,婚后生儿育女一定吉祥如意。再后来,就是农用卡车迎亲了,新媳妇坐在副驾座上,亲戚们在车厢里,酒席也讲究了起来,“四大四小”八个菜,馒头随便吃,酒凭酒量去喝,欢天喜地的过事情。可和今天相比,乃是今非昔比,天壤之别呀!简练的车队,所有的亲戚朋友们安逸地坐着小轿车送亲,没有城里人车队的浩荡,是因为中梁山人就是这么朴实,不摆显。

我知道酒席一定是很丰盛的,鸡鸭鱼肉都上了桌子,还有自家养的那口大肥猪也定是宰了的。人生大喜也就这么一回,让亲戚朋友们欢天酒地喜闹一回,吃喝一顿,日子过得好了,喜事更要办好的。于是,我已经谗言欲滴了,便离开移动通信塔,朝缭绕着炊烟和响着爆竹的喜庆方向走去。去品味中梁山淳朴的温暖情怀。

情怀散文8:一代情怀之又见康桥

文/彼岸青花瓷

一代情怀之又见康桥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些关于康桥的文字,在两位文坛巨匠的面前我只是个玩童,所以久久不敢提笔,只恐我浅薄的文字达不到应有的期待。我依稀的记得初中第一次听到的散文诗就是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淡然,也是这样的美文开启的我对文字的钟情,也开阔了我对文字的认识。原来文字还可以这样写,还可以表现出这样的雅致。

她就像六月里盛开的莲花,带着前世的幽香和清雅,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一样,处处勾勒出淡淡的绝代芳华。仿佛路过的柔风也偷偷的洗去了杂尘,圣洁的如同清澈的溪水,荡漾着丝丝波光。每一片轻舞的花瓣都牵动着世人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女子才不会世俗所折服,不受江南寒雨的触碰,即使一次次经历地老天荒的城市也会因为她而改变当初许下的诺言。纵有人间烟火飘散到此也会截然而止,不忍前行,恐令其弯腰皱眉。她的每一次回眸足可以倾倒整个城池,因为城池早已被她的淡雅而征服,她的回眸注定了她的名字和因她名字而带来的传奇,她就是林徽因。

和一个有着雨一样情丝,风一样洒脱,云一样清远的才子徐志摩在英国的康河之畔相遇了,也许这样的偶遇是不该发生的美丽与忧伤。也是由于这样的一座因诗人而不凡的康桥影响和改变了整整十年以及更远时代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品读。是上天有意弄人,还是世界本身就在注定着故事的命运。康河的水依然宁静的流淌着,在那个时代曾经随着诗人而沸腾过,隐约的可以感受到用诗雨溅起的层层波纹。河畔的树木依旧葱郁的成长着,铺满青石的小路幽静的伸向远方,包含着情怀的心语诉说着那云朵一样的惆怅和无限的执着。因康桥而发生的故事在传承着一代一代人对爱情真谛的求索。有时在臆想现在的社会里是否还有这样的恋情,是否身边还有徐志摩还有林徽因,我不敢想象是否美丽的恋情只属于那个时代,属于那样的心灵和那样的情怀。这样对情感的思念是超越了一切名利,界线和欲望,在那段时光里我想诗人的内心是矛盾的,是痛苦的更是喜悦的。也许正因为这样各种因素和心理交织在一起才迸发出洒脱的文采和斐然的内心世界,我们今天才可以欣赏到优美中略带伤感的诗篇。

在品味的同时体会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对情感的美好情愫,有时感觉自己就在诗中,就在遥远的康桥之上。同诗人一起看那里的蔚蓝的天空,凝视那里流淌的河水,欣赏那里的绿树长椅。随着烟雨濛濛而伤怀思乡,随着优雅的旋律而舒展眉梢,随着听见伊人的脚步而心潮涌动,任心扉在每一天每一时自由的漫步。当教堂清脆的钟声传来的时候,聆听心灵上的洗礼,伴随悠远的回声浮想起美好的未来。

也许所有诗人都有一颗孤独的心,孤独的不是文字,而是对情感的向往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因如此才有了孤独的情怀,

自然如流水的文章里可以看到斑驳的岩石,静谧如夜空的诗句里可以触碰到酸楚的星光。也许是林先生的出现令诗人的诗句变得如山花烂漫芬芳四溢,如轻波泛舟心旷神怡,对林先生诗人寄托着全部的精神与向往。不仅仅是心仪的伴侣,也不仅仅是同在异乡的旅伴更是诗人的一生,是倾倒了诗人的一生。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韶华已逝但对美好情感追溯一直没有停止过,才使爱情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和色彩。没有因社会的变动而退缩过,冲破

层层枷锁和世俗向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前进。

情怀散文9:赤子情怀的自然流露

文/王垂基

——王茂平作品集《流淌的歌声》序

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曾经批评过某些散文作者,说他们总是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拔高美化自己,把自己拔高到一个时代主潮最认可的高度,从而丧失了自己心灵的真诚。王茂平可不是这样,他拒绝伪圣,追求真情,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读者面前。

