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的文章

请欣赏篱笆的文章(精选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篱笆的文章1:我的好朋友

文/刘承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人都需要朋友,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陆文龙,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陆文龙个子不高,一头黑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像弯弯的月亮一样,他的眼睛不大不小,但炯炯有神,他那俏皮的鼻子,看上去更加可爱,鼻子下面是一张小小的嘴巴。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自私。每次我们玩游戏正玩得高兴时,他就说要玩另一个游戏,我们无可奈何,只好陪他玩。直到有一次我们忍无可忍,对他说:“为什么每次都要听你的!”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到我们在玩游戏时,他就跑来和我们一起玩,听大家的意见了。

陆文龙知错就改,我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我们成了好朋友。大家是否也想和他做朋友呢?

篱笆的文章2:篱笆墙的替身

文/丁贤玉

常常路过表婶家屋后,那是一条大路,路坎子下边就是表婶的菜园地。

以前不是这样的。那时,这块地叫做桃树园,只是我从没见过有桃树,倒是队里年年在那插山芋或种棉花。地坎子上,沿路夹着长长的密密匝匝的篱笆,像一道墙。那时,表婶家住的还是土坯房,表叔便在屋后路边起一条长堤似的土埂,做他家的风水,土埂上栽一些柏芝和水竹,长得茂盛,也成了一道墙。两墙之间一条路,弯弯的,成一个弄子;那弄子好深邃,有寻幽、觅险的意象。变化是后来,队里的田地又划分了许多块,桃树园也成了表婶和其他几户的菜园地。

变化的还有篱笆,真是雨打风吹去,渐渐就没了。走在路上,一眼就看到蹲在地里的表婶,一根老树桩似的,正埋头伺弄她的菜。表婶种的各色小菜,长得真好,青葱碧绿的,让人赞叹。但表婶也有她的隐忧,菜地要防鸡,没个篱笆怎么行呢,说起这事,表婶言语中透露着万般无奈。是的,表叔过世早,表弟和弟媳长年在外做生活,很少顾到家里,何况篱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好的。没办法,表弟便买来渔网,在菜地四周钉上几根粗木棍,绑上渔网,一道快捷简易的篱笆就成了。

不仅是表婶家,村里许多人家都是这样的,青壮年都外出了,留守的全是些老人和孩子,篱笆自然是夹不动的了。以前,我家门前不仅有几家共用的菜园地,还有生产队里的麦地,山芋地,油菜地,棉花地,好大一片。住在周边的人家各自管辖门前的一段篱笆,从我家算起,接着便是隔壁舅奶奶家的,再到坡上何蔑匠和陈家,然后拐个弯,到了玉龙岗,那是毛家和唐家,一直伸向帽儿咀,直抵乌渡湖;长长的篱笆连接起来,把这一片地严严实实围在当中,牲畜们想都别想。

我母亲也种了点小菜。有一天,我到菜子园里去看看,菜地还是那一片菜地,只是,昔日那蜿蜒如长城的篱笆墙却不见了,仅剩下一些断断续续的影子,看了,不免让人心生凄惶。再一打量,我又不由得哑然失笑,那一大片菜地,都和表婶家的一样,各自围着渔网,划成一块一块的;唯有我家的菜地无遮无拦,敞开着,鸡们便欢天喜地如逛菜市一般,难怪母亲常常感叹,说种点菜,全都喂鸡了。站那想一想,要说夹篱笆吧,我可能真的干不了那活,比如,要磨刀,带斧头,驮冲担,上山选材料,再砍伐,打捆,挑下山。夹篱笆呢,首先要打木桩,木桩要粗,锲入土里,要深,要牢,要经得起风雨扑打;其次是依着木桩用竹片或长木条里外下横梁,中间密集地夹着柴禾,再绑扎成一体;绑扎一般用的是从山上精选来的细长的荆条,沿木桩穿过篱笆墙,从另一边绕过木桩再穿回来,临了,将荆条的一端扭熟,使之软化,打上一个结,插进篱笆里,压实。这不仅工程浩大,还要力气,更要技术,不是随便就能弄得了的。看来,我也要买些渔网回来了。