王茂平与我原有师生之谊,近几年来更是成了推心置腹的知己。于是乎,我对王茂平的解读就更加深入了。他原是农民的儿子,后来当了中学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可是他还紧守自己的一方净土,珍藏着那淳厚、真诚、正直的本色。他从事文学创作是从诗起步的,他是地地道道的诗人,同时他还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善于探索,博闻強记,满肚墨水。可以说,王茂平文集《流淌的歌声》正是他的综合素质的展示,是他赤子情怀的自然流露。他的文学创作打上了“王茂平”的深深印记,属于王茂平的“独家产品”,具有鲜明的特征。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环抱真情。请看下面一段精彩的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因薪俸微薄,缺吃少穿。冬天常常寒颤颤的。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硬是把一件毛衣送给我。我怎么可以收下呢?作为人子,已过而立之年,又工作了十余年,从未给父亲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如今他反要把这件上乘的毛衣送给我,内疚、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父亲似乎看透我的心,说:‘茂平,你既懂得孝字,又怎么可以违反爸爸的意愿呢?’看着父亲那执拗的样子,听着父亲命令式的的口吻,我有什么理由拒绝父亲发自内心的关爱呢?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毛衣,我顿觉一股暖流——骨肉亲情在心中流淌……如今,父亲过世已十一个年头了,可这件凝聚着父亲深情的毛衣,仍完好如初。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腊月。我要好好珍藏它,让我对父亲的怀念永远,永远……”(《我的父亲》)这段话是王茂平心灵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骨肉深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人是一道最美的风景,有追求,有探索,有梦想,有苦难,有成功,有落寞,有苍凉……王茂平也是如此。他的文章被“盗”,他发怒了,但又无可奈何。他申报中高一次成功,有人竟怀疑其中有猫腻,要敲出奥秘来。他发出了悲鸣:“呜呼,真气杀我也!”他携妻带儿回到魂牵梦萦的桑梓,想将其桃红柳绿看过够,可映入眼帘的是那么的闭塞、贫寒……他的“心像压着一块大石,十分沉重”。这些,王茂平都原汁原味地倾泄出来了,显示了王茂平作品的丰富多彩。

时下,有的散文作者为了见报,违心地去迎合某些报刊的“胃口”,写一些“套中情”。而王茂平却坚持讲真话,抒真情,不饰非,不矫情,不溢美。正是缘于此,他的作品才有感人的力量。赏读他的作品,如同尝一杯香茗,里面蕴藏着甘醇,足以令人品得有滋有味。

融诗入文,是本书又一特征。王茂平的诗人气质也渗透到散文创作上。他在写作时往往激情汹涌,不时有诗兴袭来,,令他欲罢不能,流泻笔端,形诸文字。最有代表性的是那篇《对那帧异样的风景》。他十一岁的小儿子——文仔,为买一辆心爱的自行车而努力攒钱,连他那心仪的蒙面超人等玩具也舍不得花钱买,他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希望工程”。可当他在十字街上看到那位衣衫褴褛行乞的老头时,他的同情心却油然而生,旋即迅步跑过去,把四姑刚才给他的“利是”放到老头的口盅里。王茂平被小儿子这一“石破天惊”的善举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良多,欣然命笔作诗一首以记之。文章构思精巧,先是层层铺垫,层层蓄势,火候够了,方让文仔出现,这就有力地烘托了文仔的可爱形象,给人以“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感。最后以诗收束,卒章显志,尾如撞钟,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如此融诗入文,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但多用于结尾,也有把诗插入中间的,《诗意的陶冶》就是一例。中国是个诗国,诗教是国粹。王茂平弘扬这一文化传统,活用诗教,取得满意效果。文章亦诗亦文,形色活泼,自出机杼,新人耳目。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每回开头、中间、结尾都可能有诗出现。王茂平爱把诗嵌入文中,显然是深受这一文学传统浸染的。

王茂平除了把自己的诗作嵌入文章之外,还往往将散文的语言诗化,成了名副其实的散文诗,诗味很浓,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诗人气质。

本书显示了王茂平描绘景物的功力。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都观察入微,感受深切,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离家久了,他那赤子情怀仍保留得完整无损,爱心拳拳。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而对家乡景物的描写绘影绘声,异常出彩。“瓦屋听雨”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雨中农舍图:“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的民俗乐器,平时憨厚朴实,一声不吭。待得下雨时,却给山村营造出古朴、高雅的意境。这种意境,因雨的大小、轻重、缓急而不同。雨来时,演奏着或大或小,或缓或急的音乐。雨来得小,音乐来得轻、来得圆、来得润,‘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轻轻地拂过琴弦,像落花缓缓地飘零在水上;雨来得大,音乐来得重,来得洪,像古筝,像铙钹,像战鼓在奏鸣,犹如千百个乐师演奏着的大型音乐会;雨来得轻,音乐来得紧,来得骤,声音越来越大,战鼓声、金锣声、车轮声、千军万马相互搏杀混战而发出的声音,又如一支千百人组成的“黄河大合唱”,声音一浪高一浪。雨来得缓,音乐来得轻,来得小,淅淅沥沥,犹如二胡手拉着低低的调儿,轻轻地、舒缓地用心来抒情……这雨声也许是世界上最繁杂而难解的音乐。酷似混乱不堪而又包罗万象。”可见作者对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四合院房子情有独钟,抓住“瓦屋听雨”这个极富诗意的片断,调动通感、博喻、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段,把这个独特图景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令人如见如闻。

至于本书的游记,虽不多,更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例如《天马驯服记》,作者以游踪为框架,移步换景,有层次地对天马山的景物风情作了淋漓尽致的的铺写,突出天马山的风光无限,叹观止矣!