渔网,是个常见的捕鱼工具,虽不似渔罩那样被我使用过,但也是很熟悉的。从前,常见一些劳力趁出工之前,抽个空,划着腰盆到湖里去,放几节渔网。渔网一端有浮子,白色的,飘在水面,便于收网时找寻;另一端是铅粒吧,向下坠着,使渔网在水里立起一道透明无形的墙。不用看守,人自上岸出工,自有那倒霉的鱼儿闲逛瞎闯钻进网眼里,腮帮子被挂住,做了明日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就是这样,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了,没空夹篱笆了,也少有人下到湖里张网了;于是,篱笆消失了,渔网便添了新的功用。其实,在我们村里,还有别的一些地方,消失的不仅仅是篱笆;只是,有些东西消失了,却别无可替,就那么消失了。

篱笆的文章3:故乡篱笆墙

文/王永清

故乡篱笆墙是一道绝妙风景,连接着一段旧时光,让人回味。晴好的午后,迷离的阳光打在篱笆墙上,影子投射于地面,如水中藻荇交横,细碎而美好,把乡村平淡的日子妆点成了一首隽永的田园诗。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乡下,几乎每家菜园都有篱笆墙。在菜园周围均匀地打上木桩,之后用葛藤将砍来的木条一根根固定在木桩上,由下至上,一层一层,最后将木桩彼此连接起来,一方篱笆墙就围成了。

篱笆墙并不是用来防人的。低矮的柴扉门,只是用藤条简单缠绕,轻轻扭开藤条就能进入园内。篱笆墙是用来阻挡那些鸡鸭猪狗的,没遮拦的菜园可经受不起它们的折腾。

庄户人家,总是惜土如金,园内种菜蔬,篱笆墙边种丝瓜、南瓜或者扁豆。春天来了,这些攀爬植物扭动着柔软的身子,爬满篱笆。花儿藏在绿叶间,顾盼生姿,娇俏可爱。此时,花香弥漫,蜂围蝶阵。篱笆墙,美丽成了乡村秀发上的一枚发卡。

到了秋天,篱笆墙上丰收的景象,让人陶醉。藤叶渐落,果实更加惹眼,瓜是黄黄地挂着,豆是绿绿地串着,竞相摇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

村民还喜欢沿着篱笆栽上各色花木。有的在菜园周围种上木槿、美人蕉或月月红之类,再立上小木桩用竹条夹一下,篱笆就建成了。花开时节,篱笆墙内外缤纷绚丽,想象被鲜花簇拥着的一畦菜园多么有诗意,园内菜蔬经过鲜花的浸润,吃起来怕也沾着花香吧。

母亲是个实用主义者,她用来做篱笆墙的是一种叫“枳”的植物,《晏子春秋》里就有“南橘北枳”的典故。枳周身长满硬刺,但春天发的嫩芽却是一道不错的小菜,母亲采来枳芽,过水后凉拌,给父亲当下酒菜,不仅开胃,而且还有清火明目、疏风散热之功效。

每次回到乡下,我喜欢一个人与篱笆墙对视,看得久了,心也就变得简单、宁静起来。乡村有了篱笆墙,就会有虚掩的柴扉,袅娜的炊烟,蜿蜒的小径、悠闲觅食的土鸡,闭目养神的猫,柔和得能被风儿吹走的阳光……这些美好的元素总是让人沉醉、温暖、留恋。

篱笆墙,是岁月的一阕小令,它沾着泥土的芬芳,守着一份悠远的田园风光,摇曳成乡村最动人的风景。如今,古朴雅致的篱笆墙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砖块垒成的围墙,但我仍然怀念那本真、质朴的篱笆墙,它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

篱笆的文章4:篱笆的风景

文/纳兰青衫

通常情况下,篱笆代表着一种风景,而墙只是一种冷冷的隔绝。

其实,篱笆未必没有墙坚固,但它带给你的感觉优美而松驰。而墙也未必比篱给人更多的保护。却有一种触手可及的生硬与寒冷。

想来人与人的交往也是这样的,人和人必是有距离与悬隔的,但有的隔悬像篱,隐隐地透露着里面生机勃勃的世界,不仅园内的红花绿柳隐约可见,就连篱本身也成了一种风景,它的线条异常妩媚而柔和,上面爬满了蜿豆花或牵牛的翠蔓,时而把一朵两刚刚绽开的花伸出来向你微笑致意。篱也从不给你特别严格的界限,这家的果长到篱的那边,长了也就长了,那家的花开到篱这边,开了也就开了,蝴蝶从篱笆这边飞到那边,那边飞到这边,你记不清她飞到几个来回了,而蜻蜓在篱上摆着古典的pose,你也弄不清也倒底是为了谁。你对于篱内篱那边的欣赏,可远可近。若即若离,自由而适意,而那个世界对于你欣赏的目光也充满了尊重与欣慰。你可以兴至而来,兴尽而返,哪怕对主人心有戚戚焉,却也可以不惊不扰。