本书的语言,也是“取之心,而泛于手”,是作者的气质和学养的衍生物。作者喜爱引用古代诗文的名句,把它恰到好处地融入文内。兹仅撷二例:“‘解甲归田’,父亲非但不消沉,反而领悟了‘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天伦之乐;领悟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躬耕之乐;深谙了‘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深刻内涵。”(《我的父亲》)“期间,我在唐诗宋词的阳光下成长:在王维的松林清泉中嬉戏,在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神话里遨游,在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爱恋……”(《托举诗歌的魂》)显而易见,这两段文字,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也为文章增添了典雅的书卷气。

可是,本书也有生活化的一面,小说中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如小小说《买烟》有这么一段:“汪局破例地抽着烟屁股,冷不丁溅着食指,只觉得偶尔的灼痛,这才把它丢进烟盅里。汪局是个有脸面的人,要是往日,三两下就换过另一支了。他自我解嘲道:‘物以稀为贵嘛。’烟酒这些小意思,以往素来都是不时的有人送来,好比井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今非昔比了,抽烟喝酒都要自个儿掏钱了。叫老伴去嘛,老伴又不同以前的那么殷勤了,更何况时下冒牌货猖獗,放心不下。几经踌躇,还是决定御驾亲征,反正呆在家时也是无聊。他告诉老伴一声,匆匆的上路了。”这段文字生动活泼,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王茂平志趣高洁,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悠然,甘于寂寞,恬淡自得,寄意翰墨,执着于爬格子,兀兀穷年,终成“正果”。作为他昔日的老师,我甚感欣慰。最后,我衷心祝愿王茂平写出更加厚重的精品来,让“流淌的歌声”越来越悠长,越来越嘹亮,永远,永远……

情怀散文10:雨巷情思

文/一滴墨香

内心情怀,让爱在雨伞下随风,慢慢散开。飘逸春季雨丝的情意,述说雨巷里的故事,灵魂深处沉沉的步履,印在雨巷里的脚印,泛起了雨水的涟漪,涟漪无尽的画,画中的人是你么?

——题记

濛濛天空,细雨霏霏。撑开雨伞,走进雨巷,冷风袭我。雨滴伞顶,漫漫滑落,像泪珠,惆怅满心怀。

眼眸处,雨雾不散,模糊了景致,湿润了心,一片凄柔。

雨巷,好像从前,恰似黄昏。心儿,随风而起,伴雨而沉,隐隐作痛,追忆起离别的情思。于是问君:可曾记否,那年,那个沉长的雨季?那年,那个怀伤的雨巷?

当初,忧忧的别离,匍匐浮羡,痛断了肝肠。

深邃狭长的雨巷里,风伴着雨丝,凄凄飘落,我目送你的靓影,泪眼婆娑。看你无力缠绵的背影,消失在雨巷的尽头,瞻你飘逸渐隐的秀发,远离视线所及,一颗孤单的心,在彷徨,在哭泣。舍不得你走,不愿你走,好想,好想,把你留下。而你,无奈强装笑脸与坚定,却为何一步一回头?

如今,你的声音仿佛,扣在耳畔,一字一句,却也清晰。听你的情语,在雨雾中回荡,幽幽低洄;看你的强装,在雨巷里哭泣,我的心好颤……你,是一个万般牵念的人,在这个伤怀的地方,从此,我爱上了这个江南的雨巷。

春秋几度,不经意间,想你了,却又走进这深深的雨巷,寻找当初的感伤。我是真心的吐露,不想让人感受我内心的苍凉,看穿我寂寞寡欢的情肠。只想一个人去孤独,享受那份情思的激荡。我是一个感伤怀旧的人,喜欢一次次走过缠情的雨巷。在雨中,任由思绪的情愫再一次疯长。

雨滴,滴滴答答不停作响,清冷地打在青石板上,好幽然好凄凉;雨风,呼呼啦啦,话语着尘世的沧桑,却阻断不了情思的遐想,让思念没了绝望。

只有经历过后才知道,雨丝有多长,缠情就有多深,雨滴有多伤,情殇就会多长。我一路的哀歌,一路的静想,不是为别,只是为你拨动一汪深情的激荡。

喜欢去走那清幽的雨巷,默默无声的行走,低着头,路很滑,心却守护着涌动的情肠。不停的思你,不停的读你。思你,青春焕发时的芳香,思你,幸福快乐时的模样;读你,此刻是否冷欢清幽,读你,昨夜是否衣单枕冷。

雨巷的中央,风好大,雨儿更飘飘,心却变得很热烈。顺手扑捉天空一片风落的枫叶,擦去它飘落的伤痕,用我的情,刻满你的名字,用我的爱,谱写一串相思的乐章,把你默默珍藏,寄宿于我寂寞的心匣里,永久飘香,铭记。

忽然抬起头,举目瞭望,雨巷的路还很狭长,一直延伸到了远方。挪动沉沉的脚步,仿佛看见了你和我,走过的足迹,很深,亦或很浅,居然溢出了残留的磬香。闻香寻路,向前的方向却寻不得你的踪影,又怎不致我悲切凄凉,怅然满腹于心底……

今生里,你和我相遇同行,走过一段生命,你的出现,让我孤独的天空有了流动的色彩,有时想起,即便是一个美丽而虚幻的梦。而我,却守护在梦中,一次次的放飞,一次次的感想,终不能醒。梦境里,依旧是那个雨巷,有你和我,细碎的足音轻轻踏响着青青的石板,回荡在幽长寂静的雨巷……

我步履蹒跚,一遍一遍的走过雨巷,伴我成长,走向成熟。但我的长大伴随着一些失落,而我的成熟却附带着一些伤痕。

我知道,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有时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我还知道,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但人生却有好多的无奈,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知晓。闭上眼睛,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是另一种明白,总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只是那么的一转身,烟花便散去,伸开手,却抓不住当初的美丽。

心,在风雨里穿梭,痛,在雨巷里拉长,原来没有了倾诉,没有了聆听,只有寂寞的影子而冗长。冗长在雨巷里,我停歇,我游走,我遐思,我绝望,累日月之情深,寄托心灵的情长,甜了心却碎了肺。

何时,远方飘来忧忧《莫失莫忘》?及触我心。我变换得更加的忧柔,把伤伤的情怀织满。无助的眼神,忧伤的歌声,陪着我走过感伤的雨巷。

泪眼茫茫,雨花绽放,纷纷扬扬,水洼涟漪,不绝不息,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嘀嗒的雨滴又在书写另一段新愁?抛开手中的雨伞,宁愿让柔软的雨和着风,随着发丝滑落,把我心中的情思滑浓,让它随细雨而蔓延,随冷风而飘摇,去诉不尽如烟的往事……

几许失落,几许伤感,轻轻扯动柔软的痛,让情伤覆没,寸草不生!此刻,有风,有雨,有情思,有伤怀,唯独没有你!

借雨巷许我为你留一行情泪,独依墙角,为你而唱!风走了,雨停了,梦醒了,人也散了……一声叹息!

眉目过处,谁看见那一抹凄美的笑容?

情怀散文11:秋雨情怀

文/墨海顽石

没有了春雨的温情,缺少了夏雨的浓烈,秋雨绵绵从昨夜悄然开始,至今依然没有结束。我凝望窗外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的一切都淹没于这秋雨的苍茫之中,不知道从哪里启程,也不知道到哪里是所谓的结局。思绪如花瓣落入小溪,随着流水,向远方伸展,向四方蔓延。

恍然我走在那细雨绵绵的古都街道,任小雨洒落在单薄的衣服上,任它淋湿了头发,打湿了面庞,仿佛如眼泪,有一丝苦涩,又恰如淡酒,有几分微醺,就这样一个人漫步在雨里。那如火的激情,那渴求的目光,那无边的欲望都在这雨里冷却、化解、稀释,在渐渐回归的灵魂里,依然是忘不掉你的深情,依然驱散不了对你的依恋。每一次的期待都那么漫长,每一次的相聚都如此短暂。而你总是如这秋雨一般柔如无骨却又柔情似水,翩然而来悄然而去,似乎十分自信淡定,仿佛成竹在胸,而我却似那飘落于你河水的花瓣,收不回自己的痴情,仿佛从来没有过的期盼,似乎永远爱慕不够的渴求,再也没有平静如水的从容,再也没有无欲无求的镇定,就这样迷失在你的雨季。就在我心情如涟漪般地扩散之时,你撑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为我遮住一片多情的天空。仿佛在失落之中抓住了救命的藤条,似乎漂流的花瓣遇见了水中的小岛,我不由自主地轻轻拦住你柔软的腰肢,在默默无言中渴望着这一刻能够永恒。最是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你那羞涩之中含有无限深意的莞尔一笑的美丽笑容,仿佛在秋水里初露尖角的嫩荷,似乎将要绽放,似乎弱不禁风,仿佛心有灵犀,仿佛早已会意。由最初的怦然心动到渐渐的两情相悦,仿佛刹那间我们走过了春天的其乐融融,走过了夏季的赤日炎炎,不知不觉见就走进了这缠绵秋雨。

多年之后,蓦然回首,依然记起,有时候竟然情不自禁地傻傻地站在雨里,依然渴望那时候你的飘然而至,仿佛梦幻一样的那一刻的甜蜜。没有花香的季节我们都在成长,没有欢聚的岁月我们都在努力,没有问候的日子我们都在为未来奔波。恍然醒来,我只有擦一把雨中的泪水,摇摇头,暗笑自己,都多大年龄了,还将那如火的激情在心头荡起。