而有些悬隔是墙,有一种无庸置疑的戒备和拒绝。你从墙外是无法看到里面的任何端倪的,要么我们互相接纳,互相兼容,我让你从门走进来,看看里面是否别有洞天,要么,你就只能见到墙的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你连个在外面犹豫与徘徊的机会和理由也没有。于是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扣门而入,但那实在有些唐突和不妥,若无风景,你匆匆退出时会有许多尴尬,既便有风景,人家是否嫌打扰也未可知,于是扣门便需要极大的勇气,交往也变得更为隆重,更为具有形式感。另一种选择就是放下好奇心,悄然走开,但墙的面容见多,心中的世界不免过于单调,过于缺乏内容,于是面对墙,接近与探寻成了鸡胁。“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初看沙士比亚时,觉得这句话矫情多于哲理,但面对心里的一面面墙,人与人本来很自然的交往就成了一个问题,一个赌注。

随着世界的进一步城市化和工业化,篱变得越来越少,而墙变得越来越多,篱笆会不会作为一种历史现像,从我们生活中彻底消失呢?

好在,现在城市里也有许多人开始崇尚自然审美了,江北的一些高极的小别墅开始用篱笆,而不用墙了,颇有田园特色,我们所住的普普通通的小区里许多花圃也开始使用极疏松的篱笆了,让人一见之下,心情,顿觉赏心悦目。人毕竟还是需要这种美感与放松的。

那人与人之间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折掉心中的墙,去建一圈疏松的篱笆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你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彼些欣赏。而不是让你去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最怡人的,就是一望之间的风景。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圈爬满花藤的篱笆,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轻松而美好呢?

篱笆的文章5:篱笆小景

文/陈道泽

老屋坐北朝南,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山溪,在哗啦啦的溪水与老屋中间有一块菜园地,菜地的周边有用毛竹片插成倒U形的矩形篱笆墙。

墙内外的绿色朋友都各有各的生活空间。

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被吹绿了,墙外的旁边上藤条儿的种子也被吹醒了,纷纷睁开眼睛,从竹签篱笆旁的泥土里钻出嫩芽,就象刚出生的婴儿露出小嘴,在寻找母亲的奶。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幼芽已迅速成长成幼嫩的藤条,这些小家伙毫无顾忌地往墙上攀,似乎在赶趟儿,跟伙伴们到篱笆墙上聚会。一场春雨过后,藤苗苗开始崭露头角,这时的篱笆墙是勃勃生机,你牵着我,我连着你,把毛竹篱笆包成了绿墙。

在竹围墙的里面,更是热闹。

菜畦上那簇拥着碧绿白菜苗是你挤着我,我紧挨着你,一点也不觉得冷,展开两扇大大的绿耳朵,一个劲地往上长个条;那长得一样高的绿韭菜,草木灰已壅到齐腰深,寒风又刮不进来,个个都探出扁扁的嫩头,各自面面相觑;不怕冷的莴苣,还只是嫩叶儿,中心柱还只是个影子,叶子也布满皱纹,可棵棵昂首向上。

春末,在攀登围墙的队伍中又增添了新的伙伴——喇叭花,其盛开的花朵酷似喇叭,人们又管她叫“吹鼓手”,这花给人的感觉是柔美,有如美丽的少女表演队,一个个穿着绿丝衣,大家手拉手地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墙脚边的金刚草本来默默无闻,可看见身旁的吹鼓手们都跑在了前头,既有几分羡慕,又含几分嫉妒,在心里还暗暗下定决心,非要迎头赶上她们不可,就邀着老外——老虎藤作为自己的同路人,相互缠绕着,奋起直追,身为“金刚”,却追得遍身血红色……墙另一旁的几宕南瓜苗似乎在养精蓄锐,其实南瓜宕里的伙伴们并不寂寞,一宕瓜秧就有弟兄三四个,相互都有照应,只要菜园主人给弟兄们插上竹签作桥,弟兄们也都斜着身体向上,那如脚的触角丝便牢牢地在“桥”上打着圈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嫩头探到墙头。