经历了沧桑的磨难,更加的从容;品尝了人世的炎凉,更懂得珍惜。无论岁月有多长久,不管时间有多遥远,每个人在心头都有一个醉心的回忆。

如今,我又走进这秋雨里。让那小雨淋湿我的头发,让那细雨浸湿我衣裳,我愿意让这绵绵秋雨将我的心也湿润,无论是回忆还是展望,无论经历了多少岁月的风雨,最深处的感情总是绵绵不断、柔情似水。

情怀散文12:雨的情怀

文/淡月清风

窗外,细雨蒙蒙,静听雨落的声音,挂一帘烟雨在窗前。雨的神奇在于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很多的人宁愿在美好的记忆中老去,也不愿让内心的苦雨瓢泼成一种灾难。

在北方,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若逢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的日子,便会觉得分外亲切。雨,不会因你喜爱而来,也不会因你感伤而去,它总是随心而来,随风而来。其实,雨也如其他的景致一样,能否成为风景,取决于人们的心情和感悟。

从昨天早晨开始雨就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时疏时急,时骤时缓。而这雨中的风情却因人而异。对雨,有人喜欢、有人感伤、有人痴狂、有人叹息。而我总会在雨落时想起黛玉葬花的那一幕悲凉,一地的落红便是写不尽的哀伤与感叹。

每到雨天,总爱徜徉于绵绵的细雨中,任由清凉的雨丝尽情地洒落在身上,淋湿记忆和心灵。很多的时候,外面下着雨,心也下着雨。那些感伤的泪水就犹如缠绵不尽的雨时涌时出,那些伤感的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伸手想握住时,只留下冰冷的雨滴。

这世界上爱雨的人无数,写雨呤雨的人不少,而知雨懂雨的人却不多。雨,就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春雨柔润,夏雨清丽,秋雨苍凉,冬雨萧瑟;雨的情怀因季节变化而情调各异。若没有雨,又怎能见到彩虹的绚丽?

雨,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景致。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潜入心底的最深处。飘飞的雨花,移动的雨伞,在雨色蒙蒙中别样生动。欢快的雨滴,似蝴蝶翩翩,轻吻着大地,润湿了衣裳,让人的内心充满喜悦。在漫长的雨雾中,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可是我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的跳跃前行。即便曾经有过短暂的困惑和伤痛,也终究会过去。而我更愿意就这样慢慢地领略、静静地沉迷于这变幻莫测的雨雾中。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都渴望真爱,可却不知道真爱可以持续多久?我只知道,时间会验证一切的情感,而在时间的流里抓不住的就是这稍纵即逝的幸福。若得到的只是短暂而不是永恒,那么,还有多少人以一种执着的心态继续将爱找寻?

雨丝飘洒在窗前,宛如弦乐的节拍,悦耳动听;犹如晶莹的玉珠悄然地坠落。细密的雨丝串成线,轻吟浅唱。雨独有的飘逸情怀,在人们的眼中,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其实,无论在哪个季节,只要用心感受雨的情怀,用心聆听雨的心事,雨色都一样的清凉,雨声都一样的动听。

伫立在窗前遥望,勾勒一段诗意的岁月,雨中的人生蕴含丰富,悲欢离合总关情。挂一帘烟雨在窗前,静静品读雨的情怀:一帘烟雨梦,一世红尘歌。

情怀散文13:被湖光水响串湿的情怀

文/风语

月儿躲开我的身影,投下一湖月光,将泊在湖中的小船盛满一仓的诗意。

晚风载着古韵的水响走来。

我伫立在驳纹斑斑的亭台,任由风儿吻着脸颊呢喃,望见湖面上泊泊泛起的莹波絮语,我想让水袖流光的柔媚,蕴湿我那风干了千年的诗句。

微凉的风轻轻扶着我的眼眸,簌簌而过。偶有一丝响动,疑有叶落,回首低凝,散落的叶子碎了一地月光。俯身拾起一叶,捧于手心,如一阕瘦词苦句在指间流觞滴沥。

谁愿在此守候,有月有船的岸? 一片寂静,一幕空灵,一阵蝉鸣,一湖月光璀璨了谁的星空;谁愿与我遥望,有风有情的夜?一缕清风,一帘水响,一阵呢喃,一轮明月照亮了谁的思念?

慑心聆听,我听到了湖中发出的阵阵深沉的水响,每一声都拍在我的心岸,如一个神一样的声音在向着远方呼唤……

你听到了吗?

当月儿送你而归,照着你每天都路过的小径,在你关窗那一瞬飘过的枫叶,枕着甜梦而笑时,你是否知道?在辽远的故乡,有一个人正用痴心雕一弯月牙,悄悄地挂在你的窗外,轻轻地吻着你睡靥……

夜深,人静,月盈水袖,风弄水响。露,散了桂香;人,醉在景中。心疑梦来,一管竹箫,蘸露成画,拈香如诗。你看!谁在湖堤上玉树临风,握箫眺望,及腰的长发为谁留?你听!谁又在画舫上怀抱琵琶,素手轻捻,一曲《琵琶行》 为谁弹尽惆怅?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在隔水相望的彼岸此岸,谁望眼欲穿,瘦了眸子,肥了思念?千山万水,尘海茫茫,一管竹箫终撑不过近在咫尺的彼岸。

满湖月光,满怀惆怅;满襟花香,满眼泪花。在思念的夜里,水响呼唤的声音,如潮水般地漫过我的心岸,你若水桃腮的抿笑,在媚波流光里隐隐而现。有情的风习习吹来,仿佛又感到你吹气如兰的檀口贴在了我的耳根,似眼前,似梦中。就这么近,却又那么的远。

萧舞明月,掬衣满香,及腰长发在风中散逸着思念。我是否就是那月光之下的临风痴人,在水之湄,在水之汜,痴念着一个影子,守候着一份承诺。湖光流彩,水响委婉,在如醉如痴的想念中,我渐渐地迷失了自已。

夜未央,心渐亮,被湖光水响串湿的情怀,在潮湿的思念里流转。多少次的对月倾诉,多少次的回眸凝望,多少次的梦中相见,多少次的醒后拭泪一一一我临风守望,你在水一方,一管竹萧,一曲琵琶,美了一个不老传说,醉了千年的月色。

湿润的目光轻轻掠过湖面,在月光流莹的迷离中,我仿佛看见一个犹抱琵琶的身影,以长袖作桨,踏叶为舟,在梦如流水的媚波里,似一朵隔世而来的仙莲,正向我的心海凌波渡来……

情怀散文14:茉莉花香,少女情怀

文/健康

年经的心飞扬,在茉莉花香浮动的日子里,穿梭于一簇簇、一丛丛的如白雪纷飞的绿林中。一袭白衣飘飘的少女,眼眸水般轻灵,深黑色的眼珠里透着少女特有的活跃与清纯。少女在花丛中慢慢悠悠的小步前行,洁白干净的手轻轻抚摸着花的绿意盈盈的叶儿。叶儿像一把把反射着青色光泽的起了褶皱的小扇子,在少女轻柔的碰触下摇摇头,抖抖身,仿佛被夏姑娘那万般温柔的手搔了庠,便像婴儿般傻傻的、纯真的笑起来,听,少女仿佛听到了叶儿的笑声,嘴角也微微的上扬,露出浅浅的小酒窝。

你看那花蕾,乳白中晕染了些许淡淡的鹅黄,小小的,饱满的,像是微微颤抖的婴儿的身体,那样可爱,那样弱不禁风,那样惹人怜爱!仔细欣赏,便又觉它像极了婴儿的小手,肉肉的,嫩嫩的,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是小手在一张一弛。几个花蕾围成一圈,最大的那个特别的调皮,抢了其它几个的营养,拼命的向着阳光伸懒腰,它要赶在时间的前头,向阳光打招呼,以便博得夏日阳光的青睐,好在日间吸够了养分,等待傍晚的到来!

初夏傍晚时分,天色暗了下来,依旧是落日彩霞映朝阳!彩霞,彩色水墨画般向天空铺展开来,透过树的间隙,远远观之,可见所有的空隙里都飘浮着橙红色的沉静与浪漫。斑驳的树影,也摇着醉人的颜色。看,茉莉花开了,有的像穿着雪白舞裙公主,在空中不断的旋转着,沉醉自己的美丽;有的开得像穿着时尚礼服的模特,不修边幅,不讲轮廓,这边伸出它我纤细的手臂,那边又像又叠罗汉似的重了几层;有的有开得富态,像极了那天上披着白色轻纱跳舞的仙女;有的开得极雅致,像雪域高原线上的雪莲,白得清纯,白得娇嫩,白得如阳光下那位白衣飘飘的少女!

在这片茉莉花丛中,少女轻轻的走着,跳着,旋转着,极目远眺,在另一片花丛中,有着各色的茉莉花,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各种形态,各种模样,姿态万千,妖娆多姿。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迎风展翅;有的像毛茸茸的雪球,开得丰满可爱;有的像宫廷舞女,身披彩带,衣裙华美绝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微笑,就足以触动所有人的心跳!

暗香浮动夜黄昏!茉莉花香,自古有名。少女是闻香而来的,在浓浓的花香中,少女观叶赏花。走着走着,少女被这浓得化不开的香气紧紧环绕,这香入了鼻,润了肺,醉了心房!一阵轻风吹来,香气便如透明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少女张开双臂,任凭香风的温柔抚摸,好像,它要把少女卷到天上,连着五彩斑斓的茉莉花一起,飞到彩霞的最高处!