这些绿色生命在篱笆旁沐浴着阳光而迅速地生长着,并以蓬勃的姿态迎接夏天的到来。

夏天,是雨的季节。

雨性子急,说下,很快就滴滴答答的脚步,这些长在墙内外的瓜果藤叶们在雨水的滋润下格外亮泽,太阳花高傲地昂着头,张开灿烂的笑容迎接宾朋好友,这时已是五彩缤纷的花墙了。灵敏的蜜蜂早就闻到了花墙上那浓浓的蜜香,太阳公公引路,采蜜的巧匠们在绽放的花间翩翩起舞,整天在花墙旁忙碌着,虽然有时爱美的蝴蝶姑娘也来争舞,但这些如花的蝴蝶张开那巨大的羽翅飞到花海下,被五颜六色的花蜜熏醉了,扑腾了几下就离开了,只有蜜蜂不知疲倦地飞舞着,吮吸着花姑娘分泌的美甜蜜汁,回到巢中去酿造自己甜蜜的生活。

夏天的芬芳吸引蜜蜂前来篱笆旁跳跃绚丽的采蜜舞,秋天里的篱笆也别有一番风景。

三伏天打暴热一暴,进入秋天,则是打一暴凉一暴,篱笆旁的秋色也是随着一场凉雨拌和着凉风而显现的,那绿叶,花朵,都隐藏其鲜艳的色彩,而枝条,茎杆什么也不畏惧,挺着笔直的腰肢昂首向上,作菜园里的兄弟姐妹们的同伴卫士,个个飒爽英姿。

这些坚强的战士炼成了钢铁般的身骨,送走秋风秋雨,迎来了呼啸的北风。

伙伴们以赤裸的身躯和篱笆并肩,给菜园作挡风的屏障,园地里的小家伙们个个都精神抖擞,你看那菜畦上的蓬蒿,菠菜,萝卜,青菜,还有香葱等等,他们身着绿色,正笑逐颜开!

篱笆墙看着这绿色生命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大家都快乐了,才是自己最舒心的事。

篱笆的文章6:故乡的炊烟

文/作家张和平

故乡的炊烟,从篱笆掩映的小院升起,飘落出缠绵的感觉。在炊烟的映照下,世界格外生动。

炊烟在乡村额头飘过,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成为温暖的心思,从灶间拔节,垂直抑或弯曲的倾诉,让人们在陶醉中聆听了千年万年。

炊烟写在村庄亢奋的脸上,很有韵味。很多生命便破壳而出,在炊烟中放纵自己的意念。

在黄昏,我们走入炊烟仁慈的祈祷,走入博大的宽广中。那时节我们心满意足,倘佯在炊烟中,如同欣赏家乡古朴的山水画,让那缕炊烟阳光普及在视线的每个角落,述说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生活在乡村总会收获,黄土地孕育的庄稼人的胃口,完全包容了全部粗糙与细腻,让所有熟悉的人惊喜。

乡村面色红润的女子,袒露的襟怀总不愿保守秘密,炊烟瞅准时机,将香喷喷的的结局袅袅扩散,在高天大野生动的背景,剪辑出走遍天涯的姿势。

如同一种长势良好的庄稼,炊烟健康的体格使风也冷清雨也稀疏。乡村那些胸脯丰满的女子,通过炊烟的感觉,将一生瘦弱的光景精心哺育,总能让后生们一个个变得高大健壮。使年岁渐长的农业,旺盛的精力有增无减。

面对炊烟无动于衷的人,乡村最精粹的哀伤也难压抑。

乡村与城市在一起,共同让炽热的感情反复在炊烟中蒸蒸煮煮,将一种香香甜甜的答案写进史书。让我们古老的祖国,始终结实的牙齿一年四季都咀嚼舒坦和幸福。

炊烟很浓很烈地涂抹于我们的视线的深处。

我们敞开豁达的胸襟,让悠悠的炊烟演绎成我们目光的向往。

大家都在看