远处,有一雅舍,专供爱好茉莉之人品尝茉莉茶香。此处便是少女最终所达之处。此处花茶,不同超市的那样经过加工和包装,它重在新鲜、天然、荼香更弥久悠远!少女坐在古色古香的石橝凳上,清洗茶具,将少量花茶放入滚烫水中浸泡,期间,茶壶轻轻摇动几下,让荼香弥漫到水中的每一处,少顷,少女将茶倒入小巧玲珑的瓷杯中,将长发往后捋,将鼻子稍稍靠近瓷杯,用手轻轻将香气扇入鼻子里,此时,茶香通往少女的头部、全身的经脉、血管里……

一口茶下去,五脏六腑开始放松,少女的思绪却不断起伏,曾经,少女爱上一位如茉莉花般的男子,他英俊、儒雅、大方,最吸引她的就是他也喜欢茉莉和茉莉花茶。山盟海誓,有茉莉作证,每次看到他,她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每次握着他的手,就有一种温暖的甜蜜,如喝到茉莉的芳香的甜;每次拥入他的怀抱,就有一种丝丝入扣传遍全身的幸福感:那是男子的体香抑或是茉莉花香环绕全身的感觉呢?虽然最终还是分了手,可是少女并没有感到很痛,只是偶尔想起有点伤感!此刻,少女想起了他,更想起了花香醉了心房的感觉。

少女轻轻闭上眼睛,眼里有种透明的液体在涌动,更多的不是伤心,而是期盼,这次,她选择的不是等待,而是积极的寻找,在茫茫人海中飘荡,做一朵轻风中彩色的云,遇到一个爱她如她爱茉莉花的男子!

情怀散文15:旧物情怀

文/付小方

我们出来逛街,说起各自喜欢的东西,六岁多的儿子说,妈妈就喜欢那些古老的东西。我和丈夫听了,都笑了。是的,我就爱那些旧旧的、古朴的东西,大至白墙黛瓦、有着月洞绮窗的老建筑,小至一把老式梅花锁、挂灯等,在我眼里,它们就如时光的代言人,无声诉说着许多人、许多年的情感,让人刻骨铭心,永远难忘。

我小时候,家里有一盏煤油灯。那时的冬夜里,在煤油灯光下,父亲刨木头,母亲纳鞋底,我们姐妹做作业,门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情盎然,小小的灯火苗忽闪忽闪,像调皮的眼睛。我喜欢看它,也喜欢闻它,还喜欢它把每个人的身影投到墙壁上,影影幢幢,自有一种神秘和宁静的喜悦。那一刻,简陋的家仿佛成了一座美丽的宫殿,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煤油灯不甚明亮,但它映照下的温馨和安宁一直照亮着我的记忆,使得长大之后每当想起它,心里就暖暖的。

十八岁谈恋爱那会儿,丈夫送我一把檀木匠木梳,它装在一个藏蓝色的精致布袋里,木梳很小巧,我的手小,正好能握住。我用它来梳头,常想起丈夫的温柔和体贴来,只觉得时光安稳,岁月静好。

前两年有几次我梳头时不小心弄断了几个梳齿,无法再用,我将它刷洗干净,重新放到布袋里珍藏了起来。

这些旧物,比如还有幼时家里炊烟袅袅的土灶台、吱吱呀呀的纺车、永远散发着甜香的糖盒,长大成家后丈夫送的棉布手帕、书、音乐盒等,我对它们都难以忘怀,割舍不下,即使再过几十年,我将依然深深地喜爱它们。

旧物,让情感有了寄托。我喜欢旧物,珍藏旧物,就是为了留住岁月的美好,和一些人的爱和陪伴。

情怀散文16:故土情怀

文/黄慕诗

儿时关于对鲁迅的记忆,是在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这篇文章里描写了鲁迅少年时经常在一个长满桑葚、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的园里玩耍的故事及其乐趣,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生活情景,那时我也经历过先生笔下描绘的童年。

我有关童年的生活记忆,是在一个幽静安宁的小寨。七八户依山而居的人家,房子全是崭新的木屋,每家的院坝都是用木棰捶过的泥巴地,极其宽敞,就算是瓢泼大的雨,也不会让院坝泥泞,夏天光脚踩在上面凉凉的不会沾上灰尘。房前屋后一年四季都有能吃的水果和蔬菜,插秧季节有栽秧李,秋天来了有金秋梨,冬树上还有红彤彤打着白霜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树上。每到果子成熟时,父辈们都会摘上自家的果子聚在某户叔伯家的院坝,一边吃着果子一边抽着纸烟天南海北地神侃,母亲们则纳着鞋底,一会窃窃私语,一会又发出朗朗的笑声,只要你好奇凑过去,她们会挥着鞋底把你赶走。

孩子们最是无忧快乐的,这里是我们最开心的天地,爬树、追打、躲谜藏……记忆最深最好玩的是用竹条弯成一个圆,固定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然后用圆圈这头裹上蜘蛛网去粘蜻蜓和漂亮的蝴蝶或飞虫,谁若是沾上了那便是高兴得一整天。村里最淘气的孩子要数个头不高且跑得快的元华,他会趁你不注意时,把蜘蛛网杆套在你头上,然后一溜烟跑掉,等你把杆子从头上取下,把沾在头上、脸上黏黏的蜘蛛网弄好后他已经跑远了,还招着小手嬉笑着戏侃着你“来呀来呀,来捉我呀”。

记得父辈们不但有文化手艺也很好,他们都会扒拉算盘,我最怕被大人捉来背算盘口诀比赛,小我两岁的弟弟都比我厉害,更别说同龄孩子了。林生哥是小村人的骄傲和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小村第一个考上学校当“干部”的农家孩子。二伯会做牌匾,写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爸爸是乡里的放映员,每到傍晚就会有人来帮他挑放映机去别的寨子放电影,他还有一手会酿酒的好本领,酿出来的米酒和玉米酒,酒香扑鼻,小村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酒香味。记得一次,全村的大人都去队里分粮去了,一群孩子聚在我家,不知是谁提议划拳喝酒,想到大人们喝酒时那个豪爽和划着拳令的场景,着实让我们羡慕不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意后,我们划拳喝酒,那天真是开心到了极点。那天开心的结果就是我们全都被大人狠狠地揍了一顿。

村子的后山上一年四季满岭都是野花野果,草丛中伸着长长脖子的野百合,形态像村里树上挂着的广播,似乎在向你宣讲着:“美丽的春天又回来了”。粉红色的刺梨花是女孩子最漂亮的头花,爱美的女孩子们都喜欢摘下来插在头上臭美一翻。映山红也偷偷掀开红头盖,露出春的容颜。何首乌藤上嫩嫩的尖是夏秋最好的凉拌菜,在山上玩,顺手掐上一大把,回家用水焯过,撒上盐和辣椒那真叫一个香。秋天里,一大簇一大簇金黄色的野菊花犹如无数的蝴蝶聚在一起,随着风儿轻轻摇曳着。山上还有山茶花,白白的茶花是家里的装饰,茶树上白皮黄心的茶泡吃在嘴里,涩里透着甜那就是童年的味道。砍下茶枝采下茶叶,经过蒸煮晾干用来泡水,喝上一口久久回甘。冬天固然也是美的,晶莹剔透的冰凌依附在各种野花野草上,凝成各种模样,使小山变得更加沉寂安宁。

山脚下一条高低弯曲的马路,极少有车来往,偶有一辆从新州城里来的吉普车会让我们新奇不已。但马路却从未闲过,常年都有一队队拉着巴毛杆胶轮车的农民穿梭于此。在那个极贫极困的年代,他们又是那么的勤劳无私,每日劳作,用沁着辛劳和汗水的巴毛杆支援国家建设。

他们常年穿着打着补丁的蓝咔叽布衣服和草鞋,胶轮车车头有一根粗粗的牛皮筋带紧紧勒住肩骨,这是为了更有力拉动上千斤重的车,只因拉得太重,他们长期弓着背行走在这条曲折的马路上。每到上坡,他们会全部停下来,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一人在前面拉、其他人在后面推,把胶轮车全部推上坡顶。他们下坡时的动作像是杂技演员在表演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胶轮车车轴中间有一根粗粗的杠头,他们把车头高高翘起,两个手臂紧紧夹在车把上,然后车后尾放低,使杠头低到与地面产生摩擦,起到降速和刹车的作用。在胶轮车下冲时,双脚腾空,任由上千斤重拉着巴毛杆的胶轮车从马路高处飞奔到低处,省力极了,这是他们最轻松和开心的时刻。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弄明白他们双脚腾空,又怎样掌握方向使胶轮车不偏离马路保证安全的呢?其实这就是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吧!

马路边是万亩良田,是祖辈、父辈用双手开垦出来的,一条清澈奔流不息的大河把万亩良田一分为二,河水浇灌着良田,滋养了村子里一辈又一辈的村民,河水里还盛产闻名的浪洞油鱼,肉质鲜美、炕而不干、富有油脂,炒上一盘就是最香的下酒菜。每到秋收,田坝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的是村民们用斗收打谷子的声音和丰收喜悦的笑声。孩子就用余下的稻草扎成一串长长的拦网,拖到河水稍浅处,两个孩子拉住拦网的两头,另几个孩子在上游用脚、手、木棒不断搅动河水把鱼儿赶进拦网里,两个负责拉拦网的孩子用力迅速把拦网拉上岸去,拦网里二三两重活蹦乱跳的鱿鱼,是孩子们的战利品,这样鲜美的鱼,成了司空见惯农家桌上的美餐。

那段时间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后来小村人集体搬了家,搬到一里外的小街上,每家的老宅子和屋前屋后供养一家一年四季的瓜果蔬菜的菜园子,成了我们永久的回忆,曾经的丝瓜、苦瓜、南瓜,用木棒衬着的豆荚,依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再后来,每年来到这儿,每户人家屋基上堆砌的是一座座祖先的坟茔,退去的是童年,留下的是乡愁。

淡然里轻拾岁月,风云处光阴浅落,人生百态,许多人情世故,已经渐渐远去,唯有那些珍贵的往事,依然铭记于心。因为故土就在那里,那里曾经是我心灵的港湾。

先生说:“当一个人喜欢回忆往事时,说明他已经老了,一个人做到只剩下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吧!”然而如今的我不老也不无聊,回忆却是如此的美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